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复习总汇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要点总汇
一、填空或选择题:(熟记)
1993年,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由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这是第一次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写入国家教育法规。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被世人或学术界认可,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按照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语言教学中的基本概念是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按照言语社团来区分的语言教学中的基本概念是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隶属上属于应用语言学
听说法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和翻译,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情景、语境、直接用目的语理解和表达。
以社会语言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为基础的第二语言教学是交际法,它是目前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对我国教学法影响最大。
认知法首创对学习者的研究
主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仅只有一本教科书,而应该是“教师用书,辅导读物,磁带,挂图,录像,电影,电视”等一体的“教学包”,这种教学法流派是交际法。
以交际法为编写理念的英语教材是《跟我学》
视听法的主要优点有:
调动了多种感官的功能,有利于培养语感;
直接建立外语和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按照学习目的划分的教学类型是非学历教育的预备教育和特殊目的教学; 按照教学期限划分的教学类型是本科专业、长期班和短期班
目的语水平主要有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差别。
教材在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供大量的练习,这体现的是评估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原则。
以测量学习者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为目的测试是成绩测试
Hsk属于水平测试
从测试制作的要求的角度,可以将语言测试题分为标准化和非标准化试题
如果受试者的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而测试结果却很接近,说明该测试的区分度差异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开始施行。
Hsk四级属于初级教学阶段的等级
教学中出现的超纲词在中级阶段一般不多于30%
为各个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基本的规范是等级大纲
具有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速度不低于每分钟120字的说话能力的属于初级阶段
在词汇方面,要求学生复用式掌握《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甲、乙两级词语3051个,这属于对外汉语的中级阶段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乙丙丁四级汉字总数是2905个,其中甲级词共有1033个,中级阶段的词汇教学基本上是丙级为依据。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被分解为1168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属于基本纲和专项纲。
完成初级阶段的全部对外汉语教学任务大致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初级阶段的总目标是hsk五级。中级阶段的总目标是八级。
进入中国文、史、中医院科院校入系学习的合格标准是hsk6级。
进入中国高等院校的理工农西医体育艺术类专业学习的最低汉语水平式hsk3级。
旅游hsk是从使用目的语范围的角度研发的汉语水平考试。
Hsk初、中级考试不含的考试项目是汉语写作。
中级汉语应用文写作训练应着重要求学生作文的格式正确和词语、句子表达明确。
写作练习方法有听写,句型练习和关联词语练习;不属于写作练习方法的是选词填空。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就课文内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回答,能用所学的词语和语法解释生词、造句、提问题、回答问题、归纳段意、复述课文;能写一般的应用文和一定的业务范围内的工作文件,格式基本准确,语句清楚,准确,这样的学生属于中级的学生
速成班的教学内容是根据交际任务来确定的
测试内容集中而又有针对性,适合采用单项卷面的测试是诊断测试
要求熟悉比喻,夸张,拟人,双关,对偶等修辞手法及其修辞效果的教学阶段是高级阶段
要求学生能够“描述某人的相貌,体态和穿着打扮”属于中级阶段速成班的个人情况的交际任务
口语教学的准确性除了指语言内容的准确性,还指语言知识运用的准确性
日美学生往往发不好送气音因为他们的母语中没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这种现象的存在时由于语际迁移的原因 不属于影响听力教学过程的是讲解生词
输入假说属于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不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
功能法不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对外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是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衡量学生交际范围的大小、言语技能和水平等级的高低,都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而言的中介语理论是由Slinker首先提出来的
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最核心的单位是教学环节。
测试的成绩越接近受试者的真实水平,则测试的信度就越高
可以攻读中国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的合格标准是hsk9级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性质包括: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规律;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主体;
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认知规律;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作为教学活动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包括:成绩测试、总体设计、课堂教学、教材编写。
总体设计是从宏观上对教学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进行控制和把握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
母语的转用和民族语的消亡能说明民族语和母语不能完全划等号
语法翻译法是自觉对比法和认知知法的本源,是第二语言教学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是最古老的教学法。
直接法是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的本源
以句型为中心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听说法,美国布朗大学瓦德尔教授在1958年认为听说法的五个教学过程是认识-模仿-重复-变换-选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音方面的最大难点是声调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音方面的优势有:
元音出现频率高;音素少;音节结构简单有规律;声母韵母配合有规律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语法方面的优势是:
语法结构简明;句子、短语和词结构关系一致;形态变化少,易于掌握和运用;汉语句式丰富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词汇方面的难点有:
同音单音词现象普遍;同义词多,不易把握;文化色彩词不易把握;成语、惯用语丰富;词语连写不易辨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文字方面的优势有:
汉字和音节相对应;汉字的表意性强;汉字形声字占优势;汉字的文化蕴含深;常用汉字数量有限。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四不”:
不讲学生听不懂的话;不讲废话;不讲句子不完整的话;不轻易使用媒介语。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包括:
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运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学习汉语的学习兴趣和方法,培养学习汉语自学能力;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中国社会。
教学对象的特征主要从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学习时限方面来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知识的学习目标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等方面的指标。
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包括: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语言材料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实用性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等级大纲》和《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程规范》属于综合大纲
在高级阶段汉语教学中开设的选修课有:翻译训练、中国概况、中国古代史、现代汉语语法词汇和修辞
到目前为止,国家没有研发的专项汉语水平考试是汉语专业hsk
教学对象的自然特征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有决定性的作用
新词语和语法点分布均匀,合理,适当分散难点,注意重点词汇和句型的重现率,这体现的是对外汉语教材评估中的科学性原则
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材料,尽量避免使用无实际意义和无使用价值是指语言材料的真实性
选择注重吸收社会政治、科技常识、文化风俗、历史地理等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内容,这体现的对外汉语教材评估中的知识性原则 反映语言测试质量的要素有试题的效度、信度、区分度和反馈作用
按照不同的测试目的将语言测试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潜能测试
不受教学进度的限制,随时可以进行的测试是诊断测试
从测试内容的特点的角度,可以将语言测试题分为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
结业和毕业考试属于成绩测试
要求全面测量测试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是水平测试
从阅卷评分的角度看,hsk初、中等考试的题型都是客观性试题
从命题过程和试题的可靠性程度要求的角度,可以将语言测试题分为标准化和非标准化试题
如果受试者的水平有很大差异,而测试结果却很接近,说明该测试的区分度差。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各个教学阶段词语范围的总量一般是在8000—9000之间
教学中出现的超纲词在高级阶段一般不多于35%
评价教学质量和测定学生汉语水平的基本表示是等级大纲
在两个小时内完成内容完整的记叙文,字数在500字以上,能用正确的格式写简单的书写、便条、请假条等日常应用文,这属于初级阶段的技能目标
能和听懂不含生词和新语法点,长度为500字左右的材料,语速为每分钟180字左右,这属于对外汉语的中级阶段的技能目标
很多欧美人学了很长时间的汉语,写信时仍不习惯把日期写在信后右下角签名的下面,这种现象的存在时由于文化的差异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有:
听力环境;听力材料;听力过程
“我两年前韩国来到上海学习”所出现的偏误类型属于遗漏类型的偏误
“我问他他能不能陪我一起去”属于添加类型的偏误
“我们散步在校园里”、“箭在靶子上射”所出现的偏误类型属于错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的特点是引进“功能法”的原则
达到汉语初级翻译水平的合格标准是hsk8级 衡量学生交际范围的大小,言语技能和水平等级的高低,都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而言
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两个层面
听说法的理论基础包括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初级阶段的交际范围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社会交际和学习场合
高级水平速成班的交际任务有基本交际、社会信息、文化信息和媒体信息。
偏误理论认为,产生偏误的原因有:
语际偏误;语内偏误;文化迁移;学习策略;教学失误
“听后转述,听后写大体内容”练习方式属于概括能力的训练。
对比分析法的理论前提是:
各种语言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 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都是可以描述的;
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迁移的根源。
二、名词解释:(可充分理解,抓关键点记忆整理)
过度泛化:学习者对目的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的规则学习不全面,把该规则当做该语言项目的同一形式,而忽视了其他形式或用法。
综合课:第二语言教学的主干课型,它结合语言要素、语言知识的传授以及语用规则,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学习者进行全面地、综合地语言技能训练。
第一语言:指一个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母语:指的是本国的或本民族的语言。
目的语:指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也可以说是在语言教学中正在被教授和学习的第二语言。
