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荐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第1课时教案新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1.学习通讯的有关知识,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异同。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重点)3.在诵读中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难点)4.学习我国军事、科研人员甘于奉献、努力拼搏、为国效力的爱国精神。
1. 朗读法;2.品读法;3.讨论探究法。
第1课时
步骤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2012年11月23日,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迎来了入列以后的又一次重大考验:国产舰载战斗机“歼—15”上舰飞行试验。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它承载了国人的百年强军梦;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辽宁舰,去观看“刀尖上的舞蹈”,去体味作为大国公民的荣耀。
步骤二 自学互研 自我感悟
1.通讯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新闻故事、文艺通讯、主题通讯、旅游通讯;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2.通讯与消息、新闻特写的异同。
通讯与消息、新闻特写都属于广义新闻的范畴,都要真实准确、迅速及时地报道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但通讯可以有较充分的时间搜集资料,报道中可以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字词积累
渤海(bó)
澎湃(péng pài)...桅杆(wéi)凛冽(lǐn)..娴熟(xián)舰艉(wěi)..默契(qì)咆哮(xiào)..镌刻(juān)殚精竭虑(dān)..惊心动魄(pò).镌刻:雕刻。
澎湃:形容波浪猛烈的发出巨大声响的撞击。
凛冽:极为寒冷,严寒刺骨。常用于形容隆冬时的寒风。浩瀚:水势广大的样子。
娴熟: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4.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第一部分(1~4):飞行前的准备工作及此次飞行的意义。第二部分(5~21);详细叙述了航母舰载机成功着陆的经过。第三部分(22~25):着舰成功后飞行员的感受及人们喜悦的心情。5.这篇通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篇通讯记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经过,表达了成功的喜悦,揭示了这次飞行试验的重大意义,高度赞扬了为实现我国强军梦而努力拼搏、无私奉献的人们。
步骤三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航母舰载机着舰的? 时间顺序。
2.课文叙写航母舰载机着舰过程,详略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准备阶段(略写)舰机协作(略写)舰载机着舰(详写)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舰载机着舰是一个世界公认的难题,具有很大的风险;同时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是我国在航母领域里一次重大突破,这是本文叙写的重点,最能突出文章的主题,所以详写。其它内容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阅读课文,复述舰载机着舰的精彩瞬间。
一转弯、二转弯——放起落架——放尾钩——飞至船艉——对准跑道——下滑停稳。步骤四 布置作业
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在课本上作圈点批注。步骤五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导学案教案
一着惊海天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
2.学习作者抓现场特写,铺排有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3.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简介背景
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着()陆 凛()冽 默契()殚()精竭虑 镌()刻 桅()杆 娴()熟 3.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5-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20-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______为序,围绕着中心事件,重点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
二、探究案
1.品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2.探究质疑
(1)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2)课文第三、四段,作者为什么说“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请结合这两段内容简要分析。(提示: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3)为什么辽宁舰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让人们如此激动?(提示:结合课文内容和历史回答。)
(4)有人说,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三、达标检测
1.找出有误的一组()
A着(zháo)陆 凛(lǐn)冽 B默契(qì)殚(dān)精竭虑 C镌(juān)刻 桅(wéi)杆 D娴(xián)熟 浩瀚(hàn)2.填上合适的词语。
():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安顺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龙宫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D.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C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D今年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粟。
四、拓展交流
无数的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的智慧、才华,艰辛地劳动是为了她——我们的祖国!一个民族要独立,要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需要一种更为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使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2.zhuó lǐn qì dān juān wéi xián 3.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4.本文记叙了我国辽宁舰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试验并取得重大成功的过程。5.时间 检查情况
塔台广播 着舰指挥员引导
舰载机成功着舰 军民欢庆胜利
【合作探究】 1.句段品读
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2.(1)“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①内容上,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意义重大,它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②结构上,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作了铺垫。
(3)辽宁舰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试验并取得重大成功,使中华民族近百年的梦想得以实现,是中国人在富国强兵道路上一个重大的胜利,所以说,这次成功着舰振奋人心。
(4)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落后于人,中华民族先后遭受到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经历了百年屈辱。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富国强兵,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篇通讯向我们介绍了“辽宁舰”舰载机首架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这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所以振奋人心。②这篇通讯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达标检测】
1.A 2.白手起家,殚精竭虑,浩瀚
3.D 4.A
第三篇:河北省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一着惊海天__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练习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0
1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C)A.澎湃(pài)桅杆(wéi)凛冽(lǐn)一丝不苟(gǒu)....B.浩瀚(hàn)娴熟(xián)默契(qì)惊心动魄(pò)....C.咆哮(páo)紧绷(bēng)镌刻(juàn)殚精竭虑(dān)....D.呼啸(xiào)轨迹(guǐ)绽放(zhàn)无怨无悔(huǐ)....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A.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B.倍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C.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
