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榕树

时间:2019-05-15 07:0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故乡的榕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故乡的榕树》。

第一篇:故乡的榕树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故乡的榕树》中那割舍不断的思乡情。

2、从课文的描述里去感受乡情美,并探究这种美产生的原因。

3、鉴赏优美流畅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式、问答式 学情分析: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从眼前的事、眼前的景,生发出对故乡的榕树、故乡的亲人怀念。时隔几十年,对那些寻常景、寻常人、寻常事,作者都动情地去追忆,如历历在目,美妙动人。文章感情真挚,耐人寻味,然而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难理解黄河浪的那种思乡情结,根本无法懂得作者对两棵老榕树会生发出如此诸多情怀。学生没有亲身经历,阅历肤浅,要他们去理解文本,比登天还难。如按常规教学,没有两三个课时,是无法拿下来的。怎么办?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课,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仿写去感受作者在稳重所寄寓的浓浓思乡情。教学步骤:

一、布置预习:

内容:了解作者及他的著作《故乡的榕树》;自己阅读课文一遍,扫除字、词障碍。将学生分为七大组,每组八个人,每个组准备好一本专用的活动记录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二、课前导入。

关山迢迢,挡不住想家的心情;岁月流淌,淘不尽对家乡的眷恋。山一程、水一程,身在异乡忍独行?风一更、雪一更,故园乡音可曾听?同学们,你们曾有过离开故乡的经历吗?有的话,你的感受是怎样?能否写出来。作家黄河浪离开家乡,旅居香港已经有30年了,30年来凝聚的思乡之情是非常厚重的。今天让我们和黄河浪一起来品读《故乡的榕树》,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是如何借榕树表达出来的呢?

三、堂上探讨:

整节课的教学紧进紧围绕着“读——一初评——仿写——说——再评——画”六个环节来进行,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位同学在记录本上留下自己的点评。

1、读。读原文。要求学生快速地阅读原文,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表达那割舍不断的思乡情。

2、一评。每位同学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可以从修辞、句式上分析;也可以分析该句是否运用想象,作用是什么;还可以从艺术手法上来分析。要求每位同学在小组记录本上做记录。

教师可先示范:如第8段第2句中“唯有这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这句是把两棵枝深叶茂的榕树比拟作人撑巨伞,寓动于静,变物为人,既表现了两棵榕树的超凡形态,又显出卓著的功能。

3、仿写

结合高考中仿写考点,引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仿写,并在小组记录本上写下来。通过仿写,学生可以把课文中丰富的语言成分吸收到自己的作文中,又可以理解作者那种思乡情结,从而消除学生作文时的畏难情绪,体会到作文的乐趣。教师可以先示范:

如第11段中第7开始“有的像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遥远的异乡,却仍然怀念着故土的榕树么?有的还做在树头的石版上,讲着那世世代代讲不完的传说么?”

教师仿写的句子是:“有的像我一样,把希望的帆扬到蔚蓝的高空,却仍然怀念着那故乡的小河么?有的还坐在那秘密的花园里,诉说着那理想的故事么?”

4、说。要求学生把自己仿写的句子有感情的读出来。

5、再评。要求其他同学就这位同学仿写的句进行评点,从修辞、句式、艺术手法上说说优缺点。

四、教师小结:

五、课后练习:

第二篇:故乡的榕树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游子对故乡和亲人们的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念、眷恋之情(乡思、乡恋、乡情、乡愁)

2、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触景生情、寄情于物、咏物抒怀的间接抒情的写法

3、品味文章语言的诗意(情韵悠长、描写细腻)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诗意的语言创造出诗般的意境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点拨、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乡愁起时是

远方农舍升起的一缕炊烟 小桥底下流水潺潺的低洄 夜深风平雨打天窗的 倾诉„„ 乡愁浓时是 杯中香茗的热腾 乡音话家常的甘畅 魂牵梦萦的深情 乡愁深时是 炊烟散尽的空无 雨停更深的寂寞 流水长行的孤独 《乡愁》邓方

