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特征 说课稿

时间:2019-05-15 07:2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的特征 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的特征 说课稿》。

第一篇:生物的特征 说课稿

“生物的特征”说课

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本节是初中生物第一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这节课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热情,宜采用比较轻松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另外,本节的重点知识就是掌握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方法,而区分的过程则需要通过对比待分析事物与生物的一般特征是否吻合。

二、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编排和作用

新教材依据新课标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以往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等学科的编排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 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教材P3-P5的彩图

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 难点。

三、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学案导学——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精析点拨——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四、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指导具体如下:

1、预习导学——整体感知,了解全文。

2、任务驱动——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巩固提高。

4、当堂检测——查缺补漏,归纳总结。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教室内的课桌,凳子以及学生的卡通玩具,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引导出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

阅读学案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对学习内容整体感知。(二)、任务驱动,学案导学

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看书,阅读P2的内容,完成学案设计的目标 NO.1。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注意引导点拨,学生代表公布自学结果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P3-P5的内容,完成学案设计的目标 NO.2 在学生完成学案内容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自学效果。

(三)、精析点拨,拓展思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书本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通过与教室中的课桌、黑板、墙壁等非生物做比较,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2、以自身为例,分析表述。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派代表,举例说明,各小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四)、概括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觉回忆所学知识,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板书设计:(与总结相结合,同步进行)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生物: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三、生物的特征:

1.都需要营养。

2.都能进行呼吸。

3.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4.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反应。

5.都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五)、巩固记忆

认真背诵学案上和黑板上板书的重点内容,同桌之间相互提问。

(六)、根据学习的情况,完成学案的能力提升

根据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当堂练习,当堂检测。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落实。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第二篇:生物特征说课稿

生物特征说课稿

生物特征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依据新课标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以往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等学科的编排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教材P3—P5的彩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

三、说教法、学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是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一开始上课,先进行一个小组竞赛,教师把师生课前准备的实物放在一起,要求各小组把它们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类写在纸条上,看哪组正确率最高,然后排列名次。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抓住了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增长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2、合作探究从上面的竞赛内容,顺理成章地提出本节课要讨论的重点问题:(1)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全班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真正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通过这一过程,教师收集学生的正确观点,纠正学生错误的观点,使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生头脑中渐渐清晰,以利于接下来的教学顺利进行。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突破重难点

通过以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而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1)小组讨论:如人为什么要吃饭?动物都要吃东西吗?植物也“吃饭”吗?它们吃什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一出,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亮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还争得面红耳赤。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知识,最后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下各小组达成共识,得出结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小组讨论:动物都要排出体内的废物吗?动物还有哪些排出废物的途径?植物是怎样排出废物的?这说明生物都有什么现象?

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得出:生物都要排出体内的废物。

(3)小游戏、小讨论:拿东西在小组成员眼前晃一下,他会怎样?或拿东西想打他的头,他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植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吗?怎样证明你的说法?

对这些现象的原因,学生能解释的很少,而且解释的也不够到位,特别象植物对刺激有明显反映的例子少。这时教师做适当的解释得出结论即可。更多的疑问作为质疑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最后总结出: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4)小竞赛:举例说出生物繁殖的方式,看哪组举的多。谁能说出生物体是由什么组成的?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吗?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回答这些问题,比谁的知识丰富,谁为小组作出的贡献大。由此启迪学生,平时要多用功学习,将来才有胜过别人的希望。“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由学生总结出: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学生并不清楚,由此设疑,为以后的学习设下伏笔。

(5)学生讨论:小猫掉到水里,长时间出不来会淹死,死亡原因是什么?植物也要进行呼吸吗?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把所知道的告诉给其他同学。通过表达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得出: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因学生知识有限,只要求知道什么是呼吸,而不能对呼吸进行深入地探究。

4、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通过以上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出生物的特征,教师进行板书。

同时提示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如果你对课本中提出的生物的特征有什么不同意见而需要补充和建议的话,课后可以进一步观察生物,查阅相关资料。

5、课堂练习

根据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当堂练习,当堂检测。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落实。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小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资料分析、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同时使学生更加懂得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意义,从而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

生物特征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教材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需要我们在上课前吃透教材。《种群的特征》选自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是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教材进一步从群体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教材着重介绍了种群的5个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其中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是本节内容的难点。要求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种群并体会群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学好本节课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我将本课内容分为2个课时介绍,下面重点谈谈我对第2课时的设计思路。

二、说学情

知识的传授最终将落实到学生身上,所以我们要对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所教授的是普通高中高二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能力好,经过教师引导,能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在必修2生物的进化部分对种群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1、掌握种群和种群密度的概念;列举种群的特征。

2、掌握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

3、学会观察自然界生物,了解生物种群的各种特征,养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种群的特征。在学习种群特征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时,由于种群数量特征较多,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而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特色,最好让学生实际操作,以分组自学、组内讨论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多媒体展示法、合作探究法、自主阅读法。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层层深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厚积而薄发,在做了一系列准备活动之后,我的教学过程将如下呈现: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为三个环节。

