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大课堂构建立体多元课堂放飞孩子的梦想

时间:2019-05-14 17:4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大课堂构建立体多元课堂放飞孩子的梦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大课堂构建立体多元课堂放飞孩子的梦想》。

第一篇:社会大课堂构建立体多元课堂放飞孩子的梦想

日前,海淀区四王府小学师生将课堂搬进植物园,在香山植物园展览温室现场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四年级科学实践课———《各种各样的花》。学生在苗健强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亲眼所见,所触和所闻,把原来仅仅只是在书本上看到的陌生的单性花,双星花在植物园中一一找出,通过现场对照不同的花明白了雌雄同体等生物术语。在繁花似锦的温室馆里,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和得到答案后满足的笑容打动了很多在场的游客,也使他们对这种校外课堂的活泼有效的形式纷纷赞赏不已。

如今,在北京海淀区的中小学,像四王府小学这样借助身边社会资源、把课堂、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放在校外的有很多,广大中小学生在海淀区精心构建的大课堂当中学到了书本上无法代替的知识、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校外生活,无论在知识上、视野上,还是思想上都获益匪浅。

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喜爱的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是北京市去年正式启动的,社会大课堂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科研院所、企业、农村、社区等社会资源和有条件的高等院校、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教育系统内资源为依托,通过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场所、安全的活动环境、适当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学校集体组织和学生个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组织学科教学活动。社会大课堂旨在形成全社会共同育人的机制,促进未成年人在社会中健康成长、提升素质。

社会大课堂作为创新未成年健康成长的机制,意义重大!作为北京中心城区之一的海淀区认识到,要抓住全市社会大课堂建设的契机,深度挖掘整合和有效利用区域资源,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区域教育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该区在很短的时间里成立了领导小组、五个工作团队,并建立了办公室,并要求要相关部门必须秉承创新理念,强力推动社会大课堂在海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结合区情

准确定位

超前谋划

“社会大课堂”建设是政府管理教育的一个重大创新,是推进教育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教育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大工程。海淀区作为教育、科技、文化大区,该如何深度挖掘、培育、整合、盘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服务于学生发展呢?对此,当地进行了充分酝酿和论证,最后认为,“社会大课堂”建设是必须结合区情,准确定位,超前谋划,才能具有生命力,发挥出实实在在的效益。

必须注重整合和常态化,才能保障大课堂的生命力。在社会大课堂的启动上,当地最重视的关键词包括:三个特点,一个指导,四个融通。

三个特点:海淀教育资源的特点突出,一是资源丰富,综合实力雄厚,但潜在资源多,资源单位规格高,区域统筹难度大;二是教育整体水平高,但内部差异大,均衡和协调困难,整体拉动难度大;三是区域人才密集,社会文化层次高,对校外教育和社会实践课堂要求高,期望大,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统筹利用挑战大。

一个指导:从海淀的教育条件和学生需求出发,海淀研究确定了一个指导思想,即通过社会大课堂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为大教育、大课程、大资源理念提供资源平台。一个战略性目标,是全力构建中小学生多元、开放、优质的学习环境,形成校内外融通,整体育人的格局,真正让学生受益、学校受益、社会受益。

四个融通:在具体规划上,注重整合和常态化,保障大课堂的生命力,海淀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大课堂建设与德育工作结合,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新途径;大课堂建设与课程改革结合,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新领域;大课堂建设与校外教育结合,为校外教育提供了新载体;大课堂建设与管理创新结合,转变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动员全社会参与,整合各类资源服务于教育,形成整体育人格局。

创新机制,政策支持,为大课堂提供有力保障

社会大课堂建设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社会大课堂”工作启动以来,海淀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区教工委、教委进行了精心组织部署。在社会大课堂的组织管理上,海淀着重强调解决政策、机制和投入问题,并重点突破“瓶颈”。

在队伍建设上整合“五个工作团队”:我们整合了行政、科研、教研、校外教育机构等几方面的力量,分工负责,团队作战。对外联络团队,由体美科、区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组成,负责各资源单位的联络、社会大课堂基地的认定和管理。活动组织团队,由中教科、小教科、职教科组成,负责“大课堂”实践活动项目的发动、推广和组织。课程研究开发团队,由校外研究室、进修学校、区教科所、督学室组成,负责“大课堂”活动内容、课程资源、评价指标的研发和专业理论培训。信息管理团队,由区信息教育中心、宣传科组成,负责“大课堂”网络的开发、建设及宣传。后勤保障团队,由财务科、装备部组成,负责“大课堂”活动经费和物资的投入及监督管理。这种自上而下,分层设立的组织体系,保障上下衔接、内外沟通,统筹有力,协调到位。

在政策措施上做到“两个突出”:一是突出统筹和协调。区委区政府出台了《海淀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海淀区青少年校外教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任务分解方案等文件,重点解决社会资源统筹、部门协作、校内外结合、场所有效利用和公益性问题,力度比较大。二是突出特色和重点。区教委研制了《关于创建海淀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施方案》,特别是动员整合更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中小学生开放实践活动场所,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开发社会资源。目前,我区首批进入市社会大课堂的资源单位有70家,预计今年年底建立区级资源单位100家,争取到2010年建设200家,形成强劲而富有浓重区域特色的校外教育助推模式。

