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课程内容与方式改革方案(赵志升)

时间:2019-05-15 07:3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软件工程》课程内容与方式改革方案(赵志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软件工程》课程内容与方式改革方案(赵志升)》。

第一篇:《软件工程》课程内容与方式改革方案(赵志升)

《软件工程》课程内容与方式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教研室 赵志升

研究《软件工程》课程改革的思路,目的是构建先进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强调案例化教学和探索式学习、课程实验结合实际开发因素和参与乐趣,并建立适合小组式开发的软件工程环境,作为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应用中最有价值的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改革无疑对提高学习的学习素养及学习能力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现行课程教学的分析

1、《软件工程》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课;教学内容通常重理论而轻实践;课程实验在缺少软件工程支持的环境下进行;学生感觉内容抽象枯燥,甚至认为没有实用价值。《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特点是

 课程内容:理论的实践性和知识的综合性

 学生方面:缺乏实际软件项目的开发经验,难以将抽象理论与实际开发联系起来  教学条件:缺少适合本科生教学使用的实验环境

2、相对于课程的重要性而言,课时设置相短,不能在现有的学时内完成本科应有的教学。(现在学时为54学时)。

二、《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A.基础部分

–软件工程概述:概括介绍软件工程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通过实例揭示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的根本问题,论述软件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

–软件工程过程:介绍软件过程的基本概念和思想,论述当前典型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重点说明统一软件过程RUP。

–软件工程管理:重点介绍人员组织与管理、项目规划与变更控制、质量管理、成本估算、配置管理等内容。

–软件工程技术:从初始的需求导出到设计、开发和测试等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重要方面,论述需求工程、体系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软件设计、软件测试和软件进化等方面的不同软件工程技术。B.应用部分

–以当前流行的统一开发过程、面向对象技术和UML 语言为核心,融入企业的最佳实践和实际案例,覆盖IEEE 的系列软件工程标准以及RUP、Rational Rose、CVS、Junit等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使学生掌握当前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C.实践部分

–要求学生以开发团队的方式协作开发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系统,建立支持小组开发的软件开发支持环境,让学生从“可实践”软件工程的角度学习和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现代技术解决软件开发问题。

三、课程改革的思路

1、反映软件工程学科的最新发展

–IEEE----CS 与ACM 推出的CCSE 明确了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系。

–SWEBOK 描述了软件工程学科知识体系

–近年来,现代软件工程在软件过程、需求工程、体系结构、设计模式、软件测试、逆向工程等方面涌现出许多新思想、新技术和最佳实践。

2、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改革:

结合当前软件工程的理论和实践,以IEEE 最新发布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基础框架,融合企业的先进技术和最佳实践,以统一开发过程、面向对象技术和UML 语言为核心内容 课程改革的思路

3、从“可实践”的角度开展课程教学

软件工程具有技术性和工程性强的特点,学生需要在实际的“动手做”和“真正练”中体会和掌握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技术。原有的课程教学仅限于照本宣科地抽象介绍一些基本原理,与实际的软件工程实践有明显的差距。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改革可以采用:

(1)案例式教学:将基本原理、企业案例、关键技术与工具等有机结合,使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采用“讲授-思考-实践”三个环节有机结合的方式:  课程讲授: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注重贯穿实际的软件开发案例,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建立软件开发的系统化与工程化观念和质量意识。

 启发思考:注重鼓励和引导探索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开展互动式的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专题报告和软件演示。

 课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协作完成一定规模的课程实验项目,真正学会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技术解决实际开发问题。例如:

A.软件工程概述

–案例分析:ARIANE 5 火箭、爱国者导弹、网络病毒攻击 –深入剖析导致软件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软件工程的重要性 B.软件工程过程

–案例分析:5 个不同软件系统过程模型、微软开发过程模型 –实验讨论:课程实验项目的软件过程模型

–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讨论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软件过程模型 C.软件工程管理

–案例分析:微软开发组织结构与角色分工

–课堂讨论:课程实验项目的人员、计划、风险、监控等 D.软件工程技术

–案例分析:图书资料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系统、„„ –实验项目:自定软件开发项目、„„

–以基于用例的面向对象方法和组件技术为重点,讲解和讨论

需求分析、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详细设计、软件测试等内容 E.软件工程工具

–结合课程实践项目,介绍当前比较流行的软件工程工具 –诸如:RUP、Rose、CVS或Subversion、Xunit(2)加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本课程的实践环境建设,在过去的软件工程教学中,课程实验仅仅是提供一个软件开发 2 项目和相关的文档要求,缺少软件工程的过程管理和环境支撑建设。

没有开发经验的学生习惯性地采用非工程的方法,很容易导致软件开发项目的失败,使软件工程成为空谈。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标准规范和支持工具。

–建立支持小组式开发的软件工程环境,包括过程模型、软件工程规范、管理工具、硬件环境等,为学生真正实践软件工程提供有力的支持。

学生以开发小组形式协作完成一定规模的软件项目,通过团队之间的协作,引导学生主动重视过程和质量。

(3)探索式的学习方法

A.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优势互补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辅之以网络课程和扩展资源,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需要进行自主式的学习。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育变成主动地探索知识。

–邀请企业资深开发人员与学生进行一次讲座和讨论,学生通过文献查阅以及与软件企业人员的直接交流,真正体会当前软件工程业界的真实案例和最佳实践。B.课程实验项目

(1).课程实验项目管理

–第一部分:组织3-5 人的开发团队,分析实验项目给出的问题描述,完成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设计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将模块开发任务分配到每个团队,同一个模块将由3-5 个团队进行竞争性开发。

–第二部分:每个团队实现分配给他们的模块,编写所有相关文档,测试和调式代码。在模块开发完成后,团队之间开始进行模块买卖交易,并将所购买的模块与自己开发的模块整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第三部分:将提出一个变更请求,每个团队根据变更请求修改已经集成的完整系统,并将完整系统进行包装和销售。(2)课程实验项目要求

A.小组协作与过程管理相结合 –实行每周例会制度,保证所有成员在规定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同时每周与助教见面。在小组例会上尽量讨论问题,学会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所有任务都是面向整个团队的,每个团队每周提交一份工作报告,这个报告将会被评定成绩,团队的所有成员都要接受同一个成绩。

–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模块开发、集成测试等关键阶段实行阶段评审机制,并将上述阶段产品置于配置管理的控制之下,严格控制项目开发进度,保证按时交付最终产品。B.课程实验项目

.项目训练融入成本与质量因素

–参加同一项目的所有开发小组将被划分成一个商业区,每一个开发小组将被分配一个银行帐户和一定数目的启动资金。

–开发小组在完成自己承担的模块开发任务之后,需要参加一个模块交易活动,向其他小组推销自己开发的模块,并购买软件集成所需要的其他模块,模块交易结束后的帐户资金情况与实验成绩相联系。

