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 说课稿

时间:2019-05-15 07:0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沁园春雪》 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沁园春雪》 说课稿》。

第一篇:《沁园春雪》 说课稿

《沁园春雪》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沁园春 雪》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这个单元还有以送别为题材的古代歌行体抒情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当代诗歌《恩总理,你在哪里》和《青纱账--甘蔗林》,还有充满革命激情的外国散文诗《海燕》。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①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③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闺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寻思上多下功夫。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四组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词的上阕、下阕、教学重点和难点,且四组提问所辖1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2个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这是练习法。

本课采用了《沁园春雪》朗读磁带1件,用于听读训练,直接服务于诵读法;使用《我爱你,塞北的雪》VCD片导入新课,形象生动;《沁园春雪》VCD片和课文插图《江山如此多娇》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保证。投影仪和打印资料,增强教学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十三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在投影仅上播放VCD片《我爱你,塞北的雪》片断。由“滋润着春天的麦苗,迎春花叶”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这样导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

第二步、简介背景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

第三步、初读全词在解题之后,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第四步、听读全词要求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第五步、导读全词先让学生以五人讨论小组为单位,讨论屏幕上用投影仪投出的四大问题:

一、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二、下阕作者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

三、请找出主旨旬,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

四、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

学生经过3分钟小组讨论后,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四个大问题之下的18个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这18个小问题是:

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北国雪景图板书“景”)

2.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千米高的塬上)

3. 登高就能--(远眺),词的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望)。

4.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长城、大河、山脉、高原)

5.(讲析了“长城”“大河'两句后)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

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吗?(不全是)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联想、想象)

7.除此以外,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插入学生诵读训练1分钟)

8.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江山如此多娇)(用投影仪展示课本插图,板书”江山多娇“)

9.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句,总括上阕,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0.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板书”评古代帝王“)

11.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雄才大略,战功赫赫…)

12.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惜)(板书”惜“)

13.(概括”惜“字用词讲究分寸的表达作用后)词中还有几个类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4.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评古为颂今)(板书”颂“)

15.歌颂今天的哪种人?(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板书”人民大众“)

16.那么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板书”主旨“)

17.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插入学生诵读下阕1分钟)

18.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

这18个小题由易到难,由己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起铺垫作用,有的起过渡作用,有的其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跃气氛作用,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通过连环追问导读方式,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认识大大加深了,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怎样在此时趁热打铁,再给予重锤强化?

第五步、赏析全词播放《沁园春 雪》VCD片,旨在通过视听感观共同作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积累,从主客观方面同时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点,使学生形象思维燃起熊熊烈火。

至此,课堂教学达于高潮,似可嘎然而止。然而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反馈越及时越好。我推出2道”反馈检测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两道题围绕着教学目的设置8个选择支项,检查学生教学目标掌握情况。同时,考虑到初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注意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一题要求选出正确项,一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这是用教学中以读促写,把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节课有关设想,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附件:

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景: 江山多娇(望)

评: 古代帝王(惜)

颂: 人民大众(主旨)

正音材料:

沁园春(qìn)分外(fèn)

妖娆(ráo)稍逊(xùn)

数风流人物(shǔ)素裹(guǒ)

第二篇:沁园春 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

银杏中川初中

马利红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位置

《沁园春•雪》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是一首词,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阙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阙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史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据《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的目标定为: ①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③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所在,对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说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讲授法。根据新课 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

1、目标导学法

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充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2、情境激学法

播放音乐,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3、讨论探究法

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采用谈话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和讲解法相结合。开设一堂探究课,在突破难点,掌握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本课采用了《沁园春 ·雪》朗读磁带1件,用于听读训练,直接服务于诵读法;《沁园春·雪》VCD片和课文插图《江山如此多娇》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保证。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在投影仪上播放VCD片《我爱你,塞北的雪》片断。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这样导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环节2简介背景

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

环节3自读自悟

初读全词 在解题之后,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听读全词 要求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环节4研读赏析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四大问题

一、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二、下阕作者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

三、请找出主旨句,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

四、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联系,你看呢?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教师将四个大问题之下的18个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带着学生品读课文。这18个小问题是:

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北国雪景图)

2.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千米高的塬上)3.登高就能--(远眺),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望)。

4.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景物?(长城、大河、山脉、高原)5.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奔放的气势?(使用比喻、拟人、化静为动)

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吗?(不全是)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联想、想象)

7.除此以外,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

8.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江山如此多娇)

9.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句,总括上阕,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0.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

11.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雄才大略,战功赫赫„)12.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惜)13.(概括”惜“字用词讲究分寸的表达作用后)词中还有几个类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4.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评古为颂今)15.歌颂今天的哪种人?(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16.那么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7.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

18.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有什么关系?(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

这18个小题由易到难,由己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起铺垫作用,有的起过渡作用,有的起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跃气氛作用,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通过连环追问导读方式,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认识大大加深了,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

环节5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出的北方雪景画面。目的在于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写作水平。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上阕: 北国 冰封 雪飘(总写)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静)望: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静)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动)想象 : 红妆素裹(虚写)

第三篇:沁园春雪说课稿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10本一的刘肖惠,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沁园春·雪》。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这首诗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居单元之首。这首诗分上下两阙,上阕描写了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下阕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充满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显示了一代革命领袖的伟大气魄和胸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许文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诗歌鉴赏基础 但其阅读水平、自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可以压缩讲解分析的时间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去朗读体会,去合作探究,从而达到了解内容、品味语言、领悟感情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1、知识能力目标

①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引导学生欣赏该词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反复吟诵、联想品味在提高学生诗歌欣赏能力的同时感受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革命先贤的赞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

2.品味体悟诗歌凝练生动的语言。教学难点:

词上阕写景是下阕评古颂今的基础,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准备运用以下几种主要教学方法: 教法:

1、朗读法: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按要求泛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2、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以师生的相互谈话和问答为主要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新课标提出这种教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学法:

1、诵读法: 诵读是不讲之讲,是熏陶。诵读文本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音的抑扬顿挫,无不传递着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感悟与态度。

2、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巩固提高。

六、教学程序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本诗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顺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于一场大雪之后毛主席爬到白雪皑皑的塬上,在欣赏到北国风光后饱含激情的写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知晓诗人,了解背景后知人论事。对理解诗歌内容、感情基调其积极作用。(二)初读诗歌,感受诗情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的能力,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来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环节通过读诗歌使学生初步把握诗歌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革命先贤的赞美之情。

(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诗篇,注意语音、语速及感情。(2)小组合作,设计朗读方案,全班展示。

① 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并勾画出诗歌中的重音(.)、节奏(/)。

②四人小组讨论,确定本组朗读方案。

③ 选四组同学展示朗读,师生共同为其提出改进意见。

(三)再读诗歌,理清脉络

新课标指出恰当的启发提问能激发学生思考和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疑问虽是学生在认识上产生困惑,但可是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探究性发射,产生积极活跃的思维。因此本环节通过教师设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法来理清脉络。

(1)怎样写雪?

