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丑石教案
丑
石
一、教材说明
《丑石》是北师大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一书中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贾平凹的《丑石》体现了这样的审美观。本文通过描写一块长年累月埋没于污泥荒草中,不但不被村民们重视,反遭咒骂和唾弃,某一日被一位天文学家发现,终于成了无价之宝的石头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操守的探索思考。抒发作者对那种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二、学情分析
本文讲述的故事结构简单,语言简洁朴实,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比较容易,但是对作品中所蕴涵的哲理体会起来会有一定困难,教学中尽量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通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的思路,了解先抑后扬的手法;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丑石头之美,提高对美与丑的认识;从不同侧面描写丑石之丑的方法;体会想象的作用。
3、情感目标:学会欣赏真正美的东西需要有识别的能力,欣赏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理清思路和线索先写了丑,又写了美;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从不同侧面描写丑石之丑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
七、教学课时: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容。齐读课题。【此环节设计的目的直接入题,简单。】
二、精读课文:
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来概括)理解:先写了丑,又写了美。(板书:丑 美)
2、出示:我原来怎样认识丑石?后来又怎样认识丑石?我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读相应段,边读边画,并做批注。①外形丑(写法上来说是侧面描写):从二个方面回答 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说很暗,不着人喜欢); B、牛似的模样(从形状上说);
②无用:不能垒墙、不能洗石磨;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
③不但没用还碍地面:理解:用比较的方式证明丑石的无庸,就连花都嫌弃它,只有杂草眷顾它,而孩子们也不喜欢它。④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站在丑石上望月。磕破了膝盖。说明这点用也不是好处。这一段是反衬丑石的无用。师生接读: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描写方法:侧面描写。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对写作方法的提炼和总结是指导我们学生习作的有效途径,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使学生对创作方法有路可循,有法可鉴。用课文篇目作例子,现身说法,这样更具有说服力,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便于借鉴和摹仿。】
3、速度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我、奶奶、其他人都认为它丑。
师生接读:尽管它颜色那么难看,不讨人喜欢,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尽管它碍地面,人们几次想把它搬走,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尽管它毫无用处,人们咒骂他、嫌弃他,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4、总之,不仅外表不好看,还这么地没有用处,这是不是就证明了丑是真的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呢,是什么改变了大家对他的认识?(1)终于被一个科学家慧眼识珠,发现了它的潜能,速读第六段,思考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中的“拉直”?
理解: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作用是写出了科学家那种意外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的活灵活现。体现了丑石的不同凡响和科学家的慧眼识珠。
5、后来又怎样认识丑石的? 继续读,边读边画,并做批注。①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②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我接受了天文学家的观点,转变了对丑石的态度,为对原来丑石不屑一顾的态度感到羞愧。③有不理解的吗?(质疑)学生讨论。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推敲语句的含义”“对课文内容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阅读这个环节,指导学生运用诵读、默读、速读等多种方式,在不停的“读”中感受文章的内涵。】
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师生接读:因为它颜色那么难看,遭人厌烦,但是它静静地卧在那里。因为它碍地面,人们几次想把它搬走,但是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因为它毫无用处,人们咒骂他、嫌弃他,但是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6、我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
理解:丑石的价值体现。说明人们对这块丑石是非常爱护、珍惜的,与我们对丑石的态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7、最后一段,读一读,齐读。
说说作者是怎样写我的?“我觉得自己可耻。”“我怨恨它?” 可耻什么?怨恨什么?
丑石呢?两个“伟大”你怎么理解?
当人们觉得它碍事怨恨它时,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从精读重点段落的角度有取舍地进行阅读训练,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掌握阅读规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这一环节,将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落在了实处,把课堂教学变得紧凑而高效。】
三、总结归纳:
1、作者对丑石的感情也有一个大的变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小结板书。这叫做“先抑后扬”。
(作者本意是要赞扬“丑石”,但他并不急着赞扬,而是首先极写丑石的“丑”,写它无一用处,人们是如何的讨厌它,然后笔锋一转,说它原是一块非同凡响的陨石,进而盛赞它的美妙和伟大之处。那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提问了几个学生的看法,经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既吸引人,又能取得强烈的效果。)
2、分析了文章的思路与写法特点后,请学生思考并讨论:说说丑石的境遇对你有什么启发?
