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教育叙事故事
幼儿园教育叙事故事
幼儿园教育叙事>故事
(一)让感谢成为习惯
我在幼儿园担任小班教师,第一个活动结束便是吃点心时间,我请小朋友坐好然后开始分点心。我有个习惯,就是要等孩子说“谢谢老师”后,我才把点心递给他。这倒不是我想满足被孩子尊重的虚荣心,而是想让孩子学会感恩。
刚开始我给他们分点心时,小朋友们总是什么也不说,只是用力拉我手中的杯子,表情疑惑,似乎对我的举动很是不解。我也没说什么,只是对着他笑,杯子在空中僵持了一阵,我小心地松开手,叮嘱他回坐位的时候要小心。接着第二个小朋友将杯子递过来,第三个、第四个„„直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小朋友想到说“谢谢”,我有些失落。等小朋友们喝完牛奶后,我忍不住举起紧握在手中的杯子,对小朋友说:“刚才,老师在给你们分牛奶的时候,没有把牛奶马上递给你们,是吗?”
小朋友们都注视着我,表情疑惑。轻轻的说:“是的”。
我用平静的目光从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一一滑过,说道:“你们知道为什吗?”
“因为我们不乖。”一个玲珑般的声音。
“因为老师生气了。”
“你们说说看老师为什么要生气啊?”小朋友相互之间看了看。我便提示小朋友,“你们刚才有没有觉得少说了一句话啊?”
“谢谢老师——”小朋友们积极应答。
我笑着说道:“是的,老师给你们分牛奶或者分其他东西的时候,在你们有困难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说声‘谢谢’。”
这事已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小朋友在接过牛奶时那理所当然的眼神时常在我脑中闪现,他们对这一切似乎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家庭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在家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孩子总是无私的付出,而从未想过在孩子身上得到什么,以致于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感恩”。不过,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则是失职。如果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因为口渴,叫一个孩子帮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过来,喝完后又叫他放回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向孩子说声“谢谢”;如果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因为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跳棋,玻璃弹珠蹦了一地,孩子自发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先恐后地去捡拾弹珠,而教师却木然地站在一边或忙着张罗其他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所谓“言传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应该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不正指向教师肩负的责任吗?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幼儿园教育叙事故事
(二)新星一班 张娜
这是我班的一次体育游戏活动。老师为幼儿提供了:羊角球、跳绳、小推车,飞镖等游戏材料,让他们按照惯例轮流优先选择活动内容(如周一由第一组小朋友先选,周二由第二组小朋友先选,依次类推)、自由结伴开展游戏。大多数幼儿兴致高涨,却发现了很多问题:丢飞镖的幼儿有的拿起飞镖无目标地用力一扔,让飞镖飞出场地老远;有的是朝地上重重地一摔;有时候飞镖飞出了老远,却没人去捡回来;有的幼儿骑着羊角球整个操场到处跑;揪尾巴的幼儿不顾前方是否有人横冲直撞,而一些跳绳的幼儿也随意地想在哪里跳就在哪里跳,随着早操音乐的响起,小朋友将这些材料随手一扔就去做操了,自制材料投放的第一次就这样草草收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同时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游戏。这次活动,老师为幼儿预设了主题游戏,按照游戏活动常规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行游戏。显然,这样组织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减少了等待现象,体现了幼儿主体。特别是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以及因为规则问题产生争执后,老师表现出来的冷静和引导措施值得赞赏。面对告状,老师没有以“裁判员”身份立即宣判谁是谁非,而是耐心倾听,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以欣赏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幼儿游戏之中,引导他们自己商定游戏规则,继续游戏。不仅淡化了矛盾,而且将游戏推向高潮,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结束部分的简短评价对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说这次活动是一个窗口的话,那么透过这扇窗,我们不难发现这位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机智和教育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和研究。
幼儿园教育叙事故事
(三)玩水
连续几天卫生间的地面、墙上总是湿的,而且班上的保育员也反映肥皂袋里的肥皂总是掉到水池里,没几天肥皂就没有了,用得特别快。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询问幼儿,孩子们都说不知道。于是,我决定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因此,我特别关注了幼儿进入卫生间的那一个过程。有一天上午,我站在卫生间门口看着幼儿一个一个擦肥皂,冲洗干净之后孩子们都走了出来,结果毫无线索。