–开发小组在完成整个系统集成测试后,需要参加一个系统购买活动,实施系统维护任 3 务,系统销售的业绩也与实验成绩相联系。C.课程实验环境.实验条件

–具有一个本科生专用实验室,每一个学生配备一台高性能PC 机。

–配备一台专用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05 Server操作系统,配置管理软件Subversion 1.3.2 和CVS,开发平台Eclips3.x 以及相关开发工具,软件工程工具包括RUP、Rational Rose、Junit和Nunit等。

–课程实验配套教材包括软件工程课程实验过程管理工具、课程实验文档模板等。.实验指导书

–软件工程课程实验说明 –软件开发过程描述 –软件项目管理计划模板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模板 –需求规格说明评审要求 –软件设计说明 –测试用例规范 –软件交易合同

四、课程特色

.教学内容突出先进性和案例化 –将基础理论、现代技术和先进工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学过程始终贯穿软件工程最佳实践和软件企业开发实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课程实验要求学生以开发小组形式协作完成,并建立阶段评审机制和交易模式,使学生亲身感受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体会软件工程的实践。.建设课程实验开发环境

–从软件工程的要求出发,逐步建设相关的软硬件环境,将开发流程、文档模板、评审标准融合在一起形成Web 实验指导网页,使学生改变以往突出个人技巧的杂乱过程。

五、今后发展

.课程教材

–结合新版教材在国家十一五规划项目的建设,丰富和更新现有教材的理论内容和教学案例。

.实验环境

–在现有实验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实验环境,增加软件过程管理和实验评价的功能,将现有的实验指导工具扩展为软件工程课程实验平台。.实验案例

–建立丰富的课程实验项目案例库,包括信息系统、嵌入式软件等多种类型的开发案例。.争取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2010.11.10

第二篇:计算机软件工程导论课课程内容与体会

黑龙江科技学院

软件工程专业导论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软件10-

指导教师:乔付

上课日期:

2011.2.28~2011.3.4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1-3-4

课程内容与体会

一、课程内容

这是为期一周的介绍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课程。第一节课讲的是这一周的安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利用这一周的下午时间来复习C语言。之后的四天课程包括:软件工程专业的介绍,主要就是介绍时下最流行的安卓手机操作系统;剩下三年半大学生涯的规划,主要是讲学校对我们这批学生的培养方向,是以JAVA和实际动手操作训练为主,大力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期间向我们介绍了乔老师的一些得意门生,让我们对这一行业的就业前景充满希望;软件工程专业学习课程的设置,老师最大的成就就是为我们取消了大学物理,但要学好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这三本书是必须要掌握的基础课程,要想取得更大的突破,数学,英语更要精通;印象最深的是去哈尔滨海康软件公司的参观,期间总经理向我们指明了软件工程就业的路子,技术总监向我们介绍如何由一名软件专业的学生成长为一名技术总监,人事部经理带我们参观了公司。一周课程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且对于我们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扭转,这些都是老师的有心为之,对于我们的大学成长大有裨益。

二、体会

我是怀着陌生且好奇的心情来听这一系列的软件工程专业导论课。一周的课节节精彩,对我大有醍醐灌顶的作用。

首先我想讲讲我的变化。进入大学半年,很可惜的说我浪费了这宝贵的半年光阴。寸金难买寸光阴,四年可以浑浑噩噩的度过,也能拼搏努力而度过,选择不同,结果就是天壤之别。乔老师亲身列举他的故事,他用努力学习改变了他的人生,值得我们学习。努力学习有时更像一句空喊的口号,我们更多的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这句话。正式上课也快一周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一周的学习我挺认真的对待,感觉特别的充实,这样的感觉使我有更大的动力去持续下一周的学习,直至整个大学毕业。一个人学习得越充实,学到的知识也就越多,他的底蕴也就越深厚,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就更能立足下去。对于学习,我现在变得是充分的享受,我享受其中的拼搏,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

其次我对于人生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我想要考研,这并不是我害怕就业,也不是缺少实际动手能力,而是我想使我的人生更为丰富,底蕴更加厚实。老师推荐我们看《星月神话》英文版,这本书专业性较强,读起来还比较吃力,现在还只是在读中文版的,我希望在大二上学期就能把这本书的英文版读懂读透。大学成绩还是第一位的,想要证明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成绩。考证能使我们的履历更加充实,今年六月份就是英语四级考试了,好好利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来复习争取到时轻松过关。还有就是软件工程师证,这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证书,相当给力,这也是我奋斗的目标。

去海康公司,使我对软件行业有了近距离的认识。印象最深的是技术总监向我们介绍如何成长为一名顶尖的人才。就业路子千万,但我们要选择适合我们自身发展的阳光大道,结合所学专业选择我们喜欢的工作。一个平台很重要,他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跨越,眼光要看得长远,在工作中运用的知识远超我们课堂所学,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

通过老师这一周的熏陶,我体会最深的就是用心二字,凡事用心均会成功。还有大学四年,不光要学好本门专业课,人文素养也不可缺少,看看三尺讲台之上的老师,专业技能精通,谈吐睿智不失幽默,充分展示了迷人的人格魅力,话语滔滔不绝同时又引经据典,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做一个真

正的大学生。

通过这一周的学习,我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一种态度。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把这一周所学融合进去,使我的学习有更大的提升,使我的人生足够精彩。

`

第三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变革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变革

1.学习内容: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形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2.学习方式:走向整合、关联、发展的课程,实现对语言的深度学习(即语言、文化、思维的融合)。

3.教学方式:融育人目标于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之中。如何整合课程内容?

要理清并抓住主线,将主题引领作为整合的起点。建立六要素(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整合的学习活动观。

对教学设计的再思考

教学从“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转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加深对学科本质和价值的认识;重视对语篇意义的解读;在设计活动时关注内在逻辑和关联,注意提炼和整合内在的知识结构。因此,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关键。

从文本解读到活动设计教师还需要思考: 1.创设何种情境?与学生共同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需要获取什么信息,建构怎样的知识结构?

