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春期心理健康教学设计与反思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青春期心理健康是水平四所强调的教学目标之一,而八年级学生正直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最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面对八年级的学生我们应该启发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及身边他人发生的事情,理解本课知识,有针对性地掌握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愉快度过青春期,而我所选择的教材内容知识点包含有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特征、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以及调节心理健康的途径。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特征、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学会利用各种途径调节自身心理健康。
2、学情分析:
教学针对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第二阶段,在他们身上比较容易出现教材当中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作为教师有责任让他们了解青春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有意识的使学生知道利用多种途径调节心理健康,但作为八年级学生来讲,他们接触到系统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毕竟还很少,更多的是一种感受和对问题的一种看法,因此,突出本课重点并利用示例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了解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特征、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调节心理健康的途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情感教育目标: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喜悦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媒体:
电脑、投影仪、图片、材料等。
四、设计思路:
该内容在一次课中完成,在教材分析中我们看到本课知识点相对较多,在一堂课当中要面面俱到显然不易突出重点,因此,把重点放在调节心理健康的途径上,通过一个同学的案例,剖析自己的心理变化,并以教师设问的形式,让学生帮助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思考自己类似的以及其它发生在自身的心理问题,并能够基本了解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特征,找出青春期的心理问题、总结出调节心理的途径。此外,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在教授过程中大量采用了学生自学,自我思考、剖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既解决了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兴趣的激发,也从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学生的自我学习、归纳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景并引入。通过案例中的一学生和她妈妈的对话引入 教师设问:孩子的烦恼,妈妈的困惑,青春期的这位同学究竟遇到了什么心理问题呢?我们能帮他解决吗? 小知识:讲解青春发育期的三个阶段(通过幻灯片打出)使学生基本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广播剧的引入,能够使学生注意力很快集中,并有一种愿意学习的愿望,为探索性学习作好铺垫。
(二)你了解青春期心理健康吗?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该段落进行自学,并通过阅读后回答教师的提问总结出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特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巡视指导,并在学生阅读完后根据问题的回答总结出心理健康的几大特征(表格形式幻灯片打出)
设计意图:这里考虑到本次课重点在后一部分,此内容仅为了解,所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并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归纳总结知识点
(三)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通过案例的内心独白引出问题: 学生活动:
1、思考案例遇到了什么心理问题,并联系自身实际情况想一想还有哪些心理问题,形式可以是独立思考、两三人的讨论或者把自己的秘密写在纸上。
2、思考完后踊跃发言或者在教师巡视时交上小纸条,说说案例以及自身都被哪些心理问题所困扰。
教师指导:
1、在学生思考的过程可以用语言提示引导,使同学们能尽可能多而准确的发现青春期心理问题。
2、根据学生的发言和小纸条上写的内容总结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格形式幻灯片打出)设计意图:此部分通过学生为案例找问题的形式,学生同时思考自身的心理问题,比教师单纯进行讲授效果要好的多,另外这部分形式多种多样,是因为基于心理问题有可能涉及到自身隐私而考虑,此外在后面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有可能涉及到一些问题,教师应根据临场情况做好引导
(四)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
此部分可以作为让学生了解的内容由教师讲授并可大概指出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青春期心理问题
(五)调节心理问题的途径。通过短片的对话引入 学生活动:
将学生分成5个组,设立心理咨询工作室,通过讨论每组推荐一名同学点评,提出调节心理健康的方法。
教师指导:
1、组织好学生的分组讨论
2、评价并总结同学的建议,并提出比较常用的易行的三种调节途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通过到这一具体事例引申到其它的青春期心理问题也都可以用这三种方法去解决。
设计意图:设此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较好的对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进行思考,学生理解的也更为深刻,此外工作室的形式也有助于学生发挥团队精神,建立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而教师应能在帮助小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作好总结,提炼出调节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与方法,并指出我们同学身上的其他问题也可以用这些方法来解决
(六)总结。
教师利用这段话提示同学们结合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很好的利用以上介绍的方法进行心理调节,做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积极进取的学生。
板书设计: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主要由心理因素和心理特征的对应关系来了解
二.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 1.常见的心理问题------从7个方面来看(其中困扰小雨和自己的问题有哪些?)2.引起原因------生长加速,性的觉醒,学习压力,家庭的意外变故
三.调节心理健康的途径 1.积极的体育锻炼
2.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有自我调节,进行心理咨询等)总结:问题的发现------引起的原因------解决的方法
六、教学反思
本次课是通过帮助产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同学分析和解决问题来进行,学生在此次课的过程中始终能保持探索性学习的积极性,也在教师设置的各种活动中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较好的掌握了知识点。此外,学生在课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能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喜悦,也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本次课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并在知识点掌握和重难点的突破上有较好的效果。
