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章节燃料及燃烧

时间:2019-05-15 07:5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章节燃料及燃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章节燃料及燃烧》。

第一篇:教学章节燃料及燃烧

教学章节:第二章 2.1 燃料的特性 教学内容:燃烧特性

教学要求:

1、了解燃烧的化学组成及其成分换算;

2、掌握燃料的发热量;

重点难点:掌握燃烧的原理和成分换算、发热量的计算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1.燃料的定义

凡是在燃烧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并且此热量能有效地被利用在工业或其他方面的物质,统称为燃料。

有效地被利用:在技术上是可能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2.对燃料的要求

(1)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燃料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能有效地加以利用。(2)燃烧生成物呈气体状态,燃烧后的热量绝大部分含于其气体生成物之中。

(3)燃烧产物(烟气)对熔炼(加热)设备不起破坏作用,无毒、无腐蚀作用。

(4)燃烧过程易于控制。(5)资源丰富,便于开采。有机物为主要组成的物质:

1)C、H热效应高,产物呈气态(CO2、H2O、…);

2)CO2、H2O浓度不太大,一般无害;

3)资源丰富。3.燃料的种类

(1)按物态分:

固体燃料 煤、焦炭、粉煤… 液体燃料 汽油、煤油、重油、焦油… 气体燃料 天然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

(2)按来源分:

天然燃料 煤、石油…

人造燃料 焦炭、重油、高炉煤气…

为了保证产品产量、质量、降低燃耗、提高炉子寿命、防止环境污染,必须:

熟悉各种燃料的性质、燃料机理和燃烧计算,会正确选择燃料,并能合理组织燃烧过程

4、燃料的特性包括

1、燃料的化学组成

2、燃料的发热能力

2.1.1 燃料的化学组成及其成分换算

(1)固(液)体燃料的基本组成

组成物:呈各种化合物形式存在的有机物质,组成元素有C、H、O、N、S,由SiO2、Al2O3、Fe2Ο

3、CaO、MgO、Na2O等矿物杂质组成的灰分A,一部分水分W。

CHS可燃组成ONAW

不可燃组成

CH有益组成 SONAW有害组成

成分分析方法:

工业分析法:测定燃料中的水分W、灰分A、挥发分产率V及固定碳F的含量及性质,作为评价燃料的指标。测定使用组成

元素分析法:测定燃料中C、H、O、N、S的质量百分含量,不能说明燃料由那些化合物组成以及这些化合物的形式,只能进行燃料的近似评价。燃料燃烧计算的重要原始数据 成分表示方法及成分换算:

质量分数 表示根据需要共有四种表示方法,即供用成分、干燥成分、可燃成分、有机成分。

① 供用成分

w(C)y+ w(H)y+ w(O)y+w(N)y+w(S)y+w(A)y+ w(W)y =100% 实际应用,不稳定。

wX或wX%② 干燥成分

w(C)g+ w(H)g+ w(O)g+w(N)g+w(S)g+w(A)g=100% 比较稳定 w(C)r+ w(H)r+ w(O)r+w(N)r+w(S)r=100% ③ 有机成分

w(C)o+ w(H)o+ w(O)o+w(N)o =100% 换算原理:燃料中各成分在任何一种表示方法中,其质量相等。例如对碳而言

yyyw(C)y100w(C)g(100w(W)%)w(C)r(100w(W)%w(A)%)

换算系数 表

热工计算时:采用供用成分

元素分析法:w(C)r w(H)r w(O)r w(N)r w(S)r 工业分析法:w(W)y w(A)g

y100w(W)%w(C)w(C)100ygyy100(w(W)%w(A)%)w(C)w(C)100yr干燥成分(g)→供用成分(y)可燃成分(r)→供用成分(y)

y100w(W)%w(A)w(A)100yg(2)气体燃料的基本组成 组成物:简称煤气,它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yy100(w(W)%w(A)%)是由各种简单