如果你是一叶小舟,故乡就是你永远牵挂的岸;如果你是一只风筝,乡情就是你无法挣脱的线。乡愁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朴素的情感之一,无论是羁旅漂泊的苦楚、官宦失意的彷徨、还是亲人阻隔的悲怆,都可以从乡愁的苦痛中寻到一脉深深的根。乡愁,是漂泊者不朽的灵魂之歌,它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蕴涵,成了文学创作的母题之一。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乡的榕树,去体味在异乡漂泊的游子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作者简介(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教师补充总结)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1941 年生于福建省长乐县中学时代就酷爱文艺,擅长丹青,他的许多画在国外举办的国际少年儿童画展上获奖

n 1960 年考入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后,从诗歌起步,走上了文学道路,先后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其中诗歌《两代人》等被译成英文和法文

n 1975 年赴香港定居,从事绘画并坚持业余写作,先后在香港的和内地的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和散文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还有一些反映香港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如《失落的珍珠》《香港式的烦恼》等

n 《故乡的榕树》于1979 年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之后,曾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

n 黄河浪先生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个画家,因而他的散文常具有诗一样的语言和情致,画一般的色彩和意境.2、解决生字词(在检查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更正,补充)注音:

鬈()曲 兀()立 汩汩()镌()刻 苍虬()凹()槽

皮癣()饭甑()温馨()荫()庇()蓊()郁 粗犷()摇曳()泯()灭 袅袅()虔()诚淳()朴

脸颊()黝()黑 笼()罩 安然无恙()战战兢兢()凉飕飕()释义:

1.蓊郁:形容草木茂盛 2.摇曳:摇摆的样子

3.庇荫: ①(树木)遮住阳光.②比喻包庇或袒护.4.汲水:到河里打水 5.兀立:高耸突出 6.镌刻:雕刻 7.虔诚:恭敬诚恳

8.皮癣:因感染霉菌而引起的皮肤病

9.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舒畅赏心,使心情舒畅 10.安然无恙:平平安安地没有遭受任何损害恙,疾 病,也指灾祸 11.悠然自得:形容闲适从容悠然,闲适自在;自得,自己感到舒适 12.战战兢兢: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3、理清文章的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 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几个地方的榕树?你认为据此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层次?(分组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成果)香港住所榕树„„眼前

大陆故乡榕树„„回忆基本思路 香港住所榕树„„眼前

文章很明显以香港和故乡两地的榕树将全文分为三个层次,回忆性散文常以“眼前(现实)——回忆——眼前(现实)”的方式结构全文

2、本文的三个部分衔接过渡自然,文章是怎样过渡的?你能不能找出明显的过渡句?(追加问)(是什么引起了我对故乡榕树的怀念?)(诵读点拨法)①第三段是过渡段其中,“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看到„„”这些词句,像一座桥,把眼前景物与思想情怀联系起来,过渡得巧妙自然(由小儿子吹着榕树叶玩耍的场景,想到自己在故乡榕树下的童年生活)

②“那样的日子不会再回来了”一句,总结了上文,表明了回忆的结束

③“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一句,和上面的夏夜描写承接,衔接自然、巧妙

三、体会乡土之情,欣赏故乡风土人情美,学会借物抒情 分组,四人一组在快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写了榕树下的哪些事? 事:树船的乐趣

“驼背”的传说 烧香求树神

用汁液治癣

折枝祭祖先

纳荫乘凉

愉快的夏夜

2、作者借写榕树下的事写到了哪些人? 人:伙伴

女人

母亲,祖母

农人

3、作者回忆这些人,抒发了什么情?这些情感具有什么特点? 情:伙伴——天真无邪的友情

女人、母亲、祖母——细腻深厚的亲情

农人——淳朴、悠闲的乡情

作者叙述了许多与故乡的榕树有关的人和事,普通的百姓、天真的童趣、细腻的亲情、淳朴的风土人情,是作者割不断的故乡情结榕树,成了作者回忆友情、亲情、乡情的载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的艺术特色——寄情于物

4、本文中,榕树不仅仅是一棵树,还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一特殊形状奇理想的启迪者放飞者(伙伴)友情 传说奇道德的寄寓者教化者(爷爷)

株 功用奇:爱心的传达者实现者(母亲、祖母)亲情

两一般农人的庇护者慰安者(乡亲)乡情 株 夏夜的造境者催眠者(我)

5、你认为本文一定要以《故乡的榕树》为题么?

