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遇见最美诗经
遇见最美诗经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快餐式的阅读常常使我感到消化不良,心灵不免染上尘埃,日趋浮躁,直到那一天我偶遇了最美《诗经.》 才领略了至美的斜阳余晖,花开花落,,置身其中,细细咀嚼。
<诗经>有云:“遁逅相遇,适我愿兮。”有些人,有些事,从遇见的第一眼起就注定要羁绊终生,就像一棵树,生长在心中,生生不息。在这个匆匆而过的时代,彼此不过只是过路客罢了,身边的我遇见了我就要珍惜,别让我们走着走着就散了。相遇本身就是上天给予的美好,惜缘,随缘,但不攀缘,感谢你来过,不遗憾你离开,所以好好享受每一段相遇。
“死生契阔,与子成忧,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是《诗经击鼓》中的名句,第一次见到这句话的时侯,应该是初二,从那时起便对爱情保留了一个至高无尚的位置。在一个深秋的夜晚,牵着心爱的人之手,在金黄的枫叶中穿行,不言不语,走向永恒,想必《诗经》所未达的这种意境打动过无数少男少女的心吧!在时光的湖畔极尽鲜妍,美人何处,在水一方。
很喜欢,《诗经》中有一处对桃花的描写: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为什么我们所见此景却毫无此感。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不再有那么多闲暇去享受自然,去感悟自然。我们似乎把自己的生活过得越来越糟糕,越干涸,没了自然的滋养,美的享受,生活便也没了味道,所以放下手中的工作,极穷游于暇日,青山绿水,波光粼粼,大千世界,光怪陆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只不过是茫茫众生中的一个,所以好好感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初夏的清晨,阳光明亮而美丽地多树叶中间轻盈落下,砰砰地铺满翻开的〈诗经〉非常美好,这种美好于心底滋长蔓延。
年少时侯,觉得《诗经》部爱情的诗歌。在优美繁密的诗句中穿梭,遥望先古河流两岸的男女,他们的欢笑与泪水,幸福与怨恨的爱情故事,让人动容。
《诗经》总是美得醉人,一词一句,朴实无华,却总能勾人们心灵最深处的那股温热。我很庆幸,最美年华遇见了最美的《诗经》。
我希望有个“人”如你一般,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从山野到书房,一切都没有关系,只要最后是你就好。我希望从你的世界路过,谢谢你,《诗经》。
第二篇:遇见,最美校园书房
遇见,最美校园书房 四
(六)班主任 崔玉玲
书籍承载文明,书籍记录知识。第二书房更是成为了东关小学的“聚宝之地”。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我们4.6班与第二书房已结下了不解之缘,学生每次都收获满满。
图书管理吴渲老师,更是尽职尽责,轻声细语提醒孩子们注意事项。她说“这是一份平凡的工作,也是一份看不见的工作。”
第二书房有几万册的图书。每到预约时间,学生们在门口有序站成两列,他们说这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中年级区,主题是海洋,墙上的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有趣的海底生物在好奇的看着爱读书的孩子们。蓝色的墙壁营造了一种静谧、舒适的阅读氛围,让孩子们的心能够慢慢地静下来,静下来,站在书架前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本,开始认真阅读,他们沉静在故事的世界里,看着那一张张纯真的脸,好像在故事中找到希望与温暖。
这里是智慧生长的地方,让我们静静聆听孩子拔节的声音。
最是书香能致远。
打开一本好书,就是打开一扇窗,让我们可以领略别样的风景。
读一本好书,开启的是一段美丽的心灵旅程。
读书是最美的姿态。让书香弥漫校园,萦绕在我们的心间。
第二书房
四
(六)班 张晶晶
第二书房,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在那里,我可以得到许多知识;在那里,我可以搜集资料;在那里,有我最最最快乐的时刻。
快看!我们穿着班服,排成方队,多么整齐划一。在崔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了第二书房。哇!里面的装饰都好精致呀!有小扶椅、垫子、小沙发......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么排列整齐的书。当然,看书要有代书板,那么接下来就该我上场了!我与罗欣怡各取出29个代书板,看我们发的动作:行云流水。听我们发的声音:“谢谢”、“不客气”。漫长的等待终于结束了!进入看书环节吧!
