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教案苏教版必修-精(共5则)

时间:2019-05-15 07:4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教案苏教版必修-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教案苏教版必修-精》。

第一篇: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教案苏教版必修-精

《指南录后序》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为„„所”被动句式。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3.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背诵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后,指出《〈指南录〉后序》一文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动解释。

二、作者及时代背景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

德佑(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

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元已基本上稳定地统治了北方和中原地区,迁都于大都(今北京),并不断南侵。当时南宋王朝的奸相贾似道只顾追求欢乐,不问边事,国势岌岌可危。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元将伯颜大举入寇,前锋直达鄂州(今湖北武昌),朝廷闻报,惊恐万状,乃下诏勤王。次年(宋恭宗德佑元年),贾似道迫不得已,亲自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军大战于池州(今安徽贵池),结果大败,伯颜进占建康(今江苏南京)。至德佑二年(1276年)初,又进逼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本文开头说的“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就是上述形势说的。

[附录]关于文天祥起兵勤王,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勤王诏至赣(今江西赣州),天祥捧之涕泣,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山蛮,得万人,遂入卫。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至是,痛自损抑,以家赀为军费。„„闻者为之感动。”

三、朗读并补充注释。

按段落顺序进行,先作补充注释,然后朗读,并归纳段落大意。1.第1段。①萃——集。

②会使辙交驰——在元军逼近首都临安的情况下,南宋朝廷为苟延残喘,曾多次派人前往元营求和。••在文天祥之前,先后出使元营的有陆秀夫、刘岊(jié)、杨应奎等人。

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猜想元军统帅也还可以用言辞来打动的。意,猜想、揣度。④觇(chān)——偷偷地察看。本段大意:叙述出使元营的背景和意图。2.第2、3段。

①予自度不得脱„„叔侄为逆——伯颜尝引天祥与吴坚等同坐。天祥面斥贾余庆卖国,且责伯颜失信。吕文焕从旁谕解之,天祥并斥文焕及其侄师孟:“父子兄弟受国厚恩,不能以死报国,乃合族为逆,尚何言?”文焕等惭恚。伯颜遂拘天祥,随祈请使北行。

②“将以有为也”——语出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城陷,贼以刃胁降云(南霁云);巡(张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张巡、南霁云皆唐代名将,守睢阳,杀安禄山叛军十余万人,终因兵尽粮绝,城被叛军攻破,不屈而死。本段大意:叙述被元营拘留的原因。3.第4段。

①得间奔真州——天祥与其客杜浒等12人趁夜逃到真州。真州安抚使苗再城曾出迎,并共同商定以两淮兵为主力进攻元军的计划,所以下文说“中兴机会,庶几在此”。这计划后来未能实现。②维扬帅下逐客之令——指李庭芝下令通缉文天祥一事。按:苗再成曾派20名士兵护送文天祥,抵扬州城时,夜方四鼓,听守门人说:“制置司(指李庭芝)下令捕文丞相甚急。”天祥不得不变姓名逃亡。

本段大意:叙述从京口脱险,展转逃亡,达于永嘉的经历。4.第5段。

①出无可奈何——“出”后省“于”,由于的意思。

②死生,昼夜事也——“死生”是偏义复词,偏“死”,“生”字无义。③层见(xiàn)错出——不断出现的意思。错出,交错出现。本段大意:抒发以死报国的心志。

5.第6、7段大意:说明诗集中卷次的划分情况和结集的目的。6.第8段大意:说明作序的时间和诗集的题名。

补充注释:宋恭宗(年号德佑)在位仅一年。德佑二年三月,伯颜入临安,掳帝北去。同年五月,宋端宗即位于福州,改年号为景炎。

四、作业

熟读课文,口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文学常识

文天祥,字宋瑞、履善,自号文山,南宋政治家、诗人,写了许多爱国主义的诗文,被俘不屈,壮烈殉国。著有《指南录》《正气歌》等。有《文山先生全集》

二、字音 见练习册1、2题

三、通假字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都,作副词。)层见错出(见,通“现”。)缙绅(缙,同搢,插)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

