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学习的课堂

时间:2019-05-15 07:0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多元学习的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多元学习的课堂》。

第一篇:构建多元学习的课堂

构建多元学习的课堂,“做中教,做中学”,提升学生应岗能力

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部

黄学成

【摘要】多元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多元教学法的引导下,在学习过程中有机整合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活动。构建多元学习的课堂,要体现以人为本,多向互动。要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重的思想。笔者结合《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这门课程的教学实际,深度挖掘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讨论式、案例分析式学习。在“知识导向”的基础上拓展为“行为导向”,或者引他山之石,开放课堂,或者模拟幼儿园教学,“兵教兵”,相互启发。在“做中教,做中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提升师生生命价值感,为学生适应幼儿园的岗位奠基。

【关键词】 多元学习做中教 做中学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人的生命奠基工程,学前教育更是“根”的教育。

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 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其中强调的“能力为重”,即突出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引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实践能力,强调幼儿园教师要能以“专业”的意识与行为进行保教工作,具有遵循幼儿成长规律进行教育的能力。

为认真落实和贯彻《专业标准》,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笔者与同学科老师一道,认真研读《专业标准》的细则,特别是对《专业标准》中“教育活

动的计划与实施”(见“专业能力”之十一)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仔细分析,并对现有课程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结合四川省、成都市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实际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在“知识导向”的基础上拓展为“行为导向”,在如何构建多元互动学习的高效课堂的探索中,有以下一些认识与做法。

一、内挖外连——深度挖掘课程资源 邀请幼儿园园长莅临指导

笔者对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对联深有感触:“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我深深敬仰老先生,早年就有这样的思想!他在奉劝老师要有新的课程资源观啊!身为教师,如何成年累月只是守着一本统编教材视之为“圣经”而不去拓展延伸,是非常痛苦的事。优秀的老师应具备“上九天揽月,入五洋捉鳖”的本事。

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而言,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中,《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和重要意义。如果把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比喻为“珍珠”,那么活动设计与实践则是一串的“珍珠项链”,如果把专业技能喻为一块块五颜六色的布料,那么活动设计与实践则是一件得体的漂亮的衣服。活动设计课涉及幼儿园的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但五大领域又相互渗透或者是课程整合的系列活动。因此,我们的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需要运用教学原则、方法去实作,具有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的学生,是初三毕业后来读幼教的,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二年半之后就将去幼儿园顶岗实习,园长们在招员工时都提出要“上手快”,并能逐渐地独立带班。因此,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校内的教学与实训不能与幼儿园的实际脱节。我们的教学与实训的每项活动,都离不开与幼儿园的合作。上这门课的老师,基本上都不具备幼儿园一线工作的体验(五位教师中转型教师占四位),所以老师们愿意虚心学,深入探讨,或者亲自跑到幼儿园专门考察,或者与幼儿园老师一起参与园本研修,或者电话咨询,或者邀请幼儿园园长莅临指导,为构建多元学习的、开放的、学生主动参与的新课堂多方寻求资源和力量。

1、“手指游戏”异彩纷呈

担任这门学科的老师共五位,在备课组长的引领和带动下,课余花了大量时间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开展了提升幼教学生专业运用能力的系列研究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做中教,做中学。如:新生入学两个月左右,学前教育专业各班的学生,由老师挑选二三名优秀人选展示“手指游戏”的组织和教学。班内PK,全年级PK,在老师们的反复指导下,最终胜出的人选集中汇报展示,并请专业的摄像师录制、刻碟,形成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在校内甚至区内的幼儿教师推广。校外的幼儿教师看了光碟后,获得一直好评。

2、幼儿园器械操创编成果明显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组织中,每天的早操是必须的内容。学生不仅要学会小班的模仿操,还要创编中大班器械操,并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因此,老师们积极开拓教材中体育領域的中(大)班器械操的学习内容,对幼二的学生做了如下要求:课余由小组组长带领组员制作器械(美工罐子),并参照书上示例创编操节。我们利用一个固定的时间,全年级进行罐操比赛,每班派课代表上台指挥队列、喊口令,邀请体育老师和班主任现场打分并公布比赛结果。这个过程做来的确辛苦,但每位同学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的功能。

