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1.1《物种起源》绪论学案
学校---临清一中
学科---语文
编写人---沈光治
审稿人---王慧珍
《物种起源》绪论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及筛选关键语句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辨析绪论与序言。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他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两者的内容一定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3:解释下列词语
琐屑:。
审慎:
。趋向:。札记:。
二、研习课文
1.通读全文和注释。
(1)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
(2)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2、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语句。
解说:
1、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
2、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3、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4、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5、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5-9节,找出各段的关键句。
二、研读课文
1、第5段的关键句是-----------?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6、(1)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2)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7、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物种起源》绪论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二、研习课文 第二题
1.解说: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1)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
2)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3)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
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4)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整理成书的过程(1)
第一部分: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4)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3)
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4)
第二部分(5--9)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3、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明确:“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总结: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整理成书的经过”,表现达尔文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4、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促使达尔文提前出版《物种起源》的两个原因是:一是尽管研究工作将近结束。但全部
成尚需更多时间,而自己渐感体力不支(主观方面);二是因为华莱斯通过独立研究
了几乎和达尔文一样的结论,达尔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客观方面)。
总结: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表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精神。
5、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内容过简的原因)
作者还提到,“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本书所述及的,仅仅是我得到的一般结 论”可以从这些语句中看到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
第二课时 研习课文
1、第5段的关键句是-----------?
明确: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同一层次、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桃花与梅花同属蔷薇科,家猫与东北虎同属猫科,人与金丝猴同属灵长目。
生物胚胎间的关系: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差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古生物学的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明确: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明确:“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在科学研究上决不轻率、精益求精的精神。
6、(1)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2)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明确:这两句话举了两个事例,来否定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
7、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明确:A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第二篇:《物种起源绪论》优质课学案
《物种起源》绪论
教学目标:
1.熟记重点字音字形,背诵作者的名言。2.品味语言,体会科技文准确、严密的特点。
3.学习达尔文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态度。重点:体会说明文准确、严谨的语言。
难点:学习达尔文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态度。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
二、资料链接
(1)进化学说的创始人——达尔文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创始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又写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2)激起阅读的兴趣的绪论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绪论写作无定体,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或说明,或兼而有之,都是可以的。而导言则侧重议论、说明。绪论的作者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绪论的内容与著作的内容一定要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学术著作再版几次可以有几篇绪论,但导言只有一篇。
(3)生物界的革命——进化论 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三、自主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
狭隘(ài)
分歧(qí)
槲寄生(hú)摘要(zhāi)
胚胎(pēi)慷慨(kǎi)冒昧(mâi)栖息(qī)(2)多音字
间断jiàn中间jiān 轻率shuài 效率lǜ
累积lěi
劳累lâi
2.辨形组词 狭ài隘yì溢出
yîu诱使
刺xiù绣
yuán缘分不容置huì喙如chuán椽巨笔
qī栖息
shài晒太阳xī牺牲
3.体会下面易混词语的区别,选词填空
(1)搜集·收集
①新乐一农民20年搜集上万件藏品,自建民俗馆免费开放 ②科学家设计出新仿生材料,可从空气中高效收集水分。
同:二者都有“聚集”的意思。
异:“搜集”指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收集”指“使聚集在一起”,没有“到处寻找”之意。(2)考察·考查
①2016高考试题中要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和文科综合等科目更具优势。②巴黎市长伊达尔戈在考察东京奥运选手村建设地之后表示,值得借鉴。辨析
(3)忽略·忽视
股市分析师指出股市的风险不可忽视,下半年不能再忽略的板块是大金融板块。辨析
同:都有“不重视”的意思
异:忽略,没有注意到,疏忽,侧重于结果。忽视,不注意,不重视。忽略有主动的意思,忽视却有被动和不小心的暗意。4.成语积累
(1)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相互竞争,能适应的生存下来。原指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四、设疑自探
1.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2.作者得到“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对待“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的?这一态度说明了什么? 4.本文语言准确严密,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2)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考点链接
