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独唱歌曲芦花的教学案例
独唱歌曲《芦花》的教学案例
发表评论
淄博实验中学 张予菂 2008年7月16日 16:09:55
浏览数:34 专家浏览:0 | 评论数:9 专家评论:0 | 推荐数:0 专家推荐:0
独唱歌曲《芦花》的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通过声音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好的运用声音的技巧技能,较好的调控音色,较完整的表达声乐作品。
教学内容:歌曲《芦花》 教学难点:
1、在不同音区保持均匀的呼吸和较好的歌唱状态。
2、歌曲的艺术处理。解决方案:
1、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强化吸气和呼气的练习。
2、加强“lu”、“a”、“ai”母音的练习,有针对性地解决歌曲演唱的难点。
3、要养成有目的的打开口腔的习惯,在做好咬字、吐字的基础上贴着喉咽壁吸着唱,体会气息支点的作用。
4、始终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注意音色的和谐。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启发法 教具: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练声曲:
1、主要有哼鸣练习;“ma、mai、mi”三个母音的练习;“lu”母音的练习。线条略。
2、练习要领:保持微笑的状态,加强母音发声的高位置;“mi”和“ma”这两个母音要体会“装载面罩盒向下唱”的感觉;“lu”母音保持含着水的打开状态,体会气息和高位置的对抗感觉。
二、歌曲学习:
1、了解作品的思想情绪,解决歌曲的节奏难点。
2、科学处理作品的气息特点,解决演唱中的呼、吸与换气关系。
3、通过母音训练,解决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和声音共鸣的问题。
4、加强歌曲的艺术处理,完整地表达作品。
三、学生交流:优秀学生表演唱,为高三学生提供一个高考模拟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及相互学习的机会。
四、布置作业:要求把这节课的作品和练习曲复习好,练好的同学预习自己的新作品。
第二篇:歌曲白桦林教学案例
歌曲:《银色的白桦林》教学案例
教材介绍:
湖南文艺出版社三年级上册歌曲《银色的桦树林》是一首描写的白桦林中的自然景象,表现游人愉悦心情的加拿大民歌。
教学要求:
1.能背唱加拿大民歌《银色的白桦林》,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深入体验歌曲的情感。
2.区分歌曲结构(乐句),指导学生咬字吐字,唱得既清楚又轻快。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演唱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歌曲的情感。教学难点:
区分歌曲结构(乐句),歌曲的表现。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孩子们,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进入教室。
二、导入:
欣赏(播放白桦林的图片)
师: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你们看是什么?
这些树的名字叫做白桦树,他们生长在我国的东北。大家看这些树,银白色的,漂亮么?这么茂密的桦树林,有一位加拿大的作曲家把它谱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听听好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白桦树生长的地方及白桦树的特点,把大自然的美用歌声表达出来。)
(三)新课教学 1.听范唱录音:
听前提问:在听歌曲的时候,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歌曲告诉我们什么 内容?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再听: 生:歌曲唱了银色的桦树林,强壮的驯鹿,在凸起的岩石上,还搭起了帐篷„„(老师设计的学生答案)
师: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一遍我们增加些难度啊,你能听出,这首歌曲的拍子么?
2拍子:老师带学生打出2拍子一强一弱的特点。3.学唱歌曲: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我们就赶快学唱吧!(1)按节奏读歌词:
难点:最后一句的十六分音符和延音线的三拍节奏要准确。解决:拍手满练,老师帮着数拍子,并模仿老师的节奏。(2)演唱歌曲旋律:
师:歌曲的节奏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下面我们该怎样了?(生:唱)大家不要着急,我们先用开口音“啦”演唱一下歌曲的旋律。(3)学唱歌词:
师:歌词和旋律我们都掌握了,那你们有信心唱一唱歌词么?
A教师带唱第一段
B师生合作学唱第二段(师一小节,生一小节接龙式)C学生独立跟琴唱第三段 D、齐唱三段歌词,巩固演唱
注:教唱的过程中,分析歌词,从而体会歌曲的情绪。(4)教学难点: 区分歌曲结构(乐句)难点解决:
师:在语文课文有很多句子组成,一首歌曲就像课文一样,也是由句字 组成,我们称这些音乐中的句子叫做乐句。它有一个小小的标志,那就是标点符号。你能找一找,这首《银色的桦树林》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么?
