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球课题开题报告(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07:1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手球课题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手球课题开题报告》。

第一篇:小手球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推广和普及小手球运动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女山湖小学校长、课题组组长:何绵国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

大家好。我受课题组委托,在此作省级课题《农村小学推广和普及小手球运动的研究》开题报告。敬请指正。

一、课题的选择。

选择体育教育内容,以小手球推广普及作为研究的课题,并非一时兴趣所致,而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想表明一种重视体育工作的态度。众所周知,体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把“身体好”放在“三好”之首。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先后制定、颁发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阳光体育工程”和“学生健康体质标准”等。但学校体育工作,尤其是农村小学现状究竟如何呢?普遍的情况可以用“三缺两无”来概括,即缺教师、缺器材、缺场地,无内容、无考核。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政策、教育环境、质量观、人才观等主客观原因都有。在这样的事实前面,怎样给本校体育工作定调,我们选择了本课题,就是在告诉同行、告诉教师,体育是和语、数教学一样,不是可有可无的,一定要下功夫抓,抓实抓好,才是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才是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

2、想寻找一条创建学校特色的捷径。办好一所学校有基本的要求,但没有特色的学校,不可能成为一所好学校,更不可能成为一所名学校。在农村的教学环境下,怎样突显办学特色,我们选择了体育:手球项目。这是因为农村学生的身体因素和手球运动的特点决定的。比如,农村缺少琴棋书画等艺术环境,学生对这方面兴趣深厚的不多;大部分农村小学生经常参加劳动锻炼,身体素质较好,能吃苦,适合参加体育活动;开展小手球活动的硬件要求不高,有球场、教练、学生就行。我们两校开展小手球训练已有四、五的历史,分别成为省和滁州市小手球特色学校。选择该课题,就是想把初具形式的特色加浓做厚。

3、想推广一项丰富学生活动的内容。实践证明,小手球非常适合于学生活动、娱乐。我们两校自从开展小手球训练以来,有80%以上的学生玩过手球,有些学生已形成深厚的兴趣。我们自己训练、组队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像女山湖女队取得了全国联赛第二名、安徽省手球基地赛第一名,锦标赛第二名、滁州市第一名,苏巷小学男队曾是安徽省唯一参赛队,获全国联赛第六名,安徽省手球基地赛第一名,连续两次获安徽省锦标赛亚军。一花独放不为春。我们想通过课题研 究,探索总结一些经验,让更多的学校乐于开展这项活动,并为其提供方便,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参加这项活动,使学校体育课内容更丰富,学生课余活动更精彩。

4、想增加一些学校对外交往的亮点。开放的时代,必须要用开放的姿态办学。凭什么资本进行交流,这是应当考虑的。当我们打开校门,迎接宾朋的时候,你能吸引眼球的是什么。客观地说,县城以上的学校,在教学质量、教育科研等方面比我们要强得多。但我们另辟溪径,却能增强学校的亮色。正是基于这一点,上海同洲联盟学校才会将我们两校作为训练基地。我们选择本课题,就是要把手球普及工作做得更好,让学校的亮点更亮,增加对外校际之间的交流。

二、课题的界定及研究内容。课题含义:“农村小学”是指县城以下小学;“小手球运动”是指小学生手球训练活动;“普及和推广”是指让绝大多数学生乐于参加该项活动。

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为,如何培养学生的手球兴趣;如何解决师资教练问题;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有效开展小手球训练;如何使小手球训练和“阳光体育工程”及日常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等。主要内容有:

1、普及小手球运动可行性研究。

通过八年的推广和比赛成绩来看,在农村小学完全可以开展小手球运动。手球的特点决定适合小学生玩,而且也适应整个农村教学环境。

2、小手球运动对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研究。

手球运动是集跑、跳、投为一体的球类运动,对速度和力量有要求,因而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健康。

3、小手球运动与培养小学生的品质方面的研究。

手球运动是一个集体性非常强的项目,讲究的团队的合作,个人的协调在运动中既能培养运动员的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惧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4、农村小学推广和普及小手球运动的策略。

(1)加强宣传力度,让小学生认识小手球,对球类运动感兴趣。(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学校老师为主,外聘为辅形成教练组。(3)学校形成奖励制度,对学生设团体奖,个人奖,对教练要有一定的奖励。

(4)学校要经常和家长沟通,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5)完善制度,对参与手球训练的教师和教练要有后勤保障。需要注意的是,本课题不涉及小手球竞技比赛内容。

三、课题研究的条件和困难。

(一)完成本课题的有利条件。

1、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去年,滁州市被命名为“国家奥运会手球培训基地”,小手球训练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继20所小学被命名为滁州市小手球特色后,县级开展了选拔赛,市级开展了检查赛。明光市教育局、体育局领导对我们两校开展小手球训练,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人力、物力大量支持,这是我们开展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明光教研室在小手球训练业务上,一直是我们的后盾,也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2、课题组成员的刻苦与努力。本课题由两位校长亲自负责。何绵国,女山湖中心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其间担任过班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教导副主任,主任,副校长,校长,积累了大量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曾两次带队参加全国少儿手球比赛,两次带队参加省少儿手球比赛,成绩喜人,既是领队也是教练。黄善平,苏巷中心小学,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教育管理方向研究生结业。1987年任校长至今,一直非常注重体育教学工作。从2004年起,组织教师开展小手球普及训练工作,曾多次带队参加国家、省级少儿手球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曹健,女山湖中心小学教导主任,校手球队总教练。曾多次带队参加全国全省比赛,参加过上海同洲联盟教练训练,参加过省教练培训。课题组成员中查恒文(副校长),邱良杰(教导主任),专科学历,闫祖飞是本科学历,周友良、王荣胜、朱成海、卢怀礼、杨德兵、李娟均是年龄在四十岁上下的中、青年教师,大专学历,精力充沛,他们中有3人参加过手球教练培训,并带队参加过全国全省比赛。顾永娜,学校手球教练,省体校手球专业毕业,曾参加全国、全省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3、小手球训练的基础和经验。我们两校分别从04、05年开展小手球训练,坚持健康第一,注重体育锻炼,努力做到“体育课程有手球内容,课间活动有手球游戏,校级运动会有手球项目”,通过丰富多采的手球活动,培养学生的手球兴趣,达到普及推广的目的。两校的手球活动月有声有色,年级手球联赛如火如荼,校际之间的友谊赛像模像样。低年级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手球游戏为主,让学生了解手球,熟悉手球。中高年级以课外活动训练为主。像四年级每周训练1次,五年级每周训练1-2次,六年级每周训练2-3次,每次约在40-60分钟。女山湖小学校队长期坚持训练。据统计,学校90%以上的学生接触过手球,80%的学生参加过手球活动,40%左右的学生自购过手球。浓厚的手球训练氛围和平实的手球训练活动,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沛的素材、案例,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盟校的帮助。在小手球训练方面的工作,得到上海同洲联盟学校 的有力资助。

(二)存在的困难。

1、手球大环境的不利影响,会消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手球虽然起源于欧洲,但在我国也有过辉煌。1982年第九届新德里亚运会男子手球荣获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女子手球队荣获铜牌。安徽省手球是体育的强项,曾经打败过世界强队保加利亚,经常代表国家队征战,战绩喜人。安徽手球普及时,连“八十岁老太太都知道罚七米球”。但近些年中国手球发展很难。手球被认为是“冷”项目,参与人少,比赛少,总体成绩下降。在欧洲一个小城市的注册球员可能超过千人,而我国总共注册运动员才400多人。难怪国家体育总局一位官员说,手球没有群众和市场化,很难进入良性循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做好手球相关的工作,要能守住寂寞,耐住清冷。

2、手球训练工作的局限,会降低课题研究的实在意义。这主要来自对小手球运动的推广和普及认识不足。从大方面讲,推广和普及小手球运动不是单纯的学校事情,它需要主管局的支持和专业引导。从小方面说,有些老师把小手球运动开展就看成是几个教练的事,认为那是一个兴趣小组,忽视了小手球运动的意义。另外教师手球专业知识水平的限制,缺乏必要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广普及的实效性有待提升。缺少了推广也就失去了意义。

3、资金上的匮乏,减少了以赛代练的机会,会稀释课题研究的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及预期效果。

(一)方式方法

1、调查法:根据课题要求,设置问卷内容,通过调查、分析、归纳,掌握第一手资料。

2、访谈法:和学生直面交流,了解心理,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开展研究工作。

3、观察法:在学生训练比赛现场观察,对学生进行体能、心理、生理方面的分析、探讨。

4、故事法:以整理亲历过的故事,以点及面,进行探索研究。

5、经验法: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训练经过,将具体提升为有价值的经验。

6、试验法: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通过试验,寻找正确的途径。

(二)预期效果。

1、通过课题研究,推动小手球运动普及,促进“阳光体育工程”有效落实。使学生在获得技能的同时,得到锻炼,受益终生。

2、通过课题研究,寻找小手球训练的最佳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集 体观念,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套有推广价值的资料,发挥滁州市手球特色学校和安徽省少儿手球训练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学校开展小手球训练工作,为滁州市乃至省、国家输送奥运后备人才。

五、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及成果呈现。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4月——2009年2月),成果形成后为阶段性报告和组建球队,实验准备、立项开题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工作:

1、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对课题的进一步论证,制定开题报告和课题研究方案。召开研讨会,对课题研究方案要进一步完善。

3、组织学习有关手球的理论,开展实际训练。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3月——2009年9月),成果形成为阶段性报告、论文、比赛的有关材料。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全面启动课题研究,从四个方面进行收集、整理、记录研究的效果案例。

2、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进行数据分析。

3、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 年9月——2009年12月)。最后成果为,检测数据的统计和比赛取得的成绩。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全面收集、调查、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2、出版论文集,与外校交流,并能向全省示范辐射,展示研究成果。

3、撰写结题报告,申请验收。

六、课题研究的其它方面。

(一)本课题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大宣传,使小手球普及工作师生皆知。2、开展好小手球常规训练。3、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分工明确,协作共进。

(二)关于课题研究经费,由课题项目学校负责提供。

2008年10月

《农村小学推广和普及小手球运动的研究》

明光市女山湖小学 2008年10月

第二篇:小课题开题报告

小课题开题报告

小课题开题报告1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学校教科室主任,近两年带领区、校体育教师成功立项并结题50余项,本文将以《美国SPARK体育课程理念在我校球类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例(下文简称《SPARK应用研究》),浅谈一下体育小课题开题报告撰写的格式与注意事项。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小课题开题报告应当包括八个方面,即: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完成读书笔记与研究成果的具体时间安排;学校意见;县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的意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意见;个人课题信息与结题意见。其中的前四项内容需要课题研究者详细的、有条理的、真实的填写,后四项为教育主管部门填写。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这一部分包括三个方面:研究的背景意义、核心概念、所要解决的问题。

1.研究的背景意义

在这一板块研究者应当交代清楚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研究者本人或者他人有什么样的帮助,研究者进行这项研究的范围。如《SPARK应用研究》的背景意义: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10个年头,在教师的参与意识、教学实践创新以及教学研究氛围、学生体质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存在着教学实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之间的落差,部分教师消极应对,导致学生喜欢球类运动,但不喜欢上球类体育课等问题(研究原因)。为此,通过全面了解我校体育课球类单元教学现状以及分析SPARK课程理念,发现目前我们的球类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SPARK课程中球类课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从实际的角度提出运用SPARK课程理念,创设本土化的SPARK球类课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更好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研究价值)。本研究将以何桥中学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

2.课题的核心概念

每个小课题表述中所用的词或词组,有一部分是常量即一个不变值的概念,如地名、人名、学校名等,对于这些研究者不需要再做具体的解释,它们已经确切地表达了所指的对象。研究者只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准确的阐明所要研究问题中包含的一些比较生僻的、容易混淆的关键词,如《SPARK应用研究》需要向大家阐明什么是SPARK课程:SPARK课程(Sport,Play,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即儿童运动、游戏和娱乐活动)。SPARK课程最初是为“防止儿童的身体活动和体能发展水平降低”这一社会需求而设计的课程(McKenzie,20xx) ,是以追求“健康第一”为理念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性在美国一线体育教师和广大学生中深受追捧和热爱。SPARK课程是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完善、创新的过程中,历经20多年在7所学校反复试验。在体育课上学生的运动能力、心肺耐力、运动技能的发展、学习成绩、肥胖症的减少、课程内容和教师行为的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课题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些甚至还含糊不清,需要进行分解。研究者需要阐明在本课题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即通过对本课题研究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为一些小的问题,通过对这些小问题的各个击破,达到解决本课题所研究问题的目的。

如《SPARK应用研究》这一小课题的总体研究目标是:构建新课改背景下具有本土特色的SPARK体育球类教学模式。那究竟如何分解呢?研究者首先应当清晰的了解本校球类单元教学的现状以及SPARK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即这一问题的背景;其次研究者根据这一现状探索本土化SPARK体育球类教学设计;最后研究者根据学校现状及新的教学设计探索有效组织和实施本土化SPARK球类教学的策略,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逐个解决,本课题研究目标也将迎刃而解。比如,《SPARK应用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1)了解我校体育球类单元教学的现状。(2)了解SPARK课程的理念与课程实施要求。(3)探索基于SPARK理念的中学球类单元教学活动设计。(4)探索基于SPARK理念的中学球类单元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还没有研究,我如何知道研究的内容呢?其实这里有个窍门,在第一部分第三板块我们已经阐明了课题研究过程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不就是我们研究的内容吗?具体怎么撰写?大家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每一个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一个动宾短语:了解某某、探索某某,将它们转化为研究内容,即去掉前面的动词,后面加上“研究”二字。如《SPARK应用研究》的研究内容为:(1)我校球类单元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2)美国SPARK课程理念与课程实施要求的研究。(3)基于美国SPARK理念的球类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研究。(4)基于美国SPARK理念的球类单元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研究。

2.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技术、手段或操作规律。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会提高研究的效率,提高提高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如果选取的研究方法不正确或不恰当,往往会导致研究结束还不能说明研究的问题,一切要从头再来。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很多种:文献资料法、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阐述涉及的研究方法的时候,需要详细阐述针对本研究使用这一研究方法的具体做法。然后如《SPARK应用研究》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认真学习阅读关于SPARK课程理论的书籍杂志,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使本课题的研究获得丰富的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通过对学生关于球类体育课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当前我校球类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然后在SPARK体育课程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校本化SPARK体育课堂的评价,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力求以清楚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提供事实性材料,评定前阶段工作,启动下阶段工作。

(4)课例研究法:课题研究中期,收集和积累典型的SPARK球类体育课课例,然后写出课例研究报告。通过对特定课例的分析,改进研究方法,归纳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探索SPARK课程理念在我国农村中学体育球类教学中应用的方式方法。

(5)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及时组织全校体育教师交流和分析,反思校本化SPARK球类课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好的做法,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列出下一步改进的具体做法,完成研究报告。

小课题开题报告2

(一)研究课题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典型案例研究

(二)研究内容

1.解决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善于评价的基本现状,以城市学校与城镇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评价的现状作比较,分析异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制定调查问卷,做好调查问卷发放,回收,分析,为解决我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

3.通过听评课活动,总结、提炼、分析善于评价的优秀小学数学教师优质课例。把典型的规律找出来,加以总结和提炼形成经验交流材料。

4.收集整理案例集。主要汇集不同课型,不同内容,不同学习对象和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课堂教学典型案例集为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提供范式,形成有价值的关于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经验文章。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在相互评价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4.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有效的课堂评价实施策略,并总结出一些具有普遍认同的评价经验和典型案例。

(四)课题组织机构、人员分工及进度安排

1.课题组织机构。

(1)课题指导组由五位专家组成:赵晓云 程玉林 王斌 王能举 刘廷琴。

(2)课题研究组:主持人:李 志

成员由10位有过课题研究经历的一线骨干数学教师组成:罗龙飞,吕蒙,何昌斌,徐新勇,王家强,王晓君,张远珍,梁言,郭良,贾从先。

2.课题参研人员分工。

(1)划分5片区协同研究。为便于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将参研主要成员划分为5个片区,分片区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安康城区组组长:徐新勇 副组长:王家强 成员为曹永波、赵亚梅、梁言、郭良和市一小、汉滨小学、安康高新一小骨干数学教师。

平利片区组长:吕 蒙 副组长:熊芳,成员为平利县城关一小骨干数学教师。

旬阳片区组长:罗龙飞 副组长:何昌斌,成员为夏正军、旬阳县城关小学、白河县小双小学优秀数学教师。

石泉片区组长:张远珍 副组长:贾从先,成员为石泉县城关一小,城关二小优秀数学教师。

岚皋片区组长:王晓君 副组长:叶青,成员为岚皋县城关一小优秀数学教师。

(2)明确片区课题组长及组员工作职责。

①自己做好研究工作。

②指导组员做好研究工作。

③组织片区教师定期开展与课题相关的教研活动。

(3)制定片区课题组长及组员工作要领。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组建课题小组,建章立制,合理分工,召开开题会,进行开题论证,完成开题报告。(20xx年11月-20xx年12月底前)

①制作问卷。第一、第二片区制作教师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调查问卷;第三、第四片区制作学生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调查问卷;第五、第六片区制作学生家长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调查问卷。其中教师问卷不少于40道题,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题数不少于30题。所有问卷内容均涵盖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全部,但要能够体现当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现状。同时为了方便被调查对象答题,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适当涉及简答。

②发放问卷。12月20—元月1号为集中发放问卷日。要求向所属片区全体数学老师及学生和学生家长各100名发放调查问卷。

③分析问卷。元月10日之前完成。

④根据问卷分析确定研究主题,修订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上)。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确定中期研究的课题目标,召开中期课题研究反馈会,为撰写中期报告做准备。(20xx年2月底前完成)

①每人提交一篇高质量的有关课堂教学评价前后对比方面的论文。

②召开网上心得交流研讨会,择优上传坊网络平台。

③收集片区内数学教师提交的案例或反思文章,并对照课堂教学实际进行检验。

④交流课堂教学检验的结果,并撰写心得体会。

⑤筛选有价值的心得体会上传工作坊网络平台,为广大教师转变评价观念,提高评价意识提供文字依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下)。将收集到的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典型案例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检索目录,类别释注,筛选结集等工作。力争提炼出1-2篇有价值的经验文章进行发表,同时撰写中期报告。(20xx年3月底之前完成)

①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总结一下自己以及同伴的课堂教学评价特点。

②通过对比自己和同伴课堂教学评价的前后变化,写出体会文章,总结经验方法。

③筛选有价值的体会文章,择优上传坊网络平台。

④在上传的诸多文章中选择一篇有价值的能够体现自己课堂教学评价风格和特点的文章予以发表。

⑤开展中期课题研究反馈会,各片区负责人员就课题中期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交流汇报。

⑥总结中期研究的成果,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准备结题材料,提交课题“成果鉴定书”和结题报告,完成结题工作。(20xx年4月-5月底之前)

①明确课题终期研究目标,落实终期研究任务。

②对于典型案例归类整理,查漏补缺。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梳理,完善和提炼上。

③准备课题结题前的陈述材料。

④按时结题,召开总结会,为后续的实践应用和深入研究确立目标任务。

3.建章立制。

(1)课题主持人要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随时解决组员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课题主持人要能够统领全局,及时就组员提交的调研报告,问卷分析进行提炼,加工,形成有价值的文本资料。

(3)课题主持人要主动深入各个分片区,指导课题实践研究了解课题研究实际情况,及时变换研究方法,寻找研究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4)课题主持人要有吃苦耐劳,率先垂范,以干克难,开拓创新的精神带领课题研究团队,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5)组长及挂名组员就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情况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教学案例;组长除过自己写出一篇有较高价值的文章,还要对组内成员提交的文章进行筛选,最终每个片区要有课堂有效评价典型案例,论文,设计各2-3篇提交工作坊。典型案例要求有价值,有特点,有内容。

(6)各片区课题研究负责人要根据总体工作安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包括课题研究的方案和工作坊开展活动的方案)。从即日起到4月底之前,要排出活动主题安排表于31日前提交工作坊讨论通过。

(7)各参研成员之间要注意工作的协同配合,不要单打独斗。

(8)要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定期开展各阶段的工作,并做好记录。

(9)如期完成课题评审书,结题鉴定申请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按时申请结题。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分析大量的案例获得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典型案例集一套。

2.初步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基本方法模式论文。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典型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800字左右

通过面对专家组进行课题研究方案的陈述,专家组对课题选题的价值,背景的提出,目标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参研人员的组成及人员分工和预期的成果等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对于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的对应,预期的研究成果以及实施步骤的安排做了补充与调整。具体观点如下。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典型案例研究的可行性

1.选题有研究的价值。主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有部分学校的教师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学习的效果,不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注重分数而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培养。

2.课题研究背景的提出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一是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课标(20xx年版)的全面要求,更是教学现状所迫。二是必须要求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更新方法,提高手段,增强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三是真正达到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的目的。

3.方法具体,操作性强。特别强调行动研究的价值主要是源于课堂,通过在课堂中汲取数学教师评价学生的原始资源,再进行加工,提炼,升华,最终形成一个普遍的方法,供老师们学习,借鉴。

4. 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一是参研人员结构合理,既有一线教学经验,又有热衷研究的信心和决心。他们都是教学中的骨干力量,平时从事实践探究的多,对于理论研究的少。通过本课题的介入,正好弥补此方面的不足。二是结合自身的研究特点将参研人员分成六个片区进行协同研究,符合研究的现状,能够保证研究的效果。

5.成果丰富。一是理论成果提炼一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基本方法。二是实践成果形成一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典型案例集。(教学设计,课件,光盘,实录等)

(二)专家组建议

1.研究内容要与研究目标一一对应。目标的细化和分解,应该更具体,更细化。

2.成果可以多样,理论成果中重要的一个就是课题结题报告,一定要写进研究报告,填进课题评审书的预期成果栏。

3.建议申请一个博客,这样可以将阶段性成果及时上传到博客中,以便,资料汇编截取方便。

4.课题的创新之处,建议第一稿中的“建立一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体系”保留。(因为,在陈述中将这一条删除了)。

5.建议研究步骤严格按照,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来进行。特别是准备阶段要写清各个阶段要做什么,怎么做,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内容要细化,描述要简洁。

四、研究调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依据专家组的建议和意见,主要对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目标定位,实施步骤,预期成果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调整后,通过专家组再次评估,一致认为,课题的研究方向明确,目标定位准备,研究内容正确,实施步骤精确。具体陈述如下:

(一)研究内容要与研究目标要一一对应

根据专家组建议,课题组将原目标进行了细化和分解,目标明确,逻辑性强,与现有的研究内容一一对应。

本课题确立的研究目标如下: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师生的评价能力。提高教师的内在知识素养、课堂评价意识与策略、课堂评价能力与方法;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主体性的评价意识与能力。 2.学生在良好的数学学习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模清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评价的基本现状,形成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使有效性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研究的着力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累实践经验,形成具有评价特色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案例反思、经验总结、科研论文等典型案例集。

本课题现确立的内容如下:

1.解决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善于评价的基本现状,以城市学校与城镇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评价的现状作比较,分析异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制定调查问卷,做好调查问卷发放,回收,分析,为解决我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

3.通过听评课活动,总结、提炼、分析善于评价的优秀小学数学教师优质课例。把典型的规律找出来,加以总结和提炼形成经验交流材料。

4.收集整理案例集。主要汇集不同课型,不同内容,不同学习对象和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课堂教学典型案例集为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提供范式,形成有价值的关于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经验文章。

(二)预期研究成果可以丰富多样

预期研究成果可以丰富多样,理论成果中重要的一个就是课题结题报告,一定要填进课题评审书的预期成果栏。实践成果可以是教学设计,课件,光盘,实录等。此条在填写表格过程中已经做了修改。

(三)创新点中的“建立一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体系”保留(最终成果或是总结概括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模式)。

因为,课题研究时间的问题,课题组将此条建议修改为“形成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比较系统的工程,没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一定的实践积累是难以完成的。修改后的呈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报告。对建立一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体系,课题组不放弃,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再不断积累,不断完善,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修订完成。

(四)课题研究步骤的修改已经定稿

现在的课题研究步骤分为三个阶段稳步推进,环环相扣,每一个阶段明确了研究目标,确定了研究任务,修订了研究方法,体现了研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下旬前)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广泛阅读相关文献,拓展研究视野,提升研究水平。

3.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4.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合理分工,确保实施。

5.召开开题会,进行开题论证,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4月)

1.创设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优质课教学交流平台。

2.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形成典型课例。

3.召开网上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优质课例研讨会。

4.整理教学课例,撰写教学反思、研究论文等。

5.总结整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评价实施策略。

6.召开中期课题研究反馈会,完成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5月初—20xx年5月底)

1.对课题实证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与总结,汇编典型案例集。(论文、案例集、录像光盘等)

2.全面分析,总结初步形成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3.完成结题鉴定申请书,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申请结题。

4.请专家组验收,召开总结会,为后续的实践应用和深入研究确立目标任务。

小课题开题报告3

课题名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国外教育理论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秀生,而到了中年级却变成了学习差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的知识去认识周围现实,而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又是因为他们的概括性的概念、结论和判断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的形成要从现实生活中来,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运用。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三)国内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物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中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新点

