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绝密】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全套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19-05-15 07:2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绝密】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全套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绝密】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全套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篇:【最新绝密】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全套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

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2.古罗马教育学家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3.英国教育学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5.《民本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短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7.提出结构教育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8.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9.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10在教育学理论发展中,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是。

11凯洛夫的《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更侧重于 教育流派?

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三、简答题

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哪些?

2.教育学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礼记﹒学记)

2.(论演说家的教育)3.(教育漫话)4.(赫尔巴特)5.杜威

6.(新教育大纲)7.(布鲁纳)8.(教育学)

9.(杜威和克伯屈)10.(皮亚杰)

11.(传统教育派)

二、辨析题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1.错误。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2.错误。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因此客观性是教育学的特点。而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既要体现人的主观愿望,同时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三、简答题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2.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当代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

一、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是指。

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4.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

5.我国目前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6.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7.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8.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9.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10.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教育。11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的社会是。12.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

13.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部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

1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

1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16.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

1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18.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

19.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20.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实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21.教育是一种。

22.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23.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二、辨析题

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2.教育决定着人的发展。

3.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可以决定社会发展方向。4.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同步进行。

三、简答题

1.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属性?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4.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5.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

6.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7.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8.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在哪些方面? 9.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0.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11简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

1.试述教育的社会属性。

2.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制约性

3.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4.试述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制约性。

5.运用教育基本规律分析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参考答案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

一、填空题 1.学校教育)2.永恒性)

3.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4.相对独立性 5.历史性

6.生物起源论 7.生产劳动

8.多方面发展教育 9.崇文馆和弘文馆 10.脱离生产劳动

11.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12.资本主义社会

13.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14.加速或延缓作用 15.政治经济制度 16.生理前提作用 17.环境

18.因材施教 19.个别差异性 20.不均衡性 21.社会现象

22.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23.六艺

二、辨析题

1.错误。该观点属于教育心理起源说,虽然看到了教育中的模仿因素,但却没有看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的意识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所以,该观点是错误的。

2.错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该观点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化,忽视了其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

3.错误。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不可能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社会发展方向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4.错误。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其独立性表现之一就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超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

三、简答题

1.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有:永恒性;历史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相对独立性。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3.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制约教育目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势几方面;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三方面。4.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几方面。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几方面。5.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2)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

6.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师。

7.教育主要受以下四方面规律的制约: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8.1)教育的政治功能2)教育的经济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

9.1)传递保存文化2)活化文化3)交流融合文化4)选择文化5)更新与创造文化 10.1)从作用的对象划分,可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的方向划分,可分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从作用呈现形式划分,可分为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11.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广泛的,经常的,但却是自发的、无计划的。在肯定环境对人发展影响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社会实践。(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四、论述题

1.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之所以具有永恒性,是因教育具有两大社会功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工具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教育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火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教育必须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一方面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1)制约教育目的2)制约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3)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4)制约学校结构5)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另一方面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3.一方面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性质,具体表现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反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4.一方面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是: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另一方面,教育要受人的发展规律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5.因为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巨大的作用。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正是由于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填空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2.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3.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4.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5.最早实用美育一词的是。

6.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国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在。7.美育又可以称为。

8.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二、辨析题

1.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2.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3.发达国家机器大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因此,在这些国家中就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5.社会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三、简答题

1.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4.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5.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6.体育的意义有哪些? 7.体育的任务有哪些?

8.体育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9.美育的任务有哪些?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10.美育的实施途径有哪些?

11.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填空题

1.旧的社会分工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社会主义制度 4.增强学生体质 5.席勒 6.1912年 7.审美教育 8.体育课 9.蔡元培

二、辨析题

1.正确。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教育总是按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人的自身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社会需要并不排斥个人自身兴趣、爱好、才能的发展,因此制定教育目的应反映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2.不准确或错误。此说混淆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教育目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 , 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 , 即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教育目的的规定下 , 各级各类学校可有不同的培养目标 ,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

3.错误或不全面,机器大工业生产只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并不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人的全面发展还必须通过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实现。

4.错误或不全面。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促进学生“双基”的掌握,发展智力、能力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5.不准确或不全面。除社会需要外,制定教育目的还应考虑人的兴趣、爱好、才能等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简答题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在它有助于个人发展。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就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地发展。

2.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除社会目的外,无其它目的。教育结果只能用社会效益加以衡量,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

3.第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6.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系国家、民族的强弱盛衰。

7.增强学生体质,这时根本任务。具体任务包括:促使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技能的发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传授体育卫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通过体育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

8.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9.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具有感受美、欣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0.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1.现代工业和手工工艺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农、副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服务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四、论述题

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当然,也包括道德的发展;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2.美育能促进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美育能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美育能促进体育,具有怡情健身的作用;美育能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能体验到劳动创造美的喜悦。

第四章 教育制度

一、填空题

1.下列不属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是。2.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3.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

4.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5.在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下,学制在很多方面存在共同特点。如入学年龄,大中小学阶段的划分,在很多国家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学制的建立要受。6.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7.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

8.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的现代学制是。

9.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的现代学制是。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10.第一次明显反映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的现代学制是。11.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12.革命战争年代我国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13.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

1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5.《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于。

16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说明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是。

17在教育史上,存在着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现象。这说明学制具有。

二、辨析题

1.教育制度就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2.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政府办学。

三、简答题

1.影响学制的因素有哪些?

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

第四章 教育制度

一、填空题 1.教育内容

2.学校教育制度 3.学校教育制度 4.学校教育制度

5.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6.壬寅学制 7.癸卯学制 8.癸卯学制

9.壬子癸丑学制 10.壬子癸丑学制 11.壬戌学制

12.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 13.1951年 14.1985年 15.1993年

16.生产力发展水平17.阶级性

二、辨析题

1.错误。教育制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起教育设施和相关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的教育制度。该观点忽视了教育制度的广义含义,因此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是错误的。

2.错误。目前我国办学体制改革重点是强调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三、简答题

1.影响学制的因素有:(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有:(1)此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2)实行九年义务教育。(3)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4)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改革高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增设一批应用性学科、技术性学科专业等。(5)加强领导,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一、填空题

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3.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4.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5.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

6.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7.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8在中小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

二、辨析题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

2.教师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教育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

三、简答题

1.教师这个职业有哪些重要作用?

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教师的劳动为什么具有复杂性?

5.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7.对于教师爱生方面有哪些要求? 8.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9.对中小学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有哪些要求? 10.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11.教师的语言表达主要有哪些要求?

12.持“教师中心论”的人把学生比作“船”,把教师比作“舵手”,学生必须无条件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地服从教师的指挥。试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简评这个观点。13.持“儿童中心论”的人把学生看作“太阳”,而教师是围着太阳转的“地球”.试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简评这个观点。14.学生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参考答案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一、填空题 1.教书育人

2.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3.示范性 4.言行一致 5.教师

6.11、12-

14、15岁

7.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8.教师

二、辨析题

1.正确。这是因为教师职业符合以下基本条件:需要专门的知识技能;遵从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要接受专业训练,并为社会权威机构所认可;拥有专业的自主权。

2.错误。因为教师违法了《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者享有的隐私权。从法律角度说,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隐私权,包括通信等,受到法律的保护。

三、简答题 1.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主要依据是:1)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2)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决策者。在教育过程中,从教育目标的确定到教学艺术的体现,都取决于教师3)教师是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教师总是一定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他决定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人格的形成4)教师是教育效果的影响者。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成效都有赖于教师。3.1)复杂性、创造性。复杂性指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简单劳动,而是一种复杂劳动。教师的劳动不仅有体力的付出,还有脑力的付出。创造性指教师要创造性的运用教育教学规律。2)连续性、广延性。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的时间界限,上班前、下班后都可能是教师劳动的时间。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3)长期性、间接性。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4)主体性、示范性。主体性指教师的劳动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手段是教师自身。教师自身可以称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教师要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所要完成的教育教学任务是多样性的。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教师不仅经常要在同一个时空条件下面对全体学生,实施同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5.教师劳动创造性从总体来讲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上。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2)教学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的“教育机智”。6.1)爱岗敬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伟大的事业,也是崇高的事业。教师应为此感到光荣和骄傲,并准备为之献身。这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2)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爱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3)团结协作。教师所从事的是培养人的事业,人的成长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才的成长是多方教育者集体劳动的结晶,教师必须与各方面协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4)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必须时时处处对自己严要求,身教重于言教。

7.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其特定的要求:1)将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2)将对学生的爱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3)要全面关怀学生4)要关爱全体学生5)教师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8.教师的知识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理论知识2)学科专业知识3)文化基础知识4)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9.要求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的内容主要是: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学科体系3)了解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发展动向。

10.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教育和教学的组织能力。教师要具有制定计划,组织课堂教学和组织教育各方面力量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是教师最经常用于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要求教师由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3)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教师要具有组织管理班集体和管理班级日常事务的能力4)自我反思能力。教师要具有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表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能力,以及调整预定计划,适应变化的能力。

