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
“以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管理专业
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成果总结
何丽红,陈士成,罗云中,李桥兴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运筹学》课程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不同于数学专业的运筹学,在管理专业中,该课程的定位是以运筹学理论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支撑,以决策支持为目标的应用性课程。因此,基于兰州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结合管理专业学科特点以及运筹学发展趋势,运筹学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对该课程长期的教学研究,对《运筹学》课程的定位、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实验环节、教学软件设计开发、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构建了以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的培养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培养学生熟练应用决策理论和方法及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强化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调研与反思
自2004年5月根据学校学科建设规划成立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以来,管理学院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进而决定面向管理学院各专业本科生开设《运筹学》课程。运筹学课程教学团队在总结对普通硕士研究生和MBA的教学经验基础之上,按照图1所示的教学研究思路,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对当前运筹学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图1.教学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校内是指自制一套自测体系(如图2所示),由学生对该课程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方式、求解工具等不同方面进行全面测评,以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效果。
图2.运筹学课程的自测体系
校外是指对当前985院校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运筹学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求解工具上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具体表现在一是由数学基础为主转变为以管理决策为主;二是由理论研究为主转变为以应用方法为主;三是以手工或专业化方法求解为主转变为宽平台普及型应用的求解方法为主。相应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典型的形式:
1.重视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注重理论基础的分析,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很多基本概念和定理都有推导证明过程,数学逻辑严密,模型以手工求解为主,学生通过用手工方式求解各分支模型,可以
对运筹学的理论得到深刻的体会,是进行运筹学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好方法,但限制了运筹学的普及运用。
2.重视管理应用的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注重以管理应用为主,理论基础的介绍以应用的需求为导向。同时提供了计算机求解软件,并将求解软件制作成规范的光盘同教材一起提供给学生,便于安装和操作,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运筹学的教学风格。但这类教学中所采用的软件不统一,求解模型的规模也太小,有些软件在操作上需要经过专门培训才能使用,计算方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重视求解方法(技术)的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很重视数据模型的求解方法,并且都是将各分支模型的求解方法统一到Excel电子表格工具中,为推广运筹学的应用提供一个较好的平台。
因此,运筹学课程教学团队基于兰州大学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以及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精英人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等4种能力的基本认知,考虑到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的本科生源是文理兼收且偏重于理科的实际状况,改变过去“以运筹学模型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推导
及证明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解决运筹学模型的工具都是依赖于手工计算”的理念,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培养,树立“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应用、突出能力、注重效果”的教学理念,实现理论基础、管理应用与求解方法的高度融合。
运筹学课程教学团队将管理学院的运筹学课程定位于“以管理学、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等先导课程为基础,提高该课程对项目管理、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服务管理、运营管理、营销管理、创新创业管理等各相关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和管理学院的成功计划有机结合,最后达到学以致用,从而真正塑造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实验课程相结合,使学生树立最优化决策方法的运用理念,掌握现代科学决策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新思想,具有综合、开拓和应变的现代企业决策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明确课程定位与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根据运筹学学科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我们对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制定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将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按运用数学模型实现管理最优化决策的基本特点进行合理安排,科学安排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讨论等 5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强调学生必须在掌握运筹学理论的基础上,突出数学建模能力的训练和计算机工具的应用,重视对实际管理问题的案例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习基地的实践训练和国家、学校和管理学院的各类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包括: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兰州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管理学院成功计划之大学生科研创新培育项目、君正学者、学院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从而形成了如图3所示的以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不同层次的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运筹学问题分析模型体系建立模型求解平台模型求解决策分析模型(9个)线性规划模型(2个)整数规划模型(6个)运输模型(3个)目标规划模型(2个)网络最优化模型(5个)预测模型(6个)基本方法练习运筹学模型建立运筹学模型求解运筹学实验决策结果分析Excel求解模板Excel VBA 求解程序
