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教案

时间:2019-05-15 07:2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间词话十则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间词话十则教案》。

第一篇:人间词话十则教案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

永州四中

成人周

教学目的:

1.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语》。

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课时数:1节

一、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写景的诗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

不错,阅读诗歌就是要去欣赏诗中的景,品味景中的情,我国现代著名国学家王国维就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他深入地研究中国诗词,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主要收录在他的《人间词话》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间词话》十则,感受这国学家的智慧。

二、作家作品介绍: 作品:《人间诗话》,一部重要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作家: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籍贯是人杰地灵之地——浙江。(好多艺术家、科学家都是浙江人。如郁达夫、徐志摩等)。中国近代重要的史学家、美学和文艺理论家。

他幼年接爱的是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15岁还考中秀才。青年时代在当时进步思潮影响下,努力学习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西方美学和文艺思想与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思想融合起来,成就了他主要的美学文艺理论著作《人间词话》。辛亥革命后,他以清朝遗老自居。1927年由于长期思想上的苦闷,生活上的困顿,长子去世,挚友绝交,再加上对北伐战争胜利的恐惧,导致他自沉颐和园昆明湖,终年50岁。他的才华和卓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令人惋惜。

下面我们透过课文,来学习王国维鉴赏诗词的理论,有助于提高我们鉴赏诗词的水平、能力。(在每一则前标上序号)预习时有没有体会到,课文选的十则,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整体把握:

1、本文谈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境界)什么是境界(意境)?

2、围绕“境界”提出了哪些独到的观点?(你读到了什么?)

《人间词话》十则,可分为三方面内容:

①第一则为总纲,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

②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第二则从创作方法角度谈“造境”与“写境”。第三、四则从主客体关系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第五、六则从作者感受、作品表现的角度谈境界。

③第七到十则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四、局部探究:

1、第三、四则从主客体关系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什么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点悟】含有诗人浓烈的主观情绪的境界叫有我之境;没有融入诗人浓烈的主观情绪的境界叫无我之境。

迁移:下列境界中,哪句是“有我之境”?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我之境)故国沦亡,“花溅泪”“鸟惊心”是作者“感”和“恨”情感迁移的结果。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无我之境)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融化在碧玉,丝绦这美好的意象之中。

2、从第四则看,“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高下之别吗? 明确:从观物方式及审美感觉看,前者“以我观物”,给人“宏壮”的美感,后者“以物观物”,给人“优美”的美感。不同的美感,不必强分高下。但创造有难易之分,因为人很难达到物我浑然的忘我状态,故写前者为多,写后者难得。

3、朗读第五、六则,什么是有境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境界是真景物、真感情,情景交融;例证法。“闹”字:用通感的手法,把视觉感受变成听觉感受。逼真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满含着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之情。

“弄”字:细致描绘出微风中,月色下,花儿婆娑摇曳的情状,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及春色阑珊的惋惜。

诗人炼字把杏、花都拟人化了。好像有灵性、情感,唤起读者丰富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迁移:王安石《泊船瓜州》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王安石曾用过“入”“过”“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结果“绿” 成全诗诗眼,说说“绿”字怎么好?

形容词用如动词,和煦春风吹拂下,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诗人就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4、诗人应该怎样修养,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

【点悟】要志存高远甘于寂寞;苦苦探索,执着追求(见七则);要有开阔的胸襟、真切深刻的见识,要有真性情(见八、九则);要能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有所顿悟(见十则)。

5、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种境界”的理解。揣摩着读 想象着赏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志存高远。第一境界以“西风凋碧树”,比喻恶劣的形势。说明只有下定决心“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才能排除干扰,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取得成功的基础。)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兀兀穷年,孜孜以求,如追求热恋中的情人般无怨无悔。第二境界以“衣带渐宽终不悔”,形象描述如何努力奋斗。说明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坚持奋斗,执着追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境界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指出经过多次周折,反复磨练,上下求索,豁然顿悟,犹如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般终有所获)

集体朗读,背诵“三种境界”。

【点悟】王国维在此则中谈的是创业之路、治学之路。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进行长期的探索和追求,必须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仅要有天赋,2 更需要进行刻苦的修养。他强调的是一种献身精神,这既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险阻的艰辛之路,也可使人体验到最高的精神愉悦,话中蕴含深邃的人生哲理。

三个阶段,多个比喻,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文艺、人生等规律性问题。结构巧妙,见解独到,寓意深刻,行文流畅,比喻贴切,引人遐想。(齐读)