四、古今异义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今:因清闲而烦闷;言行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以至于永嘉(古: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意气昂扬。今:大方。)为巡船所物色(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几彷徨死(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五、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吾衣冠(衣冠:穿衣带帽)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六、句式解析

①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莫知计所出(此句意译为“谁都想不出办法来”。)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住的„„”作“舍”的定语)②“为”与“所”相呼应,表示被动 为巡船所物色 为巡徼所陵迫死

七、偏义复词

不复顾利害(偏指“害”危害)

八、源于本文的成语

痛定思痛──悲痛过后再回想痛苦的情景。含有令人感慨深思的意思。定:平静、止住

九、注意释义

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吕师孟构恶(è)于前(坏事。构恶:挑拨、陷害。)

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天高地迥(jiǒng)(迥:远)

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境界危恶(è)(恶:困难。)

十、一词多义 [间] A名词jiān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出没于长淮间(之间)B动词jiàn 得间奔真卅(机会)

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C量词jiān

安得广夏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副词jiàn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靡] A动词m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B动词mí

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

C形容词mí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D副词mǐ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靡及:达不到)[如] A动词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B介词

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

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愚公移山》)

十一、难句解析

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一”,是动量词。“一行”,是走一趟意思。“谓„„为„„”是“说„„是„„”的意思。全句译作“大家说我走一趟是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的。” ②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爱”,吝惜。“意”估计。“北”,元军方面。“尚”,还。“可以”,可以凭借。“口舌”,代“言辞”。“动”,说动。全句译作“国家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不能吝惜自己的生命,(而且)估计元军方面也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言语说动的”。③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将”,将要。“以”介词,凭。“以”后省略了表示“隐忍以行”意思的宾语。“为”,读wéi,作为。,全句的意思是:(正如)古人所说:“将要凭(隐忍而行)的做法有所作为。” ④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逐不可收拾。

吕师孟是南宋的兵部侍郎,在文天祥出使元军之前就投降了元军,“构恶于前”,就是“在„„之前已干了什么坏事”。贾余庆是南宋的右丞相,和文元祥一道出使元军,但他背着文天祥向元军献媚请降,并向元军献计囚系文天祥。“羁縻”,是“被扣留”的意思。⑤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死与生,不过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危难险恶的处境不断出现,(真)不是人生在世能够忍受的。

二、布置作业。1.复述文天祥的遭遇。

要求是用自己的话来叙述,不要照书逐字逐句对译,培养领悟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2.诵读第5段。

要求当堂成诵,读得有感情。第三课时

一、复述文天祥的遭遇。1.复述的准备。

分两步:先逐段讨论复述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全班齐读一遍。

第1段应注意的是:①时间(只有两天,即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和“翌日”)。②出使元营原因(兵临城下、“北邀当国者相见”)。③作者的意图(“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④作者任职及官衔。

第2、3段应注意的是:①主要是被拘留和被挟北行二事。②先说初至北营的情况,后说情况的变化;说情况的变化,又是先说变化的原因,后说变化的过程。③说被拘留一事,重在“求死”一语;说被挟北行一事,重在“隐忍以行”一语。

第4段应注意的是:①重点是在真州和维扬两地的遭遇,一起一落要说得清楚。②出北海以后只说南返的路线。

2.学生分段复述。(略)

提示:复述中可适当地利用注释中提供的史料。

二、诵读第5段。1.诵读的准备。

先划出大的层次。可分两层:前一层(开头至“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抒发在所历险境中的情怀;后一层(“呜呼!死生,昼夜事也”至段末)抒发作序时“痛定思痛”的情怀。

前一层是诵读中的难点。用“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统领出以下•18个排比句,关键是要记住这18个排比句的顺序。以下是按行程排列的简表,有助于记忆(学生边读边归纳)。①在临安城外北关:诋大酋;骂逆贼;与贵酋争曲直。②京口至真州:备不测;为巡船所物色;逐之城外。③在扬州:竟使遇哨;进退不由。

④杨州至高邮:桂公塘土围中;贾家庄受凌迫;迷失道;避哨竹林中;制府檄下。⑤城子河至通州:舟与哨相先后;至海陵,如高沙;道海安、如皋;几以不纳死。⑥航海南归:以小舟涉鲸波。2.诵读练习。

