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跟陌生人走教案(小编推荐)
实验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刘新
活动时间:2017年10月24日 活动对象:中班幼儿 活动名称:《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深刻了解“陌生人”的含义,引导幼儿知道不能和陌生人走。
2、引导幼儿了解拐骗的常规手段。
3、通过活动,增强幼儿防拐骗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学会遇到陌生人时镇定、冷静,并知道不能和陌生人走。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掌握简单的自救办法,知道遇到陌生人时应该如何应对。活动准备:
拐骗幼儿的情景图片、拐骗幼儿的视频、物业办阿姨1名。音乐:儿童歌曲《我不上你的当》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陌生人来了》
1、教师寻找借口,暂时离开教室,请小朋友安静等待。
2、“陌生人”(物业办阿姨)进入教室,自称是刘老师的朋友,利用“糖果”、“玩具”来骗取幼儿跟她一起排队,离开教室去找刘老师。
二、深入理解:什么人是“陌生人”?
1、教师回到教室后,成功拦截陌生人带领孩子离开,教师请孩子们坐回座位上。
2、教师提问问题,向孩子们询问刚才事情发生的经过。问题1):“你们为什么要跟那个阿姨走呢?” 问题2):“那个阿姨你们认识吗?” 问题3):“那个阿姨都对你们说什么了?” 小结:陌生人是指我们不认识、不熟悉的人。
三、了解拐骗幼儿的常规手段。
1、幼儿观看视频1,回答问题。
问题1):“小朋友们,视频中讲述了小哥哥和小妹妹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问题2):“那个叔叔是小哥哥和小妹妹爸爸的朋友吗?
问题3):“叔叔给他们带了什么东西来骗他们两个跟他一起走呢”? 问题4):“小布尼和哥哥走着走着,为什么突然不走了,说叔叔是大坏蛋呢?”
问题5):“小布尼为什么跑到半路晕倒在地上了?” 问题6):最后谁抓住了坏蛋叔叔?
2幼儿观看视频2,回答问题。问题1)“小布尼后来怎样了?”
问题2)“小布尼的哥哥后来说了什么了?” 小结:请小朋友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三、如何应对陌生人?
1、白板出示以下拐骗情景图片,教师扮演陌生人,根据相对应的情景进行拐骗,幼儿来机智应对陌生人。
情景1)、陌生人用食物“棒棒糖”引诱孩子上当受骗。情景2)、陌生人扮演成快递阿姨,骗取孩子给他开门。情景3)、陌生人用玩具引诱幼儿受骗,跟他走。
情景4)、陌生人扮演成收取水电费的爷爷,以看水表、电表为借口,想骗幼儿开门,进入家中。
小结:小朋友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坚决做到不上陌生人当。活动结束:
2、.播放音乐:儿童歌曲《我不上你的当》,孩子们根据所听歌曲内容再次熟悉本次活动主题。
3、.孩子们排队有序离开,活动在音乐中自然结束。
第二篇: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小班安全活动《不跟陌生人走》
一、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带给幼儿的潜在危机日益突出,拐骗事件经常发生。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意识淡薄,判断危险的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技能弱,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为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和沉着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一次《不跟陌生人走》安全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
三、活动准备:
1.有关的图片若干张。
2.请一位幼儿不熟悉的老师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3.玩具、巧克力。
四、活动过程:
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讲述故事《莎莎和陌生人》:小朋友莎莎独自在院子里玩,这时一个陌生人问莎莎公园怎么走,莎莎有礼貌地告诉了他该怎样走,陌生人非常感谢莎莎。回到家里,莎莎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莎莎,你做得对!不过还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莎莎连忙问妈妈:“还有什么事情应该注意的呢?”
2.集体讨论:(1)妈妈为什么说沙沙做得对?(2)我们来猜猜妈妈还对沙沙说了哪些应该注意的事情? 3.出示图片:
图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时,你能不能跟他一起去? —不能
图二: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东西时,你能不能要? —不能
图三:陌生人要进你家时,你能不能给他开门? —不能
图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时,你应该怎么办? —反抗,大声呼救。情境练习
情境一:一个陌生的阿姨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我请你吃果冻。”接着又拿出玩具给他玩。
集体讨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应该怎样对他说?
情境二: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师提醒:(1)你认识她吗?(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3)那你应该怎么对这位阿姨说?