在经费投入上加大支持力度。区教委从财政经费中设立了教育资源共享专项经费,作为学校组织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交通、材料、接待、组织等支持经费,2006年是生均50元,2007年是生均100元。大课堂启动后,为了对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提供了财力支持,2008年我们把资源共享经费提高到生均200元,总计投入3600多万,基本保证了社会大课堂的活动经费。

在机制创新上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针对社会大课堂社会资源单位较多,联系沟通较为困难的问题,我们借鉴国际通行的管理模式和机制,招募在校大学生、专家、社会工作者做志愿服务,组织“海淀区校外教育志愿服务团”,协助进行活动组织、项目辅导等工作,既为社会志愿服务人员提供平台和机会,也帮助我们完成工作任务,同时也完善了社会大课堂工作网络。

深度挖掘,强化培育,积极探索有效应用模式

“社会大课堂”的建设必须着眼于应用,只有让学生和学校用得上、用得好才能真得好。这无疑对社会大课堂的构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海淀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了联体、联动、联合上,积极探索了六个行动模式,努力实现大课堂学生用得上、喜欢用、并且用得好,受到教育、接受历练、提升素质。

大中小学联体模式:海淀充分发挥区域内大学、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一方面与大学合作,在中小学建立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清华大学在清华附中、101中学、中关村中学建立了艺术教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北航附中建立了科技艺术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在八一中学建立了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北京理工大学在理工附中建立了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海淀在这个方面预期至少引进十所知名大学的资源,在中小学建立创新后备人才基地。同时,当地进行了“联体”式长效机制的创建。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合作组建学生专业社团,共同建设基地实现共享,联合组织活动等。

项目课题带动模式:一是通过“海淀区中外多元开放学习环境建设及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合作项目”,引入国际合作机制,探索社会大课堂体制机制和结构,与英国、日本等联合开发综合实践课程资源,拓展资源领域,在更广范围内共享资源;二是以科技教育课题为依托,建立一些实验基地;以校外16个项目组为核心,创建社会大课堂探究特色项目。三是正在与中央教科所、首师大、北师大等磋商合作进行场馆辅导人员培训、学分银行研究;四是确立社会大课堂资源开发课题,结合学校特色创建和校本课程开发项目,由区校外研究室牵头重点开发科技类、艺术类、人文类、拓展类课程资源,逐渐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大课堂课程资源体系。

企业社团参与模式:由区政府牵头,以合作协议的形式,确定联想、方正等六个大型高科技集团向中小学生开放,区教委组织开发了《中关村科技园》等课程资源。

学校社区联动模式:如57中与羊坊店街道、羊坊店学区联动;西三旗街道与学区联动。七一小学的300名学生到五十七中学专业教师进行体验式学习。

学区整体推进模式:如西苑学区深度整合利用三园资源,打造人文教育特色;四季青学区挖掘利用现代休闲资源,打造生态教育特色。

综合应用常态模式:如香山北京植物园、北京动物园、李大钊烈士陵园、颐和园、首师大实验室、中科院科学图书馆、物理研究所,海淀三园等,周边学校的一些课程内容、主题教育、校本课程在这些基地实施。西苑小学的小导游、蓝靛厂中学的京西生态课程、香山小学的六大人文教育、四王府在植物园的课堂教学、育英中学对首师大实验室的利用等,都呈现出明显特色并逐渐形成常态化。

经过深入细致探索,已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海淀在社会大课堂应用方面初步探索了一些有效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从学校层面看,社会大课堂的建设与应用,为整体育人、实践育人、全面育人提供了支撑。比较有特色的如香山小学把主题队会、校本课程建设结合,组织学生探究开发大课堂课程资源;清华附中、北大附中与大学、学区互动,组织学生社团开展高端项目,形成联体运作;培智中心学校、知春里中学与社区互动,社会大课堂形成常态;育英中学与首师大实验室点对点,组织现场性教学;北航附中把一些科技类课程开在大学实验室、空间技术研究院等,提高了教育教学成效;四王府小学、七一小学、西苑小学、清华附小、北大附小等把科学课开在基地和实验室。

同时,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国家农业现代化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林科院、中科院科学图书馆、首师大、民族大学博物馆、清华大中学、海淀安全馆、北京气象科普馆、海淀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素质教育基地等都注重深度开发,初见成效。如安全馆为全区12万小学生提供体验活动课程,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的快乐实践之旅,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活动列入课表,形成特色品牌项目。

对于海淀取得的成就,中央教科所专家认为:海淀抓住全市社会大课堂建设的契机,立足区情,把大课堂建设与德育工作结合,与课程改革结合,与校外教育结合,与管理创新结合,致力于构建中小学生多元、开放、优质的学习环境,强调大教育、大课程、大资源,实施整体育人战略。符合教育的发展要求,符合海淀的地位和使命,经过探索和实践,必将能够更好地发挥海淀的优势,强化海淀的特色,引领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3月18日,海淀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组织辖区内的高科技资源单位举行了科技类大课堂建设与管理研讨会。包括北大未名生物制药集团、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北京气象台等十三家科研院所和企业负责任人出席了研讨会。海淀此举是为了充分利用海淀区科技企业密集、科研院所林立的资源优势,加强与资源单位之间的有效沟通,继续开发适于中小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校外实践基地和活动场所。按照海淀的规划,今后将一步加强对艺术、国防、人文、革命传统、绿色农业及社会公益教育活动的校外实践基地和活动场所的建设目标,并实现年内为中小学生提供“百家社会大课堂”的目标。

