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共5篇)

时间:2019-05-15 07:0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一篇: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要: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尽自己的能力给学生创设实验条件,并能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实践,给予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和他们一起进行科学的探究活动。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养成科学的素养。

关键词:创设实验条件 学会放手 科学探究 科学素养

我们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论》认为,人类的物理知识主要来源于对自然的观察,特别是来源于物理实验,通过物理实验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所以,如何实现良好的物理实验教学,对于中学物理的教与学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来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

一、创造实验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比跟学生讲许多空洞的大道理要有效的多。例如,在讲到光的色散时,我除了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以外,还问学生们有没有见过彩虹,事实是有一些学生真的没有见过,于是我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变一条彩虹出来。学生们的兴致马上高涨,随后就带学生来到室外,把洗车用的水管接上水龙头,将水流喷雾状打开,背对太阳光,就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彩虹悬于空中,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其中色带的特点,学生们马上就记住了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许多学生把这件事写入作文,并称是物理老师让他们第一次看到了彩虹。

还有,由于学校地处乡镇,实验室仪器不够完备,我就尽自己所能自制了许多教?W仪器。如在教学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中,我就去小商品市场买了电子引火枪,然后在一个装棉签的塑料盒上钻个孔,把引火枪头伸入其中并用密封胶加以固定,这个小装置用了许多年,教学效果非常好。在讲到玻璃在高温时可以变成导体,我也自制了一个装置,在一块木板上固定一个灯座,拧上白炽灯,并且和一个废旧的白炽灯的玻璃柱串联,接通电源,白炽灯不亮,当用酒精喷灯给玻璃灯柱加热后,白炽灯会慢慢亮起来,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授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时,我自制了浮沉子,在一个大的雪碧瓶中装入大半瓶的水,再把一个小口服液瓶口朝下,放入雪碧瓶中,然后拧紧瓶盖,就做好了一个浮沉子。上课时,我对学生说:今天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同学们马上提起了精神,睁大了眼睛,通过手的轻轻挤压,小瓶子就下沉,轻轻松开手,小瓶子又浮上来。同学们非常好奇,他们当然不相信我有什么魔力,但确实勾起了学习的兴趣。

在我们做某些演示实验的时候,由于观察对象比较小,学生的距离又比较远,演示的效果很不理想,我也想了一些办法进行改进。比如,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气泡体积很小,变化不明显,还有温度计的示数也因为距离远而看不清,我就借助展示台上的实物投影功能,放大后投到屏幕上,效果非常好。试想,如果老师在讲台很有兴致的做着实验,可是底下的大多数学生根本就看不清实验的细节变化,只是听老师讲的头头是道,长期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二、学会放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动手,从而培养其操作能力

我们深知,物理学作为理工类的基础学科,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动手能力会让他们受用终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渐渐学会了放手,例如,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我没有告知学生透镜的焦距,要求他们自己想办法测量(我在每个实验桌上准备了平行光源),当然,有的小组成员直接跑到太阳光下,也完成了测量。再如,在教学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时,我从网上购买了一些小磁体,分发给学生们,再给了他们一些漆包线和导线(电池自备),并作了一些必要的指导,要求他们周末在家做一个电动机模型,学生们拿到器材后兴致很高,有几组学生的模型确实转动了,他们还拍了视频,分享在班级的qq群上。对于初二的学生,我还组织了部分学生成立了物理兴趣小组,利用活动课的时间,每周安排一次活动,在那些活动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我的指导下制作了“土电话”、“小孔成像”、“验电器”、和“橡皮筋测力计”等等。正是通过这平时点点滴滴的动手机会,让学生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也使他们深深爱上了物理这门学科,这大概就是专家们常说的“听不如看,看不如做”吧。

三、注重科学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由于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我们许多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习惯于重结果轻过程,最后往往事倍功半,导致学生们知道“是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更不利于科学思维的养成。我认为教师要注重物理实验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最后经过分析总结获取知识。

例如,在“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学中,我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们可以浮在死海而不会下沉?

学生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然后我做了一个模拟实验:把一个鸡蛋先放在清水中,鸡蛋下沉,然后在清水中不断加盐并搅拌,鸡蛋浮起,从而得到初步验证。然后我又进一步设疑:能否通过定量的测量加以验证呢?通过大家的积极讨论,学生们想出了在弹簧秤下面挂一个物体,令其分别浸没在清水和盐水中,通过读数清楚地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又如,当我们在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时,我先准备了一大桶水,将一个排球放在水中,让学生们慢慢把排球压人水中,并感受其中用力的变化,通过对排球的施力感受后,学生们得到猜想: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然后,我又提问:能否通过定量的测量来验证其中的关系吗?

