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丰年节》教案

时间:2019-05-15 07:5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山族丰年节》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山族丰年节》教案》。

第一篇:《高山族丰年节》教案

《高山族丰年节》教案

教材简析

56个民族56朵花,台湾省的高山族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课文介绍了高山族的居住地和高山族人民欢庆丰年节、跳舂米舞的热烈场面,歌颂了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高山族人民。通过学习本文可使学生了解高山族特有的民俗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设计理念

按照“快乐读书屋”让学生略读课文的要求,本课设计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合作学习、互相交流,逐步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高山族是怎样庆祝丰年节的。

2.了解高山族的风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略读和根据需要搜集资料的能力。

4.认识本课“峦、顽、择”等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知道高山族是怎样庆祝丰年节的。

教学准备

收集高山族的其他资料和其他民族过传统节日的资料;歌曲《爱我中华》光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通过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歌声把学生带入“快乐读书屋四”———高山族丰年节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入学习情境。)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本课的生字用笔做上记号,并多读几遍。也可查字典解决自己不认识的字。

2?同桌轮流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同桌互查识字情况。

4.指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

5.学生汇报。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圈画生字,查字典,同桌正音,在语言环境中解决识字问题。)

三、精读感悟

(一)小组合作学习。

1.梳理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用多媒体出示。

(1)欢庆丰年节的目的是什么?应做哪些准备?怎样欢庆的?

(2)舂米舞是怎样的舞蹈?表演者是哪些人?穿什么服饰、准备什么道具,又是如何表演这个舞蹈的?

2.小组合作,探究上述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

4.学生再有感情地品读全文。

(二)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1.学生分类展示资料。

(1)高山族礼仪方面的资料。

(2)高山族服饰图片。

(3)高山族住所、婚姻、葬礼方面的资料。

(4)其他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

2.教师小结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

(利用最佳时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四、识记生字

(1)同桌互相检查。

(2)以读字卡的形式检查识字情况。

五、拓展阅读,延伸课外

1.课内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侗乡鼓楼》一文,读后回答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侗乡鼓楼的?

2.课外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第19课《藏北草原》,读后回答问题。

(适时适度将课外阅读引到课内,再将课内阅读引向课外,使学生真正体验到阅读的乐趣,逐步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和能力,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

第二篇:水果丰收了教案

《水果丰收了》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学会5以内的数的点数,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并能用手指正确表示实物的数量。

3、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3分钟)

同学们,老师经常说,人有两个宝,你们知道是什么嘛?(小手和大脑)我们的小手会做工,我们的大脑会思考,同学们,上课了,请和老师一起动动我们的小手吧

播放《小手拍拍》音乐(小手拍拍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堂(3分钟)

(实践活动图片)前段时间学校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好玩吗?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去郊游,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呢?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有很多水果也在秋天成熟了,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摘水果呢?让我们排好队一起去吧。(去郊游图片)

播放《去郊游》音乐

三、摘水果。(10分钟)

1、师:秋天到了,水果丰收了,同学们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水果图片)

2、师:我们一起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好吗?老师请每位小朋友摘一个你喜欢的水果。

3、摘好水果,师:水果娃娃上面还有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你摘的是几个圆点的水果?

四、送水果(12分钟)嘀嘀嘀,开来了汽车。

1、开来了几辆车?

2、小朋友们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用汽车把水果运回去吧!你想让你的水果坐那一辆汽车呢?

3、为汽车编号。

4、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你的水果是你个圆点,应该乘几号车呢? 请同学们把水果送到点数和数字一样多的汽车上吧

五、《神奇的手指》(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收获了满满的水果,你们开心吗?啊,我们今天收获了很多的水果,老师发现刚刚我们在数水果的时候是用我们的手指表示的,我们的手指真神奇啊,你们知道他们能变成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变一变吧

播放《神奇的手指》。

六、课堂小结(2分钟)

歌词:

