第一篇:《卵石画》教学设计
自编教材《楠溪江卵石造型》教学设计
瓯北四中 潘腾达
一、设计思想
在我们楠溪江流域,大大小小的卵石随处可见,利用熟悉的卵石进行绘画练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课教学遵循“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达到“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的教学目的,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造型能力,以及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良好习惯,达到教学目的的多元化。
二、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并表现美的能力。
2、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培养团体的协作精神。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制作卵石画或卵石造型;
难点:作品构思巧妙,设计新颖、别致;
(四)课前准备
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卵石、水粉颜料、油画棒、毛笔、小桶等。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着各种的卵石,这些普通的卵石经过巧妙的装饰就会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卵石画,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制作卵石画。
(二)欣赏导入,认识各种卵石的特征
通过触摸、感受、表述、比较等各种认识方式,区分各种卵石的待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表述感受,说明卵石的特征、形态、质感。
(三)欣赏 出示范作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作品,看看这些卵石画是什么造型?(学生欣赏、讨论)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幅?它是怎样绘制出来的?
生:我喜欢风景那幅,青山绿水还有竹筏很漂亮,表现的是我们的楠溪江风光。
生:我喜欢“蜗牛”那幅,它伸出可爱的头,拖着彩色斑斓的躯壳。很有趣,我想是水粉颜料一点一点地堆积出来的。
(四)讲授
出示课题:《卵石画》
师:同学们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运用卵石的自身特点,自己动手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美化我们的生活。首先,要挑选表面光滑、外形完整的卵石;然后,将卵石洗净、擦干就可以。现在大家仔细看老师如何制作的。
(五)示范、讲解
师:卵石的造型各种各样,设计时要随石料本身的形状合理、巧妙地安排画面,首先要想好准备做什么。现在,老师用这块长而扁的卵石制作一条金鱼。1、制时先起稿,在石料上用铅笔勾画出金鱼的图案,构图要简洁,图案一定要布满石料;
2、用墨勾线,线条要细而匀; 3、用稍厚一些的水粉颜料依次填染; 4、待颜色稍干,再用墨线勾边;
5、金鱼的尾巴怎么制作呢?再取一块扁形卵石,按照前面的步骤,勾描出鱼尾的花纹。等颜色干后,用胶将它们粘起来。这样,一条美丽的金鱼就完成了。
(六)指导学生创作
1.制作卵石造型时,以依照石料的自然形状为主,稍加绘制即可。若一块卵石欠缺的话,也可两块、数块卵石粘牢,进行组合造型。2.辅导学生完成设计稿,协助修改;
3.学生勾线,教师巡视并提醒用墨须浓重,勾描的线条可略粗一些; 4.学生着色,教师强调色彩要浓重、鲜艳; 5.结合作品适当用白色调整。
(七)展示作业、拼搏评比 师:谈谈你的设计意图。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么?
你认为最好的作品是哪幅?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八)小结
师:在形状大小不一的卵石上,用美丽的色彩还可以绘制出更多有趣的图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再试一试,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并不起眼的东西如(树叶、笋壳、麦杆……)通过我们的双手都可以变成装点美化我们生活的艺术品,希望每个同学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篇:《卵石画》教学设计
《牛栏江卵石彩绘》教学设计
江底中学 孙祥
一、设计思想
在我们牛栏江流域,大大小小的卵石随处可见,利用熟悉的卵石进行绘画练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学期教学遵循“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以达到“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的教学目的,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造型能力,以及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良好习惯,达到教学目的的多元化。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并表现美的能力。
2、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培养团体的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制作卵石画或卵石造型;
难点:作品构思巧妙,设计新颖、别致;
(三)课前准备
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卵石、水粉颜料、油画笔、毛笔、小桶等。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着各种的卵石,这些普通的卵石经过巧妙的装饰就会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卵石画,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制作卵石画。但是,由于我们的条件限制,没有很好地固定场所,而且,卵石彩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故而,很多工序需要大家在课余时间完成,共同合作。课堂上我们就学习理论性的知识,互相讨论,学习,课外就进行实际操作,可以在宿舍几个同学相互学习,相互帮助,集思广益,创造出优质的作品。
(二)导入,认识各种卵石的特征
通过触摸、感受、表述、比较等各种认识方式,区分各种卵石的待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表述感受,说明卵石的特征、形态、质感。
(三)欣赏图片(利用多媒体教学)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作品,看看这些卵石画是什么造型?(学生欣赏、讨论,让同学们感受卵石作品的神奇与魅力)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幅?它是怎样绘制出来的?