基本方式是齐诵、自由练习诵读、诵读的检查。以下是指导诵读的要点:

①可以分层练习,难背诵的地方(主要是上表中③④⑤三项,即由扬州经高邮至通州这一段经历)要反复进行练习。

②要提示学生,18个排比句中包含着叙事成分,作为前两段概括叙事的补充,但它们的基调是抒情,抒发了作者为国捐躯、万死不辞的情怀,读时要表现出这种基调来。③为了有效地表现出这种基调,首先要突出各句中的重音,如“诋”“骂”“争”“备不测”“物色”“仿徨”等等;其次要注意停顿,每个分号处都应有较长的停顿。

④要细心品味两上“呜呼”和三个“矣”所表现的语气是有区别的。第一个“呜呼”表达了已将生死置于度外的感情;第二个“呜呼”表达了山河破碎、国事难为的伤痛;第一个“矣”处于统领句末,有提示下文的作用,宜重读;第二“矣”处于前一层结句之末,有总结上文的作用,宜轻读;第三个“矣”,处在文意转折(“而境界危恶”)之前,宜急收。

⑤后一层(第二个“呜呼”至段末)语气逐句上升,至痛如何哉”达于高潮。

三、研习课文结构层次。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自叙出使元营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其中1~4段重在记叙,第4段以抒情为主。

第1自然段中,先讲自己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再讲自己当时的心情是:“不得爱身”,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第2自然段中至北营大致经历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

第3自然段讲本来是“分当引决”的,但仍“隐忍以行”是为了“将以有为也”。第4自然段写北行路中得脱的行程。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至京口„„中兴机会,庶几在此”,写得脱后的喜悦。第二层,“留二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写受误会后的困境。第三层,“已而得舟,„„以至于永嘉。”写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第5自然段,以抒情为主,表明爱国、忧国的心志。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此句引出“及于死”的危难,总起下文。第二层,“诋大酋当死;„„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共用18个排比句。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再现了文天祥此次北行历经的磨难。

第三层,“呜呼!„„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进一步抒发了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

第二部分(6—8段),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题名。

这部分告诉我们文天祥是“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至)“今存其本不忍废”而得以保存。文天祥将诗结成集目的是“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四、讨论主旨 1.讨论问题。

①文天祥辞相印不拜而出使元营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不计个人利害,图救国之策。)

②文天祥被拘留时“但欲求死”后来随祈请使北行,理当自杀而“隐忍以行”,这两种做法是否相互矛盾?(不矛盾。“求死”是因为“不得脱”,以死保全名节;“隐忍以行”,是因为有机会逃脱,还可以有所作为,图救国之策。)

③“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删去后并不影响上下文的连贯性,但此句是下文的纲,作者历尽限险而不死,就因为他有这样一个坚强的信念。)

④文末特地点出诗集的题名,有什么含义?(以磁针南指比喻作者效忠祖国的强烈感情。)2.中心思想。

本文表达了作者在国难当头时刻锐身自任的气概、坚贞不渝的节操和以死报国的决心。

五、研习写作特点

1.本文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表现在:

①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例如第2段,写被驱北上时,指出“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这里包含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强烈感情。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而抒情中又带有议论成分。

②在叙事的前后,用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直接抒情。例如第4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文中用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表达心境。

③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如第3段,既写出了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2.语言生动而准确,特别是动词的使用。如文中表现行踪的动词,表示离开某地用“去(京口)”表示前往某地用“如(杨州)”“趋(高邮)”;表示到达某地用“至(海陵)”,“来(三山)”;表示经由某处用“过(瓜州扬子桥)”,“道(海安、如皋)”,“历(吴门毗陵)”。此外,动词“奔”“变”“诡”“行”“宿”“出”“没”“穷饿”“呼号”“避”“渡”“入”“展转”都准确地表明了活动地点,也表达了作者心情急切、紧张和经历的坎坷。

六、作业:

第二篇: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之《指南录后序》复习教案 苏教版必修3

《指南录后序》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 能口述作者的相关知识(履善、宋瑞、文山、南宋、爱国、《文山先生全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能给19个加点字注音;

