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紫桑葚》教学反思
《紫桑葚》教学反思
本文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九总督司令员徐世友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喂养人民群众家的蚕宝宝的故事。孟良崮战役是我中国人们解放军在山东孟良崮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的战役,战斗十分激烈,从1947年5月13日一致激战到16日,最终全部歼灭国民党七十四师,击毙师长张灵甫,共歼敌三万二千余人。由此可见,孟良崮战役是十分紧张激烈的。徐世友同志在如此激烈的战役中,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件事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地学习课文,感受徐世友同志是个怎样的人?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抓住他人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通过环境描写体会人物。通过大家的交流感受到许世友同志在激烈的战斗中还不忘关心、爱护老百姓的崇高精神。
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下面几点:
1.通过阅读速度的递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速度。三次读文本,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就是要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本的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文的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的事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3.渗透对话意识,彰显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本文所讲述的内容和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何拉近这个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既重视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又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甚至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断修正,从而感受许世友热爱人民,关心群众的精神。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紫桑葚》教学反思
紫桑葚一课故事性强,内容易懂,教学时我让学生结合课后提示自主阅读,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重点语句读懂课文。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注意利用注音读准生字的音,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质疑,其次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弄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许世友将军为什么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一定要做这件事。读后让学生交流。最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许世友将军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深入体会。并通过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革齤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
这节课上完了,我认为上得最成功的一点,那就是我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课堂的引导者。
在上课中,我更加相信学生,引导学生靠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来学习课文,同学们在学习中,都能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重点语句,通过反复朗读,从读中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感受人物的伟大。这一点,也正好符合了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那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放手,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来自主学习的理念。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没有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从图中再次感受人物的品格的伟大。
总之,在以后教学中,我会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三篇:紫桑葚的教学设计(王丹)
15紫桑葚
石嘴山市二十六小 王 丹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生 学科:语文
2、课时:一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标出自然段。
(3)搜集有关许世友及孟良崮战役的资料。教学课题: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许世友将军对人民群众的关爱。
1、指导学生认识“葚、役、眬”3个生字。正确读写“若有所思、舒坦、若有若无”等词语。
2、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3、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记叙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许世友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关心人民群众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革命前辈为人民群众着想、关心群众利益的崇高精神。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许世友在老乡西屋里发现了蚕宝宝的生长情况和急需喂养的情景;接着写许世友两次命令俩警卫员去采桑叶的情况,表明许世友对老乡家的蚕宝宝十分关切;最后写许世友亲自把桑叶撒给蚕宝宝,还把摘下的桑葚留给房东的孩子吃,表明许世友在激烈的战斗中仍然关心人民、热爱人民的崇高品质。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
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2、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有关许世友将军和孟良崮战役的资料。教学方法:
课文语言简练,结构严谨,文章紧扣着许世友将军对人民群众的“爱”来展开故事。因此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充分读文,让学生走进文本,做到和文本对话,再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许世友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深入体会,并通过交流、讨论,了解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请看大屏幕(向学生展示桑葚的图片),你们认识吗?都谁吃过?谈谈感受。
2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跟桑葚有关的课文,知道是哪篇课文吗?
3板书课题,请认真观察并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注意做到正确、美观)。齐读课题。当你们读了课题,你在想什么?
师:紫桑葚是那么的诱人,让人爱不释手,真想咬一口尝尝呀!那这篇课文到底围绕着紫桑葚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书中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喜爱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读不通的地方请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也可以向同桌请教,做到同桌互读。)
1出示生字新词,检查生字的认读。
蠕动 桑葚 豁口 蒙 眬 战役
此起彼伏 硝烟滚滚 若有所思 若有若无 2 指名读。3 领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注意:重点抓住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为复述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读文,不仅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相互间更容易发现彼此出现的问题。同时,中年级的学生,组织语言不是很熟练,在小组中先交流对问题的理解,既降低了难度,又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避免了“独自思考,指名交流” 的片面性。】
(三)链接知识点,丰富人物形象。出示许世友将军的图片:结合资料了解许世友,为下面理解人物做铺垫。
2了解孟良崮战役,为感知课文内容做引子。
三、细读感悟课文,领悟作者的写法,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现人物形象。
师过渡:通过资料,我们知道在这场激烈的战役中,许世友怎么还会有时间去帮助老百姓喂蚕宝宝呢?这中间到底又有着怎样的感
人故事呢? 默读课文,用“——”划出令你感动最深的句子,反复读、仔细品,并做好批注,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画出的词语和句子以及感受。
3全班讨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朗读句子,了解写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适时指导,读中感悟:
⑴ 为什么许世友对蚕宝宝能做到“慢慢退出来,又轻轻地把门关上”?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⑵ 许世友两次让警卫员去采桑叶说明了什么?
⑶ 从许世友将军检查桑叶、喂蚕的举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⑷ 在艰苦的岁月里,许世友将军还把桑葚留给老百姓的孩子,你又感受到了他的什么人格魅力?„„
5总结许世友的人格魅力。
师:凭着我们对许世友将军的了解,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具有着怎样的优秀品质?
