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计的初步认识》教案
《统计的初步认识》教案
房山城关小学 王骞
教学内容:统计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整个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地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画简单的统计图,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统计图,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统计”这个词吗?板书:统计 对于“统计”,你想知道什么?
(什么叫统计?可以怎样统计?学统计有什么用?„„)
过渡:同学们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认识“统计”。
二、探究问题
(一)认识统计表 1.出示课件,提取数学信息.有四种饮料,桃汁5箱;梨汁10箱;苹果汁9箱;桔汁5箱。2.学生把饮料的箱数填在练习纸上的统计表中。3.汇报:你是怎样填的?
理解“合计”的意思.4.对比饮料图与统计表
师:如果让你用很短的时间发现更多的数学信息,你看下面图(杂乱的),还是看上面的统计表?为什么?(每种饮料的箱数一目了然)师:像这样的表,叫统计表。
板书:统计表
正因为统计表有这个优点,所以许多地方都用到它,你在哪见过统计表? 5.看统计表提取数学信息.(二)认识统计图 1.课件:出示饮料图 2.生提出摆放建议
追问: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便于拿取;箱数一目了然)
3.课件出示分类摆放的饮料图
师:工人叔叔摆放饮料的办法真好,我们可以照着这种方法画一张统计图。板书:统计图
4.认识统计图
课件演示:方格纸→左侧数字→下面饮料名称 师:你打算怎样表示桃汁的箱数? 生自由发言
数学上用竖着的条形表示。(板书:条形)
5.画统计图
生拿出自己喜欢的彩笔,用条形表示其余饮料的数量。
6.看统计图,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学看统计图
1.课件出示两天后超市现有饮料统计图,看统计图回答问题。2.根据统计图做出决策
师:看这张统计图,如果你是店长,你会做出什么决定?
(四)小结
三、实际应用
1.数学书上128页试一试 2.四届奥运金牌榜
填统计表,画统计图,回答问题
师:看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金牌数增多。)
预测一下,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29届奥运会的金牌数。
四、拓展质疑
1.这节课上到这儿,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只是初步学习了统计图和统计表,今后我们对统计还要进行深入地学习。
五、布置作业
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找数据,制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
第二篇:《统计初步知识》单元教案
本单元体现新课标的思想:
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相对集中的向学生传授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知道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初步会用统计的方法说明一些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意义,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初步掌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方法,会用纸条或折线的形势表现数据。
3、会看统计图,能对统计图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指出这些统计图所能说明的问题或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会根据所要说明的问题,去搜集数据、分类整理,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5、渗透统计思想,结合教学统计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会绘制统计图中的直条或折线,会对统计图
进行初步的分析。
教学难点:
会根据所要说明的问题,去搜集数据、分类整理,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第一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重点:对学生搜集的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
教学难点:处理信息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生搜集的信息
星期
六、日同学们搜集了一些统计图,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好吗?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师生进行交流。
教师准备材料:
二、处理学生搜集的信息,对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
你能说说今天学习的统计图与过去的统计表相比有那些优点吗?(形象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你把这些统计图进行分类: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今天我们先来看看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三、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分为哪几部分?
展示例1(图)
表内:纵轴、横轴、直条
表外:名称、时间、单位
条形统计图有那些特点?(可以直观的看出各个项目数量的多少)从表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四、作业
帮你学数学
<<<12345&&&练习1
板书设计:
统计图
形象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条形统计图
可以直观的看出各个项目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对条形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
教学重点: 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对条形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各种统计图,请你说说统计图分那几类?
你们想不想自己绘制条形统计图?
二、出示一张条形统计表并观察条形统计表
说一说条形统计表上都有什么内容?
