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导读[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07:0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楼梦导读[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楼梦导读[范文模版]》。

第一篇:红楼梦导读[范文模版]

《红楼梦》读后感

我初三开始接触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当时央爸爸买回来,首先挑了《三国演义》,《红楼梦》是最后才读的——嫌它太厚,足有《三国》等书的两倍。然而,正是这本最后才读的书,我却一直读到了现在,反复读了多次,几乎每年都会看上一遍,仍然爱不释手。作为一个新生代红迷,在这篇读后感里,我将主要记述自己读《红楼梦》三个阶段的感受,即初读,再读和精读。

其实关于读后感,最反感的是给作品扣帽子。犹记得高中人教版语文的附录有名著导读这么个栏目,其中对红楼梦的概括是:通过描写贾家这个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揭示了封建主义终将灭亡的本质……当时就很反感这样的“读后感”,好好的一部书,非要给它安上这么政治色彩极浓的帽子——且不论对或不对,不知曹公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初读红楼,只是浮光掠影地看。开始觉得还是很艰深的,主要是因为人物太多,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很混乱,至于人物的活动空间就更加没有概念了。而且更令人感觉到困难的是,很多字都不认识,比如茅椽蓬牖的“牅”,飞觥献斝的“斝”等,不可枚举。这些字以前从来也没见过,少不得一边捧着字典,一边给生僻字注音释义。虽然看得慢,还是很有收获的,起码认识了许多新字,也就越发地佩服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子知识的渊博。此外,红楼梦里的诗词歌赋,我起初都是跳过不看的,觉得古诗难懂,而只关心小说情节,也逐渐熟悉了贾元春省亲留下来的世外桃源——大观园。在风景优美的大观园里,贾宝玉带着他的丫鬟仆人天天和诸多貌美如花的小姐吟诗作画,甚至于谈情说爱,的确是一大乐事啊!这就是我当时的真实感受。后来事实证明,我错过了多么富有文采的段落啊!

再读红楼,我对人物有了更多的了解,首先来说说《红楼梦》的主线——宝黛爱情。

初见面时,二人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大抵是在灵河岸三生石畔见过),黛玉在心中说“这人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似的”,而宝玉则是直接说了出来,这也是二人不同性格的体现。然后宝玉呆病发作摔玉,黛玉自责流泪。在全书的一开始,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就很有默契,或者说是后来让黛玉大为感慨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后来二人同止同息,耳鬓厮磨,青梅竹马,这一份感情是从小培养起来的。《红》里有一回,宝玉让晴雯去潇湘馆看看黛玉在干什么,晴雯说平白无故的去干什么呢,宝玉就让晴雯把自己的几条旧手帕送给林黛玉,黛玉见了,立刻明白了宝玉的心思。林黛玉和宝玉一块儿长大,她比之薛宝钗这个贾府“新人”来说算是“旧人”,宝玉送旧手帕给她,显然是在说“我跟你从小长大,怎么会疏远你去亲近新来的宝钗呢?”而这层旧手帕的意思,在当时的大观园里,也只有宝黛二人自己能领会得到。这更说明了两人的感情之深。林黛玉作葬花吟时,“正自感伤,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此悲声正来自宝玉,也印证了宝黛二人互为知己。

二人的感情发展虽有些磕碰,但正是在这些磕碰之后,两人对对方的心思更加了解,更坚定了彼此的信任。犹记得宝玉惹恼林妹妹后去潇湘馆请罪,黛玉讽刺他,宝玉赌咒发誓地说:“便是死了,魂儿一朝也要来几十遭”。宝黛二人在平时也是相互照顾,相互关心的。这从很多书中的许多细节上都可看出来。贾宝玉把林黛玉为自己绣的荷包贴身而戴,为黛玉而奚落宝钗是杨妃,以及自己被父亲打得遍体鳞伤,林黛玉去看望她,还在担心夏天地上热气重对林的身体不好等等。黛玉也为宝玉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元妃省亲时代宝玉作了一首《杏帘在望》,为了应付贾政的检查替宝玉写了一沓蝇头小楷。尤其触动我的是这样一个细节:在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宝黛二人在薛姨妈家吃罢饭准备回去,宝玉要戴斗笠,有这样一个情节:

“小丫头忙捧过斗笠来,宝玉把头略低一低,叫他带戴上。那丫头便将这大红猩毡斗笠一抖,才往宝玉头上一合,宝玉便说:‘罢了罢了!好蠢东西,你也轻些儿。难道没见别人戴过?等我自己戴罢。’黛玉站在炕沿上道:‘啰嗦什么,过来,我瞧瞧罢。’宝玉忙近前来,黛玉用手轻轻笼住束发冠儿,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将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整理已毕,端相了端相,说道:“好了,披上斗篷罢。”宝玉听了,方接了斗篷披上。”

这一段文字,详细写黛玉为宝玉戴斗笠的过程,而且是对比着小丫头来写的。黛玉的嗔怪,宝玉“忙近前”,黛玉温柔地、仔细地为宝玉戴好了斗笠。这样的情景,在我看来,是多么的温暖、沁润着多少少男少女间美妙的情愫啊!而且纵观全书,宝黛二人如此融洽的场景也没见几处。我很好奇,在黛玉为宝玉戴斗笠的时候,他们两个人都想了些什么呢?我想那绝对是一种强烈的爱的信号,而非简单的无隙。在雪花漫天飞舞中,宝黛二人摆脱了老妈子们的监视,一路相随回家去,这样的情景太美!

共读《西厢记》是宝黛爱情发展的又一重要事件。传统儒家思想,尤其是宋代的程朱理学,是强调人的禁欲的,即人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使之符合儒家思想的准则。而王甫实写的《西厢记》反映的则是爱情故事,一对才子佳人对爱情的追求。虽然未能避免俗套的故事情节,不过在当时社会文化森严的氛围下,《西厢记》对于宝黛而言无异于动画片对小朋友。当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情爱开始萌芽,这是自然规律,是任何东西都无法阻止的;而任何妄图通过森严的文化来压制这种规律的行为,譬如儒家禁欲思想,都被现代文明认为是对人性的摧残。在这里也顺便提一句,晴雯被逐、病死都与这一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子,在他的时代就认识到了这种极不合理的禁欲思想的弊端,而且通过宝黛二人共读“禁书”来证明越是禁欲,人性就越是渴求突破这种禁锢。我无法衡量共读西厢记在宝黛爱情的发展中起了多大的作用,但至少,这与宝钗、湘云劝谏宝玉读“仕途经济之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见黛玉于宝玉,真可谓红颜知己,也难怪宝玉说出“林妹妹从不说这些混帐话,不然早和她生分了”等语。现在出版的《红楼梦》,很多把宝黛共读《西厢记》设计成封面,我想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一事件反映了爱情、人性渴求进步吧。

