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鸿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考试提纲

时间:2019-05-15 07:2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鸿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考试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鸿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考试提纲》。

第一篇:苏鸿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考试提纲

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提纲

第一章 备课:在研究中预设教学的曲调 第一节 重新认识备课

一、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1、备课理解不清,目的不明 主要表现在:A认为备课就是书写教案。B认为备课就是“备课”

2、以“三中心”备课,心中无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A只备教材 B只备知识 C只备“教”所谓的教学程序,即“准备---复习---新授----练习---小结”所谓标准答案,就是还没有开始上课,教师已然在备课中写出了他的所假想的学生应该回答的答案。

3、“贴”标签式备课,华而不实

4、割裂预设与生产,课堂走两极

5、靠“百度”备课,沦为知识小贩

6、重课时备课,轻单元备课

7、备课改革形势化,教案教学两张皮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的变革

1、基于学生发展,“以学定教” 备课的关注点和着力点应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移到促进学生发展上来,有利于学生得到最佳和最大限度的发展。

2、“预役”和“生成”有机整合 课前备课和课中的互动生成是一个不可剥离、互相锁定的整体,教师需要在整体的事业中认识和思考教学设计与互动生成的关系。

3、“备课生活化,生活备课化”

4、树立教学设计的思维

教学设计包括两个重要的内涵(1)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2)指导计划过程的主要理论基础(即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5、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追求实效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课亦然

6、践行“终生备课”教师应该树立终生备课的理念,并在专业生活中戮力践行。

第二节备课的主要内容

一、研读解析标准

1、读前言,把握基本理念 前言中规定了“课程性质和地位”,提出了该学科的新理念,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分别就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和评价提出具体建议 4读“附录”,更好的把握教学

各学科课程标准几乎都有附录,这些附录或是规定教学内容,或是对课标内容进行阐述,或是提供教学案例。

二、分析研究学生

1、研究学生的一般特性 学生的一般特性特征是指对学生从事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水平、人之成熟度、智能、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的因素。

2、研究学生的学习准备

3、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

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风格差异是相对意义上的划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被简单的归属为某一学习风格类型。

4、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

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1)标准需要(2)感受的需要(3)表达的需要(4)比较的需要(5)预期或未来的需要

三、解读处理教材

1、课改背景下教材观的重建

(1)从“教本教材”向“学本教材”转变

(2)从“唯一课程资源”向“重要课程资源”转变(3)从“教教材”向“用教教材”转变

2、教材的分析与处理(1)抓住教材的主线

教材一般都有其主要的线索,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安排有序”的指导思路有效处理教材的具体内容。

(2)处理教材内容

对教材的处理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是“增”即新加内容,如补充材料,或主题活动、实验操作等;二是“删”,即删除重复的、不合标准的、不必要的内容;三是“换”即更换不合适、不合理的内容;四是“合”即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五是“立”即打破原来教材内容的次序,创立新的框架结构。

(3)创新教材的形态

四、开发课程资源

1、课程资源内涵的拓展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来区分课程资源的多种类型。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大类。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部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可分为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

2、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开放性原则(2)经济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差异性原则

3、备课中需要关注的课程资源

(1)跨学科资源(2)教师资源(3)学生资源

(4)学校资源(5)社区资源(6)网络资源

(7)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

第三节 备课的基本流程

一、制定教学目标

1、凸显三维的目标结构

(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改革教学目标的陈述

(1)行为主体(学生,可省略)(2)行为动词(清晰可评价)(3)行为条件(情景、工具、时间、空间)(4)表现程度

3、把握教学目标的层级架构

(1)结果行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知识性目标分为以下三个层级 A了解水平b理解水平c应用水平

技能目标可以分为如下三个层级: a模仿水平b独立操作水平c迁移水平

(2)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a 经历水平b反应水平c领悟水平

二、安排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条理化 2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3、教学内容的活动化

三、生成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选择应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作为基本参考

四、设计教学过程

(1)激发学习动机

求知欲或是说学习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主要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对学习有明显的推动力。

(2)感知教学材料 教学的设计要着力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3)理解教学材料 教学的中心环节

(4)巩固知识经验 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5)运用知识经验 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6)测评教学效果 是保证教学过程良性循环,争取理想教学的重要环节

五、编制教案学案

1教案的只要形式和内容

从教案的详略上来分有详案、简案和o形教案。

从教案的格式上来分,有传统教案和新型教案。

从教案的载体上分,有纸质教案和电子教案等。

无论那种教案,其内容都应该包括以下部分: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实用必需的教具学具;切中要害的学情分析;突出互动的教学过程;务实灵活的练习设计;美观助学的板书设计;有利成长的教学反思。

2、教案编写的要求

(1)科学规范

教案的科学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做到观点正确,材料真实;二是要符合教学实际,切实可行;三是做到书写规范,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2)简洁明了(3)形式多样(4)理念先进

3、学案的内涵与作用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4、学案编写的原则

(1)课时化原则(2)问题化原则(3)参与化原则(4)方法化原则

(5)层次化原则

5、编写、使用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1)学案的设计要凸显学生主体(2)学案的类型应该多元多样

