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细胞的增殖 》教学反思
《细胞的增殖》(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浑源中学 安涛
《细胞增殖》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有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特点尤其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特点,还有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和无丝分裂过程,内容比较多。我通过生物体有生、老、病、死的生命历程引出组成生物体的细胞也要经历这样的生命历程,引出章课题,而细胞的“生”就是细胞增殖,引入本节的学习。之后再通过创设情境: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简单,所以一个细胞就可完成,而多细胞生物生命活动复杂需多个细胞配合完成,那么能不能只用一个细胞通过无限长大来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呢?我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利用课件展示了模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引导学生分析结果得出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再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细胞增殖的意义,找出细胞增殖的方式,进入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有丝分裂的学习。这个环节我让学生代表拿着我准备的染色体模型边在黑板上讲解边演示染色体的变化,与此同时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她的错误,讲完之后同学们纷纷发言,找出了很多不足,还有的同学提出来他在自学时的困惑,然后我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纠错并释疑;再后来我通过课件重点强调了对细胞周期的概念的理解,动画演示了植物和动物的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无丝分裂的过程,使学生直观的感受细胞分裂的过程特点,并强调了动植物有丝分裂的不同。最后让学生独自完成细胞各期的示意图的绘画,只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来的及展示学生的画图结果。我根据《细胞增殖》一节的授课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如下:
一、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整体来说本节课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我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过程中各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精心设计了多种师生互动模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自学,展示成果;学生观察动画展示,描述特点;教师讲述等,使课堂形式多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整个教学环节上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释疑者的作用。另外,我适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评价,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完成和教师的引导,或回答问题、或思考讨论、或上讲台讲解、或动手画图,将
课堂交给学生,课堂效率很高。尤其在学生展示环节中,一个知识点的说法错误、教具使用的错误都可以引来很多学生的质疑、讨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目了然。由此说明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的环节中实施的很好。
三、成功的课件设计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十分抽象、微观,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困难。因此,我很注重课程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设计了一个较成功的课件。尤其是通过课件演示动植物的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了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较好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发展和巩固。
四、存在的不足
1、由于课时的限制和实验条件的不足不能让学生动手做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模拟实验,效果不是太好。
2、学案的设计不够完善,比如没有设置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之间关系的问题,在自学中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这将在下一个课时学习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时有了困难。
3、有些学生在展示环节中或回答问题时习惯于从书上读,缺乏自己的加工。
4、学生的画图结果因时间的关系没有展示并纠错,只能留在下一课时完成了。
总之,本节课基本上是一节能体现课改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力培养的生物课。但学案设计还需激发全组成员的智慧对教材进一步的挖掘整合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篇:细胞增殖的教学反思
《细胞增殖》的教学反思
我对细胞增殖一节课进行教学反思,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别是亮点、不足和改进。本堂课以学习金字塔为理论基础,借鉴CEFI高效课堂模式作为设计理念,主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学理念非常先进。回顾具体做法如下:
1,导入
以受精卵如何发育的成为个体为切入点,图片成功吸引学生目光,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提问,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顺利导入细胞增殖的课题,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细胞增殖的过程。
2,知识构建
通过微课视频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动物有丝分裂,让学生对整体有个认识,初步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再后面的学习中慢慢将知识填充在构建的知识框架中,有利于完善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图。
3,合作交流
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探究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之间的数量关系,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模型构建和特点总结,发现和总结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规律以及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异同,这个过程着重探究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特点
4,展示评价
小组成员派代表一边展示自己动手构建的模型,一边用小黑板展示各时期的特点,老师对同学的回答给予肯定,同时提问其他小组是否有疑问或补充。
5,点拨提升
点拨提升中,通过课堂练习来检测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最后通过一首歌曲让学生巩固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学生印象深刻。
通过这堂课,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达成本节课预设的教学目的,其中精彩之处不乏许多亮点,总结如下:
亮点一:微课构建知识框架,短时间了解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构建基本框架,效率高,学生兴趣高涨。
