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1-6册课本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的翻译

时间:2019-05-15 08:4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1-6册课本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的翻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1-6册课本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的翻译》。

第一篇:初中语文1-6册课本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的翻译

初中语文1-6册课本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的翻译

【第一册】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二册】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第三册】

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16.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8.闲 静 少 言,不 慕 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

19.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2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 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2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第四册】

2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北方有人欺负我,我想借助你的力量杀掉他。

2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2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2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2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驾驭它不采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第五册】

29.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异形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0.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31.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3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3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破漏,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3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3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3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3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3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40.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4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4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时登上这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4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4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人的忧愁之前就忧愁,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第六册】

4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4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4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防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宫廷中的官员和丞相府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善罚恶,不应该不一样。如果有邪恶不正、触犯法令的人和尽忠行善的人,应当交付主管官评判他们应得的惩罚和奖赏,来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应当出于私情偏袒一方,使得内廷外府法度不一。

4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君王接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落到衰败的原因。

4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希望乱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

50.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让自己降低身份,在驾相顾。

5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的关头我奉行使命。5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惩处我的罪过,来上告先帝的英灵。

5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并采纳正确的话,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训示。

5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5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5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但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57.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竭尽了。5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河边芦苇青苍苍,白露已经结成霜,心中怀念这个人,就在河岸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2)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则为理清句意,二则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

①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②“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若强译,则属错误。

③“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第三步,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

① “调”就是调整句式。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②“补”,就是增补。

a.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古汉语中的省略句要有所了解,并能判断一个句子中哪些成分省略了,以便补出;

b.补出省略了的语句,古人用笔简约,往往前面说过的话,后面一般就不再重复,而在现代汉语,就要给出。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③“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为相关文字。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用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地说法、互文地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如“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直译为“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就显得不合道理,而应意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才能明确。关注七个重点

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中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以下七个关注点:(1)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中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1: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译文: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

【解析】“樵”,名作动;“归”,使动。

例2: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解析】“粒”活用为动词,吃粮食。(2)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例3.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译文:(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解析】无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例4.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译文: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解析】结构助词“斯”为提宾标志,“罪人斯戮”即“戮罪人”。(3)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5、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译文: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解析】“故”为“原来” “谢”为“推辞”。(4)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中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否则,就会出现错误。例6.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解析】这里的“亲信”是“亲近信任”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常指“亲近而信任的人”。(5)单音节词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中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例

7、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解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所以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6)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例8.谥号所以垂之不朽。【解析】“所以”,由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构成,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用来……的方式”。(7)修辞知识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例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如果不了解此修辞方式很容易将此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此句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中考文言文翻译主要考查以上内容。因此,我们在文言文翻译的备考过程中,重点要从上述角度,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惟其如此,我们才会事半功倍。

第二篇:七年级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

七年级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篇:文言文语句翻译学案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

编制:

文言文语句翻译学案一、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三、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1.找到要译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要译句子前后的句子,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意,明确这段话说的方向和范围。

2.找到句子的特点,即得分点。

3.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句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这时就要采用“留、换、删、补、调”等方法。

1.留:即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如: ①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作记。......“至和元年”是年号,“临川”是地名,翻译时应该保留。②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天津卷)......译: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光武、邓禹”等为人名,“河内”为地名,应该保留。③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吉林卷)译: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迁”、“桑怿”均为人名,故保留。

2.换:即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这里的“卑鄙”应替换为“地位低、见识浅”。文言中还有一些特称词语,即各个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下车”、“乞骸骨”、“除”、“拜”、“左迁”,表时间、年龄、风俗的称谓等,翻译时也要换成现在的说法。

②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重庆卷).译: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伏”,是谦称。翻译时要将“伏”换成“我”。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生活就像《愤怒的小鸟》 1 / 8 每次失败时总有几只猪在笑。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

编制:

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五。

“既望”是古代时间称谓,大月为十六,小月为十五。这里七月为大月,故应译为现代的说法“十六”。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译:登上王位而治理天下。