3.如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获得文化体验,汲取文化精华,提升思维品质,运用学习策略,实现创新迁移? 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师需要:

1.认真研读和分析文本,梳理语篇主题意义。

2.确保教学设计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关联性的学习过程。

3.在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整合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发展,体现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发展思维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4.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王蔷教授最后总结:

教育要回归原点,关注人的发展;教学要走向服务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从意义出发,推动深度学习;研读文本、重视情境、梳理主线、构建结构化知识、关注内化提升、迁移创新,是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

为了全面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现实需求,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待颁布)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语言能力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它既包括过去常说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交际身份意识等。具体地讲,语言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意识和认识,例如,对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学习英语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英语与文化、英语与思维之间的关系的认识;(2)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能力;(3)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篇的能力;(4)使用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进行表达的能力;(5)通过语言建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的能力。

关于语言能力的内涵,有几点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知识。语言知识不局限于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的知识,还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Bachman和Palmer提出的语言能力模型就包括很多重要的语言知识,其中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尽管语篇知识、语用知识等概念大家并不陌生,但这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并不容易把握,特别是对于一线英语教师。

第二,语言能力的界定不仅强调了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特别注重语言知识在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究竟是如何利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来表达意义的。

第三,在语言技能方面,特别强调对语篇作出的反应。过去更加强调对语篇的理解,即知道语篇表达了什么意义,而不太重视读者对语篇表达的意义应该作出的反应。也就是说,我们读一篇文章之后,应不只停留在理解上,还要对语篇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判断和分析。

第四,要注意语言能力描述中反映不同思维层次的目标,如“阐释和评价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评价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和比较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区分语篇中的事实与观点”“找出语篇的主要信息和观点”。要准确把握这些目标描述中使用的“阐释”“评价”“分析”“比较”“理解”“区分”“找出”等描述词语的内涵差异。

第五,强调语篇的人际意义。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与其说是读者与文本互动,不如说是读者与文本的作者互动。既然是互动,那么作者与读者总是以一定的角色进行互动。换句话说,作者在创作语篇时,总要直接或间接地体现自己的角色,也会为期待的目标读者设置角色。这就是语篇的人际意义。对很多英语教师来说,这些概念可能有些陌生,但其中的道理应该并不难理解,只是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不太重视。2.文化品格

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21世纪公民的必备素养。学习外语,特别是英语,是实现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了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中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作用,而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的过程本身也是增进国际理解和形成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过程。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大量的英语语篇(包括口语语篇和书面语篇)。在学习这些语篇的过程中,学生要接触大量的英语国家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小学的各个学科都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英语学科也不例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各种形式体现在语言和语言使用中。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能够使我们了解其他民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文化品格核心素养不仅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括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品格的内涵超越了以往所说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虽然文化品格的某些方面显得抽象和宽泛,但文化也是可教授的,教授的重心在于通过学习者对获取的信息加以思考,为不同的文化信念寻找合理性解释,从而增补、丰富自己的知识信念系统。3.思维品质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够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学习和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可以丰富思维方式,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英语教育界人士广泛认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很多活动能够促进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发展。程晓堂尝试性地结合英语语言的特点和英语学习过程的特点,探讨了有可能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发展的十种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既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思维能力,也不同于语言能力核心素养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是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一些思维品质,例如,理解英语概念性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把英语概念性词语与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根据所给信息提炼事物共同特征,借助英语形成新的概念,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根据所学概念性英语词语和表达句式,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通用思维能力(如识别、理解、推断),而且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英语使用者(不一定是英语本族语者)独有或擅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4.学习能力

21世纪的公民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发展英语学习能力尤其重要。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对中国的中小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并非易事。因此,掌握英语学习的要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显得尤其重要。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并不局限于学习方法和策略,也包括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态度,例如,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另外,处理使用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外,还要能够监控方法和策略的使用情况,评估使用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用“学习能力”的概念取代以往几个版本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策略”,进一步突出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不仅需要在学英语、用英语的过程中使用学习策略,而且要形成学习英语的能力,为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第四篇:赵志祥《地震中的父与子》实录及点评

赵志祥《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执教:深圳市后海小学

赵志祥

【教者注】

有这样一个故事:妈妈问女儿:这个(英文字母O)是什么?女儿张口就答:O。妈妈大吃一惊:你怎么认识的?女儿很自豪:幼儿园老师教的!第二天,妈妈以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为由将幼儿园告上法庭。法庭上,妈妈给法官和陪审团讲了一件事:某心理学家在白纸上点了一点进行测试,问题是:这是什么?幼儿园孩子的答案很多且想象丰富、奇特;小学生回答减半;中学、大学逐级减半;研究生回答统一又准确:白纸上的一个点。结果,妈妈胜诉。读罢,深有感触。于是,学习支玉恒老师《西门豹》的教法,进行本课教学。尽管诸多邯郸学步之举,但吾辈后生,贵在学。贻笑大方,不必介意。

第一课时

师:孩子们,我们又见面了!高兴吗?生:高兴!师:谁还记得我们以前一起学习过哪一课?生:《鲸》。师:对。记得真清楚。那一课我们学得开心吗?生:开心!

师:今天,我们仍然会学得很开心。不过,学习中有可能会让大家“伤心”哦!生:不会。

师:好吧。咱们上课。课前已经把课文读过两遍以上的同学请举手。(全部举手)很好!师:请大家看课题,这个星号是什么意思?生:表示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师:谁知道什么叫略读?生:就是说要简单的、简略的读。

师: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这篇课文需要大家自己读懂,老师只能简单地提示你们一下。有信心读懂吗?生:有!师:很好!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同学请举手。(多数同学举手)

师:嗯,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了。有的同学想举手还不敢举手,对自己没有信心是不是?生:是。师:请潇洒一点,凡是认为自己基本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同学举手)

师:好!看来只有几个同学还没有信心。没关系,我们再读读就能做到正确流利了。大家还愿意读吗?生:愿意。师:请看,题目叫——生: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平时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课文,总是提几个问题让大家读书思考,是不是?生:是。

师:那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先读课文,边读边想,再讨论讨论,猜一猜,今天赵老师要给大家提哪些问题?先提示一下,我一共要提三个问题。讨论时要注意,一定要先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老师会在哪里提问题?如果老师在这里提问题,我们该怎样回答?现在请各小组开始读书、讨论。(学生小声读书讨论,教师深入学生中间指导读书、参与讨论。)【教者注】 力求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合作学习。

师:刚才讨论时,有些同学提的问题已经接近老师要提的问题了。看来同学们还是很会提问题的,你们的思想即将和老师的思想产生共鸣了。哦,对了,我有个习惯:谁能猜准我要提的问题,将会得到我的特别奖励,你提的问题沾了一点边都行。想知道什么奖励吗?生:想!师:十月一之前,我会领着这些同学到书城买书,可以任意挑选你喜欢的一本,我买单!生:呀!(嗬!噫!)

师:要不要再讨论讨论?生:要——!

师:那开始吧!(学生再次认真读书,热烈讨论,教师参与。)师:好了。谁先说说?

生:我认为老师一定会问,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师:嗬!这么肯定!也就是说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生:对!师:你能回答吗?生:能!师:请你说说。

生:本文主要写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这件事。师:我很欣赏你用的一个词,奋不顾身。你觉得你说的准确吗?生:还可以吧!(笑声)

师:我也觉得“还可以”。(笑声)要是能把时间和地点加上就更好了。能重新说说吗?