(3)学案的内容要强调学风指导(4)学案的内容要关注学习反思

第二章 上课:在过程中彰显智慧的力量

第一节 上课的内涵与特征

一、高效上课的内涵

1、结构优化的课堂

2、生命化的课堂

3、自主平等的课堂

4、意义建构的课堂

二、高效上课的基本特征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2、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3、教学有效知识量高

4、课堂生态和谐平衡

5、学生发展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

三、高效上课的实施点

1、用好教师资源是高效上课的基本点: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是高效上课的基本要求。

2、了解学情是高效上课的立足点

3、设计适切目标是高效上课的落脚点

4、改变学习方式是高效上课的着力点、优化“讲练”策略是高效上课的效益点

6、引导帮助学生是高效上课的支撑点

7、教与学的和谐是高效上课的关键点

8、缩小个体差异是高效上课的平衡点

9、善于处理动态生成是高效上课的关注点

10、坚持教学反思是高效上课的生长点

第二节 上课的行动策略

一、课堂讲授的优化策略

1、精选讲授的内容

2、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

3、提高讲授的形象性

4、适时讲授

5、对话性讲授

二、课堂问答的生成策略

1、课堂提问的生成策略

(1)掌握不同类型发问的特点 知识性提问 理解性提问 应用性提问 分析性提问 综合性提问 评价性提问

(2)问题陈述要清晰、连贯(3)问题形式可灵活、新颖、多变

(4)优选问点,把握发问时机

2、课堂应答的生成策略

(1)尽可能多且均等的机会回答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叫答

(3)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

(4)把握有效表扬和无效表扬的特征,慎重表扬学生

三、课堂情境的创设策略

1、课堂情境创设的内涵意义

(1)促进知识迁移(2)促进真实学习(3)有利于主体性建构

2、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

(1)主观臆造,脱离生活实际(2)追求“儿童化”不顾年龄特征

(3)追求趣味性,脱离了课堂内容(4)追求热烈,情境流于形式

3、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1)拓展教学情境的类型(2)根据课本内容创设情境

(3)根据现实社会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4、教学情境创设的操作要素

(1)以“情”为纽带(2)以思为核心(3)以儿童活动为途径

(4)以美为境界(5)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四、课堂的管理策略

1、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1)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要点

A营造课堂氛围 B轻敲响鼓 C目光暗示 D动作指引 E行为矫正 F旁敲侧击

2、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1)沉着冷静,以静制动(2)时效统一,及时高效

(3)化弊为利,长善救失(4)幽默诙谐,化解矛盾 3课堂时间的管理策略

(1)树立课堂时间观,科学预设教学时间

(2)抓住课堂时机,依据学生生物钟上课

(3)保证课堂实效,合理安排教学容量,提高知识的有效率

(4)保持时流通畅,促进学生参与

(5)改进教学方法,相对增加学生的专注时间

第三节 上课的教育智慧

一、预设与生成

1、现实课堂中对待预设和生成的不同表现 2智慧的处理课堂的预设和生成

(1)预设与生成并重,适时适度生成(2)强调动态生成,精心做好预设

(3)预设生成兼容兼顾,互动互生

A坚持目标导向 B无为而为 C兼容兼顾 D收放有致

二、教师与学生

1、当前课堂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体表层化(2)教师主导性被弱化

2、追求师生关系的平衡

3、重建师生角色

(1)教师应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引领者

(2)教师应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3)教师应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发者;

三、简约与繁杂;

1、教学目标简明

2、教学内容简约

3、教学过程简化;

4、教学方法简便

5、教学语言简练;四传统与现代;

1、教师的讲授和师生“对话”并不矛盾;

2、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不是对立的;

3、正确对待文本的传 统意蕴与现代解读;

4、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

(2)教师应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3)教师应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发者

三、简约与繁杂

1、教学目标简明

2、教学内容简约

3、教学过程简化

4、教学方法简便

5、教学语言简练

四传统与现代

1、教师的讲授和师生“对话”并不矛盾

2、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不是对立的关系

3、正确对待文本的传统意蕴与现代解读

4、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相得益彰

第三章 说课;在交流中诠释教学的意义

第一节 说课的内涵和含义

一、说课的内涵界定

1、关于说课含义的不同理解

(1)从性质上定义说课

这类定义主要从性质上将说课界定为诸种不同的性质。

(2)从内容上定义说课

这类定义用列举的方式直接描述说课所涵盖的内容。

(3)从操作环节上定义说课

这类定义着重说明说课在教学活动中所处的位置,特别是说课与备课、上课等的先后关系。

(4)从组织环节上定义说课

这类定义着重说明说课的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

2、说课的定义与内涵

(1)说课首在交流 重在口头交流

(2)说课重在分析 重要的是说明,即是分析与诠释

(3)说课凸显智慧

二、说课与其他教学活动的关系

1、说课与备课

2、说课与上课

3、说课与评课

三、说课与教师专业发展

1、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是专业教师发展的重要的途径

教学反思包括三个成分:认知成分、批判成分和教师陈述

2、影响教师的知识建构

A说课可以促进教师个体隐性知识的社会化

B说课引导教师将个体隐性知识“外部化”为显性知识

C说课有利于教师将分离的、零散的显性知识进行梳理、组合与重构,从而形成统整的、结构化的显性知识。D说课有利于促进教师将思考所形成的显性知识进一步“内化”为隐性知识。