生:五句。
师:那我们找同学说一说,有哪五句啊?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啊!下面,我们把这五句唱一唱吧!注:在学唱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演唱。如:咬字、吐字,声音„„
4.乐器伴奏:
师:这么美的歌曲,我们来配上打击乐器谁能敲出他们的节奏(出示伴奏节奏,老师指导)
三角铁
响板
双响筒
木鱼
展示:乐器伴奏
演唱(表现出对大自然美好的感受)
第三篇:《芦花荡》教学反思
《芦花荡》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对〈芦花荡〉的人物形象分析上。
1、重点强调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2、各学习小组自主交流预习成果,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代表及小组成员发言,说出自己对“老头子”这一主要人物的认识,师加以评点。
4、师对学生发言加以点拨、引导和评价,归纳出老头子的主要性格特点,板书在黑板上。
对于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我们一直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这节课,巧妙的过渡语,智慧的点拨,学生也时有精彩的回答。可单纯就课堂效果而言,我发现这堂课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学生对人物分析往往是局限于某一处,某一方面的性格,所以对人物的形象分析总是零碎的。我说是自信自尊,你说是智勇双全,他说是老当益壮。学生的困难在如何全面认识、客观评价小说中的人物,而我恰恰在这一点上处理得略而在前一阶段处理得详。其次,课上也只是少部分人的成果展示。因为课堂有限,那么大部分的同学在这堂课中就是倾听。倾听同学的发言,倾听老师的总结。几十分钟一直在倾听,导致有的同学走了神,有的同学在做小动作。
第三,这堂课的前提是学生课前自己充分的预习、思考。那么有没有人没充分预习呢?从观察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呢?因为上课老师总要说,总要总结的。自己既不发言,也无须思考,只要听
就行了。长此以往,不愿预习、不愿思考、不愿举手的人就多了。从课堂来看,学生发言的面并不大。
总之,从本节课看来,一堂课的目标设定、重点难点的确定都不应只是老师依据教材来定,而应依据学生认知教材的情况来定。由此得来的教学效果也不应只看课堂上那精彩的回答,而应看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最终有了多少新的收获。
第四篇:《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芦花荡》是以白洋淀地区军民抗日斗争为题材的小说。小说在飘逸精巧的叙事中蕴含着一股讴歌抗日军民的激。小说的主人公是“老头子”。分析这位老英雄的思想性格,首先要把握他的爱与憎,智与勇,对他的“过于自信自尊”,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根据这篇小说叙事、写景、抒情的特点,可以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还可以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3、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4、认识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总体把握情节。
2、学习富有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教学难点】
对老英雄性格的核心的理解。
【时安排】
两时。
【教学过程】第一时
一、新导入、学生简介作者背景,教师适当补充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文,整体感知并思考: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
三、粗略探究
1、复述故事情节,可以按照文的顺序复述,也可以打乱文顺序有创造性地复述。但要注意交代清楚六要素。由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2、交流对的初步感受:
要求同学用“我喜欢这篇小说的_____,因为______。”这样的句式说话。畅谈阅读这篇小说的感受。
教师对同学的发言作总结归纳,明确这篇小说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情节、人物、环境描写。
四、布置作业
1、进一步思考这篇小说的情节美、人物美、景物美。
(由学生任选一方面思考,准备第二时交流。)
2、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第二时
一、引入
二、精细探究
(围绕上节布置的思考题:小说的情节美、人物美、景物美作进一步探究。)
1、深层体味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⑴要求学生就“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分小组展开讨论。
⑵各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教师必须点评,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2、赏读小说中的人物:
⑴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出运用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⑵学生朗读相关语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尤其是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⑶学生齐读表现“老头子”的复杂心理的语段,在想像中再次感受人物的复杂心理及理解人物性格。
3、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⑴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景物的句子,用心感受并揣摩其妙处,再在小组交流。
⑵各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教师必须点评,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三、拓展延伸
补写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
四、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谈谈学习这篇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这篇小说景物描写的精彩语句,并仿写家乡的景物。
2、阅读其姊妹篇《荷花淀》,比较异同,进一步感受孙犁作品的特色。
第五篇:《芦花荡》教学设计
《芦花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人:刘菊霞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
2、复述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体味故事的传奇色彩。重点:复述课文,把握故事情节。难点:体味故事的传奇色彩。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先请同学们在美妙的轻音乐中,欣赏一下美丽的芦花荡风光,开启今天美妙的学习之旅。
师:看着这样的图片,听着这样的音乐,展开你丰富的想象,你想到了什么?(注意点评,如你的描述让我也不禁神往了;真美)
师:这么美丽的白洋淀,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那茂密的芦花荡里,更是革命战士奋勇杀敌的好战场。今天,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孙犁一同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感受革命前辈的英雄壮举。
屏幕上显示课题:芦花荡
二、作者、作品简介。
多媒体出示。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散文集,《芦花荡》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芦花荡》与《荷花淀》为“姊妹篇”。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要求:
1、自读课文,使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准备复述课文。
解决字词:多媒体出示。(略)四.复述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复述要求:①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语言要简练(用尽量少的话说清楚事情的经过)、生动(绘声绘色地叙事)。声音洪亮,仪态大方,用普通话复述。
②学生在小组内复述给同学听,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明确: 时间:抗日战争期的一天夜里到第二天中午
地点:芦花荡
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抗日战士、日本鬼子
主人公:老头子
事件:老头子划着小船穿过封锁线将大菱、二菱送到芦花荡里去。大菱受伤,老头子为她复仇。五.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8):序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要人物。
第二部分(9—19):开端 ——护送
老头子撑船护送两姐妹到苇塘
第三部分(20—54)发展——受伤
护送过程中不慎被敌人发现导致大菱受伤
第四部分(55~63)高潮和结局 ——复仇
老头子用自己的才智和勇气打击敌人,成功替大菱报仇
六.体味故事的传奇色彩。
要求学生就“这篇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 ”展开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明确: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
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通过一场“英雄行为”,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另一方面,设置悬念,叙述复仇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
结语:孙犁的《芦花荡》写得异常优美,那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那人物的真实、可爱,那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让我们流连驻足,不忍离去;特别是文中那位智勇双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更让我们赞叹不已。其实,在那个年代,为了我们每个人的幸福生活,像这样的英雄又何止一位?
从这些英雄的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布置作业:
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