“六合”,本义是“天地四方”,但翻译时要更换为“天下”。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贾谊《过秦论》)..译: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⑥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促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湖北卷)..译: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⑤、⑥两例,“藩篱”是比喻修辞,应换译为“边防”。“庙堂”本指“庙宇”,这里比喻“朝廷”,应该替换。

文言句子中还有不少的修辞格,翻译时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诸如此类的还有“萧墙”“黔首”“阡陌”“七庙”“万乘”“神器”“垂拱”等。

3.删:即删削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如: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之”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在意义,故翻译时应略去。②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作息”为偏义复词,义偏向“作”,故“息”应该不译。③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经·静女》).“其”是句中形容词词头,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苏洵《六国论》).“夫”是句首发语助词,表示要发议论,无实在意义,舍去不译。⑤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仿佛”与“若”同义,翻译时只取一个词。译为“好像”、“仿佛”。⑥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噫”、“吁”、“嚱”均为表感叹的语气助词,翻译时只要译一个就可以了,故可译为“啊”。

⑦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此句为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的语序为“有何陋”,“之”是助词,帮助使宾语置于谓语之前,无实在意义,故不译。

4.补:即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的词语和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单音实词增补成双音实词。

因古人多用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翻译时,用与文言词语相同或相近的现代汉语词语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补成双音节词。还要注意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语如“妻子”“地方”“指数”等,如: ①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柳宗元《捕蛇者说》)....译: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更”“役”“复”“赋”,均应译为“变更”“差役”“恢复”“赋税”。

生活就像《愤怒的小鸟》 2 / 8 每次失败时总有几只猪在笑。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

编制:

②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全国卷)....译:皇帝讨厌听到有人指出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的人)会变为奸佞(的人)........“恶”“过”“忠”“佞”就可以分别组成“厌恶”“过错”“忠诚”“奸佞”。③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广西卷)......译: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财”“损”“志”“益”“过”都要补为双音节词,译为“钱财”“削弱”“志向”;“增多”“过失”“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并补充为“妻子儿女”。

④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重庆卷).......译:我奉君王的命令,按道义不能屈服。你们这些人有妻子、儿女,白白送死没有好处。..................“王”“命”“无”“屈”“妻”“子”“益”均应换为“君王”“命令”“不能”“屈服”“妻子”“儿女”“好处”。

(2)增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或分句。

文言文中常常承前、蒙后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或分句,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补出来。如:

①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译:(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就说:“那个人与某个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 这里“则曰”的前面,承前省略了主语,翻译时要补出。根据上下文,这里省略的应是“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

②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上海卷)

译: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

这里 “有”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人”,“相示”前省略“以文”,后句省略主语“吾”,尾句省略宾语“之”,翻译时应该补上。

③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但是,力气可以到那里却没到,在别人来讲,是可以讥笑的,对自己来说,是应该后悔的。

这个句子,根据前后文理解,应省略一个分句,指的是“力足以至”的人却没有至,所以“人讥己悔”。故在翻译时应补出“而不至”之类的分句。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出那些不良方面加以改正。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本例后一分句承前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一定要补充出来。

⑤沛公军壩上。(司马迁《史记·鸿门宴》)译:沛公驻军在壩上。

“军”后省略了“于”。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翻译时根据具体情况补出。

⑥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浙江卷)译: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祸福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他们”,翻译时应该补出。(3)数词后面增加有关的量词、分数的词语。

生活就像《愤怒的小鸟》 3 / 8 每次失败时总有几只猪在笑。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

编制:

古汉语中,多数情况下,数量、分数等表示的方法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不用量词和表分数的词语,在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补出。如表物量,可补“个”、“只”、“把”等,如表动量则补“次”“回”等。如: ①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李密《陈情表》)....译: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

“九十有六”后添加量词“岁”,译为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九十六岁”。②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湖南卷)...译:这部文集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