w(C)w(C)100yryy100(w(W)%w(A)%)w(H)w(H)100yrCOH2CH4CnHmH2SCO2SO2N2O2H2O可燃组成不可燃组成

COH2CH4CnHm有益组成HSCO2SO2N2O2H2O2

有害组成

煤气质量好

CO引起中毒、CH4导致窒息、H2易爆,注意安全!!成分分析方法:吸收法 分析前先将水分吸收掉,故分析结果表示燃料的干成分。实用煤气中总含有一定量水分,称为湿成分。

ggH2O查附表16 水分单独测定,用一标准立方米干煤气中所含水分的质量来表示,符号为成分表示方法及成分换算 体积分数表示有干成分和湿成分之分,湿成分即供用成分

X或X%(CO)y(H2)y(CH4)y(CnHm)y(H2S)y(SO2)y(O2)y(N2)y(H2O)y100%干成分

(CO)g(H2)g(CH4)g(CnHm)g(H2S)g(SO2)g(O2)g(N2)g100%换算:在标准状态下,lkg水蒸气的体积为

22.418=1.24 m3/kg lm3干煤气中水的含量为 g,则100m3干煤气所含水蒸气的体积为ggH2O100100030.124ggH2Om

ggH2O

湿煤气总体积为100+0.124 m3

换算原理:燃料中各成分在任何一种表示方法中,其质量相等。2.1.2 燃料的发热量 1.发热量的定义

g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燃料完gH2O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用Q表示,单位为kJ/kg或kJ/m3。

燃料的发热量与燃烧产物的状态和温度有关。(1)高发热量QGw 燃烧产物温度→冷却到燃烧反应物的初始温度(20℃)→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冷凝为0℃的水

实验室内鉴定燃料的指标(2)低发热量QDw 燃烧产物温度 →冷却到20℃的蒸气状态 工程上,燃料的发热量是指QDw 20℃的水蒸气 →20℃的水 →0℃的水

QGwQDw2517yyyykJ/kg(水)

kJ/kg

yyQGwQDw25.17(w(W)%9w(H)%)2.发热量的计算(1)气体燃料

各简单可燃气体的发热量之和,即

Qnet(2)固(液)体燃料

Qii1nDWi kJ/m3 Qnet,ar33900ar(C)103000ar(H)10900[ar(O)ar(S)]2500Mar(kJ/kg)

(3)混合煤气

yQDwxQ1y(1x)Q2 kJ/m3

y3.标准燃料

为了评价燃料的发热能力,国家规定发热量29.27×103kJ/kg的燃料。

QDw/29.27103热当量发热能力y

1.气体燃料

天然气 高炉煤气 焦炉煤气 发生炉煤气 CH4 炼铁副产品 炼焦副产品 煤气化 2.液体燃料

重油 CnHm 热值高 1.358-1.429 3.固体燃料

煤 年龄,水分、挥发分,固定碳,热值,强度

泥煤 褐煤 烟煤(0.929-1.072)

无烟煤(1.115-1.143)焦炭 0.908-0.936 高炉炼铁 煤粉:高炉喷吹 教学章节:第二章 燃烧计算 教学内容:燃料的相关计算

教学要求:

1、掌握气体燃料燃烧过程的三个阶段及关键性

阶段,有焰燃烧、无焰燃烧的特点。

2、掌握气体燃料燃烧,(L0LnV0Vn成分0)的计算。

LnV0Vn成分0)的计算。

3、掌握固、液体燃料燃烧,(L0重点难点:燃料燃烧(L0响分析。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2.2.1 概述