习得:指在自然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语言。
第二语言教学:指对已经掌握第一语言的人所进行的其他语言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通常是在学校环境里所进行的正规的教学活动。
语法翻译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重在培养外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自觉实践法:它是一种主张在自觉掌握一定语言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大量言语实践活动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视听法: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视听结合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法。
标准化试题:根据现代教育测量学的理论,从设计、命题到评分,分析等对考试的全过程实施标准化操作,严格控制误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相对稳定性,能比较准确地测试出受试者的水平的试题。
非标准化测试:由任课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而自行设计、命题、实施测试并且进行评分的测试。
信度:指测试的可靠性,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和稳定性,或者说,就是同一个卷面和难易程度相同的试题用于水平基本相同的受试者,测试结果是否基本相同,是否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水平。
分立式试题:是对受试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分项测试,目的是考察受试者的单项语言能力。
听说法:是一种强调通过反复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法
效度:有效性,指测试的有效程度,也就是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达到了测试的目的。
区分度:指测试区分受试者的水平差异的性能。
课程纲:以基本纲为依据,确定某个阶段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了实际这个教学目标而规定设立某些课程,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做好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
专项技能课:是专为强化训练某项语言技能而设置的课型,可以上单项技能课,也可以是几项技能结合起来的专门训练课。
系统的偏误:即学习者对目的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意识,但对某些规则理解得不够完整而导致的偏误。
系统后偏误:学习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则系统,但由于尚未内化为一种习惯,在使用目的语过程中有时出现的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的整合性:指使学习者在一定时间内把学习的内容转化成综合的,内在的语言能力,从而能在实际的交际场合加以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连续性:指教学过程所安排的汉语教学内容是前后衔接的,前边的教学时基础,后边的教学是在已有基础上的延伸与提高。
中介语: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
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三、简答和论述题(熟记要点,可理解后发挥,切记多答)
听说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① 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 ② 重视口语教学,认为口语是教学的基础 ③ 重视句型教学,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 ④ 日常生活情景对话是教学中心 ⑤ 排除母语和文字作为中介,直接用外语进行释义和练习
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代表性的对外汉语教学法 1. 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法
交际性原则,强调语言学习就是学习交际。目标: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引入功能项目和交际情景,选择符合学生实际交际需要的语言材料来安排教学内容,并通过有意义、有目的的交际活动来实施课堂教学。
2.结构、功能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法
在重视语言结构和语言的交际功能之外,还注重揭示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因素,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功能是指语言在一定的情景中所能完成的交际任务;文化要为语言教学服务,指语言教学范围内的文化,包括在跨文化交际中影响到交际的文化因素、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3.科学综合的教学法
讲功能和情景,不会忘记语法和结构,而是把结构、意义、功能、情景、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口语教学,并不轻视书面语教学,而是听说读写并重;讲技能训练,也并没有忘记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把语言知识教学与语言技能训练、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强调学生主体的同时,也并没有忽视教师的积极主导地位。
决定卷面信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卷面构成:基本要求是,测试项目要合理性、覆盖面、代表性 ②题数:难易程度相当的同类题数越多信度越高 ③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要求是客观、科学
④受试者水平:受试者水平有差异,测试的可靠性就高。
中介语的偏误产生的原因: ①语际负迁移:
②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过度概括): ③文化因素负迁移:
④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的影响:回避、套用模式、认知风格、性格、求助权威、语码转换及课堂、教材、教师和社会环境(方言区得影响)。⑤教学失误
第二语言教学的课堂教学有什么特点? 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原则 ②活跃的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气氛
③交际性操练的方法。即从“语言室交际工具”的本质出发,在交际性原则的指导下,在课堂过程中实现交际化。因此要“注重情景中操练”和“注重从机械性操练到交际性操练的转变”。
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教学能力? 包括能担任多种汉语课型教学的能力:
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能贯彻和灵活运用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能应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能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正确掌握各种教学技巧等。作为教师还应有对教材,教学大纲进行设计,编制和评估的能力:
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效果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和解释的能力。
如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汉语教学中,要求教师能熟练地使用跟现代教育技术有关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
高级阶段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① 继续贯彻以言语技能为核心的原则 ② 加大交际文化知识教学的力度的原则 ③ 加大语段、语篇的训练的原则 ④ 增强教学材料和训练的真实性
偏误分析的优势是什么? ① 偏误分析更加重视分辨偏误产生的原因 ② 偏误分析更加重视区分偏误的类型 ③ 偏误分析要求对偏误根据不同的类型区别对待 ④ 偏误分析室研究学习过程的捷径,也是研究学习过程的第一步,因而也成为中介语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⑤ 偏误分析对偏误进行的细致的描写和解释,为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反馈,并为教材编写提供了主要依据。
偏误分析法的局限是什么? ① 偏误分析虽然对偏误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但当解释具体的偏误产生的原因时,还是经常会有困难,因为它常常不是“非此即彼”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原因的综合,也可能因人而异。② 偏误分析虽然从不同角度对偏误进行分类,但将具体的偏误进行归类时,也会经常遇到麻烦,因为偏误分析还未能对每种类型进行较为全面的描写,无法得出一个量化的标准。③ 由于产生偏误原因的复杂性,在预测学生可能会犯得偏误这一点上仍存在一定困难。
各教学阶段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 ② 教学活动注重实践性 ③ 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④ 尽量避免使用学生的母语或其他媒介语
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1)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是以培养运用目的语的交际能力为目标。
(2)第二语言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复的实践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3)第二语言教学以集中进行强化训练为主要教学形式。(4)第二语言教学重视基础阶段的教学。
(5)第二语言教学注重语言对比,通过目的语与母语的对比,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6)第二语言教学存在着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作用。(7)第二语言教学更加注重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中级阶段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① 重视语用规则教学 ② 注重语段篇章教学 ③ 听说读写并重,突出读写训练 ④ 适当增加语言文化教学内容 ⑤ 增加主观性练习量
简述对外汉语教材的选用原则(谈谈你将如何选择初级韩语精读课本)① 交际性:是指教学内容的选择,语言材料的组织要充分考虑到有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② 针对性:是指选用教材要明确该教材适用于何种教学类型,课程类型和教学对象 ③ 系统性:是指教学内容在基本知识介绍和技能训练方面要平衡协调。初中高三级阶段教材要衔接;综合技能课与听说读写专项技能课教材要配合。
如何认识口语教学的特点? 1.口语教学应体现互动性;
2.口语教学应重视交际功能和语境,但也不能偏废语言结构; 3.口语教学应强调准确性和流利程度的结合; 4.口语教学应重视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如何理解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一般性:对外汉语教学以培养外国人运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为目标,以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基础阶段的汉语教学为教学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确定教学难点和重点,把汉语教学与汉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集中强化教学作为教学手段。特殊性: ① 汉字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文字,汉字教学是多数外国学生尤其是西方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② 语音上,声调、轻声、儿化、语流变调是难点。③ 词汇中的同义词、同音词、多义词、连绵词、丰富的成语、惯用语等熟语是难点,汉语与其他语言可对译的同中有异的用法也是最容易出现偏误的地方。④ 语法中,实词的多功能性,特殊词性,特殊句式和语序是难点,介词方位词等特殊用法是难点。⑤ 汉语语感的养成也是汉语学习的难点。
交际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①把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非仅仅是语言能力。要求不仅正确性,还要得体性。② 以功能为纲,根据教学需要选取真实而实用的语言材料,功能法不是不要语法,而是把语法作为实现功能的手段。
③教学过程交际化。为学生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多样化,而且多是实用的交际活动。④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⑤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训练相结合,以综合性训练为主。⑥ 强调表达内容,不过分苛求形式。对学生的错误要确定一个容忍度,不影响交际的一般性错误可以容忍,不必过于苛求。⑦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为学生服务 ⑧ 注重多种教学手段
第一语言写作和第二语言写作的异同点式什么?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课堂练习方法有哪些? 第一语言写作和第二语言写作的共同点:
(1)作者需花较多时间思考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对字、词、句的筛选和语法的考虑更费周章。(2)写作与口语获得不同,不能通过自然地方式来习得,必须经过自觉的学习和较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掌握。(3)不论是第一语言的作者还是第二语言的作者都应具有相应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第一语言写作和第二语言写作的不同点: 语言能力的差异;“迁移”的产生;学习过程的差异;文化的差异。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课堂练习方法有:
1.听写2.句型训练3.看图写作4.关联词语练习5.对文本的加工型写作(1)扩写和缩写(2)改写 6.应用文写作练习7.引导性写作 8.自由写作 9.笔译练习
试述初级、中级、高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有何不同?