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准确严密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要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意的准确性。恰当地使用表程度的副词和数量词,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更全面,增强语言的严密性、科学性。还要留心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严密上的特殊作用。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有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语言准确严密性的特点。
五、解疑合探
1.提示:原因:一是尽管研究工作将近结束,但全部完成尚需更多时间,而自己渐感体力不支;二是因为华莱斯通过独立研究,得出了几乎和达尔文一样的结论,达尔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付诸东流。
2.提示:一是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二是由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使我们看到,“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并且,同样重要的或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将看到,人类的‘选种’在累积连续的微小变异中,具有何等巨大的力量”。
3.提示:作者不是简单地肯定,也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通过科学分析,一方面指明“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这就肯定了外界条件对生物变异所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作者认为这种作用不是根本原因,如果以此解释一切,就是不合理的。作者以啄木鸟的构造和槲寄生的情形为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一态度说明作者对物种变异和相互适应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看法,有了新的突破,同时,也说明了作者的严肃认真。
4.(1)提示:“各种”说明搜集事实的全面,“也许”表明估计的谨慎,“一些”在数量上加以限制,也是谨慎估计的表现。
(2)提示:“当时”一方面强调了那时达到的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强调了现在的认识又有所发展。
(3)提示:“差不多”一词使判断更为准确,若没有该词就绝对化了,不合事理。“一般”与“特殊”是相对而言的,用“一般”较为准确,因为只有“一般结论”才可能“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
六、质疑再探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观点,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提示:观点一:我赞同这个观点。世界上的生物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经历着被环境选择的过程,这是谁都不可改变的。弱者,不可避免地要被淘汰。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牢牢站稳脚跟的,才是真正的强者。它们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得以生存。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观点二:我不同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自然生物的领域来说,更多的是在强调自然环境对物种繁衍与进化的影响。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人为因素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干扰到物种自然的繁衍生息,甚至对物种的繁衍生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一个物种能否继续生存繁衍下去,与人类对它们生存环境的保护或破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已经演变为“物竞人择,适者生存”。随堂写练
七、拓展延伸
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准确、严密。请你任选一个说明对象,写一篇短文,力求语言准确、严密。(400字左右)妙笔生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黄河全长5 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
在古代,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被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新石器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 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畜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美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课时达标训练】
(45分钟,4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题3分)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________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②同时,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有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 ________,还是不可避免的。③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________,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A.搜集 介入 忽略
B.搜集 窜入 忽视 C.收集 介入 忽视 D.收集 窜入 忽视
【解析】选A。“搜集”强调材料的寻找,由语句中“耐心地”可以判断;“收集”重在整理。“介入”是无意的,用在这里合适;“窜入”指插进两者之间干预其事,是主动的,有意的。“忽视”是有意地看不到,这里强调自然学者们的无意,用“忽略”更合适。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崇安髭蟾蜍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解析】选B。A、选项,句式杂糅,“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和“事故是由„„造成的”两个句式出现杂糅;C选项,非常隐蔽的语序不当,“最初因五十年 前在崇安发现”应为“因五十年前最初在崇安发现”;D选项,成分残缺,“可改善营养缺乏”后应补上“现象”或“症状”等成分。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解析】选D。③②⑥注意里面的关键词“当时”“同时”,②⑥紧密相连,③因该放在②前,⑤谈到“衣着”承启后文,应放到最后,“此外”表明前面还有应用,只能是①,①谈论到美学,承启⑤,应放在⑤前,④只能放在开头,起总领作用。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2分)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那样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所以,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我开始观察的时候,便觉得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会给了解这个难解的问题提供最良好的机会。结果没有使我失望,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忽略,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6.作者在这两段文字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把生物进化、变异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会给了解这个难解的问题(生物的进化、变异)提供最良好的机会。
7.“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中,“这样的结论”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因为当时还不能充分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8.“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作者用语谨慎而准确,言外之意是说仅仅这样认识“是不合理的”,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联系后文作者的举例,提取作者的观点,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啄木鸟的构造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是因为外部条件的观点和槲寄生的情形因为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的观点,都是不合理的。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8分)
挑战达尔文