3.能写出“除、萃、会”等22个实词的意思;; 4.能写出“缙、陵、见、僇”四个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

5.能写出“无聊、至于、慷慨、物色、彷徨、遗体”等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意义; 6.能写出“轻、貌、分、诡、草、露、日、道、序”等词的活用情况和意义; 7.能写出“使、间、度”这三个词在句中的不同意思; 8.能辨析“”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9.能准确辨析课文中的被动句、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10.能准确翻译文中的句话。课前预习作业 一.文学常识

文天祥,字 履善,一字 宋瑞,号 文山,南宋著名的 爱国 诗人。遗著有 《文山先生全集》。《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诗意。二.拼写下列19个字词的拼音。

枢(shū)密使 缙绅(jìn)(shēn)纾祸(shū)觇(chān).....翌日(yì)遽(jù)羁縻(jī)(mí)诟(gîu).....东西二阃(kǔn)诋(dǐ)自刭(jǐng)檄(xí)文 ....巡徼(jiào)邂逅(xiè)(hîu)毗陵(pí)愧怍(zuî).....三.解释下列22个加点实词的意思。

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授官。除去旧职,授予新职。.2.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聚集 .3.会使辙交驰 适逢 .4.北邀当国者相见 主持 .5.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解除 .6.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估计 .7.抗词慷慨 意气激昂 ..8.北亦未敢遽轻 立刻 .9.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挑拨,陷害 ..10.予羁縻不得还 软禁,扣押 ..11.予自度不得脱 揣度,估量 .12.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列举罪状 .13.而不在使者之目 列,名单 .14.分当引决 本当,理当 ..

用心

爱心

专心

15.追购.又急 重金收买 16.竟.使遇哨 假使 17.殆例..送死 殆,接近于。例,类于,等于 18.悲.予志焉 思念,同情 19.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危险 20.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微,无,没有。文,文饰。四.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四个通假字并解释。

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缙 通 搢,释义: 插。2.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陵 通 凌,释义: 欺侮。3.层见错出 见 通 现,释义:。4.主辱,臣死有余僇 僇 通 戮,释义: 罪。五.古今异义词。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义:没有依托;今义:单调,没有价值)以至于..永嘉(古义:到达;今义:表示退一步的副词)初至北营,抗词慷慨..(古义:意气激昂;今义:大方)为巡船所物色..(古义:访求、盘查;今义: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几彷徨..死(古义:走投无路;今义: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古义:留给的身体;今义:人死后的身躯,尸体)六.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形容词作动词,轻视)2.北虽貌.敬(名词作状语,表面上)3.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4.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5.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6.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名词作状语,每天)7.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8.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

七.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使:

使.北营(出使)会使.辙交驰(使者)奉使.往来(出使的人,使者)竟使.遇哨(假使)使.来者读之(让)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用心

爱心

专心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八.文言虚词 以: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凭).以父母之遗体(用).生无以救国难(用来).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把).为:

为巡船所物色(介词,被).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编成).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应该是).九.辨析下列特殊句式。1.予羁縻不得还(被动句)2.为巡船所物色(被动句)3.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被动句)4.几以捕系死(被动句)

5.避哨竹林中(省略句。“避哨”后省略介词“于”)6.出入乱尸中(省略句。“出入”后省略介词“于”)7.将以有为也(省略句。“将以”后省略宾语“之”)8.约以连兵大举(介宾短语“以连兵大举”后置)9.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介宾短语“于长淮间”后置)十.翻译下列重要句子。

1.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译文: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危难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世间的人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之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2.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译文: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归本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

3.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译文: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 4.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译文: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君王和父母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

用心

爱心

专心 3

学习过程:

一.熟悉回顾课文内容 操作:生自由读—生齐读(5分钟)二.评讲预习作业 操作:师讲—生记(15分钟)三.学生消化吸收 操作:生当堂巩固(5分钟)四.学生当堂练习操作:生练(15分钟)五.自我总结 操作:生写—小组交流(5分钟)

1.这节课我达成的学习目标有 ;没有达到的目标有,我打算。

2.我还需巩固的实词有 虚词有 古今异义词有 句式有 句子翻译有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三篇: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同步教案.

