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老师情感教学特色探究 提纲[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7:5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于漪老师情感教学特色探究 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于漪老师情感教学特色探究 提纲》。

第一篇:于漪老师情感教学特色探究 提纲

于漪老师情感教学特色探究

一、情感教学的源起

近年来,我国对教育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教育改革的程度也在不断的深化,并且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而其对于“情感教学”的探析与实施更是成为了众多改革措施中一株娇艳的奇葩。所谓“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能够恰当的运用一些教学手段,通过跳动、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情感因素,提高了课堂效率。因此,许多教育工作者纷纷开始将“情感教学”引入自己的课堂之中,而其中做得最好也最有成效的当属于漪老师,下面我们就对于漪老师情感教学特色进行探究。

二、于漪其人——情感的主体

于漪老师所追求的是一种情感教学模式。她的课堂激情四射,处处充满着思想、情操、品格、意志等情感分子,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于漪老师本身就是一个情感的主体。她对语文的钟情、对学生的热情,致使她的课堂激情洋溢、情感饱满。

(一)对语文的钟情

于漪老师曾经坦言她与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在学生时代就深深的爱上的它,有时候竟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后来当了一名语文老师,与它朝夕相处,热爱它、理解它、研究它,竟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她在著作《我和语文教学》中也说道:“教中学语文成了我终身从事的高尚事业,我为此而感到无上的光荣与自豪。” 或许正是出于这种对语文与生俱来的热爱与钟情才使她站在讲台上时充满激情。她说:“教学激情是火种,而教师首先得燃烧自己。”所谓“教学激情”是这样的一种教学状态: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对所授内容有充足的准备、深刻的理解,并率先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而通过丰富的语言、表情乃至动作引起学生的共鸣,带动学生的情绪,以至逐步把学生带进作品所规定的情境中来。正所谓要想使学生们感动,教师自己先要感动;要想使学生们热爱语文,教师自己先要热爱语文;要想使学生们情感充盈,教师自己先要情感充盈、激情四溢。正如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所说得“教师本身先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一书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如果按照教学法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因此教师激情不是什么“方法”和“技巧”,更不是做作的虚情假意,而是一种真性情、真自我的情感流露。当然,教师空有一腔热情也是不够的,还要有知识结构、人格结构、审美理想的全员参与,才能达到知、情、意的有机统一,这样迸发出来的情感火花才更迷人——显然,于漪老师做到了这一点。

(二)对学生的热情

教育界前辈叶圣陶曾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于漪老师的课堂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课堂,这情感不仅包含师生对语文课的深情、激情、热情,而且更透着一股浓厚的人情味。于漪老师将自己看成是学生的一份子,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并且把健全人格的自由发展还给他们,和学生们做最贴心的朋友,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她不愿以师生这层关系来成为束缚与学生交流的枷锁,而更愿与他们成为朋友,平等的看待他们,让孩子们都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她也积极的了解班上的每位学生,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例如她知道班上有位同学喜欢足球,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孩子,于老师私下里也开始做功课,了解关于足球方面的知识来和这个孩子交谈,孩子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从而变得爱说话了,师生的关系也变得更亲密了,从此语文课上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跟着思考、回答问题。再如一次给学生的回信上,令我们感动的是第一句竟然是“对不起,我因为身体不好,住在医院,就一直没有给你回信。”这是怎样的胸襟啊!

或许也正是因为于漪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唤起了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吧?于漪老师教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感情!

三、于漪其课——情感的平台

(一)课堂语言

语言是所有思想的外衣,也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曾经有人把语言在交际生活中的作用形容得十分贴切,说它“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东西”。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有这样的一段名言:“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的。然而,语言可以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而“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教学用语,认真地研究语言艺术。而于漪老师就抱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决心,认真反复地推敲琢磨每句话、每个词,力求完美。她的教学语言追求“词采丰美、节奏鲜明、情感充沛、亲切生动”,宛如“蜜”一样“粘”住了每位学生,而也正是语言的这种魅力使课堂“情”意浓浓。下面我们就于漪老师导语和课堂讲解两部分谈谈其课堂语言特色。

1.深情脉脉的导语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导语如声,文章似人,导语在一节课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于漪老师这样看待导语的作用:“阅读课文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经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因此于漪老师在导语上下功夫、花力气。针对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文章设置相应的导语,或“文词华美”或“节奏鲜明”或“情感充沛”……但都能饱含真情。而于漪老师情感教学之语言的魅力也可以从导语上略见一斑。(a)文词华美

