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做中学语文[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2:3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学生在做中学语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学生在做中学语文》。

第一篇:让学生在做中学语文

让学生在做中学语文

[摘要]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今教师不必摆出高高在上的样子,不应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爱怎么学就怎么学,给学生留有自主的空间。

[关键词] 快乐

画画

对话

动动手、试一试、演一演

争当小能手

新课程改革历时已近四年,个人认为贯穿“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观念。而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觉得如今教师不必摆出高高在上的样子,不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爱怎么学就怎么学,给学生留有自主的空间。一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基础中的基础,一开始就要建立一种新的语言课程文化,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探究精神,营造一种自由自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读得用心,想得开阔,说得畅快,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为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和学生在动手、动脑、商量、讨论、实验、争论中平等交流,在相应的课堂中我尝试着做了如下教学:

一、快乐识字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对识字有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识字量很大,识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探索识字教学方法。一年级(上、下册)语文教材识字部共有

四种形式;一种与汉语拼音穿插安排的“认一认”;一种是“词串识字”,一种是“转转盘识字”,一种是“看图会意识字”。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识字主动识字,体验识字过程的乐趣,并尝试探究自主识字方法,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

案例1: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识字》与《练习》编排的象形字,一个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识字》中出现几个象形字“川、燕、舟、水、石”以表格形式展示每个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一看就能迅速地了解到汉字,尤其是象形字的造字方法:由画到字。教学时先从文字画入手识字,再引导学生将一个个文字画通过想象、说话、绘画,演变成一幅美丽的画,让学生在欣赏中学。最后再出示几幅文字画让学生猜字。

随着识字量增大,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且易混淆,在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去商量、讨论、分析字形,辨别字音字义,熟记新词,学生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好多学生课堂上想出了独特识记方法。变机械枯燥识记为新鲜好玩的识字。如:新旧字比较识字、拆字法、换字法、编字诀、猜字谜、编歌谣等,而且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自己的识记方法,相比之下,教师的语言显得生硬,使其他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通过画画与作者对话

画一画,既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同时也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内化。

案例2: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月亮湾》课文按照方位顺序来

介绍月亮湾这个村子周围的景物,我是这样来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师: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课文。(学生按照喜好,在老师引导下分好小组,合作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

部分学生用画画的方法来学习第二小节,老师让画画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以下自己画的景物。一生:我画了村子前面“月牙一样的小河”是弯弯的。一生:我画了清澈见底的河水以及河上的小石桥。一生:我用粉色画了河岸边盛开的桃花,许许多多。师:你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画的呢?(生商量)生:先画村子前面的小河、倒影,再画河岸边的桃花、农田,最后画村子后面的山坡、茶树。师:作者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观察的。最后,学生结合自己的画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师加以点拨理解。课后小练笔,居然有不少同学模仿《月亮湾》一课,描写自己的村子或自己家的周围景色,有模有样,叙述条理清楚,语句通顺,真的让我感动。

在一些难以用话语向孩子解释的语句,课文也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图画或简笔画来进行释疑。

三、动动手、试一试、演一演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做一些小试验、小制作)探索科学,获取真知,满足自己的好奇新。如《乌鸦喝水》、《晚上的“太阳”》等课文,新教材上另有一些课文故事情节精彩,易于表演如《狼和小羊》、《青蛙看海》、《小松树和大松树》、《蚂蚁和蝈蝈》等等。案例3:《蚂蚁和蝈蝈》一课在教学完第一自然段后,先让学生在小

组内表演蚂蚁们正在搬粮食,搬得满头大汗的场面,然后指名戴上头饰表演,其他同学朗读句子(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学生表演得入情入景,可别小看了头饰的作用,它能把孩子带入文章的情境中,和课文产生共鸣。表演练习感情朗读,有的学生认为小蚂蚁太热了,重音读“满头大汗”;有的学生认为小蚂蚁搬粮食的方式多种多样,应强调读“有的”、“有的”。有的学生把重音放在“个个”上,强调蚂蚁没有偷懒„„《语文课标》指出:“阅读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在表演中既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又体会到了小蚂蚁的辛苦,表演后指名朗读时,充分体现了读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争当小能手