教师小结:对待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五、活动延伸:
学习儿歌,并回家背给爸爸妈妈听
附儿歌: 一个人 上学校 问我什么不知道 低下头 快点走 前边追上小朋友
第三篇:不跟陌生人走教案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王静宜
2012级7班
活动目标:
1.不要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2.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PPT 2.棒棒糖
3.请一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做到不跟陌生人走,不轻易相信陌生人
活动难点:让幼儿知道跟陌生人走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而做到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小猪和大灰狼叔叔》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请你仔细听一听发生了什么事?
2.讲故事,讲到大灰狼说“小猪,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你妈妈让我来接你了,我还给你买了好吃的呢,快跟我走吧”时,提问:小猪认识大灰狼叔叔吗? 小猪会 不会跟大灰狼叔叔走呢?为什么会跟着他走?
3.讲故事,从“小猪一听到有妈妈两个字,„„带着小猪走了”,提问:小猪跟着大灰狼叔叔走了吗?
4.小猪跟着大灰狼叔叔走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接着听故事 5.小猪最后说了什么?(我再也不要跟陌生人走了)
6.教师小结:聪明的孩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否则会找不到爸爸妈妈。(教师解释陌生人:小朋友不认识的人)
(二)情境讨论
7.展示四张图片,请幼儿一起讨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图一:放学后,一个陌生的叔叔来接你回家
教师:小朋友们,画面上的小朋友他该怎么办呢?
图二:陌生人给你好吃的东西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能接受陌生人的东西吗? 图三:在家时,一个陌生人来敲门 教师:陌生人来敲门,你该怎么办? 图四:陌生人强行抱你跟他走
教师:小朋友们,陌生人抱你跟他走那你该怎么求救?(集体讨论)
教师总结:1.不跟陌生人走2.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3.不给陌生人开门4.陌生人强行抱你走时,要大喊大叫寻求帮助
8.小朋友们,老师有点事出去一下,你们一定不能跟陌生人走哦 9.模拟情境练习: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说:“谁愿意和我去玩滑滑梯呀?滑上滑下多好玩啊,我还有糖呢,你们谁跟我去?”(陌生人拉一个幼儿,验证一下幼儿是否坚决)老师对不跟陌生人走,同时做出相应反应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跟陌生人去的幼儿进行再教育。
(三)结束活动 10.我们都知道了,不跟陌生人走,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红帽遇到陌生人是怎么办的呢?看动画片《不跟陌生人走》片段
活动延伸:要求幼儿回家后把今天的问题和做法讲给妈妈听,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绘本《不跟陌生人走》
故事《小猪和大灰狼叔叔》
动物幼儿园放学了,小动物们都被家长接走了,就剩下小猪了,他很着急的等着妈妈来接他。这时候,从远处来了一个样子很可怕的大灰狼叔叔,小猪不认识他,他手里拿着棉花糖和大苹果来到小猪面前,眯着眼睛用沙哑的声音说“小猪,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你妈妈让我来接你了,我还给你买了好吃的呢,快跟我走吧。”小猪一听有妈妈两个字,而且还带来了好吃的,小猪很想吃,想都没想就说“您真好,我现在就饿了,我们走吧。”大灰狼叔叔阴险地一笑,带着小猪走了。大灰狼把小猪关在一个黑漆漆的小屋子里面,不给他吃东西,也不给小猪喝水,还打算吃掉小猪,小猪害怕得哇哇大哭。大声叫着“我再也不要跟陌生人走了”
第四篇:安全教案 不跟陌生人走
不跟陌生人走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教育幼我不跟陌生人走,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活动,让幼儿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2、教育幼儿学会保护自己。
3、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请二个幼儿不熟悉的老师分别扮演“陌生人”“警察”
2、玩具手机一个
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教师在室外幼儿看不见处观察,“陌生人”走进教室,“小朋友,你们老师在吗?”然后分别走到几个幼儿面前说:“我带你去找妈妈好吗?”(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各种反应,当“陌生人”准备带幼儿走时,走进教室。)
教师:“×××,你认识这个阿姨吗?”
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她吧?请问你是谁?” 陌生人:“我……我……”
教师用“手机”拨打“110”:“警察同志,我们这里来了个陌生人,要带走孩子,请你们赶快来”。警察出现,带走了“陌生人”,“请你到警察局走一趟”。
2、教师问:
①“什么是陌生人呢?”(“陌生人”就是不认识的人)
②“能不能跟陌生人走?为什么?”
③“陌生人”要带你们走,你们应该怎么办?
3、“警察”来了,“小朋友,刚才那个陌生人是专门拐卖孩子的坏蛋,你们可记住了,以后千万不要跟陌生人走!”
