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教案

时间:2019-05-15 07:4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教案》。

第一篇: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教案

项目十: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学前儿童个性及其构成、个性形成理论

(二)熟悉学前儿童气质的类型,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的特点和组成部分

(三)掌握家庭对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

(四)掌握塑造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学前儿童气质的类型、家庭对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

(二)难点

(五)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视频

六、课程主要内容

导入:引导学生读书上案例,并思考:针对两个个性迥异的孩子,教师该怎么做才最适合他们的发展? 讨论,教师小结

任务一:个性的基础知识

一、个性的概念

(一)讲解个性的概念

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及能力等。

二、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一)先天气质差异(出生至1岁前)

【例】有的孩子爱哭闹,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好安静。

(二)个性特征的萌芽(1-3岁前)

孩子的各种心理过程包括想象、思维等逐渐齐全,发展迅速。

(三)个性初步形成(3-6岁)

孩子个性的完整性、稳定性、独特性及倾向性各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标志着儿童个性逐步形成。

三、个性形成理论

(一)重点介绍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1.弗洛伊德——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所说的“性”,英文为“Libido",指的是人们追求一切快乐的原始欲望,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

2.介绍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1)口唇期(0到18个月)在这一阶段口,唇,舌是动情区 这一阶段容易出现依赖和攻击性。

(2)肛门期(18月到3岁)这一阶段的性感区是肛门,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两种性格:肛门排放性性格和肛门便秘性性格

(3)性器期(3岁到6岁)其性感区在生殖器,出现了性格分化,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恋母情节和恋父情节

(4)潜伏期(6到12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玩伴多为同性(5)生殖期(青春期到成长)这一阶段也叫两性期

(二)介绍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介绍埃里克森: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2.06.15—1994.05.12)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2.介绍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的冲突(0~1.5岁)

解读:(1)社会性信任表现在胃口好,睡得深,大小便通畅。

(2)如果成功解决了本阶段的发展危机,儿童的人格中便形

成了希望的品质,这种儿童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容易成为易于信赖和满足的人。

(3)如果危机不能成功解决,儿童的人格中便形成了恐惧的特质,这种儿童胆小懦弱,易成为不信任他人、苛刻无度的人。第二阶段:自主对害羞、怀疑的冲突(1.5~3岁)解释什么叫自主:一个人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能力。解读本阶段发展重点:生理特点:支配自己的身体

心理特点:有独立自主要求

语言特点:“我”的出现

本阶段发展任务: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获得自主和自我控制感,克服羞怯感和自我疑虑。

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

解读:本阶段发展任务: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生理发展特点:身体活动更精细,活动扩展家庭以外 心理发展特点: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

形象思维发展最快发展时期

行动更有目的性和主动性

游戏是儿童的主打活动

3.解读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任务,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人格。

任务二: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一、气质的概念

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例】“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气质和人的神经类型有直接联系。

二、学前儿童气质类型

(一)根据神经类型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及灵活性的不同,一般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

(二)讲解: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

胆汁质:外向,脾气急躁,易激动、难约束,直爽,精力旺盛,多血质:外向,热情、活泼好动,敏感,反应快,善于交往,兴趣变化快,发言积极

粘液质:内向,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情绪不外露,注意力稳定,有毅力 抑郁质:内向,敏感,细腻,幻想、胆小、孤僻,迟缓 分别举例说明

解析林黛玉、贾宝玉、张飞等人物的气质类型

(三)讨论:为什么要研究幼儿气质? 教师小结:

(1)能够准确判断幼儿的气质(2)能够正确对待幼儿的气质。抑郁质:胆小,敏感。

胆汁质: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粘液质:迟缓、有毅力。多血质:灵活、好分神。(3)能针对幼儿气质进行培养教育

胆汁质:训练自制力(站岗),不大声训斥,抑制急燥 多血质:表扬适度,批评具体,担任班干部 粘液质:参加集体活动,提供发言机会

抑郁质:多鼓励、少批评,找个伙伴,安排具体工作,不看刺激的画面

三、讲解学前儿童气质的稳定性与变化

个性心理特征中,气质是最早出现的,整个儿童会保持相对稳定。

气质相对稳定,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型。

气质的“掩蔽”现象 气质无所谓好坏

任务三: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

一、讲解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在人的个性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集中表现。