“十之六”是分数词,译为“十分之六”。《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与此同。......③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那些喜欢游览的人到的地方,还不及人家的十分之一。....“十一”是分数,“十分之一”。

5.调:即移位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古今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如:(1)主谓倒置

主语后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如: ①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刘向《晏子治东阿》).....译:你治理东阿是很好的啊!.....②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译:你不聪明也太厉害了!....以上两例都是主谓倒装句,“子之治东阿”、“汝之不惠”是主语,“甚善矣”、“甚矣”是谓语。翻译时应调整顺序,主语在前,谓语在后。(2)宾语前置

有多种情况,都应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先说谓语或介词,再说宾语。最值得注意的是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的句子。翻译时按现代汉语的结构调整。助词“之”、“是”不译。如: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译:不懂得句读,不能解除疑惑。.......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古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借助词“之”“是”“之为”使宾语前置。此句按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之”是助词,帮助使宾语前置,不译。又如“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惟命是从”等。...②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全国卷)..译: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古汉语否定句中,如果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于谓语动词之前。例中“未之有”即“未...有之”,翻译时将“之”放到“有”的后面,即“有之”。又如“时不我待”“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③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译:恐怕应该责怪你们吧? ...古汉语疑问句中,如果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于谓语动词之前。例中“尔是过”即“过尔”,翻译时将“尔”放到“过”的后面,“是”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④不识吾子奚以知之?(广东卷)译: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生活就像《愤怒的小鸟》 4 / 8 每次失败时总有几只猪在笑。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

编制:

⑤欲而得之,又何请焉?(福建卷)译: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 “奚以”“何请”均为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翻译时要将代词宾语“奚”“何”放到介词“以”和动词“请”的后面。译为“凭什么”“请求什么”。(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借“之”和“者”使定语后置,常用“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结构。翻译时调整顺序。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利之爪牙,强之筋骨”。翻译时把“利”放到中心词“爪牙”的前面。

②今陕西成皋中,立土动及百尺,亦雁荡具体而微者。(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译:现在陕西成皋那里,矗立的土山动不动达到百尺高,也算是形体具备只不过规模小..........一些的雁荡山。..“具体而微”是修饰“雁荡”的,即“具体而微之雁荡”。翻译时把定语“具体而微”放到中心词“雁荡山”的前面。

③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苏轼《赤壁赋》).....译: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合着节拍应和。......“有吹洞箫者”修饰“客”,翻译时把“有吹洞箫者”放到中心词“客”的前面。(4)介宾短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宾短语后置非常普遍,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从它们所处的位置来讲,叫补语。但从内容上讲,它们有时作状语。翻译时要提到动词前面。如: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译:“不受时俗限制(影响),向我学习。.........②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译:比田里的农夫还多。............③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译: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也可译为: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 ④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福建卷)译: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⑤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浙江卷)...译: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祸福(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⑥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湖南卷)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以上例①、②、④、⑤、⑥中,“于时”“于余”“于南亩之农夫”“于庭之槐”“以祸福”“于斯亭”翻译时就一定要放到动词“拘”、“学”“多”“纺”“谕”“饮”前作状语。但有时,有些短语可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也可以不调,仍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如例③。

(5)文言文中,用于修饰动词的数词,常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而现代汉语中常常置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如:

①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译:良马跳一次,不能超过十步,劣马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句中“一”译为“一次”,“十”译为“十天”并放到“跃”和“驾”的后面。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罐。.句中“一”译为“一下”,并放到谓语“击”的后面。

生活就像《愤怒的小鸟》 5 / 8 每次失败时总有几只猪在笑。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

编制:

以上两例中,例①如果按原文的顺序翻译为“良马一跳”。例②译为“替赵王一敲瓦罐”,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应该在数词后加上量词,并放到谓语之后。

五、归纳总结:《文言文句子翻译歌》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切勿漏译,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整。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六、牛刀小试