11.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主要有:1)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2)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3)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4)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的巧妙结合。12.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首先,它只强调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而忽略了学生还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活动主动的参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对于教育影响,他们可能积极地接受,也可能消极地抵制。同时,在师生关系中,它过分夸大了教师的作用。其实,如果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学生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自身的舵手作用也无法真正实现。总之,我们既不能忽略学生的客体地位,也不能夸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大学生的客体地位。要认识到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发展和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应使学生的双重地位统一起来。

13.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首先,它只强调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而忽略了学生也是教育的对象。由于学生自身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的心理特征,他们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促进和引导。同时,在师生关系中,它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没有教师的教育、组织和领导,学生的潜能是得不到充分发展的,这个太阳也不能正常发光。总之,我们既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夸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认识到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发展和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应使学生的双重地位统一起来。14.依据《教育法》,学生享有的权利包括: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的权利。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权利。包括:第一,受教育权。第二姓名权。指公民依法决定、使用、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他人不得滥用、假冒。第三,荣誉权。荣誉的授予、撤销、剥夺必须遵守一定的程序。第四,隐私权。第五,健康权。依据《教育法》,学生应尽的义务包括: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其所在学校或者其它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第六章 课程

一、填空题

1.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是。

2.课程科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

3.下列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的观点是。4.在对学校隐性课程的分类中,一般把教师无意识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影响而构成的课程称为。

5.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二、辨析题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分科课程。2.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高中阶段应以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

3.教材就是教科书。

4.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国家对课程的统一管理。

三、简答题

1.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2.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答案 第六章 课程

一、填空题 1.教材

2.课程管理制度

3.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4.心理性隐性课程 5.课程标准

二、辨析题

1.错误或不准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综合化课程,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综合化,以克服分科的缺陷。

2.错误,高中阶段应以分科课程为主,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同时要设置丰富的选修课供不同的学生选修。初中阶段设置的课程才是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3.不全面或错误。教科书只是教材的表现形式之一,教材还可以包括音像教材、教学软件等。4.错误或片面。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简答题

1.1)在指导思想上,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合融合;2)在课程内容上,重视教材的现代化和理论化;3)在学科类型上,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4)在课程结构上,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5)加大课程难度,进行尖子生的筛选和培养。2.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第七章 教学理论与实践

一、填空题

1.体现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特点的教学原则是。

2.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一类是。3.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4.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法是指。

5.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按照一定的条件作用于一定的对象,使学生亲眼看到所学对象的某些变化过程的方法是。6.班级授课指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7.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8.《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9.人们常说:“教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10.下列符合我国古代个别教学的特征的是。

11.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12.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13.以下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主张是。14.教学是。

15.教学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1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1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 来实现的。

18.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是。

二、辨析题

1.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中的“序”是指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2.知识多了,智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简答题

1.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2.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3.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4.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5.班级授课有哪些优缺点? 6.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7.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8.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

1.试论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讲授法。

2.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试述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规律 4.试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5.试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6.试述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7.试论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试论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9.试论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10.当代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在注重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能力和态度的培养。该趋势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哪两条规律?试结合教学实际对其中一条规律加以阐述。

11.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做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做法进行评价。

12.论述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在教育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七章 教学理论与实践

一、填空题

1.科学性与教育性结合原则 2.等级制记分法

3.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4.演示法 5.实验法 6.清朝末年

7.单一课和综合课

8.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9.创造性

10.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相同 11.形式教育理论 12.以教学为主 13.开而弗达

14.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15.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16.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17.间接经验

18.学生的认识规律

二、辨析题

1.错误。此说法不全面。“序”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科的逻辑系统;二是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

2.错误。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从传授知识的内容看,传授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才能有已知推至未知,才具有真正的思维能力。而且也只有规律性的知识,才需要理性思维的形式。第二,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要给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通过思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第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应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启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始终使学生处在一种对知识的追求状态。

三、简答题

1.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

2.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4.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和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和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欣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5.优点:1)它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它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它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缺点: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3)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6.从教师教的方面看,评价标准有: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结构合理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教态从容自如。从学生学的方面看,基本标准有: 1)学生注意力集中2)思维活跃3)积极参与4)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7.1)教学媒体日益自动化、微型化2)新的教学媒体不断涌现3)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媒体化、综合化和网络化4)现代化教学的服务目标多样化。

8.1)教材建设的突破2)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3)师生关系的突破4)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5)扩大了教学规模。

四、论述题 1.1)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学校讲演法2)讲授法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①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要清晰、准确、精练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讲清难点,突出重点。③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富有感染力④语音的高低、强弱、语流的速度要适宜。

2.(1)在教学中,教与学是辨证统一的。(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3)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4)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只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3.(1)含义:该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整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2)这一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的思想性与科学性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一般地说,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基础,思想性是科学性的灵魂和内在属性。(3)贯彻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A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B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C 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D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4.(1)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2)这一原则是在总结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而提出的,它的提出也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A 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B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C 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5.(1)含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2)启发性教学原则即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同时又是由我国教育目的所决定的。(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A 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B 教师讲授应“少而精”,起到“点”和“拔”的作用;C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6.(1)含义: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2)循序渐进原则是中外教育遗产的总结,它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教材本身的逻辑体系决定的,同时,他也是实现教学任务的需要。(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A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B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7.(1)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这一原则是在吸收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而提出来的。它既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在教学中的反映,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所要求的。(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A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B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C 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

8.(1)含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2)巩固性原则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科学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A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工作;B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C 教会学生识记的方法

9.(1)含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学。(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对我国教育经验的总结。它既是由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也受我国教育目的的制约。(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A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统一的要求;B 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C 正视个别差异,注意培养学生的特长。10.符合以下两条规律:(1)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2)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如果选择(1),答案要点是:A教学过程是向学生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内在必然的联系。知识是发展智力的条件和基础,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结果。B 知识不能等同于智力,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的高低。C 知识转化为智力是有条件的。智力要在活动中才能发展智力的目标,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现。如果选择(2),答案要点是:A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客观规律。教学过程应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二者有机统一起来。B 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提高是相互作用的。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灯)对学生起着决定作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提高又有赖于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

11.(1)这一做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3)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4)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来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5)学工、学农、学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12.(1)在教育目的上,接受学习是培养懂知识会操作的一般应用型人才,而研究性学习是造就学识广博、应变性强的创新型人才。(2)在学习内容上,接受学习局限于国家规定好的、固定的教科书的内容,研究性学习则突破预先预定的知识体系,增添了大量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新学科、新成果等新的学习内容。(3)在学习方式上,接受学习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是一种灌输——记忆式的机械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动态生成、发展过程,因而呈现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相互推进的鲜明特色。这种学习既能拓展学生知识的范围,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4)在学习组织形式上,接受学习主要采取班级授课制,研究性学习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多种组织形式。它既体现了学习自主性与独立性的特点,也体现出综合性、合作性、开放性与多元性的特点。

第八章 德育理论与实践

一、填空题

1.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3.实行“饥饿纪律”教育的社会是。

4.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5.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的教育家是。

6.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的德育原则是指。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这句明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8.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9.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1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二、辨析题

1.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活动。

2.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3.“一个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4.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

三、简答题

1.简述德育的重要意义。

2.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3.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内容。

4.简述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5.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6.我国普通学校应贯彻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7.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8.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9.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有哪些?

四、论述题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试论述德育过程这一基本规律。

2.联系实际,论述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3.德育过程是一个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试论述这一基本规律。

4.联系实际,论述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5.联系实际,论述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6.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试论述德育过程这一基本规律。

7.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试论述德育过程这一基本规律。

8.联系实际,论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

第八章 德育理论与实践

一、填空题 1.品德的教育

2.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 3.资本主义社会 4.陶冶教育法 5.马卡连柯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7.榜样示范教育法 8.说理教育法 9.教学

10.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辨析题

1.错误。德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所谓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来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因此,品德包含的范围较广,而道德只是其中一部分,故不能以偏概全。2.错误。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其主要不同在于三点:其一,范畴不同。德育过程属于教育活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属于素质发展范畴。其

二、影响因素不同。其

三、结果不同。3.错误。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

4.错误。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三、简答题

1.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2.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制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3.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自觉纪律教育 6)民主与法制教育7)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8)道德教育9)生态教育。4.1)范畴不同。德育过程属于教育活动范畴,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素质发展过程2)影响因素不同。在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3)结果不同。德育过程的结果与社会要求相一致,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可能与社会要求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5.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6.1)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7.1)校内正式途径,涉及教学、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及课外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班主任工作等2)校内非正式途径,涉及学生友谊团体、校园文化氛围等3)校外正式途径,涉及校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文化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4)校外非正式途径,涉及邻里,非正式社会、文化团体。

8.1)说理教育2)榜样示范3)实际锻炼4)陶冶教育5)指导自我教育6)品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德评价。