3、“幼儿绘本”的制作激发了创作热情

早期阅读在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拓宽学习内容,学校专门采购了许多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绘本,绘本故事如何教学,让同学们欣赏并组织学生自选绘本试教。同时,老师们带领各班学生结合美术课的学习,创编童趣故事,手工绘制儿童绘本,全年级六个班共37个小组进行比赛。当同学们捧出精心制作的幼儿绘本放在陈列台时,她们非常激动,看到别的小组制作的绘本,开了眼界,互受启发。

4、欢乐总动员,见证“种子的力量”

结合课本上科学领域的学习,我们还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收集材料、寻找种子,模仿幼儿园的观察角的布置,在各班阳台上打造出一片新天地:“丰富多彩的种子”观察角。

贯穿《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以上系列活动不仅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同时也提供了学生自学和探讨的空间。

二、实训搭台:幼儿活动模拟室里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老师”

在幼二年级中,老师组织学生亲自“下水游泳”。各班在幼儿活动模拟室中选拔学生试教体验,推荐两名在全年级举行模拟“赛课”,由活动设计课的老师和幼儿园的园长或老师作评委,并点评。教师以学定教,做中教,学生做中学。

模拟执教的内容涉及五大領域的各年龄段的教学,如中班科学《沉浮的秘密》、大班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小班音乐歌唱活动《小象》、小班数学《1和许多》、中班社会《我不欺负人》等等。执教的小老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教案,认真准备教具,在献课前要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准备(由于时间有限,要求说课就只说这两部分)。最后评出的优胜者被邀请到幼教一年级去当“老师”作示范课。

整个过程,学生参与积极,以部分带全体,“兵教兵”,同学们在观摩中学会如何写听课记录,如何评课,除了部分同学的行为参与,也有大家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而老师,则多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引领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带领学生总结、反思得失的原因。

在这门课的多边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立足本土幼儿园实际,以课堂为主阵地,放眼世界,在试教的内容中渗透了WOHO国际培训所学得的新知识,如亲子游戏、奥尔夫课程等,还渗透了妙事多音乐花园的课程内容。总之,师生共同享受了生命的过程,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军伟 中国职教学会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对“做中教,做中学”的认识与思考》

2、王军伟 中国职教学会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加大行为导向课程模式的比例》

3、4、《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11年第三期 《中国职教》2010 第四期 中国职教协会主办

第二篇:运用多元评价构建高效课堂

运用多元评价构建高效课堂

济水一中孔冬青

能否运用好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是关系到学生合作学习成效的高低,关系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关系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之所以能够高度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动合作、积极探索、大胆发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他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到位,学生在评价中找到了自信,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在这里,我想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多做肯定评价,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很多时候,对于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思考得很周全,或者在短时间内无法用最简洁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担心回答不好遭到老师批评或者同学们的笑话,因此就会导致学生或者不敢举手发言,或者回答问题时思想紧张、语无伦次。此时,教师就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与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必苛求学生的回答是否完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多运用肯定性评价,多肯定学生的动态思维而不要随意压制,多肯定学生的答题亮点而不要求全责备,多肯定学生的思考方向而不要随

意批评,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积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多做纵向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往往只是局限于横向评价,比如我们因为某个学生回答的精彩,就表扬这个学生或这个小组的学生表现的最好,这样就有可能打击了同样表现出色的其他学生或其他小组。因此,在横向评价的同时,我们还要多做纵向评价,比如当发现某个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好时,我们可以这样表扬:“这位同学回答得很精彩,他(或者他们小组)的表现比以前更出色了,哪位同学(或哪个小组)还能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的评价就会让大多数学生产生学习进步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多做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很多时候,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小组讨论之后,我们让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仅凭所讨论问题答案的正确与否来评价小组讨论情况的优劣,这样的评价显然具有片面性。因此,我们还要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应当在学生讨论结束时,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评价。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评价就是导向,就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在小组讨论时,我们要仔细观察学生们的表现,不但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要关注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意见分歧时思考的习惯、学困生虚心求教的习惯、优等生耐心帮助他人的习惯、小组讨论紧张有序快速高效的习惯等,关注他们在学习讨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对于做的比较好的小组或个人,要用赞赏的语气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每时每刻的关注和认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长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多做相互评价,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相互评价的作用。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是直接的参与者,小组内某个学生表现的怎么样,其他学生的评价就显得更为客观。因此,教师要制定基本的评价要素,评价的任务可以由学生完成。比如,让学生评价每个同学的参与度,是始终积极参与还是敷衍了事、心不在焉;评价每个同学的倾听情况,是认真倾听还是不注意倾听乱插嘴;评价交流情况,是能积极发言且能说出问题的实质还是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评价接纳意见情况,是认真思考接纳别人好的方法还是对别人不同的意见不思考;等等。教师要评价什么,学生自然就会关注什么,而学生关注什么,自然就会努力做好什么。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通过评价达到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做完练习题之后,我们也应当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比如,我们倡导学生评价学生时,先说出这个同学哪些方面回答的(做的)比较好,值得大家学习,再说说自己有什么补充或不同的见解(或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而且让学生学会相互欣赏,看到别人的优点,虚心学习别人的好做法,也让学生在互相