6、王国维先生认为,作家写出有“境界”的作品,要志存高远甘于寂寞;苦苦探索,执着追求(见七则);要有开阔的胸襟、真切深刻的见识,要有真性情(见八、九则);要能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有所顿悟(见十则)。

四、小结

学习了本文之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王国维的诗词鉴赏理论,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否则,不谈当一个好的作家,就是当一个读者也难与有境界的作品产生心灵的共鸣,最终与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失之交臂。希望今天的学习能给大家这样的启示。最后,全班齐读,再一次熟悉巩固。

五、达标检测:

阅读全文,然后回答文后各题

1.下列句中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遽:匆忙,草率。

B.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蓦:马上

C.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衡:衡量

D.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豁:使„„开阔

2.对下列句中的“以”字与所给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词以境界为最上。

A.北宋、五代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B.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C.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D.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3.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满含泪眼问问春花,春花却不能回答,零乱的落花已经飘飞过秋千去。

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可以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的时刻。

C.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水禽已并眠在池边沙岸上,月光透过云层,花被风吹动,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冬日杨柳上寒冷的气息在逐渐远去,柳枝飘动尤如炊烟袅袅,杏树上花朵鲜艳,如火如荼使得春日的热闹之景更加生动。

4.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 A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B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 .片云天共起,永夜月同孤

5.文中借用形象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下列对诗句的比喻意义的分析 3 正确的一项: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高瞻远瞩,视野开阔,耐得住寂寞孤独,不断地寻找人生的目标。这是第一阶段。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精竭虑的献身精神。这是第二阶段。

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绘了灯如海,花如潮的元宵节,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欢欣。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虽然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还是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这是第三阶段。

D.王国维在此则中谈的是创业之路、治学之路。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有可能一蹴而就,但必须循序渐进,进行长期的探索和追求,必须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仅要有天赋,更需要进行刻苦的修养。他强调的是一种献身精神,这既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险阻的艰辛之路,也可使人体验到最高的精神愉悦,话中蕴含深邃的人生哲理。

6.翻译下列句子:

(1)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2)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3)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泌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参考答案: 1.B突然 2.B

3.C(A满含泪眼问问春花,春花却不答语,零乱的落花已经飘飞过秋千去。B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的时刻。

D春日东郊的杨柳上冬日的气息在逐渐远去,柳枝飘动尤如炊烟袅袅,红杏树上花朵鲜艳,如火如荼,使得春日的热闹之景更加生动。)

4.D

5.B(A“不断地寻找人生目标”错,就为“树立、确定人生目标”,C“虽然走了许多弯路”错,D“有可能”错,就为“不可能”)

6略

第二篇:人间词话 教案

《人间词话》十则

教学目的:

1.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语》。

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课时数:1节

作家:王国维,中国近代重要的史学家、美学和文艺理论家。

作品:《人间诗话》,一部重要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籍贯是人杰地灵之地——浙江。(好多艺术家、科学家都是浙江人。如郁达夫、琦君、徐志摩等)。

他幼年接爱的是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15岁还考中秀才。青年时代在当时进步思潮影响下,努力学习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西方美学和文艺思想与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思想融合起来,成就了他主要的美学文艺理论著作《人间词话》。辛亥革命后,他以清朝遗老自居。1927年由于长期思想上的苦闷,生活上的困顿,长子去世,挚友绝交,再加上对北伐战争胜利的恐惧,导致他自沉颐和园昆明湖,终年50岁。他的才华和卓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令人惋惜。

下面我们透过课文,来学习王国维鉴赏诗词的理论,有助于提高我们鉴赏诗词的水平、能力。(在每一则前标上序号)预习时有没有体会到,课文选的八则,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方面:①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

②—⑤不同角度论述诗词境界问题。

⑥—⑧谈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全班同学齐读第一部分!注意:蓦mò,遽jù(竟),为wéi(被动)思考:

1.境界在这段话中的具体含义?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出来的状况。

这里结合经过一词,可见境界应为阶段之意。

2.注释中说借用形象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分析这些诗句的比喻意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高瞻远瞩,视野开阔,耐得住寂寞孤独,而有所追求,有目标。同时认清前要走过的道路,理清前人已有的成果。这是第一阶段。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精竭虑的献身精神。这是第二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描绘了灯如海,花如潮的无宵节,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欢欣。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这是第三阶段。