9.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通过网络进行德育4)建立德育基地。

四、论述题 1.1)“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2)“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对品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3)“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或者说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来解决矛盾与支配行为和力量)品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是品德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5)在品德形成和发展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6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品德教育可以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具有多种开端,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2.1)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德育必须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发展2)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两种因素是矛盾统一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①要一分为二地看学生②要善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③要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3.1)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源泉。学生的思想是在活动和交往之中形成,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2)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但并不是任何活动和交往都能形成我们所需要的品德,只有根据德育目标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精心组织、设计、实施的活动,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的品德健康发展3)品德的形成是学生接受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来自多方面的、广泛的教育影响,既有校内的、正式的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4)学校德育应在多方面教育影响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多方面教育影响统一到教育目的上来,从而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4.1)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又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2)这一原则是对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成功教育经验总结,符合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要求。学生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3)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①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②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③加强个别教育,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

5.1)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坚定不渝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2)这一原则是教育者对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态度。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前提条件,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3)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是:①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②按照教育目的、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

6.1)任何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经过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才能发生作用,才能促使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3)教育者不能回避或代替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而应当自觉利用矛盾运动的规律,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4)青少年的自我教育过程,也是他们思想内部斗争的发展过程。7.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它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其次,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需要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实现;最后,意识形态领域里,正确与错误思想的斗争是长期存在的,这必然会反映到学生思想上来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在品德发展中容易出现时高时低,甚至倒退反复的现象3)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绝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不断深化,带有逐步提高的性质4)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

8.1)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理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这一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出的,符合德育过程的本质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是相辅相成的3)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科学的理论,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②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作到事要实,理要真,情理交融③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督促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

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

一、填空题

1.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3.了解和研究学生基本的方法是。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5.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6.集体舆论是指。

7.班主任要作好个别教育工作,所谓个别教育是指。8.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

二、辨析题

1.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问卷法。2.集体舆论是班主任倡导的言论。

三、简答题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1.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3.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有哪些主要方法? 4.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5.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参考答案

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

一、填空题

1.学生工作的教师

2.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观察法

4.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5.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6.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7.既包括优秀生的个别教育,也包括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8.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9.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

二、辨析题

1.错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这是因为班主任可以经常深入到学生学习、劳动、课余和课外生活中去观察和了解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获取真实材料。问卷法只是辅助手段。

2.错误。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是集体生活和集体成员意愿的反映,而不是班主任所倡导的言论。

三、简答题

1.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5)指导本班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7)评定学生操行。

2.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同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3.1)观察法,这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 2)问卷法,可分封闭性问卷和开放性问卷两种3)谈话法4)实验法5)调查法6)访问法7)测量法8)考核法9)书面材料分析法

4.1)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2)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结,对症下药3)培养学习兴趣4)抓反复,反复抓。

5.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第十章 课外校外教育

一、填空题

1.课外校外教育是指 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2.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

3.经常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查,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

4.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二、辨析题

1.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没有共同之处。

三、简答题

1.课外校外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2.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4.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参考答案

第十章 课外校外教育

一、填空题

1.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 2.自愿、灵活、实践 3.实践性

4.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二、辨析题

1.错误。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有共同之处。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三、简答题

1.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4)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2.1)社会实践活动2)学科活动 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5)文娱体育活动 6)社会公益活动7)课外阅读活动。

3.1)要有明确的目的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于吸引力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4.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第二部分 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一、填空题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2.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3.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4.“谈虎色变”属于 系统的条件反射。

二、辨析题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3.高级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简要说明心理学的研究目标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脊髓

2.信号反射 3.谈梅生津 4.第二信号

二、辨析题

1.错误。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错误。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

3.正确。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和加强相联系的;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尽管他们的作用是完全相反对立的,但他们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是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人不仅可以感知、记忆各种事物,由情绪,能运动,而且还会说话,能运用一定的词与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抽象地思考问题和巩固自己的认识,并通过学习和交往接受人类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从而形成极为丰富多彩的包括信念、观点等在内的主观世界,即个体意识。人有了意识就会对外界事物产生越来越多的理解、情感与态度,并且可以察觉、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有意志与性格,表现出个人的能力,使自己成为现实中有个性的能动的主体。

2.简要说明心理学的研究目标答;1)陈述心理现象。人的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若不能被揭露,就不能被理解和控制,有时甚至会被看成是任意发生的、主观自觉的、不受因果规律支配的。2)解释心理现象。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实际上就是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某些心理现象的原因。3)预测心理活动。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人们掌握了心理活动的规律,就能根据客观现实的需要去预测心理活动 4)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心理科学的重要作用在于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第二章 感觉和知觉

一、填空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2.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3.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4.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

5.煤块被强光照射时,人们仍认为它是黑的,这是知觉的。6.下列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的是。

7.观察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

二、辨析题

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3.一般说,知觉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4.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三、简答题

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2.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3.观察的品质有哪些?

四、论述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参考答案

第二章 感觉和知觉

一、填空题 1.知觉 2.知觉 3.选择性 4.方位知觉 5.恒常性

6.知觉的规律性 7.知觉

二、辨析题

1.错误。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2.正确。人的知觉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对优先知觉的事物形成清晰的映像,而对其周围环境的事物,只是当成陪衬和背景,形成模糊的感觉。这种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3.错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4.正确。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简答题

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1)知觉的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2)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2.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哪些?1)实物直观。即通过观察实物与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参观等形式,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2)模象直观。也叫教具直观,指通过图片、图象、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模拟实物的形象而提供感性的材料3)言语直观。即通过语言(书面和口头)的生动具体描述、形象鲜明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观察的品质有哪些?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客观性3)观察的精细性4)观察的敏锐性

四、论述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第三章 注意

一、填空题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2.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这属于。3.属于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的是。4.不属于注意的品质特征的是。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5.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从注意的规律来看“一心二用”是。6.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7.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作到眼、耳、手并用,这表现出的注意品质是。

二、辨析题

1.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2.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3.人可以“一心二用”,即同时完成两种活动是不可能的。4.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效率上的特征。

三、简答题

1.注意的特征有哪些? 2.注意有哪些功能?

3.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4.引起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5.注意的品质特征有哪些?

四、论述题

1.教师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好教学活动?

参考答案

第三章 注意

一、填空题

1.指向性与集中性 2.不随意注意 3.时间

4.注意的敏捷 5.有条件的 6.随意后注意 7.注意的分配

二、辨析题

1.正确。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总是和各种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2.错误。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错误。注意分配是人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这是一种效率方面的特征。实践和实验证明,人可以“一心二用”,即同时完成两种活动。

4.错误。注意的稳定性是指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这是注意品质在时间上的特征。

三、简答题

1.注意的特征有哪些?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朝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向一切对象,而是有选择、有方向地指向特定的客体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人的心理活动能在特定的方向上保持并深入下去。它使人的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与活动,从各个方面集中到某种对象与活动上,并对其他活动产生抑制性影响。

2.注意有哪些功能?1)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影响,避开(抑制排除)其他与之相竞争的各种影响。2)保持功能。即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较长时间在意识中指向并保持在一定方向上,这种保持一直要使心理与行为活动达到目的为止3)调节与监督功能。这种心理机制有利于心理和行为活动准确和精确地进行,也有利于对错误活动进行及时调节和矫正。

3.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①刺激物的新异性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司空见惯的东西不易被人注意,新异的刺激或熟悉内容的刺激物的不寻常结合易为人们所注意②刺激物的强度大小。如强光、巨响、奇香等都会引起人的注意③刺激物对比的差异性。对象与背景对比差异越大,越易被注意。④刺激物的变化与运动。刺激物突然出现与停止,增强与减弱,空间位置变化和运动等都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2)人本身的状态:①主体的需要、兴趣与期待。凡适合人的需要,引起人的直接兴趣的刺激,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例如,儿童对玩具的注意;学生对书籍的注意等。②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激发情感活动引起的刺激都能引起不随意注意。过分忧愁与疲倦则会降低人的好奇心。③知识经验的影响。例如对一个正在专心学习的人,外界无关的刺激往往不会被他注意,而和他的经验有关的刺激(如有人用很小的声音叫他的名字),则可能被他注意。

4.引起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理解: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2)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在随意注意的产生中,间接兴趣有重要作用。3)对活动的合理组织:①智力活动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利于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②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注意③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随意注意。4)个性特点:随意注意也叫“意志的注意”,它体现了人的意志的特点。因此,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一个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5.注意的品质特征有哪些?1)注意广度(范围)。注意广度是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少的注意特征。2)注意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较长时间地保持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注意的特征3)注意分配是指人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4)注意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人主动把注意从一种活动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注意特性。灵活而又正确的转移,是高效率的基础。

四、论述题

1.教师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好教学活动?1)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为了使学生能有效地学习,教师必须重视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一贯严格要求学生,向学生提出适当的合理的要求。2)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教师要正确运用随意注意的规律,使教学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活动本身变得有趣味,以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稳定。在教学环境方面,尽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出现;在教学方法上要尽量防止单调死板,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本身的兴趣。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学过程只考虑不随意注意,可能导致错误方向。如果只考虑随意注意,学习就会失去必要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应多样化,把听、看、读、写、做结合起来,交替进行;适当的工作速度也是使学生上课保持注意的重要条件;教学内容应该难易适度,过难或过易的内容,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削弱注意力。