初级阶段综合课: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以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一般场合的交际需要。这一阶段在听说读写并重,做到“四会”前提下,应该适当突出听和说的训练,这是有在中国国内的汉语环境下进行汉语教学条件所决定的。教学内容:在语音方面,要求讲授和练习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韵调的拼合,轻声、儿化、轻重音语调等;在词汇,汉字,语法方面,要求覆盖初级阶段相应的各专项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中级阶段综合课:在一学年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技能训练,并安排学习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并能运用所学词语,结构和较复杂的句式、语段语篇连贯的手段就某一方面的内容和话题进行较为正确的表达,培养学生成段听读能力,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一般工作场合较自如的运用汉语,提高交际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原著的能力。教学内容是学习各种题材和体裁的反映但当中国人社会的文章以及一些反映近几十年生活的现代作品。材料尽量不做改动,是学生尽可能接触汉语的原著,但所选材料的词语语法和文化背景知识等应控制在中级阶段的教学范围内,通过对选文的精读,介绍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掌握材料中出现的生词和新的语法现象,并进行各种形式的综合训练。
高级阶段综合课:通过阅读较有现实意义的,语言典范的现代名家作品和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社会面貌和民族文化特点的文章,使学生进一步扩大词汇量,积累相当数量的词语和一些固定格式,培养和提高相对表达方式的辨析和运用能力;训练学生对较长段落或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段落或篇章表达能力;使学生对汉语的语体区别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口语和写作技能,为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分项技能训练打好基础,做好更好水平等级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方面的综合训练。
试述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教学目标体系。
对于零起点的教学对象,经过教学时间为三个学期,每周20学时的初级教学阶段,使其汉语水平达到hsk五级水平,这是初级阶段教学的总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安排上,必须在语言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求等方面制定具体的分项目标。
语音知识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语音、词汇、汉字和语法等方面的指标。初级阶段必须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全部声韵调及其配合规律,发音基本正确;词汇方面,掌握《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乙词汇3051个,基本要求复用式掌握。在汉字方面,掌握《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乙两级汉字1604个。在语法方面,掌握《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甲乙两项语法的252项。言语技能表现为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在初级阶段主要标下你在听说读写等方面。
听力:总体要求是对所听的语句,会话或短文的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有初步的分辨和理解能力,能听懂教师讲课内容,实际交际者能就简单熟悉的日常生活话题进行问答。
说话能力:总体要求是对普通话的声韵调轻重音语气等方面具有基本的模仿和运用能力,能用语法正确的语句进行简单的回答,用词适当。
阅读:总体要求是读懂与课文难度类似的,反映日常生活和学习内容的材料,理解内容,掌握要点,初步掌握精读略读和速读等基本技能。
写作:总体要求是掌握所学汉字的笔画,笔顺和书写规则,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运用所学词语和语法写内容完整题材熟悉的记叙文。
以“假日旅行”为题目,设计一段对外汉语中级水平的口语教学材料(300字以内),并说明对其所要进行的口语教学过程和将要采用的口语教学方式(四种类型以上)
口语材料要注意词汇、语法符合中级水平的学生,有重点词汇,句式口语化,包含文化信息。口语教学的过程:
1.展示和理解教学目标的过程2.练习和运用的过程 3.反馈和评估的过程4.保持和迁移的过程 口语教学方式:
1.互动问答式2.情境对话法3.直观描述法4.复述与讲述法5.演讲报告法6.模拟法7.组群活动法
结合下面的例文,谈谈你将采用什么样的过程和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并设计三种以上的课堂练习方式。例文:生命在于运动。(中级课文)
阅读教学的过程:读前准备;任务布置;实际阅读;阅读目标监控;相关实践 阅读教学方式:1.利用汉字造字法猜测字、词的意义 2.利用合成词构词法猜测词的意思
3.利用上下文同义、近义、反义词语互释来推测词语的意思 4.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抓句子主干,理解句子的意思 5.分析篇章的结构,理解段落的内容和意义
6.分析段落,找出主题(句)和要点,找出例证,理解主要观点 7.跳着读,带着任务查找所需信息 阅读教学的课堂练习方式:
1.匹配练习2.判断正误3.选择正确的答案
4.问答练习5.选词填空或填空6.不提供答案线索的猜测练习7.概括阅读材料的练习8.跳越障碍,抓住关键信息练习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总汇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要点总汇
填空或选择题:(熟记)
1.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 等四大环节。2.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四个方面。
3.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4.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尊重的态度。
5.HSK的全称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制定的,其初、中等共分八级 6.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7.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语言迁移、.社会文化环境、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等。8.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9.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10.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_。
11.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12.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HSK是种水平测试。13.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等共同决定的。14.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能力。15.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 交际性练习等等。16.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 泛读 等几种。17.直接法是作为
语法-翻译法 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18.功能法 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19.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20.瑞士著名心理学家 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21.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 临界期 假说。
22.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 预测 四个步骤。
23.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24.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 知识文化或知识性 文化。
25.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 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26.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 转换生成语言学。27.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中介语理论。
28.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 和趣味性。
29.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 第二语言学习者 创造的语言系统。30.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31.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 主观性 试题。
32.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 学习对象/教学对象 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 学习目的/教学目的 分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语言学习理论 和
一般教学理论
。3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 第二语言 的教学。
35.教材 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36 教材评估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交际性 和科学性、趣味性 37.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 言语交际技能 构成的。38.记忆分为 长时 记忆和 短时 记忆两种。
39.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
教学法
两部分。40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分的客观性的角度划分出来的。41.认知法的理论性基础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42 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声调或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43 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高级汉语水平考试三种,共分为11级。44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语言习得机制。45 就语言学习而言,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
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的成果。47 言语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48.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更加强调学。
49.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50.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51.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52.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止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化石化 ” 53.听力课一般分为两种:精听和泛听,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力内容的细节,后者在于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54.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55.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 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56.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57.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__学生_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_以学习为重点_。
58.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 汉字难。
59.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60.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听、说、读和写。
61.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认知法。二,选择正确答案
1.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C__。
A.《基础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2.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__B____国,其语言学基础是____E__。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加拿大E.结构主义语言学 F.转换生成语言学 G.历史比较语言学H.机械语言学
3.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___C___,该刊物为___G___。
A.《汉语学习》 B.《世界汉语教学》 C.《语言教学与研究》D.《学汉语》 E.月刊 F.双月刊
G.季刊
H.双季刊
4.学过800学时(在中国,相当于初等一年级)的零起点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约为____D__。
A.1000 B.1500 C.2000 D.3000 5.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证试题 B的方法之一。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易清晰度
6.“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__C__,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__H__。
A、认知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儿童心理学
E、巴甫洛夫
F、斯金纳
G、皮亚杰
H、华生
7.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___D__研究的重要领域。
A、语言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对外汉语教学
8.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___D___。
A、80年代初
B、80年代中
C、80年代末
D、70年代末 9.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___B____。
A、全面分析语言教学规律
B、选择最佳教学方案C、协调各教学环节 D、对具体的课堂教学作出规定 10.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___D___。
A、《初级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课本》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11.功能法产生于___D___。
A、30年代的苏联 B、40年代末的美国C、60年代初的北欧 D、70年代初的西欧 12.认知法产生于____B___。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
G。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加拿大E、结构主义语言学 F、社会语言学G、转换生成语法 H、系统功能语法 13.《跟我学》是80年代较有影响的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础英语教材,它的编写意图和对象是________D____。A、以情景结构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B、以结构功能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C、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儿童学习的。D、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14.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_____B_______。
A、对比分析B、中介语理论C、结构主义语言学D、心理语言学
15._______D_____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A、口语训练 B、技能操练 C、教材编写D、课堂教学 16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_____B_______。
A、重视思维和理论知识的作用。B、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C、促成学生第一语言的正迁移。D、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17 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 c a母语教学/b外语教学/c第二语言教学/d对外汉语教学
18《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 d a王还/b邓懿/c吕叔湘/d周祖谟 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是 b a《基础汉语》/b《汉语教科书》/c《实用汉语课本》/d《初级汉语课本》 20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是c a总体设计/b教材编写/c课堂教学/d语言测试 21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a a听说法/b直接法/c认知法/d功能法。
22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 d a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 b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c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d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 23完形测试(cloze testing)中“完形”一词来自 c a转换生成语言学/b行为主义心理学派/c格式塔心理学派/d结构主义语言学 24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 b a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b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c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d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 25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d a语言材料的性质/b语言材料的内容/c语体风格/d语言技能 26按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a a分立式测试/b标准化测试/c常模参照测试/d水平测试 27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c a技能训练/b知识传授/c课堂教学/d教材编写 28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B A、语法讲解 B、课堂教学
c、听说训练 D、教材编写 29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属于 C A,水平测试 B、诊断测试 C、成绩测试 D、潜能测试
