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冬阳教案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咀嚼”,领会“嚼”字在口语与书面语中的不同读法;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书空与练写结合的方法,牢记“嚼”字字形。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推荐同学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简单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了解作者;
1.出示“林海音”,对这个名字有印象吗?《窃读记》,你脑海中对林海音有怎样的印象?
2.林海音写过一本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书中的主角小英子就是她自己。读30页的资料袋,了解作者,知道这篇课文是《城南旧事》的序言。
3.出示《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师读题目,请同学们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已预习,所以请快速默读并思考:(课件出示):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就是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指导学生记在课文相应的位置。
(三)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体会感悟
一件件往事,那都是林海音美好的追忆。几十年来林海音一直念念不忘的往事中,你又能读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读一读,并做上读书记号,可以标注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在读懂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A、“学咀嚼”请生反复读这个自然段,请生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骆驼的有趣。①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体会三个“那样”中的情感色彩。作者对骆驼的好奇和喜爱 从骆驼的动作,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看着看着,小英子竟然看——呆了!竟然学着骆驼——也咀嚼起来。体会“呆” “呆”的本来意思?(眼睛直视一样事物,一动不动,目不转睛。)是什么让她“呆”了?想象当时小英子的神情,这“呆”还是我们平时讲的意思吗?可以替换成什么词?(入神、出神)(骆驼咀嚼的时候林海音也龇牙咧嘴的样子,体会我看得很投入。)
齐读本段。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请学生看插图,猜测小英子大概几岁了。体会小孩子的好奇、专注。
五六岁的年龄,正是对什么东西都充满好奇的时候,看到从没看到的骆驼,怎能不看呆呢?可是三四十年过去,如今她还会因为骆驼而看呆吗?她还会在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吗?课文中哪儿告诉你的?
生读课文16自然段相关句子。
师: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在现在的林海音看来,这“学咀嚼”的事,实在是一件——傻事。因为这好奇的呆、专注的傻只属于孩子。
B、交流“谈驼铃”
“谈驼铃”与“学咀嚼”这一段写法上不一样,同学们发现是什么描写?(对话描写)既然是对话,我们就来分角色读一读好不好?
可是爸爸的话没有直接写出来,你们能猜到爸爸是怎么说的吗?把间接叙述改成直接叙述:指名说。
对于为什么系驼铃,爸爸的观点是——
小英子的观点是——
那你更喜欢谁的观点呢?你有别的观点吗?从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呢?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所有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充满天真的想象力的小英子。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笑的是什么?
女儿的话可能也勾起了父亲的童年回忆,天真、可爱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识。所以,从他的话中体现出对女儿的宽容、呵护。
⑤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去理解。因为上文学习已明白了“我”对骆驼的喜爱,所以这里才会有不同于大人客观实际的想法,可能出于对骆驼的喜爱,而更多地加上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如:不希望骆驼遇到危险;不希望骆驼旅程太孤单;希望铃铛可以给骆驼和拉骆驼的人增加情趣等等,进一步说明了“我”对骆驼的喜爱。同时,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我”的天真、可爱。]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反复品读→画词句、谈感受→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学法,复习导入
回忆本课主要内容,复习学习方法。
二、迁移学法,回忆童年
A.“想替骆驼剪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暧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又看出了什么?
(1)看出“我”很爱整洁,想把骆驼弄干净一点。
(2)从这个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B.“追问骆驼去处”
(1)自由朗读这个片段。
(2)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
[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缠着大人追问却又常被敷衍的经历都不陌生。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象当时的“我”还会问什么,在尽情提问中不知不觉地更接近了文中的主人公。]
(3)从“追问骆驼去处”这个片段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
(4)分角色感情朗读。
三、继续品读,怀念童年
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学骆驼咀嚼”、“想替骆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1)自由朗读,体会情感。
(2)全班交流:
A.“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①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每个人都得长大,童年也就一去不还了。
②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长大后却离我们渐行渐远。
③那些童年往事仅管傻,仅管幼稚,却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B.“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触景生情,就又想起了那段难忘的童年生活。)
C.细细品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D.带着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联系全文内容,联系自己生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品读感悟,降低理解难度,获得真切感受。]
四、总结全文,珍惜童年
正是和这篇课文一样,《城南旧事》写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后来,它被拍成了电影,又深受观众的喜爱。(再次响起《送别》)
让我们伴着深情的音乐,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话。
[照应开头,再次深化本课主旨。在配乐朗读中,共同把情感推向了高潮。]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小说《城南旧事》。
第二篇: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刘纪丽
一.歌曲导入,解析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歌吗?学生回答。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时注意歌词写了什么。(大屏幕出示《童年》歌曲)。
2.欣赏歌曲。
3.这首歌的名子叫什么?大家一起说。听了歌曲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说
4.教师小结: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有趣的,有时童年甚至是滑稽可笑的。作家林海音的童年有是怎样的呢?今天咱们一起学习6冬阳.童年.骆驼队(同时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发现了什么?生说:……再读题目,在间隔号处要有停顿。
下面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说:
教师小结:在温暖的冬天的阳光下,一支骆驼队从远处向我们走来,幼时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下面让我们走进林海音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吧!
