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见化学反应--燃烧 教学设计
常见化学反应----燃烧
一、指导思想:
运用课前预习,课中探究归纳,课后巩固三部分完成本节的知识学习。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种方式,更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通过先学后教,给学习提供支撑。针对每节课所要解决的若干个知识点,精心选取支撑这些知识点的素材,录制 “微课”(微课视频)或者发送预习内容,供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课前预习,以帮助学生完成某个知识概念的理解与建构。学生在预习学习中难免会产生疑问,便带着迫切求知的渴望进入课堂,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在课堂学习中,教师精心准备好上课内容,创建富有活力的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学会归纳总结。课后习题的练习,注重学生对其知识的运用,能解释生活实际问题,并能让学生明确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并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利用预习学习,实验学习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兴趣;
2、通过活动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2、通过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拓展,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
难点:探究讨论燃烧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以及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对比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实验器材(蜡烛,火柴,酒精灯,小石块,木炭,棉球,烧杯,手帕,酒精,镊子等)
课前预习部分 【预习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重点)
2,初步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难点)★预习学习过程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什么是燃烧?燃烧有什么条件?
学生预习并填写课本p92 表4-1 物质的燃烧 观看微课视频
1.白磷红磷的燃烧 或者
2.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预习思考题】
1,物质与 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2,可燃物与 发生的一种剧烈的 氧化反应叫做燃烧。3,请在填写燃烧需要的条件。
(1);(2);(3);
附 思考题答案: 1,氧
2,氧气,发光,放热
3、要有可燃物、要有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预习知识应用】(检测题)
1、《 三国演义》中的 “ 赤壁之战 ”,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 “ 借 ” 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 “ 火箭 ” 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 火箭 ” 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
(3)孔明 “ 借 ” 来的 “ 东风 ” 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使火势更旺。
附【答案点拨】
本题要 “ 用燃烧三要素回答 ”
(1)“ 火箭 ” 能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满足使木船着火燃烧的所有条件.故答: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2)部分船只逃脱,相当于 “ 移走可燃物 ”,破坏了燃烧所需要满足的条件,这些逃脱的船只没被烧掉.故答:移走可燃物;
(3)随着风吹空气流动,使火场得到氧气补充,燃烧更加剧烈故答:充足的氧气。
预习扩展天地
小红同学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她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它们都能在空气中燃烧.小红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1)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_____;
(2)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_____;
(3)如果要使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小红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
同学们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课堂学习中加以解决
四、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燃烧,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温暖,而且也给我们带来了痛苦,例如812天津爆炸事件。那么失控的燃烧到底是如何造成的?通过这节课学习,让我们更好的利用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学生倾听,思考
联系天津爆炸实际情境,很好的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
【板书】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展示图片】
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 学生回答
碳、铁、镁、蜡烛、硫、磷、等物质的燃烧现象 【学生讨论】
再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重新理解归纳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剧烈、有新物质生成。【板书】
1、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教师强调】 发光、发热、剧烈、化学反应
【设疑】 在生活中我们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现象,如野炊时,要点燃篝火必须先要用纸片进行引燃;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树枝压得太紧,火容易熄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下面,泥土却“安然无恙”,不为火所动。我们如何来解释上述现象?看来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 【过渡】 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板书】
一、燃烧的条件:
【学生分组实验】 分三个组进行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1】 将分别蘸有酒精和水的小棉花球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教师巡视,矫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交流讨论】
实验小组发言,实验现象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结论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即可燃物。进而举例哪些物质是可燃物,哪些物质不是可燃物。【实验2】 点燃两支小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教师巡视,矫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罩住的蜡烛逐渐熄灭,另一支正常燃烧。结论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教师对燃烧概念进行充实】 指出该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燃烧是氧化反应的实质)
【实验3】 分别点燃一根小木条和一个小煤块,观察哪个更容易被点燃,分析比较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小木条更容易被点燃。结论是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温度不同。
【教师】 引导学生得出着火点的概念,通过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列表,知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
【交流讨论】 结论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学生重新理解燃烧的条件
【板书】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三个条件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同时成立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缺一不可
【演示实验】 对燃烧的条件做进一步研究论证
烧不坏的手帕实验
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对燃烧的发生有更清楚的认识。
【设问】 怎样点燃木柴、火柴、蜡烛、蜂窝煤?为什么点燃方式不同? 【学生】 讨论、得出结论。【小结】