二、婴儿期性格的萌芽

3岁左右,儿童出现了最初的性格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群性

2.独立性 3.自制力

4.活动性

三、幼儿期性格的萌芽 活泼好动 好奇好问 模仿性强

项目二已学过相关内容,这里简单复习,请学生举例说明

四、家庭对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

(一)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对个体性格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欣赏视频:挑战不可能:和和和爸爸一起完成飞镖攀岩

(一)家庭结构 解释:

1.核心家庭:指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2.主干家庭:指夫妻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3.联合家庭:指家庭中任何一代含有两对以上夫妻的家庭,如父母和两代或两代以上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是兄弟姐妹婚后不分家的家庭。4.破裂家庭:指夫妻双方因不和离婚或其中一方去世。

(二)家庭氛围 融洽的家庭氛围,孩子信心十足,有安全感,容易形成热情、诚实、友爱、善于交往的性格。

不融洽的家庭氛围,父母关系紧张,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长期担心家庭悲剧发生,心理上形成巨大压力,容易形成冷漠、孤独、执拗的性格。

(三)父母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儿女模仿的榜样。父母随便发脾气,讲不文明的话,做不道德的事,就会在儿女心里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父母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为孩子树立良好形象。

任务四: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有两个基本特征

1.分离感:即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

2.稳定的同一感:即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地持续存在的,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的特点,都能认识到自己是同一个人。

二、讲解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一)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1岁以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分开,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时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2岁)

孩子会叫妈妈,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

(三)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掌握代名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正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的产生。

三、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学前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1.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1)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2)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3)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4)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5)名字与身体联系

2.对自己动作和行为的意识

(1)动作的发展是儿童产生对自己行动的意识的前提条件。

(2)1岁左右,婴儿通过偶然性的动作,逐渐能够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3.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

(1)儿童从3岁左右开始,出现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

(2)4岁以后,开始比较清楚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活动、语言、情感和行为。

(二)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 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3.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七:作业布置 项目考核:

学前儿童气质有哪几种类型?为什么要研究学前儿童的气质?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 八:教学后记

第二篇: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十五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 第一节:个性的概述

一、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动力方面特征的表现: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

气质特征不是指一个人一时一事的偶然表现,而是许多情况下的一贯特征。

◇气质的类型及表现

1、希波格拉底的体液气质说: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生于肝的黄胆汁过多——容易激动,好发怒,不可抑制;——胆汁质;

生于心脏的血液过多——热情、活泼好动——多血质;

生于脑的粘液过多——冷静、沉稳——粘液质;

生于胃的黑胆汁过多——敏感、抑郁——抑郁质;

2、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学。

巴甫洛夫在自己长期的研究中,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神经过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

根据这三个特征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产生不同的神经活动类型,其中最典型的有四种: 强、不平衡、兴奋占优势——不可遏制型(兴奋型)

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

弱、不平衡、抑制占优势—— 弱型(抑郁型)

◇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稳定性:气质与神经系统得先天或遗传特征有关,一经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

可塑性:生活条件、社会环境和身体健康状态的强烈转变会产生气质的掩盖现象

二、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指人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1、受好坏的价值判断

2、具有相对稳定性 】

◇性格的分类

·按内外向分:

1、外向型:感情外露,不拘不节,勇于进取,适应环境快,但有时轻率。

2、内向型:深沉老练,处事谨慎,深思熟虑,交际面窄,灵活性差。

·按独立性分:

1、独立型:有主见,不易受外来因素干扰,有坚定的信念,独立判断事物,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顺从型:缺乏主见,易受他人意见左右,依赖性强,易与人相处。

·按功能分:

A型性格:为取得成绩而不断奋斗;有竞争性;不耐烦;时间紧迫感;过度的敌意和过旺的精力;对人、对已、对工作过高要求。

B型性格:按部就班,从不加班加点,将生活看成是享受而不是战斗。放松坐着与人谈话。C型性格:逆来顺受,忍气吞声。

◇性格与气质

区别:

1、先天获得还是后天形成;有无好坏之分;

2、相对独立性

联系:

1、气质使性格显示独特色彩

2、气质促使人更易形成某种性格特征3.性格掩盖和改变气质

三、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个体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它是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心理条件。

例如:唱歌——旋律感、节奏感、才能: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天才:才能的高度发展 ◇能力的种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共同具有的最基本能力(智力、运动、操作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为完成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它是在特殊的专门领域内必需的能力。

【例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体育能力和写作能力等都属于特殊能力。】

2、运动、操作能力和智力

运动、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是指操作、制作和运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劳动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体育运动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等都是操作能力