下午,我故意在教室里忙里忙外,大约过了2分钟,我就悄悄地走到卫生间,看见张艺奇小朋友两手放在水龙头上,水龙头里的水一下子冒出来,溅到了墙上、地面上,然后她两只手握着肥皂袋使劲儿地搓呀,挤呀,不一会儿水池里就多了几块碎肥皂块。我走近张艺奇身旁,她还没发觉。于是,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张艺奇,你在干什么呀?”她马上回过头,把手伸出来对我说:“我洗手呢,马上就洗好了。”说完便去擦毛巾了。
事情虽然已经真相大白了,但是,当天我并没有在全体幼儿面前批评她,而是耐心地询问她:“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在卫生间里玩水,玩肥皂?你一定有什么新发现对不对?”原本神情紧张的她听我这么一说似乎轻松了不少,她很自豪地对我说:“我发现用手堵住水龙头水花溅出来象喷泉一样,特别好看,我想,如果再加点肥皂泡泡就一定更漂亮了。”听了她的解释,我笑着问她:“那你进行新发现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卫生间的地面上,墙上都溅上了水珠,而且,肥皂也被你挤碎了掉在水池里多浪费啊。”她抬起头看看我,又低下头抠着衣角,嘴巴张了张,但是我没有听见什么,于是,我对她说:“没有关系,大声说,老师不批评你。”她这才说:“我也发现水都跑到外面了,可是我真不是故意的。”
事后,我针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分析:也许是一个偶然,让张艺奇发现用手堵住水龙头溅出来的水花象喷泉一样很漂亮,后来,她可能觉得光靠水龙头溅出的水花还不够美,于是她就想到了用肥皂泡装饰一下水花。她这种探索的精神我们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和赞赏的。但由于年龄小的关系,她在尝试的过程中根本无瑕顾及玩的过程中水花四溅所造成的后果,所以,这时我们老师就必须给予必要的引导。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叙事故事
幼儿园教育叙事故事
(一)让感谢成为习惯
我在幼儿园担任小班教师,第一个活动结束便是吃点心时间,我请小朋友坐好然后开始分点心。我有个习惯,就是要等孩子说“谢谢老师”后,我才把点心递给他。这倒不是我想满足被孩子尊重的虚荣心,而是想让孩子学会感恩。
刚开始我给他们分点心时,小朋友们总是什么也不说,只是用力拉我手中的杯子,表情疑惑,似乎对我的举动很是不解。我也没说什么,只是对着他笑,杯子在空中僵持了一阵,我小心地松开手,叮嘱他回坐位的时候要小心。接着第二个小朋友将杯子递过来,第三个、第四个……直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小朋友想到说“谢谢”,我有些失落。等小朋友们喝完牛奶后,我忍不住举起紧握在手中的杯子,对小朋友说:“刚才,老师在给你们分牛奶的时候,没有把牛奶马上递给你们,是吗?”
小朋友们都注视着我,表情疑惑。轻轻的说:“是的”。
我用平静的目光从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一一滑过,说道:“你们知道为什吗?”
“因为我们不乖。”一个玲珑般的声音。
“因为老师生气了。”
“你们说说看老师为什么要生气啊?”小朋友相互之间看了看。我便提示小朋友,“你们刚才有没有觉得少说了一句话啊?”
“谢谢老师——”小朋友们积极应答。
我笑着说道:“是的,老师给你们分牛奶或者分其他东西的时候,在你们有困难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说声‘谢谢’。”
这事已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小朋友在接过牛奶时那理所当然的眼神时常在我脑中闪现,他们对这一切似乎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家庭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在家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孩子总是无私的付出,而从未想过在孩子身上得到什么,以致于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感恩”。不过,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则是失职。如果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因为口渴,叫一个孩子帮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过来,喝完后又叫他放回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向孩子说声“谢谢”;如果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因为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跳棋,玻璃弹珠蹦了一地,孩子自发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先恐后地去捡拾弹珠,而教师却木然地站在一边或忙着张罗其他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所谓“言传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应该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不正指向教师肩负的责任吗?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幼儿园教育叙事故事
(二)新星一班 张娜
这是我班的一次体育游戏活动。老师为幼儿提供了:羊角球、跳绳、小推车,飞镖等游戏材料,让他们按照惯例轮流优先选择活动内容(如周一由第一组小朋友先选,周二由第二组小朋友先选,依次类推)、自由结伴开展游戏。大多数幼儿兴致高涨,却发现了很多问题:丢飞镖的幼儿有的拿起飞镖无目标地用力一扔,让飞镖飞出场地老远;有的是朝地上重重地一摔;有时候飞镖飞出了老远,却没人去捡回来;有的幼儿骑着羊角球整个操场到处跑;揪尾巴的幼儿不顾前方是否有人横冲直撞,而一些跳绳的幼儿也随意地想在哪里跳就在哪里跳,随着早操音乐的响起,小朋友将这些材料随手一扔就去做操了,自制材料投放的第一次就这样草草收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同时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游戏。()这次活动,老师为幼儿预设了主题游戏,按照游戏活动常规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行游戏。显然,这样组织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减少了等待现象,体现了幼儿主体。