30“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 D 之一。A、方法
B、目的C、技巧
D、内容 31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选词标准是 A
A、口语中常用的B、意思单一的C、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D、适用范围广、文化内涵丰富的 32非语言交际主要表现为 C。
A、面部表情 B、服装打扮 c、体势语
D、手势 33.直接法的“直接”是指 B A、不用书本,直接听说目 B、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 C、直接翻译目的语的意思 D、直接去目的语国家学习34专用语言教学(LSP),是在D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功能法
35保证B的关键是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要与测试目的相一致。A.难易度 B.效度 C.区分度 D.信度 36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D。
A.编写最好的教材 B.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C.设计最有针对性地考试 D.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37按照先后顺序可以把一个人所习得、掌握的语言划分为D。
A.母语和外语 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C.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 D.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38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是C
A.中介语理论 B.认知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心理语言学 39《入门阶段》、《英语初阶》是A的纲领性文件。A.功能法 B.听说法 C.认知法 D.听说法
40教材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报刊阅读》、《新闻听力》是按D划分出来的 A.教学方法 B.教学对象 C.教学手段 D.课程类型 41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学环节是由若干个B组成的。A.教学技巧 B.教学步骤 C.教学单位 D.教学对象 42.从评分角度来看,作文属于B。
A客观性试题 B 主观性试题 C 分立式试题 D 理解性试题 43.C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 A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准确度
44.从课程设置的角度看,《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学》一类的教材属于C。A特殊用途语言教材 B 语言技能类教材 C 语言知识类教材 D 文化知识类教材
45.强调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排斥机械性训练,主张“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法流派是A。A认知法 B听说法C 直接法 D 功能法 46.初、中等HSK(汉语水平考试)不含B。
A客观性试题 B 主观性试题 C 分立式试题 D 理解性试题 47.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是C。
A喜欢和讨厌 B 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 C 动机和态度 D 沉思型与冲动型 48.A 理论认为,外语学习的障碍主要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干扰。A对比分析 B 偏误分析 C 中介语 D普遍语法
49.按照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来编排教学内容及,同时又考虑到结构所表达的功能,这类教材属于C的教材。A结构型 B 功能型 C 结构——功能型 D功能——结构型
50.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有监控假说和D等。A 普通语法假说 B 内在大纲假说 C 中介语假说 D输入假说
51.“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从广义上将,包括用计算机辅助制定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学习效果分析、测试与管理等。狭义的“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指的是
D,即只针对语言训练。A 教材编写 B 学习效果分析C 语料分析 D 教学与学习----------1.1993年,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由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这是第一次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写入国家教育法规。1.2.3.4.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被世人或学术界认可,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按照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语言教学中的基本概念是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按照言语社团来区分的语言教学中的基本概念是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隶属上属于应用语言学 5.6.7.8.9.听说法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和翻译,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情景、语境、直接用目的语理解和表达
以社会语言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为基础的第二语言教学是交际法,它是目前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对我国教学法影响最大。认知法首创对学习者的研究
主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仅只有一本教科书,而应该是“教师用书,辅导读物,磁带,挂图,录像,电影,电视”等一体的“教学包”,这种教学法流派是交际法。以交际法为编写理念的英语教材是《跟我学》
10.视听法的主要优点有:
调动了多种感官的功能,有利于培养语感;
直接建立外语和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能力。11.按照学习目的划分的教学类型是非学历教育的预备教育和特殊目的教学; 12.按照教学期限划分的教学类型是本科专业、长期班和短期班 13.目的语水平主要有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差别。
14.教材在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供大量的练习,这体现的是评估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原则。15.以测量学习者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为目的测试是成绩测试 16.Hsk属于水平测试
17.从测试制作的要求的角度,可以将语言测试题分为标准化和非标准化试题 18.如果受试者的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而测试结果却很接近,说明该测试的区分度差异 19.《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开始施行。20.Hsk四级属于初级教学阶段的等级
21.教学中出现的超纲词在中级阶段一般不多于30% 22.为各个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基本的规范是等级大纲
23.具有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速度不低于每分钟120字的说话能力的属于初级阶段
24.在词汇方面,要求学生复用式掌握《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甲、乙两级词语3051个,这属于对外汉语的中级阶段
25.《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乙丙丁四级汉字总数是2905个,其中甲级词共有1033个,中级阶段的词汇教学基本上是丙级为依据。
26.《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被分解为1168项。27.《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属于基本纲和专项纲。
28.完成初级阶段的全部对外汉语教学任务大致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初级阶段的总目标是hsk五级。中级阶段的总目标是八级。
29.进入中国文、史、中医院科院校入系学习的合格标准是hsk6级。
30.进入中国高等院校的理工农西医体育艺术类专业学习的最低汉语水平式hsk3级。31.旅游hsk是从使用目的语范围的角度研发的汉语水平考试。32.Hsk初、中级考试不含的考试项目是汉语写作。
33.中级汉语应用文写作训练应着重要求学生作文的格式正确和词语、句子表达明确。34.写作练习方法有听写,句型练习和关联词语练习;不属于写作练习方法的是选词填空。
35.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就课文内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回答,能用所学的词语和语法解释生词、造句、提问题、回答问题、归纳段意、复述课文;能写一般的应用文和一定的业务范围内的工作文件,格式基本准确,语句清楚,准确,这样的学生属于中级的学生
36.速成班的教学内容是根据交际任务来确定的
37.测试内容集中而又有针对性,适合采用单项卷面的测试是诊断测试
38.要求熟悉比喻,夸张,拟人,双关,对偶等修辞手法及其修辞效果的教学阶段是高级阶段 39.要求学生能够“描述某人的相貌,体态和穿着打扮”属于中级阶段速成班的个人情况的交际任务 40.口语教学的准确性除了指语言内容的准确性,还指语言知识运用的准确性
41.日美学生往往发不好送气音因为他们的母语中没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这种现象的存在时由于语际迁移的原因 42.不属于影响听力教学过程的是讲解生词
43.输入假说属于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不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 44.功能法不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45.对外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是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46.衡量学生交际范围的大小、言语技能和水平等级的高低,都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而言的47.中介语理论是由Slinker首先提出来的
48.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最核心的单位是教学环节。49.测试的成绩越接近受试者的真实水平,则测试的信度就越高 50.可以攻读中国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课程的合格标准是hsk9级 5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性质包括: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第二语言教学
52.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规律;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主体;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认知规律;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53.作为教学活动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包括:成绩测试、总体设计、课堂教学、教材编写。54.总体设计是从宏观上对教学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进行控制和把握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 55.母语的转用和民族语的消亡能说明民族语和母语不能完全划等号
56.语法翻译法是自觉对比法和认知知法的本源,是第二语言教学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是最古老的教学法。57.直接法是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的本源
58.以句型为中心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听说法,美国布朗大学瓦德尔教授在1958年认为听说法的五个教学过程是认识-模仿-重复-变换-选择。
59.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音方面的最大难点是声调教学 60.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音方面的优势有:
61.元音出现频率高;音素少;音节结构简单有规律;声母韵母配合有规律
6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语法方面的优势是:语法结构简明;句子、短语和词结构关系一致;形态变化少,易于掌握和运用;汉语句式丰富
6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词汇方面的难点有:同音单音词现象普遍;同义词多,不易把握;文化色彩词不易把握;成语、惯用语丰富;词语连写不易辨识
6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文字方面的优势有:汉字和音节相对应;汉字的表意性强;汉字形声字占优势;汉字的文化蕴含深;常用汉字数量有限。
65.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四不”:不讲学生听不懂的话;不讲废话;不讲句子不完整的话;不轻易使用媒介语。66.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包括: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运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学习汉语的学习兴趣和方法,培养学习汉语自学能力;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中国社会。67.教学对象的特征主要从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学习时限方面来分析。68.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知识的学习目标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等方面的指标。69.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包括: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语言材料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实用性 70.《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等级大纲》和《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程规范》属于综合大纲
71.在高级阶段汉语教学中开设的选修课有:翻译训练、中国概况、中国古代史、现代汉语语法词汇和修辞 72.到目前为止,国家没有研发的专项汉语水平考试是汉语专业hsk 73.教学对象的自然特征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有决定性的作用
74.新词语和语法点分布均匀,合理,适当分散难点,注意重点词汇和句型的重现率,这体现的是对外汉语教材评估中的科学性原则
75.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材料,尽量避免使用无实际意义和无使用价值是指语言材料的真实性
76.选择注重吸收社会政治、科技常识、文化风俗、历史地理等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内容,这体现的对外汉语教材评估中的知识性原则 77.反映语言测试质量的要素有试题的效度、信度、区分度和反馈作用
78.按照不同的测试目的将语言测试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潜能测试 79.不受教学进度的限制,随时可以进行的测试是诊断测试
80.从测试内容的特点的角度,可以将语言测试题分为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 81.结业和毕业考试属于成绩测试
82.要求全面测量测试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是水平测试 83.从阅卷评分的角度看,hsk初、中等考试的题型都是客观性试题
84.从命题过程和试题的可靠性程度要求的角度,可以将语言测试题分为标准化和非标准化试题 85.如果受试者的水平有很大差异,而测试结果却很接近,说明该测试的区分度差。8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各个教学阶段词语范围的总量一般是在8000—9000之间 87.教学中出现的超纲词在高级阶段一般不多于35% 88.评价教学质量和测定学生汉语水平的基本表示是等级大纲
89.在两个小时内完成内容完整的记叙文,字数在500字以上,能用正确的格式写简单的书写、便条、请假条等日常应用文,这属于初级阶段的技能目标
90.能和听懂不含生词和新语法点,长度为500字左右的材料,语速为每分钟180字左右,这属于对外汉语的中级阶段的技能目标
91.很多欧美人学了很长时间的汉语,写信时仍不习惯把日期写在信后右下角签名的下面,这种现象的存在时由于文化的差异
92.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有:听力环境;听力材料;听力过程
93.“我两年前韩国来到上海学习”所出现的偏误类型属于遗漏类型的偏误 94.“我问他他能不能陪我一起去”属于添加类型的偏误
95.“我们散步在校园里”、“箭在靶子上射”所出现的偏误类型属于错序 96.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的特点是引进“功能法”的原则 97.达到汉语初级翻译水平的合格标准是hsk8级
98.衡量学生交际范围的大小,言语技能和水平等级的高低,都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而言 99.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两个层面 100.听说法的理论基础包括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101.初级阶段的交际范围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社会交际和学习场合
102.高级水平速成班的交际任务有基本交际、社会信息、文化信息和媒体信息。
103.偏误理论认为,产生偏误的原因有:语际偏误;语内偏误;文化迁移;学习策略;教学失误 104.“听后转述,听后写大体内容”练习方式属于概括能力的训练。105.对比分析法的理论前提是:
106.各种语言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 107.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都是可以描述的;
108.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迁移的根源。
二、名词解释:(可充分理解,抓关键点记忆整理)
过度泛化:学习者对目的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的规则学习不全面,把该规则当做该语言项目的同一形式,而忽视了其他形式或用法。
综合课:第二语言教学的主干课型,它结合语言要素、语言知识的传授以及语用规则,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学习者进行全面地、综合地语言技能训练。
第一语言:指一个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母语:指的是本国的或本民族的语言。
目的语:指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也可以说是在语言教学中正在被教授和学习的第二语言。习得:指在自然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语言。
第二语言教学:指对已经掌握第一语言的人所进行的其他语言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通常是在学校环境里所进行的正规的教学活动。语法翻译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重在培养外语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自觉实践法:它是一种主张在自觉掌握一定语言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大量言语实践活动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视听法: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视听结合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法。
标准化试题:根据现代教育测量学的理论,从设计、命题到评分,分析等对考试的全过程实施标准化操作,严格控制误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相对稳定性,能比较准确地测试出受试者的水平的试题。