宝黛爱情的高潮出现在第三十二回,题目是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宝玉向黛玉表白,让黛玉放心,不会负她,并勇敢地说:“我为你也弄出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但这么重要的话,宝玉的肺腑之言,黛玉却没能亲自听到,反而被与王夫人同一战线的袭人听去了。每每读到这里,总要掩卷惋惜一回,恨曹雪芹太狠心,惜颦儿命运之不幸。假若林妹妹没有因为害羞而着急离开,而是听到了自己心爱的人对自己的表白——要知道,在封建社会根本不存在自由恋爱,当下泛滥大街的各种嘶吼的“我爱你”与这种大胆的表白根本没有可比性,那么在她临死之前,也不会焚稿断情,也不会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愤怒地说出“宝玉,你好……(狠心)”,她绝不会怨恨宝玉。当然这里说的高潮,同时也是宝黛爱情被破坏的开始,因为名如其人的袭人,的的确确偷袭了宝黛一把,最终导致大观园被抄,三春去后诸芳尽成为现实。

关于宝黛爱情的结局,

第二篇:红楼梦导读

《红楼梦》导读

一、内容梗概

《红楼梦》一书,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转衰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这是明线、主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这条线索从第三、四两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爱情纠葛开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开展。直到第九十七、九十八两回,黛玉和宝钗在“哀”“乐”截然不同,“悲”“欢”强烈对比之下,一个“魂归离恨天”,一个“出闺成大礼”,终成悲剧结局,是主线的高潮,也是实现全书主题的集中所在。后二十一回,则是在高潮的余波中,情节的下降、结尾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贾家被抄而又赢得一个回光反照的局面。最后宝玉遁入空门,全书结束。

从这条主线看,造成贾、林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桎梏下,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不能自主,而取决于封建家长的意愿。具体地说,贾、林的爱情、婚姻不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由以贾母为代表的荣府当权派们决定,而贾母又以封建的家族利益为基点,她对林黛玉的“疼”,仅仅是从“骨血”关系出发,并不喜爱她不符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和“小性儿”;而对薛宝钗的“爱”,则是以她“端方”的封建品格为基点,尤其是适应封建道德要求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由此终于选中了薛宝钗而弃置了林黛玉。其结果是,同时酿成3个人的悲剧: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终生的凄凉孤苦。她和林黛玉,只不过是同一条封建毒草藤上两颗属性不同的苦瓜而已。这条主 线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也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制度的礼教的叛逆精神。

《红楼梦》的另一条线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贵族寄生腐朽,荒淫糜烂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提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四大家族盛况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二、作者生平

曹雪芹,名霑(zhān)(约1715~约1763),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生活在康熙末至乾隆中叶。祖籍辽宁省辽阳市,他的先世原是汉人,宋朝开国元勋曹彬是其远祖。大约在明末被编入满洲籍,身份是“包衣(家奴)”。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从他的曾祖父曹玺开始三代四人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达65年之久。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家成了实际上的皇帝的行宫)。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江宁织造”,既是一个官职,最初的官位也不是很高,俸禄也不是很多,发展到后来,名义上是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但实际上后来成为皇帝用来监管江南官员的一个监察机构。江宁织造在康熙时期,其“政治活动”是最核心的任务。监视江南官场,考察南方民情,沟通满汉民族感情,笼络南方汉族士大夫,及时给康熙奏报南方实际情况。换句话说,江宁织造就是康熙在江南的耳目。既有经济活动,还有政治活动。

在康熙朝,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当时有名 的藏书家,自己又能写诗填词谱曲,曹雪芹深厚的文学修养和这种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香山一带,还是有名的医生。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曹雪芹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享年四十岁。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昌谷即李贺)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红楼梦》中那么多的诗歌不都是曹雪芹的吗!)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

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今传《红楼梦》80回以后他已写完,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今流行本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由高鹗(或只是修订者)所续。

学界普遍认为:他的续书虽然使故事有了一个完整的规模,人物大体上都有了一个结局,但因为他本人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都远不及曹雪芹,所以他续写的内容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按曹雪芹的构思,贾家最后是要破落到“好似一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而高鹗却写成宝玉“中乡魁”,贾家“沐皇恩”、“延世泽”。所以,高鹗的后四十回乃一大败笔。但两百年来这种120回的作法已成习俗,而且高鹗所写出的宝黛悲剧结局,也被广大读者所接受。所以,现在人们说起《红楼梦》,往往指的就是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和高鹗的后四十回续书的总称。这120回的本子,总字数达1075000字左右。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可以说它涵盖了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你可以从中看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国古代戏曲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国古代传统的伦理道德等等,可以说《红楼梦》包罗万象,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三、主题思想

曾经有人说过,“真正的文学家的政治洞察力超过政治家”,曹雪芹敏锐地感到时代风雨的来临,在自己丰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作了这部不朽的巨著——《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

1、揭露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罪恶。《红楼梦》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

2、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贵族叛逆者反对科举功名,反对礼教纲常,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给他们所规定的生活道路,要求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尊重个性;封建家长们从自己的阶级利 4 益出发,竭力想巩固封建统治,他们凭借自己的权力,不惜对叛逆者采取无情的压制。作品中这两种势力的矛盾和斗争集中地表现在贾、林、薛三人的恋爱和婚姻问题上。斗争的结果,由于力量的悬殊,进步势力失败了,形成了爱情悲剧。但封建势力也没有得到胜利,在另一个意义上说也是失败了。

四、人物形象

1.宝玉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了造成他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等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

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家庭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

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

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一方面他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倾向着被压迫者,并且支持他们;他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实这一切,都是凭藉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他还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 5 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2.林黛玉

林黛玉聪明美丽,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视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3.薛宝钗

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像,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

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像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

作者一开始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

这个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但是也不能因此将她与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等同看待,一律说成封建统治者。她虽然属于“主子”的阵营,但是,她不但谈不上什么统治权力,而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少女,连自己的命运也掌握不了;一切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的摆布。一方面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这就是薛宝钗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正是她的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她的思想性格与贾政、王夫人、凤姐等的本质区别。

薛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在薛宝钗的性格中,确实也有虚伪和矫情的一面。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她还当着面奉承过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风丫头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大去。”结果是贾母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金钏儿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她安慰王夫人说:金钏不会自杀;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王夫人说,7 不好把准备给林黛玉做生日的衣服拿来给死者妆裹,怕她忌讳,薛宝钗就自动地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交给王夫人。这—段文字不但是写她讨好王夫人,而且还显示出这个封建主义的信奉者是怎样的冷酷无情。

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还表现在她所具有的一些美好的品格。比如,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

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个形像,绝非仅仅写出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和八面玲珑的势力小人;更不是要塑造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甚至也不止是塑造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像;而是在薛宝钗这个形像中,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深深的感慨:既赞美这位美丽少女的聪明才智,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又痛惜她奴隶般地信奉封建礼教,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因而,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红楼梦》在塑造人物形像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进行反复描写和刻画,以使其突出鲜明外,还围绕这一基本性格特征展开其他方面的描写和刻画,使人物性格更加复杂和丰富。薛宝钗的形像也是这样塑造出来的。