补充、提醒、纠正中充分展示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发现者、合作者、探究者,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五、多做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学会反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所以,在注重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在一节课结束之前的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知识的收获、能力的收获,或者抽出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做一个自我评价,找出优点和应当进一步改进的方面。当然,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应该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也要有一定的评价要素,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长期坚持自我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一定会日渐提高。

教师及时、恰当、鼓励性的评价,学生相互之间悦纳对方的积极性的评价,学生自己静心反思后的有意义的自我评价,都能让学生增添自信与快乐,也能给学习带来强大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合作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也更加高效。

第三篇: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的构建

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的构建(方案)

作者:淡烟疏柳 出自:人间有味是清欢„„ 浏览/评论:852/0 日期:2007年6月29日 16:34

一、课题实施的目的意义及价值取向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战场,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能力、形成技能的主通道。

生活是立体的,不只有时间和空间,还有立体的人存在,所以,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学生是复杂的。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教材,也是多元的,课堂学习目标效果也是多维的。因此,课堂丰富的内涵,也应该是立体的,是在时空领域中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然而,传统的课堂,是教师极力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填鸭式”“放羊式”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是配角,甚至成了观众、听众,学生学什么、讨论什么、怎样学、怎样讨论、每个人、每一步、每一环都得听命于老师,发挥不出自己的主体性、探究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从课堂上看,学生表面上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空。想做的不能做、想学的不能学,缺乏双向的交互性,造成情感陶冶、启发诱导的弱化,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

新课标就是针对这一教学现状,在批判继承了我国传统教学经验、广泛吸取了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教学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它是着眼未来、指导性的课程教学纲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一时代特征的体现,无非就是两个字——主体,强调教学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课程观”。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是一个微观社会,是一个特殊的阵地,是师生之间、班集体成员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的相互影响过程,是师生双方作为主体以共同的客体为中介的交往场所,也是一个人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班级授课制,在课堂交往之中发展个性,成就未来,我们的课堂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是教师极力施展才华的舞台,不能仍是学生被动参与、被迫接受的播放器,应该彻彻底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模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极力创设多元互动立体化的课堂,从而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整合有效课程资源,激活学生探究欲望,张扬学生独特个性,发展学生立体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品质,教会学生做人和学习,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是一种新型的学习阵地,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和双向活动,突破了原有的“单

一、平面、线性”的模式,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提倡师生、生生、师师等诸多动态因素间的多元互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非线性交互的开放的通道,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拓宽思考,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课题的内涵及研究内容的具体操作实践

(一)课题的内涵

1、多元的课堂。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而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八种智能类型,倡导“每个人的智力都有发展和提高的可能,人各有所长,每个人都可以成才,每个人都有潜能可挖”。他认为,“开发学生的潜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要能做到不扼杀学生的潜能就行。”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也是不断发展的,人各有智,智各有异,学生无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人人都是可育之才,学生的差异只是学生智能优势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大多数学生有可能将任何一种智能发展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综合素质都很优秀的情况下,也会有一项智能特别拔尖。并且那些暂弱一些的智能,也可以在强项智能的影响带动下,慢慢被激活,重新变成强项。我们的课堂,就要在这一理论的支撑下,创设一个多元的课堂。

多元的课堂,就是在“尊重人的多样性”的基础上,用多维的视野和方法去看待人的智力,面向每一个学生,普遍关注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尽量使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都能用来有效地进行学习,积极为学生的潜能开发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的活动。

多元的课堂,要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并重新认识学生观。首先,要尊重学生,学生也确实是希望老师尊重他们, 尊重他们的人格。其次,对每一个学生要平等地看待,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光偏爱好学生,差生也应该得到关注,甚至对差生更应该关爱。第三,课堂上师生要平等,以往教师居高临下,主宰一切,课堂上教师说了算,教师是课堂上的绝对权威,学生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抹杀了学生个性发挥,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元的课堂,要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并重新认识教学观。在课堂中,尽量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教学生方法,要求学生勤用脑、重理解,采取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尝试研究性学习。