语文教师的语言最忌冷冰冰、没有感情、没有血肉,也最忌没有文采、语言平淡。而于漪老师则能够使用成语、俗语,大量运用古典文学和书面语的精华,避免了课堂语言的贫乏干枯,也增添了语言的风采,使课堂文采斐然、激情四射。例如于漪老师在教《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一组课文时,从美的角度直接切入,设置了这样的导语“继米开朗琪罗之后,法国大雕刻家罗丹曾这么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在同大自然的接触中,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美。可是大自然的美,又不同于我们所见到的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周的音乐美,还不同于充满青春活力的人体的健壮美。然而大自然的美又好像把这些美都包含在当中。而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是美得难以描绘,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它会展现不同的美姿。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组散文,正是写的我们祖国不同地方春夏秋冬的美色。”在这段极富情感的导语之中,引名言、设排比、作比较,字字锤炼、句句斟酌,词采风美,激情飞扬,极尽语言之美感。(b)节奏鲜明

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也是于漪老师所追求的教学语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的导语“每个同学的图画书里,都有这样的一幅画——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你们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曾经想到过什么呢?我在一个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的上午,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啊!巍峨 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获得解放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决心一定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在新长征中勇往直前。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活动顺序和碑的方位顺序,认识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疑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祈使句错综交织,单句、复句交替更迭,长句、短句参差有致……句式的变化产生了抑扬顿挫的节奏美感,加之语调上的高低起伏,时而舒缓、时而高亢,从而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整个课堂沉浸在情感的海洋

之中。

(c)情感充沛

于漪老师语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情感充沛。她的语言极富感染作用,而她那极富情感的导语往往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印象最深的就是于漪老师在讲授《茶花赋》一课时的导语“同学们,祖国,一提到这神圣的字眼,崇敬、热爱、自豪的感情就会充盈我们胸际。几千年的古老文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令人神往的名山大川,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都是著称于世的。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主题,怎样才能表达的具体形象、引人入胜呢?请大家读读《茶花赋》这篇散文。”于漪老师的这则导语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崇拜、无限的爱恋和由衷的自豪,而这种情感又怎能不感染到她的学生呢?

从以上几点,我们就可以看出于漪老师的情感教学从导语上就开始渐入佳境、饱含深情了。2.循循善诱的讲解

于漪老师教学语言的魅力贯穿整个课堂始终,无处不在。不仅开场的导语情感充沛、无比精彩,而且课堂讲解更是循循善诱。于漪老师说:“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工了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时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之中,受到教育与感染。”因此,课堂讲解时的语言的设置不仅延续了导语的词采丰美、节奏鲜明的特点,更增添了一种生动亲切、循循善诱之韵味。

生动亲切的教学语言能很好地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于漪老师循循善诱的讲解便是采用这种生动亲切的语言。许多同学私下里和于老师说坐在她的课堂里不会感到是在进行艰难的脑力劳动,而是觉得如沐春风、赏心悦目;说于老师就像是一位慈爱的长者,循循善诱,又像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友人,娓娓而谈;说无论多么艰涩难懂的知识,从老师的口中流出也都变成了生动的、易于理解的内容。能够获得学生如此高的评价,自然离不开于老师循循善诱的讲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讲解《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篇极有难度的杂文。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的杂文大多比较艰深晦涩、难于理解。面对这样一篇高难度的课文,于漪老师采用“剥竹笋”的方法,有步骤地对学生加以引导,逐层的“剥”掉论敌的外衣,还其“走狗”的本来面目,露出了笋肉。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以上从课堂导语和讲解两部分来透析于漪老师课堂语言的魅力,她的语言总能让感情的余波继续震荡下去,在学生的内心中投下情感的种子,使每个人都能开出一株千般风情、万般美丽的心灵之树!我想于漪老师情感教学如此成功,语言自然功不可没。

(二)课堂情境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而作为老师,也需要在其课堂上设置情境,而且要善于“造境”,要启发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学会创设作品所描绘的境地,步入作品描绘的情境。

于漪老师就十分善于根据不同的文章将学生带进不同的情境,并且更难得的是她所创设的情境不是要让学生有如临其境之感,而是要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如在讲述《雨中登泰山》一文时,就引导学生们理解文章起笔的波澜曲折,满载着作者对于泰山无限的深情,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与他一道冒雨前行。那么,雨中的泰山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色呢?于老师充当起了导游,带着学生一路前行。他们来到岱宗坊,感受水流的湍急,浪花四溅的妙趣和水花拍石的声响。学生眼看、耳听、心想,景中融情、情中糅景,真有如身临其境。试问师生共同感受着漫步雨中泰山的乐趣,这样的课堂又怎能不生情呢?