生:我喜欢“西瓜”那幅,它栩栩如生,跟卵石的形状巧妙的结合,很有趣,我想是水粉颜料一点一点地堆积出来的。
(四)讲授
出示课题:《卵石画》
师:同学们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运用卵石的自身特点,自己动手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美化我们的生活。首先,要挑选表面光滑、外形完整的卵石;然后,将卵石洗净、擦干就可以。现在大家仔细看老师如何制作的。
(五)示范、讲解
师:卵石的造型各种各样,设计时要随石料本身的形状合理、巧妙地安排画面,首先要想好准备画什么,做什么;然后,要构思颜色的合理搭配;更重要的是不能急于求成,要按工序一步一步地进行。现在,老师用这块长而扁的卵石制作一条金鱼的过程大致讲解一下:
1、制时先起稿,在石料上用铅笔勾画出金鱼的图案,构图要简洁,图案一定要布满石料;
2、用墨勾线,线条要细而匀; 3、用稍厚一些的水粉颜料依次填染; 4、待颜色稍干,再用墨线勾边;
(六)指导学生创作
1.制作卵石造型时,以依照石料的自然形状为主,稍加绘制即可。若一块卵石欠缺的话,也可两块、数块卵石粘牢,进行组合造型。2.辅导学生完成设计稿,协助修改;
3.学生勾线,教师巡视并提醒用墨须浓重,勾描的线条可略粗一些; 4.学生着色,教师强调色彩要浓重、鲜艳; 5.结合作品适当用白色调整。
(七)展示作业、拼搏评比 师:谈谈你的设计意图。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么?
你认为最好的作品是哪幅?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八)小结
师:在形状大小不一的卵石上,用美丽的色彩还可以绘制出更多有趣的图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再试一试,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并不起眼的东西如(树木、动物、花草……)通过我们的双手都可以变成装点美化我们生活的艺术品,希望每个同学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三篇:卵石画人物教案
2014—2015学年 特色大单元授课
卵石画-----人物
执教-----胡晓丽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头部的特征,认识各种工具材料。创造性地表现卵石画,学习制作方法。在变废为主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的创造美。课前准备:
教师:范作、收集材料等。学生:收集材料、鹅卵石水粉等。
(一)、引入课题:
朗读儿歌:鹅卵石,光亮亮,圆形卵石,做头像;方形卵石,做什么?想一想!(边朗读边在大屏幕上显示鹅卵石的图片。)揭示主题:(略)
(二)观察欣赏:(设问:)
小朋友捡了许多鹅卵石,观察一下自己的卵石有哪些形状?(生答:)教师一边板示。
观察脸形:出示4个有典型代表脸形的脸谱(圆形、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形)并在大屏幕上对各个脸谱的脸形用黑线显示一下。给予直观印象。
(三)教师示范
学生创作
小结点评
步骤讲解:欣赏不同形象。教师介绍自己范作,并做简单的演示,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各自创作,完成后个人介绍学生间相互点评,欣赏各自作品。注意点(要求):标新立异,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学生创作时,放轻音乐,教师巡回辅导,及时鼓励。)
(四)作业展评:
让学生介绍自己创作的作品。学生相互观摩,形成教学高潮。
(五)课后小结:
(师)卵石不但可以做人像、动物、物品等,那你还可以用它来创作什么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试试,下次课我们再交流。
第四篇:卵石的形成教学设计
《卵石的形成》教学设计
古驿镇中心小学
郑运来
教材分析
《卵石的形成》是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的原因,属于小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的范畴。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本课以卵石为研究对象,认识地球表面物质形态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教材围绕“卵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让学生经历“认识卵石—质疑成因—分析资料—试验研究—总结成因”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认识卵石的形成过程,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能力:通过分析卵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被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重点:
知道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碰撞摩擦而形成了卵石。难点:
运用类比推理得出大自然中卵石形成原因的结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发现问题
1、观察实物:看一看、摸一摸带来的石头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和一般的碎石比较,找出卵石的特征:卵石光滑圆润)认识这种形似鸟卵,表面光滑圆润的石头叫做卵石
2、观看卵石图片,多么美丽的卵石呀,大自然为我们创造了这么美丽的画面。
3、提出问题:关于卵石你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雕塑家使如何造就卵石的呢?(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学习新课 启发学生思考卵石的成因
1、提问 你们知不知道从哪里可以找到卵石?(引导学生了解到卵石来自河滩,认识到卵石与水有关)
2、考察 卵石使怎样形成的呢?现在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沿着河流考察。(先从河的上游往下走)
讨论: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岩石各有什么特点?
再从发现卵石的地方往下走
岩石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
3、推测 你能根据以上的考察推想卵石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
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学设计说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必经之路!引导学生合理的猜想,帮助学生掌握猜想的规律,使学生的猜想和假设成为真正的科学假说,成为通向真理的桥梁。“假设猜想”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猜想,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猜想的“依据”,使学生养成“言而 有据”的科学态度。
三、认识岩石的风化,研究卵石的形成过程
1、猜一猜,河流上游的岩石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
2、那么坚硬的岩石它们是怎样到河流来的?是什么原因使它出现裂缝,滚落下来呢?