七、课后巩固 谢杜相公书①

曾巩

伏念昔者,方巩之得祸罚于河滨,去其家四千里之远。南向而望,迅河大淮,埭堰湖江,天下之险,为其阻厄。而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又无至行上之可以感人,利势下之可以动俗。惟先人之医药,与凡丧之所急,不知.所以为赖,而旅榇②之重大,惧无以归者。明公独于此时,闵闵勤勤,营救护视,亲屈车骑,临于河上。使其方先人之病,得一意于左右,而医药之有与谋。至其既孤,无外事之夺其哀,而毫发之私,无有不如其欲;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窃惟明公相天下之道,吟颂推说者穷万世,非如曲士汲汲一节之善。而位之极,年之高,天子不敢烦以政,岂乡闾新学,危苦之情,丛细之事,宜以彻于视听,而蒙省察?然明公存生活就像《愤怒的小鸟》 6 / 8 每次失败时总有几只猪在笑。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

编制:

先人之故,而所以尽于巩之德如此!盖明公虽不可起而寄天下之政,而爱育天下之人材、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出于自然,推而行之,不以进退。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在丧之日,不敢以世俗浅意,越礼进谢;丧除,又惟大恩之不可名,空言之不足陈,徘.徊迄今,一书之未进。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伏惟明公终赐亮察。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所私,则巩之所以报于明公者,亦惟天下之义而已。誓心则然,未敢谓能也。.注:①曾巩之父曾易占,当年从江西来汴京途中,在河南安阳忽患重病,后病逝。期间,杜衍给了曾巩很多帮助。曾巩写此信,其父已丧多年。②旅榇(chèn):客死者的灵柩。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年哮的一项是(3分)

A.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 .C.然明公存先人之故

.D.又惟大恩之不可名

卒:死亡

B.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存:抚恤 .故:旧交情 名:说出

7.下列“所”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与凡丧之所急 B.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 C.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所私 D.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3分)

(2)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3分)

(3)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3分)

参考答案:

6、A卒:终于

生活就像《愤怒的小鸟》 7 / 8 每次失败时总有几只猪在笑。

9.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杜衍帮助曾巩及其父亲的原因。(4分)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

编制:

7、B所,名词,表示处所,地方;其余为所字结构

8、(1)孤单无依,徘徊路旁(角落),没有可以依附(投靠)的亲戚和一面之交的朋友,作 为生活的依托(或把他们作为生活的依托)。(“茕茕”“旧”,“以为”各1分)

(2)而我惟独在这个时候有幸遇到了您!(“遭”、“幸”、介宾短语后置各1分)(3)只是我心中生出的惭愧,没有一刻停止过。(“顾”、“须臾”、“废”各1分)参考答案:①因为曾巩之父与杜衍有老交情;(2分)②杜衍有爱护培育天下人才的情 怀。(2分)

【参考译文】

回想当年,正是我在黄河边遭受灾祸的时候,离家乡有四千里之远。向南眺望,只见 迅猛的黄河、滔滔的淮水,连绵不断的江堤水堰、河川湖泊,都是天下艰险之地,我被这 些阻隔(无法顺利回乡送葬)。我孤身一人,面对着意想不到的灾难,孤单无依,徘徊路 旁(角落),没有可以依附(投靠)的亲戚和一面之交的朋友,作为生活的依托(或把他们作 为生活的依托);对上没有极高的品行可以感动官僚绅士,对下也没有财富和权势可以动 用一般的人。只剩下先父需用的医药和所有治理丧事急需的物资,不知道应该倚赖谁,而且寄存异乡的灵柩又这样沉重,我担心忧虑无法把它运回。在这个时候,惟独您殷勤关切 帮忙,营救看护,亲自屈驾前来,来到黄河岸边(送别我扶柩南归)》(您的帮扶)使我在 先父病重期间,能够在他身边专心地护理奉侍,而医药等费用问题也有人一同商量解决了。直到我成为孤儿之后,没有杂事干扰我为先父尽哀,就连一些琐碎细微小事,也没有不如 愿的(得以解决)服丧之礼,能最终回到南方家乡去完成。您对我体恤成全的恩德,是这样的超越常情啊!