《指南录》后序

教学目标:1.学会从作品的语言入手,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借助工具书,注释浅易文言文。

3.学习古代名作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手段。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借助工具书,注释浅易文言文。

难点:学习古代名作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手段。

教学步骤及过程:

导入:

人生活在世上总是有感情的。“人非草木,焉能无情?”感情既是多种多样的,又有高下之分。那么,最高尚的感情是什么呢?哲人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爱国主义感情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美丽的一种感情。”这种感情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说到这种感情,就不能忘记文天祥(板书)。

文天祥一生的言行强烈地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接P38注①作者、背景介绍)。△

他字宋瑞(板书),连他的名和字中都寄托着对自己祖国的美好祝愿。

古人云:“诗言志”(言:表达;志:思想感情),文天祥就写了很多诗歌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问:说说有哪些名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调动情绪)(响一点,要共鸣,会默写)

实际上,除诗以外,文还有许多文章同样洋溢着爱国的激情,其中名篇即《指南录》后序(板书)。

解题:

“指南”即朝向南方,因是国家所处的方位。《指南录》的命名,即出于刚才诗句中。据说文天祥临刑前,面朝南方叩三头,从容就义。所以“指南”二字,份量不轻,对文而言,祖国确实是一个始终吸引他的大磁场。今天,强大的祖国一定更加吸引我们为她而奋斗了。

“序”这种文体曾接触过吗?(《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一般写在文章前面,说明写书目的、经过或介绍,评论书的内容,这种性质的文字有时出现在文章书籍后面,叫什么?跋(板书)

本文为何称“后序”?(是第2篇序言了)。

新课讲析:

一、第1段

1.听录音(注意正音)

2.师征问:这段文字,哪些地方理解上还有障碍?

3.生串讲(翻译)(注意字字、句句落实)

4.师归纳:(幻灯投影)

△干支纪年: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干支年号兼用: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梅花岭记》)

△升:迁: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记王忠肃公翱事》)

降:谪:滕子京……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投影看毕)同学们,还有一类字,虽然它们既不难读,也不难译,但我们未必能真正深刻理解它,如:北(板书),用“元朝”代替它,意思通吗?文天祥为何不称“元”?

明确:这个字含有独特的感情色彩。实际上“北”是一种蔑视性称呼,文只承认仅有宋朝,不承认有元朝,这正是爱国的一种感情。象这样的词还有一个:爱(板书),“爱”字的 含义非常丰富。人谁不爱自己?但在文心中还有比自己更值得爱的,那就是处于危急中的祖国,所以危难时刻,他愿挺身赴国难。

5.内容概括:出使(板书)

二、第2段:

1.散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体会感情,时间1’)

2.提问(过渡):同学们读完后懂了吧,那我来提几个词,大家看应怎样理解。

古汉语被动句一般有“于、为、所、见、被”等标志来表示被动,还有一类句子它们虽然没有这种标志,但其中某些词含有被动的意思,翻译时要翻成被动形式,这叫意念被动。(板书)

△找找看,这一段有吗?(羁縻)实际上,这种用法上一段中也有,刚才我故意未提,大家再找找看(除、留)。

课文中有些词语虽列出了相关或相反的两方面,但实际意思只重在某一个字上,这叫偏义词(板书)。这一段中有没有?(利害)这类词现在还常用到:听听动静

不知好歹

多音多义词(板书)在这段中较多,有哪些?

(板书)

这种字还有几个:

今后我们学到这类词要能想到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3.对串:指名学生-读-译

4.点评:问:这段中最能体现文到元营后的行动和心理的词语有哪些?(自言自语)实际上,文到元营后的表现有3个层次:

①初到元营,抗(板书)(用言辞抗争)既照应前文“意北尚可以口舌动也”反映其外交才能,也体现其爱国情怀。

②贾献谗后:(抓动词)(板书)

③被迫北行后(心理有何变化)求死-隐忍:心理上的变化,不是怕死,而是爱国。△文求生是为国家,求死也是为了国家。所以他至今还活在我们的心中啊。(同学们刚才不是还在背他的诗句,缅怀他吗?)

