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五篇]

时间:2019-05-15 07:0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

第一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

篇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

世纪小学 唐欣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17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如何让学生感受是个优美的音韵,体悟完整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呢?第一步:初读古诗,首先问学生:“你喜欢过节吗?过节时开心吗?”学生兴趣高涨,在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我乘机追问:但是在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里却有一个人闷闷不乐的,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信学过了古诗,你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接着让学生自读古诗感知,说说读了古诗后你有什么感受。第二步:精读古诗,在学生说出感受后提问:“诗人为什么这么悲伤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一二两句,强调王维身在异乡长安,离开家乡蒲州两年了,随即引出:“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晃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我创设情境;“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异乡,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怎么样?你会怎么想?王维呢?”抓住课文第二句反复朗读体会,尤其是“每逢”、“倍思亲”„„等重点词语进行感悟,并指名读、评议、练读、精读

加以感悟,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

诵读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自然成诵。将教学重难点放在了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感情上了,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的感情。篇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

武当路小学 李晓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因思念家乡亲人而作。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借助课本注释理解诗题。采用这样的方法导学:谁在什么时候忆哪里的什么人?接下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采用同桌反复对诗的策略。几分钟之内,大部分学生都能背下来。然后指名学生按自己的体会理解诗句,我引导补充。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由于学习预习较充分,思维较跃,所以,在教学时,学生学习兴致比较浓厚。篇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著名诗人王维直抒胸臆卸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如何让学生感受是个优美的音韵,体悟完整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呢?我听了郭老师的课后,深受启发,从中学到了许多,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个人的感受。

一、郭老师以题目中“忆”字为切入点,通过用“忆”组词、选词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题目中“忆”的意思。接着问诗人忆谁?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忆”的意思,又让学生初步把握了诗的内涵。

二、郭老师很注重教学生理解诗意、意境的方法。

如在读题目时,郭老师引导学生看课本的注释来理解“九月九日”和“山东”,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诗中的山东并不是指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不该有的错误。当学到后面诗句时,郭老师引导学生看注释弄明白什么是“茱萸”。以上这些郭老师是运用了看注释的方法。

在学习诗句时,郭老师运用了抓住重点词“异”、“逢”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并设计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当时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在教“独在异乡为异客”时,郭老师先让学生读诗句,再问“异”字什么意思?接着让学生读诗句,问学生读懂了什么?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读诗句,引导17的王维一个

人在外面,心里是什么滋味的,你能用诗中一个字来说概括?从而引出“独”,接下来是想象练习: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此时,诗人最想的是()。

三、郭老师注重引进新的知识。如她在教完诗句后,还教学生对诗进行吟诵的指导,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以上那些只是我从郭老师的课堂上学到的最亮点,还有很多很多,我不能一一道来。但我觉得这节课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背诵一下诗歌就更好了。篇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札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备课札记

晚上七点多,乘公交车回家,忽然就想到这一首诗。该怎样讲给学生呢?换句话说,怎么和学生一起来品味这首著名的思乡诗呢?这首诗如果从字面上去分析,学生不难理解其大意。但是,与作者的经历相比,我们这些四年级的小学生日常生活比较单调,他们之中的多数很少离开过家乡,甚至离开父母的时候也不多。说真的,什么是思念之情他们未必都能懂得。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跨越千年的阻隔,与诗人王维走得更近,能设身处地地体会王维客居他乡、极度思念亲人的情感呢?

学案设计:

1、要布置学生查阅作者相关资料及写作此诗歌的时代背景。对作者的生平和经历有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才能进入诗歌的学习。可以查阅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这可以称为“闯入”。这是我们推着学生去做的,是为了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先粗读: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懂得诗歌大意。接着细读:弄通重点字、词意思,如“九月九日”指的是哪一天(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登高望远,插茱萸辟邪);“山东”指的是哪里(华山以东)?弄清王维和兄弟当时所在的方位,相隔的距离;“忆”有几个意思,在本诗中应该选取那一个意思(思念),诗中的哪个字和“忆”的意思相同(“思”);理解“独”、两个“异”、“每逢”、“倍”、“遥知”、“遍”的意思。再想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最后悟诗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久客他乡、极度思

念亲人)

教案设计:

1、读背王维诗歌。

同学们,王维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你们有没有背过王维的诗歌?谁能背一首给同学们听听?

2、介绍王维,交流资料。

同学们课前查阅了王维的资料,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王维?请现在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3、解析诗题,朗读诗歌。

谁能解析一下诗题?结合本诗背景资料来介绍,补充。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它的节奏应该怎样标注?(223)好,下面我们一起有节奏地读一读这首诗。

通过读,结合诗题,谁能说一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很思念故乡的亲人)。谁能说说“思念”是怎样的一种情感,你有过思念吗?呵呵。那,让我们带着这种思念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4、掌握生字音形义,准确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弄懂诗歌大意,背诵诗歌。

逐句体会大意,随文学字,理解重点字词意思,同时做好旁批和笔记。

(1)独:独自。异:另外的,别的;异乡:他乡,外乡(家乡以外的地方);异客:异乡人(作客他乡的人);全句的意思是:我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

(2)每逢:每当(每当到了??的时候);佳节:节日;倍:加倍。全句的意思是:每当到了节日的时候,我都加倍思念故乡的亲人。

(3)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全句意思是:我在遥远的地方猜想兄弟们此时一定登上了高处。

(4)遍:全,都。全句意思是:他们个个全身上下插满了茱萸,单单只缺少了我一个人。

请一位同学把诗歌大意连起来说一遍。

倒推还原诗歌。(说大意,还原原诗),背诵诗歌。

5、想象画面,体会意境,提升情感。

刚才同学介绍王维时说道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接着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诗中的画是怎样的呢?

