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时间:2019-05-15 07:0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第一篇: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词源于隋,成于唐,盛于宋。原是隋唐以来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成为一种长短的诗体,因而又称诗余。和唐诗双峰竞秀,各臻其美。

词首先盛行于民间,现存最早的词是敦煌发现的曲子词,文人词相传以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最早,但疑为伪作。

词是根据曲子所填的歌词,又称为“曲子词”。他是用来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曾有过一个乐谱。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类似今天的C调、G调之类),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东西的总和就是词调。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词牌。由于种种原因,曲子早已失传,只把名字留给我们瞻仰。清《词规》收录词牌1180多个,实际上应该更多。常用的词牌,大约有100多个。

时间的流逝,许多词牌名的由来,除少数外,多已散落在岁月的回廊里,不可考据。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来自六朝隋唐旧曲;包括民间歌曲、宫庭歌舞曲、外域歌曲等等。

2)、根据词的内容,创制、谱曲而来

3)、由旧词改变或由旧词牌改称

4)、人名、地名

1、竹枝词

唐教坊曲名,本是巴渝民谣。

“竹枝”原是巴山楚水一带的民歌,唐·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曾在建平(今重庆巫山县)见到联歌“竹枝”,他也效屈原作《九歌》为其谱写新词九章,称《竹枝词》,被后人收入词集、词谱。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闲中好

调源自晚唐诗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因词中有“闲中好”句,故取作词牌名。

段成式在当时诗坛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长得很帅,到如今却鲜为人知。究其原因,大概因为他的创作方向。所作《酉阳杂俎》,属于志怪小说,中国“灰姑娘”叶限就出自于此书,比西方灰姑娘早了800多年。闲中好<晚唐·段成式>

闲中好

尘务不萦心

坐对当窗木

看移三面阴

3、章台柳

此调为唐·韩翊(yì)创制。

据唐传奇《柳氏传》里的记载,柳摇金是唐玄宗天宝年间长安富商李宏的歌姬,通晓翰墨,歌喉婉转。韩翊是李宏的门人,颇有文才。柳摇金因韩翊的诗才而对其心生爱意,韩翊对柳氏亦有好感。古道热肠的李宏知晓两人的心意后,便在长安城中的章台街买下一所宅院送给韩翊,并将柳摇金嫁给了韩翊。天宝十三年,韩翊考取进士及第,回乡省亲,路途遥远不便携柳摇金同往,便将妻子留在了长安,独自回乡。

韩翊省亲期间,安史之乱起,战火连天。柳摇金为保清白,寄身法灵寺避难,两人也因此失了音信。

韩翊则辗转投奔节度使侯希夷军中担任主簿,戎马倥偬。长安收复后,韩翊遂派人打探柳氏下落,附诗一首:

章台柳、章台柳!

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由此可见男人的小心眼,老婆生死未卜,他竟然还有心思猜疑是不是已委身他人,着实可恶!

柳摇金得到丈夫的消息,喜出望外,却又满腹辛酸。捧信呜咽,提笔成诗:

杨柳枝,芳菲节,苦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未曾想,信未到韩翊之手,柳氏却被蕃将沙叱利抢入府中占为己有。韩翊得此消息大恸不已,报官请求察断,无奈当时朝廷也不敢轻易得罪番将,悬而不结。韩翊的好友虞候许俊知道这件事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柳氏从沙叱利府上抢了回来,皇帝为了安抚沙吒利,赏了他二百万钱,这件事也算圆满解决。

饱经坎坷与悲欢,韩翊和柳摇金得以破镜重圆,白头偕老,也算是天可怜见。

4、忆江南

此调本是隋乐《望江南》,又名《谢秋娘》。

据传隋炀帝杨广喜欢在东湖泛舟,作八阙《湖上曲》,配上乐曲《望江南》,令歌妓演唱。至于这乐曲是为《湖上曲》而谱的曲还是原本就有的乐曲,现今已无从得知了。

中唐著名政治家李德裕任浙西观察使时与一个叫谢秋娘的歌妓相好,可惜谢秋娘红颜薄命,很早就死了,李德裕为纪念谢秋娘,用隋炀帝所作《湖上曲·望江南》调撰《谢秋娘曲》,故后人将此调亦称为《谢秋娘》。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后来白居易又依李德裕的《谢秋娘》作了三首怀念江南的词,取名为《忆江南》。并自注:“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忆江南》便是由此而来。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5、诉衷情

原唐玄宗时教坊曲,后来温庭筠依曲填词、并取名为《诉衷情》,用以抒发感情。意取《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而名《诉衷情》。(“中”通“衷”)

诉衷情<北宋·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6、如梦令

相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xù,即李亚子)自度曲。起初叫《忆仙姿》,苏轼嫌调名不雅,取词中“如梦、如梦”之叠句,改名《如梦令》。

忆仙姿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存世的唐五代词中,除了李存勖这首外,冯延巳一首、白居易三首。

冯延巳如梦令

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

白居易宴桃源(如梦令)

前度小花静院,不比寻常时见。见了又还休,愁却等闲分散。肠断,肠断,记取钗横鬓乱。

综上所述,《如梦令》是李存勖的自度曲,苏轼改《忆仙姿》为《如梦令》。

【苏轼《东坡乐府》《如梦令词序》云:“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点绛唇

《点绛唇》词名得于江淹诗中的“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

《咏美人春游》

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

不知谁家子,看花桃李津。

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行人咸息驾,争拟洛川神。

(“点绛唇”就是上下唇各画一个红色半圆,合在一起时就呈现出一个樱桃小口。唐朝毕较盛行(簪花仕女图)。)

江淹,南朝文学家,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也就是成语“梦笔生花”“江郎才尽”的江郎。另外,杨过的掌法——黯然销魂掌,取的便是江淹《别赋》里“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意境。