1、气体燃料的燃烧

4、掌握n对热工过程的影响及一般选择原则

LnV0Vn成分0)的计算。n对热工过程的影 燃烧过程:煤气与空气的混合、混合物的加热及着火、完成燃烧反应三个阶段。关键性阶段,影响燃烧速度。

燃烧方法:有焰燃烧及无焰燃烧

有焰燃烧:煤气与空气在燃烧器(简称烧嘴)中不先预混合,或只有部分混合,从燃烧器喷射进热设备后,边混合边燃烧的燃烧方法,即混合与燃烧同时进行,形成一个明显的火焰。

特点: 火焰长,炉内温度分布均匀;燃烧空间的热强度低。

无焰燃烧:煤气与空气在进入热设备前预先进行了充分混合,因此燃烧速度快,火焰很短,甚至看不到火焰。

特点:燃烧空间的热强度高;火焰短,炉内温度分布不均匀。

2、液体燃料的燃烧

燃烧过程:油的雾化、油雾与空气的混合、混合物的预热分解、着火燃烧、完成燃烧反应。

雾化方式:雾化剂雾化和机械雾化

雾化剂雾化:用空气或高压蒸汽作雾化剂。机械雾化: 高压重油自小孔喷入气体空间(旋转)

3、固体燃料的燃烧

燃烧过程: 准备(干燥、预热、挥发分逸出、C形成)、燃烧(挥发分燃烧、固定碳燃烧)、燃尽(灰分烧成灰渣)

关键性阶段,影响燃烧速度。

块煤: 层状燃烧 粉煤:悬浮燃烧 2.2.2 燃烧计算 假设:

(1)气体的体积以标准状态(0℃,latm)计算,22.4m3/kmol;(2)元素的分子量均以近似值计算,如氢的分子量取2;(3)不考虑热分解产物,只计算燃烧反应产物;(4)不考虑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及水蒸气(3)干空气:

(O2)21% (N2)79%

(N2)(N2)3.7623.762

(O2)(O2)湿空气:水分含量按空气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汽含量

计算。(5)完全燃烧条件

依据: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已知:(1)燃料的种类和组成(湿成分、供用成分)(2)空气消耗系数n(3)空气、煤气的预热温度

燃料成分表示方法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2.2.1 气体燃料的燃烧计算

可燃组成及其燃烧反应方程式列表4-4 P211 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体积比:

CO+

1O2=CO2 21 :1 21 :1.空气消耗量 理论空气消耗量 L04.76211m3yyyyyy(CO)(H)2(CH)(n)(CH)(HS)(O)%2%4%nm%2%2%1002422为了保证完全燃烧

LnL0实际空气消耗量 m3/m3 LnnL0式中:n—空气消耗系数,取决于燃料种类、燃烧设备、炉内气氛要求,经验选定。

2.燃烧产物量

yyyV0[(CO)%(H2)%3(CH4)%(nyy(SO2)%(H2O)%]myyyy)(CnHm)%(CO2)%2(H2S)%(N2)%2179L0100100理论燃烧产物量

实际燃烧产物量 VnV0(n1)L0 m3/m3 3.燃烧产物成分

燃烧产物中各种组成物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yyyy((CO)%(CH4)%n(CnHm)%(CO2)%)/100(CO2)100%100%VnVnmyyyyy((H)2(CH)(CH)(HS)(HO))/1002%4%nm%2%2%VH2o2(H2O)100%100%VnVnyy((H2S)%(SO2)%)/100(SO2)100%100%VnVnyVN2(N2)%/1000.79Ln(N2)100%100%VnVnVO20.21(n1)L0(O2)100%100%VnVnVCO2VSO2实际空气消耗量下: 4.燃烧产物密度

单位体积燃烧产物的质量,kg/m3 已知燃烧产物成分时,密度即为各成分质量之和除以总体积Vn。各成分质量,如CO2之质量为 VCO244441(CO2)%Vn22.422.4100 g湿空气 Lw(10.00124gnH2O)Lnm3/m