同时,海淀将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即2010年前继续开发出涵盖面更广、内容更丰富、与学校课改和社会发展接轨、同步,与学生现实生活融合、衔接的二百家社会大课堂,满足广大未成年人的成长需要。(海淀社会大课堂 供稿)

第二篇:构建多元学习的课堂

构建多元学习的课堂,“做中教,做中学”,提升学生应岗能力

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部

黄学成

【摘要】多元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多元教学法的引导下,在学习过程中有机整合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活动。构建多元学习的课堂,要体现以人为本,多向互动。要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重的思想。笔者结合《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这门课程的教学实际,深度挖掘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讨论式、案例分析式学习。在“知识导向”的基础上拓展为“行为导向”,或者引他山之石,开放课堂,或者模拟幼儿园教学,“兵教兵”,相互启发。在“做中教,做中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提升师生生命价值感,为学生适应幼儿园的岗位奠基。

【关键词】 多元学习做中教 做中学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人的生命奠基工程,学前教育更是“根”的教育。

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 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其中强调的“能力为重”,即突出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引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实践能力,强调幼儿园教师要能以“专业”的意识与行为进行保教工作,具有遵循幼儿成长规律进行教育的能力。

为认真落实和贯彻《专业标准》,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笔者与同学科老师一道,认真研读《专业标准》的细则,特别是对《专业标准》中“教育活

动的计划与实施”(见“专业能力”之十一)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仔细分析,并对现有课程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结合四川省、成都市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实际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在“知识导向”的基础上拓展为“行为导向”,在如何构建多元互动学习的高效课堂的探索中,有以下一些认识与做法。

一、内挖外连——深度挖掘课程资源 邀请幼儿园园长莅临指导

笔者对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对联深有感触:“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我深深敬仰老先生,早年就有这样的思想!他在奉劝老师要有新的课程资源观啊!身为教师,如何成年累月只是守着一本统编教材视之为“圣经”而不去拓展延伸,是非常痛苦的事。优秀的老师应具备“上九天揽月,入五洋捉鳖”的本事。

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而言,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中,《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和重要意义。如果把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比喻为“珍珠”,那么活动设计与实践则是一串的“珍珠项链”,如果把专业技能喻为一块块五颜六色的布料,那么活动设计与实践则是一件得体的漂亮的衣服。活动设计课涉及幼儿园的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但五大领域又相互渗透或者是课程整合的系列活动。因此,我们的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需要运用教学原则、方法去实作,具有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的学生,是初三毕业后来读幼教的,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二年半之后就将去幼儿园顶岗实习,园长们在招员工时都提出要“上手快”,并能逐渐地独立带班。因此,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校内的教学与实训不能与幼儿园的实际脱节。我们的教学与实训的每项活动,都离不开与幼儿园的合作。上这门课的老师,基本上都不具备幼儿园一线工作的体验(五位教师中转型教师占四位),所以老师们愿意虚心学,深入探讨,或者亲自跑到幼儿园专门考察,或者与幼儿园老师一起参与园本研修,或者电话咨询,或者邀请幼儿园园长莅临指导,为构建多元学习的、开放的、学生主动参与的新课堂多方寻求资源和力量。

1、“手指游戏”异彩纷呈

担任这门学科的老师共五位,在备课组长的引领和带动下,课余花了大量时间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开展了提升幼教学生专业运用能力的系列研究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做中教,做中学。如:新生入学两个月左右,学前教育专业各班的学生,由老师挑选二三名优秀人选展示“手指游戏”的组织和教学。班内PK,全年级PK,在老师们的反复指导下,最终胜出的人选集中汇报展示,并请专业的摄像师录制、刻碟,形成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在校内甚至区内的幼儿教师推广。校外的幼儿教师看了光碟后,获得一直好评。

2、幼儿园器械操创编成果明显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组织中,每天的早操是必须的内容。学生不仅要学会小班的模仿操,还要创编中大班器械操,并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因此,老师们积极开拓教材中体育領域的中(大)班器械操的学习内容,对幼二的学生做了如下要求:课余由小组组长带领组员制作器械(美工罐子),并参照书上示例创编操节。我们利用一个固定的时间,全年级进行罐操比赛,每班派课代表上台指挥队列、喊口令,邀请体育老师和班主任现场打分并公布比赛结果。这个过程做来的确辛苦,但每位同学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的功能。

3、“幼儿绘本”的制作激发了创作热情

早期阅读在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拓宽学习内容,学校专门采购了许多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绘本,绘本故事如何教学,让同学们欣赏并组织学生自选绘本试教。同时,老师们带领各班学生结合美术课的学习,创编童趣故事,手工绘制儿童绘本,全年级六个班共37个小组进行比赛。当同学们捧出精心制作的幼儿绘本放在陈列台时,她们非常激动,看到别的小组制作的绘本,开了眼界,互受启发。

4、欢乐总动员,见证“种子的力量”

结合课本上科学领域的学习,我们还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收集材料、寻找种子,模仿幼儿园的观察角的布置,在各班阳台上打造出一片新天地:“丰富多彩的种子”观察角。

贯穿《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以上系列活动不仅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同时也提供了学生自学和探讨的空间。

二、实训搭台:幼儿活动模拟室里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老师”