又如设计朱自清散文《春》一课。《春》是一篇极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用多彩的笔调描写了江南春回大地的一派美景,赞美了春的活力和给人们带来的希望与力量。面对这

样一篇美文,于漪老师并没有开门直入,而是做了如下的情境导入:我们一提到春啊,你们想一想看,会不会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魅力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魅力的景色……”随即她便让同学们背诵关于描绘春天的诗句,而同学们也就在背诵古诗时进入了春的意境。

于景中渐入佳境,于境中逐生情思……

(三)课堂互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的确,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不应该是单向的单纯灌输,而应该是双向互动的。于漪老师就很重视课堂互动。她坦言她上课时从不把目光只停留在好学生身上,而是把眼界放宽,每位同学都要“尽收眼底”,以便随时捕捉他们细微的变化,进行多方面的互动,做进一步情感的交流。1.语言的互动

于漪老师的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她从不压制学生的思想,有不同的想法或者有什么独到的见解都可以大胆的表达出来,共同交流学习。例如讲《卖油翁》时,于漪老师随口说:“下面有段精彩的对话。”话音刚落,就有一位同学不以为然地一笑,老师从这笑声中意识到自己可能措辞不妥,便和蔼地问:“你为什么笑啊?”学生说:“下面的话不精彩。”于漪老师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欣然接受:“你提得对,用‘精彩’不妥,应该改为‘发人深思’的对话。”这简单的语言交流,却反映出了于漪老师在进行情感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收器,而是在与他们进行情感的沟通。

2.眼神的互动

于漪老师说过“生命的闪光莫过于站在课堂上面对着几十双眼睛的时刻”,她很注重和同学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她所“执着追求的是这样的目光:发亮、惊喜、渴求、自信!”她能从学生的眼神中读懂她们内心的想法。课堂中,学生目光突然迷茫,表明对所教内容不理解,于老师便立即反躬自省,调整教法;课堂中,学生目光突然走神,表明对所教内容不感兴趣,于老师便立即寻觅激发兴趣的突破口。而于老师也总是把一双包含着期许、关爱的眼睛投向她的学生们,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关爱。总之,眼神的互动使得课堂情意浓浓…… 3.表情的互动

课堂要想“生情”,表情的互动自然必不可少。于漪老师善于通过与学生的表情的互动来达到情感的碰撞。她总是带着和蔼可亲的笑容走进教室,即便是遇到烦心事也不把坏心情传染给学生,而学生也从老师的微笑中对语文课充满期待与热情。课堂中,这种表情的互动更是比比皆是。如讲《茶花赋》一文,老师与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对祖国的无限自豪之情;讲《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面对“论敌”的“走狗”嘴脸,师生则又现出痛恨、厌恶的神态……

总之,师生表情的互动一扫教师一言堂,语文课堂冷冰冰的局面,而是给课堂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情感上的沟通。

四、情感教学的现状及走势

(一)情感教学的现状

以上我们从“于漪其人”、“于漪其课”两方面对于漪老师情感教学特色做了探析,充分感受到了于漪老师课堂的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情感教学”可以也应该被应用于教学之中,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应该注射情感教学的新鲜血液。于是,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不断加深并取得了可喜的局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情感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

多现实问题。

1.对“情感教学”概念的误解

在实施教改的过程中,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情感教学”的理解较为片面,把“情感教学”单纯理解为教师一方的工作,教师情感要达到百分百的饱满、充沛,整个课堂每时每刻都要使学生处在强烈的情感氛围中,这显然是对“情感教学”的误解。这种教学模式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情感互动,也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一味的做情感式的渲染。2.对“情感教学”适用年龄的误解

许多人认为“情感教学”适用于情感较为外露,表现欲望较为强烈的小学生,而不适用于思想成熟、情感含蓄的初、高中生。这种观点是对“情感教学”的授课人群的年龄做了限制,自然也是不对的。当然,在实施“情感教学”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年龄的学生们的情感特点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应采取不同的手段来激发不同的情感。3.对“情感教学”适用范围的误解

“情感教学”只适用于诸如语文、历史等教学内容中包含较多情感因素的学科,而不适用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理性因素较多的学科。这种观点显然也是不对的。无论是哪门学科,授课的对象都是人,因此都要进行情感的交流。

(二)情感教学的走势

总之,情感教学是一种呼唤学生心灵的的教学模式。教师们应该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的发展,运用不同的手段引导、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给“情感教学”一个正确的定位,让“情感教学”能沿着一条健康的可持续的道路继续向前!