学生练说。注意使用相应的绘画语言,把诗歌文字转换为绘画文字。要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添加对话,景物描写,使画面的内容变得丰富可感。

与家人转化角色,进行对话。

如果你是王维,你想对父母说什么?对妻子儿女说什么?对兄弟说什么?

如果你是王维的父亲,你对王维说什么?是他的妻子对他说什么?是他的孩子对他说什么?使他的兄弟,对他说什么呢?

过渡:此时此刻,思乡之情在王维和亲人之间涌动,让我们也感受了这种浓浓的思念之情。思念如流水啊,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故乡,你是主人,如果你饿了,会有人为你??如果你累了,会有人为你??如果你病了,会有人为你??如果你郁闷了,会有人??可是,如今王维他“独在异乡为异客”啊!如果他饿了,??如果他累了??如果他病了??如果他郁闷了??他只能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啊!

不仅仅是王维,久客在外,客居他乡的那些游子都和他一样有着相同的情感,那就是——怀乡思亲!李白在一个月明之夜,客居他乡,辗转反侧,他看到的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于是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远离家乡身在洛阳的白居易,在春寒料峭的初春时节,不由思念起他的江南来!让我们齐诵《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北宋的王安石二次去京城任职,政治斗争胜利的喜悦之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刚跨过长江就忍不住回望故乡!在泊船瓜洲时,就忍不住轻轻地呼唤——“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是啊,每一位远离家乡的游子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怀乡思亲之情是人类共有的美好情感。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之所以能千古传唱,是因为它道出了远在他乡旅人的共同情感!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思念之情,再来吟诵这首充满魅力的诗歌吧!

6、作业

把这首诗改写成故事。

补充:这首诗记叙了一件事,即王维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忆”字来学习。“忆”是什么意思?谁“忆”?“忆”谁?为什么“忆”?王维平时“忆”吗?佳节来临时他的“忆”比平时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呢?怎么“忆”的?你有过这样的(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独处等)经历吗?大家一起来“忆”,尽量去体会王维的“忆”。收集并展示思乡古诗现代诗,感受“忆”的寂寞与深情。

第二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第五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其中一首古诗,抒发了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浓浓的思乡之情。学习这首诗主要就是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就是一个“文本”。按照英美新批评派的观点,文本一旦完成,作者就已经死亡。在这里,对这一命题我权且做一次教学论上蹩脚的迁移:“课堂教学一旦完成,执教者就已经死亡。”我抛出这样一个观点,意在强调“课”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自足的存在。当课被执教者演绎完成后,课的.意义已经不再为执教者本人的意图所支配,“课”用自己的存在向每一位听课者言说它自己的意义。这个时候,不管你愿意与否,执教者只能将自己转换成听课者的角色重新倾听“这一课”的言说。

诗是不可解的,但诗又是不得不解的,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两难境地,抑或说是一种教学策略上的悖论。诗被卷入课程,既是她的幸运,更是她的不幸。语文老师的责任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和才情保护“诗”的存在,使她免于被拆解、被蒸发。

因此,一个有智慧的语文老师,教诗的途径就是不教诗。让“诗”凭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她的诗意,去体会意境。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中,我前后安排了四次不同类型的想象。读诗后谈感觉是一种再造想象,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表现想象,听音乐写登高是一种创造想象,多维度问作者是一种角色想象。这里的种种想象,既是对诗的整体性的理解,又是引领学生与诗人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从而让学生触摸到诗人的内心,做到感情朗读。

虽然在设计此课做了近五次的修改,但还是有遗憾的,前面的预习抽查内容还是有点多,以至于占去了古诗整体诵读的时间,前松后紧的习惯还是没有得到纠正,是非常遗憾的,挤出两分钟就是一堂满意的课,有舍才有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著名诗人王维直抒胸臆卸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如何让学生感受是个优美的音韵,体悟完整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呢?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第一步:初读古诗,首先问学生:你喜欢过节吗?过节时开心吗?学生兴趣高涨,在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我乘机追问:但是在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里却有一个人闷闷不乐的,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信学过了课文,聪明的小朋友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并了解王维。然后我出示这首古诗:王维的诗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指名读,让学生说说体会。第二步:精读古诗,在学生说出感受后提问:诗人为什么这么悲伤呢?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第一小节,强调王维身在异乡长安,离开家乡蒲州两年了,重读两年。随即引出: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晃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引述:大街上让学生想象大街上热闹的景象而王维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我创设情境;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异乡,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怎么样?你会怎么想?王维呢?抓住课文第二句反复朗读体会,尤其是每逢、倍思亲等重点词语进行感悟,并指名读、评议、练读、精读加以感悟,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