“点绛唇”始见于南唐·冯延巳《阳春集》。点绛唇<冯延巳>

荫绿围红,飞琼家在桃源住。

画桥当路,临水开朱户。

柳径春深,行到关情处。颦不语。

意凭风絮。吹向郎边去。

这么一个旖旎的词牌,还是女人填会比较美吧 点绛唇<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8、沁园春

【《后汉书·窦宪传》:“宪恃宫掖声势,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

在河南西北部一个叫济源的地方,北依太行山,与山西晋城毗邻;南临黄河,与洛阳隔河相望;西踞王屋,与山西运城接壤;东临华北平原,与焦作相连,自古有“豫西北门户”之称。那儿有条河叫沁河,在沁河穿过太行山的出口处,水流湍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在这里修有规模很大的水利工程,称为枋口。

沁河的东边就是丹河流域,那里得天独厚,土地肥沃,到处生长着郁郁葱葱的翠竹,形成我国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竹林。永平三年(公元61年),汉明帝刘庄带着他的女儿刘致从洛阳来怀川游丹河竹林,公主为这里青山绿水的旖旎风光所吸引,请明帝在那为她建一座长期居住的庄园。明帝也很喜欢这个地方,便答应了女儿的要求。于是当年就在枋口之南,横跨沁河,建起了一座十分壮观的庄园,庄园被命名为沁园,同时封刘致为沁水公主。后来沁水公主嫁给了高密侯邓乾,沁园就做了他俩的小窝。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刘庄病逝,五子刘炟继位。当时六宫专宠的窦皇后(大司徒窦融的曾孙女)兄长窦宪走后门得了个虎贲中郎将官衔,他也看中丹河流域那肥沃的土地和青山绿水的旖旎风光。窦宪是个无赖,仗势要用三千两银子强买沁园。沁水公主自然不肯,窦宪便搬了对石狮子把个园门堵了个严严实实,车马不能出入。此时章帝带窦后来到洛阳游玩,命司空第五伦去宣旨五妹见驾。因窦后在皇帝身边,沁水公主也不敢多说什么,但章帝还是因察觉到妹妹的异样,便询问了第五伦。第五伦上陈了一份奏章将此事报给了章帝知晓。章帝大怒,要严惩窦宪,却因为窦皇后的求情而作罢,不过窦宪一生也只做了个虎贲中郎将。

当晚,沁水公主在沁园设宴庆贺,座中有善音律者,草拟一曲曰《沁园春》。不久便传唱开来。后来“沁园”也成为公主第宅的代表词。

《沁园春》这个古调,虽然传唱已久,但作为词调却在唐昭宗天佑年间。

天佑三年,河内清化街王顺兴字号的老掌柜王老先生,喝完了茶,兴悠悠来到戏台听戏。老先生三尺银须,清瘦而文雅,手里却执着檀杖,分明是绝对的票友。这时候戏台已经奏起音乐,但唱戏的歌妓却慢吞吞还没上台。老先生见状,一时兴起,便走上戏台,随着那音乐以河内方言略加太原音韵,唱了一首《沁园春》。老先生字正腔园、浑厚高雅,顿时惊呆了戏台下面的戏迷。此刻,当时的文坛名手冯贽恰好也在听戏,老先生所唱不但音律优美,而且文采极佳。等老先生一曲唱罢,刚走下戏台,那冯贽便迎上去拱手相拜。闲谈中才知道王老先生虽是做花炮生意,却精通琴棋书画。第二天,冯贽到了王老先生家拜访,并将此词带回洛阳,因此此调便渐渐在京城传开。

当然,最被我们现代人所知的自然是太祖的《沁园春·雪》,里面的帝王霸气,可不是谁都有的。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9、生查子

唐代教坊曲,后转作词调。

据传《生查子》的“查”字本是“楂”字,省笔写成“查”字。

【《历代诗馀》云:“查本楂梨之楂。”《辞源》注:木筏。】

词调名取义就是张骞乘槎到天河的传说。

《荆楚岁时记》记载,汉武帝派遣张骞等出使西域﹐寻黄河源头,乘槎经一个月来到一处,只见城墙像州府,室内一女子在织布,又见一男子牵着牛在河边饮水。张骞问道:“这是什么地方?”那人回答说:“你可以去问严君平。”又赠给他一块支机石让他回去。张骞到蜀后找到严君平询问,严君平对张骞说:“某年某月,一客星侵犯牛郎织女星。”

所谓“星槎”,新华字典的释义为“往来于天河的木筏”,也就是古代UFO。

【《拾遺记》:“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若星月。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槎”。】

“生查”我们知道是啥意思了,那“子”呢?

我们知道很多词牌名都以“子”结尾,生查子、更漏子、采桑子、天仙子等等,是有什么特殊的涵义还是只是一个附加词,凑满三个字?

《白香词谱》云:隋唐以来,曲多称“子”。

“子”不仅是曲名,而且大部分是短小的曲子名,并且很多都来自教坊旧曲。比如,《教坊记》有“采桑”、“朝天”、“更漏长”等曲名,经过添加或置换,分别成为“采桑子”、“朝天子”、“更漏子”。

“生查子”是人们艳羡乘槎上天这一古代神话,于是咏入诗篇,播之乐府,至五代遂取以入词耳。

宋·朱淑真《生查子》有“遥想楚云深”句,故后人更名《楚云深》;

宋·韩淲《生查子》因词中有“烟蕊梅溪渡”,故名《梅溪渡》;

宋·贺铸《生查子·西津海鹘舟》有“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句,故名《陌上郎》。贺铸“挥金陌上郎”句用的是《秋胡行》的典故。生查子<五代·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0、何满子

又名《河满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唐张祜那首传唱千古的宫词《河满子》,写尽了宫女的哀怨,诉尽凄楚,赢得了无数人同情忧伤的泪。