多元的课堂,要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并重新认识评价观。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更何况是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并及时鼓励、表扬。

2、互动的课堂。

互动的课堂,就是动态的课堂,是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男女之间、优差之间相互交流、影响,不断作用,形成多元的、多情境的、多内容的、多维度的、多形式的、全方位的、立体式的互动,在交互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达到使学生自我发展的目的的一种活动过程,是学生愉快求知的殿堂。

互动的课堂,根据互动的目的与内容来分,有关于知识的教学互动、关于情感的教学互动和关于行动的教学互动。关于知识的教学互动指的是主体间分享知识的一种互动活动,它既以知识的生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目的,也以各种知识为互动内容。关于情感的教学互动的的可能仅仅是为了达到主体间的情感交流,也有可能是作为关于知识的教学互动的辅助方式,互动的内容涉及感受、态度、价值观等情感方面。关于行动的教学互动,其目的常常是为了形成某种行为方式,其内容并不仅仅指某种行为方式,也指与这种行为方式相关的知识与情感。

根据教学互动主体的发展来分,既有补充性的教学互动,又有对称性的教学互动。补充性的教学互动是指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经验、知识、理解等方面得到补充的互动形式;对称性的教学互动是指师生在互动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双方具有同等的权力。

按照教学互动主体的构成来分,可分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再作进一步的细分,师生互动又可分为师个互动(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师组互动(教师与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和师班互动(教师与全班学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又可分为个个互动(学生个体和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个组互动(学生个体和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个班互动(学生个体全班学生之间的互动)、组组互动(学生小组与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组班互动(学生小组和全班学生的互动)。

按照教学互动的媒介来分,大致可以分为言语互动和非言语互动两大类。课堂教学中的言语互动指的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借助口头语言进行的人际交流和沟通,具体来讲,言语互动主要有问答、讲听、讨论、要求和评价这几种基本的形式。非言语互动又有通过身体或手势进行的非言语互动和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的无言语互动两种形式。通过身体或手势进行的非言语互动具体是指运用非语言符号,如辅助言语、目光、表情、姿势、手势、与他人的距离等进行的人际交流和沟通;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的无言语互动具体是指利用各种教辅材料,如图画、投影、小黑板等教学用具进行的人际交流与沟通。当然,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互动中,这两种类型的教学互动方式不见得必须要单独出现,而通常是同时存在、相互配合的,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按照教学互动的方式来分,主要有单向互动、双向互动和多向互动。课堂教学中的单向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单向的互动,在这种互动方式中,教师只是负责信息的发送,既不管学生接受信息的情况,也不负责接受学生对信息的反馈,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听讲,没有机会与教师交流;双向互动是指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的互动方式;多向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全面开放,多向传递、反馈的互动形式。

按照教学互动的组织形式来分,有正式的教学互动与非正式的教学互动。正式的教学互动指的是主体在互动时有共同的目标和协作的意愿,有比较明确的任务,并且是有组织的,如师生之间的问答、讨论等;非正式的教学互动指的是主体间没有明确目的的一种互动,并不直指教学目标的完成,而且也没有教师或学生的组织,如师生之间的目光接触,学生之间在未经教师许可之下的交谈与讨论,或者是学生的开小差。课堂教学中大量存在的是正式的教学互动,非正式的教学互动有时能促进正式的教学互动,有时也会妨碍正式的教学互动。

以上是把教学互动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的分类,实际上也可以对教学互动的某一组成部分进行分类。按照互动的属性,可以把学生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教学互动分为同质的教学互动和异质的教学互动。同质的教学互动是指由一群有相同或相近的属性的主体进行的互动,如学生在小组内的个个、个组互动时,小组内的成员都愿意参与互动,为完成小组互动的任务共同出力、贡献智慧。异质的教学互动是指由一群相异属性的主体进行的互动,如在小组学习时,小组内的成员有的不愿意参与小组互动,采取观望的态度,有的甚至做一些与学习主题无关的事情。