三、讲解条形统计图制图的方法和步骤,绘制好后进行分析。
四、学生在作业本上制学习图的步骤。
1、画出横轴和纵轴(指导分配直条的单位长度)
2、画直条
3、填写统计图的名称、时间、单位等。
五、练习
24页练一练练习四1、2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1、画出横轴和纵轴
2、画直条
3、填写统计图的名称、时间、单位
作业:
第三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重点课时)
教学目标: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对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
教学重点:对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
教学难点:对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单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四3题)
二、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1、展示例3统计表
2、根据表内数据,绘制一幅条形统计图
思考:少先队员种植了油松和国槐两种树木
3、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
4、对统计图进行分析
三、练习
1、第26页练一练
2、师生提供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其进行分析。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两个以上项目
两个直条
形成鲜明对比
两种颜色
作业:
练习四7、8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制图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对统计图进行有价值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观察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比较:观察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比较他们各自的特点。
<<<12345&&&分析:你能根据这张统计图分析出有价值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回答
二、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三、学习制作折线统计图
四、练习
根据统计表制成折线统计图
翠岭乡2000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2001年2月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十一
十二
平均气温 2 5 10 15.5 24 30 32 32.5 26 20 12 5
你能根据上面的统计图中,分析出有价值的情况?
四、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吗?
作业:
数学书40页2、3题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制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准备题
某电视机厂19932000年生产25型电视机如下表
2001年1月
年份 1993 1996 1997 1999 2000
产量(台)9200 8000 6000 5800 4000
讨论:你认为制成那种统计图比较好?
你认为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归纳制成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这个电视机厂不光生产25型的电视机,还生产29型电视。
出示统计表
(一)制统计图
如果在一张统计图上能同时看到两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生产情况,你认为应如如何制图?
分组讨论
1、进行发散练习,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2、进行制图。
小组汇报
进行交流
指名同学板演,根据板演进行分析。
提问:你能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吗?(生进行交流)
(二)分析统计图 1、25型电视机的产量是怎样变化的? 2、29型电视机的产量是怎样变化的? 3、25型电视机,从那年到那年的产量下降的最快?下降了多少台? 4、29型电视机,从那年到那年产量提高的最快?增加了多少台?
<<<12345&&&
三、巩固练习
在踢毽比赛中,张敏和赵小山各踢了5次,成绩如下表
姓名 成绩 次数 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张敏 35 40 30 45 40
赵小山 30 32 40 45 50
1、完成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四、作业:数学书41页4题
五、板书
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能够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绘制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
南冶小学儿童读物分类统计表
类别
合计
故事
童话寓言
诗歌
自然科学
人物
历史
数量(册)1300 300 200 150 200 450
学生独立设计并进行分析
2、学生汇报交流
二、练习
1、张明和杨迎分别进行了4次垒球掷远的测验,成绩如下
第一次
张明20米
杨迎25米
第二次
张明24米
杨迎26米
第三次
张明26米
杨迎20米
第四次
张明30米
杨迎24米
如果既要知道二人质垒球的远近,又要知道两人掷垒球的距离变化的情况与趋势。想一想,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反映比较好?
(1)
绘制统计图
(2)进行简单的分析。
2、独立完成
六年级的同学,在学习统计图的时候进行了一次关于车流量的统计,他们记录了10分钟大货车、小汽车、公交车和自行车通过的辆数。
大货车
小汽车
公交车
自行车
请你根据他们收集的数据,绘制一幅统计图。
班内集体交流。
三、总结
这节课大部分同学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
四、独立题为作业
第七课时(扇形统计图选学)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图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制作扇形统计图。<<<12345&&&教学难点:对统计图进行有价值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心角的概念
2、扇形的特征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应用题
二、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读第一段文字)
1、学习例1 请你量量每个圆心角是多少度?
思考:度数与百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2、介绍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3、分析扇形统计图
练习: 1、2
四、作业3、4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绘制不同类型的统计图,掌握统计图各自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的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根据不同的数据绘制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数据绘制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反映学校变化的信息。
二、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要毕业了,小学给你留下了那些美好的回忆?让我们把这
些美好的回忆用最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好吗?
1、说说你搜集的信息?你准备用什么方式反应?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图或用文字表达。
四、比一比谁的统计图绘制的最好?