第四章 记忆

一、填空题

1.记忆过程包括。

2.游览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

3.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 的影响。

4.保持时间为0.25-2秒钟即消失的记忆为。

5.有预定目的、任务又自觉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的识记称为。6.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7.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8.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干扰属于。

二、辨析题

1.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2.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又称为回忆)三个环节。

3.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短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4.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来。

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慢后快的特点。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记忆的基本过程。

2.简要分析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3.简要分析遗忘规律。

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5.简要分析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储特点。

四、论述题

1.如何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参考答案 第四章 记忆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一、填空题

1.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表象

3.双重抑制 4.瞬时记忆 5.有意识记 6.复述

7.先快后慢 8.单一抑制

二、辨析题

1.正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信息的输入编码是识记过程;信息的储存是保持过程;信息的提取是再认或回忆过程。

2.错误。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又称为回忆)三个环节。3.错误。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4.错误。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提取错误。

5.错误。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有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再认或回忆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们在人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去称为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们加以确认的过程称为再认。既不能再认又不能回忆的现象称为遗忘,遗忘是保持的对立面。回忆或再认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基本环节。

2.简要分析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1)给信息再加工提供机会。识记是接受所要记忆的事物的刺激。特别是在有意识记里面,我们要反复地接受客观事物对我们的刺激。照现在的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编码在识记中起决定作用。2)重新考虑与寻找材料之间的关系。识记需要复习,但复习不只是为了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为信息加工提供机会。复习一次就有一次加工,就多一次重新考虑或寻找材料之间关系的机会,从而也就增进了加工深度,提高了编码水平。3)增加信息加工的深度。复习在教学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复习任何材料时,都要提醒他们每复习一次就要加深一次对材料的理解。要“口而诵,心而维”不可“学而不思”。

3.简要分析遗忘规律。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揭示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对有意义的材料比对无意义的材料遗忘要慢的多;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在学习程序相同的情况,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则遗忘较慢。2)学习的程度。一般认为,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诵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如果达到恰能称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为过度学习。实验证明,低度学习的材料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些。当然过度学习有一定限度,花费在过度学习上的时间太多,会造成精力和时间的浪费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结果发现,最后呈现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而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4)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占重要地位的、不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人们需要的事情,容易出现遗忘。

5.简要分析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储特点。1)瞬时记忆。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图象记忆和声像记忆。瞬时记忆的存储时间短暂,但在外界刺激的直接作用消失之后,它为进一步的信息加工提供了可能性。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复述是短时记忆存储的有效方法。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就是把新的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内,或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按语义类别编码、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主观组织。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原则上是分类处理的。记忆中储存着两种不同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四、论述题

1.如何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第五章 思维和想象

一、填空题

1.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体现了思维的。2.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有较强的。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4.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5.“足智多谋,随机应变”体现了思维的。

6.由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7.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 阶段。8.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9.学生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抽象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结合和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是。

10.在头脑中确定各种事物之间的异同的思维过程是。

11.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

12.在头脑中产生想象的基本材料是。13.工程师设计蓝图主要是一种。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14.作家写小说主要是一种。

15.工人根据设计蓝图施工时,主要依赖于。16.学生看小说时,头脑中的想象活动主要是。

二、辨析题

1.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2.在解决问题的阶段中,一般说先分析问题,再提出问题。

3.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这是集中思维。

4.创造性思维是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的思维成果的过程。5.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形象的心理过程。6.幻想是指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三、简答题

1.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2.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3.概念形成有哪些阶段? 4.问题解决的特点是什么? 5.解决问题分哪几个阶段? 6.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 7.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什么? 8.想象的功能是什么?

9.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特性?

四、论述题

1.如何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科学概念?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4.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结合实际,说明想象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答案

第五章 思维和想象

一、填空题 1.间接性 2.发散思维 3.原型

4.创造性思维 5.灵活性 6.定势

7.分析问题 8.分析和综合 9.概括 10.比较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11.系统化 12.表象

13.创造想象 14.创造想象 15.再造想象 16.再造想象

二、辨析题

1.正确。思维和感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的反映,它们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或个别属性,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错误。在解决问题的阶段中,一般说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

3.错误。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这是发散思维。

4.错误。创造性思维是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思维成果的过程。5.错误。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6.正确。幻想是指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三、简答题

1.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环节?1)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最基本的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2)比较与归类:比较是指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归类是在人脑中根据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归入适当类别中去的思维过程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人脑中抽出各种对象或现象的共同点、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概括是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联合(综合)起来的过程 4)系统化与具体化:系统化是指人脑把具有相同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具体化是指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后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推广到同类的具体事物中去的过程。

2.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什么?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1)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形式2)判断是指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3)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3.概念形成有哪些阶段?1)抽象化。概念形成的第一步是为了解事物的属性。要了解事物的属性就需要对具体事物的各种特征予以抽象化。例如,儿童将许多积木分类时,必须对各种积木的特征依其颜色、大小、形状或功能等予以确认,然后根据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的属性将积木分类。2)类化。概念的形成,除了从具体事物抽象其属性外,还可将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此种认同作用,亦即刺激的类化作用。3)辨别。概念的形成,从发觉属性(抽象化)到认同属性(类化),必须同时认知事物属性间的差异性(辨别),以便分类。

4.问题解决的特点是什么?1)目标指向性。解决问题就是通过一系列认知活动有目的地把初始状态变为目标状态。2)操作系列性。在把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问题解决活动中,充满了一系列操作性。3)操作认知性。具备了目标指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向性和操作系列性的同时,还应有操作认知性。

5.解决问题分哪几个阶段?1)提出问题:这是发现矛盾的过程。问题就是矛盾,发现问题就是发现矛盾的存在。2)分析问题:分析问题就是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要找出主要矛盾,需要先分析矛盾,即先把整个问题分解为局部,使矛盾充分揭露,再通过比较,抓住关键。3)提出假设:这个阶段是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解决问题的方案通常不是一下就可确定下来的,因此需要先以假设的形式出现,然后经过验证逐步得到完善。4)检验假设:这个阶段是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步骤。检验假设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践(包括实验)。

6.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1)思维与想象的有机统一2)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3)常有“灵感”出现4)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5)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

7.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什么?1)准备期:准备期是指创作活动前,积累有关知识经验,搜集有关资料,以及前人对同类问题的研究成果。2)酝酿期:酝酿期是在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对问题和资料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的时期3)豁朗期:豁朗期是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产生的时期。这时期具有豁然开朗、突然出现的特点,所以又叫灵感期4)验证期:验证期是对新思想或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的时期。可以采取逻辑推理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实验或活动求得事实上的最终结果来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可对新产品、新思想反复修正、补充,从而达到完善的地步。

8.想象的功能是什么?1)预见作用。想象是一种超前反映现实的形式,具有预见性。2)补充作用。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无法直接感知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言语描述通过想象补充感知上的不足,扩大认识范围。3)代替作用。由于现实生活的局限,人们的某些需要实际上有时不能得到满足。然而,他们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满足其需要。

9.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特性?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与严谨性;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四、论述题

1.如何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科学概念?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1)人的知觉特点2)定势与功能固着3)已有知识经验4)情绪与动机5)个性因素(能力气质性格)。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

4.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5.结合实际,说明想象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①再造想象是学生感知和掌握未知事物的有效手段,②再造想象是学生理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解和掌握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③再造想象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①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②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③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第六章 情绪和意志

一、填空题

1.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2.情绪是以 为中介的反映形式。3.情绪所反映的是。

4.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5.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被称为。6.意志行动的基础是。

7.在动机冲突中,个人在回避两个有害无利的目标是引起的冲突是。8.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缺乏的意志品质是。

9.与意志品质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特性是。

二、辨析题

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兴趣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3.压力指有机体在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威胁时出现的特异性身心紧张的状态。4.情绪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5.趋避冲突指一个人对两个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的内心冲突。

6.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意志与认知过程的关系。2.简要说明意志与情绪过程的关系。3.简要说明意志的基本特征。4.如何培养健康情绪。

5.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6.简要说明意志的品质。

四、论述题

1.分析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2.分析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3.论述意志品质的培养。

参考答案

第六章 情绪和意志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一、填空题 1.情绪 2.需要

3.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4.心境 5.激情

6.随意运动 7.双避式冲突 8.果断性 9.盲目性

二、辨析题

1.错误。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正确。心境是一种缓和而又微弱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持续的时间较长,少则几天数日,长则数年之久,而且它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他并不指向特定对象。3.错误。压力指有机体在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非特异性身心紧张的状态。

4.正确。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5.错误。趋避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的内心冲突。