王国维在此则中谈的是创业之路、治学之路。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进行长期的探索和追求,必须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仅要有天赋,更需要进行刻苦的修养。他强调的是一种献身精神,这既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险阻的艰辛之路,也可使人体验到最高的精神愉悦,话中蕴含深邃的人生哲理。

全班一起背诵这三种境界。体味了人生哲理,再来学习他在诗词鉴赏方面的成就。

请一同学读③④则,讨论:王国维认为做到哪些方面才能使诗词出境界? 1.写真景、真情:景真,写出自然神韵,不只求形似;情真,发自肺腑,诚挚深切,而非虚情假意,无病呻吟。2.出境界需情景交融。

3.除了以上内容,形式两方面之外,还需炼字的技巧。

“闹”字:用通感的手法,把视觉感受变成听觉感受。逼真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满含着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之情。

“弄”字:细致描绘出微风中,月色下,花儿婆娑摇曳的情状,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及春色阑珊的惋惜。

诗人炼字把杏、花都拟人化了。好像有灵性、情感,唤起读者丰富而美好的联想和想像。

迁移:王安石《泊船瓜州》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王安石曾用过“入”“过”“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结果“绿” 成全诗诗眼,说说“绿”字怎么好?

形容词用如动词,和煦春风吹拂下,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诗人就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刚才谈诗词如何出境界中,提到情景交融,可曾想过交融的方式不同,会有不同的境界产生呢?请一个同学读第②则。

讨论 思考:怎么体会“泪眼”一句、“可堪”一句的有我之境?

怎么体会“采菊”一句、“寒波”一句的无我之境?

“泪眼”句:无限伤春。古代女子常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泪眼问花,花儿也飞去。有情之人,无情之物都报以冷漠。反映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女子无人同情的怅然若失之态,所以移情到景上。

“可堪”句:贬滴之后,逢春寒,感孤独,听杜鹃悲鸣,见夕阳西下。凄厉的气氛,“可堪”二字刻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到凄厉之景上。“采菊”“寒波”二句表面上只有写景,实际上陶渊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闲适之情融化于景中,隐藏其下。元好问的离别之情也融于景中。

概括: 情在景上,有我之境。寓景于情,见情。

情在景下,无我之境。寓情于景,见景。

迁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无我之境)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融化在碧玉,丝绦这美好的意象之中。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我之境)故国沦亡,“花溅泪”“鸟惊心”是作者“感”和“恨”情感迁移的结果。

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

A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B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 片云天共起,永夜月同孤

答案D

诗词有了境界,怎样评价这些境界呢?点一同学读⑤则“细雨”句:作者欣喜的心境创造了小巧闲适生活化的境界。

“落日”句:创造了关塞部队行军整肃,壮阔的境界。

“宝帘”:闲愁,细腻;“雾失”:开阔,大气。

结论:境界有大小,无优劣。

那么作者怎样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呢?学生怎么看?看王国维怎么看?全班一起读第三部分,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第⑥则“东施效捧心”:即东施效颦pín:机械地,仅从外在形式上模仿别人。思想、修养要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光从形式上去仿照,达不到美的境界,还可能带来丑的效果。

第⑦⑧王国维认为,诗人对自然人生要做到:

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统一。

重视外物与轻视外物的统一。

入乎其内,即重视外物:才能获得丰富的创造材料,细致体察感受外物,作品才有生气。

出乎其外,即轻视外物:跳出自然人生之外,才能纵观生活的整体,作品才能内容深刻,情致高远。

学习了之后,希望大空能够喜欢王国维的诗词鉴赏理论,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否则,不谈当一个好的作家,就是当一个读者也难与有境界的作品产生心灵的共鸣,最终与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失之交臂。希望今天的学习能给大家这样的启示。最后,全班齐读,再一次熟悉巩固。

第三篇:《人间词话》公开课教案

《人间词话》十则

一、导入:

先说一个小故事。清朝灭亡以后,中国上上下下都剪了辫子,但是还剩下两根著名的辫子,一根在北大,在辜鸿铭的头上,一根在清华,就在王国维的头上。王国维就拖着这根又黄又细的辫子走在清华研究院的校园里直到去世,可以看出他在政治思想上有多么保守。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他去世后,清华研究院为他举办的葬礼上出现了耐人寻味的一幕:那时候中国已经实行鞠躬礼,可是“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陈寅恪,走到王国维遗体前面,恭恭敬敬双膝跪地,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国学大师吴宓紧跟其后跪在地上,之后,研究院的学生们也纷纷跪下来,清华园一片痛哭声。梁启超当时不在北京,听到消息后火速赶回来,并且让自己的儿子梁思成亲自为王国维设计墓碑。