①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诗人写了哪些景物?(长城、大河、山、塬)②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2)为何写雪?

①诗人是怎样评古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调。)

②诗人是怎样颂今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引导学生明白诗人并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上阕写景是下阕评古颂今的基础,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

(四)品读诗歌,把握语言

新课标指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是各种凝练生动的语言是培养着以能力最好的工具。

1、诗人所写的雪景美在那一句,为什么(从修辞巧妙、动静结合、用词准确等方面入手)?

美在“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惟用词准确,表现了雪覆盖范围之广;美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因为舞、驰化动为静;美在“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因为通过联想和想象扩大了画面。

2、谈谈你对“惜”的理解。

“惜 ”中含褒义,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惜”中含贬,依据诗文的内容和感情,对该诗描绘的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将诗歌写成一个故事或散文,字数不限。

在赞扬他们长于武治的同时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惜”中寓志,他并不是苛求前人而是蕴含着无产阶级后来者居上的豪迈气概以及超越前人的自信。

(五)诵读全词,升华感情

师生齐背全词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再次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对革命先贤的赞美之情。

(六)布置作业,提升能力

依据诗文的内容和感情,对该诗描绘的画面进行

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将诗歌写成一个故事或散文,字数不限。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这节课的纲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就像一个微型教案能使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并且本教案含有该诗的关键字词有助于学生对该诗的理解与背诵。

第四篇:《沁园春 雪》说课稿

《沁园春 雪》说课稿

《沁园春 雪》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如歌的语言、如诗的情怀,如画的生活,是我一直追随的境界。因此,我选择《沁园春·雪》作为我本次说课的篇目。

一、教材分析、学生分析

《沁园春雪》是八年级上册的课文,整首词用词精确,语言精练,气势磅礴,旷达豪迈。作为一篇传统的名篇,如何赋于它新的东西,这就得从新的教学手段入手,使这首词的韵味,豪情及词人的豪迈、自傲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既能满足他们的期待视野,又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发扬他们的个性,适应我们新课标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诗歌鉴赏基础,毛主席的诗词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词牌名也有较正确的认识,而此时的他们也正是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的时期。但诗歌朗读训练不够,诗词鉴赏能力不足。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对祖国绚丽山河的赞美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能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描绘绚丽的北国雪景。

二、教学目标、教学教法

(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节教材本身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词的背景和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3、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绚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胸怀和豪情,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①有感情朗读和精确背诵默写本诗。

②通过欣赏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难点:感受诗人爱国豪情,以及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二)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运用诵读法和品读法。

一是诵读法:诵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听读、散读、个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二是品读法: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去朗读体会,了解内容、品味语言、领悟感情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培养学生朗读水平。

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将朗读教学贯彻始终。播放一段配乐朗诵,融情于景,使学生的审美感受得到提升,在边听边看中,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意蕴,也使学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在本课中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进列指导,使学生也能读出诗歌的韵味、磅礴的气势及旷达的情怀。

2、发扬学生个性,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本课中设计了学生自由想象及分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由讨论中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允许他们有本人的见解和主张,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欣赏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本课通过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辅助手段,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带给学生强烈的冲击。使学生深刻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理解诗人博大的情怀和增强对祖国绚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在轻快活泼的曲调中,欣赏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激发学生对这首词的强烈兴趣,天然引出课文,并板书课题。

2、介绍背景。

展示毛泽东图片,并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位伟大的领袖而且是位杰出的诗人。然后介绍《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发表之后的轰动效应,以及蒋介石因为这首词气急败坏的所作所为,帮助学生理解思想感情,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3、配乐朗诵。

播放一段配乐朗诵,融情于景,使学生的审美感受得到提升,在边听边看中,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意蕴,使学生感受这首词的壮美。

检查预习,纠正子音,消除阅读障碍。

4、整体感知。

让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激情演绎译文,并讨论解决整体感知中的问题。我把以前要下很大功夫来讲解的东西浓缩在这些问题里面,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这首词的结构和内容有基本的把握,留给学生更多的读背和品味的时间。

5、朗读背诵。

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列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同时,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感受词的主旨。既突出了本节课读背这个重点,又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理解作者胸怀和豪情这个难点。

6、品味鉴赏。

会读了,能背了,那么这首词到底好在哪呢?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品味鉴赏能力,我设计了品味鉴赏。同时,教师注意归纳板书,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修辞巧妙动静结合用词精确

7、小结作业。

为升华学生对这首意境的感受,我让学生在京剧《沁园春雪》的豪迈旋律中,欣赏毛主席的亲笔书法。然后总结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列德育渗透,鼓励他们去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作业,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描写北国雪景,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把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留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

总结

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较好地掌握这首词,而且能全面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逐步成为具有诗化语言和诗意情怀的人。

人生处处皆师友。不足之处,恳请指正。不胜感谢!

《沁园春 雪》说课稿2

《沁园春 雪》是10月我校组织市级公开教学周活动期间我上的一堂课。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沁园春 雪》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这个单元还有以送别为题材的古代歌行体抒情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当代诗歌《恩来总理,你在哪里》和《青纱账——甘蔗林》,还有充满革命激情的外国散文诗《海燕》。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学目标 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 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 定为:

①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③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闺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 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 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寻思上多下功夫。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四组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 ,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词的上阕、下阕、教学重点和难点,且四组提问所辖1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2个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这是练习法。

本课采用了《沁园春 雪》朗读磁带1件,用于听读训练,直接服务于诵读法;使用《我爱你,塞北的雪》VCD片导入 新课,形象生动;《沁园春雪》VCD片和课文插图《江山如此多娇》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保证。投影仪和打印资料,增强教学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 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十三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 新课 在投影仅上播放VCD片《我爱你,塞北的雪》片断。由“滋润着春天的麦苗,迎春花叶”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这样导入 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

第二步、简介背景 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

第三步、初读全词 在解题之后,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第四步、听读全词 要求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第五步、导读全词 先让学生以五人讨论小组为单位,讨论屏幕上用投影仪投出的四大问题:

一、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二、下阕作者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

三、请找出主旨旬,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 -

四、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

学生经过3分钟小组讨论后,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四个大问题之下的18个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这18个小问题是:

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北国雪景图 板书“景”)

2.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 (千米高的塬上)

3. 登高就能——(远眺),词的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望)。

4.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长城、大河、山脉、高原)

5.(讲析了“长城大河'两句后) 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 (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

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吗? (不全是) 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 (联想、想象)

7.除此以外,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 (插入学生诵读训练1分钟)

8.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 (江山如此多娇)(用投影仪展示课本插图,板书”江山多娇“)

9.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句,总括上阕,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0.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 (板书”评古代帝王“)

11.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雄才大略,战功赫赫… )

12.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 (惜)(板书”惜“)

13.(概括”惜“字用词讲究分寸的表达作用后) 词中还有几个类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4.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评古为颂今) (板书”颂“)

15.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板书”人民大众“)

16.那么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板书”主旨“)

17.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 (插入学生诵读下阕1分钟)

18.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

这18个小题由易到难,由己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起铺垫作用,有的起过渡作用,有的其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跃气氛作用,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通过连环追问导读方式,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认识大大加深了,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也基本突破了。怎样在此时趁热打铁,再给予重锤强化?

第六步、赏析全词

播放《沁园春 雪》VCD片,旨在通过视听感观共同作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积累,从主客观方面同时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点,使学生形象思维燃起熊熊烈火。

至此,课堂教学达于高潮,似可嘎然而止。然而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反馈越及时越好。我推出2道”反馈检测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两道题围绕着教学目的设置8个选择支项,检查学生教学目标 掌握情况。同时,考虑到初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注意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一题要求选出正确项,一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最后一步,作业 布置 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这是用教学中以读促写,把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节课有关设想,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沁园春 雪》说课稿3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沁园春雪》编排在长春版版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①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③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第二、学情分析

目前我班学生的整体状况是:学生良莠不齐,差距比较悬殊,班级中能够达到优秀的学生很少,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多采取引导式教学。

第三、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寻思上多下功夫。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四组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词的上阕、下阕、教学重点和难点,且四组提问所辖1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2个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这是练习法。

本课采用了《沁园春雪》朗读视频,直接服务于诵读法;使用《我爱你,塞北的雪》视频导入新课,形象生动;《沁园春雪》课件和课文插图《江山如此多娇》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保证。投影仪和打印资料,增强教学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四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第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在投影上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片断。由”滋润着春天的麦苗,迎春花叶“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这样导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

第二步、简介背景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

第三步、初读全词在解题之后,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第四步、听读全词要求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第五步、导读全词先让学生以五人讨论小组为单位,讨论屏幕上用投影仪投出的四大问题:

一、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二、下阕作者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

三、请找出主旨旬,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 -

四、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

学生经过3分钟小组讨论后,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四个大问题之下的18个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这18个小问题是:

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北国雪景图板书”景“)

2、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长城、大河、山脉、高原)

3、(讲析了”长城“”大河'两句后)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 (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

4、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吗? (不全是)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 (联想、想象)

5、除此以外,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 (插入学生诵读训练1分钟)

6、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 (江山如此多娇)(用投影仪展示课本插图,板书“江山多娇”)

7、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板书“评古代帝王”)

8、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雄才大略,战功赫赫… )

9、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 (惜)(板书“惜”)

10、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板书“人民大众”)

11、那么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板书“主旨”)

12、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

这12个小题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起铺垫作用,有的起过渡作用,有的其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跃气氛作用,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通过连环追问导读方式,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认识大大加深了,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怎样在此时趁热打铁,再给予重锤强化?

第五步、赏析全词播放《沁园春雪》赏析,旨在通过视听感观共同作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积累,从主客观方面同时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点,使学生形象思维燃起熊熊烈火。

至此,课堂教学达于高潮,似可嘎然而止。然而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反馈越及时越好。我推出2道“反馈检测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两道题围绕着教学目的设置8个选择支项,检查学生教学目标掌握情况。同时,考虑到初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注意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一题要求选出正确项,一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这是用教学中以读促写,把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节课有关设想,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沁园春 雪》说课稿4

一、课文地位及其教学侧重点

《沁园春·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共有三个任务: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这三个任务,在学习第一单元五首诗歌的过程中,是可以有所侧重,有所整合的。我在设计《沁园春·雪》这一课时,重点侧重是“学习鉴赏”、“诗歌朗诵”。

课标中对于本学段的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据此,诵读是手段,而在课中加大积累,注重学生个人的感悟及对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应是课堂的重点,最终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我的教学理念

1.明晰的教学思路。

2.聚焦的学习活动。

3.自然的思想熏陶。

三、我对教材的解读

请参阅“语文湿地”公众号上我发表的原创解读《〈沁园春·雪〉里的壮景与壮思》

四、本课的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自读,说说初读感受。

2.品读,体味豪放之味。

3.联读,理解伟人形象。

自读、品读、联读,以读为线,层层深入。说初读感受、体味豪放之味,理解伟人形象,这都是在引领着学生品析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是紧扣统编版单元教学的目标的。

五、我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同学们,12月26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毛主席的诞辰日。老师是湖南人,每一年的12月26日,我们家乡的老百姓都会煮一碗福寿面,“吃碗福寿面,深情缅怀主席情”演变成我们家乡的一种民间风俗,我们用这样的方式缅怀这位伟大的领、诗人。今年是毛主席诞辰xxx周年,今天,我们将学习毛主席写的一首词《沁园春雪》,用这样的方式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

设计意图:从情感的角度入课,拉近伟人与学生的`距离。

第二环节:知识铺垫

PPT依次出示写作背景、词牌名、字词认读。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这既是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更是一种课中积累。只有每节课都有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一天一天丰厚起来。

第三环节:自读,说说初读感受。

主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沁园春雪》,结合注释和批注,说一说这是一首怎样的词?