第二篇:于漪语文教学特色研究

于漪语文教学特色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教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语文教学流派异常繁多。其中,主要包括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的情感派,以钱梦龙、蔡澄清、黎见明为代表的导读派,以代表宁鸿彬为代表的思维派、以魏书生、张富为代表的管理派,以洪镇涛为代表的语感派,以张孝纯、姚竹青为代表的大语文教学派,以武镇北、王文延为代表的目标教学派等九大流派,本论文旨在研究情感派代表人物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及其主要特色。

众所周知,于漪老师被称为语文教育审美派或“情感派”代表人,属于情感型教师。她不仅能将文学作品讲得流光溢彩、情趣盎然,而且就算是一般人觉得枯燥无味的课文也能挖掘出丰富的情感内蕴,讲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①。经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于漪老师形成她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今天我们将从于漪老师具体的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等来分析和探究其教学风格和特色。

一、丰富的情感表达及其代入性

丰富的情感表达及其代入性是指于漪教师课堂教学充满激情,注重情感表达,并将这种深切的情感渲染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带着丰富的情感融入文本及课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人语音动听,感情充沛,有相当深和广的知识,有细腻准确的感受能力。讲起课来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绘声绘色,长于以声感人,以情动人,特别是讲授文艺作品,老师站在讲台上就如演员站在舞台上一般,无论是喜怒哀乐都能进入角色,使学生在学得知识的同时,还受到感染。”②,这明显说的就是情感派语文教学,也充分说明了于漪教师丰富的情感表达及其代入性。

例:“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③,本短话出自于漪教师《春》的教学实录,是该课程的导入部分。我们从该导入分析,于老师在讲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先用饱含情感的语句以及大篇幅关于“春天”的诗句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具有浓厚情感基调的课堂。在一句句优美的句子中,我们充分体会了关于“春”的情感色彩,使学生对《春》文本产生了极高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自觉的代入课堂。

二、重视学生心灵的重塑性

于老师的课堂丰富多彩,其教学特点突出面极多。如果我们要研究于老师的教学特色,抛开丰富的情感表达及其代入性来讲,关于学生心灵的重塑性,这是我们不得不提的一点。

于漪老师曾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因此,于老师的课堂是极其重视学生心灵的塑造的。于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主张“只有丹心一片,才能心心相印”;在教学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倡要“教之以情,授之以趣”。

例:“师;‘现在请每位同学就你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说一处。我不一个一个地叫名字了,请挨着次序讲下去。你先说(示意第1排的一位学生)。’生;‘青岛八大关。’生;‘故宫。’生:‘善卷洞。’师:‘在什么地方?’生:‘宜兴。’生:‘福建厦门的鼓浪屿。’生:‘上海南翔古猗园。’生:‘北京的颐和园。’生:‘西藏的布达拉宫。’师:‘好,讲得很响亮。’生:‘河北省的赵州桥。’师:‘河北省的赵州桥,我们什么地方碰到过?’生:‘课文《中国石拱桥》。’师;‘对。’„„④”这是于老师《晋祠》教学实录的节选,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于漪老师要求学生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所熟悉的名胜古迹,看似平常,实则高明。在当今中国社会对传统文化模式的现状下,在课堂上简单的述说我国的名胜古迹,这本身就对学生的心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学生对我国的文化产生了较深的文化回忆,其实质便是一种心灵塑造。由此,于老师引入课堂教学,也让我们对课文的内容产生了猜测和情趣,教之以情,授之以趣。

三、强调语文教学的整体性

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教师对每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于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她善于引导学生遵循“文道统一”的规律,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课文,使学生不仅理解、把握课文写什么、怎样写,而且理会为什么这样写。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于老师十分精通于教学艺术,例:《春》的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四、讲读体会(1.第一段:迎春。