如果换成《忆故乡》或《故乡的怀念》为题,你觉得怎样? 不可换的原因:

(1)寄情于物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2)榕树是本文的线索,在文章结构方面起了重要作用(3)榕树下的回忆,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4)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解读乡土情结,游子思乡之愁

1、榕树的民俗意义 图片加解读 榕树的简介

1、榕树的形态特征

桑科椿属常绿大乔木,高2025米,生气根叶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但是,在形形色色的植物界中也有例外的情况,榕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榕树是一种生活在热带的常绿大乔木榕树的树冠之大,在植物界中可说是绝无仅有的有的榕树的树冠,可以覆盖1公顷左右的土地,足足有一个半足球场那么大

榕, 树不仅枝叶茂盛,而且树枝能够向下生出许多气生根榕树的一些气生根悬挂在半空中,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大多数气生根形成支柱根,每根支柱根之间的距离很大,往往可以畅通汽车一棵大榕树,支柱根可多达4300多条正因为支柱根林立,所以树冠可以不断地向四周扩展,远远望去,真像一片森林

生长地位于村边或山林中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南部、云南、贵州

2、故乡榕树的民俗意义

福州又名“榕城”,南方一些村落,常在村口种上椿树,作为“风水树”,以作庇荫乡人在福建、台湾一带,当地老百姓视榕树为最有灵气、最有情感、最能造福荫庇乡人的树,人们视它为吉祥、长寿、兴旺的象征逢年过节,不仅喝榕树水以求长寿,还用榕树水喷洒房间以驱邪恶如果家中有喜,丧事或有人患病,则习惯在门环上挂两束榕枝叶,意思是告启邪魔“谢绝入内”这是一种独特的崇榕文化

本文选取“榕树”作为载体,围绕着榕树下发生的许多事情,升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这样写,把故乡的风貌人情浓缩在榕树下,使文章更加精练文章中写到的拜祭、治癣等事情,看似迷信活动,但正是这些带有风俗的事情,才是故乡的最好再现

2、乡土情结 乡土情结柯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miǎo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chéng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sè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方百计的探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薄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fāng xīng wèiài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

19.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4分)答:

20.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4分)答:

21.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答: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答案:【 】【 】

A.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

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E.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细致人微,读来发人深思,回味悠长 参考答案

19.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

20.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生活被打发出门

21.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22.AC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找出本文中你认为语言具有诗意美的句子或段落,并作分析

3、课外阅读有关乡愁的作品 乡愁四韵(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乡愁(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席慕容)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第三篇:故乡的榕树

《语文》第二册2016级1-4班教案

总第课时

第周课题名称:故乡的榕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课文托物寄情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揣摩、品味课文诗意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真挚深沉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对故(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托物寄情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朗读体会 教具准备:PPT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弯弯的月亮》视频或歌曲。

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有时确乎难以言状,只得借助事物委婉地加以表达,于是,艺术上的“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就应运而生了。中山籍作词人李海鹰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名曲叫做《弯弯的月亮》,思乡之情是中国文人历来比较钟情的一个主题,作词人没有直接地高呼“故乡呀,我好想念你”,而是通过对故乡中的一些较为典型的景物和人的细腻描写,像歌词里提到的小桥、船、河、阿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黄河浪的抒情散文《故乡的榕树》,来体验这种思乡之情,学习这种含蓄的抒情方式。

二、作家剪影: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洪荒”等笔名。194年生于福建省长乐县。《故乡的榕树》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

三、散文鉴赏理论

构思技巧的鉴赏,是散文鉴赏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什么是构思?它是作者对自己将要动手写作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总体设想。是作者把生活素材进行精心的构制,使之成为具有生命力的完整的艺术品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作者经营文章的匠心所在。作者如何将金丝银线纵横交错地遍布于笔下,如何胸有成竹地“点兵遣将”,巧排“八阵图”,从而使文章如“江河”九曲而不阻隔,如“关山”遮掩而不难越。

/ 4

《故乡的榕树》

(一)熟知常用构思技巧及艺术效果。首尾呼应:《故乡的榕树》

对比烘托:《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开门见山:《白杨礼赞》(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小见大:《我的母亲》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