二.合作交流,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把预习收获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交流:先生字、在生词、最后课文。
2.全班交流: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段呢?生说,同时大屏幕出示。他们分别在第几自然段呢?同时出示。
三.抓住重点,品读领悟。
1.选择最感兴趣的片段。
重新分组:骆驼队.、铃铛队、.剪子队、影子队。并到指定的位置坐好。
2、反复朗读选择的部分,随时记下自己的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师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各小队的表现吧!
(1)下面有请骆驼队,各生发言。
出示句子,读出小作者的天真、可笑、好奇。指导读
(2)有请铃铛队,各生发言,及时鼓励。
出示相应句子,读出小作者的天真、幼稚。
(3)有情剪子队,各生发言,及时鼓励。
(4)有情影子队,出示相应句子,读出小作者的好奇。
4、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当时的“我”是个怎样的“我”? 生说
作者对当时的我又有怎样的感情?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读,大屏幕出示句子,读出思念、怀念、忧伤。
四、拓展阅读,升华主题。
1、正由于作者对童年的思念,作者写了一本书叫《城南旧事》。那里
有更多作者童年的故事,课下请同学们读这本书,更多的去了解林海音的童年。
2、《城南旧事》已被拍成了电影,深受观众喜爱,有机会我们来一起看,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主题歌《送别》。
播放歌曲。
教学反思:教学这一课时,开头用《童年》歌曲,勾起同学们对童年的回忆,从而引出童年的话题,最后用歌曲《送别》结束全文,使全文前后照应,更能引领学生更详细地了解林海音的童年。
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时我有了新的思路,巧妙的穿插了一个小竞赛活动,在竞赛活动中,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然后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喜欢的部分重新分组,同时给他们取上好听的名字,然后在新的小组内合作学习,学生有了竞争意识。在这一环节中,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只有一个组的同学是始料未及的,有几个不好学习的同学,他们自由地结合在了一起,没有真正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这方面要注意引导,利用现有的因素,为学习制造有利的环境,激起这些同学的自信心,培养这些同学的竞争意识。
在小组展示时,及时出示重点句子并作朗读指导,我自认为朗读指导不到位,这方面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
教学相长也,在今后的日子里,我的教学之路将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越走越远。
第三篇: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西西关关小小学学课课改改实实验验行行动动工工具具
––五五年年级级语语文文教教案案
编编制制::李李俊俊芳芳
审审核核::朱朱延延杰杰
《
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执教:_______
时间:________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幼稚、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重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难点)3.指导学生勾画或摘录课文中的妙语美句,并做出批注。4.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并探究解决。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3分钟)
二、阅读学案,明确目标(1分钟)
三、依据学案,自学课文。(23分钟)
(一)【字词过关】(3分钟)
1.要求学生独立学习,巡视指导。2.(PPT)读词语。
(二)【课文诵读】(15分钟)
1.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指导同伴对读,纠正读音,交流词语的理解。3.指导学生能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给同伴说一说。
(三)【文本梳理】(5分钟)
1.要求学生独立填写导学案。
2.对学评价。
3.指名汇报,规范总结。引导感受草原风光的美以及草原人的热情。
四、组织交流,规范指导(5分钟)
五、学情检测,反馈纠正(5分钟)
六、学习小结。(3分钟)板书设计:
西西关关小小学学课课改改实实验验行行动动工工具具
––五五年年级级语语文文教教案案
编编制制::李李俊俊芳芳
审审核核::朱朱延延杰杰
《
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执教:_______
时间: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重〃难点)3.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铺垫孕状(3分钟)
出示幻灯片一,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积极自学,个性认知(5分钟)
出示幻灯片二至四,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积极自学,群学。
三、展示汇报,达成共识(15分钟)
1.逐段读文,想想每段都写了什么内容。2.细细品味课文语句,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一】作者记述了自己童年生活的四个场景,围绕你感兴趣的一个场景,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出示幻灯片五至九,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的感悟和理
解。
【问题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 出来的?