在充分悟读的`基础上再次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体会每句诗的意思,并试背古诗。第三步:拓展并复习。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再回忆李白的思乡古诗《静夜思》,最后在课文全部结束的基础上第三次出示古诗,让学生诵读,达到课堂的深化和学生的巩固。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富有激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读得很有韵味,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17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教学这首诗,我主要通过反复吟诵,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领会诗的意境和蕴涵其中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教学过程流畅紧凑,在重难点突破上、结合当时的背景、给予必要的讲解、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对照注释,交流汇报,达到了本科教学目的。我班有许多学生家乡并不在此,祖辈都在家乡,祖孙之间一年才有可能见上一面,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最想念疼爱他们的爷爷奶奶,又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思念的,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来感受诗人的情怀,孩子们对诗的意境就有了独特的感受,我觉得调动学生的切身感受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个好方法。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一、板书设计很好,但出现得不适时。这说明课前准备还不够充分。因为临上课前,我突然想到板书出现的时机如果调整一下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是临时的想法加上临场紧张,上课时没能适时地调整好相关的教学环节。想法虽好,却没有付诸实现。看来,今后课前的准备还要再充分些。

二、没有当堂指导背诵全诗。这也是教学设计上的一个疏忽。其实,当时设计教案时,我曾想到要有指导背诵这一环节的,可由于当时没有及时将想法记录下来,后来几次修改教学设计,竟然忘了补上这一环节。由此可见,在教学上有某种有价值的想法或灵感时应及时记录下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4

在教学《古诗两首》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在本节课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选择安排了学生自学的基本步骤,设计了这样的过程:

1、自己正确读古诗,对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把诗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评评谁读得好。(小组长先读,组员依读);

3、借助注释、图画自己理解诗意;

4、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出完整的诗意;

5、画出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难问题大家解决。课堂上,学生兴趣盎。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我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比,第二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插图的运用,为重难点的突破口。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自学时间充分。

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同时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

2、质疑环节落实。

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二首古诗。

基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浅显易学的特点,学习这首古诗时,我宣布:“对于这首古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两位诗人思乡情感的体现:“我应该怎样吟诵这两首诗才能表达呢”当一学生没有说准时,老师问:“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当学生能联系诗句说准后,老师仍指导与点拨,及时、准确、到位。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少了老师个人风采的展示,多了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应变。

五、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

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特别是课后作业的布置:“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很有新意,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17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如何让学生感受是个优美的音韵,体悟完整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呢?本节课我分为两步设计教学:

第一步:初读古诗,首先问学生:“你喜欢过节吗?过节时开心吗?”学生兴趣高涨,在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我乘机追问:但是在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里却有一个人闷闷不乐的`,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信学过了古诗,你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接着让学生自读古诗感知,说说读了古诗后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步:精读古诗,在学生说出感受后提问:“诗人为什么这么悲伤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一二两句,强调王维身在异乡长安,离开家乡蒲州两年了,随即引出:“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晃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我创设情境;“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异乡,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怎么样?你会怎么想?王维呢?”抓住课文第二句反复朗读体会,尤其是“每逢”、“倍思亲”……等重点词语进行感悟,并指名读、评议、练读、精读加以感悟,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

诵读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自然成诵。将教学重难点放在了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感情上了,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17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如何让学生感受是个优美的'音韵,体悟完整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呢?第一步:初读古诗,首先问学生:“你喜欢过节吗?过节时开心吗?”学生兴趣高涨,在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我乘机追问:但是在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里却有一个人闷闷不乐的,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信学过了古诗,你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接着让学生自读古诗感知,说说读了古诗后你有什么感受。第二步:精读古诗,在学生说出感受后提问:“诗人为什么这么悲伤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一二两句,强调王维身在异乡长安,离开家乡蒲州两年了,随即引出:“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晃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我创设情境;“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异乡,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怎么样?你会怎么想?王维呢?”抓住课文第二句反复朗读体会,尤其是“每逢”、“倍思亲”……等重点词语进行感悟,并指名读、评议、练读、精读

加以感悟,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

诵读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自然成诵。将教学重难点放在了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感情上了,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7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谍取功名,恰逢重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千古传诵的名句。

教学这首诗,我主要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涵其中的美好情感。在理解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从教学过程看,每一个环节都把握的很好,并按课时要求按时完成、在重难点突破上、结合当时的背景、给予必要的讲解、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从学生学习的过程看,合作讨论、对照注释。交流汇报,也都有板有眼,比较扎实。

问题出在哪里呢?主要是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今天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在反复朗读、背诵中有所感悟。

但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真挚情感,学生是不可能体会到的。特别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这句诗。

这个问题告诉我,在今后教学诗歌时,一是强调诗前查阅资料的重要性,考虑到学生没有查阅资料的书籍,教师课前给学生讲一些背景资料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外出会想家的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大有好处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17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如何让学生感受是个优美的音韵,体悟完整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呢?本节课我分为两步设计教学:

第一步:初读古诗,首先问学生:

“你喜欢过节吗?过节时开心吗?”学生兴趣高涨,在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我乘机追问:但是在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里却有一个人闷闷不乐的,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信学过了古诗,你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接着让学生自读古诗感知,说说读了古诗后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步:精读古诗,在学生说出感受后提问:

“诗人为什么这么悲伤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一二两句,强调王维身在异乡长安,离开家乡蒲州两年了,随即引出:“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晃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我创设情境;“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异乡,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怎么样?你会怎么想?王维呢?”抓住课文第二句反复朗读体会,尤其是“每逢”、“倍思亲”……等重点词语进行感悟,并指名读、评议、练读、精读加以感悟,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

