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职称评定考试题(教育学)
2009年教师职称评定考试题(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2009年教师职称评定考试题(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9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
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刑·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y:f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异往的原则:
自然、适度。
2009年教师职称评定考试题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
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一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 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 行体系。
(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 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F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问答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 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
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18.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
(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 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②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
(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23.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
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
24.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特征: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
(2)社会特征: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再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言其行为,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
(3)心理特征: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方向。
25.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②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弱化了;
③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
②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
③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勇于认错,学会批评。
四、历年
一、判断题:
()
1、目前正在进行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六课程改革。
()
2、我国新课程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现四级课程管理。
()
3、“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
()
4、学生自主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
()
5、我国新“课程标准”在课程价值取向上注重的是精英教育。
()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级形式。
()
7、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与活动方式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叫迁移。
()
8、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提示心理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
9、研究性学习是优秀学生从事的科技类活动课程。
二、选择题:
1、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为重点().
(1)创造能力
(2)创新精神
(3)道德素质
(4)实践能力
A.(1)(2)
B.(2)(4)
C.(1)(3)
D.(3)(4)
2、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
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国——教育家提倡并恪守的信条。()
A.叶圣陶
B.徐特立
C.鲁迅 D.陶行知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生理与安全需要B.社交与尊重需要C.求知与审美需要D.
自我实现需要
5、学生解答问题时,能做到“一题多解”,说明
能力较强。()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09年中小学教师应聘、调动考试教育教学理论试卷
一、不定项选择题(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号前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70分)
(A)
1、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的知识和智力与教学效果表现为的关系。
A、低相关
B、高相关
C、中等程度相关 D、没有相关
E、反比例
(C)
2、学生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这是注意的
A、分散
B、转移
C、分配
D、范围
E、分心
(C)
3、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这是利用知觉的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E、对比性
(C E)
4、“一题多解”属于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敛思维
E、求异思维
(E)
5、能力发展和知识、技能掌握的关系是
A、同步发展
B、能力发展快
C、能力发展慢 D、能力与知识技能无关
E、以上都错
(ABC)
6、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划分为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隐性知识
E、显性知识
(A)
7、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E、经济和教育没有必然的关系
(ABC)
8、我国的课程一般通过
体现。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
E、直观教具
(C D)
9、新课改强调
A、“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B、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
C、师生共成长
D、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E、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CDE)
10、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
B、谈话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E、实习作业法
(BCD)
11、新课程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
A、接受学习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探究学习
E、机械学习
ABCDE)
12、教学组织形式有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现场教学
E、课堂教学
(ABCDE)
13、教学评价一般应遵循
原则
A、客观性
B、全面性
C、指导性
D、科学性
E、激励性
(ABCD)
14、课外作业的形式主要有
A、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B、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
C、各种书面作业
D、各种实际作业
E、各种体育活动
(ABCDE)
15、“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说明学生
A、生理和心理都不太成熟
B、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C、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D、学生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E、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
(ABCDE)
16、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坚持
A、爱与严格要求结合B、爱与尊重、信任结合
C、全面关怀学生
D、关爱全体学生
E、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ABC)
17、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A、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B、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C、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D、因材施教E、教师的“教育机智”
(ABC)
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的“三个要向”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D、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
E、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
(A)
19、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六艺”是指
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语、数、外、生、地、史
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师说》、《论衡》
E、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
(ACE)20、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是指
A、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
B、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
D、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E、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CD)
2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理论即
A、强化理论
B、刺激一一反应理论
C、潜意识
D、人格三分法
E、社会学习理论
(AD)
22、注意具有
等特性。
A、指向性
B、稳定性.C、紧张性
D、集中性
E、持久性
(ABCD)
23、衡量记忆力好坏的标准有: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
E、深刻性
(ABCD)
24、思维过程可概括为
等过程。
A、分析与综合B、比较与分类
C、具体化与系统化
D、抽象与概括
E、判断与推理
(BDE)
25、下列对气质的看法,正确的是
A、多血质最好
B、气质无好坏
C、气质影响人的工作成就
D、气质主要是遗传的结果
E、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
(CDE)
26、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应从三个维度去考虑。A、言语
B、技能
C、操作
D、内容
E、产物
(ABC)
27、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差异。
A、类型
B、发展水平
C、表现早晚
D、操作技能
E、创新能力
(D)
28、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种现象叫做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效应
D、晕轮效应
E、成见效应
(E)
29、长时记忆主要以
编码为主。
A、物理特征
B、形象特征
C、听觉
D、视觉
E、意义
(ABCD)30、心理学研究认为,遗忘的原因可能是
A、记忆痕迹的消退
B、受到其它刺激的干扰
C、受到压抑
D、提取的线索不明显
E、“先快后慢”
(ADE)
31、心理学认为,无论何种问题都具有三个特点,即
A、问题的初始状态
B、问题的提出
C、问题的假设
D、问题的目标状态
E、从原始状态到目标状态转换的一系列认知和操作
(E)
22、知识与智力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A、知识越丰富智力水平越高
B、知识越丰富智力水平越低
C、知识与智力无相关
D、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前提
E、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BCDE)
33、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
等范畴
A、各科内容学
B、研究性学习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E、信息技术教育
(C)
3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D、已经发展的原有能力
E、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C)
35、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知识(广义的)和技能的关系是:
A、知识与技能是同质的概念
B、技能是能力的表现,而知识不是
C、技能可以用知识来解释
D、知识可以用技能来解释
E、知识和技能是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简答题(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本题10分)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请你描述一下教师的新角色。
答案要点:教师的角色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只要言之有理,表述的方式或用语可以不同)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4.教师是研究者
5.教师是专业工作者
三、分析题(注意:①请你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所掌握的理论对所列的现象进行分析;②请根据自己的类别选做相应的题目。本题20分)
●小学老师必答题
“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像力,又是多么富有艺术性。可居然被判为零分。“树上有五只鸟,被人用枪打死了一只之后,树上还剩下几只鸟?”一个孩子回答:“还有三只。”老师愕然:“怎么可能?”孩子解释:“爸爸被打死了,妈妈吓跑了,剩下三个孩子不会飞。”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回答,又是一个极现实的回答。可是,老师也断然认为不对。
请你分析:①为什么会经常出现类似上述的情况?
②老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小学老师必答题答案要点:
①传统教学中老师只能考虑标准答案,缺乏自主性。这是传统考试制度的不良影响;传统课程只重科学,远离生活;只重知识、技能,轻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评价只重视理性知识的价值,忽视儿童自身的经验:
②新课程评价应该是发展性评价。
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应该是“泵”,而不是“筛子”;
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
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
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评价要带有激励性,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
●初中老师必答题
这是某中学初二年级的上课情景:在教室的前面,有一台录像机,正播放着发生在一个晚上的酒后驾车事件。每个学生的桌子上放着一本小册子。小册子里有关于这次事件的报告和一个写了他们姓名的“检查员”卡片。张老帅称同学们为市律帅办公室调查员,要求他们负责调查这起酒后驾车事件。学生们有5天的时间去复查已有的证据,并作进一步调查,然后他们必须给市律师办公室提出一份起诉书,并把他们的结论通知给新闻界。
请问:①这是一种什么学习方式?②这种学习方式有什么好处?③应怎样组织学生进行这种学习?
●初中老师必答题答案要点:
①这是“探究学习”。
②探究学习的好处主要表现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注意
首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意愿,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
其次,探究学习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阶段,面对问题:确定探究的主题,提出假设;第二阶段,询问与调查:搜集信息,进行论证;第三阶段,建立解决方案:通过多种形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第四阶段,总结汇报:回顾、讨论、总结、扩展、激励等。
●高中老师必答题
下面是C博士与Y老师在一次评课时对话的片断:“总的来说,Y 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堂好课,假如黑板上的5个粉笔字不写的话,这堂课更好„„”还没等我的话说完,Y老师就接着说:“C博士,你的意思是说我的粉笔字太差了!?我自己知道,所以后来我就用胶片投影了。”
我说:“那你为什么还要写这5个字呢?”她说:“你们评课标准不是有一条‘板书’吗?”我一听愕然了,„
请问:①C博士为什么愕然? ②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应怎样充分发挥自主价值?
●高中老师必答题答案要点:
①Y老师按评课标准上课,而不是根据教学目标考虑教学策略。
应该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而不是学生为老师完成上级规定的教学任务服务。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设计自己的教学目标、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手段等。
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无法真正体现自己的专业智慧,怎能不让人愕然、困惑?
C博士的愕然是对传统课程、教学的不满,是对传统评价制度的困惑,也是对教学现状的担忧„„②首先,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才能发挥自主价值。其次,教师要注重反思与探究。第三,教师要善于掌握自身的专业发展命运。注重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使教师职业成为不是可以随便替代的职业。
09年各类教师理论考试教学案例1
案例一“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是一种转化学习困难生效果比较好的教学策略。
(1)请你分析这种教学策略的四个要素是分别针对学习困难生的哪些特点的?(例如:“低起点”——以适应他们相对低水平的认知基础)
(2)这种策略的内在机制是什么?
(1)低起点——以适应他们相对低水平的认知基础
小步子——知识空白点多,学习效率不高
多活动——上课注意集中时间短,好动
快反馈——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不稳定
(2)内在机制:获得成就感,提高自信心
案例二 美国密歇根州大学一个课题组曾经多次分组让学生分别做很多奥赛题,甲组学生做对一题马上奖励一样东西,乙组的老师是这样说,如果大家都能够坚持把这些做完,你就是最有智慧的学生。一个小时以后,老师宣布休息,甲组所有的学生全部走出去了,而乙组绝大多数学生出去马上回来继续做题。经过多年的实验,结果乙组的学生成就最大。请问:
以上研究能得出什么结论?
该结论对教育工作有什么启示?
结论:奖励(物质的)与激励(精神的)的效果是不同的,尤其在长时效果上,激励的语言更能保持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启示:(略)
案例三 在一次单元考试时,王老师发现张平同学正一边晃动桌椅,一边用手够着前排的同学。为了制止他的违规行为,王老师大声呵道:“这是考试,不要太随便,”谁知张平竟毫不在乎地说:“我愿意,你管得着吗?”听到这话王老师顿时火冒三仗,考虑到全班同学正在考试,就耐着性子没有理睬他。谁知张平变本加厉,竟一把抢过前排同学的试卷抄起来。这回王老师不能不管了,他快步走到张平同学面前要呀交出试卷,没想到张平不但不交,反而把试卷揉成一团踩到了脚下。这时王老师再也压不住火了,他一把将张平从座位上拽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很狠地训斥了一顿。这下可激怒了张平同学,他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拎着书包愤然而去。
1、在师生冲突中,是谁影响着冲突的发展方向?
2、如何才能避免师生冲突的升级?
3、为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提高自己的修养?
答:
1、是老师。
2、教师要控制自己,不能对这类学生存有偏见
3、加强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学生观,学会控制自己的的情绪和行为,提高教育智慧等。
案例四 一项研究表明,在当前的中小学课堂上,学生的言语交流行为主要以回答问题为主,占到93.8%,另外几种是,提问占2.7%,表示异议的占1.7%,其它类占1.8%。请问:
1、用以上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怎样的?
2、要促使学生达到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措施?
