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题: 模块4作业:设计授导型教案并制作课堂讲稿
标题: 模块4作业:设计授导型教案并制作课堂讲稿
发 布 者:林森
内容:
作业内容: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选择一个主题,设计授导型教案,并制作课堂PPT讲稿。作业要求:
参考课程提供的模板,选择其中之一填写教案内容。在完成教案内容设计基础上,制作此教案的课堂授课用演示文稿,其评价标准如下: 1.教案总体结构包含基本要素,各项信息填写完整 2.对学习者特征分析全面到位
3.教学目标的描述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分类要求 4.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5.评价能够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情况
提交者: 林森
答题内容:
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三年级
学校:大泉源乡天仁中心小学 教师姓名:于永权
章节名称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作者把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作为描述重点。春天,抓住“树木”“积雪”“小溪”“小鹿”“木排”等景物来描写;夏天,抓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等景物来描写;秋天,抓住“树叶”“松柏”“山葡萄”“榛子”等景物来描写;冬天,抓住“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等反映小兴安岭冬季的特点。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时,不仅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而且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特点--树木来写,和第一部分的总述相呼应。
学习者分析 处于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在重点词语的分析中教师要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解决措施:
1、通过阅读,品味词句,利用多媒体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想象、体会小兴安岭的美。
2、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录象、声音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优扬的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1、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2、声文结合,整体感知。
3、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4、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5、课堂练习,巩固加深。
依据的理论 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读促悟,以读促学。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小兴安岭的景色 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多媒体音像资料 教师展示,学生听、看、感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理解课文。
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写作方法 学会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写作方法。多媒体课件 教师展示,学生讨论、交流 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展示)它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它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总面积386万公顷。树木以红松、白桦和栎树为主,郁郁葱葱,一碧千里;林中栖息着紫貂、黑熊和松鼠等兽类50余种,奇珍异兽,和平共处;林内更有丰富的野果、野菜:榛子、蘑菇、木耳等,数不胜数;著名的野山参驰名中外。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更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地方吗?这么美丽的地方,你们想去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小安岭”去感受一下它的美丽。(板书课题)
打开课本,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小兴安岭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二、学习课文
1、学生汇报:(树特别多)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课件)
2、小兴安岭还有什么地方美呢?学生汇报:(小兴安岭的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都很美丽)一年四季都很美丽。那就让我们走进小兴安岭的四季,去领略它的美丽。你们想先走进哪个季节?(春天)谁愿意给大家朗读“春天”这一段?(学生朗读)从他的朗读中,哪些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树木抽出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和“长出”对比。树木生出的枝条很直,像剑一样,抽出说明很快很有力,形象生动。也防止重复。)(课件)雪水汇成小溪;汇:聚拢。(指导朗读:积雪融化,悄悄地融化要读的轻柔一些;汇成小溪,雪水从四面八方的山上唱着欢快的歌儿淙淙地流淌下来,汇成小溪。读得欢快一些。
小鹿喝水,欣赏。(侧着脑袋:可爱。教师朗读,其它人做动作。读出小鹿的活泼可爱)(课件)
描写得怎么美,谁能美美地读一下。(播放音乐)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有了要把它画下来的冲动,我们共同完成好不好? 边读边画。
3、总结方法:
我们回忆一下这段的学习方法:(课件)(1)找一找描写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哪些词语用得好?
4、那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小兴安岭夏天景色的特点。默读夏段,自己画出夏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哪些词语用得好? 谁来说一说:
树木:葱葱茏茏。枝叶:密密层层。树木稠密,枝叶茂盛,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出来?“封”改用 “遮”好不好?如果你就在其中,透过这些词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整个森林浸在雾里。整个森林像绿色的海洋,这么大的海洋被大雾浸泡。(体会大)借助录像理解“浸”、“千百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等词。大花园:各种颜色的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5、自学秋冬
现在同学们运用前面的方法,自学秋天和冬天。看看谁表现得最好? 秋天:树木落叶了。树叶飞舞联想到各色的蝴蝶翩翩起舞。物产:酸甜可口地„又香又脆的„鲜嫩的„,还有野山参。(其实这些东西我们家乡的山上也有)(课件)冬天:树上积满了白雪。(作者在描写每个季节的景物时,都是从树木开始的,这也是这篇文章独特之处)动物过冬:你最喜欢哪种动物过冬的方式?(黑熊在冬天来临之前,把自己养得肥肥的,等到了冬天,就躲进山洞里,每天从熊掌分泌出营养成分,黑熊就是靠着每天舔自己的脚掌度过寒冷的冬天。(课件)松鼠:勤劳。
6、总结全文,读中感悟
课文学到这,你觉得怎么形容小兴安岭最恰当呢?(大花园、宝库)
三、介绍小兴安岭
如果你的好朋友要去游览小兴安岭,那么你向他推荐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结合课文
小兴安岭太美了,你要对小兴安岭说些什么呢?(环境保护)那小兴安岭听了你对它说的话,它会对你说些什么呢?(感谢)
四、拓展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那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美丽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出示课件)
五、小练笔:
其实大家没有发现,我们自己的家乡也非常美丽,课后同学们可以仿照课文的写法,选一处家乡最美的地方写一写,字数不用多,三五句也行,一段也可。
六、总结: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优美的景色随处可见。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我们深感自豪!此时正值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不由得从心底里发出一声呐喊:“祖国,我爱您!”
