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2017年度小班音乐欣赏
2016、9月----2017、2月上学期
小班音乐欣赏 活动一:《五指歌》
活动目标:
1、通过模仿象声词,初步唱出歌曲中的休止符。
2、会根据词义做相应的模仿动作。
3、爱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体会表演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二、学习新歌
1、手指游戏
根据教师的提示,伸出相应的手指
“大拇指是爸爸,爸爸旁边是妈妈,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旁边是姐姐,小小指头就是我。”教师边说边观察幼儿的手指是否正确伸出。
2、猜猜爸爸妈妈等他们各自会做些什么,并学习各种模仿动作 ①教师:爸爸会做些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妈妈会做些什么事?我们也来学一学。②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做模仿动作边发出象声词
3、教师范唱,幼儿学习完整说歌词
4、幼儿学唱歌曲,提醒幼儿唱出休止符
二、边唱歌曲边进行表演
1、先用手指点动三下表演,表示打招呼,互相交流感情。
2、在较协调地伸出手指活动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做开汽车、洗衣服等模仿动作,边唱边表演。
活动二:《洗衣机转转》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能拥有节奏的走和扭动身体表现洗衣机工作的状态。2.乐意参与活动,并能快乐的与同伴合作游戏。活动准备:
1.《洗衣机转转转》教师教学资源。2.《我爱洗澡》音乐CD。
3.标记图三幅:在洗衣机中放衣服,用洗衣机洗衣服几甩干衣服,人手一个标记。活动过程: 谈话引出。
“今天小朋友身上穿的衣服真干净,谁洗的?” “妈妈是怎么洗的?除了用手洗,还能用什么洗衣服?” “你知道洗衣机是怎么洗衣服的吗?”
“洗衣机到底是怎么把衣服洗干净的呢?我们一起来看段视频吧。” 2.观看洗衣机工作的视频,创编洗衣机的洗衣过程。(1)创编放衣服的动作。
“用洗衣机洗衣服先要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我们一起来学一学。”(2)创编衣服浮起来的动作。
“在放水的时候衣服会怎么样呢?谁来做做衣服浮起来的动作?”(3)创编衣服转动的动作。
请个别幼儿回忆并说说刚才视频中洗衣机洗衣服的过程。“谁来学一学洗衣机里的衣服是怎么转动的?”
教师总结提取幼儿创编的动作,如“上下起伏、头部转动,身体转动、手转动、脚转动、屁股转动等,带领幼儿练习有节奏地做动作。(4)学习创编甩干的过程。
“衣服洗干净了接着要甩干,甩干时衣服是怎样的?”
幼儿根据手上的标记,学习按一个方向跑或转,教师提醒幼儿与同伴保持距离,不要让“衣服”缠在一起。
3.完整欣赏乐曲,用图示让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
教师播放乐曲,按顺序出示三幅标记图,使幼儿初步感受乐曲的变化。4.幼儿听音乐完整练习做动作。全体幼儿跟随音乐完整表演洗衣机“放——洗——甩”的过程。练习2-3遍。5.活动结束。
“衣服”洗好了,让我们到外面去晒一晒吧。2017、3月----2017、6月下学期
小班音乐欣赏
活动一:《哈哈笑》
活动目标:
1、学习听音乐和好朋友结伴舞蹈。
2、体验表演的快乐。活动准备:
笑脸、哭脸卡片,歌曲磁带。活动过程:
1、出示笑脸、哭脸,谈话导入。
2、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创编并练习基本动作。(1)欣赏歌曲,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2)哈哈笑动作练习:两人一组面对面站好,曲臂,双手食指指自己脸颊,张大嘴巴边唱边点头。
(3)跑跳步动作练习:幼儿双手叉腰,跟在老师身后做跑跳步练习。
3、组织幼儿练习听音乐和好朋友结伴舞蹈。(1)请幼儿欣赏教师完整表演一遍。
(2)请幼儿找一个好朋友面对面站好,和教师一起练习舞蹈。
4、幼儿听音乐表演,体验和朋友一起舞蹈的快乐。
活动二:《朋友,你好》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练习基本动作。
2、能够边唱边跳,感受与朋友一起跳舞的快乐。
活动材料
《朋友,你好》音乐 活动过程:
1、学习歌曲,练习基本动作。
2、引导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边唱边跳,可以随意创造动作。如唱:“朋友,你好”时,可以做拉手、互拍肩、相互拥抱等动作,感受与同伴一起跳舞的快乐。
第二篇:小班音乐欣赏活动
小班音乐欣赏活动:螃蟹波尔卡
设计者:杭州市行知幼儿园张群
设计意图:
音乐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 音乐活动中,幼儿是参与的主体,因此选择适合幼儿水平、有助于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教材,是促进幼儿音乐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小班幼儿听觉分化能力不强,对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都上停留在音乐的表面,要深入其内部,听辩音乐中有趣的变化,有待于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培养。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分析,我选择奥地利音乐作品《螃蟹波尔卡》。
该作品基本为AB结构。A段明朗顿挫富有节奏感,B段的节奏欢快流畅,乐曲ABABABAB回旋,富有童趣别具特色。因此,在目标的设计上力求做到两点:
(一)基本把握乐曲AB的二段体结构,尝试用动作、图谱匹配的方法感受、表达音乐;
(二)享受游戏学习的快乐。在实施过程中运用三种策略来达成目标:
(一)视听结合策略:诱发幼儿喜欢小螃蟹的形象,进而喜欢螃蟹波尔卡这首乐曲。建立螃蟹形象与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食堂应结合包括课件与音乐的结合,图谱与音乐的结合。
(二)肢体参与策略:这个策略主要是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问题。但这不仅仅是认知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加乐于用肢体区表达音乐形象,提升幼儿喜欢音乐作品的情感。
(三)游戏策略:一方面保持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孩子们对音乐形象、音乐作品以及参与其中乐意表达的情绪推向高潮,这也是一种积极地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1.基本把握乐曲AB的二段体结构,尝试用动作、图谱匹配的方法感受、表达音乐;
2.享受游戏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精神准备:熟悉幼儿,了解幼儿基本情况;
2.物质准备:电脑、课件、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语言导入主题:
1.教师引出话题:在池塘里生活这一群小螃蟹,听一听他们在干什么?及时幼儿共同倾听乐曲第一遍。
①幼儿和老师共同欣赏课件一遍。
②幼儿和教师交流欣赏后的感觉。
2.教师幼儿共同倾听乐曲二遍。
①教师幼儿交流:小朋友觉得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
②教师幼儿交流听了乐曲之后的感受。
二、动作匹配——感受乐曲
1.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视听结合,分段欣赏乐曲。
2.感受A段:教师播放乐曲的A段。
①教师提问:小螃蟹们是怎么跳舞的呢?
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A段,幼儿用动作表达小螃蟹的跳舞,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小螃蟹的动作。
2.感受B段:教师播放乐曲的B段。
①教师提问:现在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
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B段,教师幼儿尝试用动作表达小螃蟹吹泡泡。
③重点引导幼儿把握最后一拍,先引导幼儿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再引导幼儿配合着吹泡泡的动作,心里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最后让幼儿听乐句进行表达B段乐句。
3.完整感受AB段乐曲:教师幼儿完整地合着音乐,用动作进行表达乐曲。
三、游戏匹配——表达乐曲
1.教师撤回节奏图谱,利用游戏提升幼儿对乐曲的理解与表达。
①教师提问:螃蟹妈妈来数一数,小螃蟹都回来了吗?教师交待游戏规则:螃蟹妈妈带小螃蟹做一个圆圈游戏,妈妈点到的小螃蟹跟着妈妈……妈妈和小螃蟹再见,小螃蟹就回家。教师在A段第一个乐句按着节拍一一点数幼儿围成圆圈,第二个乐曲围成圆圈;在B段以大圆圈和小圆圈收放的方式,表达B段的乐句,并在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以拍手的动作表达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一拍(即泡泡破
了),引导幼儿重点感受B段的最后一个节拍。
②教师带着幼儿合着节拍,做圆圈游戏2遍。
2.互动游戏
①教师语言引导:请上小螃蟹的大朋友(客人老师)一起做圆圈游戏,教师AB音乐结构循环三次结束。
第三篇:小班音乐欣赏:化蝶
小班音乐欣赏:梁祝化蝶片段
执教者:江静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和分辨乐句的基础上,能听音乐做游戏。
2、初步学习创编蝴蝶飞舞的动作以及蝴蝶停飞时的造型。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蝴蝶活动教具、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小动物都出来做游戏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很美的音乐,我们来听一听,是什么小动物在做游戏?”
二、完整欣赏
1、幼儿欣赏第一遍,教师提问:“你们听出是什么小动物在做游戏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在图谱的引导下第二次欣赏音乐(1)“这首曲子讲的就是蝴蝶和小花做游戏的故事。”
春天来了,花儿伸伸懒腰,展开了美丽的花瓣!红花、兰花开了,黄花、紫花开了,美丽的蝴蝶飞来了,一会儿停在红花上采蜜,一会儿飞到黄花上闻一闻,一会儿停在蓝花上比美,一会儿又和紫花说着悄悄话。花儿与蝴蝶把春天打扮的分外美丽。
(2)“请你再来听一听音乐里的故事,用你的小耳朵找一找哪里是花开的音乐,哪里是蝴蝶和小花做游戏的音乐?”(最前面是小花开花,后面是蝴蝶和小花做游戏)
(3)“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前面的音乐停了一下,蝴蝶才开始和小花做游戏的)
3、幼儿欣赏第三遍,教师再次演示音乐图谱,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乐句。(1)提问:“蝴蝶在花园里一会儿飞,一会儿停,它在花上停了几次?”(2)“蝴蝶是一开始就马上找到花的吗?它是怎么找的?”