诵读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自然成诵。将教学重难点放在了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感情上了,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学生升入三年级学习的第二首古诗,《课标》指出在低年级,学习古诗,只要能通过诵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而到了中年级,《课标》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并能背诵。那么要能体验情感,首先就要理解诗意,这就成了三年级教学的中的又一难点,因此在教学第一首诗时,为了让学生对古诗学习产生兴趣,我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说:“古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就写下了一首短短的诗,而我们却可以把古人的小诗变成我们现代人能读懂的文字,让古诗成为短文。那么怎么能把古诗变成小短文呢,就需要我们先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将词语的意思连成通顺句子,就是诗的意思,也就把两句诗变成了一篇小文章了。”学生一听这话可来了精神,她们觉得古诗学习就这么简单,所以在兴趣与信心的督促下,我引导学生通过看注释、插图理解词意,将词意相连说出了诗意,在诵读与想象中体验情感,理解了第一首古诗的意思。

在学习第二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注释、插图、生活实际理解词意、诗意,并与同桌交流诗句意思。我将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纠错中不断完善诗意,在句句相连中,真的实现了将诗句变成了短文,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这时再引导学生诵读古诗,画面已不知不觉展现于眼前,当想象当时王维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时,学生好像已穿越到了当时的场面,将王维的思乡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再次拓展时,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就印记在学生的思想深处。有学生竟然说每次过节想到在广东打工的妈妈,他就吟诵这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从这首诗开放的教学过程,从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让我对高效课堂的践行有了信心,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将学生推向学习的前台,自己做好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会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古诗虽难,但孩子们在方法的引领下,自主、合作、探究,将难变易,这不就是一节高效的课堂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1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因思念家乡亲人而作。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借助课本注释理解诗题。采用这样的方法导学:谁在什么时候忆哪里的什么人?接下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采用同桌反复对诗的策略。几分钟之内,大部分学生都能背下来。然后指名学生按自己的体会理解诗句,我引导补充。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由于学习预习较充分,思维较跃,所以,在教学时,学生学习兴致比较浓厚。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1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诗人王维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节日里,直抒胸臆,写下此诗的。因为是打磨课,先由三年级一班蒙老师上,然后由小组评论,针对一些问题,综合大家提出的意见,进行教案修改,再由我来上。

由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第九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小结学习第一首《夜书所见》的学习方法:(1)了解诗人;(2)理解题意;(3)理解诗意;(4)体悟诗情;(5)吟诵诗文。放手让学生自己弄懂古诗的大概意思。

在教学中,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导入自然,扣人心弦。我用课件播放莫扎特的一首思乡乐曲导入,让学生闭目欣赏,学生都沉浸在一种浓浓的思乡情绪之中,一些学生还道出了自己的切身体会,这时我出现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及诗人王维的简介,然后过渡:王维为什么要思念家乡的亲人?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2课件的使用恰当适时。本课的课件精美,尤其是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我出现了春节、中秋节、国庆节几幅画面,让学生说出了在异国他乡、求学的人们对家乡亲人那种浓浓的思念之情,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学生说的能力也得到了更好的锻炼。

(3)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得到了发挥。整堂课,我围绕着设计好的`几个问题:王维为什么要思念家乡亲人?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循循善诱,让学生合作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的。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形式多样的朗读,这也是教学设计上的一个疏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注重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12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因思念家乡亲人而作。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新颖,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勇于否定,加上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针对学生情况,我追求了这三个字:“新、活、放。”

【教学设计】

一初读,二浅思,三深悟,四背诵,五表演。

【课堂实录采撷】

一、在解题中不经意地出现的小高潮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本课的前两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大家一起来背诵一遍,好吗?

生:(齐答)记得!学生齐背《望庐山瀑布》和《山行》。

(开课前复习旧知识,既可以温故,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壮大气势,烘托一个热闹的气氛。)

师:《望庐山瀑布》描写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山行》描写了深秋山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深秋美景的喜爱之情。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又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情呢?

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老师赞美的语气回顾已学古诗,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到了古诗的美,也自然地进入了新诗的学习、品味中。

师:(简介诗人王维)请同学们齐读题目。(生读题目)

师:看到这个题目,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吗?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生:我不明白茱萸是什么意思?

师:有谁知道,谁能帮助他?请高高地举起你的手。

生:我是从书上的注释里面知道的,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辟邪、消灾。

师:很好,你读书的时候很仔细,大家都要向他学习。课题中还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请继续!

(孩子们长在城市里,都没有见过茱萸,虽然书本上也解释得很清楚,但如果能亲眼看一看这种植物,就可以使得抽象模糊的东西变得直观清晰。所以,应该在学生介绍茱萸这种植物的同时,老师即可出示有茱萸的画面。)

生:山东,就是今天的山东省,说明作者的家乡在那里。

生:不,你的说法是错误的。山东是指华山以东,今山西一带,因此王维的家乡应该是在山西。

师:对,这里的山是指华山。那么兄弟你们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兄弟就是弟弟的意思。

生:不对,应该是哥哥和弟弟的.意思。

师:大家想一想,既然作者的家乡在山西,那他的家里仅仅只有哥哥和弟弟吗?他就没有别的亲人了吗?

生:老师,我明白了,兄弟除了指他的哥哥、弟弟,还包括他家乡所有的亲人。

生:老师,我补充,兄弟还可以包括他在家乡的朋友。

师:这样理解就更加全面了,有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兄弟这个词的意思?