非标准化测试:由任课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而自行设计、命题、实施测试并且进行评分的测试。
信度:指测试的可靠性,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和稳定性,或者说,就是同一个卷面和难易程度相同的试题用于水平基本相同的受试者,测试结果是否基本相同,是否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水平。
分立式试题:是对受试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分项测试,目的是考察受试者的单项语言能力。听说法:是一种强调通过反复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法
效度:有效性,指测试的有效程度,也就是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达到了测试的目的。区分度:指测试区分受试者的水平差异的性能。
课程纲:以基本纲为依据,确定某个阶段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了实际这个教学目标而规定设立某些课程,规定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做好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
专项技能课:是专为强化训练某项语言技能而设置的课型,可以上单项技能课,也可以是几项技能结合起来的专门训练课。系统的偏误:即学习者对目的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意识,但对某些规则理解得不够完整而导致的偏误。
系统后偏误:学习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则系统,但由于尚未内化为一种习惯,在使用目的语过程中有时出现的偏误。对外汉语教学的整合性:指使学习者在一定时间内把学习的内容转化成综合的,内在的语言能力,从而能在实际的交际场合加以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连续性:指教学过程所安排的汉语教学内容是前后衔接的,前边的教学时基础,后边的教学是在已有基础上的延伸与提高。
中介语: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
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1.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通常指在学习者掌握第一语言之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使学习者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言语交际技能就是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它以言语技能为基础。言语交际技能除了受语言规则的制约外,还要受语用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3.学习风格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4.成绩测试与水平测试——成绩测试是一门课程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所以也称之为课程测试。成绩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成绩测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测试。它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一般而言,水平测试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它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能够证明达到同样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目的语水平。它不以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教材为依据,不考虑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课程特点。
5.迁移与泛化——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6.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应用语言学不同于理论语言学,它着重解决现实中与语言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7.中介语——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8.正迁移——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
9.言语技能——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要通过操练才能获得。
10.功能教学法——又称“意念——功能法”或“交际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和意念)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法。
11.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
12.水平测试——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而不以某个具体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特定的教材为依据,所以跟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联系。13.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是根据试题所包含的测试内容的持点划分出来的类。对有关的语言点分别进行测验的试题叫分立式试题。对有关的言语技能和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进行综合测验的试题叫综合性试题。14.失误与偏误——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15.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16.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 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17.“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提出来的,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18.(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成两种,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持结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19.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等。(或: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它被认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测试的效度——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如果不是,就是无效的。在选择试题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这份试题究竟要测什么;二是这份试题究竟有没有测出要测的东西。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也可以叫做课堂教学技巧,由任课教师个人掌握。它受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制约,但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教学技巧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组织中,熟练而得当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
22、负迁移——干扰(负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也常被称为“泛化”,也就是“过分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是“概括”的一个分类。有意义的学习事实也是“概括”。在人类学习中,“概括”用得十分广泛。例如:小孩子早期习得概念,把“马”称做“狗”,这就是“泛化”,直到看到了很多动物,掌握了“动物”这个词,才不会把所有的动物都放在狗类里。24.测试的反馈作用
25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26教学模式: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对教学经验的一种提炼,既可以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理论概括而成,也可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一种架设,经过多次实验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包括下列五个基本要素:理论基础、教学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
27学习动机: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分类影响最大的是由兰伯特和加德纳所提出的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28偏误分析:29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指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原来已经构成的教学习惯中增加了新的元素——多媒体课件,由此所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称多媒体教学。
第三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的能力。2.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 交际性练习等等。
3.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 泛读 等几种。4.直接法是作为 语法-翻译法 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5.功能法 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6.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7.瑞士著名心理学家 皮亚杰 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8.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 临界期 假说。
9.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 预测 四个步骤。
10.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三、解释术语(每小题2分,共8分)
1.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2.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 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3.“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提出来的,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4.(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成两种,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持结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一、填空题
8.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更加强调____________ 1 9.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____________、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
10.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12.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止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
13.听力课一般分为两种:精听和泛厅,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力内容的细节,后者在于____________。
14.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____________之间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
15.水平测试和 ____________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16.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___________;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7.从评分角度来看,作文属于_______。
A客观性试题 B 主观性试题 C 分立式试题 D 理解性试题 18.________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 A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准确度
19.从课程设置的角度看,《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学》一类的教材属于_______。A特殊用途语言教材 B 语言技能类教材 C 语言知识类教材 D 文化知识类教材
20.强调在第二语言教学忠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排斥机械性训练,主张“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法流派是_______。
A认知法 B听说法C 直接法 D 功能法
21.初、中等HSK(汉语水平考试)不含_______。A客观性试题 B 主观性试题 C 分立式试题 D 理解性试题 22.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是______。
A喜欢和讨厌 B 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 C 动机和态度 D 沉思型与冲动型 23.______理论认为,外语学习的障碍主要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干扰。A对比分析 B 偏误分析 C 中介语 D普遍语法
24.按照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来编排教学内容及其水徐,同时又考虑到结构所表达的功能,这类教材属于______的教材。
A结构型 B 功能型 C 结构——功能型 D功能——结构型
25.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有监控假说和______等。
A 普通语法假说 B 内在大纲假说 C 中介语假说 D输入假说
26.“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从广义上将,包括用计算机辅助制定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学习效果分析、测试与管理等。狭义的“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指的是______,即只针对语言训练。
A 教材编写 B 学习效果分析C 语料分析 D 教学与学习2004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一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____评分的客观性_____的角度划分出来的。2.认识法的理论性基础是____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______和__认知心理学_____。3.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_声调或送气音和不送气音______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4.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__初,中等___汉语水平考试、高级汉语水平考试三种,共分为_____11___级。
5.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__语言习得机制 LAD______。
6.就语言学习而言,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__认知方式________。
7.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__学习成果________。
8.___言语交际能力______指的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专用语言教学(LSP),是在_______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功能法
2.保证_________的关键是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要与测试目的相一致。A.难易度 B.效度 C.区分度
D.信度 3.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
A.编写最好的教材 B.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C.设计最有针对性地考试 D.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4.按照先后顺序可以把一个人所习得、掌握的语言划分为_________。A.母语和外语 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C.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 D.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5.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 A.中介语理论 B.认知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心理语言学 6.《入门阶段》、《英语初阶》是_________的纲领性文件。A.功能法 B.听说法 C.认知法 D.听说法
7.教材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报刊阅读》、《新闻听力》是按_________划分出来的 A.教学方法 B.教学对象 C.教学手段 D.课程类型
8.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学环节是由若干个_________组成的。A.教学技巧 B.教学步骤 C.教学单位 D.教学对象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语言学习理论 和 一般教学理论。
2、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 第二语言的教学。
3、教材
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4、教材评估的基础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交际性
和 科学性。
5、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 言语交际功能 构成的。
6、记忆分为 长时
记忆和
短时 记忆两种。
7、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 教学法
两部分。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A、语法讲解 B、课堂教学 C、听说训练 D、教材编写
2、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属于。A、水平测试 B、诊断测试 C、成绩测试 D、潜能测试
3、“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 之一。
A、方法 B、目的 C、技巧 D、内容
4、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选词标准是。
A、口语中常用的 B、意思单一的C、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 D、适用范围广、文化内涵丰富的
5、非语言交际主要表现为。
A、面部表情 B、服装打扮 C、体势语 D、手势
6、直接法的“直接”是指。
A、不用书本,直接听说目的语 B、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C、直接翻译目的语的意思 D、直接去目的语国家学习
三、术语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第二语言
2、表达能力
3、负迁移
4、语境练习
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40分)
1、为什么许多口语教材都以会话为基本形式?
2、功能教学法的优点是什么?