1、导入新课

课堂之初我将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由此提问学生: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都有哪些?学生不难说出逐个计数、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我会继续追问:种群密度大小受什么影响?为什么地球上有的生物种群数量越来越少,甚至濒临灭绝,而有的生物如蝗虫,即使人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消灭它,但其种群数量依旧还是有增无减呢?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课题《种群的特征》。

学生的学习往往带有感情色彩,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如果直接进入主题,学生往往会觉得不感兴趣,就不会去主动的探求知识。

2、新课展开

我将遵循“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根据教学内容,将此环节分为如下3个部分

第(1)部分: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我会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不同物种种群密度,并提问:①对于同一个种群,它的种群密度是恒定不变的吗?②哪些因素会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③不同种群的出生率一样吗?出生率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呢?利用多媒体问题驱动,学生自主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教师补充完善,让学生明确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密度的直接影响,并理解不同物种繁殖能力不同,出生率也不同。

其次继续使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沿海城市人口的迁入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迁入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并提问: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进而理解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之一。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开动脑筋,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猜想,团结合作、讨论交流、再加上教师的及时鼓励,激励信心,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还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种群密度”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的学习。

第(2)部分: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我将提问学生如果一个种群中老年个体所占比例多于幼年个体的比例会不会影响到种群的数量?学生不难回答种群数量会下降。进而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理解种群中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并进一步提问: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哪种类型的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学生一次说出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

我会继续提问:什么是性别比例?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得到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就是性别比例,而且种群中可能雌性多于雄性,也可能雄性多于雌性,还可能雌雄适中。理解了其概念之后我会继续追问:性别比例在生产上有何应用?提问学生说出在农业上,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种群的.雄性个体,使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从而使该种群的密度明显降低的案例,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性别比例研究在农业上的应用。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展示图片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至于走神。调节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第(3)部分:种群各特征的总结利用

作为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我会提问学生: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能说说怎样降低我国人口密度和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吗?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得出:迁入和迁出对我国人口影响不大,而增加死亡率是违法的,因此只能降低出生率。而大熊猫应该增加数量,同样迁入和迁出影响不大,因此可通过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来解决,比如让它们进行无性繁殖,人工为它们抚育幼崽,降低死亡率。

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的方法,归纳种群各特征在影响种群密度方面的应用,突破难点。这样的知识点老师少讲解,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3、小结作业

我将采取师生共同小结的方式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如种群的各数量特征。

针对高一学生素质的差异,我将进行分层作业,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体现教学重难点,方便学生梳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我的板书直观而简明的体现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再一次回顾了种群的各个数量特征,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生物特征说课稿3

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本节是初中生物第一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这节课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热情,宜采用比较轻松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另外,本节的重点知识就是掌握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方法,而区分的过程则需要通过对比待分析事物与生物的一般特征是否吻合。

二、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编排和作用

新教材依据新课标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以往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等学科的编排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教材P3-P5的彩图

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学案导学——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精析点拨——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四、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指导具体如下:

1、预习导学——整体感知,了解全文。

2、任务驱动——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巩固提高。

4、当堂检测——查缺补漏,归纳总结。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教室内的课桌,凳子以及学生的卡通玩具,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引导出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

阅读学案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对学习内容整体感知。(二)、任务驱动,学案导学

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看书,阅读P2的内容,完成学案设计的目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注意引导点拨,学生代表公布自学结果指导学生认真阅读P3-P5的内容,完成学案设计的目标在学生完成学案内容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自学效果。

(三)、精析点拨,拓展思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书本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通过与教室中的课桌、黑板、墙壁等非生物做比较,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2、以自身为例,分析表述。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派代表,举例说明,各小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四)、概括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觉回忆所学知识,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板书设计:(与总结相结合,同步进行)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生物: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三、生物的特征:

1.都需要营养。

2.都能进行呼吸。

3.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4.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反应。

5.都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五)、巩固记忆

认真背诵学案上和黑板上板书的重点内容,同桌之间相互提问。

(六)、根据学习的情况,完成学案的能力提升

根据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当堂练习,当堂检测。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落实。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生物特征说课稿4

学习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提高我们自身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流程:

任务一:自主探究完成学案。

1、要求:阅读教材划出自认为重点的句子。

2、在我们的校园里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也可以借助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

3、生物是由构成的。

任务二:合作交流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

要求:指出那些是生物并说明存活的理由。

(一)水面上有一只母鸭领着一群小鸭。水中有游鱼、水草、小虾,草地上还有野兔、蛇,腐烂的老鼠上面有苍蝇等昆虫飞舞。另外,草地上还有大大小小的蘑菇、含羞草和花朵。

(二)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三)你能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了吗?

