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说明了一名优秀的教师,他所必备的一种从业素质,即为语言运用的技巧。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作为桥梁的作用,尤为重要。我们都深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令人向往的,而对于教师而言,语言的要求就更高,尤其是对语文老师的语言的要求就更是考查的方面颇多,那么其中要求最高的应是面对正处于语言形成时期的,具有着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小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了。若学生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被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所吸引,那么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刻在他们心灵深处的思维与品质的发展,该是对我们多大的褒奖啊!
小学语文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语言学习的关键,高超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提高教师课堂语言的表现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小学语文课堂语言,其教育对象是儿童,故语言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因此,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科学准确和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教师应从小学语文课堂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启发性、幽默性、表现性等几个方面,结合课堂中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综合运用, 论述课堂语言在教学中的特点,探讨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展现原则,对良好的课堂语言作了归纳和小结。
第二篇: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教学就是一门语言艺术。语文教师不仅要赋予学生雄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要塑造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要充分利用语文语言这个强大的“情感磁场”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语言要有趣味性
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高度知识性和大容量性是不够的,若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情形,原本预期的效果便于无形中大大削弱了。每天一堂接一堂45分钟的课,即使知识容量再大,对于生性好动、好奇的学生来说,仍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我听过一节课老师语言平平,使前一节课还生龙活虎的学生一下像被打了霜的茄子,更有甚者在下面大呼“催眠曲”,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 味,提高教学效果。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
随着西方文化通过媒体领域的渐渐“入侵”,语言幽默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插话。这种“碎语”往往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但另一方面,我认为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使用中又有其内在的差别。含蓄、温故知新式的幽默固然能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粗俗、哗众取宠式的幽默或挖苦性过强的“趣语”,也会弄巧成拙地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同样,“喧宾夺主”式的过多打趣也会因影响了知识的传授而引起学生反感。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
二.语言要有情感
教师的语言不仅流畅准确,还要富有情感,具有清冽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要让学生在蕴的语言世界咯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侵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教师恰当的情感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意。如何使教师语言具有情感呢?首先,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冼练准确,生动丰富,还要风趣幽默,充满激情。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裁、内容和要求恰当地选择自己的教学用语要尽量用生动、新颖、优美的词汇来组合自己的语言,力求新鲜、丰富、准确。声情并茂充满磁性的课堂语言使学生如沐春风,欣然入耳,愉悦如心,自觉成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对所学的知识刻骨铭心,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如在讲授元曲名家马 致远的《秋思》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基本理解诗中意象的基础上精心组织选择的教学语言“在深秋晦暗的暮色里,那枯藤老树上,晚归的暮鸦在巢前树头上盘旋着,小桥流水旁一户人家的窗前透过温暖的光亮,乌鸦归巢,家人团聚,而 在暮色里,瑟瑟西风中,奔波在荒凉古道口的游子尚不知投宿何方?”学生被这情真意切,生动准确的语言组合吸引感动,通过想象和联想大脑里很快便勾勒出一幅深沉悲凉的逼真画面,不由自主地进入到诗的意境,对诗人所描写的元代下层知识分子那种“儒人不如人”的凄苦情感产生深切的同情。
三、语言要有规范性
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语言,必须语法正确,用语规范,合乎逻辑,发音标准,避免语病。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遣词造句要讲究语法,避免出现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词序混乱、文义矛盾等语法错误;说理叙述要合乎逻辑,避免产生前言不搭后语、混乱颠倒等逻辑错误。此外,语言的规范化还要注意语言的干净利落,杜绝语病。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理应是学生语言的样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所以教师教学时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在语音、吐字、音量、语速、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要符合要求,吐字清晰,表达流利。教师在运用语言“传道、授业、解惑”时,要充分驾驭课堂语言,要善于发挥汉语的优势,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讲课时语言要有音乐节奏感,优美生动,当高必高,当急必急,当缓必缓。关键之处应有逻辑重音,重点之处应有反复,难懂之处应仔细咀嚼,教师应从讲课语言的声调变化之中显示出讲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深度和广度。要学生驰骋想象的地方,应以声传情,并辅以适当的手势。如此较为熟练地运用语言的“整齐美”、“错落美”、“节奏美”,就能使学生从原来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这也是语言的规 范性和美感性的魅力之所在。
课堂教学中的表达,若过于冗长复沓,杂乱无章,必然会造成语无重点、索然无味、语无伦次的后果,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教师尚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用语简明扼要、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以便让学生从教师精炼的课堂语言中很容易地把握每句话、每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所以,教师应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吸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四、语言要朴实