图3 以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的培养模式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运筹学课程教学团队在明确课程定位与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对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主要从教材建设、求解软件的开发、加强实验教学、以及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具体内容如下:
1.编著并出版两本运筹学教材
在兰州大学教材建设基金项目的资助下,编著出版了与课程定位、教学理念相适应的《运筹学——数据、模型与决策》、《实用管理运筹学——基于Excel》两本教材。
《运筹学——数据、模型与决策》于2010年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修订后于2011年3月发行第二版,发行量超过3000册。这本教材的主要特色是:(1)突出以管理决策为中心的管理学科特点,其内容组织安排紧紧围绕管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以实际案例介绍与分析为主。(2)突出运筹学的应用特点,在教材中注重运筹学模型的计算机软件求解,使学生将重点放在决策问题的分析、建立模型及决策效果的理解上。(3)本教材中所用计算机程序主要是基于Excel平台下编制的运筹学开放性求解模板。学生可以用模板求解典型的运筹学模型,并可对模板进行修改,以用于求解扩展的运筹学模型。
《实用管理运筹学——基于Excel》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被列入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十二五”规划教材。本教材的特点是:(1)在Excel求解 8
模板的基础上,增加本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编写的Excel---VBA求解程序,不仅可以与其他各类专业运筹学计算软件相媲美,而且功能更实用,操作更简单灵活。(2)增加本课程教学团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灰色运筹学”内容。(3)教材内容的安排更合理,即将理论内容与软件的制作与使用独立开来:在理论内容中集中介绍运筹学的理论模型、求解方法及应用,将计算机求解模板的制作、程序的使用都以“实验”的形式放在各单元的最后,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实验课教学。
这两本教材已先后印刷2次,并被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院校选作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2.开发与制作运筹学求解软件
传统运筹学解决问题的工具都是依赖于手工计算,倾向掌握各种算法和技巧,极大地限制了运筹学在实践当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日益成为数学研究极其重要的平台和工具。
虽然运筹学方法特别是线性规划已经被许多大型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l等编制为其中的重要功能模块,同时也出现了求解运筹学模型的小型专用软件(如Lingo,Lindo),以及一些随运筹学教科书出版的专门软件。然而,由于对决策变量和约束条件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制,使得这些软件不能用于大规模的线性规划模型求解,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
美国高校的管理运筹学从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其主要表现为美国各大学已经普遍采用“Excel 电子表格”。使用电子表格已经成为管理运筹学的一个明显的潮流。为此,我们开发并制作了基于EXCEL电子表格平台的运筹学求解模板和求解程序各一套。由于 Excel电子表格可设置变量和约束条件高达200个的强大运算能力,从功能上该求解程序可以与运筹学计算的各类专业软件相媲美,而且求解结果更准确(可以给出多解),操作上更实用和灵活,甚至还可以求解非线性规划模型,为运筹学方法的普及应用打下基础。该求解模板和求解程序于2010年通过兰州大学自主创新项目成果鉴定。
在学生了解和掌握运筹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编制基于Excel电子表格平台的运筹学求解模板,使定量决策的过程既简单又直观,学生对此非常有兴趣。此外,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能自己制作模板,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运筹学求解程序的操作使用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旨在使学生掌握如何把实际管理问题概括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学模型,以及如何理解计算机输出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灵敏度分析和调整,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3.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运筹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教学团队在多年的工作过程 10
中,特别注重该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将运筹学实验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在教学计划内的54学时之外,我们还增加了10个实验,共计30个学时的实验课程。实验课的内容主要集中在EXCEL求解模板的制作与应用、运筹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以及求解结果的分析等三个方面,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筹学实验平台。
为了保障实验教学质量,运筹学上机实验还配有优秀硕士研究生担任助教。师生比达到1:15。
4.拓展教学方式
传统运筹学教学基本是以课堂讲授为主。针对运筹学课程多分支、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强的特点,运筹学教学团队将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向、案例讨论、实验教学、科研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启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
(1)问题导向法
