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与液化(说课稿)

时间:2019-05-15 07:2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汽化与液化(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汽化与液化(说课稿)》。

第一篇:汽化与液化(说课稿)

汽化与液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汽化与液化,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我将从以下六方面的内容进行今天的说课,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方法和教学过程。首先是教材分析

教材在呈现这部分内容时,采用提出生活中的实例的方式直接给出汽化的定义,开门见山,内容上主要是蒸发和沸腾两部分,蒸发包括影响蒸发的条件、蒸发前后的温度变化及蒸发与体温调控的关系,教材设计了酒精蒸发比较前后温度大小的实验来证明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沸腾包括沸腾的条件,沸点及沸点的运用。教材设计了水的沸腾实验来展现沸腾现象,同时让学生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熔化与凝固,之后要学习液化、升华和凝华,六种变化相互联系,形成物质三态变化的三角图,内容上相互联系,体现了教材设计的相关性。同时为学习物质的性质打下基础。其次是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对汽化有一定生活体验与感性认识,但由于没有学习过物质三态变化的理论知识,无法应用汽化知识理性分析与解释生活实例。在心理认知方面,由于抽象思维的欠缺,较难理解汽化这一较为抽象的知识及其应用。初一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对实验的开展已经具备的了基本的条件。

基于教学内容和学习者分析,依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汽化与液化这节课的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安排如下: 教学重点设为:理解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与沸腾,教学难点设为:蒸发和沸腾的特点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科学课程标准对该部分内容学习的要 求,设定以下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通过酒精蒸发实验和水的沸腾实验,观察记录,小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知识与技能:掌握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与沸腾,掌握影响蒸发的因素和沸腾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STS: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气化现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了解沸点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如常见的医用酒精等

为了促进上述教学目标的达成,本节课将采用举例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等教学策略,具体表现为以生活中汽化现象的列举、酒精蒸发实验、水的沸腾实验等。

本节课教学过程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1)导入新课:通过湿布擦过的桌子过一会儿桌面变干、水烧开后继续烧水会减少等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水去了哪里”,从而引出水变成水蒸气,给出概念: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2)学习蒸发:比较冬天和夏天湿布擦过的桌子都会变干,高温和低温条件下酒精都会变成气态的现象,给出定义: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 现象叫做蒸发。请学生思考晒衣服时怎样让衣服干得更快,分析各种方法,总结为加速了水的蒸发速度,从而得出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的越快。然后通过酒精蒸发比较前后温度大小的实验来证明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从周围吸收热量。同时学习蒸发对人体体温调节的作用,(3)学习沸腾:提出水在沸腾条件下的状态变化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实验中讲授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方法,实验观察到水表面蒸发加剧,内部形成大量气泡,水的温度不再升高,得出结论:沸腾是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给出沸点的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比较不同物质的沸点,讲述沸点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4)归纳总结:请同学回答本堂课所学的汽化知识,同时让同学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条件、特点的异同点: 蒸发: 条件: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特点:受液体温度、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气体流速大小影响,液体蒸发时液体温度要降低

沸腾:条件:达到液体的沸点并持续加热

特点:温度不变且汽化剧烈

第二篇:《汽化与液化》说课稿

《汽化与液化》说课稿

06071523 张虹峰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熔化”和“凝固”两种物态变化,知道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这节课接着继续学习“汽化”和“液化”两种物态变化,进一步加深对一些生活现象的了解,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从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有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从知识和能力上看,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特别是在本学期第一章已经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本课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蒸发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进一步加深与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并学会观察、解释生活中有关汽化、液化现象,进一步完善观察能力。

2.区别并说出沸腾、蒸发的现象与特点,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3.通过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水的探究实验的过程,以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与方法。

2.经历小组讨论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的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合作、讨论、总结的能力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能大大提高,学生乐于探索自然,乐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1.探究水的沸腾;

2.深刻理解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难点: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加以解释。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铁架台、水、温度计

【教法学法】 直观教学法: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看不见为看见,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探究教学法:探究性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验证假说提供的科学的方法。

观察讨论法: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谈话中交流看法,在讨论中形成结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所以本堂课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过程为主线”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不断地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既能亲身体验到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学生的认知水平里,汽化和液化是比较陌生的,也很抽象。因此,先举出学生熟悉的事例:“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沾了水的手觉得特别的凉”,让学生感知这就是汽化现象。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汽化和液化现象,演示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实验,把这两种现象活生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来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二、循序渐进,学习新知 1.探究水的沸腾

(1)对于水的沸腾,学生有相当的感性认识,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在探究前先请学生描述一下沸腾现象,然后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指出探究的方向,从而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验观察。本着“既节约能源又节约时间”的意图,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案。为了进一步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请学生分别派代表上台来解说各自小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小组间进行相互点评。

(2)组织、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①水在沸腾前后液面的情况如何?说明沸腾现象是剧烈还是平和?沸腾时汽化在哪些部位发生?