这就是王国维,这就是王国维的魅力和影响力。虽然五十一岁就去世了,虽然政治思想并不为人称道,虽然话很少也不会交往,可是,凭借着自己在文学、史学、美学、考古学、心理学、金石学等十多个学科领域中取得的一流的成就,成为中国乃至整个东亚顶级的学术大师,成为让无数大家膜拜的对象。那么今天,我们就怀着一份崇敬和恭敬,来学习这位大师的代表作——《人间词话》。

二、课文解读:

预习课上我们已经说过,本文中的10则,可以分成两个部分,1—6则讲境界说,后四则讲诗人应该具备的素养。前半部分讲是什么,后半部分讲为什么。我们这节课只解读一下境界说。

1、开篇第一则就开宗明义,提出了境界说。大家齐读一下,看看哪一个词最能体现出“境界”在王国维心目中的位置。

“最上”最好的,最高的。有境界的诗词才是最好的。后面评价五代、北宋词的时候还用了一个词“独绝”,绝,最好的,独绝,好到了无与伦比。看是说五代北宋词好,其实还是说境界的重要性。有境界,便能独绝。这一段提出了整部《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

2、那么下面的五则,围绕意境讲了哪些内容?

第二则,造境与写境。第三和第四则,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第五则和第六则,怎样才能让词作有境界。

3、造境与写境。

(1)大家看看下面这几句诗词的意境,哪些是造境?哪些是写境?结合课文说说为什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2)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总结:造境,诗人通过想象与联想创造出来的,是虚构的;写境,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写,是实写。用我们学过的表现手法来说,一个是虚,一个实。这个不难判断吧?那么再问大家一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是直接描写,但同时又有夸张和想象联想,是造境和写境的结合。

同样还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眼前看到一条江,心中想到的是浩浩的历史长河。也是有虚有实。

所以,王国维说二者颇难分别,因为大诗人的造境,一定与自然相合,写境也一定是接近理想的境界。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例子,也是这样的。辛弃疾笔下的沙场秋点兵的豪壮,苏轼笔下小轩窗正梳妆的妻子,虽然都是想象出来的画面,但是不是胡编乱造,还是根植在现实生活中的。晏几道说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确实是直接描写,可是那个意境中含着忧伤的落花,和凄凉的像是包含感情的春雨,其实也带着作者想象的成分。

因此,想象出来造境,要贴合现实才能打动人心;直接描写的写境,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才更有感染力。

这段话里王国维提出的写境和造境的说法,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词论里的“虚实”论,另一方面是吸收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理论,是王国维融合中西文化的一个体现。后来就发展成了我们说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4、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这是一个难点。大家齐读一下。思考这个问题:

(2)怎样的意境叫做有我之境?怎样叫做无我之境?结合文中的一个例子谈一谈。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组交流,或者前后桌交流一下。)

有我之境,是说画面中有一个鲜明的主人公,人的情感强烈而鲜明。主体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观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时所营造出来的境界,是“有我之境”。景中有浓烈的情。

比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欧阳修的词,写的是一个闺中少妇的忧伤,忧伤的原因,一是雨横风狂,春天要过去了,留春不住,一个是意中人游冶他处,久等不回。她泪眼问花,一是问如何留得住春,更是问如何留得住意中人。但是,花是不会回答的,自顾自的向秋千那边飞去了。花的落,说明无论自己怎样伤心,春是留不住的。而意中人的心,自己也无能为力。这幅画面中,有冷落的秋千,有纷飞的落红,但是最打动人心的,是女主人公无可奈何的忧愁怨愤。万物被我所奴役

同样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少游被贬异乡,独自居住在旅社,正是春寒料峭时候,夕阳西下,杜鹃一声声叫着“不如归去”,性情本就多愁的秦观,承受着难以承受的苦痛。画面中包含了诗人诉说不尽的孤寂绝望。

诗人眼中的景,是极为个性的独我的景。这两者都是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画面中看不到我的存在,我和天地间一棵小草,一只小鸟一样,融入自然中。物我俱化。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看不到作者很浓烈的感情,似乎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其实还有两句更契合无我之境。比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等,作者的感情宁静平和,诗人眼中的景,更接近大自然的本来面目。

(3)无我之境,是不是没有我的感情的存在?