3、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

四、说课与校本教学研究

1、说课有利于建构教学研究的把手

2、说课有利于形成教师研究共同体

第二节 说课内容的拓展

一、说教学设计

1、说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设计的原点

2、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1)注重三维目标的阐述

(2)注重目标表达的清晰

3、说学生分析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4、说教材处理

A说教学内容的结构

B说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C说课程资源的开发

5、说教与学的策略 包括教的策略与学的策略

6、说教学程序设计

(1)教学程序设计具有假设性

(2)教学程序设计具有科学性

(3)教学程序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二、说教学实施

1、说教师引导

2、说学生参与

3、说教学生成三、说教学收获

第三节 说课的实施与评价

一、掌握说课的要求

1、凸显理念的引领

2、聚焦教学的问题

3、增进反思的意识

二、提升说课的艺术

1、锤炼说课的语言

2、创新说课的思路

3、凸显说课的个性

三、关注说课的评价

1、说课评价的基本原则

2、说课评价的基本内容

(1)对说课者教学理论素养的评价

(2)对说课者贯彻落实教学目标的评价

(3)对说课者理解和把握教材情况的评价

(4)对说课者选择教与学的策略的评价

(5)对说课者教学智慧的评价

四、创新说课的形式

1、专题研究型说课

2、小组互动型说课

3、理论研修型说课

第四章 听课:在观察中把握课堂的真实

第一节 听课的内涵与意义

一、“科学研究”视野下的听课

1、课堂观察的历史发展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的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出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课堂观察的内涵与特征

(1)课堂观察重在研究与诊断(2)课堂观察是一种系统性研究

(3)课堂观察注重收集客观数据(4)课堂观察倡导团队合作的文化

二、课堂观察与教师专业发展

1、课堂观察与教师发展的理论检验

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课堂观察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并具体表现为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升课堂教学诊断的质量和促进学校教研方式的变革的三个方面。

2、课堂观察与教师的行为转变

教师积极的从事课堂观察,有利于推动教师自觉的变革自身的教学行为。还可以促进教师将理念与行动结合起来,用理念来自觉的诠释自己的行动,改进自己的行动。

3、听课与课堂教学诊断

听课的重要目的就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诊断。

4、课堂观察与校本教学研究

首先,课堂观察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其次,课堂观察可以推动学校教研方式的变革。

第二节 课堂观察的基本类型

一、课堂观察的多元分类

1、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就是研究者参与到观察对象的活动中,通过与观察对象共同的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是指研究者不参加观察对象的任何活动,而是以“旁观者”、“局外人”的身份进行观察。

2、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目的、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能获得翔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构式观察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的了解的情况下。

非结构式观察对研究问题的范围采取弹性态度,观察的内容、项目以及步骤不预先确定。观察纪录也无需先规定具体的要求,是一种非控制性的,弹性化的观察。

3、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

4、团队观察与独立观察

5、诊断性观察与提炼性观

二、量化研究取向的课堂观察

1、量化观察的理论基础

2、量化观察的基本特征

(1)预设分析框架

量的研究范式采用的是假设-------演绎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研究之前必须清晰地界定研究的问题和分析的框架,并以“研究假设”的形式表现出来。

(2)量化的数据分析 量化观察强调对观察数据进行量化,包括以定量的方式进行的观察记录和以统计学方式进行的数据分析

(3)良好的信度效果

所谓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谓效度,即有效性,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的事物的程度。

三、质性研究取向的课堂观察

1、质性观察的理论基础

质性观察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科学领域“质的研究范式”。

2、质性观察的主要特征

(1)参与式的深度观察(2)基于深描的观察记录(3)情景关联的分析策略

四、行动研究取向的课堂观察

第三节 课堂观察的方法与策略

一、课堂观察的基本原则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客观性

影响观察的客观性:(1)先入为主的偏见(2)无意过失(3)假像与错觉。

3、观察的自觉性

所谓观察的自觉性,就是指观察者应该自觉认识到观察背后的理论指导。

二、课堂观察的主要程序

课堂观察的基本程序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1)明确观察目的(2)进行文献整理

(3)设计观察框架(4)制定观察计划并实施观察

(5)观察资料的分析与解释

三、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

1、行为检核表

2、等级量表 指事先根据观察目的编制合理的量表

3、座位表

4、课堂实录

5、课堂轶事记录

6、课堂观察日志

四、如何进行现场观察

1、确定观察的位置

2、开放式观察

3、渐进式聚焦

4、回应式互动

5、选择观察内容

五、如何做好观察的记录

现场观察笔录分为四个部分(1)实地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看到和听到的事实性能容(2)个人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个人在实地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3)方法

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使用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4)理论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的初步理论分析。