2、第二段:绘春。3.第三段:颂春。

五、课堂小结)”。对于一堂课怎么开头,选择什么作突破口以带起全局,怎样展开教学进程,怎样收尾,都有独创的整体设计。从于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是课堂实录,我们都能感受到的是:教学环环紧扣,节奏鲜明,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有张有弛,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而且由于她的整个教学能“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所以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语文课堂教学强烈的文学性 除了上述诸多特色之外,于漪老师的语文教学,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看于漪老师的讲课视频,读于漪老师的文章,文学味浓是一个突出的感受。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她的教学语言也充满了优美的文学词语,感染力很强,例:“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棗叫朋反,引伙伴,短笛的嘹亮。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⑤。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之中,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必然随之提高。

我们只要从于老师的教学视屏中,看学生在发言时能熟练地运用古诗词,能恰到好处地使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在课堂上一首又一首地背诵古代诗词,也就可以知道于漪平时是怎样成功地向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了。

总的来说,从于老师的部分教学实录、教学设计中探究分析,我们能够轻易的得出于老师独特的教学特色,即:丰富的情感表达及其代入性、重视学生心灵的重塑性、强调语文教学的整体性、语文课堂教学强烈的文学性。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说于老师的教学模式,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不一定适合我们,我们需要的是多学习、多探索,汲取各流派的精华,从中寻找出最适合自己、最适合学生、最适合教材的教学方式,设计出最适当的课堂类型,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注:

①节选自《语文审美教育论》张永昊、周均平②节选自《中学语文教坛风格流派录》藤英超 ③节选自《春》教学实录于漪 ④节选自《晋祠》课堂实录于漪 ⑤节选自《春》教学实录于漪

第三篇:于漪老师先进事迹

2015学第二学期育华(集团)学校师德学习资料

(一)于漪老师先进事迹

于漪,女,汉族,87岁,中共党员,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岁开始她的教育生涯,六十多年来,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先后荣获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教育督导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四次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五次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学研究会会长等。历任第七、八、九届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在半个世纪多的教育生涯、艰苦探索中,于漪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她一直扎根在上海基础教育的最前沿,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始终不渝,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对于漪老师的评价,概括了她平凡而又杰出的人生。

一、高尚的师德风范,成为德育工作者的楷模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于漪认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 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授业,首先是“传道”。她的教育实践始终贯穿了这一理念,通过几十年来不懈努力,于漪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引领人。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典范。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开了近2000节公开课,凡是观摩过于老师上课的学生和同行,无不为她的蕴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艺术所吸引、所折服,“是一种优美的享受”。近五十堂公开课被媒体录象、传播,已作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培训的经典。

于老师的语文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体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有些原先看到作文命题就会哭鼻子的同学,在于老师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积极分子”;原先写字七歪八斜的,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书法,以后成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甚至初中学生在听了于老师的讲课,深深为于老师的教学魅力所打动,不仅爱上了语文学习,还如痴如醉地写出了— 1 — 2015学第二学期育华(集团)学校师德学习资料

(一)上万字的学生文艺节目剧本。有一位口吃的学生不仅表述困难,而且语文成绩很差。经过于漪的悉心指导,不仅爱上了语文,而且成为了学校演讲队的主力。她班上先后来过4位口吃的学生,在于漪的帮助下,口吃的毛病改掉了,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日后都成为国家建设事业的有用之才。当年有一位口吃最严重的学生日后成为中外合资公司的外贸代表。很多以后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并做出成绩的学生,在回忆当年时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于漪老师的寓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方法给他们成人奠定的基础。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于漪老师还不断总结探索教学实践的经验,发表的《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兴趣•感情•求知欲》等几十篇文章,对活跃语文教学,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立人为先,教会学生做人

生命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这是于漪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终身追求和崇高的人生境界。她的一生充满了理想色彩,更充满了使命意识。对于漪来说,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一个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她始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浇花要浇根, 育人要育心。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信念,使学生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于漪就开始实施德育渗透学科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从当时4个班级的学生共372份抽样问卷结果看,学科加强德育渗透的教学思想性明朗和比较明朗的占86.5%。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同时,她还注重增强学生“做人”的意识,今日学生,明日人才。因此必须从今日做起,提高严格塑造自己的自觉性。学生一进校就向他们灌输“做人”的意识,把“学知识”和“学做人”结合起来,加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当代学生的形象”的系列教育,并千方百计把文字表达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自觉的行动。