D.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不管面对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他总是临危不惧,让人十分钦佩。....B.这段话生动地描写出了总理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C.李嘉诚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D.有的人费尽心思,以求一夜暴富;有的商家殚精竭虑,只为钻空子,好让自己赚得....更多。
(解析:D项“殚精竭虑”是褒义词,用于含贬义的句子中不合语境。)4.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首都百万平安志愿者,②积极开展治安防范、纠纷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等一系列工作,③从临时应急机制逐步走向常态治安管理模式,④共同构筑起首都平安,⑤为新时期控制社会治安、化解纠纷,⑥摸索出了一条基层治理、公益服务的道路。
(1)第④句修改意见:在“平安”后加上“的钢铁长城”。(2)第⑤句修改意见:将“控制”改为“维护”或“维持”。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25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来贺电,贺电指出,我国发展航空母舰,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第一艘航空母舰顺利交接入列,对于提高我军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和能力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请为这则消息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示例】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
(2)“辽宁舰”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具备了万里集结、远洋作战的攻防能力,提升了我国维护领土、海权的能力。请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表达你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之情。(不超过20个字)【示例】护我神圣领土,壮我中华国威。0
2拓展阅读(原创)
我航空母舰顺利进行舰载机起降训练 倪宁 杨毅斌 胡善敏 蔡增兵
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和科技人员按计划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出海训练和科研试验任务中。期间,顺利进行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机歼-15的起降飞行训练。
②航空母舰是搭载舰载飞机的海上活动平台,舰载机的起飞和着舰是掌握航母技术的重要环节。“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和科技人员围绕舰载机上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把试验与训练有机融合,以试验带动训练,以训练保障试验,大大提高了试航试训效率。上午7时许,身着七彩服装的航母舰员在甲板上一字排开,仔细排查飞行跑道上可能出现的异物,这是舰载机起降前的必要工作。各战位人员也随之就位,从服装色彩上可以区分出他们的岗位。上午9时,从陆地某机场起飞的歼-15飞机飞临辽宁舰上空。飞行员在完成对着舰环境的判断后,从舰艉进入,在光学助降系统和着舰指挥员的引导下,调整航向,对准跑道,放下尾钩。
③歼-15舰载机的尾钩牢牢钩住第二道阻拦索,滑行几十米后稳稳停住,尾钩自动脱索,着舰一次成功!随后,在飞行员的操控下机翼折叠,滑行至机务准备位置,甲板作业保障人员迅速对飞机展开各项技术检查和准备。歼-15飞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可执行制空、制海等作战任务。飞行性能良好,可配挂多型精确制导武器,具备远程打击和昼夜间作战能力。
④在完成各项机务准备作业后,歼-15舰载机转入待飞状态,双发动机点火、重新展开机翼,在起飞滑行引导员熟练的手势动作引导下,滑行至起飞位置。止动轮档、偏流板先后生起,发动机接通全加力,在战机强大的轰鸣中,两名起飞助理挥动右臂,做出放飞手势。止动挡板落下,舰载机如离弦的箭加速滑跑,沿着舰艏14度上翘角跑道滑跃升空。
⑤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场所,飞行甲板跑道长度是陆地机场的十分之一,面积是百分之一,尽管航母甲板总长有300多米,但能够提供舰载机起飞、着舰使用的距离只有百米左右。舰载机起降时,航空母舰要根据海区气象条件保持一定的航行速度,同时受涌浪影响,航母还会产生纵向、横向的摇动,以及上下起伏,这些无疑对舰载机性能、飞行员操纵水平,以及航母各种相关设施设备、各岗位人员的组织指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同行用“刀尖上的跳舞”来比喻舰载战斗机着舰,用“刀尖上的舞者”来形容舰载机飞行员。我国自己培养的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和舰上飞行指挥员,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新机种、新科目、新环境、新要求,勇于探索,刻苦训练,把握规律,精益求精,按照大胆地飞、科学地飞、精确地飞的要求,进行了高强度的飞行训练,探索并固化了着舰的飞行方法,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挡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掌握了大侧风、低能见度、不稳定气流等条件下的偏差修正动作要领。在实际研究和训练中,所有舰载机飞行员的成绩都达到了训练大纲规定的标准和上舰试验的要求,首次上舰飞行均一次成功。经多架次的起降飞行训练充分验证了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数据表明: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据了解,“辽宁舰”入列以来,已完成上百个训练科目和试验项目,下一步仍将按计划继续推进各项试验任务。
6.本文为什么把舰载机的着舰写得比起飞更详细?【谋篇布局】(2分)因为相比较而言,舰载机的着舰比起飞难度更高,(1分)技术性更强,(1分)因而写得更详细。
7.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一系列数字,有什么作用?【赏析句子】(3分)运用一系列数字,意在说明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飞、着舰的难度系数之高,(1分)突出(1分)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场所。(1分)8.阅读第⑤段,说说人们为什么把舰载战斗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跳舞”,把舰载机飞行员比作“刀尖上的舞者”。【理解内容】(2分)【示例】①航母甲板面积小,舰载机起降难度大;(1分)②受涌浪影响,航母还会产生纵向、横向的摇动,以及上下起伏,给舰载机的操作带来巨大难度。(1分)9.从我国舰载机飞行员成功起降的经历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拓展延伸】(3分)【示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挑战,要勇于探索,刻苦训练,把握规律,精益求精。(3分,言之成理即可)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
二、前提测评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了解作者。3.了解有关恐龙。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读出语气和情感,学生体会。
2.自由诵读两篇短文,谈谈读了两篇短文之后的感受。
四、学习《恐龙无处不在》
(一)分组讨论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4.什么是“泛大陆” ?复述“泛大陆” 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2.25亿年前——完整的泛大陆,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6500万年以前——完全分开。5.小结本文的行文思路。(1)行文思路
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找出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成四个部分——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2)文章结构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用一个科学观点引出说明内容。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第三部分(15):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总——分——总)(3)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6.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7.揣摩语言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例,读者可能一时想不到是指哪些动物。现代两栖动物很多,举“青蛙”和“蟾蜍”,是因为它们“人人皆知”,人们非常熟悉。“青蛙”和“蟾蜍”不能在南极生存,犹如当年恐龙不能适应南极的生态气候一样,因为它们属同一个家族。举例帮助读者理解,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这一句补充交代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和非洲海岸线惊人的互补性,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当然,大陆漂移学说还有很多深层证据。
五、学习《被压扁的沙子》
