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奇的扑克牌》 教学反思
《神奇的扑克牌》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阶段是进行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通过幼儿期科学教育活动可以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积累科学经验,掌握一些初步的科学方法与技能。我班的孩子对周围环境和事物非常感兴趣,喜欢动手动脑,好学好问。本学期在区角材料收集中,我班孩子带来了许多的扑克牌投放在益智区,孩子们很感兴趣,有的用扑克牌找相同,有的比大小,有的玩接龙,有的学数的分解,有的搭火车。。。看着孩子们对扑克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利用扑克牌设计了此节科学活动“扑克牌站起来了”,让孩子们在做做玩玩中探索让扑克牌站起来的方法。整个活动以做聪明的“魔术师”为线索,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挑战,引导幼儿探索一张、两张、许多张扑克牌合作站起来的多种方法,充分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扑克,鼓励幼儿大胆探索让扑克站立的方法。
2、初步尝试记录实验结果。
3、体验合作探索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的重点:大胆探索让扑克站立的方法。
活动的难点:探索多张扑克牌合作站立起来的多种方法。【活动准备】
1、大记录纸一张、黑板。
2、扑克牌若干。
3、照相机、电视机。【活动过程】
一、通过变魔术的方法,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教师:我是神奇魔术师。今天,我要用扑克牌变魔术。仔细看我是怎样变的?
二、幼儿自主探索一张扑克牌站立的方法。
教师:你们想不想当魔术师呢?那我要考验考验大家。请你们用一张扑克牌来变魔术。好,魔术师们,开始吧!
1、幼儿第一次尝试。教师观察、鼓励。
2、尝试后交流、分享。
(1)你是用什么办法让一张扑克牌站立起来的?(2)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3)他这个方法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3、交流后请幼儿在大记录纸上把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教师小结。
三、幼儿探索两张扑克牌站立的方法。
教师:刚才许多魔术师都很出色。现在有更难的魔术,请你们用两张扑克牌来变魔术,让它们合作站立在桌子上。魔术师要把变得好的,变得稳得把它拍下来哦。魔术师们,加油吧!
1、幼儿第二次尝试。教师观察、鼓励、引导。
2、尝试后播放照片和幼儿一起交流、分享。(1)这用什么方法让两张扑克牌合作站立起来的?(2)这个方法也不一样。。。
四、幼儿四人合作探索一叠扑克牌合作站立的方法。(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刚才的方法,将扑克牌搭建的更高、更稳。)
1、教师:刚才魔术师们变出了不同的可以让两张扑克牌合作站立的方法,现在有更高的挑战。请每四个小朋友为一组,每组的魔术师们一起用一叠扑克牌变魔术,合作站立起来,看看哪组的方法多,站立的又高又稳。
2教师讲要求:请每组先讨论:要变什么?用什么方法?怎样才能又高、又稳?
3、幼儿尝试,教师分组观察、引导。
五、延伸活动:今天魔术师们太棒啦。让我们一起到外面用扑克牌搭建更高、更稳、更美的图案!
全体合作让许多扑克牌合作站立起来。(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刚才的方法,将扑克牌搭建的更高、更稳、图案更美、更新。)
【教学反思】
经过这一次的科学探索活动,让我更深的体会到了,孩子们的智慧真是不可估量。在开始进行这个活动之前,我还一直在担心,小朋友们能不能想到让扑克牌站起来的方法,如果启发不起来,那么我的这个活动就难以进行下去。
但是他们在用一张牌站起来时就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在用扑克牌站的又高有稳的这个环节,对幼儿虽有一定难度,但他们在探索中尝试,一直兴趣有佳,最终结束时还意犹未尽。本次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也获得乐趣。整个活动条理清晰,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很清楚很顺畅。
当然,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也有失误,教师的引导是关键,但是在幼儿用一张牌站起来时想出的很多方法时,这儿我引导的还不够,没发现幼儿更多的闪光点。在合作和组合的问题上没有提出来,导致有的幼儿是用扑克牌在组合不是合作。这也给我在以后的活动中敲响了警钟,设计教学活动一定要考虑周全,在上课之前要设想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多注意幼儿的引导,这样上课才能更加的从容不迫。
第二篇:百变趣味扑克牌中班教学反思
反思:
本次活动的题材来自于早期教育美术版中提到的一个操作创意“百变趣味扑克牌”,它用插接的方法把扑克牌拼接成许多有趣的造型,我觉得比较有趣。于是我便添加上了活动目标,赋予活动流程,把该操作活动设计成一个艺术创意活动。之后在与邓老师的交流中,她告诉我他们班的孩子有很多都很会玩扑克牌,建议我去了解一下孩子的玩法,后来我发现孩子们还会用一种折叠的方法拼搭扑克牌,于是我把早期教育上提到的插接法和小朋友的折叠法都吸收到该活动中,力求通过更多方法的启发让班内的孩子们玩出更多的创意。于是我把活动第一目标定位能有创意地用拼、搭、插的方法设计出各种造型。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一个作品的完成离不开耐心细致,一步一步的努力,这个活动不仅要锻炼孩子的创意更需要提升这种创意背后的精神即耐心、合作、细致、踏实……于是我把在操作时体现耐心、合作、细致精神作为第二目标。接下来是我对本次执教之后的一点反思:
1、活动内容过于满、多,把本次活动定位两课时较为合适。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在后面两个环节,第一、二部分如果作为课前准备,或者干脆作为第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后面两个环节能更有效的去达到活动制定的目标。