英国伦敦大学的起源学教授史蒂夫·琼斯日前雄心勃勃地向物种起源学的开山鼻祖达尔文发起了挑战,并且发誓要写出一部比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更完美的学术著作来。1858年,达尔文在伦敦将他的进化论公之于众,然而,这种150年后仍有科学意义的学说在当时不但没有引起任何的轰动,反而遭到当时科学界的冷嘲热讽,伦敦科学家协会的主席在当年的年会上说:“今年没有任何的发现。”当然了,神学界对这一学说更是恨之入骨。殊不知,达尔文提出的这一理论成了日后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学说,并且因此创建了一门全新的学说——生物学。
然而任何学说都有其时代的局限和不足之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也不例外。按琼斯教授的说法,达尔文最大的不足便是没有解释人类的起源这一最为人们关心,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有关人类起源的话只有一句:“人类的起源和它的历史总有一天会大白于天下。”此外,琼斯教授还认为,达尔文的学说在其广义理论上也有许多缺陷。
针对达尔文进化论和《物种起源》一书的不足,琼斯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观点,并且准备写一本巨著。琼斯在他的著作中第一个要阐明的重要观点就是人类的起源。他认为,人类这一当今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也许已经步出了进化”历程,也就是说从生理上不再进化了,只是人类的思想和创造出的机器仍在进化中。此外,琼斯教授认为,达尔文在提出进化理论时回避了机会在物种起源与生命演变中的重大作用。琼斯主张,进化不只是像达尔文所说的那样仅仅只有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结果,机会在进化中也起了相当的作用。他指出,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有些物种的灭绝和进化是陨星撞击地球的结果,比如恐龙。他还举了个简单的例子说,大象产生的性激素与飞蛾产生的性激素化学成分完全相同,这当然容易造成大象的“误会”。琼斯说:“这对于飞蛾来说是危险的,然而这是进化中的一个失误,而绝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另外,琼斯教授还在他的著作中对当今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的进化理论提出挑战。他首先攻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斯蒂文·杰伊·古尔德和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查德·道金斯以“古怪”的方式对待进化这一课题。他认为,道金斯提出的“自私基因”之说,也就是“任何生命都是按基因的利益进行进化的”这一学说根本不足以说明生命有差异的原因。古尔德教授认为进化是突然间发生的,这与琼斯认为进化是个逐步的过程的观点截然相反。琼斯教授满怀信心地说:“我的长处在于我对生物学有着特别宽的知识面。”琼斯教授打算用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的方式写成自己的著作,也就是说他将用大量的逸闻趣事、丰富的例子,从细胞到现代艺术各个方面来谈物种起源这个问题。
(徐冰川译,摘自《青年参考》)
9.1858年,达尔文的进化论公之于众,当时的反响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但没有引起任何的轰动,反而遭到当时科学界的冷嘲热讽和神学界的痛恨。10.琼斯教授向达尔文学说提出挑战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任何学说都有其时代的局限和不足之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也不例外。11.根据文意,归纳出达尔文理论的3点不足之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没有解释人类的起源这一最为人们关心,也是最重要的问题。(2)达尔文的学说在其广义理论上也有许多缺陷。(3)达尔文提出进化理论时回避了机会在物种起源与生命演变中的重大作用。
12.请归纳琼斯教授新进化论著作的主要内容。(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阐明人类的起源。(2)进化不仅仅只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结果,机会在进化中也起了相当的作用。(3)对当今其他进化理论挑战,否定了“自私基因”说,认为进化是个逐步的过程。
第三篇:《物种起源绪论》说课稿
《物种起源绪论》说课稿
《物种起源绪论》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地位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的第一篇课文。本专题多为说明文,重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学生学会从文章中筛选提取信息。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看法。文章语言准确严密。充分显示达尔文审慎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2、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3、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根据本节课特点再结合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特点,把教学重难点定为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着“因材施教”,“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点拨法,拓展延伸法。
学法上,为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本课的学法是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勾画圈点法,诵读法。
三、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回答:1. 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一)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的一句名言。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观点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这样设计导语的好处是激发学生探索文章观点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解题 1.辨析绪论与序言。绪论即导言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2.有学生自己简单介绍《物种起源》和达尔文。教师归纳总结。
(三)初步感知 疏通文意
给学生三四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阅读过程中给文章分层。教师点名让学生概括段意。集体讨论得出答案。共两层,第一层(1-4)写作经过;第二层(5-9)介绍著作内容及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四)精读课文 探究文本
1.理清文章思路后,指导学生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a/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
b/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c/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
d/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
2、呈现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每一节并根据指导筛选出能概每段主旨的中心句。最后由教师给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内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由各组派代表向教师质疑,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问题答案。这样既节省课堂时间,又可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
3、指导学生阅读,品味语言,体会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上。
分析文中典型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想一想这些加点词语对体现达尔文的人格魅力有什么表现作用。
(五)拓展延伸 通过拓展延伸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强化对学生训练。
通过科技类说明文阅读训练巩固筛选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筛选信息的能力
实事求是 严肃认真
《物种起源绪论》说课稿2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解说这堂课。
说教材
这篇文章被编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探索与发现”板块。这是一个说明文的专题,旨在加深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一板块侧重人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是一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达尔文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作为必修五说明文单元的起始课,对后面的说明文教学起着领起和示范作用,因此以开放的思维和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课会对后面的说明文学习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学习说明文的'基本方法,但是筛选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这一年级的学生一般不喜欢说明文,认为这是一种无趣的问题,所以需要我在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上下功夫。