教 学 反
思
一、重视朗读。《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我用图片和音像资料展现了小兴安岭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小兴安岭特点的句子,结合图片,说说对文章用简练的词语描写出活灵活现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二、重视语言实践,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写作训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本课存在的不足是对学生课件设计的还不够精细,某些细节掌握还不是很精确,对此我将继续努力,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
专 家 点 评
第二篇:授导型课堂设计
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等因素决定了课堂的教学结构,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些影响因素,采用简单化的课堂处理方法,只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手段。讲授法主要借助教师口头言语来呈现知识,阐明、分析其联系,其操作简单、应用广泛。讲授教学之所以盛行不衰,除历史原因外,还在于讲授为主的知识传授方法具有高效率和经济性的特点。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单一讲授教学方法的不足日益明显,在这里我们采用了“授导型教学”这个概念,旨在对其加以优化、创新,以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授导型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形式。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综合地考虑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者特点(学习风格、受众年龄阶段等)、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以及教学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4-1表示:
图4-1 教学设计诸因素关系
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地考虑教学目标的要求、学习者特征、教学环境及其他约束条件;在选择了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综合考虑目标、内容、学生与教学环境及其它约束条件,对教学媒体作出选择。在后续的部分,我们将结合案例,研讨如何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综合地考虑各个因素。
美国学者马杰在他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出:学习目标应该包括行为、条件、标准三个基本要素。在学习目标的表述中首先应明确教学对象,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参加在职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接下来要说明这些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后,应获得怎样的能力,这种关于行为的表述是一定学习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
学习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行为目标,因此在教案设计中编写行为目标时应避免使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涵义较广的动词,教案中的行为目标设计的参考动词可参照表4-8:
表4-8描写行为目标的参考动词(按照布卢姆的分类)
学习目标层次
特征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
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识记 对信息的回忆
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
明、指明 理解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
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
将知识分解,找
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
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释、说明、修改、订计划、制定……方案、解答 应用
分析
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将知识各部分
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
综合重新组合,形成个新的整体
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判断
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
评价
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价值
行为目标的优点是它的清晰性,它清楚地告诉教师和学生,这里所指的分析能力的含义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因此,行为目标强调学习之后的行为变化和变化的条件。在一个好的行为目标中实际上已蕴涵了学习结果的检测方式和评价标准。
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有学者建议在马杰的教学目标三要素基础上再增加“教学对象”这一要素,这样可以从“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u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四个要素来说明教学目标,这一方法也被称为ABCD法。
教学目标描述实例 例1 语文教学目标
小学二年级学生能正确写出所学的5个生字,5个字中写对4个为合格。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十分钟内阅读完一篇1000字的文章,并说出文章结构和段落大意。
例2 数学教学目标
给出两个不同分母的分数,其中一个分母能被另一个分母整除(如5/6和2/3),小学四年级学生能通分并求出两个分数的和,15个题中12题正确为及格。
例3 历史教学目标
给出10个有关革命战争的是非题,初二学生能分别在正确和错误的命题上标出是与非,8题正确为及格。
例4 生物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哺乳动物单元,初二年级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在上一步骤中,你已经修改确定设计教案所用的模板。现在,请在此教案模板中填写你的教案内容。
(1)填写教学目标。(2)填写教学重点、难点。(3)填写你欲采取的解决措施。
(4)填写你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资源的方案。
现在,你的教案应该已具雏形,为你的文件命名(建议用你的教案主题为文件名),并保存到“我的档案袋我的教学设计”中,作为授导型教学的教学设计作品。
接下来将编制完成的教案通过PowerPoint设计成课堂电子讲稿。一般说来,课堂讲稿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接下来将编制完成的教案通过PowerPoint设计成课堂电子讲稿。一般说来,课堂讲稿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内容导入。
本课内容概览。
多媒体教学内容展示。
总结与练习。
(1)内容导入:这一部分通常包括内容回顾、情境或问题导入。
(2)本课内容概览:简单明了地列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通常,可以使用超级链接将内容概览与后面的详细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也便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
学员一:
我看了这个案例在教学中用了简单的课件配合教学,用形象猫的图片根据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四个时段,引导学生画出会变瞳孔,加深学生印象。采用音乐让学生跳起来,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件配合自然,整堂课显得比较活跃,对教学中的重点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让学生加以巩固,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理念。本堂课教学媒体比较恰当,自然。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我认为可先利用不同时间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时间猫的图片的眼睛发现瞳孔的不同引出课题,再通过简单课件以表格形式出现,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填好,再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配音等。加深对本课的学习。
学员二:
此节课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说是恰到好处,课件虽简单却是上好此课的关键所在。它直观、形象地展示授课内容,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图片展示四个阶段小花猫瞳孔的变化,一目了然;课中一段音乐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总体说来,整堂课多媒体的使用令低年级学生兴趣浓烈,再加上老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会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小朋友了解什么是瞳孔?配乐朗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图片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画小花猫瞳孔的变化;另外还提供一些资料拓展学生知识,如小花猫的瞳孔为什么会变化等,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学员三: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老师对学生的特点十分了解,因此在教学中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学媒体的使用不必太复杂,内容也不宜太多,所以,即使是老师自己制作的四个小猫头像,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两个,老师落实得很到位,应该是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的。
不同的老师对一节课的处理是不同的,我想这位老师是上了堂很成功的课了。
不过,进入教学内容之前的导入部分,我觉得不够直接。对一年级学生而言,问他们喜欢什么小动物,这个问题的答案太多太泛,而且一提起这种话题,小孩子的心思很容易就泛散了,要收回来恐怕不容易,如果不是公开课,我想就不是老师一句话能带得回来的。还不如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和小猫有关,让大家说说自己对猫的认识,再引入本课中心的好。
学员四:
因为我的孩子刚上完一年级,暑假我想让她学几篇二年级的课文,她告诉我说要象她的老师一样让她在玩中学,我还真想不到该如何让她在玩中学,只觉得要读好不就是多读多写吗,从这里我也想到了语文为什么让学生觉得越来越枯燥,我们常抱怨现在的孩子求知欲望越来越不强了,其实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我们这些思想日益僵化的老师把语文教得面目可憎了。
所以我在看案例时就特别关注了这一点。我认为在这点上,这位老师做得非常成功,从开始的认识新朋友,开火车、朋友变样、在课本中找朋友到后来的比赛朗读、自己发表感想,都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其中。
在多媒体的运用上,这堂课也做得很好,真正做到了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象那些字,如果用板书出来,一定会浪费很多的时间,而且让学生在板书期间分散精力;而后面几个时段的猫的瞳孔更是板书无法做到的。如果一定要挑什么毛病的话,我认为理解什么是瞳孔时的图片可以用动画的效果强调瞳孔部分,让学生更明白一些。因为在分辨哪个图片是什么时段的瞳孔的环节,第一个起来说的学生实际上是还未弄明白哪个部位才是瞳孔。
学员五:
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首先会搜集生活中猫的瞳孔变化的影片,在这的开始的时候放给学生看,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其次我会去掉老师在图片上给猫画瞳孔的部分,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猫脸,让学生给猫画瞳孔。让学生听清要求,各小组分别来画早上、中午、晚上的猫的瞳孔。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到我的教学过程,其次老师也能清楚地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文本的内容。因为在马老师这节课中,从媒体出现猫的瞳孔,让学生进行辨别的过程来看,其实教学效果是不怎样的,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文本。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真正参与了,在实践中印象会更加深刻,如果加上组与组之间的比赛的话,学生会更有兴趣,如果有人画错了,也可能让同伴给他指出画错的原因,训练学生复述文本的能力,不是一举多得吗?