学生们经过热烈的讨论后,马上就找到了方法:在弹簧秤下挂一个物体,让其在水中部分浸入和全部浸没,通过比较读数的不同,从而验证了猜想。

总之,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尽自己的能力给学生创设实验条件,并能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实践,能够给予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和他们一起进行科学的探究活动。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养成科学的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新乡.物理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2005.(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

第二篇: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接受实验的检验.因此,实验对于完成物理课程的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验证知识,获得结论,而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唤起学生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科学素养呢?为此,笔者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认真实践,大胆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激发学生物理实验的兴趣

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初中物理教学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有关于各种理论、原理、概念的教学,还有发明家的成功事迹以及物理原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而实验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应用.通过做实验,可以使学生对这些丰富多彩的物理知识加深印象,使其深受这些物理知识的影响,爱上物理实验,激发他们为科学献身的志向.例如,在讲大气压强的实验时,笔者首先拿了一个吸盘压紧在玻璃上,然后让一个学生来拉,结果可想而知――不容易拉开.而笔者乘他们不注意时,用指甲在边上撬了一个小缝,结果用两只手指轻轻地就拉开了.这时学生的情绪达到了高潮.笔者接着趁热打铁,让学生猜想形成的原因.此时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这时,笔者提出用身边的器材来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有的学生在一个矿泉水瓶里放点热水,摇几下后,盖上瓶盖后,瓶子变瘪;有些学生在杯中装满水,并用一张硬纸片盖上倒过来水不流出来等等.可见,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的热情,并努力使他们在学习中保持这种热情与兴趣,是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概念、物理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和创新性潜能的开发,通过让学生开展实验设计的讨论,可以大大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测液体的密度时,笔者从实验的原理上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大概能归纳出两种方案.方案1先测出烧杯的质量,然后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从而求出密度.方案2先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然后测出烧杯的质量,最后再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从而求出密度.根据以上两种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再比较,发现方案1比方案2测得的结果大.此时,笔者引导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让学生修改设计,从而得到更好的方案3.方案3先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再测出此时烧杯的质量,从而求出密度.通过对实验方案设计过程的讨论,引导学生设计新的实验方案,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互相合作的精神和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指导学生探索实验过程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知识的阐述和理论的建立是通过学科探究得出的.传统的物理教学忽略了学生科学探究,只注重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甚至发展成在黑板上画实验,学生背实验,这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受到学科思维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它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1培养学生识别实验器材的能力,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首要条件

学生识别实验器材的能力不仅是学生正确完成物理实验的保证,也是以后学习中必备的基本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时,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注意铭牌或说明书.如弹簧秤、天平、电压表等,要让他们弄清量程、分度值、零点及其调节方法和具体的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以上四点,才能保证实验精确的完成和仪器、人身的安全.3.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的能力,是培养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物理实验中,有条理、有步骤地进行观察,才能获得丰富的、正确的、全面的观察材料.利用这些材料,经过分析、抽象、概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对实验过程细致观察,往往会发现一些异常现象.例如在研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笔者采用了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当闭合S1时,读出了电流表A1和A的示数,再闭合S2时,大部分同学只观察了A2和A的示数,而忽略了A1示数的变化.因此,要强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历史上就有科学家对微小的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与重大发现擦肩而过.3.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必要途径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最大限度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在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的实验、电磁感应实验等比较复杂的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可通过示范操作来减少实验的盲目性,巡回指导来提高实验过程的正确性.又如在刚学习电路连接时,虽然按课本安排有“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但毕竟只是一次连接实验,许多学生对电路连接还是很生疏.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电路图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连接实验,保证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操作,这对提高学生连接电路的能力也是很必要的.3.4通过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科学素养提供时空

对于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如果在课堂上探究,时间上有时会无法满足,所以开放实验室显得十分必要了.只要没有安全隐患,教师不妨给学生留下一点自由探究的空间.3.4.1在实验室里完成

例如,学生在做测定小灯泡功率实验后,教师可布置:如果只有电压表或只有电流表,其它仪器自选,测定标有3.8 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个实验就是在给定条件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这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通过对灯泡的功率的探索,同学们发现了灯泡的功率随着灯泡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从而进一步探究,知道了灯泡的电阻也随着灯泡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很好的理解了定值电阻与电压无关的结论,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3.4.2在家里完成