鉴于以上分析,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我将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绪论的写法和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2.锻炼学生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3.学习达尔文为科学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
那么本文的教学重点就是了解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则是锻炼学生独立阅读、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我将设定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2.谈话法和直观教学法相补充。
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具体包括朗读法、勾画批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相结合,鼓励学生勤动口、勤动口、勤动脑,最大限度的参与的教学过程中来。
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设定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检查预习,利用幻灯片让学生对生字注音,扫除生字词障碍。
2.导入
为学生展示一组《漫画达尔文进化论》的图片,有人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推出了这样的结论,说:“艺术家是由刷子和颜料罐进化而来的。”是他误解了达尔文还是达尔文的观点错了呢?让我们共同走进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
3.介绍作者、背景、及绪论的知识
首先,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达尔文及其著作。
其次,利用幻灯片为学生展示本文的写作背景:达尔文曾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随英国皇家军舰比格尔号环球旅行,这是他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前,他是一个坚定的创造论、物种不变论的信徒,但旅途中成千上万的物种变异教育了他,促使他成为进化论的创始人。这也是文章从航海经历写起的原因。
最后,为学生说明,绪论就是学术论著开头说明全书主旨及内容等的部分。
4.讲授新课
为了有序的组织课堂教学,我将这一环节分解成两个教学步骤。
第一步,整体感知,解决教学重点。
首先,请学生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结论性的语句,结合绪论的写法,理出文章结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发言,老师点拨,明确:
文章可以分为两层:
1-4介绍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成熟过程、提前发表的语言、内容过简的说明和致谢
5-10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研究变异的方法、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
其次,请学生速读课文,筛选出作者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两个主要观点。
1.物种不是不变的
2.“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最后,全班讨论文章主旨,踊跃发言,老师明确:本文主要介绍了《物种起源》一书的主要内容,否定了“创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提出了“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的主要观点。
在对文本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进入第二步,研读探讨,突破教学难点。
首先,请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句段中的关键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给他们筛选关键句的方法: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结构入手,确认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其次,学生精读各部分内容,老师围绕文本设置两个问题:
1.谈谈《物种起源》早日发表的原因。
2.《物种起源》一书中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3.本文体现出达尔文哪些精神品格?执著地现身科学研究,尊重其他科学家,坚持真理。小组讨论,老师明确后,学生举例说明。
最后,请学生初步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老师明确后,学生举例,具体分析某些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
准确严密。讲究选词,讲究用较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严谨的意思。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到此为止,讲授新课完毕,引领学生进入下一环节:总结。鼓励学生总结本科所学,既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检验了老师的教学效果。
最后,根据新课标尊重学生差异性的要求,我将设置两个不同层次的作业:
1.谈谈你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认识。
2.学有余力的同学结合文章,搜集相关资料,写一篇主题为“我说达尔文”的短文。
板书设计:
物种变化
自然选择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四篇:《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筛选各种信息的技巧,能迅速准确地筛选出有关信息。概括出作者关于物种起源的两个观点。
2.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3.学习达尔文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一.导入:
19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森林里,一个大学生正围着一颗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面蠕动,便急忙拨开树皮,只见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大学生立即抓住这两只虫子,兴奋地观看起来。
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他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特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他只顾看着手里的甲虫,早把嘴里的甲虫给忘记了。
嘴里的甲虫终于憋不住了,它放出了一股辛辣的毒液,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嘴里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中,然后洋洋得意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日后的“进化论之父”——达尔文。请看达尔文的像片。„„
这只幸运的甲虫后来也被命名为“达尔文虫”。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达尔文以及他的“进化论”。二.走近作者达尔文。
除了老师刚才讲的,还有谁知道达尔文的有关情况? „„
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者。著有《物种起源》、《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教师补充:
达尔文本来是个神学论者,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神创造的,物种时不变的。1835年,他以博物学家身份随海军考察船“贝格尔号”作了5年的环球旅行。在途中他亲眼见到的大量事实与他原有的观点大相径庭,使他彻底跳出了神创论的旧范畴,把进化论置于真正的科学基础之上。达尔文为人坚忍不拔,虚心好学73岁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他对生态学、行为学、心理学等都有很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物种起源》绪论 三.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读一读,拼一拼,说说他们的意思。琐屑审慎趋向札记传布 琐屑(xiè):琐碎 审慎(shèn):周密而谨慎 趋向:朝着某个方向发展
札(zhá)记:读书时摘录的要点和心得 传布:传播
2.绪论,又叫“导言”,学术论著的开头部分,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写作经过、出版缘由、文章内容介绍、作者的基本观点、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由作者自己写作。读完课文,请问:达尔文在这篇绪论中,主要写了几方面的内容呢? „„
主要写了著作的写作经过、出版缘由、文章内容介绍、作者的基本观点等 3.按照刚才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该怎么分? „„
第一段(1-4):交代写作经过及提前发表的原因。第二段(5-9):说明书的内容、阐述作者对物种起源的观点。四.筛选信息
