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音乐鉴赏目录湖南文艺
第一单元 音乐的欣赏
一、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少女的祈祷
第一交响曲(第二乐章)
二、培养音乐的耳朵
上林的呼唤(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第一乐章)夜(《山林之歌》第五乐章)1812年序曲
第二单元 音乐的美
一、优美与壮美 优美
牧歌
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夜曲
彩云追月 壮美
国际歌
大进行曲(歌剧《阿依达》选曲)七律·人民**占领南京
二、崇高美与欢乐美 崇高美
祖国颂
龙华祭
战争安魂曲(第四乐章)欢乐美
祝酒歌
赛龙夺锦
拨弦波尔卡
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
三、悲剧美 松花江上 光荣牺牲 英勇就义
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二乐章)一个华沙幸存者(片段)
四、喜剧美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跳蚤之歌 托卡塔——喜报 看秧歌
第三单元 音乐与民族 一、五十六朵芬芳的花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辽阔的草原
酒歌
纺织谣
牡丹汗
一杯酒
歌唱美丽的家乡 汉族民歌
黄河船工号子
澧水船夫号子
赶牲灵
下四川
小河淌水
无锡景
铜钱歌
二、亚细亚民间风情 东亚民间音乐
清津浦船歌
索兰调
东南亚民间音乐
我们跳喃旺
日出 南亚民间音乐
海鸥
晚上的拉格 中亚民间音乐
信号
苏丽珂 西亚民间音乐
你呀,你呀
塔尔即兴独奏
塔克西姆
三、走进非洲与美洲 非洲民间音乐
马达加斯加竹筒琴演奏
我的祖国
津巴布韦拇指钢琴演奏
纳米比亚弦弓弹唱 北美民间音乐
晒稻草
白桦林好地方
深深的河
Jambalaya(什锦菜)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多巴哥钢鼓合奏
牙买加民谣
尼加拉瓜假面舞
哥伦比亚新音乐组合拉丁美洲排箫三重奏
四、欧洲民间音乐掠影
苏格兰勇士
即使你的青春消逝
可爱的故乡
多快乐
妈妈
谢谢
清晨
小鸟
田野静悄悄
牧童乐
夏天快来吧
牧童与少女
在晨露中
华尔兹舞曲
第四单元 音乐与时代
一、华夏音乐之光 八音和鸣
酒狂 阳关三叠 黄莺吟 湘妃泪
二、蛰龙飞起舞东方 黄河 卖布谣 开路先锋 光明行
台湾舞曲(选段)三、一唱雄鸡天下白 全世界人民心一条 瑶族舞曲 挑担茶叶上北京 我们走在大路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 春天的故事
四、音乐——从宗教走向世俗 春(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之一)水上音乐组曲(第一曲)
第一百另一(时钟)交响曲(第二乐章)弦乐小夜曲(第二乐章)
五、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
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选段)C小调练习曲 飞行的女武神 芬兰颂
六、音乐——从印象走向现代 海妖《夜曲》第三乐章 第十一交响曲(第二乐章)蓝色狂想曲(节选)远古孩子的声音(选段)第五单元 音乐的体裁
一、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
我爱你,中国
马赛曲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菩提树
和未来有约 大型声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
冰湖大战(清唱剧《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第五乐章)
二、音乐的戏剧——歌剧
洪湖赤卫队(选场)卡门(选场)
三、舞剧的灵魂
珊瑚舞(《鱼美人》选段)伎乐天(《敦煌梦》选段)
那根藤缠树(《篱笆墙的影子》选段)春之轮舞(《春之祭》)牛仔舞(《牧场竞技》选段)
四、梨园百花 唱脸谱
海岛冰轮初转腾(京剧《贵妃醉酒》杨贵妃唱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锣鼓喧天齐把道喊(豫剧《七品芝麻官》牛的草唱段)路遇(黄梅戏《天仙配》选段)
心知傍晚的和风(花鼓戏《郑培民》选段)
五、艺苑撷英 贺新春 梦回神州 蝶恋花·答李淑一 苏州胜天堂 常德人
六、音乐与影视
辛德勒的名单音乐选段 冰山上的来客音乐选段 红楼梦音乐选段
七、动感地带 中国通俗音乐
春天里
青年友谊圆舞曲
九九艳阳天
乡恋
乡间小路
黄土高坡
常回家看看
天堂
在银色的月光下 外国通俗音乐
Creen Sleeves(绿袖子)
The Song of Eagle(山鹰之歌)
命运
爱情的故事如何通过互联网收集和下载音乐 音乐净化我心灵 MP3目录
第二篇:高中音乐鉴赏目录表(人教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音乐鉴赏目录
第一单元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欣赏: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长江之歌 知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
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 知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
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欣赏:沂蒙山的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 知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民歌的音乐特点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六节 《鼓乐铿锵》
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 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第七节《丝竹相和》
欣赏:中花六板(江南丝竹)、娱乐升平(广东音乐)知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
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知识:京剧、南梆子、四平调
第九节《现代京剧》
欣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
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现代京剧