特别是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以及因为规则问题产生争执后,老师表现出来的冷静和引导措施值得赞赏。面对告状,老师没有以“裁判员”身份立即宣判谁是谁非,而是耐心倾听,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以欣赏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幼儿游戏之中,引导他们自己商定游戏规则,继续游戏。不仅淡化了矛盾,而且将游戏推向高潮,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结束部分的简短评价对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说这次活动是一个窗口的话,那么透过这扇窗,我们不难发现这位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机智和教育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和研究。
幼儿园教育叙事故事
(三)玩水
连续几天卫生间的地面、墙上总是湿的,而且班上的保育员也反映肥皂袋里的肥皂总是掉到水池里,没几天肥皂就没有了,用得特别快。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询问幼儿,孩子们都说不知道。于是,我决定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因此,我特别关注了幼儿进入卫生间的那一个过程。有一天上午,我站在卫生间门口看着幼儿一个一个擦肥皂,冲洗干净之后孩子们都走了出来,结果毫无线索。
下午,我故意在教室里忙里忙外,大约过了2分钟,我就悄悄地走到卫生间,看见张艺奇小朋友两手放在水龙头上,水龙头里的水一下子冒出来,溅到了墙上、地面上,然后她两只手握着肥皂袋使劲儿地搓呀,挤呀,不一会儿水池里就多了几块碎肥皂块。我走近张艺奇身旁,她还没发觉。于是,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张艺奇,你在干什么呀?”她马上回过头,把手伸出来对我说:“我洗手呢,马上就洗好了。”说完便去擦毛巾了。
事情虽然已经真相大白了,但是,当天我并没有在全体幼儿面前批评她,而是耐心地询问她:“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在卫生间里玩水,玩肥皂?你一定有什么新发现对不对?”原本神情紧张的她听我这么一说似乎轻松了不少,她很自豪地对我说:“我发现用手堵住水龙头水花溅出来象喷泉一样,特别好看,我想,如果再加点肥皂泡泡就一定更漂亮了。”听了她的解释,我笑着问她:“那你进行新发现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卫生间的地面上,墙上都溅上了水珠,而且,肥皂也被你挤碎了掉在水池里多浪费啊。”她抬起头看看我,又低下头抠着衣角,嘴巴张了张,但是我没有听见什么,于是,我对她说:“没有关系,大声说,老师不批评你。”她这才说:“我也发现水都跑到外面了,可是我真不是故意的。”
事后,我针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分析:也许是一个偶然,让张艺奇发现用手堵住水龙头溅出来的水花象喷泉一样很漂亮,后来,她可能觉得光靠水龙头溅出的水花还不够美,于是她就想到了用肥皂泡装饰一下水花。她这种探索的精神我们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和赞赏的。但由于年龄小的关系,她在尝试的过程中根本无瑕顾及玩的过程中水花四溅所造成的后果,所以,这时我们老师就必须给予必要的引导。
第三篇:教育叙事故事
教育叙事故事
背景:
那时的我刚刚大学毕业,当我接手第一个班的时候,我一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教学过程中耐心细致,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并以自己的热情、自己的参与,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参与意识,尽管如此,在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也难免遇到学生对老师“不敬”的事件发生 :如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和老师动手,特别是女老师和老老师更容易一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对学生对家长对老师本人都有不良的后果,在班主任的实践过程中,我体会到,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该采取一些策略。描述故事过程:
记得那一年,我在给学生上课,有两位学生在下面说话,几次制止均未奏效,我非常气愤,把课本一摔,气冲冲的朝他们走过去,大喊道,你俩干什么,还要脸么吗,出去,滚出去,外面站着去,那两个男同学一看老师一点脸面也没给留,说话还那么难听,然后顶撞到,我就是不出去怎么着吧,我说:“你俩什么态度,说话还有理了。”学生反驳道:“我们说话不对,但老师多会说话,滚出去,老师你是不是光滚啊?”就这样,僵持了几分钟,自己也觉得下不来台,转身说,好,好,你们接着说,你们不出去我走。然后拿着课本摔门而去。当然,这件事在学生中的影响很不好。过后一段时间,冷静下来细想,学生上课说话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自己教法单一,缺乏吸引力,甚至行为粗暴引起的。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自己冷静处理,就会节省很多时间,教学工作也会少走很多弯路。反思:
当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遇到“不敬”事件发生后,我觉得,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不敬事件,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比如,我们在批评学生时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不良行为,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进行人身攻击,应该做到对事不对人,另外,我们批评学生时的用词也要得当,既能容易接受又要达到批评的效果。另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应该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及提高自身的素养赢得学生的尊敬等。如果我们用心把这些做好的话,我相信学生对老师的“不敬”事件就会越来越少!