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太理想,表现为情绪不高涨,思维不活跃,主动参与不够,进取心不强,大都是按步就班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占93.8%),学习的主动参与率低(提问题仅占2.7%),独立性更差(表示异议的仅占1.7%)。
关键措施是创设自由、民主、宽松的课堂教育氛围。具体而言,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头脑、心理,让学生对学习具有一定选择权,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愿想、愿说。
案例五 一位同学回忆说:“ 四年级的一天,我和我的朋友躲进洗手间,把灯关掉,看夜光橡皮球,被王老师逮个正着。于是她罚我抄写几页词典。”请问:王老师这样做可能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会让学生把使用词典与惩罚联系起来,以后就不愿使用词典。大量抄写容易导致学生厌恶写字。
案例六 教学手记两则
1、今天的课我想复习一下学过的拼音,然后再听写一下。我说:现在大家当小老师给翁老师听写好吗?学生的积极性一下来了,纷纷举手想当小老师,而且还变着法儿给我出难题。他们说一个,我在黑板上写一个,我趁机把听写的方法透露给学生,如:学生说yǚr;A
yǖ,我边写边说:yǚ是整体认读,我得先写出yu,再听是第几声写上声调帽子。我还故意把一些学生 易错的音节写错,如把dǎ qì写成bǎ pì,大家一拼哈哈大笑。“小老师们”可仔细了,把我的错误一一给揪出来。
只是换了一种角色,学生的积极性来了,这节课的复习效果特好。
2、这是一节语文课《蚂蚁和蝈蝈》。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投入地读,积极地想,体会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在教学的最后一个五一节,孩子们一部分扮成小蚂蚁,一部分扮成蝈蝈,随着老师的朗读,表演冬天里的蚂蚁和蝈蝈有什么不同。老师的课文朗读完了,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有几个演蝈蝈的小朋友,竟然躺在地上不肯起来。课后,老师回到办公室,一们学生走到她跟前说:“老师,这个戏还没演完呢!”“演完了,你是一个出色的小演员!”老师刮了刮他的小鼻子。“没有,我最后演小蝈蝈晕倒在地上,是希望小蚂蚁来帮助我。可是你却叫我爬起来。”他涨红了脸。下午,孩子的妈妈告诉老师,他回家后很难过,因为他演的小蝈蝈又冷又饿都晕倒了,可没人来帮助他。
家长、学生的话引起了老师的反思:孩子躺在地上久久不起,是盼望老师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呵护心中的一种美好情感,这是多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可是老师却视而未见,这说明老师心里还少了一些东西——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1、“手记1”体现了哪些教育新理念?
2、“手记2”中老师还缺哪些新理念?
1)师生平等,以生为本,课堂应成为儿童的乐园
2)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为学服务,不是学为教服务,老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着眼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的有机整合与和谐发展。09年各类教师理论考试教学案例2 案例
1、新来的赵兰老师刚跨进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戴眼镜、留双辫的人头像,上面写着“赵兰遗像”四个大字。赵老师面带笑容对黑板上的画像欣赏了一下,转脸扫视全班,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比较端正。可是多写了一个字。谁能说出来多了个什么字?”此时,全班除王小虎低头外,都注视着黑板。王小虎邻座刘俊用胳膊捅了小虎两下。
“刘俊,你能说出来吗?”赵老师看了一下座次表,点名提问。
“多„„多了一个‘遗’字”。
刘俊站起来结巴了一下,大声回答。
“为什么呢?”赵老师微笑地点头赞许,几乎全班同学都凝视着赵老师,只有王小虎仍然低着头。
赵兰调转身擦黑板,接着写了两道昨天学过的题目,点名板演,其中有王小虎。王小虎面红耳赤,神情紧张,站在黑板前面只字未写。赵老师轻声地对他说:“下去,好好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下课前,赵老师说:“开学好几天了,班里的黑板报还是空空的,我建议学习委员刘俊和王小虎两个同学利用课余活动时间负责编起来。我特别希望王小虎能发挥自己在美术方面的特长,并且一定要首先把基础学科学好。”
第二天,赵老师走进教室,看见班级黑板报已经图文并茂地呈现在眼前。王小虎走到赵老师面前,递给她一张纸,一鞠躬,下去了。赵老师一看,纸上开头三个大字“检讨书”。随即将纸叠好,笑着说:“王小虎是个好同学,知错就改,有决心,有行动,我们相信他会有更大的进步。”
在评析赵兰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艺术的基础上,谈谈对你自己的启发。
“面带笑容”(宽容)
“可是多写了一个字”(机智幽默地化解难堪),“欣赏画像”(赏识学生、即使是对犯过错的学生也看到其优秀的一面)
“王小虎是一个好同学„„”(学生已认识到错误时,及时鼓励)
点王小虎板演时,是同时叫几个同学一起板演,以减轻他的心理压力,同时又能达到惩诫的目的(促其好好学习)
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不轻意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即使教师本人受到学生的恶意挑战,学生必竟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人,犯错误是难免的,宽容有时比惩罚更有力量。
学生犯过错的时候,往往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时候,善于抓住机会坚持正面教育,这是很高超的教育艺术(如赵兰老师机智地把“坏事”变成“好事”,发挥王小虎绘画特长,为班级出黑板报)。
教师自身的高尚人格对学生是一种最有效的重陶(赵兰教师对学生充满关爱的教育过 程,让全班同学都真切地感受到了。)
案例
2、希望的“台阶”
北大附中副校长程翔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篇题为《一块手帕》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便当作范文在班上进行评讲。
“这篇文章是抄来的!”程老师刚读完这篇作文,一个学生举起手大声地说。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哗然,大家议论纷纷,目光齐刷刷地扫向那个抄袭的同学,她满脸绯红地低下了头。
面对这突然的变故,程老师停顿了一下,转过话头问大家:“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
“好是好,可是„„”
“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
“太好了。”
“那就请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请发言的同学到讲台上来说。”
结果,有8位同学发言,大家高度评价了这篇文章。程老师接着说:“同学们,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得不多,可能同学们读得也不多,以后多给同学们推荐一些优秀的文章,在班上宣读,你们以为如何?”
“太好了。”
“那么,对今天第一个给我们推荐优秀文章的同学大家说应该怎么办?”
“谢谢!”
“非常感谢!”
此时,同学们对老师的用意已心领神会。
“从今天开始,每周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全班同学轮流推荐。可以拿原文来读,也可写到自己的作文本上,不过别忘记注明作者和出处。”同学们会心地笑了,那个抄袭作文的同学也舒心地笑了。
在评析程翔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艺术的基础上,谈谈对你自己的启发。
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不轻意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而是机智地把坏事变成好事,把“抄袭”引向“推荐”,给了那个同学希望的“台阶”,让她体面地“下台”。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且善于抓住机会循循善诱,坚持正面教育,这是很高超的教育艺术。
同时,教师这种对学生充满爱的教育过程,让全班同学都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师自身的高尚人格对学生更是一种最有效的熏陶。
案例
3、以下是一位老师在论文中举的一个案例:
男生蓝冬,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演讲、表演、写作却很优秀。若只讲学习成绩,他不会引起老师的重视,但对班主任而言,却是不可多得的好帮手,他把团队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为班级获得县级“红旗团支部”的荣誉称号,还当选为县团代表,并在县团代会的晚会上表演才艺,获得热烈掌声。临近高中毕业,蓝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放弃了高考,到了一家人本公司。不到一年时间,个子矮小的他就当了公司一个部门的主管。请问:
1.这位老师对一个概念的理解有偏差,是哪个概念?偏差在哪?
2.这个案例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什么启示?
1.学习成绩。仅理解为学科知识书面考试成绩,而没有把演讲、表演等技能组织、领导等能力包括在学习成绩之内。
2.可从学生观、人才观、评价观等方面来谈如:小为算不算优秀学生?虽然连考大学也放弃了,但他仍然是一位优秀学生。不能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能只看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因个性特点而异,成材不只是考上大学一条路等。
案例
3、上初中时,王老师教我们社会课。上课时,我总是捣蛋,搞恶作剧,被“誉”为班级小丑。新学期伊始,我暗下决心,新老师教我,我一定会改头换面,好好表现。我兴奋地期待着第一节课的来临,不料陈老师一进班就问:“某某在哪里?”我举起手,她上下打量了我一番,带着一种似乎看透我的语气说:“我听说了你的一切情况,你坐下。”她边说边不屑地用手挥了挥。就在那一刻,我数天来的美好心愿顷刻间化为乌有。我清楚地知道:完了,这就是我所谓的新的开始。请简述本案例给你的启示。
老师对学生持有负面期望或不必要的偏见,会严重挫伤试图改变自己的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在任何时候都要给学生机会,特别是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信任、关注、赞扬和鼓励。
案例
4、课间,初一
(三)班两位同学发生口角。上课铃响了,王老师劝他俩进教室,一个学生很快进去了,另一个学生因吃了亏,不愿进教室。王老师知道这位同学脾气有些犟,且有些吃亏,硬拖他进教室反而会闹僵,于是他亲切地对他说:“你看我双手拿着这么多东西,你能帮我把小黑板拿进教室吗?”这位同学看了看老师,就接过小黑板走进教室,他把小黑板放在讲台旁,迟疑着还不愿回座位上去。王老师马上对大家说:“刚才两位同学吵了架,但是有一位同学顾全大局,为了让大家上好课,还帮助老师把小黑板拿进来,我相信他一定能上好课,有问题课后解决。”这位同学听老师这么一说,就回到了自己座 位上去,比较安心地上课。请简要分析王老师的教育艺术。
放下架子,平等对待学生,以拉近师生心理距离(请学生帮忙拿小黑板)
爱护、尊重学生,以情感人(亲切地说)
注意平时了解学生,善于观察,注意调查,因材施教(该生脾气犟,且有些吃亏,不能硬拖)
灵活机智,应变能力强(设计拿黑板,引生进教室;学生迟疑不肯回座位时,马上当众表扬——巧用表扬)
案例
5、学完《称象》一课,老师布置完课堂练习,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可以提吗?”老师说:“可以。”这位男生站起来说:“书上写,曹冲才7岁,对怎样称出大象有多重,那些大臣都没办法,曹冲却想出来了,他真那么聪明吗?我有点不信。”
老师笑了,说:“噢,可那是书上写的,你应该相信。”
这位男生:“我„„我还是不大信。那些大臣,能连一个小孩都不如吗?他们真得那么笨吗?”
老师说:“书上写的就指称象这件事,懂了吗?”
这位男生:“老师,我还不大懂。大臣这么笨,曹冲的爸爸让他们当大臣,说明他爸爸也挺笨,怎么能生这么聪明的儿子呢?”
老师听了,有点沉不住气了,说:“学习这课书,你就记住曹冲非常聪明就可以了,你提的这些问题,不是这篇课文要学的!这回你明白了吗?坐下,写作业吧。”
这位男生只好坐下了,可他根本无心去写作业,拿起笔在那幅称象的插图上狠狠地画了一个大圆圈,合上书,眼睛望着窗外出神„„
请分析以上教学片段中老师的教学行为及其后果。
(1)用“书上写的”回敬学生质疑。“唯书”。
(2)用“不是这篇课文要学的”警告学生不要想到教材之外,死抠教材。
(3)用命令学生“坐下”结束学生质疑,宣判质疑不受欢迎。
学生的质疑表明学生具有可贵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表明学生可贵的独立思考品质,这些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但这位老师却没有正确对待学生的质疑,不仅没有肯定、鼓励学生的质疑问难的精神,不仅没有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反而是挫伤、束缚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同时,学生的质疑常常是课堂中一种有效教育资源,老师应该加以充分利用。但这位老师的行为却丧失了一次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契机。这是一种典型的用教材教、用教案教的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行为。
09年各类教师理论考试教学案例3 案例、这是《威尼斯的小艇》(浙教版)的一个教学片断。当时教师正在指导学生背诵,一学生突然发问。
生:老师,我觉得把“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这句话改为“行动轻快灵活,仿佛一条水蛇”更好。
师:为什么?
生:这样好读,上口,而且小艇是在水上航行的,水蛇更恰当一些。
师:你们觉得怎样?(反问其他同学)
(学生小声议论,有几个想举手,但终未能举起)
师:我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同一句话可以有多种表达方法,这位同学的修改很有意义。
生:(纷纷举手,有个别忍不住鼓掌)对,我也觉得有道理,只是不敢说。
师:这位同学敢于向权威挑战,提出自己的想法,其实你们也可以学着他的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敢不敢试一试?
生:齐(敢)!