第二篇:青春期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说明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理念,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基础上,体现成功体育和快乐体育的思想。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通过“设疑、启智、探究创造”的教育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本课以学生身心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我参与、我快乐、我成功”的愉悦感受。
二、教材分析:
青春期心理健康是水平四所强调的教学目标之一,而七年级学生正直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最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面对七年级的学生我们应该启发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及身边他人发生的事情,理解本课知识,有针对性地掌握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愉快度过青春期,而我所选择的教材内容知识点包含有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特征、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以及调节心理健康的途径。其中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特征有六个方面,常见的心理问题列举了八个部分,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四个大点,还有三种调节心理健康的途径。因此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特征、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学会利用各种途径调节自身心理健康。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针对的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初级阶段,在他们身上比较容易出现教材当中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作为教师有责任让他们了解青春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有意识的使学生知道利用多种途径调节心理健康,但作为七年级学生来讲,他们接触到系统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毕竟还很少,更多的是一种感受和对问题的一种看法,因此,突出本课重点并利用示例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上升的一个相对的理论层次是很有必要的。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了解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特征、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调节心理健康的途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
题的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社会适应目标: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喜悦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媒体:
电脑、投影仪、图片
六、设计思路:
该内容在一次课中完成,在教材分析中我们看到本课知识点相对较多,在一堂课当中要面面俱到显然不易突出重点,因此,把重点放在调节心理健康的途径上,通过自己的独白以及和家人、同学、老师的对话,剖析自己的心理变化,并以教师设问的形式,让学生帮助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思考自己类似的以及其它发生在自身的心理问题,并能够基本了解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特征,找出青春期的心理问题、总结出调节心理的途径。此外,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在教授过程中大量采用了学生自学,自我思考、剖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既解决了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兴趣的激发,也从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学生的自我学习、归纳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在大家共同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喜悦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合作精神。
七、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七年级四班学生的内心独白和她们与家人、同学的对话为主线进行
(一)创造情景并引入。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对话引入
教师设问:孩子的烦恼,妈妈的困惑,青春期的学生们究竟遇到了什么心理问题
呢?我们大家一起解决好吗?
小知识:讲解青春发育期的三个阶段(通过幻灯片)使学生基本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的引入,能够使学生注意力很快集中,并有一种愿意学习的愿望,为探索性学习作好铺垫
(二)你了解青春期心理健康吗?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该段落进行自学,并通过阅读后回答教师的提问
总结出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特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巡视指导,并在学生阅读完后根据问题的回答总结出心理健康的几大特征(幻灯片)
设计意图:这里考虑到本次课重点在后一部分,此内容仅为了解,所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并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归纳总结知识点
(三)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通过学生的内心独白引出问题:
学生活动:
1、思考自己遇到了什么心理问题,并小组讨论想一想还有哪些心理问题。
2、思考完后踊跃发言说说自身都被哪些心理问题所困扰。教师指导:
1、在学生思考的过程可以用语言提示引导,使同学们能尽可能多而准确的发现青春期心理问题。
2、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幻灯片)
设计意图:此部分通过学生找问题的形式,思考自身的心理问题,比教师单纯进行讲授效果要好的多,另外这部分形式多种多样,是因为基于心理问题有可能涉及到自身隐私而考虑,此外在后面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有可能涉及到一些问题,教师应根据临场情况做好引导。
(四)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
此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青春期心理问题。
(五)调节心理问题的途径。
通过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向老师询问如何解决的对话引入。
学生活动:
将学生分成4个组,设立心理咨询工作室,通过讨论每组推荐一名同学点评,如何调节心理健康的方法。教师指导:
1、组织好学生的分组讨论
2、评价并总结同学的建议,并提出比较常用的易行的三种调节途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设计意图:设此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较好的对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进行思考,学生理解的也更为深刻,此外工作室的形式也有助于学生发挥团队精神,建立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
(六)总结。通过在大家的帮助下,你自身的心理问题是不是有很大好转呢?