第四篇:教育叙事故事
教育叙事故事
--教师节的礼物 黄园
2012年9月10日教师节的那天,一进教室,可爱的孩子们纷纷拿出贺卡来到讲桌前,个个脸上带着纯真的微笑。里面也不乏有平日里经常批评的那些学生,所以心理也有一丝歉疚,是不是自己过高的要求让天真的孩子受到了伤害,面对这些可爱的孩子我该说些什么?
我依然是平日里喊得那句:“上课!”孩子们所喊出的“起立”却带了一份喜悦,也许是他们看到老师久违的笑容,也许是看到老师平日里不一样的神态。此时,我没有直接进入授课内容,而是怀着感动的心情对学生们说:“首先,我非常感谢大家对老师的节日问候,在这里我可以看到你们的真诚。那你们知道吗?老师最高兴地是看到你们怎么样?”学生纷纷回答“是我们的认真学习!”(因为在前几天我对孩子们说过只有你们的认真学习才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是啊,那今天是老师的节日,我希望今天的你们个个能表现更好一些,不要让老师的记事本上留下你们的名字好吗?”(因为有个习惯,平日里对作业没有认真完成的同学或者是没有及时改错的学生,我都会把名字写在记事本上,一是督促,二是监管。)我又说:“那么今天9月10日,老师希望今天的记事本上不写下任何一个人的名字,这也就是你们今天送给老师的最好的礼物,好吗?”孩子们个个大声回答着“好”。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也是故意压缩了课堂内容,想给平日里的学困生一个机会。这节课,课堂的听讲秩序,学生的发言异常的好。
课后,我不是像平日里疲惫的在教室里监督者学困生的课堂作业,而是微笑着离开教室。我反思自己,要是在课堂上多一份微笑,多一份沟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学生还是一样的学生,但是效果却会有差别。
是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在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微笑,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换句话说,微笑同生活中的阳光、空气、水分一样重要。教育最需要微笑,学生也需要微笑的老师。因为教师的情绪,教师的脸色,最能直接地在学生身上起到影响作用。教师同学生交谈中亲切的微笑会给学生无限的理解和信任,让学生感到巨大的热情和愉悦;上课时,教师走进课堂时甘甜的微笑,将给这节课增添浪漫的感情色彩;教师给学生解惑时春风润雨的微笑,将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在化解学生矛盾时和蔼友善的微笑,将为学生架设起沟通的桥梁。
以前,我从没有想到学生对老师的情绪变化事这么在意,更没有想到老师的微笑在孩子们的心中是这么重要!
细细想来,也许我们老师在应试的海洋中迷失得太久,被分数遮住了双眼,被功利尘封了心灵,情感早已淡漠,心灵早已得了“肝硬化”,一味粗暴冷酷地面孔对着新鲜的生命和活拨的童年,我觉得这是教育的不幸,更是身为人师的悲哀!今天我真正认识到微笑是一种力量,教师的微笑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在他们看来,老师的笑容就是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和宽容!以后我要把对教育的真情,对孩子的挚爱变幻成绚丽的微笑之花!
第五篇:教育叙事故事
教育叙事故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讲更是如此。以往单调的作业形式,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写作业很乏味。课堂教学上,我们已经注意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习。
我们六年级组今年尝试改变这种现状,赋予单一的作业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例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前,将自己的了解的知识写到预习纸上,同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这样的思考来到课堂上学习。学习《小英雄雨来》时,我布置学生回家演给家长看,或和家长合作表演课本剧。写作文《母亲节》让学生动手做贺卡,然后将自己亲手做的贺卡送给妈妈并观察妈妈的反映,来写成作文。我们经常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形式是孩子们乐于接受和完成的。
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小小的作业本与孩子交流,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几句简短的却饱含深情的话。
每当看到学生的作业写的正确时,我会写道:“你的作业写得真棒!老师真爱看。”当他们书写有进步是时,我会鼓励道:“批阅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当他们及时改错时,我会赞扬到:“不错,继续努力”
渐渐的,学生的作业书写工整了,质量也提高了。从精心布置作业到作业的及时批阅,学生的进步显而易见,在这条研究之路上我们老师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