生物的基本特征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生物的录像,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习P6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知识解答一开始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生物特征说课稿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生命的基本特征》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本次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论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济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把“生物的基本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3.教学重点与难点:

作为刚踏入中学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总结的能力。但是这些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的共同特征。因为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4.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可以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

(1)植物的光合作用,

(2)猎豹捕获食物,

(3)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

(4)秋天植物的叶子落了,

(5)狮子追捕斑马,

(6)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7)种子的萌发,

(8)破壳而出的小鸡。

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

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画面──我们身边的生物图,让学生观察,教师讲述:“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和非生物,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生物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看书,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的特征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走动,与个别小组成员互动式交谈。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意见不一致时,各小组之间要相互辩论。在辩论时,教师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加活动,对于上述参加辩论问题的学生,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掌声或语言鼓励,因为激励性评价和面向全体学生都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关于生物和生物的特征,这一内容要给予学生25分时间来观察、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同学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总结出什么是生物,生物的特征,学生边总结,教师边板书这一内容。

(四)知识拓展,升华与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各小组又开始讨论并踊跃发言,如生物还能运动,生物还有一定寿命,生物还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等。教师最后总结:以上大家提出的生物特征,现在专家们的意见也没有取得一致,所以没有列入到生物的共同

特征之中,希望有兴趣的同学长大以后能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五)感悟与收获

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感悟与收获呢?学生答: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教师可引导说出: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巩固与练习

1.播放多媒体:指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2.播放多媒体:指出资料中反映的是生物的哪些特征。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能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课件的播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资料分析,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生物特征的更深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使学生更加懂得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意义,从而学生的情感教育得到了升华。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生物特征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3.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4.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可以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

(1)植物的光合作用,

(2)猎豹捕获食物,

(3)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

(4)人在体育比赛后大量出汗,

(5)秋天植物的叶子落了,

(6)狮子追捕斑马,

(7)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8)蘑菇的生长

(9)花的开放,

(10)种子的萌发,

(11)破壳而出的小鸡。

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画面──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的图案:蓝色是浩瀚的大海,绿色是广惠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

教师讲述:“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和非生物,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生物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看书,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的五个特征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走动,与个别小组成员互动式交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所关注的。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来探究新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意见不一致时,各小组之间要相互辩论。这时可以让各小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说明生物的特征,以此来阐明他们的观点,如果意见还不一致,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

关于生物和生物的特征,这一内容要给予学生25分时间来观察、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同学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总结出什么是生物,生物的特征,学生边总结,教师边板书这一内容。

(四)知识拓展,升华与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各小组又开始讨论并踊跃发言,如生物还能运动,生物还有一定寿命,生物还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等。教师最后总结:以上大家提出的生物特征,现在专家们的意见也没有取得一致,所以没有列入到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中,希望有兴趣的同学长大以后能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教师再提问:想一想你(人)是否具备生物的这些特征呢,请几个学生上前来表演人具备的特征。

(五)感悟与收获

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感悟与收获呢?学生答: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教师可引导说出: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巩固与练习

1.播放多媒体:指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播放多媒体:指出资料中反映的是生物的哪些特征。

生物特征说课稿7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生物的录像,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习P6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知识解答一开始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2

教材分析

对教材的认识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致同学们之后的第二节课,在第一节课中学生们认识了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接着学习生物的特征是自然而贴切的,同时它是后面学习调查生物及生物分类的基础。让同学们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②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提问,引导学生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命。然后利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并对照教科书的描述内容归纳生物的共同特征:①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③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④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⑤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⑥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教师准备

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他们学习生物的起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对生物本质的认识还不够,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是不同的,尽最大努力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教学策略

通过预习学生从调查身边事物开始,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推理,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背景,将启发引导与学生的观察思考相结合,同时结合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获得有关生命的基本知识,再通过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达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引入特征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已有得对生命的特征认识的知识去判断,从众多的生物事例中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对生命特征进行探讨,主要是引入一些常见的例子进行集体讨论,师生对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精神,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地位。

学法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讨论、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从特殊到一般,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教学设计

(一)设计预习提纲,以问题的形式在课前发给同学们:

1、你家里有哪些生物?

2、机器人和钟乳石是生物吗?

3、什么是生物?

引导学生在家里进行观察,培养对本节课的兴趣,对知识形成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让学生带者问题听课,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生物。

(二)上课

1、检查预习题通过提问的形式检查预习题的效果,学生回答起来不是很全面,教师应做适时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使学生对生物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3、因为学生对小动物较感兴趣,通过学生较感兴趣的小动物作切入点,创设情景。师叙述:我们见过电动玩具小狗,它会动、会叫,它是生物吗?与家里养的小狗相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说出许多不同点。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启发:“如果你打它一下,它会跑吗?”“电动小狗会生小狗吗?以此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4、知道小狗的特征后,如何使学生对关于生物的认识达到共识呢?接着指导学生按照课本第二页观察的基本要求,观察课本第三页图1—10,分别让学生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并提出问题:

①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的获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②人类是否也是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③动物和人体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

④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

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一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对生物概念的认识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是知识的拓展,延伸。

5、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三)复习

出示两道题:

1、想想你(也就是人体)具有哪些生物特征?

2、当你看到路边的一棵草,一朵花时,是否认识到它们也有生命呢?

随着这两道题的解答,本节的重点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及时的复习和巩固,并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地情感教育。

接着让学生回忆刚才地预习题地回答对生物和非生物地判断是否正确,加深学生地理解和记忆。

(四)作业

1、机器人是生物吗?

2、参照课本第6页的叙述,讨论珊瑚,珊瑚虫,哪个是生物?说明理由。

这两道题的设计是把容易混淆的问题为切入点,起到突破难点,学以致用的作用。

(五)小结

先让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纠正,解答问题。并进行板书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并强调这五点就是判断是不是生物的标准。最后让学生默写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强化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使知识得到升华。

下节预习题设计

1、请你调查你们住的小区内有哪些生物?