例如在学习天平、弹簧测力计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橡皮测力计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总之,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时空,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能力.3.5加强学科间联系,是培养科学素养的辅助条件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往往没有明显的学科界限,需要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2011版新课标更强调了要加强物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初三在学“燃料及其热值”时知道内能的主要来源是燃料燃烧得到的,因为燃料在燃烧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产生的废气与水蒸气结合,会形成酸雨影响农作物生长,气候变化等.这就涉及到了物理和化学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平时授课时,要经常注意学科间的整合,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当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方法还有很多.为此,我们教师一定要以实验为契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探索的科学品质,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三篇:谈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谈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人才是跨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社会,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教育.然而,应试教育的模式扼杀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尤其是体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统一模式的实验设计,机械划一的实验器材,固定呆板的实验程序,已知样板的实验结论„„,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有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操作活动都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而对此状,教育界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笔者就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四点肤浅的认识.

一、注重实验的探索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新

实验的探索性,就是要挖掘验证性实验中的新内容,或通过设计探索性实验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让学生亲身探索知识,使自己成为发现者.这样长期训练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培养.例如,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功率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教师给出实验器材,“6V、3W”和"6V、6W”两个灯.然后让学生各自亲手串联连接。来探究两灯的发光规律.起初学生根据已有日常生活经验,估计一定是“6V、6W'’的灯比“6V、3W”的灯发光亮些,可是学生实际操作实验以后,却发现“6V、3W'’的灯比“6V、6w”的灯亮得多时,学生顿时会产生惊奇,这是怎么回事?又是什么原因?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思考:(11)灯泡的亮暗表示什么意义?(2)学校、家庭里的电灯之间一般是怎样连接的?(3)不同的连接方式,产生灯亮暗现象的本质是什么?通过分析对比,学生自己得出串联电路的功率与电阻关系的定性结论.纠正了日常生活中错误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科学化.在这基础上教师还给学生两个变阻器,让学生再动手探究:如何在串联电路中让两灯同时正常发光,使学生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中,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注重实验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创新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发明创造,而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科学实验中产生的.通过实验尤其让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可使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例如,如何利用一根一端开口、一端闭封的长玻璃管(1米左右),一把米尺和一些水银来测量大气压的数值.一般学生设计时通常立即会想到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法可测量大气压强.除此以外,还有其它方法吗?让学生考虑后教师可适当启发点拨,是否把玻意耳定律应用到该设计实验中,一经点拨,学生马上可设计:用水银密封住玻璃管中的一定质量的气体,分别测量出其开口向上及开口向下(也可以水平放置)对空气柱长度和水银柱长度,即可利用玻意耳定律求得大气压强.学生设计实验很少一步到位,有的甚至是失败的。但“失败是成功之母”.教师只要坚持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实验反复修正,合理“扬弃”,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学生的实验设计创造能力定会日臻完善.

三、注重实验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对科学思维的创新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从实验器材人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科学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要使学生随时具有创新意识,就必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和扩散.在开放性实验中,所列器材或多或少。只有器材有多有少.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进行创新思维.例如有下列器材:干电池、电键若干、导线若干、安培表、伏特表、电阻箱各二只,变阻器一只,请选用合适的器材,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这里组装器材的测量方法是多样的,开放的,只要能测出干电池劝势和内电阻均可以.学生可以选用干电池、导线、电阻箱、电键、一个安培表(或伏特表)进行实验测量;也可以选用于电池、导线、电键、变阻器、一个安培表、一个伏特表进行实验测量;还可以选用干电池、电键、导线、两个伏特表进行实验测量.总之,选用这些器材测定电动势、内电阻的方法可多达近十种.这样的开放性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器材敢取敢舍的精神,又能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

四、注重实验的多变性。培养学生对科学技能的创新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1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阅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实验多变性是指利用一个实验原理,运用不同设计及操作,经过不同路径,达到同一个目的.实验的多立性己以生动的魅力和平富的内涵,在增强学生列科学技能内刨新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例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学生实验中,通常把研究对象放在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进行探究验证,实验的第一步就必须在长木板下垫一小木块以平衡摩擦力.能不能设计其它方法来“消除”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呢?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出点子,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启发,如把该实验对象放在气垫导轨上进行实验验证等.教师如果长期让学生多方位发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变换,力求找到其合理多变的技能和技巧,对培养学生科学技能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捷径.