我选了一本《肚子里的恶心事儿》看了起来。书里的一句话使我心惊胆战,也是我得到的第一条“情报”。如果一个人在4小时内喝完100杯咖啡,那么这个人的心脏会受到致命的压力。我开始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看书上。“叮-叮,咚-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就不等我们这些需要它的孩子,不一会就要走了。现在是收回代书板的时间,我们把它们收回之后,开始整理。从01到10摞起来,之后交给吴老师。我们脱下鞋套,在崔老师的带领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们的心情都很低落,只好忍泪而别。
在第二书房里能学到许多知识,大家一定也很喜欢,对吧?
东关“大图书馆” 四
(六)班 赵晨佑
今年国庆节过后,我们学校建立了一个大图书馆,图书馆被起名叫“第二书房”。同学们听说后,都兴致勃勃的讨论。没有人是不想去看的,没有人是不想去参观第二书房的。当我知道今天我们班要去第二书房时,我兴奋不已,只盼望时间过的再快一点。
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书房’看书。请大家记住3条纪律:
1、到书房后要先穿上脚套,之后找张晶晶领代书板。
2、每个人可以选一个坐垫。
3、每个人拿到书,找个位置坐下来看。大家都记住了吗?”
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好!”
说完,同学们立刻走出教室,站好队,下了楼。来到了早已名闻遐迩的第二书房。
进入书房后,我马上惊呆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列列书架,一排排书。书房的空间也很大,可以容下4间教室。我和一位伙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的看着。同学们看的都很投入,包括我们崔老师也在旁看一本哲学书。
叮叮叮!下课了,我们要回到班上了,同学们都依依不舍的还回图书,回班放学。
第二书房,我们快点再见面吧!
静谧的阅读空间 四
(六)班 陈品尧
书房是人们阅读、写作、学习和查阅资料的活动空间。提起书房,大家肯定认为是家里和外面的大书房。其实我所说的是我们学校的第二书房。
我们学校的第二书房是为我们打造的一处崭新的阅读空间。终于盼到读书的这一天了,我们在崔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第二书房。我们换好鞋套拿着代书板来到了属于我们的中年级区。我们每人都挑了一本书看,班里平时会有吵闹声,但一进了第二书房就显得十分安静,连羽毛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每次下课我们都觉得自己还没看够,总觉得只过了几分钟。要是哪一次看书能连着看四节课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我很羡慕一年级的小朋友可以看六年的时间,而我们却只能看三年了。
在温馨的第二书房里,我仿佛进入了知识的海洋,在里面快乐的畅游。我喜欢第二书房,我为这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第三篇:最美不过诗经读后感
2010“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日前揭晓,中国古籍经典《诗经》一举夺魁,我们看看下面的最美不过诗经读后感哦!
最美不过诗经读后感
1《诗经》,发源于那古老而神秘的源头,仿佛悠远流长的母亲河,从古至今,滋润着先民们的灵魂,滋润着文人墨客的情怀,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舒心的原野、山川与河流,顿觉心旷神怡。
春暖花开,是时候远离下高楼大厦、灯火通明了,带着一本《最美不过诗经》,去郊游,不妨当个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
始终相信,带本书去郊游,是人生中最华美的奢侈,也是最光灿的自由。《最美不过诗经》(官方读者群24642192),很美的一本书,陪伴一次很美的旅行。
春暖花开,带本《最美不过诗经》去郊游吧!