据白居易介绍:“河”本作“何”,何满子系人名。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个沧州籍的高音歌唱家叫何满子,因违法被判处死刑。临刑前,他向唐玄宗进献了一曲《河满子》来赎罪,但唐玄宗这个精通音律的君王竟然没有被打动,照样判处了斩刑。于是白居易感慨万千,写 下了“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迭,从头便是断肠声。”的著名诗句。后来就以此人姓名作词调名。

【白乐天诗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自注云:“开元中,沧州歌者姓名,临刑进此曲,以赎死,上竟不免。”】

和白居易同时期的元稹对此事也做了一首《何满子歌》记载:天宝年间,来自遥远西域的何满子,在大唐深宫的梨园中生活了20年,她勤学苦练,逐渐成了梨园中顶级流行歌手,且色艺双全。不知什么原因,得罪了当时的最高领导,被判处了死刑。临刑,监斩官问她有什么要求。她说:别无他求,只想在告别人世之前唱一首歌。监斩官答应了她。临死的何满子,此时涌起的感情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极度的悲愤。歌声像泉水从岩隙中喷涌而出,催人肝肠寸断,直令天昏地暗。歌罢,圣旨也到。原来,当歌女那声振林月的悲歌起时,随同监斩的宫中太监见何满子色艺超群,认为杀了可惜,便策马扬鞭去奏告唐皇。精通音律的唐明皇立即降旨赦免她死罪。此后《何满子》成了悲歌的代名词。

元稹写下了著名的《何满子歌》:

何满能歌声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

婴刑系在囹圄间,下调哀音歌愤懑。

梨园子弟奏玄宗,一唱承恩羁网缓; 便将何满为曲名,御府亲题乐府纂。

元稹与白居易交好,但记载此事略有差异,却不知道为何。不过我到更偏向何满子并未被斩,毕竟依着唐玄宗的心性,赦免的可能性较大。

11、声声慢

【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云:“词以慢名者,慢曲也。拖音袅娜,不语辄尽。”】

这个词牌名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词,名《胜胜慢》,是为他的家妓荣奴离去所作。

宋代,在太祖皇帝“歌儿舞女以终天年”的优惠政策下,朝廷鼓励大臣蓄养家妓。但买入不是一次买断,而有一定的年限。大多雇用婢女约定个三五年,最高年限为十年。那些玲珑聪慧的女孩子,如果跟主人建立了超出寻常的感情和关系,也有可能被收为妾,但并不容易,必须要征得女孩家人的同意,并不能强娶。一般士大夫家庭期满后多送婢女还乡,让其婚嫁。

晁补之就有一个这样的家妓,名叫荣奴,许是对这荣奴看来是动了一些真心,为她的离去专门做了两首词:一首《点绛唇》:“檀口星眸,艳如桃李情柔惠。据我心里。不肯相抛弃。哭怕人猜,笑又无滋味。忡忡地。系人心里。一句临歧誓。”写得直白动情,颇为无奈。

慢曲相对于令曲,字句长,韵少,节奏舒缓。虽是单遍,但唱起来格外悠长婉转,唐人就有“慢处声迟情更多”的说法。用《胜胜慢》为名,看来当时晁补之的这一曲比之一般的慢曲还要来得更缠绵娓丽些。

南宋末年,词人蒋捷一首《秋声》,全部用“声”字收韵,故更名《声声慢》。声声慢·秋声<南宋·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声声慢<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作李清照居金华时所作。久经飘泊,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她的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触景生情,越发感到愁苦。

吴文英词,有“人在小楼”句,故名《人在楼上》。

贺铸词“殷勤彩凤求凰”句,又名《凤求凰》

12、忆秦娥

与《菩萨蛮》同为词中最古者,是“百代词曲之祖”,最早出现在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至于是不是李白作的,至今未有定论。

《忆秦娥》这个词牌名,始见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取秦娥的典故而作曲,因此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调名是《忆秦娥》。秦娥,即秦穆公女弄玉,萧史、弄玉,是神话传说中一对神仙情侣。弄玉本来是春秋时秦国国君秦穆公的女儿,当时有个学仙的人名叫萧史,善于吹箫,而吹出来的箫声和凤凰的叫声一样优美动听,弄玉非常爱他,秦穆公便把女儿嫁给他,并在秦国的都城雍的附近筑一秦台让她们夫妇俩居住。萧史便在台上的秦楼里日日教弄玉吹箫学凤凰的叫声。一天,优美的箫声引来了一龙一凤,萧史乘龙、弄玉乘凤,双双成仙而去。人们便把萧史称为乘龙快婿。

李白《忆秦娥》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句,宋·向子諲更名为《秦楼月》。

苏轼《忆秦娥》词有“清光遍照双荷叶”句,故易名《双荷叶》

宋无名氏《忆秦娥·咏蓬莱阁》词有“水天摇荡蓬莱阁”句,金·丘处机易名为《蓬莱阁》

宋·张辑《忆秦娥》下阙有“碧云暮合”句,故易名《碧云深》

13、菩萨蛮

说完《忆秦娥》,我们来说说和它并为词中最古者的《菩萨蛮》。

本是唐代教坊曲名,《宋史·乐志》:女弟子舞队名。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菩萨蛮》作为词牌据传最先是李白所作,但有人怀疑是伪作。李白是生于公元701年,卒于762年,而唐宣宗大中年代为公元846-859年。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则认为:“《菩萨蛮》曲调为唐宣宗大中初年因女蛮国入贡而编创的,则李白当时还无此曲调,自不可能有此词作”。

【唐苏鄂《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大中:唐宣宗年号)】

晚唐温庭筠词有“小山重叠金明灭”句,名《重叠金》。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4、长相思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

《长相思》:本为乐府篇名,后来才成为唐教坊曲。“长相思”三字最早见于《古诗》中,《古诗,别诗》云: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又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别诗》相传为苏武和李陵相赠答的五言诗,但据考证不是,真正作者已不可考,产生时期大致都在东汉末年。这些诗大都写朋友、夫妇、兄弟之间的离别,故总题为《别诗》。