学生自读、思考、师生交流。

教师小结:

【屏幕出示】

这是一首咏雪抒怀的词。

这是一首意境壮美雄浑的词。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词。

这是一首气势磅礴、感情奔放的词。

这是一首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词。

这是一首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的词。

这是一首“望”北国风光、“惜”历史英雄的词。

……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的初始阅读体验。在教材的第2页,也明确了这样的阅读策略:先独立阅读每首诗,不要参考任何资料,记下你的初读感受。“这是一首怎样的词”这一主问题,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说初读感受,学生多角度概说,再加上老师的课中小结,既有学生的自学,又有老师的引导,既有学生的发散,又有老师的集中,这就构成了本堂课的第一个学习活动。

第四环节;诵读,品悟“豪放”之味。

(一)诵读指导

【屏幕显示】

朗读指导一:读出节奏的美感

朗读指导二:读好朗读的力度

朗读指导三:读美抑扬的变化

这三次朗读,均有老师的范读,均有老师的即时点评。第一次朗读指导我是范读全词,强调停与连。第二次朗读指导我是范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每个字词的发音都是富有力量的,强调轻与重。第三次朗读指导,我这样范读:请听上阙,“欲与天公试比高”扬上去,豪迈自信之情蕴含其中,而“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低下来,深情想象,陶醉其中。下阙同样有抑扬的变化,“惜”字领起,这几句都要抑,读出惋惜之意,而结尾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要扬上去,达到高潮,有力收束。

设计意图:学习朗读诗歌,这是学习任何一首诗歌都必须要关注的一个重点。我采取了分层指导、小步轻迈的朗读指导,三次指导,分别让学生懂得朗读的停与连、轻与重、抑与扬,而这些细节要处理到位,都离不开老师的范读与点评。

(二)品析豪放之味

毛泽东阅读宋范仲淹词时心有所感地说“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该兼读……我的兴趣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这首词就是毛泽东豪放词作中的精品。

主问题:请同学们品读全词,你从哪些字、词、句体会到了此词的豪放之味?(思考角度:意象、意境、用词、形象、情感……)

学生在静静地思考之后,便开始了师生的对话。我选取了其中六位同学的回答来呈现课堂情境:

生1: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一句中体味到了豪放之味。“千里”、“万里”极言视野之辽阔,天地之间纯然一色,写出了一幅北国雄伟壮丽的雪静。

生2:我读“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这一句,觉得长城这个意象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豪放的,再加上“内外”,突出从北到南,广袤无垠,再加上“惟余莽莽”一句,强化了天地间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生3:我读“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一句,黄河与长城都是中华的象征,这是很大气的意象。再加上“上下”修饰,使人联从东到西,寒冷使得波涛滚滚的黄河突然就全部凝滞,变化之快,寒威之烈,可见一斑。

生4:“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样的壮志是豪放的,这也是词人内心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气慨的自然折射。

生5:“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句中的“只”字,表明了毛泽东对于历史上这位纵横驰骋,开创了新朝代的成吉思汗是瞧不上的,是不屑的,这是何等豪气,何等大胆?

生6:“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三句抒发诗人心中的豪情,表现了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历史业绩的自信与抱负。

……

在充分地师生交流之后,我再出示教师小结:

《沁园春雪》的豪放之味

豪放之一:意象之雄

豪放之二:意境之阔

豪放之三:远大之志

豪放之四:王者之风

紧接着,我播放了两段音乐(《万岁,伟大的祖国》、《雪》,前者磅礴,后者欢快。)

提问:这样的一首豪放之词,我们应该要选择怎样的背景音乐来诵读更合适呢?学生选择背景音乐《万岁,伟大的祖国》,豪情万丈地朗读。

设计意图:这个品析活动,仍是以主问题来引领,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细细品析蕴含其中的“豪放之味”,理解可以多元的,方法却是有章可循,品诗可以从意象、意境、用词、情感等方面来细细品读,在师生对话中,教师点评语起着补充、更正、启发、强调等作用。品析完成后,再请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这也是一种鉴赏能力的体现

第五环节:联读,理解伟人形象。

1945年11月14日,《沁园春雪》在《新民报》上第一次面世,当即在重庆甚至全国引起了轰动。这首词就像是宣告着共产党胜利的预言一般,在重庆瞬间爆炸了,如此气势磅礴的诗词居然出自毛泽东之手,诗中的豪迈,诗中的奔放,诗中的大无畏,诗中的底气,没有一个人不为之感叹。蒋介石大惊失色,这首词的每一个字都一下下地刺着蒋介石的心,他不服输的气势涌上心头,蒋介石当即决定,自己也写一首,又责令手人的文人都写《沁园春雪》,但没有一首比得上毛主席的这首《沁园春雪》。为什么比不过?清代沈德的一句名言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有第一等襟袍,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毛主席,正是对这句话的形象诠释。毛主席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奋斗的一生。请看小视频《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致敬》(约1分30秒)。

设计意图:插入这个小视频,是唤醒学生对诗歌背后的诗人的敬意。有一颗伟大的灵魂,才能谱写了如此豪放之诗词。语文,是成人之学。

紧接着,再引领学生一起重温毛主席诗词中的这些经典名句,感受诗词背后的那颗伟大灵魂。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占领南京》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水调歌头游泳》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七古残句》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七律洪都》

同学们,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这些气势磅礴的经典诗句后面,站立着一位敢改天换地的伟人,站立着一位一心为人民的好领袖,站立着一位为建立新中国牺牲了自己六位亲人的好公仆。他,是真正的千古风流人物。读起来吧:

俱往矣,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毛泽东!

但我们不要忘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不要忘记毛主席对我们的期盼,再读:

俱往矣,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我们!

俱往矣,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中国少年!

在锵铿有力的读书声里,学生们激情澎湃,眼睛里闪耀着自信的火花,结束新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积累,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渗透。毛主席的金句,字字都饱含着情怀,句句极富感染力,只要一读,学生们的心儿激荡,豪情万丈,只要一读,就会感受即使是在艰苦战争的年代里,诗歌仍然是心灵的营养品,勇向前的号角声。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必做题:背诵并默写《沁园春雪》。

2.选做题:阅读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试着品析这首词的“豪放之味”。

设计意图:分层布置作业,必做题是夯实基础,人人都要过关,选做题是提升诗歌的鉴赏能力,从课内迁移至课外,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品析同一作者、同一词牌名、同是豪放词的《沁园春长沙》

六、我的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作为一堂古诗词教学课,我觉得自己正努力向“实”、“雅”、“润”深入开掘。

“实”体现在丰厚的课中积累上。在这堂课上,我力求让学生做到积累丰厚,开篇即介绍了写作背景、词牌名的来历、认字识词,这是学前的积累。课中又通过教师小结、学生笔记的方式,又让学生积累了“咏雪抒怀”、“壮美雄浑”、“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等众多赏析评价语。结课时又让学生积累了毛泽东大量的名句。这样,语文课就有了知识的厚度、文化的厚度。

“雅”体现在雅致的活动设计上。本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次学生活动:自读,说说初读感受;品读,体味豪放之味;联读,理解伟人形象。以读为线,反复利用课文资源,聚焦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聚焦学生品析能力的训练。每一次活动,就是一次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训练。而恰当的主问题的设计,也活化了学生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能潜到文字的深深浅浅处“扑腾”。

“润”体现在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我的语文课上,力求追求语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双重开掘。一部伟大的作品背后一定有一颗伟大的灵魂,我一定要让文学参与学生的成长。于是,在课的最后一部分,我把视线从诗词投射向了人,我自然而然地想起:风流人物,当然指毛主席,但也更应该指听课的每一位少年,每一位中国少年啊!我觉得,这也应该是编者把此课放在九上第一单元第一课的重大意义吧!

