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式教学法--让孩子在做中学

时间:2019-05-15 07:4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索式教学法--让孩子在做中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索式教学法--让孩子在做中学》。

第一篇:探索式教学法--让孩子在做中学

探索式教学法--让孩子在做中学

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根据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成为我国今后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走向。我国新近颁布的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提高科学素养、在课堂中开展探索式学习”的理念,即通过提倡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探索能力,加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探索式教学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步骤,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一、探索式教学法的提出

探索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索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杜威说:“思维起源于疑难”,就是说人在生活中遭逢难题而从事解决,才进行思维,不是为思维而思维和为真理而真理的。真理和生活需要分不开,探求真理不能脱离实践经验。这种实用主义认识论应用在教育上,便是“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应用在教学上,便是“从做中学”。从1950年到1960年,探索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索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索式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索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索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美国20世纪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学改革家杰罗姆•S.布鲁纳在50年代末创立了发现法,并把它在美国施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认为“发现法就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学习的方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并无高深玄妙之意。”(续润华,2003:86)与前人相比,布鲁纳更注意探索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使之具有科学的基础。

施瓦布、杜威等人的研究,包括布鲁纳和皮亚杰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影响了从50年代直至70年代早期的课程教材。这些教学材料的一个共同点是使学生参与到做中去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听讲或只是阅读有关科学的材料,对学习科学的过程比掌握科学知识给予了更多的重视。

二、探索式教学法的含义

要研究探索式教学法,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索。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索的定义是:“探索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订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索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的陆王景认为,“探索式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索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索,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索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学生需要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书本上或者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毋庸置疑,学生对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三、探索式教学法的过程结构

一般的探索过程涉及:观察,提出问题,作出预测、猜测或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并开展工作以搜集数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解释(解读数据)以验证假设,得出初步结论,考虑其他可能的解释及提出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将上述探索过程与结果以一定的方式陈述或表达出来,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及开展评价。这个过程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步骤:

1.设问质疑。探索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索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索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当然,教师也应该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那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了。

2.实验探索。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要注意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

3.思考作答。经过探索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他们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4.分享矫正。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索结果介绍给全体同学。由集体讨论、辩论,使不准确的地方得到完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给予矫正,肯定长处,指出不足,注意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体现出课堂的民主精神。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以往不少教师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是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思想方法,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这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的一句话,指出了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又是教育活动中复合主体的重要一半,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威胁来维持学习活动和产生学习效果,其后果不仅是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

四、探索式教学法理论的局限性

作为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实践中,它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探索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导演”的作用,其备课的内容加大,不仅要考虑教授的内容,还要考虑实施的细节。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时间的掌控、课堂的组织也颇具挑战性。其次,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程度也不好把握,作为强调调动学生能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到底能给学生多大的自由度也是一个难题。第三,作为由国外学者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还没有成型的经验和理论基础。国内学者的探讨大多集中在某个学科的教学体验上,系统的理论支撑还比较薄弱。

探索式教学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采用探索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转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促进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课堂的教学程序,同时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索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第二篇:让孩子自己在做中学

让孩子自己

在做中学

我总喜欢和孩子一起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孩子很好奇,单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是为什么,我盖上了盖子。并约定三天之后,一起打开看看会发生这么的变化。几次的观察下来,孩子对于黄豆的小苗真的弯着头饶过第一道挡板向上生长感到十分地好奇。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打开看看。为了防止孩子弄坏,每次都是我在小心地操作。

可是,孩子的好奇心是任何方式都无法阻挡地。在小朋友两次因为操作不熟练,而折断了小苗后,我修正了自己的想法,我要手把手地他们如何操作。

当孩子自己小心翼翼地打开盖子,发现小苗还在努力地追着阳光饶过第二道挡板时他们的兴趣才算是真正的被调动起来了。孩子们以后的每一天,都会主动地为小豆芽浇水,极其小心地打开盖子,仔仔细细地观察,认认真真的做观察记录。

这事我深刻的领悟到“让孩子自己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去取得直接的经验,去获取新的知识。”

“没有一个儿童不好动的,也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自己做的。”作为家长,我深刻体会到,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实践出真知”,一定要放开手,让孩子参与进来,真真在在感受过程的点滴,记录在他们幼小的脑海里,自由发挥。

第三篇:初一生物探索式教学法初探

初一生物探索式教学法初探

摘要:

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全世界已经明确提出了数百种教学策略。在这里的许多教学策略中,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被放在课堂教学指南中来创建教学情境。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营造更加热烈的课堂氛围。本文将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于初中生物探究式课堂教学,结合多年的初中生物一线教学实践和两年的对照实验教学,运用对照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实施基础,以及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进行了精心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提高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一、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学程序

(一)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探索——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为例

1.教材分析

人教版本节内容,主要涉及“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生物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两个二级主题,意在让学生达到具体的内容标准的同时,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对水的依赖,并通过调查和资料分析,认识水域环境直接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乃至种群的生存产生影响,由此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周边的环境并保护环境。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明两栖动物的繁殖和发育过程。发展趋势:协作与沟通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和解决信息内容的能力;解决困难的能力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独立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研究,并在老师的特定指导下选择多种研究方法,例如现场调查,社会调查和问卷调查。在早期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同一小组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总结了报告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了报告,并与所有学生进行了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存状况,训练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了解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趋势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理念,自信,激情和感激之情,并用自己的爱心创造幸福的生活。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举例说明两栖动物的繁殖和发育过程,让学生反思并培养对生命的热爱;了解增长和发展的定义;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难点

说明两栖动物发育的不同阶段的特征,以及两栖动物的生殖生长和发育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4.本课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收集与分析资料法

5.教学前的准备活动

(1)教师活动

①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污染与生物关系的资料;

②准备好上课用的各种摄影照片、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自学问题卡片、课堂和课外应用探究实验题等。

(2)学生活动:通过实践收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关系的相关资料。

6.教学过程

(1)第1环节:引入本课

教师活动:关于两栖动物你了解多少?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发言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2)第2环节:明示教学目标

教师活动:给出本节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学生读懂本节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学生明了本节教学目标课堂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3)第3环节:青蛙的生殖与发育

教师活动:展示青蛙的生殖与发育的自学问题卡片,要求学生抽取卡片;播放青蛙发育过程的视频;小结青蛙的生殖与发育的内容。

学生活动:抽取自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汇报自学问题答案。

设计意图:“举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即易错点。

(4)第4环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教师活动:设问: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组织学生汇报各自收集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各自收集的相关资料;并树立主动去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保护生物意识!体会生物圈每一位成员的平等地位。

设计意图:学生实践“调查法”,直击本节难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即易错点,并提高了实践能力。

(5)第5环节:课堂巩固

教师活动:展示习题与点评。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与交流。

设计意图:重视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且习题的教学目标针对性强。

(6)第6环节: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与课后参与实践

教师活动:发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拟订保护环境的倡议书,并参与到学生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活动:全班同学与教师一起参与此次活动。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灵魂得到洗礼,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油然而生。

(二)分析、讨论

从上述例子可见,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探索式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以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以认识规律训练学生。

2.教师提出问题和创设问题的清景。这有助于引起的学生学习和兴趣,调动

他们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按计划有目的地去认识事物。

3.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积极展开思维。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归纳和自学能力。

4.在讨论和解决问题以及评价过程中,鼓励和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或得出不同结果。这有助于形成一种生气蓬勃的课堂教学气氛。

5.更主要的是探索式教学方法把传授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获

得知识的能力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以启发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二、建议

(一)教师要胜任探究式教学,应加强自我学习

探究式教学相比传统教学,课堂的生成性具有不确定性即课堂的灵活性强。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只有做到了知识“海量”,并具备了较强的自身素养,才能充分发挥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导学”作用。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正因为是对探究式教学的不胜任,所以对探究式教学釆取逃避的态度。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我的学习,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探究式教学。

(二)一线教师应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评价研究

从选题开始,“如何评价研究的效果?”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笔者,其实质是探究式教学的评价体系尚未成型。日常教学中教学评价能折射教学的成败,传统的纸笔测试已无法满足探究式教学的需要。笔者认为每一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都应有自己的教学评价体系。如能建立一套科学的探究式教学评价体系,就能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快速发展。作为一线教师应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评价研究,为探究式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云昌.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41).[2]雷佩红.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课外阅读,2012(8):260-261.