生:“兄弟”指作者的亲人和朋友。

生:老师,我发现还有一个字被我们漏掉了,就是“忆”字。

生:我知道“忆”就是回忆的意思。

师:没错,但谁能把这个“忆”字的意思说得更贴切一些呢?

生:我觉得“忆”字在这里解释为“思念、想念”更好,因为从“忆山东兄弟”可以看出作者是身在他乡,重阳节到了,他不能和家乡的亲人朋友在一起登高,畅饮菊花酒。而往年他在家的时候,却可以和亲人们一起欢度重阳节,所以回想起以前那些美好的日子,此时的他是多么想念家乡的亲朋好友啊!(热烈的掌声)

(仅仅是解释诗的题目,孩子就能通过一个“忆”字领悟出整首诗的深刻意义,确实是我没有想到的。孩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快速地捕捉出诗的内涵,其一在于之前逐词逐词理解的铺垫做得很好。其二在于一个“忆”字用得好,用得妙,用得神。重阳节时忆亲人,不就已经明明白白地诉了读者,此时的作者正是背井离乡,孤单寂寥,落寞惆怅,正是在这样举目无亲的时候,才会更加真切地思念家乡亲朋。因为有了解题时的深切领悟,所以进入古诗学习环节时,不管是小组讨论,还是课堂汇报,学生能把握住重点,水到渠成,异常轻松地学习。)

二、在表演中捕捉学生灵魂,强化训练目标

师:诗人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天,满怀心事的他独自出来散步,一不小心误入了时空隧道,来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而你就是王维,今年又正好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你的面前就放着一部电话,诗人王维,你能紧扣住自己所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发挥你大胆的想象,向你远在家乡的亲人倾诉你的思念之情吗?

众生:(笑)好啊,好啊,我可以!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王维在现代社会,那他的亲人不是在唐朝吗?唐朝那时侯有电话吗?

师:你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就是想象,大胆的想象,这不正是“超级变变变”吗?(齐笑,掌声)

注:“超级变变变”是日本的一个娱乐节目,该节目要求参赛者发挥出大胆的想象,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道具表演出生活中的事物或者现象。该节目不仅在日本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纪录,在全球发行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我班就有很多这个节目的超级fans。老师急中生智,用上这个孩子喜欢的节目的名字,在无意当中为这个环节激了趣,造了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面是两个学生的表演:

生1(扮演王维);生2(扮演姑姑)

生1:喂,您好,请问是姑姑吗?我是您的侄子王维。

生2:喂,你好,我是姑姑,你是王维啊!你现在在哪里呀?

(在口语交际中随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表示对别人的尊重,这样的训练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生1:姑姑,今天是中秋节,我是在两千多年后的现代给您打电话,姑姑,我可真想家里人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1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著名诗人王维直抒胸臆卸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如何让学生感受是个优美的音韵,体悟完整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呢?我听了郭老师的课后,深受启发,从中学到了许多,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个人的感受。

一、郭老师以题目中“忆”字为切入点,通过用“忆”组词、选词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题目中“忆”的意思。接着问诗人忆谁?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忆”的意思,又让学生初步把握了诗的内涵。

二、郭老师很注重教学生理解诗意、意境的方法。

如在读题目时,郭老师引导学生看课本的注释来理解“九月九日”和“山东”,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诗中的山东并不是指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不该有的错误。当学到后面诗句时,郭老师引导学生看注释弄明白什么是“茱萸”。以上这些郭老师是运用了看注释的'方法。

在学习诗句时,郭老师运用了抓住重点词“异”、“逢”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并设计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当时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在教“独在异乡为异客”时,郭老师先让学生读诗句,再问“异”字什么意思?接着让学生读诗句,问学生读懂了什么?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读诗句,引导17的王维一个人在外面,心里是什么滋味的,你能用诗中一个字来说概括?从而引出“独”,接下来是想象练习: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此时,诗人最想的是。

三、郭老师注重引进新的知识。如她在教完诗句后,还教学生对诗进行吟诵的指导,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以上那些只是我从郭老师的课堂上学到的最亮点,还有很多很多,我不能一一道来。但我觉得这节课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背诵一下诗歌就更好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1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著名诗人王维直抒胸臆卸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如何让学生感受优美的音韵,体悟完整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情感呢?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第一步:初读古诗,首先问学生:“九月九日:是个什么日子?古时候,人们喜欢在重阳节做什么?学生兴趣高涨,在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我乘机追问:但是在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里诗人王维是怎样呢?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并了解王维。然后我出示这首古诗,再齐读、指名读,读后让学生说说体会。

第二步:感悟古诗,指导学生抓重点字词体会诗意和作者的情感。比如重点抓住课文第二句反复朗读体会,尤其是“每逢、“倍思亲……等重点词语进行感悟,并指名读、评议、练读、精读加以感悟,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

第三步:配乐诵读。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教师范读,使学生纷纷随乐而诵。学生通过激情吟诵诗文,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从而获得独特的心理体验。

第四步:拓展诵读。古诗“海洋辽阔无边。要在这海洋中汲取更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需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和课外链接起来,拓展诵读面,寻找他们觉得类似的诗歌阅读、背诵,那么学习的空间更是会无限地扩大。在学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我又为学生拓展了几首思乡诗,分别是《杂诗》、《望月怀远》、《月夜忆舍弟》和、《泊船瓜洲》。我组合这四首诗指导学生一起诵读,就是让学生较充分的体验思乡爱亲的情感,积累、感悟诗文的语句,欣赏诗文的整体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好读、读好古诗的兴趣和情愫,并拓展了学生的积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情感;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利用资源库展开课内与课外的多方延伸,让学生深刻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