有。但是很隐晦。比如陶渊明的诗,在写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的背后,也流露出自己对这样的生活的热爱,流露出身在其中的悠然自得。

(4)再区分几句话: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4)两种境界,王国维认为哪一种更难达到?

无我之境。“豪杰之士能树立耳”,大多数人都是做不到的。因为人毕竟总有各种悲欢,各种欲望,得到的快乐,得之不得的惆怅,总是要抒发出来的。

(5)那么王国维有没有认为两种境界的美有高低之别? 读第四则。没有,都是美的,只不过美和美不一样。一种是优美,一种是宏壮之美。

这就出现另外一个难题:怎么理解优美和宏壮之美?优美与宏壮是王国维从西方美学中引进的一个重要概念,无我之境中,我和万物融为一体,不存在利害冲突,是在宁静中互相关照,很像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宁静,融合,所有优雅静美。有我之境中,我和外物有斗争,万物无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但我有情,我要万物展现出我的情感来,因此斗争之,征服之,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这既是壮美。旅馆不会孤单,杜鹃声也无所谓悲凉,但是作者就是让自己悲凉的情感笼罩住整个天地万物。原文中说“物皆著我之色”,就是这个意思。

静,指物我合一。看见山水,如同看见自己,就是静。无我之境,物我融为一体,当然是静。有我之境,物与我开始时不是一体,物无情而我多情,于是我将我的情转移到外物上,于是杜鹃声开始悲凉,旅社开始孤单,黄昏开始寂寞„„这个过程是宏壮的,最终,物我也是合一,万物与我一样,悲凉忧伤,而归于静。

5、真景物,真感情。

造境和写景,虽然一个浪漫,一个现实;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虽然一个优美,一个宏壮,但是只要能成就境界,都能自称高格,自有名句。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有境界的词呢?齐读六七节。

(1)读完后说说,怎样才能写出有境界的词呢?(同桌互相交流一下)(2)学生回答。

(3)总结:一个是要有真感情,真景物;一个是要学会炼字,选择最生动形象的字。

那么这两点中,哪一个是根本?真感情,真景物。为什么?

炼字的根据是什么?这个字能不能很准确的写出对象的特征,能不能很好表达作者的感情。其实也就是是不是写了真景物,抒发了真感情。因此,诗词要有境界,必须要有真景物,真感情。一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真”。

(4)怎么算是“真景物”呢?你怎么理解的?

所谓真景物,就是描写出的景物真切鲜活生动的就在眼前,拿四个字来说,就是“感同身受”。那么下面这两句,哪一个算是真景物呢?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姜夔 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雨意。)“叶上”句更真切,读了就觉得景物如在面前,后一句,则不够真切,怎样的山峰叫做清苦?怎样的云叫做商量黄昏雨?有人认为奇绝,王国维认为不真。

另外还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王国维都认为是写得真的景物,是有境界的好诗好词。

(5)那么怎么算是“真感情”呢?

我觉得大家更多会觉得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心里有情则发,无情则止。得意就得意,像李白一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狂放就狂放:“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是这么任性。

也就是说是感情本身的真。这一点确实是对的。无病呻吟,扭捏作态的诗词,连我们都讨厌,更何况是王国维。所以好诗词应该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任性任情的流露。比如李清照的《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里的女主人公,荡秋千荡得非常尽兴,衣服都湿透了,揉着自己有点酸麻的手,突然,不速之客闯了进来,自己鞋子都顾不上穿,穿着袜子就要躲起来,跑得太急,金钗都滑落了。可是还是有点好奇,想知道来的到底是谁,于是虽然很害羞,可是走到花园门口了,还是忍不住停了脚步,伸手扯过来一枝青梅,一边装着闻青梅,一边偷偷回眼看。这种举动绝对不是大家闺秀应该有的,可是又那么符合青春少女的心态,所以感情真挚,所以动人。

另外,王国维说的感情的真,也指抒发情感的方法,他不太欣赏借助典故等方法曲折抒情,更不赞成因为格律而影响词的抒发。他欣赏的是尽抒心中的感情,说就说个淋漓痛快。比如他很喜欢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就这么直白,却直中人心。再比如:“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悼念亡妻的词,回忆当初自己喝了酒睡着了,妻子小心的不惊醒自己,两个人读书赌茶,那么开心。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简单直白,却写尽了失去了才知道那么珍贵的痛惜之情。