3ρ44(CO2)%18(H2O)%64(SO2)%28(N2)%32(O2)%022.4100 VwnVn0.00124ggH2OLn

式中 —1m3干空气的饱和水蒸汽量,g/m3 2.3.2 固、液体燃料的燃烧计算

可燃组成及其燃烧反应方程式列表4-5 P214 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

C + O2 = CO2 1 : 1 : 1

w(C)yw(C)yw(C)y12

121.空气消耗量 理论空气消耗量

yyL4.76222.4w(C)y)y%%w(S)%w(O)%0w(H1001243232 m3/kg 

实际空气消耗量 LnnL30 m/kg 2.燃烧产物量 理论燃烧产物量

yyyyyV%%%%%022.4100w(C)w(H)w(S)w(N)w(W)1223228180.79L0实际燃烧产物量 V3nV0(n1)L0 m/kg 3.燃烧产物成分 式(4-26)P215 4.燃烧产物密度

m3/kg ρ044(CO2)%18(H2O)%64(SO2)%28(N2)%32(O2)%22.4100

3m/kg

2.3.3 空气消耗系数

n是控制燃烧n

1.影响n的因素(1)燃料的种类

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固体燃料(2)燃料的准备

燃烧前的加工、粉碎或雾化程度。质量n(3)燃烧设备的构造

影响燃料与空气的混合。2.n对热工过程的影响

(1)VnLnL0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

Ln燃料一定,n Ln(2)燃烧温度

n n

供风系统(鼓风机)排烟系统(烟囱)

V Ln 温度

n 不完全燃烧 温度

(3)燃烧产物成分

n(N2)(O2)(CO2)(H2O)gEg

(4)热损失

n Ln 热损失(5)燃料利用系数

n Ln热损失  燃料利用系数 

n不完全燃烧 燃料利用系数 燃料浪费

n值过大过小都不利,一般选择原则是:在保证最大 程度完全燃烧的前提下,n越小越好。3.n的计算 设计时 经验选取

生产时 依据燃烧产物成分的分析来计算,以求

在操作过程中调节空气量达到最佳n值。燃烧过程最佳控制 nn最佳 计算原理:物质平衡 氧平衡 氮平衡 教学章节:2.3 燃烧温度的计算

教学内容:1.掌握燃烧温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会计算理论燃烧温度和实际燃烧温度。

3.掌握影响燃烧温度的因素及提高燃烧温度的措施。

重点难点:影响燃烧温度的因素。

理论燃烧温度的计算。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1.燃烧温度的概念

冶金炉多在高温下工作,炉内温度的高低是保证炉子工作的重要条件。取决于燃烧温度(燃烧产物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与燃料的种类、成分、燃烧条件和传热条件等有关。热收入与热支出的平衡关系:

收入>支出 温度

收入<支出 温度

收入=支出 稳定

(1)热平衡(1kg或1m3燃料)

热收入1)燃料燃烧的化学热QDw 种类、成分

2)空气预热带入的物理热Qa Qa=Lacata 3)煤气预热带入的物理热Qf Qf= cf tf 热支出1)燃烧产物的热含量Qcp Qcp=Vnccptcp 2)燃烧产物传给周围物体的热量Qt·c 包括传

给被加热物体的热及传给炉壁等而散失的热。

3)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i 包括化学不完全燃

烧和 机械不完全燃烧

4)高温下燃烧产物(CO2 H2O)热分解所

吸收的热量Qt·d 热平衡方程式:

QDw+Qa+Qf=Vnccptcp+Qt·c+Qi+Qt·d 则

tcp—实际燃烧条件下燃烧产物温度,也称实际燃烧温度。不能用此式直接计算

tcpQDwQaQfQtcQiQtdVnCcptcp,因 ccpQtcQtd与tcp有关。

2.燃烧温度的表示方法(1)绝热燃烧温度tK

绝热理论燃烧温度、燃料的发热度。无热损失

tQDwQaQfK

VnCcp理想化概念,用于分析有用能。(2)量热计式温度tc 燃料发热量 tcQDwVnCcp评价燃料质量(3)理论燃烧温度tth 绝热平衡燃烧温度。

理想条件下:不向外散热 Qtc0

完全燃烧 Qi0

tQfQtdthQDwQaV

nCcp燃料燃烧过程的指标。(4)实际燃烧温度

式中 η—炉温系数,决定于炉子类型,其经验值可查表4-9。理论tth>实际tr>炉子温度 3.燃烧温度的计算(1)理论燃烧温度的计算

简化计算:当温度<2100℃,空气作辅助燃剂,tQDwLncatacftfthVnCcp

令 icp=Ccptth

Qtd0 则 icpQDwLnCatacftfiliaifVnVnVn图解法icp燃烧产物中过剩空气的百分含量 VLLnL0100%Vn查i-t图 tthtrP224 计算tr>要求炉温,满足生产需要。否则,选择