在幼二年级中,老师组织学生亲自“下水游泳”。各班在幼儿活动模拟室中选拔学生试教体验,推荐两名在全年级举行模拟“赛课”,由活动设计课的老师和幼儿园的园长或老师作评委,并点评。教师以学定教,做中教,学生做中学。

模拟执教的内容涉及五大領域的各年龄段的教学,如中班科学《沉浮的秘密》、大班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小班音乐歌唱活动《小象》、小班数学《1和许多》、中班社会《我不欺负人》等等。执教的小老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教案,认真准备教具,在献课前要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准备(由于时间有限,要求说课就只说这两部分)。最后评出的优胜者被邀请到幼教一年级去当“老师”作示范课。

整个过程,学生参与积极,以部分带全体,“兵教兵”,同学们在观摩中学会如何写听课记录,如何评课,除了部分同学的行为参与,也有大家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而老师,则多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引领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带领学生总结、反思得失的原因。

在这门课的多边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立足本土幼儿园实际,以课堂为主阵地,放眼世界,在试教的内容中渗透了WOHO国际培训所学得的新知识,如亲子游戏、奥尔夫课程等,还渗透了妙事多音乐花园的课程内容。总之,师生共同享受了生命的过程,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军伟 中国职教学会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对“做中教,做中学”的认识与思考》

2、王军伟 中国职教学会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加大行为导向课程模式的比例》

3、4、《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11年第三期 《中国职教》2010 第四期 中国职教协会主办

第三篇:回归课堂,放飞梦想

回归课堂,放飞梦想

栏杆堡九年制学校杨利兵151912543

31摘要: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两个最活跃的因素,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推动教育的发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永远都值得作为一线教育者的我们思考的问题。而课堂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主阵地,如何把握好这一环节,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教育质量。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是学生成功的一个关键所在,而这一切的转变我认为关键在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词: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多边合作、探究学习

正文:新课改提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好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好课堂纪律,管理好学生,还能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可是如何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目的,还存在很大程度的困难。

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因素的制约,身处西部偏远地区的我们应该从实际条件出发,思考探索这一问题。新课改提出已久,个学校都积极响应,结合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改进,而大多教师都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也受前辈们的影响,要想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转变出来,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在加上学生从小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还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样的就显得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还需我们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抓起,具体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发面着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要想转变常规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的目的。首先,要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之间的关系—交流、合作、探索。传统的教学是以教为主,向学生机械式的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传统教学的基本任务和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是中心,他主宰着教学的整个进程。教学行为和方式大多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课堂成了教师的课堂,学生完全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努力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参

与到课堂教学中,逐步树立学生自学的意识和信心。其次,逐步将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养成自学的好习惯。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进入自学的渠道,让学生“应用自己的能力,尝试去了解”,在大量的交流思考探讨中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不是可以一蹴而成的,可以循序渐进慢慢实现的。

二、激发学生自主意识,让学生自己承担课堂责任。

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可是学生能当好课堂的主人吗?这是一个相当困惑的问题,也是要想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最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特点。中学生正处于渴求知识的时期,受生理发展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学生情绪不太稳定,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还缺乏生活经验和对生命的体验。尽管他们拥有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的可能,但并不清楚该如何选择,如何努力。他们也不清楚这一时期学习对自己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

其次,教师必须懂得:不仅要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还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教师一旦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承担起学习的责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很多的教学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渴望,产生自主学习的强烈动机;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增强对学习的体会,逐渐把学习看作是成长的需求,实现社会责任感的需求,培养终生学习的良好品质,让短暂的兴趣发展为持之以恒的志趣;通过课堂教学评价给学生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自学品质。

二、调动课堂多边合作,成就学生自主学习。

互助学习强调教学是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师师间的多边互动合作,充分调动各动态因素的密切合作。合作学习首先要重视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证充分预习,独立思考,又要组织讨论探索,全体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互助合作的氛围里,知识得以沟通,情感得以交流。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一个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应该真诚的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包容学生的缺点,即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在这样的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

四,做好课堂即时评价,给学生鼓励

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养料,必要的表扬是成功的阳光、空气和水。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宰课堂,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不断鼓励学生,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要做好课堂即时评价,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握好时机,注意评价的艺术魅力,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学生的切入点,做出正确高效的评价。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一项长久工程,如何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将课堂回归学生,将新课改应用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还需我们不断的思考、探索、总结,结合实际境况,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廖时人朱新春主编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激情”构建高效课堂?“自主”放飞语文梦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激情”构建高效课堂 “自主”放飞语文梦想

作者:刘春霞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4年第21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梦想的殿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要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上来,我们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广泛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和氛围,构建一个充满激情自主的高效语文课堂,即给学生一个“自主开放的课堂”“快乐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情感的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自主开放的课堂”

新课改提倡学生在开放的语文课堂中自由表现、自主探索、自主发展、互动创新,充分体验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成功。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非常强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生动中进行,让孩子去展示自己,做课堂的主人。

二、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在这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比较顺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课堂教学便会呈现出生动活泼、富有生机活力的景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怎样才能献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呢?我的做法如下。

第一,寻找趣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良好的开端,往往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觉,留下难忘的印象,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并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爱学。