情的真,和抒情手法的真,就是王国维说欣赏的“真感情”。真感情和真景物具备,境界也就具备了。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接触的知识,都属于诗歌理论,一方面当然是指导我们的鉴赏,另一方面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写作。

境界之美源于真,真景物真情感,源于对生活、对自然的爱。宋祁用包含喜爱的心去看红杏,营造出一个热闹、生机勃勃的境界;周邦彦用饱含热爱的心去看雨后的荷花,营造出一个清灵明丽的境界,那么我们,能不能用饱含热爱的心去看一朵花盛开,看一棵草萌芽,看家里父母日渐松弛的皮肤„„也许我们也能营造出或柔婉深情或清新静美的、独属于你自己的境界。到那时,你收获的,将不仅是一篇篇动人的作品,还可能是更为丰盈多彩、充满了大大小小感动的人生。

宋祁留心观察了杏花怒放时候的样子,才能想出一个闹字,被后人击节称赞,我们也应该留心身边的生活和万物。但最核心的还是“爱”,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评论家说:“静安先生有一点是别人学不会的,不是他的才学,而是他的悲悯。是割肉饲鹰类的悲悯,是佛祖历览红尘,怜悯众生而流下的那一滴眼泪。”这种悲悯,正是一种对天地,对苍生的无言大爱。心中有爱的人,才可能欣喜的去看一棵草的萌芽,去听一朵花开的声音,去发现生活中的“真”。

留心观察,用爱关照,真心对待自然,对待生活,你收获的,将不仅仅是一篇动人的作品,更可能是多姿多彩、值得回忆的人生。

留心于校园里玉兰花开和紫槿花开的不同,留心于同样细密缠绵的春雨和秋雨的不同,过两天柳絮杨絮就飘起来了,留心柳絮蒙蒙里的校园是一种怎么样的美丽。都要合乎真,才能打动人心,从而出佳作。其实,真不光是词宗的在这一节课中,从王国维的身上,从王国维的词作理论上,你有哪些有感悟的?

王国维是怎样的人,我们并不了解。但从他的词论中应该能看出一点端倪。一方面是他那么欣赏无我之境的优美,那么推测他应该是一直渴求心境的平和安宁。但是他出生在一个动荡、冲突的时代,无论政治,还是文化,都发生着巨大的坍塌和重建。他重情多思的性格在多难的时代中不断寻找安宁,但是不断寻找,不断失败,这是王国维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另一方面,《人间词话》中对于“真”的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真,可以说是对自己内心的尊重,一种执拗的尊重。

王国维自杀后,世人纷纷猜测,到现在还是一轮纷纷,有褒有贬,争论不休。其实,哲人已逝,遗著犹存,学术精神不朽,王国维先生是中国传统文化肥沃的土壤中孕育出的精灵,对于他,我觉得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学习,学习先生勤于攻读,学无中西的刻苦和通达;学习他一片赤子之心的执拗的真诚,学习他的融合中西开创出来诗歌理论,用以发扬他所深爱的、尽毕生之力去钻研的包括了文学、史学、戏曲、古文字等各个方面的浩瀚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毕竟,传承,才是最有价值最有分量的纪念。

第四篇:人间词话教案(本站推荐)

《人间词话》十则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语》。

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领会王国维“境界说”中“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一)知人论世

1、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清华研究院开创之初的“四大导师”之一。1927年6月,北伐军进逼北京,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的昆明湖自尽。

2、《人间词话》,王国维文艺哲学成熟的代表作。该书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的形式,将西方的康德、叔本华、尼采的美学观念和中国固有的诗、词、曲创作的丰富材料组合,兴之所至,随感而发,形成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 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观点新颖、立论精辟的划时代论著。

(二)、字词积累

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利用早读熟读课文。

(三)通读课文时,思考如下问题。

1、本文谈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2、围绕谈的对象划分文章层次。明确:

1、境界

2、本单元所选十则《人间词话》,可分为三方面内容:

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

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第七至十则,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二、合作探究

1、第一则

作者心中的“境界”有何意义?本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有“境界”就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开宗明义,全文总纲。

2、在第二则中作者说诗歌的境界可分为“造境”与“写境”,那么它们有何区别? 明确: “造境”: 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

“写境”: 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按客观自然描写而成,更贴近现实。“造境”即是“虚构之境”,“写境”即是写实之境

讨论:判断下面两首诗,哪首诗的境界是“造境”哪首诗是“写境”?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明确:

“造境”并非是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植根于客观世界;“写境”并非是照搬自然,而必须用审美理想对生活加以提炼、改造。实质上强调了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3、第三则,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

明确: 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①“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古代女子常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泪眼问花,花儿也飞去。有情之人被无情之物报以冷漠。词中女子心有难言的苦痛,无人理解的怅然若失之情,所以移情到景上。她面对着雨横风狂、落花飘零的“外物”产生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②“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贬谪之后,逢春寒,感孤独,听杜鹃悲鸣,见夕阳西下。凄凉的气氛,“可堪”二字刻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到凄凉之景上。)一切外物都渗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这是“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你如何理解“无我”之说?这里明明有个悠然的诗人吗?