ttaf QDw燃料、n(2)绝热燃烧温度tK的计算

试算法:1)计算icp

2)假设t1及t2,据燃烧产物成分计算i1及i2 i1 icp i2 t1 tk=? t2 3)内差法

4)影响燃烧温度的因素

QDwLncatacftfQtcQiQtd tcpVnCcp(1)燃料的发热量

综合影响

QDW tcp高温炉,选择发热量高的优质燃料。

(2)空气、煤气的预热

tftcp低热值煤气,利用烟气余热。

(3)空气消耗系数

nVntcp

n不完全燃烧 Qitcp

一般选择原则是:在保证最大程度完全燃烧的前提下,n越小越好。(4)燃烧过程的热损失

Qtctcp隔热保温(5)富氧鼓风

在助燃空气中加入氧气,Vn(产物中(N2))tcp28-30%

第二篇:沈阳市生物质颗粒燃料及锅炉推广技术规范

沈阳市生物质颗粒燃料及锅炉推广技术规范

(暂 行)

第一条 为优化我市能源结构,发展可持续能源,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及《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等标准制定本技术规范。

第二条 本技术规范主要适用于我市二环以外地区2吨以下原煤散烧锅炉的替代。

第三条 本技术规范所指的生物质颗粒燃料,是指将秸秆或农业加工残余物、林木业加工残余物经干燥、粉碎到一定粒度后,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压力条件下,挤压成的颗粒状固体燃料。由于其具有节能、环保等特征,基本可视为一种清洁燃料。

第四条 本技术规范所指的生物质锅炉是适用于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专用锅炉,不允许烧煤及其它燃料。新安装生物质锅炉的,所替代下来的燃煤锅炉必须拆除;改造的生物质锅炉,只允许燃烧生物质颗粒燃料。

第五条 在生物质颗粒燃料及锅炉的推广工作中,市环保局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对生物质锅炉的安装及使用、燃料的生产及销售等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生物质颗粒燃料及锅炉的生产,应符合本技术规范的技术指标要求。

第六条 生物质颗粒燃料及锅炉的生产、经销企业必须在市环保局进行备案登记。通过备案登记制度,市环保局对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质量及锅炉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协调解决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七条 生物质锅炉备案登记需要提供安全、节能、质量监督等相关部门的认定文件,在符合相关行业管理规定的前提下,方可备案登记。

第八条 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单位必须提交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定期检测报告。生物质颗粒燃料应满足如下指标:水份≤9.0%,密度0.8-1.2t/?m3,灰份≤10.0%,热值不低于3750千卡/公斤。

第九条 投资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的厂商,厂址选择要避免噪声扰民。燃料生产要具有50%年产量的产品仓储空间及1倍产量以上的原材料仓储空间。

第十条 鼓励建设大型物流交换中心,保证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存储和供应。生物质颗粒燃料应采用25kg/1000kg塑编袋包装,并标明原料及燃料参数指标;生物质颗粒燃料禁止散装运输,储存周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

第十一条 生物质锅炉生产单位必须出具生物质锅炉技术监督检验报告。生物质锅炉必须满足如下指标:立式锅炉热效率不低于75%,卧式锅炉热效率不低于80%,排烟黑度小于林格曼I级,烟尘、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达到一类区II时段标准(80mg/m3)。锅炉其它技术参数、规程、技术条件达到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

第十二条 由燃煤锅炉改造生物质锅炉的,必须由具有资质的锅炉生产厂家承担,改造后通过技术监督部门鉴定,检测指标满足本技术规范第十一条指标规定的,备案后方可投入使用,严禁私自进行燃煤锅炉的改造。