3、课堂上怎样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4、为什么要区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5、考察语言测试质量的标准有哪些? 2002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上标号,每空1分,共6分)
1、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A、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 B、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 C、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 D、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
2、完成测试(cloze testing)中“完形”一词来自:()A、转换生成语言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C、格式塔心理学派 D、结构主义语言学
3、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
A、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 B、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C、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 D、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
4、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5 A、语言材料的性质 B、语言知识的内容 C、语体风格 D、语言技能
5、按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A、分立式测试 B、标准化测试 C、模参照测试 D、水平测试
6、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A、技能训练 B、知识传授 C、课堂教学 D、教材编写
三、术语解释(每小题2分,共8分)
1、第二语言学习策略
2、迁移
3、测试的效度
4、教学技巧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5分)
1、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
A、母语教学 B、外语教学 C、第二语言学习 D、对外汉语教学
2、《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A、王还 B、邓懿 C、吕叔湘 D、周祖谟
3、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是:()A、《基础汉语》 B、《汉语教科书》 C、《实用汉语课本》 D、《初级汉语课本》
4、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是:()A、总体设计 B、教材编写 C、课堂教学 D、语言测试
5、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A、听说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功能法 2000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___学生_____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___以学习为重点________。
2、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___汉字难__________。
3、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______语言学习_____和____语言教学_____的规律。
4、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___听__、___说__、__读__和__写___。
5、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_认知法________。
二、选择题(每空0.5分,共2分)
1、《跟我学》是80年代较有影响的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础英语教材,它的编写意图和对象是______。
A、以情景结构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B、以结构功能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C、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儿童学习的。D、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2、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______。
A、对比分析 B、中介语理论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心理语言学
3、_______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A、口语训练 B、技能操练 C、教材编写 D、课堂教学
4、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
A、重视思维和理论知识的作用。B、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 C、促成学生第一语言的正迁移。D、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 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__外语教学______。
2、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_____
3、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__总体设计_ 教材编写___、__课堂教学___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___课堂教学____。
4、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___水平测试 成绩测试 诊断测试 和 潜能测试四大类。H、S、K是一种_水平测试________。
5、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 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二、选择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
A、全面分析语言教学规律 B、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C、协调各教学环节 D、对具体的课堂教学作出规定
2、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____。
A、《初级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课本》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3、功能法产生于__________。
A、30年代的苏联 B、40年代末的美国
C、60年代初的北欧 D、70年代初的西欧
4、认知法产生于__________,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加拿大
E、结构主义语言学 F、社会语言学 G、转换生成语法 H、系统功能语法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 心理学 教育学
2、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语言迁移 社会文化环境 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
3、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实用性原则 知识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二、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横线上,每空2分,共10分)
1、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正试题___________的方法之一。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易清晰度
2、“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A、认知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儿童心理学 E、巴甫洛夫 F、斯金纳 G、皮亚杰 H、华生
3、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___________研究的重要领域。A、语言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对外汉语教学
4、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___________。A、80年代初 B、80年代中 C、80年代末 D、70年代末
一、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 总体设计 教材编写 课堂教学 语言测试 等四大环节。
(二)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 语音 词汇 语法 汉字 等四个方面。
(三)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 中心,以教师为 主导
(四)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 客观 尊重 的态度。
(五)HSK的全称 汉语水平考试,是为 母语非汉语 的学习者制订的,其初、中等共分 八 级。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上标号,每空1分,共6分)
(一)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__。A.《基础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二)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______国,其语言学基础是______。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加拿大
E.结构主义语言学 F.转换生成语言学 G.历史比较语言学 H.机械语言学
(三)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______,该刊物为______。
A.《汉语学习》 B.《世界汉语教学》 C.《语言教学与研究》 D.《学汉语》 E.月刊 F.双月刊 G.季刊 H.双季刊
(四)学过800学时(在中国,相当于初等一年级)的零起点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约为______。
A.1000 B.1500 C.2000 D.3000
一、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1.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 知识文化或知识性 文化。
2.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 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3.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 转换生成语言学。4.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中介语理论。
5.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 和趣味性。
6.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 第二语言学习者 创造的语言系统。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8.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 主观性 试题。9.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 外语教学。
10.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 学习对象/教学对象 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 学习目的/教学目的 分的。
8.对比分析的目标是找出学生在学习目的语中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
9.认知法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
10.HSK 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初 中等汉语水平考试)和高等汉语水平考试三种 , 共 11 级。
11.按照不同的测试目的 , 可以将语言测试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等。
12.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 , 他把这种能力称为 语言习得机制 LAD。
13.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 , 练习的种类一般分为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记忆性练习等。
14.就语言学习而言 , 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 认知风格
15.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 , 也有消极的一面 , 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语言的 迁移作用
16.应用语言学广义上是跟理论语言学相对的 , 如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狭义上则专指
语言教学 或第二语言教学。
17.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是语言要素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训练 , 其中语言要素指的是 A.听、说、读、写 B.听、说、读、写、译 C.语素、词汇、句子 D.语音、词汇、语法
18.“ 专用语言 ”(LSP)教学 , 是在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语法一翻译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功能法
19.文化休克主要出现在对目的语文化适应过程的 A.观光期 B.挫折期
C.逐渐适应期 D.完全复原期
20.保证 的关键是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要与测试目的相一致。A.难易度 B.效度 C.区分度 D.信度
21.教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 《报刊阅读》、《新闻听力》是按 划分出来的。A.教学方法 B.教学对象 C.教学手段 D.课程类型
22.错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A.对比分析 B、中介语理论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心理语言学 23.语言教学中所说的言语技能指的是 A.组词造句的能力 B.口头表达的技巧 C.听说读写的能力 D.解释词义的能力
24.按照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 ,“ 多项选择 ” 属于。A.分立式测试 B.标准化测试 C.常模参照测试 D.水平测试
25.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可以归纳为 A.理论研究、总体设计、课堂教学、测试 B.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 C.教学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评估 D.教学任务、教学过程、课外活动、评估
26.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 , 是根据A.语言材料的性质 B.语言知识内容 C.语体风格 D.言语技能
来划分的。四大环节。11
第四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名词解释: 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是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处于异文化环境中的人一般都要经历这一挫折期和文化震荡症。只不过文化震荡症在不同人身上表现的形式和程度不完全相同。对文化差异了解越多,挫折感越小。中介语
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伴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度的动态语言系统。HSK HSK指中国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HSK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设计研制,包括基础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和高等汉语水平考试。失误和偏误
偏误分失误和偏误两种。失误是指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语言习得关键期
伦尼伯格于60年代提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所谓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12岁左右)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成,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交际文化
80年代初,张占一等人按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提出区分“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交际文化指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吕必松提出“语言交际文化”: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特殊文化因素。问答
1.学习和习得的区分
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如儿童获得第一语言。
学习则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广义的学习包括习得和狭义的学习。区分:
①习得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②习得一般是在使用该目的语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主要是在课堂环境中;
③习得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方面,学习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语言的形式;
④习得习得的方法主要是靠语言交际活动进行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来掌握和运用语言规则;
⑤习得需要大量时间,效果较好,学习需要的时间相对较少,效果不确定。
2.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原则有哪些?方法有哪些? 原则
1、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
与学生语言水平和实际需要相适应,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适度
2、要有针对性—— 针对外国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障碍和困难。
3、要有代表性—— 主流文化、国家文化,或者说是中国人共通的文化;有一定教养人身上反映的文化
4、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 在年轻人身上所反映的习俗文化已经有很大变化
5、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方法
1、通过注释法直接阐述文化知识
2、文化内容融汇到课文中去
3、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3.词汇教学法,举例说明(五种):
词汇教学法有:直接法,翻译法,情景法,语素义法,搭配法,话语联结法,比较法,类聚法,联想法。(1)直接法。如用已学过的“互相”、“帮助”来解释“互助”
(2)翻译法。在用目的语难以解释的情况下,若母语与目的语的词对应明显,可以用母语翻译,一点就通。如“苹果”翻译“apple“
(3)情景法。如区别“家”的两个含义,可以用问答来解释清楚:“你家有几口人?”(指家庭),“你今天回家吗?”(指家庭住处)。
(4)语素义法。如用“黑”“板”解释“黑板”
(5)搭配法。区分“的”与“得”,“快乐的一天”,“跑得快”(6)话语联结法。如“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学习(7)比较法。如比较“叙述”和“讲述”,“喜欢”和“讨厌”(8)类聚法。如将“叔叔”,“舅舅”等同类词放在一起讲解
(9)联想法。如“下雨”可联想到“刮风”、“水灾”、“凉快”等多方面的词语 4.语音教学法,举例说明(五种):
语音教学法有:教具展示,夸张发音,手势摹拟,对比听辨,以旧带新,声调组合(1)教具展示。如运用发音部位图、以吹动纸片来演示送气音等。
(2)夸张发音。有时为了突破难点,适当加以夸张。如轻声前的音故意拖长、加重,然后发出低而短促的后一个轻声音节。为了让学习者注意发音部位,有时唇形、口形也可以适当夸张
(3)手势摹拟。用手势摹拟舌位的变化:手心向上、四指并拢翘起表示翘舌;手心向下、手背隆起表示舌根隆起。四个声调可用手指在空中画调号等。
(4)对比听辨。学生母语的发音与汉语的发音对比,汉语本身如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对比,学生的错误发音与教师的正确发音对比。
(5)以旧带新。如z、c、s可以带出zh、ch、sh(6)声调组合。如练习四声加二声可以用“复习”、“姓名”等常用词 5.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⑴、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
⑵、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这一性质使其不同于第一语言教学。⑶、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⑷、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不同于我国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
①、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②、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③、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④、以语言对比为基础,找出难点、重点,进行分析和纠错。⑤、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⑥、集中、强化的教学,课程集中、课时密集、内容多、速度快,班级规模小。6.偏误的来源(1)母语负迁移,学习者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赖母语知识。
(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也称为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3)文化因素负迁移,如,姓名称教
(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造成偏误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迁移、过度泛化和简化。
迁移:主要指学习者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求助于已知的第一语言知识去理解并运用目的语,而产生的偏误。(母语负迁移)
