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论文[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7:5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地理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地理论文》。

第一篇:初中地理论文

如何让初中地理教学走进生活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地理教学内容过于侧重知识的传递,而忽略的知识的运用,特别是地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没有得到体现。“湘教版”教材主编朱翔教授曾说过 :“过去的地理教材内容,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和知识,学生学过以后,在以后的一辈子当中从来就用不到。”所以地理新课标提出了最基本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融入生产生活,在生产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关键词】初中地理 知识与生活

在地理科目的日常教学中,如果我们完全按照教科书上的照本宣读,那么课堂气氛会略显死板,学生也提不起兴趣。这种情况不是特例,是普遍存在的。笔者认为如果将地理科目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关联,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把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一、教学过程中使用真实生活实例

想要让学生理解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先要让学生看到地理在生活中的形态。在教学中列举学生司空见惯的地理现象,以丰富学生的感知,从这些现象中,挖掘蕴含的地理知识。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授课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还能使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并不神秘。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处处有地理思想。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离不开平常在生活中的观察和积累,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地理知识。利用生活现象提炼地理知识,引入新的教学课程,才能随心所欲,随口而出。

那么如何具体化的将生活实例引入地理课堂呢?如: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自然环境烙印,教师可结合教材,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我国南方房顶是陡斜的?为什么夏天喜欢穿白色衣服?为什么冬天农民用熏烟方法来保护农作物?为什么本地正午日影总朝北等等。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现象,引起他们的探究心理,他们会体验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地理建立一种需求感。让学生将所学原理扩展,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另外,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认识。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是地理学习的终结目标。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用途, 使学生能自觉地在生活中应用地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然要用到许多地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建筑中房屋、街道的朝向;太阳能热水器的安放角度和朝向。如何根据交通图选择出行的路线和交通工具,如何根据旅游景区图选择游览路线,如何根据天气预报安排生产和生活等。如何利用文化扩散规律,选择适当商品推销方式。近阶段房地产很热,假若你是购房者你会选择怎么样的房子等。

二、以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奇异”事件

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但是如果以科学的角度去看待,却是不合理的。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这种实例,让学在科学与传统的冲突中了解知识。例如:在提到四季的划分时,中国和欧美国家的划分方法不同,中国以阴历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为四季的起点,而欧美国家以“二分二至日”为四季的起点,那么到底哪个更为准确呢?老师在讲解时,不是很容易说清楚。我是用过生日这件事讲清楚的。首先,我问学生:你们过生日是过阴历的还是过阳历的?大多数同学都回答过阴历的。然后我随便问了一个同学的生日:阴历九月初二。接着我做了一个设问:我们都知道今年闰七月,那么你今年与去年过生日相差了多长时间?学生一算差了一年又一个月。很明显阴历生日是不准确的。所以得出结论:四季的划分还是欧美国家的更准确一些。又如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我国江浙一带盛产丝绸,新疆瓜果特别甜,徐州地区是淮海经济区中心以及我们平时以面食为主食等等,这些事实的原因都能从地理知识中找到答案;各种地形的形成,各地特产,聚落形成发展,环境变化等无一不与地理规律有密切关系。掌握地理知识,运用地理知识就能使我们正确看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避免迷信与盲从,使我们生活在更加理性的世界中。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转化为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中国有句古话“学以致用”。著名的捷克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无论什么东西不可单因它在学校里有价值去学习,要因它在生活上有用才可学。这样一个学生学的知识,才不至于一出学校立刻就消失掉了。”我们的学生每时每刻都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环境,无论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现实生活。而地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运用到生活中,这对于转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让生活走进地理,进而拉近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感到学习地理知识有用,从而在学习中得到好处,受到实惠。让地理走进生活,可以让学生在生活经验基础上构建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我们的生活环境,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服务于实际的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第二篇:初中地理论文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因此,我认为,现在应该非常重视防灾减灾的问题。在防灾减灾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自然灾害风险指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分析与评估,了解特定地区、不同灾种的发生规律,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包括灾情监测与识别、确定自然灾害分级和评定标准、建立灾害信息系统和评估模式、灾害风险评价与对策等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三原县龙桥中学温瑞丽

一、把地理形象思维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闪念、一颗火花,而且是可以经常地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进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特别是右脑)、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照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的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它们都为教学中构成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

二、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 1

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三、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把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国内的旅游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平时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这种潜意识去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就成了他对以往旅游的美好回忆。效果自然也不同凡响。人类学、心理学、2生理学、逻辑学的新发现证实:人类具有巨大的潜能。人类储存在脑内的潜能惊人,平常只运用到潜能资源的10%。美国着名心理学家乔瑟夫·摩苏博士说:“人的潜意识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识,而潜意识隐藏在水下大部分。„„人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记忆就变得十分轻松。”

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其学习的兴趣和识记的效果就越好,期间的思维活动也越活跃。

四、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长江大堤上的“万寿塔”塔基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你知道原因何在?从中可以揭示哪些相关的地理知识?