3、立体化课堂。

立体化课堂,就是让有限的课堂向前后、上下、左右延伸,向空间的无限的方向发展。实践证明:学生道德行为的强化不必非要在课中进行,完全可以把课堂立体化,充分运用课前准备、课中拓展和课后延伸再加上讲评督促的方式,拓宽学生的体验空间,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道德认识得到提高,道德情感得到升华,促进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立体化课堂,要打破单向推进的封闭性的“线性课堂”,建构互动发展的开放性的“多维课堂”,就是要建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立体课堂结构,就是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独立自主学习为主线,借助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的有效合和学习形式,三线并进、互动发展的课堂。

立体化课堂,既为全体学生的个体发展创造了时空,有利于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能充分发挥班级教学这种群体教学形式的合作性,有利于学生之间展开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从而有效打破全靠依赖教师的牵制和灌输,来拉动学生发展的单

一、线性化教学模式。

立体化课堂和传统课堂的组成要素完全相同——教师、学生和教材,但是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所处地位完全不同。线性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跟着老师来学课文的,教材是最神圣的,教师是最权威的,三者之间,学生的地位是最低的,要完全听从于教师,屈从于书本。立体化课堂,教材和教师是为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服务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和自主发展的桥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自主发展的高级服务员,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三者之间,学生的作用和地位是最高的。立体化课堂,是教师组织协调下,学生自主学习、多维发展的多层次交互,是依靠个体的自主实践活动得以形成素养并获得发展的过程,是关注人性(人的立体性)、关注创新(立体思维)、关注效率(立体利用时间)的、系统的现代教学操作体系,是一种现代教学思想,又是一种系统的教学策略,它呼唤学生个性的飞扬,呼唤学生学习的天堂。

2、研究新型互动式特色课堂。

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1)“信息化资源”

这里的信息化资源是指能够影响和改变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的一系列内外部支持条件,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和媒介整合教学系统要素中的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及其结构的方式。共主要功能是对学习的支持、帮助、促进,包括学习者从中获得知识、加速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每一方面。

(2)“非线性交互”

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内容的内在交互性,媒介内在的交互性,人——机交互性,人——材交互性,脑内各区功能的互动性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性,创设师生实时互动、沟通、交流的人文环境,将学习寓于交互活动中,突破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交互方式,变线性交互为非线性交互。

(3)“探究性学习”

这种学习活动主要由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来完成,是经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出发,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探究性学习环境中,通过学生的调查、尝试、互动、整合,解释现象,使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主动探索。

(4)“动态性整合”

整合不仅要贯穿在整个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而且不同的整合阶段有不同的生成产物。动态性整合是一个“合作探究——整合生成——合作探究„„”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个个体或小组将阶段结论放置于公共社区(如专题讨论区、留言板等)予以展示和评价,每位同学依据自己的视角和探究体验参与评价;教师参与评价,并要组织和控制评价的顺利进行。经过评价后,个体或小组审视并整合自己原有的探究成果,生成新的思考的措施,再回到新一轮的探究学习中去。经过一次又一次反复的整合生成,就可以产生比较成熟的结论,并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二)研究的内容

1、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教学环境的研究。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物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物化环境包括文字、实物、图示、音像等多种信息和载体,甚至包括教室布置、外面噪声、光线等。这些物化环境通过视觉引起心理反应,它们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它可以把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心理化环境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氛围”,包括情绪、心境、兴趣等,它对课堂教学各要素的交互作用的影响是潜在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应该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如和谐平等的师生、同学关系,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等。

2、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的组织和策略运用的研究。

这一方面是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围绕“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着重探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选择应用,研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境互动”“学生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学生正在进行的学习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互动”等各种互动形式的教学组织和策略运用。课堂教学中的多元理解、多元评价、师生互动是双方以自己的固有经验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师生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互的影响。同时,师生之间的这种交互和影响又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师生正是在这样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师生互动使得教学成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平等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现代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亲身体验与实践,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学习者和积极的探索者。通过课堂中学生与同伴间的交流学习,使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在实质性的讨论中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观点,质疑不同见解。通过“师生互动”基础上的“生生互动”的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得到充分体现,教与学的关系也会变得更为生动活泼。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至关重要,“人”与“境”之间的互动同样应该重视。研究表明儿童学习的心理机能也就是认知的、行为的和环境的诸决定因素之间的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儿童与他们的学习环境是彼此交互决定的因素。儿童与环境的互动,能使儿童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让环境的潜能现实化,让儿童的潜能被激发为方法。