课堂语言的朴实不能不说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我们若细心揣摩特级教师的课堂语言,简直觅不到半点雕琢的痕迹。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亲切,甚至相当口语化的语言也频频闪亮登场,这丝毫不损特级教师高大形象,反而觉得这就是真实的课堂,美丽的课堂,如饮甘露。课堂上的语言,应是随感而发的,兴之所至的,信手拈来的„„一句话,课堂语言美在自然,美在使教师与学生能零距离的对话。我们总感觉到,某些老师上课,太郑重,太庄严,甚至所有的开头语、过渡语、结束语都预先设计好,课堂上只是朗诵了出来而已。这样的语言,其实就是将学生推到了三尺之外。这样一味地宣讲,一味地展示教师自己的口才和词汇量,一味地有意雕琢,让课堂烙上矫揉造作的痕迹,使学生觉得拘束与紧张,到头来,只落个“华而不实”的评价。只有亲切自然的课堂,才能使学生没有上课的那份紧张和压力,没有逆水行舟的那份心理负担,他们可以在轻松惬意中学知识,长才干,老师呢,也将使自己的教学变得举重若轻,反璞归真。
总之,关注运用中的语言,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必能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形成优秀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In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art
2007级教育管理一班 张瑜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语言的严谨性、形象性、幽默性、情感性、机智性、激励性、启示性入手阐述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Abstract: The language classroom instruction cannot leave thelanguage, the language is the language teacher teaches the knowledge,one of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main carriers.Language teachinglanguage art and the language classroom instruction effect has closerelationship.This article from language rigorousness, vivid,the humor, theemotion, quick-witted, Encouragement,the enlightenment obtainselaboration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art.关键词:语言
语文教学
语言艺术
Key word: Language;Language teaching;Language art
教学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又是一种艺术语言,特别是语文教学语言更加讲究艺术性。语言教学既要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授知识,把课文每一件具体生动的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用教学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掌握知识。又要以语言作为桥梁与学生们进行感情上的沟通。课堂教学语言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规范化,甚至关系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得研究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1] 1
一、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具有严谨性
语文教学语言属于一种较高层次的口头语言,虽然它主要通过口头表达的语言,但不能像一般口语那样随意性,不能漫无目的去信口开河,谈天说地,因此讲究语文教学的艺术必须以严谨性为前提,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语言必须清晰,准确,规范
语文老师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榜样,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语言美,要用发音准确,语言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不能掺杂或者生造那些粗俗的方言、土话。那种在课堂上喋喋不休的“啊,啊”的拖泥带水的附加语必须要清除掉。因为这些不好的用语习惯对于教师表情达意没任何好处,还会影响学生以后的用语习惯。在遣词造句时,教学语言必须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符合大众化的语言习惯。无论叙事、说理、言情、措辞都要非常妥贴,恰当。例如要求学生概括一篇文章的中心,教学用语应该是:记叙文用“记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说明文用“介绍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议论文用“阐明了什么,论证或者驳斥了什么”。这些科学规范的课堂用语是由文章的内容和体裁决定的,不能随便变更。此外要做到教学中概念准确,表达要明确,该用短句的就必须用短句来讲解,该用褒义词就不能使用中性或者贬义词。总之,清晰,准确,规范是对语文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语言必须衔接连贯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教学语言,或分析一篇文章,或说明一件事物,或阐述一个道理,或发表一个见解,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用自然衔接、前后一致的教学语言。富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教学时,总是使自己表达的内容尽可能条理清楚,蕴涵一种严密的逻辑联系。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情形:如果一位教师教学时条理混乱,思路不连贯,语言不流畅,他的学生在课堂上都会无精打彩,课堂气氛会非常的沉闷,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反之,又会是另外的一个结果。他的学生一定会在课堂中全神贯注,将情感的激流溶入在教师精彩的讲解之中,使师生双方心心相印,师生之间能进行很好的配合,学生的思维会非常得活跃。可见保证教学语言表达的衔接连贯是难能可贵的。
二、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具有形象性
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用听众如临界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2]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风趣。特级教师韩军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有这样精彩的一幕:“我们再展开想象在朗读。在我们大脑中,天空中万里无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颜色。我吴均坐在船上,跟随流水任凭它把我带向东带向西。从富阳到桐庐,全是奇山异水,真是天下独一无二呀,我真是看不够呀。并唱起来船儿船儿慢些走,让我把这美丽的富春江看个够„„(学生响起激烈的掌声,还有笑声)。”[3]描之绘之,诵之歌之,声情并茂。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格外形象、精彩。就很自然地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动地进入到较高的课堂学习境界.怎样才能使课堂语言具有形象性呢?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比如在讲解《米洛斯的维纳斯》这篇课文时 先给大家进一个“金苹果”的故事。在古代希腊,不和女神厄里斯没有被邀请出席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宴,她心里很不满,于是就想制造祸端,就将一只金灿灿的苹果抛向宴席,结果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得到了。宙斯的妻子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罗马语)都想得到这只金苹果,纷纷对王子许下诺言。最后,王子将金苹果给了维纳斯,因为维纳斯让世界上最美的女子——斯巴达的海伦成为王子的妻子。