生:能!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这件事。师:好!真想奖励你!但是,你提的却不是我要问的。抱歉啦!(笑声)

生:我觉得老师会问,“父亲”为什么一直坚信他儿子还活着,拼命挖,而不像别的父亲一样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师:哦,提了这么个问题。那你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怕回答不全面。师:知道多少说多少。

生:就是他一直不觉得没有希望了,因为前边说了,他给儿子说过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也就是说,不管是死的是活的,他都要见到儿子。

师:看,你还怕自己回答不全面,你已经非常准确又很全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还从父亲的内心世界出发,抓住了一句非常关键的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请坐!问得好,回答也好!可惜的是,不是我要提的问题。谁再来说? 生:课文第二十小节说:“父亲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为什么要颤抖地说?应该高兴才对。师:你在提问时把课文读得很好。那你说为什么?生:„„

师:是啊,挖了这么长时间,终于见到自己的儿子了,应该高兴才对呀。可他为什么还要声音颤抖呢?谁来帮他说? 生:我想他是还有点担心。师:是的。生:我想他是挖了很长时间很累了。

师:有这个原因。挖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睡,能不累吗?累了时候声音是有点颤抖。生:我想他是激动的。挖了38小时才找到自己的儿子,他一定很激动。

师:这位同学的心地很善良,而且能够以一个父亲的思想设身处地地看待这个问题,因此,你说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把这三个同学说的合起来就完整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面对提问题的学生)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问题提得很好,激发了大家的思维。遗憾的是,还没有猜对!谁再来猜? 生:我想老师会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作为奖励,请你把“了不起”三个字写到黑板上,写在“地震中”下面。谁能回答,这对父子了不起在哪儿? 生:父亲的了不起就在于他坚持自己的信念,救自己的儿子;儿子的了不起就在于想着自己的同学,想先救自己的同学。师:回答的简明扼要!这样的父与子是不是了不起的父与子?生:是!师:“地震中的父与子”能不能换成“了不起的父与子”?生:能。

师:这个问题已经接近我要提的问题了。最后再给大家一次机会。谁来说?谁认为我最有把握,请把手举得高一点。生:您可能会问,为什么其他的父母不去救,只哭两声、喊两声就走了? 师:他们只是哭喊两声“我的女孩!”“我的儿子!”就走了。是吧?生:是。师:那你说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不愿见到孩子的尸首,不愿承认这个事实。

师:他们不想看到孩子在地震中死去的惨相。你这是从父母的心理方面来考虑的。有这个因素。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生:他们以为孩子已经死了,不用救了。

师:他们考虑得比较现实。看到学校的教室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挖也没有用了。生:对。

师:还有什么原因?

生:这位父亲抱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态度。

师:你说的是父亲。她问的是那些哭喊一声就走了的父母。

生:因为救火队长已经说了,地震中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挖会很危险。师:把这几个同学的观点综合起来就可以回答刚才的问题了。【教者注】 至此,基本上疏通了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

师:到现在为止,同学们提的问题也很不错,帮助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基本上读懂了课文。现在大家听听我要提的问题。课文当中有一段写那位父亲因为悲伤过渡而精神失常了。找到那一段没有? 生:找到了。师:读。(生读课文)

师:(板书:失常?)我要提的问题就在这儿。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 生:(纷纷举手)

师:别忙。请大家再浏览一下课文。你要是认为这位父亲精神失常,请找到相关的事实依据;你要是认为这位父亲的精神不失常,也找到相关的例证。待会儿说出你的理由。开始吧。【教者注】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感悟课文中培养其思辩能力。

师:认为这位父亲精神失常的同学请举手。

一、二„„只有六个。其他人都是认为父亲的精神不失常的了。这样吧,你们这几位认为“失常”的同学请坐到那边去,那几个同学请让让。快点!你们几个人重新组成一个小组,从课文中找出从哪儿看出父亲精神失常的。要动笔画。懂吗?生:懂。

师:我们这些同学要认真读书、思考、讨论,那几位认为父亲精神失常,我们不同意,我们要考虑那些同学会从哪儿找到理由说父亲精神失常,我们也要找到理由和他们辩论,证明父亲的精神是正常的。(热烈讨论3分钟。中间,老师指导“失常”组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两眼直直、只有一个念头、挖了38小时”。)

师:下面,我们的辩论即将开始了。认为父亲精神失常的同学为正方„„(认为正常的同学纷纷举手:“老师!”)请把手放下。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你们是觉得自己一方是对的,应该是正方,是吧?生:是!

师:呵,辩论的正反双方与辩论观点的正确与否无关。他们认为父亲的精神失常了,就是“是”,为正方;你们认为父亲的精神不失常,就是“否”,为反方。反方就是反对对方的意见的一方。懂了吗?生:懂了。

师:刚才正方同学找到了三个理由,一是两眼直直,二是只有一个念头,三是挖了38小时。先看第一个理由——两眼直直。请正方同学回答。

生(是):【教者注】以下“是”为认为父亲精神失常,“否”为认为不失常。别的父母喊了两声都走了,只有这位父亲还在那儿挖。别人来劝他,他两眼直直地看着别人,一般的正常人,像我,都不会两眼直直地看人,(笑声)可他却直直地看,说明他失常了。师:有道理。反方?

生(否):可能他的心里已经没有希望了,才直直看着别人,想请别人来帮助他。师:我想帮助你一下,好吗?(生答好)与其说父亲心里没有希望,不如说父亲心里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渴望。他多么希望别人来帮助他啊!正是由于他过于渴望,才—— 生(否):才有点两眼直直的。师:有点像失常。生(否):但不是失常。师:谁来读读这段课文?要读出父亲的渴望之情。(生读课文)

师:请看第二个理由——只有一个念头。请大家找到那一段课文,看看只有一个什么念头。读。生:(读课文)“然而„„等着我!”师:请正方同学说说,为什么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精神失常?

生(是):因为他见人就说“你愿意帮助我吗?”警察、救火队长也在给他说„„师:注意,“只有一个念头”。生(是):他心中除了这个念头,其他的一片空白。师:这样就显得精神失常?生(是):是。

生(否):不对。我们小组讨论了,认为他还问“有几个孩子活着?”如果他精神失常了,才不会问别人呢,先把我的孩子救出来要紧。生(否):如果他精神失常的话,他干嘛还救自己的儿子?(笑声)

生(是):老师,我反驳李伟婷同学的观点。因为课文后边还说了,他是按照孩子的说法把别的孩子救出来的。

生(否):我反对肖瀚同学的意见。就算„„就算„„他没有失常,就算他是一个再有爱心的(人),也不可能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去关心其他的孩子。

师:好。停一下,别争了。我要听听这位同学的高见!生:我认为这位父亲不是完全失常,是半失常。(笑声)师:请别笑。说实在的,我同意他的观点。生:因为„„

师:请你现在别说,待会儿你悄悄地告诉我。请看第三个理由:挖了38小时。请你说说,为什么挖了38小时就是精神失常了? 生(是):我以一个正常人的标准来看。(笑声)正常人的标准,挖几个小时,手就已经累了,而他挖了一天多,38小时,有点不可思议。师:就是有点不正常是吧?生(是):是。生(否):(纷纷举手):老师!老师!师:请你。

生(否):(美国)世贸大厦倒塌,死了很多人,挖了几个月呢!