几分钟后,一份份《威尼斯的小艇》修改稿出来了。虽然改得不一定都好,但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是极为可贵的。如:
原句: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改后: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蔚蓝天幕中的新月。
问:该教例反映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什么现象?你能从该教师身上借鉴到什么?(不需要从语文学科角度分析)
如何处理生成性的课程资源。
(1)、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机会;
(2)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借以创设师生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在学生中树立敢于向教材质疑、向权 威挑战的榜样。
(3)、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或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是一种珍贵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有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并能判别这种资源的可利用程度以及娴熟地加以利用。
(4)要将个别学生的亮点转化为全体学生的学习资源,不要仅仅停留在对个别学生的鼓励肯定上,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
案例、三年级开设了科学课,我作为科学老师认识了小为。第一次上课,我就发现小为是个“另类”。课堂上,其他同学的眼睛都齐刷刷地看着我,而他却斜靠在椅子上,手插在裤兜里,眼光迷离,不知在想什么,和其他同学形成鲜明的对比。我走过去问他:小为,你怎么这么坐着?他旁边的女生赶忙小声告诉我:“我们班主任说他的脊柱都弯了。”在我的提醒下,小为象征性地往上蹭了蹭,坐姿并没有多大改观。因为不太了解他的情况,又怕耽误进度,我就开始讲课了。第一次上科学课,我开始了内容导入,目的是唤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同时,我给同学们布置了准备自己成长记录袋的任务„„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可是小为却和他后方的男孩说起话来,我提醒了他俩。那个男孩立刻坐好了。我赶紧表扬了他。没想到小为却毫无顾忌地大喊一声:“老师,他在装相!”一个孩子,怎么心态这么复杂、这么目中无人。我不禁皱起了眉头„„请问:
1.从案例看,小为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这是否可以认为小为学习态度是不好的?
2.这节课,小为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的这种印象 合理吗?为什么?
3.结合案例试分析小为可能是个怎样的学生?
1.不能认为小为的学习态度就是不好的,上课不认真听讲就是学习态度不好是一种误解。
2.初次接触一个学生就对他下结论,这是很危险的。需天天、时时关注,逐步深入,才能了解学生.3.不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同学不尊重,课堂学习行为习惯不好等,但也许很聪明,课都听懂了,并很有自己的想法,迫不及待要跟同学交流(与后方的男孩说话。老师并没去了解他们说什么);也许是个非常实事求是的学生(才会说“他在装相”)
------------------
案例、以下是课堂中的两个镜头
镜头一:王老师正在讲解两栖动物特点,并出示了一只活的乌龟。学生们看见乌龟,个个都伸长脖子朝讲台上看,但他们都很守纪律地端坐在座位上,并继续听老师讲解。这时,有一位男同学慢慢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乌龟,同时伸出双手模仿着乌龟的四肢做划水的动作„„同学们看见了,发出了一片嘻笑声„„
镜头二:刚刚学过溶解度计算,陈老师接下来安排了两道练习题,进行巩固。陈老师发现几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还没动手做,于是他想惩诫一下他们。他点了其中一个叫王华的同学到黑板上做。王华成绩不太好,生性又怕羞。他慢慢来到黑板前,想了半天,也做不了,他低下头„„直到同学们都完成了那两道题,老师才叫他回座位上去。
请问:
1、对“镜头一”中这位男同学的行为,你如何评价?
2、试分析“镜头二”中王华同学当时的心理状态?
3、“镜头二”中的陈老师能否达到惩诫的目的?作简要分析。
1、不能只看行为违反了课堂常规就轻意否定、批评、指责这种行为。从心理上分析,这位学生之所以表现出这种举动,是由于他观察事物很专注、很投入(对这一问题的学习主动参与性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反常行为。对这种学习品质应该予以肯定.2、单独叫他一人上去板演,做不出,又不及时让他回去,多数情况下会产生羞辱和怨恨。觉得自己的愚蠢都暴露在同学面前,但不一定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怨恨老师把自己叫到台上来。
3、有些情况下,这种惩诫方式会改变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行为,但对一些害羞、敏感的学生,会起反作用,导致失败感增强,自信心降低,愈加害怕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同时也会对教师产生对抗情绪。
16、学生W曾经是班级里比较落后的学生,常与同学发生吵闹和争斗,纪律也较差。有一段时间他发生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为了了解他的内心想法,教师(L)找他谈了两次。下面是访谈节录。
L:你现在做起来觉得哪些有困难?
W:(很快地反应)不和同学吵架。因为我有时候也有些克制不住。
W:现在我们4人小组都是很好的同学,他们都来帮我,我觉得很开心。我觉得我在他们帮助下有进步了。/
L:小组同学平时跟你友好吗?
W;友好的。有一次我们家没人,韩XX(注:同桌)就叫我到他家做作业。有次,我不小心踩他一脚,我说对不起,韩XX说没关系。
L:你觉得他这个人怎么样?
W:很好。
L:好在哪里?
W:愿意帮助人。
L:把你分过去和他们一组,你高兴吗?
W:高兴,因为沈XX是我们班里最好的一个同学。(注:沈XX是现在小组里的一名成员。)
L:你现在喜欢在小朋友面前表现出什么样子来?"
W:就是我最好的样子。
L:什么是最好的样子?
W:就是让大家高兴的样子。比如说上课守纪律。
问:从以上谈话中,你能分析出学生W进步的关键原因是什么?从该生身上反映出,后进生有一个较普遍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同伴关系的转变是学生W进步的关键。
(1)他感受到了小组同学的友谊,(2)小组里有一名出色的学生,他为能够与出色同学结伴而高兴。
(后进生在感受到被同伴群体接纳,并且与群体之中的成员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时,这种关系对其中的个体具有向上的推动力量。)
希望与出色同伴结伴,并被同伴接纳。
好的同伴关系也是一种教育力量,要注意改善后进生的同伴关系并发挥好这种关系的教育作用。
------------------
案例、以下是“认识保护生物圈的意义”学生系列探究活动的活动内容:(1)利用普通的纸板、凡士林等制作“空气尘埃测定板”,探究什么地点尘埃污染严重?(2)利用普通花盆、沙子、土壤及生活垃圾设计实验,探究哪些垃圾可能被自然降解,哪些垃圾不能被自然降解?(3)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和称量每天垃圾的重量,计算每人每周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估算一个城市或一个乡镇每周生活垃圾的总量。(4)让学生设计问卷,调查每个家庭对生活垃圾中可再生利用的垃圾处理方式,写出调查报告。
请你对学生在以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给予评价。要求结合具体的活动内容列出评价要点。(例如:“能否实事求是地分析调查活动的数据”)
能否实事求是地分析调查活动的数据?
能否积极主动地完成收集一周垃圾的任务?
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是否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社区垃圾污染环境问题的忧虑?
能否在调查报告中积极提出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
案例、教学片段1:小学二年级数学课老师问:20克是多重呢?学生回答:不知道。老师说:相当于20个硬币。(此前老师刚刚让学生称过一个硬币的质量大约是1克)
教学片段2:初中科学课望着银幕上印度尼西亚巴东镇的民居,学生怎么也猜不出,它的屋顶为什么是尖斗状的。老师提示道:这个地方的年降雨量达到2000毫米。学生异口同声:为了排水!
请你对以上两个教学片断中教师的“教”予以评析。
学生的知识是老师直接“给”的,没有经过真正的“引导”,并由此让学生思考、体验以至建构。搜集信息、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以及对这一过程的程序性知识的指导。学生答对(猜对)答案(教师预设的标准答案)就心满意足了。
09年各类教师理论考试教学案例4 案例、我成功地考入重点高中,成为一名新生。我想将来成为一名作家,认为自己能实现理想。初中时,老师不断鼓励我,所以我很有信心。我交给王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名字)我写的第一篇作文,等待着他的表扬。作文发放下来,我迫不急待地翻到最后一页,期待着老师的高度评价。红笔只简单地写着:“是你自己写的吗?”
请问:以上案例对你有何启示?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掌握客观、公正的原则,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不信任,甚至藐视学生,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堵塞学生的思维,破灭学生的理想。同时,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对老师会产生情感距离,会造成对该老师所任教学科的学习障碍。
案例、那是在初三毕业班的时候,因为是重点班,老师并不教我们如何理解、分析及解题。每隔一节课,老师就发给我们一张试卷,让我们带回家做,第二天再交给她。在这个班上,我和小惠学习很吃力,做测验总有困难,成绩也不好。老师每隔一天就会反馈测试情况,并会这样说:“小惠,这回你不是考得最差”或者“小惠,有人考得比你还差”。不仅我和小惠听到这些,全班同学都明白她说话的意思„„最后半个学期我转到了另一所学校,并考上了重点高中,小惠还留在原来的班级,她上了职高。请问:
该老师有哪些不当的教学行为?
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
对重点班学生期望过高,没有履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基本职责,导致部分学习遇到困难的学生得不到及时帮助,学业跟不上;
教法不当,采用题海战术、频繁测试,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焦虑过度,厌倦学习;
评价方式不当,当着全班学生面,讽刺、挖苦考得不好的学生易导致学生导憎恨老师和学校生活,并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如小惠)
案例、教学片段一:
师: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可是牧童大喊画错了,为什么呢?
学生拿起课本朗读第五段。
师(穿插点评):希望同学们自己读,能够给老师带来满意的答案。
学生基本读完这段。
师:谁来读给我听听?
一学生举手。.师:哦,你来读给我听!
教学片段二:
师:秋天来了,谷穗为什么弯起来?
生1:因为谷穗很重。
生2:因为谷穗很懒。
师(有些焦急):有不同意见吗?
生3:因为谷穗抬不起头。
师(更加焦急):还有谁会说?
生4:因为谷穗成熟了。
师(两眼发光,声调上扬):你真聪明!表扬他!
请对以上两个片段中的教师行为(语言)作简要点评。
1.两位老师的行为(语言)都是有问题的。片段一中,教师角色定位是以教师自我为中心,脑中装的是自己,而不是学生。案例中学生的朗读、回答都是为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服务的。如“给老师带来满意的答案”、“读给我听”等。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片段二中,老师以标准答案为中心,前三位学生的回答不是挺生动有趣吗,老师却听而不闻,脑子里关注的只是标准答案“谷穗成熟了”。
2.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缺乏成就体验。
案例、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老人知道这只骆驼它有哪些特征?你是怎样知道的?”并要求进行小组讨论。
于是,同学们分组围坐起来开始讨论。
当老师宣布讨论结束,要求各组汇报时,教室里出现了片刻沉默。然后便有几位同学举起了手。
有一位同学发言:“我们小组认为这只骆驼有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左脚有点瘸,第二个是这只骆 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此时,同组的另一位同学站起来补充说:“他还少了一个,我认为还有第三个特征,就是缺了一颗牙齿。”
请问:以上教学片段中的合作学习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
1.依教师需要才合作。有效的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自我强烈的需要时,合作学习更有价值。
2.合作不充分,时间不够或者小组成员各行其是。要有一定时间量,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共同提高。
3.汇报交流是老师要求的。良好的合作学习,学生会有一种主动将学习收获向同伴展示和交流的强烈愿望,不应该出现“教室里出现了片刻沉默”才有“几位同学举起了手。”
4.老师提的问题并不适合合作学习(涉及学科知识,可不做要求)
案例、小其,男,11岁,小学4年级学生,是我新接的班组中的一员。散漫、冲动、好斗,言行极具攻击性,接班前就久闻他的大名,他是年级组乃至学校出了名的。成绩门门红灯高挂,调皮捣蛋得出奇。老师见他头疼,同学见他害怕。上课破坏纪律,下课欺侮同学。2年级时,在原来的班级呆不下去了,换了一个班级,听说这是本校历史上前所未有的。@Amx
第一次走进这个4年级教室上课,拥挤的教室里,东南角的最后一排,一个男孩站在椅子上手舞足蹈。他胖胖的,脸儿黑黑的,小眼睛,朝天鼻子,翘嘴巴,长得并不可爱。见我走进教室,他迟疑了一下,坐了下去。
我走到他的课桌前,看到他的课桌周围明显地空出了一段距离。在这样拥挤的教室里,这一段空间显得很刺眼。直觉告诉我,他就是小其。
下课后,我留心观察他。他不跟自己的同伴说话、玩耍,只是盲目地自顾自地在楼道里窜上跳下,一会儿把低年级同学的球抢过来扔掉,一会儿把女同学正在跳的橡皮筋拉得有十来米长,然后又快跑几步坐下来,像溜冰一样在走道的地砖上往前溜一段,站起来往前跑时又故意用肩去撞对面过来的同学。那同学说了一句,他回头就给人一拳,一边嘴里骂骂咧咧。
听同学说,像今天这样还算好的。他还经常拿泥鳅、蚯蚓、蟑螂等到学校来吓唬同学,常常动不动就打人。同学见他都害怕,没有人愿意理睬他。
这是一位典型的问题行为学生。
请问,采取哪些教育措施才能较有效地矫正他的问题行为?