曹文轩说:“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能完美地理解教材书,他的语文教学就有一大半完成了。”我想,我距离这“一大半”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跋涉

《沁园春 雪》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雪》,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一、说教材

《沁园春·雪》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毛主席的词,从情感到表达都堪称一篇佳作,作者通过不同视角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壮美的祖国雪景图,饱含着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畅想。

二、说学情

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初三的学生具丰富的字词和诗词知识的积累,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均已具备,本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鲜活文本理解上复杂度不大,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品词析句来体会文本的艺术特色。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请学生回顾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雪的诗词,引导学生迅速关注到“雪”和“诗词”上,为新课学习做了铺垫

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这对学生理解文本情感有帮助。

(二)整体感知

首先,先请学生结合注释了解全文大意,注意多音字和难写的字

通过这样的一些问题,学生能够顺利的概括出文章的脉络,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首先我会请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上阙进行分层,这样对篇章分解有助于学生细化学习目标,对文本的分析有了目的性更强的深入理解。

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们不难找出:上阙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接着,我会请学生思考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描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用这样的方式,一来学生可以明确每一层都有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二来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这个方面上来,这就为写作技巧的讲解做好了铺垫。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可以得出,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到了中间一层,学生需要关注的地方依然是:作者写了什么以及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在这里,有一个词中常常出现的手法叫做“一字逗”,因此我会请学生思考“望”字统领到哪一句?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会关注到这种写作现象,以及这种技巧的作用上来;另外我还会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这个问题请学生思考这一句中的写作技巧。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可以得出:“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请学生以分组讨论“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这一部分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思考正确得出的部分,因此我会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合作完成,既调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又加强了整个班级的参与度。

(四)延伸作业

通过回顾和提问的方式请学生认识到,分析上阙的思路是:结构——意象——技巧——情感。然后请学生分组,照此思路对下阙分析,充当小老师,每组派一名代表自行讲授。教师补充、点评和总结。

通过这个方式,学生可深刻理解诗歌分析的方法并应用于实践,对学生以后诗歌鉴赏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七、说板书设计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回复“我要过面试”获取试讲教案(含音频)+答辩+结构化解题思路

第五篇:《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文化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10级2班的游艺玲,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雪》。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沁园春雪》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这个单元还有《雨说》、《心心变奏曲》、《外国诗两首》。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①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③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所以定为教学难点 。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准备运用以下几种主要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四组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 ,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词的上阕、下阕、教学重点和难点,且四组提问所辖18个小问题,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

练习法:以课后作业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

(2)学法: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的重要方法——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可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五、说教学设计:

第一步:导入新课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其实,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毛泽东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十多首诗词,每一首都像一扇窗户展示着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不信,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

第二步:简介背景

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

第三步: 初读全词

在解题之后,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第四步:听读全词

要求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第五步:导读全词

先让学生以五人讨论小组为单位,讨论设列出的问题:

一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二下阕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

三请找出主旨旬,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

四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

在学生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后,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四个大问题之下的18个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这18个小问题是:

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北国雪景图 板书“景”)

2、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 (千米高的塬上)

3、登高就能(远眺),词的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望)。

4、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长城、大河、山脉、高原)

5、(讲析了“长城”“大河’两句后) 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 (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

6、上述感受全是看到的吗? (不全是) 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 (联想、想象)

7、除此以外,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

8、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 (江山如此多娇)

9、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句,总括上阕,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0、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

11、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雄才大略,战功赫赫… )

12、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 (惜)

13、(概括”惜“字用词讲究分寸的表达作用后) 词中还有几个类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4、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评古为颂今)

15、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16、那么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7、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

18、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

这18个小题由易到难,由己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起铺垫作用,有的起过渡作用,有的其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跃气氛作用,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通过连环追问导读方式,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认识大大加深了,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

第六步:作业

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这是用教学中以读促写,把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文本重要信息的直观图。它能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文本的结构和内涵。板书设计如下:

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

抒发诗人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下片:点评历史英雄

本词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情。

《沁园春雪》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沁园春 雪》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这个单元还有以送别为题材的古代歌行体抒情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当代诗歌《青纱账--甘蔗林》,还有充满革命激情的外国散文诗《海燕》。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①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③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闺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寻思上多下功夫。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四组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 ,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词的上阕、下阕、教学重点和难点,且四组提问所辖1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2个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这是练习法。

本课采用了《沁园春 雪》朗读磁带1件,用于听读训练,直接服务于诵读法;使用《我爱你,塞北的雪》vcd片导入新课,形象生动;《沁园春雪》vcd片和课文插图《江山如此多娇》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保证。投影仪和打印资料,增强教学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十三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 在投影仅上播放vcd片《我爱你,塞北的雪》片断。由”滋润着春天的麦苗,迎春花叶“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这样导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

第二步、简介背景 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

第三步、初读全词 在解题之后,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第四步、听读全词 要求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第五步、导读全词 先让学生以五人讨论小组为单位,讨论屏幕上用投影仪投出的四大问题:

(一)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二)下阕作者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

(三)请找出主旨旬,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 -

(四)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

学生经过3分钟小组讨论后,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四个大问题之下的18个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这18个小问题是:

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北国雪景图 板书”景“)

2.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 (千米高的塬上)

3. 登高就能--(远眺),词的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望)。

4.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长城、大河、山脉、高原)

5.(讲析了”长城“”大河'两句后) 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 (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

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吗? (不全是) 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 (联想、想象)

7.除此以外,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 (插入学生诵读训练1分钟)

8.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 (江山如此多娇)(用投影仪展示课本插图,板书“江山多娇”)

9.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句,总括上阕,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0.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 (板书“评古代帝王”)

11.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雄才大略,战功赫赫… )

12.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 (惜)(板书“惜”)

13.(概括“惜”字用词讲究分寸的表达作用后) 词中还有几个类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4.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评古为颂今) (板书“颂”)

15.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板书“人民大众”)

16.那么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板书“主旨”)

17.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 (插入学生诵读下阕1分钟)

18.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

这18个小题由易到难,由己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起铺垫作用,有的起过渡作用,有的其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跃气氛作用,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通过连环追问导读方式,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认识大大加深了,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怎样在此时趁热打铁,再给予重锤强化?