《岳阳楼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二)构思技巧的分类

从立意方面看,主要有托物言志、象征、对比反衬、欲抑先扬; 从选材组材看,主要有以小见大、形散神聚、巧设线索;

从结构安排看,主要有照应、伏笔(铺垫)、悬念、层层深入、总分总结构等等。

(三)技巧的艺术效果。如悬念法的扣人心弦,误会法的跌宕多姿,抑扬法的波澜起伏。对比法的强调突出,层进法的纵深剖析,侧面描写的烘托艺术等等。

(四)分析鉴赏技巧

1、从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入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构思全文的。

2、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运用哪些技巧来突出中心或吸引读者的。

3、从表现文章主旨的效果入手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为什么要运用这些构思技巧。

4、能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即运用规范的鉴赏性语言来分析和评价文章结构方面的特点,使文章上档次,有底蕴。

四、走进文章:

1、通读全文,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线索):眼前——回忆——眼前,(1)眼前由“住所左近”的“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展开,在榕树叶“卷成的一支小小哨笛”那“单纯而淳朴的哨音”中开启了回忆之旅。

(2)回忆部分:“我的心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 2 / 4

《语文》第二册2016级1-4班教案

叶子一样多”:(桥头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型)把“驼背”老榕树当“船”、向“驼背”老榕树祈福、榕树下的石板条、榕树下的夏夜。

(3)回到现实:“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驼背”老榕树已经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小伙伴们都已成长;讲故事的老人、老祖母都已去世;“只有桥栏杆上的小石狮子,还在听桥下的溪水汩汩流淌吧”——再次吹响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我”(游子)怀念榕树(母亲),榕树(母亲)思念“我”(游子)。

2、为什么不直接以《忆故乡》或《故乡的回忆》为题?

本文在内容上主要写由住所旁的榕树引出对故乡榕树的思念,并进一步描述了故乡的榕树及与榕树相关的人、事、景,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整篇文章无论是写人、记事、绘景,均以榕树为线索,使文章看似形散,实则神聚。在表现手法上,采用托物寄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寻找文中的过渡句,体会其“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的作用。

4、阅读第11自然段,体会文章语、段的逻辑顺序。

五、妙句赏析:(体会加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1、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这是故乡榕树四周的景色。加点的词有色彩、有声音、有状态、有行动,使景色更加具体、形象,透露出自然界的无线生机和活力,为进一步刻画榕树抹上了一层恬静、清爽的底色。

2、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秧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里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

加点词抓住了景物的色彩特征,语言精练,色彩鲜明,描写出了儿童特有的梦的美妙多彩,令人神往。

3、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

/ 4

《故乡的榕树》

沉入梦乡„„ .... 加点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叠词,既表现出音韵美,同时以动写静,把动作表现的很轻柔,衬托出夏夜环境的温馨和静谧,给美丽的夏夜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创造出似仙似梦的艺术境界,表现了儿童富于幻想的特征。

六、写作特色:

1、托物寄情的写作手法

2、语言优美

3、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六、课后作业:视频播放《就是那一只蟋蟀》(本单元选读文章)

一粒沙中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诗歌常常借助一些微小的事物来表现大的主题,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读着这美妙动人的诗歌,仿佛一只只蟋蟀的声声鸣叫拨动着我的心弦,撩拨起我尘封已久的少年时的记忆。这首诗就是以小小的蟋蟀作为构思的出发点,来抒写思乡怀旧、祖国统一的主题。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4

第四篇:故乡的榕树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教学目标

体味,借鉴散文“寄情于物”的写法。

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体会作者抒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体味,借鉴散文“寄情于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点拨教学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用《故乡的云》导入新课。《故乡的云》借故乡的云如母亲般召唤漂泊在外的游子来抒发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故乡的榕树》也用了相似的抒情方式,具体如何呢?一起来赏析吧。

一.作者简介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1949年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60年考入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后,便从诗歌起步,走上了文学道路。1975年赴香港定居,发表了大量诗歌和散文。《故乡的榕树》获香港第一届(1979年)中文文学散文组冠军奖之后,曾被海内十多家报刊转载。