6.正确。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力或支持作用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或消极作用时,该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意志与认知过程的关系。1)意志的产生是以认知过程为前提的,离开了认知过程,意志便不可能产生。2)意志对认知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没有意志努力,就不可能有认知过程。更不可能使认知过程深入和持久。

2.简要说明意志与情绪过程的关系。意志和情绪过程也有密切的联系。1)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力或支持作用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或消极作用时,该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2)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中面对困难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可以通过意志力加以调节的控制,从而使自己的意志行动服从于理智的要求。

3.简要说明意志的基本特征。1)有自觉的行动目的。2)以随意运动为基础。3)受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4)克服内外困难。

4.如何培养健康情绪。1)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3)设法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4)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5)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宽以待人6)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

5.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1)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2)转移自己的注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意3)合理宣泄负面情绪4)主动运用语言控制自己的情绪。

6.简要说明意志的品质。1)意志的自觉性2)意志的果断性3)意志的自制性4)意志的坚韧性。

四、论述题

1.分析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1)压力与生理的应激:在压力状态下,机体必然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2)压力与心理的反应: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情绪的适度唤起,这是适度的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3)压力与身心疾病:压力引起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过于强烈,就会以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形式出现,并成为人们身体不适,虚弱,精神痛苦的根源。医学研究发现,心身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但更多的是由个人遭到的紧张刺激以及生活境遇所决定的,紧张刺激而引起的生活改变最终导致自我损害是心身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的压力引起的紧张状态过于强烈、持久,会通过生理渠道导致躯体病变或直接导致心理疾病。

2.分析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1)采取决定阶段1.动机的斗争。就动机斗争的形式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2.确定行动的目标。确定目标在意志行动中非常重要。是否能通过动机斗争而正确地树立行动的目标,表现了一个人的意志力量。动机间的矛盾较大,斗争越激烈,确定目标时所需要的意志上的努力也越大。意志的力量表现为正确的处理动机斗争,选择正确的动机,确定正确的目标。2)执行决定阶段。1.行动方法和策略的选择。选择行动方法和策略是在目标确定之后由实现目标的愿望所推动的。它是一个人根据欲达目标的外部条件和内部规律,适当地设计自己行动的过程。2.克服困难实现所作出的决定。克服困难实现所作出的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因为即使有美好的行动目标,高尚的动机,拟定的计划也很完善,如果不去付诸实际行动,所有的一切仍是空中楼阁,仍然只是头脑中的主观愿望而已。3.论述意志品质的培养。1)胸怀大志,确立崇高的理想。2)加强目标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3)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炼意志4)根据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第七章 需要与动机

一、填空题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2.根据动机的来源不同,动机可划分为。3.根据需要起源不同,可分为。

4.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5.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家是。

6.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不稳定性因素的是。

7.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8.当团体中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目标时,个体才能达到目标是指。

二、辨析题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1.需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2.动机是由人的内部需要而产生的。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层次是可以颠倒的。

4.韦纳指出,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把成功与失败归结为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及运气四个因素。

5.奖励比惩罚更能激发学习动机。

6.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

三、简答题

1.动机的分类有哪些?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怎么划分的?

四、论述题

1,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参考答案

第七章 需要与动机

一、填空题 1.自我实现

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3.生理需要与社会需要 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5.韦纳 6.努力

7.替代强化

8.合作目标结构

二、辨析题

1.正确。需要是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体现了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

2.错误。动机是由人的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相结合而产生的。

3.错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

4.正确。韦纳指出,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把成功与失败结果归结为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及运气四个因素。

5.正确。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的运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这种表扬与批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肯定与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而奖励比惩罚更能激发学习动机。

6.错误。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三、简答题

1.动机的分类有哪些?1)按需要的种类可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2)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分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3)按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可分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4)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怎么划分的?马斯洛通过研究,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论述题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争5)正确指导学习成绩的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6)提供成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

第八章 技能

一、填空题

1.技能的活动方式是。2.动作技能的特点是。3.智力技能的特点是。

4.动作灵活、稳定、正确、动作高度协调、连贯、多余动作消失,动觉控制占主导地位,紧张感逐渐消失等活动属于。

5.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明确活动的方向的阶段是。

6.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7.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二、辨析题

1.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形成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方式。2.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与一般的随意活动无区别。

3.动作技能的特点是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及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三、简答题

1.简述技能的特征。

2.简述动作技能的特点和形成阶段。3.简述智力技能的特点和形成阶段。4.如何进行分阶段练习。

四、论述题

1.如何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

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参考答案 第八章 技能

一、填空题 1.合乎法则的

2.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3.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4.动作的整合、协调和完善阶段 5.原型定向 6.原型操作 7.原型内化

二、辨析题

1.错误,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错误。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3.错误。动作技能的特点是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及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三、简答题

1.简述技能的特征。技能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2.简述动作技能的特点和形成阶段。动作技能的特点:活动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动作技能的形成大体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动作的认知和定向阶段。2)动作的模仿和联系阶段。3)动作的整合、协调和完善阶段。

3.简述智力技能的特点和形成阶段。智力技能的特点:智力技能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智力技能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

4.如何进行分阶段练习。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四、论述题

1.如何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1)动作概念掌握。理论可以加速技能的获得,可以免去或减少学习中的错误。动作概念掌握的早晚,对技能形成的快慢起着重要作用。2)进行有效练习。技能需要通过练习形成。3)动作示范。示范都是以动作方式表演的。示范性的动作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作动作示范,另一种是看教学电影。在示范动作时,示范方式对技能学习也有重要影响,通常的方式有三种:相向示范、围观示范及顺向示范。4)动作反馈。所谓反馈指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练习结果。每次练习后,应让学习者及时知道自己哪些动作做对了,哪些动作做错了,然后,再通过练习把做对的动作巩固下来,把做错的动作舍弃掉。这样就能更有效的进行练习,促进技能的获得。在某些情境中,如果学习者不了解自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己练习的结果就难于掌握技能。

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智力活动原型的确立过程实质上是把专家头脑中的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活动模式的过程。可以采取分析专家的口语报告以及进行“心理模拟”等方法。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要注意以下几点: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九章 能力

一、填空题

1.智力是 的综合。

2.下列属于一般能力的是。3.技能是一种。

4.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5.下列属于韦氏智力量表中言语分量表的项目的是。6.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

二、辨析题

1.一般来说,能力与知识技能是同时形成的。2.流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3.比纳智力测验认为,智商等于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的商。4.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都呈常态曲线式的分布。5.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不存在差异。

三、简答题

1.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2.简述智力的主要理论解释。3.简述智商的计算方法。4.简述能力差异的表现。

四、论述题

如何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规律,培养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 第九章 能力

一、填空题 1.一般能力 2.观察力

3.熟练化运动方式 4.抽象思维能力 5.数字推理 6.常态分布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二、辨析题

1.错误。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错误。晶体智力则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凡是运用既有知识与学得技能去吸收新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属于晶体智力。3.错误。智商等于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的商再乘以100。

4.正确。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都呈常态曲线式的分布。智力的分布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即占两头的智力超常与智力低常的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绝大多数人智力的发展是在正常范围内。

5.错误。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也存在着差异。根据能力表现的早晚,一般可分为:能力早熟、能力晚熟、一般发展。

三、简答题

1.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2.简述智力的主要理论解释。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普通因素“G”和特殊因素“S”.2)瑟斯顿的多因素论:言语理解能力,语言流畅程度,数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知觉速度,记忆能力,推理能力。3)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智力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三个维度用立体模型加以描述。内容是指思维的对象。操作是指智力活动的反应方式,即思维方法。成果是指智力活动的产物。每个维度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与其他两个维度中的任意两项结合而构成一种智力因素。因此,形成的智力因素总共有150种(5×5×6),其中每一种智力因素都是一个特殊的能力。4)智力形态论: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类的智力解释为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形态称为流体智力,另一种形态称为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凡是对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识、记忆、理解等能力,均属流体智力。晶体智力则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凡是运用既有知识与习得技能去吸收新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属于晶体智力。5)智力多元论:加德纳认为,构成智力有7种能力: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6)智力的认知理论:成分理论、情境理论和经验理论。3.简述智商的计算方法。比率智商: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 ×100 离差智商:智商(IQ)=100+15Z Z=(x-X)/S。

4.简述能力差异的表现。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的类型差异:人的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言语和思维等类型和品质方面。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指智力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也存在着差异。

四、论述题

如何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规律,培养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1)遗传与营养。胎儿及婴幼儿的营养状况能影响智力的发展,儿童在胚胎期和出生后,身体和脑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都处在迅速发育的时期,脑的机能活动则依靠由血液输送的养料来维持,母亲的乳汁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化学成分,从而保证脑细胞化学成分的满足及其机能活动的需要,这些都将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2)早期经验。人的智力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在早期阶段所获得的经验,促使能力发展得最快,不少人把学龄前称为智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婴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早期教育和神经系统的成熟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3)教育与教学。能力不是天生的,教育和教学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和教学不但使儿童获得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能唤起儿童心理能力的发展。4)社会实践。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起来的。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能动性。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和被动影响能力发展的。没有主观努力和个人的勤奋,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就和能力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培养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重视早期教育,适时进行早期教育;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在科技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能力发展;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第十章 人格