于漪对每个学生都满腔热情。1975年,她带了全校一个最乱的年级,当时,“文革”尚未结束,受到社会不良影响,全年级11个班级,几乎都是乱班,打架、偷窃、倒卖粮票,心理和行为偏差的现象很多,搅得全校52个班级无法上课。年级女老师几乎都哭过,甚至有的学生竟然将男的体育老师的鼻梁骨打断。派出所公安干警几乎天天来。于漪接手后,认为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相信他们会改变的。因此,她坚持说服教育,正面引导。向全年级同学宣讲: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知识的人是无法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她每周坚持带领学生学理论,学历史,坚持讲理想、讲信念。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并注意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课外兴趣。告诫学生:“光明总会到来。现在抓紧学习,将来国家总需要建设人才。”经过于漪和年级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年级面貌发生根本改变。1977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其中有两个班,竟然100%考上了大学,这即使在今天也是罕见的。

数年前,上海市曾开展过“今天怎样做教师”的大讨论,同时举行了“我心目中的老师”征文活动,结果在“我心目中的好教师”这一栏目里,“于漪”的名字出现次数是最多也是评价最高的。这充分说明了于漪老师铸中华教师之魂的精神感召力。

生命和使命结伴同行,让于老师站在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高视点上。她认为教师必— 2 — 2015学第二学期育华(集团)学校师德学习资料

(一)须教会学生追求真善美,教师必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因为今天的学生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更是后天的民族竞争力。于老师深深热爱着我们的祖国,深深的爱着她的事业和她的学生。她教学生学习,更教学生做人,当年的学生,今天的上海市文广集团副总裁、《新民晚报》总编胡劲军后来感慨的说:“于老师当年的教育成为我工作的动力。”2002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金杯得主王运丹大年初一向于老师表示感谢,当年正是于老师给他树立了“国家建设需要人才”的人生目标;今年,她的学生曹中柱因为“敢坐火山口”,顶着压力支持开办平价药房,多次被媒体报道。曹中柱衷心感谢着于老师,他说:“于老师教学生,教得顶好的是教做人。她要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要敢于负责任。”这是她立民族教育之根的生动反映。

三、开拓创新,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

于漪老师是一位时代感强、有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前瞻性的教育理念的教育家,在某种意义上说,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一直引领着近几十年来上海乃至全国基础教育发展方向。她认为,“时代在前进,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因为教育效果往往是相对滞后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克服浮躁,登高望远,要用明天建设者的要求,指导今天的教育。勤于学习,开拓进取,努力奋进,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是她的追求的目标。为此,她为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达到三个“制高点”,做到三个“瞄准”。三个“制高点”就是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始终把培养现代的合格公民放在首位,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站在战略的制高点上,把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到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战略的高度;要站在与基础教育先进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上,显示民族的志气和自尊,显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威力。做到三个“瞄准”,就是瞄准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努力把今日的学生培养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有用之才;瞄准国外基础教育先进国家的教育,从严治学,发奋图强,教出水平;瞄准国内、市内兄弟学校的教育经验,博采众长,力求少走弯路,教出特色。

在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史上,于漪曾提出两次重要的语文教育改革思想:1978年提出的“教文育人”和1996年倡导的“弘扬人文”的主张,都在语文教育思想发展史上产生重要影响。她的“教文育人”的思想,以“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构建了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理论,有力推动了语文教育由“语言––文字”型教育到“语言––思维”型教育这一划时代转变的实现。面对21世纪信息革命的时代,于漪的教文育人的思想为语文教育提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她的“弘扬人文”的主张,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语文性质观的反思,即丰富和完善了教文育人的思想,又促进了语文学科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四、呕心沥血培育新秀,一生奉献不图名利

在于漪老师的心目中,教育是一块圣土。她在这块圣土上以青春的奉献演绎着精彩,以生命的投入创造着美丽,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于漪老师深刻体会到,学校的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教师队伍的未来希望在青年教师。因此,在学校发展中,她最关心的就是青年教师的成长。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她首创了教师与教师的师徒“带教”方法,就是组成培养的三级网络––师傅带徒弟、教研组集体培养、组长负责制,有效地促进了青— 3 — 2015学第二学期育华(集团)学校师德学习资料

(一)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于漪老师共“带教”100多名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经她带教的青年教师,一个个都成了学校的教学骨干,涌现出了一批象程红兵、陈军、王静波、王缨、谭轶斌、朱震国等知名的教学能手,这当中凝结于漪老师大量心血。

如果要问于老师听过多少位青年教师的课,恐怕她没法说清,但她在每节课后的评课中对教材的分析讲解,对上课教师驾驭课堂的指点是那么清晰、独到与深刻,被青年教师誉为“活的教育学”。

在于老师所带教的本校青年教师中,有的已被评上特级教师,有的多次在全国的教学大赛中获奖,有的已走上领导岗位,可谓“桃李满天下”!