五、《红楼梦》的写作特色

《红楼梦》骄人的成就和巨大的艺术价值还在于作品本身。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作品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可以容得下一部二十四史。也由于《红楼梦》内容含量的浩大,所以不同的人赋予给它不同的主题。有人说它是历史小说,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衰亡史;有人说它是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宝黛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人说它是政治小说,隐喻的是康熙朝政;也有人说它暗藏的是董小婉的故事;有人说这是作者的自叙传;有人说这是一部宣扬色空观念的小说;有人说这是煽动解脱或出世的作品。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鲁迅所说:“单 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1、《红楼梦》的历史性、政治性。该书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衰亡史和封建王朝政治斗争的历史。回顾当时的世代背景,无可置疑,康雍乾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鼎盛时代,也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然而世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文艺复兴、欧洲各国兴起了海洋探险、人文解放、科技发明的热潮。这些看似遥远和不相干的事情,后来变成摧毁强大中华帝国的重要因素。

自清兵入关以来,满清王朝内部始终充斥着复杂的权势斗争,王公贵族在政治斗争中失利,落到十分悲惨的地步,杀的杀、砍的砍、流亡的流亡、抄家的抄家。其中雍正朝八王内乱便是最著名的例证。贾府内部的争权夺利、王熙凤的弄权、贾府的衰败不正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吗?甄府、北静王府、曹府等谁不是这样的后果呢?这个过程曹雪芹看透了。一部二十四史是如此,清史又是如此,后来的历史也是如此吗?所以书中写了层出不尽的,影中有影的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2、《红楼梦》表现了作者对人的本性之源的爱的深刻理解和封建社会对人性摧残的血泪控诉。皇室社会,摧残的是人性。书中大量的篇章并不是写皇族的灭亡,而是对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被摧残者的泣诉,这就是对人类爱的本性的招魂。曹雪芹是用爱的哲学理念雕塑着他书中的主人公宝玉。

书中还有许多用曲折手法表现这一主题的地方,如万艳同杯(悲)酒、元迎探袭(原应叹息)、千红一窟(哭)、贾代化(带话)、贾宝玉(假宝玉)、秦钟(情种)、贾语村(假语村言)、甄仕隐(真事隐)等等都是暗点书中某些含义。更有诗、词、灯迷、酒令、骨牌等皆用隐语,对研究该书结构和主旨都有帮助。

3.《红楼梦》的结构

新颖而奇巧。曹雪芹脱出中国章回小说的窠臼,改变了说书人那种叙述格的体例,以散文化的描写为主,进行着生活全景的创造,不以情节取胜,而以人情世态和人物刻画见长。曹雪芹的创作原则开辟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新境界。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用以假寓真为结构,全书开篇就用了五个回目,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 9 “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一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 “生活世界”。

4.《红楼梦》的人物塑造:《红楼梦》的森罗万象,也表现在它的人物塑造上,这是《红楼梦》的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色。它代表了《红楼梦》的最高艺术成就。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妃子、王爷、兵丁、老爷、太太、小姐、丫环、小厮、仆人、村女、村妪、伶人、尼姑、道士„„显示了纷繁丰富的封建社会的人生图景。塑造了一大批独具个性、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著名的人物有,反封建的叛逆青年贾宝玉,敢于反抗封建淫威、宁死不屈的婢女晴雯、鸳鸯,刚烈的尤三姐,也有藏愚守拙的美人薛宝钗、两面三刀的王熙凤、外慈内狠的王夫人、迂腐昏庸的贾政、道貌岸然的贾赦,还有贾母、探春、袭人、尤二姐、刘姥姥以及贾琏、焦大等等。这些形象,无不血肉饱满、个性鲜明。这众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决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一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

《红楼梦》塑造的人物还有一个最大特点,那就是人们对这些人物的评价总是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和个人的遭际做出不同的审美判断和价值取向。这在林黛玉和薛宝钗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病弱的林黛玉,貌若西子,多疑刻薄,清高孤傲,任情任性,弄得众人相背;康健的薛宝钗,冠艳群芳,知情达理,宽容随和,稳重和平,深得上下欢迎。林黛玉多情无邪,率真单纯,薛宝钗理智藏奸,胸有城府。这两个形象一经出世,便交替沉浮在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和社会形态的变幻中。作为个人来说,在失意时能深刻地理解林黛玉,而得意时又由衷地爱慕薛宝钗,一个社会,在专制压抑的时候,林黛玉备受推崇,而国泰民安的状态下,薛宝钗被大加褒扬。在文学的评论上,大家可以歌颂林黛玉,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借用王蒙的一句话:“如果你的女儿是林黛玉式的性格,她非倒霉不可;如果是薛宝钗式的性格,那她可以有光明的前途。”

《红楼梦》还善于通过日常生活反复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从很多细节描写中,都可以看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例如:凤姐总是那么奸诈泼辣,黛玉总是那么伤感而又尖刻,宝钗则是表面上庄重平和而处处可见城府很深。这些不同的性格都是由于人物各自的不同出身、不同教养、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思想所造成的。因此,不同性格的人物,往往都代表了不同的社会力量。

《红楼梦》还通过大事件、大场面,把人物安置在生活冲突的漩涡里,用人物自己的言行,鲜明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红楼梦》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达到了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

富有讽刺意味又具有生活哲理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第三篇:红楼梦 导读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红楼梦》名著导读

【导读与点评】

曹雪芹(约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雍正初年,家道衰落。他素性放达,嗜酒健谈,能诗善画,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家庭的盛衰变化,使他深深地感受到封建贵族阶级的腐朽残酷和内部的倾轧离析,遂以毕生精力,创作《石头记》(即《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但终因贫病早卒,只留下前80回的定稿,未能完成全书。

曹雪芹去世后,《石头记》被藏书家抄录传阅,凡三十年之久,到了1791年,程伟元、高鄂第一次以活字版排印出版,已是120回,书名也由《石头记》改为《红楼梦》。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鄂所续。

曹雪芹生平所处的“康乾盛世”,实际上是中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的“末世”。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初期的民主主义思想已经产生。《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转衰的过程,从多方面对腐败、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批判,歌颂了贵族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反映出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民主思想,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众多的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语言优美生动。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看,《红楼梦》都达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的版本,大致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80回抄本系统,题名《石头记》,大都附有脂砚斋评语。一是120回本系统,包括程甲本和程乙本。现在常见的一种是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另一种是1959年人民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流传比较广泛。【内容简介】

《红楼梦》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如贵族地主和农民的矛盾,贵族统治者和广大奴婢的矛盾,封建卫道者和封建叛逆者之间的矛盾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但主要的矛盾是以封建阶级叛逆者所代表的进步势力和以贾母、贾政、王夫人等封建家长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之间的冲突,它实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所存在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和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的人生道路之间的矛盾。贵族叛逆者反对科举功名,反对纲常礼教,反对封建统治给他们规定的生活道路,要求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尊重个性;而封建卫道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竭力巩固封建统治,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不惜对叛逆者进行无情的压制。作品中这两种势力的矛盾和斗争集中地表现在贾、林、薛三人的恋爱和婚姻问题上。