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讲授中采用问题导向法,即以实际管理问题为背景,从企业生产管理实践中提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引出和归纳运筹学的基本概念、模型和求解方法。在原理方法的论述上,既系统全面,简明清楚,又注重对运筹学结果的评价与
应用,同时加强了对其管理意义的解释。
(2)案例教学法
针对企业生产管理实践,运用大量来自管理中的实际案例来阐明运筹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展示运筹学方法在管理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运筹学,并更深刻地理解学习运筹学的目的。同时,布置部分案例,在课堂上给出简要说明、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分组讨论,提出所研究问题的运筹学模型,给出模型的求解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运筹学的理论思想。
(3)加强实验课教学
我们编写了实验教学讲义,明确提出了实验教学的目的和具体要求。通过实验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进行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实验中心为学生的计算机实验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技术保证。
(4)开展本科生的科研训练
除了上述数学建模、案例讨论和实验教学等教学以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生产实践、日常生活和科学
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查阅文献,提出问题,进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建模、求解和结果讨论,撰写小论文,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最后达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决策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5.构建多元考核方式,完善学习评价体系
根据运筹学课程多分支、应用性强的特点,改变传统的闭卷考试的单一考试形式以及一次考试决定学生成绩的考核手段,避免学生将大量时间放在应付考试上而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构建由随堂考查、上机实验、案例讨论、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其中,随堂考查主要关注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机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程序编写、软件应用能力,案例讨论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闭卷考试则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整体评价,从而引导学生从应试学习向提高素质和能力的方向转变。
6.加强科研训练,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在强化基础理论的同时,通过数学建模、案例讨论和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基地的实践训练,国家、学校和管理学院的各类本科生科研计划(包括: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兰州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13
管理学院成功计划之大学生科研创新培育项目、君正学者、学院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等各种比赛,形成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科学决策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教学改革成果
以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已在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得到实施和推广,并取得良好成效。
从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来看,按照兰州大学规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学生近五年对该课程的综合评价均为优秀。
从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来看,由本课程教学团队指导并完成了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成功计划之大学生科研创新培育项目14项,兰州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7项,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撰写研究报告10余万字,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篇。此外,由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在各项大赛中还取得如下成绩:
2009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蝶杯)西部区半决赛,二等奖; 2009年、2010年进入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全国半决赛;
2010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总决赛,二等奖;
2010年获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甘肃省冠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2010、2011年晋级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半决赛,并获二等奖。
从教师队伍来看,运筹学课程教学团队现有4位主讲教师,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工程师1人;理学博士1人,管理学博士1人,经济硕士和管理硕士各1人,其中2人本科学历是数学专业,1人是物理专业。因此,该教学团队是一支学历层次和专业结构合理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梯队,具有扎实的数学和管理学专业基础知识。此外,该教学团队的多数教师不仅在企业担任咨询顾问,其中陈士成老师还兼任兰大小精灵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具有较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而且曾分别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国电信学院和德国莱比锡商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
在对运筹学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的5年来,该教学团队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5项科研项目,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项,校企合作项目5项,兰州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项;发表与运筹学课程相关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教学研究论文10篇。出版教材2本;开发并制作基于EXCEL电子表格平