(1)了解原因
(2)关注、接近
(3)信任、尊重、爱护
(4)运用班集体力量
(5)家长配合
(6)各科课任教师配合,帮助树立学习信心 09年各类教师理论考试教学案例5 案例、某学校在数学教学中,将尝试学习与掌握学习相结合,并通过研究形成了“以尝试学习为中心环节”的新的掌握学习模式。该实验选取同一年级数学基础相当的甲、乙、丙三个班,并从中各选取基础相当的28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甲班和乙班为实验组,丙班为控制组。甲班完全按新模式教学,即教学中同时包含“尝试”与“掌握”两个要素;乙班只按“掌握”要素的要求进行教学;控制组则按照以往的一般方法教学,即两个因子都不采用。实验结果如以下三表所示。
表一
各班学习成绩、能力测验成绩和后续学习成绩比较
班级
实验因子
第一学期学习成绩
能力测验成绩
第二学期学习成绩
思维能力 阅读能力
甲班
尝试、掌握
85.53
58.72
67.31
87.71
乙班
掌握
94.08
42.00
52.31
79.19
丙班
传统教法
68.48
43.45
45.21
58.559
表二
甲班与乙班的差异比较
实验因子
第一学期学习成绩
能力测验成绩
第二学期学习成绩
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
第二学期学习成绩
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
掌握
25.60
-1.45
7.1020.64
请问:
1.该实验设计是一种什么类型的设计?
2.三个班,执教老师如何安排比较合理?
3.从表一中一、二学期学习成绩对比看,两个实验班,除甲班稍有提高外,乙班是明显下降,这是否说明该新的掌握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什么?
4.从表二和表三能得出什么结论?
1.等组对比.2.最理想是一位老师教,考虑数学学科课时量较大,可安排两位水平相当的老师教,其中一位得同时教实验班和控制班。
3.这组数据不能说明这个问题。要以两个实验班的成绩与控制班(对比班)比较来说明,从表中可以看出,两个实验班的两个学期的成绩与控制班相比,差异显著。说明该新的掌握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是理想的。
4.①“掌握”因素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效果显著,但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阅读教材能力方面则效果不明显。当介入“尝试”因素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明显提高。因此,可以认为②“尝试”因素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十分有效,而“掌握”因素则是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③单一的“掌握”法或“尝试”法教学都有不足之处,两者结合后形成新的教法(“以尝试学习为中心环节”的掌握学习模式)效果比较理想。
案例、你认为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准是
比较项目
A
B
C
D
1.基础知识扎实
29.4
2.课堂秩序井然
15.2
9.8
3.学生广泛参与,师生充分交流
69.4
79.6
83.6 88.9
4.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
60.9
50.8
48.8
5.组织合理,方法灵活多样
32.4
29.8
38.3
53.7
6.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
68.6
63.4
56.7
61.4
7.教师讲授系统、准确
12.5
18.2
22.5
8.课堂气氛和谐、民主
39.4
39.9
38.3
19.5
注:按年龄段,分为4类。A、25岁以下(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B、26-35岁(青年教师)C、36-45岁(中年教师)D、45岁以上(老教师)
请你对以上结果加以分析
1、四类教师都最为关注的标准是哪几条?这说明老师们都建立了哪种基本的教育观念?
2、老教师的观念中有个很矛盾的地方,是在哪一个方面?
3、新教师存在着一个认识误区,要加以引导,这个误区是什么?
1.是3、4、6三条。以学生为主体
2.他们把第3条标准(学生广泛参与,师生充分交流)放在第一位,却把第8条标准(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列为最后。其实,第8条是第3条不可缺少的条件。9
3.不注意教师讲授系统、准确。
尝试
-8.55
16.72
15.00
8.52
表三
乙班与丙班的差异比较
实验因子
第一学期学习成绩
能力测验成绩 09年教师职称考试《教育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1 《教育学》模拟试卷《教育学》模拟试卷(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l、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教育的生源起源说、、。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4、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6、1 9 0 2年通过的“ ”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 ”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
9、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家长会、。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 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 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A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 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 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 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试验法 D、实习法
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A. 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尔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 B、班斯基 C、布鲁纳 D、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 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A 领导地位 B 启发指导地位 C 顾问地位 D 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 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一、填空
1、教育问题
2、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源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的起源说
3、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4、上课
5、遗传;环境;教育
6、壬戌;六、三、三
7、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8、孔子;苏格拉底
9、学生发展
10、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
l B 2 C 3 B 4 D 5 D 6 A 7 B 8 D 9 C 1O B
三、判断并改错
1、错 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 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错 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
4、错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正确。
《教育学》试卷(第二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 5分)
l、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 阶段、阶段和 阶段。
2、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 实现的。
3、发现学习模式是 提出的。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和。
5、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 出现。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
7、1 9 0 2年通过了“ 学制”,它基本是参照 的学制制订的,通常又称“ ”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8、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9、好的测验都应当符合一定的要求,通常用、、、和 等指标衡量测验的质量。
10、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 的骨干作用和抓好 的转化工作。
1l、学校咨询与辅导一般可分为、、问题预防与发展指导三种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1 0分)
1、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A 发展方向 B 发展阶段 C 发展结果 D 发展进程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B 教学工作 C 校外活动 D 教师的培养工作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稳定性和可变性 C 发展的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A 教育目的 B 生产力发展水平C 儿童的年龄特征 D 教师实际水平
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A 《论语》 B 《理想国》 C 《学记》 D 《大教学论》
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A 热爱学生 B 为人师表 C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 团结互助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9、课的类型是根据()来确定的。
A 教学目的 B 课的具体任务 C 学科特点 D 教学内容
10、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 电化教学 B 复式教学 C 课堂教学 D 现场教学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 0分)
1、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3、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5、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一、填空
1、萌芽、创立、发展
2、教学活动
3、布鲁纳
4、遗传、环境、教育
5、奴隶社会初期
6、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7、壬戌、美国、“六三.三”
8、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
9、实用性 信度 效度 难度 区分度
10、优秀生、差生
11、缺陷矫正 早期干预
二、不定项选择1 AC 2 B 3ABCD 4ABCD 5A 6 C 7 C 8A 9AB 1 0 C
三、判断并改错
1、错。动物能哺育幼仔,是动物的本能,它不存在教育。
2、正确。
3、错。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
4、错。集体形成的条件是:①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②要有健全的组织和积极分子骨干;③要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开展有教育意义活动。仅仅有了班级组织,不能标志集体已经形成。
5、错。读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无教师指导的阅读只能是学生的自学法。《教育学》试卷(第三套)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 5分)
1、学校美育的内容主要有、、、和。
2、咨询的主要方法有:1);2);3)。
3、旧中国首次制订现代学制是 年,称为 学制。
4、课程结构最常见的结构形态有、和。
5、范例教学中范例的基本特征:、和。
6、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有三次身心发展的高峰,第一次是,第二次,第三次。
7、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的,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
8、备好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一个检验,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做好、和 等三方面的工作。
9、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 问题。是教育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和。
10、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可分为、、。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 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特殊认识过程 C 发展不均衡性D 个别差异性
4、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
A 谈话法 B 复习课 C 单一课 D 综合课
5、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孔子苏格拉底 B 孔子亚里斯多德 C 孟子柏拉图 D朱喜苏格拉底
6、“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 提出来的。
A 赫尔巴特 B 布鲁纳 C 巴班斯基 D 赞可夫
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 共同的奋斗目标 B 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8、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A 审美教育 B 五讲四美教育 C 美好生活教育 D 美好思想教育
9、“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这话是 说的。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蔡元培 D 王国维
1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 0分)
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一、填空题
1、自然美育、社会美育、艺术美育、教育美育
2、侧重调整情感的方法;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侧重改变认知的方法。3、1 9 0
2、壬寅
4、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5、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6、出生的第一年、六、七岁、青春期(1 4、5岁)
7、核心、纽带、具体执行者
8、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
9、核心、出发点、归宿
10、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发展阶段
二、不定项选择 l B 2 C 3AD 4 CD 5A 6 C 7A 8A 9 B i O C
三、判断并改错
1、错。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错。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正确。
4、错。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 “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教育学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高等教育?(P)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2.什么是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3.什么是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4.什么是学制?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5.什么是专业?
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6.什么是狭义的课程?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7.什么是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8.什么是教材?
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9.什么是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亦称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10.什么是学分制?
学分制是与学年制相对应的教学制度,一般是将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总体分解成各“小单元”,并分别确定为必修与选修两大类,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和取得该专业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把取得的总学分作为学生毕业或获得学位的业务标准。11.什么是讲授法?
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亦称为课堂讲授法。12.什么是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以加深对所学内容认识、辨明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的教学方法。13.什么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14.什么是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计划、进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促进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15.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就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性的反映。
(二)简答题
1.简答题: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而发挥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2.简答题: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什么原则?(1)发展速度要适度;
(2)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4)发展终生教育。3.简答题: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基本方向?
(1)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结构,适当实行权力重心的下移。(2)各级行政机构精简,提高工作效率;(3)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4)实现后勤社会化。
8.简答题: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1)坚持在职进修为主、脱产进修为辅;(2)对刚刚任教的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3)对成绩突出的青年教师进行奖励。
9.简答题:简述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基本要求?(1)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2)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趋势
(3)符合高级人才的成长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10.简答题:简述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之一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11.简答题:简述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以教学为主,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条件。教学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这一特殊地位是因其具有效率高、系统性、能综合完成多方面的任务这一特点决定的。
12.简答题:简述课程建设有哪些内容?(1)课程教学梯队建设;
(2)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3)课程教学设施的建设;
(4)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
(5)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即教学大纲、进度表等教学文件的制定;讲课、答疑、辅导、实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等。
9.简答题: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1)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母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2)教师要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资料。
(3)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
10.简答题:简述完善学分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完善学分制必须在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上做文章。
(2)学分制改革必须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相适应,逐步建立校际间相互承认学分的制度和按学分收费的制度等。
(3)完善学分制必须与其他教学改革相配套,逐步建立学分制与主辅修制、双主修制、双学位制及工读交替制等教学制度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
11.简答题:大学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1)符合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2)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要求;(3)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4)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相适应;(5)为教学的条件所允许等。
12.简答题: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
(1)思想政治教育科教学,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和思想品德课教学。(2)教职员工的“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3)党、团、学生会组织活动。(4)校园文化(5)社会实践。
(三)论述题:
1.论述题:现代大学有那些职能?请结合本校特点谈谈应该如何处理好各职能之间非人关系? 现代大学有三项职能:(1)培养人才;(2)发展科学;(3)服务社会。其中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所以重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从古至今未变。
(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现代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具有明显优势:(1)学科比较齐全,基础学科研究更显实力;(2)研究队伍素质高,数量较多;(3)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研究经费比较到位;(4)国际间的学校交流频繁;(5)高校教师是国家科研重要主力军之一;(6)在国家的五大科技奖中成绩斐然。
(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现代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有: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装备服务等。
上述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整体,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高校,职能发挥的重点不一样的,各高校应根据自身 特点,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的关系。2.论述题:论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其措施?(一)重要性
(1)从学校层面分析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的素质结构一般认为由5部分组成: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主体性,全面性,全体性,主体性是由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来体现,创新精神,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素质教育就没到位。
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除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外,应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交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重在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心理承受和社交能力的培养重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培养。
目前,各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纷纷成立了学生科研机构,如海南大学成立了大学生科技日,河海大学启动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2)从国家层面分析
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综合力,民族素质,日前我国实行本科生教改试点工作。全国是十所高校在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如同济大学,和学生挂钩,学生最高可以拿到4个学分,最高有10000元的经费,读研究生有优先推免。
(二)措施
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有三条,即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生产劳动)。3.论述题:论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原则的内涵和运用要求?