学生与教学中介的互动。教学中介包括教材、教学手段和其他媒介。教材作为教学的媒介和素材,一直以来被许多教师当作圣经而不可更改,其实教材作为帮助学生认识与发展的素材,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深刻性,但只是代表作者和编者的心意,并不是学生思想的完全和真实体现,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学生的实际,因而教学中应适当引导学生与教材进行对话、交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发挥教材、网络、媒体与教学手段以及师生主体的最大整合效能。

“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教师的使命正是要引导学生去挖掘这口井,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口知识的泉水喷涌而出的‘井’”。研究表明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同时包含由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3、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着重研究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水平的评价,试图探索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学习的评价机制;对教师课堂教学方案设计、角色定位、学习环境的营造、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教学资源整合的综合评价,试图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理想式的评价标准”。

三、课题实施的策略步骤

1、课题实施的阶段安排及时间安排

(1)学习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7年7月)A 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制定活动制度。B 学习相关理论,了解课题研究常识。C 界定课题研究范围。

(2)启动研究阶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

A 对互动式理想课堂状况进行分析归纳,课题组成员回顾自身、同事在关注互动构建理想课堂教学中的情况得失,并分析原因。

B 探讨“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教学策略,并开展实践研究。

C 初步构建课题研究主体框架,撰写“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的实施计划方案。D 针对反馈情况不断调整“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的途径、措施、方法。E 修改“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教学教案及相关的材料。

(3)总结提炼推广阶段(2008年9月-2010年7月)

A 仔细阅读学生的课堂学习日记,教师从中获得教学启示,适时反思,并进行分析归纳。B 全面回顾课题研究情况,查漏补缺,整理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

C 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性论文;教育叙事、随笔和案例;收集优秀的学生课堂学习日记。

四、预期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设想

1、正确理解、制定三维目标。

新课标在阐述课程目标时,第一次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立体设计,这是对人(主要指受教育者学生)的立体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创造性活动(教学活动)的立体性的科学认识。三维立体目标的确定,正是基于对学生主体立体性的认识,进而要求我们看到教学过程的立体性。那种在备课时把传统教学目标分割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贴标签式的表述法,是对三维立体目标、以及以人为本现代教学理念的形而上学的理解,这不但无易于我们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有时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这三个维度,人为地将三种立体的目标进行分割,会对教学造成严重的伤害。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提高教学的效率呢?

第一、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维目标的事实,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它是在教学的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的,应该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整体。

第二、在实施的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例如,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实施三维目标;可以从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入手实施三维目标;还可以从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在理解和探究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快乐,是三维目标得以落实。

第三、在评价方法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例如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可采用口头或书面测试的方法进行评价;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以采用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判断学生对这一目标达成的程度。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各种各样的情绪表现,或活跃、高兴、激动,或痛苦、冷淡、无动于衷,这些表现都是我们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依据。二是可以用访谈的方法,教师采用简要的开放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团体座谈、公开讨论,从中了解他们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判断他们对这一目标的达成程度。

2、阅读教学的价值观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文本熏陶感染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学的价值观进行重新审视,确立新的教学的价值观,也就是要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养。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多元解读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文本的内涵进行不同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由于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教师一方面要构建安全、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热情鼓励学生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多层次多角度地倾听,分辨对错,分清认知水平的高低,察觉出见解的独特和新颖,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同时还要处理好多元解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之间的辩证关系。多元解读不是“多元价值观”,例如:有的学生认为《狐假虎威》中的狐狸是聪明、机智、化险为夷的楷模,教师如果不给以正确的引导,就会给学生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标准”也是不正确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但并不是无视文本本来的意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倡导多元智能,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或共识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在处理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的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时,可以先放后引,先求异后求同的教学策略,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独特性、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对话,使学生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而这个意义既有其独特个性的一面,也有其共性标准的一面,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

3、变“肢解分析”为“整体把握”。

新课标强调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整体把握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从认知论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实践认识过程。学生的认识一般都是先从具体的、感性的文字抽象为理性的内涵,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过程。从学生学习的心理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直观——表象——抽象——具体的过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认知过程和心理过程融为一体,两者建构了学习的合理的认知结构。这位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整体学习教学模式提供了依据。

整体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学的千篇一律,作为一种教学的策略,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面对着教材丰富多彩的体裁,五彩缤纷的内容,整体学习的方法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4、促进“对话”,张显教学的生成性。

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包含着“理解对话”和“教学对话”两层意思。目的是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同时使学生通过多项对话,知识得到丰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共同发展。