小朋友,集合啦,我们就要出发了。赶快排好队,上车喽。汽车汽车嘟嘟响,我们大家准备好,背上我的小书包,我们出发了。

汽车汽车快快跑,路边小狗汪汪叫。去郊游去郊游,我们出发了。嘟嘟嘟嘟嘀嘀嘀,滴滴滴滴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滴滴滴滴(按鼻子)。

汽车汽车快快跑,树上小鸟渣渣叫,去郊游去郊游,我们出发了。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

第三篇:丰乐亭记教案

《丰乐亭记》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文章,并积累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

2、品味散文语言,联系作者创作的背景,说出作者写作的意图和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

①修既治滁之明年(已经)②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既然)③言未既(尽,完)④既而得尸于井(不就)

4、词类活用

①俯仰左右,顾而乐之(意动用法,以之为乐)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每天,天天名词作状语)③掇幽芳而荫乔木(名词作动词,荫庇,乘凉)④风霜冰雪(名词作动词,刮风,下霜,结冰,下雪)⑤遂书以名其亭焉。(名词作动词,命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译文:于是疏通泉水,凿开岩石,开辟出一块地方来建造亭子,从而和滁州人一道来这里游乐。(第一句应译出“疏”,第二句应译出“以为”,第三句译文应体现“往游其间”句式特点)(2)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译文:百姓在一生中接触不到外边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第一句应译出“外事”,第二句应译出“畎亩衣食”,第三句应译出“乐生送死”)(3)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译文: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有幸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应译出“所以”、“安”、“幸”)

三、思考讨论

1、第一节介绍了作者自己在滁州勤于政务和丰乐亭的环境。

讨论1:“明年”“始”在文章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我们学习过的《岳阳楼记》的开头有什么相似之处?

明确:作者初到滁州,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公务,待到第二年,丰收在望,才喘了一口气,句中“明年”“始”足以显现欧阳公之勤于政务。虽然有清泉只在“州南百步之近”,泉水是那样的甘甜可口,他也无暇顾及享受。同时,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里恐怕也包含了苦尽甘来的意味吧。和《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相似。讨论2:丰乐亭周围的环境怎么样?

明确:这里有山,有谷,有清泉,环境幽美,望之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

讨论3:作者疏导泉水和百姓一起去赏泉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什么作用?和他的《醉翁亭记》有相同之处吗?

明确:都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也是下文生发议论的基础。【学习时数】1课时

【课文分析】

《丰乐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后的作品,此文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无论是记述还是描绘,全文都是围绕“乐”而写:建亭取名为“乐”,是思乐;与滁人共游为“乐”,是享乐。乐在亭中,乐在山川,乐在和平安定的岁月。

一、导入新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名句,这位被贬官员纵情于清水秀水,“与民同乐”,其不凡的胸怀意所令人敬佩。今天我们学习他写于同一时期的《醉翁亭记》的姊妹篇《丰乐亭记》,走过这位千年古人,感受他崇高而丰沛的精神世界。

二、通过提问,解决文中字词。

1、通假字

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刬”通“铲”,铲除)

2、古今异义

(1)修既治滁之明年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因为本其山川

(古义:于是,就;今义:因果连词)

3、一词多义(1)始

①始饮滁水而甘

(才)

②燕赵之君,始有远虑,能守其土,义不赂秦(起初,开始)③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曾经)(2)爱

①又爱其俗之安闲(喜欢)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疼爱)③齐国虽偏小,我何爱一牛(吝惜,爱惜)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欣赏,爱慕)(3)既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导入(略)

二、思考讨论:

1、文章第二段从远处落笔写“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在这一节中作者介绍了几个历史事件?他的目的是什么?介绍历史事情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目的是为了与北宋初年天下太平的局面作对比,衬托如今生活平静富足。结合下文来看,这是一个伏笔,为下文的议论作好准备。着力叙写与之相反的“五代干戈”,正是为了衬托“丰乐太平”,同时为结尾点明“宣上恩德”的主旨伏笔。

2、第三段“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唤起读者思考,如今的安逸日子是怎样获得的。作者将功劳归于最高统治者的“功德”,显得很冠冕,实际在言语之问隐约透出一种忧患意识。