2、在细节处理上还必须花功夫。比如我在示范的时候,我发现让孩子看着我做完一个作品比较费时,毕竟一个活动更多的实践留给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听课老师建议我在教育准备的时候做完一个成品,这样可以示范完基本步骤后,直接出示成品,既清楚又明了。
3、用不同的方式拼搭出不同的扑克牌造型,玩的就是一种创意的精神,每次在教导孩子的时候,我自己也在不断地自我学习、向孩子学习。我们说创意学不来,但是创意的精神是可以学习的,创意的能力是可以练习的,比如扑克牌这个东西,我相信还可以执教一堂数学活动,比如10以内加减、组成等,还可以设计成一个艺术活动,比如欣赏各式各样的扑克牌造型,设计扑克牌造型等,甚至是音乐活动用扑克牌打节奏……换一种方法,换一个角度,创意之花无处不在。
活动目标:
1、能有创意地用拼、搭、插的方法设计出各种造型。
2、在操作时体现耐心、合作、细致精神。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
重难点:能有创意地用拼、搭、插的方法设计出各种造型。
活动准备:扑克牌每人一副、剪刀等。扑克牌造型图片。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扑克牌
1、今天我们带来了什么?(牌)他们是怎么样的?
2、现在我们要来玩一玩牌,你会怎么玩?
二、尝试拼搭
1、今天我们要换一种方法玩扑克牌,把扑克牌拼一拼、搭一搭做出许多有趣的造型(比如飞机、火车等等),你会吗?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2、交流尝试的体验:我拼了什么?我搭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方法启发
1、教师展示扑克牌造型的图片,上次我们一起玩了扑克牌,还拼搭出了许多有趣的图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片,看看它像什么?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2、教师演示操作的方法。
3、请“高手”幼儿上来表演精彩的扑克拼搭技艺。
二、幼儿创意
1、尝试老师提示的方法或者用更多的方法拼搭出扑克牌造型。
2、交流展示
3、小组合作再次操作。
延伸--课后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孩子们自主玩拼搭。
第三篇: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扑克牌》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扑克牌》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玩扑克,鼓励幼儿大胆寻找让扑克站立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了解简单的力学原理。
3、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乐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扑克牌人手二十张。
2、记录纸、笔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扑克牌是用来干什么的?今天,陈老师要请小朋友和扑克牌来玩新游戏。
(二)、幼儿探索怎样利用两张扑克牌让其站立在桌子上。
教师:陈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了两张扑克牌,你们去试一试,看能不能让扑克牌站在桌子上。然后把你们的方法记录在纸上,待会来告诉大家。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尝试后交流
(1)、你是用什么办法让扑克牌站立在桌子上的。(请幼儿出示记录纸并进行解释和示范)。
(2)、为什么这个方法能让扑克牌站在桌子上呢?
(3)、我刚才看见有几个小朋友也用这个方法让扑克牌站起来,但是后来又倒了,这是怎么回事?
(4)、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5)、他这个方法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3、幼儿第二次尝试
刚才小朋友想出了 种让扑克牌站立的方法,现在陈老师请小朋友用这 种方法你都去试一试,待会你来告诉大家,哪一种方法可以让扑克牌在桌子上站的最稳。
4、尝试后交流
(1)、你觉得这 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可以让扑克牌在桌子上站的最稳?
(2)、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刚才的办法,将扑克牌搭建的更高。
1、教师:刚才我们想出了不同的可以让扑克牌站立的方法,而且也讨论了哪一种方法可以让扑克牌站的的更稳,现在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20张扑克牌,干什么呢?陈老师要请你利用这些扑克牌来搭小房子,看看谁的房子搭的又高又牢固,待会也请你把搭房子的方法记录在纸上。
2、幼儿尝试
3、请先搭好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记录纸和他人进行交流。
(1)、交流搭建的不同方法。
(2)、交流刚才在搭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4、集体交流
(1)、教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搭的小房子。(教师将事先拍好的照片放出来与幼儿的记录纸进行比较)
(2)、你向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记录纸和搭房子的办法。
(3)、你刚才在搭房子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谁有更好的办法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四)、延伸活动:幼儿合作搭建
刚才小朋友搭的都很好,待会我们到教室里大家一起设计图纸,用更多的扑克牌搭更高的房子好不好?