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教师和文本对话就是要钻研好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的独到发现,想到学生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想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的把课文读好,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才具备与同学老师对话的“底气”。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设“桥梁”,学生阅读文本,不仅仅是单方面地接受文本所负载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文化的积淀还不足,认识的能力还不强,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障碍,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架起一座帮助学生扫清障碍的桥梁。

抓生成性教学,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关键。传统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就是“预定性”,问题及问题的答案都是教师预先设定的,而对话式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就是“生成性”,对话的话题及问题的结论,主要是靠对话过程中生成。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可以完全预见的,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对话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与此同时,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展开深入地思考,提高对话教学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只是意义的构建。

人是多元立体的,教材是多元立体的,面向人的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教学策略都应该是多元立体的,新课标所确定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里理念,要求我们看到教学中人性的复杂性,内容的多元性,功能的多维性——即教学的立体性。多元互动立体教学,就是对以人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的形象化的描述,同时又是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的细化与深化,是一个关注人性,关注创新,关注效率的系统的教学思想和策略。

第四篇:生物学科《推进多元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生物学科《推进多元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课题研讨会简报

2012年2月21日,夏茂林、蔡方平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初高中中心组成员,骨干教师等,在区教培中心,参加了生物学科《推进多元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12·5”课题研究的学习、培训和研讨活动。活动由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生物教研员陈良老师主持。

首先,陈老师对两个工作室的情况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此次研讨活动的目和任务做了详细的阐述,对研究工作也进行了具体的安排。

陈老师从区总课题入手,与大家一起分析了生物学科如何学科化,生物学科的具体研究目标和任务,如何积极推进多元学习,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等问题。其中,陈老师特别强调,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把课题学科化研究的内容和目标体系建立起来,才能有效实施研究。

陈老师提出了本次课题学科化研究,要以名师工作室成员、中心组成员和骨干教师为研究主体,应尽快落实相应研究任务,两个工作室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引导工作室成员积极主动投入到研究中去的要求和希望。同时,陈老师对课题学科化研究应达到的目标进行了展望。他说,希望通过三年的课题学科化研究,能够取得优良的研究成果。第一,通过研究能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第二,通过研究能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三,通过研究能在师与生、教与学、主导与主体三者关系的认识与实践上有所突破。第四,通过研究能使生物学科的先进课程理念得到全面充分的落实,真正建立起高效的生物学科课堂教学。

之后,陈老师还组织大家对什么是高效课堂?课堂由哪些要素构成?如何优化各种课堂因素?如何才能使各课堂要素高效?各课堂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整合优化各种课堂因素?什么是多元学习?什么是生物学科的多元学习?教师如何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多元学习?什么是多元教学?多元学习与多元教学之间是什么关系?多元学习与高效课堂之间又是什么关系等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

接着,夏茂林、蔡方平名师工作室的代表,分别对课题研究的构想与规划进行了介绍。中心组成员代表陈红老师对课题研究的方向、任务以及具体操作也进行了交流,并希望能从“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最后,陈良老师对大家的意见进行了汇总、评价和指导,并对与会教师提出了课题研 1

究的具体要求或任务。

一、每一位与会成员都要认真选择研究内容或问题,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务实开展研究,注意积累研究资料,善于建立课题研究建档,及时梳理和总结,在本学期以前,形成初步的文字资料。

二、在下学期继续研究,要本内,提炼形成一篇具有一定实践效果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三、希望两个工作室与中心组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支持,最终实现生物学科课题研究成果和价值的最大化。

经开区高级实验中学范富强(供稿)

2012-2-22

第五篇: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2014年暑假里,我怀着一颗探求的心学习了教育局下发的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在这里我领略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通过对高效课堂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形式、模式及其开展高效课堂势在必行的紧迫性,我认为构建高效课堂还应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深挖教材,搭建学生的“舞台”。

课堂是全体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小学各科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紧密结合“新的教学模式,搭建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挖掘课本素材,如:创设情景对话、编排歌谣、开展竞赛、对对碰碰等等,解决好小组合作的问题,就如倡导的杜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一样,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使人人能在“舞台”上展露风采,让课堂真正成为汇萃学生闪光点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发挥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积极、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最终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和谐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确定与学生的关系。在纪律管理上,是师生关系;在学习中,就是朋友、伙伴、合作关系。学生虽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老师的尊重和爱护。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有了问题认真讨论,给学生提问题,纠正错误的机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老师也不是万能的,也会出错,这时,如果学生提出要认真的倾听,及时的进行表扬。上课做到真动,全动,互动。老师和学生交流,学生和学生交流,真正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打造一个学生能够进步的一个平台。再次,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的心理个性千差万别,需要教师用心观察,根据不同的情感心理,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随时关注变化,随时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让学生信赖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和谐,充满人情味的课堂。