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学校资源库,有关古诗网站,课件等。

课前活动:

1、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孩子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了解李白的《静夜思》。

2、从学校的资源库中初步认识了解王维及探寻他的家乡。

3、从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了一些节日习俗。

4、老师引导查找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并了解了这些风俗的来历。

教学过程:

一、激情揭题。

1、(出示望月图,音乐)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个人心是最亲的人。每见月圆,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对亲人思念不已。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谁的乡愁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王维。(结合课前的资源了解)

王维九岁即才学出众。

李白被称诗仙,杜甫被称诗圣,王维被称诗佛。

3、释题,画简图助理解。

a。回顾课前在资源库中搜寻的对王维故乡的了解。

b。画简笔画: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王维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济县蒲州,华山以东,因此为山东兄弟。)

二、初读悟意。

(一)认音

1、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检查认字情况(生字卡)

3、再读诗句。

(二)知意

1、生自己读诗句,借注释理解诗意。

2、读读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

3、共同初释诗意。(借机板书:思)

(三)悟情

(1)自由读独在异乡为异客

a。

简介诗作背景。

诗人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期间,他一直漂泊在外。这首诗是他在十七岁时创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是异乡。

b。

同学们去别人家做过客,在别人家做客就是别人家的客人。王维在长安就是长安的客人,所以说是异客。

c。

王维独在异乡做异客是一天吗?十天?一个月?还是多长时间?(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啊)

(2)在这种情况下诗人有什么感觉呢?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a。师:诗人十几岁还是个孩子呀,他会在哪些时候最想家?

生病了,想家;晚上害怕睡不着了,想家;在外吃的饭菜不可口,想家

b。

口头练习:

诗人离开了亲人,平日里常常想家,在节日里他会更想家;

诗人离开家乡两年了,平日里常常想家,要过节了他就会更想家。

所以说:(生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同学们,课前让你们了很多节日,你们知道哪些节日?有哪些习俗?(生:)一年有那么多节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生)是啊,节日里能跟家人团聚,能吃到好东西,很热闹,这样的节日就是(佳节)。

d。王维过节了能跟家人团聚吗?(生:)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吗?(生:)能跟朋友一起快乐地玩吗?(生:)那么他过节了会像你们一样也高兴吗?他又是什么感觉?(难过、悲伤、伤心怕过节)

e。虽然王维害怕过节但是每个节日还是会如期而至的。

口头练习:

春节之时,外面鞭炮声声,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春节)倍思亲;

端午节了,到处粽子飘香,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端午)倍思亲;

中秋来临,对着空中的圆月,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中秋)倍思亲;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乡的诗人,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除夕)倍思亲;

f。今天是重阳节了,有谁知道重阳节的习俗?(师生共同介绍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喝菊花酒可长寿;插茱萸可求平安避邪。并且认识茱萸)

长安的人们是怎么过节的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穿过时空隧道一起走进王维的世界,去看看当时的长安人是怎么过节的。

(师配乐启发,生闭目想象):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街上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老的少的,都兴高采烈地忙着过节了。有的约了一行人一边比赛着登山,一边采着菊花;有的约了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边喝着菊花酒,一边高声谈笑着什么;到了夜晚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吃着丰盛的晚餐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

g。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说出来。

是啊,在家乡,亲人团圆是多么幸福啊,朋友相聚是多么快乐,可此时的王维呢?

h。展开对比图:当别人相约着出游,可他却只能一个人独自遥望着家乡;当别人朋友相聚高兴畅快地痛饮时,他只能一个人拿着酒杯独自喝闷酒;别人节日里可以跟最要好的朋友一边下棋一边喝茶谈心事,王维却只能独自一个人默默地对着纸笔说话。

i。想想王维此时此刻的心情。生反复读诗句体会王维的情感。

王维虽然人在哪里(长安),但他的心却在哪里(家乡),让我们跟着王维的心看到家乡的兄弟在干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

(3)

导学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指名朗读诗句。

b。边读边想象一下:王维的兄弟分茱萸的情景。是多了一枝茱萸吗?(不是。是少一个人啊)

c。师:我的亲人朋友们,思念可以穿越很远的距离。把你们的思念说出来吧,我一定会感受得到的。

d。(音乐《远方的书信》)师生体验亲人朋友跟王维说话。

e。师:王维思念着家人,家人也在思念着王维。这就是亲人,这就叫做互相牵挂互相关心。

f。分组、分男女读诗句。

三、诵读积累。

我的亲人们朋友们,我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们,但我的功名还没成就,现在只能寄回我的一首诗,你们从诗中就能读懂我的心啊。

(同学们,我们都是王维的亲人朋友,来读读他的心声吧。)

1、感情诵读

a。师指导朗诵:(重,拖,轻,扬)

b。自由练习读。

c。指名读,共同评议。

d。老师也被王维浓浓的思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好吗?范读指导。(配乐诵读)

2、积累背诵

a。配乐读:同学们,你们有过思念的感觉吗?在什么时候思念谁?