2、设计一个调查表。

教学反思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本课怎样才能突破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知识概念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思考与接受,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结论、自己获取知识?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把握课文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本课的知识点就是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为了使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地探究性学习,我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生物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获得有关生命的基本知识,再通过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达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引入特征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已有得对生命的特征认识的知识去判断,从众多的生物事例中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新课标还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珍爱生命的态度。如上课伊始给学生欣赏各种生物的视频,学生不仅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在复习环节设计问题:当你看到路边的一棵草,一朵花时,是否认识到它们也有生命呢?提醒同学们别忘了平时要注意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要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时间,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加强引导。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三三”制放在自己的心中,讲,练,评相结合,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需求点,困难点。真正实现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习惯)同重,教,学,管三法同步,优化设计过程,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新。

生物特征说课稿8

生物是一门应用很广的学科,它要求学生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精深的理解能力、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要求“要给孩子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要把自己的一桶水输入到知识的源泉中。”为了适应学生生理、心理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增强教育教学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使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将本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xx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3、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习,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听课效果也不太理想。

其次,在课堂上,虽然我不是语文科的老师,但也能做到认真、负责。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预习、认真听课、积极完成作业、养成课堂学习纪律的习惯等。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知识的积累,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把课堂上学到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不出问题就查阅资料,扩展阅读面,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5、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入手,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巩固,反复巩固。并经常检查预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认真备课,准备教案;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及时讲评,及时写出反思。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也提高很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如部分学生不能自觉完成作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生物特征说课稿9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的特征》,采用的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做为初中生物课的开篇之作,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1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说课稿汇总,可供参考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3.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4.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由于学生刚升入初中,一切都有陌生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融入生物课之中,让其产生一种归属感,找到一种家的感觉。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入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不要把这节课引的过难,要从感性入手。第一课的教法要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为基点。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在本课都应围绕“兴趣”做文章。

三、说学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长白山风光片,展示长白山的秀美山川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从学生熟知的长白山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生物圈之中,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从感性入手,拉近了课程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为后续教学打开了局面。然后让学生说出在片中看到的哪些是非生物、哪些是生物?这时可能会对某一个产生的不同的判断,这时教师不要进行评判,做出结论,而是由此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问题:如何判断什么是生物?也就是说生物应有哪些特征。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的五个特征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课堂上要充分激活。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来探究新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如果意见还不一致,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说课稿汇总,可供参考

讨论时,教师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加活动,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掌声或语言鼓励,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知识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教师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去收集资料。

(五)巩固与练习

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到前面模仿中央台《幸运52》栏目的方式,学生两人一组一个比划一个猜,通过这种形式既复习了知识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我们每个人也是生物圈的一个成员。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谈谈做为生物圈的一分子,学完本课内容有什么感想,从而提升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的意识,懂得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七)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内有哪些生物,做好记录。这样既可以把课堂教学得以延续,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为生物课的后续教学打下了铺垫。

五、说板书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最后由多媒体课件展出。《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新 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基于课改理念,我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目 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 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章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物的特征,一是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节是在前一节认识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我们身边的生物进行实地调查。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与训练。

三、教学规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明确调查的目的后,小组进行实地调查,最后进行交流和展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一节调查课。在调查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调查?怎样开展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什么?然后针对调查的目的小组确定调查对象、调查范围、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然后小组分头进行调查、记录,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在全班交流、展示。 教学重点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第三篇:《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生命的基本特征》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本次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论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济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把“生物的基本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3.教学重点与难点:

作为刚踏入中学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总结的能力。但是这些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的共同特征。因为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4.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可以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

(1)植物的光合作用,

(2)猎豹捕获食物,

(3)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

(4)秋天植物的叶子落了,

(5)狮子追捕斑马,

(6)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7)种子的萌发,

(8)破壳而出的小鸡。

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

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画面──我们身边的生物图,让学生观察,教师讲述:“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和非生物,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生物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看书,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的特征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走动,与个别小组成员互动式交谈。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意见不一致时,各小组之间要相互辩论。在辩论时,教师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加活动,对于上述参加辩论问题的学生,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掌声或语言鼓励,因为激励性评价和面向全体学生都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关于生物和生物的特征,这一内容要给予学生25分时间来观察、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同学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总结出什么是生物,生物的特征,学生边总结,教师边板书这一内容。

(四)知识拓展,升华与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各小组又开始讨论并踊跃发言,如生物还能运动,生物还有一定寿命,生物还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等。教师最后总结:以上大家提出的生物特征,现在专家们的意见也没有取得一致,所以没有列入到生物的共同

特征之中,希望有兴趣的同学长大以后能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五)感悟与收获

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感悟与收获呢?学生答: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教师可引导说出: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巩固与练习

1.播放多媒体:指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2.播放多媒体:指出资料中反映的是生物的哪些特征。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能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课件的播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资料分析,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生物特征的更深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使学生更加懂得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意义,从而学生的情感教育得到了升华。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3、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4、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可以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