师:你说的有点道理,但没切中要害。想一想,38个小时,不吃不喝呀。看看书,实不相瞒,我在这个地方,就是“38小时”旁边写了两个字:失常。我没写“精神”两个字,只写了“失常”。

生(否):课文后边说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正是因为他挖了38小时,才说明他了不起。否则就不是了不起的父与子了。师:你是说挖了38小时就了不起吗?生(否):是。

师:你说的已经接近关键处了。但是,请想一想,挖了38小时就了不起吗?你到我们新建的塑胶操场上挖38小时看看?恐怕校长都会踢你一脚。(笑声)

生(是):我反驳她的意见。他绝对有失常的感觉,否则的话„„比如说,其他的父母也有可能是这样想的,如果引起爆炸,那些本来没有死的孩子也有可能被炸死。他应该更理念一些,去„„ 师:注意,更理智一些。

生(是):对,更理智一些。去找那些救护人员来挖,这样安全一些。可是他只想到,我一定要救我孩子,我一定要救我的孩子,就像发疯一样,不顾任何危险。假设他真的使楼房发生爆炸的话,那他也要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死。师:你说的有道理,但从这里是否可以看出,他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救出自己的孩子?生:可以。师:这是不是一种爱的力量?生:是。师:大家说是不是?生:是!

师:同学们,当我们面对一个因为爱自己的孩子,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上、行动上与我们一般的人有点不太相似的父亲,你会说你的精神失常了?你会这样说吗?生:不会!

师:你只会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对他的悲惨遭遇而感到同情。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对他说:你的精神失常了!只能是深深地敬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生(否):老师,我想给正方说一个故事。师:请!

生(否):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一位母亲去买菜,突然她看到自己很小的两岁多的小孩从高楼的阳台上摔下来,那位母亲呢,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接住了那个小孩!(后来)消防人员做了一个实验,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间,跑过去,那位母亲却接不到一个沙包。我想,这位父亲也和那位母亲一样,为了找到自己的儿子,才能挖28个小时„„哦,38小时。我觉得这是一种父爱,和那个母爱是一样的。

师:你说的这个事,我昨天还和我们学校的老师一起谈论,确实很感人。不过,我要问问你,你用这个故事想说明什么? 生(否):说明他心中有一个信念。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信念的话,他就会产生一种超出常人的力量。师:一个什么信念?

生(否):就是一定要救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等着他,不会死。师:也就是说对自己孩子的生存充满了„„生:希望。师:充满了希望就会产生超出常人的力量?

生(否):是,产生超出常人的力量。要不然那位母亲就不能以超常的速度接住孩子。

师:抱歉!我要反驳你了。你已经说了,会产生一种超——乎——常——人的力量,这就是失——常。(笑声)生(否):老师„„ 师:对不起,先停下来吧!我建议你不用再辩了。尽管你辩的时候说明了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也帮助了正方的同学。生(否):老师,我还想说!我只发过一次言。师:好,请你说吧。生(否):人在紧急的情况下,肾上腺(quán)会分泌胰岛素„„ 师:肾上腺(xiàn)。

生(否):哦,肾上腺。比如,人在跑步的时候,跑着跑着,肾上腺就会产生激素,激素就会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到全身(笑声)„„就会指挥全身产生很大的力量„„力量,拼命跑„„人在紧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信念„„信念„„就会刺激肾上腺,分泌激素,就会„„就会„„

师:会使人兴奋,产生不一般的力量,对不对?生(否):对!师:让你想不到的出奇的厉害?生(否):对!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不过请问,你现在有没有这种力量?生(否):没有。师:全班同学有没有?生(否):没有。

师:因为这是一种超——常的力量,对不对?生(否):对!

师:那你请坐吧!(笑声)大家别再辩了。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辩论到明天也很难结束。我有一个观点,不知同学们是否同意。如果不同意,咱们下课接着辩。我认为,这位父亲的精神是失常了,但也不失常。(笑声)

师:(深情地)孩子们!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睡!再加10个小时就是两天两夜,想想看,这是多么的惊人!因此,我还是同意那位同学的观点:说他失常吗?确实失常,他失去了和一般的正常人一样的举动。说他不失常吗?的确不失常。因为一种伟大的父爱的力量充溢着他的全身。所以,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救我的儿子!我要救那些和我的儿子一样压在废墟底下的可怜的孩子们!他们在等着我!所以,他失常,但失常的伟大;他不失常,不失常的惊人!这就是爱,伟大的父爱!(板书:爱)同意吗?生:(肃然)同意。师:你讲的这个故事很感人。我想请你做一件事,今天晚上把这个故事找到,如果找不到,请根据你的记忆把它整理出来,给大家传阅一下。好吗?

生(否):好!师:这个问题我们暂时讨论到这里。今天大家辩论的很精彩,出乎我的想象,有点失——常!(笑声)这是骂你们还是夸你们?生:夸我们!

师:对。这是真正的正常。因为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学会了一种辩证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者注】至此,课文的思想感情、主人公的精神面貌已经凸现。

第二课时(下课铃声想起。)

师:孩子们,下课的铃声响了,我们休息吧。

生:不休息。校长:孩子们,下课了,该休息了!生:我们不休息。师:大家累不累?生:不累!

师:(目视校长询问,校长点头应允)好!下面,老师的第二个问题要出来了。和以前我们学过的课文相比,这篇文章的标点符号有什么特别之处?请大家看书,找找,看看,想想。一定要注意特别之处。生:(读书思考了1分多钟)

师:不容易吧,这个问题?生:我发现了。师:什么号?生:感叹号。

师:记得上次上课时我好像批评了这个同学,是吧?(生答是)现在,我要重重地表扬他:了不起!我拿到课文的时候,读了一遍就深受感动了,读了第二遍就注意到叹号特别多。我数了一下,一共有15个。现在,请各小组做两件事:1.看看这些叹号大都集中在哪儿?2.这些叹号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然后,你想法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好吗?开始吧。(小组学习,教师参与)【教者注】此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

师:我看了,同学们找得很准。课文中叹号大都集中对话之中。看来咱们之间真的心灵沟通了。先看这一段。(投影出示课文片段1)生:(读书)“在混乱中„„向那片废墟走去。”

师:读得不错。特别是这儿,“阿曼达,我的儿子!”真的喊起来了。不过,有一点点不好。师:我认为你只是在用嘴喊,能不能用心喊?再来一遍。

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读得声情并茂)

师:刚才,我发现有四个同学在微笑。我觉得这样的同学似乎有点失常。假如阿曼达是我们的亲人,被埋在废墟下面,你还会笑吗?生:不——会!