1、教师利用这段话提示同学们结合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很好的利用以上介绍的方法进行心理调节,做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积极进取的学生
2布置课外思考题:结合一种青春期心理问题简单介绍你将采用哪些方法去解决? 板书设计: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主要由心理因素和心理特征的对应关系来了解
二.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
1.常见的心理问题------从7个方面来看(其中困扰自己的问题有哪些?)2.引起原因------生长加速,性的觉醒,学习压力,家庭的意外变故
三.调节心理健康的途径 1.积极的体育锻炼
2.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有自我调节,进行心理咨询等)总结:问题的发现------引起的原因------解决的方法
八、教学反思
本次课是通过产生青春期心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来进行,学生在此次课的过程中
始终能保持探索性学习的积极性,也在教师设置的各种活动中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较好的掌握了知识点。此外,学生在课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能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喜悦,也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本次课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并在知识点掌握和重难点的突破上有较好的效果。
第三篇:青春期心理健康
青春期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常见问题
1.抑郁:总觉得苦闷、无精打采、提不起干劲。
2.焦虑:总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坐立不安心情烦躁、不踏实。
3.人际关系敏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好,不理解、不同情自己;与异性在一起时感到不自在。
4.情绪不稳定: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同伴、家长和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
5.心理不平衡:如果同学成绩比自己好、比自己有钱或穿得好就不舒服,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
6.适应不良:对学校的各种科目都不喜欢,对学校生活不适应,学习困难。
7.强迫症状:总在想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如总想考不好该怎么办、说错了话该怎么办;女孩总担心自己服装不整洁爱照镜子等。
8.对抗倾向: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喊大叫、爱抬杠、有理不让人,没理搅三分,控制不住自己。
9.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厌烦到学校上课,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会提前做计划。10.自闭症: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社会交往,接触,最后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
二、维护青春期的心理健康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青少年就能对人生、对世界、对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做到冷静妥善地处理事物。提高对挫折和心理冲突的耐受力。
2.对自己的期望不宜过高。青少年要在充分了解自己能力和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学习、工作或其他方面的奋斗目标。而这种目标应该是通过艰苦努力能达到的,不要仅凭良好的愿望和热情盲目地确定一些脱离实际的目标,更不要盲目参加不切合实际的竞争,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否则目标落空,遭受挫折,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3.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难免会遇到不良刺激而出现负性情绪,对于这些,除找亲友、同学、老师通过谈心进行倾吐渲泄外,要及时提醒和告诫自己控制情绪。并要力所能及地参加一些积极的文体活动,防止消极心境的产生,使心理得到放松。这对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有益的。
4.主动进行人际交往。青少年在正常交往中,能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从中得到启迪、疏导和帮助,增强信任感和激励感。从而大大地增强学习、工作、生活信心,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困惑。这是保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5.青少年的面前是漫漫人生路,如何能够顺利地上下求索,这就要在增进身体健康的同时,不要忘了为心理健康提供措施和养料,以达到真正的健康,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第四篇:《青春期的异性交往》教学设计与反思
《青春期的异性交往》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程设计: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都有所变化,男女同学关系逐渐开始变得微妙,他们的交往需求增强,许多学生渴望同龄人之间、尤其是异性之间的交往,这是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中学生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个性发展。然而,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和妨碍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家长和老师有一些人不了解学生这一时期的特点,就会产生误会,往往视之为早恋。误会会给学生带来一些情绪上的困扰。因此,通过这堂异性同学交往的心理教育课,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形成正确的异性交往态度,并学习以正确的方式方法与异性同学交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异性交往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对异性交往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健康的观念,形成正确的态度;对交友(尤其是异性之间)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2、把握好异性间交往的“度”,了解与异性交往的一般原则,注意事项。
3、学习适当异性交往的方式方法。
教学方式:
1、问卷法。
2、讲述。
3、讨论。
4、小品表演。
教学准备:
1、准备好问卷。如:
(1)如果我们班只有男生或女生,那会是怎么样的一个班集体。
(2)篮球比赛时,无女同学和有很多女同学在旁边加油,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3)你希望跟异性交往吗?为什么(利和弊)?(4)当你看到我们班有“早恋”现象,你会怎么样想?