出示幻灯片十,让学生带着感情齐读,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5分钟)
出示幻灯片十一至十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推荐阅读小说《城南旧事》。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四篇:6冬阳.童年.骆驼队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3.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课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教学设计
一、轻轻地走进童年的记忆
1.在你们的记忆当中,小时候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
(把酱油当中药喝、把玩具当作种子一样种到土里去,希望它能长出玩具来、把洗衣粉当奶粉喝、天气热就躲进冰箱里„„)
2.一个人,一个玩具,一件事情,甚至一座房子,都能够唤起我们童年的记忆,这些记忆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和珍藏。可是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他们关于童年的记忆也不一样。有一个台湾的女作家叫林海音,她的童年是在老北京城南度过的。后来又去了台湾,她把在自己在城南的生活写进了一本书里,这本书叫作《城南旧事》。(看资料袋)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本书的出版序言——《冬阳· 童年· 骆驼队》,先读课题。
3.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这三个词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这一群小孩子中也许就有文章的作者林海音。刚才大家在头脑中想象的画面,其实也是林海音女士无数次在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出示画面请学生欣赏,遥远的音乐起)你看,冬阳下的骆驼队缓缓地走来,响着悦耳的铜铃声。这一幅画面成为作者关于童年生活的最为清晰的记忆,正如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所说的“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的心头”。那么当作者的脑海中无数次地浮现出这一画面的时候,童年的哪些往事又重临于“我”的心头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篇文章。5.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6.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板书设计:
骆驼队走来了(1—3)回忆童年片段(4—14)(1)看骆驼咀嚼。
(2)关于铃铛的遐想。
(3)看骆驼脱皮毛。
(4)怀念骆驼队。
思绪回到现实(15—16)
二、深深地体味童年的往事。
师:一件件往事,那都是林海音美好的追忆。几十年来林海音一直念念不忘的往事中,你又能读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读一读,并做上读书记号,可以是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标注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是写下自己一时的感受„„
(一)交流“看骆驼咀嚼”
(1)请研读了“看骆驼咀嚼”这件事的同学举手示意。(2)请生读这个自然段,学生一起读读。
(3)请生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预设:①读到了林海音的“呆”
A.知道什么是“呆”吗?(眼睛直视一样事物,一动不动,目不转睛。)
是什么让她“呆”了?
B.请生读好关于骆驼的描写。体会她观察的仔细,体会“那样”中的情感色彩。
C.师:看着看着,小英子竟然看——呆了!竟然学着骆驼——也咀嚼起来。
想象当时小英子的神情,讨论这“呆”还是我们平时讲的意思吗。
(今天生活在城里的孩子,能看到骆驼是不大容易的事,在旧北京却经常可以看到冬天里拉煤的骆驼队。因为爸爸买煤,使“我”有机会细细地看这样一种大个动物。“我”看得多细呀,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我”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它们,虽说觉得它们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孩子好奇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天真的神态也展露无遗。)齐读本段
D.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请学生看插图,猜测小英子大概几岁了。
体会小孩子的好奇、专注。
E.师:五六岁的年龄,正是对什么东西都充满好奇的时候,看到从没看到的骆驼,怎能不看呆呢?可是三四十年过去,如今她还会因为骆驼而看呆吗?她还会在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吗?课文中哪儿告诉你的?
生读课文16自然段相关句子。
师: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在现在的林海音看来,这“学咀嚼”的事,实在是一件——傻事。因为这好奇的呆、专注的傻只属于孩子。就让我们带着对往事的怀恋,再来读这第四自然段吧。
(二)交流“关于铃铛的遐想”
(1)师:这几段文字与“学咀嚼”这一段不一样,同学们发现没有?(对话描写)
(2)师:既然是对话,我们就来分角色读一读好不好?
可是爸爸的话没有直接写出来,你们能猜到爸爸是怎么说的吗?
指名说。
(3)学生同桌互练,指名一桌桌分角色读。师点评。
(4)师:对于为什么系驼铃,爸爸的观点是——
小英子的观点是——
那你更喜欢谁的观点呢?