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比赛对于他们来说容易调动情趣,吸引注意力,老师如果在课堂中恰当运用比赛,便能收到意象不到的教学效果。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8》转字盘识字“晴、睛、情、蜻”。开始上课出示“青”字,谁能说说“青”喜欢和哪些偏旁做朋友组成一个新字,学生自由说,然后问:“你是怎样知道这些字的,又是如何识记的呢?分小组讨论交流,比赛哪组说的多,说的好。一分钟学生就迫不及待的举手想说。有的组说是预习书上知道的,有的同学是查字典知道的,有的同学说在路上看见的,回家问妈妈知道的。学生争先恐后的说出与“青”有关的形声字“晴、睛、情、蜻、清、请、倩、菁”,并通过商量讨论出区别识记的方法。一堂课下来每位同学都能熟记“晴、睛、情、蜻”四个字。

为了发挥每位同学的特长,面向全体学生,我还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教学内容上实行比一比、赛一赛、我最棒等活动。如课堂上实行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同桌比等,每学期班级还评选写字能手等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篇:让孩子自己在做中学

让孩子自己

在做中学

我总喜欢和孩子一起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孩子很好奇,单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是为什么,我盖上了盖子。并约定三天之后,一起打开看看会发生这么的变化。几次的观察下来,孩子对于黄豆的小苗真的弯着头饶过第一道挡板向上生长感到十分地好奇。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打开看看。为了防止孩子弄坏,每次都是我在小心地操作。

可是,孩子的好奇心是任何方式都无法阻挡地。在小朋友两次因为操作不熟练,而折断了小苗后,我修正了自己的想法,我要手把手地他们如何操作。

当孩子自己小心翼翼地打开盖子,发现小苗还在努力地追着阳光饶过第二道挡板时他们的兴趣才算是真正的被调动起来了。孩子们以后的每一天,都会主动地为小豆芽浇水,极其小心地打开盖子,仔仔细细地观察,认认真真的做观察记录。

这事我深刻的领悟到“让孩子自己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去取得直接的经验,去获取新的知识。”

“没有一个儿童不好动的,也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自己做的。”作为家长,我深刻体会到,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实践出真知”,一定要放开手,让孩子参与进来,真真在在感受过程的点滴,记录在他们幼小的脑海里,自由发挥。

第三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作者:胡织娥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9年第06期

现实生活更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从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活实践说,到现今的“大语文”教育观;从“传道,授业,解惑”到现在的开放式语文教学。先哲曾说,艺术即生活。语文更是如此。

一、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语感

学生在阅读时能经常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使形象的浮现、感情的共鸣、思维的活跃达到迅速、准确、鲜明的程度。例如读朱自清的《春》,随着课文中一幅幅特有画面的展开,学生脑海中迅速产生相似的联想,仿佛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如小草、花、春雨……从而进入一种审美的境界,得到美的熏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很自然使学生联想到自己捕捉小昆虫、玩各种游戏等童年有趣的生活画面。凡此种种,都说明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理解才真切、深刻,语感才越强。

二、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这本大书包罗万象,取之不尽,学生若经常“阅读”,能使其眼界更开阔、知识更丰富、思维更活跃、创造力更强。

教师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要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接触现实生活,阅读社会这本“活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花草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霜雪、天体运行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活的知识宝库。”可见,只有用“活书”,学生的学习才会活起来。因为从实践中来的知识是真正有用的知识,学好了这种知识,才会更具创造力。

三、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生活是作文之源。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教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同情弱者、同情不幸。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此拓宽他们的生活领域,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激发他们写作、倾吐的欲望。

只有这样,学生写作时才会有“清甘的水喝”。生活素材的积累,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学生写作时视野更开阔、材料更丰富、思维更活跃,写出的文章才更具真情实感。