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一方面拓宽课堂的空间规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与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特别是同体育教学之间密切的渗透,有其推广价值。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探索生物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内容

1。教学目标要体现生活化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首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从一维转向多维,即从传统的过于偏重认知目标,向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目标转变。

2。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实验、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获得“案例”本身,而应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3。教学方式要体现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转变。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多向交流的关系。

七、研究对象与范围

临沂册山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全体在校生

八、课题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班级将收集整理的成功经验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最佳途径;辅以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个案研究。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广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各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九、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步骤

(一)研究的措施

1。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起来

(1)“课前5分钟随谈”指在每次课前由老师指定一个学生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即兴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讲述与生物相关的生活小常识、趣闻、名人轶事、科学前沿等,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演讲后师生互动式的评论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还不够,还要求每一个学生将所讲的内容摘抄或剪贴到生物记事本上,供全班同学翻阅浏览。如果坚持下来,学生知道有关生物的知识会越来越多,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会激发学生对生物的一些思考。(2)利用不同课堂“说”。新授课时,让学生说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和生物学信息; 探究课时,让学生领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表达个人与小组的探究原理、思维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现象、探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引起全班的关注。在交流过程中,还养成了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3)小结课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总结单元的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展示出来。

2、在课余时间

(1)营造校园浓郁的生命科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生动、鲜活的例子、多种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教室的黑板报、著名的生物学家肖像及名言、学校的学科专栏、学科专题报告、学科竞赛、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营造学习生物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感受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命科学意识。

(2)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校园

可以从校园里的各种花草树木入手,让学生辨别植物的种类,结合季节更迭,注意培养学生采集标本并进行制作的技能。同时,利用家养动物和常见的动物进行种类的识别。结合生物实物、挂图、模型等较直观地提供生物学的知识,把学生带到一个视觉清楚的世界里。还可以进行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科学实验。

(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原因及状况调查,对绿色工厂的参观访问,让学生提出环保设想和对策;通过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环境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认识,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资源的有力宣传者和执行者;生物教学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多选择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物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交给学生一些扦插、压条、嫁接的常识,并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利用周末和假日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适应社会,因此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发现搜集、选择信息、分析归纳、设计和调整方案等,在探究中不断积累经验,挖掘发展潜能,增强创新和应变能力,利用周末开展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

(二)本研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为资料准备、理论学习和实验设计阶段

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对象,学习相关理论,讨论课题实施计划,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总体设计及课题组各成员的具体分工,申报与立项。

2。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为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按课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3。第三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总结经验与研究成果,全面汇编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十、课题成果形式:课件、论文、结题报告

十一、研究人员分工

柏玉娟:课题第一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案例收集、组织教学研讨、阶段总结会议召集,结题报告等。

组员:

******个案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资料搜集整理、过程记录

******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资料整理、记录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基本经费和课题运转所需硬件投资共计:8000元

学习资料费用约计3000元;调查问卷印刷约计500元;电脑、简单打印资料约计1000元;其他3500元。

小课题开题报告4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节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却可以单独存在,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运动来体现的。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多样的节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接受,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使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学生未来的音乐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二、小学音乐研究现状分析:

节奏教学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他在音乐教学方面有两大独创:

1、声势活动,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如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感受音乐的织体美、和谐美。

2、歌朗读是他第二独创,这种方法最接近儿童的天性。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的,它一切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自己动手,完全打破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这种教学法生动有趣,发挥了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儿童在音乐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从节奏教学入手,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去感悟音乐,创造音乐,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从而潜移默化陶冶情操。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学生的实际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造,在自己的空间里合作、学习。

3、将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使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从感性入手,化难为易,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课堂的轻松与快乐,让学生的音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的内容:

1、歌曲教学中的语言节奏——按节奏朗读歌词。

2、贴近生活,抓住生活节奏。通过模仿、体验、合作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近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欣赏教学中为音乐伴奏,抓住音乐的节奏。

(2)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资料法

3、行动研究法

4、案例分析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

本课题的研究时段为20xx年3月——20xx年2月,具体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为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月,为研究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xx年2月,为实验研究的总结阶段。

小课题开题报告5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新课改形式下,课程资源不仅是教材,还包括学生、生活、学校、社会、自然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保证。

《变废为宝》这一课题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经过稍微改变或组合变成有实用价值的用具或装饰品。在这看似简单的过程中,充斥着大量的实践活动。如调动学生收集废旧物及相关资料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充分利用这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针对学习《生活中的垃圾》这一课,学生对生活中的废物利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六(1)班的同学通过讨论,制定计划,提出问题:如何把生活的垃圾变废为宝。

三、课题研究方法:

1、实验同学主要采用文献法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2、综合其它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总结法等。

四、课题研究对象:

该课题以实验小学六年级(1)班为实验的对象。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收集废旧物的有效途径。(观察法、以收集为主)

2、如何有效进行废旧物的分类(观察法、以对比为主)

3、废旧物品的再创造。(成果展示)

六、课题研究预期达到的目的与成果展示:

(一)预期达到的目的:

1、促进同学们探究性学习的发展:

2、促进指导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3、展示同学们的动手力和创造力。

(二)成果展示形式

1、如何有效进行废旧物的分类的研究分析报告

2、学生的调查表

3、变废为宝的作品展示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实施的阶段设计

本实验的实施是从20xx年4月到20xx年5月。我们准备分两个阶段,进行本课题研究。

1、实验研究阶段(20xx年4月)

(1)实施修订后的课题实验方案。

(2)20xx年4月分组同时研究收集废旧物的有效途径以及如何有效进行废旧物的分类,最后,废旧物品的再创造。

2、总结阶段(20xx年5月)

(1)小课题结题申报。

(2)撰写小课题结题报告。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小课题开题报告6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一教育目标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教师和学生都在追求高分数,在数学教学中,一直偏重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而完全是依赖于模仿、记忆,这样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小课题开题报告。久而久之,学生感到数学、是抽象、枯燥和乏味的,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近几年随着新课程在全国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之以前有了一定的转变,但是大多数仍然仅仅限于教师带着问题去传授知识,而不是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了教师设计问题,时刻准备迎接教师提问题的模式,这样的结果仍然是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局面,缺少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然而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轻轻松松的学好数学,就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显得轻松而愉悦,学生的学习才会显得快乐而高效。基于以上的认识,我选择了此课题准备进行研究。

二、国内、国外相关研究调查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据我查阅在国内外已经有所开展,在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教学”体现了通过教师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面临矛盾,产生疑惑,明确探索的目标或中心,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我国陕西大学教授张熊飞创设的“诱思探究”模式,启迪了学生的思考意识和问题意识,使学生对于知识的内涵深入研究、归纳、分析与整理,形成知识结构。洋思中学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教育思想。

由此可见,教育专家对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也是非常重视的,同时,有了前人和专家的引领也为我的研究提供了诸多的理论依据,更坚定了我通过研究来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信心。

三、该课题研究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教学理念,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学者也都对此作了深刻的阐述,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创新。”以上这些理论无疑是告诉我们一线教师这样一个道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极其重要的,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学会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都有益处。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有效地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得到发展。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问题意识”:古语云: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困惑与好奇恰恰是学生特有的财富。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学生在质疑、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是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并形成探索的理念,在教师引导、帮助、促进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学会学习的一种习惯,并通过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最终形成新知。

“实践研究”:即行动研究,就是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矫正行为,增强实践的有效性,即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研究问题意识的培养。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对象、方法

1、研究对象:我校六年级四班的学生。

2、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全班范围的调查,归纳出目前学生在课堂中不积极提问、不善于提问的内在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2)、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二、具体措施

⑴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进行该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确保在后续的研究中能以较高的理论认识为起点,更好地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工作。

⑵根据课题的研究项目对实验班实施操作,构建新理念下的问题意识教学模式。

⑶利用多种形式,如调查问卷、公开课研讨、学生专访、主题实践等方式来提高教师教学艺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三、研究步骤

在该课题的研究中,通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强化培养,以期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敢于个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追根问底,使他们从小由愿学、乐学、学会到会学,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完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通过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大胆积极提出问题、师生探讨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轨道上来。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准备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逐步进行:

〈一〉、准备阶段:整理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完成课题申报,拟订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的目的和任务,确定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充分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撰写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

1、加强理论学习,寻求理论指导。

2、运用理论进行课堂实验探索研究,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入手,逐步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有步骤分阶段的解决学生不爱提问、不敢提问、不会提问的现状。

3、师生交流,了解实验效果,改进研究方法。

4、对实验工作进行分析、评价、总结。

〈三〉、总结阶段:分析研究的过程及效果,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以及成果。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同时整理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过程性资料。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为了让课题的研究成果更广泛地体现它的价值,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和整理自己的研究成果:

1、形成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2、整理研究该课题过程中的调查问卷。

3、整理该课题研究过程中研讨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

小课题开题报告7

题目: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和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英语为主导的外语教育已经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据一项研究显示,“听”占人们日常语言活动的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由此可见,“听”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听力作为语言输入、信息输入的过程,在英语学习以及英语的实际运用中显得尤为重要。听力测试作为一种常见的英语考试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把握,考查学生对英语日常交流的理解能力。中学阶段,听力水平也是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英语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怎样运用有效的听力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是学生和老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二、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中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积累不足,对材料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知识储备量小,必备的语音知识缺乏,辨音能力差,词汇量小。

(二)英语听力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以听录音核对答案为主,学生对听力易产生厌倦与畏难情绪。

(三)听力训练时间不足。

三、本课题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通过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和发现可行的、有效的策略,让教师在听力教学中有的放矢,正确引导。

(二)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成绩,避免聋哑英语的出现,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听力水平在人们日常生活交际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读和写的基础。

二、根据陕西省高考新动态,高考英语将于20xx年恢复考查英语听力。

三、由于近几年陕西省高考不考英语听力,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阅读、语法、词汇和写作方面,因此学生的听力能力相对较弱,亟待提高。

四、由于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都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的,如何通过有效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已成为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新课标的提出,英语听力成为陕西省高考英语的“焦点”,英语听力课也逐渐成为许多教师所着力探讨的课题。“听”的过程是对接收到的声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快速做出反应的积极而又复杂的心理过程。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语法、词汇,阅读等方面,以致学生在听音的过程中常常有先翻译后理解的心译倾向,严重影响信息的输入,导致学生可能听到的是支离破碎的词或句子,从而影响对语言的综合理解。如何帮助学生排除听力障碍,掌握听力技巧,提高听力水平是我们中学教师着力探讨的问题之一。

听力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测试形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关于“教学策略”,很多研究者所给出的阐释不一。华东师大心理学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生导师邵瑞珍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5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施良方,)。但无论何种解释,教学策略都是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技术和手段。在现行条件下,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在非英语环境下进行,而听力教学策略作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谋略和技术的综合,其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

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是指在实施听力教学的过程中,截取研究对象所进行的典型的听力教学现象及活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并总结其普遍性和规律性。此课题确定我校高中学生个体为研究对象,选定特定的研究对象,展开听力教学,分析其中所采用的听力教学策略的目标达成度,通过跟踪调查不同教学策略在同一个学生身上的不同效果,总结出效果更佳的、更具操作性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英语成绩,从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和发现可行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教师在听力教学中有的放矢,正确引导,并帮助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成绩,避免聋哑英语的出现,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二、研究内容

(一)通过仔细调查和研究中学生在听力课上的表现和课堂效果,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

(二) 通过随堂听课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探讨,了解目前中学听力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策略及这些策略的长处和不足。

(三)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使学生具备相关的语音、语义以及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再开展听力教学,并且选出特定的研究对象,以我校高中学生为实例来与以往的听力教学策略相比较,观察在同一个学生身上两个教学效果的差异,找出更佳的解决策略并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完善。

(四)总结和提升研究中的收获和感悟,并呈现出相应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搜集资料,分析问题,确定问题。

(二)实验法:建立课题实验班,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展开跟踪式调查,并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在同一个学生身上的不同效果。

(三)比较法:比较实验班与其它班级的效果。

(四)文献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四、研究步骤

(一)研究时间:一年(20xx.12——20xx.12)

(二)研究步骤(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2——20xx.03)

1、选题、成立课题组。

2、申报课题。

3、开题论证。

4、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收集信息、借鉴经验、确定初步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04——20xx.09)

1、通过问卷、座谈、调研等形式对学生、教师进行跟踪式调查,了解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了解教师在听力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学策略。

2、根据学生实际及听力教学现状,将本课题改进后的教学策略应用于教学实际,并比较教学效果的差异。

3、在总结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出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10——20xx.12)

1、教师撰写相关研究论文及教学设计,并汇编成册。

2、进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申请结题。

五、课题组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孙娟,为本课题的总策划人与负责人,负责课题实验的总体规划、整体指导与监督工作,开展课题实验教学活动,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课题申报书填写,对课题参与教师进行培训和理论指导,及时检查与督促课题教师开展各项工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和论文。

课题组核心成员:雷静、李向力、茹静静负责相关资料的整理,做好课题实验班听力课的调查,收集好教案、课件、学生的作业、练习和考试试卷等。开展听力教学策略的研修活动,完成课题负责人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课题组其他成员:课题组成员梁晓花负责资料分析整理,协助课题负责人完成实验报告和论文撰写,完成课题负责人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1.本课题研究的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总结、案例、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的专辑

2.课题组教师课堂教学实录等。

小课题开题报告8

一、课题名称: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前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中,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如果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我们音乐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帮助引导学生从理论法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叫深层的感悟能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此项研究,不但是提高教师和学生素养的需要也是新型社会下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研究这一课题,加强音乐理论教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提倡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主要作用。

四、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秀音乐资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素质教育,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的现实意义。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统计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

1、明确实验目的,搜集相关资料。

2、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讨。

3、通过认真学习,观看《音乐课程标准》等书籍。

提供研究参考、借鉴。

具体时间为:20xx年9月——20xx年10月。

第二阶段:

1、抽查,了解围绕课题在所教班级实践操作。

2、分工明确及时展开研究工作。

3、同课头研讨、展示,兑现分析。

4、结合第二课题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展演。

具体时间为: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第三阶段:

1、围绕教材开展一系列与课题相关的音乐教学活动。

2、课题归纳总结。

3、收集,整理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课题报告。

4、定期学习交流,互相听课,组织艺术实践活动。

5、总结报告。

具体时间为:20xx年1月——20xx年6月。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传统教学形式与现行的教学模式的碰撞,学生及社会思想的改变,课题的研究会有一些困难,但是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学校领导的重视及各项配合再加上全体课题组人员,相信一定客服各种困难,取得良好的成绩。我们也将此研究报告及课件,调查结果,课案,表格等形式把结果予以展示。

小课题开题报告9

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让教师学会放手,以学生的学路来设计和实现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学习。教师只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让学生不仅有良好的学业成绩,更有可持续学习发展的本领学会学习。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诱导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构建新的教师角色,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

1、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

2、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式、任务型、问题式的教学方式。从学情出发,以学生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能力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 研究进程安排:

20xx年2月至3月:提出课题,并进行可行性认证。

20xx年4月至20xx年1月: ①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收集各类原始材料。 ② 提出具体措施,开展有效研究,整理典型案例。

20xx年2月至20xx年1月:结合上一阶段课题开展的情况,开展反思活动,改进实验方法,继续进行课题研究。

20xx年2月至20xx年1月:继续开展的课题研究,同时,收集好实验数据和素材,做好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

初二数学成绩分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二: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提出有待解决和重视的现实问题,论述本研究的价值或重要性)

一、研究背景

初二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成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二、研究意义

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精辟概括了幼儿园三年的学习发展状态。作为初一到初三的过渡期,学生的成绩是在初二开始拉开距离的。从摸索的初一阶段进入到初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后,有些同学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以为初二是幼儿园三年里最轻松的一年,可以更多的丰富课外生活和发展兴趣了。心理上的盲目松懈,导致学生学习失去方向性和方法性,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幼儿园二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尤为明显。同时它还波及和影响其他一些学科的两极分化,使一批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防止两极分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起始阶段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高,好奇心强,学习成绩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同学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勤学苦练,因而继续保持优异成绩,进入良性学习循环。而有些同学随着难度的加深及兴趣的减弱,加之缺乏必要的努力,因此学习成绩一步步地落后掉队。优等生的越学越好,及学困生的越来越差,便形成了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就是要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本课题作为西安市教科所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20xx的小课题,研究进程必须遵循《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试行)所规定的研究要求和实践安排。

第一阶段(20xx。9):组建团队,选题申请。

依据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发布的《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中所列研究范围,我们自愿结合,组成了以杨艳玲,李莎为负责,曹珍珍、李海智、杜静、王俊彪参加的小课题研究小组,经小组成员商议和讨论,自主确定了本课题,并有课题负责人填写了《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立项申请评审表》,报送我校教研室申请报送立项。

第二阶段(20xx。9——20xx。10):立项培训,准备开题。

参加教研室小课题统一培训,学习《西安市小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认真学习小课题研究的有关文件、书籍,思考、讨论和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计划,填写《西安市小课题实施方案》表,准备参加作为基地学校的统一开题仪式,获取专家指导。

第三阶段(20xx。10。20xx。4):分工协作,实施研究。

1。调查研究:采用谈话和问卷等方法,弄清两极分化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负责人:李莎

2。行动研究:用最新的理论,针对我校存在的实际情况,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索新的教育行动方式,实现师生双向协调的一致性,确保行动结果的绩效。负责人:李海智 王俊彪

3。经验总结:边操作边总结,边反思边调整,课题结束。 在此阶段完成结题报告。负责人:杜静 曹珍珍 杨艳玲

第四阶段(20xx。4—20xx。5):申请结题,准备答辩。

1。准备结题材料。由杨艳玲负责健全小课题档案袋一式两份,填写《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申请评审表》一式三份,并将课题结题报告发到微博里,请求学科指导专家组负责人审核结题报告,并签署同意结题的初步意见。

2。准备答辩材料。

(1)检查结题材料;

(2)准备答辩提纲:

成果阐述、研究过程、初步成果,后续问题

a。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b。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c。取得了哪些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通过对学困生心理问题和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及早发现造成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时总结对策,使学困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最终实现学生成材、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目标。

⑴ 阶段成果: 通过对某一个具体问题(如两极分化的成因、学困生的转化、防止两极分化对策等)的初步认识,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形成论文等。

⑵ 最终成果:收集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汇总。分析、研究,得出最终成果,形成论文等材料。

小课题开题报告10

一、开题报告内容(表格不够可以自加页码。)

(一)课题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界定清楚、真实可信、表述严谨)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们的党和国家完成了国家的建立和整合,加强了经济领域的建设,把一个经济基础薄弱一穷二白的大国变成了综合国力得到大幅提升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也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公民素养。但其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必将影响到我国社会和谐安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影响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要完成国家长期的发展目标需要合格公民的社会实践和努力奋斗,需要加大公民教育的力度,以造就具备良好公民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历史素养,是一个人对历史知识阅读的宽度和对历史规律认识的深度,以及对历史所秉持的态度的综合。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素养是一种历史的意识和自觉,是指学生能够以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办事的能力。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增长知识、提高公民素养的重要时期。小学历史教育,对培养少年儿童的修养、素质、能力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小学公民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研究国民历史教育,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再者,我国的历史教育正处于一个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时期,研究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历史教育,应该从初中生、小学生的现实状况和发展需求出发。但到目前为止,历史教育现状具体(个案)和理论结合,历史教育如何融入社会科综合课程的研究很少。

1.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本课题研究从增加小学历史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容,进而增加小学社会科综合课程理论研究内容,寻找最契合小学生接受的社会科学内容的理论研究。

2.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具体案例(河北省魏县小学生历史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来了解和掌握目前小学阶段历史教育状况,并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在社会科综合课程的框架下改进、加强小学历史教育的对策和建议,对当前小学社会科综合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提高小学生的历史素养及公民素养,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对魏县小学生历史素养现状这一个案的调查研究,能为魏县小学及其他地区小学的社会科综合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提供改进和加强历史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可能性。

第二,引起魏县以及其他地区的有关方面对小学历史教育的重视;在数字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应用现代科技的便捷性即时性,加强有关历史题材的文化作品编写建设传播,全面优化小学品社课程的中的历史课堂教学;加强和完善实施历史教育方面教师的终身学习,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增加人文建设,营造有利于小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良好社会环境,让历史服务于未来。

(二)课题研究目标、任务和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调查、了解魏县小学阶段历史教育及小学生历史素养现状,分析形成如此现状的原因,并根据魏县小学历史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提高小学阶段历史教育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2.研究任务:主要调查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小学阶段历史教育现状,如当前小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方式方法、小学生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意愿、小学《品德与社会》任课教师的队伍结构组成以及课程中有关历史方面的教学情况等。二是当前小学生历史素养水平,内容包括知识、能力、价值取向三个方面。

3.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以访谈、座谈、查阅资料等方法为辅进行调查。

(三)研究过程和步骤

发动同事、朋友联系被试学校老师和学生;根据魏县小学所用的冀教版和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课本及教辅资料并结合当地任课的教师设计调查问卷。

课题计划、进度 (20xx年4月-20xx年11月)

调查研究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编制调查问卷、调查表(20xx年4月-20xx年5月)

第二阶段:预测,分析考察调查问卷的信度并修改问卷(20xx年5月)

第三阶段:正式施测(20xx年6月)

第四阶段:整理分析调查结果(20xx年7月-20xx年11月)

收回调查问卷做数据分析,最终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

(四)预期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时间(月)任务名称成果类型

20xx年4-5月编制调查问卷、调查表调查问卷、调查表

20xx年5月修改问卷调查问卷

20xx年6月问卷调查、访谈调查问卷、调查表

20xx年7-11月收回调查问卷做数据分析调查报告、论文

二、课题开题结论(地方不够可以附加纸张)

填写内容:专家对开题课题论证意见及建议。

三、开题论证专家数据表

参加开题论证人员

姓 名 职称、职务 工 作 单 位 签名

四、县(市、区)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市属学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注:将开题报告送交一份至各县(市、区)教育科学规划办或市属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存档

小课题开题报告11

一、研究背景

初二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成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二、研究意义

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精辟概括了幼儿园三年的学习发展状态。作为初一到初三的过渡期,学生的成绩是在初二开始拉开距离的。从摸索的初一阶段进入到初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后,有些同学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以为初二是幼儿园三年里最轻松的一年,可以更多的丰富课外生活和发展兴趣了。心理上的盲目松懈,导致学生学习失去方向性和方法性,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幼儿园二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尤为明显。同时它还波及和影响其他一些学科的两极分化,使一批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防止两极分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起始阶段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高,好奇心强,学习成绩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同学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勤学苦练,因而继续保持优异成绩,进入良性学习循环。而有些同学随着难度的加深及兴趣的减弱,加之缺乏必要的努力,因此学习成绩一步步地落后掉队。优等生的越学越好,及学困生的越来越差,便形成了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就是要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本课题作为西安市教科所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的小课题,研究进程必须遵循《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试行)所规定的研究要求和实践安排。

第一阶段(.9):组建团队,选题申请。

依据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发布的《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中所列研究范围,我们自愿结合,组成了以杨艳玲,李莎为负责,曹珍珍、李海智、杜静、王俊彪参加的小课题研究小组,经小组成员商议和讨论,自主确定了本课题,并有课题负责人填写了《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立项申请评审表》,报送我校教研室申请报送立项。

第二阶段(.9--.10):立项培训,准备开题。

参加教研室小课题统一培训,学习《西安市小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认真学习小课题研究的有关文件、书籍,思考、讨论和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计划,填写《西安市小课题实施方案》表,准备参加作为基地学校的统一开题仪式,获取专家指导。

第三阶段(.--10.4):分工协作,实施研究。

1.调查研究:采用谈话和问卷等方法,弄清两极分化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负责人:李莎

2.行动研究:用最新的理论,针对我校存在的实际情况,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索新的教育行动方式,实现师生双向协调的一致性,确保行动结果的绩效。负责人:李海智 王俊彪

3.经验总结:边操作边总结,边反思边调整,课题结束。 在此阶段完成结题报告。负责人:杜静 曹珍珍 杨艳玲

第四阶段(.4-.5):申请结题,准备答辩。

1.准备结题材料。由杨艳玲负责健全小课题档案袋一式两份,填写《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申请评审表》一式三份,并将课题结题报告发到微博里,请求学科指导专家组负责人审核结题报告,并签署同意结题的初步意见。

2.准备答辩材料。

(1)检查结题材料;

(2)准备答辩提纲:

成果阐述、研究过程、初步成果,后续问题

a.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b.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c.取得了哪些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通过对学困生心理问题和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及早发现造成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时总结对策,使学困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最终实现学生成材、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目标。

⑴ 阶段成果: 通过对某一个具体问题(如两极分化的成因、学困生的转化、防止两极分化对策等)的初步认识,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形成论文等。

⑵ 最终成果:收集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汇总。分析、研究,得出最终成果,形成论文等材料。

小课题开题报告12

课题名称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导课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政治课无论在初中还是高中,学生一直视其为“副科”而长期得不到重视,这给政治课的教学带来了不可预期的挑战。如何让孩子喜欢政治课,课堂导课设计无疑是很重要的因素。

德国教育家斯第多惠曾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又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又怎么能鼓舞人呢?”引人入胜的课前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前就能就像一块磁石,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必然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良好效果。