一、填空题

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 作了最好的诠释。

2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 气质类型的特点。3.1937年出版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人格问题的开始。

4.弗洛伊德把性心理发展阶段分为5个时期。性蕾期的时间段是。5.下面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的是。

6.不重视社交,而重视物质的,实际的利益,遵守规则,喜欢安定,感情不丰富,缺乏洞察力。在职业选择上,希望从事有明确要求,能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操作,如机械电工技术等。这种人格类型属于霍兰德提出的。

7.是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

二、辨析题

1.一般来说,气质与性格都受生理影响大。

2.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3.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4.性格是指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性。

5.“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独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6.表面特质是指哪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人格的特点。2.简要说明气质的特性。3.简要说明性格的特征。

4.简要说明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5.简要说明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四、论述题

论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参考答案 第十章 人格

一、填空题 1.独特性 2.胆汁质 3.奥尔波特

4.3岁至5岁或6岁 5.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6.现实型 7.阿德勒

二、辨析题

1.错误,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

2.错误,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黏液质。

3.正确。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优劣之分,能最直接的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4.错误。性格是指由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性。5.正确。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环境、生存及教育环境,造就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6.错误。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人格的特点。1)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独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2)稳定性。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里的禀性就是指人格。3)整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4)社会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2.简要说明气质的特性1)感受性。指人对内外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神经过程强度特性的一种表现,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测量。2)耐受性。耐受性是反映人对客观刺激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它也是神经过程强度特性的表现。3)反应的敏捷性。反应的敏捷性包括两类特性:心理反应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不随意的反应性。反应的敏捷性主要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4)可塑性。指人根据外界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自己适应性行为的可塑程度,呆板性被认为是与可塑性相反的品质。可塑性主要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5)情绪兴奋性。指以不同的速度对微弱刺激产生情绪反应的特性。它不仅反映神经过程的强度而且也反映神经过程的灵活性。6)内向与外向性。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言语和动作反应是表现于外还是表现于内的特性。表现于外叫外向性,表现于内叫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内向性。外向性是兴奋过程强的表现,内向性是抑制过程强的表现。

3.简要说明性格的特征。1.态度特征。1)表现在对社会集体和他人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2)表现在对学习、劳动工作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3)表现在对自己态度上的性格特征。2.意志特征。1)对行为目标明确程度的特征。2)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3)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的意志特征。4)对已作出决定贯彻执行方面的特征。3.情绪特征。1)情绪的强度特征。2)情绪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方面的特征。3)主导心境方面的性格特征。4.理智特征。1)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2)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3)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

4.简要说明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在巴甫洛夫看来,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人的气质关系是:弱型相当于抑郁质。不可遏止型相当于胆汁质。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安静型相当于黏液质。

5.简要说明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性格和气质的联系。1.性格和气质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2.性格和气质互相渗透,彼此制约,两者相互影响。气质对性格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气质影响到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到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四、论述题

论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3)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2.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3.学校教育因素。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自己优良的人格特征,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收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此外,校风、班风、教师的言行等都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5.个人主观因素。环境因素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第十一章 社会态度与行为

一、填空题

1.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人水平属于态度的。

2.个体尽力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态度是社会交换的产物。这属于态度的。3.当公司招聘高技术开发人员时,招聘者更注重应聘者的“智慧”品质而不是看其是否具有“魅力”.这属于印象形成的。

4.在人际关系取向上,有三种需要,分别是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5.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被肯定,这种现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象被称为。

6.我们的态度更容易被 的人的态度所影响。7.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8.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二、辨析题

1.我们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总是遵循加法模式。2.只有外表特征具有明显的晕轮效应。

3支配、控制别人是身居高位的掌权者所独有的追求。

4.外表特征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始终如一的作用。5.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总能带来行为效率的提高。6.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从众。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社会态度的功能。2.简要说明印象形成的模式。3.简要说明印象形成的效应。4.简要说明人际关系的取向。

5.简要说明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6.简要说明侵犯行为的控制。

7.简要说明社会促进,社会惰化及各自特征。8.简要说明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类型。9.简要说明服从的影响因素。

10.简要说明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

四、论述题

请分析态度的理论有哪些?

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 社会态度与行为

一、填空题 1.深刻维度 2.工具性功能 3.加权平均式 4.情感需要 5.晕轮效应

6.我我们给予高评价 7.责任分散 8.首因效应

二、辨析题

1.错误。印象形成有三种模式,即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和加权平均模式,在不同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的情境下,我们对他人形成印象遵循不同的模式。

2.错误。不仅是外表特征具有明显的晕轮效应,其他品质,尤其是重要品质的认定也具有同样的效应。

3.错误。希望支配、控制别人并非身居高位的掌权者所独有的追求,而是人人皆有的动机,这是因为“力求优越”是儿童和成人普遍存在的动机。

4.错误。外表特征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并非始终如一地起作用,通常在初交阶段较为重要。漂亮的姑娘、帅气的男子容易相互吸引,认为外表美,品质和行为什么都好。交往时间越长,人际之间的吸引力就逐渐由外表特征转向内在品质。

5.错误。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可以引起人们行为效率在量上的增加,还可以在有些工作上提高行为的质量。但是,另一方面,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并不总是带来社会助长作用。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乃至最终变为社会干扰。

6.错误。研究发现,相对于女性,男性从众率的最高点出现稍微晚一些。问题难度与从众率的相关上,男性为0.58,女性高达0.89.表明女性在相应的困难程度上比男性更倾向于从众。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社会态度的功能。1)工具性功能。个体尽力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态度是社会交换的产物。社会态度作为心理准备状态,一经形成就将影响到人们注意事物的方式及对事物的理解。同样一个人的声音信息,如果我们认为它来自于一个属于高社会尊重群体的人,则我们对说话者的印象较好。如果我们认为说话人来自一个低社会尊重群体,则我们对他的印象较差。2)认知性功能。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个体获得对某种事物的态度,就好像找到一个应付新情境的向导。一种态度能给人提供一种作为建构世事手段的参照框架,因此它能引起意义感。3)价值表达功能。态度的价值表现功能强调个体主动表现自己。在很多情况下,特有的态度常表示一个人的主要价值观和自我概念。4)自我防御功能。个体倾向选择有利于自我防御的态度。这种防御有利于自我形象及自我价值的确立,并能减少焦虑,转移情绪冲动。态度有时也反映出一个人未澄清的人格问题,如不明说的侵犯和生怕丧失身份等。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在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他们自己。5)社会适应功能。社会适应功能是指人的态度都是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形成后起着更好地适应环境的作用。人是社会性的生物,一些人和群体对我们都是很重要的,适当的态度将使我们从重要人物(双亲、老师、上司以及朋友等)或群体那里获得认同、赞同、赞赏或者与其打成一片。习得的态度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功能。

2.简要说明印象形成的模式。1)加法模式是指我们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把认知到的有关他人的各种品质相加,求其和,以此形成我们对他人的总体看法。2)平均模式是指我们把认知到的有关他人的特征信息相加,然后再求其平均值,以此平均值为基础,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这种模式起源于学习理论,学习理论认为人是简单而机械地将所接收到的信息放在一起,并不对信息进行过多的解释、分析就能形成一种印象。学习理论的这种思想应用到印象形成中,就是我们说的平均模式。3)加权平均模式是指人们将所有品质平均起来形成印象,但他们给予那些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品质以更多的权数。也就是说,人们根据平均模式去形

www.xiexiebang.com

233网校

红蓝鸟教育培训学校

www.xiexiebang.com

087165359058

联合供稿,内部绝密资料。培训中使用。

成印象,但对极端品质予以加权。

3.简要说明印象形成的效应。1)刻板印象。在关于人的自然特征方面,我们所建立起来的比较系统的观念首先是同人们的性别,种族和外表吸引力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也首先根据这三个方面将人进行分类。我们对许多种族都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刻板观念。当我们把某一个人归入其中某一个类别的时候,我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这个人也具有这一个类别的特征,我们对这个人所作的行为反应,也会直接以这些观念为根据。2)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1.首因效应: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指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3.晕轮效应。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者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4.投射倾向。即指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4.简要说明人际关系的取向。1)包容需要:人是群居的社会动物,离开群体就无法生存,因此,人必须与别人联系,往来,结交,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基于这种愿望,人在与他人相处中,其行为具有种种共同特征,如主动与他人交往,积极参与团体活动,对他人表示亲和等。2)控制需要:这是一种企图运用权力和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其行为特征是使用权力和权威来支配,控制,领导他人,或者反对权力。藐视权威,追随,模仿他人,受人支配等。3)情感需要:在感情上愿意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其行为特征是同情、热情、喜爱和亲近等,或者是冷淡、疏远、厌恶、憎恨等。