(a.爸爸理性、现实、实事求是地回答了“我”的问题。戴上铃铛的骆驼肯定有人在保护,所以狼不敢来的b.正是由于孩子的不懂事,才会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无休止地提出奇怪的问题,在举止言谈中流露出儿童的天真,生出儿童特有的童趣。)
(5)师:从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呢?
(6)师:这就是童年的小英子,一个对所有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的小英子。课文中除了讲她问爸爸驼铃的事,还讲了她问什么?
生答
(7)指名生分角色读小英子与妈妈的对话。
(8)课文中妈妈怪小英子“总是问”,你猜小英子还会问些什么事呢?
(9)师:可是,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和爸爸——谈驼铃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问妈妈骆驼去向的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三)交流“看骆驼脱皮毛”
(1)师:课文中还有一件事——剪驼毛,谁愿意来读读?
指名读。
(2)大家也读读,看看你们又从这段文字里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子呢?
(3)交流:天真、可爱、充满童趣。
说说从哪儿看出来的?并读好相关句子。
(4)师:读着这段文字,我有一个疑问——文章中写“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的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你们说拉骆驼的人像谁一样?
按常理,我们一般是说骆驼像人一样脱了旧驼绒袍子,可是文章中怎么写人像骆驼一样脱了反穿大羊皮呢?这不是写反了吗?
指名回答,进一步体会小英子的天真。
(5)师:多么天真可爱的小英子呀!可是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想给骆驼剪旧毛皮的想法,我也——不会再有了。
三、感伤与怀念——氤氲在文字中的思绪。
1.是啊,不光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当作者已是人到中年,当她已是人在台湾,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人生感触。比如,当她再一次想起那挂在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当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骆驼肚皮底下的长长的毛,当她再一次想起童年时那满脑子的问题,她可能会怎么说?将作者想说的话写在这一段文字的后面。
生:虽然童年的往事很有趣,但毕竟已经过去了,我再也不能回到童年,与其一直怀念那段时光,还不如将那段回忆珍藏起来,去迎接将要到来的日子!
2.所有从前做的傻事都不会再做了,所有童年时非常幼稚的想法都不会再有了,那满脑子的问题现在也不会再问了。就像那位同学所说的,现在再回想起过去的那些,心里掠过一种淡淡的感伤。(板书:淡淡的感伤)但这种感伤不是痛哭流涕,我们刚才甚至一直在笑着谈、笑着读这些文字,这种感伤是那么淡,那么轻,就像一缕烟,流动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淡淡的感伤背后,我们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什么?
3.是的,一种深深的怀念。(师板书:深深的怀念)我们再来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文字,来感受这一份淡淡的感伤和深深的怀念。
生齐读: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四、童年——心灵的故乡
师:冬阳下的骆驼队缓缓地走来了,走来了,响着悦耳的驼铃声,这一切是作者无数次在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是作者关于童年生活最为清晰的记忆。我们还记得课文的题目吗?
生(齐读):冬阳童年骆驼队
师: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这一份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怀念。
生(深情地,舒缓地):冬阳.童年.骆驼队
师:真好。在作者的记忆当中,这一幅画面已经成为作者童年生活的象征。品读此文,我们就像是在静静地品尝一杯淡淡的清茶,又像是在欣赏一朵淡淡的小花。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如果我们有第二个童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也许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人生感触。可是,每个人都要长大。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也许这种感受对作者来说太值得珍惜了,所以被写进了小说里,后来又被拍进了电影里。
推荐:小说《城南旧事》;电影《城南旧事》
如果我们的心灵都有一个故乡的话,这个故乡可能就是我们的童年。闫老师在读了这篇 3
文章之后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就是《童年,我心灵的故乡》。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童年的骆驼队缓缓地走来
踏碎了一地温暖的冬阳
悦耳的铃声打破了旅途的寂寞
至今还在遥远的梦中回荡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那双清澈透明的眼睛
充满了好奇、天真和向往
在冬阳下学着骆驼咀嚼
驼背上载满了彩色的疑问与幻想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那旧驼绒的袍子是否还需剪裁
只是那把童年的剪刀
连同城南的干冷的空气
早已不知去向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心底流淌着深深的怀念
还有一丝淡淡的感伤
不管身处何地,走向何方
我依然执著地把美好珍藏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第五篇:6、冬阳 童年 骆驼队 教案
6、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课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课前准备
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这是根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
◇“我”很喜欢骆驼。
◇“我”很善良。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
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
◇“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