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综合活动:云彩和风儿
中班综合活动:云彩和风儿
执教者 潘燕
设计意图:
随着主题活动“秋天的画报”的进行,小朋友们开始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生活中的各种自然景观,对孩子们特别有吸引力。诗歌《云彩和风儿》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彩的变化,让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美丽清新的大自然中的奇妙变化。儿歌的语言简单有趣,形象突出,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幼儿理解,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散文诗的内容。知道天上的云会变化、会移动。
2.乐于在音乐中想象,学习用简单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诗歌的美。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小白船》《狮王进行曲》《娃哈哈》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蓝蓝的天上,住着两个好朋友,一个是云彩,一个是风儿,它们最喜欢一起做游戏了。今天,它们要玩一个„风儿吹吹吹、云彩变变变‟的游戏。”
二、初步了解散文诗的内容
1.师:每一次云彩在变的时候都会有一段音乐,云彩会把音乐里的东西变出来,我们来听听它会变什么呢?(放音乐《小白船》,小朋友大胆想象。)
师:“你们说得真棒,看云彩变成了什么呢?”(出示PPT)
“小帆船是什么样子的?”
2.师:“风儿又要吹了,听这次云彩要变成什么了?(放音乐《狮王进行曲》,小朋友大胆想象。)
师:“你们说得真棒,看云彩变成了什么呢?。”
“大狮子是什么样子的?”
3.师:“风儿吹啊吹,听这次云彩又要变成什么呢?(放音乐《娃哈哈》,小朋友大胆想象。)
师:“你们说得真棒,云彩变成了什么呢?一起看一看。” “胖娃娃是什么样子的?带领小朋友一起学一学。” 4.完整欣赏
师:“你觉得云彩和风儿有趣吗?有趣在哪里?”
三、创编诗歌
师:“如果你是风儿,你想把云彩变成什么呢?”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中,我结合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幼儿大胆想云儿会变成什么?幼儿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有些幼儿能根据音乐借节奏的快慢及歌词说出云儿能边成帆船等。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育手段使静止的图片画面生动变化,妙趣横生。在实施过后,我深深体会到,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能够迅速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建构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新的实践中,从而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改变那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传统式学习,让孩子与老师在欢快愉悦的情境下,平等、自主、和谐的相互学习,分享成功的喜悦。让这堂语言活动课成为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能充分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为每位幼儿完整地获取知识提供了条件,为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但在整个活动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说,语速过快,显得整个活动有点赶流程。在理解散文诗的过程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很好的激起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幼儿说的机会比较少,如在完整欣赏散文诗时可以让幼儿边听边说。在创编这一过程中,幼儿的想象似乎更局限于散文诗的内容。如果让幼儿先想象,再欣赏散文诗,效果是不是更好些,这是我思考的问题。在游戏过程中,如果让幼儿都扮演云彩,老师做风儿。这样效果会更好。给每个幼儿都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幼儿成为真正活动的主人。
第二篇:中班语言活动《云彩和风儿》
中班语言活动《云彩和风儿》
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参与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2、引发幼儿仿编散文诗,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3、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欣赏及关爱。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纸、胶水、散文诗字卡,环境布置。2、知识经验准备:户外观察云彩。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一个地方,看一些有趣的东西,你们想去吗?”(想)
2、参观图片,初步熟悉,了解大自然的美,引出活动主题:云彩和风儿提问:(1)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并用完整的语言回答)(2)你平时看到的云会动吗?(让幼儿知道天空中有风,风一吹白云就会移动。)
二、欣赏配乐诗朗诵,初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其优美的意境。
1、引导幼儿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散文诗的《云彩和风儿》。提问:听了后有什么感觉?(让幼儿充分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2、欣赏第二遍老师操作云彩图片,帮助其体验理解。根据散文诗的内容提问:(1)为什么说云是有趣的云,风是能干的风呢?(2)散文诗中的风都把云彩变成了什么?用“吹呀吹,云彩变成什么?”来表述。(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语句完整的回答)
2、集体跟着老师朗诵散文诗。〈〈云彩和风儿〉〉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散文诗的内容。3、请幼儿说说平时还见过云彩变成什么?用“吹呀吹,云彩变成什么,什么怎么样?来表述。(激发幼儿想象,积极表述,有助于幼儿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口语表述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三、幼儿自选材料,创作有趣的云。并将作品与同伴进行交流,仿编散文诗。
1、教师操作。动手把云彩撕成其他形状,发挥想象力
2、幼儿动手操作,进行合作仿编
3、展示幼儿作品。
第三篇:中班语言活动云彩和风儿
中班语言活动《云彩和风儿》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参与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2、尝试仿编散文诗,激发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
3、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欣赏及关爱。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棉花、胶水、各种云彩图片、《云彩和风儿》课件。
2、知识经验准备:户外观察云彩。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一个地方,看一些有趣的东西,你们想去吗?”