明确:王国维所谓的“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无我”,而是指诗中景物不带作者任何的主观感情及个性特征。②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大雾静静升起,白鸟自由自在的飞翔。

4、讨论:下列诗句中哪些写“无我之境”,哪些写“有我之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根本区别:

有我之境以一己之主观情感观物之境界;无我之境将一己之情融于万物之理观物之境界。“有我之境”偏重情感的外显,主观性强; “无我之境”偏重理性的描述,客观性较强。

6、从第五、六则看,“境界”包含了哪些含义? 明确:

(1).出境界需情景交融。

(2).写真景、真情:景真,写出自然神韵,不只求形似;情真,发自肺腑,诚挚深切,而非虚情假意,无病呻吟。有感情的朗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体会真景物真感情。《大堰河,我的保姆》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3).除了以上内容,形式两方面之外,还需炼字的技巧。①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闹”字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②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其妙处在于词人抓住大自然瞬间变化的现象,摄入词中。一个“弄”字,既展示了一幅“动”的图画,又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主人公的心情。

7、回想我们还学过哪些炼字出境界的诗歌?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王安石曾用过“入”“过”“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结果“绿” 成全诗诗眼,说说“绿”字怎么好?

形容词用如动词,和煦春风吹拂下,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诗人就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②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贾岛犹豫不定,用“推”字还是用“敲”字。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因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示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炼字的名句: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三、小结

《人间词话》节选部分以“境界”为核心,阐述了“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真景物”与“真感情”、炼字等问题,广泛触及了主观与客观、景与情等美学问题。可以说,境界高于一切,既是创作原则,也是批评标准。

四、熟读7到10则,完成课时作业。

第五篇: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有词

高一(5)班 陆 敏 燕

静安先生所著“人间词”作文艺评论,超脱境界之深,在诗词中体得诗人之悲苦,却又识得诗外意横生。寥寥数词,我欲在品,品其中那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深情。不胜诗情画意随意淌下,夜下执笔对月,敬一番悼念之词。

写诗,源于诗人内心的淡然,似乎是看破了世内外的真假,用一颗饱满的心去呐喊。而现代诗,矫揉造作的内容却又颇多而硬搬为一种风格。形形色色的名字在诗坛上如水母般在海域里沉沉浮浮,单赏几笔矫情之词,也轻易不去读他们的诗。

低微的人总写廉价的诗,写出来胡吹乱扯,争相吹捧。而真正受到尊崇的人才淡隐在繁华荒芜世界里对月吹箫,他们活在自己心中的山上,有梧桐滴雨,牡丹邀月,芭蕉怜萤,小荷露角。

“人间”一词囊括的内容极其大。人间有真善美,假恶丑,而时光总是随着诗人们的脚步款款前行。史铁生的文字总让我想到人世间的温情,他已故去,想这桌子上的汤汤水水早已凉了半截,心中感叹那坐在轮椅上的背影被阴影冲淡,曾几何时,在暗黄的小灯下读他的文章,想着母亲,心中就如八月的雨下得不能自已,酣畅过去,才觉得泪流之处便是伤痕。这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即使文学在当今时代更多成为“艺术”,但我更愿意让它成为我的信仰,是一种内心的笃定。徘徊在书店多时才买下来《人间词话》,终得此书,心中不禁为之静化且安和。

女子的风体想是婉约词了。秦观的一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叩起心肠寸断,看不见埋没在岁月里的深情,素纸一抹,扯开两行清泪,自是人生恨水不能流去无数崇山峻岭,何谈这渡船上的相思曲,寒意几许,雾中人影朦胧,索然独自吹箫,画地为牢。这样的影在心中久驻不去,结成暗痼已病入膏肓,只得见夕晖撒手在杜鹃声里,啼血望乡。

“客观的诗人,多阅历深重,厚到一层,材料丰富,变化多端,《红楼梦》是也。”而李后主不必太多阅世,写下的感情便足够真切,悲痛不言,婉约自成一派。“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风不渡,有人泪,咽得下独守春寒秋凉的窗棂万千冷暖,打湿手帕丝帛凝结的泪,红不过今日的桃花,停不下翱翔的飞鸟,只是此悲又有几重?国破山河犹在,笑已不在手中。凭空握住几只束草,吊唁死去的江南,谁为历史推上锈上的门?

