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 教案
1、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与之相关的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难点:
1、理解相关词语的含义。
2、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1.课件显示诗歌:上下五千年,古迹遍神州。兴起乘银河,俯足游长龙。你们知道“银河、长龙”是指我们祖国的哪两处名胜古迹吗?
2.运用课件,出示有关图片,展示长城和运河的挂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更详细地了解我们民族的两大奇迹。
揭题:〈〈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
3.让学生说说课前搜集的有关长城和运河的有关知识。
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笔下的长城和运河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①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词、破句。
②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作者是从什么位置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这样看?
③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④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曲折蜿蜒”中有两个多音字,一个“曲”字,一个“折”字,特别是“折”还有she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①出示词语
②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介音及多音字“曲”“折”“行”。③理解有关词语。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生齐读出示的生词。④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情脉络
1、课文的两个自然段分别围绕“奇迹”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第一自然段
1、比较下列句子
①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②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①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2、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3、“穿行”能否改成“爬行”?(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 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6、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7、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8、师领读
9、生齐读
五、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篇:《1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合作互动。1.听写词语:
民族 谱写 绸带 连绵起伏 不朽的诗篇
对照课件,同桌互相检查,矫正反馈。(课件出示:听写的词语)2.你能用上这几个词语说说这篇课文的内容吗?
二、感受奇迹,长城运河。
过渡: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今天啊,老师就带着大家去看一看长城,去游一游运河。
1.看长城:
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自由读一读第一节,想一想: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课件演示:诗歌第一节)
(1)看视频,结合课文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指名说一说,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起伏?为什么会曲折?
(2)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在这里是说什么像巨龙?为什么说长城是巨龙呢?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公里,俗称万里长城。)
(3)出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长城的评价: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课件出示:名言)
师:想想看,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真是个——人间奇迹!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你最想说点什么?(赞美我们的祖先。)
(4)指导理解“不朽”。先说说“朽”在字典里有哪些解释,学生选择判断。(课件展示:朽的解释)所以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
(5)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长城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后来,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众志成城”这是一种精神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种文化。国歌中不是不有一句吗“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长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6)让我们一起用自豪的语气来朗读这值得我们骄傲的万里长城吧!2.游运河:
过渡: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自由读第2小节,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
(1)自由读文,画出描写运河奇异景象的句子,有什么感受?
(2)(课件出示:句子)“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运河和绸带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能把这样的特点,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回到课文中,“伸向天边”说明什么?(运河长)是啊,这条运河是从哪到哪?(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它连通四省二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课件出示:地图)
(3)由于地理的原因,我国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比如说长江、黄河,它实现了东西的运输。可是没有一条河流是南北流向的,这南北运输可就不方便了。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流通,你说,能有这样的想象的人,怎样?咱们的祖先不仅想到,而且做到了,创造了人间的又一个奇迹。
(4)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仿照写话。
1.中华民族从古至今还创造了许多像长城、运河一样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有哪些?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人间奇迹)
3.你能仿照课文的句式也来写一写你所知道的人间奇迹吗?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板书: 长城和运河
长城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人间奇迹(像巨龙)祖先创造
运河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直接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让孩子学习课文,同时加强引导孩子们在课前去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这样让孩子在直观的了解之下,直接感悟课文,效果还不错,孩子朗读起来比较有感情,同时感悟到了他们的雄伟,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能干,但在回答问题时,孩子总是说成老百姓,少了时间范围,于是我就问“长城是我们现在修的吗?”让学生明白这是古代劳动人们的成果。
第三篇:1.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
1.长城和运河
教学要求
1.自主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2.学会本课9个生字。
3.引导学生收集长城、运河以及祖先建造的其他伟大工程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先总写后分写,写出长城运河特点的写法。教学准备:课件 时间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
(一)记忆回放: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我领大家读一读”或“我给大家提个醒”。出示:
驾驶 蜿蜒 谱写 创造 曲折 不朽 诗篇 民族 绸带 3.听写。
4.分节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提出问题: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围绕课题写了什么内容? 2.通过预习,你们认为应该探究哪些问题?
二、探究问题:
(一)自主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共性问题:课文是怎样写长城和运河的?)
(二)知识和技能应用:
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长城和运河的?
三、实践运用:
(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
1.我们班可能有同学去过长城,到过运河;有的同学可能在电视或者画册中见过;相信大家在预习时也收集了不少资料,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们眼中的长城和运河呢?(指名学生回答)
同学们眼中的长城和运河是多彩多姿的,那么作者笔下的长城和运河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长城和运河(师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交流生字词。(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民族 创造奇迹 不朽 天堂 杭州
绸带(2)指名读,相机正音。(3)开火车读。
(4)指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5)齐读生字词(6)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蜒 族
蜒:左窄右宽,第10画是竖折。
4.初读课文时,同学们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交流,教师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1)长城和运河是什么样子的?(2)作者是如何写长城和运河的?(3)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5.理请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2)学生自学后交流。
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2)作者是如何写出长城的特点? 交流、讨论
(先总写后分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3)指导朗读
像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要读出诗歌文字之间的韵律美,不能像以前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要学会一个词组一个词组连贯地读。
(二)迁移和调整 1.会读会背课文。
2.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写出长城和运河的特点的?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本文先概括出长城和运河的特点,再写长城和运河奇异在哪儿,最后引出人间奇迹的创造者—中华民族的祖先。
第四篇:1《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教学重点:
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它们的特点。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挂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杭州
嘉峪关(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3)指名理解词语(4)齐读出示的词语(5)指导书写生字
3、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给课后生字进行扩词练习。
第五篇:1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
听写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民族 绸带 嘉峪关
二、质疑讨论、精讲点拨
1、学习第1、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7)背诵全文。
四、效果呈现
1、多音字组词 行 曲 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五、总结延伸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像巨龙)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激情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自豪感。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的传统教学,也应该把这看作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分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诵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多种创设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