第五单元 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 和谐 和平
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 知识:亚洲音乐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欣赏:非洲赞歌、鼓舞、门库尔雅、男孩之舞 知识:非洲音乐
第六单元 欧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音乐
第十二节 《欧洲民间音乐》--风笛 排箫 歌声
欣赏:鸟儿在歌唱、优雅、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 知识:欧洲音乐
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 探戈 音乐文化的融合 欣赏:告别、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 知识:拉丁美洲音乐
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第十四节《巴赫》
欣赏:马太爱难曲(第1、72、78分曲)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
第八单元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十五节《贝多芬》
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知识:奏鸣曲式与交响曲
第九单元 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欣赏:魔王、鳟鱼、菩提树
知识:艺术歌曲、声乐套曲、舒伯特与艺术歌曲
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 欣赏: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
知识: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肖邦与李斯特
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知识: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柏辽兹
第十单元 音乐响塑成的民族意识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 知识:民族乐派、交响诗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
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荒山之夜 知识:强力集团
第十一单元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第二十一节 《德彪西》
欣赏:海上--从黎民到中午、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知识: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
第十二单元 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
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欣赏: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五首管弦乐曲(第二首)知识: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
第十三单元 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
第二十三节 《爵士乐》 欣赏:南部之子、不知为何
知识:迪克西兰爵士乐、自由爵士乐
第十四单元 文人情致
第二十四《高山流水志家园》 欣赏:广陵散、流水 知识:古琴
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光无故人》 欣赏:阳关三叠、扬州慢 知识:中国古代歌曲
第十五单元 新音乐歌声初放
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 欣赏: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 知识:学堂乐歌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欣赏:问、渔阳鼙鼓动地来 知识:清唱剧《长恨歌》
第十六单元 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第二十八节《聂耳》 欣赏:金蛇狂舞、毕业歌 知识:左翼音乐运动
第二十九节 《冼星海》 欣赏:黄河大合唱
知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第十七单元 新中国的歌
第三十节《祖国颂歌》
欣赏:忆秦娥.娄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祝酒歌
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第三十一节 《乐坛新曲》 欣赏:乱云飞、御风万里 知识:新中国的器乐创作
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
欣赏: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知识:中国新歌剧和歌剧音乐
第三十三节《流行风》
欣赏:思念、懂你、好汉歌 知识:通俗音乐
第十八单元 走向新世纪
第三十四节《新时代》
欣赏: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 知识:音乐的社会功能
第三篇:高中音乐鉴赏
高中音乐鉴赏 第三十节
祖国颂歌
平山中学
陈姬
一、教学目标
1、聆听《忆秦娥·娄山关》、《祝酒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2、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专业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欣赏《忆秦娥·娄山关》和《祝酒歌》。2,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列举几篇读过的毛泽东诗词,如《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等。2,播放《忆秦娥·娄山关》的朗诵,请学生讲讲“娄山关”战役的简单过程,教师补充说明:此战虽成功,但长征的战略任务受到挫折,毛泽东的心情不免有几分沉重。3,全体师生齐朗诵。
设计意图:通过朗诵毛泽东诗词,让学生感受毛泽东诗词的独特魅力。4,欣赏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女声独唱。简单介绍作曲家陆祖龙先生。
问:诗词的结构?旋律上采用了我国哪些音乐素材?