学员六:
我刚刚认真看完马老师的录像,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教材的内容有点在误导学生,小猫的瞳孔与其说跟时间变化有关,不如说是光线刺激的结果。再说,猫在受惊吓或发怒的时候,瞳孔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怎么能够肯定展示的图片一定是小猫在早上、中午、傍晚和晚上的瞳孔呢?也许是小学生的缘故,总感觉知识太过于简单的重复。学员七:
老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上了这一堂课,看得出,是经过了精心的准备的。实物投影放大的“眼睛”,让学生一下子就认识了瞳孔是什么,而并没有让学生去查词典,也没有给学生讲关于“瞳孔”的任何术语,对于这班小学生来说,是正确的。PPT投影生字及注音等,也用得恰到好处。在这堂课上,媒体和资源真正起到了辅助、优化教学的作用。但是这堂课是在一个大教室里上的,设备都是临时配备的,老师上课很辛苦,爬上爬下的,太累人了,不知道马老师平时的课也能都这样来上吗?
学员八:
反复的读了这个案例,我认为此课中媒体的功能更多的体现在展示教学内容上,我想,我有两点补充:其一,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教师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的,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可能在观察中开小差或走过场,我想,完全可以使用课件来演示字的写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动态演示对生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保持注意力集中,对学生掌握书写是很有益处的,而且,在学生之后自主练习书写时,也可以让课件循环演示,相信这样会对一些后进生起到一些帮助;其二,在让学生交流其他动物的有关这方面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交流,然后,由教师用课件展示自己收集的学生可能想不到的资料,并配上录音,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习兴趣。一点愚见,请各位同行指教!谢谢!
(1)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教育评价也是一个范围宽广的探究领域,凡与教育有关的思想观念、政策措施、方案计划、项目、课程、机构、人员、行为、状态及至教育活动的背景等,均属于教育评价的合法对象。
(2)教育评价的功能
导向功能 教育评价对被评者具有指导方向的作用,即导向作用。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我们可以引导某项教育活动朝正确方向发展。
鉴定功能 评价活动可以衡量被评价对象是否达到合格标准或区分其达到目标的优劣程度,并把结果作为对其进行确认或甄选的依据。
监督功能 教育评价总是找出被评价对象与目标的差距,使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途径,监督被评价对象朝评价目标前进。
调节功能 教育评价有调节作用。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者根据被评价者的情况相对调慢或调快学习进程,使之符合被评价者的实际。二是被评价者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长短、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
诊断功能 根据评价标准对被评者做出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或改进指明方向。这就是教育评价的诊断功能。
激励功能 一般情况下,被评对象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有获得较高评价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良好的评价会使被评者更加努力,产生获取更大成功的动力;不好的评价对被评者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在适当的情况下也能使被评者产生不甘落后、奋发努力、改进工作的动力。
(3)教育评价的分类 教育评价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门类繁杂,为便于研究和应用,可依据不同的准则做出分类,如表4-11所示。
表4-11 评价的分类
分类准则
1.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分类
2.按评价功能的不同分类
3.按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分类
4.按参与评价的主体不同分类
相应的评价类型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我评价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更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在一门课程和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估。
形成性评价是在学习进展过程中所做的评价,具有反馈的功能,它的目的是监督学习进程,对学习进程进行调整或修正,这类评价将原来预定的发展目标作为评价依据。
总结性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是在学习结束之后所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关注的是整个教学阶段所产生的结果,目的是了解整体的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具有对后继新阶段的诊断性评价的作用。
学友观点一:
首先我会对我的学生进行特征分析。案例4-1中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此时学生接受视觉信息的能力明显高于接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我会选择图片、动画或者视频来呈现信息。教学目标中涉及到生字的学习,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汉字的书写顺序,我会选择用Flash动画来展示。案例中所提供的设计思路涉及到“激情导入,激发兴趣”,我觉得完全可以借助于视频,比如和猫有关的动画片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次,我也要根据所选择的素材来决定采用图片、视频还是动画的形式来展示,尽量选择那些精度比较高的素材。当然还要考虑学校本身的课堂条件,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决定最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
学友观点二:
在案例4-2中,若是我来选择教学媒体,我不会利用PPT来展示导入新课。既然选择了这首儿歌,而歌词中所表达出的“青蛙”是动态的,那么我就用Flash动画来展示。我个人比价喜欢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列出课堂教学流程图,这样比较清晰地列出那个环节需要教学媒体,用哪种媒体能够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学友观点三:
在进行教学媒体选择时,我倾向于理出有关本课时的一个教学媒体选择问题表。通过问题的逐一回答,我能够一步一步清楚地发现适用于本课时的媒体。在有不止一种媒体可选择的情况下,我还会根据教学媒体的特性,再二选一或者三选一。这样选择教学媒体时,可以做到思路清晰。
学友观点一:
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充满着感人至深的力量。学习这篇散文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和人。尽管课前在因特网上找到了相关的课文朗读,仍旧感觉到学生没有感受到父爱的力量,距离预期的教学目标有相当大的距离。在56.com乐视频网站上,搜到了这篇文章的电视散文。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学生的完全沉浸在影片中,被影片中的曲调、镜头和里面的人物角色所引。学生们纷纷表示,感觉亲身体验了回父亲的“背影”!这一节课让我明白,具有不同特性的教学媒体往往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学友观点二:
小学数学《千克的认识》教学中,需要学生感受和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在教学中,当问学生一个问题:一千克的石头和一千克的棉花,哪重哪个轻时,好多学生第一反应是一千克的石头重于一千克的棉花。学生的回答表明了他们只是理解了“千克”的字面意思,并没有一个实际概念。接下来我拿出事先准备好一千克的石头、一千克的棉花、一个电子秤。我先让那些坚持石头重的学生上来用手掂量掂量石头和棉花,后,我将石头和棉花分别放在秤上,让学生记录两次的数字。学生发现两次的数字相同,开始愿意接受“一千克的石头确实和一千克的棉花一重”这个事实。我相信随着学生的知识的增长,他们会对“千克”有真正的认识。
学友观点三:
在高中数学的几何教学中,有的学生能够建立起简单的图形模型,而有的学生,对空间的感觉相对较弱。在进行几何教学中,有时单凭静的几何图像,他们还是无法形象构建出活动的图像。比如:P是双曲线:X的平方/9—Y的平方/16=1的右支上一点,M、N分别是圆(X+5平方+Y的平方程组4和(X-5)的平方+Y的平方=1上的点则PM-PN的最大值为?在求解这类最大值最小值的问题中,我借助于几何画板题目中要求的点进行运动,让学生观察参数的变化。经过多次训练,学生对于这类型的题目有很好的图形构建能力。为了不让学生形成依赖教学中我逐渐减少几何画板的辅助,鼓励学生在脑中构建模型。
1.按不同功能的评价分类
类型
实施时间
诊断性评价
教学之前
摸清学生底细以便安排学习
形成性评价
教学过程中
了解学习过程,调查教学方案
总结性评价
教学之后
检验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 评价目的
评价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作业分经常性测验、作业、日常观析法、测验法
查明学习准备情况和不利因素
察
考试或考查
作用
确定学习效果
评定学业成绩
2.按不同分析方法的评价分类
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
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不采用数学的方法,而是根据评价者对含义 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论的价值判断。
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的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
如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方法、模糊数学的评出等级、写出评语
举例
方法、量规等,对评价对象的特性用数值进行描述和判断。
客观、评价结果一目了然,易比较。
特点
全面、准确、但是主观性比较强
随着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量化评价的形教育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具有模糊性,式越来越多地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
存在着许多难以量化的因素。因此,定性评价是不可缺少的。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各有其优缺点,各有其适用范围。现代评价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趋势就是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求得更客观和更全面的评价结果。趋势
3.按不同参与主体的分类
自我评价
评价者在组织内部对自身进行的评价
他人评价
评价对象自身以外的任何评价者实施的评价 含义
举例 教师对自己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教师间的互评、教态度、效果等的评价
第一,因为被评价者对自己的情况最熟悉,因此自我评价有利于全面收集信息,形成准确的判断。第二,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大大减轻评
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间的评价等
他人评价的优点是非常严格,评价结果客观性较强。
优点 价组织者的工作量。第
三、开展自我评价,有利于评价活动真正发挥促进改革、推动工作的作用。自我评价促使被评价者自己主动去寻找问题,这对今后由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是十分有利 的。
组织工作较为繁杂,耗费人力和时间较多。缺点
不太客观,评价结果不可完全信赖
趋势
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更大的发挥两者的优点,4.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与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
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 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着重于测量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就是采用测量工具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进行描述,并根据教学目标对所描述的学习过程或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含义