阅读说明文,主要是能了解、把握作者写作意图,有关观点,要能够根据要求筛选信息,找到相关段落或句子,并进行适当的概括和拓展。下面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寻找或归纳。1.阅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可以看出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工作者?找出具体的句子来阐明。2.阅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提前发表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这段中心句。
4.阅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作者写作这段文字的意图是什么? „„ 明确:
1.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主要句子:
经过5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从那时候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
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2.(1)我的工作即将结束,加上健康很坏,所以要早日出版。
(2)华莱士先生写了关于进化论的论文,促使达尔文要尽早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主要句子:
„„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 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
3.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整的。
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4.向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自然科学家尤其是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感谢。五.小结。
我们只学习了1-4段,却深切地感受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他这种精神和态度不仅体现在他对科学的研究上,还体现在他的作品语言的运用上。课文后面有个练习题,我们可后去探究一下,进一步认识达尔文的这种科学精神。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继续根据要求筛选信息,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进一步体会达尔文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一.复习提问
1.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文章?作者是谁? „„
《物种起源》绪论达尔文
2.文章主要讲述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作者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观点的?请找出相关词语。„„
(1)交代写作经过及提前发表的原因。
(2)说明书的内容、阐述作者对物种起源的观点。二.昨天我们主要运用筛选的方法,通过寻找相关语句,找到了达尔文提前发表的两个原因,并从中感悟到了达尔文对科学的严肃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今天我们再来筛选有关信息。
1.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什么问题? 2.为了解决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达尔文在第六自然段中提出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请问是什么方法?达尔文是怎样评价这种方法的? 3.分别找出第七、自然段的各两句中心句。
4.阅读第九自然段,归纳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有哪些。„„ 明确:
1.把气候、食物等外界条件归为“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唯一原因是不合理的。2.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
为给了解这个难题的问题提供最良好的机会;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和最安全的指导;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3.我把“摘要”的第一段用来专门讨论“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此一章将考察全世界整个生物界中的“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基本问题,将在第四章里有若干论述。
以后的五章中将论述在承认此学说时所遇到的最显著和最严重的困难。4.(1)物种不是不变的。
(2)那些属于所谓同属的生物都是另一个并且一般是已经灭绝的物种的直系后代。(3)“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三.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他这种精神和态度不仅体现在他对科学的研究上,还体现在他的作品语言的运用上。看课文练习2,想一想这些加点词语对体现达尔文的人格魅力有神表现作用。„„ 1.“当时”与现在相比较而言,说明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个结论可能会有变化发展。“当时”一词体现了达尔文对科学审慎谦虚的精神。唯一可能,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两个词语同样体现了达尔文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
2.经常,虽然不完备,这两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刻苦钻研,亲身实践的精神。
3.至少是可能的,这个结论是作者经过长期研究以后得出的,它强调了作者对自己研究成果的坚信和毫不动摇,表现了达尔文对科学的坚定信念。
四.小结。
《物种起源》的深远影响
①马克思:这本书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的根据。②恩格斯:这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
③李卜克内西: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烦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一个革命,马克思自己在世界喧嚷的中心所准备的也是这种革命,差别只在杠杆是应用于另一点而已。” ④进化论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学论据。五.作业。
第五篇:《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达尔文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
二、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训练学生筛选各种信息的能力,使筛选信息迅速、准确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筛选局部信息。
教学难点
分析长句,对长句中一些词语的作用进行挖掘、归纳。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就象是不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人们总在对生物如何产生这一问题做着不懈的探索。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物种,即生物的种,指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起源,即生物怎样产生的。导言,即绪论,一种文体,一般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
二、明确学习重点,指导学生完成下列工作:
1.用“跳读法”初读课文,了解本文主要写了几方面的内容。明确:可以有不同理解。
(一)四方面:写作经过;提前发表的原因;书的性质;书的主要观点。
(二)两方面:书从写作到出版的一些说明;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三)三方面:写作经过;出版说明,书的基本观点。2.解决需要注意的词语:
趋向:V,朝着某个方向发展;N,事物发展的方向。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传布:广泛散布。3.网页提示本文背景知识
三、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下列问题,完成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1.提问: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物种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此题其实就是课后练习一的变换,训练对作者观点的把握)
2.胶片选择: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A.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一般的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C.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明确:选C。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前者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对于后者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条件(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B,对于A,只要抓住作者举两例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3.提问:第五段开头的“因此”,“此”指代什么内容?