5,教师补充说明: “忆秦娥”词牌在结构上由上片和下片组成。曲作者在音乐上也随之而布局。在旋律上,曲作者吸取了我国民族音乐中戏曲与曲艺音乐的素材,以及进行曲的要素进行创作。歌曲的前奏是全曲的概括,长短、强弱错落有致的音调、三连音的号角声与连续附点马蹄声阵阵响起,一下子把我们的听觉视野引入紧张的战斗场景之中。上片描写的是大军过娄山关的情景,下片描写的是大军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6,对比欣赏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合唱版本。
问:同一作品的独唱与合唱不同演唱形式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回答:独唱表现的较为细腻、清晰;而合唱的表现气势、音色丰满都各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一歌曲不同演唱形式的听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7,在十六节——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讲到了艺术歌曲,它源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特点是歌词常用著名诗歌,着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内心体验的揭示,曲调与歌词紧密配合,伴奏不只是作和声的衬托,而常在渲染意境和刻画形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回顾歌曲《魔王》,教师弹奏前奏部分,让学生了解艺术歌曲的伴奏音乐在歌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问:判断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体裁(艺术歌曲)。
8,新中国建立后,一种通俗易懂、易传唱的群众歌曲也大量地出现。如《歌唱祖国》(教师弹伴奏,学生哼唱第一部分),这种群众歌曲的曲调以雄壮豪迈者居多,音域不宽,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易于上口。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的《祝酒歌》。9,听赏歌曲《祝酒歌》。
简单介绍曲作家——施光南,并列举他的部分作品。如《希望的田野上》等。问:歌曲的音乐情绪?从歌词中寻找当时创作歌曲的社会背景(粉碎“四人帮”)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从歌曲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独立欣赏歌曲的能力。10,学生学唱《祝酒歌》的部分段落。
11,小结:今天我们各欣赏了一首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但从歌曲的本身来说,并无截然不同的明显界限。一般来说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歌曲音乐通常是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
12,布置作业:完成“拓展与探究”第五题。13,下课。
第四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计划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3、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爱好,把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聪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要求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鉴赏音乐。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2.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
3.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活动(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作品录音等)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欣赏教学对课外欣赏活动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措施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1.强化治理,突出重点,抓住高考生命线
2.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虚心好学,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3.加强教研教改,注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四 教学内容
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
4.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教学内容要求
5.欣赏内容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则。