斯巴达和特洛伊由此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这当然是一个神话故事,维纳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让我们通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学习,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吧!青少年学习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就有一种吸引人的神奇力量,用故事导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二、语文课堂的语言要与生活相结合才能体现它的形象性。人类语言的源泉来自生活,又用于生活。在教学中多与生活相结合,让课堂语言具有生活化,会更吸引学生的注意。我们都有这种感觉,如果老师上课时内容牵涉到实际生活,大家更有兴趣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3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比如在讲述《背影》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首先这样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的父母关心你们吗?你们能举几个父母关心你们的一些事例出来吗?”“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他们关心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在关心自己的子女,也许我们有时不能发觉父母的那种爱,因为你们没用心去理解父母。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吧,大家来看看文中的父亲是怎样来关心自己的儿子,再来体会一下自己的父亲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行为。”这样能让学生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从而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是非常形象的。
[4]
三、语文教学语言具有幽默性
教师要把深刻的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深入浅出,寓庄于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疲劳,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要信手拈来,用幽默的语言有针对地说明抽象的理论,将枯燥的文字变成充满活力的内容,让学生心领神会,在笑声中掌握知识。当学生感觉乏味和疲倦,精力开始分散时,教师要运用幽默的语言将学生的兴趣重新调动起来,重新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有这样一个课例,一位语文老师在讲授《竞选州长》一文时,先板好课题,随后板书两组数学不等式:州长=马克吐温≠马克吐温;马克吐温≠马克吐温。然后说:“这堂课我们主要解决两道数学题,请同学们认真看书,看谁先解决这道数学题目。”同学们因为语文课上成了数学课感到新奇有趣,都认真看起书来,这样两道数学题目很快解决了。同学们懂得“等于”是说明主人公凭“自己”的声望完全可以当州长,“不等于”说明资本主义竞选的虚伪性和欺诈性。“马克吐温≠马克吐温”是说明作品中的主人公不是作者本人,是虚构的,是为了加强文学的真实性而采用的第一人称。通过这两道数学题目,涌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幽默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古为今用、无中生有、比喻夸张、正话反说、双关歪解等等。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艺术,幽默之所以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欢迎,不仅仅能博人一笑,而且还能从中得到智慧性的启迪。著名演说家海因慈·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来更能为人接受”。[5]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使自己的语言具有幽默性,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但必须明确,幽默只是一种技巧,不是目的,因而不是为幽默而幽默,应该考虑教育对象、内容、重点以及感情基调,否则会浪费上课时间,甚至给人一种油腔滑调、哗众取宠之感。
四、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情感性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和一般用语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必须具有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感性。语文教学之所以强调教学语言的情感性,这是因为:
首先,从语文教学目的来看,语文教学应实现的教学有三个:一是弄清文意,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二是说明这篇文章内含的道理,三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这个情感目标是语文教学肩负的独特使命,这就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活动,引起学生感情的激荡,形成感情的共鸣,使学生在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过程中求真、崇善、爱美,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例如在学习《孔乙己》时,给学生灌需的应该是一种同情之心,要鄙视那些只知道打击讽刺的人们。
其次,从语文课本本身来看,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文学的本质是来源于感情,而又表现感情的产物。”[6]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无一不倾注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要讲好一篇课文,就必须得把握好文中的感情,然后由教学语言把这种感情向学生传达。
其三,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来看,情感性的教学语言必不可少。情感是课堂的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交流,因而情感是一种更高级的信息反馈。有经验的教师,善于用带有情感性的艺术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情感。通常在课堂上,除了知识的对流一条线外,还有情感对流的一条线,良好的情绪可以加速认知活动的进程。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中自觉地接受教学美的熏陶和感染,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接受思想,实现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情感的激励、个性的陶冶,达到教学过程中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例如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讲《雨中登泰山》时用了这样激情昂扬的导语[8]:“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万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盈心头。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的泰山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律《望岳》就是其中之一。杜诗中那“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登到绝顶,才能领略到无限风光。今天,我们学习李健吾同志的《雨中登泰山》,[7]
请作者为向导,带领我们去攀登、游览那高耸雄伟的泰山吧!”豪迈、壮阔、激情、昂奋。这字字情,声声意,吸引着、敲击着学生的心。
五、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机智性
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避免偶发事件的发生,对这种偶发事件教师若处理不当,将很容易破坏整个教学过程的和谐。怎样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情况呢?那就需要发挥教师的语言机智性,用灵活的语言化解矛盾。教师如果能够注意好语言艺术,运用教育机智就可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学语言的机智性有哪些具体方法呢?