台的运筹学求解模板和求解程序各一套,并于2010年通过兰州大学自主创新项目成果鉴定;何丽红教授和罗云中工程师获得兰州大学“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罗云中工程师还多次获得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等比赛的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李桥兴副教授的论文《灰色企业投入产出分析》于2013年3月荣获甘肃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结束语
以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获得兰州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不仅促进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同时这些成效既是本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又为本项目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及发展空间。
第二篇:四川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
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
管理办法(试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我省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培育和支持一批我省优秀的社会科学研究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升我省社会科学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我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省社科联)从2015年起,实施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以下称高水平团队)建设工作,计划用3-5年的时间在全省建设30—40个高水平团队。特制定本办法。
一、申报高水平团队的基本条件
第一条 高水平团队的研究方向,须符合国家与四川省中长期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所确定的优先领域、重点领域或前沿热点问题。主要是一些基础性、前沿性、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研究方向。
第二条 高水平团队要在基础理论研究或重大应用对策研究上有创新,在重点学科建设上有突破。通过建设,团队具备承担国家、省部级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的能力,能够进入国家级的优秀团队,能够产出一批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第三条 高水平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良好的科研合作基础和人员相对稳定等特点的研究集体,限定5—8人。第四条 高水平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治学严谨,学风端正,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有凝聚力,一般应为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全职工作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国家社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省社科规划重大(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主持人及其同等级别项目主持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社科规划评奖入库专家等,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
第五条 高水平团队成员应来自同一单位,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资助的研究工作。
第六条 高水平团队原则上以我省优势特色学科、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依托,学术水平在同行中应具有比较优势,研究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具有明显的发展潜力。
二、资助范围、申报与评审程序
第七条 高水平团队的建设计划先期在省属(含省部共建)普通高等学校进行试点,试点期满后将在全省推进。已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资助的团队不再列入本计划支持范围。
第八条 高水平团队一般以“四川+研究方向或领域+研究团队”命名。
第九条 高水平团队由省社科联根据学科建设布局和申报情况下达申报名额,建设单位(高水平团队带头人所在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省社科联申报通知要求进行遴选推荐,填 写《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申请书》,由建设单位学术委员会对申请团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等进行初审,签署推荐意见,建设单位对申请团队配套经费、场地、设备、研究人员等方面签署具体意见后一并报送省社科联规划办。
第十条 省社科联规划办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推荐出拟建设的高水平团队建议名单,报省社科联党组批准后公示,公示期一周,如无异议,正式公布列入当年建设计划的高水平团队名单。
三、建设措施与管理
第十一条 高水平团队建设期三年,资助经费为20万元,分两次核定下拨,进入建设计划拨付15万元,通过考核评估拨付余下5万元,建设单位需按不低于1:2比例配套经费(可以在建设期内分期拨付)。
第十二条 资助经费应主要用于: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和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开展专题科研活动;必要的田野调查、数据采集与分析;学术论文发表及研究成果出版费用等。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财务管理有关规定管理资助经费,并根据成果产出情况等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
第十三条 获资助高水平团队应按由高水平团队带头人组织填写《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进展报告》,于每年12月31日前,经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审查后报送省社科联规划办备案。
第十四条 高水平团队实行省社科联规划办和建设单位两 级管理。在建设期内,省社科联规划办加强高水平团队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检查;建设单位要掌握高水平团队的工作状态,协助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第十五条 高水平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计划,为促进团队的建设和发展,省社科联对高水平团队进行动态管理,实行末位淘汰。每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由省社科联规划办负责组织专家,采取适当方式对高水平团队的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第十六条 达到以下标准者为考核合格:
1、较好地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有较强科研能力,学科研究特色明显,达到或接近省内外该研究领域前沿水平,在国内同类研究领域有较大学术影响的研究队伍;