2、多媒体,课件。
3、小品表演。
4、教学方法:知识讲授、分析讨论。
5、电视连续剧片段的光盘。
教学时间、场地与教学对象:
1、教学:1学时。
2、教学场地:教室。
教学步骤:
一、让学生结合自己班中的情况,做问卷。
二、结合学生的答卷,提出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必然性。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心理都有所变化。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分为异性疏远期、好感期和恋爱期,而中学生正处于好感期。渴望、喜欢与异性交往,这是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恰当的交往具有正面的激励作用。
三、下面是有关心理学家对某中学学生的异性交往观的研究,我们班同学的异性交往观有什么不同。哪一点比较符合我们现在的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现象?哪一点不符合?为什么? 男女交往的好处与坏处
女: 好处
1、增加对异性的了解;
2、感到快乐;
3、可以谈论和女孩无法交谈的事情,可以听到和女孩不同的想法;
4、学习上得到帮助;
5、可以更加了解自己;
6、会对什么事情都感到美好。坏处
1、影响学习;
2、念念不忘对方,没心思做其他事情;
3、因怕别人发现而变得躲躲闪闪;
4、会模仿大人;
5、变得讨厌父母罗嗦。
男: 好处
1、增加对女性的了解;
2、变得天天充满生气,并感到快乐;
3、相互间能无话不谈,也能诉说苦恼;
4、变得很乐于和异性进行交谈;
5、会增加朋友,变得明朗起来; 坏处
1、影响学习;
2、热衷的时候,会变得失去冷静的判断力;
3、因怕人发现而变得躲躲闪闪;
4、如果过分,会没完没了,有时还做出越轨的事情;
5、会变得花钱过分。
6、可以向伙伴炫耀,如果我们能够把握好男女交往的分寸,扬长避短,那又会是怎样呢?
四、结合问卷与上面的表格中的交往好处,讲解异性交往的重要作用。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中学生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还可起到心理上的互补作用。女同学可以从男同学那里学到果断、坚定和刚毅的特点;男同学可以从女同学处补充到细致、体贴和耐心的长处,在交往中异性双方都可以使自己的个性得到不断完善。男女中学生的交往有利于增进异性的了解,有助于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可以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增强沟通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学习上,异性同学会更有耐心地帮助,且收获可能更大;在体育运动方面,异性同学的加油让你发挥得更好…
但当我们对异性交往处理不当时,就可能出现上面表格中不良现象,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来杜绝这些情况的发生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一小品表演。
五、老师总结--异性交往时要注意:不拘谨、不冷淡、不亲呢、不严肃、没有歧视…
六、小品表演
王欢是班级里的一位文雅漂亮的女生,她成绩优秀,气质高雅,很受男生欢迎。苗条文静的她往哪儿一站,总会引来一束欣赏的目光。一次自修课上,王欢正在做数学作业,一个小纸团落在他的课桌上,她打开一看,字条上写着:“请放学后到青年公园门口相会。爱你的人。”她从字迹上看已猜出是哪位男同学写的。心里咯噔一楞,脸刷地红了。她忐忑不安,不知道该怎么办,想来想去,放学后,拿着纸条去找老师。
七、分组讨论:
问题:王欢这样做对不对?假如你是王欢,遇到此事该怎么办?