我私下认为您辅佐天下的道义,都会受到千秋万世的讴歌颂扬,推崇称道,并不像见 识狭隘的人那样苦苦追求一个小节上的完美。您的地位到了顶点,而且年事己高,皇上也 不敢用政事来劳烦您,难道我这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后生,应当用危急痛苦的心情,杂乱细 小的事务,去充塞您的耳目,承蒙您的体贴吗?但是您却念及先父的旧情,尽力援助我,以至于这么大的恩情啊!您虽然不能再出山而被托付以天下的政事,但是您那爱护培育天 下人才,不忍心让一个人流离失所的道义,都是出于自然的天性,而且继续坚持推行,并 不因为在职或退位而有所变化,而我惟独在这个时候有幸遇到了您!

在叙守丧期间,不敢按照世俗的浅薄人情,违背俗礼去向您表示谢意;丧服解除后(服 丧期满),又想到您对我的大恩无法形容的,几句空话不足以详尽地表达我的心意。反复 考虑,直到现在,连一封信也没有呈进。只是我心中生出的惭愧,没有一刻停止过。希望 您终究会谅解我的!您坚守胸怀天下的道义,没有一点私心杂念,那么我用来报答您的东 西,也只能是胸怀天下的道义罢了。我发自内心如此真诚地许愿,但不敢说肯定能实现。

生活就像《愤怒的小鸟》 8 / 8 每次失败时总有几只猪在笑。

第四篇:掌握文言文语句翻译技巧

掌握文言文语句翻译技巧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2)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则为理清句意,二则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

①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②“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若强译,则属错误。③“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第三步,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

① “调”就是调整句式。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②“补”,就是增补。①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古汉语中的省略句要有所了解,并能判断一个句子中哪些成分省略了,以便补出;②补出省略了的语句,古人用笔简约,往往前面说过的话,后面一般就不再重复,而在现代汉语,就要给出。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③“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为相关文字。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用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地说法、互文地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如“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直译为“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就显得不合道理,而应意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才能明确。5.关注七个重点 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以下七个关注点:

(1)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1: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译文: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

【解析】“樵”,名作动;“归”,使动。

例2: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解析】“粒”活用为动词,吃粮食。(2)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3.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译文:(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解析】无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例4.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译文: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解析】结构助词“斯”为提宾标志,“罪人斯戮”即“戮罪人”。(3)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例

5、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译文: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解析】“故”为“原来” “谢”为“推辞”。

6、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08四川卷)译文: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

【解析】得分点“发”为“打开”,“置”为“丢弃”,“以”为“认为”“ 至行”为“崇高品行”。(4)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例7.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解析】这里的“亲信”是“亲近信任”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常指“亲近而信任的人”。例8.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解析】这里的“无论”是“不要说”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是表示无条件关系的连词。(5)单音节词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

9、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解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所以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10、遂大困,寻死富阳。

【解析】此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寻”和“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该句应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6)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例1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

【解析】“所以”,由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构成,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用来„„的方式”。

例1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解析】“何意”,由疑问代词“何”与名词“意”构成,询问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为什么”。

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无乃„„乎?(表示揣度语气,译为“恐怕„„吧”)、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办”)、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等。(7)修辞知识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例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如果不了解此修辞方式很容易将此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此句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例1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解析】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例15.金就砺则利。

【解析】此句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式。“金”是借代,代指“金属制成的刀剑”,属材料代物。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译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如果不了解该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高考文言文翻译主要考查以上内容。因此,我们在文言文翻译的备考过程中,重点要从上述角度,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惟其如此,我们才会事半功倍。

第五篇: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标准、步骤。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标准、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言文翻译即是一个高考的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必考点。今天我们来系统的学习一下文言文语句的翻译。