2、科研项目要求。下列条件之一:团队成员作为主持人新增(1)国家社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含)以上,(2)省社科规划重大(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含)以上,(3)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含)以上;
3、论文(著作)、报告要求。下列条件之一:团队成员作为第一作者(1)在CSSCI、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10篇(含)以上,(2)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 本(含)以上,(3)有2项(含)以上有关报告或建议得到省部级及以上政府部门采纳;
4、团队成员作为第一作者完成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1项(含);
5、至少主办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协办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3次;
6、建设单位按照本办法落实配套经费。上述条件均要求与高水平团队的研究方向一致。
第十七条 对考核合格的团队将继续给予新一轮的支持;对考核不合格的团队(每次淘汰总额的1/10)不再拨付建设余款;对建设成效显著,成果突出,学术氛围良好的团队给予适当奖励。
第十八条 高水平团队成员发表、出版与本资助相关的论文、著作、学术报告,以及申报成果奖励等,均应标注“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计划资助”字样。
第十九条 高水平团队带头人因特殊原因不能继续履行职责时,建设单位应及时向省社科联规划办提交变更的书面报告,经省社科联审查后再行决定是否继续实施。
第二十条 各建设单位应按照本办法对高水平团队成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出国进修、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予以支持,鼓励积极探索和创新运行机制。
四、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社科联负责解释。
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5年3月30日
第三篇:教师团队建设
团队的重要性
无论是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的要求,还是教师队伍的发展规划,团队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团队建设不仅要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样才能树立好的学校风气;并且所以的教师都应该团结互助,努力进取,共同努力将我们的教师队伍打造建设成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创造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这对每一个教师来说,特别的重要。通过最近一段时间工作的学习,我简单得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合作精神。这样的事迹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好的践行者。
在2017年4月19日—22日在浙江金华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展示大赛”上,由包头市昆区教研中心基地选送的昆北小学陈巧莉老师执教的北师大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
(一)》的教学比赛。从报送参赛信息起,到网络研修结束,教研中心基地的教师团队每位老师对每个教学环节不断打磨。最终,经历了几轮的教学设计、试讲、研讨、反思和修改,课堂教学实践和反思与研讨,精心备战、答辩赛场中从容应对,最后内蒙古包头昆区教研中心教材研究基地代表队在17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以本场比赛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夺得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
这样的比赛不仅达到深度研讨、共同分享的目的,还让教师对于课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也促进了团队的成长。同时也希望学校内部自己组织类似的团体比赛,不仅提升了各自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加强团队凝聚力,帮助我们的团队更快、更好的发展。
第四篇:建设高水平公安队伍
建设高素质的公安队伍
摘要:公安工作要和谐发展,必须有高素质的公安队伍。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保障者,公安队伍建设必须体现和谐思想,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这就更加迫切地要求我们建设一支有高素质的公安队伍。人民警察队伍是公务员队伍整体的一部分,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公务员。公安队伍是一支纪律部队,是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执法力量,直接承担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秩序稳定的责任。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队伍,对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素质公安队伍基层公安文化警民关系和谐社会
1人民警察应具备的素质
笔者认为,人民警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应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构成:一是坚定的政治素质;二是相应的人文素质;三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四是健康的身心素质。这其中,坚定的政治素质不仅是警察应具有的素质,更是所有公务员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政治素质是其他所有的素质的基础保证。有位基层民警曾打了个幽默的比方来形容政治素质的第一性:其他素质不行,顶多是个残次品,次品至少还能用;而政治素质不过硬就是个危险品,危险品没人敢用。此外,最近几年中,人民警察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都得到了相当的重视与加强。但是,作为人民警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的人文素质却鲜被提及。但实际上,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随着公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更多的警务工作需要摒弃以往的“行政指令”模式,代之以“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人民警察人文素养低下的现状与高水平人文素质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笔者也想想借此文唤起公安部门领导对人民警察人文素提高的重视。本文也将主要从提高公安队伍的人文素养方面对“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队伍”这一问题做自己的阐述。
2当下公安队伍的状况
我们先从个体——即公安基层民警的情况来做一“管中窥豹”
基层公安机关是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础和依托。民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全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队伍,首先要从提高每个民警的素质入手。那么目前,公安队伍中基层民警的素质又如何呢?