15、念奴娇

调名取自唐玄宗天宝年间著名歌伎念奴。

元稹《连昌宫词》:“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自注:“念奴,唐朝天宝年间 的名倡,非常会唱歌。唐明皇每年都要在长安城中的高楼下宴请当时的老人和名流。数天之后,万众喧闹,严安之、韦黄裳等人都禁止不了大家的喧哗,乐队只好停止演奏。唐玄宗对高力士说,你在楼上大声宣布:'要请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伴奏,看能不能止住喧闹?’只要念奴一站出来,大家立即就不说话了,宴会上一片寂静。”

【念奴,天宝中名倡。每岁楼下酺宴,万众喧溢,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遂看人能听否?’皆悄然奉诏。】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念奴有姿色,善于歌唱,时时陪伴在唐明皇身旁。每每执板当席顾眄,唐明皇对妃子说:'此女妖丽,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宫妓中最受唐明皇的宠爱”。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第二篇:词语的来源典故

【知音】: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破了琴,以谢子期知音之情,终身不再弹。

【汗青】:来源于古时侯人们用来记事的竹简,是采用青色的竹子,用火烤得竹板冒出水分,这样较容易书写,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桃李】:来源于春秋时期子质和简子的典故。

据汉朝《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他得势时曾保荐过很多的人。后丢官只身跑到北京,见到一个叫简子的人,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过去培养的人在危难时不肯帮助他。简子听后笑着对子质说:春天种了桃树和李树,到夏天可在树下纳凉休息,秋天还可吃到可口的果实。可是,如果你春天种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叶子,而秋天它长出来的刺倒要扎伤人。你过去培养、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荐的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就象种树一样,应先选好对象,然后再培植啊!

简子用比喻批评子质培养人才不当。故后人就把培养人才叫做“树人”;把提拔培养的优秀人才叫做“桃李”。

【古稀】:来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

【孩提】:来源于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

【桃园】:来源于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结义的典故。

汉献帝时。天下混乱。盗贼蜂起。刘备(皇室宗亲刘备)。关羽(关云长家住山西蒲州)。张飞(翼德,市场里卖猪肉的张飞)三人志同道合。在张飞家的桃园结拜为义兄弟。刘备为始。关羽次之。张飞为弟。宰牛马昭告天地。结义匡扶汉室。三人誓说。同心协力。扶危救困。上报国家。下济黎庶。后来三顾茅庐,礼请诸葛亮下山辅佐中兴汉室。从此崭露头角,刘、关、张、三兄弟名留青史。

【铜臭 】:来源于东汉时期崔烈的典故。

根据《后汉书·崔烈传》记载:东汉时,一名叫崔烈的人,用500串铜钱买了个相当于丞相的司徒官职。由于司徒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是掌握军政大权、辅助皇帝的最高长官,所以,人们虽对崔烈的丑行议论纷纷,但当着他的面谁也不敢谈及此事。

一天崔烈问儿子崔钧:“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意思是说,人们对我当上三公有何议论。崔钧据实相告:“论者嫌其铜臭。”这就是“铜臭”一词的来历。

【泰山】:来源于唐朝皇帝唐玄宗封禅的典故。

唐明皇李隆基封禅泰山时,宰相张说(音“悦”)任封禅大使。按照惯例,在封禅之后,三公以下的所有官员皆可升迁一级。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来只是九品小官,却在封禅之后骤然升至五品。李隆基大宴群臣的时候,看见郑镒穿着绯红的五品官服走来走去,很是奇怪,就问郑镒为什麽升得这麽快。郑镒一下子懵了,不知道该怎麽回答才好。旁边的一个宫廷戏子黄幡绰把话接过来,说:“这都是泰山的力量啊!”

与其说是泰山,倒不如说是岳父把郑镒成全了。从此,泰山也就成了妻父的代称。又因为泰山是“五岳之长”,因而转将妻父称作“岳父”,“岳翁”,连带着称妻母为“岳母”或“泰水”。

【乔迁】:来源于《诗经·小雅·伐木》:“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问津】:来源于《论语·微子》中孔子与子路的典故。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推敲】:来源于贾岛作诗《题李凝幽居》时正琢磨的一句诗“僧敲月下门。”不知是用推好还是敲好。

后人也就用推敲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点睛】:来源于古时名画家张僧繇画龙的典故。

【断肠】:来源于东晋时一个姓桓的大官在三峡遇见一母猿的典故。

东晋时有个姓桓的大官到蜀地去,船在三峡航行,手下有人捉到一只小猿,母猿沿岸哀叫,跟着船走了数百里还不肯离去,后来跳到了船上,气绝而死。剖开它的肚子,只见肠已裂成一寸一寸的了。桓某知道此等情景后,内心十分不忍,命令把这个手下人革取不用。从此,形容悲痛到极点就用肠断或者断肠了。

【下榻】:来源于东汉时期陈蕃和徐稚的典故。

东汉时,南昌有位太守叫陈蕃,他为人正直,对有才能的人非常重视。当时南昌有个人叫徐稚,字孺子,家里虽清贫,但他从不羡慕富贵,由于他品德好,学问深,所以很有名望,地方上也多次向官府举荐他。尽管这样,徐稚仍安于清苦的生活,官府召他任职,他也总是坚辞不就,当地一些人称他为“南州高士”。陈蕃听说徐稚的情况后,十分重视,诚恳地请他相见,听取他的意见。徐稚来时,陈蕃热情相待,并在家里专门为徐稚设了一张榻(相当现在的床)。徐稚一来,他就把榻放下来,让徐稚住宿,以便作长夜之谈;徐稚一走,这张榻就悬挂起来。这样,人们就把陈蕃的这一做法称为“下榻”,后人就把留客住宿叫做“下榻”。多用于外交往来,只适用于书面不适用于口语。

【盅惑】:来源于白居易《诗新乐府.古家狐》:“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斗胆】:来源于《三国志·蜀志·姜维传》中姜维的典故。【端倪】:来源于《庄子·大宗师》:“反覆终始,不知端倪。” 【狼藉】:来源于《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舃交错,杯盘狼藉。”