二.理清思路。【由题解最后一段话做提示】

第一部分(1——3)由眼前的榕树引出对故乡榕树的怀念。第二部分(4——10)围绕故乡的榕树,描述有关的人和事,寄托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第三部分(11——13)抒发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提问:本文第一段就透露了作者对榕树的感情,是哪一句? 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罢,我常在清晨或黄昏带小儿子到这里散步,或是坐在绿色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嬉戏,自有一种悠然自得的味道。

提问:文章如何由眼前的两棵榕树自然联想到故乡的榕树? “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照应自己千里万里远离故乡的实际,并借助飞鸟的“飞”与“停”,巧妙地引出故乡的榕树,文笔自然,不露痕迹。三.重点赏析,体味情感。

1.学生圈点出第四段中写了哪些景物?

故乡榕树四周的景色 {

清澈的小溪,彩色的鹅卵石

洗衣和汲水的少女

欢笑的鸭子

洁白的石桥

思乡,怀乡之情。

刻字的石碑

小石狮子

2.学生圈点出作者围绕故乡的榕树写了哪些人和事?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树船的乐趣

天真无邪的友情

“驼背”榕树的传说

崇拜之情

对故乡深切怀念之情

母亲用榕汁为孩子治癣

祖母让我折枝祭祖先

细腻深厚的亲情

农人在榕树下乘凉

淳朴悠闲的乡情

在榕树下度过愉快的夏夜

纯真浪漫的童趣

四.请结合自己生活经历仿造本文以某一景、物或细节作为载体,从记忆深处寻找一份感动,说一段话。

第五篇:故乡的榕树

《故乡的榕树》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大陆故乡和乡亲们的真挚眷念的感情。

2、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触景生情、寄情于物的间接抒情的写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诗意。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运用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诗意的语言创造出诗般的意境。课时安排:两课时 预习课文并思考:

1、故乡的榕树下,有哪些事情使“我”至今难忘?

2、找出你最欣赏的语段或语句,尝试品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静夜思》。

同学们,“诗仙”李白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情诗,大家知道是哪一首吗? 明确:《静夜思》。

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注意读出思乡的感情。(幻灯片)

很好,大家吟诵得很有感情。那么大家想想是什么引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的? 明确:月亮(光)。

对了,俗话说:“故乡的月亮分外圆”“月是故乡明”。所以在异乡看到月亮自然而然地想起故乡的月亮,甚至家乡的夜晚,在家乡度过的日子,生活,家乡的人和事等等。这里由月亮引起诗人的思乡之情,这是诗人(怎么样?)——触景生情。于是诗人便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也有着浓浓乡情的优美的散文,看看作者黄河浪是如何抒发他心中那一股对故乡的深厚真挚的感情。(幻灯片)

二、作者简介。(幻灯片)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福建长乐县人。曾用笔名洪荒等,酷爱文艺,擅长丹青。1960年考入福建师院中文系,便从诗歌起步,走上文学道路。1975年9月黄河浪赴港定居,从事绘画工作,坚持业余创作,在许多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和散文,还有一些反映香港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如《失落的珍珠》等。有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

1979年,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故乡的榕树》获奖后,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

三、感知课文,分析课文内容,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写了作者故乡的几棵榕树,具体写了有关故乡的哪些事情?用简洁的词组或句子概括出来。(讨论)板书总结:

1、划船 ——小伙伴——天真无邪的友情

2、榕树被烧的传说——老人——世代相传

3、烧纸钱祈福 ——女人——人们对榕树的敬重

故乡的风俗—故乡 榕

4、治癣 ——母亲 ——细腻深厚的亲情 情结 树

5、(最难忘的事)折树枝——祖母——同上

6、乘凉 ——农人们——淳朴悠闲的乡情

7、度夏夜 ——我——纯真浪漫的童趣

物————事—————人——————情 借物抒情(寄情于物、托物抒情)作者描写榕树时,把感情寄托于对榕树的眷爱之中,借榕树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感情。

通过榕树写了故乡的风土人情,榕树就成了作者回忆友情、亲情、乡情的载体。那么,(二)

1、为什么榕树会引起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2、是哪里的榕树引起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3、引起思乡之情的触发点是什么呢? 快速阅读课文1至3段,回答以上问题。