作者简介:李颜垒,笔名李郁落,郑州大学广告学学士,厦门大学传播学硕士,作家。河南许昌人。曾出版小说《青春散场:散落》、《放开你,是我做过最勇敢的事》、《半夏》、《三国群英新传》、《指尖的阳光》等,于《诗经》的源头踏露而来,感受从远古时代吹来的和风,阳光细碎的初夏编织华美的锦缎,光影憧憧。
最美不过诗经读后感
2五百年诗词之沉淀,三千年历史之光阴,传承儒家之文化,在如今喧嚣世间,如一弯清泉,净姝心之空灵。
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不妨当个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没有直白的文字,对不起《诗经》原初的情感冲动,没有含蓄的表达,难以让《诗经》的爱情委婉动人。本书以清新的笔调优游于《诗经》的田野中,采撷两千年前田园牧歌里的快乐与甜美,那里有纯真无邪的爱情,直抵人心的男女相思,回到《诗经》,找回自然的和美与生活的快乐。
初夏的清晨,阳光明亮而柔丽地从树叶间轻盈落下,碎碎地铺满翻开的《诗经》书页里,异常美好。这种美好于心底滋长蔓延,缠绕到窗外耸立的梧桐树上。在这个夏天,梧桐这种《诗经》中就有的远古植物,在和风中落下清凉的树荫。
年少时候,觉得《诗经》就是一部爱情的诗歌,汉、溱、洧、淇之水,透彻清凉,我欲淌之;蕙、兰、芷、蘅之花,招展美丽,我欲采之。在优美繁密的诗句中穿梭,遥望先古河流两岸的男女,他们的欢笑与泪水,幸福与怨恨的爱情故事,让人动容。
《诗经》中那么多的爱情真挚而生活化,没有呼喊着伟大与高远,但那些朴实无华的句子,让人回味无穷。《关雎》中君子对窈窕淑女的热切追求;《汉广》中男子对游女的盼望与留恋;《击鼓》里流传千载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还有《木瓜》里不分贵贱的真爱馈赠,都是凡人真实的恋情,字里行间,朴素之美尽现。
爱情之外,还有那个时代的劳作与智慧。伴随坠落的星辰,先民们耕种、狩猎、祭祀、园艺、婚嫁等,这是人类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诗经》就是那个时代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诗经》的言辞是一幅幅质朴淡雅的国画中最美的注脚。或是月光如水的夜晚,或是弥漫芳香的田园,或是那丛丛纤尘不染的植物,莫不失古朴的意蕴。《诗经》的艺术形象,清纯简约,没有任何粉饰,却深深烙印在人的心里。
应该感谢《诗经》这部诗歌总集。在高楼大厦灯火通明的现代社会中,当我们开卷深读《诗经》,一下子就回到了星点零落的古代村落。穿越过三千年的漫长时光,我们依然可以感触到先秦诸民的生活。阡陌尽头的那个古朴小村,有鸡鸣狗吠,也有男女谈情说爱的身影,在水一方的“伊人”,逾墙的“仲子”,贻我彤管的“静女”。战事来了,便有了建功立业的豪情与驰骋沙场的雄姿,绵长的黑夜给思妇留下望穿秋水的悲凉,那一个个翘首盼望君归的故事在遥远的年代成为梦中的期许。
《诗经》中的男女是幸运的,他们生活在最朴素的地方。推门而出是一片舒心的原野,山川与河流让人心旷神怡。这片广阔的精神天地弥漫着清香,和风习习,人们采摘着植物,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与希望。生活的每一个片段都能够唱出歌来,成为歌谣,也许这就是最高境界的诗歌,不加修饰,却吟出最纯粹的旋律。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在田野花草间,步行于美妙的大自然,聆听纯美的歌声,执笔飞速记下每一个音符。
《诗经》这部记载着周朝到春秋时期长达五百多年岁月的诗歌总集,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而至,满载着远古意蕴,袅袅娜娜地走来。远古的和风拂过心灵,感受这穿越千年依然至美的风景,在喧嚣的世界里,涤荡出清澈的乐感。
第四篇:人生最美是遇见美文
光阴短,梦难圆,多少城市遥望中。