6.欣赏曲目的选择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7.注重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五 教学反思:
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作品结构的深入分析,会出现一定的难度而略感乏味,但作为一节音乐鉴赏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必要的讲解,如此,才能不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第五篇: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课题: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内容说明 本课作为音乐鉴赏模块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们带着自主选择学习的期待和新鲜感,步人音乐殿堂。我们用什么迎接他们呢?是陌生的理论概念,还是亲切、动听的音乐?当然,应该是后者。尽管本单元的中心是“音乐的欣赏”,不可避免地将会涉及诸如“什么是音乐”、“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怎样欣赏音乐”之类的理论问题,但本课是以两首音乐作品----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各一首,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通过对这两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在学生对音乐有了具体、真切的感受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引导等方法,使学生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和呈现方式,并以自己的欣赏经验作为印证,进而领悟“怎样欣赏音乐”的问题。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三点需要说明: 1.课文标题“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是一句启发式的引导语,其后的“你在这首乐曲中听到了什么?”,则是问题的具体化。编者使用这些语言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直接答,而是引导他们思考怎样欣赏音乐。
2.本课第一首乐曲为标题音乐,形式为钢琴独奏。选用这首作品的目的,一是因为乐曲的作者写作这首作品时,年仅十八岁,与高中生年龄相近,使学生有同龄人的亲近感。其二是音乐优美,在标题的引导下,易于产生联想。3.本课所选的第二首乐曲为非标题音乐(也可称为“无标题音乐”,是作者第一交响曲的第二乐章。除作品有一句简短的题辞外(“献给 1986 年我的朋友们”),未加任何乐曲说明,给听众留有十分广阔的想像空间。选用这首作品的目的,一是作品的题材与青年人的理想和追求有关(当然不止于此),另一是同前一首标题音乐形成呼应和互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获得欣赏音乐的经验。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两首优美动听和扣人心弦的音乐作品,并从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从而增进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的观点,将音乐与绘画、语言文学艺术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后,能概述出音乐艺术是否具有具象性和语义性特征,以及音乐“不能告诉”我什么的简单道理,从而对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有基本的认识。3.通过作品实例的感受与认识,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音乐表现要素(如节奏型、旋律线的运动状态、力度等)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建议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结合选材特点,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以下四点建议可供任课教师参考: 1.本单元为高中学生的起始课,建议安排一个课时。本课的开始可进行 5 - 8 分钟的热身活动,让学生对老师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进行听赏活动。第一首作品可以作为精听曲目,第二首可作为浏览性欣赏。浏览的曲目亦可先分段赏析,然后再综合的欣赏(复听)。2.引导学生带着期待来欣赏与感受。比如课文开始处提示的:“让我们先听赏从一位年轻女音乐家心中流淌出来的音乐。”特别是课文中写明作曲家写作这首乐曲时年仅十八岁,与高中生年龄相仿,就更能激起学生欣赏的兴趣。这种兴趣源于内心的一种审美期待----欲知她在“祈祷”什么?从而专注地去听赏和感受音乐。接下来听赏的是一首“献给青年人的奋斗篇”,也与成长中的高中生富于幻想、正在规划人生的心理状态相贴近。加之课文中将这一乐章音乐主题的旋律线条,以不规则的锯齿状示意图形式呈现出来,也使学生产生聆听音乐的期待感。教学过程中如果任课教师能巧妙地突出这些细节,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在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可感而未知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如第一首钢琴曲,音乐优美、明朗而略显高贵、华丽,起伏流动的琶音如涌动的波澜。这样的音乐,为何冠以“少女的祈祷”这一标题呢?这位少女是谁?她是在祈祷,还是在倾诉?或是在回忆?沉思?第二首乐曲连续用了前长后短的三连音与迂回级进的旋律线的组合,为什么说这样的音乐“蕴含着无穷的?掘进力量?”乐曲题献给“ 1986 年我的朋友们”,这与作品的音乐内涵有什么联系?这类无标题的音乐作品应如何理解?这些问题皆可直接作为学生的探究课题。探究的结果,最后则自然归结到“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怎样欣赏音乐”的单