5.概括内容:被扣。

三、第3段:

1.齐读(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来)

2.指点读法:(板书)

3.归纳:(老师提纲,学生出目)(幻灯)

5.内容概括:逃归

△从3小节文的历程来看,始终贯串了爱国这一精神。

四、再听一遍前三段录音:

《指南录》后序

跋 文天祥――宋瑞

作业布置:

1.语文书P44“文本研习”

1、2

2.熟读课文,预习下文

第四篇:高中语文《指南录后序》教案苏教版必修三.doc

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序言的写法。

2.认知、识记某些实词的形、音、义,理解有关的几个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3.理解本文在叙述中间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及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交错使用的表达效果。

4.理解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认知、识记某些实词的形、音、义,理解有关的几个虚词在文中的用法。2.理解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时数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文天祥的诗导入。2.结合图片介绍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号文山,南宋大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理宗祐宝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曾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年仅46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

3.关于序与跋。

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编作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用心

爱心

专心 4.听录音诵读(PPT上),正音。5.介绍文章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自述出使元营所遭遇的种种磨难,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英勇抗争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操。第二部分(第6—8自然段)说明诗篇的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并生发忠诚报国、死而无憾的感慨,且交代诗集的题名。6.阅读分析第一段。

(1)字词除:授官。都督:统率。

所出:所字结构,“所┼动词”一种名词结构。会:适逢。

当国者:掌管国务的人,如丞相。纾:缓和,解除。意:估计,料想。以口舌动:用言语打动。

(2)思考与探究A.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明确:文天祥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B.文天祥当时的心情和意图怎样?心情是:“予不得爱身”,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企图以外交手段来挽回败局;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C.文天祥辞相印不拜而出使元营说明了什么?明确:不计个人利害,图救国之策。(3)小结:本段叙写出使北营的背景、心情与意图,表达了作者在国事危急之际挺身自任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导入

2.阅读分析第2、3、4自然段(1)字词遽:立刻,马上。轻:轻视。慷慨:意气激昂。度:估量。

用心

爱心

专心 羁縻:束缚,这里是软禁、扣留的意思。前:向前。直:直接,径直。诟:耻辱,怒骂。数:列举罪状。貌:表面 分:道理上

(2)思考与探究A.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怎样的?第一阶段:“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第二阶段:“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 第三阶段:“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B.文天祥既然“分当引决”,为什么却又“隐忍以行”?明确:将以有为也

C.文天祥被拘留时“但欲求死”,后来随祈请使北行,理当自杀而“隐忍以行”,这两种做法是否相互矛盾?明确:不矛盾。“求死”是因为“不得脱”,以死保全名节;“隐忍以行”,是因为有机会逃脱,还可以有所作为,图救国之策。

D.“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明确:此句是下文的纲,作者历尽限险而不死,就因为他有这样一个坚强的信念。

E.在叙述中用了一连串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请找出,并分析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明确:“奔”,急不择路;“变”、“诡”,形势突变后自己采取的果敢行动;“避”、“出”、“渡”、“入”、“展转”等反映了迅速离开险境的情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急于南下组织力量抗元,以报效国家的急切心情。

(3)小结

出使北营,震慑敌方,身受羁縻和被驱北上,表达了他忍辱负重,图谋再举的思想。3.研读第五自然段。(1)翻译词句: A.为巡船所物色(搜寻)B.几彷徨(走投无路)死 C.竟使(假使)遇哨 D.所陵迫(凌侮逼迫)死 E.邂逅(遇上)

用心

爱心

专心 F.层见(通“现”)错出

G.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痛苦的事情过去以后再回味当时所受的痛苦,那是多么痛苦啊!)

(2)思考与探究

A.这一段采用哪些表达方式?叙什么事,抒什么情?