第四篇: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让孩子在做中学 教案

让孩子在做中学数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武城县弦歌小学

王建芳

【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与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能初步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2、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图形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老朋友,他们会是谁呢?(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相机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亲近我们的好朋友,进一步来认识它。板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出发,创设紧贴学生生活,既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又引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地学习新知。】

二、猜想验证,归纳发现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1)观察,猜想

师:其实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中还藏着许多秘密呢,我们先来看长方形,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形,通过观察,你猜一猜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请学生汇报

(2)操作验证

学生拿自己的学具,和老师一起动手操作,老师引导验证。(3)班内交流、总结

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方法,相机教学对边,从而概括出长方形边的特征。为了使用方便,我们有必要把两组对边区分开来,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指认长方形的长和宽。

教学重点:学生能自主发现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我们了解了长方形边的特征,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发现的?

看课件,总结长方形角的特征

小结:同学们通过动手动脑,总结出了长方形的特征,我们一起齐读一下。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看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生从体验中感悟,在活动中认识事物,将认识的事物通过大脑组织用语言表达出来,达到知识的升华,从而概括出长方形的特征。】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1)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知道边长。

(4)寻找生活中的正方形,看课件,让特征形成表象印在学生的脑海。【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有了探索长方形边和角特征的经验,所以再让学生自主探索正方形的特征,是学习方法的一次迁移,同时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那些新的认识?运用哪些方法发现的?

【教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孩子总结归纳,使学生思维有条理,对新知加强印象,知道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解决问题,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升华了基本思想,储存了基本活动经验。】

4、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学生独立思考(2)全班交流汇报

(3)由长方形正方形都是四边形引出五边形、六边形,知道多边形

【设计意图:有对比才有鉴别,本层次的设计就是想通过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异同,加深对它们特征的认识避免思维产生混乱。】

三、应用拓展

闯关游戏:

1、第一关 猜一猜

猜图形

(拿出一个信封),这个信封里有一张纸片,这张纸片有可能是什么形?

第二关

2、火眼金睛

找出图中有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 第三关

3、想一想

1、我背后藏着一个正方形,其中一条边是4厘米;还有三条边是多少厘米呢?

2、我背后藏着一个长方形,其中一条边是10厘米;另一条边6厘米。还有两条边各是多少厘米呢?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紧扣重点,多层次的操作练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理论联系实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练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能通过回顾与表达再次复习本节课所学。】

第五篇:在做中学科学

在做中学科学

三亚市第一小学——黎元俊 科学教学历经了风风雨雨,当她跨入了新千年之际,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以她新的姿态大踏步走向了“科学”教育的行列。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进步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爆发了新的生命力。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做中学”是一种主张儿童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的科学教育形式。在这种教育形式中学习者的任务是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在“做中学”教学模式中,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做实验,并放开束缚,自主、积极、愉快地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去,亲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他们运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记录、表达、交流等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在做中感受科学的美

“不吃梨,不知梨子的味道”这是一句古话,但它寓于一定的哲理。我们现在的科学课就是要强调动手,通过学生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等器官,去玩“玩具”,去品味物体,去观察物体、环境,去研究物体的本质与现象。如:五年级科学中用三棱镜来折射阳光,三棱镜折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色光是多么美,又是多么神奇,让学生领略到科学的奥秘和美。兴趣是学生的最好的老师,她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激情。现代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又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不断制造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在做中强化科学知识

“看不如做”。看十遍不如做一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如:三年级《动物的不同与相同》中,有食植动物、食肉动物、还有两样都吃的动物。学生必须通过摆卡片、讨论、争论,才能搞清楚。才能记住这些知识。

三、在做中提升科学理念

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但他还不能把知识自觉提升到自己的意识形态中。可能知识过几天就会忘却。通过“做中学”能使学到的知识贯穿到学生的意识形态中去。使他们在今后的做事、工作中能自觉讲求科学,提升科学理念。“要调查才有发言权”.如:三年级的《家乡的水资源》一课,不仅课内要学好它,更重要的是课外要组织好学生去调查、观察、记录、研究水资源,研究水资源的环境状况。这是必须要去做的,做中可以学习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做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各项技能,更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理念,科学的看待周围的一切,科学地做事。

四、在做中链接创新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希望。没有创新就没有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作为一个教学体系,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的老师也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教师。