作为小说中进步力量的代表,婚姻悲剧的男主人公贾宝玉,其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的。他厌弃封建贵族生活,背弃了封建家庭给他安排下的功名富贵、荣宗耀祖的道路;他把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和黛玉的爱情是促使他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他们的爱情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鲜明的叛逆性质。作品中另一个贵族叛逆者是林黛玉,她冰清玉洁、孤高自许、多愁善感,出于和宝玉一样的叛逆性格,她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她视爱情如生命,但她的爱情却因不容于贵族家庭而被摧毁,在黛玉身上,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

薛宝钗是书中和林黛玉相对立的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封建主义的理想和人生道路。她尊奉妇道、恪守妇规、实则虚伪、世故,八面玲珑,城府极深。她依靠贾母和王夫人的势力,达到和宝玉结婚的目的,但并没有得到爱情的幸福,自己也做了封建主义的牺牲品。

《红楼梦》在展开爱情悲剧的同时,揭露了贾、薛、王、史等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这在封建社会的末期有其典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型意义,他们是整个即将没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写照。在这些贵族大家庭中,作者揭露和批判的主要对象是贾府。从表面看,贾家似乎是个“昌明隆盛之邦、诗书簪缨之族”,实际在这个大家庭中充满着罪恶,而且内部已经腐朽不堪。生活上的穷奢极侈,靠的是封建地租的残酷剥削和高利贷。道德品性上的荒淫无耻,反映了统治阶级极端堕落。贾赦、贾珍、贾琏、贾蓉、王熙凤之流无不丑态毕露。

在这个封建贵族家庭的底层,生活着一群被奴役、被压迫的丫环。被侮辱、被损害的共同命运,使她们和封建主子之间存在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在和封建势力的斗争中,她们和贵族的叛逆者站在一起,相互支持、彼此关怀。晴雯和鸳鸯无疑是其中最光辉的形象。通过这些丫环们悲惨的遭遇,使我们看到了和她们相联系的封建社会中那些被压迫、被蹂躏的女妇们的血泪史,从而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小说的后半部,通过许多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大厦将倾的必然趋势。这显然不是一个家庭的个别现象,而有很大的典型意义,它预示着封建制度灭亡的命运已无可挽回了。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第四篇:红楼梦导读

《红楼梦》导读(第1—5回)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红楼梦》别名

2、女娲补天神话故事开篇的作用

3、什么是木石前盟(或问:宝玉和黛玉初次见面为什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第三回))

4、甄士隐在小说《红楼梦》中的作用。

5、贾雨村在小说《红楼梦》中的作用。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1、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2、贾府主要人物关系:(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攀附权要以求升进)复旧职

1、王熙凤的出场

2、宝黛初会

3、红楼梦中个人的住处及特点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1、什么是护官符,护官符中牵扯那几大家族?

2、葫芦僧怎么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1、贾宝玉游太虚幻境的经过

2、薄命司内的簿册以及判词对应的人物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内容提要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红楼梦》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2、女娲补天神话故事开篇的作用

(1)“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2)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才,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难以为世俗所改变。(3)为塑造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玉、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为情节的发展打下了铺垫。

3、什么是木石前盟(或问:宝玉和黛玉初次见面为什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第三回))“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女娲补天之时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因通了灵性,变为神瑛侍者。他以甘露浇灌一棵绛珠仙草,使其久延岁月。在顽石下世之时,绛珠仙草为酬报灌溉之恩,也要同去走一遭,用一生眼泪还他。小说中的贾宝玉为石(神瑛侍者),林黛玉是木(绛珠仙草),“木石前盟”表示宝黛两人的前世姻缘。正因为有这段前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暗含了宝玉、黛玉的前世姻缘,为塑造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玉、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为情节的发展打下了铺垫。

4、甄士隐在小说《红楼梦》中的作用。

甄士隐是小说中第一个出场的重要人物,在小说中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1)甄士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人物,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白表示他撰拟这个名字的寓意:甄士隐就是“真事隐去”。

(2)写甄士隐是为了写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是提系着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作者把《红楼梦》由盛至衰最后败落这一主题,首先从甄士隐的经历这个雏形故事中预演出来。

(3)甄士隐的遭遇(包括他游太虚幻境,遇一僧一道等情节)也影射了贾宝玉的遭遇,甄士隐的彻悟也预示着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未来相类似的结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 有还无”。世上的人把假的东西都当作真的了,把真的东西反而把它作为假的了。贾宝玉真正一个有思想有头脑,有才能的人,有思想的人,但是人家都说他是一个没有出息的;那个甄宝玉认为是有出息的,开始也跟贾宝玉也是一样一个脾气,但是到后来呢,甄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按照官方的道路去走,所以变成了真宝玉,所以真正没有才华的人,变成好样的,真正有本领的人变成是假的,不行的,就是真假混淆,这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讽刺。(4)起到开头、收尾的作用,“好了歌”,“绛珠仙子”的故事都是由他开始的。(5)香菱(甄英莲)、贾雨村都与甄士隐有密切的关系,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也是金陵十二钗副册及大观园中的重要人物;贾雨村曾受他的资助而得功名,后又与贾府扯上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甄士隐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5、贾雨村在小说《红楼梦》中的作用。

红楼梦中的一个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

(1)贾雨村的“缘起”作用。

贾雨村不仅带出薛宝钗,而且还带出林黛玉。第一回贾雨村高吟一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对这两句话曾有多种理解,从表面看贾雨村希望企求发迹,实际上是告诉我们黛玉和宝钗就要出场。这两人本身跟贾雨村并无关系,无非说她们将由贾雨村带出,联语的上联带黛玉,下联带宝钗,接着第三回即写黛玉,第四回写宝钗。贾雨村作为缘起和象征,是告诉我们,作者将以假语村言来敷演所要叙的故事。(2)贾雨村的表达作用。

在前四回中,作者不仅以大量篇幅写贾雨村带出三个主要人物,还通过贾雨村传达了写作此书的警示用意。

(3)贾雨村的警示作用。

贾府这样一个大族,当然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来依附,当官的以贾雨村为代表,平民以刘姥姥为代表,这二人都得到贾府的支助,都依靠贾府而改变了处境。而一旦被依靠的贾府出现危难时,当官的落井下石,忘恩负议,平民却挺身而出,救出了贾巧姐,为恩人留了余庆。作者通过贾雨村和刘姥姥的对比,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立场,也向世人作了警示。

(4)贾雨村,也是作者虚构的一个人物,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白表示他撰拟这个名字的寓意:贾雨村就是“假语存”。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1、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略

2、贾府主要人物关系:(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宁府

贾演(宁国公,生了四子)→贾代化(生两子,长子贾敷早夭)→贾敬(好仙悟道)→贾珍(现任宁国 ∣→→→焦大(奴仆)↓

公,妻子尤氏)→贾蓉(妻子秦可卿,后娶胡氏)(女儿)贾惜春(丫鬟入画)

荣府

贾源(荣国公)→贾代善(长子,娶史侯千金,即贾母)丫鬟侍书

↙ ↓ ↘ ↑

贾赦(妻子刑氏)贾敏(丈夫林如海,女儿黛玉)贾政(妻子王夫人,妾赵姨娘,生探春、贾环)