第二,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注意情感效应。例如,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述得不够顺畅时,教师绝不能全盘否定,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确些,那么大家就都能明白你了”如果有学生的想法虽然出乎老师的预料,但很有道理,教师可以欣喜地说:“好!有创新,有想法!让老师长了见识。”相信这样一番话,不但不会挫伤学生自尊心,还会使学生更加有信心地在以后的课堂中积极地学习。

第三,多向互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三、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

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做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四、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激发起学生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学生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追求的精神元素。

第一,教师投入激情,以情促情。

课堂需要激情,因为课堂需要用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激发情感,才能点燃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教师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使教学具有探究的魅力,使学生有感悟,从而受到真正的熏陶、感染。

第二,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以情激情。

教师的激情感染着学生,学生的投入、专心领会又会激励着教师。小学生的心灵世界多是直觉的、感性的,外部的感受与内在的情感几乎同时萌发,互不分离。因此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积淀,激活储存在学生潜意识里的思想情感,达到师生默契,感同身受,从而产生震撼的力量。

第三,教学活动中溶情,以情升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领下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提升自己的情感。首先要创设情境,以境生情。其次要淡化分析,注重朗读,感悟融情。语文本体观认为: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到课文中走个来回,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要抠词抠句。”要让他们读出感情,体其味,表其情。

五、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第一,在感悟中体验。

我在教学《长征》一诗时,始终抓住一个“读”字,引导学生自由读、探究读、合作读、体会读,边读边利用已获取的信息去探究、感悟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第二,在感悟中品味。

学完《冬天是个魔术师》一文后,我这样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品味语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师:冬天看到同学们这么努力学习,十分高兴!它托我带来了它的礼物――魔术棒。你能拿着它的魔术棒,仿照书上的话说一说,冬天还能变哪些魔术吗?)生: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家家户户的暖气都热起来了。生: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人们都跑到火锅店里去了。生: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圣诞节就从日历里跳出来了……

第三,在感悟中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有这样一条: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事实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总之,构建充满激情自主的高效语文课堂就要求我们给学生一个快乐、对话、开放、感悟、探究的课堂。也只有给学生一个这样的课堂,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爱学语文的人,会学语文的人,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人,有语文运用能力的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语文梦想。

第五篇: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的构建

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的构建(方案)

作者:淡烟疏柳 出自:人间有味是清欢„„ 浏览/评论:852/0 日期:2007年6月29日 16:34

一、课题实施的目的意义及价值取向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战场,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能力、形成技能的主通道。

生活是立体的,不只有时间和空间,还有立体的人存在,所以,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学生是复杂的。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教材,也是多元的,课堂学习目标效果也是多维的。因此,课堂丰富的内涵,也应该是立体的,是在时空领域中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然而,传统的课堂,是教师极力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填鸭式”“放羊式”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是配角,甚至成了观众、听众,学生学什么、讨论什么、怎样学、怎样讨论、每个人、每一步、每一环都得听命于老师,发挥不出自己的主体性、探究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从课堂上看,学生表面上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空。想做的不能做、想学的不能学,缺乏双向的交互性,造成情感陶冶、启发诱导的弱化,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

新课标就是针对这一教学现状,在批判继承了我国传统教学经验、广泛吸取了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教学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它是着眼未来、指导性的课程教学纲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一时代特征的体现,无非就是两个字——主体,强调教学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课程观”。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是一个微观社会,是一个特殊的阵地,是师生之间、班集体成员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的相互影响过程,是师生双方作为主体以共同的客体为中介的交往场所,也是一个人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班级授课制,在课堂交往之中发展个性,成就未来,我们的课堂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是教师极力施展才华的舞台,不能仍是学生被动参与、被迫接受的播放器,应该彻彻底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模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极力创设多元互动立体化的课堂,从而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整合有效课程资源,激活学生探究欲望,张扬学生独特个性,发展学生立体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品质,教会学生做人和学习,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是一种新型的学习阵地,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和双向活动,突破了原有的“单

一、平面、线性”的模式,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提倡师生、生生、师师等诸多动态因素间的多元互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非线性交互的开放的通道,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拓宽思考,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课题的内涵及研究内容的具体操作实践

(一)课题的内涵

1、多元的课堂。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而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八种智能类型,倡导“每个人的智力都有发展和提高的可能,人各有所长,每个人都可以成才,每个人都有潜能可挖”。他认为,“开发学生的潜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要能做到不扼杀学生的潜能就行。”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也是不断发展的,人各有智,智各有异,学生无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人人都是可育之才,学生的差异只是学生智能优势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大多数学生有可能将任何一种智能发展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综合素质都很优秀的情况下,也会有一项智能特别拔尖。并且那些暂弱一些的智能,也可以在强项智能的影响带动下,慢慢被激活,重新变成强项。我们的课堂,就要在这一理论的支撑下,创设一个多元的课堂。

多元的课堂,就是在“尊重人的多样性”的基础上,用多维的视野和方法去看待人的智力,面向每一个学生,普遍关注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尽量使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都能用来有效地进行学习,积极为学生的潜能开发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的活动。

多元的课堂,要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并重新认识学生观。首先,要尊重学生,学生也确实是希望老师尊重他们, 尊重他们的人格。其次,对每一个学生要平等地看待,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光偏爱好学生,差生也应该得到关注,甚至对差生更应该关爱。第三,课堂上师生要平等,以往教师居高临下,主宰一切,课堂上教师说了算,教师是课堂上的绝对权威,学生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抹杀了学生个性发挥,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元的课堂,要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并重新认识教学观。在课堂中,尽量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教学生方法,要求学生勤用脑、重理解,采取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尝试研究性学习。