第十三条 生物质锅炉使用单位应严格锅炉管理工作,并对司炉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司炉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锅炉,避免违反规程造成污染物排放量增加。

第十四条 生物质锅炉使用单位应加强对炉灰(渣)的管理。对炉灰(渣)进行袋装,并由燃料供应单位负责回收,禁止撒落堆放及当作垃圾排放。

第十五条 本技术规范是我市推广生物质颗粒燃料及锅炉的技术规范,由沈阳市环保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第六、七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及应用单元知识小结

第四篇: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

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从拉瓦锡的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以燃烧的蜡烛为对象进行探究。2.能仔细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3.能够利用拉瓦锡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鉴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深入思考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乐于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探究。2.能仔细观察、尊重证据,感受美妙的、多样的、有规律的物质变化。科学知识:

1.知道蜡烛燃烧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产生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并初步知道物质不灭的原理。

2.知道蜡烛燃烧中伴随的熔化是可逆的变化过程,而燃烧并产生二氧化碳的变化过程则是不可逆的。

3.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鉴别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和内容分析: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物质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科学课重要的研究内容。在四年级上册“水的变化”单元中,学生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对物质形态的变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变化,使他们知道:物质的变化过程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这是前面两小节中已经学过的内容。)同时,还将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燃烧的蜡烛》主要是综合应用,既有可逆变化过程又有不可逆变化过程,既有形态上的变化又有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同时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板书设计: 燃烧的蜡烛 形态变化 变短 不变

产生新物质 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燃烧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能燃烧?你觉得这些东西在燃烧后会有什么现象产生?

刚才很多孩子都说到东西燃烧后就减少了,甚至是没有了。在三百多年前,有一位法国科学家,他叫拉瓦锡,他对燃烧也非常感兴趣,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孩子们,想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吗?那咱们打开书56页自由地读一读。

你从拉瓦锡的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在拉瓦锡的实验中物质燃烧后它的总重量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我们却认为东西燃烧后重量减少了。到底是我们的感知对,还是拉瓦锡的实验对?要知道这个结论我们该怎么办呢?(实验。)对,实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实验。老师已经将材料给大家准备好了,请组长赶快打开让大家看看吧!聪明的孩子,根据老师带来的材料,你认为用什么材料来进行探究呢?(蜡烛。)用蜡烛来探究什么呢?(燃烧现象。)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燃烧的蜡烛。

(二)在实验中观察蜡烛燃烧前及燃烧中的变化

怎么探究呢?同学们有没有最好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要认真观察燃烧前后蜡烛的变化。)1.观察燃烧前的蜡烛。

如果不观察燃烧前的蜡烛,又怎么知道蜡烛燃烧后的变化呢?没有对比就没有变化。(板书:变化)所以我们应该先观察燃烧前的蜡烛。在观察时,我们可以通过看、闻、摸等方法,并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你认为需要多少时间?(最多2分钟。)赶快开始吧!(时间到,我们先不作交流。)2.观察燃烧中的蜡烛。下面我们要做点燃蜡烛,你认为点燃时要注意什么?如果不小心失火了,赶快用老师准备的湿毛巾来灭火。在这里老师也要提醒大家:点燃其中的一支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教师示范)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准备交流,赶快实验吧!学生观察并记录。

小组选人到讲台上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固态蜡受热变成液态蜡,液态蜡冷却后又变成固态蜡,像这种变化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可逆的变化过程。它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板书形态变化。)

(三)蜡烛燃烧后的结果鉴定

刚才孩子们还发现蜡烛变短了,说明它被燃烧了,猜一猜:燃烧掉的蜡烛变成了什么?(学生猜测。)下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杯澄清的石灰水,请看实验步骤,大家读一读。

1、将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一洁净的烧杯里,使杯壁上留有石灰水滴。

2、将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

3、观察杯壁上石灰水的变化。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板书新物质。)师:你们想知道这个新物质是什么吗?