总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正走向深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反映素质教育灵魂的创新教育已引起广大物理教师的关注和深思,只要大家持之以恒,不断实践,反复探讨,定能取得丰硕成果.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物理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分析对比,判断推理、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猜测、假设的想象创造能力和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构成了人在自然界和社会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这些基本素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总体素质水平的高低.

中学生时代是人的一生从幼稚向成熟的时代,是生理、心理、智力和能力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段时间进行的物理实验教学,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意义是深远的,可能影响人的一生.在中学阶段物理实验教学是受教育者接受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绿色通道”.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手段,它的教育功能应当充分被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认识和重视.

1、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总是不断提出为什么?思考并希望解决这些为什么.这就是渴望学习的天性,是人学习的潜能.

为了更有效地从物理实验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物理实验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加以强化,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这些信息对他来讲是有意义的,这样学生的学习潜能才有可能被激发.

2、物理实验能培养人主动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使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发展,积极地参与知识获取过程.

物理实验是一种能动的实践活动是手脑并用的过程,物理实验能很好地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从认识实验仪器到分析实验原理;从实验器材的选择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测量到实验结果的分析等等过程,都充分体现着素质教育的内涵,使学生自觉而主动地在分析中获取知识,找出规律,悟出道理.并能发现和掌握解决一般物理问题的方法.

物理实验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切入口,为素质教育留出了时间和空间,为受教育者主动地掌握学习方法,发现学习规律,开放了“绿色通道”.物理实验能向学生呈现一条科学家探索真理的道路.

3、物理实验能培养人的科学态度,塑造人的优秀品格

物理实验本身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想获得实验的成功,必须实事求是,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每个实验环节必须一环扣一环,在逻辑顺序上不能颠倒和混乱.实验数据的取得必须真实、正确,实验结果还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是否可靠、是否正确.物理实验确实能培养人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尊重科学,使他具备踏踏实实、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这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具体体现.这也是做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公民的必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也是完成物理实验任务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物理实验还是艰苦的,往往为了获得一个可靠的实验数据,需要长时间的努力,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几乎每个数据的测量都需反复多次,这是枯燥而又细致的工作,因此需要有坚韧的意志品质.美国物理学家达布罗指出:“有成就的实验者,必须具有无限的耐心,聪明的天赋,以及在设计和建造仪器方面动手的灵巧.”这是对实验者个人素质的恰当概括,爱因斯坦在对居里夫人的悼词中说:“她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所以能取得,不但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是靠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的工作热情和顽强.”

4、物理实验能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

人的个性和创造性才能的发展,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才会开花结果.物理实验为学生创造了这样一个教学平等民主的自由空间.每个学生可以自由平等地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凭自己的直觉或生活经验来分析判断实验的结果,每个人都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索和实验验证.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自由地和同学开展讨论,可以和同学一起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在实验中教师可能进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因材施教,可以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萌发.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会感到有压抑束缚,创造性思维才会发生.科学创造,贵在置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实验中学生的创造性会有所表现.比如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平中见奇”,从一般人不觉得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事实证明物理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的有效途径. 创新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的实施,必须依据教学的一般规律,主动地对教学的程序以及手段、方法进行有效的运用,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就自主创新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做一初步的探讨.

一、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物理问题情境

创造性思维往往表现为直觉思维,即常常只抓住对象本质的主要环节,而忽略那些非本质的次要环节,思维结果往往以“顿悟”形式出现.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创设有一定模糊度、在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以利用原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猜想的机会,让学生去发现、探索,大胆猜测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进行力的分解教学时,可通过这样的方式设置疑问:取一个大砝码放在桌面上,要用细线把它提起来,问学生用一根线提易断还是用两根线易断?学生都肯定地说是一根线易断;但实验演示的结果却大出意料.用一根线可把砝码稳稳地提起,而用相同的两根细线(有意识使两线夹角大些)提砝码时,线却一下子就断了.进而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产生这种有悖常理的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空间

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这是实施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的前提.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学习的起点,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是学生个体或群体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探索活动的过程,也是主体作用发挥和主体性发展的过程.一些富有新意的物理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即是学生的创新过程.所以,在物理自主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谈、思、议、练等主动活动所必备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教师“独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根据问题情境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气体的等容变化规律时,可引导学生借鉴研究等温变化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应该如何研究?怎样研究?特别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验中做到气体体积不变?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通过类比来研究陌生的规律,既可以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又可以给学生以方法论的熏陶.