(一)自我嘲笑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有时也会犯错误的,恰如其分地将尴尬转化成笑声,自我嘲笑一下,并在笑声中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能显示出教师知错能过的可贵品质,学生会以老师为榜样的。例如老师在给学生上《东郭先生和狼》这篇课文时,由于老师不小心,把东郭先生写成了南郭先生了。学生给老师指出了错误,这时,老师自我嘲笑一下说:“这个南郭先生想跑到这里来滥竽充数我都没发现呀,老师也会犯粗心的错误呀,要不是这位同学提醒我,他还会继续混下去,呵呵。以后大家给老师把好关呀。”这样一来教师不再尴尬,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
(二)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就是针对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朝问题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带来的积极意义,使师生愉悦地走出尴尬的困境。例如在一堂作文课上,有一位老师正兴致勃勃地朗读学生在上次作文中出现的美文,忽然,一个学生神情严肃地站起来说:“老师,这篇是抄的!”随后,他拿出了自己买的作文书为证。顿时,课堂一下躁动起来,大家开始由赞美变为鄙视。面对此情此景,老师迅速冷静下来:“抄的作文也有好的一面啊!学生抄的过程就是发现美文的过程,就是欣赏的过程啊!”于是,老师继续声情并茂地朗诵完全文。然后问学生:“就文章而言,写得好不好。”学生答:“好!”接着,老师的话锋一转:“这样的美文,在我们班上只有两个人读了!要不是他们推荐给大家,大家还不知道有它的存在呢!不过以后如果是借鉴的最好表明出处。”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促使那位遭遇尴尬的学生自觉地自己创作。又如有个别同学“神思恍惚”时,6
便加重语气提醒说:“××同学现在对‘目似暝,意暇甚’这句话应该深有体会吧!现在正在努力体验中呀。”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同学会意的笑,自然要比生硬地抛出一句“××同学,不许开小差!”效果要好得多。“目似暝,意暇甚”句,学生在课文《狼》中即已学过。旧语重提,既引起了该学生的注意,又使全体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巩固了旧知。
教学语言机智性的方法很多,在具体的情况下要具体得对待,要随机应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反映要快而准,要做到掌握分寸,方法得当,适时、适情、适度,于巧中见奇,于奇中生效。
六、语文教学语言的激励性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9]热情、向上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激励的语言可以绘制动人的五线谱,为学生弹奏美妙悦耳、经久不息的音乐!
在语文课堂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有的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学生却默不做声。究其原因,默不做声者,或因为性格内向羞于发言,或因为基础不扎实,对老师的问题没有把握。怎样让他们大胆、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呢?这就需要教师的激励。我在实习时,指导老师要求我们每个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管对错都要给学生掌声以示鼓励。比如在教《致蒋经国先生信》时,我提了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特意提到介石骨灰迁移的事?”我叫了班里一个比较害羞的学生来回答,她首先不敢回答,我对她说:“没关系的,你可以先把答案悄悄告诉我,我再告诉同学们。”然后弯下腰倾听她的悄悄话,当听到她正确答案时,我再把答案公之于众,并用掌声鼓励她。再适时引导:“你回答得很好嘛,下次如果能大声点那就更好了。”她受到很大的鼓励,在以后的课堂中经常主动回答问题。而对于学生错误的答案也不马上否定,我会换个方式这样说:“这位同学已经积极思考了这个问题,而且有了一个答案,不知各位还有其他更好的答案不?”然后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这样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充满了对学生的关怀,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乐于交流。
七、语文教学语言的启示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此,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课堂语言的启示性的设置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设计的问题由浅及深,步步深入引导启示
教师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解答条件,或作知识铺垫,或启发学生根据已知去开拓未知,或进行示范讲解,教师“举一”,令学生“反三”,指导学生向学习的“最近发展区”[10]开掘,实现学习迁移。如《螳螂捕蛇》一文,提问“螳螂为什么能杀死蛇?”教师用语言启发:“是怎样的一条蛇?是怎样的螳螂?”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围如碗、柳枝崩折、审视殊无所见。让学生明白是一只极小的螳螂杀死了一条力量强大的蛇。原因又有几个呢?学生自然就能回答了: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这样能让学生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兴趣启示
只有学生有兴趣的内容他才会去思考、去理解。如老师在讲述《木兰诗》这篇课文时,在讲解木兰是如何替父出征的这个问题时,如果单从课文字面去理解则较单调,老师可以这样说:“大家先把木兰替父从军这段文章好好看看,然后把它编成一段白话故事,大家觉得如何,我们等一下一起来评论谁的故事写得最好。”这样既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有关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用妥贴的比较进行启发
语文课文的每一单元的几篇课文一般都有相似之处,至少也属于同一文体,教师要善于用比较法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例如在实习中我教初二的书信那一单元,分别是《致蒋经国先生信》、《致女儿的信》、《给儿子的一封信》等。我上第二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回顾一下上篇课文所提到的书信的格式,再让他们找出两篇课文存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能让学生主动得进行学习,并获得新知识。
事实上,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几点所包罗,语言艺术既体
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语文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若如此,语文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参考文献
[1] 张隆华.语文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2]
曾祥芹.语文教学能力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7.[3]
李杏保,陈钟梁.纵横语文教育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天津: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5]
王守信.刘勰与文心雕龙[M].山东:齐鲁书社,2001年9月. [6]
孙俊三.中学教育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9.