多元的课堂,要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并重新认识评价观。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更何况是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并及时鼓励、表扬。

2、互动的课堂。

互动的课堂,就是动态的课堂,是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男女之间、优差之间相互交流、影响,不断作用,形成多元的、多情境的、多内容的、多维度的、多形式的、全方位的、立体式的互动,在交互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达到使学生自我发展的目的的一种活动过程,是学生愉快求知的殿堂。

互动的课堂,根据互动的目的与内容来分,有关于知识的教学互动、关于情感的教学互动和关于行动的教学互动。关于知识的教学互动指的是主体间分享知识的一种互动活动,它既以知识的生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目的,也以各种知识为互动内容。关于情感的教学互动的的可能仅仅是为了达到主体间的情感交流,也有可能是作为关于知识的教学互动的辅助方式,互动的内容涉及感受、态度、价值观等情感方面。关于行动的教学互动,其目的常常是为了形成某种行为方式,其内容并不仅仅指某种行为方式,也指与这种行为方式相关的知识与情感。

根据教学互动主体的发展来分,既有补充性的教学互动,又有对称性的教学互动。补充性的教学互动是指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经验、知识、理解等方面得到补充的互动形式;对称性的教学互动是指师生在互动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双方具有同等的权力。

按照教学互动主体的构成来分,可分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再作进一步的细分,师生互动又可分为师个互动(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师组互动(教师与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和师班互动(教师与全班学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又可分为个个互动(学生个体和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个组互动(学生个体和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个班互动(学生个体全班学生之间的互动)、组组互动(学生小组与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组班互动(学生小组和全班学生的互动)。

按照教学互动的媒介来分,大致可以分为言语互动和非言语互动两大类。课堂教学中的言语互动指的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借助口头语言进行的人际交流和沟通,具体来讲,言语互动主要有问答、讲听、讨论、要求和评价这几种基本的形式。非言语互动又有通过身体或手势进行的非言语互动和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的无言语互动两种形式。通过身体或手势进行的非言语互动具体是指运用非语言符号,如辅助言语、目光、表情、姿势、手势、与他人的距离等进行的人际交流和沟通;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的无言语互动具体是指利用各种教辅材料,如图画、投影、小黑板等教学用具进行的人际交流与沟通。当然,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互动中,这两种类型的教学互动方式不见得必须要单独出现,而通常是同时存在、相互配合的,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按照教学互动的方式来分,主要有单向互动、双向互动和多向互动。课堂教学中的单向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单向的互动,在这种互动方式中,教师只是负责信息的发送,既不管学生接受信息的情况,也不负责接受学生对信息的反馈,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听讲,没有机会与教师交流;双向互动是指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的互动方式;多向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全面开放,多向传递、反馈的互动形式。

按照教学互动的组织形式来分,有正式的教学互动与非正式的教学互动。正式的教学互动指的是主体在互动时有共同的目标和协作的意愿,有比较明确的任务,并且是有组织的,如师生之间的问答、讨论等;非正式的教学互动指的是主体间没有明确目的的一种互动,并不直指教学目标的完成,而且也没有教师或学生的组织,如师生之间的目光接触,学生之间在未经教师许可之下的交谈与讨论,或者是学生的开小差。课堂教学中大量存在的是正式的教学互动,非正式的教学互动有时能促进正式的教学互动,有时也会妨碍正式的教学互动。

以上是把教学互动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的分类,实际上也可以对教学互动的某一组成部分进行分类。按照互动的属性,可以把学生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教学互动分为同质的教学互动和异质的教学互动。同质的教学互动是指由一群有相同或相近的属性的主体进行的互动,如学生在小组内的个个、个组互动时,小组内的成员都愿意参与互动,为完成小组互动的任务共同出力、贡献智慧。异质的教学互动是指由一群相异属性的主体进行的互动,如在小组学习时,小组内的成员有的不愿意参与小组互动,采取观望的态度,有的甚至做一些与学习主题无关的事情。

3、立体化课堂。

立体化课堂,就是让有限的课堂向前后、上下、左右延伸,向空间的无限的方向发展。实践证明:学生道德行为的强化不必非要在课中进行,完全可以把课堂立体化,充分运用课前准备、课中拓展和课后延伸再加上讲评督促的方式,拓宽学生的体验空间,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道德认识得到提高,道德情感得到升华,促进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立体化课堂,要打破单向推进的封闭性的“线性课堂”,建构互动发展的开放性的“多维课堂”,就是要建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立体课堂结构,就是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独立自主学习为主线,借助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的有效合和学习形式,三线并进、互动发展的课堂。

立体化课堂,既为全体学生的个体发展创造了时空,有利于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能充分发挥班级教学这种群体教学形式的合作性,有利于学生之间展开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从而有效打破全靠依赖教师的牵制和灌输,来拉动学生发展的单

