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珍惜粮食教案
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粮食,初步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2)了解本地区主要生产的粮食品种。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爱惜粮食,爱惜农作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习惯
2、难点:在生活中做到珍惜粮食,不浪费每一粒粮食,培养节俭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粮食来源)
1、了解粮食
老师展示PPT图:(稻谷、小麦、豆类、玉米、),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那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来得吗?知道的同学举手来说说。
2、读一首诗(悯农)
我们的粮食是那么的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吗?
二、讲授新课环节:
1、课件出示非洲难民图片
还有什么原因你能想到的我们必须珍惜粮食呢?老们给你们看看生长在其它地方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出示非洲儿童照片。教师小结:
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爱惜粮食、避免浪费,因为有人需要我们节约的粮食,我们节约的粮食可以救助一个甚至更多的生命!
2、如何珍惜粮食
老师提问:那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哪些小细节,小 事做起,做到珍惜粮食不浪费呢?请学生自由发言。(出示日常生活中一些浪费的现象)
老师提建议:
老师给大家总结了一些节约粮食的小建议,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读一读: 1.适量定餐一备起:
1、适量定餐,避免剩餐。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
3、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4、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制止。
5、不偏食,不挑食。
6、在饭店点菜不浪费,剩余的带回家。
7、监督身边的亲人朋友,制止浪费现象。
三、总结:
“任何一种粮食作物都像小小一粒米那样来之不易,需要经过许多人、许多时间的辛苦劳动才能获得。所以不止是我们学生,爱惜粮食,人人有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担任一名小小监督员,提醒我们的家庭成员也能做到爱惜粮食。让同学们读一读 PPT上面的一段话:
爱惜粮食,人人有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担任一名小小监督员,提醒我们的家庭成员也能做到爱惜粮食。全班齐读儿歌
第二篇: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从小做起
10月16日是第64个世界粮食日,为了让学生从小树立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近日,巨王林小学开展了“爱惜粮食”的主题活动。
活动中,让学生们在真实的情境中认识小麦、玉米等粮食实物通过用故事、诗歌、话剧等形式了解它们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们在朗诵古诗的时候,真正体验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粮食,节约粮食要从我做起。同时,还通过多种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世界粮食日的由来,明白了粮食对人类的重要,懂得了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保证粮食安全。
第三篇:珍惜粮食
名言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里。、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传奇皇上朱元璋,这位布衣天子在打江山和坐江山时,规定自家的餐桌上每日上的是三菜一汤再加一碗白米饭。就是在他生日的晚宴上,其岳母自作主张多加了几道菜,也得到他的批评,席间小孩洒了几粒米,他瞪着眼睛,自己以身作则夹起掉了的米粒,并吃掉。他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德国前总理科尔,据一名中国记者讲,他在德国采访科尔总理时,这位资本主义大国的总理,用餐惊人的简单,只是一份快餐而已,细心的记者还注意到这么一个细节,科尔亲自吃掉了掉在饭桌上的饭食,而他的这一动作,做的是那么自然,那么坦然。
小故事
古时候有一家人,省吃俭用,攒下了一大笔钱,盖了房子,又买了一大块田地,一家人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儿子儿媳妇 就不再像以前那么节俭了。吃红薯的时候,就毛手毛脚的剥红薯皮,往往粘着一大块红薯就扔掉了。老汉很生气,让他们红薯皮捡起来。儿子不在乎地拒绝了。从此以后,老汉总会在桌子上摆一个筐,儿子儿媳就把剥下的红薯皮放在筐里。筐盛满了,老汉就端着走进杂物房。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年,这个地方闹起了旱灾,老汉家剩下的粮食吃完了,儿子儿媳饿的眼冒金星。老汉走到杂货房的一堵墙前,拿下一块砖,说:“你们闻闻这是什么?”俩人仔细一闻,大吃一惊,:竟有红薯的香味。原来,老汉把儿子儿媳扔掉的红薯捡出来,捣成泥,做成砖的形状,然后晾干放在杂物房里,久而久之,这红薯做成的砖竟垒成了一堵墙。
老汉说:“现在你们明白了吧,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浪费,平时扔掉的粮食看到很少,不在乎,可是累积起来就有很大的用途啊!” 老汉一家靠着红薯墙度过了天灾,从此,儿子儿媳又开始像过苦日子那么节俭了。
建议
1、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3、吃
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4、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5、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尽量带回家。
8、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题目 盘中粒粒皆辛苦!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创建纪念日[1])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2]“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1]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2]
第四篇: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同学,你扔掉了什么从小我们就知道那首《悯农》,知道粒粒皆辛苦,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也是从小就被父母和老师挂在嘴边的。