因此,探索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导课的研究很有必要性,也迫在眉睫。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导课即在教学中,通过一定方法引导进入新课,也有的称为开讲。导课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但是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精心研究导课的方法,是每个教师值得重视的首要问题。

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鉴于要想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要求立足于课堂和学生现状,深入教学实际探索,我们决定在政治课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这一课题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征集问题设置调查问卷。(XX年9月- 10月)

重点了解学生对导课方式的评价体制。

第二阶段:深入课堂,反馈老师导课方式的意见,获取学生的建议。

教师整理问卷。完善自己信息(XX年11月-XX年12月)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不同内容导课方式的变化,了解学生接受能力、认可度等的变化,着重探索不同导课方式的课堂效果。

第三阶段::反思有效地导课方式(XX年元月-3月)

在实践中总结有效地导课方式,在今后课堂中应用推广有效地导课方式,因课制宜,因生制宜。

第四阶段:建立理论体制(XX年4月—5月)

师生交流完善合适的导课理论,形成切实可行的体制。

整合意见形成合理的有效地导课理论体制。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本课题的成果将以论文、随笔、叙事、调查报告等形式呈现。

小课题开题报告13

研究背景:主题活动是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诞生的。它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扩展,进而形成更多的话题和活动,较之以前的分科教学具有幼儿兴趣高,知识更具系统性,形式更具灵活性,更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等优势。以往我们使用过几种主题教学活动的资料,因其多来源于南方,教学内容和操作形式与我园幼儿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强化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而我园在深刻理解《指南》的基础上,拟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结合本园幼儿实际情况摸索并整理出一系列适合本地区本园实际的主题教学内容,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健康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的意义:主题教学活动是在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诞生的,主题活动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扩展,进而形成更多的话题和活动,在活动中贯穿语言、数学、空间、运动、音乐、人际等能力的培养目标。具有整合性、生活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根据本地区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主题教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主题活动生活化的原则,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充分保护幼儿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选择符合本地本园幼儿实际生活情况和可操作性强的活动内容、准确定位活动目标以及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进行研究与实践,从而主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与适宜性。

(二)研究内容

1、通过对幼儿现有水平与知识体系及家庭生活的了解,结合地方特色,选择有价值的主题活动内容。

2、把握活动内容的精髓,关注教育的多重价值,准确定位活动目标。

3、加强教师对主题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反思,使教师能在自己和他人的实践中获取感悟,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主题教学的建构水平和实施能力。

课题研究的方法:网上查阅相关资料,集体讨论个体实施,观察记录法,反思总结。

课题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日-10月10日。招募小组成员,拟定课题方案。

具体实施阶段:

一、20xx年10月11日-10月17日组织本组成员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刻领会其精神要领。

二、20xx年10月18-10月24日对本组教师进行主题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选材原则,实施过程和评价标准的专题培训。

三、20xx年10月25-10月31确立主题名称,按年龄组和不同领域设计教学活动内容。

四、如实记录课后效果,认真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后反思。

五、每周按年龄组分头进行一次讨论。反思已实施的教学内容,及时修改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并将成熟的教学活动设计按领域由专人负责最终定稿。

六、12月中旬各年龄组由一位教师主持上一节研讨课。

七、本组成员学期末根据自己进行主题教学活动的心得完成1-2篇相应的论文。

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形式:

1,优质的研讨课。

2,举行优秀活动案例交流。

3,完成园本教学秋冬季主题活动的建构图。

课题研究的保障: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定期进行培训、观摩研讨交流活动,确保实验方案的实施落实。

3,我组成员都是有着教龄的老教师,有三位教师曾参与过小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经验。

小课题开题报告1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口语交际”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然而在实际口语交际的课堂上,有许多学生嘴巴很“紧”,不是他们不会说、不能说,而是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被老师批评,害怕一旦说错被同学笑话。这些问题已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严重影响了课堂互动氛围的形成。“口语交际”这一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口语语言和内部语言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新课程标准》适应时代的要求,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学习新课标后,我领悟到口语交际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在当前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1、口语交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口语交际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消除学生交际时的羞怯心理。使学生无论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或者班级的小环境中,都能达到敢说,大大方方地说。

3、口语交际使学生在相互的说、练、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同时也学会了去关爱被人。这样的交流,孩子们收获的不但是知识,是表达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本课题以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交际”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交际的技能,具备与人交往、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包含以下二个方面:

1、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设计;

2、教学效果的检验。

三、课题研究的步聚: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1)课题申报

(2)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3)成立课题小组,预选课题组成员,确立实验教师、班级

(4)研讨方案及实施步骤

第二阶段:开题实验研究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2月)

(1)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主要内容有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内容、原则、方法等内容为参与课题试验学校打下基础。

(2)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小学1至6年级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3)跟踪调查分析。

(4)问题诊断、原因剖析

(5)围绕课题、开展活动、深入研究

(6)课题讨论、研讨、论证

(7)汇编案例、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1)逐步完善,解决课题中还存在的问题

(2)经验交流

(3)收集试验班级教师论文

(4)课堂实录

(5)写出总结和结题报告

小课题开题报告15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不写作是教学研究的一个盲点,程序化教学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误区。文学的丰富多彩、思想深邃不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仅有框架、而无内涵,仅重视方法指导,不培养审美情趣,不重视风格形成的教学模式下,会形成学生的作文真实性欠缺、个人特点欠缺、文章格调低俗、内容空泛矫情的应试作文。

我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让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阅读指导下、不间断的潜移默化中获得文学艺术的陶养?怎样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去感染和熏陶学生,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动力?怎样把教师的写作实践与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模仿和实践中产生写作的需要?怎样把写作的训练分解为无形的熏陶、潜在的培养,使之最终成为学生自身的技能?

本研究是在考察了国内大量短、平、快的作文模式教学之后,从研究者十几年的写作实践、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思考和认识,将从文学的本体出发、从写作的切身经验出发、从多年的观察和反思出发,从本质上解决学生的读、写结合的问题,文学素养的提升问题,模仿与独创的问题。

英国逻辑学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怀特海说,文化是人类智慧最优美的形式。在文化的基础上,训练专业能力,才能使人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开发。熏陶式作文教学就建立在提高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把教师的阅读与写作经验,融入学生的作文教学,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使教学成为艺术的交流,成为心灵的共鸣。怀特海提出,教学的目标指向生活,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引起思索,引发写作冲动,从浅层次的记叙走向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受到教育和启迪。

没有文化积淀,就没有对人生的思考;没有对人生的思考,就没有深刻的立意。写作最终指向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不是个人情感无病呻吟的抒发,写作承担了智慧的传承,精神的疏通,心灵的交流,而非毫无意义的完成任务。真正的写作,是对自身的完善,对自我的探究,在写作中,完成与世界的对话。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是写作的出发点;传播思想,呼吁人道,应是写作的终极目标。这种精神境界的陶冶,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

不写作的教师,是从写作技能训练的层面出发,在反复练习中形成一种能力,而真正的艺术都是建立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并非是精确的表达。写作的教师,明白写作兴趣的激发点来源于何处,通晓创作的心理体验,了解写作的障碍与通过障碍克服困难的方式,真正使学生体会到书面表达的重要性,体会到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懂得对生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重视文化素养的提升,重视自我修养。

我将从最基本的记叙能力出发,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创造写作情境,提取写作素材的能力,与学生同步写作,同步阅读,真正融入到写作教学中,让自己成为活教材,把教学过程变为艺术的交流和探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本课题名称建立在教师习作示范的基础上,立足于文化熏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课题承担人有十几年的写作经验,发表过几万字的文学作品,为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平利县优秀作家,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师,20xx年省级教学能手,二级心理咨询师。课题意在通过教师的行为示范,让学生初步模仿,通过教师的阅读体验,熏陶感染学生,通过教师对创作心理的实践性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能力,把作文训练融入文化的陶冶中,使学生获得真正有益于人生的写作体验。故名为熏陶式作文教学。

该课题名称对应于快速作文教学,不提倡模式化作文训练,不倡导应试作文,反对机械的积累和练习,意在调动学生内在的创作动机,重视个体差异,培养个人写作风格,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实践能力。 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记叙文作文教学,以七年级一个班的作文教学向全校和全县辐射,指导教师为全国中语会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河北作文教学名师许艳春老师。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主要研究问题

1、读写结合的问题。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不足,阅读品味低,对经典作品缺乏鉴赏能力,对优秀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并且受现代传媒的影响,纸质阅读人群大幅减少,这是学生作文虚假空洞,情感缺乏,价值观模糊的重要原因。

2、模仿与创作的问题。学习首先来自于模仿,学生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是教师,在教师的写作示范下,学生会自发产生写作兴趣,克服写作障碍。

3、形式与内容的问题。写作有一定的规范,但是纯粹从规范上来要求学生,又会制约创作的艺术性。只有立足于生活实际,对生活有观察,有思考,才能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4、作文的层次练习问题。立足一种文体,练好写作基本功,拓展写作视角,从宽泛的指导变为有效的引导,从模式化的训练变为生活化的习作。

二、解决的方式

1、大作文与小练笔结合。 大作文有详细的指导,有分层次的练习,小练笔结合课外补充阅读,随堂完成。

2、记叙文为主的指导练习。记叙文分为人物对话描写,分别练习八个阶段。 记叙线索,练习三个阶段。 人物描写,练习五个阶段。 以读书积淀为前提,激发兴趣为主导,鼓励创作为出发点。

3、长期积累,效果对照。 注重课堂积累,课堂教学要体现积累。 注重课后背诵,经典诗词要求多背。 抽取十名学生作为对照观察组,增加积累量,半学期后考察作文得分。 利用早自习,引导阅读课外经典文学作品。

三、阶段目标

1、七年级上学期(9至12月) 拓展读书面,读书以散文为主。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积极性,不做高要求,只要求写好片断。 完成对话描写的阶段练习,内容初步划分为:对话的修饰性描写、对话的趣味性描写、对话中的场景描写、对话的内容选择、对话的内容穿插、对话的素材提取、对话的立意体现、对话的情节展开。根据教学的实际,可以适当调整。

2、七年级下学期(2至6月) 继续拓展读书面,开始读小说。主要练习记叙文的线索,人物描写。 学生能够创作短篇小说,练习记叙文的构思,选材,线索练习三个课时,人物描写练习五个课时。

3、成果展示: 学生作品推荐发表,教师论文发表,教师文学作品发表。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包括:

一、结题报告。

三、教师论文十篇以上。

三、教师随笔二十篇以上。

四、教学设计十六个课件。

五、学生作品发表在市级以上刊物上。

第三篇:小课题开题报告

小课题开题报告

小课题开题报告1

一、课题名称

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高中物理一直是学生学习困难的一门学科,特别是学生到了高二年级尤为严重,学困生约占30%——40%,这种现象还呈上升趋势,这些学生物理学习基础差,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暗淡。如何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于是想到了把它作为本次课题来研究,通过研究找到物理“学困生”成因的主要方面及其相应的次要方面,然后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有的放矢的防止物理学困生的产生和物理教学成绩的两极分化。

本课题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高考的角度来看,寻找物理学困生的成因,打破形成高中物理“学困生”的瓶颈,寻找原因及对策,是非常必要也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它可为学校优质教育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实践性突破。还可为老师提供转化“学困生”的成功经验,为实现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是个案分类研究与共性研究相结合,总结归纳出相应的转化“后进生”的菜单,提高转化的有效率。

三、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归纳总结,调查分析,研究出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对策,形成报告材料,交给学校物理互研组,为本学科的老师提供学困生的`对策,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学困生”学习现状和心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2、物理“学困生”学习特点、学习类型及成因分析;

3、物理“学困生”学习转化和策略的研究;

(1)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2)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3)课题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4)“学困生”主动学习的策略的研究。 。

4、学校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共同转化物理学困生。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整个研究过程计划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过分析研究讨论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形成结论。

六、课题研究的的步骤和计划

本课题计划用半年多时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填写课题评审书,制定研究计划,上报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10月:获取资料阶段。通过查找文献、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等方法,获取用物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对应的解决方法;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11月至12月:形成结论阶段。将形成的初步材料,进一步研究分析,去伪存真,精炼升华,形成一份《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的报告交校物理互研组,为学校物理组教师提供参考资料。

七、课题预期效果与表现形式

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总结出一份切实可行的转化物理学困生的科学方法,并以此来转化物理学困生;预期包括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及论文;转化学困生的有效做法;学困生的学习成果展示等。

小课题开题报告2

立项号课题名称新入园幼儿的适应性研究负责人陕师大锦园幼儿园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适应性”是新入园幼儿整个学前教育的“序曲”,在这个陌生的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幼儿园是幼儿进入社会的初级阶段,是从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生活转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对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适应性”问题逐渐成为学前教育重要课题,幼儿入园适应的问题,涉及家庭、学校、社区的诸多因素。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是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人的一生中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否能尽快的适应,将形成集体性其社会化发展的转折时期。

幼儿从自己的小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的大家庭,这是幼儿独立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次重大转折,这次转折会给孩子在生活习惯、行为规则、生活环境方面带来诸多的不适,在行为态度上表现为:哭闹、如厕困难、不理会老师与其他小朋友,如果幼儿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会影响幼儿的性格发展和交往能力。

幼儿入园前与其他幼儿交往甚少,比较缺乏适应集体交往的技能和经验。再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中缺少玩伴,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形成单独活动的习惯,入园后难以与班里的其他的幼儿交往,不适应过集体生活,不能够成为集体的一员,产生了“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这种焦虑直接影响到了家长,爸爸妈妈工作不专心,爷爷奶奶对教师的工作持怀疑态度,因此,如何帮幼儿克服焦虑、尽快的适应是家园共育的首要任务。

我园每年都会有些新入园的幼儿,以托小班最多,适应困难也是在托小班较为突出,他们大都在2-3岁之间,他们的脑中枢神经发育并不完善,对周围事物的认知,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那么,如何让幼儿主动去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减轻和降低新生入园时的焦虑程度,帮助孩子轻松、愉快、顺利地渡过“入园关”。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将是我们努力的主要方向。

这一适应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幼教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对0--6岁孩子的早期教育、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一课题的提出,能帮助成人更清楚地认识新入园幼儿适应幼儿园的过程、更理性地看待在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适应障碍、更有效地进行入园适应性教育。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虽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它的起因是在环境变化、职务变迁、生活学习出现挫折和不愉快的事件,加上个体的不良个性,而引发的一些情绪反应、及生理功能障碍,并导致学习、工作、生活及交际能力的减退。

幼儿入园不适应障碍的主要表现在园表现在:早晨入园哭闹、食欲不振进餐困难、很难入睡午休、精神紧张造成排泄失禁、拒绝参加各种活动、情绪不稳较容易被感染或波动、过度黏人、不与其他孩子交流、攻击同伴、精神沮丧很少说话。在家表现为:不愿上幼儿园、生活反常不规律、情绪波动、容易发脾气,不愿提及幼儿园及与幼儿园有关的事物。这些观察记录新入园幼儿适应期在园和在家的情况。

二、研究范围

2-3岁新入园幼儿,在进入新环境中的不适应,产生的焦虑情绪。

三、研究的方向和角度

我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活动环境,采纳幼儿可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教育手段,变幼儿强制被动接受为愉快主动的适应,缓解幼儿入园的心理焦虑,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从而增强适应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顺利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

1、探究幼儿焦虑的原因,针对不同幼儿的行为表现,寻找解决幼儿情绪困扰的方法,尽量摆脱对于父母的依赖情绪,从而建立起对老师、其他小朋友的安全感、信任感,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和教育活动,逐步实现家到幼儿园的平稳过渡。

2、通(xtong)过家长会、讲座、问卷等形式,使家长理解幼儿在园生活,减轻家长的顾忌和忧虑,帮助家长学习正确育儿的方法,更好的与家长沟通,实现有效的家园共育。

3、通过理论学习、交流经验研讨等活动,使教师开拓思路,克服个人的局限、及主观思想,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埝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的对象:

2-3岁新入园幼儿。

二、研究的方法:

采纳行动探究发为主,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家访专题讲座为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实践研究。

三、研究的步骤与举措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3月-4月)

调查研究新入幼儿园的幼儿情况,通过家访、问卷调查摸底。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5月-11月)

(1)、前期体验

首先组织家长带孩子参观幼儿园,帮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进一步熟悉老师,结识新伙伴,了解自己所在的班级、活动室、卫生间、户外活动场地。还可以带孩子选好睡觉的小床,在孩子放茶杯、毛巾的地方贴上自己的照片,初步感受幼儿园有趣的生活

(2)、问卷调查

主要采取问卷、谈话的形式了解幼儿的喜好、性格、呢称、家中的亲人,掌握幼儿的资料,有针对性的设计方备。

(3)、熟悉环境

幼儿面对一个新的环境,难免会有陌生感和焦虑的情绪,新学期的开始班级的布置为迎接新幼儿的到来尢为重要,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年龄特点,把班级布置的温馨、漂亮,尽量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

(4)、召开家长会

召集新生家长开好家长会,对我园新生适应能力培养和训练的目的、意义、教学内容、园内各项活动及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组织家长参观幼儿园的环境、设施,宣传我园的办园宗旨、办园方针及办园水平,展示教育成果,教育质量,师资水平,并帮助家长分析孩邹屉园不适的种种原因,希望家长能真确对待,积极支持和配合各项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

(5)、教师的作用

幼儿入园后开始接触认识的第一个人应该是老师,老师的态度直接决定于孩子的情绪,所以,早晨接孩邹屉园,老师一定要热情,具有亲和力,让孩子感觉老师像“妈妈”。老师的表扬是孩子的精神食粮,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地去战胜困难,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的内在动力。因为老师的夸奖和赞扬能使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帮助孩子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享受战胜困难后的成功和喜悦。激励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树立自信,充满信心,勇往直前,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敢于挑战新的事物,主动适应新的环境。

(6)、家访工作

走访、调查新生家庭,通过谈话交流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科学地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入园前的.培养和教育,如:请家长有意识地给孩子讲讲有关幼儿园的故事,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生活,并帮助孩子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他们学习本领的地方,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7)、家园共育

开展亲子活动,给孩子、家长和教师进一步提供互相熟悉了解的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家长的参与性,增进家长之间、幼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消除幼儿初入园时的陌生及恐惧心理,促进孩子依恋对象的过渡和转移,同时也为今后的家长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础。

3、第三阶段:总结提升(20xx年12月上旬)

进行相关资料的汇总,并进行针对性分析,总结有效地指导方法,完成初稿。

4、第四阶段:结题阶段

依据初步的研究结果,进一步修改,使其科学化、专业化,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预期的效果

新幼儿入园的初级阶段就在适应性方面出现不同情况、区别在于适应期的长与短,而入园后的一两周则是幼儿入园适应中一个关键时间界限。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通过调查、观察记录、实践总结、反思及其最终结果来发现和解决新入园幼儿的适应性问题,缓解了新幼儿入园焦虑以及缩短了适应时间,得以帮助新入园幼儿顺利度过适应期。

二、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1、研究成果在典型教学案例集

通过对幼儿园的环境布置,转移幼儿的焦虑情绪,通过观察法,了解集体及个别幼儿的情绪及行为,及时做随笔记录。

2、研究报告

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广泛地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我们选择利用网络博客的形式来将我们的研究课题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享,同时也用这一方式呈现给课题评审员们。

3、完成课题实验总结报告,撰写相关论文,形成研究成果

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家访、谈话相结合,更具体的显示了新幼儿入园适应的不同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策略,家长与教师应利用自身条件从不同角度做好教育工作,使教师更好的总结经验,完成论文。

小课题开题报告3

一、开题活动在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通知书后两周内进行,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思、聚焦和分工。

二、按表内所列项目,逐项认真、详细填写,要求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三、本报告在开题活动结束后填写,是研究者实施课题研究最终的执行方案。

四、本报告一式两份填报学校,经学校审查后,课题申请人、学校各存一份。

五、本申请用A4纸正反双面打印装订,表内文字用小4号或5号宋体,篇幅控制在样表页数范围内。

开题活动简况(200字):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不少于1人)、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xx年7月18日地点:阳泉市郊区河底中学主持人:高春彦评议专家:吴利锋、郝建国、李碧霞参与人员:张丽霞、王秀刚专家评点要点(200字):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建议。

1、本课题切口小、针对性强。

2、课题研究内容能紧紧抓住中学生班干部选拔与建设困难的现状,考虑到能否选拔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的积极发展发展、良好学风的形成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建议将其列入研究重点。

3、课题研究方法选择较恰当,便于操作,可行性强。

4、预期成果的数量较合适,种类较丰富。建议能有一定的经验总结和反思报告,为以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打好基础。

5、组织、分工、进度安排合理,建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可以进行适当的细化,并要督促好课题组成员及时完成好自己的研究任务,在分工的基础上还要有良好的合作。

开题报告(1500-20xx字):

①本课题提出的背景、现状及选题的意义或价值

②核心概念界定

③研究目标

④研究内容

⑤研究思路

⑥研究方法

⑦实施时间进度、步骤和举措

⑧预期研究成果

⑨分工(在《实施方案》基础上,根据开题活动上评议专家评点意见和建议修改而成)。

关于如何建设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的研究

一、问题的背景以及现状分析、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以前作为班主任,我事必躬亲,事无大小一概过问,甚至该哪位值日了也要给他说一声,整日陷于琐事和烦恼之中,结果班干部只是空架子,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管理,唯我是从。很多学生都在这种管理下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缺少责任感,最终影响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在我认真思考了班干部的建设问题,并在自己的日常管理中进行了尝试,班主任应如何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因此要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坚强的班级核心——一支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得力的班干部队伍。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培养好了,他们就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也就成为班主任的“左右手”。当一个班主任接到一个新班级后,应正确的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管理班级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班级里充分发挥作用,这样可以促进班集体的巩固和发展,又能让班主任在以后的工作中省心、省力,还能培养出一批富有创造力的全面发展人才。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1.理论联系实际,在班级中进行有目的的实验,并做好记录,取得真实的活动效果。

2.通过研究,总结一些有效的、实用的建设班干部队伍的经验,供老师们借鉴和交流。

3.借此课题研究,将自己的经验归纳总结,完成从实际到理论的升华。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时间安排和研究步骤:

1、调查法:主要运用问卷调查和谈话调查两种方式,对班级班干部管理的状况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2、比较法:通过对班干部管理中某些现象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出带有普遍性的东西。

3、经验总结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班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三、研究的目标、意义

(一)研究目标:

1、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班干部积极性,在掌握基本能力的同时,提高班干部的能力,充满自信地面对管理中的问题。

2、立足课堂教学,有效运用班干部的带头作用,采用兵教兵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研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教学过程中不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困惑,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活动,提高教师对班干部的选拔和建设水平水平,实现优质教学的目标。

(二)选题的意义

随着初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建设能力的培养成为关键,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可以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初中课程的基础性、发展性目标.,是教师的关键的任务。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建设班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

2、研究问题设计,将现有班干部有效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研究学生的能力,通过班干部合作形式,使学生达到均衡发展;发挥自身的最大价值。

五、研究思路、方法:

1、问卷调查。了解班干部在其他学生心中的可信度、威望、班级管理能力的情况、以及教室总结选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研讨寻找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

2、行动研究法。把调查回来的问题审核、分类、汇总。

六、实施时间进度、步骤和举措:

1、准备阶段:课题组成员讨论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主要是学习相关的研究理论资料;做好课题研究实施的各项准备。

2、实施阶段:具体实施课题各项研究工作的主要阶段,首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做材料题时的困惑。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课堂实践,及时记录在课堂教学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或失败的原因,形成教学案例。探索建立历史有效问题教学资源库,对各阶段获取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改进下一步研究措施,进一步充实提高,以形成最终的研究结论。

3、总结阶段: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归纳,撰写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

七、预期研究成果

小课题开题报告4

时间:XX年9月5日

立项号

XXxkt—xxyw418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负责人

刘娜

所在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由此可见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因此提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这一课题教学研究。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并行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形势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块面。《课标》中是这样阐述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见其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起着桥梁的作用。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综合展示台”。它是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的桥梁;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它是学生从书本走向自然的桥梁;它是学生从理性认识走向实践能力的桥梁;它是学生从语文走向其他学科的桥梁

学习方式:这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学习方式不仅仅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更主要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

1、开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活动项目,作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载体,达到在实践中学用语文的课程目标。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沟通方面探索一些成功的经验。12

2、摸索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3、教师在研究中得到培训和提高。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开展综合性学习现状及学生实际做调查。通过问卷、采访、座谈、情景观察,召开研讨会等方法,了解不同学段、不同形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做法和成效。

行动研究法:结合综合性学习主题,开展研究。

教育实验法:根据课题的内容,确定的主题开展活动。

案例研究法:对主题开展中的案例做研究。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完成各阶段的报告、论文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研究。

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8月

1、制定课题方案,确定研究具体工作。

2、资料收集、学习。

3、启动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XX年9月—12月

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做有心人,不仅要有计划有总结,还要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进展情况。XX年12月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成果。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中期总结汇报阶段):XX年1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研究实施阶段):XX年2月—4月

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写出课题论文。观摩活动。

第五阶段(结题阶段):XX年5月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结题报告并上传博客。

2、申请结题,上交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预期的研究成果:

成果主件:结题报告

成果附件: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研究课例 、研究论文、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小课题开题报告5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成良好地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然而,当今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有的幼儿是边吃饭,边跑,边玩,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我们曾观察过,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大约只有15%。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 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汤,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长此以往,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后纠正起来更加不易。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觉得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小一幼儿(30人)和小二班幼儿(30人),其中小一班为实验班、小二班为对照班。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等了解小班幼儿进餐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做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分析。

2、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餐行为的表现情况,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

3、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幼儿进餐教育的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举办专题讲座,针对实际解决问题。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定期不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学习心得,论文交流,经验介绍,补充、完善实验,扩大实验成果。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培养观察,了解记录其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5、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进行幼儿进餐礼仪技能的训练,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调查边研究,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设计--探索--反思-- 总结。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和教育评价。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 研究目标

1、调查了解幼儿进餐行为现状及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2、多方面、多形式地培养小班幼儿进餐行为习惯。

(二) 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幼儿进餐习惯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2、小班幼儿进餐技能的指导。

3、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行为,并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四、研究的步骤

20xx年2月-3月,对小班幼儿进餐行为进行前期测评,分析不良进餐习惯形成的原因。

20xx年4月,收集小班幼儿体检结果,调查分析幼儿身体状况与进餐习惯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理论学习,调整课题实施方案,商讨制定适合小班幼儿的进餐行为培养计划。

20xx年5月,通过一日生活基本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

20xx年6月,对幼儿在进餐前、进餐中、进餐后出现的不良行为礼仪进行记录,并分析形成这一系列不良礼仪的原因。

20xx年7月初,以论文的形式结题。

五、人员的分工

张珺负责撰写开题 报告 和课题结题,姚秧秧、蔡飞燕负责收集各项资料,刘碧波、何冬梅、林园做好实施方法的验证工作。

小课题开题报告6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不写作是教学研究的一个盲点,程序化教学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误区。文学的丰富多彩、思想深邃不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仅有框架、而无内涵,仅重视方法指导,不培养审美情趣,不重视风格形成的教学模式下,会形成学生的作文真实性欠缺、个人特点欠缺、文章格调低俗、内容空泛矫情的应试作文。

我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让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阅读指导下、不间断的潜移默化中获得文学艺术的陶养?怎样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去感染和熏陶学生,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动力?怎样把教师的写作实践与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模仿和实践中产生写作的需要?怎样把写作的训练分解为无形的熏陶、潜在的培养,使之最终成为学生自身的技能?