智力:指人认识事物的能力,是个体顺利完成各项活动任务最主要最基本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能力与知识、技能

◆第二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传统的气质类型

·传统的气质类型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提出的。他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巴甫洛夫发现的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传统的类型相吻合。◇根据基本生活活动模式划分

布拉泽尔顿(Brazelton,T.B.1969)的三种气质类型:一般型,活泼型,安静型。

 气质特点受到环境的影响可以弱化或被掩盖,到6~7岁时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年龄越小的儿童,气质掩盖的情况会越少

·活泼型: 是名副其实“连哭带闹”来到人世的,他等不及任何外界刺激就呼吸和哭喊。护士给他穿衣服时,他大喊大叫,脚挺直用力踢,用手推开护士。他一旦睡醒就哭,在夜深人静时常常能听到他没有停顿的啼哭声。

·安静型:孩子出生时就不那么活跃。他安安静静地躺在小床上,眼睛睁得大大的,四处环视;很少哭,动作柔和缓慢。

1.充分考虑到每个儿童的气质特点

·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在于第一,使成人自觉地正确对待儿童的气质特点。第二,针对儿童的气质特点进行培养和教育

2.要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不足之处

3.利用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胆汁质:训练自制力(站岗),不大声训斥,抑制急燥

多血质:表扬适度,批评具体,担任班干部。粘液质:参加集体活动,提供发言机会。抑郁质:多鼓励、少批评,找个伙伴,安排具体工作,不看刺激的画面。

◆第三节: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儿童性格的萌芽

·儿童的性格是在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气质差异对婴儿性格的萌芽有所影响。

·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有决定性意义。

·两岁左右,随着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了最初性格的萌芽。◇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个性的独特性和典型性是辩证统一的。

·幼儿期的典型性格也就是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幼儿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①好动②好奇、好问③好模仿④好冲动

◇学前儿童性格特征的稳定性与变化

·学前儿童的性格已经开始形成,出现了相对的稳定性。

·性格发展的稳定性与变化,主要受环境的影响。和气质特征紧密联系的性格特征,更多受遗传的影响,是比较稳定的。由此形成儿童性格与周围环境相互助循环性影响,使最初形成的性格特性不断得到加强而逐渐稳固。

◆第四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产生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意识是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区别之所在。个性的形成有赖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而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是个性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意识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的调节。它包括三种形式,即自我认识(狭义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内我调节。

◇自我认识的发展

(一)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1.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2.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3.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

4.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5.名字与身体联系。

(二)对自己行动的意识

动作的发展是儿童产生对自己行动的意识的前提条件。

(三)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

掌握“我”字是自我意识形成的主要标志。婴儿从知道自己的名字发展到知道“我”,意味着从行动中实际地成为主体,发展到意识了自己是各种行动和心理活动的主体。◇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可以包括三种形式:掌握因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性比较,即从与别人比较中对自己作出评价;自我检验,或狭义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大约从2—3岁左右开始出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和幼儿认知及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着。

(一)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二)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三)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自我调节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或监督上。自我调节包括许多方面,如起动或制止活动,动作的协调,动机的协调,活动的加强或削弱,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经,积极性的加强或减缓,行为举止的自我监督和校正等

第三篇: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教案

项目七: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言语与语言的概念及区别、言语的种类

(二)熟悉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各个阶段

(三)掌握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难点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各个阶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

六、课程主要内容 导入:解析案例P98 提问:婴幼儿的言语能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请学生作答,教师作简单小结。

任务一:了解言语与语言的基础知识

一、言语与语言的概念

(一)语言的概念

语言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通常讲的语言一般包括音、形、义、词汇、语法等要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例】妈妈叫皮皮起床:“快点起来!公鸡都叫好几遍了!”皮皮说:“公鸡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母鸡。”

(二)言语 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强调言语是过程,是心理现象。

(三)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区别

1.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

2.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联系

1.言语活动依靠语言来进行。

2.语言是在具体的言语交往情境中发展起来的。

二、言语的种类

(一)外部言语

1.口头言语——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音信息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言语。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2.书面言语——书面言语是借助于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经验的言语。

请学生举例区分

(二)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个体内心“无声的言语”,通常我们思考问题时候所运用的都是内部言语。幼儿内部言语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出声的自言自语。举例解释:【例】幼儿在搭积木时边搭边说:“这个放在下面,这个放在上面做屋顶。”

完成练习题:

【案例判断】以下两种言语分别属于什么言语?