第五步、赏析全词 播放《沁园春 雪》vcd片,旨在通过视听感观共同作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积累,从主客观方面同时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点,使学生形象思维燃起熊熊烈火。

至此,课堂教学达于高潮,似可嘎然而止。然而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反馈越及时越好。我推出2道“反馈检测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两道题围绕着教学目的设置8个选择支项,检查学生教学目标掌握情况。同时,考虑到初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注意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一题要求选出正确项,一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这是用教学中以读促写,把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节课有关设想,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附件:

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景: 江山多娇 (望)

评: 古代帝王 (惜)

颂: 人民大众 (主旨)

正音材料:

沁园春(qìn) 分外(fèn)

妖娆(ráo) 稍逊(xùn)

数风流人物(shǔ) 素裹(guǒ)

反馈材料: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能概括上阕内容的句子是“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②能概括全词内容的句子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③“大河上下”的意思不是黄河的上面下面,而是黄河的上游下游。

④“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说必须在天睛时,才能看到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的景色。

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①“望”的内容是“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惜”的人物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②这首词上阕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阕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

③词的下阕论今是为了评古,而评古今人物又是为了写景。全词主要是表现作者的爱国热情。

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综合了对偶、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舞”“驰”“银”

“蜡”写得有声有色,把群山、高原写活了。

《沁园春雪》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雪》,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一、说教材

《沁园春·雪》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毛主席的词,从情感到表达都堪称一篇佳作,作者通过不同视角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壮美的祖国雪景图,饱含着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畅想。

二、说学情

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初三的学生具丰富的字词和诗词知识的积累,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均已具备,本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鲜活文本理解上复杂度不大,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品词析句来体会文本的艺术特色。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请学生回顾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雪的诗词,引导学生迅速关注到“雪”和“诗词”上,为新课学习做了铺垫

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这对学生理解文本情感有帮助。

(二)整体感知

首先,先请学生结合注释了解全文大意,注意多音字和难写的字

通过这样的一些问题,学生能够顺利的概括出文章的脉络,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首先我会请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上阙进行分层,这样对篇章分解有助于学生细化学习目标,对文本的分析有了目的性更强的深入理解。

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们不难找出:上阙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接着,我会请学生思考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描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用这样的方式,一来学生可以明确每一层都有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二来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这个方面上来,这就为写作技巧的讲解做好了铺垫。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可以得出,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到了中间一层,学生需要关注的地方依然是:作者写了什么以及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在这里,有一个词中常常出现的手法叫做“一字逗”,因此我会请学生思考“望”字统领到哪一句?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会关注到这种写作现象,以及这种技巧的作用上来;另外我还会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这个问题请学生思考这一句中的写作技巧。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可以得出:“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请学生以分组讨论“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这一部分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思考正确得出的部分,因此我会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合作完成,既调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又加强了整个班级的参与度。

(四)延伸作业

通过回顾和提问的方式请学生认识到,分析上阙的思路是:结构——意象——技巧——情感。然后请学生分组,照此思路对下阙分析,充当小老师,每组派一名代表自行讲授。教师补充、点评和总结。

通过这个方式,学生可深刻理解诗歌分析的方法并应用于实践,对学生以后诗歌鉴赏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七、说板书设计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回复“我要过面试”获取试讲教案(含音频)+答辩+结构化解题思路

《沁园春雪》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如歌的语言、如诗的情怀,如画的生活,是我一直追随的境界。因此,我选择《沁园春·雪》作为我本次说课的篇目。

一、教材分析、学生分析

《沁园春雪》是八年级上册的课文,整首词用词精确,语言精练,气势磅礴,旷达豪迈。作为一篇传统的名篇,如何赋于它新的东西,这就得从新的教学手段入手,使这首词的韵味,豪情及词人的豪迈、自傲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既能满足他们的期待视野,又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发扬他们的个性,适应我们新课标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诗歌鉴赏基础,毛主席的诗词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词牌名也有较正确的认识,而此时的他们也正是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的时期。但诗歌朗读训练不够,诗词鉴赏能力不足。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对祖国绚丽山河的赞美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能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描绘绚丽的北国雪景。

二、教学目标、教学教法

(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节教材本身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词的背景和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3、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绚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胸怀和豪情,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①有感情朗读和精确背诵默写本诗。

②通过欣赏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难点:感受诗人爱国豪情,以及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二)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运用诵读法和品读法。

一是诵读法:诵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听读、散读、个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二是品读法: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去朗读体会,了解内容、品味语言、领悟感情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培养学生朗读水平。

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将朗读教学贯彻始终。播放一段配乐朗诵,融情于景,使学生的审美感受得到提升,在边听边看中,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意蕴,也使学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在本课中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进列指导,使学生也能读出诗歌的韵味、磅礴的气势及旷达的情怀。

2、发扬学生个性,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本课中设计了学生自由想象及分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由讨论中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允许他们有本人的见解和主张,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欣赏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本课通过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辅助手段,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带给学生强烈的冲击。使学生深刻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理解诗人博大的情怀和增强对祖国绚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在轻快活泼的曲调中,欣赏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激发学生对这首词的强烈兴趣,天然引出课文,并板书课题。

2、介绍背景。

展示毛泽东图片,并向学生介绍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位伟大的领袖而且是位杰出的诗人。然后介绍《沁园春雪》的写作背景、发表之后的轰动效应,以及蒋介石因为这首词气急败坏的所作所为,帮助学生理解思想感情,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3、配乐朗诵。

播放一段配乐朗诵,融情于景,使学生的审美感受得到提升,在边听边看中,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意蕴,使学生感受这首词的壮美。

检查预习,纠正子音,消除阅读障碍。

4、整体感知。

让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激情演绎译文,并讨论解决整体感知中的问题。我把以前要下很大功夫来讲解的东西浓缩在这些问题里面,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这首词的结构和内容有基本的把握,留给学生更多的读背和品味的时间。

5、朗读背诵。

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列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同时,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感受词的主旨。既突出了本节课读背这个重点,又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理解作者胸怀和豪情这个难点。

6、品味鉴赏。

会读了,能背了,那么这首词到底好在哪呢?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品味鉴赏能力,我设计了品味鉴赏。同时,教师注意归纳板书,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修辞巧妙动静结合用词精确

7、小结作业。

为升华学生对这首意境的感受,我让学生在京剧《沁园春雪》的豪迈旋律中,欣赏毛主席的亲笔书法。然后总结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列德育渗透,鼓励他们去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作业,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描写北国雪景,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把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留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

总结

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较好地掌握这首词,而且能全面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逐步成为具有诗化语言和诗意情怀的人。

人生处处皆师友。不足之处,恳请指正。不胜感谢!