三、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

自主创新教学需要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的支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物理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缺乏必要的民主氛围,学生之间也是竞争多、合作少、其创造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压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一是实行教学民主,教师不仅要有博大的胸怀,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还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二是开展合作学习,在生生互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境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从传统的班级授课中单纯的旁听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因此既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

四、注意激发学生的多方面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

学生的创造性不一定都是逻辑思维进发出的创新火花,不少是由具有直觉逻辑思维性质的“心血来潮”激发出来的灵感.它往往是在热烈的互动氛围中和相互议论的启迪下产生出来的,是一种群体共生效应的产物.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要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与互动性,激发生动活泼的互动环境结合起来.在自主创新物理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物理学科的特点,实施活动教学,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智力活动多样化:视、听、谈、思、议、练.使教学进程能够顺应学生学习的心理流程,切合学生的发现思路,实现耳、眼、口、手、脑的协调,形成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反馈、调控的适时交叉、穿插渗透的“立体式”课堂教学结构,尽可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冀,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为此,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做到:(1)留给学生“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谈、主动说、主动做;(2)教给学生“动”的方法,欲使学生会谈、会议、会操作,只有授之以法,才能促之以动;(3)要善于在学生“动”的过程中灵活点拔、启发、指导,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4)有计划地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创造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不满足于解决物理问题的常规思考方法,善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观察现象、寻求不同的思路.如在“电磁感应现象”一节的课堂教学中,先演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垂直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在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是否只要导体在 磁场中运动就能产生感应电流?”让个别学生回答后请一位学生上讲台,亲自动手做实验进行验证,教师利用该学生动手实验的结果,组织全班学生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两个条件:电路要闭合,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教师接着点拔:如果导体不动,而磁场运动,能否产生感应电流?在学生议论猜测的基础上,教师演示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在螺线管中不动,从螺线管中拔出的三个实验,学生观察后在头脑中自然形成了一个结论:只要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与磁场发生相对运动,电路中就可能产生感应电流.教师又再次设疑:如果磁场与导体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会有感应电流产生吗?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大胆猜想,然后进行实验验证.教师启发全班同学根据上述几个实验的结果,深入进行思考,找出其共同的本质,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最一般条件.在最后的课堂练习巩固中,还必须要求学生能总结出改变磁通量的几种方法.在上面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反复的观察、思考、议论、演练,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培养了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并给学生以适当的思考时间,使他们能够获得“亲自得出研究结论”的创新机会,又能够在实施创新行为的过程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剑制.构建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中国教育导刊.1999(5):21~22 2 竹贵云,殷德庸.“三主”思想与优化教学,教育导报,1996.10.18 3 张明兰,丁详坤.教学方法运用技能,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28

第四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完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任务就要从三个因素做起,即从结果性因素(科学知识),过程性因素(科学方法、技能),思想性因素(科学本质、STS)进行实施。从在教学理念上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教学时空上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在习题、试题设置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五个方面进行着手。

关键词:初中 物理教学 科学素养 培养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认为: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完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任务就要从三个因素做起,即从结果性因素(科学知识),过程性因素(科学方法、技能),思想性因素(科学本质、STS)进行实施。下面我就从五方面浅说一下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在教学理念上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由“精英教育”改变为“大众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学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该阶段基础物理课程应该满足所有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升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同时,课程的设置应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而非学科体系自身的完备。在教学中,教师要观注全体学生,而不能只盯着几位尖子生。无论上课提问、辅导,还是课外活动等教师都要关心弱势学生。耐心地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发展能力。同时,要优选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而不要顾及学科的自身体系是否完备。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课程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学生学到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更要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用什么物理知识来解释;同时会用物理知识指导生活、为社会生活服务。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物理的研究方法,掌握一定的实验技巧和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养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科学探究不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随着认识的深入,人类把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分成不同的学科。这种人为的划分具有更方便地描述事物不同类别性质的优点,但也丧失了对于自然界的整体把握。然而,近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本世纪以来的科学进步,逐步揭示了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和运动形式之间存在着的内在本质联系,发现了原来被分割开的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以及各门学科共有的最基本、最本质的概念。在这种综合中,自然界的本质进一步得以显示。因此,为了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理想人才,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要让学生整体地了解科学的发展及其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福音,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整体的社会功能及必要的社会控制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能以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将是事半功倍的。这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科学知识,也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了科学能力,养成了正确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能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这将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在教学模式上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