↙ ↘ ↙ ↓ ↘ 贾琏 贾迎春(丫鬟司棋)贾珠(早夭)贾元春 贾宝玉

↙ ↙ ↓ ↘

妻子王熙凤(丫鬟平儿),女儿巧姐(妻子李纨,儿子贾兰)(元妃,丫鬟抱琴)(丫鬟袭人、晴雯等)

薛姨妈→儿子:薛蟠(妻子夏金桂,妾香菱)

↘女儿:薛宝钗(丫鬟金莺儿)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攀附权要以求升进)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1、王熙凤的出场 略

2、宝黛初会 略

3、红楼梦中个人的住处及特点

(1)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贾母住处。

(2)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贾赦、邢夫人住处。(3)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 “荣禧堂”。——贾政、王夫人住处。

(4)(从王夫人正房)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室。——贾琏、王熙凤住处。

(5)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还有)西子浣过的纱衾,红娘抱过的鸳枕。——秦可卿闺房。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1、什么是护官符,护官符中牵扯那几大家族? 略

2、葫芦僧怎么乱判葫芦案?

葫芦僧:(1)门子原本是葫芦庙的小沙弥。(2)葫芦是糊涂的意思,就是胡乱判案的意思。略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1、贾宝玉游太虚幻境的经过 略

2、薄命司内的簿册以及判词对应的人物 略

第五篇:红楼梦导读

红楼梦导读

朋友,当您第一次接触到《红楼梦》这部举世闻名的文学巨著时,自然会产生一些问题:这部书是谁写的?他为什么要写这部书?书中都写了些什么人?什么事?这些人后来怎么样了……有些疑问您读了书就会涣然冰释,可是《红楼梦》背景复杂,内容博大,它所描述的社会与生活距今天的时代较远,加上原作者曹雪芹没能把书写完,留下许多悬念。二百年来,耗费了许许多多研究者的心血,仍不能把这些问题搞得清清爽爽;退一步说,即使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一般的读者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闲看众说纷纭的红学文章,所以初读《红楼梦》的朋友,仍会有一些理不清的地方。本文就初读《红楼梦》可能碰到的一些问题,删繁撮要地做一介绍,算作您初读《红楼梦》的入门向导吧。

《红楼梦》导读《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的祖先曾随皇帝出过兵,兄弟二人都受封国公爵位。哥哥贾演封宁国公,弟弟贾源封荣国公,两家府第相连,就叫了宁国府和荣国府。到《红楼梦》开篇时,第一代人贾演、贾源早已作古,第二代人贾代化、贾代善也已过世,只有贾代善的妻子史老太君(即贾母)还在。在宁荣二府众多的人物中,贾母的辈分最高。她是贾赦、贾政的生母,贾敬的婶娘,贾琏、宝玉、元春姊妹的祖母,贾珍的叔祖母,林黛玉的外祖母,史湘云的姑奶奶,薛宝钗的远支姨姥姥。这位金陵世族史侯家的千金嫁到贾府已经五十多年,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如今虽年事已高,把家政交给二儿媳王夫人和孙媳妇王熙凤主持,自己只带着孙儿辈寻开心,享清福,但在宁荣二府中仍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贾政痛责宝玉,她以“立刻回南京去”要挟,贾政便“苦苦叩求认罪”;贾赦想要她身边的侍婢鸳鸯作妾,被她骂了回去,也只得“告病,且不敢见贾母”;至于王熙凤等人更是千方百计地逢迎讨好,众星捧月般围着她转。贾母虽不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却是荣国府的中心人物,府内的日常生活便以贾母为中心展开着:吃酒、听戏、斗牌、逛庙、打醮、祭祠、说笑话、制灯谜、行酒令……作者对公侯府日常生活的细致描述,使我们真切了解到封建社会末期贵族生活的真实情景。

由于贾母的溺爱,贾宝玉得以长期在内帏厮混,也是由于贾母的疼爱,失怙无依的林黛玉从扬州来到荣国府,客观上为宝黛爱情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老太太可以心疼地搂着他们“心肝儿肉”地叫,怕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宝玉的眼睛,却不能容忍他们越出了“正经礼数”的爱情行为。在她的眼里,一个清白女孩儿想起自己的终身大事来,便“鬼不成鬼,贼不成贼”了。所以续作者写她采用王熙凤的“掉包计”,制造了宝黛的爱情悲剧,同时也造成了宝钗的婚姻悲剧,是极有可能的。最后,这位享尽人间清福的老妇人,在目睹家产被抄、儿孙入狱的凄惨结局后,随着这个家族的崩溃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贾母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贾赦袭了贾代善的爵位(按封爵逐代降级的规定,袭一等将军之职),分出去另过。他在《红楼梦》中主要作了两件事:一是逼着邢夫人去讨贾母的贴身丫环鸳鸯作妾,一是勾结贾雨村强夺石呆子家的二十把古扇,搞得石呆子家破人亡。贾母不喜欢这个大儿子和大儿媳妇邢夫人,而是和二儿子贾政一起过,于是贾政的妻子王夫人便掌了荣国府的内政。贾政夫妇是贾府老辈人中的正人君子,丈夫在外为官清正,妻子在内吃斋念佛。他们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贾宝玉,期望他能成为贾家百年之基的继承人。为此,贾政不惜下死手痛笞宝玉,王夫人则处心积虑安插下忠于封建道德的袭人监护宝玉,而把涉嫌将宝玉引上邪路的金钏、晴雯、芳官等人痛加责罚,驱除殆尽。但是贾宝玉终于没能按他们的愿望走上“仕途经济”的“正路”,而是“悬崖撒手”,永远地离开了他们。这一对没落家族中道貌岸然的正统派,在家族崩溃时不会得到比别人更好些的结局。后四十回写“复世职政老沐天恩”,让贾政重袭贾赦丢掉的爵位,不符合曹雪芹“为官的家业凋零”的原意。

贾赦、贾政的堂兄贾敬是长房宁国府的第三代人,虽然他是贾代化的次子,因长子贾敷早亡,所以由他袭了爵位,并有一男(贾珍)一女(惜春)。但是他却迷上炼丹修道,一心成仙,把爵位让给儿子贾珍继承,自己搬到城外道士庙去住,过生日也不回来,终因吞服丹砂过量导致膨胀而殁。《红楼梦》第五回说“箕裘颓堕皆从敬”的“敬”指的就是贾敬,说他是贾家祖业败坏的起始。

以上是贾氏家族的老一辈人,有想入非非的,有昏暴贪淫的,有道貌岸然的。贾家的衰败从他们这一代就已经开始了,只是靠家大业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外面的架子才没有倒下来。

贾氏家族的第四代人可分成两组:一组是已成家并掌了权的贾珍、贾琏兄弟以及入宫当了皇妃的大姐元春;一组是还在少年烂漫之际的宝玉、贾环以及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