二、文言文翻译的考点

(一)考点解读:

《考试大纲》强调:“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

(二)高考链接(2009年山东高考题)

①【原文】: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句中的“信”作动词,讲信用。

【翻译】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

②【原文】: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句中 的“止”是使动用法,使……停留。

【翻译】:吴起出门,遇见一个老朋友便留他吃饭。这个老朋友说:“好啊。” ③【原文】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句中的“信”指相信。

提问: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解读与备考】: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就是准确无误,通畅顺达,自然得体。要做到准确无误,必须熟练掌握一定量的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

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信:信实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文句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语言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提问:文言文翻译翻译的原则有哪些?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坚持对译。

字字有落实,句句有对应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

三、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审: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关键词语、语法现象)

切: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连: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誊: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三清”“三不”的原则。)

四、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

翻译的具体方法----留

适用范围

示 例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公府不就。

地名、人名、朝代名、器物名、书(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名、度量衡单位等。

翻译的具体方法----换

适用范围

示 例

1、用双音节词换单音词

(1)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2、用本字词义换通假字

疏远、信任

3、用普通话词语换文言词语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询-

--都

翻译的具体方法----补

适用范围

示 例

1、补出省略的语句或成分。

(1)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

(2)项王则受璧,置之 坐上。

翻译的具体方法----调

适用范围

示 例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1)古之人不余欺也。的句式。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

也。

翻译的具体方法----删

适用范围

示 例

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某些虚词,偏(1)噫吁戏,危乎高哉!

义复词中的陪衬词等。

(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当然只掌握这些方法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个增分点:

五、增分提示: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自己,降低了身份。

②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3、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 〔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威)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比,谁更厉害?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译文:(被敲打时)发出铿锵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定语后置)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译文:不能通晓句读,不能解答疑惑。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译文: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我而去;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

5、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文: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疆。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比喻)

译文: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

以上我们学习了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标准、步骤。和翻译的具体方法以及翻译的几个增分点。下面结合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做一番实战训练。

文言文翻译实战训练

(一)宋王出逃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兄曰:①“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②“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选自《吕氏春秋》)

(1)国危甚矣,若将安适?(2)乡之死者宜矣

检查习题完成情况。

答题指导:

第一句“安适”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安,哪里。

第二句,“乡”“向先前。译时可调整句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答案 :

(1)国家的形势非常危险,你准备到哪里去?

(2)先前探报军情说敌军来了的人真该死。

(二)贾谊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①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②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③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文帝召以为博士。(《汉书·贾谊传》)

(1)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2)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3)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答题指导 :

(1)重点考查实词“属”的翻译和状语后置句式。

(2)“秀才”为古今异义词。

(3)故:旧时。事焉:侍奉他,意即“向他学习”。“征”前省略主语,须补上。

答案 :

(1)凭借擅长背诵诗书写文章在郡里闻名。

(2)河南太守吴公听说他才学优秀,就召他到自己的官署,非常地宠爱(他)。

(3)(吴公)旧时与李斯同乡,并且曾经向李斯学习过,(皇上)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

总 结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下载初中语文1-6册课本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的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1-6册课本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的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6册文言文教参翻译[★]

    七年级上册 幼时记趣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分享

    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

    初中1-6册文言文通假字、成语、重点语句翻译大全(大全五篇)

    初中1-6册文言文通假字、成语、重点语句翻译大全 一、初中1-6册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

    《送区册序》文言文翻译

    《送区册序》是韩愈所作的一篇杂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区册序》文言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原文: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

    初中语文重点文言文翻译[推荐5篇]

    初中语文重点文言文翻译 1.《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取得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正义也是我......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作文素材

    课本中的作文素材57例 1、《再别康桥》:现实与天堂的距离,理想与黑暗的反差,曾经的回忆是最美丽的温暖,于是,你轻轻的招手,悄悄的挥袖,感叹一声,竟成了文学史上经典的徐氏康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