一、线性化教学模式。

立体化课堂和传统课堂的组成要素完全相同——教师、学生和教材,但是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所处地位完全不同。线性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跟着老师来学课文的,教材是最神圣的,教师是最权威的,三者之间,学生的地位是最低的,要完全听从于教师,屈从于书本。立体化课堂,教材和教师是为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服务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和自主发展的桥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自主发展的高级服务员,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三者之间,学生的作用和地位是最高的。立体化课堂,是教师组织协调下,学生自主学习、多维发展的多层次交互,是依靠个体的自主实践活动得以形成素养并获得发展的过程,是关注人性(人的立体性)、关注创新(立体思维)、关注效率(立体利用时间)的、系统的现代教学操作体系,是一种现代教学思想,又是一种系统的教学策略,它呼唤学生个性的飞扬,呼唤学生学习的天堂。

2、研究新型互动式特色课堂。

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1)“信息化资源”

这里的信息化资源是指能够影响和改变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的一系列内外部支持条件,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和媒介整合教学系统要素中的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及其结构的方式。共主要功能是对学习的支持、帮助、促进,包括学习者从中获得知识、加速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每一方面。

(2)“非线性交互”

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内容的内在交互性,媒介内在的交互性,人——机交互性,人——材交互性,脑内各区功能的互动性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性,创设师生实时互动、沟通、交流的人文环境,将学习寓于交互活动中,突破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交互方式,变线性交互为非线性交互。

(3)“探究性学习”

这种学习活动主要由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来完成,是经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出发,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探究性学习环境中,通过学生的调查、尝试、互动、整合,解释现象,使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主动探索。

(4)“动态性整合”

整合不仅要贯穿在整个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而且不同的整合阶段有不同的生成产物。动态性整合是一个“合作探究——整合生成——合作探究„„”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个个体或小组将阶段结论放置于公共社区(如专题讨论区、留言板等)予以展示和评价,每位同学依据自己的视角和探究体验参与评价;教师参与评价,并要组织和控制评价的顺利进行。经过评价后,个体或小组审视并整合自己原有的探究成果,生成新的思考的措施,再回到新一轮的探究学习中去。经过一次又一次反复的整合生成,就可以产生比较成熟的结论,并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二)研究的内容

1、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教学环境的研究。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物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物化环境包括文字、实物、图示、音像等多种信息和载体,甚至包括教室布置、外面噪声、光线等。这些物化环境通过视觉引起心理反应,它们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它可以把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心理化环境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氛围”,包括情绪、心境、兴趣等,它对课堂教学各要素的交互作用的影响是潜在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应该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如和谐平等的师生、同学关系,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等。

2、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的组织和策略运用的研究。

这一方面是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围绕“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着重探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选择应用,研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境互动”“学生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学生正在进行的学习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互动”等各种互动形式的教学组织和策略运用。课堂教学中的多元理解、多元评价、师生互动是双方以自己的固有经验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师生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互的影响。同时,师生之间的这种交互和影响又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师生正是在这样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师生互动使得教学成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平等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现代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亲身体验与实践,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学习者和积极的探索者。通过课堂中学生与同伴间的交流学习,使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在实质性的讨论中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观点,质疑不同见解。通过“师生互动”基础上的“生生互动”的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得到充分体现,教与学的关系也会变得更为生动活泼。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至关重要,“人”与“境”之间的互动同样应该重视。研究表明儿童学习的心理机能也就是认知的、行为的和环境的诸决定因素之间的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儿童与他们的学习环境是彼此交互决定的因素。儿童与环境的互动,能使儿童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让环境的潜能现实化,让儿童的潜能被激发为方法。

学生与教学中介的互动。教学中介包括教材、教学手段和其他媒介。教材作为教学的媒介和素材,一直以来被许多教师当作圣经而不可更改,其实教材作为帮助学生认识与发展的素材,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深刻性,但只是代表作者和编者的心意,并不是学生思想的完全和真实体现,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学生的实际,因而教学中应适当引导学生与教材进行对话、交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发挥教材、网络、媒体与教学手段以及师生主体的最大整合效能。

“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教师的使命正是要引导学生去挖掘这口井,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口知识的泉水喷涌而出的‘井’”。研究表明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同时包含由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3、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着重研究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水平的评价,试图探索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学习的评价机制;对教师课堂教学方案设计、角色定位、学习环境的营造、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教学资源整合的综合评价,试图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理想式的评价标准”。

三、课题实施的策略步骤

1、课题实施的阶段安排及时间安排

(1)学习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7年7月)A 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制定活动制度。B 学习相关理论,了解课题研究常识。C 界定课题研究范围。

(2)启动研究阶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

A 对互动式理想课堂状况进行分析归纳,课题组成员回顾自身、同事在关注互动构建理想课堂教学中的情况得失,并分析原因。

B 探讨“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教学策略,并开展实践研究。

C 初步构建课题研究主体框架,撰写“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的实施计划方案。D 针对反馈情况不断调整“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的途径、措施、方法。E 修改“多元互动立体化课堂”教学教案及相关的材料。

(3)总结提炼推广阶段(2008年9月-2010年7月)

A 仔细阅读学生的课堂学习日记,教师从中获得教学启示,适时反思,并进行分析归纳。B 全面回顾课题研究情况,查漏补缺,整理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

C 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性论文;教育叙事、随笔和案例;收集优秀的学生课堂学习日记。

四、预期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设想

1、正确理解、制定三维目标。

新课标在阐述课程目标时,第一次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立体设计,这是对人(主要指受教育者学生)的立体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创造性活动(教学活动)的立体性的科学认识。三维立体目标的确定,正是基于对学生主体立体性的认识,进而要求我们看到教学过程的立体性。那种在备课时把传统教学目标分割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贴标签式的表述法,是对三维立体目标、以及以人为本现代教学理念的形而上学的理解,这不但无易于我们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有时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这三个维度,人为地将三种立体的目标进行分割,会对教学造成严重的伤害。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提高教学的效率呢?