[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开明出版社,2005年一、二、三、四、[8]
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9]
张德伟.新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 [10]曾祥芹.语文教学能力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7.致 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陈艳阳老师的悉心指导。陈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陈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对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陈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谢陈老师对我论文的细心指导在此,我要向陈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同时,感谢我的同学四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9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内容提要: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之道在乎“情”,教学亦是如此。要做一个有感染力的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理性的思考,真挚的情感,还要有幽默的语言。风趣幽默的语言是润滑剂,可以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可以带来笑声和笑过之后的思考;而“披文入情”,以声传情,注情于声,声情并茂的语言更能引导学生进入语文世界,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可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幽默 清晰 意切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把知识的种子,做人的“规矩”播撒入内,让他们品尝有知的快乐。捷克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最神秘的。”因此,教育人使用的语言应当是艺术的语言。生动幽默添情趣,清晰动听易入耳,情真意切增温暖。
一、生动幽默添情趣
幽默的语言是教师智慧和自信心的表现,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想象,会意其妙处,锻炼学生课堂思维的灵活度,启迪学生智慧。据教育学家调查统计,90%的学生喜欢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前苏联作家斯维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语文课的教学中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能使繁重严肃的教学变得轻松活泼,平淡无奇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抽象深奥的说理变得具体形象,从而达到帮助理解、加深记忆、提高效率的作用。记得我讲《山市》的:“危楼一座”时,学生不懂“危”的意思,我便在黑板上写了个高高的“危”字,学生看了直笑,我解释说这就是“危”的古意——高。不过若其它字也写得这么高,那大家定会笑话老师“字高”——自高自大可不好,“有点自大”就是个“臭”字。这样学生们不但在会心的欢声笑语中形象地记住了词意,而且受到了做人的教育。不仅如此,幽默的语言还能缩短与学生的心灵距离,融洽师生感情。语文教师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阅读日记。同学们在日记里亲切地称我为他们的朋友、笔友,这跟我幽默地批改语气是分不开的。记得有一个叫李建平的同学在日记里就美打伊拉克发表言论:“如果我当选为地球球长,我一定要治裁美国,轰平五角大楼”。我批注说:“我敬佩你的正义精神,但我决不会投你一票,因为你当选为球长后,世界将永无宁日。”教师的幽默诙谐、轻松,能够折射出真善美的心灵之光。即使遇到不愉快的事,教师也要冷静思考,用风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开导,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无思想压力的情况下受到温馨的教育。一次做单元综合练习,批改时发现有些学生抄袭。怎么教育呢?课起始,我说了这样一段话:“天工造物真是无比奇妙,即使是同一种同一类的物也会有千差万别。人们不是说,天底下绝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吗?可这一次我们班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批改作业时我发现不少人的面孔一模一样,比如这个嘴角往下歪,那个嘴角也往下歪,孪生姐妹也没有像到这个程度呀。请你们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学生们先是煞有兴趣地听,接着表情上有点紧张,最后大声笑着说:“抄”。毛病由学生自己诊断,教师只要顺势而下,指点迷津就行。
二、清晰动听易入耳
教学语言清晰响亮,动听入耳,情趣横生,能诱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启发学生深究底里,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学生受到语言美的强烈感染。语言活泼、形象、鲜明,学生如身临其境,见其人,问其声,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习效率自会提高。语言的生动性还表现在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进行论说文教学、语文知识教学、概念术语讲述时,尤须注意,不能凌空,要举实例,善分解。如修辞手法“移觉”也叫“通感”。直接讲述概念,学生不易理解,例子一举,学生就一清二楚了。“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把“渺茫的歌声”移来描写“缕缕清香”,听党和嗅觉打通,学生就有感觉了。
三、情真意切增温暖
教学的魅力往往来自教师的魅力,教师的成功往往始于学生的成功。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在课堂上制造焦点。学生在欣赏教师,崇拜教师中,亲近教师,亲近语文,从而享受语文。师生情感产生共鸣、撞击和生发,共同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形成“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是饱含情意,富有诗意,体现创意的课堂。语文教学的过程,一般来说是凝固的文本和师生的思想融合在一起的过程。在这个往返于理性和感性之间的活动中,世态的冷暖,人情的厚薄都在缓缓流淌。它浸润着师生的心灵。课堂也就成了一次生命的洗礼与润泽。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激昂慷慨,犹如大江奔涌,一泻千里,给人以排山倒海之势,教这类文章应激情饱满,给学生造成一种激昂,亢奋的课堂气氛。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突出的特点是语美、景美,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较为含蓄,教这类文章要注意授课语言的优雅洁净,注意把重点放在充满情感的朗读上。总之,在讲课时,教师应满怀激情地分别把这些情感因素源源不断地送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情的感染和熏陶,在情感中得到语文知识,在情感中培养语文能力。