亮点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展示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课堂因此热闹起来。亮点三:由于有丝分裂是细胞内的微观变化,看不见摸不着,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小组探究过程中,老师提供学具,各小组分别利用学具构建动物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对各个时期特点和实质的掌握;另外,学生讨论完成图标和曲线构建,化繁为简,二者都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成了学生生物学素养养成的目的。亮点四: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变成朗朗上口的歌词,学生可随着旋律唱起来,使学生记忆深刻。
但也存在不足,如下
1、内容微观、抽象,概念难懂,学生不易理解合作交流遇到困难
2、小组讨论时,由于任务分配不细致,个别同未参与进来 根据反思不足是为了找到更好的改进措施,具体做法: 现象1:
小组合作交流时,有个别成员不参与讨论,持观望态度 改进措施:
今后应在小组中角色扮演,分工方面更加细致 现象2:
学生对自己的回答常常感到不自信 改进措施:
学生展示评价过程中,多以点头、微笑、鼓掌等激发快乐情绪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快乐学习。现象3:
学生往往对他人的回答往往缺少质疑精神,就算有质疑的,但是过于拘束,不敢举手补充。改进措施:
在展示评价中,可以培养一个主持人,主持各组答题,展示,评价,质疑,讨论和补充,完全将这个过程放手给学生。
总之,本堂课是一节能体现新课改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力培养的生物课。
第三篇:细胞增殖的教学反思
Fpg
《細胞增殖》の教學反思
我對細胞增殖一節課進行教學反思,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別是亮點、不足和改進。本堂課以學習金字塔為理論基礎,借鑒CEFI高效課堂模式作為設計理念,主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中の主體性,教學理念非常先進。回顧具體做法如下:
1,導入
以受精卵如何發育の成為個體為切入點,圖片成功吸引學生目光,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提問,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順利導入細胞增殖の課題,引導學生探究動物細胞增殖の過程。
2,知識構建
通過微課視頻讓學生感性地認識動物有絲分裂,讓學生對整體有個認識,初步構建本節課の知識框架,再後面の學習中慢慢將知識填充在構建の知識框架中,有利於完善本節課の知識網路圖。
3,合作交流
在合作交流過程中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探究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之間の數量關係,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行為變化の模型構建和特點總結,發現和總結染色體和DNA數目の變化規律以及動植物有絲分裂の異同,這個過程著重探究有絲分裂過程各時期染色體行為變化の特點
4,展示評價
小組成員派代表一邊展示自己動手構建の模型,一邊用小黑板展示各時期の特點,老師對同學の回答給予肯定,同時提問其他小組是否有疑問或補充。
5,點撥提升
點撥提升中,通過課堂練習來檢測學生對本節內容の掌握情況。最後通過一首歌曲讓學生鞏固有絲分裂各時期特點,學生印象深刻。
通過這堂課,完成本堂課の教學內容,基本達成本節課預設の教學目の,其中精彩之處不乏許多亮點,總結如下:
亮點一:微課構建知識框架,短時間瞭解本節課學習の重難點,構建基本框架,效率高,學生興趣高漲。
亮點二: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展示評價,突出學生の主體性,這種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調動了全體學生の積極主動性,使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課堂因此熱鬧起來。
Fpg
Fpg 亮點三:由於有絲分裂是細胞內の微觀變化,看不見摸不著,較為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小組探究過程中,老師提供學具,各小組分別利用學具構建動物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數目和行為變化の模型,化微觀為宏觀,化抽象為具體,有助於學生對各個時期特點和實質の掌握;另外,學生討論完成圖示和曲線構建,化繁為簡,二者都提高了教學の有效性,突破了本節課の重難點,還提高了學生の動手能力,達成了學生生物學素養養成の目の。亮點四:有絲分裂各時期特點變成朗朗上口の歌詞,學生可隨著旋律唱起來,使學生記憶深刻。
但也存在不足,如下
1、內容微觀、抽象,概念難懂,學生不易理解合作交流遇到困難
2、小組討論時,由於任務分配不細緻,個別同未參與進來 根據反思不足是為了找到更好の改進措施,具體做法: 現象1:
小組合作交流時,有個別成員不參與討論,持觀望態度 改進措施:
今後應在小組中角色扮演,分工方面更加細緻 現象2:
學生對自己の回答常常感到不自信 改進措施:
學生展示評價過程中,多以點頭、微笑、鼓掌等激發快樂情緒の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學習、快樂學習。現象3:
學生往往對他人の回答往往缺少質疑精神,就算有質疑の,但是過於拘束,不敢舉手補充。改進措施:
在展示評價中,可以培養一個主持人,主持各組答題,展示,評價,質疑,討論和補充,完全將這個過程放手給學生。
總之,本堂課是一節能體現新課改理念、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能力培養の生物課。
Fpg
第四篇:细胞增殖教案
细胞增殖(第二课时)
1、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经过高一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作为高中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求知欲也较比初中强烈。高一前半个学期的学习,对本节只是有很强的铺垫作用,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及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但是认识还不深刻,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细胞的生命起始过程。
2)、前科学概念:由于这是微观方面的知识,很多学生对它存在误解。比如说学生可能认为细胞分裂就是一分为二,细胞直接断裂形成两个细胞,然后细胞会进行增长。在教学过程中会用自制教具向学生展示,用以改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2、教材分析
本课题来源于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六章 第一节 ,本课题为今后学习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及必修2的减数分裂作铺垫。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简述细胞增殖的方式。
(2)、准确说出细胞周期的概念及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3)、说出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画出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及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图。
(2)、能够用给定的材料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并辨认出细胞是处于哪个时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意义。
(2)、树立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4、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及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2)难点: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5、教学策略
用自制平面教具演示有丝分裂各时期,再结合多媒体观看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动态变化,让学生能有一个直观感受。
6、课时安排
1课时
7、教学过程
导入:(2min)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什么是细胞周期?