(1)植物的光合作用,(2)猎豹捕获食物,(3)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4)人在体育比赛后大量出汗,(5)秋天植物的叶子落了,(6)狮子追捕斑马,(7)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8)蘑菇的生长

(9)花的开放,(10)种子的萌发,(11)破壳而出的小鸡。

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画面──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的图案:蓝色是浩瀚的大海,绿色是广惠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

教师讲述:“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和非生物,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生物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看书,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的五个特征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走动,与个别小组成员互动式交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所关注的。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来探究新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意见不一致时,各小组之间要相互辩论。这时可以让各小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说明生物的特征,以此来阐明他们的观点,如果意见还不一致,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

例如,讲到生物能呼吸时,情况可能是这样的:第一小组的学生表演人能呼吸,用手捂住嘴和鼻时,感觉会憋闷,说明人能呼吸。第二小组的学生回答动物也能呼吸。在说明植物也能呼吸时,各小组意见可能有分歧:有的说植物能呼吸,有的说植物不能呼吸,他们非常热烈地辩论起来。最后,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居室中如果养花过多,晚上门窗关严,时间长了后,就会感到憋闷。最后达成共识:生物能呼吸。讲到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时,学生的辩论也很激烈。生物的其他特征,也是通过此方法一个一个总结出来的。在辩论时,教师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加活动,对于上述参加辩论问题的学生,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掌声或语言鼓励,因为激励性评价和面向全体学生都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关于生物和生物的特征,这一内容要给予学生25分时间来观察、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同学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总结出什么是生物,生物的特征,学生边总结,教师边板书这一内容。

(四)知识拓展,升华与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各小组又开始讨论并踊跃发言,如生物还能运动,生物还有一定寿命,生物还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等。教师最后总结:以上大家提出的生物特征,现在专家们的意见也没有取得一致,所以没有列入到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中,希望有兴趣的同学长大以后能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教师再提问:想一想你(人)是否具备生物的这些特征呢,请几个学生上前来表演人具备的特征。

(五)感悟与收获

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感悟与收获呢?学生答: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教师可引导说出: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巩固与练习

1、播放多媒体:指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播放多媒体:指出资料中反映的是生物的哪些特征。

五、板书设计

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生物: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三、生物的特征:

1、都需要营养。

2、都能进行呼吸。

3、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4、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反应。

5、都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3

学习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提高我们自身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流程:

任务一:自主探究完成学案。

1、要求:阅读教材划出自认为重点的句子。

2、在我们的校园里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也可以借助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

3、生物是由构成的。

任务二:合作交流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

要求:指出那些是生物并说明存活的理由。

(一)水面上有一只母鸭领着一群小鸭。水中有游鱼、水草、小虾,草地上还有野兔、蛇,腐烂的老鼠上面有苍蝇等昆虫飞舞。另外,草地上还有大大小小的蘑菇、含羞草和花朵。

(二)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三)你能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了吗?

生物的基本特征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生物的录像,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习P6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知识解答一开始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的特征》,采用的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做为初中生物课的开篇之作,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1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说课稿汇总,可供参考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3.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4.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由于学生刚升入初中,一切都有陌生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融入生物课之中,让其产生一种归属感,找到一种家的感觉。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入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不要把这节课引的过难,要从感性入手。第一课的教法要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为基点。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在本课都应围绕“兴趣”做文章。

三、说学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长白山风光片,展示长白山的秀美山川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从学生熟知的长白山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生物圈之中,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从感性入手,拉近了课程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为后续教学打开了局面。然后让学生说出在片中看到的哪些是非生物、哪些是生物?这时可能会对某一个产生的不同的判断,这时教师不要进行评判,做出结论,而是由此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问题:如何判断什么是生物?也就是说生物应有哪些特征。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的五个特征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课堂上要充分激活。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来探究新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如果意见还不一致,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说课稿汇总,可供参考

讨论时,教师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加活动,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掌声或语言鼓励,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知识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教师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去收集资料。

(五)巩固与练习

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到前面模仿中央台《幸运52》栏目的方式,学生两人一组一个比划一个猜,通过这种形式既复习了知识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我们每个人也是生物圈的一个成员。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谈谈做为生物圈的一分子,学完本课内容有什么感想,从而提升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的意识,懂得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七)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内有哪些生物,做好记录。这样既可以把课堂教学得以延续,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为生物课的后续教学打下了铺垫。

五、说板书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最后由多媒体课件展出。《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新 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基于课改理念,我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目 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 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章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物的特征,一是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节是在前一节认识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我们身边的生物进行实地调查。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与训练。

三、教学规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明确调查的目的后,小组进行实地调查,最后进行交流和展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一节调查课。在调查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调查?怎样开展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什么?然后针对调查的目的小组确定调查对象、调查范围、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然后小组分头进行调查、记录,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在全班交流、展示。 教学重点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依据新课标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以往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等学科的编排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教材P3—P5的彩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

三、说教法、学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是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一开始上课,先进行一个小组竞赛,教师把师生课前准备的实物放在一起,要求各小组把它们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类写在纸条上,看哪组正确率最高,然后排列名次。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抓住了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增长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2、合作探究从上面的竞赛内容,顺理成章地提出本节课要讨论的重点问题:(1)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全班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真正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通过这一过程,教师收集学生的正确观点,纠正学生错误的观点,使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生头脑中渐渐清晰,以利于接下来的教学顺利进行。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突破重难点

通过以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而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1)小组讨论:如人为什么要吃饭?动物都要吃东西吗?植物也“吃饭”吗?它们吃什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一出,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亮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还争得面红耳赤。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知识,最后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下各小组达成共识,得出结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小组讨论:动物都要排出体内的废物吗?动物还有哪些排出废物的途径?植物是怎样排出废物的?这说明生物都有什么现象?