总之,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轻而易举地成就一件事情,也能毫不留情地毁掉一件事情。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有艺术地驾驭语言的能力,在幽默、清晰、亲切
的艺术当中,去展现自我,传播知识,教化心灵。
作者:徐凤宝 女 宝鸡市金台中学教师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xlskaixin@163.com
第五篇:浅析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应该有较强的基本功以外,还必须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表现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直观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进行有效教学呢?一运用语言进行情境导入,一节精彩的语文课,没有精彩的教学语言是不可能称之为精彩的。教学的导入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学生的情感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在导入新课时,可根据教材特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可感情境。
一、语文教学中语言的作用
语言交流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它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文化科学知识,启迪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实际上,教师是把自己内在的知识和思想外化为语言、动作、表情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我国一些经典著作对教师的语言做过精辟的论述,如“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这些话都充分显示了优化的教学语言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言语科学规范,生动形象,思虑清晰,情感丰富,才能寄厚于轻,寄深于浅、寄直于曲,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动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充分显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
所以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基本要求
1、语言要规范、准确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规范,明白精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学语言以口头语为主,但不同于普通口语,绝不能流于粗俗和平庸,要规范、文明、准确。首先要用普通话教学。
我国大力宣传并推广使用普通话教学,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用方言、土语教学的现象。中小学阶段是教育的起步阶段,普通话教学能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普通话基础。要摒弃粗俗言语位学生树立高尚的品格形象。要注意把握语气词使用频率,吧、啊、呀、吗。适当能产生亲切感,过多会啰嗦累赘。一次,我问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刚才一节课老师给你们讲的什么?”他笑笑说:“老师一共讲了85个‘嗯’”可见,“心乖于内,口拙于外,”的教师,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要求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了。要遵循语法规则,教师授课不遵循语法规则,会影响学生逻辑和思维混乱,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
其次,教学语言必须准确。语言的准确性是教学最基本和最起码的要求。不光是指语言、语法上的规范,更重要的是指用丰富多彩的语汇、句式表达事物的千差万别。尤其是对基本原理、概念、规则、结论等,更要合乎逻辑,用词确切,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教学语言的优劣,不是由数量而是由质量决定的。教师的表达确切简洁,耐人寻味,“立片言可以明百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养成好习惯。
2、语言流畅、明晰
清亮、明晰、舒缓、流畅而富有节奏变化的语言,能够刺激听觉神经的兴奋,调节听觉神经保持良好状态。而含糊不清、怪声怪调、结结巴巴或急风骤雨式的语声语调会使学生在吃力、乏味、刺耳的感觉中关闭接收通道。
教师讲话的声调高低、速度都要适宜。声调太高了、太尖了会刺耳,太低了又听不清。教师要熟练地驾驭自己的语调。句末语调的平、升、降、曲,整句语调随语势的高、低、起、伏,都会比直着嗓子用高平调说话更富有表现力。语言太快了,象放连珠炮一样,学生来不及听,太慢了,太呆板了,没精神,会抑制学生头脑里的兴奋点,容易使学生疲倦打瞌睡,匀速的语流又常常调动不了学生的注意。,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绪而巧妙地控制和调节,使之快慢得当,高低适宜,要运用语言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的印象,富有艺术性的教学口语是悦耳动听,流畅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它能给人带来一种艺术的气息,使听者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魏巍的那篇《我的老师》里所写的蔡云芝先生,“爱用唱歌的声调教我们读诗”,那“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的诗句,作者不但至今还能背诵,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音调呢?竟至于使人终身难忘,对作者接近文学、爱好文学产生了有益的影响?那是因为蔡老师用的是一种抑扬顿挫的音调,有音乐的美感。入情入境,有感染力。
3,语言要生动、直观
有一位老师在讲血液的组成里的血红蛋百时,就说它“嫌贫爱富”,学生一听,有兴趣了,老师一转:说它它嫌的不是钱少钱多,而是氧气的多与少。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 爱富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
嫌贫。学生这样理解知识就简单了。在讲白细胞时我用了八个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因为它吞噬了细菌后自己也会死亡,是人体的卫士,学生听了后容易接受,很有兴趣。