然而,学生因阅历和经历所限,可写生活资料储备亦少,怎么办?我们可以借用“新闻’作为作文教学的船和桥。

龙源期刊网 http://.cn关注新闻所积累的大量信息,能激活思维由单一变多维,找到拓宽作文教学视野的船和桥。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各种新闻媒体中看到它的方方面面,大到影响全球,震动宇宙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重大新闻,小到百姓衣食住行的小镜头。且媒体形式多样,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互联网更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它们极大地开阔了作文教学的胸襟和视野,活跃了写作思路。新闻是百科全书,师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互动,有取之不尽的话题和议题。留心身边发生的新闻,养成对新生事物敏感吸纳和分析的好习惯,找到学会观察事物的船和桥。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从中悟出作者是怎样调动“五官”观察采访的,同时要求学生多留意校内外发生的新闻,学会用新闻的敏感去观察周围的新人新事。这就是要求学生做发现新闻的有心人,训练自己具有一定穿透力的观察能力。像新闻那样用事实说话,用典型事例去记、去议,找到充实作文内容的船和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要真实就要用事实说话,作文也要具有真情实感才有生命力,才能打动人,新闻中的事实除了泛指一般的事实外,主要是指典型的人和事。而这恰好是学生作文空洞的毛病所在,学生通过读、听、看新闻,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慢慢领悟事实在新闻和作文中的作用,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军营采访先进人物的突出事迹,促进学生学会运用典型事例作文。

第四篇: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可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很难从生活中学语文,一方面是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语文从身边轻轻的溜走了,另一方面学生的课业很紧张,有时间还想多做几道题,或由于语文的成绩提升比较缓慢,所以急功近利的学生会忽视在平时对语文的学习,还有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没有进步,就自暴自弃。平时给学生留观察日记,只有写人的认真观察了,而且局限在班级的同学,老师及家人。如果是观察身边的生活或者景物,学生往往会视而不见,缺乏思维,对身边的事物比较麻木。其实,学生作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一员,他们首先接触的、而且接触最多的就是生活世界。语文学习更是和生活息息相通、天然地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应该对生活有所感悟的。

记得一个晚自习,学生都听的很投入,在我向黑板上写题的时候,我偷偷的观察学生的反映,有无溜号的,就发现李国峰同学悄悄的站起来,向外面张望,难道走廊有人找他么?看看窗外没有人,也没有人敲门,我先留意下,看看是不是一时的溜号,我没有批评他,又过了一会,我发现我在向黑板写题的时候那个男生竟然半站起来向外看,我看了他一眼,让他知道,老师已经知道他在溜号了,希望他能够集中精力,注意听讲。可是没过多久,我发现他竟然又站了起来向外观看,我当时很生气,大声的说:“你到底想干什么啊,一堂课站起来三次,第一次我没说你,第二次看了你一眼,事不过三,你竟然还站起来第三次,你到底想做什么?”他说:“老师,我看外面的天怎么是红色的,太奇怪了,以前从未见过的啊!”他的话音未落,同学们都顺着窗户向外张望,胆大的同学甚至站了起来,透过班级的窗户,我看到了外面天空中的彩霞非常的美丽,在晚霞最美丽的时候学生都在上晚自习,学生对生活太缺少观察了,也难怪平时的写景作文都是从作文书上积累的大段文章,而不是发自内心来写的。我顺势给学生留个观察日记。让学生能够细心观察,结果学生有很深刻的体会。

应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与自然亲密接触。他们发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从内心产生了对生活的热爱。这其实也是一种更深刻的爱。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质是不断激活生活体验的过程。同时,生活的体验又能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语文学习的内容,生活的体验越丰富,对语文学习内容的解读就越深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抓住各种有效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平时多观察,多感悟,使语文学习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语文中感悟生活。

第五篇:探索式教学法--让孩子在做中学

探索式教学法--让孩子在做中学

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根据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成为我国今后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走向。我国新近颁布的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提高科学素养、在课堂中开展探索式学习”的理念,即通过提倡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探索能力,加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探索式教学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步骤,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一、探索式教学法的提出

