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修养教案
2011至2015年中小学教师第三阶段继续教育
师 德 教 育 培 训
《教育教学师德修养案例研究》
主讲人:李吉艳
绪 论
师德培训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师德培训的加强与改进的关系问题。以新的视野来审视我们的师德培训,在审视的基础上加强师德的培训。
第一节: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1、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
2、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教育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1)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2)教育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3)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2、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1)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2)从教不廉,价值取向功利化(3)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4)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
第二节:透视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视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一)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
2、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负面影响
(二)主体性的教师职业道德
(三)多元和谐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主义价值观与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整合;
1、现想主义的教师价值观
2、现实主义的教师价值观
3、两种价值观的整合
二、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性的教师职业道德
(一)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中的教育服务者
(二)服务性的教师职业道德
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与“学生为本”
1、“以学生为本”的内涵
(1)以“学生为本”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2)“以学生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3)“以学生为本”是一种教育的方法论
2、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以学生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
1、尊重学生
2、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感情投入
二、教师专业化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化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专业化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与责任感
2、自我发展
3、自我反思
4、创新能力
5、合作精神
第一章: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职业与教师职业
一、职业
(一)职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二)职业是社会对人的角色安排
(三)职业是人自我实现的途径
二、教师职业
(一)教师职业是一种富有个性角色特征的职业
1、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
2、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
3、教师角色具有个体创造性
4、教师角色具有人格化特征
5、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
(二)教师职业是一种具有特殊社会作用的职业
1、教师职业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是其他职业不可取代的
2、教师职业对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也有独特的贡献
3、教师职业对人的成长发展也起着独特的作用
(三)教师职业是一种正在迈向专业化的职业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特殊性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更具有全面性,先进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空间更具有广泛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深度和时间更具深远性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结果不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
(五)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条件对劳动者心理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功能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
1、教育功能
2、调节功能
3、促进功能
4、行业保护功能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中国教育史上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发展
(一)先秦时期教师职业道德
1、夏、商和西周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2、春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教师职业道德
(二)秦汉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三)唐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1、唐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唐宋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四)元明清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1、元明清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元明清时期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二、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
(一)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
1、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中国近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二节:外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一、国外古代教师职业道德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1、斯巴达教和雅典教育
2、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二)中世纪封建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
1、中世纪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2、中世纪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师职业道德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1、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2、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二、外国近代教师职业道德
(一)西方近代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二)西文近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三、现代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一)苏联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二)美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三)日本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四)联邦德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状况
第三章 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
职业态度—指人们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是否认同和追求职业岗位所联系的社会价值。把教师作为事业的态度应体现在:
1、树立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基础
2、追求以人为本塑造美好心灵的职业理想—动力
3、培养不求功利、对祖国和社会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保障
第一节 教师的敬业精神
一、敬业精神的内涵 敬业的理念
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只有将自己的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才真正掌握了敬业的本质。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把工作作为自己的使命,正当地获取财富,实现自我职业发展的人,才称得上掌握了敬业理念的人。
敬业精神既有实际行为的一面,表现为积极投入事业、勤奋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地服务理念,同时又体现为一种人生价值观。它是行为和价值的统一或者说是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的统一。
二、敬业精神的具体内容(1)服务意识(2)竞争与协作意识(3)创新意识(4)奉献意识
三、敬业精神的社会价值
(1)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落脚点(2)敬业精神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纽带桥梁,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关节点
9(3)敬业精神是巩固文化成果的现实支撑,是社会风气改善的切入点
四、敬业精神的时代发展意义
敬业精神的特征:时代性、主体性、公众示范性、社会交往性。敬业精神的时代发展意义:提倡敬业精神,有利于社会结构的有序化协调发展;提倡敬业精神,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
五、敬业精神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客观要求
教师的敬业精神就是对自己所从事专业工作发自内心的体认和崇敬。(1)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2)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第一,受教育者的心理的现状迫切需要教师们的无私奉献,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第二,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求索和创新,完全地把知识奉献给学生。
受教育者的心理的现状
1、渴求知识与厌学情绪的矛盾
2、择业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传统的道德伦理观与现代的道德伦理观的矛盾
4、享受与创业之间的矛盾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采取:一是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相结合。主张在无私奉献的前提下,索取自己的劳动报酬,倡导奉献精神、公仆精神,弘扬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二是树立市场经济的法制观念和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等态度才能在竞争中取胜的观念。三是加强对学生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帮助学生们从科学理论高度把握人生价值的实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 教师的责任意识
职业责任,就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任务,它往往是通过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职业章程或职业合同来规定的职业责任的特点:
1、具有明确的规定性;
2、职业责任与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
3、具有法律及其纪律的强制性。
职业道德责任,主要是从职业责任中引申出来的,因为职业责任明确规定了人们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职业活动中,当涉及到人们以什么态度并如何对待和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时,职业责任成为职业道德责任。
一、教师责任与责任意识
(一)教师责任
第一,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 第三,对教师集体负责 第四,对社会负责(二)教师责任意识
教师责任意识,指教师对于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其要求的觉察与认识。
教师责任意识是激发责任行为、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育理想的中介环节,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二、责任意识的心理机制
(一)教师责任意识的构成:责任认知、履行责任的自我评价、责任行为的调节
(二)教师责任意识的层次:自控层、他控层、无控层。
(三)教师责任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
三、教师树立责任意识的意义
1、良好的责任意识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巨大鞭策力量
2、良好的责任意识可以调解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冲突。
3、良好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
四、教师责任意识向责任行为转化
1、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2、加强学校民主管理。
3、改革教师专业教育。
第三节 教师的职业理想
一、职业理想及特征
(一)职业理想的含义
职业理想,就是体现着一定社会的职业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职业劳动者个体意识及社会意识中的集中反映。职业理想分三个层次:
初级――目的是为了过日子; 中级――目的是为了施展个人才智; 高级――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承担社会义务。
对于同一个人,其工作目的完全可以是谋求生存、发展个性和承担社会义务三者共存。
(二)职业理想及特征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领域中的向往和追求,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职业理想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职业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第二,职业理想具有客观性和积极性。职业理想是从职业道德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并在职业道德实践中得到实现。
第三,职业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职业理想是在职业道德实践中产生的,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二、职业理想的作用
1、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目标。
2、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重要的精神支柱。
3、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成就事业的强大推动力。
4、职业理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教师的职业理想与实现
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职业理想表现为教师的:事业心、职业责任感、工作积极性。
在教师职业的选择问题上,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2、正确对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3、正确看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
做一名优秀教师是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体现了教师道德要求的本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事业 ;
2、热爱学生;
3、献身教育事业;
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5、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第四章 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
教师对于学生的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爱生意识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 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一节 爱生意识
一、师爱的内涵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也是人民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非血缘关系的爱;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它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源于对教育对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是师德的灵魂。师爱除了是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外,还是一种能力:创造爱的环境的能力、把握爱的分寸的能力、引导学生敏于感受、正确理解、善于表达爱的能力等。
二、师爱的意义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 16 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师爱的表达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做到爱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不教而教”。
爱成了维系师生间教育的纽带。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融合于师生实际交往中,它实在、具体、可感,简而言之,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与宽容学生、关心学生。
(一)尊重学生
尊重,是爱的最高境界。新世纪的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在教育中,教师应首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
师生相互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渗透于其语言、行为和态度中:一是尊重学生的需要,二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1、尊重学生的需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研究人的需要将其排列为7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人性
人性是指人所具有的规定性,它的提出旨在与神性与动物性相区别,相信人具有区别于二者的某种根本属性。
人性是人的各种属性的抽象综合系统,构成要素有: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理性层面、人的德性层面、人的社会层面。尊重学生的人性要关注学生的:
自然属性,就是要重视人的生理和心理本能需要。我们在考虑自我本能需求时,要兼顾人之为人的意义。
理性:理性是思维着的知性;人高贵于其他万物之处就在于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对象”,有理性作引导,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的意志,能“根据理性原则而具有理性的生活”。理性派生出知性和主体性
(1)知性:即追求知识和聪慧、占有能力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18(2)主体性:人文主义学派将“自我”作为一个人特性感和为人感的引力中心,认为只有人才能感知、组建构自己有实际意义的外部世界。人的发展过程是自我由外在化转向内在化。进而向整合化与现实化发展的过程。
(3)德性:德性人性论将德性作为人之为人的本质。
(4)社会性:主体性的发展、人的类生命的升华,不仅使人开始关照类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在类的存在中理解和认识类的各种关系,借以明晰类的自我意识及其生存发展。进而将社会性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后本质。
(二)信任学生 一是信任学生的能力 二是信任学生的人品
(三)宽容学生
一是理解学生是对学生宽容的认知基础。二是同情学生是宽容学生的情感基础。
教育就是引领人们从狡隘走向广阔的过程。教师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弘,就是让自己的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就是尽可能地 尊重多样性和珍视个性,尽可能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尽可能地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案例分析:
大杰克和小杰克是孪生兄弟,都是14岁,正在学校读书。他们家离学校比较远,家长给他们配了一辆轻型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让他们开车上学、回家。这兄弟俩由于晚上贪玩,好睡懒觉,经常迟到,虽经多次批评,还是我行我素。
有一天上午考试,尽管老师事先警告他们不许迟到,但他们因在路上玩耍,还是迟到了30分钟。老师查问原因,他们谎称汽车在路上爆胎,到维修店补胎误了时间。老师半信半疑,但没有发作,让他们进教室后就悄悄到车库检查他们的汽车,发现四个轮胎都蒙着厚厚的灰尘,没有被拆卸的痕迹。很明显,补胎是他们编出来的谎话。
请问:假设你是杰克兄弟俩的老师,你将怎么处理? 其中主要的方式如下:
中国式:一是当面进行严肃批评,责令写出检讨;二是取消他们参加当年各种先进评比的资格;三是报告家长。
美国式:幽他一默——对兄弟俩说:“假设今天上午不是考试而是吃冰淇淋和热狗,你们的车就不会在路上爆胎。”
日本式:把兄弟俩分开询问,对坦白者给予赞扬奖励,对坚持谎言者严厉处罚。
英国式:小事一件,置之不理。
韩国式:把真相告诉家长和全体学生,请家长对孩子严加监督,让全班学生讨论,引以为戒。
新加坡式:让他们自己打自己的嘴巴10下。
俄罗斯式:给兄弟俩讲一个关于说谎有害的故事,然后再问他们:近来有没有说过谎?