板书:关心人民群众 为群众利益着想 6循情再读,感文中之情:
同桌有感情地互读出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句子。7指导感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通过抓住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情的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号召同学们要学习这种写法,为自己提高作文水平奠定基础。赏读课文。9 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老师做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融入文本,并通过朗读的指导,再现许世友将军的人格魅力,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四、指导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1回忆简要复述的方法。(抓住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还可以先编写一个提纲,再练习简要复。)
2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练习简要复述课文。
3小组交流。(在小组中要互帮互助,充分体现小组的合作精神。)4指名在全班进行简要复述,师做适当点拨。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复述课文,能有效地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拓展延伸,升华“关爱”:
面对这样的许世友,你想对他说什么?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话写下来。
【设计意图:从理解感悟许世友将军对人民的关爱上,加深理解,做到“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充分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
布置作业:
1简要复述一个自己敬仰的革命前辈的故事。搜集让我们敬仰的革命前辈的故事,举办一次故事会,也可以办一份手抄报等,形式灵活多样。
【设计意图: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积累革命故事。】
六、板书设计:
紫桑葚
采桑叶 喂→ 蚕宝宝
许世友命警卫员 关心、爱护群众
紫桑葚 留给→ 房东孩子
《紫桑葚》的教学反思
执教完《紫桑葚》一课,经过白老师的点评,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现将我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本课时,我能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在让学生从具体的词句来品味人物的人格魅力。同时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课堂的引导、点拨者。在学习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重点语句,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利用书上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并通过读来升华主题,做到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也正好符合了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教学时,学生们在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到人物的优秀品格,但这时我并没有做及时的点评,没有把问题给归纳到一起,致使学生的学习有点散。同时,没有把读真正地读渗入到课文中去,应再加大读的力度。
其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教学环节很仓促。
最后,当在设计教学时,我认为此篇课文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篇,因为有了前面几篇课文作为铺垫,学生们已经掌握课文基本的表达方法及简单复述课文的要点,于是,在教学时,我只是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谈了,给予了一定的评价,没有做重点的强调,此点渗透的还不够。同时复述课文也是如此,应把它放到课堂上进行,毕竟它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样才有利于我更好的去把握学生。
总之,在以后教学中,我会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学设计 15、紫桑葚
15*、紫桑葚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葚、蠕、豁、役、眬”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若有所思、舒坦、若有若无”等词语。
2、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3、帮助学生简要复述课文。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2、帮助学生简要复述课文。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本单元已经学习的课文中,有反映抗击日寇的五壮士和少年英雄的故事,也有反映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解放战争中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感人故事——《紫桑葚》。
二、初读课文,认识人物
1、学生自由朗读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所出现的人物,并想想谁是主人公。
2、汇报,交流
人物:两个警卫员、许世友。主人公:许世友
3、了解历史,认识主人公
解放战争: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而进行的伟大的革命战争,称为解放战争,又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许世友(资料详见课文后的“学习链接”)。
三、细读课文,感悟崇高品质
1、默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简单复述课文。
3、再读课文,勾画含义深刻或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句子,边读边批注。
4、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体会
(1)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咱们就在这里落脚吧。老乡的东西,我们要照管好啊!”
(此时此刻,他在思考着什么?)
(2)“保证完成任务!”两人的眼角有点儿湿,敬礼后拿着筐又跑了出去。(两人的眼角为什么会“有点儿湿”?是不是因为没有完成任务受到批评难过?还是?)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许世友同志为什么要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一定要做这件事?
2、现在,你明白八年的抗日战争与四年的解放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的原因了吗?
第五篇: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田紫雯
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
在美术课上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位学生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们不作美术作业,个个垂头丧气,当与我的目光相遇时,忐忑不安的心情,更使他们加深了对美术课的厌恶.我也尝试过惩罚他们,却破坏了美术课轻松,愉快的氛围.当我翻开他们的美术作业,映入眼帘的是由几条简单线条组成的画,我常常在想,难道真的是他们懒惰和美术能力差吗?
首先,应该对学生创作的美术作业有个贴切的认识:其实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作为美术教师应该用欣赏者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其实孩子因家庭,社会环境及自身的遗传因素,都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行为表现及操作中会参差不齐.比如画拔河,学生能正确画出人在拔河时的结构与动作关系,并能扩展成一组人就是很有创造力的作业.因此在批改作业时放弃“一刀切”的武断做法,而是进行了人性化的尝试.其次,对于学生创作的美术作业我们不能只注重作品所呈现的专业性美感.我们应该注重作业深层所蕴含的因素—学生.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能只用与别人的成功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横向的比较来判断,而应看自身的纵向发展,因此我在批改学生作品时,特别留心几个以往美术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及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鼓励他们的方式我采取了分层实施:当发现他们进步时,我采取单独与学生谈心的方式表扬他的进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当他逐渐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业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时,我就进一步对他所取得的进步采用全班公开化地表扬,对他的努力进行赞赏,为他的进步表示高兴.在另一方面对于美术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应该注重他们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鼓励学生不断地探索表现美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避免绘画惰性的产生,并鼓励他们多参加比赛锻炼自己.用发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体现人文关怀,还应体现在课堂中学生创作美术作业时,教师用学生美的法则,规律(均衡,比例,节奏,参差,和谐,多样统一等)加以引导,让学生们共同探讨找出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并让其自己断续完成作品,这样会让他们的作品更加完美,精益求精.第三,为了更好地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体现发展性评价的人文关怀.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取消了评价等等的“不及格”等第.而是用建议性的评语来替代:“如果你能够用二分钟的时间仔细欣赏一下自己的画,再用二十分钟的时间把你不满意的部分修改一下,你的画就会更加的精彩.”“如果你在用色上更大胆一些,你的作品就更完美.”这些充满期待和人文关怀的批语,更加体现出美术课评价的发展性和人性化,使成绩评价的根本目的得以体现.田紫雯
2011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