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本第58页的“拉瓦锡的研究”。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这种新的物质就是二氧化碳)其实就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变化,二氧化碳还能不能变回蜡烛呢?(不能)像这种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变化过程。

师:蜡烛燃烧后就不见了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着重认识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可逆的变化,也有不可逆的变化)你现在还认为东西燃烧后就减少了吗?

孩子们,在自然界里,有的变化只是形态上的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比如蜡烛熔化;有的变化则会产生新的物质,比如蜡烛燃烧。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变化能产生新物质的吗?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每一次教学研究活动,都让我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受益非浅!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出物质燃烧后重量就减少了甚至是没有了,与大科学家拉瓦锡的实验物质燃烧后总重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形成对比,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分析、得出结论。将“猜想”不仅用于科学探究的环节中,还用于教学实验的猜想,对教学环节的猜想中,充分培养学生根据一定的材料、一定的情景进行分析推理、合理猜想。如:当学生看到了材料后,让学生猜想今天要用什么材料探究什么现象,当学生观察完燃烧前的蜡烛后,让学生猜想下一步要做什么等。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规范学生的实验,收到很好的效果。当然,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它正是我研究的新起点。课例点评:

推荐评价:《燃烧的蜡烛》是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易琴老师的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科学课的特点,较好地突出了小学科学课分年段的教学重点,较好地表现了自己对湘教版科学教材编写特点的正确理解,较好地照顾了教材本身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在教学时,注重科学课的科学性,在启发学生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规范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注意生成性问题的解决,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材的使用上,既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又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学生思维调动上,既考虑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又能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与表达。综上所述,本课例为体现新课程理念与科学课标精神的优秀课例。

第五篇:《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

《燃烧的蜡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从拉瓦锡的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以燃烧的蜡烛为对象进行探究。

2.能仔细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3.能够利用拉瓦锡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鉴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深入思考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乐于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探究。2.能仔细观察、尊重证据,感受美妙的、多样的、有规律的物质变化。科学知识

1.知道蜡烛燃烧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产生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并初步知道物质不灭的原理。

2.知道蜡烛燃烧中伴随的熔化是可逆的变化过程,而燃烧并产生二氧化碳的变化过程则是不可逆的。

3.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鉴别二氧化碳气体。

教学准备

一小截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的石灰水。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提出问题——燃烧中,物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教师讲述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关于燃烧的科学实验。

启发学生思考:密闭容器里木炭燃烧完后,总重量为什么没有改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二.活动 蜡烛的变化

1.观察:要求学生按照“蜡烛燃烧前”→“ 蜡烛燃烧中”→“蜡烛燃烧后的结果鉴定”的顺序来进行:

提示:在蜡烛的燃烧过程中,要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还要闻一闻燃烧过程中有什么气味,并用自己的方法来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情况。

2.学生实验观察。

3.鉴别蜡烛燃烧时所产生的气体。4.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烧杯壁上澄清的石灰水滴变成乳白色)

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中提供的“拉瓦锡的研究”,指导学生认识到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知道是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发生了变化。

5.对整个单元所学的物质的变化进行总结。

下载教学章节燃料及燃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章节燃料及燃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课题1《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1、了解燃烧,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2、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增强了动手实验能力。3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及实验观察实......

    常见化学反应--燃烧 教学设计

    常见化学反应----燃烧 一、指导思想: 运用课前预习,课中探究归纳,课后巩固三部分完成本节的知识学习。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种方式,更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有效途......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1 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燃烧和灭火”的课题为中心,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现象等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讲台、实物、图片及实验等各种......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骨干教师教学设计体例: 课题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兴城市旧门学校:周全军 一、设计思路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学校: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岑松江夫人小学姓名:梁焕明 邮编:528315 QQ826117246 电话:***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教师成家庆 通过“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让我体会到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课件等手段的确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教学内容分析: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而研究燃烧的条件,在内容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范文1 1、教学目标的设置:“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设置主要体现在“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以及“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这两点充分围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