2、参观图片,初步熟悉,了解大自然的美,引出活动课题:云彩和风儿提问:
(1)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并用完整的语言回答)
(2)你平时看到的云会动吗?为什么会动?(让幼儿知道天空中有风,风一吹白云就会移动。)
二、欣赏配乐诗朗诵,初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其优美的意境。
1、引导幼儿闭上眼睛听配乐散文诗朗诵《云彩和风儿》。
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让幼儿充分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2、欣赏第二遍老师操作云彩图片,帮助其体验理解散文内容。
根据散文诗的内容提问:
(1)为什么说云是有趣的云,风是能干的风呢?
(2)散文诗中的风都把云彩变成了什么?
用“吹呀吹,云彩变成什么?”来表述。(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语句完整的回答)
2、分组跟着老师朗诵散文诗,并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散文诗的内容。
3、请幼儿说说平时还见过云彩变成什么?用“吹呀吹,云彩变成什么,什么怎么样?来表述。
三、幼儿利用棉花创作有趣的云,并将作品与同伴进行交流,仿编散文。
1、幼儿动手操作,进行合作制作云彩。
2、展示幼儿作品,并仿编散文,对仿编好的给予表扬。
第四篇:中班语言云彩和风儿
中班语言《云彩和风儿》(散文诗)
活动目的:
1.理解、欣赏散文诗,培养幼儿对散文的兴趣,能有表情的朗诵。2.通过讨论,理解秋季风儿使云彩千变万化的特点。3.大胆想象并讲述云彩的变化,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幼儿到户外观察云彩的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想像云朵什么,一会儿变成了什么。
2.收集集各种云彩图片、照片,并布置成“云彩世界”。3.与散文诗内容一致的课件。
课件画面1:天空及风吹动云彩的动画画面。
课件画面2:一艘竖起桅杆,扬起风帆的小船在飘动,并慢慢地飘到远处看不见的动画画面。
课件画面3:一头躬起身子、张开大口吼叫的大狮子;被吓得到处逃散的差羊群的动画画面。
课件画面4:一个头戴金帽子身穿白围嘴儿、跑来跑去的胖娃娃的动画画面。
4.为幼儿准备蓝色的纸和白颜料;棉花;画纸及画笔。5.优美的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云彩世界”参观。
谈话: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好玩有趣的“云彩世界”去玩,到了那里,如果你们多看、多想、多说,你们变得聪明、历害。
幼儿随优美的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云彩世界”。
幼儿自由观察、交流图片中、相片中的云彩像什么?云彩有趣吗?为什么有趣?教师个别指导。
二、幼儿欣赏配乐散文诗,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谈话:秋天到了,天空变得格外晴朗,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阵阵秋风吹呀吹,朵朵白云变呀变,变成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呢?请小朋友听一首散文诗就知道了。看课件,教师朗诵散文。
根据画面教师提问:为什么云彩会变?是谁使云彩会变?
一一演示画面提问:风儿把云彩变成了什么?这些变出来的东西怎么样了?
风儿真能干,把云彩变成了不同的形状,你还希望云彩变成什么? 幼儿大胆想象,自由表述。
三、游戏“云彩和风儿”,进一步感受云的有趣,风的能干。师讲解游戏玩法:请一名幼儿扮风,一部分幼儿扮云朵,云朵在空中悠闲的飘来飘去,当一阵风吹过之后,云朵要做一个造型,并且说“我变的是谁,在干什么。” 幼儿游戏。
除了用动作可以表现云彩以外,我们还可以用这些纸、棉签和颜料来表现。
将白色的产料泼在蓝色的纸上,用嘴吹,想象风儿把云彩变出各种有趣的东西。不到位的地方可以用棉签来帮助一下。幼儿画画。
四、活动延伸
1.继续在美工区提供颜料、棉签等,幼儿画云彩。2.继续合作玩云彩和风儿的游戏。
附散文: 云彩和风儿 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风儿真能干。
吹呀吹,云彩变成小白船。竖起桅杆,扬起风帆,小船飘呀飘,飘到远处看不见。
吹呀吹,云彩变成大狮子。躬起身子,张开大口,狮子吼呀吼,吓得羊群都逃散。
吹呀吹,云彩变成胖娃娃。头戴金帽子,身穿白围嘴儿,跑来跑去,和太阳公公闹着玩。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风儿真能干。
第五篇:中班语言活动——诗歌《云彩和风儿》
中班语言活动——诗歌《云彩和风儿》
【活动目标】
1、2、感受诗歌中云彩奇异变化的美妙意境,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初步尝试模仿作品的语言和结构模式,想象和仿编新的诗句。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事先带幼儿到户外观察云彩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了解船的结构,知道什么是桅杆、风帆,它们都有什么作用。物质准备:教师演示课件、背景音乐。【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看一看,唤醒幼儿有关云彩的已有经验。
师:小朋友,你们都见过天上的云彩,谁来告诉大家,天上的云彩是什么样的呢? 为什么云彩会不断地变化?是谁,使云彩发生了变化呢?