知识是人们后天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属性和联系。能力是个体完成某项活动时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积累与能力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能力是在对一定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的,丰富的知识“养料”为开展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当然,知识和能力并不成简单的正比,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存在不同的规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忽视知识的传授,又不能只注意学生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要做到两方面相互促进,以下四个方面可供借鉴:(1)在讲课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知能力都能积极地活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都处于积极的状态,教学内容可带点探索性,要留下让学生自己思考的余地。(2)在课堂讲授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3)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以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大发展,同时积极鼓励学生阅读具有不同风格的参考书,指导他们谈出自己的见解,写读书笔记,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地形成科学地评价他人的工作能力。(4)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4.论述题:讨论法的优缺点和运用要求?
优点: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就要讨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经常的讨论还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的灵活性。缺点:常常在教学中表现为明显的无计划,有时更是杂乱无章,教学的目的、任务常常难以完整地实现。运用要求:
(1)为避免讨论课的无计划性,教师要在课前认真钻研讨论的内容,明确所要讨论的各个问题,拟定讨论题目,并指导学生作好讨论的准备;(准备充分)
(2)讨论的规模以7~10人为宜,一个近40人的班级可先分成五组,先组织小组讨论,然后由各组选派代表到全班发言;(规模适中)
(3)教师要订出一定的规则来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并对讨论进行必要的控制,以提高讨论的质量和效率;(制度规则,必要控制)
(4)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发言时注意观点的鲜明性,特别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引导学生提出鲜明观点和独特见解)
(5)为使讨论步步深入,教师要善于引导树立对立面,诱导大家紧紧围绕主题开展讨论,并做到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开展争论)
(6)教师要善于控制讨论的进程,分配讨论的时间,争取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控制进程,分配时间)
(7)在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总结,简要复述讨论过的观点,对争论较大尚无定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争论的本质问题理清楚,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结束时及时总结)
5.论述题:论述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和优势。
(一)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技术领域的相互渗透,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大学学科门类齐全,配套合理,具有开展综合性科学研究、开拓新兴研究领域的优势。
(二)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究后备力量充足。
大学教师在把学生带到学科发展前沿的同时,从事开拓性工作,并把研究成果不断转化为新的教学内容。这一方面推进了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直接训练了学生,这是大学科研的显著特点,也是大学科研的主要优势,即科研“驱动力”上的优势。
(三)大学是进行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
国家的基础学科研究,有五分之三是在大学进行。
(四)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比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
大学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智力高度密集的地方,具有开发信息资源的条件和潜力。再加上国际间教育、学术与文化交流的逐步扩大,高校本身易于形成良好的学术环境,增进信息交流。这一切使大学能比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情报以及社会经济对可以需要的信息。
(五)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类大学中设有教学研究机构的达四百多个,专职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人员近千人。研究成果累累,大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之一。6.论述题: 论述高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坚持这一原则,就要求教育者坚定不移地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学生。
(二)疏导性原则;
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把各种意见和心里话说出来,并对其进行深刻地分析,用各种形式和方法说服教育,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引导到积极的、正确的、健康的轨道上来。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又要通过社会实践进行教育,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战斗力、说服力、吸引力,有利于克服那种不针对学生思想,或很少针对学生思想而将现成的道理长篇大论的灌给学生的弊端。
(四)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学生即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因此,教育和自我教育就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尤为重要。
(五)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在保证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的同时,要注意保持受教育者个性的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理解为要求千人一面,而是要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个性素质在满足基本要求下丰富多样。
第三篇:教育学考试题
教育学练习题纲
一、判断。(T表示对,F表示错)
1、教育学的价值在于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T)对教师、决策、家长的不同价值。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有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学制。(T)3.《论语》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F)
4、人口数量和质量制约并影响着教育的发展。(T)
5、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郎。(T)6,按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F)
7、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才教育思想的是孟子。(T)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F)其伦理学基础建立的目的论,心理学基础建立的方法论。整个理论是以心理学和哲学为基础建立的。9.学校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F)
10.教育只能适应学生发展而不能促进其发展。(F)
11、教育起源于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F)
12、教育学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F)13,教师的重要角色就是传授者。(F)14;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传达授业解惑也。(F)
15,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也成为万世师表,因而学习教育学没什么价值。(F)16,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并以此构建课程体系。(T)
17,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T或F)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说。
18.教育理论是学校起作用,对家庭教育无价值。(F)
19.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F)
20.当代中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T)21.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性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F)22.老鹰教雏鹰学习飞行和学觅食,这就是教育。(F)23.人具有自然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T)2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事实。(F)
25.《学记》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F)26.“有教无类”的提出者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T)27.教师进行个别教育就是对后进生进行教育。(F)28.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并服务于教育实践。(T)
29一个国家的或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T)
30.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分析教育现象。(F)31.孟子提出的是“性善论”,而荀子提出的是“性恶论”。(T)32.、教育学就是教育经验的汇编。(F)33,教育能够促进人力资本的优化。〔T)34,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取消考试。(F)35,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T)
36,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教材。(F)
37,教育不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福利事业。(F)38,学校教育制度就是国家制定并颁发的红头文件。(F)39,德育的内容就是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F)40,教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F)应该教育水平或发达的程度
41、儿童中心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T)42,教师的师德就是不惩罚学生、注重语言和仪表。(F)43,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指那些可以阻碍课程改革的因素。(F)44,教师专业化运动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T)45.“泛智教育的提出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T)46.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准确判断及处理能力属于教育机智。(T)47.班主任以学生为本就要一切为了学生,依靠全体学生。(T)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是(A)A《论语》B《中庸》 C《师说》D《学记》
2,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是昆体良的(C)A《理想国》B《论学术的价值与发展》 C《雄辩术原理》D《教育论》
3,前苏联杰出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是(A)A最近发展区理论B多元智能理论 C一般发展理论D心理发生理论
4,“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这是(A)A遗传万能论B环境决定论 C行为决定论D教育万能论
5,首次提出普及初等教育并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C)A洛克 B卢梭
C形势教育派 D实质教育派
6,赫尔巴克“三中心”的教育主张被称为(B)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 D实质教育派
7、提出“教育要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英国教育家是(A)A斯宾塞B洛克 C赫肯黎D卢梭
8,高等教育大众化标志是指当一个国家大学适龄青年接受上大学的比率在(A)A 15%-50% B 15%以下 C 5%以下D 50%以上
9、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六三三”制起始于(A)A 1922年的壬戌学制B 1902年的壬寅学制 C 1904年的癸卯学制D 1913年的壬子癸丑学制
10,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现代教学理论是(B)A发现教学理论B掌握学习理论 C范例教学理论D结构课程理论
11.苏格拉底在教育学上的突出贡献是首创(A)A产婆术B读书法 C雄辩术D师说
12.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是我国著名教育家(B)A蔡元培B陶行知 C杨贤江D布鲁纳
13,强调自主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属于(D)A欣赏型德育模式 B对话型德育模式 C活动型德育模式 D学会关心德育模式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B)A 1993年B 1995年 C 1986年D 2000年
15,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B)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6.强调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的是(C)A文化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D实用主义教育学
17,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法国成人教育专家(C)A布鲁纳B布鲁姆
C保罗·朗格朗D皮亚杰
18世纪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大学课程的德国哲学家是(B)A卢梭B康德
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奇
19,强调自主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属于‘(C)A欣赏型德育模式B活动型德育模式 C主体型德育模式D学会关心”德育模式
2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是(A)A心理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D神话起源说21、18世纪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最早始于德国著名的哲学家(C)A.卢梭B洛克 C.康德D培根
22,班主任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方法是(B)A心理疏导法 B心理辅导法 C思想教育法 D目标激励法
23,没有固定的学科和教室,学生按照自我兴趣与需要分层次教学是(D)A开放课堂B合作教学 C现场教学D分层走班制
24,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指教师的劳动具有(D)
A创造性B复杂性 C长期性D示范性
25,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B)A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D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
26,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B)A全面发展思想B生活教育理论 C实验教学理论D结构课程理论
27,衡量教师是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是(C)A教师的年龄B教师的体质 C教师的素养D教师的能力
28,有实践操作意义的、即实现要达到的具体要求的教育目的属于(B)A价值性教育目的B操作性教育目的 C终极性教育目的D发展性教育目的
29,提出生物起源说的法国社会学家是(C)A.孟禄B.沛西·能 C.利托尔诺D.恩格斯
30,吸纳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是我国著名教育家(B)A蔡元培B陶行知 C杨贤江D布鲁纳
31、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A)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D教学计划
新课程改革前叫做教学计划,改革后叫做课程计划;改革前叫做教学大纲,改革后叫做课程标准。所以A=D B=C 不过“新兴人类”的命题者要求选A。这个题很多教师招聘把它当做普遍真理予以考试,这就是中国特色!原本没用的东西,因为很多人容易混淆就要考试,就像考小学生抽水问题一样,反复抽水又放水,在抽水搞一种数学游戏,让一些人输下去。必须经常考,才显示其高深莫测!32,提出“五育并举”的我国近代教育家是(C)A陶行知B凯洛夫 C蔡元培D王国维
3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教育的(D)A经济功能B人口功能 C文化功能D政治功能
34、“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是强调个体发展的(A)
A环境作用B遗传作用 C教育作用D主观能动作用
35,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方法(C)A谈话法B讨论法 C讲授法D演示法
36, 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是美国教育家(A)A布鲁姆B赖斯 C罗杰斯D桑代克
37,为保护儿童权利,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B)A《儿童生存宣言》B《儿童权利公约》 C《儿童工作规程》D《儿童世界宣言》
38,教师根据要求对学生的品行进行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的方法属于(C)A自我教育法B环境熏陶法 C品德评价法D价值澄清法
39.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的德国教育家是(A)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 C.柏拉图D.卢梭
40.最早提出“有教无类”即普及教育思想的古代教育家是(B)A.孟子B.孔子 C.老子D.荀子
41.在我国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将“教育”连用最早见于(A)A《孟子.尽心上》B《说文解字》 C《学记》D《劝学篇》
42,对班集体制定和执行经常性规章制度的管理属于(B)A开展德育B班级常规管理
C培养班集体D组织班级集体活动
43.强调教育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即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C)
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D赞可夫
44.“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提出者是(A)A孔子B孟子 C墨子D荀子
45.西方启发式的思想源头是古代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A)A产婆术B骑士教育 C琴弦教育D和谐教育
46.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经过20年的实验研究提出(C)A.最近发展区理论B.多元智能理论 C.一般发展理论D.心理发生理论
47.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捷克教育家(B)A杜威B夸美纽斯 C卢梭D洛克
48.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是(C)A神学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国家本位教育目的论 49.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是美国经济学家(B)A达林B舒尔茨 C帕斯通D卡拉贝尔
50.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提出的教育思想是(D)A科学教育B绅士教育 C骑士教育D自然教育
5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了著名的(A)A儿童中心论B教师中心论 C绅士教育论D泛智教育论 5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了人的发展的(D)A遗传作用 B教育作用 C主观能动作用 D环境作用
53,在我国教学组织的特殊形式是(A)A复式教学B现场教学 C课堂教学D个别教学
5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是(C)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
55,首创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学相长的我国古代教育家是(A)A孔子B孟子 C荀子D老子
56,实验教育学强调运用客观与实验的方式研究教育,其创始人是德国的(B)A拉伊B梅伊曼 C蒙台梭利D帕克
57,自然教育论的倡导者卢梭的主要代表著是(C)A《教育漫话》B《大教学论》 C《爱弥儿》D《教育论》
58,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根据教育实践经验和社会发展,提出了(B)A集体主义教育理论B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 C一般发展教育理论D民主主义教育理论
5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B)A 1986年B 1993年 C 1995年D 1996年
60,创立范例教学法的是德国教育家(C)A布鲁纳B斯金纳
C瓦.根舍因D洛扎洛夫
61、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是(D)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
C人口数量D生产力发展水平
62,人力资本理论的莫基人是美国经济学家(A)A舒尔茨B卡拉贝尔 C帕斯通D达林
三、简答题
1、联系实际说明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答:教育不单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文化,具有选择、传递、创新文化以及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等功能。具体有:
1、教育具有选择、保存、维持文化的功能,如教书育人的时候就是需要通过文化育人,教育必须对文化进行选择等;
2、教育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如教育过程中可以随时接受反馈修正文化传播内容,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班级授课等组织形式,大范围地进行文化传播;
3、教育教育创新文化的功能,培养人才也是对文化的创造,现时代就需要创新型的人才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4、教育具有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功能,如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教育把世界文化的精粹选编进教材,接收或者委派留学生,互派教师进行考察、讲学,开展教育交流活动等,吸收世界先进文化。
4,儿童性身心发展规律有哪些? 答: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1.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分化性 2.儿童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3.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5、简述班主任工作的新理念。
答: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保障;
2.学生主体。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3.服务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4.人性化管理。首先注重人文关怀,其次培养和谐班风,再次营造亲情氛围; 5.一体化育人。
6.角色转换。由“保姆”转向导师、由指令者转向引领者、由旁观者转向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向研究者; 7.科学发展观。
6、列举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
答:道德叙事法,讨论争辩法,价值澄清法,随机教育法,活动实践法,环境熏陶法,品德评价法,自我教育法,7,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重要条件有哪些?