写下来。
美要靠识别、靠欣赏
美是藏在丑之中的,不能用世俗的的眼光去判断。表面上平淡无奇,不代表自身没有价值。我们在评价别人的时候,不能只看外在的东西、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下去,发掘他的内在美。
作者通过对一块“丑石”的描述,从人们对“丑石”认识的变化,生发出许多感慨,并由此推想到社会上的此类现象,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作业:
推荐阅读贾平凹的三本书《怀念狼》、《废都》、《秦腔》
五、板书:
丑 石 贾平凹
先写了 丑
无一用处——讨厌它
} 欲扬先抑
又写了 美
非同凡响的陨石——盛赞
《丑石》教学反思
在《丑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适当做到了点拨和引导,只是一节课下来,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1、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了解不够,没能完全从实际出发,以至于课后作业的布置,没有梯度,没能体现出层次性,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能力。
2、这堂课的容量相对来说还是有些大,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不能够完全掌握、完全吸收消化,教师应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3、关于精炼达标,这个环节设计的测试题相对较多,有些题型并没有体现出层次性,出题方向没能紧扣这节课所讲的内容,例如本节课的难点: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上完这节课,我深切地领悟到,要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必须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在课堂上为他们栽下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为他们创设一个挥洒自我的乐园,从而实现“我喜欢学,我乐意学”。
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这种对比说理的教学方法的好处所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犹如“灵秀之泉”,渗进他们的心田,对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创造性,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都有积极和推动的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做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也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勇于创新的紧迫,提高课堂驾驭的能力,与学生同进步前进,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第二篇:《丑石》教案
《丑石》
编写人:魏鹏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
3、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重点 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2、难点: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的天性。那到底什么才算是美呢?我们又该怎样去评判身后事物的美与丑呢?今 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散文,让我们对美丑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3)初步感知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交流补充有关作者贾平凹的资料。
3、齐读课题,提出疑问。
二、预习检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懂、读通课文。
2、检查词语。
遗憾 黑黝黝 细腻 翘望 搞来 浣纱 枝蔓 庇覆 咒骂 世俗
寂寞 繁衍 陨石 无可奈何 牛似的模样
3、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初步感知,理清脉络。
1、浏览课文,思考文问题: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概括。中间有没有过渡?找出来。
2、理清文章脉络。丑石之丑(1——5)丑石之美(6——14)感悟(15)
3、小组互相交流阅读心得。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有关丑石的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学习目标: 把握作者对丑石先抑后扬的描写,感悟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2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把握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3 学习丑石的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
二、小组合作,探究文本。
(一)学习“丑”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思考:
1、课文开头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作者遗憾什么?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2、文中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丑石的丑?找出相应语句,用“——”画出来,并带着感情读一读。
3、找出这一部分中表现人们情感的词语。用△标注出来。交流汇报。
1、教师引导。(1)遗憾。
(2)丑石的丑。a外形丑 b 无用 c没人爱
2、抓住关键词语 “遗憾”“讨厌”“咒骂” “嫌弃”“无可奈何”体会丑石的丑,带着体会读句子。
(二)学习“美”
过渡:后来是什么让人们对丑石的看法有了改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齐读第6自然段)
阅读指导:
读6——14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6段中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了丑石的珍贵、陨石的价值?画出来,批注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2、揭开了丑石的神秘面纱,人们的表现如何? 交流汇报。
1、谈感受,读句子。
2、交流陨石的资料。
3、交流人们的反映。“这使我们很惊奇”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内容?
理解: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结合上下文看)
4、结合句子“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读句子,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感受。
(“丑到极处”就是丑在外表,丑在自然,无任何雕饰,丑在它独特的经历,饱受讥讽.“美到极处”就是①自然就是美。②价值高,珍稀珍贵,不能做平常的功用③默默忍受,不论辩,甘于寂寞④人们的无知、讥讽,甚至可耻与丑石的没在美、坚忍、寂寞生存的伟大对比,更显丑石美。)
(三)学习最后一段
1、说说作者是怎样写我的?“我觉得自己可耻。”“我怨恨它?” 可耻什么?怨恨什么?丑石呢?两个“伟大”你怎么理解?当人们觉得它碍事怨恨它时,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2、你从人们对丑石认识的变化中,明白了什么?
5(①自然之美才是真的美,不要从世俗、功利的角度去判断美与丑。②是金子总会发光。③不要看内在。④要向那些高贵、谦逊、甘于忍受误解,即寂寞地生存的人学习。)
三、总结归纳:
1、作者对丑石的感情也有一个大的变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
这叫做“先抑后扬”。(作者本意是要赞扬“丑石”,但他并不急着赞扬,而是首先极写丑石的“丑”,写它无一用处,人们是如何的讨厌它,然后笔锋一转,说它原是一块非同凡响的陨石,进而盛赞它的美妙和伟大之处。那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提问了几个学生的看法,经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既吸引人,又能取得强烈的效果。
2、作者借丑石,表达自己这种人生态度、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四、拓展练习
片段练习: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一个片段。
五、板书设计:
丑石(贾平凹)
先写了丑
无一用处——讨厌它
欲扬先抑
又写了美
非同凡响的陨石——盛赞
六、当堂检测:
一、给加点字注音:
丑陋()棱角()錾()繁衍()绿苔()翘望()膝盖()陨石()憧憬()
二、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文讲了什么?