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得出:生物都要排出体内的废物。

(3)小游戏、小讨论:拿东西在小组成员眼前晃一下,他会怎样?或拿东西想打他的头,他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植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吗?怎样证明你的说法?

对这些现象的原因,学生能解释的很少,而且解释的也不够到位,特别象植物对刺激有明显反映的例子少。这时教师做适当的解释得出结论即可。更多的疑问作为质疑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最后总结出: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4)小竞赛:举例说出生物繁殖的方式,看哪组举的多。谁能说出生物体是由什么组成的?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吗?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回答这些问题,比谁的知识丰富,谁为小组作出的贡献大。由此启迪学生,平时要多用功学习,将来才有胜过别人的希望。“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由学生总结出: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学生并不清楚,由此设疑,为以后的学习设下伏笔。

(5)学生讨论:小猫掉到水里,长时间出不来会淹死,死亡原因是什么?植物也要进行呼吸吗?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把所知道的告诉给其他同学。通过表达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得出: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因学生知识有限,只要求知道什么是呼吸,而不能对呼吸进行深入地探究。

4、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通过以上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出生物的特征,教师进行板书。

同时提示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如果你对课本中提出的生物的特征有什么不同意见而需要补充和建议的话,课后可以进一步观察生物,查阅相关资料。

5、课堂练习

根据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当堂练习,当堂检测。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落实。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小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资料分析、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同时使学生更加懂得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意义,从而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6

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本次说课包括五个部分: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本节是初中生物第一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这节课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热情,宜采用比较轻松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另外,本节的重点知识就是掌握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方法,而区分的过程则需要通过对比待分析事物与生物的一般特征是否吻合。

二、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编排和作用

新教材依据新课标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以往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等学科的编排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教材P3—P5的彩图

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学案导学——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精析点拨——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四、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指导具体如下:

1、预习导学——整体感知,了解全文。

2、任务驱动——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巩固提高。

4、当堂检测——查缺补漏,归纳总结。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教室内的课桌,凳子以及学生的卡通玩具,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引导出生物与非生物的概念。

阅读学案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对学习内容整体感知。(二)、任务驱动,学案导学

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看书,阅读P2的内容,完成学案设计的目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注意引导点拨,学生代表公布自学结果指导学生认真阅读P3—P5的内容,完成学案设计的目标在学生完成学案内容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自学效果。

(三)、精析点拨,拓展思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书本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通过与教室中的课桌、黑板、墙壁等非生物做比较,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2、以自身为例,分析表述。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派代表,举例说明,各小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四)、概括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觉回忆所学知识,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板书设计:(与总结相结合,同步进行)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生物: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三、生物的特征:

1、都需要营养。

2、都能进行呼吸。

3、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4、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反应。

5、都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五)、巩固记忆

认真背诵学案上和黑板上板书的重点内容,同桌之间相互提问。

(六)、根据学习的情况,完成学案的能力提升

根据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当堂练习,当堂检测。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落实。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7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生物的录像,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习P6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知识解答一开始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2

教材分析

对教材的认识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致同学们之后的第二节课,在第一节课中学生们认识了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接着学习生物的特征是自然而贴切的,同时它是后面学习调查生物及生物分类的基础。让同学们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②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提问,引导学生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命。然后利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并对照教科书的描述内容归纳生物的共同特征:①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③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④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⑤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⑥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教师准备

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他们学习生物的起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对生物本质的认识还不够,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是不同的,尽最大努力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教学策略

通过预习学生从调查身边事物开始,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推理,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背景,将启发引导与学生的观察思考相结合,同时结合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获得有关生命的基本知识,再通过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达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引入特征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已有得对生命的特征认识的知识去判断,从众多的生物事例中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对生命特征进行探讨,主要是引入一些常见的例子进行集体讨论,师生对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精神,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地位。

学法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讨论、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从特殊到一般,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教学设计

(一)设计预习提纲,以问题的形式在课前发给同学们:

1、你家里有哪些生物?

2、机器人和钟乳石是生物吗?

3、什么是生物?

引导学生在家里进行观察,培养对本节课的兴趣,对知识形成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让学生带者问题听课,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生物。

(二)上课

1、检查预习题通过提问的形式检查预习题的效果,学生回答起来不是很全面,教师应做适时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使学生对生物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3、因为学生对小动物较感兴趣,通过学生较感兴趣的小动物作切入点,创设情景。师叙述:我们见过电动玩具小狗,它会动、会叫,它是生物吗?与家里养的小狗相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说出许多不同点。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启发:“如果你打它一下,它会跑吗?”“电动小狗会生小狗吗?以此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4、知道小狗的特征后,如何使学生对关于生物的认识达到共识呢?接着指导学生按照课本第二页观察的基本要求,观察课本第三页图1—10,分别让学生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并提出问题:

①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的获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②人类是否也是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③动物和人体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

④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

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一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对生物概念的认识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是知识的拓展,延伸。

5、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三)复习

出示两道题:

1、想想你(也就是人体)具有哪些生物特征?