元主题上,从而使教学过程完全沉浸于与音乐的对话之中。4.通过讨论交流与师生互动,达到感性认识的升华。上述探究课题,是在聆听与感受音乐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涉及第一首作品的问题,与认识音乐的艺术特征相关,即乐曲本身不可能明确“告诉”我们音乐具体表现的是什么,正如课文中三幅插图的提问----祈祷?沉思?倾诉?或是思念?回忆?憧憬?有可能是,有可能都不是。涉及第二部作品的问题与此近似,音乐表现了劳动?学习?海涛?同样有可能是,也可能都不是。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很可能会得出许许多多不同的答案,有些答案还可能截然相反,但这不足为奇,因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以个体的联想和想像作中介,这种联想与想像又基于个体的生活经验,因而存在差异。这正好说明,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和音乐理解的宽泛性是合理的。其深层的美学原理,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特征:音乐音响的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认识到这一步,是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交流和逐层剖析达到的。教师参与其中,认真听取同学们的发言,并可陈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但不要将自己的感受强加给所有的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潜心感悟和自我总结,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得以升华。5.将对音乐的听觉感知贯穿于审美体验的全过程。对音乐作品的听觉感知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前提是学生对音乐作品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本课听赏的是两首不同形式的器乐作品,前者充分利用了钢琴音域宽广、和声丰富的特点,主题旋律流畅、优美,但却是器乐化的写法(和弦琵音分解),不容易跟唱;后一部作品的主题充满了变化音,可唱性不强。两首作品都不宜采用“背唱音乐主题”的传统听赏模式。面对这样的作品,直抓住作品中突出的音乐要素,引领听觉感知。如《少女的祈祷》可从钢琴的音乐人手,一开始的引子,声音宏亮而带光泽,可联想到钟声、教堂、明媚的阳光„„其后钢琴颗粒性的音乐,清脆而富于弹性,似圆润闪动的珍珠。其次,这首乐曲的结构规整而明晰,由主题和四个变奏组成,段落分明,很容易对主题进行“追踪”。翟小松第一交响曲第二乐章,音乐要素突出的特点有:贯穿全曲的前长后短的三连音节奏,迂回级进、偶尔夹以远距离跃动的旋律线条,以及这一主题在不同声部的呼应、重视,这种主题变形纵横交错,汇成此起彼伏的音响洪流,加上力度的大幅度涨落和对比,使音乐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掘进”力量,给音乐带来极大的“冲力”。上述这些由各种音乐要素造成的突出特点,皆与音乐的内涵密切关联。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抓住这些表现特点,有助于学生更深人地进行审美体验。教学评价 教科书 p.9 最后两行和 p.13 “活动与探究”栏目,共有四个思考和叙述题,可作为教学评价的内容。这四个问题,可用口答(如“另举一例,说明了解作曲家的生平、时代及创作背景对理解音乐作品的作用”);亦可通过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如“你同意?音乐本身不可能具体表现什么这种说法吗?请根据你对《少女的祈祷》的感受,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来进行评价;如果时间允许,还可通过学生写作短文的形式(如“从本节课听赏的两首音乐作品中你得到哪些精神上的享受?”)进行评价。评价并不以学生回答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教师的期待为唯一的标准,而应着重观察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对问题的探究是否专注和投人,是否对音乐产生了共鸣,是否有自己的感受等。由于这是本模块的第一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增进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以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而不宜把评价放在一个突出的显要位置。本课进行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肯定学生欣赏音乐的专注和探究问题的投入,增进学生感受音乐美和探究音乐内涵的自信。
教材分析及相关资料 1.乐曲分析 《少女的祈祷》钢琴独奏曲,变奏曲式。结构图式为:
附:关于赋格曲 赋