《沁园春雪》说课稿5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沁园春雪》编排在长春版版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①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③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这是符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第二、学情分析

目前我班学生的整体状况是:学生良莠不齐,差距比较悬殊,班级中能够达到优秀的学生很少,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多采取引导式教学。

第三、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寻思上多下功夫。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四组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词的上阕、下阕、教学重点和难点,且四组提问所辖1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2个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这是练习法。

本课采用了《沁园春雪》朗读视频,直接服务于诵读法;使用《我爱你,塞北的雪》视频导入新课,形象生动;《沁园春雪》课件和课文插图《江山如此多娇》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保证。投影仪和打印资料,增强教学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四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第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在投影上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片断。由“滋润着春天的麦苗,迎春花叶”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这样导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

第二步、简介背景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

第三步、初读全词在解题之后,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第四步、听读全词要求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第五步、导读全词先让学生以五人讨论小组为单位,讨论屏幕上用投影仪投出的四大问题:

一、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二、下阕作者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

三、请找出主旨旬,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 -

四、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

学生经过3分钟小组讨论后,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四个大问题之下的18个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这18个小问题是:

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北国雪景图板书“景”)

2、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长城、大河、山脉、高原)

3、(讲析了“长城”“大河'两句后)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 (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

4、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吗? (不全是)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 (联想、想象)

5、除此以外,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 (插入学生诵读训练1分钟)

6、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 (江山如此多娇)(用投影仪展示课本插图,板书”江山多娇“)

7、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板书”评古代帝王“)

8、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雄才大略,战功赫赫… )

9、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 (惜)(板书”惜“)

10、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板书”人民大众“)

11、那么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板书”主旨“)

12、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

这12个小题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起铺垫作用,有的起过渡作用,有的其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跃气氛作用,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通过连环追问导读方式,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认识大大加深了,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怎样在此时趁热打铁,再给予重锤强化?

第五步、赏析全词播放《沁园春雪》赏析,旨在通过视听感观共同作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积累,从主客观方面同时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点,使学生形象思维燃起熊熊烈火。

至此,课堂教学达于高潮,似可嘎然而止。然而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反馈越及时越好。我推出2道”反馈检测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两道题围绕着教学目的设置8个选择支项,检查学生教学目标掌握情况。同时,考虑到初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注意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一题要求选出正确项,一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这是用教学中以读促写,把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以上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节课有关设想,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沁园春雪》说课稿6

一、课文地位及其教学侧重点

《沁园春·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共有三个任务: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这三个任务,在学习第一单元五首诗歌的过程中,是可以有所侧重,有所整合的。我在设计《沁园春·雪》这一课时,重点侧重是“学习鉴赏”、“诗歌朗诵”。

课标中对于本学段的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据此,诵读是手段,而在课中加大积累,注重学生个人的感悟及对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应是课堂的重点,最终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我的教学理念

1.明晰的教学思路。

2.聚焦的学习活动。

3.自然的思想熏陶。

三、我对教材的解读

请参阅“语文湿地”公众号上我发表的原创解读《〈沁园春·雪〉里的壮景与壮思》

四、本课的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自读,说说初读感受。

2.品读,体味豪放之味。

3.联读,理解伟人形象。

自读、品读、联读,以读为线,层层深入。说初读感受、体味豪放之味,理解伟人形象,这都是在引领着学生品析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是紧扣统编版单元教学的目标的。

五、我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同学们,12月26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毛主席的诞辰日。老师是湖南人,每一年的12月26日,我们家乡的老百姓都会煮一碗福寿面,“吃碗福寿面,深情缅怀主席情”演变成我们家乡的一种民间风俗,我们用这样的方式缅怀这位伟大的领、诗人。今年是毛主席诞辰xxx周年,今天,我们将学习毛主席写的一首词《沁园春雪》,用这样的方式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

设计意图:从情感的角度入课,拉近伟人与学生的距离。

第二环节:知识铺垫

PPT依次出示写作背景、词牌名、字词认读。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这既是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更是一种课中积累。只有每节课都有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一天一天丰厚起来。

第三环节:自读,说说初读感受。

主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沁园春雪》,结合注释和批注,说一说这是一首怎样的词?

学生自读、思考、师生交流。

教师小结:

【屏幕出示】

这是一首咏雪抒怀的词。

这是一首意境壮美雄浑的词。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词。

这是一首气势磅礴、感情奔放的词。

这是一首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词。

这是一首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的词。

这是一首“望”北国风光、“惜”历史英雄的词。

……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的初始阅读体验。在教材的第2页,也明确了这样的阅读策略:先独立阅读每首诗,不要参考任何资料,记下你的初读感受。“这是一首怎样的词”这一主问题,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说初读感受,学生多角度概说,再加上老师的课中小结,既有学生的自学,又有老师的引导,既有学生的发散,又有老师的集中,这就构成了本堂课的第一个学习活动。

第四环节;诵读,品悟“豪放”之味。

(一)诵读指导

【屏幕显示】

朗读指导一:读出节奏的美感

朗读指导二:读好朗读的力度

朗读指导三:读美抑扬的变化

这三次朗读,均有老师的范读,均有老师的即时点评。第一次朗读指导我是范读全词,强调停与连。第二次朗读指导我是范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每个字词的发音都是富有力量的,强调轻与重。第三次朗读指导,我这样范读:请听上阙,“欲与天公试比高”扬上去,豪迈自信之情蕴含其中,而“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低下来,深情想象,陶醉其中。下阙同样有抑扬的变化,“惜”字领起,这几句都要抑,读出惋惜之意,而结尾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要扬上去,达到高潮,有力收束。

设计意图:学习朗读诗歌,这是学习任何一首诗歌都必须要关注的一个重点。我采取了分层指导、小步轻迈的朗读指导,三次指导,分别让学生懂得朗读的停与连、轻与重、抑与扬,而这些细节要处理到位,都离不开老师的范读与点评。

(二)品析豪放之味

毛泽东阅读宋范仲淹词时心有所感地说“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该兼读……我的兴趣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这首词就是毛泽东豪放词作中的精品。

主问题:请同学们品读全词,你从哪些字、词、句体会到了此词的豪放之味?(思考角度:意象、意境、用词、形象、情感……)

学生在静静地思考之后,便开始了师生的对话。我选取了其中六位同学的回答来呈现课堂情境:

生1: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一句中体味到了豪放之味。“千里”、“万里”极言视野之辽阔,天地之间纯然一色,写出了一幅北国雄伟壮丽的雪静。

生2:我读“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这一句,觉得长城这个意象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豪放的,再加上“内外”,突出从北到南,广袤无垠,再加上“惟余莽莽”一句,强化了天地间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生3:我读“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一句,黄河与长城都是中华的象征,这是很大气的意象。再加上“上下”修饰,使人联从东到西,寒冷使得波涛滚滚的黄河突然就全部凝滞,变化之快,寒威之烈,可见一斑。

生4:“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样的壮志是豪放的,这也是词人内心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气慨的自然折射。

生5:“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句中的“只”字,表明了毛泽东对于历史上这位纵横驰骋,开创了新朝代的成吉思汗是瞧不上的,是不屑的,这是何等豪气,何等大胆?