师:还是呀!我们再来,用我们的心一起喊一次:“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读——!(学生很有感情地齐读。)

师:好!这就是用心在喊。(投影出示第二个课文片段2)请看红色的字,还是“阿曼达!我的儿子!”读这一段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很有感情,非常高兴。好像在笑,又像在哭。开始吧。(生读)

师:“阿曼达!我的儿子!”这一句读得很好。但是中间一句没读好。想想这句应该怎么读?(生练习)师:谁来读读?请你。

生:“是儿子的声音!”(稍微强调了“儿子”)师:有点感觉了。谁再来? 生:“是儿子的声音!”

师:哎——!好多了!大家说,如果要说点朗读技巧的话,这句话应该强调哪个词?生:儿子。师:是啊!大家想想,挖了38个小时啊,终于要见到儿子了。“是儿子的声音!”激动吗?生:激动!师:太激动了呀!38个小时的疲劳完全消失了!来,再读一遍。(学生很有感情地朗读)

师:好!还有一个地方,叹号用的很多。(投影出示课文片段3)请你来读读。(生站起来)刚才你给我说,话都说完了,是吧?生:是。师:是的,该说的都说完了。现在也不让你说了。请你读。你的读,就代表了你的一切理解和感情。生:“爸爸,真的是你吗„„和我在一起!”

师:应该说是读得声情并茂。还有人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生:“爸爸,真的是你吗„„和我在一起!”

师:感情更深了。注意,“是我,是爸爸!”的中间是个逗号,逗号的停顿应该短一些。这里应该读得稍微快一点。“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大家一起来一遍,读!

生:“爸爸,真的是你吗„„和我在一起!” 师:(出示课文片段4)接着读。

生:“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父亲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师:停。没有颤抖。再读!

生:“父亲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

师:“不!”要读得斩钉截铁!读!生:“不!„„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师:好!读得非常感人。读出了阿曼达的自豪感。

【教者注】教学目的基本达成。但由于考虑到时间问题,没敢放开,牵引较多。

师:我要提的第二个问题解决完了。下面我要说第三个问题了。我们每个人读这篇课文的时候都会深受感动。感动就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你们猜一猜,赵老师读完这篇课文以后,会想些什么呢?或者说想到了什么? 生:你读的时候想到了自己的儿子。

师:是的,我是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但这个念头我只是一念之差(注:教师的口误。本想说“一闪而过”)。生:您会想到,为什么那些父母只是哭一声就走了,而阿曼达的父亲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师:那是因为他很„„生:很爱自己的孩子。

师:对呀!大家看看,(指着黑板上的“爱”字)我把这个字写得这么大,由这个字你会联想到什么?生:(纷纷地)父爱!师:是啊。由父爱再联想一下?我听你们殷老师说,咱们班在课外阅读课上读过一篇很好的描写父爱的文章„„生:《背影》。师:对呀!你们会不会想到?生:会!师:赵老师会不会想到?生:会——!

师:还是呀!我读完课文以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背影》。还记得文中那感人的情景吗?生:记得。师:我今天还特意给大家带来了《背影》的精彩片段,我们来重温一下吧!(投影出示《背影》片段。)请大家轻轻地、深情地读吧。生:(有感情地朗读)(注:个别地方教师作了删改)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很胖,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师:这篇文章非常令人感动。我已经读了不下于20遍。我经常和我的儿子在一起很深情地背诵这篇文章。我们刚才学的这篇课文中的父亲对儿子是一种非常强烈的爱,那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这位父亲,对儿子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 生:应该是默默的爱。

师:“默默的”,意思我明白了,就是这个词不太恰当。生:应该是无微不至的。

师:这个词可以。不过呢,这个词只能说明朱自清先生在文中是通过一些微小的事情来反应父亲的爱。阿曼达父亲的爱是一种强烈的爱,是外显的爱。而《背影》中的父亲是„„生:是深沉的爱。

师:对——是深沉的爱,是含蓄的爱。一种是强烈的、外显的爱,一种是深沉而含蓄的爱,都是伟大的爱!由这伟大的父爱,我接着又想到了伟大的母爱。由母爱我又想到了唐朝一位诗人描写母爱的一首诗。是什么?生:《游子吟》。

师:“慈母——”生:“——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孟郊只是选择了母亲在他远行之前给他密密地缝衣服这么一件小事,来表达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关爱之情。(生插话:表达母爱。)对。一言以敝之,表达母爱。这种事情,这种母爱是惊天动地的吗?生:不是。师:但是你能说它不伟大吗?生:不能!

师:是啊!读了孟郊的诗,我又联想到了一件事。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儿子,他即将离开自己的家,离别自己的母亲,到南方去工作。他把与母亲分别时的情景详详细细地写下来了。他的文笔没有朱自清先生精彩,但是他和朱自清先生、和《地震中的父与子》的作者一样,表达一个相同的伟大主题:母爱!我把这篇文章带来了,请大家看一看!(投影出示,抒情、感人的《神秘园》乐曲也随之响起。)师:(静待数十秒后)想不想听听文章的作者朗读这篇文章? 生:想——!

师:(有感情地朗读下文)亲友们的热情相送冲淡了我的依恋和惆怅。娘站在一边看着我,什么也没说。等我快要出门时,娘突然说:“阳阳他爸,你过来。”我走过去,娘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手绢包,塞到我手里:“孩子, 你爸走的早,没给咱家留下什么。娘穷,不能给你太多路费,只有这500块钱,你拿着。” 我想推辞,但我知道娘的脾气,只好默默地接过来。娘笑了,赶紧帮我打开旅行箱,又从我手里拿过那个鼓鼓囊囊的手绢包,慢慢地、仔细地塞到了箱子底下,才费力地直起老迈的腰,很满足地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走出家门了,回眸间,没看到娘的身影。我知道,娘是躲在屋里悄悄地抹眼泪了。尽管难过,可她不想让远行的儿子因为母亲的伤感而伤感,她想让儿子无牵无挂地离开这个尽管穷却十分温暖的家。坐在火车上,忍不住的,拿出了那个鼓鼓囊囊的手绢包,一层层地打开,一向自诩为“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男子汉的我,竟禁不住热泪盈眶了:那厚厚的一叠,除了一张50元的,其余的都是10元、5元的,还有两张竟然是5毛的!我竭力控制着自己,不让眼泪流出来。娘的身影不时地浮现在眼前:寒风中,娘正在集市上守着一篮子鸡蛋等待着买主,眼里含着期待;烈日下,娘正在农田里锄草,眼里含着希望;微弱的灯光下,娘正摩挲着儿子的照片,微笑着,眼里却含着泪花;阴雨连绵的日子,娘伫依窗前,遥望南方:“儿啊,多穿一件衣服啊。出门别忘了带伞啊。”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娘啊,娘!”(大多学生与听课教师落泪。数十秒后,音乐缓缓停止。)

师: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以后,大家又有什么感想呢? 生:这篇文章非常感人。

师:非常感人。那你们觉得这篇文章中的母亲伟大吗?生:伟大!师:那她做的事是不是惊天动地的呢?生:不是。

师:我们每天生活在母亲的身边。也许,你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感受到母亲的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浓浓的情、深深的爱。也许你会觉得一切都很正常。孩子们,现在,我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母亲做了哪些看起来是微不足道,却又饱含深情、饱含母爱的事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记住,这样的事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开始吧!(学生讨论,教师参与。有的学生还在默默地流泪。)师:谁来说说?