格曲是用复调手法写作的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同时也是一种复调音乐式。它由拉丁文 fuga 的译音而得名。fuga 的原意为逃逸、追逐、遁走,它形象地表明了赋格曲是由一个(有时为两个或多个)音乐主题在不同声部时隐时现、一再模仿、不断变化重现这一基本的特点。赋格曲式通常包括三个部分: 呈示部:主题在不同声部轮流出现,主题之间有间插段。展开部:主题在不同调性上作各种移位变形和展开。再现段:主题回到原调,音乐收束。赋格曲源于欧洲,在 17 - 18 世纪发展成熟和完善。德国作曲家巴赫(1685--1750)是欧洲复调音乐的代表人物。20 世纪中国作曲家借鉴了赋格曲式,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2.作曲家及创作情况简介 苔克拉.芭达捷芙斯卡(1838----1861)波兰女音乐家。(另有资料认为她生于 1834 年。)关于这位女作曲家的介绍文字较少。仅知道她生于华沙,未上过音乐学院,主要靠自学成才。她的钢琴弹得很好,兴趣爱好广泛。她的作品除 1856 年发表的《少女的祈祷》外,还有《小茅屋的回忆》、《甜蜜的梦》、《友谊的梦》等钢琴曲,大都是短小精致而又通俗易解的小品,其中以《少女的祈祷》最为著名,是欧洲钢琴文献中通俗小品的代表作。此曲除钢琴独奏的形式外,也有人将它改编为四手联弹或其他形式的器乐曲。由于它对演奏技巧的要求不太高,所以常为初学钢琴的人或音乐爱好者所乐于弹奏。瞿小松,中国当代作曲家。1952 年生于贵阳市。他的成长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初中毕业便逢“上山下乡”运动,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山区务农,历时五年。在此期间深受大自然和民间艺术的熏陶。后开始自学音乐,并考人贵阳市京剧团,任该团乐队小提琴演奏员。1978 年考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1983 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 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访问、考察,活跃于国际乐坛。现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为该院作曲系教授。翟小松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来的新一代作曲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作品有:交响组曲《山与土风》、小提琴与乐队《山之女》、大提琴与乐队《山歌》。混合室内乐《 mongdong 》、打击乐协奏曲、管乐协奏曲《神曲》、清唱剧《大劈棺》、歌剧《俄狄甫斯之死》、《命若琴弦》。室内乐《寂》等,并为话剧《野人》、电影《青春祭》、《盗马赋》等
配乐。曾于 1986 年和 1988 年两次在北京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他兴趣爱好广泛,还涉猎绘画、摄影等艺术,举办过画展和影展。《第一交响曲》作于 1986 年初,于同年 4 月在北京他第一次个人“交响作品音乐会”上首演。此作在总谱和节目单上写有“献给 1986 年我的朋友们”。这批朋友,以文学家、戏剧家、诗人、导演、画家、摄影家、记者等身份,策划并促成了瞿小松的个人作品音乐会。此外,这部交响曲是以表现“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使命拼搏奋斗”为主题,这正是这批朋友成长道路和奋斗精神的写照。这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出生的人,大都与他有相似的经历:“文革”时期中断学业,上山下乡,到农村。工厂和基层参加劳动,接受工人和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改造思想,经受艰苦环境的磨炼。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为他们提供了求学、成长和施展才干的条件,使他们迅速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材,共同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是通过生动的音乐材料和丰富的表现手段体现出来的。在听赏音乐时,可以引导学生以作品的题辞为线索,结合作曲家的经历和创作背景展开联想,从昂扬、奋进的音乐基调中感受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涵。这部交响曲未采用传统交响曲的四乐章套曲形式,而由两个前后呼应、互补的乐章组成。第一乐章为广板(属慢板范畴),变体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快板,大型赋格曲式。两个乐章在演奏时间上大体平衡,均为 11 - 12 分钟。3.简介音乐是什么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它必须通过演唱或演奏这个表演的中间环节,才能使听众感受到音乐的情感与意境,从而产生艺术效果,达到审美的目的。所以,人们常常称音乐为表演的艺术。
培 养 音 乐 的 耳 朵
湖南文艺出版社—普高音乐鉴赏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一.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的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的意境之美。能区分双簧管与长笛的音色。
二.通过对比使学生能自主了解到音乐的速度,音色,强弱等性质及表现形式的不同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三.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和简单的分析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自主理解音乐