扬州于我,便是烟花暖雨沾湿笑靥,红袖高歌丝竹缭绕的漫漫浮想;更是我诗意的想象里,一位袅娜娉婷,含羞带俏的佳人,妩媚在墙上精美的挂历里,与我隔时空的彼岸。也曾多少次,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里,任由想象蓬勃而出,游扬州一梦生长的枝繁叶茂。泛舟在碧波荡漾的纤纤细水里;漫步在枝叶低垂的杨柳依依下;树下驻足,与嫣然的玉树琼花相视一笑;抑或是,以纱灯笼罩的绿瓦飞檐为背景,定格住美丽的容颜和倩影。漫漫遐想中,老了容颜,旧了流年。
终于,在风起的清晨,梦想和现实一同启程,像是赴一场期许已久的初次约会,心是忐忑的怦然。
随着导游的一路讲解,梦里扬州的前世今生渐有所知。扬州,自古以来就是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是文人墨客争相聚集、流连之地,张若虚、李白、姜燮、郑板桥等名人,被扬州的美景深深吸引,皆在此留下了千古流芳的诗词佳句,而晚唐风流才子杜牧与扬州更是情深深雨蒙蒙,写下了凄婉绝美的诗篇。当年隋炀帝为了观赏玉树琼花,开凿了大运河,直抵扬州,扬州的繁华盛景得以随着琼花的美名一起名扬开来,也因此,才有了乾隆几度下江南必游扬州的传奇佳话。
当车子缓缓行驶在扬州街头,扬州宛如一位撩起神秘轻纱的女子,面容渐渐清晰了起来。静、净,是扬州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街道不宽,路面洁净,琼花垂柳参差有致,摇曳生姿在马路两边,偶见芍药夹杂其间,不喧闹,不争艳,恬淡安然的守着属于自己的宁静和从容。听导游说,为了保护扬州的生态环境,扬州的城市建设是限高的。难怪一路上看不到特别高耸的建筑,没有了现代都市感觉的扬州更添了份深闺秀女般的温润和柔美,令人心生欢喜,情不自禁地走近它,爱上它。
最先抵达参观的,是扬州八怪纪念馆。因为作画时敢于打破传统的绘画规则,性格上孤傲清高,行为中叛逆狂傲,才得以此名。不得不说,扬州八怪的传奇和才情给这座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城涂上浓重的一笔。陈列的多半是“扬州八怪”所用的物品,凝神泛黄的墨迹,犹能感受到他们当年愤懑权贵却又无奈屈服的心性。
心之所往,是对瘦西湖的念念不忘。一行人匆忙结束扬州八怪纪念馆的走马观花,蒙蒙雨雾中,古朴、典雅的“瘦西湖”大门映入眼帘。傍青翠欲滴的竹林,随长堤依依春柳,过小桥绕前川,不消须臾,风姿卓越的瘦西湖展现在眼前。
顾名思义,瘦西湖以瘦有别于诸湖,盈盈一湖幽曲窈窕,河道清瘦狭长,清婉秀丽的风姿灵动秀美。清朝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名字由此而来,也就很少有人记得它叫做保杨湖的原名。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歌里一遍遍深情吟唱的不正是眼前这纤细迷离的瘦西湖吗?仿若女子腰间飘拂的玉带,一泓曲水如梦似幻,婀娜曲曼地延向远方。倘若杭州西湖是位丰腴的贤淑女子,那么修长的瘦西湖更像是婀娜清秀的俏女郎,别有风韵立春秋。“念泗桥上明月稠,水到扬州相思瘦”舟行水上,回环有致,虽不见波光潋滟晴方好,却也移步换景美景不断,俨然一幅幅缓缓铺展开来的水墨画卷。那一池的湖水,在烟雨蒙蒙的笼罩中,在习习微风地轻抚下,漾起浅浅的涟漪。静泊的画舫雕栏玉砌,有着古色古香的精美。婉谢了船娘相邀的美意,与友相伴左右,最爱湖边行不足,轻快的脚步亦趋亦停。兴之所至,画舫前,石凳上,曲桥边,用镜头定格优美的景致和曼妙的身姿。