埃及式:让他们向真主写信,向真主叙述事情的真相。巴西式:半年内不准他们在学校踢足球。
以色列式:提出三个问题,让兄弟俩分别在两个地方同时作答。三个问题是:a.你们的汽车爆的是哪个胎?b.你们在哪个维修店补胎?c.你们付了多少补胎费?
(四)关心学生
一是从内心深处关心学生,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使其勇敢、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二是引导学生制定克服困难的具体策略并实施它,实实在在帮助学生。
第二节平等意识
一、师生平等的内涵
平等的师生关系超越了单向度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走向师生相互学习和知识意义的共同创生,走向了师生教育交往,师生之间由主—客关系变为主—主关系
二、师生平等的意义
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相互尊重和信任,学生每天生活于其中,会感到做人的尊严,从而充满自信,乐于施展自己的才能,愿意参与教育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师平等意识的实践
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对学生平等意识的实践。实现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平等意识的实践。
第三节 公正意识
一、公正的内涵
作为一种道德意识概念,公正是指人的一种高尚道德境界,即为人处事公平正直,没有偏私。
二、公正的意义
教师作为人之模范,对于具有向师性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模仿和导向价值,从公正教师身上学会学到公正的品质。教师公正能使学生体验到公正对自己、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益处,有益于他们公正品格的形成,并能激发学生为公正而奋斗。
三、教师公正意识的践行
1、客观地、合情合理地对待学生
2、准确理解学生的需要是公正对待学生的前提
3、全面客观的认识有利于公正评价
4、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教育教学中,碰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学生,男的、女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俊的、丑的,成绩好的、差的,然而这些学生在有些老师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往往是成绩好的,“一俊遮百丑”。成绩差的往往是一无是处。这是教育中的不平等,或称之为教育歧视。
人的性格存在差异,人的智力因素也存在差异,人的非智力因素存在更大的差异。如果承认差异,正视问题,就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强求一般,必须成绩优异。“人性本善、本恶”之争争论不休。但有一点是要认同的,那就是教育的影响力。教育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让孩子自主地学习,完成文明的进化过程,如果做不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不可能完成教育的任务的。作为教师是要善待“问题”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是平等的,既不存在特殊的好,也不存在特殊的差。如果说一定存在不平等的话,有问题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弱势群体,不管承认不承认,教育的不平等和教育歧视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有必要强调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善待有问题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让教师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贴心人,让师爱成为教育的润滑剂、催化剂和黏合剂。师爱是一名教师真心“对教育事业的挚爱”,真情“对学生无比的关爱”的融合,是值得每一位教师用一生的心血去追求的。她作为教育的纽带,架起了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维系着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
第五章 教师对待同事与学生家长的职业道德
第一节教师与同事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一、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涵之一
二、怎样理解与同事的团结合作
1、共同目标
2、共同的兴趣和利益
3、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三、合作是师德的基本素养,同事间需要怎样的合作道德素养 1、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2、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3、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四、教师与同事需要怎样的合作道德素养 1、相互尊重;2、团结协作;3、共同发展。要学会与各种类型的同事打交道: ——应对过于傲慢的同事 ——应对过于死板的同事 ——应对好胜的同事 ——应对城府较深的同事 ——应对口蜜腹剑的同事 ——应对急性子的同事 ——应对刻薄的同事
第二节 教师对待学生家长的职业道德
一、与学生家长合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1、社会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学生家长合作的道德素养 2、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与学生家长合作的道德素养
二、教师与学生家长合作中的误区
1、利用家长;2、排斥家长;3、教师一言堂;4、向家长推卸责任。
三、与学生家长合作过程中需要的道德素养
1、相互尊重;2、合作意识;3、紧密配合;4、互相促进。
第六章 教师对待自身的道德
第一节 知德并重 教书育人
一 教师的教育理想
1、教育要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2、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全面发展;
3、要使每个学生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二、教师的教育价值
1、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
2、以大众教育为本:强调教育公平,强高让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三、教师的教育境界
1、教师的教育境界体现在人生追求上;
2、教师的教育境界体现在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上;
3、教师的教育境界最终要落实在教育活动中。
第二节 学高为师追求卓越
一、勤学进取 好学深思
二、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三、脚踏实地 发展能力
1、教育能力,2、教学能力。
第三节 德高为范 为人师表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以高尚的师德、超人的才气、深厚的学养为基础升华而成的具有感召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
1、教师的人格魅力最主要的两点: 一是认真严肃,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二是宽广厚实,多才多艺的学养才能。
2、教师风貌的魅力表现: 一是庄重严肃的工作作风;二是亲切和蔼的态度。
3、教师风貌的作用: 一是树立威信;二是示范作用。
德高为范、为人师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衣着整洁、语言规范健康
三、礼貌待人、作风正派
四、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第七章改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策略
第一节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有必要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1、教师劳动的目的主要是完成社会赋予的责任——对青少年的培养。
2、是由教师劳动的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
3、由劳动的过程协作和集体特点所决定。
4、由教师劳动成果的滞后性所决定。
二、提升教师自我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1、2、3、勤于学习培养情感 磨练意志4、5、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 克己内省
第二节营造师德修养的宽松氛围
一、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的规章制度
1、加强已建立的师德方面的规章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2、尽快 加强师德方面的制度建设
二、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职业待遇
1、提高经济收入
2、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
3、提高教师的职业待遇
三、为师德水平的提升,创建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1、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软环境建设
2、加大社会舆论的力度
3、深入开展群众性师德建设活动
4、实行人性化的学校管理体制,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空间
5、强化师德形成的机制建设,为师德修养提供机制上的保证(1)完善监督机制
(2)建立德行代价补偿机制(3)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的改革
第三节改进与创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一、教师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师道德教育的地位重视不够
(二)师德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单一性和功利性
(三)教师道德教育内容的片面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所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教师道德教育民主化原则
(二)坚持教师道德教育主体性原则
31(三)坚持教师道德教育的个性化原则
(四)坚持教师道德教育内容的生活性、现实性和广泛性
(五)坚持师德教育方法多样性原则
(六)坚持师德教育的渐进性和重复性原则
(七)坚持师德教育的渗透性和多端性原则
(八)坚持师德教育的实践性原则
(九)坚持师德教育的阶段性、层次性原则
三、改进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模式
(一)教授——推理模式及变式
(二)行为——矫正模式及变式
(三)情感——体验模式及变式
第四节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一、教师道德评价的功能1、2、判断功能 保障功能3、4、发展功能 调节功能
二、教师道德评价的标准
1、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2、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
3、对待教师和教师群体的道德
4、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
三、教师道德的评价原则
1、坚持师德评价的全面性
2、坚持师德评价的客观性
3、坚持道德评价的动态性、发展性、多样性的结合
4、坚持师德评价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四、教师道德评价的方式
1、社会性评价
2、教师自我道德评价 案例分析:
案例1:杨老师的遭遇
杨老师,女,是一个已有四年教龄的青年教师,任初三(1)班的班主任。她最大的优点是爱学生,是高明的手法,就是在她的轻声细语中学生们个个文明礼貌,安份守纪。尤其是她班的自修课,没有老师在,非常安静有序。所带的班级是学校和城区级的先进集体,其本人是市教育系统的先进工作者。
初三刚开学时,班级转来了一名新同学名A,A同学是上届(5)班的学生,因病休学,在其父母的强烈要求下进入了杨老师的班级,因为A同学是(5)班三名不爱读书,经常违反班级纪律的调皮学生之一。进入了杨老师班级后,良好的班级氛围使A同学的不守纪律的坏习惯得到了收敛。但学习成绩远远落后于全班同学。使得数学、英语等老师非常头疼。杨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理,想到自己尚未成家有精力,于是和自己父母商量,并征得A同学家长同意,把A同学带到自己的家里,每天晚上除了督出其完成作业,又辅导他的语、数、外功课。眼看A同学的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提高,其家长非常高兴。但杨老师感到A同学身上还有一些缺点,经常帮他纠正行为习惯。
一眨眼,初三毕业了。A同学的中考成绩比想象的还要好的得多,大大超过了职高分数线。家长帮他填报了一所重点职高,但最后没有录取。据说是面试时的仪容仪表和举止不符要求。而家长认为是杨老师的品德评语写得不好,于是A同学母亲闹到了校长室,告杨老师收受学生家长的钱。校长接待了A母亲,听了她的诉说后,说:“你先回
去,我们先了解一下情况。”但A母亲又到教务处等办公室,继续“控诉”。校长得知后,又把家长请到了校长室,对她说:“你究竟想怎样?”A母亲说:“我就是要杨老师把钱还给我,否则我就要把她搞臭,明天还要去教育局。”
校长为了不把事态扩大,耐心地问:“杨老师收了你多少钱?”A母亲说:“多收了我350元。”校长让家长等一会儿,把杨老师请到了校长室,问了情况。杨老师说:“A同学在我家吃饭,她妈妈要给我生活费,开始我说算了,后来她硬要给我,一共是多少钱我记不清了。”校长告诉杨老师,A母亲说多给了你350元。你把钱还给她就算了,省得她惹事生非。杨老师当场拿出了350元钱交给校长。校长把钱还给了A母亲,A母亲拿了350元钱到各办公室走了一圈,逢人就说:“这是杨老师向我们收受的钱,校长叫她还给我们,你们看杨老师是不是不要脸。”杨老师知道后哭了。
其他老师在议论:“这个家长是刁民,钱不该还给她,杨老师在她儿子身上费了多少心血啊,”,“没有杨老师,A同学可能在工读学校了。”“杨老师样样都好,收学生的钱是不对的”“杨老师是先进工作者,我看她的师德有问题”“校长不应该叫杨老师把钱还给她,退了钱让人家有把柄了”。
事后校长在大会强调了老师不能收受学生的钱财。这件事后杨老师更沉默寡言了,一年后她离开了这所学校。讨论:
1.你如何看待案例中杨老师的行为?为什么? 2.你认为杨老师的遭遇说明了什么?
3.你觉得学校的处理合理吗?如果你是校长,你会如何处理?
4、作为教师,应该坚守的职业道德底线是什么?教师又应当如何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境界?
案例2:10元钱
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
1、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2、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
第二篇:《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
黄渡学校“十二五”《新时期师德修养》
教
案
第一课时
绪论
第一节 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一)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是由教育活动鲜明的道德性所决定的。另外,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活动的道德性也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家长与整个社会负责。
(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教育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教育绩效是指教育的效果和业绩。它包括宏观意义的人才质量,微观意义的教育效果、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等。教育绩效是衡量师徒的重要标准,面师德是教育绩效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1、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
2、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3、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二)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
2、从教不谦,价值取向过于功利化
3、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
4、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 第二课时
第二节 透视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视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一)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 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教师观念更新。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值观多元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促使教师职业道德向多元和谐的发展方向迈进。
2、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负面影响
(二)主体性的教师职业道德
(三)多元和谐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主义价值观与现实主义价值观的整合
1、理想主义的教师价值观
2、现实主义的教师价值观
3、两种价值观的整合
二、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性的教师职业道德