六、课堂观察资料的分析

1、课堂资料的整理 整理和统计课堂观察资料,需要考虑资料的特点

2、课堂观察资料的解释

所谓的“解释”观察资料,是指研究者从特定的理论框架出发,对观察资料所蕴含的教育意义进行创造性诠释的过程。

七、团队观察与教师的合作文化

团队观察是由即彼此分工又互相合作的团队进行的。团队观察需要学校积极地营建合作的教师文化。

第四节 课堂观察的主题与框架

一、走向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1、凸显学生学习的过程

2、关注学习行为的整体分析

3、强调基于学习证据的课堂分析

二、学生研究:意义与价值

1、从学生方面说,研究学生是落实学生主题地位的基本方式。

2、从教师方面说,研究学生是教师教学基本功之基本

3、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学生研究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三、课堂学习观察的主要维度

1、目标达成的课堂观察

2、思维过程的课堂观察

3、学习方式的观察

4、学习风格的观察

第五章 评课:在反思中引领教学的改进

第一节 评课的概说

一、评课的意义

评课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评价标准,对一节课中教与学活动和效果进行的价值评价。

1、从宏观层面来看,有效的评课将有助于区域性教育管理的正确决策。

2、从微观层面来看,有效的评课将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二、常见的评课类型

1、教学研究型评课

2、优质示范型评课

3、等级评比型评课

4、组内互助型评课

5、督促检查型评课

6、群体展示型评课

不同的评课类型有不同的特点,会产生不同的功能。示范型评课能给教师带来启示,有助于教师理解、学习、吸收、借鉴。互助型评课有利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而研讨性评课有利于把问题引向深入,等等。

三、评课的组织与实施

评课不是教师个别的行为,而是需要教师之间相互的交流、互动和影响,它是一种特殊的集体行为。在评课的组织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改善评课活动的管理,合理安排听评课;

2、要注重营造民主共享的评课氛围;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执教者,认真倾听执教者的教学;应设法激发起参与听评课教师的共享与发展的责任意识;

3、评课组织中的几个要点;A:在24小时内给出反馈.B:要以系统的、详细的;C:听课记录要以真实的课堂事件为基础;F:评课必须是双向的,而且要以共同发展为导向;

四、评课的局限性;就目前

1、要改善评课活动的管理,合理安排听评课。

2、要注重营造民主共享的评课氛围。

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执教者,认真倾听执教者的教学意图。

应设法激发起参与听评课教师的共享与发展的责任意识。

3、评课组织中的几个要点

A:在24小时内给出反馈.B:要以系统的、详细的听课记录为基础。

C:听课记录要以真实的课堂事件为基础。D:对真实的课堂事件的阐释要以预先设定的标准为准则。E:这些阐释首先要由授课教师做出。

F:评课必须是双向的,而且要以共同发展为导向。

四、评课的局限性

就目前评课实施的现状来看,容易产生几个方面的局限:

1、容易出现“求全责备”的情况。

2、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

3、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情况

第二节 评课的理念与内容

一、好课标准的讨论

1、好课标准的判断角度

A、评价教师 B、评价学生 C、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D、评价教学过程及效果 E、评价课堂教学活动

2、好课标准的探讨

好课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特点,课堂教学不可能都上成“四课合一”的精品课。拥有四课中某一方面的特质就应该被视为好课。教师们应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寻找一种言简意赅、过目不忘、易于记忆和理解的标准。

3、值得借鉴的有效教学标准

A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教师的使命在于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设计需要师生合作参与的教学任务。

*教师必须使得创造性活动与安排的时间相一致。*教师安排好座位。

*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学生分组类型多样化

*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小组活动计划。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以及教学材料和教学技术的运用应利于师生共同活动。*教师应以积极的方式监控和支持学生的合作学习。

B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生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C情境性学习

D挑战性教学:教学应具有挑战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

E教育性对话:教师通过对话进行教学,特别是进行教育性对话。

4、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发展趋势

A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B教学评价既关注教学结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C强调评价标准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从静态性走向生成性。D教学评价的效用主义倾向日益凸显,开始从关注教学效果转向追求效果和效率的统一。

在有关好课标准的研究和实践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1)评价标准要“因地制宜”。

(2)评价标准的表述要规范、科学。

(3)对国外教学评价理论的借鉴要考虑我国文化传统和教育实际,不可盲目地展板照抄。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或许好课只是一种教学的境界和追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或许好课存在于每位教师的内心,写在学生们兴奋与渴望的脸上,它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成长。

在现代评价理念中,有几个方面在课程改革中格外得到重视,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还应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和落实:

1、坚持发展性评价

2、坚持以学论教

3、倡导评价的多元化

(1)评价内容的多维化(2)评价视角的多维化(3)参与评课主体的多元化 *鼓励执教者自评

*鼓励学生参与听评课,提高学生评价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动员家长参与听评课活动。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三、评课内容的构建

1、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是否注重了整体性。(2)教学目标是否提现了层次性。

(3)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关注了差异性。

(4)教学目标是表述是否准确规范。

2、评教材处理

(1)教材处理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教材处理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3)教材处理是否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3、评教法学法

(1)教师教法选择与运用是否恰当。

(2)教师是否有学法指导的意识和表现。

4、评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流畅。(2)课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5、评学生参与度