这只不过是你我的命运,守上了几只飘零过海的花。

韦应物《寺居独夜寄崖主簿》中“寒雨暗深重,流萤渡高阁”看了不厌,也无庞大的欣赏之情,只感叹微薄的景物能写得这样厚重,多多少少是有功力的。高阁,流萤,拾一片火红的枫叶在细微流火中诉说着儿女情长,深夜老街欲诉人断肠。望天涯思念远如斛叶枳花截了那一波秋影。圆一个燃烧无烬的背影,离人无言,相执合欢。

清朝的诗人不知为何多是记不住的。但最喜纳兰容若,他的词总让我忘了自己身在何处,是漠北的荒山,夜深帐幕下的灯光影影绰绰,又或是少妇凭栏欲羞的娇艳神韵。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中有一句“未到江南先一笑”,便将我对纳兰词体会得到位十足。但细想来又偏偏觉得这塞上之词女气略重,无深阔之说,似乎提不起精气神来,伤感得似潮水要淹没内心的堤岸。

而贬谪后的诗人往往都出大作,这必然是真感情、真流露。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句句带着畅快,欧阳修能写出“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苏

东坡能写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呵,这样的真实。

为此,我跳越般的想念起了柳永。我自幼崇敬他的《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女子的容貌不一定算是倾国倾城,但贤惠温柔,男子高瘦,脸庞棱角分明,女子手指粗糙却白皙,两人衣服简单朴素,千万句话在心里想要说个够,可任凭眼泪肆意流淌,堵在胸口的千言万语化为灰烬,若能随风而逝,驿外断桥,只求蝴蝶托载这燃烧的思念。两人并不要姣好英俊的颜色,却能珍藏一段美丽的爱情。曾经我并喜欢“美丽”这个词,觉得太俗,毫无清新可言,现在想来,这却是必须要用美丽形容的。

一晚独自坐于阳台,寒风一阵又一阵吹过我的肩膀,我看着道外灯红酒绿的世界,又望望万家灯火,心生寂寥。几百年前,那些人也是如此吧。想着南唐后主李煜,他应许是在此刻一人独坐在亭下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像一口气吹干净剑上飘落的花瓣,血液在喉中迸出,弹指间,林花谢了。梦一般的词人,至此再无出现。我想着那些人,那些事,好像离我很远。可读在嘴里,咀嚼完我爱的诗人们的感情,泪痕重重,犹有不甘。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像从来没有伤过一样。

我等着月亮在眼前一点一点爬上来,没有星星。那天的晚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站起来的时候总觉得失去了什么,把泪哭干,才知道原来有些东西压在心头,很重。

我喜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我爱黄庭坚的“未到江南先一笑”,我爱柳永的“雨后月华生”。但或许我更爱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神韵。一代又一代人逝去了,一代一代的诗词留下了,看完的并不多。杜牧在《阿房宫赋》提到“后人”,我的心中如钟“鸣”了一下。后人,不知道杜牧想到“后人”时,我们这些现时的后人能否多多少少记住些什么。又好像一帧祯画卷放在我的余生,如默片。

下载人间词话十则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间词话十则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词话出于人间,存于人间。由人而感,由人而抒。诗词是诗人感想的文字整合,字里行间都是人生感悟。对词话的品味,也就是对人生的感想。阅读《人间词话》,除......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1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之后,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王国维先生早年从事过西方哲学的研究,而《人间词话》却写于他已厌倦......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1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辅导员 帅爱军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具有影响的著作之一,被称为中国古典诗学的辉煌终结和现代文艺美学的萌芽。全......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1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写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而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学者,在中华书局精装本《人间词话》上这样评论:“晚清以来......

    人间词话感想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他在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

    人间词话 摘抄

    [十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①。 注释: ①冯正中:冯延已 ②中、后二主:李璟和李煜......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1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在高中的时候读过,不过那时候由于课业的负担,对于这些课外书也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到了大学,选了“民国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