(一)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中的教育服务者
(二)服务性的教师职业道德
第三课时
第三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 2001年秋季,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这是建国以来第八次课程改革。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以学生为本”
1、“以学生为本”的内涵
(1)“以学生为本”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2)“以学生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3)“以学生为本”是一种教育的方法论
2、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以学生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
1、尊重学生
2、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感情投入 第四课时
二、教师专业化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化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专业化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与责任感
职业认同是指教师不仅应该对职业的外在要求有充分认识,而且还要从内心深处承认、接受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并逐步内化为自
己的一各需要,从而能够自学地表现在自身的教育行为之中。
2、自我发展
进入21世纪后,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自我发展
老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4、创新能力
5、合作精神
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老师的合作不仅仅是指教师在工作中与其他教师的积极合作,而且还包括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第五课时
第一章
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 职业与教师职业
一、职业
职业,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对社会所承担的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的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一)职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二)职业是社会对人的角色安排 角色包括三种含义:
1、作为一种行为模式,每一种社会行为都是特定的社会角色的体现;
2、作为一种社会地位或身份,角色行为真实地反映出个体在群体生活和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3、作为一种社会期望,角色是符合社会期望的,按照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责任和义务等去行动。
(三)职业是人自我实现的途径
人为了生存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劳动,劳动是整个人类的一个基本条件。劳动是使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特殊的本质的标志,也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根本。
第六课时
二、教师职业
(一)教师职业是一种富有个性角色特征的职业
1、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
教师在从事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在遵循社会总体要求的前提下,自主选择达到目标的方式和途径,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更具有课程与教学的相对自主权。
2、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
(1)社会角色——教师作为促进民族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角色;
(2)学校角色——教师作为学生家长、教师同事、教学管理人员和社区的合伙人,或者说合作者、合伙人角色;
(3)课堂教学角色——教师作为“教学专家”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4)自我职业角色——自我职业认同和自我角色和重塑。
3、教师角色具有个体创造性
4、教师角色具有人格化特征
5、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 第七课时
(二)教师职业是一种具有特殊社会作用的职业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不仅表现为其角色与劳动的特殊性,而且还表现为它在社会上所发挥作用的特殊性。具体来说,教师职业社会作用的特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职业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是其他职业不可取代的
2、教师职业对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也有独特的贡献
作为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教师虽然不无目的直接参与社会物质生产,但他们却通过为生产部门培养具备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而作用于社会生产。当今的老师对社会物质文明的贡献不仅在于他们为社会输送数量充足的劳动者,而且在于他们通过培养个性化、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来满足社会生产对人才的质量要求。
3、教师职业对人的成长发展也起着独特作用
在今天的终身学习时代,我们仍然强调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没有教师作用的发挥,学生的发展就失去了前进的基础和动力。
第八课时
(三)教师职业是一种正在迈向专业化的职业
人类在古代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并没有把教书视为一种专门化时职业,教师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起初“养老与育幼相结合,师长合一”的古***俗,后来是“官师合一”、“僧师合一”的漫长历程,并无专门的机构与特别的制度,教师的养成模式基本上是简单的“艺徒式”。后来随着师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产生、丰富和发展,教师职业才逐渐成长专门的科学的职业。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教师是专业工作者”的呼声在我国逐渐强烈,并且逐步得到法律的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已经确立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教育专业人员”,将我国教师的专业权力扩展到了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学术自由、民主管理等方面。
目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一线教育工作者都一致认为,21世纪的老师必须是接受过专业化训练,有着较高专业素养的教育专业工作者。正是由于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职业的世界范围内正在迈向专业化的轨道。
第九课时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特殊性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现象。道德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依据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来划分,道德可以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个层次。社会公德是指为维护公共生活、调节人们之间关系而形成的公共生活原则和行为准则。家庭美德即家庭人伦道德,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等。
职业道德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特定的规范和要求。职业道德是与人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以责任权利和利益为基础,是在工作中协调个体、群体与社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它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担任一定社会角色的个体和群体所应该自觉遵守的特殊道德。
第十课时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教师职业道德为师德,它是伴随着教师这一行业或者社会角色的出现而出现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角色道德和行为道德。
一般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
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在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认识上,我们赞成傅维利先生主编的《老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所阐述的一些基本观点:
1、传统的老师职业道德定义存在着得意华的弊端,即将教师职业道德得意地等同于一种行为规范和要求。
2、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具有很强的他律性。
3、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这一职业的“行规”,还具有这样的作用:一方面限制涌入教师队伍的人中数量,减小竞争压力并提高工作效率,以保证教师阶层的福利待遇不至于降低;另一方面,以较高的老师职业道德的规定来获得较高的社会声望,从而获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同,使社会自愿地增加对教师职业的报酬,使教师外在利益的获得合理化并得到保证。
4、教师职业道德的终极意义将指向教师人格的完善——即理想人格的实现,因为教师职业道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
第十一课时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更具全面性、先进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空间更具广泛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尝试和时间更具深远性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结果不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
(五)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条件对劳动者心理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上述几个方面表明,教师职业街道不仅在内容上最先进、最全面,而且在劳动过程中发挥着比一般职业道德更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职业道德在实践过程中也受到更多的社会因素的制约,更需要无私的奉献精神,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些都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在人类道德实践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总是处在社会道德的较高水准上,并受到了历代人的赞扬和歌颂。
第十二课时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功能
一般情况下,可以从认识上和实践上来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功能。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教师在从教过程中,面对着一系列需要个人来思考和抉择的道德两难问题。这意味着教师个人的道德判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面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道德就表现在它明确区分了教育活动中的“善”与“恶”、“美”与“丑”,从而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辨
别正确和符合人性的教育观念;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在向教师阐明基本的道德准则的基础上,还以系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全面、科学的认识教育活动的工具;再次,教师职业道德还可以帮助教师凭借道德预测,预见教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某种教育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好道德选择的准备。
第十三课时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上,即教师功能调节功能、社会促进功能、行业保护功能。
1、教育功能
教师人格对学生成长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激励价值;其二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情感优化具有重要的陶冶价值;其三是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道德升华具有示范价值。总之,教师那充满人类理想主义神韵的道德人格体系构成了校园隐蔽课程的内核,并以其独特的精灵般的魅力着显性课程无法取代的潜在教育作用。
2、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它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指向教师本身。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来说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可见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
看,教师职业道德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调节作用都是不容轻视的。
第十四课时
3、促进功能
在实践领域,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还表现在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职业道德这种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的:
一是通过所培养的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二是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4、行业保护功能
从教师行业建设的角度来看,教师职业道德还具有行业保护功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聘用的重要标准,对教师行业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二,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队伍建设惩恶扬善的标准之一,对教师行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三,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之一,对于提升行业形象,维护行业声誉有积极的作用。第十五课时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教育史上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发展
(一)先秦时期教师职业道德
1、夏商和西周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2、春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教师职业道德(二)秦汉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三)唐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1、唐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唐宋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四)元明清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1、元明清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元明清时期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十六课时
二、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一)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1、中国近现代 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中国近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康有为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教育家。他曾在“万木草堂”讲学多年,不仅学术思想影响很大,其为师的品格修养也令学生敬慕。