(1)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广泛(2)学生的参与方式是否多样

(3)学生的参与质量是否良好

6、评教学实效性

(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是否妥当

(3)学生是否学有所得

7、评教师素养

(1)教师的品德素养和心理素养(2)教师的专业素养 A教师的专业知识 B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表达能力,在评课时应注重:

(1)教师的课堂口头语言是否做到准确、规范、简洁、生动。

(2)教师的板书板画是否做到设计合理、化繁为简。

(3)教师的非言语信息传递是否符合教学规律和审美要求。

(4)教师对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合理。

第三节 评课的方法与策略

一、评课的方法

综合评价法、片段分析法、评点结合法、表格评价法

二、评课的策略

1、确定评课的视角

2、确定评课主线和观察点

3、抓住评课的重点

4、讲究方法和语言艺术

5、注重评课后的反思

最近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苏鸿先生《高效课堂》一书,苏先生在书中试图从先进理念的引领、课堂系统的优化、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侧面来深入剖析和诠释“高效课堂”。在书中苏先生对教学活动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深人的诠释。读后深受启发。1.备课,在研究中预设教学的曲调。备课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预设,这种预设不仅仅凭借 着教师的经验与阅历,更是基于对教学活动的科学研究。

2.上课,在过程中彰显智慧的力量。上课的质量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把握,上课的过程蕴含着教师课堂教学的复杂技能,同时也彰显着教师教育实践的个性化智慧。

3.说课,在交流中论释教学的意义。说课是交流活动,不仅要说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更要说背后的道理,即对意图、目的、理论依据、个人立场、文本诠释等进行深度的剖析。

4.听课,在观察中把握课堂的真实。作为科学研究的课堂观察将教师日常的听课活动提升 为专业活动,并赋予课堂观察更丰富的内涵与意义。

5.评课,在反思中引领教学的改进。评课是教师教学改进的重要形式,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以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目前我校的教研活动面上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究其实效性值得考量。时间久了大家都有应付之嫌,尤其是集体备课,大家的心始终拧不到一起去,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大家能坐在一起谈谈说说,对教材、对学生有个大概认识,形成的意见也罢、导学案也好总归是个集体的东西,对个人的二次备课肯定会有很大帮助,我认为集体备课之后的教师针对自己实际情况的二次备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机智、教学水平的差距最大程度体现在教师二次备课上。

“备”,繁体字写作“備”。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備,慎也。”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精神上、思想上做好准备。可以这么说,备课首先就是备教师的心态、教师的思想,其次是教师在内心真正去了解学生、熟悉教材等等。至于教案的形成,形式真的可以多样性,“心备”才是最重要的。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备课形式就不能一样,老教师教的年头多了,心中自有黄金书,这是年轻教师攀比不来的,但信息社会的更新速度飞快,老教师也不能忽视,我认为“形神兼备”的

备课才是真正的备课。一些流于形式的东西对我们一线教师真的有很多束缚之处,真是费时费力又没有结果的事。但现实又很骨感,没有“形”哪来“神”。继续摸索前行吧。

第二篇:《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提纲

一、备课篇

1、首先必须在精神上重视上课,必须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学段标准。老师要明白教材的意图、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2、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是研读教材,按教材编排意图有条理进行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现实起点,不断不断追问学生学习作螺旋式上升的根基是什么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有哪些。

3、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和研究课程标准。

4、理解掌握集体备课的内涵和功能以及集体备课的理性诉求,掌握新的教研文化所包括的几个方面。

二、上课篇

主题一

讲授的技能

1、掌握“讲授的技能”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连贯地向学生叙述事实、描绘现象、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述规律并使学生理解的活动方式。

讲授的基本形式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

2、了解讲授的基本要求

主题二

提问的技能

1、掌握有效提问的特点和策略。

有效提问的特点有:现实性、开放性、逻辑性和双主体性。有效提问的策略包括:

(1)建构弱权势的课堂文化。(2)以主题和情景贯穿教学。

(3)尽量让学生证明自己的回答。(4)关注不确定性的回答。

2、了解提问的功能和误区。

主题三

倾听的技能

1、掌握倾听的有效策略。(1)接纳与平等。(2)专注与耐心。(3)回应与互动。(4)理解与共情。(5)鉴赏与学习。

2、了解倾听的作用和误区。

主题四

观察的技能

1、掌握观察原则和策略

观察的原则:同步性原则、即时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反省性原则。观察的策略:注视、扫视、环视和巡视。

2、了解观察的内容。

主题五

点拨的技能

1、掌握点拨的策略和遵循的原则。

点拨的策略包括:整体性点拨、重难点处点拨、迁移性点拨、终结性点拨。点拨遵循的原则:启发性原则、适时性原则、适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2、了解点拨的方式和技巧。

主题六

情景创设技能

1、掌握教学情境的创设途径。

(1)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教学情境。(2)借助动作创设教学情境。(3)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4)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6)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2、了解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