学习资源是指那些学生能够与之发生有意义联系的人、材料、工具、设施、活动等。这些资源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实世界中原有的可利用的资源,另一方面是 专门为了学习目的而设计出来的资源。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学习资源主要是指后一种,如各种教学产品(在信息化教育中,尤其是指教学软件和网上资源)等。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测量和检验学习资源所具有的教育价值。
某学校的英语老师孔老师最近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她班上的很多学生都不爱学习英语,也从不交作业,因此英语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经过认真的思考后,她想了一个主意。第二天上完课,她给学生布置了一次特色作业,主题是:名词的复数。孔老师对学生们讲,你们只要体现名词复数这一主题,可以采用任何形式完成这次作业。学生们听了,觉得很新奇,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几天过去了,到了交作业的时间了,结果这次全班交上来23份特色作业。尽管这不是全班全体同学的作业,但交作业的数量已经有了明显提升。这些作业中有做得认真的,也有做得马虎的,有画图画的,有写诗歌的。孔老师没有表态,而是在教室后的墙壁上把这些作业一一展出。孔老师想让那面墙壁说话!自从作业被展出后,孔老师一下课就站到那面墙壁面前,静静地、认真地欣赏学生们的作业。孔老师的这一举动,很快招来了好奇的学生们,他们也模仿孔老师的样子开始认真地看那面墙壁上的作业。
一周后,孔老师又布置了第二次特色作业:名词的单复数比较。这次仍然只有23人交作业,孔老师让学生们自己把作业贴到那面墙壁上去,并开始在班上表扬那些做得不错的学生。孔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就有几个男生喊:“老师!我的作业也挺好的,您怎么不表扬我呀?!”喊声最大的是郭小亮。他学英语一直有点吃力,但最近他上课比较认真,特色作业也交了,但是上面的字体歪七扭八,有几处涂抹的地方,所用的作业纸也是随手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随着郭小亮的喊声,孔老师和全班同学都往那面墙壁上看去,大家还没有说话,就善意的大笑了起来,郭小亮的脸红了,不好意思的东张西望之后,便大声说:“你们看吧,下次我的作业肯定比这好!”。孔老师和全班同学都为郭小亮的决心而热烈鼓掌,郭小亮的脸更红了。
这面墙壁现在成了孔老师在教室的一个展区,每周一课代表就把特色作业收上来,利用课间组织学生们将它们贴在那里。现在孔老师和同学们一走进教室,就习惯性的看看教室的那面墙壁。那面墙壁周围,一到下课,就会围上来一些学生,叽叽喳喳的议论:你看小纯画的那苹果,你看杨阳写的那个单词……是的,有了这面墙壁,孔老师不用整天在那里唠叨:同学们,你们要写作业啊,要背单词啊……现在,全班同学都能交作业了,孔老师说:“现在我不用说话,让那面墙壁说话吧,它说的话每个学生都爱听,它比我会说话。”
学友观点一: 《让那面墙壁说话》中的教师充分发挥“墙壁”的作用,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墙壁”和“作业”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事物联系在了一起。这位教师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监督的功能。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以评价为切入口,进一步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2.相关知识与材料
传统评价所借助的方法通常有测验、调查和观察,如果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认知目标的达标程度,测验是最常用的工具。在授导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常在教案里穿插一定量的测验内容以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也就是说它是作为一种形成性评价的手段而实施的一种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了解一些测验相关的知识和掌握编写测验试卷的技能。
试卷是实现测验这种评价方法的主要工具之一,试卷中的题目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即主观性题和客观性题。前者一般包括作文题、问答题等,一般没有严格统一的答案,在评价较高层次的理解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组织表达能力方法效果比较好,后者一般包括填空题、选择题、配对题等,在评价较低层次的知识记忆、一般理解和判断能力方面效果比较好。在编写题目技巧方面,主观性试题比客观性试题容易掌握;在判断和反馈答案的正误方面,客观性题比主观性题容易处理,所以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将两类题目相互结合。
在测验评价过程中常有一个难度和区分度的问题,通常所说的难度是指试题或试卷难易程度的指标,而且相对于被试的该批考生而言,其计算方法如下:
(1)客观性试题的难度计算:通常用通过率来衡量。
P=R/N×100%(P为通过率,R为答对或通过该题目的人,N为全体考生数)
(2)主观性试题的难度计算:
P=X/W×100%(P为通过率,X为被试在某一试题上的平均分,W为该题的满分)
(3)整个试卷的难度计算:试卷的难度是指一份试卷的总体难易程度,其由试卷中每道题的难度决定。其计算办法为:将每道题目的难度与满分值相乘的积相加,然后将其总和除以试卷的满分值,所得的商即为整个试卷的难度。
区分度是指区分测验试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其取值范围介于-1.00和+1.00之间。(1)客观性试题的区分度计算:
D=Ph-Pl(D为区分度,Ph为高分组通过率,Pl为低分组通过率。注:将被试依照总分从高到低排列,然后将总分最高的27%和最低的27%的被试分别定为高分组和低分组。)
(2)主观性试题的区分度计算:
D=(XH-XL)/N(H-L)(XH为高分组总分,XL为低分组总分,H为该题最高分,L为该题最低分,N为考生总人数的25%)
(3)整个试卷的区分度计算:试卷的区分度是指一份试卷总体对学生的区分程度。其计算办法为:将每道题目的区分度与满分值相乘的积相加,然后将其总和除以试卷的满分值,所得的商即为整个试卷的区分度。上述标准也常是在设计测验试卷过程中所要考虑的。
学员一:
我看了这个案例在教学中用了简单的课件配合教学,用形象猫的图片根据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四个时段,引导学生画出会变瞳孔,加学生印象。采用音乐让学生跳起来,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件配合自然,整堂课显得比较活跃,对教学中的重点教师采不同方式让学生加以巩固,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理念。本堂课教学媒体比较恰当,自然。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我认为可先利用不同时间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时间猫的图片的眼睛发现瞳孔的不同引出课题,再通过简单课件以表格形式出现,结课文引导学生填好,再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配音等。加深对本课的学习。学员二:
此节课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说是恰到好处,课件虽简单却是上好此课的关键所在。它直观、形象地展示授课内容,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图展示四个阶段小花猫瞳孔的变化,一目了然;课中一段音乐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总体说来,整堂课多体的使用令低年级学生兴趣浓烈,再加上老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会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小朋友了解什么是瞳孔?配乐朗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图片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画小猫瞳孔的变化;另外还提供一些资料拓展学生知识,如小花猫的瞳孔为什么会变化等,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学员三: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老师对学生的特点十分了解,因此在教学中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学媒体的使用不必太复杂,内容也不宜太多,所以,即使是老师自己制作的四个小猫头像,也能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两个,老师落实得很到位,应该是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的。
不同的老师对一节课的处理是不同的,我想这位老师是上了堂很成功的课了。
不过,进入教学内容之前的导入部分,我觉得不够直接。对一年级学生而言,问他们喜欢什么小动物,这个问题的答案太多太泛,而且一起这种话题,小孩子的心思很容易就泛散了,要收回来恐怕不容易,如果不是公开课,我想就不是老师一句话能带得回来的。还不如直接告学生,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和小猫有关,让大家说说自己对猫的认识,再引入本课中心的好。
学员四:
因为我的孩子刚上完一年级,暑假我想让她学几篇二年级的课文,她告诉我说要象她的老师一样让她在玩中学,我还真想不到该如何让她玩中学,只觉得要读好不就是多读多写吗,从这里我也想到了语文为什么让学生觉得越来越枯燥,我们常抱怨现在的孩子求知欲望越来越不了,其实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我们这些思想日益僵化的老师把语文教得面目可憎了。
所以我在看案例时就特别关注了这一点。我认为在这点上,这位老师做得非常成功,从开始的认识新朋友,开火车、朋友变样、在课本中朋友到后来的比赛朗读、自己发表感想,都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其中。
在多媒体的运用上,这堂课也做得很好,真正做到了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象那些字,如果用板书出来,一定会浪费很多的时间,而且让生在板书期间分散精力;而后面几个时段的猫的瞳孔更是板书无法做到的。如果一定要挑什么毛病的话,我认为理解什么是瞳孔时的图片可用动画的效果强调瞳孔部分,让学生更明白一些。因为在分辨哪个图片是什么时段的瞳孔的环节,第一个起来说的学生实际上是还未弄明白个部位才是瞳孔。
学员五:
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首先会搜集生活中猫的瞳孔变化的影片,在这的开始的时候放给学生看,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其次我会去掉师在图片上给猫画瞳孔的部分,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猫脸,让学生给猫画瞳孔。让学生听清要求,各小组分别来画早上、中午、晚上的猫的瞳。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到我的教学过程,其次老师也能清楚地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文本的内容。因为在马老师这节课中,媒体出现猫的瞳孔,让学生进行辨别的过程来看,其实教学效果是不怎样的,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文本。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真正与了,在实践中印象会更加深刻,如果加上组与组之间的比赛的话,学生会更有兴趣,如果有人画错了,也可能让同伴给他指出画错的原因练学生复述文本的能力,不是一举多得吗?
学员六:
我刚刚认真看完马老师的录像,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教材的内容有点在误导学生,小猫的瞳孔与其说跟时间变化有,不如说是光线刺激的结果。再说,猫在受惊吓或发怒的时候,瞳孔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怎么能够肯定展示的图片一定是小猫在早上、中、傍晚和晚上的瞳孔呢?也许是小学生的缘故,总感觉知识太过于简单的重复。学员七:
老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上了这一堂课,看得出,是经过了精心的准备的。实物投影放大的“眼睛”,让学生一下子就认识了瞳孔是什么,而没有让学生去查词典,也没有给学生讲关于“瞳孔”的任何术语,对于这班小学生来说,是正确的。PPT投影生字及注音等,也用得恰到好处这堂课上,媒体和资源真正起到了辅助、优化教学的作用。但是这堂课是在一个大教室里上的,设备都是临时配备的,老师上课很辛苦,爬爬下的,太累人了,不知道马老师平时的课也能都这样来上吗?
学员八:
反复的读了这个案例,我认为此课中媒体的功能更多的体现在展示教学内容上,我想,我有两点补充:其一,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教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的,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可能在观察中开小差或走过场,我想,完全可以使用课件来演示字的写法,这样可以让生在动态演示对生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保持注意力集中,对学生掌握书写是很有益处的,而且,在学生之后自主练习书写时,也可以让课循环演示,相信这样会对一些后进生起到一些帮助;其二,在让学生交流其他动物的有关这方面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交流,然后,由教师课件展示自己收集的学生可能想不到的资料,并配上录音,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习兴趣。一点愚见,请各位同行指教!谢!