课时
真仔细地聆听。
1一课时 教学设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繁体字“聽” 师:引导学生“听”是用耳朵与“心”来完成的。在欣赏音乐时要认二.新授内容 .欣赏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的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
课件:马思聪肖像图片及简介——(1912—1987)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广
东海丰人。青少年时代曾两度留学法国,学习小提琴演
奏及作曲。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他不仅是中国第一代小提
琴家,中国小提琴演奏艺术与教学的拓荒者,而且是一
位成就卓著的作曲家。其主要作品还有:小提琴曲《第 一回旋曲》,交乡曲《第一交乡曲》,舞剧音乐《晚霞》,歌剧《热碧亚》等等。
创作背景及作品介绍——马思聪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在云、贵、川和粤北山区居
住过,南方山林的自然景色及山民的生活给他留下了深
聆听时注意辨别感
刻的印象。这部作品是他收到一封附有云南怒江民歌曲 调的音乐爱好者的来信后,受到触发而动笔写作的。师:在乐曲中分别出现双簧管、长笛奏出的“山歌风”主题请同学们受这两种乐器的音色。课件:双簧管、长笛的简介及表现音色的小乐段 师:边讲解边听,引导学生按标题、结构去欣赏理解《山林的呼唤》。课件: 《山林的呼唤》结构、音频: 呈示(a)中部(b)
阅历都不一样,再现(a1 主题 “山歌风”主题 a:(双簧管独奏)生:说出感受 师:引导总结,不要给出固定答案让学生自己发挥,因为各人的知识、所以音乐给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后亦如此)
2.把《山林的呼唤》的速度加快,让学生体验同旋律异速度时乐曲给自己的感受。课件:加速后的《山林的呼唤》
师:引导
4欣赏。
生:对比后说出感受 .引导学生欣赏《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突出乐曲中强、弱部位。课件:介绍作品、音频 生:谈感受 .把《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的弱起部位强,强部位做弱。让学生对比课件:改变强、弱后的《在中亚西亚草原上》音频 师:引导学生谈感受 .速度、强弱的对比之后再让学生从音色上区别分析体验音乐
分别欣赏萨克斯、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分别说出感受最后给出标题(亦可作其他处 理)
课件:萨克斯、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音频
三.学生自主活动
分别给学生欣赏几段不同的乐曲,要求学生从乐曲的速度、音色、强弱、整体感觉等方 面谈谈对乐曲的理解并给乐曲起个自己认为合适的标题。
学生谈完后教师可给出原标题,简单介绍该乐曲。
课件:音频——a.鸟舍
b.月光曲
c.大进行曲
视频——野蜂飞舞
四.总结
音乐是见仁见智的物件,她没有具体的形象,每个人的知识、阅历不同所感受的形象、意境就不一样。欣赏音乐重在聆听。聆听的同时从各个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她,例如;音色、速度、强弱、内部结构、旋律整体感觉等等诸多方面。
我们要养成一个用“心”去聽的习惯!常做常新!
1812年序曲
作者简介:柴科夫斯基,俄国作曲家。在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主要作 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 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管弦乐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 丽叶》、《1812年序曲》、《意大利随想曲》,钢琴组曲等。
创作背景:1880年柴科夫斯基应邀以“救主基督大教堂落成”为题,为莫斯科艺术及工 业博览会写一首乐曲。由于坐落在莫斯科的这座大教堂曾毁于1812年俄法战争,作曲家便 确定以这场战争为主题创作一篇恢弘的交响乐章。
俄法战争简介:1812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调集六十万大军入侵俄国,以迅雷不及掩耳 之势进逼莫斯科。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实行坚壁清野的战略,主动放弃并烧毁了莫斯科城。法 国在严寒中得不到任何衣物和食品,不少法军冻饿而死,士气低落,拿破仑被迫弃城西撤。俄国乘势反攻。在俄罗斯军民旋风般的强大攻势面前,法军彻底溃败。六十万大军最后逃回 本国的只剩下不到两人,就连拿破仑本人也仅带了贴身护卫绕道德国才得以转回法国。从此,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元气大伤。
器的室内乐组曲。
1886年圣桑到布拉格和维也纳进行旅行演出时,曾在奥地利休息了几天。就在这些日子里,他应巴黎一位好友的请求,写了这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组曲由十四曲组成:1.序奏及狮王的行进;2.公鸡和母鸡;3.野马;4.乌龟;5.大象;6.袋鼠,7.水族馆;8.长耳人;9.林中杜鹃;10.大鸟笼;11.“钢琴家”;12.化石;13.天鹅;14.终曲。其中只有大提琴独奏《天鹅》一章极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