目前全国公安队伍从基层民警的学历上看,文化层次还是较高的,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一个良好的条件基础,再加上经常不断地接受系统的教育,队伍的素养从整体上是比较优秀的。但毋庸置疑,民警队伍中还是有不少人由于缺乏学习教育,素质低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在工作上无所是是,举止不雅,出口脏话连篇
工作上的不思进取广泛存在于基层派出所民警和一些中高级领导干部中。他们认为,公务员是“铁饭碗”,是“吃皇粮”的。这种安逸的工作环境和缺乏竞争的工作氛围极易导致思维僵化,和当今“精兵简政”的公安改革方向背道而驰,严重侵蚀了公安队伍的活力。而基层民警举止不雅更是直接损害了公安队伍的形象。
2.2在同志间称兄道弟甚至拉帮结派,搞小团体利益,闹不团结
一些地区的科所队为了完成指标不惜相互拆台,互挖墙脚,大局观念淡薄。值得注意的是,上级领导在指导工作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是造成这一现象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原因之一。早
些年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省份,上级为了“创收”而下达给基层罚款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这种“帮派习气”,在央视曝光后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几年虽然风头有所减弱,但是这种思想的毒瘤依然存在,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迅速消除其影响的。
2.3玩忽职守,缺乏责任心
一些民警常常只重视与自己有私人关系的人,如受亲友委托的事,会特别用心去照顾;而面对陌生人则十分冷漠,有时即使对方面临特别紧急的事,也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不去关注群众的利益和意愿。这种民警在与群众沟通中的不良心态在“李思怡事件”中得到了极端的体现。
2004年8月19日,成都市新都区法院对原金堂县公安局城郊派出所副所长王新和民警黄小兵公开宣判,以玩忽职守罪分别判处王新和黄小兵有期徒刑3年和两年。这二人的“玩忽”,导致了一个三岁女孩被活活饿死——这就是震动全国的“李思怡事件”。成都市委政法委书记王体乾曾在批示中写道:“一个无辜的小生命就活活饿死在我们这些‘冷血者’手中。”警察的行政不作为造成的极端后果便是一名幼女的死亡,在当时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
民警的自私自利,缺乏责任心的心态使得其无法在群众中构筑有效沟通的“桥梁”,也更不可能使群众理解民警的工作。因此,关注群众是民警开展公安群众工作的心理起点,也是民警实践“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心理动因。
2.4以管人者自居,高高在上,欺压百姓,公仆意识薄弱
公安机关及其民警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理应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一些民警以管人者自居,倾听群众意见少,要求群众做得多,“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公安为人民”等要求被束之高阁,“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人民公仆、勤务兵的意识日渐消退,对人民群众缺乏深厚感情。更有少数公安民警的宗旨意识淡薄,伤害群众感情、侵犯群众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就是我们所欠群众的“感情账”、“经济账”、“法制账”。
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同志在河北调研中强调:“要着力研究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在当前群众的切身利益发生巨大变化,群众民主法制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群众对公安机关工作与执法的行为提出了新期待、新要求。改变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官本位思想势在必行!
2.5 刑讯逼供,办人情案、关系案,警务不透明
制度和谐是和谐社会之本,当前执法制度的不和谐在个体民警上的体现便是刑讯逼供,办人情案和关系案。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民主法治进程等因素的制约,与《人民警察法》相配套的健全完备的公安执法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已有的法规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现有的执法制度在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还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特别是监督机制尚未健全。另一方面,公安机关不注意倾听群众呼声,不善于做群众工作,特别是执法活动中最起码的告知等程序没有切实遵守,以至于警务公开有名无实,法律赋予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没有得到保障,为流言造谣的传播留下了空间,并最终导致群众对公安工作的失望,严重动摇了公安工作的根基。其集中体现便是现在的“躲猫猫”事件、杭州文二西路口的车祸的不当公开。这些事件的不当处理被网络媒体炒作后扩大化,严重降低了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更是埋下了日后群体性事件的种子。3改变当前公安队伍素质低下的迫切要求
由于受到低级庸俗文化的冲击及影响,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受到了削弱,人民警察的形象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这些公安队伍内部的不和谐现象形成和产生原因,固然有政治素养不高和业务素质不高的因素,但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长期忽视公安文化建设和由此产生的民警主观上学习不认真,不注重自身修养。我们在队伍建设上,历来主张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但如果不注意公安文化对队伍建设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势必也是事与愿违,欲速不达,这就是说必须兼以文化育警。众所周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安工作所担负任务是相当艰巨繁重的,基层公安民警整天忙于业务性工作,在他们的生活中除了工作之外,很少有闲暇的时间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按照要求,基层派出所要有“五小”,即小食堂、小浴室、小阅览室、小健身房、小娱乐室。可是由于经费短缺等原因,真正能够达到要求的能有多少?就连几千元钱的小阅览室都没有能力办起来,根本无法满足公安民警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可以说,改变公安队伍素质低下的现状刻不容缓,而要提高整个公安队伍的素质,势必要首先加强基层公安文化建设。