贾珍是宁荣二府第四代人里的头一号败子。他年轻时就袭了“三品威烈将军”的爵位,又以长房资格做了贾氏宗族的族长,无人能管。他与自己的儿媳秦氏通奸,被丫环发现,致使秦氏含羞自尽;他还与小姨子尤氏姊妹私姘,为达到长期姘占的目的,把尤二姐送给贾琏做外室,葬送了二姐的性命;在为生父守丧期间,他也不忘寻花问柳,骑射聚赌。封建社会的种种道德约束对他丝毫不起作用,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只是赤裸裸的兽性的疯狂享乐。

贾珍的堂弟贾琏也是这样一个“不管香的臭的都弄到屋里来”的“下流种子”。亲生女儿出痘疹,须斋戒供养痘疹娘娘,他却乘机和厨娘私偷;妻子王熙凤过生日,他又跟仆妇鲍二家的乱搞;在国孝(太妃丧期)家孝(贾敬丧期)两重孝期内,偷娶尤二姐做外室。他名义上是荣国府的外掌家,却处处受内当家王熙凤的制约,连他的小厮都知道:“奶奶(指王熙凤)的心腹我们不敢惹,爷(指贾琏)的心腹奶奶的就敢惹。”如果有谁不了解封建贵族的纨绔子弟是什么样子,贾琏就是活脱脱的一个样板。

贾琏的妻子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娘家侄女儿,跟贾琏亲上做亲(未婚时是姑舅兄妹)。因为这一层关系,贾琏虽然是贾赦的儿子,却跟他的叔父贾政一起过。夫妻二人协助贾政、王夫人料理家政。王熙凤是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学形象,协理宁国府表现出她的才干,弄权铁槛寺表现出她的贪婪,毒设相思局表现出她的狠毒,正言弹妒意表现出她的威严,在贾母面前她效戏彩斑衣,在贾琏面前却能泼醋大闹,对尤二姐她借剑杀人,对平儿则恩威并施,她克扣了赵姨娘的月银,却送给花袭人皮袄,与侄儿贾蓉有染,却与侄媳秦氏交厚,她待下人如凶神恶煞,待小姑小叔却又俨然慈嫂,她虽泼辣敢为,却不失大家风范,虽讨贾母欢心,却做得不露痕迹。虽然她每天都在为维持荣国府内的正常秩序而奔忙,实际上她也和两府内其他统治者一样,并不真正关心这座露出裂痕的老屋能支持多久。她关心的只是自己能在权力中心维持多久,结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当这座赖以存身立命的贾家老屋“忽啦啦似大厦倾”时,她也“昏惨惨似灯将尽”。在已婚的第四代人中,地位比较特殊的是做了皇妃的贾元春。她虽只是一柔弱女子,却身系贾府安危。一听说进宫陛见,合家人都惶惶不定,听说元春封了妃子,又都洋洋喜气盈腮。省亲场面的豪华热烈掩盖不住她失去人身自由的悲苦,最后在宫内的权力倾轧中命殒身亡,贾府也就此一败涂地。在没有成家的第四代人中,宝玉和贾环都是贾政的儿子(贾政还有个长子,叫贾珠,十九岁上死了,留下一子,名贾兰,随寡母李纨生活),但因一个是嫡出(王夫人所生),一个是庶出(赵姨娘所生),地位便有天壤之别。宝玉是众人捧护的“凤凰”,贾环却是没人理睬的“小冻猫子”。四姊妹中,元春和探春同是贾政的女儿,也是一个嫡出,一个庶出(探春也为赵姨娘所生,跟贾环是同胞姐弟)。迎春是贾赦的女儿,虽不是庶出,但也不是邢夫人所生(贾琏也非邢夫人所生),大概邢夫人是贾赦续娶的,前面还有一位过世的夫人才是贾琏和迎春的生母。惜春是宁国府贾珍的胞妹,母亲早亡,父亲又弃家学道,从小儿在荣府这边和贾母一起生活。

贾宝玉是那一时代面目全新的文学形象,也是曹雪芹着力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由于贾母的溺爱,他得以逃避过早地接受封建主义的教育,长期在内帏厮混,使他避免卷入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利害之争,所以在他身上保持了人性中较为美好的成分,而贾政的近乎迫害的教育方式,又使他本能地产生反抗。于是他憎恶“仕途经济”,讨厌与士大夫峨冠礼服往来,把八股时文称作“饵名钓禄之阶”,而对他身边那些地位比他低下的底层女子,却寄予深厚的同情,他也在这女性的温柔中得到理解和爱护,所以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也超出了“才子佳人”的模式。贾宝玉不是才富八斗、金榜题名的状元郎,而是蔑视功名利禄、“于国于家无望”的情痴。林黛玉爱贾宝玉只是为了自己的心,从不曾劝贾宝玉去求什么功名利禄。正是在超脱了世俗偏见的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宝黛之间建立起相互爱慕高于其他一切的纯真爱情。这种爱情支持贾宝玉在冲破封建思想束缚的路上走得更远,爱情的毁灭使他割断了同封建家族的最后联系。贾宝玉最终弃世出家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彻底绝望实际上表达了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无情否定。

迎、探、惜三姐妹中佼佼者当推探春。这位人称“玫瑰花”的三小姐出场便不凡,“修眉俊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她组织过诗社,“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她兴利除弊,“精细处不让凤姐”;王夫人受冤屈时,是她站出来代为洗雪;王善保家的肆虐行恶时,又是她回击一记响亮的耳光。在《红楼梦》众多的女儿形象中,探春的确是一朵又红又香、只是刺戳手的玫瑰花。但是这位“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少女也有她说不出的烦难。庶出的身份使她承受一种无名的压抑,她甚至憎恶给她带来这种身份的生母赵姨娘。她渴望立一番事业,最后却抛弃家园,远嫁海疆,一帆风雨,飘零生涯。

二丫头迎春诨名“二木头”,善良懦弱无能,连她屋里的丫环的纷争也管不了,只管抱着一本《太上感应篇》去求超脱。贾府衰败时,她竟成了父亲贾赦的债务抵押品,嫁给残暴寡恩的“中山狼”孙绍祖,倍受凌辱折磨,一年时间就被这条恶狼吞噬,成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

四小姐惜春自幼失去父恃母爱,养成孤介偏僻的性格。等她长大时,贾府已经彻底衰败了,她落得个削发为尼的下场,伴随青灯黄卷,沿街乞食化缘,用清冷寂寞埋葬了自己的青春。

在这一代人中,还应提到三位虽非贾府成员,但和贾府有密切关系的年轻女性。她们是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

林黛玉是大观园内最为光彩照人的女性之一。她本籍苏州,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小女儿,是贾赦、贾政的亲妹妹,她本人跟贾宝玉是姑表兄妹。由于母亲早亡(不久父亲也去世),她投奔外祖母来到荣国府。寄人篱下的生活养成了她多愁善感敏感多疑的“小性儿”,她不能把别人的怜悯和施舍当作自己的幸福。她执拗地甚至过分地追求自己的尊严,竟达到折磨自己的程度。她对宝玉的爱情也浸透着这种追求的痛苦,不断的猜疑、担心、试探、怄气……简直搅碎了她那颗本来就脆弱的心。但是有谁会去责怪她的小性儿呢?小性儿本身打动不了读者,打动读者的是这小性儿里蕴含的一个少女对人性和爱情的执著追求。黛玉最终是泪尽而逝的,她为自己的追求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她再也没有那么多的眼泪可以支付了。