探索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索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杜威说:“思维起源于疑难”,就是说人在生活中遭逢难题而从事解决,才进行思维,不是为思维而思维和为真理而真理的。真理和生活需要分不开,探求真理不能脱离实践经验。这种实用主义认识论应用在教育上,便是“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应用在教学上,便是“从做中学”。从1950年到1960年,探索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索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索式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索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索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美国20世纪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学改革家杰罗姆•S.布鲁纳在50年代末创立了发现法,并把它在美国施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认为“发现法就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学习的方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并无高深玄妙之意。”(续润华,2003:86)与前人相比,布鲁纳更注意探索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使之具有科学的基础。

施瓦布、杜威等人的研究,包括布鲁纳和皮亚杰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影响了从50年代直至70年代早期的课程教材。这些教学材料的一个共同点是使学生参与到做中去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听讲或只是阅读有关科学的材料,对学习科学的过程比掌握科学知识给予了更多的重视。

二、探索式教学法的含义

要研究探索式教学法,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索。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索的定义是:“探索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订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索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的陆王景认为,“探索式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索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索,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索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学生需要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书本上或者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毋庸置疑,学生对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三、探索式教学法的过程结构

一般的探索过程涉及:观察,提出问题,作出预测、猜测或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并开展工作以搜集数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解释(解读数据)以验证假设,得出初步结论,考虑其他可能的解释及提出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将上述探索过程与结果以一定的方式陈述或表达出来,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及开展评价。这个过程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步骤:

1.设问质疑。探索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索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索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当然,教师也应该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那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了。

2.实验探索。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要注意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

3.思考作答。经过探索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他们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4.分享矫正。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索结果介绍给全体同学。由集体讨论、辩论,使不准确的地方得到完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给予矫正,肯定长处,指出不足,注意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体现出课堂的民主精神。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以往不少教师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是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思想方法,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这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的一句话,指出了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又是教育活动中复合主体的重要一半,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威胁来维持学习活动和产生学习效果,其后果不仅是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

四、探索式教学法理论的局限性

作为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实践中,它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探索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导演”的作用,其备课的内容加大,不仅要考虑教授的内容,还要考虑实施的细节。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时间的掌控、课堂的组织也颇具挑战性。其次,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程度也不好把握,作为强调调动学生能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到底能给学生多大的自由度也是一个难题。第三,作为由国外学者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还没有成型的经验和理论基础。国内学者的探讨大多集中在某个学科的教学体验上,系统的理论支撑还比较薄弱。

探索式教学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采用探索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转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促进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课堂的教学程序,同时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索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下载让学生在做中学语文[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学生在做中学语文[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相信学生是在做正确的事情

    相信学生是在做正确的事情 ——读《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有感 杨红丽 读完了书中的第77天《假装不知道学生要干什么》,让我忽然明白了当学生开小差时,我们教师的对策。在上......

    让学生读起来(共5则)

    还学生读书的权利 我是一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我本人对朗读有着颇浓的兴趣,平时时常会在办公室里读上几篇美文。但是,近几年,我听过很多语文课,老师们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没......

    让中学语文作文评语充满人情味

    让中学语文作文评语充满人情味 摘 要: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针对中学生对写作文“头痛”的现状,提出作文评语应注重“真情对白”、作文评语语言要以鼓......

    “共治一个家”关键在做关键在建

    “共治一个家”关键在做关键在建 ■本报评论员 “城市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同住一座城,就是一家人;人人有责任,治好这个家。”在昨天举行的“共建文明城、争做文明人”动员大会上......

    中学语文教案(共5篇)

    中学语文教案 引导语:课堂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案,怎样设计一份中学语文教案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世说新语》之《期行》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中学语文教学法(共五篇)

    中学语文教学法 绪论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是和基本理......

    如何在做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如何在做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做中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都是被动地思考和解答老师抛出的问题,而很少自主产生问题。然而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

    假如能让我在做一名小学生(共5篇)

    假如能让我在做一名小学生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可我的小学时光却一去不复反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如流水一般匆匆逝去,我也随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