50年代,于漪老师扎着长辫走进了中学任教,她以刻苦的钻研,耕耘在三尺讲台;以求实的坚韧,播撒着智慧的良种。60年代于漪老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文革的风风雨雨中,她始终坚持教育,坚信中国需要教育,教育将成就中国。70年代末,于漪老师以厚实的功底,数以上百次的公开课和论文专著,以她高尚的师德,被首评为语文特级教师。80年代,于漪老师在教学与管理的岗位上,以远见卓识,构筑了学校的人才高地,使学校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90年代以来,长期的教育实践研究,使于漪老师引领着时代的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弄潮儿。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拉开了帷幕,于老师飞往北京参加了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的审定,作为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学教师,她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在上海二期课程改革的教材审查中,于老师又是唯一的一名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审到高中三年级的审定专家。

于老师还是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四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她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重任,她在华东师大的礼堂里为老师们作“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讲座,也为老师们传授语文教学的“真经”;她不顾年事已高风尘仆仆地赶到江苏、浙江等地讲学,传授现代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她还是上海市白玉兰的远程教育网客座教师;为云南思茅地区、红河地区、三峡库区、新疆等地老师们讲授她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和她对教育的那片赤诚的爱,她走出上海,为全国教育服务。

近些年来,她还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她主编的《现代教师自我发展丛书》(共18本)已经出版;她主编的《现代教师学概论》已经由教育部审定,作为全国教师职后进修的材料。她还撰写了《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为人师表要德才兼备》等文章;《于漪文集》六卷本也已正式出版,这在新中国教育史上,是第一位中学教师出版文集。因为她的努力,中国教育发展史宝库中,又多了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在上海东方电视台为庆贺于漪从教50周年所拍摄的专题片中,于漪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青春是无价宝,教师要对他们千百倍的珍视,千百倍的关心。”几十年来,于漪老师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共产党员的义务与责任,孜孜不倦、上下求索,让自己的生命和历史的使命结伴同行,在事业的奉献中提升思想、净化感情,她的赤诚之心将激励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更加辉煌。

第四篇:观看于漪老师

观看于漪老师《奉献—教师的天职》报告有感

冀伟红

没有看报告之前,我了解到于漪老师的情况。知道了她是一个80多岁老人,出生于旧时代,她的教学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呢?看了报告之后,非常感动,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她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比我们还超前。我有很多的感想想和同行交流,希望从中有所收获。

于老师有句话是.“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听了这句话 我感动于这位耄耋老人对于教育事业的挚爱,感动于这位教育智者宽容博大的精神,感动于这位教育前辈的情意深长的教诲。这是于老师的一种追求,也成为于老师永不停步执著追求的内在驱动力。更让我们这一辈做教师的惭愧,使我们更加感到自己的不足,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做老师应该达到的境界。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才能真正的爱学生,才能真心的教好学。

我是一个教学近20年的教师,对于老师的这句话有更深的体会。我上学的时候,没有学习过电脑,对于教学用课件上课则更是天方夜谭。但现代教学需要就得学。所以我就省吃俭用买了一台电脑,(对于今天来说,一台电脑不算什么,可是对于当时工资只有270元的我已经是相当不容易。)每天学习到深夜。终于能熟练的制作课件,运用课件上课。所以对于我们教师就更应该时时刻刻学习,才能更好地交给孩子知识。

“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是于老师一生的追求,一生的写照。它也勉励着我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在教师的岗位上更加优秀。

于老师还有一句话是“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我很欣赏,因为在我的教学中也遇到过这样的事。在教学时,我很用心地去教,但是发现学生并不是我想象中那样,他们有的上课时竟然开小差,学习成绩很差。我就狠狠地批评了学生,但是发现这样效果更差,我也想很多过解决的办法,但结果还不理想。后来我就想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呢?于是我就积极地听其他老师的课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了解学生改进自己的教育措施。结果大多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我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用好这“两把尺”。