本研究是在考察了国内大量短、平、快的作文模式教学之后,从研究者十几年的写作实践、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思考和认识,将从文学的本体出发、从写作的切身经验出发、从多年的观察和反思出发,从本质上解决学生的读、写结合的问题,文学素养的提升问题,模仿与独创的问题。

英国逻辑学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怀特海说,文化是人类智慧最优美的形式。在文化的基础上,训练专业能力,才能使人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开发。熏陶式作文教学就建立在提高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把教师的阅读与写作经验,融入学生的作文教学,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使教学成为艺术的交流,成为心灵的共鸣。怀特海提出,教学的目标指向生活,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引起思索,引发写作冲动,从浅层次的记叙走向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受到教育和启迪。

没有文化积淀,就没有对人生的思考;没有对人生的思考,就没有深刻的立意。写作最终指向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不是个人情感无病呻吟的抒发,写作承担了智慧的传承,精神的疏通,心灵的交流,而非毫无意义的完成任务。真正的写作,是对自身的完善,对自我的探究,在写作中,完成与世界的对话。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是写作的出发点;传播思想,呼吁人道,应是写作的终极目标。这种精神境界的陶冶,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

不写作的教师,是从写作技能训练的层面出发,在反复练习中形成一种能力,而真正的艺术都是建立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并非是精确的表达。写作的教师,明白写作兴趣的激发点来源于何处,通晓创作的心理体验,了解写作的障碍与通过障碍克服困难的方式,真正使学生体会到书面表达的重要性,体会到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懂得对生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重视文化素养的提升,重视自我修养。

我将从最基本的记叙能力出发,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创造写作情境,提取写作素材的能力,与学生同步写作,同步阅读,真正融入到写作教学中,让自己成为活教材,把教学过程变为艺术的交流和探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本课题名称建立在教师习作示范的基础上,立足于文化熏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课题承担人有十几年的写作经验,发表过几万字的文学作品,为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平利县优秀作家,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师,20xx年省级教学能手,二级心理咨询师。课题意在通过教师的行为示范,让学生初步模仿,通过教师的阅读体验,熏陶感染学生,通过教师对创作心理的实践性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能力,把作文训练融入文化的陶冶中,使学生获得真正有益于人生的写作体验。故名为熏陶式作文教学。

该课题名称对应于快速作文教学,不提倡模式化作文训练,不倡导应试作文,反对机械的积累和练习,意在调动学生内在的创作动机,重视个体差异,培养个人写作风格,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实践能力。 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记叙文作文教学,以七年级一个班的作文教学向全校和全县辐射,指导教师为全国中语会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河北作文教学名师许艳春老师。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主要研究问题

1、读写结合的问题。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不足,阅读品味低,对经典作品缺乏鉴赏能力,对优秀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并且受现代传媒的影响,纸质阅读人群大幅减少,这是学生作文虚假空洞,情感缺乏,价值观模糊的重要原因。

2、模仿与创作的问题。学习首先来自于模仿,学生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是教师,在教师的写作示范下,学生会自发产生写作兴趣,克服写作障碍。

3、形式与内容的问题。写作有一定的规范,但是纯粹从规范上来要求学生,又会制约创作的艺术性。只有立足于生活实际,对生活有观察,有思考,才能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4、作文的层次练习问题。立足一种文体,练好写作基本功,拓展写作视角,从宽泛的指导变为有效的引导,从模式化的训练变为生活化的习作。

二、解决的方式

1、大作文与小练笔结合。 大作文有详细的指导,有分层次的练习,小练笔结合课外补充阅读,随堂完成。

2、记叙文为主的指导练习。记叙文分为人物对话描写,分别练习八个阶段。 记叙线索,练习三个阶段。 人物描写,练习五个阶段。 以读书积淀为前提,激发兴趣为主导,鼓励创作为出发点。

3、长期积累,效果对照。 注重课堂积累,课堂教学要体现积累。 注重课后背诵,经典诗词要求多背。 抽取十名学生作为对照观察组,增加积累量,半学期后考察作文得分。 利用早自习,引导阅读课外经典文学作品。

三、阶段目标

1、七年级上学期(9至12月) 拓展读书面,读书以散文为主。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积极性,不做高要求,只要求写好片断。 完成对话描写的阶段练习,内容初步划分为:对话的修饰性描写、对话的趣味性描写、对话中的场景描写、对话的内容选择、对话的内容穿插、对话的素材提取、对话的立意体现、对话的情节展开。根据教学的实际,可以适当调整。

2、七年级下学期(2至6月) 继续拓展读书面,开始读小说。主要练习记叙文的线索,人物描写。 学生能够创作短篇小说,练习记叙文的构思,选材,线索练习三个课时,人物描写练习五个课时。

3、成果展示: 学生作品推荐发表,教师论文发表,教师文学作品发表。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包括:

一、结题报告。

三、教师论文十篇以上。

三、教师随笔二十篇以上。

四、教学设计十六个课件。

五、学生作品发表在市级以上刊物上。

小课题开题报告7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在近xx年的英语教学生涯中,我们常常在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与素质背景教育下的英语教学彷徨。在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下,我们为了应试一味的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其实,在此过程中,我们内心感到深深的不安---因为我们知道,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个性与天性在被埋没。近年来,素质教育逐渐走进我们的教学中。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尝试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期间,由于环境的限制,又让我们深深感到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某些东西在我们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这就促使我们想到:传统初中英语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的部分,需要我们去继承;同时,结合素质教育,结合时代的发展,我们又要对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某些方面进行创新---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传统初中英语教学的继承与创新。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传统初中英语教学的优势与继承

传统英语教学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它通常运用“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五步教学法。在这一板块我们准备从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步骤、传统英语教学的教师角色定位和传统英语教学的某些教学方法上进行研究。

①从传统英语教学步骤上。传统英语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简称为主复新巩布五步骤。事实上,这五步骤是一个很为科学的步骤。对于组织课堂,复习旧课,传授新知识,新知识的巩固运用是一个缜密的科学环节。

②从传统英语教学的教师角色定位上。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及时地更改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利用教师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对课文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体能够及时的把课堂内外的各种因数进行运用,把国内外的各种最先进的理念及时的应用到教学中去,而不需要等到整个整个教育教学制度的变革才去运用某些适时的先进的教育理论。

③从传统英语教学的某些教学方法上。在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强调学生的朗读,背诵与记忆。事实上,在学习语言中,朗读,背诵与记忆是一个基本的,不可或缺的能力。我们现今素质教育下的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朗读,背诵与记忆的能力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

在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法中,有许多是我们在现阶段的英语教学中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出传统英语教学的精华,把新时代下的英语教育办得有声有色。

(二)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创新

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具有它无可争议的优势,但是,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传统英语教学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此种形式下,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苦学苦练,轻课堂教学的不断提高。只把学生看成是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未把学生当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现实运用的严重脱节。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一般只重知识传授,轻全面素质提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是教与学都为一个目的--对付考试,教师重知识轻能力训练,学生学了难以实战。这一点上,是和语言学习的宗旨大相矛盾的。

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有着它有优势的一面,但是他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呼唤着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对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诸多方面进行创新。

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层次上对素质教育概念的一种规定。从社会教育上看,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就要求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运用创新的教法实施创新的教育。实施初中英语教学的创新教法实践,我们准备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从某些教法和教学环节上进行创新教法的教育实践。 我们准备在课堂教学导入、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教法的教育实践。

①多样化的热身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题的起始阶段,自然、恰当和精彩的导入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导入环节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多变的教学方法

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③开放性的课堂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课堂提问对指明思维方向,创设思维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但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靠教师长期有意识地培养而成的。不拘一格的答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为课堂的教学作好铺垫。

④生活化的作业

创新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使语言生活化,课堂生活化, 课后作业同样需要生活化。

2、从英语教学的某些内容进行创新教法的教育实践。

①词汇教学的创新教法的教育实践

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新课标的实施,英语教学重点集中在语用、语篇、交际能力和学习策略研究等方面,而词汇的地位似乎日趋下降。而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许多学生都遇到“过不了词汇关”这一问题。离开了有效的词汇学习,语言知识的掌握便无从谈起,实际能力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英语教学也就无效益可言。语言学家博林格曾指出“任何一个掌握了一门外语的人都清楚地知道,主要时间都是花在掌握这门语言的词汇上面的”。

现有的词汇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在词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教课文生词时只是先将文章后面的生词领读两到三遍,而后再讲解教材中出现的生词词义,甚至有些脱离了原文,直接根据课后的词汇表挑选他们认为的重点生词,讲解词义或用法。这种简单的词汇处理方法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造成了学生对生词学习的厌倦情绪,即使在老师讲解之后,学生依然对课文的生词的词义和用法模糊。以致于他们不能够用这些新词去表达个人的思想,交流自己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低下原因之一。

同时,学生词汇学习的目标不明、方法不当,浪费了宝贵的学习资源。现今,不少学生在学习词汇过程中缺乏指导,只顾机械地死记硬背,虽然单词的拼写和意义都很清楚,但却不知如何运用。

现有的词汇教学法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工作者进行创新性的教学实践,让词汇教学法多样化,既不能片面追求新、异而使课堂教学留于形式,更不能够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使词汇教学活动枯燥、呆板而没有新意。教师要用好学生的记忆、遗忘规律,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和动觉等多中感官来提高单词的识记效果,并通过不断强化练习来防止遗忘,达到温故知新、熟能生巧的效果。

②听说教学的创新教法的教育实践

听说的重要性创新教育下,英语教学更倾向于语言的使用和实用性即更注重听,说的教学方式,最终达到使学生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更有效的掌握语言目的。

听说所存在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规划及其相应的考试制度下,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许多学生语法娴熟,掌握词汇量达标,然而却听不懂,说不出。对英语这门语言而言,仍是当今全球通用性最强的语种。21世纪是经济科技一体化共同发展的世纪,如果我们学生仍然听不懂,说不出,中国在参与世界竞争中,也必将丧失许多宝贵的机会。

对于所面临的学生语法娴熟,掌握词汇量达标,然而却听不懂,说不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工作者进行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创新出一些循序渐进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③读写教学的创新教法的教育实践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的

通过以上对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优势与弊端的分析,对于传统英语教学,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它有着它合理存在的一面。当今英语教学研究中那种极端化的倾向,即在有些人看来,英语教学不是“现代”的好就是“传统”的好,两者之间似乎对立,而没有什么互补或融合之处。这种看法是有害而无益的。我们所要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既要挖掘出传统英语教学的精华,又要和现代素质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我们教学工作者对某些教法、教学环节和英语教学的某些内容进行创新教法的教育实践上来转变学生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方法、步骤、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①多元智能理论

②建构主义理论

③素质教育理论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 将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作为主要方法贯穿于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同时辅之以数据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专家与课题组教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与推广相结合。使整个研究过程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

② 将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有机结合。在研究过程中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对于本课题传统初中英语教学的优势与继承这一块的研究是具有很大的价值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随时观察、收集、记录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所运用的一些具有优势的传统英语教法,进行评价,整理和收集资料。通过反思小结,写好案例汇总,并随时与其它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对其功课例组织撰写总结或论文,及时推广研究成果。

③将实验法、比较法、调查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作为本课题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加以运用。在进行创新教法的教育实践这个板块上,实验法、比较法、调查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将会是很重要的办法。

(三)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步骤总体上是按照“前期准备——课题开题——制订方案——按步实施——中期评估——反馈评价——调整方案——继续实施——全面总结”的基本程序进行,研究与推广贯串于整个过程之中。

1、准备酝酿阶段(20xx年3-5月)

利用周末及平常休息时间,再次钻研《大纲》,吃透教材;学习《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并树立创新的素质观,找出实验的依据,再而建立课题组,设计研究课题,并向上级申报课题。

2、课题开题(20xx年xx月)

根据上级批复确定课题,并进行课题开题。

3、制定课题初期方案,并进行反复论证(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4、实验尝试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1月)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分阶段小结,调整和改进实验方案。

5、中期评估并调整方案(20xx年1月-20xx年6月) 对前期研究进行评估总结,并及时修整方案。

6、继续实施(20xx年7月-20xx年4月)

7、结题评议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对学生英语素质进行纵向、横向评比后,以论文形式进行结题总结。

(四)课题研究具体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李大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中学高级教师) 成员:林泽友(主管教学副校长,中学一级教师) 黄 晴 (校团委书记,中学二级教师) 管发勇(英语学科负责人,中学一级教师)

2、主研人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李大学,主要负责课题的组织,管理,指导和经费保障。

课题主研人员:黄晴,负责传统初中英语教学的优势与继

承的研究;郑辛酉、黄小琼,负责从传统英语某些教法和教学环节创新上的研究;张建、杨小琼,负责从英语教学的词汇内容上进行创新研究;王文超、李厚菊,负责从英语听说教学的创新研究;林泽友、管发勇,负责各个板块最后情况的收集,最后以文字形式展现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预期成果:预期成果有效载体主要以论文报告形式表现,计划以xx篇论文,3篇报告表现。

2、成果呈现:课题成果将以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等形式呈现。

小课题开题报告8

一、课题名称:

对我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跟踪调查----兼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必要部分,是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关键。同时初中课改已进行好几年了,而且大部分老师都能够采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对本校20xx级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跟踪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以及作业布置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习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力求为我校初中历史教学和改革实践提出适合校情和学情的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建议,并进一步提高我校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资料查询和网上搜索,发现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也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论证,泛泛而谈,而且调查范围也很广,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针对性。近些年人们也发现了这方面的问题,开始走校本教研的路子。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符合当前的教学理论,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校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体水平。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向独立,走向终身学习的道路,只有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被培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走向自觉学习,才能实现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乐于学服务。

五、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研究目标: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期使得我校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内容: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历史学习、对教材、对教学方法、对考试和作业的看法,了解他们历史学习的质量以及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找到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方法:

⑴调查研究法。从我校20xx级学生历史学习现状调查研究入手,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典型访谈和专题调研,获取有效的信息与分析问题的数据。

⑵统计分析研究法。即从学生中获取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并做成统计图表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结论与改进意见。

⑶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分析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及时总结实验的经验和亮点,及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改实验的工作意见和具体对策。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第一阶段:20xx.3~20xx.7

准备阶段:

搜索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交流、讨论,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确定研究课题,确立课题组负责人和实验教师,撰写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20xx.8~20xx.2

实施阶段:

(1)精心制作和完善调查问卷。

(2)确定每班历史成绩不同等次的学生做访谈的对象;

(3)做好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

(4)做好受访学生的书面记录并分析。

第三阶段:20xx.3~20xx.7

总结、结题阶段:

汇总、整理课题实验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小课题开题报告9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及终身教育的基石,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的习作训练不仅直接关乎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叙事水平,对学生未来的语言文字造诣和思维深度及广度都有着深远影响。但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教学指导策略落后、教学资源不足、学生配合度低、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如何制定出一套可行性高且能有效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教师指导策略成为实践的挑战。

一、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现状述评。

1、研究价值。

开展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其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同样也对老师习作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能有效的提高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

2、研究现状。

我校地处农村偏远山区,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本地实际,依据新课标,来研究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因此,为促进提高教师对习作起步的指导,提高教学水平,改变习作指导模式,按照我校教务处20zz至20zz年教研工作计划,结合教学实际,确立了这一研修课题。

《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在我们学校,学生几乎每人都有作文书,最少一本(综合类),多本的自是不少,甚至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各个类型,一个类型一本,遇到作文课,就在五花八门的作文书上去找,内容差不多,连读都不读,抄下来就完事儿了,作文本一交,脑子里没留下蛛丝马迹。还有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就是回去写一篇某某类型的作文。

习作在学生心目中是一座大山,那座山直插云霄,看不到上山的路,看不到山顶,也没有登山必须的工具“安全带、主锁、丝扣锁或自扣锁、扁带,下降器、头盔等。”作文这座山在学生心目中不亚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难和怕。而在老师心目中,也是把作文当成了“攀登珠穆朗玛峰”,老师害怕讲作文,害怕阅作文,害怕讲评作文,归根到底一个字“怕”,学生怕作文,老师怕作文。既然作文是一座山,为啥老师和学生不手拉手一起攀爬?一起欣赏沿路的风景?

综上,教师通过怎样的作文指导,来有效的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用眼去看自然,用心去感受生活,把自己看到感受到的,用文字来表达真实的情感呢?这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让三年级学生养成观察生活、走进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能及时分享和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比较流畅的书面语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能正确的表达思想情感。

(2)使三年级学生做到说写结合。能把日常生活中见识到的,书中积累的,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比较准确的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3)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写出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尽可能丰富些,以此提高习作能力和水平。

(4)让学生掌握围绕一句话把事情说清楚的习作方法。

(5)通过研究提高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学习并积累习作指导的方法,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困难及问题研究。从学生入手,是兴趣没激起还是观察不仔细?是方法缺失还是条理不清?是语言平淡还是口语较多?是描述空洞贫乏还是所学不会应用?等等问题,从教者入手,是方法指导不具体,仿写不及时,素材没抓住等等原因,做细致的分析评估总结,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总结设计出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型策略。

(2)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策略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借阅图书,让学生爱上阅读,通过讲故事,使学生勇于展示善于表达,从而树立自信心。

②“亲历”对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习作兴趣提高的研究。通过研究提高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激发表达的欲望,习作成为孩子们“我手写我心”的交流平台,享受表达的乐趣。给学生不拘泥形式的创造习作机会,作文素材随手拈来,,不为写作文而写作文,能减轻习作带来的负担的研究。

③及时仿写对习作方法的指导作用研究。为了使意思表达准确,让学生不断尝试变换语气,替换词语,使学生逐步养成字斟句酌的好习惯。

④ “我是小小书法家”“故事大王”“剪报”“成语接龙”“查字典”“巧手大比拼”等班队活动,对学生作文水品提高的辅助作用研究。

⑤探究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的策略。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计划进度、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以下方法:

(1)文献法。

利用校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广泛搜集课题相关资料,为课题后期教学策略设计打好基础。

(2)访谈法。

课题组利用自身资源,对践行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和优秀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访谈,广泛吸收同行的优秀教学经验。

(3)实验法。

本课题将切实利用成员优势,将试推行的教学策略进行试点研究和对比研究,通过同校异班间习作成绩对比、异校间习作成绩对比等,对比分析策略的有效性和不足。

3、计划进度。

20xx.xx—20xx.xx

(1)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

(2)召开研究开题会,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和学习。

20xx.xx—20xx.xx

(1)通过教师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

(2)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上传至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交流和互动。

20xx.xx—20xx.xx

(1)参加研究课题的小组成员,共同对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方法指导进行公开课教学,不断修改总结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指导方法及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

(2)及时归纳特色指导方法,写出随笔、案例、论文等。

(3)定时召开小组讨论会,交流指导心得和经验,撰写并上传课题中期报告。

20xx.xx—20xx.xx

不断跟踪分析,前后对比,取长补短,确定科学有效的'作文起步的指导策略。

20xx。10—20xx。11

(1)课题研究成果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

(2)准备结题申请和撰写结题报告。

4、前期研究基础。

课题负责人具备一级教师职称,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二十七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工作中喜欢阅读,善于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经常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善于创新。

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是工作在第一线的骨干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工作兢兢业业,富有激情,责任心强。

5、资料准备情况。

当前,课题组已经大量的查阅资料,认真分析学情,拟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研究的真实性,方法的可行性。

四、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最终成果,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1。研究的中期成果:

1、成果:

(1)针对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方法指导组织公开课教学,评议课,不断修改总结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

(2)归纳特色指导方法,写出随笔,案例,论文。

2、研究的最终成果:

(1)研究报告。形成《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咯研究》成果报告。

(2)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份。

(3)学生优秀作文集。

(4)“亲历”对学生习作起步兴趣的研究。

(5)成果展览册。将“书法比赛”“我爱阅读”“故事大王”“剪报”“手抄报”等实践活动的实录作记录装订。

3、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

(1)课题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有效性方法、有效性实现途径、有效性动态评价等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2)充分发挥课题组的实践平台优势,将课题成果直接应用到实践中进行验证,最终取得的结论、理论、方法和工具可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小课题开题报告10

课题名称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古往今来,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有了好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解物理题也是这样。而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恰恰忽略了解题方法的指导,所以学生都没有掌握解物理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对于理科的大多数学生都觉得物理课难懂,物理题难做。其实方法是物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强调学习方法的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和优化学生素质都有较大的帮助,所以解题方法也是学习的灵魂。这样看来,有效的解题方法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有了一套完善的解题方法,学生不必再对物理“望而却步”,也不必再对物理题海“望洋兴叹”,可以从繁重的物理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受此启发,我决定进行“高中物理解题方法”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

以往对于高中物理的解题方法研究的也有很多,大多数只是研究某一类习题解法,例如,运动学问题解法,动力学问题解法,热学问题解法,电学问题解法,讲的都是大而空,只能适用于这一单一类型。也有一些单纯总结解题的方法,如等效法、整体法等,但是都只是一些零星的见解,不够全面,不够系统。

(三)本课题的创新点

我们准备研究力学、电学、运动学、动力学等都适用的解题方法,从物理方法、数学方法和哲学的思维方法三大类方法入手,每大类方法中又有几种具体方法,将每种方法细细阐述,如等效法,还要将等效法应用的各种情况作一一总结,并配典型例题来说明各种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细细看来,物理解题方法也正是各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如物理中的等效法,模型法以及假设法等等。学生通过学习物理解题方法可以培养自身的科研意识,增强科研能力,为以后走上科研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物理解题方法中有好多方法就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如逆向思维法,极端思维法等等。有了这些方法的指导,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建立更广泛、更完善的智能结构。

研究成果的推广有利于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变,能够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哲学中联系的观点

马克思哲学提出了物质世界是联系的,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积累了很多科学的方法,这些科学的方法反过来又能指导实践,对于高中物理解题也必定有相应的方法。马克思哲学将辩证的思维方法分为三种方法,即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三类方法,这三类方法是统一矛盾,解决问题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普遍适用的方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当然也同样适用。

(二)皮亚杰的顺化认知发展理论

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对于各种解题方法,学生可能都感到陌生,所以我们准备找出与有关各种解题方法对应的小故事,通过小故事使学生对这一方法有个初步了解,从而能更快地接受和理解这种方法。例如,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其实曹冲称象的方法就是物理中的“等效法”,这样一讲,学生肯定一下子就明白了“等效法”。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我们就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出各种解题方法之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各种解题方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地利用各种方法去解决各种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的界定

高中物理的解题方法有很多很多,但大多数只是某一类习题解法,例如,运动学问题解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运动学问题,在动力学问题中就不适用,对于这样只适用于特定习题的方法我们没作研究。我们只研究那些力学电学以及光学热学四部分都适用的方法。分别从物理方法、数学方法和哲学的思维方法三大类方法入手,每大类方法中又有一些具体几种方法,又将每种方法细细阐述。如等效法,有条件等效,过程等效以及模型等效等等,又将等效法应用的各种情况作了一一总结,并配典型例题来说明各种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 总结高中物理解题方法

我们分别从物理方法、数学方法和思维方法三大类方法入手,将每类方法细细阐述,例如,物理方法中的等效法,有条件等效,过程等效以及模型等效等等,对于每一种方法都要一一找出相应的典型例题来说明各种方法。最终将所有解题

方法汇编成册,编著了《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例话》一书。

(二) 探索应用解题方法指导学生做题的有效方法

把各种方法应用到实际的解题中去,指导学生解题,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现状以及各种物理解题方法中哪方面比较欠缺,以保障我们研究方向的准确性。

(二)购买相关的图书,通过图书以及网络资源搜集三大类方法中的各种具体的方法,以保障我们研究课题包含方法的全面性。

(三)通过购买历届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题资料和通过网络查找历届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题资料,从高考题和模拟题中找出与相应方法对应的题目,以保障所选例题的典型性。

(四)对短期的研究成果要及时撰写成论文,向全国各大期刊投稿。

(五)最终归纳高中物理全部的解题方法,编著成《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例话》一书。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河北内丘中学20xx级11班和12班的全体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学生应用各种方法反馈的情况,从而了解各种方法的适用程度。

(二)研究的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通过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现状和对物理解题方法了解的程度以及在各种物理解题方法中哪方面比较欠缺,从而在研究成果中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以保障我们研究方向的准确性。

2. 文献法

通过查阅历年高考题和历年各地的模拟题等文献资料找出每种方法的典型例题,用来更清清楚地说明每一种解题方法。

3.归纳总结法

通过查阅历年高考题和历年各地的模拟题等文献资料找出每种方法,将所有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归纳总结,分类汇编。

4. 行动研究法

通过调查实践等行动方式了解学生解题方法的不足之处,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

5. 实验研究法:控制条件找因果

实验法,就是按照特定的研究目的和理论假设,人为地控制或者创设一定的条件,从而验证假设、探讨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对于检验各种解题方法的效果是否对学生解题有帮助时采用实验研究法,找出两个学生程度相近的班级,一个班学习解题方法,另一个不学习解题方法,过一段时间,比较两班的物理成绩,从而得出解题方法对于指导学生做题的效果如何。

七、课题研究的计划

(一)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7月)

1.撰写开题报告

2.编写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和总结调查问卷。

3.购买相关的图书

(二)实施研究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1.通过图书以及网络资源搜集三大类方法中的各种具体的方法。

2.通过网络查找历届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题资料,从高考题和模拟题中找出与相应方法对应的题目,以保障所选例题的典型性。

3.撰写有关物理解题方法的论文。

4.在本校学生中通过两个班对比检验解题方法的效果,对于好的解题方法加以推广。

(三)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0月)

1.编著《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例话》一书。

2.撰写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预期的成果主要有论文和专著两种形式,一是整理成有关的解题方法的论文,二是编著《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例话》一书。

九、完成课题研究条件和保障

(一)物质保障

我们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课题的研究,设有专项科研经费,给我们的课题

拨出了20xx元启动资金,这样,我们保证有充足的资金购买书籍、光盘等各种资料,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技术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七名成员组成,既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又有精力旺盛的

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负责搜集资料,从网上查阅相关信息,中年教师负责总结各种方法。七人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有了以上的保障,我们会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题中去,象青竹“咬定青

山不放松”一样的坚忍不拔;象老牛“不用扬鞭自奋蹄”一样辛勤耕耘;象石灰“粉身碎骨浑不怕”一样的勇往直前,直到课题初见成效,最后结题。

十、参考文献

[1] 任玉岭.马克思主义原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125-127

[2] 周贞雄.高中物理学考在全[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10-15

[3] 江源.5年高考三年模拟物理[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xx:25-29

[4]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5-18.