主题七

课堂调控技能

1、掌握课堂调控的策略。(1)教育观念的转变。(2)教师预设。

(3)随机应变的能力。

(4)树立“内在生成”的教师权威。

2、了解课堂调控的要素

三、听课篇

1、了解“为师,从听课开始”观念。

2、理解“带着思想去听课”观念,掌握听课之前思想准备的内容;掌握提高听课效益的方法;熟悉新课程精神下的听课观。

3、理解“站在不同的视角听课”观念,熟悉苏霍姆林斯基听课法;掌握教师、校长、教研员等不同身份的听课者的目的及应注重的内容。

4、理解有效听课的真谛----“听、读、想、记”协调合作、联动推进。掌握有效听课的前提、基础和保证;了解听课时应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记什么;掌握听课记录的四种形式以及听课记录的重点。

四、评课篇

主题一 师者,将随评课而出“彩” 主题二 标准,有效评课的坐标

主题三 民主,滋养评课文化的土壤 主题四 评课要点一二三

听评课要点,供老师们参考。

一、倾听执教者反思。

二、多角度思考,但不能面面俱到。

三、就理论理,有理有据。

四、认真倾听,平等对话。

五、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六、借助网络,广开言路。

七、撰写课例,扩大影响。

第三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与评课

备课、说课、上课、听课与评课

备课、说课、上课、听课与评课

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科学规律;培养骨干教师

一、备课 传统的备课: 三备+教案 存在的问题

A 教案 B 备教材 C 以静教案为本位 知识 2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1)教学理念--新

新中国成立初-“讲解-接受”教学模式 教学价值:双基

课堂教学-三个中心—老师,书本,课堂 80年代-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90年代-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 当今-对全面提高素质又有新的认识

素质--国民素质,终身学习的素质--发展的素质 初中科学中--科学素养--科学探究--

学习方式的改变--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学为本--基础 前提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归宿 目的 A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 B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智力的片面发展 C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体学生的同一规格的发展

D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局限在学校中的发展 课改--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2)教学目标--准

过去-重视知识,轻视技能,忽视情感 当前--三维目标 如何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学习方式--发现和接受

接受--学习内容以定论的方式直接呈现,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发现--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两种学习方式相辅相成 初中科学--科学探究

如何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 A 强调身体性参与 B 重视直接经验(3)教材处理--宜 重点 难点 教学思路(4)教学模式--新

问题情境--探究、讨论--拓展, 讨论(5)教学方法与手段--多 新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接受、发现、体验…… 多种学习方式 多种教学方式 3 常见教案的内容 ①课题(本课名称)

②教学目标(目的、要求--本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③课型(新、复)④课时(属第几课时)⑤教学重点(关键性问题)

⑥教学难点(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⑦教学程序(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措施,师生沟通策略等)⑧作业处理 ⑨板书设计

⑩教具(教具准备,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等)?教学后记

新课程观下的教案内容

1、教学目标

2、课题分析

3、教学策略分析

4、设计思路

5、教学过程

6、活动与作业

7、板书设计

8、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新课程强调自我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学后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后进行反思---教学经验理论化 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健康和谐;反思教学缺憾并作自我诊断 记的内容--①成功的关键; ②学生好的思维方法; ③典型错例; ④明显不足。

为再教提供经验的,体会。是创新的基础 4 关于备课的几点建议 ① 提倡集体备课 ② 提倡电子备课

③ 提倡有经验的教师备详案 ④ 提倡个性化教案 二说课

1、什么是说课

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向同行(评委)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和交流的教学活动。(1)意义

将理论学习、个人备课、教学研究与上课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的教研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特点

①简易性和可操作性 ②理论性和科学性

备课-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是浅显的、感性的

说课-教师理性审视教材,帮助教师分析教材,认识 教学规律 ③交流性和示范性

问题:教师的临场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学生的实际效果?

2、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1)说课与备课 相同点 ①内容相同 ②主要任务相同 ③主要作法相同 不同点 ①概念不同

备课-教学活动;说课教研活动 ②对象不同 ③目的不同 ④基本要求不同

备课-实用,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做什么,什么样做?

说课-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依据是什么?(2)说课与上课 ①要求不同 ②对象不同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来讲是一种深化和检查,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来讲是一种更为缜密的科学准备

3、说课内容

(1)说教材--阐述对教材的理解。理解--才能制定较完满的教学方案

目的:①确定学习内容的深度和范围--“教什么” ②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知道“如何教”

内容: ①教材简析;②具体的教学目标;③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重点及难点---对教材内容作知识点分析

(2)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可单列,可插入第一部分中)①学生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②起点能力分析 ③特点、学习方式(3)说教学方法

如何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电化教学和学法指导)及其理论依据。

(4)说教学程序--重点

怎样处理教材、教法,以及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并设计好教学程序(包括导语、过渡语、插语等)。主要有 ①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安排

注意 要有教学内容的安排;讲清“为什么这样做的理论依据” ②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③重点难点的处理

④采用哪些辅助教学手段(什么时候用?道理是什么?)⑤板书设计

4、说课的评价 说课的基本要求

要求教师要有理、有据、有序地说清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者必须把所学的教学理论,结合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经过自己研究探索,融合贯通,这样才能说得好。①实践第一的原则 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 ③常规要求和个人风格相统一的原则 说课注意点:

研究课堂教学可建立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自评或互评)的四步程序,使教——研——评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师素质整体提高。说课者要认真作好课前准备,说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编制好说课讲稿或教案等,说课要有理、有据、有序、简洁地说清自己的备课与教学思路。

三、听课 成功的听课

前提--认真听,高度集中注意力 基础--听课者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

保证--以看、听、想、记多种听课活动协调作用

1、进入角色听课 ①进入“学生”角色 ②进入“教师”角色 ③进入“指导者”角色 ④进入“管理者”角色

2、听课的基本要领(1)全身心的投入

(2)掌握观察要领 --听、看、想 听什么?