【雷同】:来源于《礼记·曲礼》说:“毋剿说,毋雷同。” 【斟酌】:来源于《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 慈 乃为齎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

【墨守】:来源于战国时墨子的典故。其善于防守,因称善于守的人为墨守。【社稷】:来源于《左传·僖公四年》:“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拍马】:来源于蒙古族对待马的一种方式。【屠龙】:来源于《庄子·列御寇》中朱泙漫的典故。【斧正】:来源于《庄子·徐无鬼》中匠石的典故。【替罪羊】:来源于一个宗教典故,基督教的《圣经》(《旧约》)中有记载。

【一字师】:来源于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三不知】:来源于《左传》中晋郑之战的典故。

【东道主】:来源于春秋时晋秦合兵围郑,郑文公使烛之武说秦穆公,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安乐窝】:来源于宋·邵雍《无名公传》:“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一言堂】:来源于艾芜《漫谈科学和文学》:“要设法制止‘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的不民主现象。”

【刘海儿】:来源于民间传说画家画仙童肖像的故事。

【抱佛脚】:来源于孟郊 《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即黄庭经)。”

【敲竹杠】:来源于清朝末年缉私官为缴获鸦片的故事。

【莫须有】:来源于宋朝岳飞被奸臣秦桧所害的典故。【破天荒】:来源于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四卷:“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日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

第三篇:英语典故谚语的来源

英语典故谚语的来源

英语谚语是富于色彩的语言形式,一般具有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英语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在英语语言中,许多谚语来来源于古典文学作品,更准确地说,有如下几种来源:圣经、希腊神话、伊索寓言以及文学巨匠的作品。英语国家的许多谚语都最早记录在这些古典文学作品当中,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些来自英语典故的谚语的汉语翻译既要能较完整地表达其在原典故中的寓意,又要能为广大的中国读者所接受。英语典故谚语的翻译方法

翻译英语典故谚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的表现是不够的,译者应该首先正确阅读该典故中所包含的寓意,再采用正确的翻译方法。笔者认为,英语典故谚语的汉译大体可以采用直译法、直译加注释法和意译法。

2.1 直译法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对自然界的现象、人生的经验和真理,都有许多共同的认识和感受。在古典文学作品里反映了这些方面的共同性,并以谚语的方式流传下来。这些英语谚语一般喻义清新,形象逼真,若按其字面直译其意,就能表达出原文的喻义来,则可直译。这样做既能准确把握原谚语在其典故中的寓意,且又可较完整地保存原文的表达方式,一举两得,请看下面的译例:

One swallow doesn’t make a summer.一燕不成夏。出自《伊索寓言》。

An eye for an eye,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自《圣经》。

Every heart has its own ache.每颗心都有其痛处。出自《圣经》;

Love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爱邻如爱己。出自《圣经》。

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出自《哈姆雷特》。

Easy come,easy go.来容易,去也容易。出自莎士比亚剧本。

Appearance is deceiving.外貌是不可靠的。出自伊索寓言《老鼠与狮子》。

在译文条件许可时,直译法使译文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如在第一例谚语中One swallow对应“一燕”,而doesn’t make a summer直译成汉语就是“不能构成夏天”与“不成夏”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第二例中,An eye和a tooth分别直译成了“眼”和“牙”,并且译文在句式上和原文也保持了一致,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一来,汉语译文和原谚语在形式上基本保持了一致,并且完整地保留了谚语在原典故中的寓意,读者在读译文时也能明确当中所包含的寓意。因此,直译法成为许多译者翻译谚语的首选方法。

但是在翻译英语典故谚语时,大多数谚语都包含了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内涵,直译法并不能总是正确表现原谚语的意思,这样译者需尝试其他译法。

2.2 直译加注释法

即直接翻译不能完全表现原谚语的意思,可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来处理,此法可使要表达之意一目了然。在有些英语谚语中,常常涉及一些典故专有的人名和地名,虽然这些谚语在寓意和表达上都简洁明了,但是在汉译时须对典故中的专有的地名和人名进行注解,不然译文读后有不知所云之感。如:See Naples and die.若直译成“看了那不勒斯,就可以死了”,读者不禁会问“那不勒斯”是什么?若在译文后加注解:“那不勒斯,意大利南部港市,以其奇美的风景而著称”,那么其寓意就一目了然了。同样,在下面这个谚语中:I am as poor as Job.若翻译成“我和约伯一样穷”,读者不禁会问约伯是谁?也有人翻译成“一贫如洗”就了事了,虽然对应了一个汉语的四字成语,但是却失去了原谚语的文化内涵,若在其后加注:“约伯是《圣经》中以忍耐贫穷而著称的圣徒”,这样一来,译注既使译者解决了“Job”该怎么译,该不该译的难题,又使译文在形式上保留一个汉字成语而寓意鲜明。笔者认为,直译加注法在很大程度上能使译者避免在理解上对原文“生剥活吞”,又能使读者在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谚语寓意的同时对西方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2.3 意译法

由于英语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方面和其相对的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着某些差异,所以可采取意译法来进行英语典故谚语汉译。但在英语典故中有些英语谚语相对汉语谚语而言,虽然它们的喻义相互吻合,而且表达方式也很相似,但是所比喻的事物并不一样。在汉译这些英语谚语时,常常只能采取只保留原文内容,不保留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即在一种语言里可找到形象不同但意义十分接近的谚语来翻译另一种语言里的谚语,即意译法。如:It’s all Greek to me.一窍不通。但是,在这类谚语的翻译中,加上注解更有利于正确传达谚语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深刻寓意。希腊语是非常难学的,在了解了这一事实后,就不难理解该谚语的含义了。再举一例:A whited sepulcher“sepulcher”指的是“坟墓,冢(石凿和石切的)”,而“sepulcher”的修饰语是“whited”,直译就是“涂白了的坟墓”,而我们根据常识可以得知,坟墓涂得再白也只是坟墓而已,这个俗语意指的是“伪善者”或“假道学”(语出《圣经.马太福音》),所以在该谚语的汉译过程中,原文形式的保留已经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了,寓意的正确译读更为重要。