粗粗一看,万寿塔与地理知识能有什么关系,至多因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质不硬陷入地下的吧!如果没有仔细思考,这一结论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实上,众所周知,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数米的江堤上,因年代久远,长江受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并超过塔基,为了保护塔身免受江水浸蚀而在四周筑土叠砖,年复一年,四周越来越高,塔基便“越

3陷越深了”。那么这个原因本身又是怎样形成的?这就可以联系到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点植被情况:长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峡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况相对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积。中下游河道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使流速减缓,必然使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通过“万寿塔”塔基低于地面这一普通现象,引发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逻辑思考,从而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

五、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特意对一些问题进行设计,以定向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某一方面的能力。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我对初中地理教学的一点思考

——上峡学校冉孟兰

从事地理教学两年来,刚开始我在教学中有很多的困惑,遇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目前中考取消地理考试,这就使学生失去了外在的学习动力,加上其他科目时间紧作业多,这就使学生更加无心于学习地理,刚刚开始上地理课的时候有学生甚至要求上自习让他们自己做作业。为了使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我想必须要改变地理老师固有的教学模式,创新性的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我就把我在地理教学中想到的或者用到的一些教学方法进行讨论。

首先,我认为要做好地理老师,自己必须有广博的知识。

初中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旺盛的求知欲,要让学生接受你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广积粮,“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所以平时就要多多关注新闻,报纸,互联网等与地理有关的消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对老师有一种崇敬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如:

用文学“橘生在淮南则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来解释气候的变化;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理解气温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成因;用“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来了解梅雨;用“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天上,却是山前晚照明”来说明夏季阵雨;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来解释气候;再比如描写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学习地形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的地形特点我们还可以用到:描写过去河套平原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横断山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写地形是丘陵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描写四川盆地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山地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写桂林山水的:“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

有时候我们还可以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如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可以搜寻一些关于各个地区风土人情的视频,甚至可以给他们播放一些相关地域的电影,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中提取出重要信息,这样也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有时候还可以借助歌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青藏高原时可播放:《青藏高原》;在讲黄土高原时可播放《信天游》;在讲内蒙古高原,时可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在讲云贵高原时可播放《芦笙恋歌》;在讲中国的民族时可播放《爱我中华》;在讲新疆时可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在讲北方地区时可播放《黄土高坡》;在讲南方地区时可播放《采茶舞曲》或湘曲《刘海砍樵》;在学习台湾时可播放《阿里山的姑娘》;在学习香港和澳门时可播放《七子之歌》。

有时也会用到谚语来辅助教学,如描写西北地区温差大的:“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写秦岭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马前桃花马后雪”;描写开垦草原后带来草场沙化的:“一年开草原,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描写新疆风沙大的:“一年一场风,从春吹到冬。”;“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描写黄河含沙量大的:“一碗水半碗泥”。描写生产的:“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春雨贵如油。”;“蚕无夜食不长,马无夜草不肥。”描写气象的:“天上扫帚云,地上雨淋淋。”;“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冷在三九,热在三伏。”;“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睛。”“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

其次,要上好地理课,还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像地理这种非检测科目,如果老师一味的安课标要求,单一传授知识,“满堂灌”结果是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糊里糊涂,刚刚开始还有兴趣,估计到课堂后半部分就没有几个人有耐心听下去了。我想一堂好的课,绝对不会是风平浪静、波澜不禁的,应该是蜿蜒曲折,跌宕起伏的,让学生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在师生思维的碰撞过程中,既要让学生体会到寻求知识的艰辛和失败的打击又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感。这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是对人身品质的培养。

新教材无论从结构、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做了较大的改动,图像丰富,直观性,可读性,趣味性比较强。尤其是“读,想,做,讨论”等这些栏目的设置,突出了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读,找,思考,讨论等归纳总结出相关知识。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别样的地理课,如在复习区域地理的时候举行分小组的竞赛,学生会因为团体荣誉而倍加努力;在学南北地理差异时,可以举行辩论赛,假设一部分同学是南方的一部分是北方的,都来说说咱家乡好。学生参与性强积极性高。

在讲长江、黄河时可以采用表格的方式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印象。当然这样的表格不能由老师给他们,应该是让他们自己查找资料,通过教材课外资料对比得到,让他们从体会获得知识的喜悦。

还记得去年在讲区域地理时,刚好要准备讲日本,就听说日本发生大地震,福岛核电站泄漏,我就以此为切记契机让学生讨论地震的最新信息,同时讲述日本发生的各大地震,引出思考:为什么日本地震频繁出现?福岛核电站泄漏引起的核污染是怎么回事?核污染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教学中我认为不一定要按教材按部就班,有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时事进行适当调整,别把大好的时事教育机会浪费了。

新课改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起引路作用,对于初中地理这种特殊课程我们更应该把着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上。如在学完世界地理关于地球的初步知识后,可以设计一堂课让学生来说说我们的地球,这样的问题难度虽然有点大,但是只要老师引导合理学生就愿意参加到这样的活动去,真正把书本知识变成他们自己的能力。目的是达到学生“学习并快乐着”。