5.简要说明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1)外貌:指人的容貌,体态,身高,衣着,风度等。这些外部特征是影响人际吸引和相互喜爱的因素。外表特征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的初交阶段较为重要。交往时间越长,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就逐渐由外表特征转向内在品质。2)能力:人们向来就崇拜和羡慕有真才实学的人。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才能出众或者有某方面的特长,对别人就有一种吸引力,从而产生一种敬佩感,并喜欢与他接近。不过有时过于精明强干的人并不见得都受人喜欢。3)邻近:在人们之间相处的地理空间的距离远近,是影响人际间形成亲密关系的因素之一。人们居住的距离越近,双方越容易接近,彼此了解越多,熟悉较快,因而容易建立密切关系。4)相似: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不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方面的相似性,都是形成亲密关系,建立友谊的因素之一。所谓相似性,包括年龄、学历、兴趣、爱好、态度、信仰以及容貌等方面的类似性或者共同性。具有上述某方面相似性的人容易成为朋友,建立亲密关系。5)互补:指人的个性表面上的差异由内在的共同观念或者看法来弥补。相似性是客观因素,相补性可视为主观因素,相补实际上是一种主观的需要或者动机。有时候两个性格很不相同的人相处很好,并成为朋友,这是由于双方都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想利用对方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要,基于这种需要,双方可以和睦相处。6)性格特征:安德森所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将555个描绘性格特征的形容词列成表格,让大学生被试按照喜欢程度由高到低排成序列。在这一序列中,有代表性的个性品质有三类:排在整个序列最前面的是高度受人喜欢的品质,排在序列中间的是介于积极和消极之间的中性品质,排在序列末尾的是高度令人厌恶的品质。

6.简要说明侵犯行为的控制。1)宣泄。宣泄指使人的侵犯性冲动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现出来。2)运用社会制约。社会增加对侵犯行为处罚的强度,可以实现

第二篇: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前苏联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是()

A.苏霍姆林斯基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克鲁普斯卡娅

2.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教育论》

C.《教育漫活》

D.《爱弥儿》

3.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4.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5.近代最早一部系统沦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教育漫活》

B.《大教学沦》

C.《爱弥儿》

D.《教育论》

6.《教育过程》一书的作者是()

A.斯宾塞

B.根舍因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7.《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作者是()

A.克鲁普斯卡娅

B.苏霍姆林斯基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8.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9.在西方,占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10.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论述教育基本原理的著作,是杨贤江以李浩吾化名于1930年出版的()

A.《普通教育学》

B.《新教育大纲》

C.《教育学》

D.《教育原理》

二、辨析题

1.教育规律足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教育学等同与二教育方针政策。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2.学习教育学有哪些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A

5.B

6.D

7.B

8.D

9.B

10.B

二、辨析题

1.错误。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问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2.错误。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因此客观性是教育学的特点。而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既要体现人的主观愿望,同时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三、简答题

1.教育科学已形成一个包含有许多分支教育学科的庞大的体系,每一具体学科都有一特定的具体研究领域,其中包括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学论等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2.(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第三篇: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选择题:1~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俗话说:“上行下效。”与这句话相关的德育方法是(c)

A.实际锻炼

B.陶冶教育

C.榜样示范

D.品德评价

2.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A

A.学期工作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

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

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

3.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b)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材

D.教学参考书

4.以法国利托尔诺为代表的关于教育起源的理论被称为(a)

A.教育生物起源论

B.教育心理起源论

C.教育需要起源论

D.教育劳动起源论

5.提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C)

A.凯洛夫

B.杜威

C.马卡连柯

D.赫尔巴特

6.促进教学方法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D.意识形态

7.世界上最早一部教育专著是(b)

A.《论语》

B.《礼记·学记》

C.《中庸》

D.《大学》

8.学生年龄特征包括哪两方面特征(d)

A.认识和情感特征

B.认识和个性特征

C.个性和性格特征

D.生理和心理特征

9.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d)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式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10.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c)

A.中等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高等教育制度

11.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d)

A.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班主任工作

12.从本质上说,教学过程是(c)

A.一般认识过程

B.理性认识过程

C.特殊认识过程

D.感性认识过程

二、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14.素质教育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三、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

育学试题—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16.课外校外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17.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四、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试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1.C2.A3.B4.A5.C6.A7.B8.D9.D10.C11.D12.C

二、答案要点:

13.错误。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由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14.错误或不全面。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促进学生“双基”的掌握。智力、能力的发展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三、答案要点:

15.我国中小学德育总的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具体任务是: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16.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课外校外教育是

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17.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四、答案要点:

18.(1)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涵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教师要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③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四篇:2009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练习题教育学部分(附答案)123(推荐)

教育学练习题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及规律

一、填空:

1、教育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2、教育现象包括()和()(教育社会现象、认识现象)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的体现。(人们主观意志)

4、教育规律是()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教育经验)

5、我国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 》)还早300年。(《学记》、乐正克、《论演说家的教育》)6、1632年,著名的()国教育家()出版了(《 》),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继夸美纽斯之后,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又陆续出版了许(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礼、乐、射、御、书、数;斯巴达、雅典;骑士、教会;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15.人的发展包括___和___。生理发展包括___、___。心理发展包括人的___、__。(生理和心理;机体的正常发育、体质的增强;认识能力(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想象力等的发展)、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16.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遗传、环境、教育)二.问答题:

1.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2. 教育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3.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 教育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育制度的核心。(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3.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___、__、___、___。(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政治经济制度;的身心发展规律;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

4. 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___年,称为__。(1902年,壬寅学制)

5. 中国实行的第一现代学制是__年,张之洞、荣庆、张伯熙三人重新修订的__。体现了“中学为体,__”的精神是。(1903年、癸卯学制、西学为用)

6. 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__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壬子癸丑学制)

7. 1922年,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___学制,又称__或新学制。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壬戌学制、“六三三制”)

8. 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年。(1951年)9. 1958年9月19日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多教育学著作,如1693年,英国()的《教育漫画》,1762年法国()《爱弥尔》,1790年瑞士教育家()的《林哈德与哥笃德》,1806年,德国()的《普通教育学》,1826年()的《人的教育》,1835年()的《德国教师指南》,1861年,英国()的《教育论》,1864年()国()《人是教育的对象》,1916年()国()《民本主义与教育》,这些专著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独立的学科。(洛克、卢梭、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录倍尔、第斯多惠、斯宾塞、俄国的乌申斯基、美国的杜威)

8、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建立阶段,许多教育家写出了科学的教育学论著。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她的代表作是《 》,后有前苏联的()、《 》、()的《 》、《 》,()的《 》;我国()的《新教育大纲》(1930)。(克鲁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

9、在现代理论发展阶段,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写出了《教学与发展》、美国的()写出了《 》,前苏联的教育家()写出了《给教师的建议》,德国的()首创“范例方式教学理论”。(赞科夫、美国的布鲁纳、《教育过程》、苏霍姆林斯基、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根舍因)

10、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11、狭义教育既是()有时可以作为()的同义语使用。(学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12、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永恒性、历史性(阶级性)、相对独立)

13、在教育史上有两种错误的起源论,一种是“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是19世纪()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另一种是“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是()国的学者()。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孟禄、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14、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和()。学校始建于()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和()。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和();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四学()、()、()、()。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5. 教育社会生产力的关系,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6. 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哪些规律?)

7. 为什么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将教育与生产力、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关系,正反两方面来谈,主要是反作用。)三.教育目的 一填空:

1.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质量规格标准、总的要求)

2.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_。(归宿)

3. 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_和_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基础、可能;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等人。(卢梭、洛克)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和__。(赫尔巴特、涂尔干)

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和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人的自身发展)

5. 体育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本主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

6. 美育的任务是__、___、___。(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7. 美育的途径是___、___、___。(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

8. 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__,培养__,发展学生的__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

9. 普通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和__的双重任务。(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军)

二问答题:

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2. 体育的任务是什么?

3.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0年提出)4. 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点是什么? 四.教育制度 一填空:

1. 广义的教育制度即__,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__和___。(国民教育制度、教育设施、有关规章制度)

2.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__,简称学制。__是整个教

>中确定了“___”的方针和“___”、“____”的具体原则。(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六个并举)二.问答题:

1. 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哪些内容?

2.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什么?

五.学生 一填空:

1.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主体)

2. 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__、___、___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3. 学生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式的一般的__、__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典型的、本质的)4. 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1)婴儿期__岁(出生-3岁)

(2)幼儿期__岁(3-

5、6岁)

(3)童年期__岁(6、7-

11、12岁)

(4)少年期__岁(11、12-

14、15岁)

(5)青年初期___岁(14、15岁-

17、18岁)问答题:

1. 为什么说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2. 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是什么?如何进行教育?