有位教育家说过:“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枯燥的讲授。”形象的教学语言是教学的催化剂,如果教师没有好的口才,语言不生动形象,缺乏艺术性,即使是再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被讲得干巴巴,索然无味,如同嚼蜡
老师不应把重点放在“讲什么”上,而是着眼于“怎么讲”,怎样讲才生动、具体。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形象活泼的语言进行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所学的内容。但追求语言的形象活泼,切不可疏于庸俗、低级趣味,做到形象适度,活泼有格有一位教师在讲《卖炭翁》一课时,就因为教学语言修养上的欠缺,影响了课堂效果,损害了文章的艺术形象。《卖炭翁》一问,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乐府诗。本诗在内容上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疾苦,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同情。格调非常感伤。诗歌课学习,主要是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特别是诗歌语言的学习。这位老师在讲课时比喻不当,整堂课多次使用家乡土语,影响了文章的情味,破坏了文章的艺术效果,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课堂语言,要多一些文气
注重语言修养 特别是语文教师。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影响着教学效果 也影响着教师个人形象 反应着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
4、语言要富有启发性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生动、含蓄、充满启发性的语言,往往能够透过有限,展现无限,启迪学生的心智,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去丰富和补充,以“不全”引出“全”的结果。
一位小学教师教柳宗元的《江雪》一课,当疏通文意后,有一个学生向老师提出了一个让人费解的问题:“老师,这么冷的天,这位老翁为什么还在钓鱼呢?”这位教师并不急着给学生答案,而是让其他学生帮着回答,有的学生说是老翁家穷,出来钓鱼改善生活,有的认为老翁与家人吵架出来钓鱼散心等,学生们各抒已见,答案五花八门,这时这位教师反问学生一句:“老翁真的在钓鱼吗?”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们终于理解老翁钓鱼的用意并不在于鱼,而是以此表达自身对政治仕途的感怀,此举是中国文人官文化的一种体现。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教师善用启发性的语言艺术对启迪学生思维,更好地把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语言要有情感性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不但能使学生从形式上,而且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不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作用于他们的心灵。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心田。
教师讲课人语言要富有情感色彩,就必须根据教材的思想内容,该喜则喜,该怒则怒,该哀则哀,该乐则乐。在是非、善恶、美丑面前,表明自己爱憎分明的态度,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感染力量。
比如,引导学生学习《童趣》,我模仿孩子的语气、神态,或“怡然称快”、或“怡然自得”、或“呀然一惊”,教师讲的抑扬顿挫,学生学的摇头晃脑,师生乐在其中。学习《行道树》,我饱含深情,声情并茂,学生大都能怀着崇敬的心情理解行道树“这种命运实际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奉献浓阴”的奉献精神。实践证明,富有激情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在人的脑皮层上留下较深的印痕,记忆也就能巩固而持久。更重要的是,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交际中也能“注意表情和语气”,“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6.语言要幽默风趣
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 “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特级教师于永正常常以恰到好处的教学幽默润色课堂,为教学增添亮色。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于老师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节。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果实累累的果园。这个学生读完后。于老师看了看全班同学,煞有介事地说: “陆晓荣听得最投入。我发现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回过味来的同学们都会心地笑起来。于老师接着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头脑中变成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杨梅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哈喇子’ „„”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于老师又郑重其事地说: “如果读文章能像陆晓荣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证明你读进去了.就证明你读懂
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
在这节课中.于老师用幽默的语言,把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象,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讲出来了,而学生们发自肺腑的笑声。则表示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教师语言能力的折服与钦佩。
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的心窗,借助幽默艺术,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笑自心底神自爽”,教师不失时机地运用幽默的话语或事例进行教学,可以给紧张、沉闷、呆板的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例如一位教师的做法,中考临近,同学们正在埋头苦学,看着他们个个累得头晕眼花,教师决定让他们轻松一下,于是宣布:“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们先听哪个?”同学们都说先昕好消息,“好消息就是今天下午一二两节课不用上课了,我们要拍毕业照!”班上顿时沸腾了,好不容易让局面平静下来,我又满脸沮丧地说:“坏消息就是下午第三节我们照常上课!”