1.初读课文,独立思考: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7 恐龙灭绝的原因。2.阅读课文,分组讨论: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3.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
撞击说: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中,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所有恐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爆发,那么也可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灾难。
4.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证据1: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石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压扁的沙子。
证据2: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5.这篇文章的段落结构是怎样的?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4),提出“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提出恐龙灭绝的问题——举例提出“撞击说”——举例提出“火山说”。
第二部分(5—全文完),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分析,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
(由果到因逻辑顺序)6.揣摩语言
(1)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强调说明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2)即非常纯的沙子。
解释什么是二氧化硅,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作“二氧化硅”。
(3)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这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的沙子,括 28 号中的文字起类比说明的作用。作者随笔幽默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六、比较阅读
试比较两篇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主题思想等。
1.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都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2.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
3.说明角度: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前者: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种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后者: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4.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
5.主题思想:课文所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七、拓展延伸
由本文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你有所启发? 培养创造力需要哪些思维能力? 明确:多角度看问题,联想与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八、达标检测
九、作业
从网上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并讲给大家听。
第五篇:2018年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
步骤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步骤二 自学互研 自我感悟
1.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导语: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主体:从“二十日夜起”到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2)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到“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步骤三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一、分析消息各部分的特点。1.简要分析标题特点:
标题简洁、概括性强,提示了报道的要点。“百万”“横渡”两个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2.简要分析电头内容: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3.分析导语的语言特点:
“百万大军”写出了参加渡江战役人数之多,体现了一种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力量;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说明了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我军所向披靡,渡江战役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均是”二字概括战线宽广,胜利巨大。
二、精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2.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此前已作详细报道。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3.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议论,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两个方面的原因,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
这处议论透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两方面的议论一略一详,是因为“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这一方面,在当时已是众所周知,可以一笔带过,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使敌军官兵“都很泄气”,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反动阵营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的虚弱本质,也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三、探究本文语言特点。
本文语言准确、简明、凝练、概括性强;同时又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1.请从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例句①: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突破”一词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渡至”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文字简洁有力,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含有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至发电时止”,时界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准确得体。
例句②: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说“打垮”,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准确有力,确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2.请从语言的鲜明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还有很多。例如“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又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再如“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地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挡的形势,雄阔有力,激情昂扬。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
3.渡江战役是有世界意义的重大事件,因此语言严肃、庄重,文中有很多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
在文中显得郑重得体。例如:“均是”“即已”“业已”“至……止”“甚为”“然”“诸县”等等。同时,这类词语使全文语言更凝练。
步骤四 当堂演练 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新华社播音员,你接到主席这份稿件心情如何?请用一段话表述你此时的心情。2.开展“校园采访”活动,每人写一篇新闻稿,报道校园新人新事。步骤五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题 百万(兵力)横渡(锐不可当)导语 渡江概况冲破(排山倒海)横渡(一往无前)主体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西路军——所向无敌(略写)东路军——战绩辉煌(详写)背景
结语一方面……一方面…… 占领要塞 封锁长江扬 展 将 渡 士 江 神 盛 威 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