1、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分化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以及连续性与阶段性等特征。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同时,充分估计儿童现有额发展水平,采取相应措施。
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看是外因,而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则是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2、优化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优化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学设施、教师的素质和管理方式,都会影响到教育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3、主动协调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社会和家庭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意识形态以及道德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投入、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和过程的进行,影响着教育的模式和水平。
(一)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客观条件】
(1)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有专职人员,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专业性等特点。
(2)由受教育者的角色心理决定
(3)由时代发展的特点决定
(二)实现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条件【主观条件】
1.教育的自身情况:包括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素质、管理水平等
2.家庭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的人际氛围、父母的文化水平
3.社会发展状况:包括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风尚、政治制度 8,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可以影响人口数量。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最有效的手段。
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婚育知识的介绍,租金优生优育,从源头上提高人口先天素质;通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可以提供高人口文化素质;人口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也依赖于教育,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就会培养出什么品质的人。
3、教育可以完善人口结构。教育可以改变妇女的生育观;教育通过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城乡人口比例;教育也可以完善人口的职业结构;教育还可以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
9,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
1、示范性。教师的劳动就是用自己的思想、知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劳动对象——学生,这是教师劳动与其它劳动的最大区别。为人师表,是教师劳动的基本特点和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2、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是学生,他们是千差万别的。其次,教师劳动的目的和任务是全面的、多种多样的。再次,教师劳动的过程是复杂的。
3、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0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日常教学工作的创造性。(2)教育教学改革的创造性。(3)教育机智
12、学生发展的根本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学生发展的根本属性表现在身体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身体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身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人的心理发展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能力产生和完善的过程。主观能动性、主体性、智力的差异性
13、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教育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校本课题研究以及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14,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答:
(一)目标明确,完成任务;
(二)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关键;
(三)方法适合,善“启”会“导”;
(四)组织教学,具有教学机智;
(五)语言清晰,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整合;
(六)态度积极,气氛活跃。
有8点,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书上有标准答案 15,选用教学最优化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答:1.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2.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3.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
4.根据教师自身素养及所具备的条件; 5.根据教学方法的类型与功能。
17.联系我国实际说明“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
答:第一,教育先行是当代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现代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使科学知识与人结合,同时实现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在科技知识广泛运用于生产过程的现阶段,教育对于生产、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更为突出。
第二,教育是为未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培养人才,由于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教育工作效益的滞后性,决定了教育的发展必须先于经济的发展。不能等经济发展了,再发展教育,而是要使教育的发展在适当程度上优先于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为经济的发展准备好适当的人才。第三,教育发展要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教育先行决不意味着教育可以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并不是要教育消极等待经济条件,跟在经济后面,而应当在现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经济条件,使教育的发展先走一步,为经济的发展做好人才的准备。教育先行也正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推进,教育对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推动作用和先手功效。因此,教育绝不能滞后于经济建设,而必须超前于经济的发展。
四、名词解释题
1、潜在课程: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这是网上搜到的,不知道能不能用)
2、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意思是“基础”、“基本要点”。根据教学规律、教学目的和教学实践的需要而制定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也有人吧教学原则当做“教学法原理”。教学原理是直接地、如实地说明和解释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则不同,它是通过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主观认识来间接地反映教学规律的。人们对同一条教学规律的认识与理解不同,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教学原则。
3、教育功能: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由一套教学方式组成的操作策略。(课本给出了很多种解释,不知道用哪种)
5、学科课程:即为了教学的需要,而把某一门科学的内容加以适当的选择和排列,使它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和某一级学校教育应达到的水平。
6、遗传素质: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体质结构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特征,其中脑的机能特征尤为重要。这些特征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其作用在于将祖先所具有的某些固定下来的生物特征,即遗传素质,传递给下一代。
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8、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教育方面的法律、法令、条例、规定、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是国家管理教育的基本依据。教育法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教育法规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认可的教育法律、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和规章、地方权力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教育法规和规章以及其他法律中有关教育的条款等。狭义的教育法规主要指教育法律,即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者认可的规范性文件。9,终身教育P21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10、班级授课制(P346)
班级授课制是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按照课程规定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固定的教学时间表规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面对全班学生进行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11、教学模式P281 ①教学模式是正确反映教学客观规律、有效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行为范型。
②这种教学行为范型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师、学生、媒体互动状态和过程加以概括而形成的以系统、有序、简明的形式表达的一种结构关系。③教学模式是程序化的、确定性的教学方法。14,教育目的P81 教育目的是人们在开展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着的活动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构,也就是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要求。
五、分析题
1、请辨析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答:这个观点正确: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使教育教学工作愈加复杂多变,给教师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甚至有些问题运用原有的理论和经验已无法解决,这就是要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成为一名研究性教师。教师的研究者角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新时期对教师角色的重要补充。因为,成熟的教师应该是专家型教师,不仅要具有有效的经验行为,而且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从而提升自己的理 论素养和学术水平,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性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师发现并研究了教育过程中到目前为止尚未被人注意的某个方面,而且在于这种研究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自己劳动的看法。创造性研究能使教师不再把教育工作看做同一些事情的单调乏味的重复,看做每天在各个年级里千篇一律地讲课和复习,而是看做永远常新的、独一无二的创造活动。”要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者,首先,教师要具有研究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大胆探索,积极反思,不断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其次,要学习和掌握教育科研的程序和方法,注意收集与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注意研究过程和使用方法的规范性;再次,还要加强专家的学术指导,尽可能与专家合作开展研究。2.请辨析取消分班制、实行异地参加高考、教育资源均衡是教育民主化的体现。
答: 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所谓教育民主化,就是要“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等特点。主要内容包括:取消等级制教育制度,给广大民众以受教育权利,实行教育机会均等,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提高他们的民主和参与意识”。取消分班制、实行异地参加高考、教育资源均衡是符合教育平等、民主、合作、能调动教育这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的特点的,能够体现了一种人文的精神。4,请辨析德育就是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答:该说法是不正确的。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采取一定的教育措施,创设适宜的思想品德教育情境,通过学生主体的建构,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提升的教育活动。其基本内涵大体包括三方面:一是政治教育,二是思想教育,三是道德教育。中小学德育的重点是道德教育,它既是社会调节的一种特殊手段,又是人实现自我精神完善的一种特殊方式,始终植根在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所以,道德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不仅仅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还包括道德教育,因而该说法不正确。5,请辨析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
答:该说法是不正确的。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其基本任务就是在校长的领导下,按照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开展班主任工作,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是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而在班主任众多的工作内容当中,其德育教育,即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政治记极其心理品质教育史班主任工作当中居首要的地位。所以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而不是学习指导。
10、列举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应试教育现象,并根据教育目的理论加以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答:(1)应试教育现象:单纯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智体美的教育;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基本方法,妨碍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学习,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
(2)“应试教育”的存在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有社会根源,也有教育自身的原因。我们应该从教育系统的内外部原因来应对应试教育这种现象。根据外部原因而采取的对策:
1、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使高考不仅仅是一个人改变其社会经济地位的基本途径。
2、改善劳动人事制度,不能片面追求高学历,纠正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鼓励学生通过正当途径走向劳动岗位。
3、家庭、社会要改变传统的“读书做官”、“学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
4、我们不能一味的唯上、唯书,要联系实际,注重实践的发展。鼓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根据内部原因而采取的对策:
1、加强力度改善我国高考的招生制度,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局面。
2、教育结构合理化,改善教育制度,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3、教学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12,王老师走进5.1班教室,看见黑板没擦,非常生气,于是就采取了一个“制裁”学生的措施:你们不是不擦黑板吗!那好,我就在黑板的字里行间进行板书,看谁吃亏!请用师生关系原理分析王老师的做法对吗?结合此案例说明怎样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从教育学角度来看,王老师的做法是不对的。
一、师生关系的含义: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就是师生关系建立、调整和优化的过程。师生关系重视建立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的,与师生双方密切相关,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双方共同努力。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所以,要建立民主、和谐亲密、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有以下几种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从事例中,王老师应该先了解清楚学生为什么没有擦黑板,而不是一走进教室就生气并采取“惩罚措施”。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明白学生的大致特点,知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王老师应该对学生多点了解,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之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王老师这种“在字里行间板书”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无疑就是一种挖苦学生的做法。教师处理问题,必须人性化,公正无私,使学生心悦诚服。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师生关系一定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阶段。材料中的王老师应该主动跟学生沟通,了解个中缘由,再去判断事情的情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与冲突。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发生深刻影响。王老师这样的做法,会影响学生对她的态度及看法,王老师可从“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耐心、豁达、宽容、理解等个性品质”这个方面去做。15,药家鑫是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据报道,药家鑫家境殷实,所驾车辆为私家车,在大学里拿奖学金,钢琴也弹得好。药家鑫说:“我从4岁起,就天天练钢琴,每天除了弹钢琴就是学习,稍有不好,就会遭到父母的殴打。学习不好时,父亲好几次把我关在地下室不让上楼,我很多次都想过自杀,因为除了无休止练琴外,我看不到人生的希望。”请分析此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能根据教育学原理,联系我国中小学实际设计出几种教育活动来提升教育工作的实效吗? 答:(1)①此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药家鑫没有受到良好的的道德教育,这主要是由于他从小到大的家庭生活教育过度关注物质方面和技能方面的投入,而对他的身心,情感方面的健康发展。进而导致他在遇到突发事件是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和行为选择。
(2)①根据“道德叙事法”的德育方法,可以通过大型或小型班会或宣讲会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述道德人物的光辉事迹,让同学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耳濡目染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自觉。
②根据“议论争辩法”的德育方法,可以针对当前所出现的道德事件,用辩论赛的方式,让同学在辩论中弄清是非,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
③根据“活动实践法”的教育方法,可以到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活动,或是在社会公共场所进行义务志愿者活动,让同学在活动中得到真切感受从而能在道德行为上明白怎样做。16.请辨析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我敢说我们日常生活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就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认为人的好坏,有无用,人类的千差万别是教育之故,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原则上规定着人的发展的方向、标准和目标。
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除了教育,还有遗传因素、环境、实践活动和人的主体性等因素。认为人的发展好坏,有无用,十分之九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过分夸大教育作用的教育万能论。错误地认为人的发展是由环境和教育机械决定,否认遗传的作用,否认了环境 的作用,否认了实践活动和人的主体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第四篇:副高级职称评定《教育学》
教育学
1、什么是教育?