(生谈体验,说后读全诗。)

b。背诵:让我们把这份思念之情长留心中,跟着悠扬的琴声一起来背一背。

四。延伸拓展。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远在异地,遇到故乡来的人时,那种激动欣喜之情可想而知。见面时一定有许多情况要打听:家人是否平安?故乡的父老乡亲生活怎样?王维好不容易见到故人了,他想问的是什么呢?

1、出示:《杂诗》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生借注释自学

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①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②来日:来的那一天。

③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④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⑤著花:著,开放;著花,开花。

3、交流自学情况。

4、诗人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每一人每一事,连家乡的每一草每一木都在他的牵挂之中。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时时怀念的赤子之心。

5、再齐读《杂诗》。

6、同学们,我们知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的乡思。今后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因为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人亲啊!

7、最后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今天的这两首诗吧。

五.课后作业:

1、继续上网学习对这节课中自己还不够清楚的地方;

2、自觉在网络中搜寻了解另外一些思乡的诗文,感受身居异乡人的浓浓思乡思亲之情。

教学反思

语文是一个多源性的学科,其知识的掌握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层次的。其学科的广源性和多源性,也决定了语文学习应该注重调动多方资源。因此,作为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而古诗教学,因作者写作年代与现代相隔久远,当时的状况也跟现在有非常大的出入,让现在的孩子理解古诗更是较难。所以通过了解多方信息技术,就可以弥补时空的差距,也可以缩短认知的距离。我这一节古诗课又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呢?

一、多方资源贯穿始终。

在这堂课的始终我一直注重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课前,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通过学校资源库了解李白写作《静夜思》的背景与情感;并从资源库中初步了解认识了王维并探寻了他的家乡;以及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了一些节日习俗。这些都为学习古诗,为理解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这些查询了解,有助于孩子们对古诗的理解。如知道了山东兄弟中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因为王维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济县蒲州,华山以东,因此为山东兄弟。通过资源库知识,孩子们知道了王维在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期间,他一直漂泊在外。这首诗是他在十七岁时创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是独在异乡为异客。通过查找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才明白为什么兄弟登高遍插茱萸。

在课后我又安排孩子们继续上网学习对这节课中自己还不够清楚的地方,如可以再借网络自学《杂诗》等,让孩子们达到对古诗的深层次理解;同时让孩子们自觉在网络中搜寻了解另外一些思乡的诗文,感受身居异乡人的浓浓思乡思亲之情。真正走进异乡人心里去加深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二、紧扣资源突破重点。

古诗教学中对诗句的理解并不很难,关键是要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这首诗中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是重点。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佳节,

通过平时的生活积累也了解了有哪些佳节。因为从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所以在教学这一重点时我将佳节具体化了,将常人的节日与异乡王维的节日情景作了个对比。春节之时,外面鞭炮声声,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春节)倍思亲;端午节了,到处粽子飘香,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端午)倍思亲;中秋来临,对着空中的圆月,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中秋)倍思亲;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乡的诗人,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除夕)倍思亲。这样孩子们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并能真正感受佳节思亲的痛苦。

王维佳节里倍思亲,怎样倍思亲呢?他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他与其他文人所不同的独到描写之处,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老师引导孩子们查找了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还了解了这些风俗的来历。让孩子们明白古时人们在重阳节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喝菊花酒寓意长寿;插茱萸可求平安避邪等。这样就对诗人遥知兄弟登高,插茱萸就能容易理解了。通过配乐启发,闭目想象,穿过时空隧道一起走进王维的世界,去看看当时的长安人是怎么过节的。然后借助三组别人欢度节日与王维害怕过节的对比图展示,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这样诗歌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抛砖引玉教给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不教。本次课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查询各种资料,了解多个知识,理解诗的意思,突破重难点,感受作者的情感。这些都可以让孩子们今后自已去尝试。所以这节课也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这次课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搜集、查询、了解,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思考,团结合作,而且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关键是孩子们从这节课中学习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今后自己随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自觉去学习了解各种古诗。也真正让要他学而变为他要学了。到那时,才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教也才真正达到了效果。

因为师生的共同努力,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得很好,重难点的突破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能用心去感受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怎样每逢佳节倍思亲。当然在整次课的教与学而言,也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在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诗歌结合体验朗读的时候,也许是所在年级的孩子还较小,生活体验不够;也许与老师的引导不到位有关,在体验读的方面总感觉不太令人满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更加积极去探索,让孩子们的学习更能得心应手,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学得更加轻松自如。

第三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两首》导学案

编写人: 高彦霞审核组长:孙伟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温馨寄语】谦虚使人进步,做认真学习的好少年!【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会认“忆、异、逢、佳、倍、插”6个生字,会写“忆、异、逢、佳、倍、遥、遍、插”8个生字。

2、通过小组合作读、赛读、表演读等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重点)

3、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思乡之情。(难点)【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知道每一句诗的意思。

2、采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学法会说诗意。【知识链接】

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在我国古代思想中,“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做“重九”。汉初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时,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习俗,“重阳节”因此又叫做“登高节”。【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给下面的字注音。

()()()()()()()促忆异逢佳倍插

3、看拼音写词语。

cù jìnxiānɡ fénɡjiā bèiyǎo yuǎnchāyānɡ()()()()()

【合作探究】

1、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说一说词义。

2、师生共同理解每句话意思。

3、这首诗哪些句子最能表达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请有感情地读一读。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请和同学交流一下。【拓展延伸】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描写的画面,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讲一讲,演一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从中懂得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当堂检测】