说来惭愧,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弄明白二十四桥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可这丝毫不妨碍我对它的殷殷向往。当看到那承载着凄美传说的二十四桥横卧在眼前时,按耐不住心头的喜悦,迫不及待地奔过去。奈何二十四桥近在咫尺,却被告知不能步上桥头,一湖碧水冷冷地隔我在水一方,心底是幽幽的怅然。想那千年以前,风流才子杜牧离开了失意的官场,带着酒气和才气,在二十四桥明月夜的见证下,把梦锁进青楼女子的妆匣里,从此山迢迢水隐隐,以诗寄情,浸在扬州的爱与哀愁里,或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情意绵绵,或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怅然若失,亦或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幡然醒悟。回想年少的我,初读杜牧这句经典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时,汩汩流淌的想象里是诗意随性的误读:明月夜,桥身处,一位古典仕女朱唇微启,纤指轻挪,如怨如诉的箫声随风飘流,随波飘荡,诉与谁人听?知她怜她懂她爱她的那人在何方?爱着,却不能随心靠近,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如此吧。旧时明月照,胜景依旧在,不是当年人。匆匆过客的我此行怕是无缘见到明月夜下的二十四桥的胜景了,不是没有遗憾的。
人在旅途,有遗憾或许才是真实的人生。离开时,心有挂念憾惜,方见得此地的魅力,一如我魂牵梦绕的扬州城。烟雨蒙蒙下扬州,未见琼花绽奇葩;匆匆行程紧,错过古运河……等我,待到来年烟花三月,邀约清风明月做伴,重下扬州。烟雨蒙蒙中赤脚走在青石板上,拍遍朱楼的栏杆,到个园的桂花香径去熏香,踏上冷月无声的二十四桥听取无边的箫声,乘一叶小舟,雨伞折起,一任霏霏细雨洗尽满身的浮华……
人生最美是遇见,错过的人错失的景,多年以后,是贴在泛黄记忆里一处缺了角的美丽。
第五篇:最美不过诗经
《最美不过诗经》读后感
古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婉转的,他们之间的爱情亦是如此。悠游于最美的诗词间,在诗词中释放心灵,静享当下的愉悦,这种愉悦安静、沉稳却强有力的震撼了我心灵那一片柔软的地方。
我被诗歌中纯洁的爱情所感染,在委婉悠扬的文字中畅游,像品尝美酒一般细细地品味爱情该有的醇厚深情。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真爱本无价,《卫风·木瓜》中两厢情愿的感情,以木瓜连接到了一起。在中国古代,恋人的情谊就是以小物品为纽带的。在他们看来,一滴水、一朵花、一把扇子等等都能表达出深深的爱意。反观现代,恋爱都有起步价,到底是谁给纯真的恋情硬是标注了腐朽的铜臭味?要是我们现代人像《诗经》年代的男男女女那样简单、执着,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机会会大大增加。
不要问别人为你付出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别人付出了什么。爱情就像投资,有付出才有收获,但也有可能所付出的付水东流,一无所获,所以才涌现出那么多的痴男怨女。著名作家沈从文说过,美是散发着淡淡的哀愁。是啊,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求而不得,一个人那么挚爱的东西却无法得到,这怎么能不痛苦呢?于是,美天生就连带了一份哀愁。
世事尘嚣,尤须心灵的恬静。在生活中,有那么几天,你是否会寂静下来呢?没有原因,没有缘头。我会。总有那么几个夜晚,我望着黑夜,突然落泪,没有原因。那个时候,我的心情平静得像一片湖。这个时候是回忆的时刻,回忆那些过去的幸福、痛苦、欢乐、哀愁,一切的一切,但都有一种淡淡的喜悦萦绕在心头,我知道,那是活着的幸福。爱情是生活的一种调味剂,并不是失去了爱情就一无所有了。读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爱情是纯洁美好的,生活是需要调剂的,活着便是一种幸福.我也会期盼那份属于我的美好,但我也清楚,那不是唯一,也不是全部。
我们应该像《诗经》中的人们学习,坚守那份美好的爱情,这是一种信念、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