明确:

1、榕树下有作者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亲切感。

2、香港住所左边土坡上的两棵老榕树。

3、作者是触景生情的,除了是有两棵相似的老榕树外,还有什么是触发作者思乡之情的条件呢?作者平常就很喜欢带小儿子到榕树下散步,因为那里周围的景色构成了——一个小小的儿童世界,与他小时候在榕树下玩耍的环境相似。更重要的引发作者回忆童年事情的原因是——我卷制成的小哨笛的熟悉的哨笛声。使我的心像小鸟一样从哨音里翅飞了出去……

所以说,文中作者首先是触景生情,于是寄情于景,托物抒情,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这种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关键是要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幻灯片)

(三)想想说说,假如你离开了家乡,哪些事情,哪些景物会让你深深怀念的?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或放音乐《故乡的云》

二、读一读,品味文章诗意的语言。(小组讨论形式)作者是诗人,擅长用诗一般的语言描摹事物、抒发感情。本文在描写景物时,善于绘声绘色,饱含感情,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

(一)说说你最欣赏的语段,为什么?并带着感情读一读,试读出感情。

1.第1段“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

“青翠”是形容榕树叶颜色和质地的,在这里充当动词“摇曳”的宾语,偏离了通常的话语组合。“摇曳”的本是“榕树叶”,正常语句应是“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的树叶”,但这样写就一般化了,难给人留下隽永的记忆和韵味。课文是用借代辞格来超常搭配的,借“青翠”指代“青翠的榕树叶”,创出了一种新奇的语言表达效果,通过加强“榕树叶”的“青翠”特征,与“水泥楼房”的“铅灰色”形成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的审美联想。

“清凉”也是一种从心理、生理出发的感受,是抽象的,无形的东西,用动词“注”和数量词“一潭”来变异搭配,就增添了“清凉”的形象色彩,让“清凉”像有形的事物一样具体可感,“清凉”的再也不单纯是榕树绿阴了,而是像一潭凉丝丝的清泉,沁人心脾。再如,课文中的下列语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③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④洒落一地阴凉。

课文里还有一些语言的超常搭配,构成一种异常的修饰和被修饰关系,也营造出某种特有的语言艺术氛围。如: ⑤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苦涩”本是故乡人那段痛苦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里用来描写本没有感情色彩的“日子”,是借移用兼移情的修辞手法,寓情于物,暗含了作者对劳苦而纯朴的乡亲们的关切之情。⑥有的像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遥远的异乡。

用“生命”来修饰“船”,有悖于逻辑的理解,其意并不在把“船”赋予生命的活力。“生命的船”是运用了修饰喻(又称缩喻)的修辞方式,“船”是喻体,作中心语;“生命”是本体,作修饰语,构成偏正结构的形式,可以理解为“生命像船一样”这样的明喻。它表面上形成语言的超常修饰,其实是在简洁凝练的比喻中,把作者自己飘泊在外的无奈和对故乡深深的眷念之情化为可感的物象,形成形象思维所需要的表象,让人回味。

2、第3段“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分析:这一段是由眼前景象到回忆的过渡。“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小鸟”之喻,充分表现了心情的轻快、愉悦和联想的迅捷。“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照应自己千里万里远离故乡的实际,并借助飞鸟的“飞”与“停”,巧妙地引出了故乡的榕树,文笔自然,不露痕迹。这里是故乡榕树的一个特写镜头。这一节里“迷濛的烟水,苍茫的群山”表明他现在距故乡很遥远,但,再远也挡不住思乡的视线,割不断思乡的情感。你瞧,他对榕树叶子的记忆多么细腻真切!“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拟人,紧紧抓住了故乡榕树的主要特征,字里行间充满了赞美之情,“浓得化不开”,给人以“凝碧”之感。如果说这个分句主要写榕树的形的话,“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比喻,“碧玉”,色泽鲜亮;“晃动如耳坠”形状优美。绘色绘声地展现了榕树的美。(两个看到有什么不一样?)前“看到”是从整体着眼,用粗线条勾勒;后“看到”是从局部着眼,用工笔描摹。这一段文字虽短,却渗透着浓烈的乡情,奠定了全文基调。