明确:叙述、抒情相结合,以抒情为主。叙述了种种危险的遭遇,表明了作者忧国、爱国的心志。

B.中间写了多少个死,写这么多死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十八个。说明环境险恶,表现了作者为解救国难视死如归的思想感情。C.两个“呜呼”,三个“矣”所表现的语气。(讨论)第一个呜呼: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感情 第二个呜呼:山河破碎、国事难为的悲痛 第一个矣:统领句子,提示下文,重读 第二个:总结上文,轻读

第三个:处在文意转折之前,宜急收。(3)小结

本段以抒情为主,兼用叙述、说明和议论,抒发饱经痛苦以后的无限感慨和为国赴难的大无畏精神。

4.课后熟读背诵第五段。

第三课时

1.导入

2.阅读分析第六段。

(1)诗集的由来是怎样的?明确:文天祥“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在患难当中,有时用诗来记录所遭遇的事情,现在保存着那些稿本不忍心丢掉„„)。

(2)结集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3)文天祥的志向是什么?明确:中兴复国。

(4)小结本段说明诗集中卷次的划分情况和结集的目的。3.阅读分析第七段主要写什么内容。熟读本段。

明确:这一段作者感慨自身尽忠尽孝,“誓不与贼俱生”的决心以及“鞠躬尽力,死而

用心

爱心

专心 后已”的顽强意志。

4.阅读第8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要以《指南录》命名。

明确:取诗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

5.本段说明作序的时间和诗集的题名。6.词语总结。

(1)词类活用A.名词作状语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形容词作动词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C.名词作动词道海安、如皋(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下:下达)(2)古今异义穷饿无聊(没有依托),追购又急以至于(到达)永嘉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十分激烈)

为巡船所物色(搜寻)

几彷徨(走投无路)死众谓予一行(出使一次)为可以纾祸是(指示代词,这)年夏五7.总结

作者通过自身的艰险经历表达以身许国的决心和奔走报国的心志,抒发了自己在九死一生情况下的爱国情怀。

文天祥作为一位历史上的爱国志士,他的报国行为是感人的,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表现了高度的民族气节。当然他企图以言辞说动敌人是对敌方估计不足。

8.课后研习

本文中出现的二十二个“死”。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8》教案 苏教版必修3

《五人墓碑记》

今天,我上《五人墓碑记》。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这是我第五次上《五人墓碑记》了,但是,今天上,不知为什么,却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走进教室,我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上这篇课文,但是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现在社会上最讲“义”的是哪一种人?

“黑社会!”

学生以惊人的一致齐声回答,这种回答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不会吧?怎么会是黑社会呢?”

我故作不解,“官员„„”

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学生齐喊:

“贪污!”

“那么民众„„”

我又问。

“只是为了钱!”

“麻木!”

“下岗!”

„„„„

答什么的都有,尽管我知道回答会是这样的,但是也没有料到有这么尖锐。有一个孩子突然冒出一句:

“地位越低的人越讲义!”

“哦,是吗?”

我看了他一眼,“两千多年前,有一个地位很低的老百姓,当他的国家遭到一个大国侵略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主动去找国君,要求为击退敌人出谋划策„„当他的乡里人劝他:那是当官的事情,与你无关的时候,他说,当官的鄙陋!没有远谋„„”

孩子们一下子反应过来了:

“曹刿!”

“对,是曹刿,”

我接着说,“一个地位低下的百姓,这时候,坚持的却是国家之大义。”

“但是,”我问,“是不是只有老百姓才知道义呢?”

学生们说不是。

“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前,有一个官员,坚持正义,反对强权,特别与当时专权的宦官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后来被罗织罪名下狱。他本来有机会逃跑,但是他拒绝了,他觉得,为了自己信奉的理想正义而献身,是他最大的愿望。后来,这个大臣在狱中被酷刑折磨致死,这个人的名字叫陈膺。”

孩子们的神情有些沉重了。

“差不多一个时期,另外一位大臣陈蕃,为了保护陈膺,竟然被皇帝赶走。而也就是这个陈膺,在谋诛杀宦官的行动失败之后,率领太学生和家奴冲入宫门,慷慨赴死。”

“也许,义,并不是下层人民的专利。从陈蕃到陈膺,到关羽张飞,到岳飞文天祥,到林则徐关天培,我们无数的官员贵族也不是不讲义的。”

“让我们再往后走:距今一百五十多年前,当当时入侵中国如入无人之境的英军,到了一个叫三元里的小村子时,那里的人民让他们感觉到了什么叫‘义’。那是什么样的人民?在他们的一生里,除了看见过鞭炮里面的火药之外,就没有任何热兵器的概念,但是他们却凭着手里最简陋的农具,打败了横行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的士兵!