梁启超同康有为一样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根本”,并特别重视教师道德。他非常注重“教育家之自觉”,强调教师应对国家、对社会尽道义责任,说教师“抱有一种热诚,皆视教育为应尽之义务”。
伟大的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大众教育事业。他提倡民主教育,十分重视教师民主素质的培养,认为要实现民主教育,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教育,学习民主作风,彻底清除中国两千年来的专制制度和十多年法西斯专政所遗留在教师向上的余毒。第十七课时
一、国外古代教师职业道德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1、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2、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二)中世纪封建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
1、中世纪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中世纪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师职业职业道德(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1、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2、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十八课时
二、外国近代教师职业道德(一)西方近代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西方近代教育运动发端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需要更多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和职业品质的工人进入工厂,为资产阶级积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这就需要对社会大众进行一定程度的教育。
(二)西方近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英国、法国、瑞士、德国的教育家们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认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应和父亲与母亲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是积极的、爱护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被人称为“教师的教师”。他认为,要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全依赖于教师适宜的指导,学校全部工作的成功均依赖于教师道德水平的提高。教师既然是学生的楷模,那么他就必须以身作则,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致力于教育别人的同时,必须加强自我教育,要让学校也成为自己受教育的场所。第十九课时
三、现代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一)苏联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先后出版了许多教育伦理方面的专著、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其中契尔那葛卓娃的《教师道德》一书,对教师道德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很有特色。该书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师道德规范。
(二)美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制订出了更加符合各种专业标准和工作特点的教师职业伦理准则。如《职业伦理声明》、《心理学家伦理标准》等。
(三)日本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四)联邦德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状况
总之,这些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理念在影响着德国对教师职业和服务权利和义务作出规范,左右着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要求和作出评价。第二十课时
第三章 教师对待教育事业和态度 第一节 教师的敬业精神
一、敬业精神的内涵
敬业精神既有实际行为的一面,表现为积极投入事业、勤奋努力工作、尽职尽责服务等理念,同时又体现为一种人生价值观,表现为忠诚态度、奉献精神、进取精神等,隐匿在主体的思想观念中,支持和引导主体行为的方向,形成行为和价值的统一,不自觉地表达出文化定义的内在要求。因而,敬业精神渗透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当敬业精神中所蕴涵的信念、信仰赋予特定历史坐标下的主体生活世界以特殊意义的时候,敬业精神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作用会,进而推动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动力就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价值和功能。
第二十一课时
二、敬业精神的具体内容(一)服务意识
真诚的服务意识是敬业精神的实践定向,不同的职业,由于工作性质、内容和方式不一样,从而使敬业精神在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上具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竞争与协作意识(三)创新意识(四)奉献意识
三、敬业精神的社会价值
(一)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落脚点
(二)敬业精神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纽带桥梁,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关节点
(三)敬业精神是巩固文明成果的现实支撑,是社会风气改善的切入点
第二十二课时
四、敬业精神的时代发展意义
五、敬业精神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客观要求(一)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二)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新世纪合格的教师
1、受教育者的心理现状迫切需要教师们的无私奉献,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2、坚持活动到老、学到老,永远求索和创新,完全地把知识奉献给学生。第二十三课时
第二节 教师的责任意识
一、教师责任与责任意识
(一)教师责任
1、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2、对学生家长负责
3、对教师集体负责
4、对社会负责(二)教师责任意识
二、责任意识的心理机制(一)教师责任意识的构成(二)教师责任意识的层次(三)教师责任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 第二十四课时
三、教师树立责任意识的意义
(一)良好的责任意识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巨大鞭策力量(二)良好的责任意识可以调解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冲突(三)良好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训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
四、教师责任意识向责任行为转化(一)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二)加强学校民主管理
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内在推动力,学生的管理应成为广大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因而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尊重广大教师意愿,讲究民主,采取有效的管理,提高管理的艺术性,以此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工作热情。
(三)改革教师专业教育
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好教师的优秀品质之一。应改变在我国教师专业教育过程中,长期以来只注重知识教育,而忽略对教师现代教育观念以及积极人格特征的培养和责任意识的强化的局面。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节 教师的职业理想
一、职业理想及特征(一)职业理想的含义
职业理想是体现着一定社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职业劳动者个体意识及社会意识中的集中反映。它是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
(二)职业理想的特征
1、职业理想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
2、职业理想具有客观性和积极性
3、职业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第二十六课时
二、职业理想的作用
(一)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目标
(二)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重要的精神支柱
(三)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成就事业的强大推动力
(四)职业理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教师的职业理想与实现
(一)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二)正确对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三)正确看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它体现了教师道德要求的本质,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献身于教育事业
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
5、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第二十七课时
第四章 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 第一节 爱生意识
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不爱学生、不懂得如何施爱于学生教师没有资格做教师。
一、师爱的内涵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也是人民教师必
备的道德素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非血缘关系的爱,是类对类的爱。它源于人民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源于对教育对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的、持久而高尚的爱,是师徒的灵魂。
二、师爱的意义
师爱是良好师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教师趆是满怀觉悟地爱学生,就趆能赢得学生的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趆能迅速建立起来并得到发展,进而从正向积极的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师爱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是学生生活乃至其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像父母那样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自己。如果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学生对教师会产生依恋感、会将上学读书看作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在集体生活中也会有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其身心也会进一步得到健康发展。第二十八课时
三、师爱的表达(一)尊重学生
1、尊重学生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人性(二)信任学生
1、信任学生的能力
2、信任学生的人品(三)宽容学生
1、理解学生是对学生宽容的认知基础
2、同情学生是宽容学生的情感基础(四)关心学生
1、从内心深处关心学生,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使其勇敢、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2、引导学生制定克服困难的具体策略并实施它,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第二十九课时
第二节平等意识
一、师生平等的内涵
师生平等关系超越了单向度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走向师生相互学习和知识意义的共同创生,走向了师生教育交往,师生之间由主---客关系变为主---主关系。学生总是以自己的办公室系统与评判标准探究并改变周围世界,按自己欲望构建世界,具有超越的天性。
二、师生平等的意义
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所进行的批判与创构往往更具想像力和创造力,因为他们敢于追寻事实,反思现状,质疑趔,挑战权威,能如实表达自由选择、大胆想像。学生逐渐掌握了与他人共同学习、活动的方式,对待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态度,进而形成社会性格,表现了学生最高层次的人性即社会性,同时,也只有师生平等,学生才能积极发表意愿,从而为师生教学相长提供刺激和可能。
正安县小雅镇黄渡学校《新时期师德修养》 培 训 教 案 培训人:包 峰 小雅镇黄渡学校
第三篇:师德修养
师德修养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21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搞好教育的行风建设和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第四篇:师德修养
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之师德修养
师德修养就是指教师根据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活动。师德修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既包括教师内在品质方面的修养,如公正、爱生、以身作则、献身教育事业、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等等,也包括外部行为方面的修养,如待人处事的态度与涵养,包括稳重、沉着、外表端庄、语言规范、衣着整洁大方等等。师德修养是内在品质修养和外部行为修养的高度统一。
1.师德修养的基本的特点
(1)历史继承性。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崇尚师德和师德修养的民族,从古代的孔子、孟子,到现代的陶行知、蔡元培,历代圣哲先贤、教育家对师德内涵和修养都提出过非常深刻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并终其一生践行自己的主张,成为世人楷模。倡导师德修养,首先就需要教师从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责无旁贷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2)鲜明时代性。伴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教育思想的转变,师德内涵不断融入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等内容,烙印上深刻的时代印迹。例如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就是当今社会赋予师德的时代内涵。倡导师德修养,需要我们紧扣时代脉搏,站立时代潮头,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2.我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有关师德修养的内容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孔子说:“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要求教育者要不断地学习,吸取更多的知识营养,教育学生要孜孜不倦,把全部精力投身到教育事业。孔子又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他自身不仅好学乐学,而且终生如此。后代学者、教师,大多好学不倦。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四十年几乎没有间断,表现出对学生的厚爱、对教育的执著。教育是高尚的事业,需要极大的责任心和热情。教师对待学生,就应该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帮助其成人、成才。
以身作则,反躬自省。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言:“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者,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最好的资源。因此,儒家经典大多强调力行,而儒家人物大多是力行主义者。在教育上,教育学生既有言教,也有身教。言教在于说理,提高道德认识;身教在于示范,实际指导行为方法,这体现了儒家的一贯主张。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凡事反求诸己,严于律己,时时反思,成为古代先贤修身养性的自觉行为。孔子的学生曾子深得老师的影响,他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今天,教师在教学中提倡反思性教学,不就是反躬自省在当代的延伸吗?