生6:“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三句抒发诗人心中的豪情,表现了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历史业绩的自信与抱负。

……

在充分地师生交流之后,我再出示教师小结:

《沁园春雪》的豪放之味

豪放之一:意象之雄

豪放之二:意境之阔

豪放之三:远大之志

豪放之四:王者之风

紧接着,我播放了两段音乐(《万岁,伟大的祖国》、《雪》,前者磅礴,后者欢快。)

提问:这样的一首豪放之词,我们应该要选择怎样的背景音乐来诵读更合适呢?学生选择背景音乐《万岁,伟大的祖国》,豪情万丈地朗读。

设计意图:这个品析活动,仍是以主问题来引领,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细细品析蕴含其中的“豪放之味”,理解可以多元的,方法却是有章可循,品诗可以从意象、意境、用词、情感等方面来细细品读,在师生对话中,教师点评语起着补充、更正、启发、强调等作用。品析完成后,再请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这也是一种鉴赏能力的体现

第五环节:联读,理解伟人形象。

1945年11月14日,《沁园春雪》在《新民报》上第一次面世,当即在重庆甚至全国引起了轰动。这首词就像是宣告着共产党胜利的预言一般,在重庆瞬间爆炸了,如此气势磅礴的诗词居然出自毛泽东之手,诗中的豪迈,诗中的奔放,诗中的大无畏,诗中的底气,没有一个人不为之感叹。蒋介石大惊失色,这首词的每一个字都一下下地刺着蒋介石的心,他不服输的气势涌上心头,蒋介石当即决定,自己也写一首,又责令手人的文人都写《沁园春雪》,但没有一首比得上毛主席的这首《沁园春雪》。为什么比不过?清代沈德的一句名言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有第一等襟袍,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毛主席,正是对这句话的形象诠释。毛主席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奋斗的一生。请看小视频《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致敬》(约1分30秒)。

设计意图:插入这个小视频,是唤醒学生对诗歌背后的诗人的敬意。有一颗伟大的灵魂,才能谱写了如此豪放之诗词。语文,是成人之学。

紧接着,再引领学生一起重温毛主席诗词中的这些经典名句,感受诗词背后的那颗伟大灵魂。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占领南京》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水调歌头游泳》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七古残句》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七律洪都》

同学们,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这些气势磅礴的经典诗句后面,站立着一位敢改天换地的伟人,站立着一位一心为人民的好领袖,站立着一位为建立新中国牺牲了自己六位亲人的好公仆。他,是真正的千古风流人物。读起来吧:

俱往矣,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毛泽东!

但我们不要忘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不要忘记毛主席对我们的期盼,再读:

俱往矣,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我们!

俱往矣,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中国少年!

在锵铿有力的读书声里,学生们激情澎湃,眼睛里闪耀着自信的火花,结束新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积累,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渗透。毛主席的金句,字字都饱含着情怀,句句极富感染力,只要一读,学生们的心儿激荡,豪情万丈,只要一读,就会感受即使是在艰苦战争的年代里,诗歌仍然是心灵的营养品,勇向前的号角声。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必做题:背诵并默写《沁园春雪》。

2.选做题:阅读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试着品析这首词的“豪放之味”。

设计意图:分层布置作业,必做题是夯实基础,人人都要过关,选做题是提升诗歌的鉴赏能力,从课内迁移至课外,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品析同一作者、同一词牌名、同是豪放词的《沁园春长沙》

六、我的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作为一堂古诗词教学课,我觉得自己正努力向“实”、“雅”、“润”深入开掘。

“实”体现在丰厚的课中积累上。在这堂课上,我力求让学生做到积累丰厚,开篇即介绍了写作背景、词牌名的来历、认字识词,这是学前的积累。课中又通过教师小结、学生笔记的方式,又让学生积累了“咏雪抒怀”、“壮美雄浑”、“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等众多赏析评价语。结课时又让学生积累了毛泽东大量的名句。这样,语文课就有了知识的厚度、文化的厚度。

“雅”体现在雅致的活动设计上。本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次学生活动:自读,说说初读感受;品读,体味豪放之味;联读,理解伟人形象。以读为线,反复利用课文资源,聚焦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聚焦学生品析能力的训练。每一次活动,就是一次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训练。而恰当的主问题的设计,也活化了学生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能潜到文字的深深浅浅处“扑腾”。

“润”体现在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我的语文课上,力求追求语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双重开掘。一部伟大的作品背后一定有一颗伟大的灵魂,我一定要让文学参与学生的成长。于是,在课的最后一部分,我把视线从诗词投射向了人,我自然而然地想起:风流人物,当然指毛主席,但也更应该指听课的每一位少年,每一位中国少年啊!我觉得,这也应该是编者把此课放在九上第一单元第一课的重大意义吧!

曹文轩说:“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能完美地理解教材书,他的语文教学就有一大半完成了。”我想,我距离这“一大半”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跋涉

下载《沁园春雪》 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沁园春雪》 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1 第一、教材分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沁园春雪》编排在长春版版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

    《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领袖毛泽东的一篇诗词《从沁园春 雪》,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 1、教材......

    《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 杨家清 各位领导,大家好! 《沁园春 雪》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一篇传统教材,在座的各位都很熟悉。之所以选择这类教材,是因为我作为一位老教师除了展示自己务求......

    沁园春雪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说课稿 代小银 《沁园春 雪》是今年10月我校组织公开教学周活动期间我上的一堂课。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一、说......

    沁园春雪 的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一、说教材 《沁园春雪》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居单元之首。根据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

    沁园春雪说课稿5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这首诗词传颂百年,气势磅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

    《沁园春.雪》说课稿(五篇范例)

    《沁园春 雪》说课稿 ——杨黠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我准备从下列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学设计及其依据。 一......

    沁园春 雪 说课稿(最终定稿)

    《沁园春 雪》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文化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10级2班的游艺玲,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 雪》。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