[5]辛希孟.高中物理方法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7-20

[6]赵凯华.《新概念物理教程 . 电磁学》 [M].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70-78.

小课题开题报告11

课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县抓住新课改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科学实质,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以安图三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为翘楚,小组互动,六步达标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全县全面铺开,我校也积极响应,首先在数学学科尝试采用小组互动,六步达标教学模式。

但小组合作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小组内缺乏有能力的组织者,不会进行合理的分工,不知道怎么进行合作学习,有的甚至不知道小组活动的目标是什么。目标不明确原因一个可能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师对目标描述的不够清楚。教师也缺乏适当的组织和指导,所以六步教学通常只能完成四步或五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小组合作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效的现象。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成绩。本课题的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关键概念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也就是说小组内的成员是由性别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的学生组成的,从而使小组间的整体素质相仿,差别不大,具有可比性。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把交流与合作能力视为当今学生必需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开展生生合作交流、师生合作交流、家长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促进学生间、师生间、亲情间的感情交流,融洽人际关系,促成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式和策略。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实验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重点解决教师在学科探究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方式的研究》的课堂操作流程。

(1)教师设计合理的预习内容,它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提前一天把预习反馈内容给学生。

(2)教师精心设计出合理的`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目标阅读教材,独立完成要达到目标而提出的问题,弄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在上一环节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小组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梳理出疑难问题的答案,若仍有些问题不能解决则由小组长整理好,准备在下一环节讲解质疑中提出来共同解决。教师只做适当指导。

(4)学生讲解质疑,教师恰当点拔。对各小组合作交流中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由其他组来讲解,共同探讨,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教师做适当的点拔,破解迷团。

(5)巩固练习,互帮互助。以小组为单位,采取一帮一的互助方式,让学困生逐步提高,尽量转化学困生。

(6)达标检测,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典型的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逐渐改进。本环节采取小组互批的方式进行,公平、公正、公开。

课题研究的方法

具体研究方法有:

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分析,寻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整理,逐步完善。

经验总结法:依据教师在教学中的经验事实、分析、概括、筛选、总结出教师在科学探究中,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的方法策略。

问题探讨法:根据学生合作交流中共同存在的问题,组织实验教师进行探讨,总结出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小课题开题报告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文言文,具有三千年的历史,记录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继承这份遗产是继承整个民族文化的前提。中国的文字来源于古汉语,中国文化建构思想道德的大厦仍建立在古文字的基础上,学懂了古文将会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字,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与文明,将会欣赏古文化的经典美,将会了解前辈的主流意识。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民族之根。

但他又因离我们这个时代那么遥远又古奥难懂,使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学习就会有成效,所以要在教法上、引导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课内外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古文化的语言美、文采美、思想道德美······并将这些美传承、发扬,所以选择“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这一课题来探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研究本课题,目的在于探索出一整套培养初中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方法,从而提高其文言文阅读的能力。本课题研究对象是中学生,其中的兴趣指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摸索出一套提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朗诵课堂提问促进兴趣结果,多媒体教学促进兴趣,利用工具书促进兴趣,“字字落实”促进兴趣,还有“整体把握”促进兴趣等。

指利用课外时间,在初中三个年级组织背诵课内外古诗文,让学生把常用实词及虚词补注结集成册等活动,通过此活动来促进学生兴趣。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5月—6月20),准备阶段。

申报立项。

完成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召开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形式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不高的原因。

设计研究方案和活动计划。

大致分为两步:课堂与课外(见下)。

第二阶段(6月21—11月30),实验阶段。

将每班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课前利用工具书认真预习。

教师课前认真备课、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运用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以培养其学文言文的兴趣,具体做法如:在课堂上指名学生朗读古文、或分角色朗读、或分小组合作翻译、或采用多媒体教学、或利用早读多背名家名篇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外开展活动。a分年级进行课内外古诗文比赛(进班随意抽学生进行比赛)。b分年级进行课外古文阅读理解竞赛。c古诗文朗诵赛。d分年级整理常用实词虚词补注结集成册。

(进行以上活动时,做好活动记录、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12月1日——2月初)。

资料归纳、分析整理、完成总结论文、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得到提高。

2,学生基本掌握课内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思,能辨别初中阶段常见文言句式,学生能欣赏文言文所呈现的古典文学的魅力。

3,学生能阅读并从整体上把握课外文言文的意思。

4,鼓励学优生尝试文言文的写作,并在校内进行展览。

教师方面

1,主件:结题报告。通过活动的实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兴趣的教学方法,在此报告呈现。

2,附件:教育叙事、案例分析,、心得体会、论文,以上各四篇。

小课题开题报告13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①研究目的

随着农村幼儿园地蓬勃发展,幼儿园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和各相关部门不可忽视的严峻问题。本课题通过对农村幼儿园安全现状的分析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解决和防范幼儿园安全隐患的具体措施,为更好的促进幼儿安全健康成长提供借鉴。

②研究意义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日益重视,农村3-6岁幼儿入园人数也日趋增多,幼儿园安全事故也频繁出现。本课题通过对农村幼儿园安全现状的调查分析,希望能引起社会各部门对农村幼儿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更加普及农村幼儿安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做好幼儿安全工作。

2.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对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而农村幼儿安全教育无疑是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方面,国家强调“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的精神。《纲要》的颁布与实施,说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也进入到一个发展速度快,发展态势好的时期,但是还存在严峻的安全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丁金霞、欧新明的《当前我国农村幼儿园存在的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对农村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分析统计。国内还有不少关于农村幼儿园安全问题的分析研究。农村幼儿园安全问题逐渐被社会各界,国家各政府及有关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①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构思→查阅有关资料→选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论文→修改论文→成文

②研究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文献法

③研究内容:

周围社会环境安全问题

校园周边治安状况呈现哪些不稳定因素,对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带来的影响。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是否混乱,文化市场经营管理问题,是否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环境污染问题;加强门卫管理。

2.园舍安全问题

“5·12汶川地震”给了我们血的教训,各幼儿园要在各学区的指导、领导下,把重点放在对幼儿园建筑的整改上。要调整园址,规范规模、规范规划设计;要做好幼儿园食堂卫生方面的整改工作;要做好幼儿园园舍的修缮及设备的添置工作。

3.园内设施设备安全问题

消防设施配备符合要求;楼梯、走廊及其他安全通道设置合理;各类玩具应符合安全标准

4.幼儿自身安全防护问题

同伴咬伤打伤;摔伤跌伤;烫伤烧伤;尖锐物体致伤

5.农村幼儿教师素质对幼儿身心发展安全问题

不能妥善处理幼儿之间的发生的纠纷,使用“惩罚”、“体罚”等否定方式来对待幼儿。

6.交通安全问题

校车接送安全,幼儿园上学放学时门口有专人值班,园内车辆停放规范。

7.幼儿饮食安全问题

食堂卫生,饮用水卫生,食品采购、运输、加工、餐具等安全问题,厨房卫生,保健员定期计算幼儿进食量、营养量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实行方案:

进度安排:

预期效果:

5、已查阅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解读(2010-)[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7-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3)《幼儿园管理条例》..

(4)丁金霞,欧新明.当前我国农村幼儿园存在的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1):11-14

(5)王欣荣.不容忽视的安全教育衔接[J].幼教园地,(1)

(6)刘茗,崔美兰.农村民办幼儿园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7)阎玉珍.未成年学生意外伤害原因与对策[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1).

(8)顾荣芳.幼儿健康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31、57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

小课题开题报告14

论文题目: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为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业一直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衡量自己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也十固和深化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现代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而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作业的形式基本以机械抄袭和死记硬背为主,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探究潜能,甚至有很多时候作业流于形式。因此,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作业的形式和作用也应发生相应的变革。

历史是活的,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后人少走弯路,以史为鉴,指导未来,所以通过教学和作业方式的改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有按自己的特角度审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相对权力,将教科书作为学生研究的材料,创设多点“历史机会”,在布置作业时竭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考、评价、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学会整理、归纳、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真正完成历史学科特的育人作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中学历史、作业、创新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是对思现在历史教学中作业布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历史作业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进行思考和优化改进,以期达到使作业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作业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效果”为研究的重点。

这次研究主要立足我校课堂观察合作体的研究实际,结合我所带班级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进行研究,通过尝试性的改进历史作业的形式等实践,观察实施效果,同时结合一些教育专家的相关教学理论与经验,进行实践、探索和思考。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通过对历史作业创新的'实践,以期探究实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思考历史”的能力,力求通过科学的引导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优化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思和总结,以期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思想。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归纳分析法、案例分析、思优化等方法。

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了解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本课题的相关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通过自我教学实践,并与我校课堂观察合作体教师相互合作,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待历史作业的态度、设想、建议等,根据学生的建议和教学内容设计新的作业类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总结梳理历史作业的类型,并在研究过程中以多样方式呈现研究成果。20xx年1月30日前,及时上传研究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3月至6月)。将实践中的结论和思考进行整合,将实践过程进行整理、修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验证、思和完善,从而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如期完成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同时应形成:

1.关于“中学历史作业创新”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2.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教育随笔、教学叙事等;

3.部分改进后的学生各种形式的作业成果展示;

小课题开题报告15

题目:初中数学主体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究开题报告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理论意义: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要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同时《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够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此可见在数学学习中合作这种学习方式的确很重要。

应用价值: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够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主体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标下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建立各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协调、取向一致的关系;使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指导方式得到有效的改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数学教学 学习快乐、快乐学习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创新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少学生从中受益,教师们在实践中也开发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但是目前国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主要是在高等学校,中学阶段的合作学习刚刚起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阶段需要进一步开展合作学习,小学阶段尚未看到数学与合作学习整合的研究课题。因此现在进行初中数学与合作学习整合的研究带有前瞻性。国内目前的合作学习研究比较多的是提出一些原则,而对实践的、具体层面的、可操作的方式与途径的研究则比较少,本课题注重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二、研究内容、目标、思路

什么是主体合作学习形式就是通过小组目标 、小组分工、角色分配与转换 、集体奖励等形式,激发每个学生 荣辱与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道德情感,通过感染舆论,集体荣誉体验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感悟到只有自己努力对小组做贡献,人人都能够获得必需的数学。

学习方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前数学教与学形式上存在着种种弊端,要么是学习没有目标,或目标不能落实;要么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问题不闻不问,要么是教师主观臆断,脱离学生实际,总之数学学习形式亟待改变。

主体合作学习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

高效率地利用时间,使学生有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能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获益,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在主体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和地位。

转变观念是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教师在小组中不是局外人,而是学习目标的制造者,程序的设计者,情景的创造者,讨论的参与者,协调者,鼓励者和评价者。

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关键在于精心设计讨论话题。从教师这方面看,设计话题应突出趣味性、情景性、可操作性、创造性。

小组学生合作学习评价对象和方法。

评价的对象包括评价自己、评价同学等。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等几个方面。合作学习作为系统的学习方式,必须具备相应的评价机制,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能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孤立的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践过程,把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的实现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融合转变观念是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转变为学习者学习的向导、参谋、设计师、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有一定教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

研究视角 本课题从新课标合作学习的角度出发,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方式,建立合作研究的多元互动,注重开放的合作过程,强调合作方式的建构。

研究方法:

1、调查法:运用座谈、问卷等方式,向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现状,并对此作出科学的分析。

2、实验法:在学习方式的实验阶段,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分析的方式,研究这一学习方式的实践操作效果。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评价分析,寻找得失原因,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小组 合作 的途径、方法和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搜集反映小组 合作 学习中事实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和加工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作为 合作 学习方式的理论依据。

研究阶段

⑴准备阶段(20xx年4月— 20xx年5月):

⑵实施过程(20xx年6月— 20xx年1月)

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行动研究。不断实践,定期总结,每学期都有阶段成果。

⑶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结题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

第四篇:小课题开题报告

小课题开题报告

小课题开题报告1

一、选题的背景

1、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新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中语文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需要。

(2)适应语文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增加文化底蕴,并融会贯通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这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3)符合本校“卓雅文化立校”的需要

本校学生主要来自贫困山区和农村乡镇学校,条件所限,学生阅读量小,在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方面知识不够、不广、不深,水平参差不齐。探索行之有效的“补充”方法,提升本校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进而辐射带动其它县域高中,很有必要。语文课程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丰富学校“卓雅文化”内涵,将对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校文化建设起到重大作用。

2、内容概述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突破理论和宏观上的阐释,从相对具体的层面来探求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经典名篇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从本校实际出发,建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积极探索语文教学艺术,研究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课题研究目标、内容

1、研究目标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为基点,构建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达到“文化养人,立德树人”的目的。

2、研究内容

(1)调查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时存在哪些不足,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

一是准确理解语文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利用教材、读本等资源,发挥教材这个“例子”的教育和示范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融入教学活动,把古代教育思想精华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二是利用习题册、试卷、图书等资源进行传统文化主题延伸阅读,利用网络进行辅助阅读,重视帮助学生建立传统文化知识结构。三是充分利用本地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开展文化采风,把节日文化、本地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3)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

要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的教学行为方式和行为艺术。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课堂导入艺术,问题情境创设艺术、课堂节奏调控艺术、师生相互交流艺术、恰当使用先进教学资源的艺术等方面,从内容到形式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整合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构建“生命课堂、人文课堂、和谐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领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行动研究法。

四、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预计为2年。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

(1)查阅并收集文献资料,了解省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动态及成果。

(2)明确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设计研究方案。

2、初步阶段

(1)设计师生问卷,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2)召开课题研讨会,制定针对性策略和措施,进行可行性论证,撰写开题报告;

(3)学生以教材、读本等为媒介,了解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4)在课题教师所在班级课堂教学中实施“古诗文美读法”,教师交流课堂效果心得体会;

(5)阶段总结,交流经验,调整计划,部署下阶段工作。

3、深入展开阶段

(1)调整研究方案,邀请学校教科研部门或课题专家给予指导;

(2)让更多教师参加研究,深入探讨本课题项目在教学中的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

(3)深入探讨本课题项目的研究内容,编写传统文化建设校本课程;

(4)撰写中期报告,举办中期成果汇报会;

(5)汇编论文、案例集,组织论文评选活动,推荐优秀作品到相关报刊发表。

4、总结阶段

(1)设计师生问卷,了解课题效果;

(2)收集整理资料,总结课题研究,完善课题理论框架,撰写研究论文和报告;

(3)做好验收准备。请上级领导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鉴定。

五、预计研究成果

1、阶段性成果

(1)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2)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论文

(3)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2、最终研究成果

(1)论文、案例汇编

(2)结题报告

六、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已完成4项研究课题,为此项课题研究积累了实践经验。

(3)本课主研人员有省、市级骨干教师,有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业务精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胜任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课题组成员在校刊发表多篇涉及国学经典的随笔及论文,学术研究气氛浓厚,研究能力较强。

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我校是河北省示范性高中,能带动课题组高效完成此任务。

(2)经费:我校是省级示范性高中,非常重视教育科研,能为课题研究提供经费支持,包括图书资料费、印刷费、调研学习费、专家报告费、竞赛费等。

(3)设备:学校配备电脑,开通网络;学校有河北省中小学一级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自动录播室、互联网教室,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空间;学校创办的校刊、网站、广播站和电子公告屏,为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平台。

小课题开题报告2

一、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了解流行音乐当前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地位。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教材,运用新颖的教法,因材施教。同时教学中要体现艺术性和审美性,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要体现音乐性和情感性,注意发挥音乐中的情感作用。仔细分析流行音乐,把优秀的作品引进课堂。

一、流行音乐:即通俗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现多指爵士音乐、摇滚乐、通俗歌曲等。本课题的流行音乐具有娱乐性、生活性、通俗性等特点,贴近生活,易于接受。

二、农村中学生:就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初中在校学生。本课题研究中的“农村中学生”包含“学生和学校”两个概念,其生源素质,师资水平,学校条件,社会教育资源,家庭教育层次等都存在一定差距。

三、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本课题中的“教学策略”指在农村地区因地域、经济状况、历史背景、办学规模等的不同存在着差异的学校中探讨相应流行音乐融入课堂的思想、技术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理论意义:流行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本课题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研究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二)课题实践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建构完整的音乐知识理论体系,为初中音乐科学方法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我们会摸索出在教学中有效落实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及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模式,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并提供理论经验。

2、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很明显的变化:开始对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接受、模仿能力非常强。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是符合他们正常心理的,是可以理解的。如何利用这种对歌曲的喜爱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流行歌曲能否走进课堂?如何引导学生把审美的目光从表面的五彩斑斓引入更奇妙更高雅的音乐殿堂?所以完善初中音乐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及目标体系,有助于教师明确初中学生对流行音乐学的认识;丰富和细化初中音乐教学内容落实的途径与策略,有利于从教学层面上强化科学方法教育的可操作性。

三、本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

(一)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现状述评

早在60年代和70年代钟子林就在《摇滚乐的兴起和影响》文章中论述了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爵士乐的生气蓬勃的节奏意识,活跃的调式变音旋律,以及多样的演奏风格和独特的节奏形态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并对爵士乐的节奏形态进行了剖析。黄明智的《爵士乐的节奏形态与传统的节奏意识》一文论述了摇滚产生的背景和三个来源:1.节奏布鲁斯2.廷潘胡同歌曲3.乡村音乐。以及他的社会影响和被称为“摇滚乐之父”的比尔·哈利和有“摇滚乐之王”称号的维斯·普莱斯利对摇滚乐作出的贡献。钟子林在《谈美国爵士乐》文章中主要谈了三个问题:爵士乐的流传和影响;爵士乐的形成;爵士乐的发展。并在最后简单地谈了一点对爵士乐的看法。

陈地在《对流行音乐的观测》一文中主要对较有影响的流行音乐:爵士乐、节奏与布鲁斯、摇滚乐、摇摆乐、乡村音乐或西部音乐、迪斯科和新浪潮的发展和演变分别进行了阐述。并由此得到了以下结论:

1、流行音乐或乡村流行音乐均对资本主义制度不满而产生了“叛逆性”的一面。

2、流行音乐都是源于劳苦白人和黑奴。

3、流行音乐中,除了民间音乐和以它发展起来的乡村音乐一直流行至今,其它的流行音乐都只是风靡一时。

4、流行音乐不是孤立的发展的各派之间互为影响、促进。并在交流中相互渗透、吸收。

陈铭道、宋今为的《失去了灵魂的民间艺术--美国乡村音乐的沿革》文章主要阐述了我们今天所听到的“乡村音乐”是由乡村、布鲁斯、爵士、摇滚混合在一起的杂拌菜——失去了灵魂的民间音乐!“乡村音乐将要在全世界获得商业性的成功,它是成功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唯独失去了自己真正的灵魂”。

(二)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现状述评

三十、四十年代曾在上海风靡一时的歌曲《何日君再来》,到了八十年代又突然走红。一些报刊上就如何评价《何日君再来》一歌发表了不同意见的文章。1980年第9期南咏在《人民音乐》第9期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还历史本来面目--关于〈何日君再来〉答问》,是我国最早发表的有关流行音乐的研究的期刊论文。在文章中,作者对刘雪庵创作的歌曲《何日君再来》以问答的形式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主要是围绕“这首歌曲是不是汉奸歌曲、黄色歌曲?”这个问题展开的“应该怎样还这首歌的历史本来面目?”问答。作者认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总结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作为创造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音乐艺术的借鉴,是很有必要的。同年,应国靖的《也谈问世经过》和长河的《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关于歌曲〈何日君再来〉问世经过的讨论综述》两篇文章也对这首歌的相关讨论进行了综述。赵沨在《从香港三位歌唱家的音乐会想起的》文章中对香港著名歌唱家费明仪、林祥园、陈供生,应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邀请,在北京红塔礼堂公开举行了两场独唱、重唱音乐会。这两场音乐会公开售票的时候,在很短的时间内几千张入场券就被抢购一空的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主要是由于一些喜欢流行歌曲的青年错误的认为费明仪等先生从香港来,可能是演唱香港流行歌曲的,所以踊跃购票。说明了国内一些年轻人很欣赏西方、港澳的流行歌曲这一事实。

四、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当下中学生如何看待流行音乐。

2、研究流行音乐的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少。

3、怎样利用流行音乐,丰富音乐教学手段的形式。

4、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

5、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应用是应注意的问题。

6、在新课标下,怎样把优秀的流行音乐应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去。

(二)预期创新点:

一是打破界限,让不同历史、不同特色、不同形式的流行音乐走进课堂;

二是以乐感人,以情动人,突出音乐教育有其特殊的规律;

三是提高音乐教师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和教科研水平。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查阅教学类的专著、报刊、杂志及从网上进行搜索获取大量有关校本教研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调查法:采用不同方法和规模的调查法,针对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展开调查后,确立对比试验班,建立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

3.对比试验研究法:开设对比班,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中收集的材料和数据进行比较,探究流行音乐在教学中的作用。

(1)实验科目:音乐。

(2)实验对象:实验班:七、1班对比班:七、2班。

4.经验总结法:根据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把实践获得的结果,进行总结提高,撰写阶段性总结,上交教科所。

六、课题研究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进行大量的现状调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对研究的专题进行方案设计并对主要成员进行培训。

3.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工作任务。

4.制定具体操作措施,写出相关的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材料。

2.启动课题研究,按制定的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完成本阶段的研究目标。

3.组织参研人员参与研究工作,按预定的设计日程进行工作。工作中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始终保证研究工作能抓住重点。及时请教专家来指导,保证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的方向正确。重视中期评估、总结,形成阶段性工作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对参研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搜集、整理;

2.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3.总结和归纳,汇编整理,形成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七、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一)课题组人员结构、学术背景

参与本课题人员在各自学科研究方向上均有建树,均有参加课题研究的经验,在宝坻区教育教学中均是教学精英,能够承担课题的研究任务。全体参研人员年龄在30-45岁之间,年龄结构合理,均为大学本科毕业,有多年教学研究和一线执教经验,均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覆盖面广。

课题负责人:王少会-宝坻区新安镇第一初级中学-音乐教师。

曾参与《新课改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的研究》区级立项课题,现已结题。现在正在进行区级立项课题《音乐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

李文丽-宝坻区新安镇第一初级中学-音乐教师-擅长教学评价-曾参与《新课改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的研究》区级立项课题,现已结题。20xx年8月15日教育创新“论文《初中音乐教学中师生合作学习》获市级认证。多篇论文获区级奖。

李亚丽-宝坻区新安镇第一初级中学-音乐教师-擅长课件设计设计的教学课件《七子之歌》获区级一等。

陈秀翠-宝坻区黄庄镇初级中学-音乐教师-理论研究-曾参与《农村初中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区级立项课题,现已结题。

白晓丽-宝坻区霍各庄初级中学-音乐教师-理论研究多篇教学论文获区级一等奖。

(二)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保障:

本课题是以我校为依托,以各参研教师为龙头,组织开展校内和校间的教学研究。

1.时间保障

参研人员重视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保证充足的研究和调研时间,不断创造条件,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确保课题顺利、圆满进行。

(1)对小组成员的学习,交流和总结给予更多时间。

(2)小组成员每周不少于3小时的专业学习时间,每周不少于一次的参与责任本课题相关内容的研究。

(3)对小组成员参与情况进行评价、督导,一定程度的保证成员对课题研究的投入时间。

2.组织保障

本课题成立以音乐教师王少会为组长的课题组领导机构,有学校的校长和教研主任参与,并由我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参加,确保研究队伍的精干和实干。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对参加研究的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参观学习,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八、主要参考文献

1、田梅荣《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年.