3.第4段写了故乡榕树周围的景色,尽情铺叙故乡的景象,选取感情色彩浓郁,形象优美、能牵动情思的事物写景抒情,景物具体、形象、生动感人。还有,注意一下句子的衔接特点,颇似顶针格修辞。好处是有连绵不绝之势,仿佛悠长的乡思,缠绵温馨。“我怀念(从故乡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不用括号里的定语成分句子也通顺,那么为什么要用呢?具体,形象生动的语言,有声有色、是景语,又是情语,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可以唤起读者的共鸣和联想。

我们怎样借语言加强抒情意味?诗人用诗意的语言,那我们可以学一学他的表达方法。A、可以用类于顶针之法,如第4段,又如《弯弯的月亮》,它与所想表达的绵长不绝的思乡之情相一致。B.可以对一细节处详描。如第3段对叶子,给人之感觉是虽距离(时空)遥远而记忆极其清晰。再如下面第7段写老祖母处亦然,祖母神态栩栩如在眼前。C.可以充分想象,如第5段写小时候梦里划船时所作的美丽的梦,俱通过相关词语表达,使得梦是那样的真切美丽,且若去掉其中一句,效果立即大减。

4、第7段写母亲用榕树汁为“我”治癣和“我”奉祖母之命上树折枝的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对榕树的记忆联系着对亲人的记忆。祖母的形象着墨不多却生动感人。那蹑着小脚“笃笃笃”地走到石桥,“唠唠叨叨”的神态,慈爱善良,使人难以忘怀。

5、第9段,作者缘物生情,直接抒怀,通过拟人的手法,赞颂榕树的崇高品格。对榕树的赞美,其实是表达了作者对劳苦而纯朴的乡亲们的关切之情。

6.第10段“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搁浅在乱石滩上……”

分析:这一段写自己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夏夜,描写富于生活情趣。从卧具来说极为简单:一床被单,席地而卧;几块床板,搁在长凳和桥栏杆上。人与自然紧紧融为一体。仰望黝黝树影,“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没有烦恼,没有苦痛,身心愉快。写那睡意朦胧的感情,尤为精彩。月色朦胧之中,睡意朦胧之时,嫦娥悄然飞过,桂香轻轻飘洒,流水静静唱曲,催人沉入梦乡,这种诗情画意般的描绘,意境优美,想象丰富,刻画细腻,美丽迷人,正是一首对故乡风情永难忘怀的乡恋之歌。“早上醒来”,才发现枕头不见了,“原来是掉到溪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这些文字里不见任何懊恼,相反情趣盎然,令人忍俊不禁,特有的故乡风情尽在其中。

“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题中的叠字,如“悄悄”、“轻轻”等在表达上能起什么作用? “悄悄”、“轻轻、”静静”、“慢慢”等形容词的叠用,能表现出音韵美;同时把动作表现得轻柔,衬托出环境的静谧,准确地刻画出“似仙境”、“似梦境”的境界。

7.第6段 “这故事是村里最老的老人说的,他像老榕树一样垂着长长的胡子。我们相信他的年纪和榕树一样苍老,所以我们也相信他的话”。这样的表达好在哪里?这是作者稚拙的童真之情的流露,也表现出作者对榕树爱得真、爱得深,以至有些爱树及人。

8、第12段,呼应开头。小儿子的话打断沉思,再写叶笛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把听觉感受到的当着视觉感受到的,更为形象。

最后以设问结尾,把思乡之情引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表达了作者永远不忘故乡养育之恩,永做故乡儿子的一片诚挚之心,以“故乡的榕树呀……”几个字独立成段作结,寓含了不尽的情思。

三、仿写你最欣赏的语段或语句。

四、小结 散文贵“形散神不散”。

作者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材料;写出如此丰富的文章,是运用了联想。是联想把与榕树有关的人、事、物,以及传说、梦幻都粘系在榕树的周围,才构成了有着榕树标志的故乡的绚丽多彩的风景画面和生活画面,也只有这样,才足以表现作者浓郁、真挚的乡情。在这个意义上讲,无联想就无文章;硬写出来,也是“瘪三儿”。