1.一幼儿独自抱着娃娃“喂饭”,边喂边说:“快吃!快吃!不要把饭含在嘴里,要嚼嚼,再咽下去!”喂完饭,她把娃娃放在小床上,盖上被子,说:“吃完饭,要睡觉,不要乱动。你呀不要踢被子,要着凉的,生病要打针的„„” 2.在拼图过程中,儿童自言自语说:“把这个放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就应当把它放在这里„„” 请同学作答,教师讲解。

任务二: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0-3岁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一)婴儿言语的发生(0~1岁)

0-1岁是婴儿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又称为前言语阶段。

1.发音的准备

(1)简单发音阶段(1~3月)

新生儿因呼吸而发声,哭是儿童最初的发音。新生儿哭声中,特别是哭声停止的时候,可以听出ei、ou的声音。

2个月以后,婴儿不哭时也开始发音,当成人引逗时,发音现象更明显,已能发出ai,a,ei等音。发这些音不需要较多的唇舌运动,只要一张口,气流自口腔冲出,音也就发出了。这与儿童发音器官不完善有关。

这阶段的发音是一种本能行为,天生聋哑的儿童也能发出这些声音。

(2)连续音节阶段(4~8月)

这一阶段,婴儿明显变得活跃起来。当他吃饱、睡醒、感到舒适时,常常自动发音。发出的声中,不仅韵母增多,声母出现,而且连续重复同一音节,如a-ba-ba,da-da-da等,其中有些音节与词音很相似,如ba-ba(爸爸),ma-ma(妈妈)等。父母常常以为这是孩子在呼喊他们,感到非常高兴。其实,这些音还不具有符号意义。但如果成人利用这些音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就可以形成条件反射,使音具有意义。

(3)模仿发音——学话萌发阶段(9~12月)

这一阶段,儿童所发的音明显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音调也开始多样化,四声均出现了。

儿童开始能模仿成人的语音。这一进步,标志着儿童学话的萌芽。

在成人的教育下,婴儿渐渐能够把一定的语音和某个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用一定的声音表示一定的意思。此时他们能够发出的词音只有很少几个。2.语音理解的准备(1)语音知觉能力的准备

婴儿对言语刺激是非常敏感的,出生不到10天的儿童就能区分语音和其他声音,并对语音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几个月的婴儿还具有了语音范畴知觉能力:能分辨两个语音范畴之间的差别(如“b”和“p”)。

语音知觉的发展为语言理解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只有“听准音”才可能“听懂义”。

(2)语词理解的准备

八九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言语,表现为能对言语作出相应的反应。但这时,引起儿童反应的主要是语调与整个情境(如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等),而不是词的意义。如果成人同样发这种词音,但改变语调和语言情境,婴儿就不再反应。相反,语调不变而改变词汇,反应还可能发生。教师举例说明:

【例】给9个月的婴儿看“狼”和“羊”的画片。每当出示“羊”时,就用温柔的声音说“羊,羊,这是小羊”,而出示“狼”时,就用凶狠的声音说“狼,狼,这是老狼”。若干次以后,当实验者用温柔的声音说“羊呢?羊在哪里?”婴儿就会指画着羊的图片,反之亦然。这时,实验者突然改变说话的语调,用凶狠的声音说“羊呢?羊在哪里?”婴儿毫不犹豫地指向画着狼的图片。这说明了什么?

(二)婴儿言语的形成(1-3岁)

先学前期,儿童口语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1.不完整句阶段

(1)单词句阶段(1~1.5岁)①单音重叠

教师举例:【例】把汽车叫做“笛笛”,把小狗叫做“汪汪”。

②一词多义

教师举例:【例】孩子见到猫,叫“猫猫”,见到带毛的东西,如毛手套、毛领子一类的生活用品,也都叫“猫猫”。③以词代句

教师举例:【例】孩子说出“拿”这个词,有时代表他要拿奶瓶,有时代表他要拿玩具,还有时代表他要拿别的孩子手里的食物。(2)双词句(电报句)阶段(1.5~2岁)

1岁半以后,孩子说话的积极性高涨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会从不大说话变得很爱说话。说出的词大量增加,2岁时可达200多个。这一阶段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说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2.完整句阶段(2岁以后)

(1)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

这一年龄的孩子渐渐能够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开始会说一些复合句。儿童说出的句子较长,日趋完整、复杂,由各种词类构成。(2)词汇量迅速增加