第三篇:授导型教案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模块四作业
授导型教案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水调歌头》教案
盈江县民族小学 杨丽秋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中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古代诗词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诗词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并能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体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能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诗诵读、理解和赏析能力。已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设想】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询有关作者和理解诗词的资料。
2、课堂上展开多边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师生协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让音乐、绘画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教学难点】
联想和想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教法】
情景创设法、设疑导思法、讨论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趣味导入
1、老师在黑板上画一轮圆月,边画边要求学生回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诗句,如果有困难也可与同学小声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然后找学生起来回答,同学补充。师引导学生明确月亮这一意象在唐诗宋词中的意蕴。
2、简介苏轼中秋词的影响。生谈谈对苏轼的了解。
3.、师介绍词的有关知识。
二、诵读品味《水调歌头》
1、字正腔圆地读。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2、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3、疏通全文
(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2)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4、有情有味地读。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听录音朗读感受,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是在理解词境理解词意之后。
教师预设穿插问题:
①解读小序,从“兼”字入手,读懂怀子由的思念之情;(补充作者与子由兄弟情深的资料与词作)
②重点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与“无眠”的细读;
③赏析上阙,抓住“不知” “归去”读懂词人内心祈愿,从 “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负及遭遇,从而体会“寒”字背后的愁苦与幽愤。
④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⑤重点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
5、能力训练
(1)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2)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3)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4)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6、音乐欣赏
(1)播放王菲的 《水调歌头》(2)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
7、学生总结
(1)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
(2)由学生从主题及写作特色等方面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以“遥望夏夜的星空„„”开头,写一篇短文,寄给宝岛台湾的少年朋友们,也让那皎皎明月送上我们对台湾同胞满腔的思念、真诚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四篇:授导型教案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授导型教案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绝句》教案 向家坝希望小学 赵敏 教材分析 :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八单元 中的第 1课。要学生读懂诗句,领会山水花鸟的神奇,让学生感受到 大自然清新开阔的景观, 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七言 绝句,它通过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四句诗,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 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 唱, 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上千年 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往东吴的客船。鸣叫得黄鹂,飞 翔的白鹭,高山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副完美的图画。诗的 前两句主要写得是动景, 呈现动态之美, 诗的后两句主要写得是静景, 体现了静态之美。这首诗对仗工整, 朴实自然, 动静结合, 有声有色, 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 表达了 作者对于山水花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设想
1、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前预习,查询有关作者的资料。
2、课堂上展开多边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师生协同探究,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让音乐、绘画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认识 9个生字,会写 7个字,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反复诵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感受古诗的魅力,产 生热爱古诗词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中的 9个生字,会写 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教学设计思路 :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它通过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四句诗。展现文 本的美,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课件、声音资源,优扬的音乐,创设情 境, 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欣赏古诗, 体会古诗意境, 文中之意的目的, 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1、情景导入
2、解诗题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5、巩固识字,拓展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设疑导思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请看屏幕, 你们看到了什么?这画上的景色美不美啊?(太 美了
2、是啊!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关于这幅画还有个小故事呢?想听 吗?故事发生在唐代,那时发生了一场战乱,百姓们都流离失所,著 名的大诗人杜甫也不得不逃离了家乡, 过了很久战争结束了, 杜甫又 回到了四川成都的家看到了这美丽的景色, 心里别提有多愉快了。于 是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千古流传的《绝句》。
二、解诗题
1、板书诗题,领读。
2、同学们观察题目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习“绝”
3、师指“绝”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这个字记住了吗?那老师给同学们 出个字谜大家猜一猜:丝线染成五色,堪称天下独特。
5、学生字可真有趣啊,“绝”字说了:“原来,有这么多的朋友在 关注我,那好吧,今儿高兴,就让你们看看我的成长经历吧。”
6、“瞧,这是刚出生时的我(甲骨文;渐渐地我长大了,变成了 这样„„”(课件:分析“绝”的字理图。(“绝”:是会意字, 甲骨文是两束悬挂的丝,其上有三横,三横表示用刀切开的痕迹,会 意为用刀断丝
7、区分“绝”、“决”和“诀”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决”,你能正确区分他们吗?(课件:出示“绝”和“决”的对比练习。、任何事情都不是(对的。、我下定(心要努力学习。、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用乘法口(计算乘法。
8、再读课题,并告诉学生: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不直接表示诗的 内容,每行诗有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行诗有七个字的,叫七言 绝句。
9、同学们看一看我们今天学的是几言绝句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老师就为大家朗读一遍这首诗。
2、师范读。(配乐
3、生自由读。(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4、指名读。
5、读得真好,真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草堂,去和他一 同分享这大自然的美景。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一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文中哪句诗描写了这个情景。(指读
3、学习“鹂”、“鸣”、“翠” “鹂”怎么记住、造字法、图片
“鸣”怎么记住、字谜鸟儿把口张,叫声真响亮 两只黄鹂站在柳枝上会说些什么。
“翠”怎么记住、绿的意思、观察上半部分的羽你发现了什么?(书 空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梢间鸣叫。他们是春的 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谁愿意用朗读表现这种春的生机呢?(指 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句(课件
1、正当诗人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 弧线,你猜,这白色的弧线会是什么?(白鹭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指读(行的多音字
3、学习“鹭”,讲一讲这个字、造字法、图片
4、白是表示颜色的词,诗中还有表示颜色的词吗?(翠、白、黄、青青是什么颜色。
翠绿的是„„嫩黄的是„„洁白的是„„湛蓝的是„„
4、真美啊!仰望青天,一行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 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谁愿意读读这句诗?(指读
5、谁能把前两句诗一起来读 ?(指读、齐读(三学习第三句
1、到处莺歌燕舞,满眼绿柳垂丝,怎不令诗人陶醉,此时他透过窗 户,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谁知道这是哪句诗?谁愿意把这句诗读给同学们听?(指读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字卡:“岭”)“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为了更好的学习岭我们先学习令字。认识“令”字,怎么记住、字理图(古人端坐在大伞下面,用手指着 前方,他向下
面的人发布命令)课件出示“今”,再贴上“、”,变成“令”字,让学生认读 添加部首,教给方法,巧引“岭”等一串字 4.那这个“令”字加上“山字旁”就念……,很显然这个字的造字 法是……。令是它的……,山是它的……山是它的形旁说明它的意思 和什么有关。组词。对这就是山岭的岭。5.如果是“金字旁”加“令”字,与什么有关,念什么? 如果是“羊字旁”加“令”字,与什么有关,念什么? 如果是“令”字加“页字旁”,与什么有关,念什么?……(相机出示:岭铃羚领等一串字)7.小结:看来汉字的构字是非常有规律,学习起来也是非常有趣的。那我们再学一个字,出示字卡“含”字。怎样记住它? 8.教师再出示“令”字,让学生观察它是怎么变成“含”字的。引导学生分析“含”字——令字一点被咬下,放在口中不咽下。9.借助道具“窗框”,引导学生讲诗中“窗含”是什么意思。10.这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谁能读一读这句诗?
(四)学习第四句
1、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船,我们看诗人还看到了什么?(万里船)这是要开往哪里的客船呢?