①教师怎样讲?重点?详略? ②清楚?明白?学生能听懂? ③启发(问题情境的创设)④教师的演示(范读等)⑤学生答题 看什么?

①看教师--精神、教态、板书、教具的使用……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如何?

②看学生--课堂气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对教材的感知、注意力、思维、练习、思考、自学习惯等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何? 想什么?

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

3、怎样做好听课笔记(1)基本要求

A 教学实录 B 教学评点 教学实录:

①听课年月日、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等

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③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④学生活动情况 ⑤教学效果

形式:简录、详录和记实 教学评点

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建议 ①教学思想

②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③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④课堂教学设计 ⑤教学手段的运用 ⑥教学方法的选择 ⑦教学基本功 ⑧其它 笔记形式 间评--随时 总评--交流 听课笔记中存在的问题 只记不评 记板书

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五步)--分析新课程下的教学 建构主义观念下的课堂教学

四、评课

素质教育上课评课标准

1、教学目标应具有全面性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三个层次的发展目标

2、教学结构应反映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结构。“三主”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

“三有” 在教师导引下尽可能让学生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三自” 在教师引导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3、教学操作应体现全体性

“三看”:一看教师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否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二看学生参与训练的力度;三看是否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4、教学任务应具有效率性 教学效率的高低有两个指标:

1、教学质量的高低

2、所花时间的多少。

第四篇: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评课

《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评课》心得体会

沈凤珍

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评课》一书明确说明教学的有效性内在的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并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亦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

那么,怎样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才是有效地呢?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是老师的“家常便饭”,就像人们总是不断改善家常便饭,使之营养丰富又色香味俱全一样,老师在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方面,也要不断改进,使之更为有效更为充满活力。而且此种追求是无止境的,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实施过程中要做到:

一、怎样备课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备课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全教研组的事情,因此备课一般需要:

1.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2.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的课程标准对本章节、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课时与前后课时之间的知识联系,做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把握;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正确的把握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创造性的实用教材。

3.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在心理学中了解;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从预习反馈中了解;就课题(或在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提出问题;从学生学习过的相似课文(内容)了解。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性格、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预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设计练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流程;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何组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注重体现多维的教学目标。

5.撰写教案,写教案,是在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学生、环境等地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

二、如何上课:

上课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需灵活简便。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非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花样百出,以示在教学中贯彻了新理念。其实,教学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灵活简便一点,实用就好。无论是“探究式”,还是 “接受式”,关键要受学生的欢迎。

在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接受,就得学会各种技能。本书讲解了讲授的技能、提问的技能、倾听的技能、观察的技能、点拨的技能、情境创设的技能、课堂调控技能等。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三、怎样听课

学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问题?一般需要做到:

1、“听”课的结构

2、“听”重点难点的突破

3、“听”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

4、“听”课堂气氛

5、“听”教学细节

6、“听”闪光之点。

7、听课后的反思、总结

四、怎样评课: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并非易事,一般需要做到:

1、了解教学内容。

2、先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

3、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发现优缺点。

4、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

教学反思,怎样反思、反思些什么?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理论支撑的分析、比较、判断的思维过程,以及思考之后的改进、提升、完善、记录的行动过程。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一般需要做到:

1、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

2、笔记。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笔记,及时记录下来,体验“认识升华”、“负而转正”的美妙。一是随时的零散笔记;二是阶段的完整笔记。

本书运用了大量的从课堂实践、案例中提炼出一些普遍的、可操作的东西,供我们教师借鉴、参考、实践,更重要的是点醒了教师们的潜质、启发了教师们的思考、促进了教师们的孜孜以求、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有效性。而且还以主题的形式,从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或新的课程理念出发,以典型的案例丰富名言或理念,在用操作的要点引领教师把理念转化为行为。

我今后会潜下心来,会慢慢思索教育的细节,从细小琐屑的教学细节入手,剖析教学的深刻和有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从有效走向优质!