到3岁时,孩子已经能掌握1000左右个词。

二、3~6岁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和口语表达能力四个方面的发展上。

(一)3~6岁学前儿童口头言语的发展 1.语音的发展

(1)幼儿发音的正确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错误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下降。

(2)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3)对韵母发音的正确率高于声母。

(4)大多数3岁以上幼儿对声母发音不感到困难,部分3岁幼儿不容易发清辅音。

(5)幼儿语音的正确率与所处社会环境有关。

(6)语音意识明显发展。2.词汇的发展

幼儿词汇的发展有如下特点:(1)词汇数量的增加。(2)词类范围的扩大。

(3)幼儿不断增加的词汇量,促使其对所掌握的每一个单词本身的含义理解也逐渐加深。3.语法结构的发展

(1)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3)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逐步严谨(4)句子的长度从短到长 4.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二)3~6岁学前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早期阅读能力

幼儿在识字前,已经具备阅读能力。只是他们的阅读材料不是文字材料而是图画材料。

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1.分析阶段 2.综合阶段 3.分析综合阶段

任务三:

促进学前儿童言语能力发展的策略

一、培养幼儿言语能力的原则 有得放矢,因材施教 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进行正确示范

二、学前儿童言语能力培养策略

(一)早期教育

在儿童语音发展的敏感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感知能力、发音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1.多看 2.多说 3.多听 4.多练

(三)发挥幼儿园在语言教育中的作用 1.教师讲解幼儿园语言领域目标

2.举例说明:幼儿园大班语言谈话活动:有趣的广告 七:作业布置 项目考核:

1.什么是言语?言语和语言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促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策略有哪些? 八:教学后记

第四篇: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项目八: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思维的概念、过程及特性

(二)熟悉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基本形式

(三)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幼儿园教育活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难点

思维的概念、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

六、课程主要内容 导入:小班孩子数苹果的时候会指着苹果一一对应地数,数数的时候会借用手指头来数。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

任务一:了解思维的基础知识

一、思维的概念

(一)讲解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讲解思维的特性

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提问巩固知识点:“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主要指思维什么特性?

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一)讲解并一一解释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

3.抽象与概括

4.具体化与系统化

(二)讲解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 概念是反应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例】如:“玩具”,它反映了皮球、娃娃等供人们玩的物品所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而不涉及他们彼此不同的具体特征。2.判断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东西的存在或指明某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例】如:“老虎是一种动物“、”蝴蝶不是鸟“等。3.推理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式。可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任务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一、学前早期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理解: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是手和眼的思维,具有直观性与行动性、初步的概括性的特点。教师解释“直观行动思维”:(1)思维在直接感知中进行

(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例】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

二、学前中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例】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2+3=5

理解: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具体形象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具体性表现为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

理解:泛灵论——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例】宝宝看着慢慢降下来的风筝就说风筝累了,要睡觉了

三、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理解: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指用抽象的概念,根据物体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感知和动作→表象→语词所代表的概念

(三)思维活动的内化

外部的、展开的→内部的、压缩的

(四)思维内容的变化

表面的、片面的→间接化、深刻化

任务三:

学前儿童思维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一、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原则 坚持创造性原则 坚持互动性原则 坚持启发性原则

二、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活动的组织

(一)思维的直观行动性与活动的组织

1.提供可以直接感知的活动材料:结合图片讲解 2.创造活动与操作的条件和机会:结合图片讲解

3.引导幼儿由表象代替动作,逐步向具体形象性过渡:结合图片讲解

(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活动的组织 1.丰富幼儿的表象

【例】新闻:4岁起爸爸带女儿环游世界 2.选择适宜的活动材料和教学方法 【例】《小蓝和小黄》绘本故事延伸: 3.尊重和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 【例】爸爸带女儿放风筝

三、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

(一)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探索:结合图片讲解

(二)通过活动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 七:作业布置 项目考核:

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是什么? 八:教学后记

第五篇:第11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11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二、名词解释

l.个性: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

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2.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

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

3.需要: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

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

4.动机: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

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兴趣有三个特点;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

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

7.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8.能力: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能力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9.智力分化论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起先是一般化的智力,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些智力因素群。这种理论认为,将智力分成一般智力(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特殊智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必需的)的分法比较适合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

10.智力复合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巳经是复合的、多

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

11.智力内容变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同一智力因素本身随着年龄增

长而发生变化。同是智力的一般因素,在婴儿期,其内容是感知动作性质的,以后则是认知性质的。

三、简答题

l.个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个性具独特性,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2)个性具整体性,是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3)个性具稳定性,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4)个性具社会性,是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统一。

2.说明个性的结构特点。

答:(l)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主要包括个性的调控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今方面;(2)个性的调控系统包括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前者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后者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3)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答;一般把3-6岁作为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标志有四方面:(l)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2)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3)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4)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4.学前儿童活动动机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答:(l)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的主从关系;(2)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5.说明动机和需要的关系。

答: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如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6.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是什么?