3、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和百姓一起去亭子那里游玩?他创作本文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明确:(1)“幸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句中的“幸”字,则是作者的自谦之词,从文章的第一句话可以知道,当地百姓生活富足离不开欧阳修为官的努力,这不是侥幸获取的结果,而是勤于官务的必然结果。

(2)丰年之乐,固然人人企盼,但社会安定“无事”是百姓生活安定的重要保障,没有安定的社会局面,即使有好的收成,怕也是没有心情来从容欣赏山水的,那么,要使今天的太平生活得以延续下去,加强国力,认真保卫宋朝的边疆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4、这篇文章构思巧妙,行文严谨,说说全文是如何紧扣题目“丰乐亭”三个字展开的。明确:本文第一段开门见山,劈首点题。然而写法不同一般。将文题“丰乐亭”三字,依次逐一点出:滁水“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点出“丰”;“俯仰左右,顾而乐之”,点出“乐”;末句“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点出“亭”字。第二段并不接写“丰乐亭”,而引出“昔太祖皇帝”(赵匡胤)平定滁州的往事。与第三段“今滁介于江淮之问„„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等内容暗合。第四段,直接第二、三段写今之滁州一派太平景象,突出“丰”而“乐”。此段仍紧扣“丰乐太平”展开,呼应第一段的“丰乐”,但“丰乐”的内涵已经巧妙转换。把“丰山美景可乐”的“丰乐”变换为太平时期“丰年之乐”和太守“与民同乐”之“丰乐”了。文章结尾点明题旨,交代亭的得名,也是紧扣“乐”字,照应第一段“丰”出于“丰山”之名,“乐”来自本山美景可乐的伏笔。

5、本文怎样多角度、深层面地写出“丰乐亭”的“乐”意?

明确:建亭取名为“乐”,是思乐;与滁人共游为“乐”,是享乐。乐在亭中,乐在山川,乐在和

平安定的岁月。

(提示:也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回答,处地之“乐”——自然与创造;处时之“乐” ——机遇与幸运;处人之“乐”——井然与融洽。)

三、课堂检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与人乐乐

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盖亦反其本矣 C、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能以足音辨人 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其日牛马嘶

答案:D(D都是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A.动词,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乐”;形容词,可译为“快乐”。B.动词,据语境及下句的“道”推断,可译为“叙写”“描绘”,但如译为“根据”,亦可通;名词,可译为“根本”,此处指王道。C.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意译为“率领”“带领”;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法,可译为“凭借”“依据”。)

2、下列每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丰乐亭所在地滁州“山川美’’和“风俗美”的一组是()A、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 而故老皆无在者 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而喜与予游也

C、向之凭恃险阻,划削消磨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答案:D(B、c项的前句不属于“山川美”,A项的后句不属于“风俗美”,可据此排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然”“涂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答案:A(文中是说滁州因处江淮之间,非通衢大邑,故四方商旅宾客皆不至。)

第四篇:孔府年节

孔府年节

孔府年节有一些和民间不同的地方,腊八。腊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支起大锅,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粗的,给当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个还给一斤馍馍;另一种是细的,用薏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这样的粥是供内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腊八这天派尼姑来要粥,要“盆头米”。

临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这时“烧火户”又来烧火,蒸各式各样的馒头。

大年三十整夜包饺子。府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大人给孩子送“压岁钱”,装在红纸袋里,上面写有“长命百岁”的字样,放在小孩子的枕边,每人准备一个景泰蓝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圣公还要亲自到安怀堂摆供,祭拜白胡子老神仙,据说孔府中所有的精灵鬼怪都归这个白胡子老神仙管。

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楼”。朝各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张桌子上摆天地神牌位。“天地楼”旁,立“朝天竿”,点“天灯”,日夜不熄,一直要点半个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来,先不说话,用手摸摸食盒里的东西和压岁钱。起床后拜庙、拜祠堂、接受仆人拜年。本家来孔府拜年。下午当地“龙灯会”的狮子舞等进孔府表演,孔府的当差和“花炮户”燃放焰火,庆祝新年。