四、加强教研组的团队合作精神,资源共享。

高效课堂不是一种形式上的文章,更不是花架子,它是教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但这并不能作为我们逃避的借口,应加强教师的教研研究与讨论,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在学习中建立合作关系。努力的学习,实践,打造民主,开放,快乐的课堂,真正实现高效。

总之,学习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对于学习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长流,我将会铭记这些,并将振奋精神、激励自己,在语文教学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路漫漫其修远兮,争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做得更好。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同时也认识推进课堂改革、创建高效课堂已势在必行。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打造了不可思议的高分,我觉得他们是把学生培训成了一个个优秀的“小老师”!他们彻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手、口、脑解放出来,走进杜郎口学校的任何一个课堂,令人无法相信,那就是课堂,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节课前,课代表把教学任务分配给每个组的组长,展示时“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讲解,全班学生围成一团,看着很乱,其实徒弟都是主动跟着师傅走动的,目的让全班学生都参与了学习的过程,主动学习远多于接受性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同学讲解。老师点拨等环节,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大量板演等暴露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了活动,不断生成许多精彩的东西,师生的思维通过不断的碰幢,产生智慧的火花。

我个人认为,改革无论用哪种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才能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全面发展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杜郎口中学”的模式,不能急于求成,要有一个过程,把这种模式渐进式地、有选择地同化到我的教学中来。在课堂模式的改革中,我们同样需要“变”,没有人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时段,设计导学案。就是把杜郎口成功较好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机有效的溶入到我们的课改中去,不是照本宣科的全盘吸收,要有地放失,灵活的吸收,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称得上高效课堂呢?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的发展。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高效课堂改变了老师的教法和孩子的学法。传统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的主导单位不可动摇,老师的言语不可置疑,而孩子却是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敢提,更加不用说上台去展示了,但高效课堂却打破了这一现象,孩子的主导地位得到体现,老师的辅导地位得以明确,孩子改变观念以后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现在回想一下,其实,最初我改革课堂模式初衷是想让自己轻松一点,那是2011年3月去周至二中的一次听课,第一次见到一种与我不同的课堂模式的课后就深深的吸引,我觉得教师在课上真轻松,不用怎么板书,把教学目标、预习步骤打在投影上,课堂上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预习规定的时间后,让学生讲解,而且,还当场完成课堂作业,并当场批改,后来知道这就是洋思模式,所以,这在我的课堂都有这种方式的影子,从杜郎口中学成功的课堂我再次体会到: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说话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我想现在我要做的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后让学生自己燃烧!

高效课堂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

快乐是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人文是内涵:数学课和其它学课有着不同的特点,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具备“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应该通过语文课堂让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语文知识,更要通过语文的学习来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和交流的机会,通过学生与学生间互动、教师与学生间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地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构建多元学习的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多元学习的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陆坪中学杨 贵通过本次中继教的学习,使我感触很深,特别是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高效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

    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现在......

    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暑假,再次拜读了高校课堂这本书,感受如下:- 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重视教学方法的探寻却忽略了自身素质的提升, 如果把教学方法称之为一把“利剑”,那......

    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鲁家沟初级中学 卢晓丽近期以来,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构建高效课堂的学习培训,取得了一定成绩,大部分教师都已进入了常态化状态。“高效课堂”充分体......

    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学习《云南教育》“优化练习形式,提高课堂实效构”之心得体会 《云南教育》2013年第5期 葫芦冲小学 邝国才 2013年12月 学习《云南教育》“优化练习形式,提高课堂实效构”之......

    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

    “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学习体会

    “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学习体会宿丑云2018年12月13日至15日,我参加了在太原市太航大酒店隆重举办的中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研讨会。会议的主旨是为适应《中国学生发展......

    社会大课堂构建立体多元课堂放飞孩子的梦想

    日前,海淀区四王府小学师生将课堂搬进植物园,在香山植物园展览温室现场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四年级科学实践课———《各种各样的花》。学生在苗健强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