过度泛化:主要指学习者采用推理的方法,把新获得的目的语知识不恰当地扩大使用而造成偏误。(目的语负迁移)
简化:指学习者故意减少他们认为目的语的冗余信息,将复杂的句子分成几个简单的句子。(5)学习环境的影响。外部因素也会使学习者产生偏误,如教师不够严格的解释和指导、不正确的示范、教材的科学性不强或编排不当,课堂训练的偏差等。
7.怎样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这条原则是针对教与学的关系而提出的,是一条根本的原则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只能通过学才能起到作用,“教”必须为“学”服务。这条原则主要体现在:
(1)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制定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并确定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真实而实用的,“学以致用”才能提高学习者的兴趣。
(2)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课堂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加强趣味性;课堂教学多用启发式,发展学生的智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积极性原则;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排除学生心理障碍。
(4)让学生参加设计教学活动,多听取学生意见,并根据所得到的反馈不断调整课程计划,改进教学。(5)对待学生的偏误应采取严格纠正的态度,但纠错要根据其性质和发生的场合区别对待,注意方式方法。
第五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②教学的全过程;
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①初创阶段(20C 50’s初—60’s初)汉语预备教育:
a.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
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
②巩固和发展阶段(60’s初—60’s中)
a.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b.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c.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d.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e.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6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开始了汉语教学节目。f.1966年,文革,教学停顿。1971年,北语被撤消。
③恢复阶段(70’s初—70’s后期)
a.1972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首先接受200名坦桑尼亚、赞比亚学生。b.1972年10月,北语恢复,1973年秋开始接受留学生。④蓬勃发展阶段(70’s末至今)
a.1987年7月,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b.现在全国有300多所高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c.20世纪70’s下半期开始是对外汉语教学确立学科时期。(98年选择)学历教育:1975年,北语试办四年制“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为对象);1986年,北语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外国硕士研究生;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以及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d.学科建设
1978年,第一次提出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来研究。1983年6月,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1984年12月,“对外汉语”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e.学术机构
1988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从“中国教育学会”中独立出来。1987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朱德熙。f.刊物
1979年9月,《汉语教学与研究》在北语正式出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季刊。(96年选择)1987年,北语创办了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学汉语》。g.师资
1983年,北语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1986年,北语、北大开始招研究生。1997年,北语建立博士学位点。(2)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
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01年选择)①初创阶段(50’s初—60’s初)特点:
a.重视系统的语法、词汇教学。
b.以语法为主线,但同时强调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强调“四会”能力全面发展。c.培养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1958年,正式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96年选择)
②改进阶段(60’s初—70’s)特点:
a.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强调实践性的原则。b.提倡“精讲多练”。c.采用“相对直接法”。
d.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注意学以致用。1971年,出版《基础汉语》(黄皮书)。③探索阶段(70’s初—80’s初)特点:
a.对实践性的原则再认识。
b.打破旧的、脱离实际的科学系统,代之以符合实践性原则的新的科学系统。
c.引入了剧情教学,提出“听说领先”,形成“以听说法为主,结构为纲,兼顾传统方法”的综合教学法。具体措施:
a.试验分课型,听说、读写分开。
b.改革精读课,加强听力、阅读,改名为“综合技能课”。1980年《基础汉语课本》 以常用句型为重点。④改革阶段(80’s至今)特点:
a.引进“功能法”,提出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b.根据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与特点,提出“先读写,后听说”。c.按照语言技能分课型。
d.对本科课程教学法有全面、科学的研究,90年代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e.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全国制订教学大纲)1981年出版《实用汉语课本》。(是第一部吸收功能法优点的教材)(99年选择)(3)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发展 ①教学理论的研究
A.开始于50’s—60’s初(十年初创阶段)1953年,周祖谟发表《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第一篇论文)(01年选择)1958年,《汉语教科书》出版。(我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特点:
a.一开始就注意把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与对本国人进行的母语教学区分开来,探索第二语言教学路子。
b.在重视掌握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同时,强调四项技能的基本训练,强调对语言的实践和运用。
B.60’s初—“文革”之前
总结建国以来的教学经验。
1964年,钟 著《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79年发表)。特点:提出一系列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a.“精讲多练、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性原则。b.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性原则。
c.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学以致用原则。
d.“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阶段侧重的主要教学原则。
…… C.70’s
特点:着重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a.在论述具体教学问题时,较多受到听说法、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b.把实践性原则定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教材编写中进行句型教学试验。c.在语言技能训练方面听说和读写作为两类课进行了分开教学。D.80’s开始,真正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进行教学理论研究。a.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宏观研究。
b.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展开了全面的研究。c.对教学法原则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d.提出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E.90’s以来,理论研究深化。
逐渐引进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相邻学科的理论成果。
几个概念的区别
1.“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区别 第二语言(03年解释术语)
第二语言教学包括(00年术语解释): ①中国人学外语; ②少数民族学汉语;(01年选择)③少数民族学外语;
④外国人学中文(即对外汉语教学)
……
2.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不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外国华侨的汉语教学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因为少数民族同属中华民族,同属中华文化。外国华侨在国外出生、成长,受外国文化影响,同中华文化有巨大差异,会造成汉语学习、运用的障碍。3.“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
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所以应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培养交际能力,而不是大量讲理论。②教学内容 语言学:
A.学习语言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则,保证正确性。(96年填空)B.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使用规则——语用规则,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
C.学习言语技能:听、说、读、写。要掌握言语技能,主要是掌握语言要素;言语交际技能受语用规则、语言规则制约。
D.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和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文化要素;国情。③教学原则:语言教学应生动、有条理,理论联系实际。
④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师适当总结、归纳规则。
⑤教学技巧:……
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
①正确处理言语要素的传授与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关系,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②正确处理语言的形式结构教学与语义结构教学的关系,语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的原则。③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语言知识与言语要素的关系,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④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加强重复,螺旋式提高的原则。⑤强化学习环境,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
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二、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理论基础 1.语言学
(1)普通语言学基础理论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2)汉语语言学基础理论(98年填空;03年填空)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98年填空)(3)与语言学相关的跨学科分支学科理论
A.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把语言放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从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中探究语言变化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从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中考察社会生活的某些倾向和规律。
B.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习得、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理论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结构。
社会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
心理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的(心理)过程,过程是如何使结构去实现功能的,语言是如何被感知、理解和产生的。C.语义学
应用语言学(98年解释术语)2.心理学
(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同心理学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98年选择)(1)跟语言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基本概念 A.注意
a.定义:注意是人们对外界作用于感官的信息刺激做出的选择性反应。b.注意有一定范围:指人在一瞬间内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
c.注意具有稳定性: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或知觉指向相应内容上的时间。d.注意的分配:人在进行两种以上的活动时,能同时注意不同对象的能力。B.知觉
a.定义:是将感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有组织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b.知觉的组织性:将输入的刺激组成有意义的整体。
c.知觉的整体性:由知觉的完整模式补充或解释部分(不完整)的感觉。
d.知觉的恒常性:指对于熟悉的物体,不管它的透明度、颜色、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变化,在知觉中的映像始终保持不变。
C.记忆(第二语言学习策略 02年解释术语)
a.定义:指知觉到的信息被编码、转化、联系、储存、复述、回忆以及遗忘的加工过程。b.记忆编码过程:人脑将感官接收的信息转化为神经系统可传递和贮存的代码,信息代码化为一个个相互联系的“结节”储存于记忆库,人脑可根据需要从记忆库中提取编了码的信息来复述或记忆,但也可能因长久不提取而遗忘。
c.短时记忆:以听觉、视觉编码;长时记忆:以语义编码。(03年填空)D.遗忘:与记忆相对,是一种普遍和自然的联系。易迅速遗忘:机械学习的材料未及时复习。
不易遗忘:有意义学习的材料,一般概念和原理。防止遗忘:改进学习方法,适当安排复习。(2)语言学习跟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 个体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A.认知风格:个体对信息加工的方式。(学习风格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96年解释术语)a.场依存性: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
场独立性: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受整体背景影响。
b.沉思型:深思熟虑,谨慎而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错误较少。
冲动型:遇到问题急于作答,常常出错,元认知和记忆水平不高。c.容忍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广的类别,能兼收并蓄。
排他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小的类别,有时会拒绝与他想法不一致的内容。B.情感因素
a.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其中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
外国人学习汉语动机:掌握工具、升学、深造、研究、不明确。(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01年 解释术语)
b.态度: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是情感上的好恶以及因之而采取行动的倾向性。(积极、一般、消极)3.教育学
(1)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①底层结构:跟第二语言教学有关的客观条件。②基础结构:有关理论和一定的教学经验。③主体结构: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选择)、课堂教学、测试。(教学活动四大环节 96年填空;99年填空)
A.总体设计:分析各种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并选择最佳教学方案。B.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
C.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实施检验总体设计的内容。(01年选择;02年选择)
D.成绩测试:不但是对课堂教学的检验,也是推动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④上层结构:指教学原则。一方面是总体设计的一项内容,反映教学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是教学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指导全部教学实践活动。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00年填空;96年填空)
20世纪50’s末、60’s初,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 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②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③学习应是解决问题、创造和发现式的活动; ④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
为什么要区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03年论述)1.第一语言习得(1)语言习得
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和方法。(2)儿童习得母语时,主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基本特征 A.生理特点:儿童1—5岁是生长发育时期。
B.心理特点:是借助于实物、实情建立概念,形成思想与思维能力的过程。
C.社会环境:有自然的语言环境,而且沉浸于其中,父母与家人用照顾式语言与其不断地进行交际。
D.活动方式:通过交际,进行反复模仿、记忆、应用,达到熟练的程度。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02年论述)(3)儿童习得母语的基本过程的理论解释 ①刺激—反应论
是行为主义理论的解释。代表人物:华生(早期)(98年选择);斯金纳(后期)
理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的,是后天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反应后的刺激)的模式而获得的,是后天形成的一套习惯,因此在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外部的环境条件是十分重要的。②先天论
是心灵主义的解释。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理论:认为人类具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习得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受遗传因素所 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LAD)。(01年解释术语:LAD假说)
“普遍语法”:即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当儿童接触到具体语言时,就会不断地通过假设—验证的演绎过程对“普遍语法”的参数进行定值以形成具体语言的规则系统。
认为后天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只是起了触发语言机制和提供具体语言材料的作用。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才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③认知论
代表人物: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01年填空)理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④语言功能论
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理论:语言是交际工具,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大脑功能侧化有关键期,错过很难弥补。(01年填空)2.第二语言学习
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第二语言教学有何异同?(02年大问答题)(1)第二语言学习的定义
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
(2)学习第二语言时,主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基本特征
①生理特征:已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发音器官、肌肉已经定型,模仿能力差些,大脑已经定型,智力发育健全。
②心理特征:已有大量概念,具有思维能力,已经有完整的第一语言系统,借助于第一语言来学习第二语言。
③社会环境:有、无语言环境两种情况。
④活动方式:以课堂学习为主,进行反复操练。(3)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过程的理论解释 ①对比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 拉多 1957年提出