同样,在掌握了“Naples那不勒斯”“Job约伯”在典故和圣经中的含义之后,2.2中的两个谚语也可以分别译成“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和“一贫如洗”。在英语中,这类含典故又可以意译的谚语举不胜举,现略举一二。

A Judas kiss.口蜜腹剑(犹大,《圣经》中背叛耶酥的人);

Tower of Babel.空中楼阁(巴别塔,《圣经》中人类试图建造的通天的塔);

意译法的特点是简洁易懂,读者一下子就能抓住内涵,阅读起来省事,这样可使译文既喻义明显,又含而不露,且可再现原文所具有的语言效果,容易达意。英语典故谚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2.4 多种译法相结合

在典故英语的汉译过程中,由于该类谚语的特殊性,为了更好地译出该谚语在典故中所包含的寓意,往往不能局限于某一种译法,应该采取多译法相结合的方法。如:

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出自《圣经》

若直译成“在魔鬼与深海之间”,原谚语所要表达的寓意得到了完整的诠释,并且在句式上也保持了一致。但是,在汉语中也有有着相同的意义,相同的色彩,相同或相似的形象,并且其民族色彩又不十分浓厚的谚语与该谚语相对应,因而在可用汉语对等的成语或谚语来翻译相应的成语和谚语。所以该谚语可译作“进退两难”或“进退维谷”。这样以来,即保留了原谚语的寓意,又符合汉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在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时,既保留了原来的语言涵,但是又赋予了汉语的某些东西。

英语典故谚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正确把握典故的寓意,切忌望文生义。譬如,在It’s all Greek to me.这一谚语中,就不能译作“对我来说全是希腊语”。

第二,应当注意英语典故谚语的民族性,不能以带有民族特色的专有名词来翻译带有英语国家民族特色的名词,如blow hot and cold(朝三暮四)若译作“朝秦暮楚”的话就失去了原谚语的异国风味。

第三,英语典故谚语在汉译过程中,还应当注意译文的大众性和口语化,如wash one’s hands of a thing译作“洗手不干”比“金盆洗手”更能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典故翻译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须首先细读该谚语,准确把握其在原典故中所表达的寓意和道理,再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再现典故英语谚语的丰富内涵和语言风格。

第四篇:成语来源之历史典故

成语来源之历史典故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三顾茅庐(刘备):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如鱼得水(刘备):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煮豆燃箕(曹植):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刮目相看(吕蒙):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初出茅庐(诸葛亮):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乐不思蜀(刘禅):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七步成诗(曹植):称人才思敏捷

言过其实(马谡):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七擒七纵(诸葛亮):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宝刀不老(黄忠):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才高八斗(曹植):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过关斩将(关羽):比喻不断战胜对手与克服困难。

单刀赴会(关羽):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望梅止渴(曹操):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万事具备 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东山再起(谢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洛阳纸贵(左思):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闻鸡起舞(祖逖、刘琨):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草木皆兵(苻坚):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凿壁偷光(匡衡):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囊萤映雪(车胤、孙康)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狗尾续貂(司

马伦):续:连接。晋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作帽子的装饰。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江郎才尽(江淹):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唐: 妙笔生花(李白):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呕心沥血(李贺):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请君入瓮(周兴):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口蜜腹剑(李林甫):嘴上说的很甜美,凡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打草惊蛇(王鲁):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宋:

黄袍加身(赵匡胤):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精忠报国(岳飞):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莫须有(岳飞):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东窗事发(秦桧):比喻阴谋已败露。胸有成竹(文与可):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一笔勾销(范仲淹):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程门立雪(杨时):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铁面无私(包拯):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雪中送炭(赵光义):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名落孙山(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学习历史典故成语,首先要熟悉历史故事,注意成语的字形,对应的人名书写正确。其次,要把故事的朝代、人物、事件、经验教训了解清楚,要能解释成语的原意和今意 5 宋:

黄袍加身(赵匡胤):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精忠报国(岳飞):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莫须有(岳飞):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东窗事发(秦桧):比喻阴谋已败露。胸有成竹(文与可):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一笔勾销(范仲淹):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程门立雪(杨时):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铁面无私(包拯):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雪中送炭(赵光义):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名落孙山(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学习历史典故成语,首先要熟悉历史故事,注意成语的字形,对应的人名书写正确。其次,要把故事的朝代、人物、事件、经验教训了解清楚,要能解释成语的原意和今意。

第五篇:英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与汉译

所谓典故性成语,指的是出自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等一类的成语。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富含较浓厚的民族色彩,广为民间使用,约定俗成。如果说多以词、词组、句子形式出现是语言的结构特征,那么作为语言一分支的典故性成语多以词组形式而很少以句子形式出现。它虽然结构简单,但内容丰富,意义精深。其形式的固定性、意义的整体性表明不可随意改变它的结构,也不可随便将其中的各词分割开来。如cat’s

paw,可谓最简单不过的了,但又绝非杜撰和臆造,而是出自法国拉丰丹的一则寓言故事,讲一只猴子利用猫为其从火中取栗子。在现实生活中则常用来指被别人当作工具或爪牙利用的人。又如no respecter of persons在用字方面也可谓比较简单,它出自《新约·使徒行传》第十章:“Then Peter opened his

mouth,and said,of a truth I perceive that God is no respecter of persons,”原指上帝“不偏待人”,如今该成语在本义的基础上暗含“歧视”之义,然而在不民的语境中效果却不一样。G·D·H·Cole曾在“Practical Economics”中用此成语来说明墨索里尼“不偏待人”,其实是对他的讽刺。如果能将此类成语运用得恰到好处,就会使文章、演说等大为增色,从而说明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深刻的教育。下面拟就典故性成语的来源与汉译作下探讨:

一、源于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的著名历史故事或事件,后人常用一简洁说法表达其内容,沿用久了就成了成语。如Sword damocles出自古代希腊的一则历史故事。业通古希腊历史、文学的罗马杰出作家与政论家西塞罗(106BC?3BC)在其论文《图斯库拉的谈话》中写道:“纪元前4世纪西西里岛上叙拉古的统治者狄奥尼修斯一世(406BC?67BC)有个亲信的佞叫达摩克里斯,他很羡慕帝王的豪华生活,常说:“君王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人”。狄奥尼修斯为了教训这个想得君位者,在一次宴会上,要他坐在国王的宝座上,当他猛然抬头,只见头顶上有一把用头发悬着的宝剑,随时都刺到头顶的危险。他吓得战战兢兢,如坐针毡,时刻提心吊胆,惶惶不安。由此便产生了“达摩克里斯的宝剑”这个成语,它被用来比喻临头的危险或情况的危急,类似于汉语的“千钧一发”。又如burn one’s boats(bridges),此成语中的bridges为美国人所使用,原指古罗马朱力斯·凯撒大军乘船越过Rubicon后就把船烧了,以此向士兵指明后路已断,不可能后退。现借用来比喻“不留后路,下定决心干到底”,同汉语的“破釜沉舟“。

二、源于寓言故事。寓言是用比喻的形式说明一定的道理,是文学作品中最为短小精练的一种形式。如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s,源于希腊寓言,说的是曾有一个乡下人,因为发财心切杀死了自己饲养的那只能下金蛋的鹅,以为如此就可一次获得全部想象中的金块,但其结果一无所获。现借比喻只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但汉语中不说“杀鹅取卵”而说“杀鸡取卵”,喻体不同,因此汉译时须遵循汉语成语的搭配规律。又如Veper

and File出自《伊索寓言》,说的是一条蝰蛇(Viper)发现一把铁锉(File),以为是一顿美餐。但铁锉说,它的天职是咬别人,而不是被别人咬。后人借此比喻“骗人者反受人骗”,汉译时要作直译或意译处理。

三、源于神话故事。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好向往。如rain cats and dogs,源于北欧神话,猫对天气有很大影响,英国水手至今说:“猫尾巴藏大风”。据说驾暴风雨的巫士化为猫形。狗是风的信号,狗和狼都是暴风雨神奥丁的随从。在德国古画中,风被画成狗头和狼头。因此,猫被年作暴雨的象征,狗是伴随暴雨的强风,to rain cats and dogs就是to rain heavily/hard,汉译便为“下倾盆大到雨”。又如Analthea’s

horn,汉译常为“丰饶的羊角”。阿玛尔忒亚(Amalthea),希腊祖籍中一神女,是宙斯(Zeus为主神,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朱庇特Jupiter)的保姆。婴儿时宙斯由神女阿玛尔忒亚喂以羊乳。为了感思,宙斯敲下一羊角送给她。许诺让羊角主人永远丰饶。

四、传说。传说指的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如swan song,据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Apollo)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了毕达哥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另据相传天鹅(swan)在临终前唱的歌最优美动听。后人就用swan song来比喻诗人、作曲家、演员等的“最后作品”,这也是其汉译形式。又如Leave no stone unturned,相传公元前447年波斯奖军马多尼奥斯在希腊的普拉蒂亚兵败被杀后,留下一大批财宝在军帐里。底比斯的波利克拉特斯搜寻却一无所获,请示德尔斐神谕后知道要“翻转所有的石头”,最后找到了财宝。现借此比喻想方设法等,汉译为“千方百计,想尽办法”。

五、源于民间飞俗。如a bird of ill omen,源出古代占卜风俗,延至今日,猫头鹰、鹳则被视为吉祥鸟)。渡鸟嗅觉灵敏,能确定远方死尸和腐尸地点。因此渡鸟象征死亡。猫头鹰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喊叫,而坏天气常带来疾病,故猫头鹰被视为丧鸟,阴森之鸟。后人以此比喻“不吉利的人,常带来不幸消息的人”,汉译也是如此。又如a feather in your cap,汉译为“值得荣耀的事、荣誉”。源于广泛流行于亚洲和美洲印第安人当中的一种风俗: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在头饰或帽子上加插一根羽毛。古代吕西亚人和许多其他古人也有类似风俗,均以此来 显示战绩与荣誉。

六、源于谚语。谚语是在人闪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如birds of a feather棾鲎匝栌顱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转义为“一丘之貉”。在《鲁迅全集》中有这样一句:“增加混乱的倒是有些悲观论者„„将一切作者诋为‘一丘之貉’”。其英译为In fact it is these pessimists who increase the chaos by„considering all writers birds of a feather.又如 early bird,其汉泽为“早起者,早到的人”,源出谚语The early bird gets/catches the worm.意为“捷足先登(得),先下手为强”。比较First come,first served.意指“先到的先招待”,与前一个有所不同。

七、源于某些作品。英语中有较好的成语出自某些作品,有的是原封未动的摘引,有的是节缩而成。如wash one’s hands of a thing,可译为“洗手不干„„;与„„断绝关系”。出自《马太福音》,犹太巡抚彼拉多主持审判耶稣,由于他判定耶稣无罪,一些犹太人不服,因此他当众宣布洗耳恭听手辞职并交出了耶稣,以示自己与此案无关。又如as significant as the shake of Lord Burleigh’s head,其汉译为“象拍利勋爵晃脑袋般意味深长”。出自爱尔兰剧作家及政治家谢尼丹在《评论家》中的一幕模拟悲剧《西班牙无敌舰队》。伯利勋爵埋头于国事,日理万机,忙得边说话的时间都没有,靠晃脑袋表达思想。普夫则根据这个晃动解释他所表示的意思。