四、阅读文章6-15段,完成以下问题。
1、为什么“不一般”的陨石“都垒不成墙和台阶”?
2、第十一自然段中“可这正是它的美”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3、你怎样理解“丑石”的伟大?奶奶和我为什么脸红?
4、为什么说“丑石“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第三篇:丑石教案
丑
石
贾平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并理解文章内容;b、明确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赏析丑石的美与高大;c、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
2、情感目标:
学习丑石的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
3、能力目标:
a、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分析文章内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b、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c、通过美文阅读和欣赏,获得写作启示,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
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因为判定的角度不 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增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2、作者简介:
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
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 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 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 奖”。
3、分析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的什么,然后又写了丑石的什么?(先写丑石 的丑,再写丑石的美。)
2)、齐读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理解:从三个方面回答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说很暗,不着人喜欢);B、牛似的模样(从形状上说其蠢笨);C、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多碍地面(说其没来历,没人关心,还碍地面)。起到了总起的作用。
3)、指名读第2、3自然段,思考:外在条件不好,就要从内在去弥补,那么丑石弥
补了吗?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理解:突出了丑石的无用: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理解:用比较的方式证明丑石的无庸,就连花都嫌弃它,只有杂草眷顾它,而孩子们也不喜欢它
4)、总之,不仅外表不好看,还这么地没有用处,这是不是就证明了丑是真的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呢?对,不是。终于被一个科学家慧眼识珠,发现了它的潜能,齐读第六段,思考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中的“拉直”?理解:眼光是无形的东西,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作用是写出了科学家那种意外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的活灵活现。体现了丑石的不同凡响和科学家的慧眼识珠。
5)、“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理解:
丑石的价值体现。说明人们对这块丑石是非常爱护、珍惜的,与我们对丑石的态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6)、齐读第七自然段,思考:“这使我们很惊奇”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内容?
理解: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结合上下文看)
7)、作者对丑石的感情也有一个大的变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
——这叫做“先抑后扬”。(作者本意是要赞扬“丑石”,但他并不急着赞扬,而是首先极写丑石的“丑”,写它无一用处,人们是如何的讨厌它,然后笔锋一转,说它原是一块非同凡响的陨石,进而盛赞它的美妙和伟大之处。那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提问了几个学生的看法,经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既吸引人,又能取得强烈的效果。)
8)、分析了文章的思路与写法特点后,请学生思考并讨论:
讨论: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人不可貌相”、“透过现象看本质”
4、总结归纳:
这是一篇托物寄意、抒写作者对生活哲理体验的散文。作者通过对一块“丑石”的描述,从人们对“丑石”认识的变化,生发出许多感慨,并由此推想到社会上的此类现象,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5、作业: 本文最后一段,是作者的感悟。你能为本文另外写一个结尾,表达你对丑石命运的感悟吗?
6、板书:
丑石
欲 扬 先 抑
第四篇:丑石教案
一、导:
二、简介作者:
贾平凹——1953年出生~,代表作有《满月儿》、《正月腊月》。
三、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画出依据。准备以丑石的口吻按下列句式要求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示例:我是一块丑石,在(位置),因为不能,不能,不能,连,好多次要被人搬走。一天,我被 发现。最后我被运到了天文博物馆。
2.学生迅速准备。3.点名叙述。
四、议——丑石的“美”与“丑”。
(一)理解丑石得名原因。
提问:从刚才同学的叙述中,你能不能明确:这块石头为什么叫丑石? 提示:样子丑:黑黝黝,牛似的模样
没有用处:不能垒山墙、不能洗石磨、不能雕字刻花,浣纱捶布、只能饮鸡、看月亮时还磕破了我的膝盖
(二)感知丑石“美”的原因。过渡:这块丑石到底丑不丑呢?
追问:为什么?哪些地方说明丑石并不“丑”呢? 提示1:补过天、发过热、闪过光(第7段)。提示2:第6段“拉直”、“小心翼翼”(侧面描写)
点拨:是否因为它“补过天、发过热、闪过光”它就不丑了哪?(或丑石到底“美”在哪里?)提示:(伟大)美在“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
点拨:这体现出丑石具有怎样的品质?
(三)分析第4段、第5段作用
1.提问:第四段是写丑石的“丑”,还是写丑石的“美”? 2.点名朗读,明确段落内容。3.小组讨论。
提示:第四段写丑石只能用来饮鸡,登上它看月亮时还摔破了我的膝盖。表面是写丑石的用处,实际是侧面衬托丑石的“丑”。用丑石微不足道的小用处,突出了丑石的无用。
4.师:所以文章第五段才说:“人都骂他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了”。用自己话说一说为什么丑石“真是丑得不能再丑了”?