目前,流行于世的教学模式很多。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模式;等等。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而主流模式无不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旨,以学生的终身幸福和不断发展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

而建构主义学习论为这些模式指明了方向。建构主义最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释,他强调知识并不 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景皆准的真理;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但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认为:

1、学习是一种交互的活动;

2、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

3、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在教学中为了达到这种境界,主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的沟通、合作和支持。教师——学生之间;学生——学生之间。面对各种不同的观点,学习者要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

2、教师不仅仅要熟练掌握学习主题基础的规则,还必须提供探讨这些规则的方式。

3、、教师要注意教学技巧(如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4、教学设计要符合情境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复杂的策略去支持学生的个人理解。这些策略包括建构主义提出的支架式教学、训练式教学、指导式教学、和协商式教学。

总之,教学模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使学生善于学习,便于训练自己的思维,煅炼动手能力,实验技巧和研究方法。同时能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正确认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科学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和价值观。以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三、在教学时空上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首先,在教学中教师的教要让位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服务者而不是主宰者。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时间。还要宽容待生,让学生能平等地人人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问题。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的庸俗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允许学生发生失误和错误,鼓励学生创新。再次,开拓知识领域,训练发散思维。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有了兴趣不等于就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就更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开拓知识面,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开拓学生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课内要狠抓“双基”的教学和训练,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减轻学生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使学生有能力打开分析问题的思路。其次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是在一定水平上,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求异和发散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习题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设想出解决问题 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第四、充实课外活动,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可以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探索实验,探究实验等。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计算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的评价上要具有多样性,发展性,鼓励性和适切性。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个人评价,也可以是小组评价。评价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评价可以有当堂评价,阶段评价,学期评价,学年评价。评价可以有结论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学识性评价和思想性评价等。但无论是哪种评价,都要体现出它的发展性、鼓励性、和适切性。也就是说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鼓励学生学习和终身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终,要使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五、在习题、试题设置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习题、试题的设置上,要摈弃以往的偏题、难题、怪题和旧题。同时要淡化试题的甄别作用。要注意做 到以下几点:(1)习题、试题要改变脱离生产生活实际,要加强与科学社会技术的联系。(2)习题、试题要改变单纯考查概念、原理,要结合具体问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3)习题、试题要改变单纯考查概念、规律,要强调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4)习题、试题要改变理论脱离实际,要切实加强与实验有关内容的考查。(5)习题、试题要改变从统一性答案到多样性答案。要适当增加开放性题目。(6)习题、试题要 改变考查单一学科知识,要注意渗透各学科知识的考查。(7)习题、试题要改变只注重结果,要注重达成的过程与方法的考查。(8)习题、试题要改变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无关,要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关的考查。

通过做到以上的习题、试题设置的注意问题。从而避免题海战术和低效率的练习,以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者不祥;《初中物理新课程对我国物理中考改革的呼唤》作者不祥;《现代学习论与教学设计》作者:李继秀

第五篇: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的尤为重要。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前,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二、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即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三、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

四、保持积极态度,主动探索研究

积极一点,你就领先一步,领先一步,你就领先了一个时代。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否则,只能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在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研究学生分组实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

2、注意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

3、做好课外小实验。

4、留心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通过物理实验,不但要达到教材对每一个实验提出的实验目的,进行常规的验证性的实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实验教学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特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手段,它的教育功能等已经越来越被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认识和重视。加强和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首先,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实验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主动的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能力。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所决定的。

其次,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物理学的任何一部分内容(物理量、定律、理论)的结构及其发展都可以分解为三种因素:实验(事实)、物理思想(逻辑、方法论等)和数学(表达形式和计量公式)。可见,实验内容本身就是教师要教,学生要学的重要内容。

第三,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教学方法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验,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实验教学,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用实验手段,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是物理教学这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2、物理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首先,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中学生天生好奇、好动,喜欢刨根问底。物理实验向他们有目的的展现了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呈现了许多真实的、形象生动的物理事实。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未知结果的探究会产生极大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需要,自然地激发了他们渴望学习的天性。他们的学习潜能在一系列物理实验的强烈刺激下,又能转化成学习的巨大动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有些学生还可能将物理学研究作为终生奋斗的方向。