第五篇:华夏年节

华 夏 年 节

——王辉

年节,年岁新旧交替的节日。万物始于春,民间习惯称其为“春节”,是最受瞩目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图一:欢度新年

一、年节起源

人类在漫长的蒙昧时代,没有时间概念,过着“山中无历日,寒暑不知年”的生活。进入了原始农业社会,人们为了掌握耕作时间不误农时,根据星象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周期。据记载,早在西周初年人们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庆丰收活动。所谓“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朋酒斯飨,日杀羔羊,脐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即是人们收得枣子,酿制美酒,庆丰收,敬老人等活动的真实写照。同时人们常常在获得丰收后,举行酬神仪式,表达对神的尊敬。如用新米做的饭和新谷酿的酒酬谢神明、祭拜祖先,祈祷来年再获丰收。汉代,司马迁等人作《太初历》,确定正月为岁首。年历的确定,使年节活动随着一年一度的固定日子沿袭下来。

而对于年节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左传·僖公五年》:“虞不腊矣”。西晋杜预注:“腊,岁终祭众神之名”。二是源于 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古时在立春这一天,天子要亲帅臣民,迎春于东郊,以示农耕开始。三是源于年兽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当寒冬将尽,就出来残害人畜。于是每到此时人们便聚在一起,祭供祖灵祈求保佑,并燃火、放爆竹威吓年兽。年节发展至今,已不在是一个单一的以祭祀或娱乐为主题的节日,而是一个集庆祝、祭祀、宗教、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

图二:年兽

二、年节习俗

年节在传承的过程中形成许多风俗习惯,就总体趋势来说,年节习俗在唐代发生裂变,由祭神转向娱人。明清时期转型,不但礼仪性、应酬性加强,游艺性更是向成熟的方向发展,很多地区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游艺活动,如北京的逛厂甸、广州的游花市。年节作为一年之首的节日,是华夏民族共同的节日,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族过年的习俗亦是各具特色。

1、汉族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传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一年的善恶。于是,人们供上红烛、糖瓜,企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小年”之后一直到除夕,各家都会打扫庭院、置办年货。除夕早上贴春联、门神、祭祖接神。除夕的年夜饭也是一家人的“团圆饭”,北方人包水饺,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取其吉祥如意的好征兆。除夕之夜灯火通明,人们尽情娱乐。新年钟声敲响时,鞭炮齐鸣,欢庆活动进入高潮。初一开始,人们都会装扮一新,出门走亲访友、相 互拜年。年节期间各地都有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烟花等。

图三:祭灶神

图四:扫尘

图五:门神——秦叔宝

尉迟恭

图六:燃放爆竹

图七:舞龙舞狮

2、蒙古族

蒙古人崇尚乳汁的颜色——白色,将其视为生命之色,纯洁吉祥之色,故而把正月称为“查干萨日”(汉语意为“白月”),相应地把“年节”称为“白节”。“白节”一般包括“送旧”和“迎新”两部分:

腊月二十三称为“送旧”。清晨进行大扫除,让蒙古包焕然一新。傍晚则要举行“祭火”仪式。“祭火”是蒙古族所信仰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一种宗教仪式。此外,草原上的冬天奇寒无比,火对草原人的意义也非比寻常。一家一户的祭火,有“继嗣”之义,蒙古人把最小的儿子叫“守灶之人”,即接续香火之意。祭祀时用黄油、奶酪、“哈达”、马奶酒、肉米粥、羊胸脯肉等做祭品;祭祀器皿的颜色也有严格的规定:只能用黑色器皿;资深、有威望的长辈点燃九个小灯,将祭品投入旺火中,口诵赞词,祈祷家人幸福、牛羊肥壮、草原风调雨顺;参加祭仪的主要是家主和男孩,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也可以参加,但女孩和外姓要回避。“送旧”的高潮在年三十这一天,除了贴对联、拜佛、祭祖之外,要彻夜欢饮,酒肉越多越好,而且剩下的越多也越好,象征来年酒肉充足。这一天的游艺活动也很多,在牧区,男人骑马、摔跤、下蒙古象棋;女人、孩子玩“羊拐”。