再次,充分利用地图,挂图,地理剪图,拼图等现有教学资源。

这些教学资源直观、形象、生动,学习地理必须用到地图,它们能够很好的说明事物的表象,不同对象之间的区别联系。用好了地图我们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学生如何阅读地图,如何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需要老师长期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自己读图的习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受教学资源的限制挂图用的相对较少些,但不能因为少就不加选择,挂图一定要精挑细选,不适合的即使有也不能乱用,这样只会使学生对地理事物更加模糊,往往适得其反。

拼图在学生认识区域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在讲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时候,学生读各个省份的形状位置往往难以记住,而这些地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来说相当有用,于是我让学生买来中国地图,然后按照各省市的分界线剪开,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进行拼接,拼接次数多了他们也就熟悉了。待他们比较熟悉的时候,我又教他们画地理简图,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素养,为今后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寓教于乐”是我一贯奉行的教学思想,我相信学生在游戏玩乐中会更加愿意去学习,去参与。

再者,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用好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部分。

介绍世界地理时结合各个国家的社会现状,板块特点,可以给学生穿插一些历史知识;政治课里将要学习到的社会形态,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结合《2012》这部电影,给学生介绍有关玛雅文明,用科学的观点看待玛雅预言,打消学生对预言的恐惧心理。在讲生态平衡时将其与生物知识结合,生态失衡,外来物种侵害等,列举历史上一些影响较大的外来物种侵害案例,联系到人体生病,身体失衡,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好的健康教育。地理和文学的联系前面列举的很多例子。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其实地理和数学还有更加紧密的联系,里面涉及到了很多相关的计算,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所以地理课堂我们也需要对他们进行潜意识的数学教育,一方面宣传数学的有用性,一方面避开数学学科本身的枯燥性。

总之,初中地理教学一直值得我们广大教育者深思,要上好这门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是吸引学生的法宝,教师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是上好地理课的前提。创新的教学形式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相信,只要有心,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教师应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习惯,点燃其求知的火种。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必须明确是学生在学习,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帮助,以促使其形成自学能力。教师应设计高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亲自实践、和作探究,从体验认知的快乐中感受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的精神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和发明者的希望和愿望,而这种希望和愿望总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伴随。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尽可能的帮助学生把知识加以应用,使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学习习惯。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它具有不可思议的凝聚力和无法比拟的说服力。教师应充分利用榜样的模范作用使学生在赞叹、敬佩中得以潜移默化并以之为榜样,同时给予他们学习活动的时间及必要的鼓励和学法指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经过模仿、思索及运用,树立学好地理的理想和信念,点燃其求知的火种。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模拟情景训练、培养其合作与竞争意识为主线,同时抓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使其保持浓郁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强调,地理教学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而教学贵在相机,即发现教与学的最佳时机。所谓“疾而有节,喙啄生机”。这里的啄乃恰倒好处之啄,恰倒好处便是机。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以培养学生多侧面、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教师应巧妙引导学生通过与人合作来参与竞争,以满足学生在社会化的进程中发展其个性;同时在满足其合理化的独立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以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时教师应认识到,人不犯错是不可能的,错误是使人进步的阶梯。而学生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某种期待之中(例如表扬),当这种期待一旦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向既定目标迈进的冲动感。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种重复的心理状态之中,就会逐渐确定一种成功的自我意向,从而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潜力。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尤其是非学业方面的),充分利用表扬艺术来让每一位学生都抬起头走路。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具体的学法为落脚点,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学能力。

在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渗透着学法指导,为学生提供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学习应有计划性、易操作,应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地理知识,培养了地理应用能力,学会了与人共处和做人的道理。在这里,学生学有所得、有成就感,这是学生乐学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有步骤、分层次的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知识的输入过程中学会反思、总结;在知识的内化过程中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将知识加以内化;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感悟,从而促进知识的输入质量和输出质量,以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增加了,能力提高了,必然会总结规律,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下载初中地理论文[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地理论文[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土河中学教师 王和平 把地理形象思维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点。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1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 内容摘要: 培养地理学科的思维能力既依赖于一定地理知识的掌握,又需要空间想象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多方面培养学生思......

    初中地理学生小论文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洛龙区第二初级中学 辅导教师李彦峰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洛龙区第二初级中学八五班 朱怡然 辅导教师李彦峰 我们人类的一切衣食往行及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于......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5篇

    浅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没有得到切实实施。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多数学校纷纷开始投入教学改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虽有创新教学......

    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在新一轮课改中提出的核心素养概念,对初中地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教学必须注重能力和品格的培养,讲究利用有限的时间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文章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常见教......

    地理论文

    浅谈时事材料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滦平县第八中学段桂香 时事材料往往具有时代气息浓、与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等特点,在当今世界乃至我们生活的城市中,许多......

    地理论文

    善待环境 低碳生活 我们居住在一个被大气所包围的星球,那就是地球。地球本是一个美丽的星球,可是如今已经虚弱不堪,一天一天地消瘦下去。 透过历史的层层迷雾,先让我们回眸二百......

    地理论文

    凉山彝族服饰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浅析 美姑中学(西昌校区) 王国明 摘要: 长期以来对凉山彝族服饰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浅析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