②沸腾时水的温度变化情况怎样?

③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沸腾是否会继续进行?这是为什么? 在学生归纳、表达的基础上总结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以此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并且对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给与肯定和鼓励。

(3)指导学生课后做“纸锅烧水”的小实验,加深对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的理解。进一步突破本节的难点。

2.蒸发

(1)学生对蒸发现象的感性认识比较多,因此先组织学生自己举出例子,加强对蒸发现象的认识,然后再利用课件展示,将蒸发和沸腾现象加以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点,加深对沸腾和蒸发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掌握分析归纳的能力。

(2)对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科学,从科学到生活的认识过程,蒸发致冷这部分素材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只要在学生的手背上涂上酒精,学生就能感性地认识到蒸发致冷这一知识。

3.液化

由于教材中对于液化现象只作简单介绍,并且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也比较低,所以简单介绍使气体液化的两个方法,以及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就可以了。进而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液化的例子,加深对液化知识的了解。

三、巩固新知,剖析错答

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2.液体沸腾的条件为:(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3.夏天在游泳池里游泳,刚从水中出来时,会冷得发抖,这是因为(蒸发吸热致冷)。

4.在病人发高烧时,可能用酒精擦病人的身体,这样可降温,原因是酒精(沸腾),从人体(吸热),所以病人的体温降低。

设置1—3题,主要是为了巩固新知。而第4题设置错误做法,目的是让学生判别和纠正,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处理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验成功的快乐,产生学习成就感。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内容如下面的【板书设计】所示,为了检查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情况,让学生做分层练习(用课件展示出来),练习分A、B、C三个层次,A组是基础练习,要求全体同学掌握;B组为提高练习,要求大部分同学掌握;C组为拓展练习,要求部分基础好的同学掌握。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错误的及时纠正,达到及时反馈的目的。

【板书设计】

第三篇:汽化与液化说课稿

本节教材是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四章物态变化的第三节。在学习本节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了溶化和凝固两种物态变化,而汽化和液化是热现象中的第三、四种物态变化。在初中物理的专题科学探究实验中是最重要的,而“水的沸腾”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探究之一。它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的乐趣。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发现水的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生探究发现的基础上,引出沸点知识。蒸发现象也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总结蒸发上的特点,这样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现象,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知道沸腾现象和蒸发现象,相互什么是沸点。教材的重点有两个:(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2)液体蒸发的特点和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难点也是有两个:(1)运用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解释物理现象,(2)总结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由于初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设计好实验,预测出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观察实验的关键部分,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多动手设计小实验、多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的教学程序设计是这样的:通过演示法、讲授法、实验法和讨论法来完成这节的教学。首先通过讲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现象引入课题,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表演,在表演现场有一壶正烧开的水,表演者把壶提起来发在手掌中数秒,但是他的手并没有烫伤,难道他的手皮真的是厚到不怕烫吗?这其中的奥秘等我们学完今天的可就会得到揭晓。这样的引入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做演示实验给同学们看,干瘪的袋子放到热水中会有什么现象?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演示实验后就对本节的知识要点进行讲解,讲解完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沸腾现象的实验,由于学生比较好动,所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不单只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实验结束后,学生先自己总结实验结果,然后再由老师来分析实验现象。继续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做酒精蒸发的实验,从而又引出汽化的另一个现象蒸发。从实验中总结出蒸发的特点和影响蒸发的因素。所有知识点讲完之后就对刚开始的引入的问题进行解答。首先有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来分析开水的壶底为什么不烫的原因,然后在提出一个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就是锅里的水烧开后,锅盖周围冒出一团团‟白气“,而这些”白气“是什么呢?”白气“从喷出到消逝经过哪些物理过程。这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够顺利解答这个问题,那么说明他们对本节的学习掌握程度是比较好的。最后总结本节的知识要点。

黑板设计,主要是用来写一些比较概念性的问题,如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还有沸腾和沸点。然后还有比较重要的知识就是蒸发的三个特点和影响蒸发的因素等知识点。