1、我会填。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代诗人写的,诗中有一句千古流传的诗句是。诗句表达了作者感情。2),遍插茱萸少一人。

2、说出下列诗句的含义。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四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3篇

篇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17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如何让学生感受是个优美的音韵,体悟完整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呢?第一步:初读古诗,首先问学生:“你喜欢过节吗?过节时开心吗?”学生兴趣高涨,在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我乘机追问:但是在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里却有一个人闷闷不乐的,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信学过了古诗,你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接着让学生自读古诗感知,说说读了古诗后你有什么感受。第二步:精读古诗,在学生说出感受后提问:“诗人为什么这么悲伤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一二两句,强调王维身在异乡长安,离开家乡蒲州两年了,随即引出:“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晃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我创设情境;“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异乡,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怎么样?你会怎么想?王维呢?”抓住课文第二句反复朗读体会,尤其是“每逢”、“倍思亲”……等重点词语进行感悟,并指名读、评议、练读、精读

加以感悟,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

诵读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自然成诵。将教学重难点放在了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感情上了,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篇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因思念家乡亲人而作。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借助课本注释理解诗题。采用这样的方法导学:谁在什么时候忆哪里的什么人?接下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采用同桌反复对诗的策略。几分钟之内,大部分学生都能背下来。然后指名学生按自己的体会理解诗句,我引导补充。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由于学习预习较充分,思维较跃,所以,在教学时,学生学习兴致比较浓厚。

篇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著名诗人王维直抒胸臆卸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如何让学生感受是个优美的音韵,体悟完整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呢?我听了郭老师的课后,深受启发,从中学到了许多,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个人的感受。

一、郭老师以题目中“忆”字为切入点,通过用“忆”组词、选词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题目中“忆”的意思。接着问诗人忆谁?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忆”的意思,又让学生初步把握了诗的内涵。

二、郭老师很注重教学生理解诗意、意境的方法。

如在读题目时,郭老师引导学生看课本的注释来理解“九月九日”和“山东”,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诗中的山东并不是指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不该有的错误。当学到后面诗句时,郭老师引导学生看注释弄明白什么是“茱萸”。以上这些郭老师是运用了看注释的方法。

在学习诗句时,郭老师运用了抓住重点词“异”、“逢”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并设计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当时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在教“独在异乡为异客”时,郭老师先让学生读诗句,再问“异”字什么意思?接着让学生读诗句,问学生读懂了什么?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读诗句,引导17的王维一个

人在外面,心里是什么滋味的,你能用诗中一个字来说概括?从而引出“独”,接下来是想象练习: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此时,诗人最想的是()。

三、郭老师注重引进新的知识。如她在教完诗句后,还教学生对诗进行吟诵的指导,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以上那些只是我从郭老师的课堂上学到的最亮点,还有很多很多,我不能一一道来。但我觉得这节课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背诵一下诗歌就更好了。

第五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彩石镇宅科小学 刘祖新 2013-10-8

内容分析:

七言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千百年来经典之作,道出了古今游子漂泊天涯的共同情感。编者之所以选入,一方面为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所作,一方面抒发了抒发了古人乡土情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诗人佳节思乡之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背诵默写古诗,能通畅的写出诗句的意思。

3、端正书写课后10个生字。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夜书所见》背诵;说说最后两句的意思。要求:正确、通畅。

二、板书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读题,解题: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自读读注释1,有哪些风俗? 拓展: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怎么来的?有哪些习俗? 2.忆,什么意思?回忆,在这里是思念、想念的意思。

3.山东什么意思?读课后注释2,兄弟什么意思?山东兄弟什么意思? 4.读读想想:题目什么意思?这首诗会表达诗人王维怎样的感情?

三、指导朗读: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朗读古诗要有节奏,请你试着给这首诗划分节奏,然后读几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说说你为何这样划分? 3.按照节奏朗读古诗。

四、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一、二句: 1.质疑:前两诗句中有些词语不明白?提出来。教师讲解,学生在课本上做好笔记。独: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故乡之外的地方。异客:在他乡做客。

逢:遇到 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佳节。倍:加倍的、更加的 2.说说前两句的诗句的意思。自己说,小组交流。

3、指名说,教师纠正。三、四句:

1、质疑,解惑:

遥:遥远、很远 登:板书“登”,指导书写。遍:全、都 插茱萸:佩戴着茱萸 少一人:唯独少我一人,因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2.说说诗句的意思,自己说,小组交流。教师纠正。

五、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啊?有感情的诵读。

六、指导书写生字:

1、引领学生观察分析字的结构特点,点拨重点笔画: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促、深、忆、佳、倍、插 半包围结构,指导学生写好“辶”及笔顺:逢、遥、遍 上下结构:异、与“导”作比。2.写字课本书写,巡视指导。

3、在练字稿纸书写

七、作业:配套练习册

下载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年级】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师:王琪 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学内容:三年级教材: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能读通课文;2,准备课件;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由小小资源吧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所有教学视频免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江西省高安七小伍鲜红 教学目标: 1、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体会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 3、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巴楚县第二小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三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学设计 李晓红 2017.12.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请大家齐读诗题。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这么长的题目你们能读好很了不起! 师:九月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霍树头小学高瑞生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第二首古诗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而作,书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游子在外,举目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