2、学习“吴”怎样记住它?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
3、吴与吞对比。
4、东吴远不远啊,从那个词看出来的。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 人看到此情此景,心里高不高兴啊?(愉快)
5、让我们读出作者愉快的心情吧。(指读)
6、后两句诗指读齐读。
四、诗画一体,配乐朗读,感悟诗意 同学们我们一句一句的品读了这首诗,你感觉诗写的美不美啊? 是啊,只要善于发现,大自然处处是美景。这么美的景、这么美的诗,谁想读一读。这样我们一起来读,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掉过来。听到老师是怎么读的了吗?谁能这样读一读。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让我们一起吟诵这首诗好吗!(课件:出示 整首诗,配乐读,感受意境)
五、巩固识字 我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大啊,不仅欣赏了古诗还一边读诗一边认识了 这么多的生字朋友,老诗把它们从诗中请出来你们还能认出它吗? 再加点难度把它放在词里再请同学们认一认。
六、拓展
把这些字放回诗里同学们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新收获吗? 讲解押韵、对仗。
七、同学们可真聪明,我们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遍,每读一遍都有新 的收获。熟话说熟读成诵,这首诗你被下来了吗?(试背)
八、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朗
读、吟诵、背诵古诗仿佛身临其境也置 身于这美丽春景之中,其实诗不仅仅可以读,可以诵可以背还可以唱 呢,想听听吗?
九、同学们这节课里我们伴着这带着童真合着童趣的朗朗读书声悠然 漫步于古典诗词那优美曼妙的景色之中。感受到了古典文学的无穷魅 力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能坚持做到:诵读经典,传承文 明。
第五篇:授导型教案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授导型教案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慈母情深》
题目:《慈母情深》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我”读“闲书”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单元教学目标是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的感情,在阅读中“披文以入情”。课文情节跳跃性大,其中,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三个镜头,是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对人物品质的表现,作者情感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基本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设想】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询有关作者和相关资料。
2、课堂上展开多边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师生协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目标一:理解和积累本课“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目标二:能通过品味课文中描写母亲言行的词句,感受母亲爱子之情。目标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
【教学重难点】
品读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描写的重点语段,了解母亲工作的艰辛及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感受慈母情深。
【教法】
情景创设法、设疑导思法、讨论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句,激发情感
1、课件出示:(英)玛格利特〃魏德玛诗《妈妈的牵挂》片断,在《祖国,慈祥的母亲》温婉如丝藤般的小提琴声中,老师深情诵读:
她是我们的守望人,冬天在窗边,夏天在门旁,她会为我们的晚归而焦虑不安。
她从不会忘记,在我们身上倾注全部的爱,因此,我确信,无论我们在哪里,身上都系着她的牵挂。
2、学生齐读诗句:
师深情述说:她就是母亲,她就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母亲的爱,纯纯若水,绵绵如溪,沉沉似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普通的母亲,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3、学生深情地齐读课题──慈母情深。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细读课文,锁定形象
1、请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读一遍全文,然后合上书本。读了课文,深深地刻在你脑海里的,是哪一幅画面,用笔划出相关句子来,反复读读。
预设有以下几种可能:
⑴ 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⑵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⑶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反复品读重点句子,深入咀嚼文字,领会个中情感,感受母亲之苦:
第一层次:凭语言的直觉感知,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读出句子的“像”来。
第二层次:借助文本的补充,丰富学生的感知,读出句子的“味”来。⑴ 同学们,如果你们对母亲当时的处境有更详尽的了解,我相信你们对母亲会有更深一层的体悟,你敏感的心灵会深深地为她感动的。
出示补充文本:
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梁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 ⑵ 学生自由读后谈感受,充分融入自己的体验,再读重点句子。第三层次:通过重点词语的想象开掘,立足真实体验,读出句子的“情”来。
⑴ 同学们,请再读读这些句子,用心体会,哪些词语像一根根钢针一般刺着你的心?哪些地方犹如一把小锉子,撕扯着你的心?哪些地方让你的心沉甸甸的?哪些地方让你的眼眶湿漉漉的?
⑵ 锁定重点:
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令你心碎。读出这种感觉来。
疲惫的眼神告诉你什么?龟裂的手指使你明白了什么?皱皱的毛票说明了什么?褐色的口罩又在诉说什么?
⑶ 带着你的情,融入你的心,让我们再深情地齐读这些句子。
四、回读课文,拓展意象
1、面对如此憔悴、疲惫,甚至可怜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多钱。不为别的,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一节),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三节),虽然……虽然……(引读课文第二节)但我还是来向母亲,向苦苦挣扎,拼命养活五个孩子的母亲要这么多钱了。
2、我犹豫了,我有点说不出口了,因为当我第一次亲眼目睹了母亲工作之艰辛后,我才明白了这一元多钱不是普通的一元多钱,它是──(学生接话:母亲辛苦劳作一天多的所得;母亲的一滴滴血汗换来的;母亲绝对舍不得乱花的珍宝;母亲用来养育孩子的一笔财富……)
五、品读语言,感悟深情 1、品读母子对话,体会母亲之爱。
2、品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读出母亲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个性化感悟母亲的纯粹朴实之情,忘我无私之情,博大深沉之情,满怀期待之情和无比骄傲之情。
3、写话训练(播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乐曲):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4、交流写话内容,对话互动。
六、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也就在那一天以后,我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零花钱,也就在那一年,我有了几十本长篇小说。这,都是我自己挣钱买的。这是一个母亲给予一个儿子的力量。
母亲的那句话,时时在我心头萦绕,时时在我耳畔回旋,时时给我力量,催我奋进,终于我成了大作家。(出示梁晓声简介)
2、反复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这是我今生今世听到的最美的声音,这是母亲给我的一股无穷的力量,这是滋润我生命的清澈的甘泉,这是普天下母亲共同的心声。
3、齐读但丁名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