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世界粮食日的那一周定为节粮周。设立这个节目旨在提醒人们: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吃不饱,穿不暖,希望人们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不忘节约。所以校团委向同学们提出以下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
二:遵守就餐秩序,自觉排队,不随意插队。
三:适量买饭,做到不剩饭,不挑食,坚持杜绝浪费行为。
四:就餐时不大声喧哗,不随意走动,不追逐打闹。
五:学生干部,要以身作则,广大学生要互相监督,做到节约粮食。
六:生活节俭:不盲目攀比,不随意浪费。
七:珍惜粮食,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为我们美好的将来,从节约粮食做起。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精神深入人心!我们要开展各种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主题活动,真正达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得出的“爱惜粮食”的要求!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要拿出实际行动,为党为国家分忧,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第五篇:《珍惜粮食 文明就餐》教案
《珍惜粮食,文明就餐》
设计意图: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爱惜粮食,文明就餐”这一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活动目标:
1、理解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爱惜粮食,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核心要素:自己吃 不用喂 吃干净 不浪费 爱粮食 惜食物 粒粒米 皆辛苦 活动准备:PPT,提前熟悉音乐《我爱吃》 活动过程:
一、通过古诗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观看课件唐诗《悯农》引出爱惜粮食的主题。
二、初步了解粮食的来历,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
1、认识水稻和麦子。
教师:今天,老师从农民伯伯那里请来了两位客人,猜猜他们是谁? 出示图片 教师:我们请这两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小朋友,你们好!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吗?”——粮食。
2、出示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粮食的来历,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教师:粮食有许多话想对你们说,你们想听吗?请水稻先来说一说吧!(1)“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
(2)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3)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养护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说我来的容易吗?为什么不容易?
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我才能诞生!” 教师:下面请小麦来和大家说一说。
小朋友,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吗?(据幼儿所答出示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3、教师小结: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粮食做成的,粮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一粒粒的粮食都来之不易,都需要农民伯伯付出很多的汗水,所以,我们要加倍的爱惜粮食,请小朋友说一说我们怎样做,才能爱惜粮食?
小结:用餐时我们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浪费粮食,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掉饭,不倒饭。
4、通过动画故事和幼儿一起探讨如何爱惜粮食。教师:让我们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对待粮食的。观看故事
教师:小兔一家是怎么做的?小老鼠一家是怎么做的?谁做的对呢?为什么?如果我们像小老鼠那样不爱惜粮食会有什么后果? 每个问题幼儿回答完后,通过视频验证小结。
四、游戏 《我爱吃》加深幼儿对各种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发幼儿的食欲,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幼儿围成一个圆圈,请3—4个幼儿在圈里边唱边表演。唱到最后一句时,走到一个朋友面前,边拍手边说:“嘿嘿,猜猜我想吃什么?要求对方说出一种主食名称。依次交换游戏人,游戏重新开始。附:音乐游戏《我爱吃》 2 3 1 ︳5 5 ︳6 5 3 6 ︳5 — ︳6 6 1 6 ︳ 5 4 3 ︳ 我 的 肚 子 饿 了,吃 点 什 么 好? 大 米 面 粉 变 变 变,2 5 3 3 ︳1 — ‖ⅹ ⅹ ︳ⅹ ⅹ ⅹ ⅹ ︳ⅹ ⅹ ︳ⅹ 0 ‖
就 要 开 饭 喽!(拍手)猜 猜 我 爱 吃 什 么?
五、开展“小小检查员”活动
邀请班上的值日生轮流当“小小检查员”。每餐之后检查幼儿的餐具是否还有剩饭剩菜?督促幼儿爱惜粮食。活动延伸:
家园互动:
1、不论在家进餐还是外出就餐,家长给孩子的饭菜要适量。也可以在尊重孩子意见的前提下,给孩子适量的饭菜。
2、家长可利用假期,带孩子郊游。并给孩子介绍农作物的种植知识,使孩子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注意事项:如果幼儿因为身体不适或饭量小,吃不下那么多饭菜时,幼儿可以提前跟老师说明情况,使老师在进餐前就能将多出的饭菜放回,以免造成浪费。活动反思:
我们经常发现:每天,幼儿园都要倒掉一些剩菜剩饭。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引导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那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呢?小朋友们都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那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样爱惜粮食呢?小朋友们的回答丰富多彩——“把老师盛饭菜都吃光”、“要吃的干净,不浪费”、“看到别的小朋友没有吃光,要提醒他们吃光”等等。最后大家一起朗诵了古诗《悯农》来告知自己“粮食来之不易,要从小爱惜粮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