答:在儿童性格差异日益明显的同时,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l)活泼好动;(2)喜欢交往;(3)好奇好问;(4)模仿性强;(5)好冲动。

7.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l)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2)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3)模仿能力发展迅速,是幼儿学习的基础;(4)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5)特殊能力有所表现;(6)创造能力萌芽。

四、论述题

l..学前儿童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答:(一)儿童的气质是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儿童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二)儿童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个性发展。因此,父母和 教师要避免儿童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养方式的影响。(三)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反复制人习惯内粗暴;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 情开朗的习惯能够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对粘液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防止疑虑和孤独。

2.试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表现为:(l)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15个月已经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于是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名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4)自我意识各方面发展(3岁后),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了简单的,对自已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有个基本的规律,即3-4岁期间,儿童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期间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

3.试述学前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答:学前期儿童的一些个性特点对他们后来的发展有很直接的影响,成为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学龄前期儿童个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日后的发展。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特点,都可以在我们小的时候找到根源。这也提醒教育者,要注意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前期儿童个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及能力的发展各方面。

五.案例分析

儿童在2、3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感知或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作用:记忆有助于学前儿童知觉、想像、思维和言语的发展,对儿童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发展趋势:儿童出生后即已产生记忆,到入学前记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趋势是:记忆保持的时间在延长;记忆提取方式在发展;-记忆的容量在增加;记忆的内容不断扩大,这种趋势是随着年龄增长由低到高逐步递进的过程。

特点:学前儿童记忆在不同年龄阶段上的变化比较明显: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主要是短时记忆,是一种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时期,3个月的婴儿的长时记忆能保持4个星期。3~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5~6月婴儿已有.48小时的记忆。6—12个月的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地延长,对社会性刺激和杜会性交往的记忆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所以,婴儿的“认生”越来越明显。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使 l—3岁儿童的记忆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如符号表征能力的产生、记忆潜伏期的延长、出现初步的回忆能力和延迟模仿等等。

3~6岁儿童的记忆水平有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是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继续发展;而且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另一方面是记忆的意识性和理解性明显地提高;.表现为有意记忆、意义记忆、语词记忆和记忆方法继续发展。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作用:记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保持和遗忘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记忆过程就是保持与遗忘作斗争的结果。教师要正视幼儿记忆保持的特点和遗忘规律,特别是要研究和运用记忆恢复规律,通过各种手段排除影响''保持"的因素,减少遗忘,提高幼儿的记忆水平,使他们掌握更科学的记忆方法。

下载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研究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研究 ——小班幼儿的个性发展与培养 淮安市实天津路小学幼儿园张佳佳 摘要:个性,广义上说,就是一个人意识的倾向和各种稳定的心理从而具有独特的心理......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学前心理学教案 专题五 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探讨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的规律;应用学前儿童个性心理......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上课时间:7月24日上午(四课时) 上课内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第一章:音乐与儿童音乐 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 【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起源的四种学说及音乐的......

    学前儿童游戏教案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游戏导论 第一节 游戏的本质 一、“游戏”的词义 二、游戏的本质学说 三、游戏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特征 一、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 二、幼儿......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和平电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识记 : (1)美术的概念和种类。 (2)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3)绘画的年龄特点以及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理解: (1)幼儿各年......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一、艺术于美术 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1从精神层面;2活动过程层面;3活动结果 。 艺术活动:是大......

    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案

    中班英语活动——Action Adventure 活动名称:Action Adventure 活动目标:1、能听清楚老师的英语发音 2、能大方清晰的说出老师所教的几个关于动作的单词 3、喜欢玩英语游戏,能......

    学前儿童艺术教案

    活动领域:艺术——音乐 活动班级:幼儿园小班 活动名称:《小鸡小鸡在哪里》 活动目标:1、通过对唱游戏活动,感受歌曲的对答情趣与亲情。 2、在游戏活动中展开想象创编歌曲,学会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