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进一步加深印象,并强调这三个条件共同构成“火三角”。
【课堂练习与巩固】:
1、课本P93 交流与讨论
2、用所学知识来加以解释生活中生煤炉或者野炊是将树枝架空点燃。
板书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一、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缺一不可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同时成立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材的安排是先预习,然后从燃烧现象和实验入手,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我在备课时考虑,学生在生活中和前期的化学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也具备一定的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如果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感性认识、知识和能力储备,抛开课本的教师演示实验进行探究的做法,做一个思维的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起新知识,然后把实验设计和操作都交给学生,从思维上提高一个层次,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预习有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反应现象等各方面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得到燃烧的共同特点,之后,请学生将这些共同特点整理为一句话,即可得到燃烧的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课前实验视频观看,推导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就是水到渠成的了。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学生自主研究实验燃烧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指导。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学生通过已有的各种储备,在回顾预习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整理的过程就是让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不仅如此,课堂上肯定学生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极大的鼓舞了学生,让他们从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和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第二篇: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设计
化学必修四 2.1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2)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思维学习化学反应速率。(2)通过课堂实例,开拓学生从定量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
(3)通过讨论测量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化学实验的喜悦,培养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求实精神。(2)初步学会从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自学法、实验法、启发式、讨论法、观察法、练习法、归纳法、合作法、拓展法 ◆【教学媒体】实验操作、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教学流程】
Part 1 感知化学反应的快慢
环节一:导课
引课:同学们回答的真快,今天我们就是要来研究与快慢有关的化学反应速率。
到目前为止,化学反应原理依然是化学领域中最具有魅力和挑战性的。据不完全统计,诺贝尔化学奖有三次获得是与反应方向有关,三次是与反应快慢有关,两次是与反应限度有关。
以上三位科学家研究化学反应速率而获得诺贝尔奖。今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应速率。PPT展示三个科学家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2)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环节二:感知化学反应的快慢 视频感知: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你了解下列化学变化过程进行的快慢吗?请看视频: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的反应我们希望其反应速率越快越好,有的反应我们希望其反应速率越慢越好。所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尽可能的随我们的意向而改变,这就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之所在。过渡:接下来,同学们愿不愿意通过实验再一次感知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快慢了? 实验感知:
师:接下来我们以锌与不同浓度硫酸反应为例。1.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锌粒
2.分别同时加入3mL 1mol/L、2mol/L 硫酸溶液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药品使用时,除硫酸浓度不同外,其余用量均相同。观察现象时,可以从溶液、固体、气体也就是俗称的“海”“陆”“空”三方面去观察。开始实验。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的实验成果?
问1:哪种浓度的酸与镁条反应快?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2mol/L硫酸反应较快,因为放出气泡多,温度更高,锌溶解更快.....师:同学们同意吗?非常好,请坐。然而仅从定性的角度去比较和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是模糊的、不够准确的,那如何进行定量测定了? 问2:此反应可测定哪些具体的量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 接下来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本小组的方案,进行分享。
请以Zn+H2SO4=ZnSO4+H2↑反应为原理,此反应可以通过测定哪些具体的量来比较反应的快慢?(若有更多方法,请自行补充在后面)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师:哪位小组代表分享你们组的观点?
生:相同时间内收集H2体积的多少;产生相同体积的H2所耗时间的多少;相同时间内测量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测量锌粒质量变化,相同时间内溶液温度变化等。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很好,请坐,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其实科学家在研究化学反应速率时,也是从这些方面进行思考的,同学们非常棒。接下来请看到教材P18,看看同学们的想法和科学家的想法有没有高度的相似了?一起阅读这段:化学反应的速率.....Part 2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师: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测定化学反应的方法有很多,接下来我们从同学们提供的方法中选择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测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所需时间。师:如何将方法设计成实验方案了? 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明确实验目的
二、设计实验原理
三、选择实验药品、仪器
四、设计实验步骤:要求简便、可行、安全、精确
五、预测实验结果
六、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处理
请同学们围绕目的、原理、药品仪器、实验步骤四个方面进行思考,时间3分钟,待会派代表表述实验方案,开始讨论。
师:同学们真棒,和书上提供的方案一致,请看到教材实验2-1。老师放PPT,展示目的、原理、药品、仪器、实验步骤。请看视频 方案一:
1.将2g锌粒固定在针筒的活塞处;
2.分别同时向针筒中吸入20ml不同浓度硫酸溶液; 3.同时将针筒倒立,使锌粒与硫酸接触应.方案二:
1.安装两套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2.在锥形瓶内各盛有2g锌粒,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ml1mol/L和40ml4mol/L硫酸溶液; 3.记录收集10ml氢气所用时间。
Part 3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提问:如何计算此反应的反应速率?请同学们
自学教材P17回顾化学反应速率相关内容
写出该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 小组讨论,形成结果
点评:为何不用锌表示此化学反应速率?为何不用氢气?氢气未在溶液体系,随着活塞的移动,氢气体积在变化。浓度不便判断。
阐述此反应能否直接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其反应速率?