其次,物理实验能创设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大量具体的事例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感性认识,而实验则可以提供精心选择的、经过简化和纯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因此,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游戏等亲身实践体验,主动去探索新知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物理实验为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条件。

第三,物理实验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物理实验是一种能动的实践活动,是手脑并用的过程。它不但能为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抛“砖”引“玉”,而且实验本身能很好地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从实验方案的制定到实验仪器的选用,从实验操作到实验结果的分析,无不体现着素质教育的内涵,为学生自觉而主动地获取知识提供了客观条件。学生能从实验的过程中,实验结果的分析中获取知识、找出规律、悟出道理,并且能发现和掌握解决一般物理问题的方法。第四,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实验能力不能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来培养,而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实验能力。除此之外,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等。例如,在进行观察与实验中,需要用精细敏锐的感知和观察力,去及时捕获一些重要现象,从而培养了观察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想象、假设能锻炼和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实际操作和汇报实验结果的过程中,还能培养组织和表达能力等等。

第五,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验除了对知识的掌握、智能的提高有明显作用之外,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显著作用。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观念、优秀的品质、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3、努力加强与改革物理实验教学。

首先,要研讨与改革物理实验教材的内容,以期更有效地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物理实验教材的内容除了要密切结合知识的讲授外,特别要注意它的科学性、探索性、启发性、典型性和成功率。在教学中,可以依据教学大纲和上述原则来调整、补充、改进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在实验内容的补充上,要注意引入新颖有趣的实验;在实验的改进方面,要力求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和成功率,使实验现象更鲜明。

其次,要系统全面地考虑安排整个中学阶段的实验教学计划,落实各项教学的要求。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是以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和学生实验三种形式结合物理知识的讲授分散穿插安排在各年级教学中。其中,有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建立规律的;有应用物理知识,训练物理技能的。对各个实验的教学要求要逐项分解,按水平层次的高低,依序编排列入各章节实验教学之中,扎扎实实地完成。例如,观察能力的培养包括:(1)观察要有目的性,能细心持久地观察并养成观察习惯;(2)掌握科学的物理观察方法;(3)能用口语或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4)善于从观察中提出问题。这些能力要求要有计划地分散在各项实验课题中来进行培养、训练。

第三,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尽管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演示实验把学生置于“看”或“听”的位置,他们虽心里“跃跃”,而两手却不能“一试”,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实验能力,特别是动手技能得不到进一步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教师的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应成为改革物理教学方法的重点之一。

第四、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目的,增加一定数量的学生实验。具体做法主要有:(1)为建立物理概念设计必要的学生实验;(2)为教材里只有定律的内容陈述而无定量实验的课题配上相应的学生实验;(3)对只有理论推导得出新结论的课题可安排验证性实验(4)在复习课上增做适量的学生实验;(5)给课本中的有关例题和习题配上相应的学生实验。

第五、把学生实验观察引深到课后和校外。学生实验走出课堂,不仅能巩固课本知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更有益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养成研究物理问题的风气和习惯。对于课堂内没有做完实验的学生或对实验结果有疑问的学生,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经教师同意后可随意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之后,可给他们布置一些校外的实验观察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到处都能学到物理知识,到处都要用到物理知识”。

第六,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没有评价,就没有学习。对学生的实验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要有平时和终结的评价,以科学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会考制度的建立,物理实验考核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实验教学。如果能进一步加强实验的平时考核,实验教学的质量就有了保证。平时考察可采用以下方式:(1)实行平时实验考核登记制度。教师及时了解并记载每一个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的表现(准备情况、实验操作、实验结果),作为评价的依据;(2)在课堂上运用实验性提问和小测验检查实验教学效果,并给出评价;(3)在可能的条件下,布置一些课外观察、家庭实验、小制作等,教师从学生提出的报告或完成的制作中了解情况,进行评价。

下载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 摘 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主要有:教师实验教学观念的更新、学生实验兴趣的激发、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实......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和接受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两种基本方式。正像玻亚利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

    实验教学论文:实验教学 地理科学素养 培养 原则 策略

    实验教学论文:基于实验教学的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研究 【中文摘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地理科学素养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培养学......

    浅谈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浅谈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大批的科技人才,而作为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基地,将成为社会发展进步快慢的决定因素。因此,......

    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南漳县武安镇丰坪中心小学尹松刚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应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其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的......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