2、当你看到路边的一棵草,一朵花时,是否认识到它们也有生命呢?

随着这两道题的解答,本节的重点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及时的复习和巩固,并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地情感教育。

接着让学生回忆刚才地预习题地回答对生物和非生物地判断是否正确,加深学生地理解和记忆。

(四)作业

1、机器人是生物吗?

2、参照课本第6页的叙述,讨论珊瑚,珊瑚虫,哪个是生物?说明理由。

这两道题的设计是把容易混淆的问题为切入点,起到突破难点,学以致用的作用。

(五)小结

先让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纠正,解答问题。并进行板书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并强调这五点就是判断是不是生物的标准。最后让学生默写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强化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使知识得到升华。

下节预习题设计

1、请你调查你们住的小区内有哪些生物?

2、设计一个调查表。

教学反思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本课怎样才能突破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知识概念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思考与接受,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结论、自己获取知识?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把握课文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本课的知识点就是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为了使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地探究性学习,我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生物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获得有关生命的基本知识,再通过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达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引入特征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已有得对生命的特征认识的知识去判断,从众多的生物事例中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新课标还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珍爱生命的态度。如上课伊始给学生欣赏各种生物的视频,学生不仅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在复习环节设计问题:当你看到路边的一棵草,一朵花时,是否认识到它们也有生命呢?提醒同学们别忘了平时要注意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要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时间,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加强引导。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三三”制放在自己的心中,讲,练,评相结合,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需求点,困难点。真正实现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习惯)同重,教,学,管三法同步,优化设计过程,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新。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3.教学重点。

生物的共同特征。

4.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

可以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

(1)植物的光合作用;

(2)猎豹捕获食物;

(3)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

(4)人在体育比赛后大量出汗;

(5)秋天植物的叶子落了;

(6)狮子追捕斑马;

(7)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8)蘑菇的生长;

(9)花的开放;

(10)种子的萌发;

(11)破壳而出的小鸡;

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画面——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的图案:蓝色是浩瀚的大海,绿色是广惠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教师讲述:“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和非生物,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生物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看书,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要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的五个特征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走动,与个别小组成员交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隐性的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所关注的。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来探究新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意见不一致时,各小组之间要相互辩论。这时可以让各小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说明生物的特征,以此来阐明他们的观点,如果意见还不一致,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

例如,讲到生物能呼吸时,情况可能是这样的:第一小组的学生表演人能呼吸,用手捂住嘴和鼻时,感觉会憋闷,说明人能呼吸。第二小组的学生回答动物也能呼吸。

在说明植物也能呼吸时,各小组意见可能有分歧:

有的说植物能呼吸,有的说植物不能呼吸,他们非常热烈地辩论起来。最后,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居室中如果养花过多,晚上门窗关严,时间长了后,就会感到憋闷。

最后达成共识:生物能呼吸。讲到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时,学生的辩论也很激烈。生物的其他特征,也是通过此方法一个一个总结出来的。在辩论时,教师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加活动,对于上述参加辩论问题的学生,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掌声或语言鼓励,因为激励性评价和面向全体学生都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关于生物和生物的特征,这一内容要给予学生25分时间来观察、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同学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总结出什么是生物,生物的特征,学生边总结,教师边板书这一内容。

(四)知识拓展,升华与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各小组又开始讨论并踊跃发言,如生物还能运动,生物还有一定寿命,生物还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等。

教师最后总结:

以上大家提出的生物特征,现在专家们的意见也没有取得一致,所以没有列入到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中,希望有兴趣的同学长大以后能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教师再提问:想一想你(人)是否具备生物的这些特征呢,请几个学生上前来表演人具备的特征。

(五)感悟与收获

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感悟与收获呢?学生答: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教师可引导说出: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巩固与练习

1.播放多媒体:指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播放多媒体:指出资料

中反映的是生物的哪些特征。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

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四篇:初中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模版)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第四考室第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特征》。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等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 《生物的特征》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把“生物的特征”作为初中生物课程的开篇之作,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根据本课的特点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依据以上三点教学目标,我预设教学重点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归纳与总结: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以上是说教材,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正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都随之逐渐增强,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导地位。而且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发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切入,引导学生走入新知识,层层深入,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三,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讨论归纳法。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四,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所以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中心环节,下面我重点来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将分六个阶段完成本节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画面──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的图案,通过对画面的观察向学生讲述蓝色是浩瀚的大海,绿色是广惠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并告知学生在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和非生物,来进行区分,以及生物有哪些特征。由此来引出重点内容:生物的特征。从而引出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看书,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分组讨论

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我会播放有关生物和生物特征的五个多媒体资料,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走动,与个别小组成员互动式交谈。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以此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三)相互交流、辩论、归纳和总结