[一]新课导入

有意用湿抹布擦黑板,然后转身特意(提醒学生)说:原来是块湿抹布呀,弄得黑板上这么多水。接下来复习一下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法,因为这节课的实验主要部分是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再让同学们特别观察黑板上的水,发现水„不见了‟,引导学生,水真的不见了吗?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水蒸气,是由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物理学上,我们把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着汽化,把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着液化。由此引出课题《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二]介绍汽化及其两种方式

1: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此过程可以举生活中常见的晒衣服(活动1)为例,在此特别强调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能验证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并加以评价和鼓励。„晒萝卜干‟、„两张同样的湿纸条‟ 2:沸腾实验(重点)(准备好适量的温水,使之加热差不多十到十五分钟沸腾)(1)请一位动手能力较好的同学按课本实验图组装好仪器(2)提问石棉网的作用,注意学科的渗透(3)指导同学列出实验表格和记录的方法

(4)请一位好动的同学读温度计示数并提醒每一分钟记录一次,90摄氏度后30S记录一次。

(5)正确引导学生点酒精灯的方法

(6)引导同学观察水沸腾过程的现象(引导学生注意气泡的多少、大小、位置的变化)及整个过程中水温的变化

(7)提两个问题:设想在沸腾的时候拿掉酒精灯是否会继续沸腾并用实验加以验证。为什么摄氏度温标可规定一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若一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会改变,那么能不能这样规定呢?从而让学生明白沸腾过程需一直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8)整理仪器,将烧好的水保温并提醒同学正确灭酒精灯的方法。(9)和同学一起根据表格作出“温度—时间”图像。(10)引导同学讨论从图像中得出结论,即沸腾的特点。

(11)得出沸点概念,并由此引导同学解释„油锅捞钱‟„高山煮饭‟等现象。3:蒸发和沸腾联系与区别,用多媒体展示两者联系与区别的表格 [三]液化

1:液化的两种方法,降温加压,(注射器演示加压液化过程)2: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1)用刚保温的水和玻璃片演示活动2,强调看到的„白气‟不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是液化成的小水珠并稍微解释生活中的雨露雾的形成。

„魔术‟:玻璃片上用手写字,看不清楚,然后对玻璃哈一口气,字显现。

(2)学生实验:在同学皮肤上擦一点酒精;相同的温度计,一只用酒精浸湿的棉花包住玻璃泡,一只不包,注意两者读数的区别。

(3)多媒体演示活动3,引导解释利用水蒸气烧水做饭的道理及100摄氏度水蒸气烫伤程度比100摄氏度水严重的原因。

[四]例题 水浴中的水是否会沸腾?结合图![五]总结

[六]作业:为爸妈烧一次开水,再次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为爸妈晾一次衣服,想想如何使衣服尽快干。

第四篇:汽化与液化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扬州大学的武智俊。我本次说课的题目是汽化与液化,由于本节内容比较长,所以本次说课主要围绕前半部分汽化的内容来展开。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中的第三节。本节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实验部分又比较丰富,所以是本章的重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我把它定为如下。首先知识与技能方面,我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汽化,了解沸腾现象,理解沸腾需要的条件。同时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过程与方法方面本节课主要过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条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演示沸腾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同时也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生活。本节课的重点主要在于如何让学生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以及液体沸腾时的特点。而难点则集中在运用蒸发是吸热的过程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做并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从中总结出液体沸腾的规律和液体沸腾的条件。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初二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好奇心比较强,利用好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此时的思维方式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要注意好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重点,并且做好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温度的概念,为探究沸腾条件的实验做好了准备。本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问题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教学法。下面具体讲解本节课的内容安排。首先开始时用棉布蘸酒精在黑板上写两个字,字很快就不见了,向学生提问黑板上的酒精去哪了?引导学生回答变成气体跑掉了,从而引出汽化的定义。接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继而引出蒸发的概念。接着提问蒸发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在PPT上给出晴天晒衣服和阴天晒衣服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回忆对比得出液体的温度可以影响蒸发快慢。一次类推再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对比得到其他影响的因素。之后再提问蒸发都是发生在常温的,有没有其他汽化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家里水烧开的情景,引出汽化的第二种方式沸腾。在讲台上演示纸锅烧水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并继续提问为什么直到沸腾了纸锅都没有破。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探究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将学生分组,每组按照书上的实验装置图组装仪器将水加热至沸腾,过程中注意观察现象,并记录好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最后在表格中描点画出图像。从酒精灯拿开,沸腾立即停止得出结论:沸腾需要持续吸热。从温度与冒泡的情况总结结论:液体沸腾时有确定的温度,即沸点。