初一清晨开始“迎新”,酒菜摆满餐桌,长辈居于上席,接受晚辈跪拜。男人和未婚女子敬酒时双膝跪地,已婚女子敬酒时右膝下跪、左膝半跪。从初一开始,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直到“白节”十五或月底才结束。整个白月期间,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带上崭新的哈达和美酒,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给各浩特(定居点)的亲友、家长们拜年。

图八:蒙古族——拜年

图九:蒙古族——摔跤

2、苗族

“苗年”是苗族的年节,苗语称为“冷酿寥”。苗人好过节,俗语有“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苗年”一般在秋收后举行,史载:苗人“以十月为首”(农历十月)。但由于苗人各部所居地域有差异,稻谷入仓、麦种落地的时间各不相同,所以各地过“苗年”的日期也不一致。

关于“苗年”的来源民间有多种传说:一说是为纪念始祖母“密洛陀”;二说是为纪念射日拯救瑶民的瑶王蓝陆;三说是纪念引进谷种而献身的民族英雄卡亨。

“苗年”前夕,各家都要打扫庭院、缝制新衣、酿酒、做糯米糍粑。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共同守岁,鸡啼时即放鞭炮报年。苗族“苗年”特色浓郁,主要包括以下活动:

(1)“敬牛”和“敬田”

“敬牛”就是在牛鼻子上抹些酒,感谢牛在过去一年对主家的贡献。“敬田”是由各家的家长到田里酬谢田神,祈祷来年有好收成。

(2)“吃同年” “吃同年”是“苗年”期间人与人或寨与寨之间的交往习俗。新中国成立后,各寨因普遍性的互“吃同年”之俗耗资巨大,逐渐对其进行了改革,但一些友好的走访及健康的文娱活动则保存下来。

(3)“斗牛”

“斗牛”是一种集体娱乐活动。选好开阔的场地,将牛装扮一番,由有名望的老人将葫芦酒洒在斗牛场上,宣布斗牛开始,得胜的牛将为主人赢得荣誉。

图十:苗族——斗牛(4)“赛芦笙”

芦笙是苗族人最喜爱的一种乐器,苗人大都会吹芦笙。笙乐与舞蹈相伴,极具苗家特色。“苗节”期间,大一点的苗寨便组织芦笙队,进行串寨赛芦笙活动。赛芦笙分为单人舞和集体舞两种:跳单人舞时,表演者居中,其他人在其周围围成一圈,顿足助兴;跳集体舞时,场面比较壮观,所有表演者围成一圈,由几个吹笙者领跳,其余人随乐对舞。

图十一:苗族——赛芦笙

此外,其他少数民族年节习俗亦各具特色:达斡尔族盛行吃年年高;哈尼族人要荡秋千;傣族以掷糠包欢庆新年;高山族“围炉”聚餐;白族则年年放高升。

三、年节文化

华夏各族的年节习俗虽有差异,但对年节的情结确是一致的。年节本身所演绎出的是华夏民族最温馨的情缘,年节演变的过程亦体现了华夏文明的发展足迹。习俗只是形式,隐于其后的文化才是年节传承几千年而不衰的根本原因。

1、寻根意识

中国人很注重根源问题,凡事都喜欢追根溯源,这其实是一个“正名”的过程,所谓“名正”才能“言顺”。在年节习俗中,除了对祖先和本族图腾、象征物的祭拜习俗之外,还有一些与先祖、图腾有关的纪念习俗,如土家族的年节在农历七月初一举行,便是为了纪念先祖在这一天获释归来;还有出于对祖先、族徽的尊敬而产生的禁忌习俗。

2、天人合一意识 年历确定正月为一年之首,年节的时间依此而定。年历正是古人根据四时万物的变化、日月星辰的轨迹推演出来的。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年节时间不是严格依据年历而定,而是根据本族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而定,如苗族的年节在“谷入仓”后举行,哈尼族的年节在冬初夏历十月举行,土家族的年节在农历七月初一举行。