于老师说“我无怨无悔,因为选择了教师,我就选择了高尚;选择我们可爱的学生,选择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我庆幸自己能像于老师一样选择了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更希望自己在这条路上,做的更优秀。

第五篇:记于漪老师

于漪语录

1.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2.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

3.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理想。

4.座右铭:教育工作中,一切以教师人格为依据: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

5.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合格,就是不负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

6.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易和你交融。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因为,教育事业是创造性的事业。

——于漪:《育无止境 爱满天下》《奉献是教师的天职》《一个大写的人》《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以人为本 教文育人 ——特级教师于漪谈语文教学改革》《于漪——为语文教育加“钙”》

愿作春泥,甘为红烛

——记于漪老师

“红烛呀!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用闻一多先生的这首诗来赞扬于漪老师是再恰当不过了。于漪,这位蜚声海内外的教育家,用她自己的心灵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红烛之歌”。“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正是因为坚信这一点,于漪把自己的一辈子定格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她心里,教育千斤重——伟大的教育事业,与我们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

什么样的教师才算合格?于漪对“合格”有自己的理解。“国家把后代交给教师,国家就放心了;老百姓把自己的子女交给教师,他们就放心了。这才是合格。”“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讲的这句话,常常被于漪引用,她视之为座右铭。教师是育人的工作,并非人人可以胜任。也正因此,教了一辈子书的于漪,一辈子都在学做教师。

课堂这个舞台对我来说,教书育人的分量更重一些。但与于老师相比,深感差距很大。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我们自己如何看待教师这个岗位、这种职业呢?不错,近年来,教师的待遇改善了,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愿意当教师的人也多了。然而,清醒认识教师职责,还是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责任。于漪老师从教多年,却从未要求过什么。她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种清醒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艺术,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清醒的责任意识和在此基础上持久的内在动力,是教师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备条件。读了于漪老师的文章,对教师这一职业,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几点认识:

1、对学生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于老师说:“只有对学生真心一片,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优秀教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 2 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2、对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作为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诚教育事业是师德的灵魂。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有“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自己与学生关系的准则。爱学生是教师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没有真正成功的教育。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3、对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法。在教学上,作为教师要从教材、学生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保持自己的传统教学方法优点,博采众家之长,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又要有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经过自己不断的整合、实践、调整,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下载于漪老师情感教学特色探究 提纲[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于漪老师情感教学特色探究 提纲[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于漪老师感

    学习于漪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细细品读于漪老师的先进模范事迹她被深深地震撼着。她——在五十九年的教育生涯,五十九年的艰苦探索中,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探索,不断从经验......

    于漪老师的教育观

    于漪老师的教育观 “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正是因为坚信这一点,于漪把自己的一辈子定格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她心里,教育千斤重——伟大的教育事业,与我们国家......

    于漪老师教育思想

    与心灵接触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学的灵魂 情感教育是心灵相接触的教育,是一种在感化、陶冶中使学生的素质和品格得以升华的教育。 没有了情感,语文教学就会失去灵性、灵魂而变得......

    于漪教学艺术★

    浅谈于漪的教学艺术魅力 [摘要] 于漪是从讲台上成长起来的语文教师,她长期从事语文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是目前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之一,是“情感派”教育的代......

    听于漪老师报告有感

    听于漪老师报告有感 孙玉玲 观看了于漪老师的电视录像,会后又去读了一些关于于漪老师的学习资料,如沐春风,沁入心脾。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折服。原......

    读于漪老师(本站推荐)

    读于漪老师《呐喊》有感今年九月,开学不久学校发给我们全体教师每两人一套“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是在工作之余拜读了这套书籍。于漪老师《呐喊》一书选编......

    听完于漪老师的讲座

    用生命唱歌 高陵一中 贺利萍(中学第七组) 近三个小时的春风化雨般的讲座中,一个83岁高龄的老人侃侃而谈,没有稿子,没有喝水,没有休息,是什么让一位外表“柔弱”的身躯内潜藏那么......

    于漪:一辈子学做老师

    “三维”于漪:一辈子学做老师 上世纪50年代,她扎着长辫从复旦大学毕业走进中学校园,从此以刻苦的钻研耕耘在三尺讲台,以求实的坚韧播撒着智慧的良种。在语文课堂上,她教语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