教学相长,相互尊重。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友辅仁”;“德不孤,必有邻”。《学记》中说:“相观而善之谓摩”,指出教学中要相互观摩、切磋,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韩愈则明确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种观点,在以人为本,倡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看来,更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己欲立而立仁,己欲达而达人”。学习与进修,都要做到相互尊重与体谅,这样才能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境界。
立志乐道,甘于奉献。传统师德强调积极人世,以“出世” 的精神,干一番“人世”的大事业,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在老百姓心目中,教师是与天、地、君、亲并举者。这就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所以,教师一般都具有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进退、热爱本职工作、专注投入的高尚品格。
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传统师德非常重视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为人表率的模范作用。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董仲舒则主张教师“治我”要严, 待人要宽,“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论语·仁义法》)。这样做,不仅体现了传统师德之美,而且说明教师只有成为“人之模范”,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
乐教善教,讲究教法。荀子提出为师的四个条件,实际就是教学道德。他说“师数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着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荀子· 致士》)只有具备了上述四方面条件者方可为师。也就是说为师者不仅要乐教,还要善教,即强调实施教育要有科学合理的施教途径和方法。传统师德对教学之德的要求,具体说可分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等方面。这些都是当今师德建设有益的不可多得的借鉴。有教无类,教书育人。孔子极力倡导“有教无类”,主张不论其贵贱、贫富、长幼、华夷、智愚,均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他的学生中,有来自不同阶层和地域的学生。从教育史上来说,“有教无类”是一次重大的革新,由此形成了“平等相待”、“一视同仁”、“教育公正”等一系列师德品质。古人把教师的职责归结为“传道”、“授业”、“解惑”三条, 归根结底还是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对为师者的必然要求。教书育人,就是通过教书, 既向学生传授知识, 又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礼记·文王世子》)这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同时也是由教师的社会责任决定的。
大教无痕,相反相成。-老子说:“大音稀声,大象无形”,是说,真正的道理是不必大声传导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言外之意就是,大爱无痕,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事。教师应该深明管理的艺术,这样才能达到大教无痕,正如老子所说:“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在这里,“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等,都是老师教化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老子说:“反者,道之动”。这就是说,道自身包含着相反相成、终极复始的运动规律。教师应该明了这样的道理,把学生皆看作可变化之人,可塑造之人。依老子的这种观点来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从逻辑上来讲就十分成立,也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一种憧憬、期待和追求。
躬行自明,身体力行。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一生的教育生涯说明,为师躬行自明,身体力行,才能立教于天下。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也指出:“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他要求教师不仅要当教师,教学问,而且要当人师,教学生怎样做人。
3.提升师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不断完善自身的结果。提高师德修养,必须学会掌握正确的途径与方法。教师的师德修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提高和完善。
(1)提升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教师师德修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学习。第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的理解师德修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第三,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
参与实践,总结经验。道德修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提高一切个人修养的根本观点,也是师德修养与古代一些思想家所讲的道德修养的根本区别所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道德修养的基础。教师在学习师德修养科学理论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学习,不断锤炼,不断深化,不断升华,才能达到一名教师所具有的道德修养要求。
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裨益的。引导和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交流和借鉴,这是提高教师修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2)提升师德修养的方法
学习道德榜样。榜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它的力量是无穷的。把教师中的先进典型加以大力宣传,用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模范行为引领广大教师,可把抽象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形象化、具体化,一方面弘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旋律,另一方面起到感染和激励的作用。教师只有明确自己的神圣使命,以先进模范的行为激励自己,才能真正的爱岗敬业,增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认真进行自我批评,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时刻对自己的品行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还必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要经常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表现、课堂教学表现、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反思,经常倾听自己灵魂深处的声音,从而及时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纠正,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时时为学生做出表率,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影响,促使其以教师为榜样,愉快地沿着教师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
学会“慎独”。“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行。慎独要求教师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不放纵自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慎独”。能够很好实践慎独的修养方法,就能锻炼教师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主宰精神,真正使道德修养成为为我的而不是为人的,从而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之师德规范
师德规范是对一定社会教育制度和教育活动中伦理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又是评判教师行为的道德准则。它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约束作用。
1.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努力提教师 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要环节。要求教师热爱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就必须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具备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精神,提高职业道德水准。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我市城乡教育统筹的重要力量。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广大教师做到立场坚定、业务精良、善于育人。这就必须发扬奉献精神,培养起爱党、爱国、爱教、爱校、爱生的职业感情,形成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的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取决于教师的道德认识和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所以,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教师行业风尚,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十分迫切的。(2)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处世准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才能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示范,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3)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基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弘扬先进文化的前沿,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干地位。我们要从确保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校园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人民教师首先以自己的道德风范直接影响学生,再通过学生向社会扩散,推进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教师在社会上的道德风貌,也会对人们的道德评判和行为选择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以德治国的现实需要。
2.胡锦涛总书记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的几点希望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殷切希望,为进一步做好师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广大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
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年9月1日颁发了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4.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基本内涵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背景下重新修订并颁发的。《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但不是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学校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的许多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条文的具体化。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这种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它表现在:当学生受到挫折、处境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以同情、关怀、体贴和帮助;当学生生病的时候,主动嘘寒问暖,送药送饭;对待学生的提问,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地给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统一起来。
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推荐链接:个人发展观心得体会
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政治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尺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
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风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不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政治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中国教育文摘 www.eduzhai.net
较强的综合能力是政治教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与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即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政治教师完善自我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我们政治教师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更好地培?四有新人,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历史使命。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通过此次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来宾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的学习,我把自己的心得简单谈谈。
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作为一名光荣的教师,我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来宾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加入到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中去,做一名“学习型”的优秀教师。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 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我们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不但是实现推进全中华民族素质的重大举措,也进一步提高了加强行风建设的自觉性。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坚定信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江总书记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二,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个空洞的思想外壳,它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点。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面对挑战和机遇,我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起了“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要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在工作实践中,教师应十分注重自身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拓宽知识视野,以此来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式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来说应具备全面的素质教育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现代社会在带给人们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沉重的负荷。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作为培育下一代的言传身教者,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与培养下一代息息相关的大事。