答: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它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习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意义? 答:(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省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3、什么是教育目的? 答: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4、教育目的的作用什么? 答:(1)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和预期结果;(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活动过程;(3)评价、检测教育质量。
5、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答: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1)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2)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3)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6、我国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什么? 答:《学记》。
7、我国教育的目的基本点是什么? 答:(1)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素质结构;(3)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8、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是什么?
答:学校教育的出现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
9、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2)教育具有继承性;(3)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10、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
答: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的关系。
11、学校教育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学校教育系统作为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的组织,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学校教育制度制定的是否正确和完善,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的提高,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2、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变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3、学制建立的依据是什么?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制是什么学制?
答:学制建立的依据有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状况、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本国原有学制和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等。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14、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具备那些条件? 答:(1)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2)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3)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4)创设适宜的校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5)注重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15、广义的课程指什么?狭义的课程指什么? 答: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16、什么是教育思想?
答: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
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
17、什么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有哪些特点? 答: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程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是:(1)以“班“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能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学;(3)便于学生之间互相观摩,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促进;(4)能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5)能保证正常的教学常规,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6)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18、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答: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
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19、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1)萌芽阶段;(2)形成阶段;(3)科学教育学阶段。
20、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21、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生产性;(2)普及性;(3)非生产性;(4)双轨制。
22、简述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答: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约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长的重要条件;(2)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有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3)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23、简述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答;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24、简述教育与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答: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着教育发展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局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4)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25、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26、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1)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2)呵护儿童健康;(3)着力增强动手能力;(4)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27、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1)重视青春期教育;(2)丰富精神生活;(3)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28、青年期教育主要应注意那几个方面? 答:(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和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2)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29、“个人全面发展“包含那三个层次的目标? 答:(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弥补旧式分工对工人所造成的缺陷,减轻资本对工人,尤其是对童工有体力智力方面的摧残;(2)在处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作为过渡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里,逐步
削除私有制,消灭旧的分工,推动社会发展,向“个人全面发展“这一理想目标日益逼近;(3)到共产主义社会,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最终解决,观念中“个人全面发展”和现实中的“个人全面发展”真正取得完全的一致性。30、素质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答:素质的基本属性有:相对稳定性、内在性和整体性。
31、什么是素质教育? 答: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32、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33、简述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答:(1)注重思想先导,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2)改革监测评价,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3)抓好常规管理,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机制;(4)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34、课堂素质教育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 答:(1)全面施教,整合优化;(2)注重个性,鼓励创新;(3)目标导向,情景熏陶;(4)动手动脑,和谐发展;(5)师生互动,心向一致;(6)关注学法,改进教法。
35、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知识的传授者;(2)课堂纪律的管理者;(3)班集体的领导者;(4)心理健康的维护者;(5)父母的代理者。
36、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 答:(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3)劳动过程的创造性;(4)劳动方式的个体性;(5)劳动成果的长效性。
37、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五对矛盾是什么? 答:(1)主观的成熟体验与客观的相对不成熟的矛盾;(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3)强烈的活动需要与能力发展的不同步的矛盾;(4)旺盛的求知欲与识别能力较低的矛盾;(5)性意识的萌芽、成 熟和道德法制观念薄弱的矛盾。
38、简述儿童发展的规律。
答:儿童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表现出如下五种普遍特点:(1)顺序性,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2)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3)阶段性,指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4)个别差异性,是指每一具儿童的身心发展方面的差异性,来源于个体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的差别;(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性是具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39、简述学生主体性的内涵以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答: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即主体性具有的几个基本结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过程中尊
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的基本的原则时:(1)要尊重儿童的感受;(2)要尊重儿童的选择;(3)要鼓励学生的创造。
40、简述我国中小学应遵循基本教育原则、答:(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启发性原则;(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5)系统性与循序渐进原则;(6)直观性原则。
41、什么是教学方法?
答: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42、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答;(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教授、提问、讨论、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参观发;(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
43、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答:(1)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来选择;(2)根据学科和教材特点来选择;(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来选择;(4)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来选择;(5)根据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来选择。
44、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2)讲授要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层次清楚,突出重点、难点;(3)讲授的语言要有条理型、简练性、启发性、生动性、语音、语调要有和谐性;(4)恰当运用板书和体态语言,强化讲授效果。
45、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技巧;(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
46、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用以演示的对象要有典型性;(3)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4)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
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47、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答:(1)教学目标明确,完成任务好;(2)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关键;(3)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善“导”;(4)语言规范、板书整洁;(5)教学进程组织严密、结构紧凑;(6)师生双方积极性高。
48、教师应如何备课? 答:(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49、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1)全班同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团结一致的领导核心;(3)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集体舆论。
50、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答:(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引导学生学好功课;(3)组织好课外活动,指导课余生活;(4)组织学生劳动;(5)指导团队会工作,协调班内外教育力量;(6)处理班级日常工作;(7)抓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8)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51、什么是班主任工作的原则?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是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解决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和协调办主任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规律和特点的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有:全面性、公正性、民主性。
52、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答:(1)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学生集体的建立要打基础,基础打得好坏,决定着是否能建成良好的集体;(2)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集体的特征首先是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明确的鼓舞人心的奋斗
目标好像是粘合剂,它能把全体成员心连心地紧紧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3)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良好的集体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干部的水平,因为他们是集体的领导核心,是群众的带头人;(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学生集体是否形成了健康的舆论,这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5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色组成部分是什么?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它们各自有自身的基本任务,不能相互代替,但有时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其中,德育是实施德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各育的实施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教育;体育为各育的实施提供健康基础,是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教育内 容。
54、什么是德育? 答: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5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答: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56、我国学校教育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1)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2)知行统一原则;(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4)严格要求与尊重理解相结合的原则;(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6)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教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7、老师指导学生自我教育应进行那几方面的工作? 答:(1)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2)自我评价;(3)道德情感体验;(4)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品德。
58、德育的内容包括哪些?德育的实质是什么? 答: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德育的实质就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
59、德育方法除说理教育法外还有哪些?
答:还有实际锻炼、示范教育、陶冶教育、自我教育、品德评价法等五种方法。
60、德育中品德评价法有哪几种方式?
答: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评比竞赛、操行评定。
61、怎样理解“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答:(1)德育过程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的品德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4)德育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对学生的盲目自由发展;(5)德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62、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答:(1)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的性质;(2)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深度和广度;(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性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内容针对性和有效性。
6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64、为什么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答:(1)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思想体系指导下,受一定哲学观点所支配;(2)各门科学知识本身具有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所学的科学知识中受到思想品质教育,而且还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作风以及思想道德中获得思想品质教育。66、什么是美育?
答:美育是掌握审美只是,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
育。
67、简述美誉的任务。答:(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68、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六个要素构成;从微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要素构成。(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2)受教育者时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3)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4)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69、学生的主体性和客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学生主体性表现在:创造性、自觉性、独立性。学生客观性表现在:向师性、依赖性、可塑性。70、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什么? 答: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是忠诚人民
的教育事业。
71、根据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答:命令-服从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参与型。7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和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考试。
73、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学校的课程可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小学常见的显形课程有哪几类?隐性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答:中小学常见的显性课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隐性课程的特点是:隐蔽性、全程性、非预期性。
74、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答: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为:(1)认识主体的不成熟性和发展性;(2)认识对象间接性和概括性;(3)认识方式的简洁性和高效性。75、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答: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三大类:群众
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其中小许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的特点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内容上的广泛性、组织上的自愿性。
76、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包括哪些?
答: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包括:自主性原则、自愿性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77、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明确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2)知识性与趣味性;(3)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4)面向全体;充分利用当地条件。78、教学辅助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作业、参观、讲座、辅导。79、什么是教育机制? 答:教育机制是指教师在处理各种突发的教育问题时,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快速反应的能力。80、孔子对我国教育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主要有三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81、什么是启发性原则? 答: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性,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2、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83、学校文化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84、教育科研分哪几类?教师个人应怎样选择教育科目?
答:从范围分,教育科研有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从性质分教育科研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般来说,教师应选择个人力量就能承担的、微观的、以应用为主的教育研究课题。
85、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教育测量的功能有:(1)教育测量时改进教学的良好工具;(2)教育测量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3)教育测量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法。
86、什么是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答: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对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四项:测定功能、诊断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和导向功能。87、教育评价的原则是什么?教育评价一般从哪些方面来进行? 答:教育评价的原则有: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教育评价一般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学校办学的水平评价、德育工作的评价、教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
88、教育评价分为哪几类? 答:教育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按评价的方式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89、联系实际谈谈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教育举措。答:(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顺序性,教育工作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推开;(2)个体身心发展
具有阶段性和稳定性,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教育举措的针对性;(3)个体身心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个别差异性,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应注意因材施教;(4)个体身心发展还有可变性和非均横性,教育者要及时跟上对象的发展变化,抓住成熟期、关键期,适时而教。
90、结合人生阶段与教育,谈谈你对终身教育的理解。
答:终身教育制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它采用开放的、灵活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一生都可以受用的学习技能。在终身教育制度下,成人教育的地位得到全面的提升,学生的需要会得到更多地满足,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考试失败与成功的概念将失去意义。教育对不同人生阶段有不同的意义,终身教育正好能够满足人生各个阶段的教育要求,从童年期到老年期,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优势与劣势。为了使每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生活的有意义,当然就需要在每一个阶段都接受相应的教育。另外,当前人类正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终身教育、终身制学习无疑
有助于我们接受这些挑战。
91、结合实际论述作为21世纪的老师应该具备什么素养 答:(1)思想政治素质:政治思想素养包含了职业道德素养,其中后者包括: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2)教师的职能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精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能力结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造能力、自我鉴定、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92、结合实际简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答:(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2)发扬民主,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3)控制情绪,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93、什么是个人本位论? 答: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增进他们的个人价值。
94、怎么理解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答:(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循序性,循序渐进的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内容和方法上应该有所不同;(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95、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答:(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96、简述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关系。答:(1)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时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2)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础作用;(3)各类型、各科目课程的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4)从课程目标来说,三者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功能互补递进,全力
形成一个整体。
97、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
98、课程目标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时限性,即课程目标要同特定的教育阶段相互联系,不是对所有教育阶段预期结果的笼统规定;(2)具体性,即课程目标要详细描述学生身心发展的预期结果,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3)预期性,即课程目标所描述的结果是预期性,不是实际的结果,是学生发展状态的理想性规划;(4)操作性,即课程目标明确的,可以付诸实现,不是一般性的规划。
99、教学计划的构成内容有哪些?
答:主要有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
100、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强制性,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不是普通的教学计划,它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具体保障,其制定的依据是义务教育法,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因此,具有强制性。(2)普遍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课程计划宽得多,它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学生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3)基础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作用就在于充分保证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各门类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101、教科书的作用是什么? 答:(1)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2)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3)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等。
102、课程评价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经历哪些步骤?