第五篇: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2011年的暑假即将结束了,假期中我阅读了学校给我们推荐的两本好书,其中的一本就是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书,读后收获挺多的。

书中说教学的有效性内在的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都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性。

老师在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实施过程中要做到:

一、仔细研究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阶段性学习中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必须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前言”,把握住基本理念。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即确立“三维”目标和熟记学段目标。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4.读“附录”,和学生们一起成长。

二、备课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修基本工作,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等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备课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更是全教研组的事情,因此备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进行集体备课。2.备课的四个环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设计、备教学用具。

备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课程标准对本章、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课时与前后课时之间的联系,做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把握;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正确的把握本课时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创造性的实施教材内容。

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预习反馈;就课题(或在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提出问题等。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性格、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预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备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流程;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何组织与进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多维的教学目标。

三、上课:

上课的教学方法要灵活简便。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灵活简便一点,实用就好。无论是“探究式”,还是 “接受式”,关键要受学生的欢迎。因此要做到:

1.上课时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2.注重从学生的不同表现获取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对教学的设计再加工。

3.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开放思维。

4.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允许和鼓励学生的质疑和释疑。

5.相信学生,尽量不代替学生完成任务。

6.重视评价,善于利用评价的激励作用组织教学。

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四、听课

学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课?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做到: 1.记自己的随想,边听边记

2.注意环节,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关系。

3.注意教学的真实性,真实的成分有多少。

4.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一定恰当的评价。

五、评课:

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一般需要做到:

1.明确教学内容。

2.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3.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

4.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

六、反思

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行为,需要理论支撑的分析、比较和判断的思维过程,以及思考之后的改进、提升、完善、记录的行动过程。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要做到:

1.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

2.笔记: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笔记,及时记录下来,体验“认识升华”、“负而转正”的美妙。一是随时的零散笔记;二是阶段的完整笔记

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 上课 听课评课》一书明确说明教学的有效性内在的包含了备课的有效性、上课的有效性、听课和评课的有效性,并以上课的有效性为核心,亦即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听课和评课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上课的有效。

那么,怎样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才是有效地呢?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是老师的“家常便饭”,就像人们总是不断改善家常便饭,使之营养丰富又色香味俱全一样,老师在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方面,也要不断改进,使之更为有效更为充满活力。而且此种追求是无止境的,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实施过程中要做到:

一、怎样备课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备课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全教研组的事情,因此备课一般需要:

1.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2.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新的课程标准对本章节、本单元、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课时与前后课时之间的知识联系,做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把握;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正确的把握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创造性的实用教材。

3.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在心理学中了解;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从预习反馈中了解;就课题(或在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提出问题;从学生学习过的相似课文(内容)了解。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在性格、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预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设计练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流程;认真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何组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注重体现多维的教学目标。5.撰写教案,写教案,是在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学生、环境等地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

二、如何上课:

上课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需灵活简便。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非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花样百出,以示在教学中贯彻了新理念。其实,教学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灵活简便一点,实用就好。无论是“探究式”,还是 “接受式”,关键要受学生的欢迎。

在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接受,就得学会各种技能。本书讲解了讲授的技能、提问的技能、倾听的技能、观察的技能、点拨的技能、情境创设的技能、课堂调控技能等。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三、怎样听课

学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问题?一般需要做到:

1、“听”课的结构

2、“听”重点难点的突破

3、“听”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

4、“听”课堂气氛

5、“听”教学细节

6、“听”闪光之点。

7、听课后的反思、总结

四、怎样评课: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并非易事,一般需要做到:

1、了解教学内容。

2、先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

3、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发现优缺点。

4、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教学反思,怎样反思、反思些什么?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理论支撑的分析、比较、判断的思维过程,以及思考之后的改进、提升、完善、记录的行动过程。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一般需要做到:

1、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

2、笔记。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笔记,及时记录下来,体验“认识升华”、“负而转正”的美妙。一是随时的零散笔记;二是阶段的完整笔记。

本书运用了大量的从课堂实践、案例中提炼出一些普遍的、可操作的东西,供我们教师借鉴、参考、实践,更重要的是点醒了教师们的潜质、启发了教师们的思考、促进了教师们的孜孜以求、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有效性。而且还以主题的形式,从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或新的课程理念出发,以典型的案例丰富名言或理念,在用操作的要点引领教师把理念转化为行为。

我今后会潜下心来,会慢慢思索教育的细节,从细小琐屑的教学细节入手,剖析教学的深刻和有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从有效走向优质!

下载苏鸿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考试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鸿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考试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说课、上课、听课、评课

    我们应怎样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一、说课 (一)说课要求“六说”: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训练、说程序。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既是教学的出发......

    备课上课评课

    备课上课评课备课上课评课,是中小学教师的主要职业生活。任何生活,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都会用一种态度、一种意识去对待它。对待生活的观念、态度和意识,是作为人生活得是否顺利、......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高二政史地组江宏波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学校给我们推荐的一本好书——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教学丛书系列中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本......

    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阅读时间:2009年11月 引荐人:曾水清摘记: 于永正《备课断想》 1. 把教学目标贴在备课本上。 2. 首先朗读,要求学生背的自己先背下来。散文要读出意境,......

    备课、听课、评课

    新纲要下的幼儿园教师备课 备课: 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要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 教案是备课的书面呈现方式. 教案: 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 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

    教师备课说课听课评课(推荐)

    教师如何备课、说课、听课、评课 1.教师如何有效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指备课组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集体构建课程实施方案,以形成统一重难点、统......

    说课听课评课

    校本培训材料 教师怎样说课、评课、听课 时间:2017年4月28日 地点:会议室 主讲:龚超 课题:《教师怎样说课、评课、听课》 说课 良好的说课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它集备中......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复习提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提纲 一、备课篇 1、首先必须在精神上重视上课,必须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学段标准。老师要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