八、归纳:
得出正确的处理方案为:暂时保密,找个时间把“纸条”叫给他,并表明自己的态度,现在我们还年少,正是学习的好时光,应集中精力于学习,请克制自己的情感冲动。从而引出异性相处准则之一:尊重别人的隐私权,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并说明理由。其实写“纸条”的同学大都是出于幼稚或一时冲动,所以处理这种事要慎重,不要当面指责,不要将事情公开,否则会使那个同学感到无地自容而反目成仇。正确的做法是私下里找对方推心置腹地谈一谈,建议他在中学阶段不宜想入非非。事后仍保持正常的交往,当作一般好朋友相处。
九、结合上面所述,展开讨论,归纳中学生健康、积极的交往遵循原则:(1)不必过分拘谨。
(2)保持一定距离(心理方面)。(3)举止落落大方。(4)文雅庄重,自尊自爱。(5)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6)不卖弄自己,令人生厌。(7)不应过分严肃或轻薄。
十、我们要做到恰当的异性交往,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同学们总结上面所学,分组讨论。
老师总结:我们应该把握好下面几个原则。
(1)健康、文明的原则。异性同学之间说话要文明,切忌粗话、脏话;举止要大方,对待异 性不可拍拍肩膀,打打闹闹,随便轻浮;尊重对方,不可拿对方开心取乐,甚至不尊重异性感情。
(2)选择场所与时间适当的原则。异性同学交往,不可在阴暗,偏僻的场所,而应在公共场所;不可在晚上单独交往,以防止各种性意向的幻想发生;到异性宿舍,应得到准许,且不应停留过长时间。
(3)保持一定距离的原则。男女中学生接触,应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一种礼貌。遵循这些原则就能使男女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保持文明,积极的氛围,并能避免一些不当行为的出现。
(4)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同学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原则。人与人之间时时刻刻都需要宽容,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宽容。宽容不是无原则的忍让,不是无能的表现,更不是窝囊废。宽容是民族之美德。同学之间,在无原则问题的纠纷中,需要彼此宽容一点。交往中严格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加强个人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出现问题和矛盾时,多进行自我批评。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同学交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人都有被爱和受人尊重的需要。你不希望别人伤害你,你就不要去伤害别人,要做到推己及人,仁爱待人。(6)人际交往黄金规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十一、青春期是人生重要的时期,是我们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期,希望同学们能够从朦 胧朦胧的与异性关键设备的困惑中走出来,健康、快乐的成长,相信明天会更好。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心情愉快!
好,下面我们以电视连续剧《青春正点》中的一片段结束我们的课程。《青春正点》里面的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方式,我们可以参考参考。
总结和反思
正常的的男女同学交往会使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更完善,使青春期的学生更自信、自强和自爱。在本节课中运用问卷法、分组讨论、小品表演各种方法,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气氛中,师生在有效的配合下才能产生预期的课后效果。
在本节课中,老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当朋友,敞开心扉,倾心交谈,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地表示理解,听的时候不仅用耳,更要用心。同时还要自我开放,这样可以拉近师生距离,还可以产生共鸣,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课后,老师要和学生及时联系,随时沟通,真正帮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利用班会和集体活动,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异性间交往。
第五篇:青春期教学反思
《青春期》一节教学反思
青春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一提到青春期,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早恋,写情书等问题,有些学生也不好意思谈到有关青春期的内容。本节课我采用了PPT课件展示一些学生比较敏感的话题,来引导学生快乐的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成功之处:
1、生动活泼的导入,是一堂成功的生物课的关键。本节课开始用了PPT展示一名学生早恋时心理萌动的日记,引起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用PPT,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资料,从心里感受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及心理变化,这样为下面的讨论做下铺垫,让他们在讨论时有话可说。也更进一步体现课堂交流的有效性。3、通过引导学生同学间应怎么样健康相处,来引导同学之间共同健康的度过青春期。不足之处:
1、生物课的讲授不要离开七年级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在生物课上学到生活常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生活主人翁意识。
2、七年级生物课教学一定要突出强调重点。由于年龄的原因,七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尚未完全建立,作为老师一定要帮助他们找到学习重点难点并督促他们理解把握。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恰当。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基本都是简单地用“好”、“很好”之类的词,这种平淡的评价无法抵达学生内心深处,所以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让我来帮你”环节中,有位同学说的很全面,我应该用“你的回答真精彩”或其他更好的语言来评价,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发言的欲望。
4、时间安排不太合理。教材中的《青春期》这节课有两个内容: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及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卫生。而我在上课时把时间过多的浪费在身体变化上,导致最后有点拖课。所以以后设计讨论环节时,一定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设计讨论时间,这样使得教学环节更加紧凑。
总之,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和“学”而是师生情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动脑筋创设学生亲身体验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期达到师生之间最佳合作的效果,创造出最佳教学气氛来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