请再次看到教材P17,浓度变化,此反应氢气浓度是多少?活塞在移动,氢气浓度不变判断。气体适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问:此反应可用其他哪些物质浓度变化表示? 如何进行转化。
根据计算结果,同学们可发现什么规律?
提问:任一化学反应中用各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计量数之比? 接下来看到教材P17,通过例题再练习。同学们可还观察到哪些规律?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值不同,但意义相同。
Part 4 科学手段测量化学反应速率
过渡:科学改变世界,速率影响生活,对于化学反应速率测定技术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进行!
可以利用温度传感器测温度变化,PH检测仪测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电导率仪测电导性、分光测色仪测颜色深浅等。在课堂上老师不做过多阐述,留了相应网址,同学们可以下来学习、研究。接下来我们用温度传感器,测溶液中温度变化。同学们愿不愿意? 师: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总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希望同学们沿着科学家的脚步,永远在路上,继续前行。
第三篇:《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苏教版化学必修2专题2第1单元(第1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学生只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是整体性的质变过程。结合现代教学理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围绕“收获者”即学生为中心展开,体现“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基于以上思想,本节教学设计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选自苏教版化学2专题二第一单元第一节,是必修二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不仅要从定性角度对它进行考量,还需要从定量角度进行分析。本节课就是从定量的角度,提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更深入和全面。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打下基础,是化学反应平衡的重要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
【学情分析】
高一第二个学期的学生已经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了定性的了解,但是还不知道如何定量的描述化学反应快慢。学生的抽象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是很完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达式,认识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实验现象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化学实验的喜悦,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
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等方法
【教学用具】
仪器: 烧杯、试管、砂纸、酒精灯
药品:镁条、铁片,0.5mol·L-1盐酸,12%过氧化氢溶液,4%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0.2 mol·L-1氯化铁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每天过来上学,有的同学起得早,到学校也早,有的同学起得早,但到学校就比较迟,这个跟每个人的速度有关。那么,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是否也有快慢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
【教师】请同学们说说看,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哪些是进行比较快的?哪些是进行比较慢的? 【学生】。。。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ppt】炸药爆炸、金属锈蚀、溶洞形成、溶液中的离子反应、镁条燃烧、食物腐败、塑料老化„„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来真实感受一下化学反应的快慢
【演示实验】相同大小的镁条和铁片与等量稀HCl反应,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都有气体放出,但镁条与盐酸产生气体更快。
设计意图: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一开始就演示一个实验,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介绍概念,展开新课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这些化学反应的快慢?你能举出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有哪些定性的观察方法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冒气泡的快慢、颜色改变、固体的减少、浑浊程度、温度变化等
【教师】那么化学反应速率应该如何定量表示呢? 【对比】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
【板书】
1、概念: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教师】化学中因很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因此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量来表示。
【板书】
2、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3、表达式: 单位:mol/(L·min)、mol/(L·s)、mol/(L·h)【教师】我们通过几道练习来熟悉一下这个概念 【ppt】习题 【教师】通过习题,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同一反应, 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计量系数之比
设计意图:布鲁纳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知道了的知识。有效的知识回顾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预热。而通过给出新概念→自学总结→巩固练习的方法,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
环节三: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有快慢,那么化学反应速率跟什么因素有关? 【讨论】决定某化学反应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外界条件能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即内因和外因是怎样的关系?