生:我们的母亲每天给我们做饭。一日三餐,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母亲对我们不是深爱的话,不是早就做腻了吗?

师:是啊!一日三餐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十数年如一日,天天烧、天天做,而且顿顿都要想法变着花样让我们吃好。这种爱难道还不伟大吗?我想,你就以“一日三餐”为题,加上你的联想,加上你的感受,写一篇小文章,表达母亲的爱。好吗?生:好!师:请你也说说。

生:夏天的时候,爸爸总是买西瓜给我吃。每次吃西瓜的时候,爸爸总是把西瓜切成一片一片的,再拿来让我吃。师:从这里你感觉到爱了吗?生:感觉到了。师:爸爸只是把西瓜切成一片一片的,很普通啊? 生:爸爸每次都是轻轻地端来让我吃,他是想让我吃的更舒服一些。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爸爸非常的关心和爱护我。

师:那你就可以以“一片西瓜”为题,写下这件小事。同学们,事情虽小,但是,只要我们善于联想,再把我们对父母那种浓浓的情、深深的爱的崇敬之情、感激之情融在里边,我们就能写出非常感人的文章。像《地震中的父与子》中这位父亲应该说是太少太少了,更多的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那位父亲和我刚才读的这篇文章中的那位很普通的母亲。我们能不能通过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写一篇充溢着母爱、洋溢着父爱的很感人的文章呢?生:能。

师:有信心的同学举手。还有几个同学没有信心。不过没有关系。下课以后,我会把《背影》和刚才我读的这篇文章打印出来发给你们,你们可以模仿着写。好不好?生:好!

师:模仿时要注意,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些小事,加上自己的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起来催人泪下的。本来,想请大家在课堂上写的,但是刚才第一节课大家辩论的太热烈了,都不愿意下课,以致于时间悄悄地过去了。因此,只好留在课后来完成了。可以吗?生:可以。

师:我希望大家写文章的时候,在电脑里边写。因为可以随意地修改。知道刚才我读的那篇文章是谁写的吗?生:是„„ 师:我当时说“想听听文章的作者朗诵吗”,你们说“想”。接着,就传来了一个声音。是谁的声音?生:赵老师。师:对。那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生:赵老师!

师:我就是在电脑里边写的,修改了好多次。写好以后,可以拷磁盘给我。更希望大家发e-mail给我。请大家记下来我的e-mail地址。【教者注】以上设计目的有三:1.将课内外知识结合,进行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尝试。2.情感升华。3.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细小的事件,提炼写作素材,融入情感,细腻描写。

师:请大家坐起来。两节课就这样过来了。最后,我再问大家一个小问题。两节课大家都没有休息,校长让大家休息,大家都不愿休息。你们说这是为什么?(一生随口:不知道。笑声)生:我知道。大家太投入了。师:对。大家太投入了。孩子们,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要投入。还有第二个原因吗? 生:还有一个就是大家都想学习。

师:学习的欲望驱使着你。这是对你太投入的解释。生:还有,就是我们都想打败对方。师:哦,强烈的打败对方的欲望也驱使着你。生:我们有兴趣,太入迷了。

师:知道为什么有兴趣、为什么太入迷了吗?因为我们都被《地震中的父与子》和朱自清先生笔下的伟大的父爱深深地感动了。一个我们自身的原因——太投入了;一个是课文的原因——太感人了。当然了,为什么我们投入,还是因为文章感人。说穿了,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父爱和母爱的感染。它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养育着我们,滋润着我们,让我们把一切事情都做得很好。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我们42位同学都是感情丰富的人。能被爱感动的,能被爱吸引的投入,不愿意下课、不愿意休息的孩子,肯定是了不起的孩子!《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孩子了不起,我说,我们后海小学的你们这个班的孩子们也是了不起!(学生面露高兴神情,相互对望)师:哎呀,一点也不会交际!你们应该说,赵老师也是——生:了不起!

师:对呀,咱们不能光会辩论,也得会交往。再来一遍:你们都是了不起的孩子!生:赵老师是了不起的老师(父亲)!

师:啊,他夸我是了不起的父亲!(笑声)看来,我们之间有一种父子般的默契。(笑声)下课以后,我们俩好好交流交流!孩子们,收拾我们的东西,下课!

【教者注】以上教学目的有二:1.简要总结。2.调节气氛,以防孩子们因“感动”而“感伤”。

开学初有幸聆听了深圳市著名特级教师赵志祥的阅读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听时感触颇深,动情处不禁潸然泪下。听后细细品味,更是受益无穷。借此机会原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探讨。

亮点之一:猜问激趣。赵老师在研读课文时,既没有自己提问,也没有让学生直接提问,而是从课前交流入手,让学生猜问。“在你们读文时,大朋友会在哪儿提问题?会提什么问题?你们怎样回答呢?”这种猜问更有吸引力,更有挑战性,当然猜问不是目的,学生通过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圈点批画,互问互答,逐步由浅层问题向深层问题探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逐步深入。学生主动参与、研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真可谓“一猜激起千层浪”。

亮点之二:辩论悟情一番猜问研读之后,大朋友终于在关键处(文中第十自然段:“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亮出底牌:这位父亲是不是失常了?结果有人认为失常了,有人认为没失常,两种意见争执不休。教者引导学生抓住具体语言文字展开激烈的讨论,反复揣摩找理由,仔细品味谈体会,教者游离在两者之间,意在激发学生争辩的兴趣,提升文章的人本价值。最后教者适时进行小结:“这位父亲精神失常了,但是他失的伟大,他因为对儿子的爱而失去的是一般人的常态,却做出了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情;这位父亲精神没有失常,因为他貌似失常,实则清醒:儿子处在危险中,需要我的救援,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和儿子在一起!在他近乎失常的举动中,包蕴着浓浓的情和强烈的爱,这情、这爱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学生听后先是瞠目结舌,而后一阵嘘唏,恍然大悟。真可谓大朋友一出手,方显英雄本色!