提示:丑石不仅样子丑陋,而且还毫无用处。
五、分析丑石被误解的原因。1.思考:丑石为什么被人误解呢? 2.学生明确。
提示:表面原因:丑石样子丑,而且还没用实用价值。深层原因:人们总习惯以世俗的眼光去评判丑石。
3.提问:作者和奶奶是否也感受到了这一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脸红——可耻——怨恨
4.提问: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提示: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追问:你是否也犯过以貌取人的错误?
4.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文章的中心。
六、作业:
第五篇:丑石教案
《丑石》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丑石》是北师大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一书中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贾平凹的《丑石》体现了这样的审美观。本文通过描写一块长年累月埋没于污泥荒草中,不但不被村民们重视,反遭咒骂和唾弃,某一日被一位天文学家发现,终于成了无价之宝的石头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操守的探索思考。抒发作者对那种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学情分析
本文讲述的故事结构简单,语言简洁朴实,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比较容易,但是对作品中所蕴涵的哲理体会起来会有一定困难,教学中尽量引导。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通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的思路,了解先抑后扬的手法;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丑石头之美,提高对美与丑的认识;从不同侧面描写丑石之丑的方法;体会想象的作用。情感目标:学会欣赏真正美的东西需要有识别的能力,欣赏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理清思路和线索先写了丑,又写了美;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从不同侧面描写丑石之丑的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曾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介绍:
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朗读课文,同学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听到的感受。
四、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容。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来概括)理解:先写了丑,又写了美。(板书:丑 美)2.出示:
我原来怎样认识丑石?后来又怎样认识丑石?我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读相应段,边读边画,并做批注。
①外形丑(写法上来说是侧面描写):从二个方面回答 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说很暗,不着人喜欢); B牛似的模样(从形状上说); ②无用:不能垒墙、不能洗石磨;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
③不但没用还碍地面:理解:用比较的方式证明丑石的无庸,就连花都嫌弃它,只有杂草眷顾它,而孩子们也不喜欢它。
④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站在丑石上望月。磕破了膝盖。说明这点用也不是好处。这一段是反衬丑石的无用。师生接读: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描写方法:侧面描写。
3.速度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我、奶奶、其他人都认为它丑。
师生接读:尽管它颜色那么难看,不讨人喜欢,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尽管它碍地面,人们几次想把它搬走,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尽管它毫无用处,人们咒骂他、嫌弃他,它静静地卧在那里。4.总之,不仅外表不好看,还这么地没有用处,这是不是就证明了丑是真的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呢,是什么改变了大家对他的认识?(1)终于被一个科学家慧眼识珠,发现了它的潜能,速读第六段,思考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中的“拉直”?
理解: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作用是写出了科学家那种意外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的活灵活现。体现了丑石的不同凡响和科学家的慧眼识珠。
5.后来又怎样认识丑石的? 继续读,边读边画,并做批注。①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②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我接受了天文学家的观点,转变了对丑石的态度,为对原来丑石不屑一顾的态度感到羞愧。③有不理解的吗?(质疑)学生讨论。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师生接读:因为它颜色那么难看,遭人厌烦,但是它静静地卧在那里。因为它碍地面,人们几次想把它搬走,但是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因为它毫无用处,人们咒骂他、嫌弃他,但是它静静地卧在那里。6.我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
理解:丑石的价值体现。说明人们对这块丑石是非常爱护、珍惜的,与我们对丑石的态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7.最后一段,读一读,齐读。
说说作者是怎样写我的?“我觉得自己可耻。”“我怨恨它?” 可耻什么?怨恨什么?
丑石呢?两个“伟大”你怎么理解?
当人们觉得它碍事怨恨它时,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三、总结归纳:
1.作者对丑石的感情也有一个大的变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小结板书。
这叫做“先抑后扬”。(作者本意是要赞扬“丑石”,但他并不急着赞扬,而是首先极写丑石的“丑”,写它无一用处,人们是如何的讨厌它,然后笔锋一转,说它原是一块非同凡响的陨石,进而盛赞它的美妙和伟大之处。那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提问了几个学生的看法,经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既吸引人,又能取得强烈的效果。)2.分析了文章的思路与写法特点后,请学生思考并讨论:说说丑石的境遇对你有什么启发? 写下来。
美要靠识别、靠欣赏 美是藏在丑之中的,不能用世俗的的眼光去判断。表面上平淡无奇,不代表自身没有价值。
我们在评价别人的时候,不能只看外在的东西、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下去,发掘他的内在美。
作者通过对一块“丑石”的描述,从人们对“丑石”认识的变化,生发出许多感慨,并由此推想到社会上的此类现象,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作业:
推荐阅读贾平凹的三本书《怀念狼》、《废都》、《秦腔》
五、板书:
丑 外形丑 没有用 没人理会它
侧面
丑石 反衬
美
补过天 闪过光 发过热
默默无闻 先抑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