二、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妙的意境。
(一)教师完整朗诵诗歌,幼儿了解诗歌名字,感受云朵千变万化的趣味美。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借助PPT课件再次完整朗诵,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师:诗歌的名字叫什么?在这首诗歌里,风儿吹呀吹,把云彩变成了什么?
(三)借助图谱分段朗诵诗歌,引导幼儿感受诗歌语言美。
师:是啊,天上的云彩千变万化,变成小白船、变成狮子、变成金娃娃,诗歌里又是怎么说它们的?让我们再仔细地听一听。
1、朗诵第一部分,帮助幼儿理解词汇:竖起桅杆、扬起风帆。
师:谁能用诗歌里的话说一说,诗歌里的小白船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叫竖起桅杆?为什么要扬起风帆?(帮助幼儿理解:竖起桅杆、扬起风帆)
2、朗诵第二部分,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情感。
师:风儿还把云彩变成了什么?(大狮子)我们来听听大狮子是什么样子的。(分段朗诵)谁能用散文里的话说一说?什么叫“躬起身子”,我们都来学一学大狮子躬起身子的样子?哇!真威风。让我们用很威风的口气,来念一念大狮子这句。(吹呀吹,云彩变成大狮子。躬起身子,张开大口,狮子一声吼,吓得羊群都逃散。)
2、配乐朗诵“金娃娃”部分,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
师:那,小娃娃又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说?听听诗歌里怎么说。你从哪里看出小娃娃的淘气?你又从哪里看出小娃娃的可爱?
(四)教师配乐完整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美妙的意境。
三、鼓励幼儿多种方式朗诵诗歌,表现云朵千变万化的美妙意境。
1、幼儿跟随课件,轻声朗诵诗歌。
师:这首诗歌真好听,让我们跟着录像,一起把这首好听的诗歌连起来念一念吧。
2、感知诗歌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师:念得真好听。你发现,诗歌开头第一句和结尾的最后一句,都说了什么?我们一起 把这句话说出来。可以怎样念这两句?
3、分角色朗诵诗歌。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
四、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看用白颜料在蓝色卡纸上吹画的视频,引发幼儿尝试模仿作品的语言和结构模式,想象和仿编新的诗句。
师:你们想不想玩云彩和风儿的游戏?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白色颜料、深色卡纸,我们可 以在美工区吹一吹、画一画、编一编。【活动延伸】1、2、3、美工区玩吹一吹、画一画、编一编的游戏,鼓励幼儿续编儿歌。语言区继续提供挂图和录音,鼓励幼儿继续欣赏和模仿。表演区提供道具,引发幼儿玩“云彩和风儿”的装扮游戏。
【附诗歌】
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风儿,真能干。
吹呀吹,云彩变成了小白船。竖起桅杆,扬起风帆,小船飘呀飘,飘到远处看不见。
吹呀吹,云彩变成了大狮子。躬起身子,张开大口,狮子一声吼,吓得羊群都逃散。
吹呀吹,云彩变成了胖娃娃。头戴金帽子,身穿白围兜儿,跑来跑去,跟太阳公公闹着玩。
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风儿,真能干。【自我反思】
导入环节比较简短,教师通过提问唤起幼儿对云朵色彩、外形变化的已有经验,删减了原先设计的观看“云朵变化”视频的环节,在实施过程中,感觉这种删减处理更适宜,更紧扣本次活动主体。分段理解诗歌环节,教师在问题设计上重在鼓励幼儿理解诗歌新词,再理解
地基础上,引导幼儿感受诗歌每一段的情感就显得容易多了。本次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第三环节幼儿“自主表现”给的时间还不够,因为要节省时间给后面开家长会。如果是公开观摩活动,可以鼓励幼儿更多元地表征,甚至用多种方式再朗诵一两遍,幼儿对诗歌情感的表现会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