亮点之三:理解多元。朗读个性化本篇课文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贯穿全文,赵老师仅仅围绕重点句展开朗读指导。尤其在13——19自然段中,教者狠抓“!”处强调多元理解,个性感悟。如“阿曼达!我的儿子!”一句,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提高声音读出父亲喜出望外的感情;有的学生认为父亲连续挖了三十六个小时,又饿又累,应该压低声音放慢速度体现出悲喜交集精疲力尽的感情。教者因势利导,相机点拨。可以说个性化的朗读指导,掀起了这节课的高潮。

亮点之四:“下水”迁移,深入研读。朗读升华,已然把本课的教学推向高潮,听课人无不被赵老师纯熟的驾驭教材和学生的能力所折服。但学完文本后,赵老师又把文本当成了凭借,适时的拓展了课外的阅读资料——朱自清的《背影》、孟郊的《游子吟》。最让人难忘的是他由文中悲壮的情自然引入平凡生活小事,亲自“下水”,声情并貌的朗诵自己的一段日记《母亲》,自身的禀赋和浓浓的母子情深深的打动了在场的学生和千余名观众,掌声在泪光中经久不息。作为听课者更深刻领悟到,作文教学指导一味的强调学生注意观察,但为什么学生却视而不见呢?关键是“观察和体味应该带着情啊!要用情去驱动你的双眼!”(娄湘生老师评价语)赵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典范。

课程改革大潮中,每个有志于小学语文的改革者都在艰难探行。而赵老师却能不露斧凿痕迹,将新课标的理念与课堂教学水乳交融,实在让人叹服不止。

第五篇:平顶山市北方江河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与赵旭升劳动合同纠纷一案二审民事裁定书

平顶山市北方江河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与赵旭升劳动合同纠

纷一案二审民事裁定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平民二终字第559号

民事裁定书

上诉人(原审被告)赵旭升,男。

委托代理人陈志勇,平顶山市148法律服务中心法律工作者。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平顶山市北方江河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马保勇,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姚凯,男,1956年4月20目生。

上诉人赵旭升因劳动合同纠纷一案不服鲁山县人民法院(2009)鲁民初字第164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此案。庭审中本院组织调解,双方均明确表示不同意调解。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审理查明,被告自1999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原告医院工作,双方签订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2004年合同期满后双方又续签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该合同第十一条

第二款载明“在合同有效期内由于单方原因要求解除劳动合同而双方未协商一致的,要求解除合同一方应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4000。”2008年3 月被告考取了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同年3月21日向原告提出了书面辞职申请。2008年4月21日原告书面回复被告不同意其辞职申请,并且拒绝为其办理人事档案移交手续,被告遂离职。其后原告仍为其交纳2008年5月至2 O08年11月份的“三金”,共计3179.31元。后被告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原告为其办理了人事档案移交手续。但就违约金等问题双方协商未果,故引起原告诉讼。

原审法院认为,一、1.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劳动自由原则,即劳动者单方的非因用人单位过错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任何法定理由,无需承担违约责任,但双方有特别约定的除外,如果有特别约定,劳动者提前辞职虽属合法却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结合本案的实际情况,被告辞职虽然合法,但原、被告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条款,故被告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提出辞职已构成违约。因此,原告要求被告支付4000元违约金的诉求,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应予支持。2.被告辞职后,原告也无义务再为其交纳保险费用,但原告仍为被告交纳各项保险费用3179.31元,故被告作为实际受益人,理应将该3l79.31元返还给原告。因此,原告要求被告返还各项保险费3179.31元的诉求,本院亦予以支持。3.对于原告要求被告返还其安家费1000元的诉讼请求,因原告未提供有效证据证明该1000元安家费是被告在双方第二个合同朝内(2004年9月15日-2009年9月15日)领取的,故对于原告该诉求,本院不予支持。4.对于原告请求被告赔偿其经济损失3000元的诉求,本院认为被告辞职是依法进行,并非擅自离职,原告的经济损失不应由被告赔偿,故对于原告此请求本院亦不予支持。

二、1.对于被告辩称,该案不应由本院管辖的问题,仅有被告陈述,而其无提供其他有效证据加以佐证,故对其辩称,本院不予采信。2.至于被告的二项反诉请求,因被告未按法定期限交纳相关诉讼费用,故对于被告的反诉请求,本院依法不予处理。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三十七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限被告赵旭升自本判决生效后五日内,支付原告平顶山市北方江河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违约金4000元,返还原告平顶山市江河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社保费3179.3l元。

二、驳回原告平顶山市北方江河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80元,原告平顶山市北方江河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负担30元,被告赵旭升负担50元。

原审判决后,赵旭升不服,上诉请求:依法裁判撤销河南省鲁山县人民法院(2009)鲁

民初字第164号民事判决书,发回重审或依法改判驳回被上诉人的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一,原审法院无管辖权。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因劳动合同争议发生纠纷,被上诉人诉请要求上诉人支付违约金及保险费、安家费和赔偿损失。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之规定,被上诉人应该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而被上诉人没有遵守上述司法解释的明文规定提起诉讼违背了法律的规定。二,原审判决支持违约金400O元没有法律依据并且违背了法律的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明文规定,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出劳动者承担违约金。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建立的劳动合同不存在上述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被上诉人主张的违约金违背了上述法律明文规定,不应得到法律的支持。

三、被上诉人主张缴纳的2O03年5月至2008年11月间的各项保险金3179.31元不应得到支持。上诉人与被上诉人于2008年4月21日已经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依法被上诉人无义务再给上诉人交纳保险金,但被上诉人为了达到其诉讼的目的,在没有通知上诉人的情况下,擅自向保险事业局交纳了部分保险费用,被上诉人应当向保险部门请求退还。上诉人既没有接到通知更没有收到该笔费用,无义务返还。原审应当通知第三人保险部门应诉,已查明本案的事实,确定退还的问题。

被上诉人平顶山市北方江河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辩称:原审判令赵旭升支付违约金有劳动合同的约定。赵旭升在我单位未同意的情况下,事实上已于2008年4月离职,在赵旭升不再为我单位服务的情况,其理应返还我单位为其缴纳的社保费用。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院认为,我国《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

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劳动者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结合本案,双方之间的关系符合《劳动法》第二条的规定,因而本案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属劳动争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当事人对有关纠纷,只有在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时,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也才能受理。综上所述,劳动仲裁是人民法院受理有关纠纷的前置条件,本案有关纠纷未经劳动仲栽,人民法院即予受理是错误的。赵旭升该上诉理由成立,依法予以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三)、(四)项之规定,裁定如下:

一、撤销鲁山县人民法院(2O09)鲁民初字第164号民事判决;

二、发回鲁山县人民法院重新审理。

审判长张大民

审判员邢智慧

审判员吴延峰

二00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书记员霍军旗

下载《软件工程》课程内容与方式改革方案(赵志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软件工程》课程内容与方式改革方案(赵志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