教师不是神,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甚至动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做人有做人的准则,干工作要求具备起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如果说对教师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在个人和社会之间,体制和人性之间,国情和人情之间,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一种张力,教师就会用自己柔弱的双肩尽量抵挡一下来自四面八方的挤压,给学生腾出尽量多一点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善于交流、及时沟通的氛围,也是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环境。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增添光彩。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青年人网站整理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另外,教师还应具备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市场经济、影视文化、网络浪潮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经常的读书学习。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真正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不管教师读书难的理由有千万条,但每个教师自己应该清楚,作为教师,必须要坚持读书。
有人说快乐是一种选择,有的人快乐,有的人痛苦,在于一念之差。教师职业给我们带来的体验是苦是乐呢?这就必须考察这一行业在物质和精神上给广大教师带来的满足程度。从物质收入角度看,在我国,目前这一职业尚不尽人意,工资在总体上处于中、低收入之间。当然我们也看到,教师的待遇正在不断改善。近几年来,随着教师工资收入、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的提高,职业稳定性的优势愈显突出,“清贫”不再是教师的代名词。从精神满足这一角度看,教师职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职业生活的情感性在当今利来利往的商品社会中已成为教师行当的另一大优势。教师职业有其苦,但更多的是乐:机智应变,巧引善导之乐;启愚化顽,学子转化之乐;弟子情操,慰师谢教之乐;桃李八方,来鸿千里之乐……我们当教师的,不仅仅在奉献,在孩子们中间,我们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亲眼看到学生一天天茁壮成长,就会由衷高兴,产生一种强烈的幸福感,这种职业的成就感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
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待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团结、向上。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得到发展的学生都会给社会更大的贡献,会使社会的前进的步伐走得更快,最终随着水涨船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会有更大改善,尽职尽责的教师一定会赢得社会的丰厚回报。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好的师风师德就是一本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教师要做“人之楷模”。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只有坚定自己从教的信念,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坚定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
当前教师行业出现不安心工作、人员流动、跳槽等现象,使很多人不敢说:“我喜欢教书。”而我却理直气壮的说:“教书真好!”或许我的个性很适合教书,但我更觉得我的理想就是教书。理由有三:首先经济上我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稳。目前我的收入能解决温饱,我知足常乐。其次精神上,我觉得追求所有,不如追求内心的平静。名利场上多险恶,而在学校工作能找到精神上的平和、纯正。再次,从教多年,挂念我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常以不同的方式对我表示关心。所以放眼将来,众多学生在社会上的成功是我一生的幸福。坚信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给教育创造一片蓝天。坚信现在比过去„„.“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像谭世明,陈善知
等这些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为保护近万名学生的生命安全,临 危不惧,舍生忘死,创造了学生无一人丢失,无一人伤亡的奇迹,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 迹。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江泽民同志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是无私奉献的表现之一。敬业,就是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将事情办好。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
爱岗敬业还表现在对学生的无私的爱。高尔基曾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同时,爱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必须学会正确的爱的方式。传统教育中我们关注的是“分数优秀率、及格率”。现在我们关注的是是否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知识的无限性和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促使我们去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思维发展和人格的塑造,一切本着有利于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原则,这是对学生真正的爱,是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生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爱我的职业,爱我的学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尽责,以心换心,以爱博爱,倾我所有,去换取明天的桃李芬芳。加强师德修养即是社会赋予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教师适应教育改革开放的必然需要。
第五篇:新时期师德修养培训教案
新时期师德修养培训教案
培训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教育史上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发展。
1、先秦时期教师职业道德。
①
夏、商和西周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是教育的惟一目标;由于夏、商、西周时期的生产力发展还很缓慢,尚处于石锄、刀耕火种的时代,所生产的物质资料还不足以供给大量的脑力劳动者从事精神生产活动,所以专职从事教育工作,以此职业而谋生的队伍还不能出现。)
②
春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私学的兴起。)
③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教师职业道德(战国时期不仅是政治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一个思想、科学、文化的繁荣时期。)
2、秦汉时期的的教师职业道德。
3、唐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①
唐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我国的唐宋时期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代。)
②
唐宋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由于唐宋时期教育的极大发展,这一时期也出现了杰出的教育家,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朱嘉、陈亮、叶适,他们的教育思想和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不仅对当时教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后代的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元明清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①
元明清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统治全国的政权。元代统治者,吸取两宋、辽、金的经验,重视教育,以培养统治人才;明代建国之初,就十分重视学校教育,朱元璋认为,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而人才主要依靠学校培养,以教导为先;清代沿袭明制,在中央与地方广泛设立学校。)
②
元明清时期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二、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
1、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①
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特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化教育的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是摇摇欲坠的清政府为维护其腐朽的统治,顽固地传授封建道德,同西学思想进行着势不两立的斗争,教师的职业道德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显现出其腐朽、落后的一面;另一方面,一批资产阶级教育家兴办学校,提倡新学,反对旧学,对教育和教师有了新的理解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融入了“自由”、“民主”、“博爱”等一些西方的思想与内容;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和早期无产阶级教育家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出发,将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和振兴中华等无产阶级思想纳入到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中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②
中国近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布置作业:
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特征是什么?
第二节:外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一、国外古代教师职业道德。
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①
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古希腊罗马时期,学校比较兴盛,教师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斯巴达教育是严格残酷的军事教育;雅典教育是繁荣文化、科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②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2、中世纪封建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
①
中世纪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中世纪时期的教育处在黑暗的宗教教育,即便是宫廷和骑士教育也与宗教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②
中世纪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师职业道德。(中世纪宗教思想禁锢和统治着社会的意识形态,人不需要思想,只需要接受和服从。)
3、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①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们在其程各式各样和新学校和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伦理思想。)
②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二、外国近代教师职业道德。
1、西方近代教师职业道德特点。(西方近代教育运动发端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需要更多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和职业品质的工人进入工厂,为资产阶级积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这就需要对社会大众进行一定程度的教育。基础教育的大众性,即义务教育的实施逐步在一些国家中得以进行。在这一时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得以进一步提升,人性得到更大的解放,平等与尊重的师生关系得以不断形成,因此,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还要成为道德的楷模、为人的榜样,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尊重意识和发展意识,在培养人和发展人方面为资产阶级服务。)
2、西方近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三、现代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1、苏联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2、美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3、日本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4、联邦德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布置作业:
西方近代教师职业道德特点是什么?
内容:《第三章
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
概述:教师忠诚和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这种职业态度应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呢?
首先,要树立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前提;其次,要追求以育人为本、塑造美好心灵为目标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第三,要教养不求功利、对祖国和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更好完成事业追求的有力保障。
第一节
教师的敬业精神
一、敬业精神的内涵。(敬业精神既有实际行动的一面,又体现为一种人生价值观。)
二、敬业精神的具体内容。
1、服务意识。(真诚的服务意识是敬业精神的实践定向。服务意识是指从业人员不管从事何种职业、身处什么岗位或地位,都要有为广大人民群众竭诚服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意识。)
2、竞争与协作意识。(竞争与协作意识是敬业精神的内在驱力。)
3、创新意识。(进取的创新意识是敬业精神的不竭动力。)
4、奉献意识。(无私的奉献意识是敬业精神的深化、升华。)
三、敬业精神的社会价值。
1、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落脚点。
2、敬业精神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纽带桥梁,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关节点。
3、敬业精神是巩固文明成果的现实支撑,是社会风气改善的切入点。
布置作业:
教师忠诚和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这种职业态度应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呢?