2、董月鹏《新课标呼唤新模式--音乐教育实施新课标后的点滴体会》[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xx年10期.

3、张彬《青少年从众行为与流行音乐》[J];当代青年研究;03期.

4、张宪生《流行音乐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5期.

5、王韶坡《“中学生与流行音乐”访谈实录》[J];中国青年研究;20xx年01期.

6、王思安《从“流行音乐不准进入课堂”说开来》[J];中国音乐教育;1994年02期.

7、宋玉琳《对当代古典音乐通俗化现象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xx.

8、陆波;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J];中小学电教(下);20xx年02期.

9、陈亮;新视域下流行音乐与初中生音乐教育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xx年12期.

10、魏琼;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明星效应”[J];新课程学习(上);20xx年11期.

11、维普资讯网.

12、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13、中国知网.

14、万方数据库.

小课题开题报告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在近xx年的英语教学生涯中,我们常常在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与素质背景教育下的英语教学彷徨。在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下,我们为了应试一味的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其实,在此过程中,我们内心感到深深的不安---因为我们知道,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个性与天性在被埋没。近年来,素质教育逐渐走进我们的教学中。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尝试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期间,由于环境的限制,又让我们深深感到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某些东西在我们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这就促使我们想到:传统初中英语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的部分,需要我们去继承;同时,结合素质教育,结合时代的发展,我们又要对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某些方面进行创新---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传统初中英语教学的继承与创新。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传统初中英语教学的优势与继承

传统英语教学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它通常运用“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五步教学法。在这一板块我们准备从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步骤、传统英语教学的教师角色定位和传统英语教学的某些教学方法上进行研究。

①从传统英语教学步骤上。传统英语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简称为主复新巩布五步骤。事实上,这五步骤是一个很为科学的步骤。对于组织课堂,复习旧课,传授新知识,新知识的巩固运用是一个缜密的科学环节。

②从传统英语教学的教师角色定位上。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及时地更改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利用教师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对课文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体能够及时的把课堂内外的各种因数进行运用,把国内外的各种最先进的理念及时的应用到教学中去,而不需要等到整个整个教育教学制度的变革才去运用某些适时的先进的教育理论。

③从传统英语教学的某些教学方法上。在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强调学生的朗读,背诵与记忆。事实上,在学习语言中,朗读,背诵与记忆是一个基本的,不可或缺的能力。我们现今素质教育下的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朗读,背诵与记忆的能力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

在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法中,有许多是我们在现阶段的英语教学中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出传统英语教学的精华,把新时代下的英语教育办得有声有色。

(二)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创新

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具有它无可争议的优势,但是,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传统英语教学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此种形式下,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苦学苦练,轻课堂教学的不断提高。只把学生看成是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未把学生当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现实运用的严重脱节。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一般只重知识传授,轻全面素质提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是教与学都为一个目的--对付考试,教师重知识轻能力训练,学生学了难以实战。这一点上,是和语言学习的宗旨大相矛盾的。

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有着它有优势的一面,但是他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呼唤着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对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诸多方面进行创新。

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层次上对素质教育概念的一种规定。从社会教育上看,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就要求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运用创新的教法实施创新的教育。实施初中英语教学的创新教法实践,我们准备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从某些教法和教学环节上进行创新教法的教育实践。 我们准备在课堂教学导入、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教法的教育实践。

①多样化的热身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题的起始阶段,自然、恰当和精彩的导入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导入环节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多变的教学方法

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③开放性的课堂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课堂提问对指明思维方向,创设思维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但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靠教师长期有意识地培养而成的。不拘一格的答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为课堂的教学作好铺垫。

④生活化的作业

创新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使语言生活化,课堂生活化, 课后作业同样需要生活化。

2、从英语教学的某些内容进行创新教法的教育实践。

①词汇教学的创新教法的教育实践

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新课标的实施,英语教学重点集中在语用、语篇、交际能力和学习策略研究等方面,而词汇的地位似乎日趋下降。而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许多学生都遇到“过不了词汇关”这一问题。离开了有效的词汇学习,语言知识的掌握便无从谈起,实际能力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英语教学也就无效益可言。语言学家博林格曾指出“任何一个掌握了一门外语的人都清楚地知道,主要时间都是花在掌握这门语言的词汇上面的”。

现有的词汇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在词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教课文生词时只是先将文章后面的生词领读两到三遍,而后再讲解教材中出现的生词词义,甚至有些脱离了原文,直接根据课后的词汇表挑选他们认为的重点生词,讲解词义或用法。这种简单的词汇处理方法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造成了学生对生词学习的厌倦情绪,即使在老师讲解之后,学生依然对课文的生词的词义和用法模糊。以致于他们不能够用这些新词去表达个人的思想,交流自己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低下原因之一。

同时,学生词汇学习的目标不明、方法不当,浪费了宝贵的学习资源。现今,不少学生在学习词汇过程中缺乏指导,只顾机械地死记硬背,虽然单词的拼写和意义都很清楚,但却不知如何运用。

现有的词汇教学法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工作者进行创新性的教学实践,让词汇教学法多样化,既不能片面追求新、异而使课堂教学留于形式,更不能够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使词汇教学活动枯燥、呆板而没有新意。教师要用好学生的记忆、遗忘规律,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和动觉等多中感官来提高单词的识记效果,并通过不断强化练习来防止遗忘,达到温故知新、熟能生巧的效果。

②听说教学的创新教法的教育实践

听说的重要性创新教育下,英语教学更倾向于语言的使用和实用性即更注重听,说的教学方式,最终达到使学生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更有效的掌握语言目的。

听说所存在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规划及其相应的考试制度下,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许多学生语法娴熟,掌握词汇量达标,然而却听不懂,说不出。对英语这门语言而言,仍是当今全球通用性最强的语种。21世纪是经济科技一体化共同发展的世纪,如果我们学生仍然听不懂,说不出,中国在参与世界竞争中,也必将丧失许多宝贵的机会。

对于所面临的学生语法娴熟,掌握词汇量达标,然而却听不懂,说不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工作者进行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创新出一些循序渐进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③读写教学的创新教法的教育实践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的

通过以上对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优势与弊端的分析,对于传统英语教学,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它有着它合理存在的一面。当今英语教学研究中那种极端化的倾向,即在有些人看来,英语教学不是“现代”的好就是“传统”的好,两者之间似乎对立,而没有什么互补或融合之处。这种看法是有害而无益的。我们所要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既要挖掘出传统英语教学的精华,又要和现代素质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我们教学工作者对某些教法、教学环节和英语教学的某些内容进行创新教法的教育实践上来转变学生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方法、步骤、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①多元智能理论

②建构主义理论

③素质教育理论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 将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作为主要方法贯穿于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同时辅之以数据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专家与课题组教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与推广相结合。使整个研究过程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

② 将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有机结合。在研究过程中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对于本课题传统初中英语教学的优势与继承这一块的研究是具有很大的价值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随时观察、收集、记录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所运用的一些具有优势的传统英语教法,进行评价,整理和收集资料。通过反思小结,写好案例汇总,并随时与其它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对其功课例组织撰写总结或论文,及时推广研究成果。

③将实验法、比较法、调查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作为本课题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加以运用。在进行创新教法的教育实践这个板块上,实验法、比较法、调查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将会是很重要的办法。

(三)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步骤总体上是按照“前期准备——课题开题——制订方案——按步实施——中期评估——反馈评价——调整方案——继续实施——全面总结”的基本程序进行,研究与推广贯串于整个过程之中。

1、准备酝酿阶段(20xx年3-5月)

利用周末及平常休息时间,再次钻研《大纲》,吃透教材;学习《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并树立创新的素质观,找出实验的依据,再而建立课题组,设计研究课题,并向上级申报课题。

2、课题开题(20xx年xx月)

根据上级批复确定课题,并进行课题开题。

3、制定课题初期方案,并进行反复论证(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4、实验尝试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1月)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分阶段小结,调整和改进实验方案。

5、中期评估并调整方案(20xx年1月-20xx年6月) 对前期研究进行评估总结,并及时修整方案。

6、继续实施(20xx年7月-20xx年4月)

7、结题评议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对学生英语素质进行纵向、横向评比后,以论文形式进行结题总结。

(四)课题研究具体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李大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中学高级教师) 成员:林泽友(主管教学副校长,中学一级教师) 黄 晴 (校团委书记,中学二级教师) 管发勇(英语学科负责人,中学一级教师)

2、主研人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李大学,主要负责课题的组织,管理,指导和经费保障。

课题主研人员:黄晴,负责传统初中英语教学的优势与继

承的研究;郑辛酉、黄小琼,负责从传统英语某些教法和教学环节创新上的研究;张建、杨小琼,负责从英语教学的词汇内容上进行创新研究;王文超、李厚菊,负责从英语听说教学的创新研究;林泽友、管发勇,负责各个板块最后情况的收集,最后以文字形式展现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预期成果:预期成果有效载体主要以论文报告形式表现,计划以xx篇论文,3篇报告表现。

2、成果呈现:课题成果将以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等形式呈现。

小课题开题报告4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事业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全体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谐、全面发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机会和条件,这也要求全社会以至每一个家庭都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视英语教育。

当前,全国各地的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忱、英语运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被单纯应试教育的观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使高中英语学困生面大、面广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事实:每个学校、班级、学期,英语差生的数量往往比其他学科多些,两极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学科快些,且年级越高,差生比例越大。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其明显。这批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不少英语教师曾对此做过分析和探讨,希望找到症结所在。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是大部分教师对英语学困生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只要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对他们各项未达标的作业等情况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对那些个别扰乱课堂纪律的,则“请出”教室。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班级成绩在年级的排名地位,还动员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考试那几天请假。这些做法极其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因此,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研究迫在眉睫。笔者正是基于这一事实考虑,选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期望能够为解决高中英语学困生问题添砖加瓦。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长远意义。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转化学困生是教育部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到学好英语的动力,取得好成绩。同时转化英语学困生也是英语教师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纵观我们的英语教学,英语学困生是一个长期存在又无法避免的问题,转化他们是我们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的存在不仅阻碍整个教学集体的教学进度,着眼于他们个体,出现偏科甚至发展为门门落后也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考试成绩,阻碍了他们的学业及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对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转化策略是时代的使命,是教师的天职和学生本身的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英语学困生的不同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研究解决这类学困生问题,不仅是提高英语成绩和英语兴趣的需要,而且对学生本身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校乃至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顺应了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我校整体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研究综述分析

1、国外研究

对于学困生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医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外对学困生常见的称呼有“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order”等多种。尽管理论派别不同,所涵盖的学生群体也有差别,但关于学困生的研究历史悠久。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Morgan),他是一位医生,在临床上发现有些儿童存在严重的“词盲现象”(能认一些词,但不知道词的意义),并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当时人们对学困生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神经学和医学的范围内,研究者把学生学习成绩差,特别是阅读上的困难,一些学习行为上的障碍都归因于大脑损伤的结果。但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学困生都是由大脑损伤所造成的,也可能是轻微的脑功能失调引起的,表现为知觉失调、学习障碍以及注意力涣散等现象。后来,研究者把研究的重点从智力上有缺陷的学困生转移到智力正常的学生身上。国外许多研究者直接对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学困生心理过程和学习特征方面的研究,有针对性的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美国学者大都致力于学困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如韦纳研究的学困生失败归因理论认为,学困生常常将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失败归因于任务困难和运气不佳等外部因素,而很少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在他们看来,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最终都是失败,于是形成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缺乏自信心与消极的自我概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学困生称为“难教学生”,这一概念从教育的难度上把差生和优生进行了区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较强的科学性。他认为“难教儿童”虽然难教,但并不等于不可教,而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采取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赞可夫也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立足于教学实践,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学困生。

2、国内研究

学困生问题在我国真正得到重视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学困生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并且当时我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比较落后,因而很少看到有关学困生问题的文章和研究报告。*结束后,随着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差生问题的日益尖锐,许多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在各个领域探讨学困生问题,撰写了许多研究报告和论文。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钱在森这样界定学习困难学生:其一,智力正常,而学习效果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学习效果低下,处于持续困难的学习状态。钟启泉的《差生教育与心理》,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钟启泉以国外的差生研究成果为依据,将差生分为“学习迟钝儿童”、“学习不良儿童”,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和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同时也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进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研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学困生研究对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学困生问题是国际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我们在实施基础教育阶段如果能吸取国内外教育理论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对于转变学困生,促进基础教育是大有裨益的。由于各国的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视角不同,这些对我们可能都有借鉴作用。由于我国的教育是大班集体教学,班级人数多,故正视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并积极探索转化学困生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意义。学困生是与教育的普及相伴的,基础教育阶段应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综观世界教育,学困生问题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英语学困生与“差生、后进生”是特殊与普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有个性,也有共性。总之,以上这些启示为英语学困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有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因与外因。内因主要有学生基础学力不完善、缺乏学习兴趣、意志力薄弱等,外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等。

2、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划分,一是按照学困生的表现分为缺乏学习动机型、情感障碍型、意志薄弱型、自我消极型;二是按照学困生的成因分为自身因素不足型、社会环境异化型、家庭责任过度型、学校教育缺失型。

3、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析

根据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不同类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转化策略:社会策略;家庭策略;学校策略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8)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2)做好资源收集、分类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20xx、9——20xx、1)

(1)讨论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实施。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完成资料、经验的总结。

3、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xx、2——20xx、7)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2)申请结题,上交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分析法。这一方法旨在通过分析多方了解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

3、观察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困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收集信息、经验,

4、访谈法。在对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类型分析完成后,选取部分学科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了解其行为态度,找到转化方案。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份问卷分析报告《高中英语学困生现状分析报告》

一篇研究性学术论文《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一份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开题报告5

时间:XX年9月5日

立项号

XXxkt—xxyw418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负责人

刘娜

所在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由此可见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因此提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这一课题教学研究。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并行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形势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块面。《课标》中是这样阐述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见其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起着桥梁的作用。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综合展示台”。它是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的桥梁;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它是学生从书本走向自然的桥梁;它是学生从理性认识走向实践能力的桥梁;它是学生从语文走向其他学科的桥梁

学习方式:这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学习方式不仅仅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更主要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

1、开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活动项目,作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载体,达到在实践中学用语文的课程目标。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沟通方面探索一些成功的经验。12

2、摸索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3、教师在研究中得到培训和提高。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开展综合性学习现状及学生实际做调查。通过问卷、采访、座谈、情景观察,召开研讨会等方法,了解不同学段、不同形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做法和成效。

行动研究法:结合综合性学习主题,开展研究。

教育实验法:根据课题的内容,确定的主题开展活动。

案例研究法:对主题开展中的案例做研究。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完成各阶段的报告、论文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研究。

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8月

1、制定课题方案,确定研究具体工作。

2、资料收集、学习。

3、启动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XX年9月—12月

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做有心人,不仅要有计划有总结,还要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进展情况。XX年12月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成果。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中期总结汇报阶段):XX年1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研究实施阶段):XX年2月—4月

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写出课题论文。观摩活动。

第五阶段(结题阶段):XX年5月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结题报告并上传博客。

2、申请结题,上交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预期的研究成果:

成果主件:结题报告

成果附件: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研究课例 、研究论文、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小课题开题报告6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成良好地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然而,当今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有的幼儿是边吃饭,边跑,边玩,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我们曾观察过,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大约只有15%。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 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汤,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长此以往,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后纠正起来更加不易。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觉得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小一幼儿(30人)和小二班幼儿(30人),其中小一班为实验班、小二班为对照班。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等了解小班幼儿进餐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做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分析。

2、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餐行为的表现情况,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

3、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幼儿进餐教育的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举办专题讲座,针对实际解决问题。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定期不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学习心得,论文交流,经验介绍,补充、完善实验,扩大实验成果。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培养观察,了解记录其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5、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进行幼儿进餐礼仪技能的训练,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调查边研究,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设计--探索--反思-- 总结。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和教育评价。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 研究目标

1、调查了解幼儿进餐行为现状及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2、多方面、多形式地培养小班幼儿进餐行为习惯。

(二) 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幼儿进餐习惯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2、小班幼儿进餐技能的指导。

3、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行为,并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四、研究的步骤

20xx年2月-3月,对小班幼儿进餐行为进行前期测评,分析不良进餐习惯形成的原因。

20xx年4月,收集小班幼儿体检结果,调查分析幼儿身体状况与进餐习惯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理论学习,调整课题实施方案,商讨制定适合小班幼儿的进餐行为培养计划。

20xx年5月,通过一日生活基本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

20xx年6月,对幼儿在进餐前、进餐中、进餐后出现的不良行为礼仪进行记录,并分析形成这一系列不良礼仪的原因。

20xx年7月初,以论文的形式结题。

五、人员的分工

张珺负责撰写开题 报告 和课题结题,姚秧秧、蔡飞燕负责收集各项资料,刘碧波、何冬梅、林园做好实施方法的验证工作。

小课题开题报告7

我校《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已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立项编号是*****)。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由于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通过加班加点,大量的机械练习、背诵等,掌握的是死的知识,至于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怎么运用,都不得而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是这种现象的描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是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学生及家长在思想上都不够重视,教学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是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巧妙自然地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释放创新潜能。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拓宽了课堂的空间规模、教材的知识广度,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力图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针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提出来的。研究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该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实验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生活化教学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二)国外教育理论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有些儿童在小学里是优秀生,而到了中年级却变成了学习差的学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会运用概括性的知识去认识周围现实,而学生之所以不会运用,又是因为他们的概括性的概念、结论和判断不是通过研究事实和现象的途径形成的,而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的形成要从现实生活中来,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运用。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三)国内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提倡“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所谓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物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中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教育改革。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一方面拓宽课堂的空间规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与其他人的研究不同,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特别是同体育教学之间密切的渗透,有其推广价值。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探索生物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模式

3.提高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二)内容

1.教学目标要体现生活化

目标是行动的向导,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首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从一维转向多维,即从传统的过于偏重认知目标,向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目标转变。

2.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实验、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在生物教学中,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获得“案例”本身,而应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

3.教学方式要体现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转变。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多向交流的关系。

七、研究对象与范围

临沂册山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全体在校生

八、课题研究的思路与主要方法

前期工作:以文献资料法为主,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班级将收集整理的成功经验分别进行实验,探索最佳途径;辅以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个案研究。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广泛收集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各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九、课题研究的措施和步骤

(一)研究的措施

1.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起来

(1)“课前5分钟随谈”指在每次课前由老师指定一个学生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即兴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讲述与生物相关的生活小常识、趣闻、名人轶事、科学前沿等,既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演讲后师生互动式的评论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还不够,还要求每一个学生将所讲的内容摘抄或剪贴到生物记事本上,供全班同学翻阅浏览。如果坚持下来,学生知道有关生物的知识会越来越多,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会激发学生对生物的一些思考。(2)利用不同课堂“说”.新授课时,让学生说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知识和生物学信息;探究课时,让学生领悟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表达个人与小组的探究原理、思维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现象、探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引起全班的关注。在交流过程中,还养成了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3)小结课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总结单元的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展示出来。

2、在课余时间

(1)营造校园浓郁的生命科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生动、鲜活的例子、多种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教室的黑板报、著名的生物学家肖像及名言、学校的学科专栏、学科专题报告、学科竞赛、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营造学习生物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感受生命科学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命科学意识。

(2)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校园

可以从校园里的各种花草树木入手,让学生辨别植物的种类,结合季节更迭,注意培养学生采集标本并进行制作的技能。同时,利用家养动物和常见的动物进行种类的识别。结合生物实物、挂图、模型等较直观地提供生物学的知识,把学生带到一个视觉清楚的世界里。还可以进行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科学实验。

(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原因及状况调查,对绿色工厂的参观访问,让学生提出环保设想和对策;通过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环境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认识,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资源的有力宣传者和执行者;生物教学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多选择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物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交给学生一些扦插、压条、嫁接的常识,并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利用周末和假日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适应社会,因此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发现搜集、选择信息、分析归纳、设计和调整方案等,在探究中不断积累经验,挖掘发展潜能,增强创新和应变能力,利用周末开展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

(二)本研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XXXX年10月-XXXX年12月)为资料准备、理论学习和实验设计阶段

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对象,学习相关理论,讨论课题实施计划,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总体设计及课题组各成员的具体分工,申报与立项。

2.第二阶段(XXXX年1月-XXXX年12月)为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按课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

3.第三阶段(XXXX年1月-XXXX年6月)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总结经验与研究成果,全面汇编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十、课题成果形式:课件、论文、结题报告

十一、研究人员分工

柏玉娟:课题第一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过程,案例收集、组织教学研讨、阶段总结会议召集,结题报告等。

组员:

******个案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资料搜集整理、过程记录

******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资料整理、记录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基本经费和课题运转所需硬件投资共计:8000元

学习资料费用约计3000元;调查问卷印刷约计500元;电脑、简单打印资料约计1000元;其他3500元。

参考文献:

1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杭州大学教育系,1977(8)。

2杨心岳。生活中的生物学[J].《生物学通报》,第12期。3吴昊,张赣道。生活垃圾生物处理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环保产业》,20xx年第8期。

4徐丽,练成燕。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清洁发展机制[J].《上海节能》,20xx年第7期。

5李津军。生物工程技术与我们的生活[J].《科技潮》,19第9期。

6吴遵民。《外国教育论著选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9)。

7胡适。《胡适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8张诗华。加压与常压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对比[J].《中国给水排水》,20xx年第15期。

9陆艳阳。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178期。

10曾繁荣。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绘图的改进[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170期。

11冯庆婷,全刚。新课改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的新追求[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170期。

12黄建书。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几点建议[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2期。

13苏霍姆利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二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14王荐。生物学教学的生活化[J].教学月刊中学版,20xx年。

15胡姣娥。让初中生物教学更加生活化[J].中小学教育论坛,20xx(3)。

16黄建书。《生物探究教学论著》(第一版)[M].苏州大学出版社,20xx(1)。

17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东方出版社。

18张大钧。《教师心理学》[J].人民教育出版社。

19肖国琴。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性学习的组织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一期。

20赵占良。生物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例谈[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第二期。

小课题开题报告8

时间:20xx年9月10日

学科: 艺术

课题名称 :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实施方法的研究

负责人: 吴琳

所在备课组: 中班年级组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课题名称的解读

一、背景及意义

美术活动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中的一种。绘画活动能给幼儿带来快乐,是发展智力和培养性情的有效方式之一,它能扩大幼儿视野,增进幼儿的知识,丰富幼儿认知的经验。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锻炼了手脑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获得绘画技能的同时,陶冶了艺术情操。幼儿美术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遵循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二、课题名称的解读

孩子们的艺术发展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更好的更大空间的发展孩子的美术表现力,我们是要仅仅交给孩子如何完成一幅美术作品还是更重要的教会孩子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与鱼还是授之与渔。我们如何更好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地向美术课要质量,从而培养孩子的绘画表现力和审美情趣。幼儿园阶段,美术教学内容特别强调孩子的艺术表现能力,从不同年龄阶段来说,孩子在美术作品的表达上是我们老师特别应该关注的。给孩子一个想画、敢画、愿意画、并能进行比较欣赏的氛围也是我所探索的领域。美术教学要强调孩子的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美术教育更是一门自然学科,我们要为孩子营造感受美的氛围,从而让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所感受的生活之美。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内容