4对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民公安队伍的几点建议
笔者刚才追本溯源,提出了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民公安队伍,势必先要加强基层先进公安文化建设的观点。那么,如何在基层建设先进的公安文化,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民警的人文素养呢?笔者提出了以下一系列的方法,希望能给当下的公安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些有益的参考。
4.1坚持正确方向,推动政治文化建设,营造提高人民警察政治素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走什么路,举什么旗” 是公安文化建设的路线问题。我认为公安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无私奉献”。掌握国家执法权的人民警察必须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思想高度信仰,对社会主义祖国真挚热爱,对共产主义宏伟事业赤胆忠心,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正确方针、政策坚信不疑。只有加强理论学习,对社会发展规律有深刻认识,才能掌握客观真理,才能看清人间正道,形成浩然正气。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推动公安文化建设沿着正确轨道前进,从而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铸造坚强的精神支柱。
4.2坚持长抓不懈,推进人文文化建设,把提高人民警察的人文素质作为增强公安队伍执法管理能力的长期任务
基层民警要走出错误认识的束缚,不能单纯认为建设公安文化,就是搞些文艺活动、搞搞吹拉弹唱,或者认为文化建设与公安工作、与业务没有关系等等。要使整个公安系统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是保证公安队伍一往无前的源泉和动力。
为此,要借助开展公安“三基”建设的东风,结合实际,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发现、培养、树立典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面推进。并采取组织学习、研讨会、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灌输,以增强全警对公安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开展“为什么要建设公安人文文化、如何建设公安人文文化和建设什么样的公安人文文化”的大讨论,通过开展讨论,使大家形成共识,明确建设公安人文文化的方向,树立新时期公安人文文化理念观。还可采取寓教于乐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例如开展一些文学创作、音乐、新闻、书法、美术摄影等活动,营造警营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浓烈的文化气息和氛围。与此同时,加大对公安文化建设的投入,使之在物质条件建设上得到保障,并使之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4.3坚持强化培训,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的业务素质
科学文化水平是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的基础,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犯罪智能化,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来应对各种犯罪行为,已经是迫在眉睫。严峻的犯罪形势更加迫切地要求民警更新知识库,拓宽知识面,加强理论研究和探讨,增长业务知识才干,使自己在工作中充满活力。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办案民警的业务素质。其中,最主要是掌握以下七种过硬本领:一是现场勘查定向的本领;二是调查取证的本领;三是组织协调的本领;四是熟悉政策、法律、法规和博学、识记的本领;五是掌握犯罪手法的变化,对案件特点相同的果断进行并案的本领;六是善于思维的本领;七是驾驭文字的本领。
4.5坚持体能锻炼,不断提高公安队伍健康的身心素质
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合格的体能是做好警务工作的前提。只有具有了健康的身体、充
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良好的记忆,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锻炼,强化实战技能,储备充沛体能。此外,积极的锻炼还有助于在突发事件中保全自身,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这一点在“杨佳事件”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希望能引起广大公安一线民警的高度重视。
5结语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民公安队伍,就必须建设先进的公安文化。建设先进的公安文化既是凝聚警心的重要途径,又是建立良性互动警民关系的重要媒介。全国“二十公”提出“要大力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活跃警营生活,陶冶民警情操”。这要求我们要高举“文化育警”的旗帜,在开展公安队伍政风行风活动中,推动基层公安文化建设,从而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队伍整体战斗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从而给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高素质警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苏安忠 《试论加强基层公安文化建设》法律图书馆网,(2007-1-4)
[2]刘伯祥 《公安工作与和谐社会》群众出版社,2006年
[3]杨居汉 《一得集——公安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
[4]郑江涛 《新时期公安群众工作指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