五、下课后对统计图进行分析,看看谁的统计图反映的情况最好? <<<12345&&&
第三篇:圆的初步认识(教案)
圆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学期圆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经历用圆规等工具画圆的操作活动,体会圆形成的过程,初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2、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进一步感悟圆的基本特征。
3、经历观察、比较、想象、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用具、学生每人一把圆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陈老师带来了一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看看大家还认识吗?
它的三条边都相等,那么这个图形叫?还可以叫?(正三角形)
这个图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叫?(正方形)十二条边相等?二十条边相等?(正五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边形)
2、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正多边形,想象一下,当边越来越多时,最后这个图形会变成什么呢?(圆)
师: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索数学中圆的奥秘,感受一下圆的魅力。(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3、师:观察一下圆,它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图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边是弯弯的,没有直的边,没有角„„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圆的本质特征。
(一)徒手画圆,体会画圆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
1、师:现在陈老师想在黑板上像这样画一个大一点的圆,只用一支粉笔,谁能来画一个漂亮一点的圆?(个别板演)
师:你们来评价一下他们画的圆?
2、师:看来只用一支粉笔,要把圆画好、画标准,是不太容易的,那怎么办?
用圆规太小,要借用一点工具,是吧?
(二)用绳子画圆,初步体会圆形成的过程
1、师:都没办法了?看陈老师带来的工具行不行?请个同学帮忙(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黑板上,然后拉紧绳子,绕一圈,就能画成一个圆)
师:看清楚,我是怎么画的吗?
师:谁愿意也像这样来试试看?其他同学要仔细观察并思考: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师: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点要固定)
师:只要有一个固定点,旋转一周就能画出圆了是吗?谁愿意再来试试?
(生黑板尝试)(拉紧绳子,长度要固定)
不是只要固定这个点,旋转一周就能画出圆了吗? 师:你们的意思是不仅要固定点,还要固定长度。
再来回顾一下,固定的点在哪里?绳子的一端作为固定的点。固定的长度就是绳子的长度
(三)尝试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体会圆形成的过程
1、师:刚才在黑板上借用工具我们画出了圆,现在让你在纸上画一个圆,你打算用什么工具?为了方便画圆,人们发明了圆规,拿出你的圆规先来观察一下吧,圆规有2只脚,一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只是带铅笔的脚。现在就请你用圆规画一个圆。(要求:用圆规画圆,无论成功或失败,一次完成,不能擦。)
2、师:(先展示一个成功的)这个圆画得很漂亮!
师:(再展示一个不成功的)这个是圆吗?(不是)为什么不是?
师:圆是一个封闭图形,这个图形没有封闭。猜一猜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针头的脚移动了、带铅笔的脚动了。
师:那么应该怎样用圆规来画圆呢?一起来看一看。(媒体演示)师:把两只脚分开,针尖固定,捏住上面的把手,旋转一周。(媒体出示)
3、师:现在你会用圆规画圆了吗?
在练习纸上再试一次,画好后同桌相互欣赏一下。师:很多同学都成功地画出了圆,说说在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四)对比、总结圆的特征。
1、师:固定点在哪?固定长度在哪?
(针尖所在的地方、两脚之间的长度)
2、刚才用铅笔为什么不成功?(没有固定点,固定长度)
(五)认识圆心、半径
1、师:在圆中,固定的点和固定的长度分别叫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5页自己学习一下。
师:我们把这个固定的点就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板书:圆心O)
固定长度就叫这个圆的半径,什么是半径呢?书上找到这句话了吗? 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就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板书:半径r)
2、师:半径还有吗?有几条?(无数条)
师:圆有一个圆心和无数条半径。(板书)这些半径有什么特点吗?
3、师: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墨子是这样认识圆的特征的:“圆,一中同长也!”所谓的一中指的是什么?同长指的又是什么呢?
师:看来墨子对圆的认识和我们刚才对圆的认识是一样的,让我们再来说一说这个伟大的发现:“圆,一中同长也。”
三、综合运用
1、图形对比中进一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师:圆有一中同长的特征,那么,再来观察刚开始看到的这几个正多边形,它们是否具有一中同长的特征呢?三角形有这样的特点吗?