第一、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维目标的事实,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它是在教学的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的,应该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整体。

第二、在实施的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例如,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实施三维目标;可以从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入手实施三维目标;还可以从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在理解和探究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快乐,是三维目标得以落实。

第三、在评价方法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例如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可采用口头或书面测试的方法进行评价;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以采用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判断学生对这一目标达成的程度。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各种各样的情绪表现,或活跃、高兴、激动,或痛苦、冷淡、无动于衷,这些表现都是我们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依据。二是可以用访谈的方法,教师采用简要的开放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团体座谈、公开讨论,从中了解他们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判断他们对这一目标的达成程度。

2、阅读教学的价值观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文本熏陶感染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学的价值观进行重新审视,确立新的教学的价值观,也就是要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养。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多元解读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文本的内涵进行不同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由于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教师一方面要构建安全、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热情鼓励学生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多层次多角度地倾听,分辨对错,分清认知水平的高低,察觉出见解的独特和新颖,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同时还要处理好多元解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之间的辩证关系。多元解读不是“多元价值观”,例如:有的学生认为《狐假虎威》中的狐狸是聪明、机智、化险为夷的楷模,教师如果不给以正确的引导,就会给学生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标准”也是不正确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但并不是无视文本本来的意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倡导多元智能,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或共识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在处理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的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时,可以先放后引,先求异后求同的教学策略,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独特性、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对话,使学生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而这个意义既有其独特个性的一面,也有其共性标准的一面,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

3、变“肢解分析”为“整体把握”。

新课标强调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整体把握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从认知论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实践认识过程。学生的认识一般都是先从具体的、感性的文字抽象为理性的内涵,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过程。从学生学习的心理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直观——表象——抽象——具体的过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认知过程和心理过程融为一体,两者建构了学习的合理的认知结构。这位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整体学习教学模式提供了依据。

整体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学的千篇一律,作为一种教学的策略,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面对着教材丰富多彩的体裁,五彩缤纷的内容,整体学习的方法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4、促进“对话”,张显教学的生成性。

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包含着“理解对话”和“教学对话”两层意思。目的是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同时使学生通过多项对话,知识得到丰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共同发展。

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教师和文本对话就是要钻研好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的独到发现,想到学生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想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的把课文读好,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才具备与同学老师对话的“底气”。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设“桥梁”,学生阅读文本,不仅仅是单方面地接受文本所负载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文化的积淀还不足,认识的能力还不强,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障碍,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架起一座帮助学生扫清障碍的桥梁。

抓生成性教学,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关键。传统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就是“预定性”,问题及问题的答案都是教师预先设定的,而对话式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就是“生成性”,对话的话题及问题的结论,主要是靠对话过程中生成。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可以完全预见的,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对话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与此同时,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展开深入地思考,提高对话教学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只是意义的构建。

人是多元立体的,教材是多元立体的,面向人的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教学策略都应该是多元立体的,新课标所确定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里理念,要求我们看到教学中人性的复杂性,内容的多元性,功能的多维性——即教学的立体性。多元互动立体教学,就是对以人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的形象化的描述,同时又是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的细化与深化,是一个关注人性,关注创新,关注效率的系统的教学思想和策略。

下载社会大课堂构建立体多元课堂放飞孩子的梦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大课堂构建立体多元课堂放飞孩子的梦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用多元评价构建高效课堂

    运用多元评价构建高效课堂济水一中孔冬青能否运用好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是关系到学生合作学习成效的高低,关系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关系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杜郎口中学的......

    课堂,放飞自由和梦想(精选5篇)

    课堂,放飞自由和梦想—我是如何分层施教求高效的 姓 名 王 伟 单 位 卢氏县文峪乡南窑中心小学 电 话 7864202 邮 箱 ww7025@163.com 时 间 2009年6月 课堂,放飞自由和梦想 —......

    社会大课堂[最终定稿]

    社会大课堂游后感 六一班胡明喻 前几天的小雨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被春雨洗刷得青翠欲滴的花草,看上去都是那么的舒心。我们坐在车上,要去那个我们向往的地方——首都博物馆......

    社会大课堂

    社会大课堂,实践长真知 ——品尝促销的酸甜苦辣实践单位:厦门惠尔康有限公司 实践时间:2011年7月20日至2011年8月20日,共31天【摘要】从学校、家庭的温室里走出来,初次步入复杂的......

    社会大课堂

    社会大课堂 六年级(五)班 张富清 叮铃铃铃······闹铃响了,我不耐烦的关掉了铃声,起床一看表,已五点半了,我急忙地洗漱,吃饭,妈妈把我送到了学校,才六点整,我想:终于赶上了。 不......

    放飞理想之教育梦想 构建特色之“卓越课堂”(共五篇)

    放飞理想之教育梦想 构建特色之“卓越课堂” ——菜市街小学运用“四有三味”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重庆市江津区菜市街小学校 王君霞 徐炳容 2012年10月26......

    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可以说......

    构建高效课堂

    三、关于“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 2008年是山东省烟台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活动年,作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