接着再展示.种常见物质的沸点表从沸点表标题中的1标准大气压环境下引出气压对沸点的影响,介绍气压影响沸点的案例,高压锅和高原烧水。最后再进行课堂小结总结知识点。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本节课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巧妙设置疑问,环环相扣,吸引学生注意。内容贴近生活,更容易实现抽象与形象相联系。我的说课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第五篇: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热现象中的第三、四种物态变化,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是十分重要的,而“水的沸腾”实验是物态变化中最基本的实验,它与生活及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相关联。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并发现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教材还加入一些“小资料”,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沸腾基本特征和有关沸点知识。

2、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难点:观察现象与收集数据,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3、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⑵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主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道理。

4、教具与学具

演示器材: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

学生器材: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硬纸板盖、秒表。

多媒体:由于本节课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过程,所以没有使用多媒体。

二、说学法

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生活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道理。注重科学实验,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自主探究为主。

三、说教法

教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总结。运用直观法、探究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按“设疑——猜想、假设——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验证——分析与论证——举例——解释现象——练习巩固”的模式展开教学。

(一)疑问引入

1、提问:“黄山云海”是怎样形成的?

2、演示实验:向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放入热水中。然后把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闻一闻、看一看塑料口袋内有什么?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通过演示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从现象到物理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却变瘪了?

通过教师点拨,总结出汽化和液化。再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和自然现象中汽化现象的实例。初步了解得出汽化现象可分为两类:蒸发和沸腾。

(二)学生合作探究

1、进行猜想:引导学生对水沸腾现象和特征进行探究猜想(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参与动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需要通过实验,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装置,老师巡视后让设计好的学生为其它同学讲解设计方案,老师及时予以鼓励表扬并强调应注意的事项。

2、分小组设计实验: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并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培养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将教学活动变为学生的自主创造活动)。

(1)请学生代表进行仪器选择及组装。

(2)强调实验步骤及在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

3、进行实验:小组探究,一人计时,一人记录,一人观察现象,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水温接近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填在表格中(明确分工,人人参与,既保证探究实验的顺利进行,又能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识)。

4、分析与论证:请小组代表总结、汇报各阶段观察到的现象,仿照晶体熔化曲线描绘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曲线图并向全班展示。

(1)教师点拨学生对照记录表格内容及曲线图逐步得出规律。①沸腾前液面是什么形状,沸腾时液面情况如何?说明沸腾这种现象是剧烈还是和缓的?

②沸腾时气泡变化的情况如何?沸腾发生在那些部位?(由①②能得出什么?)。③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分别如何变化?(由③又能得出什么?)。

④沸腾时有一定确定的温度规定是什么?

⑤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沸腾是否继续进行?说明是一个什么过程?

⑥由以上你能否总结出沸腾发生的条件?

(2)指导学生看P87小资料。提问:为什么我们测出水的沸点与书上给的数据不同呢?(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交流、分析论证的能力)

(3)让学生思考:今天用的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还是水银温度计?(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应用能力)

5、评估、交流与合作:(1)分析为什么各组测出的水沸点不同?(2)请小组代表总结实验设计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6、整理器材,课后写出实验报告(培养学生实验后整理器材的良好实验习惯以及整理实验报告能力)。

(三)课堂小结与延伸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和体会。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观察、讨论、发表见解,既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能增强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由于是学生自己得出规律,培养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通过“拓展与延伸”,实现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

(四)布置作业:

1、P91第1小题

2、想想做做:“纸锅烧水”

3、阅读教材P88页介绍科学世界“不烫手的开水”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对自己这堂课的思考,这节课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对水的沸腾实验理解不深及无法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应现象的问题,这需要在后面的课堂中进一步加强巩固。

在本节探究实验课中,使我真正体会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应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作为一个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

下载汽化与液化(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汽化与液化(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0.3《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的是汽化和液化的第一课时,主要是《探究水的沸腾》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范文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的是汽化和液化的第一课时,主要是《探究水的沸腾》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 第一,说教材 1.教材......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五篇)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是汽化和液化的第一课时,主要是《探究水的沸腾》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 第一,说教材 1.教......

    初二年级物理教案 汽化与液化

    汽化和液化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

    汽化与液化 教案[精选合集]

    12.3 汽化与液化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

    汽化和液化教案

    4.3-2 沸 腾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汽化要吸热,分为沸腾和蒸发。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2.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

    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 张德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二、过程与方法 1.观......

    《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案 教学过程的设计: 1、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提出问题: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了? 夏天从冰柜里拿出来的红茶,瓶子外面会有小水珠?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