3、重农意识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立国之本,而年节的前身就是祭神祈年的农事节庆。耕种为始,收获为终,这就是一个循环。年节承上启下,具有连接作用。年节发展至今,融入许多其它的内容,但庆祝丰收、祈祷来年好收成以及酬谢牲畜、土地的习俗依然可以见到。

4、群体意识

共同的地域、语言、心理及信仰,是一个民族产生号召力、凝聚力的根源。对于每个民族成员来说,年节这样规模宏大的节日是彼此联络感情、夯实民族凝聚力的好时机。各族的年节活动中都有规模不等的集体活动。对于一些民族而言,这样的集体节日分外难得。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往往几个月都见不到本家以外的其他人,过年可以让草原人欢聚一堂、尽情娱乐。

5、礼教意识

年节也讲究礼教,很多年节习俗是为了循礼。“百善孝为先”,长者又往往充当智者的角色,年节中多见晚辈向长辈行礼的习俗。对于一些少数民族,生存环境比较恶劣,高龄长者更为尊贵。

以上这些因素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年节这个传统节日中又可以看到另一个文化因子——朴素。年节中有很多鬼神传说,如“灶君”、“财神”,“年兽”,我们看到它迷信落后的同时,也该看到它真实质朴的一面。年节通过各种习俗将原始古老的信息传承下来,这些信息是最接近该时代真实面貌的反映。我们把这些鬼神传说当做一种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来接受,依据的不过是一种民族感情。我们期盼民族振兴、家人安康的心情在彼此的祝福中得以体现。年节的主题是“辞旧迎新”,洗去当年的的风尘,祈祷来年的福气。没有实质的利益冲突,所以可以避开历代王朝兴亡的锋芒,代代相传。年节习俗丰富多彩,但主旨始终单纯,不过是“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鉴善恶”以及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十二: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鉴善恶

下载《高山族丰年节》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山族丰年节》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年节发言稿

    2015年尚重镇老年节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年朋友、各位来宾,大家好! “飞火流霞迎盛世,欢歌笑语贺华章”。在这云淡山清、秋高气爽、橘红橙黄、金桂飘香的日子里,我......

    2012年节日表

    2012年节日表一月 美国新年 [1月1日] 元旦节 [1月1日] 腊八节 [1月1日] 黑人日 [1月2日] 中国13亿人口日 [1月6日] 小寒 [1月6日] 周恩来逝世 [1月8日] 日记情人节 [1月14日......

    2011年节日表

    2011年9月15日 10:17:04 星期四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在线留言 中国节日 民族节日 西方 节日 节日祝福 节日故事 节日文化 名人出生 名人逝世 大事记 纪念日 - 2011年......

    普米族大年节

    普米族大年节大年节是普米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举行。具体日期,各地不同,三五天或十余天。节日这天,各家各户在院内、大门外和屋顶上栽、插青松,以示四季常青,兴旺发达......

    老年节新闻稿

    我校离退休处为庆祝老年节 举办联谊活动和系列健身娱乐活动为了弘扬中化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老年人的良好氛围,在国庆、重阳节来临之际,我校离退休工......

    老年节祝词

    老年节少先队祝词美丽的九月,秋高气爽,玉米飘香,苹果点头笑,大地将披翠绿的衣裳,在这景色秀丽的美好日子里,一年一度的老年节来到了,在这快乐祥和的节日里,我代表西街小学的少先队员......

    老年节发言稿

    老年节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们, 上午好,时间飞逝,一年一度的老年节即将来临,大家能莅临学校,欢聚一团,畅所欲言,议商学校发展前景,我们非常高兴。在此,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

    老年节总结

    双新学校老年节活动总结 2007年10月10月15日(农历九月初八)上午,我校校务委员会成员与离退休老教师欢聚一堂,在智峰中学工会活动室举行了庆祝老年节座谈会。工会主席梁中柱主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