四、敬业精神的时代发展意义。
1、在当前形势下,提倡敬业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发展意义。从敬业精神的特征来看,它具有时代性、主体性、公众示范性与社会交往性。(提倡敬业精神适应了社会生活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2、从社会结构的内在关系来看,提倡敬业精神,有利于社会结构的有序化协调发展。(社会结构内在诸要素的关系可以通过相互间的冲突、融合逐渐走向有序化,也可以通过国家计划实现有序化。)
3、提倡敬业精神,是全民意志的总动员,形成社会组织内在要素之间的平衡力,引导社会组织的有序化发展。
4、提倡敬业精神,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
五、敬业精神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客观要求。
1、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2、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新世纪合格的教师。
①受教育者的心理现状迫切需要教师们的无私奉献,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目前学生的心理状况:(1)渴求知识与厌学情绪的矛盾。(2)择业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3)传统的道德伦理与现代的道德伦理观之间的矛盾。(4)享受与创业之间的矛盾。教师应采取的措施:(1)传统观念和“现代价值”观念相结合。(2)树立市场经济的法制观念和以诚实守信、公平竞 4 争等态度才能在竞争中取胜的观念。(3)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②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求索和创新,完全地把知识奉献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布置作业:
目前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什么?教师应采取什么的措施呢?
第二节《教师的责任意识》
一、教师责任与责任意识。
1、教师责任。(教师的责任,是指每一个从事教师职业活动的人对其职业所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
①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新人,就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去塑造学生,引导学生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这是对学生负责的重要表现。)
②对学生家长负责。(学生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希望教师能把他们培养成才,因此,教师对家长也要负责。)
③
对教师集体负责。
④
对社会负责。(对社会负责,归根到底就是要求教师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2、教师责任意识。(教师责任意识是激发责任行为、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育理想的中介,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二、责任意识的心理机制。
1、教师责任意识的构成。(由三部分:责任认知、履行责任的自我评价、责任行为的调节。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教师责任行为监控机制,并贯穿于教师教育行为的全过程。)
2、教师责任意识的层次。(分为三个层次:自控层、他控层、无控层。)
3、教师责任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感知阶段、理解阶段、接受阶段。)
三、教师树立责任意识的意义。
1、良好的责任意识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巨大鞭策力量。(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
2、良好的责任意识可以调解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冲突。(只有当教师坚持用责任感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并从各个方面正确履行教师职责时,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良好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
四、教师责任意识向责任行为转化。(责任意识形成与强化的目的,是为了唤起与促进相应的责任行为。)
1、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指社会舆论、学生家长的支持。)
2、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内在推动力,学校的管理应成为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
3、改革教师专业教育。(强烈的责任意识是教师的优秀品质之一。)
布置作业:
作为一名教师,教师责任是什么?并必须对谁有责任?
第三节《教师的职业道德》
一、职业理想及特征。
1、职业理想的含义。(职业理想,就是体现着一定社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职业劳动者个体意识及社会意识中的集中反映。)
2、职业理想的特征。
①职业理想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职业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②职业理想具有客观性和积极性。
③
职业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职业理想是在职业道德实践中产生的,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二、职业理想的作用。
1、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目标。
2、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重要的精神支柱。(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的精神支柱,它使职业 劳动者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3、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成就事业的强大推动力。(崇高的职业理想是焕发职业劳动者精神的内驱力,完成事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各种行为的约束力。)
4、职业理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教师的职业理想与实现。
当前,我们在教师职业的选择问题上,主要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我们不否认个人志愿在职业选择中的重要作用,只是强调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2、正确对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3、正确对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教师的工作既辛苦,又充满了欢乐。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热爱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献身于教育事业。(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5)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
布置作业:
当前,我们在教师职业的选择问题上,主要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新时期师德修养》培训教案
内容:《第三章
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
第一节
概述
一、教师如何看待教育事业,这是职业态度的体现。所为职业态度是指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和岗位,是否认同和追求职业岗位所联系的社会价值。
二、教师忠诚和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这种职业态度应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呢?
首先,要树立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前提;其次,要追求以育人为本、塑造美好心灵为目标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第三,要教养不求功利、对祖国和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更好完成事业追求的有力保障。
第一节
教师的敬业精神
一、敬业精神的内涵。(敬业精神既有实际行动的一面,又体现为一种人生价值观。因而敬业精神渗透着浓厚的文化内涵。)
二、敬业精神的具体内容。
1、服务意识。(真诚的服务意识是敬业精神的实践定向。服务意识是指从业人员不管从事何种职业、身处什么岗位或地位,都要有为广大人民群众竭诚服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意识。)
2、竞争与协作意识。(竞争与协作意识是敬业精神的内在驱力。)
3、创新意识。(进取的创新意识是敬业精神的不竭动力。)
4、奉献意识。(无私的奉献意识是敬业精神的深化、升华。)
三、敬业精神的社会价值。
1、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落脚点。
2、敬业精神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纽带桥梁,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关节点。
3、敬业精神是巩固文明成果的现实支撑,是社会风气改善的切入点。
布置作业:
一、敬业精神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二、敬业精神有哪些社会价值?
第二节
敬业精神的时代发展意义。
1、在当前形势下,提倡敬业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发展意义。从敬业精神的特征来看,它具有时代性、主体性、公众示范性与社会交往性。(提倡敬业精神适应了社会生活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2、从社会结构的内在关系来看,提倡敬业精神,有利于社会结构的有序化协调发展。(社会结构内在诸要素的关系可以通过相互间的冲突、融合逐渐走向有序化,也可以通过国家计划实现有序化。)
3、提倡敬业精神,是全民意志的总动员,形成社会组织内在要素之间的平衡力,引导社会组织的有序化发展。
4、提倡敬业精神,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
五、敬业精神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客观要求。
1、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2、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新世纪合格的教师。
①受教育者的心理现状迫切需要教师们的无私奉献,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目前学生的心理状况:(1)渴求知识与厌学情绪的矛盾。(2)择业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3)传统的道德伦理与现代的道德伦理观之间的矛盾。(4)享受与创业之间的矛盾。教师应采取的措施:(1)传统观念和“现代价值”观念相结合。(2)树立市场经济的法制观念和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等态度才能在竞争中取胜的观念。(3)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②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求索和创新,完全地把知识奉献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布置作业:
敬业精神具有哪些时代意义。
第三节《教师的责任意识》
一、概述:职业责任,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任务,它往往通过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职业章程或职业合同来规定。
二、教师责任与责任意识。
1、教师责任。(教师的责任,是指每一个从事教师职业活动的人对其职业所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
①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新人,就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去塑造学生,引导学生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这是对学生负责的重要表现。)
②对学生家长负责。(学生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希望教师能把他们培养成才,因此,教师对家长也要负责。)
①
对教师集体负责。
②
对社会负责。(对社会负责,归根到底就是要求教师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2、教师责任意识。(教师责任意识是激发责任行为、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育理想的中介,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三、责任意识的心理机制。
1、教师责任意识的构成。(由三部分:责任认知、履行责任的自我评价、责任行为的调节。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教师责任行为监控机制,并贯穿于教师教育行为的全过程。)
2、教师责任意识的层次。(分为三个层次:自控层、他控层、无控层。)
3、教师责任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感知阶段、理解阶段、接受阶段。)
四、教师树立责任意识的意义。
1、良好的责任意识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巨大鞭策力量。(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
2、良好的责任意识可以调解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冲突。(只有当教师坚持用责任感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并从各个方面正确履行教师职责时,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良好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布置作业:教师树立责任意识有什么
第25-36课时08.4.12-13
内容内容:《第三章
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
第四章《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
第一节《教师的责任意识》、《教师的职业理想》
一、教师责任意识向责任行为转化。(责任意识形成与强化的目的,是为了唤起与促进相应的责任行为。)
1、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指社会舆论、学生家长的支持。)
2、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内在推动力,学校的管理应成为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
3、改革教师专业教育。(强烈的责任意识是教师的优秀品质之一。)
二、职业理想及特征。
1、职业理想的含义。(职业理想,就是体现着一定社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职业劳动者个体意识及社会意识中的集中反映。)
2、职业理想的特征。
①职业理想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职业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②职业理想具有客观性和积极性。
③职业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职业理想是在职业道德实践中产生的,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三、职业理想的作用。
1、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目标。
2、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重要的精神支柱。(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的精神支柱,它使职业劳动者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3、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成就事业的强大推动力。(崇高的职业理想是焕发职业劳动者精神的内驱力,完成事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各种行为的约束力。)
4、职业理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教师的职业理想与实现。
当前,我们在教师职业的选择问题上,主要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我们不否认个人志愿在职业选择中的重要作用,只是强调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2、正确对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3、正确对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教师的工作既辛苦,又充满了欢乐。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热爱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献身于教育事业。(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5)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
布置作业:
一、职业理想的意义、特征是什么?