1、通过美术活动的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情趣,让幼儿想画,敢画,愿意画。

2、在绘画活动中,通过课堂上的引导,观察,模仿,操作,让孩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大胆的表达自己所见所想。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的经验,设计符合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动。

4、探索美术绘画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策略,完善幼儿的美术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特点,探讨创造型美术教学活动的艺术环境营造、美术材料提供、作品表现内容、个性表现方式、多元组织形式、有效指导方式和作品展览赏析来开展的。

1、前期阶段

主要是掌握幼儿在各年龄段美术发展的特点以及各年龄段幼儿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了解幼儿对于美术发展的认识。

2、具体研究阶段

主要是根据幼儿现有的知识点,根据幼儿在该年龄段的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设计以及有准备的教学,并在每次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记录。

3、总结阶段

主要是采取经验总结法,总结各阶段研究的进度,进行改进,同时撰写阶段性的总结报告。

三、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7-20xx、9)

1.重点了解幼儿在各年龄段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对美术发展的认知情况。

2.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搜集幼儿喜欢的美术作品。

3.各班在绘画方面确定一个班级进行美术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的尝试性研究。总结出有关前期调查报告、经验论文以及教学案例。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10-20xx.3)

1.在开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选择幼儿喜欢的方式进行导入,并能跟幼儿一起进行情境的创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幼儿设想的情境进行简笔绘画,培养幼儿兴趣,让游戏贯穿于教学始终。

2.结合其它学科的教学,让绘画活动不在单一。

3.撰写专题小结、教学案例、论文。

(三)第三阶段:整理阶段(20xx.3-20xx.7)

整理相关资料、照片、教案、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教学活动实践的成果照片。

2.教学方法、反思、论文。

3.教学活动设计。

4.课题研究报告

小课题开题报告9

(一)研究课题题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典型案例研究

(二)研究内容

1.解决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善于评价的基本现状,以城市学校与城镇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评价的现状作比较,分析异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制定调查问卷,做好调查问卷发放,回收,分析,为解决我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

3.通过听评课活动,总结、提炼、分析善于评价的优秀小学数学教师优质课例。把典型的规律找出来,加以总结和提炼形成经验交流材料。

4.收集整理案例集。主要汇集不同课型,不同内容,不同学习对象和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课堂教学典型案例集为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提供范式,形成有价值的关于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经验文章。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在相互评价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4.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有效的课堂评价实施策略,并总结出一些具有普遍认同的评价经验和典型案例。

(四)课题组织机构、人员分工及进度安排

1.课题组织机构。

(1)课题指导组由五位专家组成:赵晓云 程玉林 王斌 王能举 刘廷琴。

(2)课题研究组:主持人:李 志

成员由10位有过课题研究经历的一线骨干数学教师组成:罗龙飞,吕蒙,何昌斌,徐新勇,王家强,王晓君,张远珍,梁言,郭良,贾从先。

2.课题参研人员分工。

(1)划分5片区协同研究。为便于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将参研主要成员划分为5个片区,分片区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安康城区组组长:徐新勇 副组长:王家强 成员为曹永波、赵亚梅、梁言、郭良和市一小、汉滨小学、安康高新一小骨干数学教师。

平利片区组长:吕 蒙 副组长:熊芳,成员为平利县城关一小骨干数学教师。

旬阳片区组长:罗龙飞 副组长:何昌斌,成员为夏正军、旬阳县城关小学、白河县小双小学优秀数学教师。

石泉片区组长:张远珍 副组长:贾从先,成员为石泉县城关一小,城关二小优秀数学教师。

岚皋片区组长:王晓君 副组长:叶青,成员为岚皋县城关一小优秀数学教师。

(2)明确片区课题组长及组员工作职责。

①自己做好研究工作。

②指导组员做好研究工作。

③组织片区教师定期开展与课题相关的教研活动。

(3)制定片区课题组长及组员工作要领。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组建课题小组,建章立制,合理分工,召开开题会,进行开题论证,完成开题报告。(20xx年11月-20xx年12月底前)

①制作问卷。第一、第二片区制作教师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调查问卷;第三、第四片区制作学生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调查问卷;第五、第六片区制作学生家长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调查问卷。其中教师问卷不少于40道题,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题数不少于30题。所有问卷内容均涵盖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全部,但要能够体现当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现状。同时为了方便被调查对象答题,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适当涉及简答。

②发放问卷。12月20—元月1号为集中发放问卷日。要求向所属片区全体数学老师及学生和学生家长各100名发放调查问卷。

③分析问卷。元月10日之前完成。

④根据问卷分析确定研究主题,修订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上)。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确定中期研究的课题目标,召开中期课题研究反馈会,为撰写中期报告做准备。(20xx年2月底前完成)

①每人提交一篇高质量的有关课堂教学评价前后对比方面的论文。

②召开网上心得交流研讨会,择优上传坊网络平台。

③收集片区内数学教师提交的案例或反思文章,并对照课堂教学实际进行检验。

④交流课堂教学检验的结果,并撰写心得体会。

⑤筛选有价值的心得体会上传工作坊网络平台,为广大教师转变评价观念,提高评价意识提供文字依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下)。将收集到的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典型案例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检索目录,类别释注,筛选结集等工作。力争提炼出1-2篇有价值的经验文章进行发表,同时撰写中期报告。(20xx年3月底之前完成)

①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总结一下自己以及同伴的课堂教学评价特点。

②通过对比自己和同伴课堂教学评价的前后变化,写出体会文章,总结经验方法。

③筛选有价值的体会文章,择优上传坊网络平台。

④在上传的诸多文章中选择一篇有价值的能够体现自己课堂教学评价风格和特点的文章予以发表。

⑤开展中期课题研究反馈会,各片区负责人员就课题中期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交流汇报。

⑥总结中期研究的成果,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准备结题材料,提交课题“成果鉴定书”和结题报告,完成结题工作。(20xx年4月-5月底之前)

①明确课题终期研究目标,落实终期研究任务。

②对于典型案例归类整理,查漏补缺。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梳理,完善和提炼上。

③准备课题结题前的陈述材料。

④按时结题,召开总结会,为后续的实践应用和深入研究确立目标任务。

3.建章立制。

(1)课题主持人要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随时解决组员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课题主持人要能够统领全局,及时就组员提交的调研报告,问卷分析进行提炼,加工,形成有价值的文本资料。

(3)课题主持人要主动深入各个分片区,指导课题实践研究了解课题研究实际情况,及时变换研究方法,寻找研究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4)课题主持人要有吃苦耐劳,率先垂范,以干克难,开拓创新的精神带领课题研究团队,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5)组长及挂名组员就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情况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教学案例;组长除过自己写出一篇有较高价值的文章,还要对组内成员提交的文章进行筛选,最终每个片区要有课堂有效评价典型案例,论文,设计各2-3篇提交工作坊。典型案例要求有价值,有特点,有内容。

(6)各片区课题研究负责人要根据总体工作安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包括课题研究的方案和工作坊开展活动的方案)。从即日起到4月底之前,要排出活动主题安排表于31日前提交工作坊讨论通过。

(7)各参研成员之间要注意工作的协同配合,不要单打独斗。

(8)要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定期开展各阶段的工作,并做好记录。

(9)如期完成课题评审书,结题鉴定申请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按时申请结题。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分析大量的案例获得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典型案例集一套。

2.初步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基本方法模式论文。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典型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800字左右

通过面对专家组进行课题研究方案的陈述,专家组对课题选题的价值,背景的提出,目标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参研人员的组成及人员分工和预期的成果等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对于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的对应,预期的研究成果以及实施步骤的安排做了补充与调整。具体观点如下。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典型案例研究的可行性

1.选题有研究的价值。主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有部分学校的教师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学习的效果,不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注重分数而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培养。

2.课题研究背景的提出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一是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课标(20xx年版)的全面要求,更是教学现状所迫。二是必须要求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更新方法,提高手段,增强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三是真正达到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的目的。

3.方法具体,操作性强。特别强调行动研究的价值主要是源于课堂,通过在课堂中汲取数学教师评价学生的原始资源,再进行加工,提炼,升华,最终形成一个普遍的方法,供老师们学习,借鉴。

4. 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一是参研人员结构合理,既有一线教学经验,又有热衷研究的信心和决心。他们都是教学中的骨干力量,平时从事实践探究的多,对于理论研究的少。通过本课题的介入,正好弥补此方面的不足。二是结合自身的研究特点将参研人员分成六个片区进行协同研究,符合研究的现状,能够保证研究的效果。

5.成果丰富。一是理论成果提炼一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基本方法。二是实践成果形成一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典型案例集。(教学设计,课件,光盘,实录等)

(二)专家组建议

1.研究内容要与研究目标一一对应。目标的细化和分解,应该更具体,更细化。

2.成果可以多样,理论成果中重要的一个就是课题结题报告,一定要写进研究报告,填进课题评审书的预期成果栏。

3.建议申请一个博客,这样可以将阶段性成果及时上传到博客中,以便,资料汇编截取方便。

4.课题的创新之处,建议第一稿中的“建立一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体系”保留。(因为,在陈述中将这一条删除了)。

5.建议研究步骤严格按照,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来进行。特别是准备阶段要写清各个阶段要做什么,怎么做,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内容要细化,描述要简洁。

四、研究调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依据专家组的建议和意见,主要对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目标定位,实施步骤,预期成果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调整后,通过专家组再次评估,一致认为,课题的研究方向明确,目标定位准备,研究内容正确,实施步骤精确。具体陈述如下:

(一)研究内容要与研究目标要一一对应

根据专家组建议,课题组将原目标进行了细化和分解,目标明确,逻辑性强,与现有的研究内容一一对应。

本课题确立的研究目标如下: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师生的评价能力。提高教师的内在知识素养、课堂评价意识与策略、课堂评价能力与方法;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主体性的评价意识与能力。 2.学生在良好的数学学习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模清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评价的基本现状,形成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使有效性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研究的着力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累实践经验,形成具有评价特色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案例反思、经验总结、科研论文等典型案例集。

本课题现确立的内容如下:

1.解决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善于评价的基本现状,以城市学校与城镇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评价的现状作比较,分析异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制定调查问卷,做好调查问卷发放,回收,分析,为解决我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

3.通过听评课活动,总结、提炼、分析善于评价的优秀小学数学教师优质课例。把典型的规律找出来,加以总结和提炼形成经验交流材料。

4.收集整理案例集。主要汇集不同课型,不同内容,不同学习对象和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课堂教学典型案例集为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提供范式,形成有价值的关于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经验文章。

(二)预期研究成果可以丰富多样

预期研究成果可以丰富多样,理论成果中重要的一个就是课题结题报告,一定要填进课题评审书的预期成果栏。实践成果可以是教学设计,课件,光盘,实录等。此条在填写表格过程中已经做了修改。

(三)创新点中的“建立一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体系”保留(最终成果或是总结概括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模式)。

因为,课题研究时间的问题,课题组将此条建议修改为“形成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比较系统的工程,没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一定的实践积累是难以完成的。修改后的呈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报告。对建立一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体系,课题组不放弃,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再不断积累,不断完善,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修订完成。

(四)课题研究步骤的修改已经定稿

现在的课题研究步骤分为三个阶段稳步推进,环环相扣,每一个阶段明确了研究目标,确定了研究任务,修订了研究方法,体现了研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下旬前)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广泛阅读相关文献,拓展研究视野,提升研究水平。

3.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4.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合理分工,确保实施。

5.召开开题会,进行开题论证,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4月)

1.创设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优质课教学交流平台。

2.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形成典型课例。

3.召开网上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优质课例研讨会。

4.整理教学课例,撰写教学反思、研究论文等。

5.总结整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评价实施策略。

6.召开中期课题研究反馈会,完成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5月初—20xx年5月底)

1.对课题实证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与总结,汇编典型案例集。(论文、案例集、录像光盘等)

2.全面分析,总结初步形成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3.完成结题鉴定申请书,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申请结题。

4.请专家组验收,召开总结会,为后续的实践应用和深入研究确立目标任务。

小课题开题报告10

1、选题意义和背景。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一)理论意义从理论上来讲,本文以小学语文中低段的朗读教学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阐释朗读及朗读教学的相关概念,揭示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借鉴与其相关的心理学理论,探索朗读教学的内在规律,分析小学中低段朗读教学的教材及实际教学现状,探究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朗读教学的实践策略,以上这些首先可以从意识形态层面上纠正部分一线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关朗读教学的有失偏颇的观念,唤起一线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关注,共同达成“还语文课堂以琅琅读书声”的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使认识指导实践;其次,本论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丰富该学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其提供包括心理学、朗读学理论、朗读实例研究、朗读实践策略等方面在内的理论依据。

(二)实践意义从实践上来讲,对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有利于改善当前很大一部分一线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无理可依、无法可循的困境,使其朗读教学的方法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本论文拟采用问卷形式展开调查,调查提供的数据可以更加直观、具体地分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为我们的朗读教学明确改进的方向。本文将结合具体教材内容逐层深入地探讨朗读的基本功训练,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朗读教学方式、方法的分析研究,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能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的具体问题上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与帮助。

笔者希望能通过对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探索有效的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方式、方法,从而使朗读能更好地服务于语文阅读教学乃至语文课的系统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及审美情趣,充分发挥这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巨大魅力及作用。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笔者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整理发现,研究者们对朗读教学的意义和作用、现状及成因、朗读教学的策略这三方面业已作了一些较为集中、详尽的探索,为本课题的研究莫定了较为丰富而深厚的基础。

但需指出的是,在笔者查阅的110多篇朗读教学相关的研究文献中,立足于新课改背景及新的课程标准,在新课改及新的课程标准视域下的小学阶段的语文朗读教学研究文献仅寥寥数篇,而针对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相关研究论文更是少之又少。且其在对朗读教学的理论研究上尚比较缺乏或者深度不够,缺乏或鲜少有科学的心理学、朗读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在探讨较为系统的、操作性强的朗读策略上也还存在较大的探索空间。

基于此,本文试图将心理学、朗读学等相关理论引入小学中低段语文的朗读教学研究,分析该学段朗读教学的特殊性及其所应遵循的规律;通过对人教版小学中低段语文教材中的朗读内容及目标要求进行梳理,阐析新课标理念渗透下的该学段教材中的朗读现状;通过对杭州四所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师的小范围的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对小学中低段的朗读教学现状及其成因进行探析;同时依照朗读字、词、句、章这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朗读基本功训练。

阐述并结合教材中的具体内容进行示例分析;此外,本文还将结合部分具体的、较为典型的朗读教学谋例探讨一些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本研究试在专业化、科学化的小学中低段朗读教学指导、较为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等方面作一些思考与研究,希望对有志于朗读教学研究的同仁能有抛砖引玉之用。

3、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张颂.朗读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3]张颂:朗读美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4]窦桂梅.跟窦桂梅学朗读〔M].长春:长春出版社,20xx.4

[5]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6]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7]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

[8]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9]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l0]唐全腾.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11]韩向东.还语文课以朗朗的读书声(上)[J].沈阳:《辽宁教育》20xx年.4

[12〕高珊.新课标下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xx.7

[13]余劲梅.小学中年段语文朗读教学四步骤:基于《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谈朗读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20xx.8

[14]汪启忠.关于朗读与朗读本质的再思考[J].文学教育,20xx.9

[15]李金国.从遮蔽到重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例析[J].郑州师范教育,20xx,(6).

[16]张子静.简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xx,(1).

[17]冯国丽.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策略[J].学周刊,20xx,(5).

[18]孙航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微[J].中国校外教育,20xx,(S1).

[19]郑如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与解决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xx,(4).

[20]颜秀峰.谈优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xx,(19).

[21]刘惠春.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学周刊,20xx,(2).

[22]于双全.论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朗读训练[J].学周刊,20xx,(6).

[23]肖洋.浅谈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学周刊,20xx,(8).

[24]王梅芹.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xx,(20).

[25]齐敏,李维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6).

[26]徐浪.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文学教育(中),20xx,(3).

[27]林萍.小学语文朗读指导与评价的螺旋促读模式的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xx,(6).

[28]毛明月,王玲玲,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xx,(30).

[29]余兆兵.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朗读初探[J].江苏教师,20xx(5).

[30]陈海丽.以读悟本一一探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xx,(22).

[31]窦金环.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网友世界,20xx,(2).

[32]钱莉.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33]李毅.小学语文个性化朗读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xx

[34]王晓娇.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有效朗读的教学现状及实施策略的案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20xx.

4、论文提纲。

1、绪论

1.1、研究缘起

1.2、研究现状

1.3、研究意义

1.4、研究方法

2、朗读与朗读教学

2.1朗读及朗读教学的定义

2.1.1、朗读

2.1.2、朗读教学

2.1.3、新课程理念下的朗读教学

2.2、朗读教学在小学中低段语文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2.2.1、朗读教学有利于小学中低段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2.2.1、朗读教学有利于加深小学中低段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体味

2.2.3、朗读教学有利于发展小学中低段学生的思维能力

2.2.4、朗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中低段学生的审美情趣

2.3、朗读教学遵循的基本规律

2.3.1、依照小学中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2.3.2、依据小学中低段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特点

2.3.3、依循朗读的朗读学规律

3、当前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教材及教学现状二

3.1、《新课标》理念下小学中低段语文教材中的朗读教学

3.1.1、人教版小学中低段语文教材朗读内容及目标的梳理归纳

3.1.2、《新课标》朗读教学理念在小学中低段语文教材中的渗透

3.2当前一线小学中低段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

3.2.1、小学中低段朗读教学现状的小范围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3.2.2、当前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小学中低段朗读教学中的朗读基本功训练

4.1、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读字训练。

4.1.1、读字的要求

4.1.2、读字的训练

4.2、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读词训练

4.2.1、读词的要求

4.2.2、读词的训练

4.3、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读句训练

4.3.1、停连

4.3.2、重音

4.3.3、语气

4.3.4、节奏

4.4、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读章训练

4.4.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4.4.1、领会文章的主题

4.4.2、培养角色意识

5、探求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5.1、小学中低段朗读教学的方式

5.1.1、教师的朗读

5.1.2、学生的朗读

5.2、小学中低段朗读教学的方法

5.2.1、制定具体、明确的朗读教学梯度性目标

5.2.2、拟定周密的朗读教学计划

5.2.3、给子具体的朗读教学指导

5.2.4、建立具体有效的多层次评价体系

5.2.5、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5.3、小学中低段不同体裁的朗读教学课堂实施

5.3.1、记叙文的朗读教学

5.3.2、散文的朗读教学

5.3.3、诗歌的朗读教学

5.3.4、童话的朗读教学

5.4、利用多媒体及公众平台辅助小学中低段的语文朗读教学

5.4.1、多媒体技术在朗读教学中的使用

5.4.2、公众平台在朗读教学中的尝试应用

6、结论与反思

6.1、研究结论

6.2、研究反思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以《新课标》为依据,以相关的心理学、朗读学理论为指导,以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鉴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研究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性课题,因此本文在实践策略研究过程中,将把朗读的相关理论与具体的课文教学相结合,并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国存在的问题做一浅显的探寻,并简要分析其背后的成因。

(一)朗读教学重视不够,课堂朗读时间不充分《新课标》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应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不少教师已经意识到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中低段,尤其是小学低段,是学生识字写字的重要阶段。教师花很多时间在字词的笔画、笔顺上,教学生怎么读、怎么写。这个时候的念字,不是我们所说的朗读教学。单单会念会写,没有将字词放回到具体的语句、语篇中,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字词的意义,更不用说形成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教师自认为已让学生充分读,反复读了,但其实这样的朗读,实则是缺乏有效性的。

其次,由于中低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没听懂、难掌握,所以“满堂问”“满堂灌”,而忽视了学生们的大声朗读。在笔者听到的语文课中,有不少是40分钟的课上学生的朗读时间不到5分钟的。有的即便是有朗读也只是“为读而读”,匆匆忙忙,“雁过无痕”.教师在课堂上用于朗读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如此之少,效果可想而知。例如,在上课伊始,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课文有整体性的感知,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的字音及注释,掌握词语的音、形、义,疏通文章大意。有时教师还会让学生带着任务边读边思考。这本无可厚非。然而现实的课堂上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学生的读书声还未落,不少学生连课文都还没有读完,教师就“啪啪啪”地鼓掌让学生停止朗读,继而开始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此时的朗读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地朗读,课文字里行问所蕴含的丰富思想与情感学生将无法仔细感受、体悟、品味,更不用说引发学生的共鸣了。

(二)朗读教学指导方法乏而不力,缺乏科学性问卷结果显示,半数以上教师认为自己在朗读教学中遭遇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有效的科学方法,甚至有不少教师表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有限。在笔者的课堂听课观察中,发现在学生的朗读前后,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往往比较少,此可谓“乏”;或者就是即便有教师的指导,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字词读音、有无添字漏字、语序是否正确等一般层面,真正按《新课标》内容与目标进行细致而规范指导的只占极少数,此可谓“不力’夕。甚至是有的教师在学生进行朗读时,不注意听,而是自顾自地写板书或看教案,至于学生究竟读得怎么样自是无从评论。还有的教师因为自身的朗读水平有限,结果就是”以其昏昏“难以”使人昭昭“.

(三)朗读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朗读具有随意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打破沉闷、没有生气的语文课堂的重要性,课堂上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朗读。问卷调查显示,差不多半数的教师在备课时”有时设计朗读方案“,仅16%的教师表示是”经常设计“的。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时,对朗读教学的目标、教法、步骤往往是没有完整的预设的。有的教师并没有把朗读作为一种成熟、独立的教学方法来加以设计、使用,而是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辅助手段穿插在讲解、讨论、分析的过程中。诚然,朗读常常要和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整合使用,但如果学生的朗读总被置于一个可有可无、有时间就多读一下啊、没时间就少读甚至不读、可以被随意挤占的地位,该朗读的文章不朗读,该朗读的环节不朗读,显然是违背语文学习的规律的。

(四)朗读教学的对象涉及面窄,朗读方式单一一些语文课上,尤其是展示性的公开课上,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几个朗读能力突出的同学身上,读来读去就这么三五个学生,这几个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展示,大多数的学生被”边缘化“

(五)朗读教学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具体有效的多层次评价系统教师较少把机会留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更鲜少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对朗读缺乏自己的判断。

7、预期的结果。

1.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实施策略。语文阅读教学与正确、有效的朗读训练的有机结合,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通过将语、文本解读能力、语文学科思维能力以及语文审美能力都得以锻炼、提高,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任何一种技能的训练与教学都需要教师自身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与素质,朗读的训练与教学自然也是其中一项基本且非常重要的技能。开展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研究,教师必须自己先深入文本,对文本进行正确的解读,才能在朗读中传递出恰当的感情,进而指导学生朗读。因而朗读教学及研究能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其次,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及研究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了解与朗读教学相关的心理学、朗读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知晓朗读教学的规律及特点,掌握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而拓宽教师自身的朗读知识储备。还有,在开展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搜集一系列朗读教学的相关案例,并尝试开展各种课堂朗读教学的实践活动,这些都将成为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凡此种种,教师的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其专业化发展也得到了很好的促进。

8、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05-06:文学资料收集和文献阅读,

06-07: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

09-08: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数据分析,

10-09:论文撰写和发表,

09-12:论文编写、修改与答辩。

小课题开题报告11

一、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成立了由郭旭莉和吕琳全面主持负责,有王晓华、李雯、冯楠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各司其责,制定好课题实施总方案。

(2)、完善的课题研究制度,制定完善的课题研究管理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3)、做好资料收集,分类工作,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课题讨论,邀请专家理论指导。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课题成员分工设施方案

(2)、课题成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3)、对课题进行小结,并解决出现的问题

(4)、撰写中期报告

三、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分析、整理实施阶段的各种研究资料。

(2)、撰写专题论文、研究报告。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题部分:本园各年龄段幼儿的户外活动。

措施:

一:组织各年龄段幼儿家长及教师收集户外器械所需物品,例如:纸箱,奶粉罐,矿泉水瓶等,并进行简单的器械制作与装饰。使其符合各年龄段幼儿户外活动游戏的要求,并将其在幼儿户外活动时合理的进行投放,教师观察记录幼儿活动情况,及各种器械的使用情况,根据观察记录进行器械投放的调整,和幼儿活动的引导。

二:根据园中实际情况将户外场地进行划分,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与各年龄段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实施场地划分之后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有效合理的制定出新的方案。

三:根据新《纲要》及各地方一年四季的具体特点制定适宜本园幼儿发展的户外活动时间安排。

四:教师可根据自己班幼儿各方面的具体情况,选择更适合班级幼儿发展的户外活动器械。中大班幼儿可以和教师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五:阶段性小结,各年龄段教师交流总结幼儿在的户外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材料的投放以及幼儿使用的情况。

小课题开题报告12

时间:20xx年5月

立项号:XKT597

课题名称: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研究

负责人:杜三妮

所在单位:岚皋中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化,在近几届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以下现象:

(1) 一些学生对所学过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以及定义等,不能准确表述,甚至连平时学生成绩不错的学生也不例外;