“做中学”既是一个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方法,同时也是一个教育过程。作为儿童科学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也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目的和精神。“做中学”的教学流程有其鲜明的特色和基本模式,我们进行的“做中学”研究是一个以变革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为切入点,进而变革幼儿国和小学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将产生巨大的作用。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教育——做中学更加重视: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前提。是一种适合当前形势以及新的教育的理念。“做中学”(Hands on)是美国科学家首先总结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其宗旨在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特别强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培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了小学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而在“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中则更加明确地提出:“做中学”科学教育就足在巾国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的基于实践的探究式科学教育,它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它的根本特征却不能模糊,即不能脱离探究式教育的本质。

那么什么才是探究呢?探究式教育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这是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教师应该弄清楚的首要问题。什么是探究呢?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如下的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它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因此,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儿童一步步学习逻辑思考、学习对问题的分析、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并不断地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与科学学习零距离,零距离是指相互间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阻隔。与科学教育零距离是指教师应当创造适宜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与科学教育真实地接触,亲历探究科学的过程,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真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更好地建构科学知识并获得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良好科学素养。这种零距离的接触正好与“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的目标相吻合。传统的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是:以教为中心的满堂灌,重传授,机械式的训练,科学教育形态是一种知识再现,生硬的模仿。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教师是教材的“奴隶”,是教材、教参的“忠实执行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教学的“接受器”,在学习遇到困难时逃避困难。学生始终觉得科学是一堆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相距甚远,无法用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科学学习又十分神秘、高深,无法与之亲密接触。

老师要学会说“我不知道”——皮埃尔·雷纳,大多数人眼里, 在课堂上说出“我不知道”的都是学生,但是法国著名科学院院士皮埃尔·雷纳先生却指出,在课堂上老师要学会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撼动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倡导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不知道”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我不知道”是“做中学”的真谛。一个优秀的“做中学”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是:第一要爱孩子;第二要相信孩子的脑子里不是空荡荡的;第三不要觉得不知道是可耻的,老师要学会说:“我不知道。” 这一点非常重要。

“做中学”是御道街小学的办学特色,学校一直以来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愉快地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去,坚持研究实践,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措施。御道街小学自主开发案例《空气的存在》单元和《植物与环境单元》。如《空气的存在》起始问题:你能抓住空气吗?学生设想一个将空气装起来学生进行的活动的方法,在教室里用自己的方法抓住空气。做一个简单的实验,由于我们可以抓住空气,所以空气存在,口头描述一个实验方案。哪些物体中有空气?对教师给出的几个物体进行猜测:认为哪些物体中有空气。有了对空气的基本认识后,通过猜测发现同学对哪些物体中有空气意见不一致。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形成集体的书面记录。如何证明这些物体中有空气 ?设想一个实验来回答问题。发现一种方法对有的物体有效,对有的物体无效。根据提出的方案做实验,学会提取信息,认可正进行的实验有时需要用许多方法,分组起草一个书面的实验方案。在全班介绍并说明理由。

御道街小学开展“做中学”项目研究活动以来,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了摸索、疑惑、迷茫、释然„„这其中有痛苦也有欢乐,有泪水也有汗水。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御道街小学所追求的已不再是形似的做中学课堂,而是安静的实验、严谨的记录、平等的交流、认真的倾听、让学生真正的探究,处处体现和谐的做中学课堂。

下载探索式教学法--让孩子在做中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索式教学法--让孩子在做中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噱头还是奇迹?浸入式教学法让孩子快乐学英语

    噱头还是奇迹?浸入式教学法让孩子快乐学英语 “学英语必须要下苦功,不背单词,能学好英语吗? ”----这是很多家长在孩子的英语学习方面的观点。 然而在目前风生水起的少儿英语教......

    物流管理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探索

    物流管理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工业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这些专业的学生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物流管理课程性质为专业通识......

    问题式教学法

    摘要】 依照新课标,英语教学改革主要体现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

    探究式教学法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问题和策略 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 叶天才 新教材从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均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新课标强调在活动中让学生掌......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 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主要围绕着本学期品社(品生)组的课题进行讨论和进一步商讨。对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课题的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中的理论依据进行了......

    在做中学之体验教育

    在做中学之体验教育 090902109 李艺娟09小教1班 1993年,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的《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了中国教育界。那场较量中,无论是体质还是精神意志,中国孩子都输给了日......

    让学生在做中学语文[共五篇]

    让学生在做中学语文 [摘要]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今教师不必摆出高高在上的样子,不应以“知识的权威”......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与高效课堂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