明确:代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4.阅读第五段,完成课后练习二。
明确: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两点认识: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5.第六段开头,“根据上述理由”具体指什么理由?
明确:家养变异的意义,即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6.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相应问题:
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这些关系指的是(某种生物和邻种)的关系,它决定着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
四、小结:
本节课涉及到以下几项筛选信息能力:
1.对重要信息与一般信息的筛选把握能力。如本文中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即为重要信息。
2.对文中相关信息和无关信息的辨析与把握能力。如第4段中两个“不合理”的异同。
3.对所筛选信息的全面理解和重新组合能力。筛选信息时,可以抓关键语句,捕捉重要信息,也可联系上文,把握相关信息。
五、作业: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
一、明确本课学习重点,检查作业情况: 课后二、三、四题。
二、关于长句及长句的分析:
长句:容量大,信息丰富,显得庄重的句子,有时是单句,有时是复句。适用于详尽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阐述道理,多用于书面语,特别是科技文和政论文。长句的分析:首先要注意寻找主干(主、谓、宾),剔除枝叶(定、状、补)或分清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偏正、并列、转折等),以达到对句子大意的把握;其次要注意“枝叶”在句中的作用,它们往往在程序、时间、范围、条件、数量、位置等方面对句子主干进行限制,从而使长句严密而周到,很多时候,“枝叶”在句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去掉它们会使句意大变。
三、从文中选出几个长句,分别运用找主干法和划分层次法进行分析:
1.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在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明确:一二句并列关系,二句是个单句,主语“关系”。
2.如果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明确:一个长单句,主语从开头到条件,是一个句子来充当一个成分。3.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明确:一个复句,第一层在“根据”后边,转折关系;第二层在“仍然”前面,假设关系。
教师归纳:用这两种方法,主要是从主体上把握句意,而对句中细微之处的分析则必须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表意功能。
四、从信息筛选、挖掘的角度对下列长句进行讨论分析: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引导学生筛选出相应的词语:写作前三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搜集、整理、研究; 搜集过程中的关键:耐心、全面(各种)说明估计的谨慎:也许、一些
2.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
提问:作者既然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为什么还会有错误出现?
明确:“力求”二字不可忽视,它对后文起了限制作用,是“极力追求”的意思,它在句中一直修饰到“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所以会有错误出现。3.又如槲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化,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投影)对本句的四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槲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杂 4 而又难以理解的。
B.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槲寄生就是一个例证。
C.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以及它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植物的槲寄生的构造和相互关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在研究槲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它和其他生物的关系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明确:B正确。A中“又难以解释的”在原句中找不到对应点,原句主要是“仅仅以„„来解释„„,必然也是不合理的。”C与原文的不同是把原文中的“或”变成了顿号,使原有的选择关系变为并列关系。D的错误与A同,程度还甚于A,故不对。
4.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但是这里所不能办到的。提问:句中“事实”与“证据”两词能否去掉一个?
明确:不能。因为事实是指一般的感性材料,而“证据”是指材料中足以反映事物本质的例子,两个词联用,体现了作者的周密。提问;“叙述”和“比较”两个词能否去掉一个?
明确:不能。前者能使人了解得比较全面、具体,但还不能表现本质;后者能使人鉴别感性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以掌握事物的本质,体现了作者的严谨。5.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提问:把本句中的“线索”换成“证据”会有什么不同效果?
明确:因为本句中有“还不够完备”的话,所以作者只说“提供线索”,说明作者是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换成“证据”,句意就变成了可以提供带规律性、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这句话也鲜明体现了作者的严谨、周密。“一切”、“最”两词表现了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
五、小结:
本节课,主要针对文章中的一些长句作了相应训练,理解长句,不能简单停留在懂得大意,而应深入挖掘句中关键词语的丰富信息,还要注意一些修饰性词 5 语如“必须”“最”“应该”“可能”等,对于关键词语在程度、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作用。
六、布置作业: “思考与练习”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