【教师】通过最开始的实验,我们其实可以确定,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教师】外因呢,我们则通过实验来探究
【实验探究】
1、取两支大试管,各加入5ml 12%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一支用水浴加热,观察比较
2、取两支大试管,各加入5ml 4%的过氧化氢溶液,用药匙向其中一支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变化
3、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加入5ml 4%、5ml 12%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各加入几-1滴0.2 mol·L氯化铁溶液,观察气泡生成快慢。【教师】请一位同学说说看实验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ppt】书本上的表2-1 【教师】总结出结论
【板书】外界条件影响:温度、浓度、催化剂、压强、固体反应物接触面积等。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也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环节四:课堂小结,复习巩固
【ppt】简单总结回顾 【ppt】习题
设计意图:利用最后的黄金两分钟时间,对整个教学内容做一个简单回顾,并通过几道习题加以巩固,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3、表达式:
单位:mol/(L·min)、mol/(L·s)、mol/(L·h)
4、同一反应, 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计量系数之比 aA + bB = cC + dD V(A): V(B): V(C): V(D)= a : b : c : d
5、决定因素(内因):化学反应速率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6、外界条件影响:温度、浓度、催化剂、压强、固体反应物接触面积等。
第四篇: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
内蒙古包头市蒙古族中学化学组 高宇
摘要
高二年级开始学习选修四的内容,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原理当中化学反应的一个基础知识,在高一阶段必修II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平衡的简单知识,所以在这一部分当中,我们只需要简单的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些关联。比如说化学反应速率当中的规律: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等等。
关键词: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计量数 自主学习限时训练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以及表示方法,通过实例进行总结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及特征。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案导入,以学生思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进行教学。1.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2 学情分析
学生在复习本节课之前,已经系统的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迫于知识繁杂、时间已久和新知识冲击等因素,大部分学生已经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遗忘,所以进行全新的导入是允许的。3 教学过程 3.1 教学准备
本节课教学准备需要学生在课程上与教师互动并完成教学内容,主要以学生思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3.2 教学实施
3.2.1 提出化学反应速率主导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跑步、走步都拥有速率;在化学世界当中,同样有对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我们之前仅仅“快慢”来形容化学反应的速率。请思考化学反应速率和什么物理量有关。
给予学生三分钟时间,在本段时间内,教师要努力维护一个安静的思考环境,同时要深入到学生中,通过观察确定学生问题所在。收集问题后,一一记录,以备后期问题诊断。
3.2.2 提出子问题,以帮助学生思考
1.1请思考跑步速率是如何测量的?
1.2请通过跑步速率的方法来思考化学反应速率应该如何测量。
学生通过生活实例以及物理知识可以基本总结出速率如何进行计算,从而导出化学反应速率如何计算。
3.2.3 给出化学反应速率正确的表示方法
3.2.4 提供习题进行练习在密闭容器中,合成氨的反应N2+3H2⇌2NH3,反应前N2的浓度为8mol/L,H2的浓度为20mol/L,反应5min后N2的浓度为6mol/L,在这个反应中N2浓度的变化△C(N2)=2mol/L,时间的变化为△t=5min。2.1上述例题N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多少?
2.2 用H2表示该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需要用到的物理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2.1 如果该密闭容器体积为V L,N2减少了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同时消耗H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2.2.2 在这个反应中,H2浓度的变化△C(H2)=________mol/L 2.2.3 用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多少?
2.3 同理,请用NH3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2.3.1 如果该密闭容器体积为V L,NH3增加了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2.3.2 在这个反应中,H2浓度的变化△C(NH3)=________mol/L 2.2.3 用NH3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多少?