(2) 一些学生虽然对于课本上的概念、公式等知识背的滚瓜烂熟,但是一遇到题目,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3) 还有一部分学生平时完成的习题量也不少,但是仍然没有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在作业和考试中仍然经常出错。长期下来,这些学生虽然学习态度十分端正,但成绩却不能有效地提高,更有甚者逐渐沦为“差生”。对于以上这些现象,往往会笼统的认为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不高,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我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仔细研究学生的解题过程后认为,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不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提高的障碍之一就是数学阅读能力较弱,这是目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数学阅读能力的障碍造就了一批数学学习的”差生”。

因此,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加强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从而提高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效培养中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优化教学效果,提高中学生学习效率。所以确定开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研究》这一课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联想、鉴赏和评判能力。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有相同之处,都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和信息载体吸纳加工的过程,包括语言符号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理解力。就是把新的概念或结论纳入到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使之获得明确意义的能力。

2、语言转换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图像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三种不同形式的数学语言之间,或在同一种表达形式的数学语言内部进行转换的能力。

3、语言表述能力。是指学生能正确地把解决数学问题的观点、思想、方法、过程、结果等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出来。

4、概况联想能力。就是根据问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分解、组合、交换、编码和加工处理,通过联想、归纳、类比和转化,从中抽象出问题的本质,进而辨认出其对应的数学模式。

5、有效猜测能力。指学生能够根据已知信息,不被问题的类型、表面现象所迷惑,最大限度地分析和估量所提供的具体材料,运用数学公式、定理或生活常识去推测、判断和发掘有关的结论,从而做出有效猜测的能力。

6、直觉创新能力。指学生在阅读中依据一定的个人体验,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为基础,通过感悟、猜想、合情推理等直觉的认知活动、理解活动与发现活动,对要解决的问题从逻辑意义上的认同过渡到心理意义上的认同,进而超越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渐形成一定的直觉思维能力。

本课题从实际出发,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搜集整理高中学生有关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总结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研究寻找培养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策略,努力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语言应用水平和数学阅读能力。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学习研究国内外文献,学习与数学阅读相关的文章,理解数学阅读能力的内涵,数学阅读能力的标准、衡量方法;

2.学习研究文献,搞清楚影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因素,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3.针对所带学生学习中的学习状况,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成因,采用科学方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4.结合学习文献心得体会,结合自己所带学生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思考,抓住自己学生的特点,初步制定一系列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案;

5.在所带学生中进行初步尝试,落实自己所制定的方案,及时反馈,进行分析调整,改进完善自己设想;

6.改进后的方案实施,跟踪分析,反馈调整,积累数据资料,形成成熟方案;

7.对比与分析:进行与同层次学生与受试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测量对比,进行分析,检验方案的效果;进行测试前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测试与分析。

8.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反思总结工作,形成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和经验教训,顺利结题。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

主件:结题报告

附件:

1、立项书复印件。

2、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并打印成册。

3、高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调查报告。

4、高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访谈实录。

5、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文本及电子文档)

6、研究论文汇编

7、教育叙事,随笔等

小课题开题报告13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新课改形式下,课程资源不仅是教材,还包括学生、生活、学校、社会、自然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保证。

《变废为宝》这一课题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经过稍微改变或组合变成有实用价值的用具或装饰品。在这看似简单的过程中,充斥着大量的实践活动。如调动学生收集废旧物及相关资料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充分利用这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针对学习《生活中的垃圾》这一课,学生对生活中的废物利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六(1)班的同学通过讨论,制定计划,提出问题:如何把生活的垃圾变废为宝。

三、课题研究方法:

1、实验同学主要采用文献法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2、综合其它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总结法等。

四、课题研究对象:

该课题以实验小学六年级(1)班为实验的对象。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收集废旧物的有效途径。(观察法、以收集为主)

2、如何有效进行废旧物的分类(观察法、以对比为主)

3、废旧物品的再创造。(成果展示)

六、课题研究预期达到的目的与成果展示:

(一)预期达到的目的:

1、促进同学们探究性学习的发展:

2、促进指导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3、展示同学们的动手力和创造力。

(二)成果展示形式

1、如何有效进行废旧物的分类的研究分析报告

2、学生的调查表

3、变废为宝的作品展示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实施的阶段设计

本实验的实施是从20xx年4月到20xx年5月。我们准备分两个阶段,进行本课题研究。

1、实验研究阶段(20xx年4月)

(1)实施修订后的课题实验方案。

(2)20xx年4月分组同时研究收集废旧物的有效途径以及如何有效进行废旧物的分类,最后,废旧物品的再创造。

2、总结阶段(20xx年5月)

(1)小课题结题申报。

(2)撰写小课题结题报告。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小课题开题报告14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不写作是教学研究的一个盲点,程序化教学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误区。文学的丰富多彩、思想深邃不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仅有框架、而无内涵,仅重视方法指导,不培养审美情趣,不重视风格形成的教学模式下,会形成学生的作文真实性欠缺、个人特点欠缺、文章格调低俗、内容空泛矫情的应试作文。

我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让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阅读指导下、不间断的潜移默化中获得文学艺术的陶养?怎样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去感染和熏陶学生,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动力?怎样把教师的写作实践与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模仿和实践中产生写作的需要?怎样把写作的训练分解为无形的熏陶、潜在的培养,使之最终成为学生自身的技能?

本研究是在考察了国内大量短、平、快的作文模式教学之后,从研究者十几年的写作实践、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思考和认识,将从文学的本体出发、从写作的切身经验出发、从多年的观察和反思出发,从本质上解决学生的读、写结合的问题,文学素养的提升问题,模仿与独创的问题。

英国逻辑学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怀特海说,文化是人类智慧最优美的形式。在文化的基础上,训练专业能力,才能使人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开发。熏陶式作文教学就建立在提高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把教师的阅读与写作经验,融入学生的作文教学,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使教学成为艺术的交流,成为心灵的共鸣。怀特海提出,教学的目标指向生活,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引起思索,引发写作冲动,从浅层次的记叙走向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受到教育和启迪。

没有文化积淀,就没有对人生的思考;没有对人生的思考,就没有深刻的立意。写作最终指向人类的精神生活,而不是个人情感无病呻吟的抒发,写作承担了智慧的传承,精神的疏通,心灵的交流,而非毫无意义的完成任务。真正的写作,是对自身的完善,对自我的探究,在写作中,完成与世界的对话。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是写作的出发点;传播思想,呼吁人道,应是写作的终极目标。这种精神境界的陶冶,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

不写作的教师,是从写作技能训练的层面出发,在反复练习中形成一种能力,而真正的艺术都是建立在个人体验的基础上,并非是精确的表达。写作的教师,明白写作兴趣的激发点来源于何处,通晓创作的心理体验,了解写作的障碍与通过障碍克服困难的方式,真正使学生体会到书面表达的重要性,体会到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懂得对生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重视文化素养的提升,重视自我修养。

我将从最基本的记叙能力出发,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创造写作情境,提取写作素材的能力,与学生同步写作,同步阅读,真正融入到写作教学中,让自己成为活教材,把教学过程变为艺术的交流和探讨。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本课题名称建立在教师习作示范的基础上,立足于文化熏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课题承担人有十几年的写作经验,发表过几万字的文学作品,为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平利县优秀作家,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师,20xx年省级教学能手,二级心理咨询师。课题意在通过教师的行为示范,让学生初步模仿,通过教师的阅读体验,熏陶感染学生,通过教师对创作心理的实践性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能力,把作文训练融入文化的陶冶中,使学生获得真正有益于人生的写作体验。故名为熏陶式作文教学。

该课题名称对应于快速作文教学,不提倡模式化作文训练,不倡导应试作文,反对机械的积累和练习,意在调动学生内在的创作动机,重视个体差异,培养个人写作风格,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实践能力。 研究的主要方向是记叙文作文教学,以七年级一个班的作文教学向全校和全县辐射,指导教师为全国中语会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河北作文教学名师许艳春老师。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主要研究问题

1、读写结合的问题。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不足,阅读品味低,对经典作品缺乏鉴赏能力,对优秀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并且受现代传媒的影响,纸质阅读人群大幅减少,这是学生作文虚假空洞,情感缺乏,价值观模糊的重要原因。

2、模仿与创作的问题。学习首先来自于模仿,学生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是教师,在教师的写作示范下,学生会自发产生写作兴趣,克服写作障碍。

3、形式与内容的问题。写作有一定的规范,但是纯粹从规范上来要求学生,又会制约创作的艺术性。只有立足于生活实际,对生活有观察,有思考,才能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4、作文的层次练习问题。立足一种文体,练好写作基本功,拓展写作视角,从宽泛的指导变为有效的引导,从模式化的训练变为生活化的习作。

二、解决的方式

1、大作文与小练笔结合。 大作文有详细的指导,有分层次的练习,小练笔结合课外补充阅读,随堂完成。

2、记叙文为主的指导练习。记叙文分为人物对话描写,分别练习八个阶段。 记叙线索,练习三个阶段。 人物描写,练习五个阶段。 以读书积淀为前提,激发兴趣为主导,鼓励创作为出发点。

3、长期积累,效果对照。 注重课堂积累,课堂教学要体现积累。 注重课后背诵,经典诗词要求多背。 抽取十名学生作为对照观察组,增加积累量,半学期后考察作文得分。 利用早自习,引导阅读课外经典文学作品。

三、阶段目标

1、七年级上学期(9至12月) 拓展读书面,读书以散文为主。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积极性,不做高要求,只要求写好片断。 完成对话描写的阶段练习,内容初步划分为:对话的修饰性描写、对话的趣味性描写、对话中的场景描写、对话的内容选择、对话的内容穿插、对话的素材提取、对话的立意体现、对话的情节展开。根据教学的实际,可以适当调整。

2、七年级下学期(2至6月) 继续拓展读书面,开始读小说。主要练习记叙文的线索,人物描写。 学生能够创作短篇小说,练习记叙文的构思,选材,线索练习三个课时,人物描写练习五个课时。

3、成果展示: 学生作品推荐发表,教师论文发表,教师文学作品发表。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包括:

一、结题报告。

三、教师论文十篇以上。

三、教师随笔二十篇以上。

四、教学设计十六个课件。

五、学生作品发表在市级以上刊物上。

小课题开题报告15

一、开题报告内容(表格不够可以自加页码。)

(一)课题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界定清楚、真实可信、表述严谨)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们的党和国家完成了国家的建立和整合,加强了经济领域的建设,把一个经济基础薄弱一穷二白的大国变成了综合国力得到大幅提升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也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公民素养。但其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必将影响到我国社会和谐安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影响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要完成国家长期的发展目标需要合格公民的社会实践和努力奋斗,需要加大公民教育的力度,以造就具备良好公民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历史素养,是一个人对历史知识阅读的宽度和对历史规律认识的深度,以及对历史所秉持的态度的综合。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素养是一种历史的意识和自觉,是指学生能够以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办事的能力。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增长知识、提高公民素养的重要时期。小学历史教育,对培养少年儿童的修养、素质、能力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小学公民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研究国民历史教育,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再者,我国的历史教育正处于一个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时期,研究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历史教育,应该从初中生、小学生的现实状况和发展需求出发。但到目前为止,历史教育现状具体(个案)和理论结合,历史教育如何融入社会科综合课程的研究很少。

1.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本课题研究从增加小学历史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容,进而增加小学社会科综合课程理论研究内容,寻找最契合小学生接受的社会科学内容的理论研究。

2.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具体案例(河北省魏县小学生历史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来了解和掌握目前小学阶段历史教育状况,并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在社会科综合课程的框架下改进、加强小学历史教育的对策和建议,对当前小学社会科综合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提高小学生的历史素养及公民素养,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对魏县小学生历史素养现状这一个案的调查研究,能为魏县小学及其他地区小学的社会科综合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提供改进和加强历史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可能性。

第二,引起魏县以及其他地区的有关方面对小学历史教育的重视;在数字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应用现代科技的便捷性即时性,加强有关历史题材的文化作品编写建设传播,全面优化小学品社课程的中的历史课堂教学;加强和完善实施历史教育方面教师的终身学习,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增加人文建设,营造有利于小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良好社会环境,让历史服务于未来。

(二)课题研究目标、任务和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调查、了解魏县小学阶段历史教育及小学生历史素养现状,分析形成如此现状的原因,并根据魏县小学历史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提高小学阶段历史教育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2.研究任务:主要调查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小学阶段历史教育现状,如当前小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方式方法、小学生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意愿、小学《品德与社会》任课教师的队伍结构组成以及课程中有关历史方面的教学情况等。二是当前小学生历史素养水平,内容包括知识、能力、价值取向三个方面。

3.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以访谈、座谈、查阅资料等方法为辅进行调查。

(三)研究过程和步骤

发动同事、朋友联系被试学校老师和学生;根据魏县小学所用的冀教版和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课本及教辅资料并结合当地任课的教师设计调查问卷。

课题计划、进度 (20xx年4月-20xx年11月)

调查研究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编制调查问卷、调查表(20xx年4月-20xx年5月)

第二阶段:预测,分析考察调查问卷的信度并修改问卷(20xx年5月)

第三阶段:正式施测(20xx年6月)

第四阶段:整理分析调查结果(20xx年7月-20xx年11月)

收回调查问卷做数据分析,最终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

(四)预期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时间(月)任务名称成果类型

20xx年4-5月编制调查问卷、调查表调查问卷、调查表

20xx年5月修改问卷调查问卷

20xx年6月问卷调查、访谈调查问卷、调查表

20xx年7-11月收回调查问卷做数据分析调查报告、论文

二、课题开题结论(地方不够可以附加纸张)

填写内容:专家对开题课题论证意见及建议。

三、开题论证专家数据表

参加开题论证人员

姓 名 职称、职务 工 作 单 位 签名

四、县(市、区)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市属学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注:将开题报告送交一份至各县(市、区)教育科学规划办或市属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存档

第五篇:小课题开题报告)

篇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使语文教育适应当地经济条件,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过程结合,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指出要“把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生产、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以学校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和生活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发展结合起来”。但是,这些实践与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农村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这一层面上进行的。作为21世纪逐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它的教育又将怎样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2、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农村教育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3、从2010年5月份起,我们学校着手进行课堂改革,从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起步,发展到现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算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县的各个中小学,进行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期间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怎样走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的路子,是农村学校教研的重要课题。

4、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6、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和完善,优化师生关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界定

“语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我们这里谈的“语文”主要是指语文这门学科,“高中语文”即指高中语文这门课程,它包括课文的教与学、试题研究、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现有课堂时间和课堂资源的情况下,教师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是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结合农村发展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对语文课堂和课外教学进行的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其核心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对话式、交流式的教学组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论依据

(1)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思维习惯。”

(4)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和改革主张。

(5)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构建”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识结构去主动构建知识;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是具有社会性,强调生生互动,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6)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元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周至中学高效课堂模式——“三步五环”为窗口,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形成互动的语文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现状。

施行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个案研究。对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分析高效课堂开展以来的教学实效、学生评价、教师感想以及社会上的要求和建议。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

2、新教学管理模式下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及教学模式。

3、研究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方式对农村中学学生创新意识、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1、参与对象:陕西省周至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步骤(2011.4-2011.12)(1)准备阶段:(2011.4-2011.5)深入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落实课题实施细则。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教育改革文件,学习语文科的《课程标准》,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专著。(2)实施阶段:(2011.5-2011.6)a、(2011.5-2011.6)调查研究,明确要求。通过对自身及教研组成员的教学行为研究、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参观了解县内其它学校课堂教学等方法,分析周至县课堂教学现状,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具体要求、学生学习现状、现行教材及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农村中学教育资源情况等等。

b、(2011.9-2011.10)设计案例,具体实施。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整改和提高。

c、(2011.11-2011.12)小结规律,进一步实施。小结一年来课题开展情况,总结并探索出有关规律及体系,根据这些规律、体系及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实践。完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初步探索和相关案例的搜索整理。

(3)总结阶段:(2011.11-2011.12)汇总研究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综合,撰写课题报告。邀请上级领导、专家进行结题评鉴。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农村学生,研究者又是农村中学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学校作为我县农村中学的领头军,担负着把农村教育提升上去的神圣使命,因而我们自身的行动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具体过程中结合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调查研究

研究方案 教学设计 文献资料 交流学习

教学反思

理论指导 教学实践 学生的反馈意见 研究论证

实践理论

反复 分析、评价

概括、调整

2、文献资料法。

对国内外有关语文教学的材料加以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3、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为发展

农村教育提供依据。

4、个案研究法。

围绕典型个体案例开展研究,全面调查和剖析,寻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途径、方法。

5、经验总结法。

重视积累,及时总结,形成规律和方法。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刻制课堂教学实录光碟。

2、撰写课题研究心得,并形成研究论文。

3、整理编排研究期间的教学课件、调查访谈录音及问卷调查等相关资料

篇二: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是重庆市“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2006-38-001)。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世界的竞争,国家的强盛,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学习、家庭压力很大,所以会遇到各种困惑,心理不安。如不及时疏导,会导致人格障碍,所以要想完成跨世纪的素质教育工程使学生远离亚健康状态(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自杀、犯罪)使他们学会求知、生存、共处、做人、做事、理解、尊重、宽容。针对当前贫困地区中小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实践是一个跨世纪的行为。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缩短我市和其他地区的差距,为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市教育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减少象马加爵那样的人和现象的发生,对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是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出发,立足于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本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对新思想和和新际遇开放的人”的宗旨而展开。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的状况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可以从中揭示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认识和规律,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工作能力,心理的问题只有用心理的方法解决。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我校有较为良好的课题研究传统,形成了广泛的课题研究氛围,取得的成果在一定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校园网、互联网页 的建立,为本研究的理论来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在人员上: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

田勇:〈〈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 社会评价良好,该同志从事多年的基层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有很丰富的教育和教学管理经验,具有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原论和较高的课题研究能力,研究生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家庭负担很轻,有研究课题的时间保证,有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有强力的设备支持,有丰富的社会关系,为准确的数据采集提供就良好的条件。

杨洪:〈〈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探索〉〉 社会评价良好,该同志从事多年的基层教育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课题研究能力,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转化了许多双差生,中学高级教师,家庭负担很轻,有充足的研究课题的时间保证,有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有强力的设备支持。

课题组的成员均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具有极为强烈的科研热情和较好的研究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使我市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由表层的现象感知深入到学生心灵内部,以及与学生个体相关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别,学生的家庭亲子关系、文化背景等领域,自觉地将个体的教育行为与个体社会化问题统一为有机整体。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掌握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活动心理品质的现状,在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和个别差异性,供理论界参考借鉴。

2、把握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活动中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动态特征,在对调查的资料 详细、全面的分析,初步了解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年龄、性别、家庭、文化、知识背景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强度、效度,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据。

3、探索并形成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矫治策略。丰富心理诊治的方法、手段,为学校的管理提供决策的指导依据和策略措施。

4、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研究技能都上一个新的台阶。

研究内容

(1)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的成因分析研究

按小学三个年级、初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进行心理状况的调查,形成状况调查表;分析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

(2)当前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主要采取的策略有一般性策略和具体策略。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1)撰写开题报告。(2)召开课题组会议,开题。

(3)制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制定学生调查问卷。(4)调查问卷分析,形成官庄中学课题调查报告。(5)教师培训,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形成对策报告。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等方法。

1、综合调查法。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可以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家长的反馈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

2、文献研究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给课题实验与研究以有力的指导。我们知道,这对于我们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缩短研究周期非常重要。

3、实验研究法。在常态教学的情况下,选取一定数量的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取得实验经验后,再大范围地推广。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围绕课题理论,设计、实施、评价等各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为实验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4、比较分析法。对实验对象定期检测。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经验、并距,及时矫正,完善实验方案。

5、个案分析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实验与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以更有效地调

6、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组织主研和协研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既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丰富了此次课题研究的内涵。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社会评价

《初中物理实验与心理探索》获重庆市级二等奖,《家庭缺陷型后进生落后的原因及转化探析》,获县级一等奖,《为了明天的太阳——青少年团结协作和拼搏精神的培养探析》获重庆市级优秀奖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

(二)研究步骤分四个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6年12月,撰写开题报告。

2002年12月15日,召开课题组会议,开题。第二阶段,调查阶段:

2006年12月—2007年1月,制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制定学生调查问卷。2007年2月—2007年04月,调查问卷分析,形成官庄中学课题调查报告。2007年5月--6月,教师培训,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形成对策报告。第三阶段,实验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月,实验阶段:对所调查的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进行跟踪实验。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2008年3月,制定实验调查问卷。2008年4月,实验调查问卷分析。2008年5月—2008年6月,撰写“研究报告”。2008年6月结题。

九、本课题组成员

1、课题领导小组

顾 问:兰 英 吴国军 杨昌斌 尚代武 吴文胜组 长:田 勇

副组长:陈洪芳 姚胜华 成 员:吕德仁 文绍松 龙万忠

2、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指导:田 勇

课题设计兼学术秘书:杨 洪 课题研究人员: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3、课题录入及微机管理:曾祥军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篇三:开题报告怎么写和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一个完美的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课题名称

2、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5、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6、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7、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

8、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9、预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指特定的时代背景,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确定的。一般从现实需要角度去论述。例如国家、教育部新近出台的政策法规,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现行学校教育、学科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例《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研究》这个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新课程理念的呼唤,二是新课程实施中的“盲区”。因为新课程理念与教师课堂教学设计间出现了问题,所以就有了这个课题。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建构新理念与新设计间的立体桥梁。

因为新要求、新标准、新政策、新理念与现实存在问题,课题研究就是奔着问题而来,为问题的解决而研究。问题是教育科研的支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 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可能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 实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有就写,无则免。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即研究课题的可实施性,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研究者的学历、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等等是否具备。它建构于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设计、扎实的功底等,一句话,就是要从若干方面说明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去完成。

五、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中,对课题的界定为: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积极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方法、手段及学校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职业学校进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创新精神是指人的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心理品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因循守旧而积极求新的精神,是驱动外显创新行为的内隐动力。人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创新精神为基础,没有创精神便没有人的一切创新活动。因此人类的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与灵魂。实践能力是指人们运用理论知识、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撑性理论也就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理论支撑行动,科学的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保证。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相对于目的而言,研究目标是分解了的、比较具体的。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是课题研究目标的落脚点,研究内容要与课题相吻合,与目标相照应,具体回答研究什么问题,问题的哪些方面。要努力从课题的内涵和外延上去寻找,紧密围绕课题的界定去选择研究内容。它要求把课题所提出的研究内容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小问题,也可以在课题大框架下设立子课题。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手段或操作规律,它具体反映“用什么办法做”。研究的方法服从于研究的目的,也受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制约。在具体的方案设计中,要根据各时段研究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写明怎样使用这种方法和用这种方法做什么。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

法、比较法、解剖麻雀法等。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这一部分是课题方案设计的主体,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目标任务如何得到研究落实,在这部分应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研究过程即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显的时间设定,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要有详尽的研究内容安排、具体的目标落实,从而保证研究过程的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一般是指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组、健全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制度保证:制定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以激励为杠杆,激活教师研究热情;经费保证: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相关书籍、必要设备的添置及外出学习、开展活动等的经费来源;技术保证: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课题研究也就失去了研究之意义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 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 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 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 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 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 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新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的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以综合评价为主: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 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 样做”。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 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6、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7、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 注)、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开题报告也可以有“致谢”。对于曾经指导、参加过选题、论证,或对此工作提供建议或便利条件,而又没有在课题组的同志,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开题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开题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开题会不同于成果鉴定 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专家审查的内容包括:

1、选题是否当,是否符合立项条件;

2、课题论证是否充分;

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是否能承担此课题;

4、课题组力量如 何或分工是否得当;

5、资料准备如何;

6、最终成果预测如何;

7、是否具备完成本课题所 需的其他条件;

8、经过比较,本课题是否有更合适的承担人;

9、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篇四: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怎么写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怎么写?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应该包括以下九大要素:(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

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能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

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

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

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

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某省“九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

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篇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格式及开题报告范文的写法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格式及开题报告范文的写法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计划或方案)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针对当前教育科研的实际,结合从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以及在小教专科自考实践性环节考核过程中指导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一些体会,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想开展教育科研的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课题或自己提出的问题赢得社会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科研课题开报告,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

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科研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怎样写结题报告(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

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

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

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

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某省“九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

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

“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下载小手球课题开题报告(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手球课题开题报告(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课题开题报告

    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不写作是教学研究的一个盲点,程序化教学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误区。文学的丰富多彩、思想深邃不受教......

    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

    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 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1 题目:初中数学主体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究开题报告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理论意义: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

    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

    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 9篇 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 1 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意义:从我校历年来的质量分析和龙胜县20xx年数学小考质量分析来看,学生丢分的原因主要是是不认真审题。其......

    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

    《以小练笔为载体,提 高学生作文水平》 课题开题报告 学 校:吕庄小学 教研组:语文 蒋集镇吕庄小学 二〇一六年九月 一、课题研究背景: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

    英语小课题开题报告

    英语小课题开题报告 英语小课题开题报告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并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小组......

    幼儿园小课题开题报告

    幼儿园小课题开题报告 幼儿园小课题开题报告1 研究目的意义研究者们发现,3 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培养幼儿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

    初中历史小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小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小课题开题报告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对于中学各个学科来说,作业都是检查和巩固学生学习状况与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历......

    幼儿园小课题开题报告

    幼儿园小课题开题报告 幼儿园小课题开题报告1 研究目的意义研究者们发现,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培养幼儿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