二、职业理想的作用是什么?
第二节第四章《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第一节《爱生意识》
一、师爱的内涵
1.热爱学生,是教师所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也是人民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
2.学生是教师的互动对象,也是教师生命的延续和镜子。
3.师爱除了是教师的一种道德,还是一种能力。
二、师爱的意义
1.师爱是良好师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师爱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师爱是一种社会爱。
4.教师对学生的爱,会深化学生对教师的深厚感情。
三、师爱的表达
(教师对学生的爱融合于师生实际交往中,它实在、具体、可感,简而言之,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与宽容学生、关心学生等方面。)
1.尊重学生
(1)。尊重学生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人性
2.信任学生
(1)信任学生的能力
(2)信任学生的人品
3.宽容学生
(1)理解学生是对学生宽容的认知基础(2)同情学生是宽容学生的情感基础
4.关心学生
(1)从内心深处关心学生,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使其勇敢、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2)引导学生制定克服困难的具体策略并实施它,实实在在帮助学生。
作业布置:
简述师爱的内涵。
第二节《平等意识》
一、师生平等的内涵
(平等的师生关系超越了单向度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走向师生相互学习和知识意义的共同创生,走向了师生教育交往,师生之间由主——客关系变为主——主关系。)
二、师生平等的意义
1.实践表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所进行的批判与创构往往更具想象力和创造性。
2.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相互尊重和信任,学生每天生活于其中,会感到做人的尊严。
3.师生在人格上的相互交往、品德上相互影响。
三、教师平等意识的实践
1.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对教师平等意识的实践。(为了有效教学,教师对自己尊严的维护已不再依从制度的规定,他们更看重自己的人格魅力,更注重为人师表,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来激发学生建立自己的梦想,实践自己和未来。)
2.实现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平等意识的实践。
教学相长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
教师直接学习学生在某方面的长处;
(2)
教师在教育中探索教育规律、总结教育经验、提高教育水平的过程;(3)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师个性和人格日臻完善、人性不断丰满、心理不断成熟的过程。
作业布置:
教学相长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第三节《公正意识》
时间:11月6日
一、公正的内涵
作为一种道德意识概念,公正是指人的一种高尚道德境界,即为人处事公平正直,没有偏私。
二、公正的意义
在师生关系中,公正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作为人之模范,对于具有向师性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模仿和导向价值。)
三、教师公正意识的践行
(公正有两层含意:一是客观、理智,处事合乎情理;二是对学生一视同仁,没有偏心。)
1.客观地、合情合理地对待学生。
2.准确理解学生的需要是公正对待学生的前提。(3.
全面客观的认识有利于公正评价。(人的视野是有限的,在一定时间内人所接受的信息也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人的认识具有有限性。)
4.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
(2)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个性、行为习惯、日常表现,但他们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
(3)如果教师只偏爱学习好、智商高、工作能力强的学生,或家长能给教师提供方便的,这不仅给部分学生带来不良影响,还使其他学生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4)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他们发展的机会,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因材施“爱”、因材施“罚”,实现适性而教,力求在同等程度上震撼和发展学生的心灵和智慧。这才是爱学生,14 珍惜生命的表现,才是真正的公正。
(5)教师的良心也应受到重视。
作业布置:
教师公正意识的践行包括哪些方面?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
内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对待自身的道德
一、知德并重
教书育人
(一)教师的教育理想
1、教育要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2、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全面发展;
3、要使每个学生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教师的教育价值
1、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
2、以大众教育为本:强调教育公平,强高让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教师的教育境界
1、教师的教育境界体现在人生追求上;
2、教师的教育境界体现在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上;
3、教师的教育境界最终要落实在教育活动中。
二、学高为师
追求卓越
(一)、勤学进取 好学深思
(二)、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三)、脚踏实地 发展能力
1、教育能力,2、教学能力。
三、德高为范
为人师表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以高尚的师德、超人的才气、深厚的学养为基础升华而成的具有感召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
1、教师的人格魅力最主要的两点:
一是认真严肃,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二是宽广厚实,多才多艺的学养才能。
2、教师风貌的魅力表现:
一是庄重严肃的工作作风;二是亲切和蔼的态度。
3、教师风貌的作用:
一是树立威信;二是示范作用。
德高为范、为人师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2、衣着整洁、语言规范健康
3、礼貌待人、作风正派
4、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案例分析:
案例1:杨老师的遭遇
杨老师,女,是一个已有四年教龄的青年教师,任初三(1)班的班主任。她最大的优点是爱学生,是高明的手法,就是在她的轻声细语中学生们个个文明礼貌,安份守纪。尤其是她班的自修课,没有老师在,非常安静有序。所带的班级是学校和城区级的先进集体,其本人是市教育系统的先进工作者。
初三刚开学时,班级转来了一名新同学名A,A同学是上届(5)班的学生,因病休学,在其父母的强烈要求下进入了杨老师的班级,因为A同学是(5)班三名不爱读书,经常违反班级纪律的调皮学生之一。进入了杨老师班级后,良好的班级氛围使A同学的不守纪律的坏习惯得到了收敛。但学习成绩远远落后于全班同学。使得数学、英语等老师非常头疼。杨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理,想到自己尚未成家有精力,于是和自己父母商量,并征得A同学家长同意,把A同学带到自己的家里,每天晚上除了督出其完成作业,又辅导他的语、数、外功课。眼看A同学的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提高,其家长非常高兴。但杨老师感到A同学 16 身上还有一些缺点,经常帮他纠正行为习惯。
一眨眼,初三毕业了。A同学的中考成绩比想象的还要好的得多,大大超过了职高分数线。家长帮他填报了一所重点职高,但最后没有录取。据说是面试时的仪容仪表和举止不符要求。而家长认为是杨老师的品德评语写得不好,于是A同学母亲闹到了校长室,告杨老师收受学生家长的钱。校长接待了A母亲,听了她的诉说后,说:“你先回去,我们先了解一下情况。”但A母亲又到教务处等办公室,继续“控诉”。校长得知后,又把家长请到了校长室,对她说:“你究竟想怎样?”A母亲说:“我就是要杨老师把钱还给我,否则我就要把她搞臭,明天还要去教育局。”
校长为了不把事态扩大,耐心地问:“杨老师收了你多少钱?”A母亲说:“多收了我350元。”校长让家长等一会儿,把杨老师请到了校长室,问了情况。杨老师说:“A同学在我家吃饭,她妈妈要给我生活费,开始我说算了,后来她硬要给我,一共是多少钱我记不清了。”校长告诉杨老师,A母亲说多给了你350元。你把钱还给她就算了,省得她惹事生非。杨老师当场拿出了350元钱交给校长。校长把钱还给了A母亲,A母亲拿了350元钱到各办公室走了一圈,逢人就说:“这是杨老师向我们收受的钱,校长叫她还给我们,你们看杨老师是不是不要脸。”杨老师知道后哭了。
其他老师在议论:“这个家长是刁民,钱不该还给她,杨老师在她儿子身上费了多少心血啊,”,“没有杨老师,A同学可能在工读学校了。”“杨老师样样都好,收学生的钱是不对的”“杨老师是先进工作者,我看她的师德有问题”“校长不应该叫杨老师把钱还给她,退了钱让人家有把柄了”。
事后校长在大会强调了老师不能收受学生的钱财。这件事后杨老师更沉默寡言了,一年后她离开了这所学校。
讨论:
1.你如何看待案例中杨老师的行为?为什么?
2.你认为杨老师的遭遇说明了什么?
3.你觉得学校的处理合理吗?如果你是校长,你会如何处理?
4、作为教师,应该坚守的职业道德底线是什么?教师又应当如何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境界? 案例2:10元钱
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
1、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2、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