“距今一百年前,当一次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被镇压的时候,一个领导者本来有机会逃跑,但是他说:‘中国变法还没有人为之而流血,现在,就从我开始吧!”

“谭嗣同!”

学生大声回答。

“对!是谭嗣同。在狱中,他写下了那首足以流传千古的《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学生跟着我念出后两句,大家的神情越来越沉重。

“二十多年后,一群忧国忧民的年轻学子,为了抗议卖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愤然走上街头,‘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新文化的开端,更是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我们的‘义’!”

“但是,后来,‘义’好像成为了一个禁忌的词语,因为说到‘义’,大家容易将它与‘江湖义气’联系在一起,据说这些都是封建的糟粕,我们拥有的是更新更科学的道德观和世界观,我们的‘义’更高更全,比如爱国主义什么的„„

“可是,大家知道,前天,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吗?”

大多数学生脸上显出茫然的神色,有两三个孩子轻轻地回答:

“南京大屠杀。”

“对,南京大屠杀,”我点了点头,“我向这几位同学致敬!因为若不是网上的帖子告诉我,我也不知道。难道,这就是我们的爱国主义?这就是我们的道德?”

“大概就在一年前吧,广东一个城市的街头,几名歹徒当街侮辱一位孕妇,围观的有上百人,无一上前阻止„„

“今年年初,四川某地,夜晚,一位青年女子被歹徒追杀,她在街头呼救,她敲遍了街上几乎每一扇门,但是无人施以援手,那位女子被歹徒杀害在街头„„

“也就在今年,一座大城市,几个歹徒在数百人的围观下,竟然将一个人的手生生砍下来,之后扬长而去„„”

教室的空气越来越凝重。

“不要责怪这些人冷漠,我可以坦然承认:如果我在场,我也不敢上去管。别说多了,如果你在公交车上看见小偷行窃,你会阻止他吗?

学生没有回答。

“我想,现在的人,能在小偷走了之后提醒你一声,就已经算是好人了。不怕大家笑,有时候我坐公交车,给老人让了个坐,自己都很得意——我终于又作了一回好人了!”

学生大笑。

我等他们静下来,又慢慢地说:

“这是我第五次教《五人墓碑记》。在我以前教的时候,有的学生笑了:大概觉得这些人真是些SB!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还是官员,居然去杀人,还为他去死!

我停了一下,“的确,现在的人智慧多了,聪明多了,他们知道什么对自己有利,什么对自己没好处,当有些曾经被传诵千古的观念已经成为陈迹的时候,我们会站在一个据说是很现代的高度上,对前人指手画脚,在我们看来,他们的确是太傻了。

“于是,曾经被中国无数的古人奉为人生最高目标的‘义’,现在,居然只能存在于黑社会中,这也许是这个社会最黑最黑的一个黑色幽默了。

“而其他的呢?礼义廉耻?礼——现在已经成为对上毕恭毕敬,对下颐指气使的一个代名词;廉?这个我已经不想多说!据说有学校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事情,班干部为班上买东西都要吃回扣!耻?我们还有耻吗?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社会?!

“因为在这个物质的社会,我们太物质了,据说这就是唯物主义!据说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有五个人的名字,在他们的生命逝去,躯体腐朽之后,仍然被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念诵: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

“于是,有时候我宁愿相信意识决定物质,因为没有精神的人只是行尸走肉!没有精神的民族只能醉生梦死!

“今天,是我工作以来,第五次上《五人墓碑记》,我最高兴的一点是:这篇文章没有被删!因为我们的教材已经删除了太多的据说是过时了的文章;我更希望:我们的同学们不一定为他们而哭,但是一定不要笑!因为当一个民族到了我们现在这种地步的时候,已经没人能笑出来了!

我停了停,“现在,我来为大家朗读一下《五人墓碑记》。”

朗读之后,叫学生阅读课文,讲述了一下课文的内容,就下课了。

也许,这是一堂没有达到“教学目的”的课,但是,我觉得,最难达到的目的,也许已经达到了。

下载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教案苏教版必修-精(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教案苏教版必修-精(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