六.教师 一填空:

1.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具体任务包括___、___、___。(教书育人、搞好教学、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2. 教师的劳动特点是__、___、___、__。(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

3.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__,在教育过程中起___作用。(领导者、主导作用)

4.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___,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___作用。(传递者、承前启后的桥梁)5. 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二问答题:

1.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2. 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七.教学理论与实践 一填空:

1. 教学是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 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施教育目的的___。教学是学校工作的__,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___,全面安排。(基本途径、中心环节、教学为主)

3.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学校的教育任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的__。(指导性文件)

4. 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_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学大纲、教科书)

5.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___,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基础知识和___,发展学生的___,形式科学世界观及培养__。教学过程是一种__。(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基本技能、智力和体力、道德品质的过程、特殊的认识过程)

6.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问题,__和___曾有过长期争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学派是____。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的学派是__。(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者、形式教育论者、实质教育论)

7.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反映了教学的__规律。(教育性)8. 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___。(基本要求)9. 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___和____。(启发式、注入式)的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社会化活动)

8.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服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指导自我教育、品德评价)二问答题:

1. 德育的意义和是什么?

2. 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 试论述如何正确使用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 德育的途径是什么?

5. 德育的方法有哪些?选择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九、课外校外教育

十、班主任工作 一填空:

1.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___、___、__10.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它是由17世纪捷克教育家__提出来的。中国在__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__中开始采用班级授课。(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1862年、京师同文馆)

11. 课的类型分为__和___。(单一课、综合课)12.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它包括__、___、___、___、___几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13. 教学的辅助形式有___、___、___。(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

14.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5.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16.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方式有__、和__。(平时考查、考试)17. 考试一般有___、___和__三种(学期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

18. 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一般有__、__。等级记分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__,另一类为__等。(百分制记分法、等级记分法、文字等级记分法、数字等级记分法)

二、问答题:

1. 简要说明教学的作用与地位。2. 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3.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

4、试论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

5、试论述因材施教原则。*

6、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八.德育理论与实践 一填空:

1.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__的活动,它一般包括__、___、___三个方面。(品德、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2. 道德和品德不同。道德是__,品德是__。(社会现象、个体现象)3.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__,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转化为___的过程。德育过程区别__的过程。(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受教育者品德、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4. 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__。(教育者提出的德育 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5. 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包括教育者___、___、__。(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6.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___、__、___、___的培养和提高过程。(知、情、意、行)

7. 德育原则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___。德育原则来源于实践,是德育实践经验的__。我国孔子曾提出过循循善诱、___原则,英国洛克提出___,法国的卢梭提出___,德国赫尔巴特提出__,美国的杜威提出__的原则。(基本要求、总结和概括、因材施教、环境教育的原则、自然后果原则、爱

_的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2.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___、___、___。(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3.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自愿、灵活、实践)

4. 三结合教育指的是___、___、___。(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5.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___、___、___,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学生集体的__,也是沟通学校与__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__。(组织者、指导者、教育者、纽带、家庭、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6. 了解和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考核法、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实验法、调查法、访问法、书面材料分析法)

7.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级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全面了解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二.问答题:

1. 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和内容是什么? 2.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是什么?

3. 如何做好家庭、社会和教育三结合的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4.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 班主任应如何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6. 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第五篇: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复

习资料

一、绪论

选择题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2.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信号反射)

3.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谈梅生津)

4.“谈虎色变”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二、辨析题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错误。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错误。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

3.高级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正确。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和加强相联系的;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尽管他们的作用是完全相反对立的,但他们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是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人不仅可以感知、记忆各种事物,由情绪,能运动,而且还会说话,能运用一定的词与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抽象地思考问题和巩固自己的认识,并通过学习和交往接受人类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从而形成极为丰富多彩的包括新年、观点等在内的主观世界,即个体意识。人有了意识就会对外界事物产生越来越多的理解、情感与态度,并且可以察觉、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有意志与性格,表现出个人的能力,使自己成为现实中有个性的能动的主体。

2.简要说明心理学的研究目标答;

1)陈述心理现象。人的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若不能被揭露,就不能被理解和控制,有时甚至会被看承是任意发生的、主观自觉的、不受因果规律支配的。

2)解释心理现象。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实际上就是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某些心理现象的原因。

3)预测心理活动。人们掌握了心理活动的规律,就能根据客观现实的需要去预测心理活动

4)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心理科学的重要作用在于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第二章 感觉和知觉

一、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知觉)

2.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知觉)

3.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选择性)

4.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方位知觉)

5.煤块被强光照射时,人们仍认为它是黑的,这是知觉的(恒常性)

6.下列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的是(知觉的规律性)

7.观察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

二、辨析题

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错误。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正确。人的知觉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对优先知觉的事物习惯成清晰的映像,而对其周围环境的事物,只是当成陪衬和背景,形成模糊的感觉。这种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3.一般说,知觉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

错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只是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4.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正确。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简答题

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1)知觉的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2)知觉的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 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2.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1)实物直观。即通过观察实物与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参观等形式,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

2)模象直观。也叫教具直观,指通过图片、图象、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模拟实物的形象而提供感性的材料

3)言语直观。即通过语言(书面和口头)的生动具体描述、形象鲜明的比喻、合乎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观察的品质有哪些?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客观性

3)观察的精细性

4)观察的敏锐性

四、论述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知道,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连好的观察品质。

第三章 注意

一、选择题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指向性与集中性)

2.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这属于(不随意注意)

3.属于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的是(时间)

4.不属于注意的品质特征的是(注意的敏捷)

5.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从注意的规律来看“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

6.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随意后注意

7.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作到眼、耳、手并用,这表现出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配)

二、辨析题

1.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正确。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总是和各种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2.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错误。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人可以“一心二用”,即同时完成两种活动是不可能的。

错误。注意分配是人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这是一种效率方面的特征。实践和实验证明,人可以“一心二用”,即同时完成两种活动。

4.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效率上的特征。

错误。注意的稳定性是指能较长实践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这是注意品质在时间上的特征。

三、简答题

1.注意的特征有哪些?

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朝向一切对象,而是有选择、有方向地指向特定的客体

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人的心理活动能在特定的方向上保持并深入下去。它使人的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与活动,从各个方面集中到某种对象与活动上,并对其他活动产生抑制性影响。

2.注意有哪些功能?

1)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大拿跟前活动相一致的影响,避开(抑制排除)其他与之相竞争的各种影响。

2)保持功能。即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较长时间在意识中指向并保持在一定方向上,这种保持一直要使心理与行为活动达到目的为止

3)调节与监督功能。这种心理机制有利于心理和行为活动准确和精确地进行,也有利于对错误活动进行及时调节和矫正。

3.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1)刺激物本很的特点:

①刺激物的新异性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司空见惯的东西不易被人注意,新异的刺激或熟悉内容的刺激物的不寻常结合易为人们所注意

②刺激物的强度大小。如强光、巨响、奇香等都会引起人的注意

③刺激物对比的差异性。对象与背景对比差异越答,越易被注意。

④刺激物突然出现与统治,增强与减弱,空间位置变化和运动等都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2)人本身的状态:

①主体的需要、兴趣与期待。凡适合人的需要,引起人的直接兴趣的刺激,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例如,儿童对玩具的注意;学生对书籍的注意等。

②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激发情感活动引起的刺激都能引起不随意注意。过分忧愁与疲倦则会降低人的好奇心。

③知识经验的影响。例如对一个正在专心学习的人,外界无关的刺激往往不会被他注意,而和他的经验有关的刺激(如有人用很小的声音叫他的名字),则可能被他注意。

4.引起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理解: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

2)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在随意注意的产生中,间接兴趣有重要作用。

3)对活动的合力组织:

①智力活动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利于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②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注意

4)个性特点:随意注意也叫“意志的注意”,它体现了人的意志的特点。因此,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一个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日呢,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5.注意的品质特征有哪些?

1)注意广度(范围)。注意广度是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少的注意特征。

2)注意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较长时间地保持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注意的特征

3)注意分配是指根据人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

4)注意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人主动把注意从一种活动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注意特性。

四、论述题

1.教师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好教学活动?

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的注意,应作到以下几点:

1)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为了使学生能有效地学习,教师必须重视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一贯严格要求学生,向学生提出适当的合力的要求。

2)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教师要正确运用随意注意的规律,使教学活动本身变得有趣味,以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稳定。在教学环境方面,尽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出现;在教学方法上要尽量防止单调死板,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本身的兴趣。

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学过程只考虑不随意注意,可能导致错误方向。如果只考虑随意注意,学习就会失去必要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应多样化,把听、看、读、写、做结合起来,交替进行;适当的工作速度也是使学生上课保持注意的重要条件;教学内容应该难易湿度,过难或过易的内容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削弱注意力。

下载【最新绝密】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全套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绝密】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全套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1.D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推......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出版了,它的作者是【 B 】P9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2......

    成考教育理论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精选五篇)

    一、选择题1.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家庭教育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于人发展的影响A.环境B.......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案例1)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 [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

    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是脱节是出现在。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D.斯宾塞 3.......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5篇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杨贤江写的《》,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2......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2.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