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细胞在进行分裂之前做了大量的物质准备,如DNA的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细胞是怎样进行分裂的以及在分裂过程中,细胞中发生的一些奇妙变化。
新知:(40min)
我们知道间期的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而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着。(展示分裂期动态PPT,向学生说出染色体的条数=着丝点的个数,指引学生在观看PPT时注意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
分裂前期,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级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这些过程都是动态的,是连续发生的,同学们,看一下书上的前期图片,它所能体现的是某一时刻的,现在,给大家展示动态图片(展示动态PPT)特点:核仁逐渐解体
核膜逐渐消失
染色体凌乱的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总结为一句话:“膜仁消失现两体” 接下来,进入分裂中期
先向学生展示PPT,与前期的染色体相比较,看染色体是不是数目比较清晰?形态比较稳定?
生:是
也因此,我们在做染色体的观察实验时,会选择中期的染色体。(指导学生看书上的图片,进行讲解)同学们看一下,着丝点的两侧是不是都有纺锤丝的附着?
生:是
在这里,纺锤丝所起的作用是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与纺锤体的中轴垂直,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学习过初中地理知识,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称为赤道板。(向学生说明赤道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是为了理解,而假想的)
因此中期的特点为
特点:染色体数目清晰,形态稳定
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总结为一句话:“形定数晰赤道齐”
那么,同学们,分裂后期的变化有哪些呢?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细胞周期中的分裂后期。
展示PPT,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这时,我们任然可以看到着丝点处,有着纺锤丝的附着,那么这里,纺锤丝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牵引
嗯,是的,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级,这时,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也因此,这两套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完全相同的,每一套染色体与分列前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也是完全相 同的。
特点: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我们可以归纳为一句话:“点裂数加均两极”
(PPT)当染色体到达两极后,染色体解螺旋为染色质,同时,纺锤丝也逐渐消失,出现新的核膜、核仁。核膜把染色体包围起来,形成两个细胞核,而赤道板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这就形成了两个子细胞
特点: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因此,可以总结为:“两消两现重开始” 向学生展示有丝分裂整个动态过程(PPT)
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1、相同点:过程基本相同
2、不同点:1)植物细胞是纺锤丝,动物细胞是中心体发出的星射
线。
2)、动物细胞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从细胞的中
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3、有丝分裂的意义
通过刚才所学的内容,我们知道,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后是精确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而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正是在这里,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 稳定性。可见,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大作用。
六、无丝分裂
简要介绍无丝分裂的定义: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展示动态PPT(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作业:课后习题二的第2题
8、板书设计
第一节 细胞增殖(第二课时)
一、细胞周期
1、定义: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分裂间期
特点:1)、完成DNA的复制
2)、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1)、染色体数目没变
2)、一条染色体形成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DNA数量加倍
3、细胞分裂期各个时期的特点: 1)、前期:膜仁消失显两极 2)、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3)、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 4)、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1、相同点:过程基本相同
2、不同点:1)、植物细胞是纺锤丝,动物细胞是中心体发出的星射
线。
2)、动物细胞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从细胞的中
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3、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后是精确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三、丝分裂的定义:
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第五篇: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与反思
细胞的增殖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
“细胞增殖”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六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细胞增殖及其意义、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它与前面所学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核—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高尔基体的功能,中心体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其中有丝分裂是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定律的基础,还是学生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甚至是理科班的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与本节相联系的内容还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化,衰老与癌变和减数分裂等内容。
2、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与技能方面:藏班创设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借助中东部地区较好的一些教学资源与设备,提升西藏地区的教学水平,促进西藏地区的全面发展,所选取的藏族预科高中学生的特点汉语背景比较弱,同时,对生物课程的学习才刚刚接近一年的了解,虽然他们在初中没有学过生物,但因为有必修一前面知识点的铺垫。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有丝分裂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2)心理与情感方面:藏班学生从小受游牧文化的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由于远离家乡独自一人在外地求学,心理比较敏感,还有部分学生受当地宗教的影响对具有强烈科学标签的生物学的内心的抵触,为了让学生领略生物学自身的魅力所在。可以通过对有丝分裂过程的分析,多用生活的实际例子来串联知识点,并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来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比如DNA,染色体数量变化等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
(1)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3)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4)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2.能力目标:
(1)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识图绘图能力。3.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2)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应该让学生重点学习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教师可用染色体模型、剪贴图,理解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用多媒体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细胞分裂过程具有动态性和连续性;用挂图展现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让学生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有丝分裂的特征和实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特点,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让学生绘出以上数目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难度和当地实际情况,实验过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实验方法步骤,然后动手实验操作、观察。同时,要求学生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永久装片和教师准备好的有丝分裂5个不同时期示范片。组织学生讨论、绘图以加深理解和提高绘图能力。为保证实验取得较好效果,老师在实验前应讲解实验成功的关键,即解离充分、染色时间和染液浓度,压片时压片必须适当,要让学生了解根尖的培养方法、取材时间、解离和漂洗的目的和方法,分生区细胞的特点。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高中学习有丝分裂,首先 要理解好细胞周期的概念,明确什么样的细胞有周期、一个周期的起止点,才能对之后的各个时期知识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其次,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认识有丝分裂各个阶段所发生的物质变化,使学生对细胞分裂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有丝分裂是学习减数分裂的基础,而减数分裂知识又是学习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由此可见有丝分裂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自然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教学难点: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有丝分裂过程,是细胞整体性的变化过程,但主要变化发生在细胞核里,尤以染色体的变化最为重要,应抓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来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数量在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同时又伴随着DNA数量的变化以及纺锤体的出现与消失,还有核膜、核仁的消失与重建,整个过程比较复杂、抽象,部分学生往往搞不清。学生对此缺乏理性认识,如果缺乏直观的手段辅助教学,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四.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
1、为什么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呢?
2、既然细胞体积不能无限长大,那么,生物体积的增大必然要靠细胞增殖来增加细胞数量。细胞是如何增殖呢?
由此引入本节课内容
学生回答:
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质的生化过程受细胞核中DNA的控制。
2、学生开始思考并阅读课文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① 细胞增殖有什么重要意义? ② 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
③ 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
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教师通过模拟动画逐步展示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动态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在黑板上进行有关板图。
在间期,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染色体复制后可形成姐妹染色单体,由于染色体呈细丝状,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楚。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本身的数量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DNA数量加倍,每条染色单体各含有一个DNA。
在前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出现了什么、什么消失了”,并且要学生知道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在中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关于赤道板,要让学生明白是由于它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而得名,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结构。
在后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形成两套数目和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在末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什么消失了?什么重新出现了?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了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最后,教师再一次利用3D动画整体演示有丝分裂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时期的特征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有关动画、板图,思考并学会概述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归纳各时期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并以曲线的形式表达出来。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板图来观察细胞内所发生的现象,引起思考,加深理解。
课件中的模拟动画可将微观、抽象的生命现象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各时期的特征,也可使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是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划分的,它们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
高等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以动画的演示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倒数第二段。设计表格,让学生充分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通过填表概括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有丝分裂的意义
提示学生按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其结果,简要概述有丝分裂的意义。
学生思考,讨论,然后作答。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概括能力
无丝分裂
指导学生阅读,了解
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总结提升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突出重难点。我在讲完有丝分裂的特点后还进行了如下的小结:
1、染色单体的形成和消失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
2、DNA数量加倍发生在什么时期?
3、染色体数量加倍发生在什么时期?
4、与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
课堂练习:对新授知识进行巩固和反馈
五.教学媒体运用的说明:
在讲有丝分裂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逐步演示与黑板板图相结合的方式分步讲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认识和分析一个生命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即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形描述特点,用图解突出重点,用曲线描述量的变化规律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以及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如果用常规的挂图法和黑板板图法,展示的都只是某一个时刻细胞图像,是静止的,不能直观的体现出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和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将整个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一步一步的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所在。有丝分裂过程,是细胞整体性的变化过程,但主要变化发生在细胞核里,尤以染色体的变化最为重要,应抓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来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数量在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同时又伴随着DNA数量的变化以及纺锤体的出现与消失,还有核膜、核仁的消失与重建,整个过程比较复杂、抽象,部分学生往往搞不清。学生对此缺乏理性认识,如果缺乏直观的手段辅助教学,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给学生展示具体的动画过程,就能引导他们归纳出各种数量变化的规律。再以图表和曲线的形式进行总结,更是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本节课的精髓。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时间十分紧凑,教师一定要合理安排好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为此,我充分运用了“问题探究教学法”,尽力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使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处理问题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逻辑推理等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省悟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本节课中,主要通过让学生参与新知的学习和探索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积极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