三、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并听音乐律动(1)“请你学一学小蝴蝶飞舞的动作。”
(2)“蝴蝶找到小花停在上面的姿势是什么样的?它停在花上又会对小花说些什么呢?”(3)幼儿听音乐律动。
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蝴蝶找花的情景,教师及时肯定幼儿优美的动作和造型。
四、活动结束
“你们真棒,让我们到外面的草地上和小花做做游戏吧!”
第四篇:小班音乐欣赏《摇篮曲》
小班音乐欣赏《摇篮曲》
小班音乐欣赏《摇篮曲》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欣赏,体验安静、缓慢、温柔的情感。
2.能运用体态语言表现对曲子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娃娃;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与娃娃做游戏
幼儿和布娃娃玩捉迷藏的游戏,布娃娃玩累了,请幼儿想出好办法,哄娃娃睡觉。
二、欣赏乐曲,理解摇篮曲的特点
1.请幼儿说说听摇篮曲的感受。
2.小结:摇篮曲是安静优美的曲子,专门哄宝宝睡觉的。
三、听音乐用肢体语言表演
1.再次聆听音乐,请个别幼儿表演。
2.娃娃听了哪些话睡着了呢?
3.全体幼儿手拿布娃娃,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演,哄娃娃睡觉。
四、再次感受摇篮曲的优美
娃娃都睡着了,我们把他们轻轻地放到小床上吧!妈妈们也累了,我们也听听摇篮曲休息一下吧!
哇!睡了一觉真舒服啊,我们一起带着宝宝到外面去玩吧!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能根据老师的引导感受和体验摇篮曲安静优美的意境,活动环节比较清晰,幼儿参与率高。但是摇篮曲的歌词其实也很重要,在活动中却忽略了歌词的理解,希望下次改进。
第五篇:小班音乐欣赏《螃蟹波尔卡》
小班音乐欣赏:螃蟹波尔卡
活动目标:
1、基本把握乐曲AB的二段体结构,尝试用动作、图谱匹配的方法感受、表达音乐;
2、享受游戏学习的快乐。活动准备:
1、精神准备:熟悉幼儿,了解幼儿基本情况;
2、物质准备:电脑、课件、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语言导入主题:
1、教师引出话题:在池塘里生活这一群小螃蟹,听一听他们在干什么?及时幼儿共同倾听乐曲第一遍。
①幼儿和老师共同欣赏课件一遍。
②幼儿和教师交流欣赏后的感觉。
2、教师幼儿共同倾听乐曲二遍。
①教师幼儿交流:小朋友觉得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
②教师幼儿交流听了乐曲之后的感受。
二、动作匹配--感受乐曲
1、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视听结合,分段欣赏乐曲。
2、感受A段:教师播放乐曲的A段。
①教师提问:小螃蟹们是怎么跳舞的呢?
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A段,幼儿用动作表达小螃蟹的跳舞,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小螃蟹的动作。
3、感受B段:教师播放乐曲的B段。
①教师提问:现在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
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B段,教师幼儿尝试用动作表达小螃蟹吹泡泡。
③重点引导幼儿把握最后一拍,先引导幼儿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再引导幼儿配合着吹泡泡的动作,心里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最后让幼儿听乐句进行表达B段乐句。
4、完整感受AB段乐曲:教师幼儿完整地合着音乐,用动作进行表达乐曲。
三、游戏匹配--表达乐曲
1、教师撤回节奏图谱,利用游戏提升幼儿对乐曲的理解与表达。
①教师提问:螃蟹妈妈来数一数,小螃蟹都回来了吗?教师交待游戏规则:螃蟹妈妈带小螃蟹做一个圆圈游戏,妈妈点到的小螃蟹跟着妈妈……妈妈和小螃蟹再见,小螃蟹就回家。教师在A段第一个乐句按着节拍一一点数幼儿围成圆圈,第二个乐曲围成圆圈;在B段以大圆圈和小圆圈收放的方式,表达B段的乐句,并在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以拍手的动作表达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一拍(即泡泡破了),引导幼儿重点感受B段的最后一个节拍。
②教师带着幼儿合着节拍,做圆圈游戏2遍。
2、互动游戏
①教师语言引导:请上小螃蟹的大朋友(客人老师)一起做圆圈游戏,教师AB音乐结构循环三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