答:课程评价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如下:(1)评价概念是否合适;(2)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3)报告评价结果的信息是否合适。课程评价要经历的步骤如下:(1)把焦点集中在所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分析材料;(5)报告结果。
103、什么是教育任务?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什么?
答: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只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有:(1)教育目的;(2)学生年龄特征;(3)学科的特性;(4)教学的时空条件。104、普通学校教学任务主要有哪些?
答(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注意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05、简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答:(1)学校教育规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对个体发展起引导作用;(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身心发展的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时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是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106、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如何?
答: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时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107、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10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答:(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109、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答:(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3)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让的内在机制。
110、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规律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创造它;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
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所指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111、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有何区别?
答: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创造它。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所制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112、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答:(1)综合性,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2)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3)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113、杜威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与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有何区别? 答:从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地位出发,杜威提出了“教育即增长“的著名论断。教育的根本点在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教育就是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围绕儿童的兴趣、需要等进行组织,让儿童成为活动主体,处于教育活动的中心地位。他主张让儿童从实际参与的活动中学习,即“做中学”,教育就要不断的调动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杜威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比较起来,杜威的儿童发展观在注重儿童作为主体的地位同时,更强调环境条件,尤其是教育情况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设计教育活动,尽量去除教育过程中各种脱离生活、脱离儿童的内容与形式,及其可能对儿童发展产生阻碍的各种因素,让儿童的发展更适合其个性需求、更贴近社会生活。
114、简述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
答:所谓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生存
和生活发生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环境对人的身心法真的影响表现在:(1)环境是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2)环境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3)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的。
115、论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地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是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性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
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与此同时,还应看到个年龄阶段又是相互联系,要注意个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一是统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4)人的身心的发展的互补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应个体身心发展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只机体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教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性。(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是每一个学生
都能各得其所地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116、论述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答: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其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和各种因素。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及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修改的功能。
117、如何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要接受教育,一切的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同时也是学习同时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特性。学生的客体地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
提,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118、论述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发展的不平衡性: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时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和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其中生理成熟以性机能的成熟为标志,而心里成熟以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较稳定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形成为标志。这两方面的成熟是不同步的,一般来说,生理成熟要早于心理成熟。另外,学生发展的速度在整个发展进程中也不是匀速前进的,而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的发展状态,体现出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统一。(2)发展的顺序性:学生身心发展是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展开的。如身体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见到四周、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发展按照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顺序发展。(3)发展的阶段性: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顺序性必然导致不同的发展阶段。学生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阶段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跨入到另一阶段。而在不同发展阶段,尽管学生都表现出个体差异,但还有许多共同的特
征。这些特征构成了某一年龄阶段学生普遍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就是年龄特征。(4)发展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除了共同的年龄特征外,还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不同的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造成。
119.论述师生关系的类型和各自特点。答:(1)专制型。这一类型是以命令、权威、服从、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教师对学生不够热爱和尊重,常使用权为何强制手段管理学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甚至苛刻。学生对教师缺乏了解,表面畏服,背后抗拒,处于被动地位。师生之间缺少交流、沟通合作用,关系疏远,甚至紧张和对立。(2)放任型。这一类是以无序、随意、放纵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教师对工作不负责,对学生也缺乏感情,对学生的问题不闻不问,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学生对教师也持有无所谓的态度,消极对待教师的要求。师生之间交往甚少,交流有限,既缺少相互期望和帮助、也无明显的冲突和对抗,关系冷淡。(3)民主型。这种类型是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教师热爱、关心、尊
重和信任学生,既利用权威,又用自己的学识、才能和品德去教育学生。学生理解和尊重教师,师生之间交往较多,互相支持配合,关系融洽、密切。120、简述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哪些特征。答:(1)民主平等。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的反映,市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虽然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地位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在科学真理面前,师生之间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并不意味着削弱权威,反而还会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和主导作用的发挥。民主平等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2)尊师爱生。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应当热爱学生,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友爱、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师德规范,是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反映,它能使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高度负责。如果教师不热爱学生,就会失去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就难以在教育实践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的成效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
且,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它能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赖,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3)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及其教育目的,才能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学生,是自己的知识和教育能得以发挥和发展;学生只有了解教师和教师职业特点,才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获得自己的知识,促进智能和品德的发展。所以,师生双方时相互促进、彼此推动的关系。教学相长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五篇:教师职称评定
教师职称评定标准
2011年8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这一规定出台以后,意味着全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参评与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这一规定提高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做法,无疑是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大力支持。中文名:教师职称评定; 职称级别:正高级职称;
作用: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反映: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大力支持; 目录 1.职称设置 2.高教标准 3.中教标准 4.评定标准 ▪ 申报条件 ▪ 资历标准 ▪ 破格标准
5.一票否决
1.职称设置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以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1986年建立的。按照国家规定,中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副高级,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仅为中级,影响了很多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国民整体素质教育的高度。
旧有的职称设置:
中学系列主要分为:中学高级、中学中级(一级)、中学初级(二级、三级);与中专系列对应的:高级讲师、讲师、助教(中学高级教师、中专高级讲师相当于大学副教授级;助教,相当于中学的二级教师)。
小学系列主要分为:小学特级教师(小高高)、小学高级、小学一级、小学二级、小学三级。
新规定下的职称设置如下:
这次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
2.高教标准
思想品德标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模范遵守师德规范,敬业爱岗,教书育人,勤于进取。
知识水平标准:系统掌握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准确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具有深厚的任教学科课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国内外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专业能力标准:具有很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对本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有创新性的改革;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科研能力,在本学科领域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具有很强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学拓展能力和育人能力。
业绩成果标准: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胜任中学各年级循环教学,教学业绩显著,教育艺术精湛,形成富有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积极 发挥推动本地区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作用,在本地区教师队伍中有很高的威信;主持并承担完成本专业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 取得创造性成果;德育工作有明显成效,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发展等方面起到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望和感召力;指导青年教师、培养骨干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有较明显的成绩;公开发表或出版本专业的论文、论著,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
3.中教标准
一、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以下简称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对象范围为全市各类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包括少年宫、教研室、教科所、电化教育机构等)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取得国民教育学历并已获得相应教师资格且在职在岗的教师。普通中学附设职业班的专业课教师均应参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 业技术资格的评审。
二、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职称〔2009〕14号)的规定,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拥 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忠诚人民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教书育人,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任现职以来,考核结果等次在合格以上。
三、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工作的管理。各单位要按照专业技术资格报评相应条件(含申报条件和评审条 件),将报评人员的主要业绩在本单位公示不少于7个工作日,报评人员要进行述职,接受群众评议监督。公示结果作为申报材料一并上报。凡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 资格的教师,必须对其所任课班级学生(不少于5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由单位留底备查(保存3年),汇总表与职评材料一起上报。单位要对公示结果和申 报材料的真实性做出鉴定意见,未按要求公示的申报材料或公示后有异议未经调查核实的材料不得签字上报。
根据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后,方可兑现相应工资待遇的规定,凡当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报评人员,各单位必须向他们讲明相关政策,报评人员本人须明确表明态度,以书面形式随申报材料一并报送,否则不予受理。
四、各地和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要依法规范管理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评审工作,正确行使授予的权限,维护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凡超出评审权限评审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一律无效。要进一步做好中评委异地邀约工作,严格掌握评审标准,确保评审过程公正、公平。要进一步完善多元评价机制,通过资格考试、业绩考核、能力测试、面试答辩、课堂教学等多种评价手段开展评审,建立考试、考核、评审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使个人业绩、业 务水平与专业技术资格相一致。对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事有偿家教等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教师,在各类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实行一票否决。
五、评委会评审结束后评审结果报无锡市职称办,评审通过人员在“无锡教育网”和“职称服务网”同时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接受社会监督。评审结果在公示期间有投诉、举报并经查实的,取消其已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对伪造学历、资历、论文、著作、科研成果、获奖证书、资格证书等人员,一经发现取消评审资格;评审通过并获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一经查实,即予撤销,3年内不得申报评审,并视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单位)予以严 肃处理。对弄虚作假的单位,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六、各市(县)、区应留有一定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专门用于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引进骨干教师。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方可参评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对已超编、高级职务比例高于规定标准的城镇中小学校,应严格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数额,鼓励此类学校的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同时,为了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对申报中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原则上要有轮岗经历。
七、各地、各单位要认真贯彻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岗 位设置管理的三个指导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59号)和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 施意见〉的通知》(人社通[2009]29号)精神,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4.评定标准 申报条件
凡申报评审中、小学教师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完成本职工作,成绩显著;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能够坚持正常工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资历标准
(一)正高级教师
1.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成果突出;
2.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
3.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4.在指导、培养一级、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本教学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
5.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二)高级教师
1.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能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比较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教书育人成果比较突出;
2.具有所教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
3.具有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
4.胜任教育教学带头人工作,在指导、培养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5.具备博士学位,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三)一级教师
1.具有正确教育学生的能力,能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比较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验,并较好地完成任务;
2.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并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
3.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4.在培养、指导三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一定成绩; 5.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二级教师岗位任 教5年以上。
(四)二级教师
1.比较熟练地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胜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教育效果较好;
2.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所教学科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较好;
3.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4.具备硕士学位;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见习期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三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三级教师岗位任教3年以上。
(五)三级教师
1.基本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 2.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材教法,能够完成所教学科的教学工作;
3.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破格标准
破格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教学效果好,教育质量高,得到县(市)级以上同行的公认,并获得一次一等奖或两次二等奖;
2.承担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教育部门领导的学术团体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三次以上,并获得好评;
3.受到市(厅)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
4.结合教学实际,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公开发表不少于三篇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或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省级交流或推广,或因教学成绩特别突出,受到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
凡破格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同时,必须参加由评委会组织的专家答辩,成绩合格者,方可提交评委会评审。各级评委会原则上不受理越级破格申报。
四、申报评审中、小学教师系列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考核或任职期满考核必须在称职以上,其中,破格申报人员,在近两年考核必须有一次为优秀。
五、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对外语、计算机的要求和具体标准另行通知。
第五条 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水平
1.中学高级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具有本学科系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浓度的相关学科知识,胜任本学科各年级的循环教学,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及时掌握本学科发展前沿动态。
2.中学一级(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具有本学科牢固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胜任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二、业绩条件
积极投身教育改革,较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注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和实践能力。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必须承担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备课、讲课,批改讲解作业,从事学生学习成绩的命题、分析工作、完成额定的教学工作量,承担班主任工作或少先队辅导 员工作,指导、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结合教学实践写出一定水平的教(科)研文章,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取得一定的工作实绩。
三、继续教育
根据《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管理办法》(鄂教师[1998]024号规定,中、小学教师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并达到相就的学分(具体学分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四、工作能力与实践经验(一)中学高级教师 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
1.教学效果好,教育质量高,得到乡镇(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 2.承担乡镇(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教育部门的学术团体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达三次以上,并获得好评;
3.承担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及其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县(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
4.结合教学实际,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至少发表一篇有较高价值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或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在市(城)级交流或推广。
(二)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1.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效果好,能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所教班级学生合格率、先进生转化率较高,受到校级以上表彰;
2.承担乡镇(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教育部门领导的学术团体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一次以上,且教学效果好; 3.担任班主任工作连续三年以上,所教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被学校授予文明班集体或本人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
4.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研究,交流或发表有一定水平的本专业教育教学论文一篇(在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或参与编写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教育教学方面的正式出版物。
5.一票否决
新华网北京5月28日电根据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我国将对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意见指出,高校青年教师主体积极健康向上,但也有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
只要从事教育工作,师德永远是第一标准,永远是“一票否决制”的“零容忍”。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基本师德、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一种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应对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典型事件有,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任夏纪梅伙同副主任王哲等人,在申报2009“国家精品课程”(本科)时,张冠李戴,大肆造假,骗取名利。此事被打假名师郭颐顿在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上揭露,轰动一时。夏纪梅因此得了“夏骗骗”的外号,并成为网络热词。本应对这些学术造假者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但他们至今仍未受到任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