4、教师小结:“××,刚才太危险了,差点儿就让陌生人给带走了,来,我们一起谢谢警察叔叔,记住,以后千万不要跟陌生人走。” 活动延伸:
游戏“陌生人来了”,老师或幼儿扮演“陌生人”进行游戏,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巩固简单的自我保护办法。
日常教育活动渗透:
可通过对报纸、电视等媒体中有关儿童失踪报道的讨论、谈话,使幼儿充分认识到跟“陌生人”走的危害性,从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家园同步:
教育幼儿不要随便开门,不随便让幼儿不熟悉的人去幼儿园接孩子;教会幼儿简单的自我保护办法。
创新教育方法与策略:
本篇采用带有典型性的情境活动,让幼儿作为情境活动的主体,来积极体验,进行认知活动,体现了幼儿学习主动性。
第五篇: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安全教案:不要跟陌生人走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的陌生人是存在一定危险的.2、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知道一些陌生人骗人方法。
3、学会和陌生人交往,学会识别身边的骗子,有警惕性地保护自己。
二、教学重点
1、知道生活中的陌生人是存在一定危险的。
2、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知道一些陌生人骗人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会和陌生人交往,学会识别身边的骗子,有警惕性地保护自己。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故事,让学生了解陌生人很危险,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
2、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陌生人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你们这样警惕,他们很容易就被骗了。请看,这里有两个例子就是轻信陌生人的话时被骗走的。
课件出示受骗情景一:有一天傍晚,5岁的小蒙正在路边挖沙子玩,这时一个陌生的男青年热情地凑过来和蒙蒙一起“建城堡”,还送给他一支漂亮的小水枪。几分钟后蒙蒙就和“叔叔”混熟了,最后,蒙蒙就跟着这个“叔叔”去吃肯德基了„„
课件出示受骗情景二:有一个8岁小女孩,因为热心给“陌生人”带路,不料竟被拐骗走了。警察叔叔经过9天的调查,终于将小女孩解救回来。
听了这两个故事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你还了解到生活中有上当受骗的事例吗?以后,我们怎样做才能防止上坏人的当呢?
板书: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二、活动引导
活动一:学会识别陌生人
温馨提示:生活中总是好人多,但也会有坏人。遇到陌生人和你交谈时,如果你不能确定陌生人是不是坏人,一定要记住不搭理他,最好不要和他说话,一定要学会辨别,要勇敢和机智,如马上奔向人多的地方。
活动二:不要跟陌生人走
1、斗智斗勇:陌生人要你带路,怎么办?
2、游戏:让学生分组表演模拟情境,让两个学生扮演“陌生人”,分别用“小朋友,你带我去超市好吗?”“我认识你们的爸爸妈妈,我带你到你爸爸哪里去”等花言巧语进行骗说。教育学生如何看穿骗局。
3、温馨提示:和陌生人交往,既要大方有礼,保持距离;又要认真思考,小心防范,借故走开。总之,一定不要跟陌生人走。
活动三: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1、拒绝诱惑:陌生人递糖果或者饮料给你们,你们要不要吃?
2、温馨提示:有的小朋友很爱吃零食,听到有好吃的东西就流口水,这就给坏人提供了机会,他们会诱使你们上当,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千万不能上当。
活动四:摆脱陌生人的办法
1、沉着应对:如何摆脱陌生人的纠缠?
2、温馨提示:社会上是比较复杂,有好人也有坏人,所以我们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要有很高的警惕性,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遇到坏人,要想办法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受到不必要损失与伤害,尤其是对“我是你爸爸妈妈的好朋友”等话语千万别相信;并且明确告诉陌生人,父母就在附近,或用“爸爸马上就要来接我”的话,把陌生人吓走。
活动五:阅读与拓展
1、接到陌生人的电话怎么办?
2、有陌生人来接你,你跟他走吗?你该怎么办?
3、你一个人在家,有人敲门怎么办?【一人在家,谨慎对待敲门人。现在有许多犯罪分子以传销、抄煤气、电表、送货或以是父母的熟人、家庭的远房亲戚为藉口,骗取少年儿童开门,然后实施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为此,我们建议当你一人在家中听到有人敲门时,应问清来人是谁,有什么事,假如您家门口装上“猫眼”,还应当从“猫眼”里看看是否确是其人,发现陌生人时,可让来人将事情由自己转告,也可让来人等家中大人回家后再来。总之,对陌生人绝对不能轻易开门,以确保家庭和自身安全。】
三、教师总结
学会和陌生人交往,学会识别身边的骗子,有警惕性地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