第五篇:如何建设高水平学生会
如何建设高水平学生会
学生会建设是学生会工作的本职任务,是学生会工作进一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加强扬州大学农学院学生会的建设,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党的领导和团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学生会继续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的战略性任务。建设一个团结、法治、高效、创新、亲和、和谐的扬州大学农学院学生会,反映了全面构建创新性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新阶段,学生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建设不断进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使大学生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思想日趋多元化、社会活动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学生思想的多元发展、高技与社会的不断融合、学生社团的迅速发展,给学生会的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但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学生会要在党的领导和团的指导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全面把握学生会建设的大局,持续推进学生会各项工作的开展。目前,我院学生会整体发展情况是积极健康的。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时有发生,合作意识欠缺,团结程度不够;制度建设尚不完善,无章可依、有章不依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工作效能不够,效率不高,工作时间的掌控能力、工作质量的把握能力仍需提高;创新意识不够,创新热情不高,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工作尚不全面,效率不高,在同学当中缺乏一定程度
上的认同感;内部各部门协调机制欠缺,合作协调、整体联动能力较弱。
就如何提高学生会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有如下几点想法:
一.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1)严肃校规校纪,学生常规管理常抓狠抓不懈加大学生会对
日常行为遵则的检查力度,通过每年的“班风学风建设月”和日常工作,改良同学们迟到,早退晚归等不良现象,为同学们认真有效的学习作保证。
(2)加强诚信教育,积极营造学风建设良好氛围严抓考风考
纪,进一步加大诚信考试宣传力度,通过悬挂横幅,标语警示,主题学习,倡导诚信考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认真开展计算机、英语四六级考前模拟测试;举办 “读书笔记展”活动,为广大学生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
(3)坚持榜样教育,注重树立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协助学校,认真开展好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评选、表彰工作。同时每届“班风学风建设月”在每个班,学生会每个部门推选出先进个人,加大宣传,树立典型,进一步发挥先进个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全院形成了勤奋好学,争先创优,比学尚文的良好风尚。
二. 学生的考研与就业问题
(1)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学生会
可以联合扬州大学校就业与创业协会在本院开展丰富
多彩的关于就业与创业的活动或者各类讲座,为同学们送去关于就业或创业的前景,同时学生会应办好每年的简历制作大赛。并辅导同学们如何做简历,怎样做简历。丰富同学们的就业知识。此外学生会可以每年举办类似模拟招聘会来培养学生们对招聘形式的了解。
(2)以在读博硕士生为榜样,培养同学们继续深造的热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形成的困难日趋显现,611万大学生就业情势面临严峻挑战。在这样一个找工作难出现的情况下考研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出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工作又如何为全院学生考研做服务,从今年开始我院便举行了“农学院新老生恳谈会”让保研生,在读博硕士生与新同学面对面接触讲座,让同学们就如何学习及考研等问题进行交流,给新同学以很好的引导,培养了同学们对考研的热情,同时应在院领导的支持和配合下多给同学们做关于考研的报告讲座,树立考研的积极性。
(3)相校友看齐,以校友为榜样每年都有杰出校友回母
校,学生会应利用这样的机会去牵桥搭线,让校友为同学们做讲座,为同学们讲述他们的发展给同学们以榜样,让同学们相他们看齐,以他们的成就为目标努力学习,提高自我。
三. 学生会内部的自我提高
(1)不断加强学生会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工作
开展做到有理有据,建立健全了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工作开展等机制,学生会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2)促进干部队伍建设上水平引入干部竞聘和述职机制,调动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夯实学生工作根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会,促进交流,增强服务意识,强化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3)促进学生会内部团结和协调加强各部门间人员的交流,通过部门间举行联谊会,辩论赛等多种活动加强团结,促进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所有事物都处在不断发展的状态中。学生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清晰地认识学生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加强学生会的全面建设。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学生会的建设,切实把学生会建设作为长期的重要的任务落实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