至于那些琐屑的生活掠影,并不使人感到冗乱腻味,而倍感清新入胜,则是“神统其首”的结果,“神”就是作者久居异乡而积郁于心的对故乡的爱恋。这爱恋之“神”,统率着那些琐碎、零散的材料,把爱恋之情注入每个材料,使材料皆着“神”的感情染色,使文章达到了“形散神不散”。因而材料虽多,但并不觉得散乱。正因为这些材料“皆着神的感情染色”,所以作者笔下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一人一事,以及风土民情都变得多彩、多情。那清澈的小溪,彩色的卵石,汲水的少女,欢笑的鸭子;那苍老魁梧的古榕,那鲜嫩、透明的碧叶,以至那怪诞的传说,迷信的遗风,神奇的梦幻,等等,是那样古朴淳真,然而又那样可亲可爱,都是作者的笔满蘸着“情”写出来的,使文章达到了“情景交融”。另外,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景叙情,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是本文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修辞方法(板书):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现手法:(板书):

表达方式(板书):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文艺表现方法(板书):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

⑶、篇章结构(板书):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课后练习:

1、在“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一句中,作者把

比作

;作用是

2、作者笔下的榕树写得愈美,也就更加浓烈。对榕树的怀念,也就是对

的思念。老祖母聂着小脚“笃笃笃”地走到石桥,“唠唠叨叨”的神态,的品性,使人难以忘怀,对榕树的怀念也就是对

的关切。

3、文章写了两颗老榕树,其中详写“驼背”这一棵,是因为

4、前三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5、文末划线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具有怎么样的表达效果?

6、结尾作者用省略号结束全文,请你补写一段文字作为文章的结尾

参考答案:

1、作者把嫩叶比喻为碧玉;作用是嫩叶被阳光照得透明,显示出嫩叶的清澈。

2、作者笔下的榕树写得愈美,对榕树的怀念也就更加浓烈。对榕树的怀念,也就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老祖母蹑着小脚“笃笃笃”地走到石桥,“唠唠叨叨”神态,调皮的品性,使人难以忘怀,对榕树的怀念也就是对老祖母的关切。

3、文章写了两颗老榕树,其中详写“驼背”这一颗,是因为这颗老榕树的生命力非常强,被大火烧过了,还能活到现在。更加写出了“我”童年时和老榕树的时光多么的美好。

4、前3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

5、文末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明文章中心

6、故乡的榕树啊,你几经周折,活到了现在,现在又因一次猛烈的台风倒了下去,你的生命力是顽强的,今日的小榕树也一定会像你一样的顽强!

下载故乡的榕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故乡的榕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黄河浪 教学目标: 1、体会游子对故乡和亲人们的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念、眷恋之情(乡思、乡恋、乡情、乡愁) 2、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触景生情、寄情......

    《故乡的榕树》说课稿

    《故乡的榕树》说课稿 《故乡的榕树》说课稿1 一、教材情况分析:1.本文语言优美但篇幅较长,所以宜片段朗诵,不宜全文诵读。(读一遍需近20分钟)2.本文用了不少引起回忆的衔接句,但片......

    故乡的榕树说课稿

    《故乡的榕树》说课稿 常熟市职教中心经贸系朱岳琴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故乡的榕树》。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及教学过程......

    《故乡的榕树》说课稿

    《故乡的榕树》说课稿 一、教材情况分析: 1 .本文语言优美但篇幅较长,所以宜片段朗诵, 不宜全文诵读。(读一遍需近20 分钟) 2 .本文用了不少引起回忆的衔接句,但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 执教者: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何玉林 [教材分析] 本文为职高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自读课文,篇幅较长,是篇触景怀乡、回忆往事的抒情散文。文章充满了生活情趣和......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故乡的榕树》中那割舍不断的思乡情。2、 从课文的描述里去感受乡情美,并探究这种美产生的原因 。3、 鉴赏优美流畅的语言艺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

    《故乡的榕树》教案终极版

    从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角度入手,整体感知文章, 学习借鉴散文“寄情于物”的写法。理解体味作者真挚、浓烈的思乡之情。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

    故乡的榕树15篇范文

    故乡的榕树 一、教学目的 体味本文“寄情于物”的写法并借鉴之。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