当学生讨论完后,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意见一致,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下结论,意见不一致时,各小组之间要相互辩论。这时要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实例来加以概括和总结。例如,讲到生物能呼吸时,情况可能是这样的:第一小组的学生表演人能呼吸,用手捂住嘴和鼻时,感觉会憋闷,说明人能呼吸。第二小组的学生回答动物也能呼吸。在说明植物也能呼吸时,各小组意见可能有分歧:有的说植物能呼吸,有的说植物不能呼吸,他们非常热烈地辩论起来。最后,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居室中如果养花过多,晚上门窗关严,时间长了后,就会感到憋闷。最后达成共识:生物能呼吸。生物的其他特征,也是通过此方法一个一个总结出来的。在辩论时,教师要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加活动,对于上述参加辩论问题的学生,无论对或错,都要给予掌声或语言鼓励,因为激励性评价和面向全体学生都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关于生物和生物的特征,这一内容要给予学生25分时间来观察、讨论、归纳和总结,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总结出什么是生物,生物的特征,学生边总结,教师边板书这一内容。

(四)知识拓展,升华与迁移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生物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哪些特征呢?各小组又开始讨论并踊跃发言,如生物还能运动,生物还有一定寿命,生物还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等。教师最后总结:以上大家提出的生物特征,现在专家们的意见也没有取得一致,所以没有列入到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中,希望有兴趣的同学长大以后能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谈谈做为生物圈的一分子,学完本课内容有什么感想,从而提升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我们和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的意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五)巩固与练习

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通过播放多媒体指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也可通过观看资料指出资料中反映的是生物的哪些特征。

(六)我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校园内有哪些生物,做好记录。这样既可以把课堂教学得以延续,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为生物课的后续教学打下了铺垫。

六,说板书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附板书设计:

一、生物: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二、生物的特征: 1.都需要营养。2.都能进行呼吸。3.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4.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反应。5.都能生长和繁殖。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第五篇:《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生物的特征》说课

松山外国语学校 王巍巍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依据新课标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以往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等学科的编排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教材P3-P5的彩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

三、说教法、学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是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一开始上课,先进行一个小组竞赛,教师把师生课前准备的实物放在一起,要求各小组把它们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类写在纸条上,看哪组正确率最高,然后排列名次。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抓住了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增长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2、合作探究 从上面的竞赛内容,顺理成章地提出本节课要讨论的重点问题:(1)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全班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真正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通过这一过程,教师收集学生的正确观点,纠正学生错误的观点,使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生头脑中渐渐清晰,以利于接下来的教学顺利进行。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突破重难点

通过以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而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1)小组讨论:如人为什么要吃饭?动物都要吃东西吗?植物也“吃饭”吗?它们吃什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一出,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亮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还争得面红耳赤。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知识,最后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下各小组达成共识,得出结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小组讨论:动物都要排出体内的废物吗?动物还有哪些排出废物的途径?植物是怎样排出废物的?这说明生物都有什么现象?

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得出:生物都要排出体内的废物。

(3)小游戏、小讨论:拿东西在小组成员眼前晃一下,他会怎样?或拿东西想打他的头,他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植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吗?怎样证明你的说法?

对这些现象的原因,学生能解释的很少,而且解释的也不够到位,特别象植物对刺激有明显反映的例子少。这时教师做适当的解释得出结论即可。更多的疑问作为质疑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最后总结出: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4)小竞赛:举例说出生物繁殖的方式,看哪组举的多。谁能说出生物体是由什么组成的?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吗?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回答这些问题,比谁的知识丰富,谁为小组作出的贡献大。由此启迪学生,平时要多用功学习,将来才有胜过别人的希望。“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由学生总结出: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学生并不清楚,由此设疑,为以后的学习设下伏笔。

(5)学生讨论:小猫掉到水里,长时间出不来会淹死,死亡原因是什么?植物也要进行呼吸吗?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把所知道的告诉给其他同学。通过表达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得出: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因学生知识有限,只要求知道什么是呼吸,而不能对呼吸进行深入地探究。

4、课堂小结 课后延伸

通过以上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出生物的特征,教师进行板书。

同时提示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如果你对课本中提出的生物的特征有什么不同意见而需要补充和建议的话,课后可以进一步观察生物,查阅相关资料。

5、课堂练习

根据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当堂练习,当堂检测。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落实。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小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资料分析、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同时使学生更加懂得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意义,从而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

下载生物的特征 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的特征 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特征心得

    《生物的特征》的心得体会 如何让学生喜欢生物课 下丁家中学 陈凤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节课教学的成败,将会对后续教学的好坏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第一......

    认识生物特征

    第一册生物的特性 ------------------------------第一节 生物的特性? ??? 授课班级:初一(1)班 ??? 班级人数:60人 ??? 授课时间:2001年9月2日 ???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或......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亲爱的老师、尊敬的同学们: 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本次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论述。 说教材本节课选......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说课稿生物的特征(人教版)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说课稿:生物的特征(人教版) 生物的特征说课材料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生命的基本特征》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本次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论述。 一、......

    种群特征说课稿

    老师们: 上午午好,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是关于 “种群的特征”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说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内容相对独立。主......

    生物的特征教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他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重点) 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发......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新人教版

    天津市梅江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新人教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