通过习题总结方法,让学生加深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3.2.5 相同习题,学生自主完成。反应2SO2+O2⇌2SO3经过5s后,SO2的浓度减少了0.4mol/L。请分别用SO2、O2、SO3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
3.2.6 学生通过两道习题进行总结 通过2和3俩个实例,我们可以去观察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不同的物质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
3.2.7 通过PPT给出正确的答案
3.2.8 学生小结
通过学生自己说出本节课内容学习到什么或者哪里还不懂,了解并进行统计。
最后给出简单总结。教学反思
化学反应速率是需要不断的进行应用才能够理解的内容,所以本节课内容不在于知识点讲解多少,在于让学生自己多加练习,从而学会并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并且通过不断的练习,从练习中自主的总结出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点和规律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作出如下反思:
1、学生对练习过程中某些知识点的遗忘有点多,应该在题前给予一定的定向复习。
2、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理解应该比较完善,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解题也比较熟练,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3、限时练习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紧迫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以后应该多加以应用。
第五篇:《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课题1《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1、了解燃烧,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2、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增强了动手实验能力。
3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及实验观察实验。
过程与方法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通过假设、观察,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并能对所学的知识迁移,能运用到实际中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在师生活动中,增加情感交流,使学生保持乐观的学习态度。
2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3、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化学信息,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白磷、红磷、热水、蜡烛、碳酸钠、稀盐酸、火柴、薄铜片、导管、烧杯和细口瓶。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燃烧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节化学世界。顺势揭示课题 :《燃烧和灭火》。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燃烧的特征和本质。
2、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能说出二者的联系。
3、知道常见失火的灭火方法。2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的自学课本128-132页的内容,结合实验,然后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来回答,看谁回答的最准确。
写出镁、铁和磷燃烧的红化学方程式,再结合导学中的图片,说出燃烧有哪些特征?什么是燃烧?
依据上述所学,你能推出燃烧的条件有哪些吗?
观察燃烧条件实验,回答129页问题后,再指出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完成灭火原理的探究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作出实验分析。指出火灾实例的灭火方法,说出火灾中自救措施。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⑴、学生依据自学指导,自主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⑵、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有秩序地交流自学情况;难度较大的能够展开讨论,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⑶、教师做好巡视,学生在讨论阶段,教师针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争论分歧适时进行针对性指导。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成果检测 交流释疑
⑴
1、每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回答其中的一个问题。
2、不同意见的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
3、有难度的问题教师点拔讲解。
(一)燃烧的含义。
11、写出镁、铁和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2、结合燃烧现象的图片,说出燃烧有哪些特征?
33、什么是燃烧?
(二)燃烧的条件
11、依据上述所学,你能推出燃烧的条件有哪些吗?(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发展学生的思维。)
22、观察燃烧条件实验,回答129页问题。
33、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
44、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有不足吗?(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思考,不迷信教材权威,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三)灭火原理
依据燃烧蜡烛的灭火试验,描述实验现象,作出实验分析,最后总结出灭火原理。依据实例找出灭火方法,总结火灾中自救措施。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1归纳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疑惑。当堂训练。
11、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用扇子扇炉火,炉火更旺,其原因是()。
A3、空气流动使蜡烛接触的氧气减少 B.空气流动带走燃烧的热量使烛火的温度低于蜡的着火点 C.炉中燃烧物量大,放热多,空气流通不致使炉温降低很多,却使供给的空气增加 D.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其原理是。
44、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把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请你再举两种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
布置作业
课本135页第2题和第6题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含义
2、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
(三)达到着火点。燃烧三个条件之间的关系: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灭火原理灭火的根本:破坏燃烧的条件。
三、常见灭火方法和自救措施 教学反思:
本课题知识较为简单,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学习的主要障碍点在于着火点的认识,通常大多数学生理解灭火原理时会把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误认为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容易混淆。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燃烧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节化学世界。顺势揭示课题 :《燃烧和灭火》。
利用活动教学原理,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充分利用展台、图片、实验以及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思路为:
1、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分组实验,讨论与交流,感悟燃烧的条件。
2、学生观察实验并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
3、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4、观看图片以及课件,了解家庭火灾时的一般灭火方法以及如何从火场中逃生的技巧。培养两种学习,1、探究学习:在实验交流中探究学习;
2、合作学习:在实践合作中交流学习。
利用活动教学原理,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充分利用展台、图片、实验以及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思路为:
1、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分组实验,讨论与交流,感悟燃烧的条件。
2、学生观察实验并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
3、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4、观看图片以及课件,了解家庭火灾时的一般灭火方法以及如何从火场中逃生的技巧。培养两种学习,1、探究学习:在实验交流中探究学习;
2、合作学习:在实践合作中交流学习。
利用活动教学原理,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充分利用展台、图片、实验以及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思路为:
1、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分组实验,讨论与交流,感悟燃烧的条件。
2、学生观察实验并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
3、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4、观看图片以及课件,了解家庭火灾时的一般灭火方法以及如何从火场中逃生的技巧。培养两种学习,1、探究学习:在实验交流中探究学习;
2、合作学习:在实践合作中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