八、源于动物、植物、生活用品、人名、地名等。如:⑴shed crocodile tears,据西方古代传说,鳄鱼吃人畜,一边吃,一边掉眼泪,比喻坏人假装同情被害者。类似于汉语“猫哭老鼠,假慈悲”,且人们常采用此语的前一部分作为其汉译。例如All your piteous words for the tenants are no more than crocodile tears.其汉译为“你这些怜惜佃户的话,都是猫哭老鼠”。⑵the

apple of discord,其汉译为“争斗的原因或根源”。传说厄里斯女神未被邀请参加Thetis和Peleus的婚礼,她就把苹果扔有参加婚礼的神与神中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把它给了三个女神中最漂亮的维纳斯。这就间接地引起了古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特洛伊战争。⑶Simon

Legree,此人是美国女作家斯陀夫人所著《汤姆大伯的小屋》一书中管黑奴的工头,此人既尖酸刻薄,又好吹毛求疵。其汉译为“尖酸刻薄、好吹毛求疵的人”。⑷being

Burke,其汉译为“出身名门,贵族门第”。源于编纂《贵族人名录》作者爱尔兰人约翰·伯克(John Burke)之名,该《人名录》自1826年以来一直被公认是研究英国贵族阶级及其家谱的权威著作。故列入伯克氏贵族人名录即为贵族出身。⑸all

Dutch/Greek to me,其汉译为“一窍不通”,其中Dutch与Greek原为“荷兰语”和“希腊语”。⑹have the free-simple of May Fair,其汉译为“不受出身等限制无条件继承取得的不动产”,其中May Fair乃“伦敦西区贵族住宅区”,十八世纪时该地区每年五月均有集市,因而得名。⑺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其汉译为“人生如梦”。源于美国诗人Longfellow的诗文。⑻lose face汉译为“面部”或“脸”之意。⑼Jack

of all trades汉译为“杂而不精的人”,出自Jack of all trades and master of none.其中Jack原为“杰克”,trades指“多种行业”。⑽spill the beans,汉译为“泄漏消息(秘密)”,bean原为“豆类;豆科植物”等。⑾be fond of the cup/the bottle,汉译为“贪杯中之物;好酒”,cup与bottle原为“茶杯”和“瓶子”。⑿Roman

holiday,汉译为“欣赏别人受苦的娱乐”,而非“罗马的假日”。⒀as cool as cucumber,汉译为“十分冷静”,其中cucumber原指“黄瓜”。⒁like a brick,汉译为“拼命的”,brick原指“砖”。⒂have a ball at one’s foot,汉译为“有成功的机会”,源于足球运动。⒃be off the track汉译为“走入歧途,迷失方向”等,源于狩猎,原指猎狗失去嗅迹。

以上简要地谈了英语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与汉译。其实英语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成语,而且掌握它们也并不那么容易,加上汉语中此类成语也不少,且它们具有类似的特点与作用,尤其是象“破釜沉舟”等一类成语,英汉两种语言的彼此巧合,会使人误以为这两种语言是彼此相通且文化背景一致。这样就错了。汉语中的“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流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双如“杀鹅取卵”,汉语中则说“杀鸡取蛋(卵)”。因此,只要透析两种语言的渊源,就不难发现其不同所在。而要使学习者克服因这些不同所带来的困难,就必须引导他们从所语言的角度去认识、去掌握与运用,切忌把两种典故性成语混为一谈,如汉语中的“猫哭老鼠”译为英语就须用crocodile’s

>tears,否则很可能会叫人不知所云,反之亦然。有人常犯诸如生搬硬套的错误,主要原因是平时学习中不注意积累有关典故性成语来源的知识与汉译的技巧,不了解英语受世界文化影响的程度,故不能灵活运用。对于学习汉语多年的外国人,如不了解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不留心典故性成语之出处,肯定会弄不清像“请君不瓮”等一类典故性成语的来历。因此,要在英语教学中适当改进教学内容,利用课常讲授或已有的园地刊载典故性成语来源的文章,从而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

下载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词牌名

    词牌 单调,十六字,四句、三平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例词 蔡伸《苍梧谣》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周玉晨《苍梧谣》 眠。月影穿窗白......

    词牌名

    词牌名两字丁儿 八归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个侬 子夜 无闷 无怨 天香 不见 木笡 五拍 六丑 比梅 白萱 白雪 月慢 犯花 古记 东仙 乐正 乐令 乐世 长春 西子......

    词牌名大全

    词牌名大全两字 丁儿 八归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个侬 子夜 无闷 无怨 天香 不见 木笡 五拍 六丑 比梅 白萱 白雪 月慢 犯花 古记 东仙 乐正 乐令 乐世 长春......

    词牌名大全

    词牌名大全 词牌的数量比较多,目前现存的词牌数有一千多个,下面我们把词牌按照词牌名的字数进行整理,将词牌名大全提供给大家。由于三个字的词牌数量特别说,在三个字的词牌中,我......

    苏幕遮_(词牌名)

    苏幕遮 (词牌名) 《苏幕遮》原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范仲淹的《苏幕遮》题材一般,但写法别致。上阕写景,气象阔大,意境深远,视点由......

    词牌名大全

    词牌名大全 〖双字〗 竹枝、导引、入塞、品令、木笪、河传、鞋红、别怨、寻梅、三台、解红、塞姑、西施、韵令、侧犯、踏歌、兀令、簇水、露华、尾犯、塞姑、白雪、徵招、天......

    词牌名大全

    词牌名大全 词 牌 名两字丁儿 八归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个侬 子夜 无闷 无怨天香 不见 木笡 五拍 六丑 比梅 白萱 白雪正乐令 乐世 长春 西子 西河 西湖 西......

    词牌名大全

    词牌名大全(一): 两字 丁儿 八归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个侬 子夜 无闷 无怨 天香 不见 木笡 五拍 六丑 比梅 白萱 白雪 月慢 犯花 古记 东仙 乐正 乐令 乐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