3、播放课件,理解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岩石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岩石的传热能力较差,岩石表面很热,岩石内部很冷。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但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的程度不同。由于冷热的作用,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岩石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理解水结成冰对岩石的破坏。
下雨的时候,水会浸入裂缝,到了冬季,岩石裂缝中的水结成冰会对岩石造成什么破坏?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举例说明。(认识到寒冷的冬季由于气温低水管里面的水结冰,使水管冻裂。)
理解植物的根对岩石的破坏。认真观察图片,联想生活中的现象,认识到树根膨胀巨大力量。说明: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氛围,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参与学习成为他们的主动需求,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极大的发挥。
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把意见汇总‘ 还有哪些现象可以对岩石起到破坏怎样?
四、实验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
对于树根胀裂和水结成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大家在生活中都能感同身受,可对于温度变化对于岩石的破坏,引起山体松动。大家心里可能心里有疑问,大家刚才大家谈到温度变化会引起山体松动,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1、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讨论、交流、总结)
怎样给岩石加热升温? 怎样快速给岩石降温? 岩石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实验验证
3、汇报交流
说明: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以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4、小结,综合认识风化作用 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根长大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高山上崩塌、滚落到河道中的岩石,怎么会变成光溜圆润的卵石呢?
五、认识河水的搬运作用、磨圆作用
1、讨论:
(1)下雨的时候,山上的雨水很快就流到河流里,你认为河流中的岩石会怎样?(2)河道中的岩石有大有小,有重有轻,都受到水的冲击,结果会怎样?
2、石块在被河水搬运过程中,又会怎样呢?又是怎样变成卵石的呢?(1)分发实验材料,设计模拟实验方案.(碎砖块相当于大自然中的什么?瓶中相当于什么?瓶中的水相当于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3)根据以上事实,推测岩石在搬运过程中是怎样变成卵石的?
小结:石块在被河水搬运过程中,受到河水的冲刷和摩擦,棱角被逐渐磨去,成为了卵石。
3、总结卵石的形成过程
(1)卵石的形成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河流上游两边高山上的岩石受风化作用,形成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石块。
第二阶段:这些石块经流水的冲刷,缓慢的向下游移动,并不断被水流磨圆。经过长时间的作用,逐渐变成卵石。
(2)引导学生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形成卵石。
六、拓展延伸
卵石以它那玲珑圆润的身躯向人们诉说着大自然的威力。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总是在不停地进行,因此,地球表面总是在变化着。请同学们想一想,今日的高山在遥远的将来可能变成什么模样?
[教学设计说明:开阔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引领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外面的世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流水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进而了解地表缓慢的变化,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同时使学生意识到自然的威力,从而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进而形成正确的自然科学观和人生观。]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卵石的形成过程,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外部运动——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现象,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想象能力,指导学生认识卵石的成因,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从而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的魅力。在教学中,按照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分析资料,了解事实——假设情境,确定目标——动手实践,实验探究的流程进行教学设计。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观察各种岩石从而发现、提出探究的问题,了解到卵石一般来自于河滩,认识到卵石的形成可能和水有关,根据学生对河滩的上、中、下游卵石的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与推理卵石形成的原因。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推测,运用已有的材料设计科学实验,并从实验现象中进行迁移类推推测卵石的成因,认识到风化作用、流水的搬运作用、磨圆作用是卵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在这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精神和求知欲,使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本课教学过程中,有意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观察大自然,去探究,去思考,去推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自己去寻求实物的答案。
第五篇:我们学习卵石画的感受
学习卵石画感言
(一)当我学习完卵石画后,我受到了许多感触。我好像学习到了一种新本领,一块不起眼的河卵石就能变成工艺品,这太不可思议了。在画卵石画的过程中我知道怎么样才能画得漂亮。完美、生动、可爱…学习卵石画是一种能让人感到轻松、快乐的事。学卵石画只是几堂课的事。但这项本领将深深的印在我心灵中的最深处…
------------佛子庄中心小学五(3)李雅艺
(二)当我第一次上卵石画课的时候,听老师说让我们寻找卵石,还说用牙刷把卵石刷干净,带到课堂上来,回家后我就去找卵石了,可是我不知道哪有卵石,所以只是从马路边捡了块石头,回到学校,我问老师这是卵石吗?老师说不是,后来我才知道卵石是河边有的。回到家后,我就找了许多河卵石,然后开始想怎么画,后来听老师要依据卵石的外形、花纹、颜色进行精细描画,学卵石画一段时间后,我觉得画卵石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也为我学会了画卵石而感到高兴。
------------佛子庄中心小学
五(3)姜明薇
今天,美术老师让我们去找卵石,我们就问老师卵石是什么石头,老师告诉我们说卵石就是表面光滑形状各异的石头。
放了学之后,我们就去河边捡石头了,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块它的样子像是小白兔。第二天,我们捡的石头都是什么样子的。想画什么。我就说:老师,我想在我的石头画上面画一只小白兔。我说完之后,我们就动手画了起来。我先在石头上面画了一对小耳朵,在又小又圆的地方画了一个小嘴,在他们之间画了一个像红宝石一样的眼睛,在宽宽的地方画了圆圆的尾巴。画完之后,我就开始涂色了,这样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白兔就画完了。
我真的没有想到,我能画出一幅卵石画,我真的特高兴。
佛子庄中心小学五(3)马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