再比如一节音乐课之后的语文课,许多同学都已经恢复到了正常的上课状态,但一名酷爱唱歌的同学还流连在他的音乐天地中,突然轻声地哼起了歌。老师停止了讲课,用诙谐的语言说:“现在我们班有同学想开个人演唱会,不过请再等几天,到了星期天我们再在班里为你开个人演唱会,怎么样?”该同学面红耳赤,羞愧万分,很快从音乐天地回到了语文课堂。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培养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机智。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机智,常会在师生之间筑起无法理解的高墙,增加许多无谓的矛盾。实践也证明,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智的教师比起缺乏这方面素质的教师,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善于缓和工作中的紧张局面,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
不过要做到语言的生动,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一下子做到的,这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学识、性格,应该说在这一方面教师若不注意自身的修养和生活的积累,古人说过,“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语言也是教师的一种内在的气质、修养、素质的体现。教师对于发展、培养学生的语言有榜样和示范的作用,艺术化的语言影响着教学成绩的提高。有人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语言应具有诗歌语言的精练、小说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演说语言的雄辩,这要求虽然近乎苛刻,但却为我们描绘出语言艺术追求的美好境界。所以,教师很有必要加强自已语言方面的学习,提高自已语言表达的能力,使自已的语言充满艺术的魅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身语言艺术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三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过:“刻意追求的艺术.不是艺术;刻意学习的艺术,不成艺术。当一个教师的学、识、情、才等齐备之时。才是教学艺术臻于成熟之日。”精彩的课堂语言,源于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源于教师出色的创造才能.更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们的深厚的爱。
1、首先要热爱我们的教师工作
就是要有追求,有坚定的目标,能耐得住寂寞,不东张西望,不左顾右盼,只要热爱它,才能不断深入下去。
像易中天老师讲三国时,将自己研究很深很透的知识用风趣有加的解读表述出来,非常引人入胜,以致不希望他说出“且听下回分解”的告别语;刘心武老师探秘红楼时,和蔼细腻、通过珠联璧合的归纳与演绎,让人听得有滋有味;于丹老师用生活化的语言将生涩的
《论语》描绘得平易近人,融融潜心,似娓娓心语让我们与那个灰色的有温度的孔子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这些,都是把学问作到极处的表现,只有不断登攀,只有不断钻研,才见天高云淡,才能尽情挥洒,才是真正的自由境界。
就像我经常说的那样,应该把教师这个行业当作“事业”而不是“职业”去做,你才能发现其中无穷无尽的乐趣,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艺术化
2、必须掌握一定的发音技巧。
语言学家认为,人的语言是由肺、声带、共鸣腔三个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说话的底气来源于肺部的作用,正确的肺部运动能够产生足够的发音动力。有的教师不懂得正确运用发音的底气,因此在说话时要么声音微弱,学生听不见,要么扯着嗓子喊,一堂课下来筋疲力尽,嗓音沙哑。可见,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这样,语言才清晰,有力度。有了规范的语音,还要注意语调。教师在讲话时注意到声调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讲课时必须注意语速。教师讲话的速度太快,就会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模糊或错误,因此,教师讲话的语速快慢应适中,而且宜慢不宜快。有了规范的清晰语音、抑扬的语调、快慢适中的语速,板眼分明的节奏。能准确地把信息传送给学生,并且给学生以美感,才能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
教师的学识建立在平时对生活的关心,对文化的进修,对各种问题思考的综合,它是构建教师语言生动的丰富的土壤,如同一个相声演员,如果没有一定的学识,是难以说出让人心悦赏目的段子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所谓“轻扰慢捻皆成妙曲,信笔涂抹皆成妙文。”教师知识渊博,阅历丰富,宽阔的视野,才能思如泉涌,信手拈来。在课堂上才能旁征博引,宏论滔滔,左右逢源,妙语连珠。这样既拓展了学习内容,又能启迪学生思路,4、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要勤于动笔,通过书面语的训练,提升思想,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可以坚持写教育叙事。
很多老师不注意书面文本的写作,其实这样做并不合适 因为我们日常教育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非常琐碎,正式琐琐碎碎的工作构成了我们的教学生活,平常工作中的交流探究也往往是零零散散的,成片段性的,教育思想教学认识常常是火花一蹦、灵光一闪,通过书写文本可以使写作前的这些零散想法条理化,模糊认识清晰化,直观经验概括化,也可以说是一个梳理我们的思想,漂洗我们的认识的过程。写文本需要思考,这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但是写作过程中的艰苦的思考,才会让我们从琐碎、模糊中剥离出最有价值的思想,让我们获得新的知识和发现。写作又像一辆推土机,可以把我们的思想推着向纵深发展,让我们的思路变得清晰、变得深刻。坚持书写文本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他还可以把我们平时的教学成果用文字的形式固定化,成为大家可以交流共享的财富。(踏踏实实的做,认认真真的写。比如最简单的工作总结,大家都写过,可能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写期末总结,通过写以使我们全面系统的回顾自己一学期的得失成败,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清晰地认识,这实质就是教学反思。有的学校领导就明确要求工作总结要写成反思的形式。梳理思想,反思成败得失,才能使我们更好的修正今后的工作。)坚持用探索和研究的态度去写教学文本,久而久之,这些文本就会积累成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和教育资源。(是搞教科研的丰富资料及实践基础),很多学者,专家之所以能成为学者专家呀,就是有著述,有文字性的成果。一开始写,可能感觉笔力不足,或懒得写,但贵在坚持,只要写,就在成长,写,可以丰富教师的灵魂,写,可以去掉人身上的匠气,写,可以以一
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看待自己的课堂,并改变我们的课堂,让自己活得明白。
写作可以提升我们内在的思想,并外化成丰富、优美的语言。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过:“刻意追求的艺术.不是艺术;刻意学习的艺术,不成艺术。当一个教师的学、识、情、才等齐备之时。才是教学艺术臻于成熟之日。”精彩的课堂语言,源于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源于教师出色的创造才能.更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们的深厚的爱。
绸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