跟林黛玉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装愚守拙,随分从时”的金陵闺秀薛宝钗。薛宝钗跟贾宝玉是姨表姐弟,宝钗的母亲薛姨妈跟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是亲姊妹,九省都检点王子腾是宝钗和宝玉的舅父。这位生在皇商家庭的秀女由于父亲早逝,哥哥不成材,从小儿就承担起帮助母亲料理家计的责任,所以年纪虽小,却谙于世故,很会做人。她工于心计却显得温柔敦厚,心思缜密却表现得豁然大度。贾母让她点戏,她挑老人喜欢的热闹戏文,博得贾母欢心;薛蟠带回些南方特产,她挨门儿送到,不露出谁厚谁薄,连赵姨娘也衷心感激;甚至本来心存芥蒂,怀疑她“有心藏奸”的林黛玉后来也把她认作知己。按封建道德标准来审度,薛宝钗几乎没有什么缺点,而且博学有识,是理想的内当家人选,所以当凤姐暂时谢事时,贾府仲裁者便让她协助李纨、探春共同管理荣府事物,表示了他们对这位未来“宝二奶奶”的认可。后来她果真名正言顺地取得“宝二奶奶”的地位,但是她没有得到宝玉真心诚意的爱情。她的美貌温柔贤淑打动不了封建家族的叛逆贾宝玉,贾宝玉永远也不能成为她所期望的“读书明理,辅国治民”的良人。最后宝玉抛下她遁入空门,她也成为封建包办婚姻的殉葬品。

史湘云也出身侯门,是贾母的娘家孙女儿,跟贾宝玉是隔房表兄妹。但是她出生时家道已经衰落,而且出生不久即父母双亡,寄养叔婶门下,凄凉景况可想而知,但是她生性开朗,爽直豪放,文思敏捷,憨态可掬。划拳时碰得腕上镯子叮当响,喝酒醉卧在芍药上任落花撒得满身满头,听见大观园里起诗社便急得什么似的,连她的咬舌子“爱哥哥”也叫得那么有趣。她也曾劝宝玉去结交士大夫,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有口无心。跟圆滑世故的薛宝钗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比起来,史湘云更让人感到亲切好玩儿,易于接近。但是在那个禁锢人性的时代,史湘云也不会有更好些的结局。她虽嫁得如意郎君,婚后生活比较美满,但不久丈夫病故,晚景更为凄凉。甚至可能沦为乞丐。

贾家的第五代人有贾珍的儿子贾蓉,一位少年花花公子,已结婚,前妻秦氏因与公公通奸败露自缢,续娶胡氏。贾琏与凤姐之女巧姐儿,名字是刘姥姥给取的,贾家败落后,巧姐得到刘姥姥救助。早逝的贾珠的儿子贾兰,由寡母李纨苦守长大,做了官,为母亲争得封诰,但李纨已耗干心血,黄泉路近。

以上是宁荣二府内属于统治者的那一层人物,在偌大的两家府第内还生活着一大群为上层人服务的下层人,主要是各房的侍妾与丫环。下面挑主要的介绍几位。

鸳鸯是贾母的贴身大丫环,服侍贾母盥漱起居。贾母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她,连打牌行令都需鸳鸯提着些。由于地位特殊,贾琏、王熙凤有些事也得和鸳鸯商量着办,俨然是半个主子。但被贾赦看中,硬要讨去做妾,虽经贾母阻拦未成,鸳鸯的一生已经断送了。“除非他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贾赦的话绝非仅仅是威胁。鸳鸯最后选择了死,以死来维护自己的清白与尊严。

平儿是王熙凤的陪房丫头,又是贾琏的通房丫头。陪房丫头即作为陪嫁,随王熙凤一起由王家来到贾家。通房丫头就是肉体被男主人占有的侍妾。她夹在浪荡公子贾琏和淫威主母王熙凤之间,小心周旋,侍奉二人,仍不免受气,王熙凤因鲍二家的同贾琏争闹,平儿就成为他们的出气筒。由于王熙凤掌家奶奶的地位,平儿在处理家常事务上也有一定的权力,但她并不因此而作威作福,能体恤下人,并善于应付各种场面,是王熙凤得力的心腹。

晴雯和袭人都是宝玉房的大丫头,思想与性格却迥然不同。晴雯虽“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性如烈火,敢怒敢为,哪怕因此得罪“主子”,招来大祸也在所不惜。袭人则温顺驯服,甘做奴才,并设身处地为主人着想,惟恐不能恪尽职任。宝玉给她取名“袭人”,暗示她无处不在的温柔侵袭,也是生花妙笔之一。在那个需要奴才并培养奴才的社会里,袭人自然得到主人的赏识,被内定为宝玉的“姨娘”;晴雯则因不甘受人驱使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应了她名字中暗寓的“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的谶言。

紫鹃本来是贾母的丫环,后来被送给林黛玉。她同这位孤高自傲、动辄爱恼的贵族小姐相处得很好。林黛玉除了因为紫鹃试探宝玉惹下祸那一次,确也不曾对她恶言相向。紫鹃照顾黛玉,不单是婢女服侍小姐,还带有一种对弱者的同情,特别是对黛玉和宝玉的婚姻,她表现出一种婢女少有的热情,甚至不惧因此受到责罚。尤为可贵的是黛玉去世后,她仍珍重情感,谴责宝玉负情(当然是错怪了宝玉)。紫鹃也名如其人,是一朵忠诚和正义化成的紫杜鹃。

在这一大群丫环中还有许多令人同情的形象,如含冤受屈投井自尽的金钏儿,因追求自主婚姻而被逐的司棋,天真活泼遭人嫉恨而出家的芳官,富于同情心却不被恶少贾环理解的彩云,无辜遭谴的入画,凭空受过的柳五儿……这是一个人人都不配有好运的没落的社会,更何况是生活在这社会最底层,连人身和生命都不由自己做主的婢女。她们的悲惨命运几乎是生来就注定了的,除了袭人那样低眉顺首,甘作奴才者外,但凡在意识和感情上稍微流露出一点“自我”的,必将遭受戕害。

《红楼梦》里一共出现四百多位人物,除贾府人物之外还有不择手段向上爬的贾雨村,打死人不当一回事的呆霸王薛蟠,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最后自己送了小命的贾瑞,在老虎牙缝里求食的贾芸,心地善良而又老于世故的村妇刘姥姥,风流倜傥而又冷心冷面的世家子弟柳湘莲,身怀绝技却身不由己的伶人琪官,雪肤月貌水性杨花而终致吃亏丧命的尤二姐,以热血寒光向心上人证明自己清白无辜的尤三姐,具花柳之姿秉风雷之性的夏金桂……几乎是唤出一个人的名字就会在读者面前出现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曹雪芹以他对社会生活深刻的观察力和令人叹止的表现力活现出那一时代的众生相,完成了这一组貌人人殊,神个个异的人物群塑。