2、判断:
(1)圆有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
(2)半径越大,所画的圆就越大。(半径决定圆的大小)(3)小胖:圆的半径都相等。
小巧: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小亚:所有的圆半径都相等。
3、师:今天我们探究了数学上的圆,知道了圆有1个圆心和无数条半径,还知道了怎样来
画圆,那么让我们回到生活中,看看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1)夺宝游戏,怎样站才公平?(2)吃饭的时候,为什么喜欢选择圆桌?
师:这样每个人都能夹到,每个人伸出的距离都差不多。(3)师: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
师: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更为平稳,如果将车轮做成其他形状,估计大家都不愿坐车了。
师:看来,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四、课堂总结、品味圆
师:圆是一个美妙的图形,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里其实都有它的身影,圆在生活中扮演着它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魅力无穷,下节课上,我们将继续探究圆的奥秘,好吗?
第四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45-46例1。教学目标:
一、通过操作等实践活动,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根据求几个几正确地列出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创设情境。
(二)复习加法的知识。知道加法的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计算方法。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5+5+5+5=20 2+2+2+2+2=10 4+4+4=12 3+2=5 ……
3.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预设:学生有可能说出2×5=10……板书)你们见过这种算式吗?哪里知道的? 是的,这就是乘法。(板书课题:乘法)4.介绍乘法算式中的乘号。(板书:乘号)
5.强调:乘法算式中2是相同的加数,5是相同加数2的个数。6.介绍乘法算式的读法:2×5=10读作2乘5等于10,齐读。
(设计意图:根据一部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在用加法计算的基础上,写出乘法算式,从而导入新课。)
7.2×5=10也可以写成5×2=10,读作5乘2等于10。这里的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这两个算式都表示5个2连加。
8.你能把另外几道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吗?(学生试一试,同桌互读)。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评价。
9.(预设:学生没改3+2=5)这几道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而3+2=5这道算式为什么没有同学改呢?
学生交流后,说明:当加数不相同时一般不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预设:学生改成3×2=5)这样改可以吗?要改成3×2怎么办? 10.(写多个几相加的数,很麻烦引出简便方法)
说明:为了更简便地表示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创设场景,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计算的简便。)
三、巩固练习
开小火车改写乘法算式2+2+2+2+2+2、7+7+7+7、6+6+6、3+3+4+3、5+5-5+5 为什么3+3+4+3、5+5-5+5不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这两题怎么改一下就可以直接改成乘法算式?
(设计意图:闯关练习中,始终处于饱满的精神状态下积极进行思考,进一步巩固要改写成乘法算式必须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乘法。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练习
(一)用乘法解决游乐园中的问题。
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们一起去游乐园逛逛吧,这里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请各小组同学先自己找一找,看图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再把算式写下来,然后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里找的又对又多。
(学生活动,小组汇报,师适时评点各小组的表现,并奖励奖品。)
(二)用乘法算式表示小天使的队伍。
4×3=12 3×4=12 2×6=12 6×2=12 12×1=12 1×12=12
(三)教师鼓掌祝贺×× ×× ××,你能听出乘法算式吗? 你能拍出可以用乘法表示的节奏吗?
(四)帮游乐园种树,种成乘法算式2×4=8的形式,用圆代替画下来。(设计意图: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力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所学的知识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意味到乘法来自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在创造中学习数学。)
六、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能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大家找一找,说也行,画也行,表演也行。比一比,谁最先找到。延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下课后,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家中的事物,看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对爸爸妈妈说一说。
(设计意图: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在生活中去寻找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是一个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为学生架起了生活和数学的桥梁,同时感受到“数学生活”的快乐。)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5+5+5+5=20 4×5=20 5×4=20 2+2+2+2+2=10 2×5=10 5×2=10 4+4+4=12 4×3=12 3×4=12 3+3=6 3×2=6 2×3=6
第五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1)全班同学的一半(2)一组同学的一半(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
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7人 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
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 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像刚才这位同学说 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 吗?
2、折好后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 折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一个新的分数。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 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
3、辨析:哪 个图形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 到底谁吃的多呢?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会 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让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