第四篇:扑克牌站起来材料投放反思
《扑克牌站起来》材料投放反思
扑克牌是我们生活中娱乐的东西,我班平时也用它来玩很多游戏(比大小、点数)。我班的幼儿也比较好动,贪玩,最近他们对搭建也比较有兴趣,所以我在想,可以利用扑克牌站立起来并搭建房子的方法,让他们养成更有耐心和认真思考的习惯,于是我选择了《扑克牌站起来》这样一节科学活动。这个活动体现了纲要中所指出的“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的精神。
这节课我主要投放的材料就是扑克牌,在活动前,我反复用扑克牌试了多种方法让它站起来,才开展活动的。我感觉比较困难,所以在活动之前,我还一直在担心,小朋友们能不能让纸牌站起来,如果站不起来,那么我的这个活动就难以进行下去。但是在活动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聪明智慧,他们会都能用两张扑克牌搭一个三角形让它们站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的也会把扑克牌折出一个三角形让它站起来,虽然他们说不出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个力学原理,但是他们都能把这个原理给利用起来。搭建又高有牢固的房子对幼儿虽有一定难度,但他们在探索中尝试,一直兴趣有佳,我相信在活动结束后,他们会利用区角的时候继续探索让扑克牌搭得越高越稳。当然,教师的引导是关键,本次活动,其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寻找让纸牌站立的方法,以及乐意在同伴间大胆地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在材料准备上有一些失误,准备不够充分,只准备物质材料扑克牌,导致刚进入搭房子的时候,有的幼儿都不知所措,不知道从何下手,如果在活动之前我能先自己搭些样品或者样品的图片,再展示给幼儿观察,幼儿在搭建的时候才会有所想法,在材料的选择使用中,小朋友们就能都搭建成功,在展示的环节中也能很好地进行。
这节课我准备的是一些新的扑克牌,后来我想在材料使用的选择中,如果选择旧的纸牌,不限制幼儿能不能损坏纸牌,我想效果会更好。不过幸好在活动时,我及时地改正,告诉幼儿也能把纸牌折一下再搭建,果然,这个办法让很多的幼儿采用,很多幼儿都能很自然地进行搭建,最终都体验到了搭建的乐趣。而且有一名幼儿把两张扑克牌插在一起,这样做了一个稳固的架子,能搭更多的牌。
课后我也在想一个问题,按教参上的材料投放就是扑克牌,后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投放一些小积木之类的材料,在 搭建的时候可以选择它们作为一种障碍的阻力,是不是也挺好的。
本次活动给我敲响了警钟,在以后的教学中每个教学活动都一定要考虑周全,材料的投放,每一个环节的设计,突发的状况,都必须考虑到,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努力尽量做到更好。
第五篇:神奇的磁力教学反思
《神奇的磁力》教学反思
榆林中心小学 刘丽娜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把学生“拉”进熟知的生活情景中,利用多媒体的图片让学生观看极大地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发现新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去积极体验和探索,体现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习惯、科学认识和科学素养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下教学的实践中使我认识到: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实现科学教学的最大效益。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新课改的结合,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全面提高了科学课教学质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一.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将有时用语言难以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的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实验过程等通过多媒体进行呈现,创设出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直观。例如:在教学中中,由于一些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变静为动,引起学生的注意,提升学习效果。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效率,不但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了丰富,而且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得到了拓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再加上鲜艳的色彩引起学生注意,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枯燥而又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科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教学。同样,科学课的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然而在科学教学中,对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和宏观世界的自然规律等知识,教师无法准确表达,学生也学得一片迷茫。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将微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变化太快的或变化太慢的教学内容,逐层展示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效果显著。在不知不觉中就突破了教学难点。由此可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能突出教学的重点,更能化解教学中的难点。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不可能成为“万宝金书”,教师就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网络为我们提供的资源,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放手让孩子们自己上网收索,孩子们找到的资料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本节课中不光是学会了有关的知识,还学会了本课以外的相关知识。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把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来搜集资料,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他们才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这样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在整个学习过程,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有力地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育提供极大的便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程整合的深入,对传统的课程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本着“终身学习”的理念,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新成果,掌握一些简单的视频剪辑、动画制作技巧,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亲身体验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努力引导他们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资源,使他们更多地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