理论: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形成的习惯,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的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已产生了迁移的作用,两种语言最不同的地方最难掌握,相同或类似的地方较易掌握,因此主张对两种语言进行语音、语法对比,从而确定两者的相同点、不同点,对不同点加强教学。四步骤:描写、选择、对比、预测。(01年填空)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影响。(00年论述)②中介语理论和篇误分析
篇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00年选择;02年填空)代表人物:美国 塞林格 70’s初提出 中介语: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语、文、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99年解释术语)中介语的特点:
A.是一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系统,可以作为一种交际工具。B.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地向目的语靠拢。
C.中介语的存在是由于偏误产生的,要掌握目的语,就要慢慢减少中介语的偏误。D.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其中一部分进而形成僵化。失误与偏误(00年术语解释)中介语理论的研究目的:
(1)可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习得规律。(2)能了解学生偏误产生的原因。A.母语的负迁移。
B.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泛化”(98年解释术语)C.文化因素的负迁移。D.交际策略的影响。E.学习环境的影响。③输入假说
代表人物:美国 克拉申 70’s提出 理论:
A.习得语学习假说
认为成人有两种获得第二语言的方法:潜意识的习得;有意识的学习。其中习得是首要的,学习是辅助性的,而且交际用的语言都是习得来的,学习来的语言不能用于交际。B.自然顺序假说
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规则有一个共同的顺序,教学时按顺序教学习容易,顺序打乱对学习造成困扰。C.输入假说
人们通过对信息的理解,吸收可理解的输入语言知识,“i+1”。D.情感过滤假说
输入的信息没有全部被吸收,因为有情感的因素被过滤掉了。3.第二语言教学跟第一语言教学比较 简论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98年大问答题)(1)起点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教学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以及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由于学生不具备最起码的言语能力,教学要从教目的语最基本的发音开始,要从教说话开始。(2)第一语言的影响
由于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可以产生正迁移,也可能起负面的作用。充分利用正面影响,预防或排除负面影响,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问题。正迁移(99年解释术语)迁移与泛化(98年解释术语)负迁移(03年解释术语)迁移(02年解释术语)(3)文化冲突
由于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第二语言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结合语言教学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扫除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第一语言教学中不存在此问题。
(4)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对象是儿童。
第二语言教学:相当部分是成年人,目的多样,使得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影响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四、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四、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1.总体设计的任务和作用(1)总体设计的定义
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00年填空),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环节成为一个相互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2)最佳教学方案的选择——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99年选择)
要取得语言教学的最佳效果,就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各种特定的条件,充分研究其共性和特殊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应解决各种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的最佳教学方案,把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一起来,把教学需要和各种客观条件统一起来,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3)教学环节的衔接
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选择)、课堂教学、成绩测试。
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原则四者保持一致和统一,就能使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4)教学人员的分工
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考察,这样就有纵向的衔接、连贯和横向的协调、总体设计在确定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和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使全体教学人员明确教学的全过程以及自己在动中的地位、分工,明确自己承担的任务,从而能自觉地担当起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协调好与其他教学人员的任务2.总体设计的程序和方法(1)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
①自然特征: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第一语言文化与目的语及文化的关系。②学习目的: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临时目的。③学习起点:根据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而定。
④学习时限:依据学校的教学制度而定或依据学习者的特殊要求而定。(2)确定教学目标
①使用目的语的范围:使用目的语的领域及范围不同时,教学内容也应不同。②目的语水平的等级:指培养学生达到目的语水平的哪一个等级。(3)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指标
总体设计既要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又要规定每一项内容的指标。如:词的数量;听、说、读、写四项分技能要等等。
(4)确定教学原则
①语言要素:言语交际技能之间的关系。做法:
A.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语言要素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听说法
B.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叫顺序,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听说法的改进 C.以功能项目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功能法
D.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功能项目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结构—功能法 ②言语技能训练的方式(99年术语解释)方式:
A.综合训练:在一门综合课中贯彻语言要素、语用规则、文化背景知识的综合教学以及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B.分技能训练:开设专项技能训练课。
C.综合训练和分技能训练相结合:开设综合课的同时开设专项技能课。③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方式
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96年解释术语)方式:
A.以结构为纲,兼顾功能。B.以功能为纲,兼顾结构。
C.以话题为中心,注意结构和功能的结合。D.以情境为中心,注意结构和功能的结合。E.纯功能方式。
④语言要素和语言知识的关系
总体设计要处理讲不讲语言知识和如何讲的问题。⑤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汉字教学的基本立场是:以简化字为规范汉字。在汉字教学中要考虑语素教学。⑥目的语和媒介语的关系
要处理是否用媒介语解释、对比、对译以及何时用的问题。
⑦语言要素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关系以及“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关系 ⑧语言和文学的关系
上述八方面内容的选择依据:
①学生的特点以及由此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②对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5)规定教学途径
教学途径: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的途径。内容:
①教学阶段:划分依据: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尤其是要达到的目的语等级,可划分为初、中、高三大阶段,再分②课程设计:
A.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
B.是联结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C.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类型和具体的教学对象,参考课程类型制定课程设置计划。③周课时和总课时
(6)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
了解自己所承担的工作的性质、特点,明确自己的工作与其他教学任务间的关系,协调好相关教学工作。
五、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00年选择;03年选择;02年选择)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99年论述)1.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
(1)性质: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也是帮助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
(2)地位: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其他环节都要以课堂教学的需要为出发点,适应和满足课堂教2.课堂教学的要求(1)对教师的要求
①教师必须全面展示和传授计划内的教学内容。②教师必须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的内容。③教师要给予学生的模仿以正确的引导。
④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造记忆的条件,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学生记忆。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交际的气氛,创造交际的条件。(2)对学生的要求
①理解:理解所学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目的语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的首要任务。②模仿:学生要尽量利用课堂教学的有利条件,充分地进行模仿操练,同时要把握模仿的正确性。③记忆:学生要尽可能利用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来帮助记忆。
④运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课堂操练和课堂活动,以达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目标。3.课堂教学的设计(结构)(1)教学过程(2)教学单位
(3)教学环节:开头、展开、总结
(4)教学步骤:一个教学环节可分为若干个教学步骤。4.课堂教学的技巧(02年解释术语:教学技巧)(1)教学单位程序的编排 ①开头
方式:A.复习旧课;B.检查预习;C.复习旧课和检查预习相结合。②展开:学习新课(朗读课文→句型练习→回到课文)三步骤: A.展示:用体势语演示,让学生感知(一边做动作,一边把句子讲出来;一边说句子,一边用图片展示动作;实物B.讲解 C.练习
a.模仿或机械性替换
b.半机械性、有意义的练习,促成记忆 c.运用
(也可以先练习、后讲解)
③总结:A.画龙点睛;B.提问方式帮助学生总结;C.引导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修正。④布置作业
在课堂上如何进行符合趋向补语的教学?请举例说明。(00年论述)(2)交际性练习的组织 要点:
①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境和话题。②根据话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③进行话题练习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
错误纠正基本点:A.纠正常犯的错误;B.纠正带有普遍性的错误。语境练习(03年术语解释)
课堂教学中怎样组织交际性练习?(00年论述)课堂上怎样贯彻“以学生为中心”?(03年论述)(3)课堂秩序的稳定
教师主观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此来吸引学生,同时融洽师生关系,身体力行,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学生。(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①教师应自始至终掌握全场。
②选择话题时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③要注意提问的质量,要经常提一些能促使学生思考的问题。④对程度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5.教案的编写
(1)教学内容、结构、功能。
(2)教学目的、要求。如:列语言点。(3)教学重点。
(4)教学时间的分配:应大量用于练习。(5)教学步骤。
其余历届考题: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
第二语言教学:由于学生不具备最起码的言语能力,教学要从教目的语最基本的发音开始,要从教说话开始。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2.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的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99年)3.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02年)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03年)5.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01年)
6.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答:①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②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③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之间联系密切,人员交流往来越来越多。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二)建国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
1.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实用汉语课本》。(99年选择)
2.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70年代末。(98年选择)3.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世界汉语教学》,该刊物为季刊。(96年选择)4.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对外汉语教材是《汉语教科书》。(96年选择)
5.《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周祖谟。(01年选择)
6.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是《汉语教科书》。(01年选择)
(三)相关理论基础
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98年)2.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98年)3.应用语言学。(98年)
4.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99年)
5.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交际策略。(00年)
(四)语言学习跟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
1.学习风格的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96年)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①场独立性:…… ②场依存性:……
2.(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五)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1.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选择)、课堂教学、测试评估等四大环节。(96年)
2.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选择)、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99年)3.课堂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00年选择)4.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01年选择)5.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课堂教学。(02年选择)6.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03年选择)
(六)“以学生为中心”
1.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02年)2.课堂上怎样贯彻“以学生为中心”?(03年)
答:①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困难,确定教学重点。
②最重要的是“精讲多练”,以学生活动为主。
③启发式的教学、发现式的教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3.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96年)
4.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尊重的态度。(96年)5.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学。(00年)
(七)第一语言习得
1.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是方法是习得。(01年)
2.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01年)
3.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语言功能假说。(01年)4.“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01年)
(八)第二语言学习
1.第二语言。(00年;03年)2.中介语。(99年)3.失误与偏误。(00年)
4.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00年选择;02年选择)5.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01年选择)
6.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预测四个步骤。(01年)
7.赛林格(L.Selinker)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02年)8.第二语言学习策略。(02年)
9.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的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有何异同?(02年)10.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00年)11.为什么要区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03年)
答:①这两种学习方法是客观存在的,成人有这两种学习方法。
②要研究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特点,利用语言习得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九)第一、二语言教学比较 1.迁移和泛化。(98年)
2.简论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98年)3.正迁移。(99年)
4.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5.迁移。(02年)6.负迁移。(03年)
7.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02年)
(十)总体设计
1.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96年)言语技能:即听、说、读、写的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受语言规则制约——保证言语的正确性。受语用规则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
……
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选择最佳教学方案。(99年选择)3.言语技能。(99年)
4.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00年)
(十一)课堂教学
1.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请举例说明。(00年)
例如:拿过来、走上去、坐下来、走进来。用体势语、图片(画楼梯表示上来、下去、上去、下来)
2.课堂教学中怎样组织交际性学习?(00年)(吕书P113)①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境和话题。
②根据话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例如:问答式、陈述式、描写式、辩论式。③在进行话题练习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方法:对话、会话、看图说话、分角色表演。3.教学技巧。(02年)
4.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