曹雪芹令人叹赏的艺术功力不止在于他塑造出这么多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还在于他把这群人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成为共生态的人物群体。在《红楼梦》之前中国文学史上已出现过许多成功的文学形象,但这些人物多是单线的,往往一个人物的主要行为告一段落才出现下一个人物。《红楼梦》则用日常生活细节这张网把众多人物组织在同一画面上,谁该做什么都预留地步,既不因小失大,让细节遮蔽了人物,又不一枝独秀,使人物脱离环境与背景。以往的人物多从历史中攫取原型,塑造人物时不免加上创作者人为的取舍与加工,带有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斧凿痕迹。《红楼梦》则面向现实生活,现实约束了曹雪芹,也成就了曹雪芹,使《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到目前为止还是绝后的)现实主义的文学巨著。《红楼梦》正面描写的只是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落,但是它反映的却是整个社会的本质。中国封建社会步履蹒跚,走过了两千多个年头,到《红楼梦》诞生的年月,它已经走到末期。腐朽的封建社会结构处在全面崩解的前夕,虽经满清开国几代君主励精图治,“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统治阶层中“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他们的子弟早已磨尽了祖辈的筋力和锐气,“竟一代不如一代了”。那一时代的人似乎已经感到朽屋将颓的不可挽回的历史结局,于是恣意享乐,如同世界末日到来前的疯狂纵欲,另一些人则为这纵情的享乐付出更多的血泪。这种腐朽是整个社会制度的彻底朽败,连同寄附在这制度上的人,所以在我们回头审视这段历史时,甚至难以确定应由哪一个或哪一些人来承当责任,封建社会几乎是在那一时代生存者共同的叹息声中走向崩溃的。曹雪芹感受到了这种无可奈何的彻底朽败,并形诸笔墨,用贾府这面透镜把它表现出来,于是产生了不朽名著《红楼梦》。曹雪芹能够真实深刻地通过宁荣二府的兴衰表现那一时代的本质,跟他的家庭和他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曹雪芹的祖先本是居住在关外辽阳(一说铁岭)的汉人,在满清军事贵族同明王朝争夺关外统治权的战争中被俘,后编入满洲正白旗,并随清军入关。曹家祖先虽然只是内务府的包衣(家奴),但由于直属皇帝统辖,“从龙入关”,渐渐地有了“出身”。特别是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被选中做了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少年时又被选入宫中陪伴康熙读书,曹家同满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建立起密切的私人关系。从曹雪芹曾祖曹玺起,曹家三代连任江宁(今江苏南京)织造近七十年。江宁织造官阶并不高,只是内务府派驻南京管理皇室织造事务的代表(另外还有苏州织造和杭州织造),但是由于曹家和康熙皇帝的特殊关系,经常向皇帝直接报告江南民生吏治的情况,甚至地方行政长官的奏折有时还得附在曹寅的奏折内呈进。康熙皇帝南巡,四次以织造署作为行宫(皇帝外出时临时住宿的地方),住在曹家。曹家为接驾,“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但是这种赫赫扬扬,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兴盛场面很快就烟消火灭。康熙死后,雍正做了皇帝,政局发生剧烈变化。曹家由于历任亏空及曹(曹雪芹父)行为不检,失去皇家恩宠,被革职抄家。曹雪芹全家离开江宁返回北京。后来可能又遭一次祸变,家道彻底败落,城里住不下去了。那时曹雪芹业已成年,困居北京西郊山村,靠卖画和朋友接济度日,居处满目蓬蒿,常常举家食粥。曹雪芹在人生困顿之中,回忆当年秦淮繁华的旧家景况和一败涂地的惨痛遭遇,对人生和社会的本来面目有了比他人更为深刻的认识,产生了创作《红楼梦》的原始动机。应该说,《红楼梦》的文字中饱含了作者的切肤之痛,所以“字字看来都是血”。但是《红楼梦》又绝非曹雪芹个人伤怀咏时之作,作为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的成功作品,《红楼梦》所表现的主题远远超出了曹雪芹“怀金悼玉”的旧旨。可惜的是曹雪芹没能把这部撼世之作写完,现存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由曹雪芹的同时代人高鹗续作的。续书虽然大致保持了原作的悲剧结局,但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大大低于原著。

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对封建社会失去希望的第一位作家,但他却超不脱历史的局限。他是以一块怀才不遇、无力补天的顽石的身份,无可奈何地叹息这座封建大厦朽败倾颓的。在他生活的时代,他找不到更先进的思想武器,最终还是把这一切归结于宿命,归结于“色”“空”。鲁迅说过:“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曹雪芹即处在这样的苦痛之中。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每一位读懂它的人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牵动,恨不能与其生,与其死,但也须进得去,出得来。所谓进得去,当然是指充分欣赏《红楼梦》的文学美,充分体会曹雪芹笔底的波澜、笔端的风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的一颦一笑。文学的美常常是在细微处令人拍案叫绝的,不进到书中去怎能体会到?所谓出得来,就是说不要被书中所表现的儿女之情“迷眩缠陷”。据传清代有一商人女儿读《红楼梦》入了迷,竟至卧床不起,她的父母把书烧了,她在床上大哭道:“奈何烧杀我宝玉!”这就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典型了。今天的青年人虽不致如此迷眩,也须把《红楼梦》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进得去也出得来才好。(白维国)

下载红楼梦导读[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楼梦导读[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楼梦导读 教案

    《红楼梦》导读 教案 一、 导入 《红楼梦》的巨大影响 1.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清•《竹枝词》 2.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

    《红楼梦导读》作业

    《红楼梦》导读作业 一、填空题 1.《红楼梦》原名《 》 ,又称《 》、《 》、《 》。该书以 、、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

    红楼梦120回导读

    1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红楼梦开篇即自述其著述目的,乃使闺阁昭传,由此可推知作者欲在其笔下演绎一方女性天地。读毕好了歌,我们不难体味出作者那种深深无望的人生......

    《红楼梦》导读点滴

    《红楼梦》导读 《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们称 《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

    红楼梦导读第三回

    2016级高一夏令营语文活动内容编制:张风审核:徐天祥使用时间:2015-7-29 《红楼梦》导读第三回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一、故事梗概 这一回是在全书中地位很......

    红楼梦经典导读

    理想与现实差距 ——《红楼梦》读感 《红楼》是一本高深的书,不是某一个点就能说的完的,我这里也只是说说个人想法。在《红楼》中,学者们研究的最多的就是“美”了,当然里面的“......

    《红楼梦》导读作业

    芦溪中学高一 年级 语文 学科人教版必修第 3 册导学案 编写: 朱学军 审核: 《红楼梦》导读作业 一、填空题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又称《金陵十二钗》、《情僧录》、......

    红楼梦导读定稿

    新课标“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一) 《红楼梦》导读 古浪三中语文组 王平春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红楼梦》的主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自主阅读《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